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虚词挖空

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虚词挖空

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虚词挖空
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虚词挖空

烛之武退()秦师

【学习目标】

1、解释课文重点实词、虚词

2、总结文章重点实虚词规律

【自主学习】

1、阅读文章,解释课文重点实词、虚词。

2、对这篇文章不理解的实词、虚词,提出质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 )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 )之。

烛之武退()秦师

【学习目标】

1、解释课文重点实词、虚词

2、总结文章重点实虚词规律

【自主学习】

1、阅读文章,解释课文重点实词、虚词。

2、对这篇文章不理解的实词、虚词,提出质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 )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 )之。

【要点讲析】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

()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

..()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臣乃.()得有以

..()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

穷困

..()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

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

献秦,。因.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

..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

()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

..()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

..()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

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

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

..(),欲与俱.(),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

..()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

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

..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于是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

..()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

..()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

()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

()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

..()见天子,

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

...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

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

..()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

()骂曰:“事所以

..()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

..(),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5、何厌之有 二、古今异义(古/今) 1、以为东道主(/泛指主人) 2、行李之往来(/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3、今有急而求子(/儿子) 4、以烦执事(/掌管某事的人)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尊称人的妻子) 三、指出词类活用字并解析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阙秦以利晋 5、夜缒而出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9、共其乏困10、烛之武退秦师1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许之 2、()辞曰:“臣之壮也……” 3、()许君焦、瑕 4、夜缒()而出 5、敢以()烦执事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 2、且贰于楚也() 3、佚之狐言于郑伯()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5、何厌之有()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以乱易整,不武。() (四)固定句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五、重点虚词 而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朝济而夕设版焉 焉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焉用亡郑以陪邻? 3、朝济而夕设版焉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之1、公从之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3、子犯请击之。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邻之厚,君之薄也。 6、夫晋,何厌之有? 以1、以其无礼于晋2、敢以烦执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以乱易整,不武 六、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实词挖空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实词挖空

烛之武退(词类活用: )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词性: ,意思:)其()无礼于( )晋【句式:,正常语序: 】,且贰 ■(古: 动词; 今:,数 词)于楚也。晋军(词类活用:,意思:) 函陵(词类活用: ,意思: ) 秦车氾南【句式:,省略了, 恢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0 夜(词类活用:表示,)缒()而 ( )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右 亡(词类活用:)郑而()有益于()君【句式:】,敢以()烦()执事()【句式:正常语序:】。越()国以()鄙远(鄙:; 词类活用: ( ( 法: (古:(古: 来,共( 用: (词类活用:用: 用: 定句式: 式: 为: 活用: 假字: 秦以( ( 字: 之,乃()亡郑以( )厚(使动用法: )也。若( ;今: ; 今: ),君知其难也。焉( 陪( 舍郑以为 【句式: )之( ),君亦无所害。 )济( )设版( )也。夫 ,正常语序: 、、| |? Q曰, )其(且君尝( )矣,)而( )焉(何 厌(通假字: ;固定句式: 许君焦、 )为( 瑕, )用 邻之 子犯请( ( 之力不及此(用: 所与: 既()东(词类活用: )郑,又欲肆( )秦,将焉( )利(词类活用: )君图(),与()之( )郑人盟。 )还( )击( ) , ) )取之( )邻? 君之薄(使动用 )东道主 】,行李 )往 )乏困(词类活 )晋君赐 朝(词类活) 夕(词类活君之 所知(固 )之有?【句 ,译 )封(词类若 不阙(通 )?阙)晋,唯秦伯 说(通假 ), 其西封, ) 使杞子、逢孙、 ) )夫人(古:因()人 之力而( 之( 杨孙戍( ) )0 )之, 不知(通假字: ),公曰:’不可。微 ;今: )敝 ) (词类活 不仁();失其所与(与: );以()乱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归纳完整版精编版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归纳 完整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归纳 ⑴而 1.今急而求子:(连词,表修饰,不译)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承接,不译) 3.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不译) 4.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不译) 5.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却”) ⑵何 1.何厌之有:(代词,疑问代词,作宾语,“什么”) ⑶乃 1.乃还:(副词,表承接,“就”) ⑷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第三人称,“它”,指郑国) 2.君知其难也:(代词,第三人称,“它”,指这件事) 3.共其乏困:(代词,第三人称,“他们”,指出使的人) 4.又欲肆其西封:(代词,第三人称,“它”,指晋国) 5.失其所与:(代词,第一人称,“自己的”) 6.吾其还也:(副词,表婉商,“还是”) ⑸且 1.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并且”)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⑹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连词,表假设,“如果”)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表假设,“如果”)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假设,“如果”) 4.若不阙秦:(连词,表假设,“如果”) ⑺所 1.君之所知也:(所字结构,“所……的事”) 2.失其所与:(所字结构,“所……的事”) 3.君亦无所害:(所字结构,“所……的事”) ⑻为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复音虚词,“以为”,把……作为)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实词,动词,“给予”) 3.无能为也已:(实词,动词,“做”) ⑼焉 1.子亦有不利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2.焉用亡郑以陪邻:(助词,疑问代词,“怎么”) 3.朝济而夕设版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4.将焉取之:(兼词,相当于“于之”,从哪里) ⑽也 1.且贰于楚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2.臣之壮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3.无能为也已:(助词,句中,表停顿,不译) 4.是寡人之过也:(助词,表判断,“是”) 5.君知其难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6.君之所知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7.吾其还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8.君之薄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⑾以 1.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为”) 2.越国以鄙远:(介词,“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表目的,“来”) 4.焉用亡郑以陪邻:(介词,表目的,“来”)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

烛之武退(1 )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2 )其无礼于晋....(3句式: 译 ), 且贰.(4 )于楚也。晋军.(5活用: )函陵,秦军.(6活用: )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7句式 : 译 )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8 )必退。”公从.(9 )之。辞曰:“臣之壮...也.(10之的用法: 译: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11 )为.(12 )也已. (13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14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5句式: 译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16用法: )!”许之..(17句式: 译 )。 夜缒(zhuì)而.(18表示的关系: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9释: )知亡矣。若亡.(20用法: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1句式: )(译: )。越国以.(22用法: )鄙.(23活用: )远.(24活用: )(句译: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5句式: 译: )(焉: )(用: )(陪: )?邻之.厚,君之.薄也(26之的用法: 译: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7句式: )(以为: )(东道主: ),行李..(lǐ)(28译: )之.往来(29之字用法: ),共.(30解释: )其乏困..(物资),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31读音及解释: )晋君赐.矣(32译: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33而的用法: ),君之所知也。夫.(34音: 译: )晋,何厌(...35.. )之有...(36句式: )? 既东封.郑(37东的用法: )(38封: ),又欲肆.(39 )其西封,若[1]不阙.(quē)(40解释: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41读音: )(解释: ),与郑人盟.(42解释: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3微: )(44夫的读音与解释: )。因.(45解释: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46 ),不知.(47读音: )(解释: );以乱易.(48 )整,不武。吾其.还也(49用法: 译: )。”亦去之

高中语文必修1—5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1—5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说明:本练习考查的是必修教材文言文常见实词、 虚词和句式。请解释加点的字 .......,注 ......,翻译划线的句子 意活用和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 红笔进行订正 ........。 ......,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1) 4.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行李之.()..()东道主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5.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 ()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 卿曰:“秦兵旦暮 ..()渡易水,则虽欲长侍 足下 ..(),岂.可得哉?”荆卿曰:“微.

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课本基础知识识记 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 ..()之.()往...(),行李 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基础知识梳理整合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共.其乏困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3.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4.无能为也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多义词 1.鄙(10年5考)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归纳完整版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归纳(完整版)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归纳 ⑴而 1.今急而求子:(连词,表修饰,不译)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承接,不译) 3.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不译) 4.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不译) 5.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却”) ⑵何 1.何厌之有:(代词,疑问代词,作宾语,“什么”)⑶乃 1.乃还:(副词,表承接,“就”)

⑷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第三人称,“它”,指郑国) 2.君知其难也:(代词,第三人称,“它”,指这件事) 3.共其乏困:(代词,第三人称,“他们”,指出使的人) 4.又欲肆其西封:(代词,第三人称,“它”,指晋国) 5.失其所与:(代词,第一人称,“自己的”) 6.吾其还也:(副词,表婉商,“还是”) ⑸且 1.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并且”)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⑹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连词,表假设,“如果”)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表假设,“如果”)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假设,“如果”) 4.若不阙秦:(连词,表假设,“如果”) ⑺所

1.君之所知也:(所字结构,“所……的事”) 2.失其所与:(所字结构,“所……的事”) 3.君亦无所害:(所字结构,“所……的事”) ⑻为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复音虚词,“以为”,把……作为)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实词,动词,“给予”) 3.无能为也已:(实词,动词,“做”) ⑼焉 1.子亦有不利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2.焉用亡郑以陪邻:(助词,疑问代词,“怎么”) 3.朝济而夕设版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4.将焉取之:(兼词,相当于“于之”,从哪里) ⑽也 1.且贰于楚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完美版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 刚刚开始上文言文,第一课要了解一下学生在初中的文言文基础。教法上还是要沿袭初中的为妙。 一、朗读正音,整体感知课文。 ①生字:函(hán)氾(fàn)佚(yì)缒(zhuì)阙(jué) 贰er (贰er这个字学生很容易写错)顺便让学生写出“12345678910”的大写字,检查结果,能完整写出的很少。 ②多音字:朝(zha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逢(páng)(人名逢孙)阙,jue 动词。名词读que(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二、指导朗读。 检查朗读情况,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关于停顿。停顿一般有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又要稍长些。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 关于重音。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子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重读的词语为“军”; 关于语气、语调。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1、第一自然段诵读指导: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晋”“秦”之后要略作停顿。因为“军”在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当“驻扎”讲。 2、第二自然段诵读指导: “国危矣”要读出心情沉重之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要读得坚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要读出伤感的基调。而郑伯之言一定要读得心平气和。 3、第三自然段:本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领读,齐读第三段) 4、第四自然段诵读指导: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微”后果作停顿,因“微”是连词,表假设,为“假如没有”之意,“夫人”的“夫”是指示代词,为“那”。“因人之力/而取蔽之”句“因人之力”后要略作停顿。 三、分析点评 题目:烛之武退秦师。 “师”作何解释? 凭一人之力能退秦师?难道烛之武武功盖世?或者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生答:略 师曰:凭三寸不烂之舌。可见,口才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当今时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说“口才,电脑,英语,驾驶”是当今青年必须掌握的四门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说电脑就是数理化,那么能不能说口才就是语文呢?至少这2者有紧密的联系。 问1:秦国为什么要行军千里,与晋国合打郑国呢? {联系英国为什么与美国联合攻打伊拉克?(石油、战略要地)借口是什么?(生化武器、与基地组织有关)} 板书: 英美关系------秦晋之好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必修一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取独)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才,一说表修饰)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许之。 夜(在夜晚)缒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把远地当成边邑)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你们秦国的力量相对就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取独)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表并列,不译。一说表转折)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让它满足呢)既东(在东方)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利晋,唯(希望)君图(考虑)之。”秦伯说(通“悦”),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是)还也。”亦去(离开)之。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向北)略(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于是,就)请(请求)荆卿曰:“秦兵旦暮(早晚)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您,对对方的尊称),岂(怎么,哪里)可得哉?”荆卿曰:“微(没有)太子言,臣愿得谒(请求)之。今行而无信(信物),则秦未可亲(亲近,接近)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果真)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能“悦”)见臣,臣乃得有以(有什么拿来,有办法)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因为)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年长、德高之人,这里是对樊将军的尊称)之意,愿足下更(改变)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对待)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怎么办)?”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眼泪)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只是,不过)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怎么样)?”樊於期乃前(上前)曰:“为之奈何(怎样做呢,怎么办)?”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好好地)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这样的话,那么)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被)陵之耻除矣。将军岂(岂非,是否)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已经这样了,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乃遂收盛(装)樊於期之首,函(匣子,名作状,用匣子)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立即,马上)死者。乃为装遣荆轲。(于是收拾好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正眼看)。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过了一阵,没多久)未发,太子迟(认为迟缓)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通“已”,已经)尽矣,荆卿岂(难道)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我)所以(……的原因)留者,待吾客与俱。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归纳 (1)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归纳 ⑴而 1.今急而求子:(连词,表修饰,不译)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承接,不译) 3.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不译) 4.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不译) 5.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却”) ⑵何 1.何厌之有:(代词,疑问代词,作宾语,“什么”) ⑶乃 1.乃还:(副词,表承接,“就”) ⑷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第三人称,“它”,指郑国) 2.君知其难也:(代词,第三人称,“它”,指这件事) 3.共其乏困:(代词,第三人称,“他们”,指出使的人) 4.又欲肆其西封:(代词,第三人称,“它”,指晋国) 5.失其所与:(代词,第一人称,“自己的”) 6.吾其还也:(副词,表婉商,“还是”) ⑸且 1.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并且”)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⑹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连词,表假设,“如果”)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表假设,“如果”)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假设,“如果”) 4.若不阙秦:(连词,表假设,“如果”) ⑺所 1.君之所知也:(所字结构,“所……的事”) 2.失其所与:(所字结构,“所……的事”) 3.君亦无所害:(所字结构,“所……的事”) ⑻为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复音虚词,“以为”,把……作为)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实词,动词,“给予”) 3.无能为也已:(实词,动词,“做”) ⑼焉

1.子亦有不利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2.焉用亡郑以陪邻:(助词,疑问代词,“怎么”) 3.朝济而夕设版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4.将焉取之:(兼词,相当于“于之”,从哪里) ⑽也 1.且贰于楚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2.臣之壮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3.无能为也已:(助词,句中,表停顿,不译) 4.是寡人之过也:(助词,表判断,“是”) 5.君知其难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6.君之所知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7.吾其还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8.君之薄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⑾以 1.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为”) 2.越国以鄙远:(介词,“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表目的,“来”) 4.焉用亡郑以陪邻:(介词,表目的,“来”) 5.阙秦以利晋:(介词,表目的,“来”) 6.以乱易整:(介词,“用 ”) 7.敢以烦执事:(介词,“用”) ⑿因 1.因人之力而敝之:(介词,表依据、方法,“来”) ⒀于 1.以其无礼于晋:(介词,表对象,“对”) 2.且贰于楚也:(介词,表对象,“对”)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表对象,“对”)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表对象,“对”) ⒁与 1.与郑人盟:(介词,“和”“同”“跟”) 2.失其所与:(动词,“结交”“亲附”) ⒂之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结构助词,“的”) 2.公从之:(代词,“他”)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 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翻译: 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惟君图之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归纳(完整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归纳 ⑴而 1.今急而求子:(连词,表修饰,不译)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承接,不译) 3.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不译) 4.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不译) 5.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却") ⑵何 1.何厌之有:(代词,疑问代词,作宾语,"什么") ⑶乃 1.乃还:(副词,表承接,"就") ⑷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第三人称,"它",指郑国) 2.君知其难也:(代词,第三人称,"它",指这件事) 3.共其乏困:(代词,第三人称,"他们",指出使的人) 4.又欲肆其西封:(代词,第三人称,"它",指晋国) 5.失其所与:(代词,第一人称,"自己的") 6.吾其还也:(副词,表婉商,"还是") ⑸且 1.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并且")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⑹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连词,表假设,"如果")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表假设,"如果")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假设,"如果") 4.若不阙秦:(连词,表假设,"如果") ⑺所

1.君之所知也:(所字结构,"所......的事") 2.失其所与:(所字结构,"所......的事") 3.君亦无所害:(所字结构,"所......的事") ⑻为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复音虚词,"以为",把......作为)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实词,动词,"给予") 3.无能为也已:(实词,动词,"做") ⑼焉 1.子亦有不利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2.焉用亡郑以陪邻:(助词,疑问代词,"怎么") 3.朝济而夕设版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4.将焉取之:(兼词,相当于"于之",从哪里) ⑽也 1.且贰于楚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2.臣之壮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3.无能为也已:(助词,句中,表停顿,不译) 4.是寡人之过也:(助词,表判断,"是") 5.君知其难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6.君之所知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7.吾其还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8.君之薄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⑾以 1.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为") 2.越国以鄙远:(介词,"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表目的,"来") 4.焉用亡郑以陪邻:(介词,表目的,"来") 5.阙秦以利晋:(介词,表目的,"来") 6.以乱易整:(介词,"用 ") 7.敢以烦执事:(介词,"用")

高中必修1-5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 1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 ( 因为 ) 其无礼于 ( 对 ) 晋,且 ( 并且 ) 贰于楚也。晋军 ( 驻扎 ) 函陵,秦军 ( 驻扎 ) 氾南。 佚之狐言于 ( 对 ) 郑伯曰:“国危矣,若 ( 如果 )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 ( 军队 ) 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 取 独)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通“矣” )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 连词,表承接,译成“才”“就” )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这是我的过错 ) 。然 ( 然而 )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啊 ) !”许之。 夜( 在夜晚 ) 缒而 ( 表修饰,一说表承接 )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 ( 已经 ) 知亡矣。若 ( 如果 )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 用,拿 )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 越过别国把远地当成边邑 ) 君知其难也,焉 ( 何,为 什么 )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你们秦国的力量相对就削弱了) 若舍郑以为( 把??作为 ) 东道主 (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之 ( 取独 )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给予)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连词,表承接。 )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有什 么能让它满足呢 ) 既东 ( 在东方 ) 封郑,又欲肆 ( 延伸、扩张 ) 其西封 ( 疆界 ) ,若不阙 ( 侵损 ) 秦,将焉 ( 哪里 ) 取之?阙秦以 ( 而 ) 利晋,唯 ( 希望 ) 君图 ( 考虑 ) 之。”秦伯说 ( 通“悦” ) ,与郑人盟 ( 订立盟约 )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 ( 于是,就 ) 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 ( 没有 ) 夫人之力不及此。因 ( 依靠 ) 人之力而敝 ( 损害 ) 之,不仁;失其所与 ( 结交,亲附 )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 ( 还是 ) 还也。”亦去 ( 离开 ) 之。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 向北 ) 略 ( 掠夺,夺取 ) 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 ( 于是,就 ) 请 ( 请求 ) 荆卿曰:“秦兵旦暮 ( 早晚 ) 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 ( 您,对对方的尊 称 ) ,岂 ( 怎么,哪里 ) 可得哉 ?”荆卿曰:“微 ( 没有 ) 太子言,臣愿得谒 ( 请求 ) 之。今行而无信 ( 信物 ) , 则秦未可亲 ( 亲近,接近 ) 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 ( 果真 ) 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 图献秦王,秦王必说 ( 能“悦” ) 见臣,臣乃得有以 ( 有什么拿来,有办法 ) 报太子。”太子曰:“樊将 军以 ( 因为 ) 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 年长、德高之人,这里是对樊将军的尊称) 之意,愿 足下更 (改变)虑之 !” ( 对待 ) 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都被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 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 怎么办 )?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眼泪)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 只是,不过 ) 计不知所出耳 ! ”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 将军之仇者,何如( 怎么样 )? ”樊於期乃前( 上前 ) 曰:“为之奈何( 怎样做呢,怎么办)? ”荆轲曰:“愿得 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 好好地 ) 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 这样的话,那么) 将 军之仇报,而燕国见 ( 被 ) 陵之耻除矣。将军岂 ( 岂非,是否 ) 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 心也,乃今得闻教 ! ”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 已经这样了,事已至此) ,无可奈何,乃遂收盛( 装 ) 樊於期 之首,函 ( 匣子,名作状,用匣子) 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 无不立 ( 立即,马上 ) 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于是收拾好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正眼看 )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 ( 过了一阵,没多久) 未发,太子迟( 认为迟缓 ) 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 通“已”, 已经 ) 尽矣,荆卿岂( 难道 ) 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 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 我 ) 所以 ( ??的原因 ) 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现在太子 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 ”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皆白衣冠 ( 穿衣、戴帽 ) 以送之。至易水上, 既( 已经 ) 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 依照节拍 ) 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 上前 ) 而为 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 登上) 车而去,终已不顾。( 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礼品,礼物 ) ,厚遗 ( 赠送 )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 确实 ) 振 ( 通“震” ) 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 全部 ) 国为 内臣,比 ( 并,列 ) 诸侯之列,给 ( 供给 ) 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 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 用匣子 ) 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 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穿着上朝的礼服) ,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测试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测 试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翻译: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利晋,惟君图之 6. 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 荆轲刺秦王

《商君传》 文言文挖空训练解读

“ “ “ “ 《商君传》 挖空训练(二) 2019 年全国二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 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 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 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 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 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 不循其礼。”孝公曰: 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 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 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 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 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 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 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 /必杀之/无令出境/ B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 /必杀之/无令出境/ C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 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 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 分)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名作动,把……作为疆界) ③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边邑)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②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目的,来)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来)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⑥以乱易整(介词,拿,用) 2.而 ①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才)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啊)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句末语气词)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⑦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⑧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 ⑨因人之力而弊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

烛之武退()师 晋侯、伯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伯曰:“、晋围,既()知亡矣。若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以为东道主(),行()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将焉()取之?阙以利晋,惟()君图之。”伯说(),与人盟()。使杞子、逢、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翻译: 1. 晋侯、伯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亡,子亦有不利焉!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以陪邻? 4.若舍以为东道主,行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将焉取之?阙以利晋,惟君图 之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荆轲刺王

将王翦破.(),虏.()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 ..(),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 则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 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王,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 ..() 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 ..()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之遇.()将军,可谓 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 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 ..()流涕 ..()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 胸,然则 ..()之耻除矣。将军岂.()有..()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 意乎?”樊於期偏袒 ..()..()扼腕 ..()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 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 ..()荆轲。 ..(),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 燕国有勇士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 ..()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 者,竖子 ..()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以.........(),皆白衣冠 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