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丹麦养猪的方法

丹麦养猪的方法

丹麦养猪的方法
丹麦养猪的方法

丹麦养猪,赢在哪里?

近年来,我国不断引进国外种猪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先进的养猪模式。然而不同国家、地区存在不同的状况,需要应对不同的问题,是否当地的好模式我们都能适应并消化吸收?

对此,我们采访了斛盛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一先生以及北京斛盛顾问、丹麦养猪服务公司专家毕安那先生。

1 在丹麦,养猪技术是一项能够升级的能力

“我国养猪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从业人员养殖技术水平,国内的培训更注重强调一个模板,传统的填鸭式培训套路,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对于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很难灵活去把控,而丹麦更注重将技术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能力,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发展升级自己的能力,现在需要做的不只是把养猪模式引进,还有如何把丹麦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落地生根。”丁一先生如是说。

技术层面分两个角度。首先企业角度,现在国内的环境比较复杂,市场由于国内公司的输出、国外公司的进入已经形成了国际化市场,这时所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就是来自全球范围的;从养户角度,现在的压力不仅仅是环境、行情,而是新理念新模式的颠覆,一旦有一个全新的模式提供环保、高效、生物安全等等,那么这个标准出来以后原来的所有养殖企业都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就像柯达胶卷被数码相机取代,这是一个标准的颠覆。所以养殖企业需要紧绷这一根弦。北京斛盛就是要借鉴丹麦的理论技术,做一个新标准落地,从而更好地为养殖企业服务。

2 何为适度规模,何为家庭农场

2013年之前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鼓励大规模养殖,大规模饲养美国是行内的佼佼者,然而大规模生产效率虽高,但是我国大部分养殖区人口密度大,所以环境方面的压力相当大,这也是为什么2013年开始一号文件开始鼓励适度规模,讲到适度规模就要放眼欧洲。而丹麦又是欧洲养猪的先进代表,95%的种猪用于出口,反应出丹麦养猪技术水平也比较高。

然而,家庭农场PK规模化饲养,是如何胜出?

据毕安那先生介绍,家庭农场是工业化生产的高级形式,不仅仅是流程化高效生产,还代表着更精细化的养殖。在国外,并不是普通的外行人就可以养猪,需要经过3-5年的培训。叫“家庭农场”,全家人都在忙养猪这一件事情,这才是家庭农场。这样一个个家庭农场形成了丹麦的养猪业,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单元的养殖都是工业化与精细化并存。

丹麦虽然也搞全产业链,与中国不同,丹麦的全产业链是由多家公司共同合作的。比如很多猪场投资一个饲料厂,很多育肥猪场投资一个屠宰场,很多屠宰场投资一个销售终端,很多猪场投资一个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丹麦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是法律强制执行的,养户不能自己焚烧处理,而且养户得不到任何处理补贴,处理猪还要给处

理中心处理费用,处理所得的产品(肥料、燃料、肥皂等)销售所得收入将进行分红,由于猪场有处理中心的股份,所以最后猪场在病死猪处理上面的费用都是能赚回来的。

“丹麦的这种模式就是合作社的形式,也是今年一号文件鼓励的家庭农场模式。然而中国的合作社学了样子,并没有学习到精髓的东西。只是把规模增加了,养殖水平没有实质的变化。”丁一先生直言。

3 丹麦养猪,赢在哪里?

技术层面的复制相对容易,然而丹麦养猪并非赢在技术上,整个产业模式都是非常的完美。上下游各个链条,通过资本紧紧连接、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是专业人士在做。目光转到国内一些大企业,什么环节都要去涉及,然而企业里的人才终究是有限的,很难做到任一方面都很专业。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丹麦先进的育种技术,毕安那先生告诉记者,丹麦有一个专门的猪业研究中心,所有的基因等信息通过数据化,丹麦全国的种猪场都受到这个研究中心的监控。听起来工作量很大,由于丹麦国家比较小,这个体系相对也比较好整理。所有的这些猪场都是一块试验田,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国联合育种也做了很多年,为何一直没有进展?毕安那先生强调,育种更多的是数学工作,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育种分析,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管理。“俄罗斯有一个投入很大的猪场,由于管理无门,结果是一团糟。”

毕安那先生认为培育出中系猪并不困难,“首先要拥有世界级的好种源;其次要非常了解数学统计方面的知识;真正了去做的话大概需要100家猪场的数据,所有的基因,父本母本表兄弟姐妹的基因都需要了解,这个工作量很大,从祖代到商品猪需要七年的时间。”

听到七年时间,我们都会感慨:这么短的时间就可以吗?比起中国过去三十年一直在发展育种,七年的时间并不长,关键是如何掌握育种的核心技术。。

4 资本不懂农业

从资本角度,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有钱的国家。然而中国有钱,钱都用在开发自然资源、房地产、基础设施,任何一个行业,没有资本的注入、导向,都不容易发展。所以养殖业缺乏资本关注,缺的是一个连接点。很多资本家的投资是为了上市公司、为了一个亮点,而不是为了发展养殖业而投资。这样的投资对于养殖业没有任何的推进作用。

同时也有资本关注农业市场,但是由于传统农业周期长利润薄、风险大,亏本的比较多,成功的很少。很多资本关注农业,可是不懂农业,大部分投资都是投资在传统模式,没有投资更先进的模式,这样并没有增加抗风险能力,只是单纯地增加了资金和平面扩张,但是水平还是原来的。所以现在需要给关注农业的资本一个出口,保持这些投入进来的钱能赚钱,所以急需一个高效赚钱的养殖模式。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是全世界最早驯化养猪的国家,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到如今我国发展成了名符其实的养猪大国,却称不上一个养猪强国。在农牧业代表着落后的传统眼光中,如何将养猪业现代化的同时精细化,是我们这一代养猪人需要做的事情。

养猪场规划设计方案

XX 县XX 猪场设施建设方案 一、项目名称:XX 县XX 猪场 二、建设地点:XX 县XX 镇XX 村北?米处 三、用地面积:XX 亩 四、猪场设施类型:总体分为办公生活区和饲养生产区,两区间围墙隔离。饲养生产区是猪场的主要部分,包括各类猪群的猪舍、隔离舍、消毒室、剖检室、治疗室、饲料厂、仓库等。 2 1、玻璃钢生态养殖大棚个,共计m2。 其中:9m x 46.5m x 18 个=7533吊 8m X 66m X 6 个=3168 m2 2、附属设施:墙体砖混结构,屋顶用玻璃钢泡沫板,铝合 金门窗。共计558 m2。 其中:办公室4间6m X 3mX 4 间=72点 饲料加工车间4间6m X 3m X 4 间=72点 饲料库5 间6m X 3m X 5 间=90吊 仓库5 间6m X 3m X 5 间=90吊 消毒室1 间6m x 3m x 1 间=18吊 值班室1 间2 6m x 3m x 1 间=18m

2 宿舍 5 间 餐厅 4 间 剖检室1间 6m x 3m x 1 间=18m 2 治疗室1间 6m X 3m x 1间=18vm 五、猪场规划与生产工艺流程 1 、场内总体布局。场内生产区、生活区分开,生产区内料 道、粪道分开,根据当地主风向和流水向的特点,生活区建在生 产区上风头,生产区从上至下各类猪舍排列依次为:公猪舍、母 猪舍、哺乳母猪、仔猪舍、育肥猪舍。 育肥猪舍应靠近场区大门, 以便于出栏。兽医室及病猪隔离舍、解剖室、粪便场在生产区的 最下风向低处。 饲料加工调制间在种猪舍与肥猪舍之间, 有条件 的最好把繁育场与育肥场分开建设。 2、猪舍建筑考虑的因素。 (1 )冬暖夏凉,舍顶要有一定的厚度(不少于 10 厘米), 隔热性好。 (2)圈舍方向最好东西走向、背北向南,以利于采光。 (3) 防疫卫生。场门口、生产区门口建有消毒池,与门口 等宽,长度不少于出入车轮周长的 1.5倍,深度15?20厘米。 规模化养猪场在生产区门口要建有专用更衣室、 紫外线消毒间及 消毒池等。 (4) 饲养密度。 3、生产规模。年出栏瘦肉型猪 1 万头,常年存栏 0.6 万头, 年饲养量 1.6 万头。 6miX 3m X 5 间=90m

丹麦养猪业)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考察团先后与丹麦农业和食品委员会(The Danish Agriculture &Food Council)、丹麦丹育国际(DanBred International)生猪育种公司、挪威康斯堡市(Kongsberg)市政厅进行了深入交流,实地考察观摩了丹麦绿带(Green Belt)、丹育国际和丹麦索拉旺(Solvang)种猪场。对丹麦的生猪生产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应丹麦绿带公司(Green Belt Demark)和挪威康斯堡(Kongsberg)市政厅的邀请,2010年9月9日—18日,以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杨昌明局长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6人对丹麦和挪威两国的现代畜牧业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考察。考察团先后与丹麦农业和食品委员会(The Danish Agriculture &Food Council)、丹麦丹育国际(DanBred International)生猪育种公司、挪威康斯堡市(Kongsberg)市政厅进行了深入交流,实地考察观摩了丹麦绿带(Green Belt)、丹育国际和丹麦索拉旺(Solvang)种猪场。对丹麦的生猪生产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所见所闻所思,受益匪浅。 一、丹麦畜牧业概况 丹麦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50万,是工农业发达的北欧国家。200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3万美元,世界排名第五位。丹麦农业和畜牧业在世界上以其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率著称,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居世界前列。全国现有耕地271万公顷,从业人员12万,占总人口的2%。每年创造的农业总值可以养活3个丹麦,生产的农产品2/3用于出口,农产品出口额占丹麦全部货物出口额的13%,素有“欧洲食厨”和“猪肉王国”之称。 丹麦高度发达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2009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左右,畜牧业产值中养猪业占40%、奶牛业占26%、肉牛业占15~20%,丹麦农业人口收入的77%来自畜牧业。 丹麦是世界公认的“养猪王国”。 2009年全国有养猪场5819个,出栏生猪2740万头,屠宰加工生猪2500万头、出口活猪200多万头,猪肉产量152万吨,人均占有量280千克。猪肉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大国,位居世界第七。尽管猪肉产量仅占世界的1.8%,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猪肉出口量占全球猪肉贸易总量的30%,年创汇33亿美元,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猪肉产量的80%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美国、中国等。在出口的产品中,充分考虑各国居民的消费习惯,里脊肉主要出

全球与我国各省生猪养殖概述

2010年全球及中国各省生猪养殖概述 一、全球养猪业发展概况 养猪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养猪的历史久远。猪肉是人类生存,延续不可缺少的动物性营养食品,是世界消费最广泛的红肉。所以,养猪生产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生产中始终占居重要位置。 世界养猪生产的发展是随人类的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现代家猪都是从人类狩猎所余的野猪驯化而来,我国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前就已驯养猪;埃及于三千五百年前才开始养猪;欧洲于罗马时代后,猪才成为主要家畜;美洲大陆本来没有猪,是十六世纪欧洲移民带入的。现在养猪业主要分布在亚洲(中国、日本),欧洲(丹麦、荷兰、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北美和中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养猪业欠发达)。并且,驯养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品种猪:2000多年中国两汉古代优良猪种,欧洲罗马猪,18世纪英国巴克夏、约克夏猪,欧美等杜洛克、波中猪,20世纪60年代丹麦瘦肉型长白猪。 现代养猪生产的发展起始于西方,二次大战后的40年代国外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商品猪生产,至70年代开始了趋向于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

和工厂化,并随动物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养猪生产从种猪繁育到肥育,从屠宰到产品加工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所以,养猪界认为,1971~1981年是养猪存栏数大发展期,增加了9.11%,猪肉产量增加34.31%,而1982~1992年为养猪生产效益提高期,存栏数增加21.3%,猪肉产量却增加了99.84%,几乎翻一番。这以后至今,养猪业继续朝着高产、高效、优质的方向不断的发展。 二、世界各国养猪情况 1、近几年欧美主要国家养猪水平发展 从1990年到2003年,全球猪肉产量稳步上升,1990年约为7000万吨,到2003年达到了近1亿吨。其中亚洲占56%,欧盟占25.6%,美国占17.1%,非洲占0.80%,大洋洲占0.5%。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占了世界猪肉产量的一半以上。OFUVAL FAOSTAT提供的数据显示,世界肉类的消费比例分别为:猪肉39%,鸡肉31%,牛肉25%,羊肉5%。猪肉的人均消费量,欧盟最高,达到46.2kg,中国为36.6kg。美国是全世界猪肉生产大国之一,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猪肉出口大国,每年出口的猪肉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0%以上。 2000年全美国存栏生猪5934万头,屠宰生猪9793万头,并以Iowa州最多,年生产肉猪1450万头。二十多年来,美国养猪业的显著变化之一就是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养猪生产者不断减少,从而保证在养猪经营者数量减少的同时,仍能维持一定的猪肉生产量。有数据显示,2004年,欧盟15国的猪屠宰量为20228万头,其中约70%来自德国、西班牙、荷兰、法国、丹麦等5个主要养猪生产国。 从世界养猪生产的发展趋势看,今后的猪肉主要产地仍是西欧、北美和中美洲、亚洲主要是中国、日本、台湾等,但大多数发达国家猪的生产力已相当高,猪肉生产趋于稳定,而发展中国家猪肉生产和消费正在快速增加,这是因猪肉的产量和消费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养猪生产力的水平提高。 2、发达国家生猪生产的发展特点 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

探索中国美国养猪业差距的内因

中国和美国养猪业的差距 中国养猪业经历的多年的积累,任然处于低水平的发展中。中国企业在竞争中更加注重的是能够挣到多少钱,而是暂时能够挣到钱。他们根本不去关心科技的进步,只是顾及眼前的利益。 我们有必要研究下中美养猪业的差距,看看我们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长期的沾沾自喜不会带来社会的进步,也不会促进养猪业的发展。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进步的养殖业,必将是粗狂式的生产。

今年,中国的生猪价格终于从持续近两年的低谷中恢复过来,开启了上涨之路。或许是为了减缓买方压力,亦或是受到进口猪肉价格低廉的吸引,进口猪肉踏入中国海关的速度大幅加快,最高峰时进口量甚至增长两倍有余。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进口猪肉总量达到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8%,共有162 万t 外国猪肉漂洋过海万里来到中国。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个数据中肉食加工企业进口量和零售渠道进口量同时出现了增长,后者增长幅度甚至更大些。 大幅增加的猪肉进口量,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猪肉产量下降导致供应短缺,国内生猪价格连续上涨,国外猪肉价格下滑,进口肉类口岸数量增多,国内部分企业与国外合作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的累加,造成了2016 年“洋猪肉”进口量激增的盛况。但是,究其主要原因还是进口猪肉具有国产猪肉无法比拟的价格优势。同样是养猪,为何国产猪肉比不过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进口猪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本期,我们将以进口猪肉的首要来源——美国为例,详细对比一下中美养猪业,差距到底在哪? 美国猪业发展历程 美国养猪业从20 世纪70~80 年代初开始整合,至2000 年基本完成,由20 世纪70 年代末约70 万个商品猪场到2000 年不足10 万个,2010 年时仅约7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

国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以来,全球猪肉产量与消费水平一直在稳步提高。市场对猪肉的需求为美国以及其它的猪肉生产者开展国际业务创造了机会。各个对猪肉的需求取决于市场规模、其它肉类的供应与价格、人均收入,以及货币与经济波动情况。在那些以出口为主,并且经济情况变化很大的里,猪肉生产的利润会更低,并且不稳定。目前由于美元贬值,再加上巴西因口蹄疫的缘故无法向亚洲的主要市场出口猪肉,美国的猪肉出口水平得到了提高。美国养猪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动物福利、粮食提炼乙醇对饲料价格的影响、人工短缺、环境/政治问题以及食品安全/可追溯程序。尽管各个,既包括传统的也包括新兴的猪肉生产国,- 对出口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但随着全球经济成长,猪肉需求提高,亚洲各国表现尤为突出。这些都会给美国的猪肉生产与出口带来更多的机会。 1997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消费量提高了27%,2005年的猪肉消费量超过9300万吨。在世界围,猪肉是首选肉类,猪肉消费的提高为美国以及其它的猪肉生产者带来了拓展国际业务的机会。美国2005年的猪肉出口额是22.8亿美元,在美国平均每屠宰一头猪,就创造22.01美元的出口额。 猪肉产量最高的 中国的猪肉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排在第一位,之后是欧盟25国、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2000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产量提高了15.1%。在上述产量前12名的当中,这五年里猪肉产量增长百分率最大的依次为巴西(39.3%)、越南(27.8%)、中国(23.2%)、俄罗斯(17.0%)和加拿大(16.8%)。在这五年期间,美国猪肉产量增加了9.3%,欧盟25国的猪肉产量仅增加了2.3%(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因为世界围贸易自由化的带动,猪肉国际贸易量显著增加。各国养猪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可以显著提高出口国养猪生产的利润(Young, 2005)。要想在出口市场拥有竞争力,必须做到:生产成本低(但仅靠这一点并不能保证拥有竞争优势)生产效率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可靠的供应世界生猪贸易 2004年生猪出口量最大的是加拿大,850万头,而美国2004年的进口量最大,头数差不多相当于加拿大出口的头数。猪肉和生猪算在一起,加拿大的养猪业70%的产品都是出口到美国。 猪肉和生猪的这种国际贸易模式反应了北美养猪业不同的竞争优势(Young,2005)。加拿大的猪群繁殖效率比美国高,而美国在生长猪肥育方面则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再加上美元相对坚挺,购买生猪的价格更加合算。 荷兰和丹麦的生猪出口规模都比较大,许多生猪出口到德国或东欧进行肥育、屠宰。中国则是香港活猪市场的主要供应国。 猪肉进口量最大的 环太平洋、俄罗斯和墨西哥是主要的猪肉进口国。其中,日本是最大的猪肉进口国。2005年,日本进口猪肉133.9万吨,突破历史记录。其中超过120万吨为普通猪肉(冰鲜与深冻),9万吨为熟制或深加工猪肉。从美国、智利、加拿大、墨西哥、爱尔兰和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增加,从丹麦的进口量减少。之所以这样,部分原因是由于2004年牛肉的供应紧缺(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日本的进口标准以及对标签的要求最为严格。日本新的食品进口标准可能要求美国进行更多

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 (1)

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论文 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 姓名 学号 系名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2016年11月16日

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 摘要::养猪场所处的环境以及规划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实践中,一些养殖户在新建或改扩建猪场时,盲目投资建设,不仅增加运营成本,同时也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围绕“养猪场的选址、规划布局、防疫以及无害化处理”3个主要方面介绍养猪场的规划设计要点。 关键词::养猪场;规划布局;设计要点 搞好猪舍的建筑设计、选好场址、合理布局是养猪生产的关键技术。很多养猪场因为选址、设计、布局等方面考虑不周,给后来的生产发展带来诸多困难,而更新改造费时费力费钱,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1.选好场地 猪场场址的选择是建设猪场的首要任务,也是直接关系猪场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场址选择得好,布局规划合理,便于生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场址选择要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饲料、电力供应,交通运输、产品营销的便利。还要考虑与其它养殖场、居民区的间距,当地农业生产与猪粪污水处理消纳能力等社会条件。要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评判,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的场址方可选用。猪场占地面积常根据养猪的规模而定,生产区面积按繁殖母猪每头占地5m2或出栏商品猪每头4m2计划。猪场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或有缓坡,坡度应不大于25%,背风向阳。地势低洼场地不要作为场址。低洼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湿度大闷热,蚊蝇和病原微生物易滋生,冬季则阴冷,猪群生长不利。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沛、水质优良,便于取用和进行场地卫生清理。水源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械用具等饲养管理的要求。能繁母猪年需水量400t,出栏1头育肥猪需水75t。对土质要求主要考虑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尽量不在旧养殖场上重建或改建。许多病原微生物可存活多年,土壤被污染后危害可持续多年。养猪场饲料、产品、粪污及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必须有便利的交通,保证饲料就近足量供应,产品就近销售,粪污、废弃物就近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生产运输成本,防止污染周边环境。交通干线运

丹麦畜牧业发展介绍

丹麦畜牧业发展介绍 丹麦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以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为主。几百年以来,农业一直是丹麦的主要产业,虽然从事农业的人口持续的下降,农业在丹麦的社会里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畜牧业在丹麦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丹麦是畜牧业强国,在世界上以其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率著称,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居世界前列(饲养1万头生猪平均仅需3个劳动力),素有“欧洲食厨”之称。畜牧业又以养猪为主,产值占畜牧业的40%。因此,专业化养猪是丹麦畜牧业的重中之重。丹麦作为世界猪肉的四大产地之一,占有世界市场17%的份额。丹麦养猪业是世界公认的“高科技产业”,基因生物技术、电脑自动控制系统等在生猪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猪群疾病控制、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等养殖管理技术方面世界领先。 丹麦的畜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养猪业和猪肉生产业 丹麦号称“猪肉王国”,专业化养猪十分发达,历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猪肉输出国之一。丹麦是一个仅536万人口的国家,但猪肉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大国,位居世界第七,而出口量世界第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最近几年,丹麦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猪肉出口国。1994年,丹麦的猪肉出口突破了77万吨,一举超过荷兰,成为世界猪肉出口第一大国;近几年里,猪肉出口维持在70万吨以上,创汇维持在22到23亿美元

的水平,继续在欧盟和在世界上高居首位。丹麦猪肉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欧盟国家,占64%左右。1/3的猪肉出口到欧盟以外的地方。丹麦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83%左右,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额的23%。据丹麦统计局统计,丹麦全国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 2001年降为14387个。其中,生猪出栏量超过1万头的农场有136个。2001年生猪存栏数为1261万头;生猪屠宰量为2091万头;生产猪肉183.75万吨,其中85%供出口,出口额达288.9亿丹麦克朗(约合34.81亿美元),占丹麦出口总额的7%,占农产品出口的54%。国内市场销售额约为57亿丹麦克朗。主要国际市场为欧盟,占全部出口的62.3%,其中,德国20.3%、英国19.4%、意大利8.8%、法国5.2%, 其它欧洲国家11.1%。欧洲以外国家,日本14.9%、俄罗斯6.9%、中国及中国香港3.9%、美国3.4%。丹麦是欧盟中能够把猪肉出口到美国、日本的少数国家之一,其成功的秘诀是在各个环节坚持极其严格的兽医卫生标准。出口猪肉主要以冷冻或冷藏的分割肉为主,火腿肉和罐头制品出口也占有一定的份额。为了满足零售市场需求,直接进入零售市场的猪肉,都是剔骨、去皮、低脂肪的分割肉,零售部门不需再加工。 2、养牛业产业 养牛业在丹麦所占比重也相当大。丹麦的专业养牛农户占总数的56%,奶牛业和肉牛业分别约占畜牧业产值的26%和18%。奶牛农场的平规模从1982年的27头增加到1998年的55头。由于欧盟的限产政策从80年代以来,丹麦牛的头数从300万头下降到1998年的198万头,

丹麦养猪业现状考察

丹麦养猪业现状考察 应丹麦绿带公司(Green Belt Demark)和挪威康斯堡(Kongsberg)市政厅的邀请,2010年9月9日—18日,以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杨昌明局长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6人对丹麦和挪威两国的现代畜牧业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考察。考察团先后与丹麦农业和食品委员会(The Danish Agriculture & Food Council)、丹麦丹育国际(DanBred International)生猪育种公司、挪威康斯堡市(Kongsberg)市政厅进行了深入交流,实地考察观摩了丹麦绿带(Green Belt)、丹育国际和丹麦索拉旺(Solvang)种猪场。对丹麦的生猪生产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所见所闻所思,受益匪浅。 一、丹麦畜牧业概况 丹麦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50万,是工农业发达的北欧国家。200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3万美元,世界排名第五位。丹麦农业和畜牧业在世界上以其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率著称,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居世界前列。全国现有耕地271万公顷,从业人员12万,占总人口的2%。每年创造的农业总值可以养活3个丹麦,生产的农产品2/3用于出口,农产品出口额占丹麦全部货物出口额的13%,素有“欧洲食厨”和“猪肉王国”之称。 丹麦高度发达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2009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左右,畜牧业产值中养猪业占40%、奶牛业占26%、肉牛业占15~20%,丹麦农业人口收入的77%来自畜牧业。 丹麦是世界公认的“养猪王国”。 2009年全国有养猪场5819个,出栏生猪2740万头,屠宰加工生猪2500万头、出口活猪200多万头,猪肉产量152万吨,人均占有量280千克。猪肉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大国,位居世界第七。尽管猪肉产量仅占世界的1.8%,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猪肉出口量占全球猪肉贸易总量的30%,年创汇33亿美元,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猪肉产量的80%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美国、中国等。在出口的产品中,充分考虑各国居民的消费习惯,里脊肉主要出口到日本、猪排主要出口到美国,内脏、头、蹄等出口到中国市场。 二、丹麦现代生猪养殖业的主要特点

xxx养猪场建设方案设计

×××养猪场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养猪场建设项目 投资规模:240万元 法人代表:××× 电话:××××××××× 申报单位:×××镇×××养猪场 申报时间:2011年3月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地处×××区,当地和外来流动人口集中,肉制品的需求量较大,玉米、小麦是当地的主要农产品,产量高,质量优,而且价格低于其他地区,饲料资源丰富,易于采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断调整,对肉制品需求量不断加大,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场设计规模和生产能力得到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肯定,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同时也得到当地政府及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可有效

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符合当地实际情况,项目切实可行。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养猪场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镇×××村北 3、法人代表:×××联系电话:××× 4、建设内容:猪舍3900平方米,50立方米沼气池及等其它配套设施设备。 5、建设规模:项目基建总投资240万元,占地面积18亩,存栏母猪200头,年出栏肥猪3800头,达到年销售额560万元,利润170万元。 6、建设个人概况: 法人代表:×××,男,××岁,本人敢于创新,谋于发展,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人才意识。工作中强化养殖厂管理,注重信息技术和传统工艺的结合,为规模化、标准化养猪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三、场地选择与周围环境条件 本场区远离村庄和厂矿企业,基础设施完善,物资材料进出方便,通讯设施齐全,水、电供应充足,地势南高北低,向阳避风、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水质好、排水方便,猪场轻微的噪音和臭气不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拟建养猪地点选择较为理想,适合养猪产业的发展。 四、厂区布局 猪场包括3个功能区,即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粪尿污水处理区。具体布局如下: 生活区在猪场南部,保证生活区良好的卫生环境,外来人员只能在该区域活动,大门口设立4m×3.5m×0.15m车辆消毒池,人行通道设地面消毒池,出入人员和车辆必须经消毒池进行消毒,严禁非生产人员出入场内。 生产区在场区中部,外来人员和车辆不得直接进入生产区,保证最安全,最安静。猪舍为砖混结构,坚固耐用,宽敞明亮,排水畅通,通风良好,能有效地排出潮湿和污浊的空气,夏季增设电风扇和排风扇通风降温。 粪尿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设在生产区西北部,与生产区有墙体隔离,便于消毒和污物处理等。 五、生产工艺、管理措施及建设目标 (一)猪场生产流程 种猪全部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上一级种猪场引进,以“周”为生产节律,全过程分为四个生产环节。工艺流程图示如:

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产业的影响

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产业的影响 美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大国,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都仅次于我国位居世界第二位。1966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了生猪期货合约,30年后即到1996年,生猪合约演变为瘦肉猪合约,1995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开始瘦肉猪期货期权合约交易。现在,瘦肉猪合约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买卖最活跃的农产品合约中名列第二。1997年由于贸易形势的变化,生猪期货由活体交割改用现金交割。 生猪期货上市后,促使美国生猪产业加速行业内规模经营和行业间的纵向整合,成功探索了一种新的产业类型。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产业的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避免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 美国生猪市场的波动曾为整个产业链市场带来大起大落,养猪企业因生猪价格波动带来的利润缩水而承受巨大压力,饲料市场因依托养殖业也同样遭受市场的大起大落而导致运作风险加大。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生猪期货合约逐渐发挥期货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功能,帮助生猪养殖者通

过期货交易行情及时了解未来的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从而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实现稳定增收。同时也满足了猪肉加工企业应对肉猪价格的波动和存储加工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由此可见美国的生猪期货对稳定美国生猪生产、加工和消费市场,促进生猪产业的专业化、现代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使养殖业者能回避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加工和销售企业可通过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生猪期货使得从种猪培育、繁育猪仔、饲养、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进行调整。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红肉年鉴”相关数据显示,生猪期货推出后,美国生猪产业市场的波动在生猪期货推出后要小于推出前。 其次,促进生猪养殖与加工业规模化发展。 由于生猪期货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未来猪肉现货市场的变化,大规模生产者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方面更具优势。在生产分散,现货市场不统一的情况下,生猪期货并不能充分发挥发现价格的功能,美国继1950—1955年出现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后,美1966—1980年依然发生了一次猪肉生产的较大波动,而且持续时间较长长。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技术的出现和生猪养殖专业化

丹麦农业概况

丹麦农业概况 三、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丹麦有农业人口19.4万,农业劳动力10.6万(2001年),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4.2%;全国大约有农场6.2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面积从1970年的21公顷扩大到1998年的45.8公顷。 丹麦的农业机械化要紧发生在二次大战以后,与此同时,实现了种植业为主向畜牧业为主的重大转变,标志着丹麦农业结构实现了现代化。通过以后几十年的进一步进展,丹麦农田耕作全面实现机械化,畜牧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农业机械化的迅速进展,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丹麦的工农业互相促进,农用工业的进展解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而工业又从发达的农牧业获得大量优质原料,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国家进展最早的部门。 丹麦农场的规模日益扩大,数量则相应地在不断减少,从1970年的14万多减少到了1996年的61 887个,其中约有2.7万个全日制农场。由于土地不断向"富有活力的"农场集中,近30年里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差不多接近46公顷(表1),规模小于10公顷的农场从占农场总数44%下降到10%,而大于100公顷的大农场从占1.6%上升到5.9%。1998年,假如按所占有的农业用地面积运算,小于5公顷的农场只占全部农用地的0.1%,而大于100公顷的大农场占

37.1%,其中大于200公顷的农场占了13.1%。据专家们的判定,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丹麦农场的平均规模还要扩大一倍。 表1 丹麦不同规模农场数量的变化(1970-1998年) (单位:千个)

资料来源:丹麦农民联合会 目前大部分的农场主是兼职农场主。丹麦农场主的专业化程度专门高。他们或从事养殖业,或从事种植业。从平均数字来看,农业总收入中的77%来自畜牧业,23%来源于种植业。 表2 丹麦要紧农作物产量的变化(1980-2002年)

丹麦养猪及猪肉产业

丹麦养猪及猪肉产业(调查报告) 丹麦的养猪及猪肉产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丹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成为当今世界同行业的巨头之一。 丹麦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83%左右,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额的23%。据丹麦统计局统计,丹麦全国有养猪农场数量逐年减少, 2001年降为14,387个。其中,生猪出栏量超过1万头的农场有136个。2001年生猪存栏数为1261万头;生猪屠宰量为2,091万头;生产猪肉183.75万吨,其中85%供出口,出口额达288.9亿丹麦克朗(约合34.81亿美元),占丹麦出口总额的7%,占农产品出口的54%。国内市场销售额约为57亿丹麦克朗。主要国际市场为欧盟占全部出口的62.3%,其中,德国20.3%、英国19.4%、意大利8.8%、法国5.2%, 其它欧洲国家11.1%。欧洲以外国家,日本14.9%、俄罗斯6.9%、中国大陆及香港3.9%、美国3.4%。 出口猪肉主要以冷冻或冷藏的分割肉为主,火腿肉和罐头制品出口也占有一定的份额。为了满足零售市场需求,直接进入零售市场的猪肉,都是剔骨、去皮、低脂肪的分割肉,零售部门不需再加工。 丹麦是一个仅536万人口的国家,但猪肉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大国,位居世界第七,而出口量世界第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其主要成功因素有以下几个原因: 1、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体系 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另一历史沿用名称:丹麦熏肉和肉制品委员会)是一个合作社性质的农民自助组织。丹麦合作社的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合作社的起源是从养猪和乳制品行业开始的。因此,丹麦养猪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组织,形成了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体系。该联合会负责种猪育种、生猪饲养、屠宰、市场营销、检疫防疫、猪舍建设、动物福利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组

养猪场设计规范

生态养猪规划设计 1.场址选择 ①地势地形 地势应高燥,地下水应在2米以下。地势应避风向阳,猪场不宜建于山坳和谷地以防止在猪场上空形成空气涡流,还要避开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长形谷地以减少冬春风雪侵袭。 地形要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按可繁殖母猪每头40~50平方米、商品猪3~4平方米考虑。地面应平坦而稍有缓坡,以利排水,一般坡度在1%~3%为宜,最大不超过25%。 ②土质 要求土壤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且未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沙土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小,但导热性强,易增温和降温,对猪不利。 粘土透气透水性弱,吸湿性强,毛细管作用明显,抗压性低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固,导热性小。 沙壤土兼具沙土和粘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建场土壤。但不必苛求。猪场动力网 ③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猪场需水量见下表。 猪别饮用量(升/头·天)总需要量(升/头·天) 种公猪 10 40 妊娠母猪 12 40 带仔母猪 20 75 断乳仔猪 2 5 生长猪 6 15 育肥猪 6 25 ④电力交通 电力供应对猪场至关重要,选址时必须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要有备用电源。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考虑,不能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 ⑤防疫和环保 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一般距铁路与一二级公路不应少于300~400米,最好在1000米以上,距三级公路不少于150~200米,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100米。同时,要距离居民点、工厂500~10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距其他养殖场应在500~1500米以上,距屠宰场和兽医院宜在1000~2000米以上。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丹麦养猪的方法

丹麦养猪,赢在哪里? 近年来,我国不断引进国外种猪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先进的养猪模式。然而不同国家、地区存在不同的状况,需要应对不同的问题,是否当地的好模式我们都能适应并消化吸收? 对此,我们采访了斛盛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一先生以及北京斛盛顾问、丹麦养猪服务公司专家毕安那先生。 1 在丹麦,养猪技术是一项能够升级的能力 “我国养猪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从业人员养殖技术水平,国内的培训更注重强调一个模板,传统的填鸭式培训套路,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对于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很难灵活去把控,而丹麦更注重将技术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能力,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发展升级自己的能力,现在需要做的不只是把养猪模式引进,还有如何把丹麦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落地生根。”丁一先生如是说。 技术层面分两个角度。首先企业角度,现在国内的环境比较复杂,市场由于国内公司的输出、国外公司的进入已经形成了国际化市场,这时所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就是来自全球范围的;从养户角度,现在的压力不仅仅是环境、行情,而是新理念新模式的颠覆,一旦有一个全新的模式提供环保、高效、生物安全等等,那么这个标准出来以后原来的所有养殖企业都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就像柯达胶卷被数码相机取代,这是一个标准的颠覆。所以养殖企业需要紧绷这一根弦。北京斛盛就是要借鉴丹麦的理论技术,做一个新标准落地,从而更好地为养殖企业服务。 2 何为适度规模,何为家庭农场 2013年之前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鼓励大规模养殖,大规模饲养美国是行内的佼佼者,然而大规模生产效率虽高,但是我国大部分养殖区人口密度大,所以环境方面的压力相当大,这也是为什么2013年开始一号文件开始鼓励适度规模,讲到适度规模就要放眼欧洲。而丹麦又是欧洲养猪的先进代表,95%的种猪用于出口,反应出丹麦养猪技术水平也比较高。 然而,家庭农场PK规模化饲养,是如何胜出? 据毕安那先生介绍,家庭农场是工业化生产的高级形式,不仅仅是流程化高效生产,还代表着更精细化的养殖。在国外,并不是普通的外行人就可以养猪,需要经过3-5年的培训。叫“家庭农场”,全家人都在忙养猪这一件事情,这才是家庭农场。这样一个个家庭农场形成了丹麦的养猪业,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单元的养殖都是工业化与精细化并存。 丹麦虽然也搞全产业链,与中国不同,丹麦的全产业链是由多家公司共同合作的。比如很多猪场投资一个饲料厂,很多育肥猪场投资一个屠宰场,很多屠宰场投资一个销售终端,很多猪场投资一个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丹麦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是法律强制执行的,养户不能自己焚烧处理,而且养户得不到任何处理补贴,处理猪还要给处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进1介绍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以来,全球猪肉产量与消费水平一直在稳步提高。市场对猪肉的需求为美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猪肉生产者开展国际业务创造了机会。各个国家对猪肉的需求取决于市场规模、其它肉类的供应与价格、人均收入,以及货币与经济波动情况。在那些以出口为主,并且经济情况变化很大的国家里,猪肉生产的利润会更低,并且不稳定。目前由于美元贬值,再加上巴西因口蹄疫的缘故无法向亚洲的主要市场出口猪肉,美国的猪肉出口水平得到了提高。美国养猪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动物福利、粮食提炼乙醇对饲料价格的影响、人工短缺、环境/政治问题以及食品安全/可追溯程序。尽管各个国家,既包括传统的也包括新兴的猪肉生产国,- 对出口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但随着全球经济成长,猪肉需求提高,亚洲各国表现尤为突出。这些都会给美国的猪肉生产与出口带来更多的机会。 1997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消费量提高了27%,2005年的猪肉消费量超过9300万吨。在世界范围内,猪肉是首选肉类,猪肉消费的提高为美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猪肉生产者带来了拓展国际业务的机会。美国2005年的猪肉出口额是22.8亿美元,在美国平均每屠宰一头猪,就创造22.01美元的出口额。 猪肉产量最高的国家 中国的猪肉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排在第一位,之后是欧盟25国、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2000至2005年间,世界猪肉产量提高了15.1%。在上述产量前12名的国家当中,这五年里猪肉产量增长百分率最大的国家依次为巴西(39.3%)、越南(27.8%)、中国(23.2%)、俄罗斯(17.0%)和加拿大(16.8%)。在这五年期间,美国猪肉产量增加了9.3%,欧盟25国的猪肉产量仅增加了2.3%(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因为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的带动,猪肉国际贸易量显著增加。各国养猪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可以显著提高出口国养猪生产的利润(Young, 2005)。要想在出口市场拥有竞争力,必须做到:生产成本低(但仅靠这一点并不能保证拥有竞争优势)生产效率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可靠的供应世界生猪贸易 2004年生猪出口量最大的是加拿大,850万头,而美国2004年的进口量最大,头数差不多相当于加拿大出口的头数。猪肉和生猪算在一起,加拿大的养猪业70%的产品都是出口到美国。 猪肉和生猪的这种国际贸易模式反应了北美养猪业不同的竞争优势(Young,2005)。加拿大的猪群繁殖效率比美国高,而美国在生长猪肥育方面则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再加上美元相对坚挺,购买生猪的价格更加合算。 荷兰和丹麦的生猪出口规模都比较大,许多生猪出口到德国或东欧进行肥育、屠宰。中国则是香港活猪市场的主要供应国。 猪肉进口量最大的国家 环太平洋国家、俄罗斯和墨西哥是主要的猪肉进口国。其中,日本是最大的猪肉进口国。2005年,日本进口猪肉133.9万吨,突破历史记录。其中超过120万吨为普通猪肉(冰鲜与深冻),9万吨为熟制或深加工猪肉。从美国、智利、加拿大、墨西哥、爱尔兰和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增加,从丹麦的进口量减少。之所以这样,部分原因是由于2004年牛肉的供应紧缺(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06)。 日本的进口标准以及对标签的要求最为严格。日本新的食品进口标准可能要求美国进行更多

美国畜牧业畜牧业现状

美国畜牧业畜牧业现状

美国畜牧业

美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8%,畜产品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高。美国是畜牧业生产的超级大国,各种畜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都居前列。2003年肉类总产量为3910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5.6%。肉牛存栏9610万头,居世界首位,牛肉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禽肉生产国,禽肉产量超过整个欧洲产量,鸡蛋产量列世界第二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均肉类的消费量开始达到100公斤,1997年为125公斤,2003年为140公斤。人均占有禽肉和禽蛋居世界前列。
畜牧业生产呈带状分布。与美国的种植业相似,畜牧业生产也呈带状分布,如东北部、北部、中部的乳用畜牧业带集中了全美70%的奶业生产,乳用畜牧业带以南及附近地区是肉用畜牧业带,集中了美国50%以上的肉牛生产和80%以上的生猪生产。德克萨斯州是美国最大的动物产品生产州,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其次是内布拉斯加州和衣阿华州。
畜牧业与种植业紧密联系。美国畜牧业生产的高产出主要靠资源的高投入,所以粮食消耗量大。为了减少生产费用,取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的经济效益,美国所有消耗粮食大的畜牧业生产都位于粮食产区。养猪集中的各州如伊利诺州、衣阿华州、印第安那州、密苏里州即位于种植业生产的玉米带上,全国70%的玉米出产在这里,为养猪生产提高了充足和廉价的饲料玉米。
畜牧业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数量逐年减少。随着美国畜牧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专业化,各类畜牧养殖场的规模都在扩大而数量却在减少。1984年全美有43万个猪场,到1996年已下降到不足20万个。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从上80年代占美国市场的34%上升到90年代的65%。美国三家最大的肉鸡公司已能生产美国42%的肉鸡。
集约化生产水平高。美国畜牧业生产在规模效益和利润的驱动下,全行业各畜种畜牧生产水平都很高。蛋鸡生产中每个鸡场的平均规模为20-25万只,最大的蛋鸡场饲养蛋鸡1800万只,最大的肉鸡场可以年产肉鸡上亿只。1/4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10万余头,最大的肉牛育肥企业年出栏30万头以上。
养牛业:美国牛的存栏数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到达1.4亿头的巅峰后一直呈下降趋势,80年代末、90年初曾下降到一亿头以下,后又回升到1亿头左右,1998年为1.012亿头,当年牛肉产量115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居世界首位。
肉牛:是美国畜牧业中最大的生产部门,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25%。美国的肉牛是16世纪由

丹麦猪营养与管理技术及其对中国养猪业的启示_彭健

摘要:丹麦养猪业水平居世界前列,生产的高质量和高健康级别猪肉产品获得丹麦和国际消 费者信任。丹麦已形成覆盖种猪繁育、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到销售的全猪生产链,猪场集约化、规模化及产业化程度高。在过去20年中,丹麦每头母猪PSY 持续增加,每年平均提高0.45头,于2014年达到32.5头。断奶仔猪及生长育肥猪的饲料转换效率逐年降低,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丹麦养猪业这些成就的取得在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明确育种方向及健全的人工授精网络,科学合理的营养标准与饲喂技术,世界领先的饲养管理技术,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严格的动物福利标准,以及高度重视的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遗传选育、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动物福利与环境保护等6个方面总结丹麦养猪业成功的经验,并给正处于变革时期的我国养猪业提供一些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丹麦;猪;营养;管理;启示 doi:10.13302/https://www.wendangku.net/doc/57843503.html,ki.fi.2016.21.001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1X (2016)21-0001-08 Swine nutrition and management in Denmark and their enlightenments on Chinese pork production Peng Jian Abstract :Denmark is in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with regard to pork production.Danish pig meat is produced to the highest quality and healthy standards,which is deeply trusted by not only na? tive consumers but also international consumers.The entire production chain of Danish pork has been built,covering from breeding,feeding,slaughtering,producing,and selling.The Danish pig farms hold an intensive,large scale and in?dustrial system of pork production.Over the past 20years,the number of pigs weaned per sow per year (PSY)is increased by 0.45per sowperyear,and reached to 32.5by 2014.Moreover,the feed conversion ratios of weaning and grower-finisher 丹麦猪营养与管理技术及其对中国养猪业的启示 ■彭 健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北省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作者简介:彭健,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收稿日期:2016-09-29 基金项目:973计划“氮营养素的感应与肌肉蛋白质沉积”[2013CB127305];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BB007];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4ABB014];教研创新项目“猪营养与饲料创新平台”[52204-1490113];湖北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种猪高效精细化育繁关键技术研发[2016ABA113] 0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