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唯美的叙事_林徽因小说_钟绿_解读

唯美的叙事_林徽因小说_钟绿_解读

唯美的叙事_林徽因小说_钟绿_解读
唯美的叙事_林徽因小说_钟绿_解读

第21卷 第1期2005年2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JO U RNAL OF X IN ZHOU T EACHERS U NI VERSIT Y

Vol.21 N o.1

F eb.2005

唯美的叙事

林徽因小说钟绿!解读

郭彩云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咸阳,712081)

摘 要:?一代才女#林徽因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女作家。受新月派和英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她早期的诗歌和小说都呈现出明显的唯美倾向。其中短篇小说钟绿!更是以它对美别具一格的抒写方式成为一个典型的唯美文本,在中国现代文学众多小说作品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林徽因;钟绿!;唯美倾向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05)01-0010-0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代才女#林徽因是一位与?美#有着不解之缘的女作家,她一生所涉猎过的领域几乎都与?美#的艺术分不开。正如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女士在回忆林徽因!一文中所说:?在她身上有着艺术家的全部气质,她能够以其精细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痕迹。#作为一个诗人她曾坦然宣称,对一切?纯美#,将?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美的面前#[1]。发表于1935年的短篇小说模影零篇?钟绿!,便突出地表现了林徽因审美意识中的唯美情结。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讲述了?我#见过的一个?真正的美人# 钟绿。她有着超凡脱俗的神韵,高贵典雅的气质,自然纯朴的性格,神秘浪漫的气息。在她身上,既有着古典的幽雅,又有着现代的丰采%%几乎荟萃了东西方艺术一切美的精华。

然而,要雕刻这么一座美的雕像,描绘一个如此美的精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正是在这里,林徽因展现了她相当高超的刻画技巧:这样一个美丽的主人公并没在小说一开始就出场。相反,作者采取了烘云托月、先声夺人的方式,通过别人的讲述和钟绿信里的自述对女主人公超凡的美进行层层铺垫和渲染,从不同的角度曲折迂进,展示出钟绿的美。

首先,作者借用了一个女性的视角来打量女主人公钟绿,而且这个女性观察者本身已经非同凡响 她是系里一个最标致的女生。虽然?最标致#,但相对于女主人公钟绿的美而言,她还只能是一个心悦诚服的观众。这个女生向?我#讲述了钟绿如宗教般的静穆美。?当中一张桌子上面,默默地立着那么一个钟绿 美到令人不敢相信的中世纪小尼姑,眼微微地垂下,手中高高擎起一支点亮的长烛。#[2]在摇曳交错的光影中,面对钟绿的美,观者恍然回复到了中世纪的古典,空灵超脱的美感和肃穆静寂的神秘感油然而生,整个画面?直像一张宗教画#。于是,钟绿的美?在我的心里便也开始有了根据#。

而后,作者又借用一位男性的视角,再次打量了女主人公钟绿。这让我们看到,钟绿的美,不仅可以征服女性,而且也征服了男性:在一个瓢泼的雨天,男同学百罗看到了在雨中嫣然一笑的钟绿,不带一丝矫揉的痕迹,不沾一毫凡尘的世俗。那笑容仿佛真是如林徽因诗歌中所描绘的?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3],震颤着在场每个人的心魄。这个图画?有力地穿过我的意识,我的想象中就又加了一个隐约的钟绿#。

但是这样的描述对于叙述者?我#而言仍然不够真切,象水雾中的精灵,动人然而朦胧,所以作者只说钟绿的美?在我的心里#、?在我的想象中#,等等。半年之后,?我#读到了钟绿自己寄给朋友的两封信。在她的自述里,又为我们展示了她乡下姑娘般的淳朴美。那是在宁静乡村的一个秋日,钟绿去井边汲水。这自然的清新和汲水的情趣让她感叹道:?这农村的妩媚,溪流树荫全合了我的意%%你懂得那滋味吗?天呀,我的衣裙让风吹得松散,红叶在我头上飞旋%%回来时你看着我把水罐子扛在肩上回来。#一个妩媚的汲水少女

收稿日期:2004-06-25

作者简介:郭彩云(1976-),女,山西晋城人,陕西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助教,硕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形象?使我心里又来了一个古典的钟绿#。

虽然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与评判都不尽相同,可是钟绿却是一个在所有人眼里都美得特别的女子。无论在最标致的女性眼中,还是在男性眼里,又或是在她自己叙述中,钟绿都让人感到:美丽因为征服了一切,而有了同一的标准。从女性的眼中,到男性的眼里;又从别人的转述,到钟绿自己的文字,尽管钟绿此时还犹抱琵琶半遮着面,但她时而静如处子,时而动如脱兔,时而又纯如天然的美态,却在神秘的面纱之下渐渐如浮雕一般呈现出来。

终于在一个夜里,?我#印象中神话般的、古典的钟绿从传说中走来,到?我#的房间借宿,让?我#见到现实中雕刻般美丽的钟绿。?她的脸稍带椭圆,眉目清扬,有点儿南欧曼达娜的味道:眼睛青棕色,虽然甚大,却微微有点羞涩。#尤其是她的两唇?微微地一抿,像朵花,由含苞到开放,毫无痕迹地轻轻地张开,露出那一排贝壳般的牙齿。#她的形体像雕刻过的,?每一面和另一面交接得那样清晰,又那样柔和,让光和影在上面活动着。#钟绿不单有着迷人的外表和形体,连声音也像轻轻地摇着的银铃一样好听,?她的所有举动,整个体态,都是那样的有个性,奏着韵律。#在古黯神秘的气氛中,在黑色古锦之前,穿着红色浴衣的钟绿由脸至踵还有种神韵,一种名贵的气息和光彩,简直就是一座神圣的希腊女神雕像(而钟绿本身就有着一半的希腊血统)。

行文至此,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以她充满灵性的笔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绝世美人。从形体方面而言,这个美的雕像至此终于完成了。但这些描绘过程中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都还在同一个层面上。也就是说虽然形体上美的雕像业已完成,但雕刻者(作者)还需要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只有具备了美的内质,这美的雕像才真正有了生气,否则,她仍然只是僵硬的石头。因此,林徽因笔下的钟绿不单是具有美的外在,更深蕴着美的内涵。她多才多艺,会好几国语言,性格开朗乐观,气质浪漫,热爱生活,更钟爱艺术。她不愿亵渎艺术的神圣,辞去了在工厂绘制玫瑰花这种?逼迫人家眼睛堕落的差事#;为追求自由和真挚的爱情,她宁愿与母亲决绝,?自己独立出来艰苦的半工半读,多处流落#;她历经坎坷,却从不抱怨,而是说:?幸福和辛苦都那样均匀地放在天平的两头#。是的,痛苦只是美丽的注脚,正如一位唯美主义的大师所说:?悲哀和美在其意义和表现方面可以变得完全统一#[4]。这人生的挫折和不幸赋予了这位美丽女性更丰厚的人生底蕴,她面对挫折时的坚强和包容更体现了现代女性的美好品质。总之,钟绿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既有东方的含蓄,又有西方的浪漫。她集天下所有美质于一身,是林徽因心目中女性美的经典,也是林徽因为世人提供的一个美的范本。

我们无法想象这样一位美女不惹人爱。但这位绝代佳人应该有真挚感人的爱情相伴才算完美。于是,作者安排了一位诗人作她的男友,其中,自然不乏浪漫动人的故事。钟绿的美在爱情中被推向极致。但钟绿的爱人竟在结婚的前一星期骤然死去。在这里,似乎作者只是向我们叙述一个美人传奇故事来印证?红颜薄命#之说。但作者的真正用意恐怕并不在此。钟绿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美人典范,林徽因不愿看见自己心中的美被平庸现实的婚姻生活所吞噬,从纤尘不染到一地鸡毛。尽管钟绿披上婚纱会是?一个奇美的新娘#,但作者还是害怕看到这样美丽高贵的钟绿?慢慢地变成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渐渐离开她现在的样子,变老,变丑,到了我们从她脸上,身上再也看不到她现在的雕刻般的奇迹来。#正如我们可以赞美清灵隽秀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纯真美好的爱情,却不能想象冰清玉洁的林妹妹真的嫁人为妻,从神仙似的人儿变成平凡的小妇人一样,林徽因大概也不情愿让钟绿这个绝代佳人沾染上世俗婚姻的尘埃。为了理想中美,现实中的婚姻就成了美的敌人。为了那比生命还珍贵的美,作者只有?让事情偏不这样经过#,牺牲了那位可能破坏钟绿高贵神圣之美的未婚夫。

如此看来,为了保证钟绿那超凡绝俗的?美#,作者不惜让她付出任何代价。

果然,两年以后,仍然美丽的钟绿竟死在一条帆船上。钟绿(不自觉地)躲过了现实的婚姻,却难以逃脱另外一个更为严厉的敌人 时间。青春究竟是短暂的,?美,逃不出时间的威严。#[5]随着岁月的流逝,美丽就会被时间的利刃划出一道道难以入目的伤痕,失去她原来的光华。美的生命固然可贵,而美本身在唯美者眼中却更加至高无上。为了美的纯粹,林徽因只能强行凝固时间 让钟绿死去。美人的生命虽然消亡,而?美#却在叙事中因时间的停滞得到了永恒。

而且,在林徽因的唯美思想中,真正的完美应该让美人之死也充满浪漫和美丽。林徽因便安排想坐帆船去看东方莲花的钟绿死在帆船上,死在美上。如林徽因在莲灯!一诗中所写:?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单是那光的一闪花朵/象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随命运的波涌/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的美丽的梦。#钟绿玲珑的生是美,从容的死是美,她一生飘忽的过程也是美,这美丽的梦让林徽因所孜孜以求的美达到了极点。

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讲,林徽因创作钟绿!的真正动机,并不在于叙述一个怎样的故事或者刻画一个怎样的人物。从某种更深层的意义上说,钟绿!是属于林徽因的个人文本。它表现了林徽因作为一个崇尚艺术、追求完美的唯美者对艺术(美)的执着,表达了她对美独特的感悟和认知。

我们不难想象,有过古今中西艺术的良好熏陶与训练的作者林徽因,很容易就在种种美的范型中提炼出几幅具有代表性的画像,勾勒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美的外形。这就是我们在前面看到的对钟绿之美描摹的四幅画像:宗教神秘背景下中世纪尼姑的静穆和神圣;希腊女神雕像似的神圣和超然;雨中精魂般的灵动与纯洁,以及汲水少女的古典与淳朴。这些都流露出超脱人间的仙气,给人以纤尘不染、虚静超脱的性灵的美感。

不仅如此,作者林徽因的生活和写作年代,既不是中世

11

第1期 郭彩云:唯美的叙事

纪,更不是古希腊,她究竟是处于20世纪的现代社会。要想读者认可这位笔下的美人,还必须赋予她一些时代的审美特征。所以,作者并没有忘记把钟绿塑造成具有生命活力和浪漫的艺术家气质的现代女性。她健康有朝气,自强自立,重情感却不脆弱,有个性却不骄蛮,几乎凝聚着所有美好的品德和人性,没有任何缺点。

可见,作者是有意识地将钟绿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典型。然而正当作者把这种?美#推向极致的时候,小说叙事上却开始出现了裂痕 对钟绿的美的刻画越是登峰造极,叙事的真实性就越是可疑。因为在我们读者的前理解结构中,我们知道,只有神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在叙事的真实性问题上,作者最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选择:要么告诉我们,整个故事不过是一个神话,是一次虚构,要么作者就得想办法把这个如此美仑美奂的女主人公?隐藏#起来。否则,好奇心就会驱使读者刨根究底地追问:那美人现在何处,后来情形如何?这显然不是作者希望读者作出的反应。

所以事实上,当理想中的?美#与现实中的?真#出现了无法调和的冲突时,林徽因不惜牺牲?真#来成全?美#。她终于让美人钟绿死于一个十分可疑的场面。作者含混了钟绿的死因:究竟是死于偶然意外,还是钟绿自己的精心策划?作者故意表明她自己对这个死因也很怀疑:?关于这一点,我始终疑心这个场面,多少有点钟绿的安排,并不见得完全出于偶然#。事实上,这不过是林徽因的叙事策略,以此来掩饰自己无法解决真与美的冲突时,在叙述上的为难处境。

于是,整个故事表面上看来是又一个红颜薄命的故事,但细读之下,可以发现,这与红颜薄命的传统版本的侧重点完全不同了。总之,林徽因的?钟绿#不是一个存在于现实的生命个体,而是处于作者内心深处被理想化的美之神灵。它是林徽因用其美学思想精雕细琢出来的一件美仑美奂、没有任何瑕疵的艺术品,是林徽因理想中的完美、纯美、真正的美。在林看来,真正的美是超凡脱俗、不沾人间烟火气的,它只有供奉在祭祀的祭台上才能保持它的完美和纯粹。此篇小说中的?钟绿#已成为一个意象被抽象为一种完美的象征,成了美和艺术的代名词。

?唯美主义把美作为最高理想,崇尚为艺术而艺术。#[6]崇尚真美的林徽因视艺术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钟绿!正是以小说的方式诠释了林徽因对美和艺术的感悟和主张。

在20世纪中国的现实土壤中,长出如此纯粹的唯美主义花朵,多少有些让人惊讶。但仔细梳理起来,林徽因的唯美主义还是渊源有自,有比较清楚的来源的。

小说中那个完美的女性钟绿,选择了一位诗人作为她的男友,可见诗歌或者诗人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尽管小说对这个后来不幸死去的诗人只是轻描淡写。知道林徽因和诗人徐志摩关系的读者,大概都不愿相信这只是小说作者的随意安排。所以,在试图清理林徽因唯美主义审美倾向的来源时,我们不得不首先把目光投向诗人徐志摩。如众所知,徐志摩在短暂的一身中,以追求爱、自由和美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他膜拜美,认为美是艺术的核心,其早期的唯美思想明显成了这篇散发着浓郁的唯美气息的小说的主旨。

林徽因的文学审美趣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这位在文学趣味和创作思想上都有共同语言的挚友 徐志摩的影响。不过,对于林徽因唯美艺术观的形成,徐志摩更为重要的作用恐怕还在于,他把林徽因直接领入了英国现代文学的大门。据费慰梅回忆,林徽因在谈到徐时,?总是和雪莱、济慈、拜伦、曼斯斐尔德、沃尔夫夫人等这样一些文学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使我意识到,徐在对她的一片深情中,可能已不自觉地扮演了教师和领路人的角色,把林徽因带进了英诗和英国戏剧那种新的美、新的观念和新的感觉的世界,而他自己当时也正陶醉于其中。#

长久以来,现代的文学史都似乎对唯美主义极不公平。在很多人眼里,?唯美#的身后还隐藏着?颓废#、?消极#、?避世#和?浅薄#这样的潜台词,追求?美#就意味着背离了现实与深刻。因此,在这个缺少美又拒绝美的时代,?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们常常是寂寞的,而那些唯美的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不仅少之又少,并且大部分处于被忽视和被遗忘的边缘。值得庆幸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意识到,美的毁灭换来的不一定就是思想的深刻,而缺少美的社会却注定是可悲的。一些优秀的唯美作家和作品渐渐得到大家重新的关注和认识。林徽因与她的作品也将在文学史中占具她应有的地位。

当然,这并不表明,林徽因就始终是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作为一个受东西文化共同熏陶的现代知识女性,她的文学创作的特点呈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既有古典主义的理性和典雅,又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明朗,还有象征主义的含蓄和隐秘。但无论是在林徽因的其他作品中,还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众多小说文本中,钟绿!正是以它对美别具一格的抒写方式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责编:李 丹)参考文献:

[1] 林徽因.激昂林徽因文集?文学卷[M].天津:百花文艺

出版社,1999.154.

[2] 林徽因.模影零篇?钟绿林徽因文集?文学卷[M].天

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98-109.

[3] 林徽因.笑林徽因文集?文学卷[M].天津:百花文艺出

版社,1999.148.

[4] 王尔德.狱中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79.

[5] 林徽因.题剔空菩提叶林徽因文集?文学卷[M].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192.

[6] 桂扬清.英国戏剧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283.

[7] 可止.空谷回音林徽因文集?文学卷[M].天津:百花文

艺出版社,1999.455.

(下转第20页)

不断戏耍王自力,让他的离婚梦总在快做圆时破灭。而且她居然酝酿出了更好的惩治王自力的办法那就是美人计。她收买艾月搞美人计,在三个女人的精心谋划下,王自力果然中计。他为了艾月狠花金钱,为了离婚痛付巨款,最后落得钱财两空,而本人又被纪检机关进行调查的结局。戚润物和她的姐妹们成功地上演了一曲女性主义的胜利之歌,对男性说?不#的凯旋之歌。艾月在这里虽然是一个典型的?傍大款#者,但她有可爱的一面,她不仅美丽可人,而且聪明大方,她不仅把那些新贵们糊弄的团团转,而且对这些暴发户男人有着入木三分的洞察和了解,因而她能够毫不犹豫地给戚润物出主意:?很简单,做他一把,让他回到七十年代的老家去,甚至比以前还要贫困。他没有权利和金钱就完蛋了#这是何等的见识,何等的气派。池莉的这篇小说中,女性们不再为男性争风吃醋,互相残杀。而是联合起来,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向男权中心主义开战:即拔除当代男权中心主义者的靠山或主心骨 金钱,使他们重新沦为穷光蛋,让女性们大获全胜。让人们看到女性世界里充满希望和温暖,充满信心和勇气,充满坚强和智慧。女性不再是从前的女人,女性靠男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池莉在后来的这些小说中一改过去的纯客观写实叙述,而是非常带有理想化地对女性予以特殊地关注。但她的叙写有失偏颇,她把女性的解放寄托在对男性的彻底否定上,她把男人与女人截然地对立开来。须知,男人与女人是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失去任何一方,世界将会黯然失色。

从平民化的仿真书写开始,再到女性化的视角进行创作,池莉写出了人生的诸多烦恼:爱情烦恼,婚姻烦恼,事业烦恼,生育烦恼等一系列人生过程。她也写出了现代女性与男性的根本对立,写出了女性的觉醒与反抗。总之,生活有什么,池莉就写什么,她写出了我们熟悉的生活,写出了我们常常忽略或不敢正视的生活真相,让人们体会到生活的残酷。正是益于此,池莉成了一个为众多人瞩目的女作家。

(责编:李 丹)

参考文献:

[1] 池莉.池莉文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223.

[2] 红娟.镜子作家[N].中华读书报,1997-02-19.

The Writing of Customs Human Life is Really

LI Yan-ping

(X inz hou Teachers University,X inz hou034000,China)

Abstract:The cloak-and-dagger artistic that this tex t try to study ChiLi from tw o aspects is characteristic in the last two decades:On the hand from its the angle get materialing commence,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its civiliary;On the other hand see the cape to commence,analyze its right female oneself special to feel from fem ale of its artistic.

Key words:make at oridinary;imitate really;divide its constitution;love;female;customary

(上接第12页)

The Aesthetic Trend and Narrative Strategy of LIN Hui-yin&s Novels

?Zhong L #as an Example

GU O Cai-yun

(Shanx i Univer 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Xianyang712081,China)

Abstract:LIN Hui-y in,known as the talented woman of one generation,was a famous women of letters in 1930&s.With influenced by the Crescent group and the Eng lish contemporary literature,her early poesies and novels present obvious aestheticism.The short story w hich w as named Zhong L is especially become a typical aesthetic text for its hav ing a unique describe style to beauty,and shows its particular charm in many novels of the Chinese contem porary literature.

Key words:LIN Hui-yin;Zhong L ;estheticism

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个性和创造力的作家

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个性和创造力的作家。早在1931年,林徽因初涉诗坛时,陈梦家就在《新月诗选》的序言中说:“渴望更奇丽的诗篇的出现,对于林徽因初作的几首诗表示我们酷爱的欢心。”1915年,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也高度赞扬这位女诗人的诗作,认为她和陈梦家、卞之琳、戴望舒、何其芳等“算得是几个特有成就的作者”。后来,林衡在《中国现代诗选》的书评中又指出:“林徽因等后起之秀,似乎很该给留下几页地位。”可以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文坛的很多人都给林徽因以热切的关注,不约而同地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表示赞扬。 但是,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林徽因几乎完全被现代文学史遗忘。她去世后,丈夫梁思成曾选辑她生前的诗作拟出版以志纪念,但工笔誊抄的诗集与大量未发表的诗作均焚毁于“文革”;六七十年代的林徽因研究陷入空前的沉寂。新时期以来,随着文艺思想的解放和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林徽因的美丽面容再次展现给历史和读者。八十年代后,林徽因研究逐渐活跃并走向成熟,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其生平史料及作品的发掘、考证和整理出版,二是对其诗歌、小说等作品做具体的分析,探讨其创作特色和文学价值。这两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果。 在林徽因的生平史料的考证和作品出版方面,陈钟英、陈宇二位学者成绩卓著。众所周知,林徽因的作品在她生前从未结集出版,诗歌、小说、散文等皆散见于《晨报副刊》、《新月》、《诗刊》、《北斗》、天津《大公报·文艺》等刊物上。1982年,福建师大的陈钟英、陈宇注意到久已湮没的林徽因,开始了对其著作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5年首次出版了《林徽因诗集》,这是林徽因作品第一次以集子的形式与读者见面。1988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周良沛编选的《中国新诗库·林徽因卷》。不少报刊也相继刊载介绍、研究林徽因的资料、文章。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在《读书》上发表《建筑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一文,介绍母亲生平;年轻时由林徽因扶持走上文坛的萧乾在同一杂志上发表《一代才女林徽因》,亲切地回忆了与林徽因交往的点点滴滴。陈钟英、陈宇的《她使人想起了“彗星”:记林徽因的生平和创作》、《建筑家、诗人林徽因》、《林徽因年表》,高秀琴的《一位被遗忘的女诗人:林徽因》,以及陈学勇的《林徽因笔名和探佚》、《对于〈民国人物小传·林徽因〉的补正》等文章,为林徽因研究提供了不少翔实可靠的生平史料。陈宇的《林徽因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考辨》一文,对“林徽因的生卒时间”、“林徽因是否进过建筑系学习”、“女作家林徽因不同于男作家林微音”、“不应该把林徽因封死在唯美主义新月派的象牙塔里”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为人们更全面地考察研究林徽因其人其作并给以客观评价奠定了基础。 初期研究者多着力于发掘林徽因生平史料,对她在中国古建筑方面的卓越贡献和文学创作上特有的禀赋与才气给予肯定。八十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林徽因的作品本身,评述其创作风格和价值,林徽因研究进入新阶段。陈钟英、陈宇的《林徽因诗歌创作散论》,李菀的《林徽因和她的诗》等是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林徽因青少年时代就受到西方教育,曾随父亲到伦敦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来又去美国,受英美文学影响很深。一些研究者认为,林徽因诗作不仅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浓郁气息即主观抒情性(收在《林徽因诗集》中的55首诗全是抒情诗,其中爱情诗占一半以上),而且由于她大半生在病榻上度过,几度濒于死亡,遂使她的作品带有感伤情调,如《情愿》、《莲灯》等,显然受到了波德莱尔式的象征主义影响。尽管如此,她的笔触还是走出个人狭小

林徽因传读书笔记

林徽因传读书笔记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书笔记 14环境1班王明荣 读了《林徽因传》,林徽因是温和的,她不曾有过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曾有过太多的支离破碎。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没有三毛的放逐,没有陆小曼的决绝。她活的乐观而执着,坚定而又清脆。她不需要浓烈相守,只需要淡淡的陪伴。 无论经受过多少起落浮沉,尝过多少人情世故,她永远都是一杯淡雅清茶,她那样柔婉坚忍,诗意又坚忍。 提起林徽因,总在人间四月天,有一种轻灵的美丽。有人说,林徽因杯封存在了人间四月天。纯净的她比任何人都懂得调配烟火,所以她不会轻易的被往事所伤。 我时常在想,假如林徽因一直守在江南,守着老旧的宅院,做着一个凡妇,与一个凡人共有黄昏,度过炊烟四季,慢慢老去,深深庭院,还有爬满青苔的老墙,几只杏桃,一种简约的美丽。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她用柔情给爱人的衣裳缝制纽扣,偶尔也教清风识字,日子如流水而过,而那个男子的温和目光,则一直追随,不离不弃。 林徽因的出现,无疑给这座高贵沧桑的城市增添了诗意与柔情。尽管那个时候她还不到风华绝代的年龄,但她的钟灵毓秀,用她的明净的眼眸,秀丽的面容,优雅的姿态,斐然的才情,迷醉了许多的校友。那时候的林徽因绝对是许多人心中的美丽女神。有些人的美丽是与生俱来

的,有些人则需要经历蜕变的过程,林徽因属于前者,仿佛任何时候她给人的感觉,永远是那么的清新如一。 我相信在林徽因的童年中,也有许多的令她难忘的旧事。小小的她,有一颗比同龄人更加多愁善感的心,而她所邂逅的,亦是不同于常人的人和事。那些美好的岁月,都被封存在书卷中,或许只有有缘人才能翻读。又或许,许多人宁愿将那些美好封存,有如搁置在木抽屉的老照片,若非年华老去,都不会轻易的去碰它。 一切都只是幻想,这世间本就没有假如,大家闺秀的林徽因,才情横溢的林徽因,注定做不了一个平凡的女子。纵然她喜欢柴米油盐的香味,可是风花雪月的柔情却一直对她纠缠不休,所以她被放逐,远离江南,接受更加绝美的绽放。 我不得不承认,林徽因是一个可以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欢颜的女子,仿佛只有她可以在滔滔红尘里淡然自若,可以令徐志摩写下最美丽的诗意,令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才华横溢的男子相安无事的无辜的甘为她守护一生。都说文如其人,读林徽因的文字,永远都没有疼痛之感,永远那么清新美好。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莲的一生,纯净柔美优雅。 再后来,林徽因去了英国,她以绝代的容颜和才情令许多的中国留学生倾慕,追求。她独恋上徐志摩,只是他们的爱情就像是一场烟花,璀璨之后只留下一地的残雪。之后,林徽因再没有旁骛之心,只钟情于她的归属梁思成。

论林徽因的爱情

论林徽因的爱情 ——听《南渡北归》讲座有感姓名:郑婷婷学号:114171456 班级:11会计4班 摘要:一代才女林徽因是众多女生心目中的偶像,男生心目中的完美女人。三个优秀的男人,诗人徐志摩、建筑师梁思成、学者金岳霖都爱上了这个完美的女人,而她最终情归何处?通过了解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爱情故事来解读林徽因的爱情。 关键词: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 一、林徽因与徐志摩 林徽因与徐志摩是在伦敦相遇的。他们一个才华横溢,浪漫多情,一个年芳二八,情窦初开,很快便相爱了。徐志摩向林徽因求婚并表示会与自己的妻子离婚,但林徽因还是拒绝了他,因为她认为徐志摩可以和现任妻子离婚,那以后也可能会与自己离婚。事实证明林徽因是正确的,在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后不久,徐志摩便爱上了交际花陆小曼,很快就结婚了。 但我想林徽因还是爱徐志摩的,毕竟是初恋,不能说忘就忘。后来徐志摩飞机失事去世,林徽因便拿了一片飞机碎片挂在床头用来怀念徐志摩。 二、林徽因与梁思成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结合在当时可以说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而梁思成的宽容善良和他对林徽因的爱更是让这段婚姻持久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一个细节,当林徽因告诉梁思成她同时爱上两个人的时候,梁思成虽然震惊,但最终还是对她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老金,我会祝福你们。”就算是现代也没几个男人能说出这样的话,而梁思成说了,他是真的爱林徽因的,只要她愿意,他愿意成全他们。 如果用梁思成和林徽因终身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那么梁思成就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那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额美丽的阑额。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

【电子书必备】《林徽因诗全集》(收藏版)

【电子书必备】《林徽因诗全集》(收藏版).txt第一次笑是因为遇见你,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电子书必备】《林徽因诗全集》(收藏版)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候人,建筑师、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月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相遇。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诗集有《林徽因诗集》(1985)等。 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旋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的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选自《新月诗选》(1931年9月) -------------------------------------------------------------------------------- 深夜里听到乐声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选自《新月诗选》(1931年9月) -------------------------------------------------------------------------------- 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林徽因故事5则

林徽因故事5则 寄语: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今天为读者收录的是林徽因故事5则,希望大家喜欢。 林徽因的故事一:“太太客厅”逸事 20世纪30年代,林徽因住在北京东城总布胡同时,她家的客厅名为“太太客厅”。当时,一批文坛名流巨子,包括朱光潜、梁宗岱、金岳霖等,常聚集在这里,一杯清茶,些微点心,谈文学,说艺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在“太太客厅”里,林徽因一直是最活跃的人物,读诗,辩论,她的双眸因为这样的精神会餐而闪闪发光。朋友是林徽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优秀也是因为有他们的欣赏和激励。 作家萧乾就是在“太太客厅”里认识林徽因的。那是在1930年,萧乾正与美国的安澜一同编辑期刊《中国简报》,经他的老师杨振声的介绍,萧乾访问了沈从文。在这次见面后,他即以《当今中国一个杰出的人道主义讽刺作家》为题,写了一篇专访刊登在《中国简报》上。1933年秋天,萧乾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蚕》寄给沈从文,请他指教。当时沈从文正在编《大公报·文艺副刊》,他在萧乾的稿子上作一些修改后发表了,这使萧乾得益匪浅。萧乾的这篇手稿现陈列于中国现代文学馆。那天,还是燕京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萧乾穿了一件新洗的蓝布大褂,与沈从文一起来到“太太客厅”。萧乾早就听说林徽因的肺病很厉害,想象中她应是一脸病容;谁知当他看到林徽因时,不禁呆了。只见她穿了一套骑马装,显得美丽动人,像个运动员。原来她时常和朋友到外国人办的俱乐部去骑马。林徽因对萧乾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这话给了萧乾很大的鼓励。沈从文是常常到林徽因家去的,他从小在湘西长大,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活底子。林徽因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因为那里有着很离奇的情节,很特别的人物,都是她闻所未闻的。沈从文碰到一些事,也会跑到林徽因家去寻求安慰。有一天,沈从文差不多是哭着赶到林徽因家,说他的妻子张兆和到苏州娘家去了,他每天都给妻子写信,但得不到理解。林徽因觉得这就是生活,生活就应有喜怒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阅读答案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阅读答案 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多年的动乱总算得以平息。一场漫长的战争让整个中国都被灼伤,而那些被烟熏火燎过的人都需要好好地疗伤、多少人用生命换取了如今的盛世太平,可只有那些活着的人才可以享受这等风流时序。人之出生的年代,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也因为有了如许多的磨砺,我们才会重新审视生命。 也正是在这一年,梁思成陪林徽因到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梁思成,林徽因将不久于人世。梁思成听后不胜悲戚,又不忍将实情告之林徽因。他深知徽因是个好强的女子,不肯向命运低头。若她得知自己来日无多,则会更加提前预支时光,消耗生命,整整四年的卧病生涯,让曾经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已不复旧时容颜,但病弱的林徵因却一直怀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哪怕病到形销骨瘦,也依然不肯丢下她挚爱的事业与文字。 或许是上苍眷顾,在医生诊断之后,还让这位才女在世间存活了十年。十年,这段虽说短暂却也漫长的光阴,让林徽因的人生得以更加充实。事业上,她做出了许多成就;文学上,她多出了很多优秀作品。想来定是事业与文字消减了她的病痛,延续了她的生命。多少次,她让自己坚定地活下去,不是因为贪恋尘世繁华,而是割舍不了心中的梦想。 林徽因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就如同她喜欢人间四月,喜欢碧绿无暇,喜欢月圆花开。所以以她的性情,不会轻易辜负任何一个春天,亦不会轻易错过任何一个路人。在她的眼中,每一种生物都赋予了情感,每一处山水都深藏了内蕴,每一个过客都该有一段美丽交集,所以她喜欢烟火人间,甘愿为这红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许多人爱上林徽因,爱的不仅是她的才情,不只是她的成就,爱的是她优雅的气韵,是她骨子里的坚定,是那种在任何境况下都可以让生命苍翠葱茏的美好。她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错过,更不允许自己提前凋零。所以林徽因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她便开始奔走,匆匆赶赴那一场春光。 一九四六年,四十二岁的林徽因在费慰梅陪同下,乘机去昆明拜会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建议清华大学增设建筑系。她住在唐继尧后山祖居一座花园别墅,与张奚若、钱端升、金岳霖等旧友重聚。七月,同西南联大教工由重庆乘机返回北平,为清华大学设计胜因院教师住宅。 一九五二年,梁思成和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身边的许多亲友都劝她歇息一段时日,找个清净之处养病,可固执的林徽因依旧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经过认真推敲、反复研究,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同年五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而后的日子更是不能悠闲自在,林徽因应了《新观察》杂志之约,在极短的时间里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如此成果,让人叹服到无言,或许这世上也只有林徽因可以做到。在她身上,仿佛有无限充沛的力量,所有的人愿意为她折腰。 细数流年,过往的千灾万难到如今都成了回忆,成为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人生聚散无常,起落不定,但是走过去了,一切便已从容。 人生/你是一支曲子,/我是歌唱的;/你是河流,/我是条船,一片小白帆/我是个行旅者的时候/你,田野、山林,蜂峦。∥无论怎样/颠倒密切中牵连着/你和我,/我永从你中间经过;//现在我死了,/你,/我把你再交给他人负担! 被病痛纠缠多年的林徽因,她的诗并没有显露消极之意。在她的心里,人生是一支曲子,而她却是那个歌唱者。这是个永远歌唱的女子,哪怕有一天她真的离开人世,她的灵魂

林徽因经典情感语录100句

林徽因经典情感语录100句 本文是关于经典语录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林徽因经典情感语录100句 林徽因是中国着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同时,林徽因的爱情世界里也出现了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个男人,因而她的爱情语录也格外的经典。以下是林徽因的百句经典爱情语录。 1、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睁着眼睛。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它们是我的榜样。时代华语期待您的加入与支持 2、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 3、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4、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5、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时光背后,忘记自己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如今得到的又是什么。 6、爱情是容易被怀疑的幻觉,一旦被识破就自动灰飞烟灭。 7、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 8、他跟我讲,在见我之前,都已经决定请假回家接他父母来大

连,但是见到我之后,就打电话给他妈妈,说他不能回去接他们了,让他们自己买票过来,他说不管怎样,妈妈肯定都还是他妈妈,但他担心就因为这样把我给丢了,他害怕 9、人的一生只有在结束的时候,才找得到真正的归宿,在这世上的其余时间里,充当的永远都是过客。 10、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看着身边的人濒临死去,而你却没有丝毫的办法来救赎他。 11、他们似乎从没有正式地告别过。而每一次都是绝别。 12、见第一面的时候,请保留此标记他还给我讲了个故事,有个他的朋友工作在沈阳,女朋友在天津,女朋友很漂亮,但是当时正在唐山读研,两个人没办法在一起,他这个朋友也担心,问他应该怎么办,他就讲了一个故事,关于徐志摩,林徽因和梁思成的,那时梁思成和林徽因马上要结婚准备去英国,徐志摩却对林徽因展开了激烈的追求攻势,他的老师梁启超就给徐志摩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大概就是埋怨徐志摩已经有了妻室,就不应该对别人的未婚妻还穷追不舍,徐志摩给梁启超回了一封信,其中一句:“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的朋友听了这个故事,毅然决然的辞掉了沈阳的工作,去天津从头开始,后来和他女朋友结婚了。 13、会过去的,就会过去的。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悲伤,我们的负罪。 14、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暗伤,这个伤口不轻易对人显露,而

关于林徽因的优美段落

关于林徽因的优美段落 林徽因的魅力,被称之为民国的女神。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林徽因的优美段落,希望大家喜欢。 1) 也许是我们太过忙碌,忽略了嘈杂的街市也会有清新的风景,又或许是我们在修炼的过程中,总是欠缺了一些什么重要的片段。或许,人生需要留白,残荷缺月也是一种美丽,粗茶淡饭也是一种幸福。生活原本就不是乞讨,所以无论日子过得多么窘迫,都要从容地走下去,不辜负一世韶光。 2) 许多看似拥有的,其实未必真的拥有。那些看似离去的,其实未必真的离开。倘若因果真有定数,有朝一日,该忘记的都要忘记,该重逢的还会重逢。只不过岁月乱云飞渡,那时候或许已经换过另一种方式,另一份心境。而信步寻梦的人,在拥挤的尘路上相遇,也许陌生,也许熟悉;也许相依,也许背离。 3) 不是所有的过往都是美好,还有许多我们想要擦去却擦不去的残痕。有人说,疼痛的往事可以选择忘记,可纵算忘记了,并不意味着就真的不存在。既是省略不去的过程,就只好默默忍受,只当是年少不经世事所犯下的无知错误。 4) 没有什么缘分可以维系一生,再华丽的筵席也会有散场的那一天。既知如此,又何必聚散两依依。我们都

是人生场景中的过客,这段场景走来了一些人,那段场景又走失了一些人。如果我们守不住约定,就不要轻许诺言,纵算年华老去,还可以独自品尝那杯用烦恼和快乐酿造的美酒。 5) 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谁也不必给谁交代。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6) 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要听了吗? 7) 人间的季候永远不断在转变,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本不想回来时同谁叹息秋天! 8) 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9) 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时光背后,忘记自己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如今得到的又是什么。 10)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林徽因优美句子大全

透过林徽因的小说看她的女性观

第30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0第3期Journal of Hubei Nor mal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3,2010 透过林徽因的小说看她的女性观 白晓丽 (河南检察官学院,河南郑州 450004) 〔摘 要〕 林徽因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又是坚定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她关注妇女,对男权文化下的妇女命运始终保持敏感。她以学者作家敏锐的眼光,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以独到的视角写下动人的篇章,在其小说中体现了独特的女性意识以及她的女性观。 〔关键词〕 林徽因;美丽女性;同情女性;超越女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733(2010)0320035203 作为京派小说家的林徽因,她留给读者的小说作品,只有6个短篇。它们是《窘》、《九十九度中》和总题为《模影零篇》中的4篇作品:《钟绿》、《吉公》、《文珍》和《绣绣》。林徽因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端期,也是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期,她和一批现代女作家一样迎着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新时代曙光,把“人的发现”这一五四新文化思想的核心具体化为“女性的发现”和“女性的复活”,宣告女性该成为和男人一样的大写的真正的人,应该享与男性同等的价值、权利与尊严。她们用文学品塑造了一批冲出男权传统樊篱的新女性形象,描写歌颂了她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的大胆追求,揭露控诉了历史牢笼对女性的摧残压迫,留下了一份份属于自己的女性体验与女性话语。作为她们中的一员,不仅具有成熟深刻的女性意识,并且她还把自己的丰富的意识世界渲染于纸上。本文试图从精神文化层面,以男性为参照,展开来分析林徽因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的特征,以求发掘每一个特征的意义和作用。 一、美丽女性 作为女性,林徽因抱定一个信念:属于女性的一切都应该是好的,美的,善的。而作为女人,林徽因本人也是美丽的。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时人记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梅竹的一副三友图。”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从此崭露头角,成为北京上层文化圈的亮丽一景。在老一辈的回忆中都不约而同地说“林徽因是我平生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1]的美在神韵,她不但天生丽质,并且才智过人。冰心曾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因此林徽因笔下的抒情女主人公也是非常美丽的,以她的亲身经历、体会为底色,用她女性的细腻,更以作家的正义和勇气,“真诚地、深人地,大胆地看取人生。”[2]在20年代和30年代剧烈动荡的时局中,在渐渐商品化和半殖民地化的北京都市生活中,她独立观察、体验了这个世界,独立观察体验了异性、同性和自己,渐渐磨练出一双现代女性锐利的眼光,在小说《窘》中对少女“芝”这样描绘:“笑的时候她的确比不笑的时候大人气一点,这也许是她那排小牙很有点少女的丰满的缘故,她的眼睛还是完全的孩子气,闪亮,闪亮的,说不出还是灵敏,还是秀媚。”维杉呆呆地想一个女孩子在成人的边沿真像一个绯红的刚成熟的桃子……微红的肉色和葱绿的衣裳叫他想起他心爱的一张新派作家的画…因为你的本身便是美术,你此刻便是一张画。“[3]作者以不无雕琢的字句描绘了笑的波浪起伏,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富有青春气息的美丽少女。再如《模影零篇》中的《钟绿》也表现出作者的这种追求。主人公钟绿是叙述者“我”“一生中没有疑问地,真正地,见到的一个美人”,钟绿是一个有希腊血统的留美女学生,她高贵典雅,天然纯朴,神秘浪漫,作为混血儿,她的美几乎荟萃了中西方艺术的一切精华。她这样描写“钟绿”的美:“试想一个静好如花的脸;一个长长窈窕的身材;艺,身的编素;借着人家伤痛的丧礼来哭她自己的身世,怎不是一副绝妙的图画!美到令人不敢相信的中世纪小尼姑,眼微微地垂下,手中高高擎起一只点亮的长烛。简单静穆,真像一张宗教画!”[3] [收稿日期] 2009—12—15 [作者简介] 白晓丽,女,河南检察官学院教师。 ? 5 3 ?

林徽因的爱情文章集

林徽因的爱情文章集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林徽因的爱情文章篇1 林徽因的爱情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1955年4月1日去世,公认的美女,在建筑和文学上有成就。但让我感兴趣的是她和生命中三个重要的男人的故事,即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他们的故事是探讨爱情、揭示爱情真谛最好的材料。 这三个男人中,最出名的当属诗人徐志摩,他的“再别康桥”,人人皆知。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在英国定居一年,恰巧徐志摩也来到伦敦。诗人在和林长民交往过程中认识了林徽因,很快被吸引并爱上了林徽因。“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诗人激情洋溢,写下一首首这样的情诗。 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正怀在妻子张幼仪的腹中。为了林徽因,他甚至逼着妻子打胎,在妻子生产后不久,就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因此成为中国离婚第一人。可是当他兴冲冲的去向林徽因表白时,却被拒绝了。当时,徐志摩24岁,英俊潇洒,浪漫多情,前途无量。我想,很少有女孩不为之所动吧。可见林徽因这个女子不简单。后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身亡,林徽

因非常伤心,据说将徐失事飞机的一块残骸挂卧室内悼念徐志摩。有人因此认为她其实是爱徐志摩的。 第二个男人梁思成虽然不太出名,但他的父亲却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林梁两家是世交,林徽因、梁思成早就认识,他们是两小无猜,两人的父亲交情也极好。林徽因热爱文学,却选择了建筑作为自己的主业,说明她的天性中有冷静理性的一面。拒绝了浪漫的诗人,她嫁给了梁思成,1928年在加拿大结婚。婚后,由于梁思成也主修建筑,两人成了事业上的伴侣。金岳霖说:“比较起来,林徽因思想活跃,主意多,但构思画图,梁思成是高手,他画线,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没那本事。他们俩的结合,结合得好,这也是不容易的啊!” 梁思成、林徽因的婚姻生活也很有情趣,闲暇时,夫妇俩比记忆,互相考测,哪座雕塑原处何处石窟、哪行诗句出自谁的诗集,那甜美的家庭文化氛围,疑似李清照、赵明诚重返人间。林徽因、梁思成的婚姻虽然美满幸福,可是在他们结婚三年后,却出现了危机,因为第三个男人:金岳霖。 金岳霖没有什么名气,一般人都不太清楚他,据说他是搞哲学和逻辑的,除了专业人士以外,没人知道他有什么建树。1931年,林徽因因病在北平休养。当时梁思成还在东北大学执教,徐志摩经常去探望林徽因,为了避嫌,就叫上国外留学时的好友金岳霖等人,这样金岳霖和林徽因相识了。由于金岳霖是单身汉,在徐志摩去世后,就住在梁家的后院。当时林徽因正怀着身孕,梁思成经常外出考察,陪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有哪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有哪些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有哪些 梁思成、林徽因早年设计的建筑作品-----沙滩老北大地质馆此楼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少数设计的作品 之一,于1934年设计,1935年8月建成,是我国最早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优秀作品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楼西南角下方墙体上嵌有一奠基石,上面刻有: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奠基。1990年2月13日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北大学校徽设计 20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 保护奈良古建 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11月与1939年1月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 八宝山革命公墓创建于1949年1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遵照周恩来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群众的指示,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吴晗受命建设革命公墓。在吴晗的领导下,北京市迅速成立了公墓筹备组,吴晗亲自率人勘察,最终选址在八宝山的护国寺兴建公墓。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八宝山的护国寺改建为公墓,并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将公墓定名为北京市革命公墓,作为革命烈士的安葬之处。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

由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徽因设计,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部分。公墓内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是很多革命先烈最后的安栖之所。走在公墓里,吊唁那些于民族于国家立下大功的英魂,犹如在和历史对话,感叹沧海桑田,体会人间正道。 林徽因的感情经历 与徐志摩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徐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已嫁做人妇的陆小曼很快两人就相恋了,陆小曼为了徐也跟丈夫王赓离婚了。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也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与梁思成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在当时可以说是新旧相兼,郎才女貌,门第相当。他们在婚前既笃于西方式的爱情生活,

林徽因诗歌赏析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 在无意中闪;细雪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聘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诗歌赏析]: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 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有学文学的朋友谈到林徽因的诗,说她的诗如其人,就像四月天刚刚萌发的春意,既不华丽,也不冷峻,但却温柔,却绵软,读来如微风拂面,让人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一种愉悦的震颤!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读这首《你是人间四月天》,很容易以为是林徽因写给诗人徐志摩的情诗。林和徐的确是有过许多美丽故事的一对。但从经历、传记中看林徽因,其实还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她在浪漫云游的诗人和脚踏实地的建筑学家之间,选择了后者。多年以后,林对儿子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一个。”——其实她对徐的感情是看的很清楚的,就是投影在波心的一片云而已。

《林徽因传》

你是人间四月天 读《林徽因传》有感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人为之赞叹。 一、林徽因简介 她叫林徽因,是一个旷世美丽、才华绝代的女子,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代表作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作为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主持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林徽因之所以能在文学、建筑等领域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除了她的天生聪慧,与她青年时丰富的学习经历不无关系。她出生在一个富庶的官僚知识分子家庭;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罗马、柏林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学院学习。1921年回国于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在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了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知名建筑。她将满身的书卷清香融合在建筑事业中,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建筑家。 二、爱与恋 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的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在英国定居一年,恰巧徐志摩也来到伦敦。诗人在和林长民交往过程中认识了林徽因,很快被吸引并爱上了林徽因。但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正怀在妻子张幼仪的腹中。为了林徽因,他在妻子生产后不久,就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因此成为中国离婚第一人。可是当他兴冲冲的去向林徽因表白时,却被拒绝了。徐志摩是林徽因的初恋,然而初恋最美好的便是曾经有过。 1921年10月林徽因回到中国,继续在培华女中学习。父亲林长民与梁启超的友谊,使林徽因结识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两家父辈也有意他们结为连理。尽管两位父亲都赞成这门亲事,但是最后决定还得由他们自己来作。后来在梁启超的敦促下,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思成念建筑,徽因学美术,套句梁启超说的话,他俩“修行”了一段时期,在情感上和身心上都历经磨炼,确实加深了两人的感情。1928年他俩在加拿大完婚,在修完硕士学位后回到中国,成为新成立的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最早上任的两位教授。 在林徽因的三段感情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哲学家金岳霖与林徽因的爱情。1932年4月,梁思成从外地考察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

林徽因的一百句经典爱情语录

林徽因的一百句经典爱情语录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同时,林徽因的爱情世界里也出现了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个男人,,因而她的爱情语录也格外的经典。以下是林徽因的百句经典爱情语录。 1 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 2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3 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 4没有欲望只能说是麻木不仁。 5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 6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7 鸟的翅膀在空气里振动。那是一种喧嚣而凛冽的,充满了恐惧的声音。一种不确定的归宿的流动。 8 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 9 总是需要一些温暖。哪怕是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纪念。 10 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11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12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13 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14 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15 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16 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17 我大概是一只鸟。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 18 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14 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容纳不下别人。 19像我这样的女人,总是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感情里。 20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21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22 我大概是一只鸟。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 23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24 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容纳不下别人。 25像我这样的女人,总是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感情里。 26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27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28我总是以为自己是会对流失的时间和往事习惯的。不管在哪里,碰到谁。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19 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20 但是快乐太单纯,所以容易破碎。 29 我从来不自欺欺人。我只看真实。

林徽因经典作品读后感

林徽因经典作品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林徽因经典作品读后感 读徽因的作品,感觉笔触细腻柔和,往往能让我在生活中联想书中人物和事情。 每当看到气质美女走过身旁,就会想起徽因笔下那美丽动人的钟绿,她是那样的传奇,引得无数男子为其倾心。可是美人薄命,钟绿的未婚夫在婚礼的前一星期骤然死去,而钟绿后来竟死在一条帆船上。每每读到这里,总是引起我淡淡的哀愁,但我不相信美人都薄命,这些不过都是巧合而已。我想只要真心努力地活着,都会有好结果的,不是吗?我不相信命运,我们只相信命运要被自己掌握创造。 每当看见同学埋头钻研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徽因笔下的吉公,那个在自己的小屋里修理机器,搞些小发明的吉公。我羡慕吉公遇到这么多的坎坷还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理想爱好,最终有所成就。我想做人也就是应该像吉公这样吧,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努力去把它做好,这样在多年以后不会后悔,对得起自己曾经的付出。再想想自己,有时候容易受别人的想法而动摇,也许是现实情势所迫,但是说到底还是自己坚持的不够。如果真的喜欢就该好好坚持,当我们看到梦想的礼花灿烂的绽放时,我相信我们会露出最美的笑容! 每当自己和朋友们一起玩闹时,我就会想起徽因笔下活泼开朗的四小姐文琪,我喜欢她活泼但也平易近人,没有等级观念。虽然现在

已经没有了奴隶制,但是有些人依然会有一些不平等的看法,尤其是富贵家里的孩子。所以在那个年代里能有如此的思想,就值得我们赞赏学习。 每每读这些作品总能感受到林徽因淡淡笔触下的丝丝情感。喜欢林徽因,不仅仅在于她的才华,也在于她的气质。喜欢她淡淡的淑女气质,喜欢她满腔的爱国热情,喜欢她坚持不放弃的精神。我期望着,自己能够渐渐向林徽因靠近,多读书,写好文章,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做一个有内涵的知性女性。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完整版)林徽因传。读书心得

《林徽因传》读书心得 很早就知道林徽因,知道她是一位才女,知道徐志摩对她的爱恋,知道她是梁思成的夫人,知道金岳霖因爱恋她而终身未娶,知道她于五十年代早逝。但她的才,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不了解;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情感纠角怎样,我不了解。对于她五十年代早逝,我竟然在心底里为她庆幸:她这样的人,到了“文革”,估计会受到很大的冲击甚至非人的折磨;早逝,未必是件坏事。周迅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好象是在为林徽因作传,但因不喜欢周迅沙哑的声音,也没有去看。所以,对林徽因,我仅仅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水平上。 在图书室偶然看到一本张清平著的《林徽因传》,仔细阅读之后,惊叹世间竟有这样的女人,集美丽、才华、骄傲,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林徽因,这位出身名门,兼具文学家的敏锐与建筑学家的缜密,在中国文学史上和建筑史上都颇有建树的才女,是一个站在塔尖上的女人,是一个用一生追求自由、双脚一直在行走的女人。林徽因的生命是短暂的,她只活了五十一岁。然而她的生命又是灿烂的、夺目的。她不仅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作为女建筑学家,她亲自主持并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对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美丽有目共睹,众人称羡;她才思敏捷,分析、评论头头是道,这一点令许多男士自叹弗如。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她的丈夫梁思成

曾说过:“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她又是骄傲的,她不流俗,不惧权贵,有着知识分子的高贵的灵魂。 民国初年,乱世纷争,却有这么一位才女横空出世。我欣赏的林徽因,不做作、不娇情,尽管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她没有丝毫贵族习气,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和任何人都能相处融洽。她不追求浮华,也没有去走捷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着。否则以她的才学和美貌,她完全可以过另一种生活。八年抗战她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贫困与疾病始终困绕着她,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然坚强地乐观地面对生活,孜孜不倦地钻研着她的学问。为了考察古建筑,她和梁思成深入荒野山乡,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和弘扬中国的古建筑尽了心血,以至于五十一岁便因肺病离开了。 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后人为之赞叹,而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人,她就是拥有着这样美丽光华的人。 城乡建设学院2011级工程管理一班刘思佳 2012/5/28

灿烂孤寂的一朵清莲——论林徽因独特人生对创作的影响

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鄂州职业大学教学点 2014届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目:灿烂孤寂的一朵清莲——论林徽因独特人生对创作的影响学号:2011140222 学生:郑晓 指导教师:余晓辉 评阅教师: 2013年9月20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绪论--------------------------------------------------------------2 1.人生概况---------------------------------------------------------2 1.1林徽因深受中西文化的熏陶---------------------------------------2 1.2林徽因文学创作的成就-------------------------------------------3 2.灿烂的追逐------------------------------------------------------4 2.1林徽因的美----------------------------------------------------4 2.2林徽因创造美--------------------------------------------------5 2.3林徽因将建筑与文学相结合--------------------------------------6 2.4孤高的林徽因创造出真我的价值----------------------------------6 3孤寂的求索------------------------------------------------------7 3.1孤独的童年在林徽因的性格里埋下了孤独的种子--------------------7 3.2林徽因内心孤独决定了其创作理想与创作内容的孤独感--------------8 结束语-----------------------------------------------------------12 致谢词-----------------------------------------------------------13 参考文献---------------------------------------------------------1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