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地区PM_10_和PM_2_5_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北京地区PM_10_和PM_2_5_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北京地区PM_10_和PM_2_5_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北京地区PM_10_和PM_2_5_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收稿日期:2003-08-07

作者简介:于建华(1974-),男,吉林长岭人,工程师,博士研究生.

北京地区PM 10和PM 21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于建华

1,2

,虞 统1,魏 强1,王 欣1,时建纲1,李海军

1

(1.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北京 100044;21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北京市区2003-01-16—04-30PM 10和PM 215的监测结果表明,虽然ρ(PM 10),ρ(PM 215)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是其变化趋势非常相似。PM 10,PM 21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双峰特征分布。

ρ(PM 215)Πρ(PM 10)的平均值为5616%,说明可吸入颗粒物(PM 10)中细粒子(PM 215)的含量大于粗粒子(PM 215~10)。

关键词:ρ(PM 10);ρ(PM 215);双峰

中图分类号:X 831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04)01-0045-03

Characteristics of Ma ss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of PM 10and PM 2.5in Beijing Area

Y U Jian 2hua

1,2

,Y U T ong 1,WEI Qiang 1,W ANG X in 1,SHI Jian 2gang 1,LI Hai 2jun

1

(1.Beijing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M onitoring Center ,Beijing 100044,China ;2.Anhu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C AS ,Hefei 230031,China )

Abstract :The m onitoring results of P M 10and P M 2.5in Beijing city area from January 16to April 30,2003showed that they varied similarly and were well correlated ,although they had wide variations in concentration.P M 10and P M 2.5had a similar diurnal variation with tw o peaks in the day.The average ratio of P M 2.5to P M 10was 56.6%for the whole campaign ,indicating that P M 2.5had a larger part than other size particles in P M 10.K ey w ords :ρ(P M 10);ρ(P M 2.5);double 2peak

可吸入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 的

颗粒物,表示为PM 10)是北京市大气的一种主要污染物。虽然它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但是它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都很大。有的颗粒物本身就是有毒物质,有的颗粒物还可以成为其他有毒物质的载体,随颗粒物粒径大小的不同,它们沉积在人呼吸系统的部位也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大气中的颗粒物可以作为大气中一些化学反应的反应床,使空气污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来源和环境危害是不同的,按粒径不同,常常把颗粒物分为TSP ,PM 10,PM 215等。目前,国内对PM 215的研究

[1-2]

多采取时间分辨率较低的

膜称重法分析,这种方法可通过样品的实验室分析获

得其化学成分。笔者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TE OM 方法,对北京地区的PM 10,PM 215进行了连续、实时的测量,并对它们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1 实验装置

2003-01-16—05-05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

心楼顶对P M 10,P M 215的质量浓度进行测量。该采样点位于北京市西二环和西三环之间,北临白颐路,交通源对它有一定的影响。用2台RP1400a 颗粒物分析仪分别测量P M 10,P M 215的质量浓度,仪器基于微振荡天平(TE OM )的工作原理。2台RP1400a 颗粒物分析仪的主

机相同,但采样切割头不同,分别用P M 10,P M 215切割头对空气中粒径大于10,215μm 的颗粒物进行分离。采样滤膜为锥形泰富隆(T eflon )膜,采样流量为1617L Πmin ,为减少湿度的影响,将样品及测量单元加热并保持在50℃,测量输出结果为小时平均值。同时还用MET ONE 气象仪测量了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参数。

2 结果与讨论

211 PM 10,PM 215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将2003-01-16—04-30期间测量的ρ(PM 10),ρ(PM 215)小时平均值转换成日平均值,共101个样本,并将其随时间的变化做图,如图1。由图1可以看出,PM 10,PM 215质量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但在整体变化趋

势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很好的相关性。为了便于理解PM 10,PM 215的污染特征,将它们的统计参数列于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03-01-16—04-30PM 10,

 

第17卷 第1期环 境 科 学 研 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V ol.17,N o.1,2004

图1 PM

10

,PM215质量浓度分布图

Fig.1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 M10and P M2.5

表1 2003年1—4月PM

10

,PM215的参数统计

T able1 Summary of P M10and P M215from January to April2003

平均值Π(μg?m-3)

最大值Π

(μg?m-3)

标准偏差Π

(μg?m-3)

全部样本

数Πd

超标日平均质量

浓度Π(μg?m-3)

超标日

数Πd

超标日数占全部样本数的

平均值Π%

95%置信度Π

(μg?m-3)

ρ(PM

10

)17616452.693.9101240.65756.418.0

ρ(PM

215

)100.0300.464.0101130.06968.312.3 PM2.5的最大日均浓度分别是它们日均浓度平均值的

2156和3100倍。如按ρ(PM10)二级标准(日均质量浓

度值0115mgΠm3)来比较,ρ(PM10)超标日数占全部样

本数的5614%,日均质量浓度超过标准的倍数为

0118。目前国内没有ρ(PM215)的标准,若以美国EPA

ρ(PM

215)的日均值标准(01065mgΠm3)来比较,PM215超

标日数占全部样本数的6813%,日均质量浓度超过标

准0154倍。可见北京PM

10

,PM215的污染都比较严重。

受污染排放和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

的月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现将2003年1—4月

ρ(PM

10

),ρ(PM215)的统计参数列于表2。

PM

10

,PM2.5的月均质量浓度按高低顺序排列为:

表2 2003年1—4月PM

10

,PM215统计对照表

T able2 C omparis on of P M10and P M215from January to April2003

月份各月样本

数Πd

ρ(PM

10

)ρ(PM215)

平均值Π

(μg?m-3)

范围Π

(μg?m-3)

超标日数

Πd

超标日数占本月样

本数比例Π%

平均值Π

(μg?m-3)

范围Π

(μg?m-3)

超标日数

Πd

超标日数占本月样

本数比例Π%

1月16131175114~282106371578191217~1711595613 2月28175.141.0~344.01864.3101.0 5.0~235.61967.9 3月31174.818.3~452.61754.8101.7 5.0~300.42374.2 4月26207.250.0~426.81661.5110.218.3~253.01869.2

4月>2月和3月>1月。1月份PM10,PM2.5的月均质

量浓度最低,分别为13117,7819μgΠm3,它们的超标日数占本月样本数的比例(表2)也比整个实验的平均值(表1)低,分别为3715%和5613%。其污染水平相对较低的原因是因为在1月份有几次大范围降雪和大风,使得天气条件有利于颗粒物扩散。北京冬季经常受外来冷空气的影响,很容易将逆温层破坏,所以这时候的颗粒物污染水平往往较低。2月份PM

10

,PM2.5的月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7511,10110μgΠm3。3月份分别

为17418,10117μgΠm3。这2个月PM

10

,PM2.5的污染水平基本相当,与整个实验的平均浓度值(17616,10010

μgΠm3)也很接近。但3月份PM

10

,PM2.5的污染水平起伏最大,变化范围分别为1813~45216μgΠm3和510~30014μgΠm3。4月份PM10,PM2.5的质量浓度相对较高,

分别为20712,11012μgΠm3。过去几年,北京在3,4月份多有强沙尘出现,导致颗粒物浓度明显增加。而2003年4月没有强沙尘出现,PM

10

,PM2.5的高值现象主要是由于天气干燥、多风、地面植被等原因引起的。4月份PM10,PM2.5的超标日数占本月样本数的比例(表2)并不是最高,分别为6115%和6912%,介于2,3月份之

间。但是,4月份PM

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却较高,说明春季干燥的气候条件易导致颗粒物的污染加重。212 PM10,PM21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

基于高时间分辨率的TE OM方法,可以得到PM

10

, PM215逐小时的质量浓度值,为较好地分析颗粒物的变

化提供了方便。PM

10

,PM215的日变化范围较大,其最大

64环 境 科 学 研 究第17卷

小时质量浓度分别为其小时平均质量浓度的412,511

倍。PM

10

,PM21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曲线如图2

图2 PM10,PM215质量浓度日变化曲线

Fig.2 Diurnal distributions of P M10and P M215

从图2中可以看出,PM

10

,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

都呈双峰现象,一个峰出现在夜间,另一个峰出现在上

午,这既与污染物排放有关,又与气象条件有关。PM

10

的日变化较大,2个峰都较明显,而对于PM

2.5

来说,它

的上午峰不太明显。PM

10

,PM2.5的质量浓度在下午都变得相对很低,一般来说,下午是一天中扩散条件最好的时候,这个时间段的多数污染物都呈现较低值。而它们在夜间都有高值出现,主要是由于夜间易发生逆温,使地面产生的颗粒物不易扩散而积累所致。对于

从午夜到凌晨的时段,PM

10下降较明显,可能与路上大卡车的数量减少导致道路扬尘减少有关。而该时段PM2.5的变化则很平缓,说明PM2.5分布比较均匀,呈区域性变化。要客观地解释采暖、机动车等其他源在一

天中不同时刻对PM

10

,PM2.5的贡献,还要结合颗粒物的成分进行分析。

一些特殊的时期也可能导致PM

10

,PM2.5有较大的日变化,如2003-02-01(正月初一)早晨,由于除夕夜

北京郊区及周边省份燃放烟花爆竹,使PM

10

,PM2.5的最大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在早晨分别达到680,488μgΠm3,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浓度增加了6倍左右,形成了“一头大”的日变化特征。

213 ρ(PM10)与ρ(PM2.5)的关系

ρ(PM

10

)与ρ(PM2.5)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相关

系数为0191551,回归方程为:ρ(PM

2.5

)=0.63×

ρ(PM

10

)-1113(如图3所示)。ρ(PM2.5)Πρ(PM10)可以

反映可吸入颗粒物(PM

10

)中细粒子(PM215)的含量。2003年1—4月,北京ρ(PM215)Πρ(PM10)的平均值为5616%,说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细粒子(PM2.5)的

含量大于粗粒子(P M

2.5~10

)的含量。这与杨复沫[1]等关

于北京(ρ(P M

2.5

)Πρ(P M10))的55%、魏复盛等[4]关于兰

州(ρ(P M

2.5

)Πρ(P M10))的52%很接近,比魏复盛等[4]关于广州、武汉、重庆(ρ(P M

2.5

)Πρ(P M10))的52%~75%、黄鹏鸣[5]关于南京的01717低。这主要是由于北京较干燥,粗颗粒的比例相对南方城市高的原因。

图3 ρ(PM

10

)与ρ(PM215)的相关性曲线

Fig.3 C orrelation ofρ(P M10)andρ(P M215)

3 结论

2003年1—4月北京市大气中PM10,PM2.5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是它们的变化趋势非常相似,有很好的相

关性。PM

10

,PM2.5的日超标率较高,说明北京的颗粒物

污染较严重。PM

10

,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都呈双峰现象,一个峰出现在夜间,另一个峰出现在上午。PM10,PM2.5一般在下午出现低值,而夜间变得相对较高,这既与污染排放有关,又与天气条件有关。

ρ(PM

2.5

)Πρ(PM10)的平均值大于50%,说明可吸入颗粒

物(PM

10

)中细粒子(PM2.5)的含量大于粗粒子

(PM

2.5~10

)。PM10受局地扬尘影响较大,而PM2.5呈区域性变化。

参考文献:

[1] 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等.北京PM21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

PM10、TSP的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02,22(6):506-510.

[2] 吴国平,胡伟,滕恩江,等.我国四城市空气中PM215和PM10的污

染水平[J].中国环境科学,1999,19(2):133-137.

[3] 王淑英,张小玲.北京地区PM10污染的气象特征[J].应用气象学

报,2002,13(增刊):177-184.

[4] 魏复盛,藤恩江,吴国平,等.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PM215、PM10污

染及其化学组成[J].中国环境监测,2001,17(S):1-61

[5] 黄鹂鸣,王格慧,王荟,等.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15污染

水平[J].中国环境科学,2002,22(4):334-337.

74

第1期于建华等:北京地区P M10和P M21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我国4个国家级本底站大气CO_2浓度变化特征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年 第39卷 第2期: 222~228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921871.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921871.html, 222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 PRESS 我国4个国家级本底站大气CO2浓度变化特征 刘立新, 周凌晞*, 张晓春, 温民, 张芳, 姚波, 方双喜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 * 联系人, E-mail: zhoulx@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921871.html, 收稿日期: 2008-05-20; 2008-08-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77507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编号: 2006CB403701)、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编号: 2007DFA20650)、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编号: 2005DKA10602)和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批准号: CCSF2007-1)资助 摘要CO2是影响全球温度的主要温室气体, 其浓度变化状况能反映出不同区域大气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 以中国气象局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4个国家级大气本底站为研究基地, 每周一次进行Flask瓶采样/实验室非色散红外吸收法CO2浓度分析. 根据2006年9月~2007年8月期间观测资料, 并结合瓦里关长期在线观测数据处理经验, 对大气CO2采样分析数据本底浓度筛选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对我国4个典型区域大气CO2本底浓度特征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可以为深入了解我国典型区域温室气体浓度现状奠定基础. 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瓦里关、上甸子、临安和龙凤山站大气CO2浓度水平分别为383.5, 385.9, 387.8和384.3 ppm. 瓦里关站大气CO2浓度变化较为平稳; 而上甸子和临安两个区域本底站分别受到京津塘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 浓度波动较大; 龙凤山站由于受到植被光合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大气CO2浓度季节变化规律最为明显. 关键词 大气CO2 瓶采样 本底数据筛选浓度特征 区域差异 二氧化碳(CO2)是影响全球温度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给全球的气候、生态、经济等各方面带来显著影响, 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科学家和社会公众的普遍重视[1~3]. 美国Mauna Loa观测站自1957年开始对大气CO2浓度进行观测, 迄今为止近50 a的观测记录, 为大气CO2浓度持续增加提供了有力证据[4]. 此后, 主要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雄厚的经费投入, 在全球不同经纬度地区建立本底观测站并逐渐形成观测网, 如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NOAA/ESRL)、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海洋与大气研究中心(CSIRO/CMAR)、加拿大气象局(MSC)、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NIES)等, 通过在不同地区开展在线观测或间歇式采样分析, 为系统研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动态变化规律、源汇机制等做出了重要贡献[5~7]. 我国在温室气体本底观测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青海瓦里关、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甘肃民勤、青海五道梁及北京城区等地陆续开展了短期的温室气体浓度观测, 为我国温室气体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8~12]. 但基于当时科研条件的限制, 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例如, 国内早期大多用不锈钢瓶或复合膜气袋存贮样品, 容器内壁对气体的吸附、与气体间的碳交换或轻微漏气等给分析结果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此外, 分析大气样品时采用的标气并不统一, 较难进行相互间的比较. 随着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的加强, 以上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中国气象局现有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

山西省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山西省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23T10:39:45.550Z 来源:《科技研究》2019年1期作者:靳泽辉1 卫玮2 杨飞鸿1 [导读] 本文选用山西省38个台站1958~2013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对山西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靳泽辉1 卫玮2 杨飞鸿1 (1山西省五台山气象站山西太原 030000 2陕西省气象台陕西西安 710014)摘要:本文选用山西省38个台站1958~2013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对山西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山西省四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却有很大的差异;山西主要有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吕梁山区、五台山区。阳城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大同年平均降水量最小,两地之间的降水量相差40%左右;春季降水分 布同年平均降水量类似,夏季降水量具有明显的经向分布,东西部降水量较大,中部降水量小,秋季平均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季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分布特征基本与春季降水量类似。 关键词:山西省;降水量;变化特征 1、研究资料和方法 本文主要选用山西省境内38个台站1958~2013年逐月降水量数据,选用线性倾向估计发,对山西近56年的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利用T检验对降水信度检验。季节划分主要采用常规划分标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到次年2月份。 2、山西省降水时间分布特征 2.1四季降水量变化 如图1所示为山西省1958~2013年春、夏、秋、冬四季逐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1958~2013年山西省春季降水量在28.0~158.5mm之间,其中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64年,最小降水量出现在1962年,最大降水量将近是最小降水量的5.7倍,说明山西省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幅度较大。近56年山西省春季降水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1mm/10a,但是并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合多项式拟合结果,山西省春季降水量年代际变化呈现出波动见效的趋势,其中20世纪60年代降水量偏多,进入到70年代逐渐减少,80年代的降水量偏多,90年代偏少,在21世纪之前山西省春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而从21世纪往后降水量则逐渐下降。 1958~2013年山西省夏季降水量在153.3~425.6mm之间,其中夏季降水量最多的年份为1964年,最少年份为1962年,夏季最大降水量将近是最小降水量的2.8倍,说明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幅度较大。近56年山西省夏季降水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8mm/10a,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合多项式拟合结果,在20世纪60年代山西省夏季降水量呈现出剧烈波动变化,从70年代往后一直到21世纪之前,夏季降水量呈现出平稳的下降趋势,而从21世纪往后则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 1958~2013年山西省秋季降水量在40.9~211.9mm之间,降水量变化波动较为剧烈。近56年山西省秋季降水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4mm/10a,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结合多项式拟合结果,在20世纪60年和21世纪初,山西省秋季的降水量波动变化较为剧烈,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降水量则呈现出平稳的下降趋势。 1958~2013年山西省冬季降水量在1.1~28.3mm之间,其中冬季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1990年,最小值则出现在1999年,冬季最大降水量是最小降水量的24.7倍,波动变化十分剧烈。近56年山西省冬季降水量呈现出小幅度增加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92mm/10a,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合多项式拟合检验结果,山西省冬季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20世纪60年代冬季的降水量偏少,70-80年代降水量明显增加,90年代降水量减少,由此不难看出在21世纪之前,山西省冬季降水量总体呈现出偏多的趋势,而从21世纪往后冬季降水量则逐渐减少。 2.2年降水量变化 1958~2013年山西省年平均降水量在382.8~637.1mm之间(图2),其中降水量最多的年份出现在1958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则出现在1986年,两者之间相差254.3mm。近56年山西省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2.6mm/10a,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合多项式拟合结果,20世纪60年代前后山西省降水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从70年代往后一直到90年代降水量则呈现出平缓的下降趋势,而进入到21世纪以来,山西省降水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图1 山西省1958~2013年春、夏、秋、冬四季逐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图

【AAA】2018年最新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主要变化特点对比解析

【AAA 】2018年最新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主要变化特点 对比解析 一、依据《附录SL 》对标准的结构进行了调整; 二、用“产品和服务”替代了“产品”,强调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标准的适用性更广泛;(1、4.3c); 三、借鉴了初始评审的理念,明确提出了“评审组织所处环境”的要求;(4.1、4.2); 四、更关注风险和机会,明确提出“确定风险和机会应对措施”的要求;(6.1.1、6.1.2) 五、用“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取代“采购”,包括“外包过程”;(8.4) 六、提出了“知识”也是一种资源,是产品实现的支持过程。(7.1.6) 七、更高强调了最高管理者的领导力和承诺,最高管理者要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推动过程方法及基于风险的思想的应用;(5.1.1) 八、明确提出将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过程;(6.1.2、8.1) 2015版9001标准涵盖的时空、视野和格局,控制主线,方法论,知识管理,更加注重实效的理念 一、标准涵盖的时空、视野和格局

二、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主线 1、2008版 标准控制主线: 解决5个基本问题:做什么(5目标)、谁来做(5管理职责)、用什么做(6资源管理)、如何做(7产品实现)、如何管理和改进(8测量、分析和改进) 2、2015版 标准控制主线: 较之2008版 9001标准,2015版9001标准的控制链向前延伸,包括:识别并理解组织面临环境,以及市场需要什么→组织当前的产品(和服务)定位和市场定位是什么(解决当前产品和服务“适销对路”)→组织未来产品(和服务)定位和市场定位是什么(解决未来产品和服务“适销对路”)+5个基本问题,即:做什么(目标)、谁来做(管理职责)、用什么做(资源管理)、如何做(产品实现)、如何管理和改进(测量、分析和改进) 2015版9001标准基于组织面临的市场环境,对组织的当前与未来市场风险、机遇与产品定位作出预测与策划,从战略层面进行风险与机遇的识别与控制策划,解决当前和未产品的“适销对路”实现了一个大格局的、超前的预防机制。 三、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三个核心的方法论

【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总结

【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 1.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往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 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 【来源】2020年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滴加盐酸中至过量,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0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不合理。 故选D。

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 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 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 粉和镁粉 【来源】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三:酸和碱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pH值逐渐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待达到饱和状态时,质量分数不在改变;故选项错误; 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然后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 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但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反应速率快,图像的斜率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青海湖2015年水质参数特征及其变化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8, 7(1), 74-83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921871.html,/journal/jwrr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921871.html,/10.12677/jwrr.2018.71009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of Qinghai Lake in 2015 Rongxin Bi1, Hucai Zhang1*, Huayong Li1, Fengqin Chang1, Lizeng Duan1, Yubang He2, Hu Zhang1, Xinyu Wen1, Yu Zhou1 1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al Proces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the Plateau, Key Laboratory of Plateau Lake Ecology & Global Change, 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2Qinghai Lak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ureau, Xining Qinghai Received: Nov. 21st, 2017; accepted: Dec. 1st, 2017; published: Dec. 8th, 2017 Abstract The water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pH,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and turbidity vertical profile monitoring were carried out at Qinghai Lake during September 22-24, 2015. At the same time,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atus of Qinghai Lake and lake nutrition status were analyzed by the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hosphorus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and nutrient salt determination through collect-ing water samples, compared with the data from Qinghai Lake Management Burea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and nutritional degree of each point, and due to wind and lake disturbance, there is a weak stratification phenomenon at the center of the lake;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at the center of lake is lower, and the dissolved oxygen stra-tification is affected by the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Qinghai Lake’s high salinity and high hydronium concentration control its pH and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turbid-ity. The release of sediment caused by temperature and lake water circulation makes phytoplankton con-centrate in the middle and low water, so that submerged plants have better growth conditions. The nu-trient level of Qinghai Lake is not high, 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hosphorus has a tendency to in-crease. Exogenous input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affects the degree of lake nutrition. The intensifica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makes the Qinghai Lake have the danger of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Keywords Qinghai Lake, Water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pH, Chlorophyll a, Nutritional Degree, Human Activities 青海湖2015年水质参数特征及其变化 毕荣鑫1,张虎才1*,李华勇1,常凤琴1,段立曾1,何玉邦2,张虎1,文新宇1,周瑜1 作者简介:毕荣鑫(1992-),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研究。 *通讯作者。

(化学)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 1.下列曲线图能正确表达相应化学反应或过程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烧碱(NaOH)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B.将pH=1的溶液加水稀释 C.向饱和澄清石灰水[Ca(OH)2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CaO) D.分别向质量相等的Fe和Zn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试卷三同步练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烧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在未加入盐酸时,pH应大于7,随着盐酸的加热,pH开始减小,当最终消耗完毕氢氧化钠后,溶液pH小于7,选项A错误; B、pH=1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无限稀释后,最终趋近于水的pH,无限接近于7,不能大于7,选项B错误; C、氧化钙加入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且放出热量,此时溶剂减少,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氢氧化钙也析出,溶解溶质质量减少,当温度恢复至反应前温度是,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又溶解部分氢氧化钙,但是有一部分水与氧化钙反应,所以此时溶剂减少,溶解的溶质比开始时变小,但是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此后保持不变,选项C正确; D、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所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是锌大于铁,即刚开始时,在相同时间内,锌生成的氢气多,但是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是铁大于锌,因此图中标准的锌和铁的曲线应该互换一下位置,选项D错误。故选C。 2.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来源】备战2020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酸和碱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2知该反应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点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故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故A正确; B、图2中d点pH小于7,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HCl,加热蒸干过程中HCl挥发掉,所得固体只有氯化钠,为纯净物,故B正确; C、图2中c点pH=7,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过程是盐酸过量,溶液中NaCl 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根据图2判断出反应滴加顺序,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根据pH的变化

【化学】 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考点解析(Word版附答案)(word)

【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考点解析(Word版附答案)(word) 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 1.如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变化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图①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图②是向硫酸中加水,溶液pH的变化 C.图③是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D.图④是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 【来源】2019年广东省粤西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在没有加锌粉前溶液质量不能是零。 【详解】 A、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产生,故A正确; B、向硫酸中不断加水pH值不能到7,故B不正确; C、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 D、在没有加锌粉前溶液质量不能是零,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向硫酸中不断加水pH值不能到7。 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

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 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 粉和镁粉 【来源】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三:酸和碱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pH值逐渐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待达到饱和状态时,质量分数不在改变;故选项错误; 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然后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 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但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反应速率快,图像的斜率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 A.H2O B.AgNO3固体C.浓盐酸D.KOH固体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带解析)

湖北谷城近49a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论文)

湖北谷城近49a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杨诗定 (谷城县气象局,谷城 441700) 摘要:利用谷城县1959~2007年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移动平滑等方法对近49a 降水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近49a谷城年降水量呈缓慢增多趋势(4.3mm/10a),且有23a、21a 的周期变化。夏季降水量增多明显(30.6mm/10a),秋季降水量却呈减少趋势(-21.8mm/10a)。年降水量的增长主要源于夏季降水增长的贡献。同时,年降水增多、雨日减少、暴雨日增多,表明谷城地区强降水的危害有增多的趋势。 关键词:谷城;气候变化;降水 引言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气象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对于全球性的持续变暖趋势,降水量变化特征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区域特征,因此研究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IPP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20世纪半球亚热带陆地地区每10年减少约0.3%,而大部分中高纬地区降水量每10年增加0.5~1.0%[1]。很多学者对我国和湖北省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如王英等[2]基于1951~2002年中国约730个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对我国降水近50年变化进行研究表明,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从60年代到90年代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在90年代后期出现回升,其中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已达到50年代和60年代的水平。陈隆勋和翟盘茂等[3-4]对近40~50年我国降水研究指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西部降水量增长趋势明显,其中以西北地区为最,而西南一些地区有减少趋势。郑祚芳等[5]对湖北省近50年气候变化的研究结论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年降水量有弱的增多趋势。冯明[6]对全省72 个台站来的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 全省降水差异较大, 分布不均, 1980 年以来东部地区降水偏多, 西部地区则相反。覃军王海军[7]对湖北省1961年以来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指出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其分布格局是东增西减,南增北减。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山区,1959~2007年年平均降水量932毫米,降水变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影响巨大,降水的不均匀性(干旱、暴雨)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对降水变化的研究,揭示其变化特征,对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强防灾减灾主动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该地区49年来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其基本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 1 资料及分析方法 1.1 资料 本文选取谷城站(站址未迁移过)1959~2007 年人工观测降水资料,按年(1~12月)、汛期(5~9月)、春季(3~5 月)、夏季(6~8 月)、秋季(9~11 月)、冬季(12~次年2 月)组成序列。 1.2 方法 1.21 气候倾向率 降水的气候率采用一次线性方程表示,即: R i=a0+bt i,i=1,2,…,n。(1)式中R i为降水量,t i为时间,b×10为气候倾向率,表示降水量每10年的趋势变化率。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昼夜变化特征分析

第11卷第1期2006年1月气候与环境研究Climatic and Enviro nmental Research Vol 111 No 11J an 12006 收稿日期 2004209201收到,2005203210收到修定稿 资助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42012作者简介 谢庄,女,1938年12月出生,学士学位,正研级高工,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和短期气候预测研究。 E 2mail :xiezhuang108@1631com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昼夜变化特征分析 谢 庄 崔继良 陈大刚 胡保昆 北京市气象局,北京 100089 摘 要 利用最新获取的1998年3月~2001年12月北京地区自动站资料,对北京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细致、完整的研究。选取城区的官园站和郊区密云站的气温差作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指标。在验证了资料可靠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热岛强度昼夜变化的年、季、月及日变化特征,以及几种极端天气事件的逐时及平均热岛强度的变化,最后制作了连续3年的月平均逐时热岛强度变化的三维立体图。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极端天气事件 昼夜变化 文章编号 100629585(2006)0120069207 中图分类号 X16 文献标识码 A The Annual ,Seasonal and Monthly Characteristics of Diurnal V ariation of U rban H eat Island Intensity in Beijing XIE Zhuang ,CU I Ji 2Liang ,C H EN Da 2Gang ,HU Bao 2Kun B ei j ing Meteorological B ureau ,B ei j ing 100089 Abstract At first the reliability of data coming f rom 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observing station was verified.Then the annual ,seasonal and monthly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U HI )were studied.The 32di 2mension diagram was made.Finally ,the hourly U HI of 4kinds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were also specially inves 2tigated. K ey w ords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extreme weather event ,diurnal variation 1 引言 人类活动影响着气候,尤其是由于工农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可能导致全球性气候增暖。另一些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则改变了局地气候。因此全球增暖和城市气候两者都已成为当今大气科学的热点课题。城市气候研究中, 城市热岛效应(简称U H I ,下同)是中心研究论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城市的建筑、交通、住房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U HI 是否也是全球增暖的重要因子?这是学术界一直关注和寻求解答的问题, 在5次IPCC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关 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报告中对U HI 都有专门叙述。由于有着长记录的测站都在城市,因此人们怀疑全球增暖可能并非来自温室气体效应,而是来自U H I ,这就促使了对U H I 的研究。深入研究表明,因为U HI 局限在不大的局部地区,它对全球和半球的气温增加的贡献是十分有限的,估计在1900~1999期间对全球和半球陆地气温序列 的影响不超过0105℃[1] 。 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增暖的研究,阐明了夜 间增温大,白天增温小,导致日较差减小的特征[2,3],即发现了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的事

关键质量特性树(critical-to-qualitytree)

关键质量特性树(critical-to-quality tree) 又名:CTQ树(CTQ tree),关键树(Critical-to tree),CTX树(CTX tree),关键特性流(Critical-to flowdown) ?概述 关键质量特性树帮助将顾客的声音(顾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需求)转化成用组织条例表述的产品或者过程属性,通过规定绩效水平或者规格来保证客户满意度。 ?适用场合 ·当收集了顾客的声音相关数据后: ·当分析顾客要求时; ·在决定哪个质量特性应当被改进,尤其是当顾客的要求很复杂、很广泛、很模糊时。 ?实施步骤 1列出产品或者服务的顾客要求,将每一个要求放到树图第一层的一个盒子中。 2首先解决第一个顾客的要求,提出问题以得到更详细的信息,以下是一些有用的问题:·这个对顾客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个对于我们过程中的每个子系统或者步骤意味着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量化这个? 不要太快地具体化问题,保证答案比第一层详细一点,将答案记录在树图的第二层。 3做一个“必要并充分的”检查,问这样两个问题: ·满足这些属性要求对于保证客户满意第一个要求是必要的吗?如果不是必要的,就将那个特性删除。 ·满足所有属性要求对于保证客户满意第一个要求是充分的吗?如果不充分,要看看缺少什么并将其加上。 4对于第二层中的每个答案重复步骤2和步骤3,得出第三层,直到对所有的属性都有详细且有意义的描述,可以让组织进行测量。 5对于在步骤1确认的每一个顾客要求,重复步骤2~4。不需要树的所有分支即长度相同。 6采用业务定义检查保证所有分支末端的属性都是可测量的,得到的这些就是关键质量特性。 7对于每个测量的量值制定目标值。 ?示例 Ben-Hur比萨希望增加送货上门的服务来拓展市场,他们调查了当前和潜在的顾客来分析什么会促使顺客订购Ben-Hur比萨而不是竞争者的比萨或者其他食品。整理好的顾客的声音数据告诉他们当顾客订购比萨时,希望得到的是“热比萨、及时性、根据自己选择的配料和饼皮、合理的价位”等等。为明确详细的意图,比萨店构建了一个关键质量特性树,“及时性”分支如图表5.46所示。 “及时性”对于顾客来说有三个方面意义:“不论何时都可以订比萨”、“快速方便地定购”、“尽可能快地送到”。这些特性从顾客的角度看包括服务可行性、订购服务和得到服务,他们都与比萨运送服务的三个方面有关。每个特性都被转化成可测量的更有意义的形式。 当前两个方面已经被转化成如实可行的关键质量特性时,“尽可能快地送到”需要更多的层次,因为从客户的角度看“得到服务”在Ben-Hur看来由很多复杂的步骤构成。每个关键质量特性都制定了目标值,以此来使客户达到满意。 在后面的设计过程中,Ben-Hur评估了他们现有的比萨制作过程与这些目标值是否相符,同

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的特征与机制初探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9, 8(4), 473-483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921871.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921871.html,/10.12677/ccrl.2019.84052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land Ice Sheet Mass Change and a Preliminary Study on Mechanism Ruomei Ruan College of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Jun. 22nd, 2019; accepted: Jul. 2nd, 2019; published: Jul. 9th, 2019 Abstract Greenland ice sheet (GrIS) is an important regulator of global climate. The melting water of the ice sheet not only increases the global sea level, but also weakens the deep convection in the North Atlantic Subpolar Region, thus slowing down the meridional reversal circulation of the Atlantic Ocean, which will affect the global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and change the global heat distribu-tion [1] [2]. Based on GRACE gravity satellite data, MAR regional model data, DMI weather station data and ERA global reanalysis data,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GrIS mass change during GRACE observation period are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that control GrIS mass change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mass balance and surface energy balance method,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GrIS mass change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elerated mass loss of GrIS in 2003-2012 has decelerated since 2013, and the main slowdown area is in the southeast of GrIS. The GrIS mitigation events started in 2013 were due to increased cloud cover, enhanced albedo, reduced net shortwave radiation and subsequent summer melting,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sea level pressure of the summer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changes. Keywords Greenland Ice Sheet, Summer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Mass Budget, Surface Energy Balance 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的特征与机制初探 阮若梅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19年6月22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2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9日

(完整版)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一、溶液和乳浊液 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 部分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注意:(1)溶液的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2)判断某物质是否为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①是否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3)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 (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3、溶液的组成 ①从宏观上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②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 ③溶液、溶剂和溶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质体积+溶剂体积 4、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①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植物油的汽 油溶液中,植物油为溶质,汽油为溶剂;当溶剂为水时,水可以省略,如食 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②若固、气体与液体混合,一般习惯将液体看作为溶剂,固、气体看作溶质 ③若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④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 ?注意:a一般水溶液中不指名溶剂,如硫酸铜的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为水。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生成物硫酸锌,而不是锌; 5. 影响因素溶解的因素有: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搅拌 6.乳浊液 定义: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牛奶和豆浆。 基本特征: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两种液体会出现分层现象。 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洗涤剂、洗洁精。 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7.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时吸热的物质: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

【习题】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1.左物右码。 2.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大小相同的纸片,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3.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等)里称量。 二、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是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它的重点在于探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我们容易忽略气态或烟雾状物质的质量,如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容易忽略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也容易忽略燃烧时包含在白烟中的氧化镁的质量。因此,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为气态或烟雾状的物质,要探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实验装置必须密闭。 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微观解释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种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四、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及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 基础检测 1.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至平衡 B.将干燥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D.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大致有以下几步:①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调整零点;③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后,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在零处。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 g(1 g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 A. 9.2 g B. 9.8 g C. 10.8 g D. 10.2 g 4.在下列化学反应中,生成的固体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固体物质质量增大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木炭燃烧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D.氧化汞分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