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初三化学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三化学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三化学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三化学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⑤B.①⑥C.②③⑤D.①③⑥

2.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A.18克 B.7克C.8克D.6克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的分子数。

4.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a-b)克B.(a-b-c)克C.(a+b-c)克D.(a-b+c)克

5.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2=4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A.C2H4B.CH4C.C2H2D.C6H6

6.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

A.镁的质量2克,氧气质量3克,氧化镁质量5克。

B.镁的质量3克,氧气质量2克,氧化镁质量5克。

C.镁的质量1克,氧气质量4克,氧化镁质量5克。

D.镁的质量4克,氧气质量1克,氧化镁质量5克。

8.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60克B.80克C.90克D.120克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较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C.一定量的水的质量与全部蒸发后所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相等,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只要做一个“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就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10.在A+B→C+D反应中,有52克的A与适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了34克C和20.8克D,则反应用去的B的克数是()

A.54.8克B.52克C.18克D.2.8克

11.在化学反应A+2B=C中,1.5克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9.5克C,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A.3克 B.9.5克C.8克D.4克

12.有A、B两种物质,它们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6克A与足量B反应生成8克C和3克D。现使10克B 与足量A充分反应生成多少克C?()

A.12克B.13.3克C.16克D.18克

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细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A.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B.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C.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D.难以判断

1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W的化学式为()

A.B.C.D.

15.在化学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A.B.C.NO D.

1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

17.煤充分燃烧后生成煤灰的质量一定()

A.小于煤的质量B.大于煤的质量C.等于煤的质量D.无法判断

18.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参加反应前镁带的质量增加了,是因为()

A.反应前镁原子数目增多B.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

C.氧化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9.向试管中加入a克高锰酸钾,加热后试管中剩余固体b克,再往试管中加c克氯酸钾,继续加热后,试管中剩余固体d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a+c+d)克B.(a+c-b-d)克C.(a-d)克D.(b-d)克

二、填空题

1.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还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2.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判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三、实验题

1.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1673年,英国物理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将金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煅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请你简要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

2.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里,锥形瓶底部应铺有细沙,再把白磷置于细沙上,目的是______。第二次称量时,一定要待锥形瓶冷却后再称量,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

四、创新题

1.蜡烛燃烧前的质量为a g,燃烧后的质量为b g,生成的为c g,水蒸气为d g,则产物共______g,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2.在天平的两端各放质量相同的两只小烧杯,左盘烧杯中盛放稀硫酸,右盘烧杯中放等质量的水,天平平衡,现向二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粒,则天平的指针,偏向______。(偏左,偏右,不动)3.本节教材中有一个演示实验:在瓶底铺一层沙子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密封后称出质量,然后稍加热点燃白磷,冷却后重新称量。当瓶子冷却到室温后打开瓶塞,会感到比平时费力,这是什么原因?

4.将25克甲物质,5克乙物质,10克丙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10克甲,21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为()

A.40克B.20克C.11克D.9克

5.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4:3,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60克B.80克C.90克D.120克

6.氯仿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气三种物质。经测定,10.1g氯仿可与11.2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同时生成______氯气。由以上数据计算后推知,氯仿是由______共______种元素组成。

7.夜晚在荒郊的坟地里行走,有时会发现草丛里浅绿色或浅蓝色的火,人们常说遇到了“鬼火”,你明白这是什么现象吗?

答案:

一、1.D 2.C 3.C 4.C 5.C 6.C 7.B 8.B

9.答案:B 点拨:A中剩余的煤渣质量与生成气态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煤减少的质量与耗掉氧气的质量之和,C中变化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D中讲仅用一个实验,便可得出质量守恒定律是错误的,这个定律是通过无数实验而发现的。

10.答案:D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可知:34+20.8-52=2.8(克)。

11.答案:C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A和B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C的质量。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列出方程:

12.答案:C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6克A恰好与x克B反应,则有,克;所以此

化学反应中A、B、C、D的质量比为6:5:8:3,若足量A与10克B充分反应,根据以上质量比,可得出参加反应的A为12克,生成的C应为16克,D应为6克。

13.答案:B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细铁丝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要消耗一定质量的氧气,而它们的生成物只是四氧化三铁,生成物的质量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多出的是消耗的氧气质量。

14.答案:A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一定没有变化,,,

15.答案:C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原子的个数均不改变,则X的化学式为NO。

16.答案:B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⑤原子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答案A中④物质的种类是错误的,因为化学反应都有生成物,改变了物质的种类,所以不选。C漏掉③⑤又多选了④所以不选D答案中多选了②,分子的数目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只有B答案正确。

17.答案:A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煤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所以生成煤灰的质量小于煤的质量。

18.答案:B 点拨:镁在反应后质量大于反应前的质量,镁必须在反应前有其它物质参加反应,才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9.答案:B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后的:第一次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a-b)克;第二次氯酸钾全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质量为c-d,两次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b+c-d所以选B。

二、1.答案:碳,氧点拨:产物只有,可知某物质中含有碳元素,而氧元素可能是该物质本身含有的元素,也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提供的。

2.答案:碳、氢;氧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一些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因为化合物燃烧后生成了和,产物中有C、H、O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反应

物中也含有这三种元素。反应物是化合物和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那么该化合物中肯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三、1.答案:由于金属在锻烧时会结合空气里的氧气,波义耳在煅烧后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就使外界的空气进入容器,所以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因此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点拨:根据在密闭容器中做磷燃烧的实验,我们就会知道波义耳操作失误的原因是金属燃烧后不应该打开容器,使空气进入。本题是一种创设情景,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题目。一个小小的实验失误导致一位著名学者未能发现化学学科中的如此重要的定律,这是本题的教育意义所在。

2.隔热、防止白磷燃烧炸裂锥形瓶底部;防止热的锥形瓶烫坏托盘,使称量不准。

四、1.答案:;

点拨:蜡烛燃烧前为a g,燃烧后为b g,这说明有(a-b)g的蜡烛参加了反应,同时蜡烛燃烧是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成的和即为产物共(c+d)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的质量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和质量和相等。因此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2.答案:偏右点拨: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和,与水不反应。因此当加入锌粒后,盛稀硫酸的烧杯中会产生氢气并逸散到空气中,此侧总质量减轻,水中加入锌粒不反应总质量不变。因此天平的指针将偏向加水的一侧,即指针偏右。

3.答案:因为密封容器中含有空气,加入白磷稍加热,白磷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因为生成的固体所占的空间(体积)远远小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因而造成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冷却后再打开时,要比平时费力。

点拨:此题是物理与化学相互溶合的题目,考查学生创新运用知识能力。

4.答案:D 点拨:依题意知,甲物质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丁两物质,可表示为:

参加反应各物质质量

所以,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了物质的质量为:(25-10)+5-(21-10)=9克,选D。

5.答案:A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的A和B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总和。所

以A和B的质量总和为140克,消耗B的质量为:(克),选A。

6.答案:7.1g;碳、氢、氯;三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生成氯气的质量等于:

氯仿中一定含有碳、氢、氯三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通过计算分析

中C元素质量:

中H元素质量:

∵7.1g+2.4g+0.6g =10.1g 所以,氯仿中只含有碳、氢、氯三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7.答案:“鬼火”一说实际上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其实,“鬼火”是动物残骸腐败生成了磷化物,其中一种叫做“联膦”的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的一种“自燃”现象。“联膦”很轻,随风飘逸,人走过时,会随着人飘游。

初中化学教材全解(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1 金属材料(2页)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 属,也可能是合金。 2.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考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2页-3页) 1.共性:★在常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都具有金属光泽,都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差异性: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考点3★金属之最(4页) 1.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 2.锇的密度最大; 3.锂的密度最小; 4.钨的熔点最高; 5.汞的熔点最低; 6.铬的硬度最大。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考点4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4页)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考点5 合金(4页-5页)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2.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3.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 (1)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量2%-4.3%, ★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比生铁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2)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等特点。 (3)铜合金:黄铜:铜、锌的合金;青铜:铜、锡的合金;白铜:铜、镍的合金。 (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性质:优异的耐腐蚀性,对海水、空气和若干腐蚀介质都稳定,可塑性好,强度大,有密度小,又称亲生物金属。 用途:喷气式发动机、飞机机身、人造卫星外壳、火箭壳体、医学补形、造纸、人造骨、海水淡化设备、海轮、舰艇的外壳等。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推断题的专题训练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专题训练 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创新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既能考查知识,又能考查能力,是四川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但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解题时没有把握,倍感头痛。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提高学习兴趣,训练能力,达到学以致用,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但学生普遍感觉这类题难度较大,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下面简述这类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是指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一种题型。既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抓住“突破口”,采用正推法、逆推法等方法层层推进,得出结论。 一、解题的一般思路 1、找到突破口进行联想; 2、在训练中找感觉。 二、推断题的常见突破口 (突破口详见资料): 三、常见推断题的题型: 1、框图型:这种类型的题目,给出或不限制物质的范围,但都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要求学生推断出未知物。这种 题目形式灵活,综合性强,难度容易控制,因而颇受出题者的欢迎。此类题型要根据文字信息,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 2、述叙型:这种类型的题目,给出了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学生推断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 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学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3、反应型:这种类型的题目,不限制物质的范围,给出实验现象或部分物质特征,以及用字母表示的化学反应的方 程式,要求学生推断出未知物。解答这类题要以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为依据,上下联系,综合推理,灵活应用顺推法、逆推法和论证法解答 4、表格型:这种类型的题目,给出了物质范围,并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学生推断出未知物。解答 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的方式。 四、推断题解题的常用方法 1、一点击破顺藤摸瓜 例1、已知:A、B、C、D、E、F六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①A+B→C+H2O ②C+KOH→D↓(蓝色)+E ③B+D→C+H2O ④E+BaCl2→F↓+KCl (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 根据上述转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__, 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练习1、(佛山中考题)(5分)小明用实验室一瓶蓝绿色粉末X进行了以下实验: (1)A为________,红色粉末Y为_________。(均填化学式) (2)蓝绿色粉末X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X A + 2 B + C。根据推理判断A、B、C三种物质均含 有____元素(写元素名称),一个X分子中含有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为个。 (3)溶液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逆向思维反向推断 例2、X是两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为了研究混合物的成分,进行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 (1)x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填元素符号)。 (2)写出X中一种成分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若Y为固体,写出Y与X中一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若Y为气体,Y还可以是 __________(填化学式)。 练习2:(广东省梅洲市中考题)(9分)A、B、C、D、E、F、H、I、M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B含有相同的元素,B、D、H、M为氧化物,C、E为单质,反应②是实验室检验气体H 的反应。请回答: (1)A、M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M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检验集气瓶内气体C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假设逐一论证 例3 、(株州市)有X、Y、Z三种常见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 X+2Y=Z+H2O;②Z+Ca(OH)2=CaCO3↓+2Y。试推断(用化学式回答): (1)X是__。(2)符合上述条件的Y、Z有多少种组合,请任意写出一种组合:Y是__;Z是__。 练习3、(08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化学题)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碱。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 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点) 、。 4.发散思维各个击破 例(泰安市)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 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C C 蓝绿色粉末X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黑色粉末 Z 溶液 过量稀盐酸 B(黑色粉末) 只供学习与交流

初中化学推断题集锦(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推断题 一、推断题要紧题目中的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⑴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 ⑵溶液颜色:含铜离子的溶液CuCl2、CuSO4(蓝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FeCl2、FeSO4(浅绿色);含铁离子的溶液FeCl3、Fe2(SO4)3(黄色)。 ⑶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⑷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2.以物质特征状态为突破口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高中Br2Hg) 3.以物质特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IO3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I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还原CuO、Fe2O3)。4.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⑵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⑶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⑷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⑸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⑹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⑺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I。 ⑵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⑶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⑷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⑸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 ⑹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 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 1. 质量守恒定律 ⑴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涵义。 ⑵质量守恒的原因 2. 化学方程式 ⑴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⑵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 二. 重点和难点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涵义。 2. 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 三. 教学过程 1. 质量守恒定律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它物质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由此人们总结出一个重要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使用质量守恒定律必须注意:对于反应前的物质来讲,一定强调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一定不要把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计算在反应前的物质质量总和中。同样对于反应后的物质来讲,一定强调反应后生成的物质,不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不能计算在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中。例如,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分子的种类改变,物质的种类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2. 化学方程式 ⑴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表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数目比 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⑵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①书写原则 a.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b.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②书写步骤 a. 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等号相连。 b. 配平化学方程式 c. 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d. 检查 ⑶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①最小公倍数法 NH O N H O 3222++点燃 选择某化学式中某原子数目最多的为突破口。NH 3中含有三个氢原子,水中有两个氢原子,3和2 的最小公倍数为6。所以NH 3的系数为2,水的系数为3。再配平其它原子的数目得出 43263222NH O N H O ++点燃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 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分子 9、原子: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 一种元素符号 如:O 是单质,CO 是化合 区别:在化学(单位为“1”, 原子 中子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 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MnO 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MnO 2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衡 一、考点、热点回顾 1、固体物质的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 CaO 、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氢 氧化钠NaOH、 B 黄色固体:硫粉S C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 D 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 E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 A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 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B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C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Cu(OH)2 3、溶液的颜色 A 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 、氯化铜CuCl2等 B 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 C 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 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E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F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4、气体的颜色 A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B 黄绿色气体:氯气 C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解题技巧:抓住题目的题眼进行突破,常见的题眼就是上述物质的颜色与状态,还有就是某些物质的制备原理 二、典型例题 1.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完整版)初中化学推断题精选(含答案)

初中化学推断题专辑 1.A 、B 、C 、D 、E 、F 、G 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 、E 、G 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 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 物质的化学式 。 (2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C 物质固态时的名称 .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 的原因是 . 写出物质G 和A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现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易溶于水的三种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气体D 的化学式为 .白色沉淀E 的化学式为 .钡盐B 的化学式为 。 (2)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红色固体 ③ A B D E F C G Y 高温 ② X 溶液 过量稀盐酸 ① O 2 加热 ④ 无色气体 浅绿色溶液

样品 A 溶 液 B 滤 液 甲 沉 淀 乙 沉 淀 C 滤 液 ① 水 溶解 ③ 过量 BaCl 2溶液 过滤 ② 过量 NaOH 溶液 过滤 ④ 过量 Na 2CO 3溶液 过滤 丙 沉 淀 D 滤 液 ⑤ 过量 盐酸 加热蒸发 固体丁 3.为了除去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硫酸钠杂质.某学生根据 氯碱工业中精制食盐水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①至⑤步除杂方案: (1)沉淀甲是 ;滤液C 中的溶质是 ; 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 。 (2)假设整个操作过程中物质转化无损失.则固体丁中NaCl 的质量比原样品中NaCl 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 溶液.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5.现有A 、B 、C 、D 、E 、F 、G 七种物质.C 、F 是最常见的金属.B 是气体单质.D 为浅绿色溶液.G 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试推测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D_________.F_________。 (2)写出C →A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其中2种是单质.3种是化合物。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新人教版初三化学 总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新人教)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江口县桃映中学:李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反应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学生学会分析及 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学生学会分析及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的角度去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解.类比推理 教学用品 烧杯. 托盘天平. 锥形瓶. 小试管. 橡皮塞. Na2CO3粉末. 稀HCl. 粗铁丝. CuSO4溶液. 镁条. 镊子. 滤纸. 酒精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学习了那么多的化学知识你们还记不记得什么是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对!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就接触到了许多的化学反应,比如:铁跟氧气的反应,磷跟氧气反应。

【副板书】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 O2→ Fe3O4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 O2 → P2O5 【师】铁跟氧气反应的现象是剧烈反应.火星四射,反应物是铁跟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磷跟氧气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的火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反应物是磷跟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化学反应观察到了现象,知道了反应物生成物,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呢?看看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什么变化关系呢?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师】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到底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几探究实验来证实一下。 【方案一】在底部铺有细纱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百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并使玻璃棒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棒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调节平衡,读出数据,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红热后迅速将橡皮塞塞上去点燃白磷。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去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学生】观察天平和读出数据。 【师】把方案一中的表格填写好并分析。 【总结】方案一.反应前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师】那么下面我们在用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跟我们总结的一样 【方案二】利用铁丝和硫酸铜反应,按上述操作,利用托盘天平进行实验,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合是否相等。 【学生】观察天平并读出数据 【总结】方案二. 反应前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合相等。 【归纳板书】一.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合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师】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符合这个定律呢?下面我们用两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 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腐蚀性、毒性等。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 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课题: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常见的金 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了解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 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和方法---1.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 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性质,物质性质体现其用途”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课型:新课 教法:练习;讲解;实验;归纳。 教具:电脑;铁、铝、铜片、保险丝、生铁、钢。 教学过程: [引入] 1.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 2.提问:你对金属的了解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 [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物理通性 (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2)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汞常温下呈液态) (3)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4)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5)大多数金属熔点较高。 [讲解] 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 影响等到多种因素。 [讨论](1)为什么镰刀、菜刀、锤子等到用铁制面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是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用来铸造金属硬币的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 [提问] 为什么目前金属只有90余种,由它们制得的合金却有几千种? [板书]二、合金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实验]实验8—1,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光泽、颜色、硬度,填写教材中的实验表格。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学 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 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三化学一一推断题专题复习衡 一、考点、热点回顾 1、固体物质的颜色 A白色固体: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钠N&CQ、碳酸钙CaCO氢氧化钠NaOH B黄色固体:硫粉S C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 z Q、铜Cu D蓝色固体:胆矶CuSO5fO E 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四氧化三铁FesQ、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 S(OH)2CO G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 A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I、硫酸钡BaSO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 碳酸钙CaCGX碳酸钡BaCO B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C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 U(OH)2 3、溶液的颜色 A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Q硝酸铜C U(NO)2、氯化铜CuCl2等 B 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b、硫酸铁Fe2 (SQ) 3、硝酸铁Fe(NC3)3等 C 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Q、硝酸亚铁Fe(NO)2等 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E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F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4 、气体的颜色 A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B黄绿色气体:氯气 C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解题技巧:抓住题目的题眼进行突破,常见的题眼就是上述物质 的颜色与状态,还有就是某些物质的制备原理 二、典型例题 1. 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

历年中考化学推断题集锦

中考化学推断题类型及解法 推断题既是考查知识,又是考查能力的综合题目。它具有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关于推断题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高,知识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考生失分率最高。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推断题类型主要有:表格式推断题、网络式推断题、图示式推断题、叙述式推断题等。这类题目大多需要依据已知的实验步骤、现象,再对照物质的性质,逐层剥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塑推或讨论验证,层层剖析,得出结论。 一、表格式推断题 给出了物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未知物。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法解答。 例(广州市中考题)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 知它们分别是NaOH,HCl,MgSO 4,BaCl 2 和K 2 CO 3 中的一种。 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表1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表2 给定试剂的反应情况

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 两表对照知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 二、网络式推断题 给出了物质范围和各物质相邻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用线段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图,要求考生根据物质发生反应的数目,从而推出其中的未知物质。这类题可采用:先画线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再根据反应个数归纳解答。 例(北京市中考题)现有H 2SO 4 ,BaCl 2 ,NaOH,Na 2 CO 3,Ca(OH) 2 五种溶液和CO 2 一种气体,有图1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图 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图1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 图1各物质间的关系 解析:可先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如图2。 图2各物质间全部的反应关系 H 2SO 4 能发生4个化学反应,Na 2 CO 3 和Ca(OH) 2 能发生3个化 学反应,BaCl 2,NaOH和CO 2 能发生2个化学反应。 分析方框图,只有方框②是4条线,所以方框②中应填H 2SO 4 ,这是解答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相对原子质量: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 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最新【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各种题型完整版)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各种题型完整版) 一、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论: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 2、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钙、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钾和硝酸钡。现进行以下实验:(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得无色透明溶液; (2)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逸出无色气体,所得溶液澄清透明; (3)最后加入稀硫酸,又立刻出现白色沉淀。据上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肯定没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 二、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1、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 B ; C ; D ; E ; F 。 2、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1)A+B→C+H2O (2)C+H2SO4→D↓+A (3)E+AgNO3→AgCl↓+C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 A ; B ; C ; D ; E 。 3、A、B、C、D、E是初中化学中的五种常见物质。C、D是单质,C为紫红色固体,D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B的浓溶液常用做干燥剂。已知Fe和A、B的水溶液分别能发生反应:①Fe + A → C + E;②Fe + B → D + E 。 写出化学式:A ;B ;C ;D ;E 。 4、根据下述反应,判断未知物。 (1) A + HCl → B + H2O + CO2↑ (2) B + AgNO3 → AgCl↓+ C (3) C + CuSO4 → BaSO4↓+ D (4) D + NaOH → E↓+ NaNO3 (5) (5) E + F → D + H2O 已知A是一种盐,则A~F的化学式为:A、 B、 C、 D、、E 、F 。 5、A、B、C均为初中化学已学过的三种化合物,它们都能通过分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如下所示(反应条件略去):(1)A→E+G (2) B→M+N;(3)C→E+Q.其中 G为一种可作为化学肥料的盐,其水溶液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