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OLTS镜片抗磨花试验(BAYER TEST)

COLTS镜片抗磨花试验(BAYER TEST)

COLTS镜片抗磨花试验(BAYER TEST)
COLTS镜片抗磨花试验(BAYER TEST)

Page 1 of 14 Initial / Date Contact us a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928048.html, for updates.

1. SCOPE

The Bayer test is one in a series of standard procedures for determining

the abrasion resistance of a lens surface.

1.1 Abrasion is caused by abrasive media oscillating back and forth

over the surface of the lens or lenses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1.2 The quantification of abrasion resistance is based on the optical

measurement of light scattering or haze due to scratches formed on

the lens or lenses by the oscillating abrasive media.

1.3 Product evaluation is based on a ratio of the light scattering or haze

gain measured on a standardized non-hard coated CR39 lens to

the light scattering or haze gain measured on the coated lens.

2. REFERENCED DOCUMENTS

2.1 ISO CD 15258, Bayer Abrasion test for ophthalmic lenses.

2.2 ASTM F735-9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brasion Resistance of

Transparent Plastics and Coatings Using the Oscillating Sand

Method.

2.3 ISO Bayer Abrasion Draft SOP/10/1

2.4 ASTM D1003 Test Method for Haze and Luminous Transmittance

of Transparent Plastics.

2.5 ASTM C 136-5a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ieve Analysis of Fine

and Aggregates.

2.6 ASTM D618-95 Standard Practice for Conditioning Plast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Testing.

2.7 Manual for COLTS Bayer "BTE" Test Unit

2.8 Manual for light scattering or haze measurement unit.

2.9 ARCA Draft Standard 5.2.5, Abrasion Resistance by the Bayer test.

2.10 Reference COLTS SOP# M-22-15, “Lens Cleaning Procedure”.

2.11 Reference Lens and Material Conditioning, Colts procedure # M-

22-14.

3. DEFINITIONS

3.1 ASTM –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3.2 ISO –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3.3 Average – Arithmetic average of the Bayer Ratio Results

[(I R individual / N r J

3.4 Bayer Ratio – a factor by which the test lens can be quantified

against an ISO standard lens. Example: a ratio of 2.0 means that

the test lens abraded 2 times less than the standard lens.

3.5 Conditioning – the process of placing items in a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a designated period of time.

3.6 Cycle–a complete back and forth motion of the oscillating pan

containing the lenses and abrasive media.

3.7 Haze – the haze value in percent, when the lens is measured on a

haze measuring device after being properly cleaned.

3.8 ISO Standard – uncoated CR39 plano power lens with a convex

radius of curvature equal to 84 士15mm produced by the

designated ISO lens supplier.

3.9 Lens Set – two lenses tested simultaneously as part of Bayer

Abrasion test. The lens set usually includes an ISO standard lens

and a coated test lens.

3.10 RH – relative humidity

3.11 RPM – revolution per minute

3.12 RPM stability – the normally distributed frequencies of RPM values

around a target and within specified tolerance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test, RPM stability is considered to be at 150 士 2 RP M’s.

3.13 Cycles per Minute – the number of cycles occurring in 60

seconds.

3.14 Test lens – the lens being tested, which will be compared to the

ISO Standard Control Lens. This lens should have a base curve as

specified in 5.2. The test lens can be coated or uncoated and of

any lens material.

3.15 Verification Lenses – two lenses ISO standard CR39 lenses

tested simultaneously to verify Bayer pan leveling.

3.16 Coated – any coating applied by a vacuum coating process.

3.17 Hard coated – coatings applied by dip spin coating.

4. MATERIALS AND EQUI PMEN T

4.1 COLTS BTE Bayer Test unit as per ISO/ASTM standards with

Bayer pan.

4.2 BYK – Gardner Hazegard Plus

4.3 0 to 1000g scale or balance capable of measuring 士0.1g.

4.4 Air nozzle with filtered dry gas .

4.5 Norton ZF #12 Alundum@ abrasive – 500g per test.

4.6 Sieves – US numbers 8, 10, 12, 14 and pan – 1 set. (Alternatively;

Sieve Certification from Norton with siting unit).

4.7 Plastic containers for Alundum@ abrasive – as required.

4.8 Controlled temperature/humidity environment

4.9 Soft clean synthetic sponge.

4.10 500ml beaker

4.11 Mild dish detergent

4.12 Standard control lenses

5. AUTHORITY AND R ESPONS IB LITY

5.1 It is the Lab Manag er’s responsibility to assure the individuals

performing the tests are properly trained in the methodology.

5.2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performing the test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methodology prior to testing.

6. REPEATABILITY AND RE P RODUCIBILIT Y

6.1 Reported average ratios have an uncertainty value of ± 13% using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6.2 Base curve measurement repeatability is + 0.02 diopters

7. PROCEDURE

7.1 TEST SPECIMENS

7.1.1 This procedure is applicable to all plano lenses, uncoated,

hard coated or coated with a transmission-AVL value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80%.

7.1.2 This procedure is applicable to 0.00D 士0.25D lenses with

base curves on the convex side between 5.00 and 7.00

diopters.

Note: the value of abrasive performance is very dependent on the

radius of curvature of the test and standard lens. In order for

the curvature of the lenses not to artificially bias the test

results, the radius of curvature of the test lens should match

the radius of curvature of the standard lens (radius of

curvature – 84mm, uncoated CR39 base 6.00D) with a

tolerance of 士15mm (~ 士 1 diopter.) Additionally, the

resulting value of the Bayer Abrasion test can be influenced

if standard lenses of varying hardness are used. Therefore, it

is fundamental that standard lenses of consistent

manufacture are used, (CR39 ISO Standard Plano Lenses).

7.1.3 Three sets of lenses should be tested as a group in order to

obtain a significant average. An average of 3 individual set

of lenses can then be compared to another average of 3 for

decision making. Testing fewer lenses as a group can be

done at the expense of test result accuracy.

7.2 Bayer Pan Leveling

7.2.1 The levelness of the Bayer Pan is a key factor to control. If

the pan is not level, the abrasive media will not be evenly

distributed over the test and control lens surfaces. This

unevenness will result in one of the lenses not being

abraded as much, or more than it should have been

(depending on which way the pan and machine tilted) thus

artificially affecting the resulting Bayer ratio. In order to

assure that the pan and machine are leveled, the following

steps are taken.

7.2.1.1 Secure the COLTS BTE to a sturdy counter top to

prevent movement of the unit while oscillations are

in progress by positioning the rubber pads under

the feet of the BTE.

7.2.1.2 Prepare 10 standard control lenses; mark 5 lenses

S1, S2, S3, S4 and S5. Mark the other 5, T1, T2,

T3, T4 and T5.

7.2.1.3 Condition the lenses.

7.2.1.4 Wash the lenses.

7.2.1.5 Measure and record initial haze

(ff CAUTION: Be sure to center the lenses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on the Hazegard before measuring haze.

7.2.1.6 Turn the pan upside down and place lens set in

the spaces provided, convex side down.

7.2.1.7 The standard lens (marked S1) is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pan (("standard" marked locations) the

writing on the lenses are approximately parallel

with the flow of the abrasive media during the

Bayer test.

7.2.1.8 Center the 2 lenses on the pan so that the middle

of the corner side of the lens is being abraded.

7.2.1.9 Place the bracket on each lens - on the concave

side and secure.

(ff CAUTION: after this operation, the lenses must still be centered.

7.2.1.10 Secure the pan to the holding plate, making sure

that the standard lens is at the back of the pan.

(refer to drawing) "Pan in position on the holding

plate"

7.2.1.11 Evenly distribute 500 grams of pre-conditioned

abrasive material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pan (from

the operato r’s view).

7.2.1.12 Lower the dust cover over the pan, if a dust cover

is not present on the machine, a shower cap can

be placed over the pan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dust generated by the test.

7.2.1.13 Start the COLTS BTE for a total of 600 cycles.

7.2.1.14 At the end of the 600 cycles, remove the pan and

dispose of the abrasive media.

7.2.1.15 Remove the lenses and wash.

7.2.1.16 Measure and record final haze.

7.2.1.17 Divide the delta haze value of S1 by the delta

haze value of T1 - this will equal the Bayer ratio.

7.2.1.19

The pan and machine are considered level if: The Bayer ratio averages of 5 standard to standard lenses is 1.00 士 0.02 and

7.2.1.18 Repeat step 5.4.1.16 through step 5.4.1.17 four

more times.

Dstd

R=

Dtes t

Where:

Dstd= final % haze value of the standard lens minus the Initial % haze value of the standard lens;

Dtest= final % haze value of the test lens minus the initial % haze value of the test lens and

R= Bayer ratio

The Pan is considered leveled if:

The Bayer ratio averages of 5 Standard t o Standard Lenses is 1.00 +/- 0.02

And

All individual Bayer ratios of the 5 standard to standard lenses are within 1.00 士 0.11

NOTE:

This pan leveling qualification is performed only during equipment set up. Once the unit is properly leveled

(according to this method), continued leveling verification is assured by performing one s tandard to standard Bayer test per day and charting the resulting Bayer ratios on a run chart. The run chart should have process limits of 0.89 and 1.11 with a target of 1.00. Trends due to equipment wear or other factors can by seen by regular charting of this

information. Charting will lead to corrective action before the test yields unreliable data.

7.3 Standard Lens Abrasion Level

The chemical compounds used to make that media and the

manufacture r’s process control th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synthetic media. When used in accordance to this

method, the final haze value of the standard control

lenses should be 21% 士4% as measured with a Hazegard

plus from BYK Gardner.

Once per day verification of the Bayer unit setup needs to be

performed. Verification requires two CR39 ISO standard

plano lenses. These form the verification set.

7.4 CONDITIONING

7.4.1 Condition the lenses.

7.4.2 If a new lot of Alundum@ ZF#12 is to be used perform The

sieve analysis as per APPENDIX A or alternatively, obtain a

certificate of analysis from Norton for the lot of material.

7.4.3 For each set of lenses to be tested, weigh out 500 士 1 grams

of the Alundum@ ZF#12. Place the abrasive in separate

open plastic containers. Store the weighed out abrasive and

plastic containers in a clean environment at a temperature of

23oC 士3oC and at a relative humidity of 50% 士10% RH for a

period not less than 24 hours prior to testing.

7.4.4 Store the test lenses, the corresponding CR-39 ISO

Standard Plano lenses and the verification CR-39 ISO

Standard Plano lenses in a clean environment at a

temperature of 23oC 士3oC and at a relative humidity of 50%

士10% RH for a period not less than 24hours prior to testing.

Note: conditioning of the lenses and pre-weighed ZF#12 Alundum abrasive media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23oC 士3oC

and 50% to 10% RH can be accomplished by stabilization of

the test area to these conditions or by placing these

components in an environmental chamber capable of

holding the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Note: it has been shown that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emperature and or humidity has a direct effect on the

abrasive property of the lens and abrasive media).

7.5 METHODOLOGY

7.5.1 Using a permanent-marking pen, write an identifying number

on the convex side of the lens - no more than 10 mm from

the edge.

7.5.2 Wash all lenses.

7.5.3 Read and record initial haze of all lenses, using BYK -

Gardner Haze-gard Plus. With the right thumb of the

operator being placed over the test lens number, and the

test lens number facing the operator.

7.5.4 Turn the pan upside down and place the lens set in the

spaces provided, convex side down. The standard lens is

located at the back of the pan (“standard” marked location).

The writing on the lenses is approximately parallel with the

flow of the abrasive media during the Bayer testing.

7.5,5 Center the 2 lenses on the pan so that the middle of the

convex side of the lens is being abraded.

7.5,6 Place the bracket on each lens by choos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side, typically face A for finished lenses and face

B for semi-finished lenses (refer to drawing “bracket”)

7.5.7 Place the brackets over the concave side of the lens through the

alignment screws.

7.5.8 Secure the brackets in position by means of the clamps.

II. Caution: after this operation, the lenses must be still centered.

(ff Secure the pan to the holding plate, making sure that the standard lens is at the back of the pan; refer to drawing, "pan in position on

the holding plate"

(ff Evenly distribute 500 grams of pre-conditioned abrasive material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pan (from the operato r’s view).

7.5.9 Lower the dust cover over the pan, if a dust cover is not present on

the machine, a shower cap can be placed over the pan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dust generated by the test. Start the unit for a t otal

o f 600 cycles.

7.5.10 At the end of the 600 cycles remove the pan and dispose of the

abrasive media.

7.5.11 Sporadically throughout the day check the test duration = 4 minutes

士 5 seconds while at 150 士 2 rpm stability. If such is not the case,

the result obtained may be questionable. Put the lenses aside and

perform some trouble shooting.

7.5.12 Clean the lenses using the procedure referenced in 2.10.

7.4.13 Measure and record final haze on the lenses.

Note: Haze measurement is most of the time performed immediately after cleaning the lenses. In cases where this is not practical, haze

measurement can also be performed after cleaning all the lenses

provided the lens surface is blown clean before being measured.

8. ASSESSMENT AND C A LC U LA TION

8.1 The Bayer test result is reported as an average of the ratio between

the uncoated CR-39 standard lens and the test lens. Calculation of

each test is performed as follows

Dstd

R=

Dtes t

Where:

Dstd= final % haze value of the standard lens minus the

initial % haze value of the standard lens;

Dtest= Final % haze value of the test lens minus the initial %

haze value of the test lens and

R = Bayer ratio

8.2 The resistance of a product to abrasion is quantified and

reported as the average of the 3 ratios obtained. The higher

ratio value, the better the abrasion resistance.

8.3 REPORT

Report the average ratio and include supporting measured

data.

8.4 APPENDICES

Appendix A

APPENDIX A “Methodology for Sieve A n al ys i s”

A.1Perform sieve analysis of the Alundum@ ZF#12 in accordance with me t hod

ASTM C 136-95 a using a pan and US Sieve Numbers 8, 10, 12, and 14

(sieve openings in millimeters of 2.36, 2.00, 1.70 and 1.40 respectively).

A.2. Calculate the weight percent and cumulative weight percent retained for

each sieve size.

A.3. Calculate the uniformity coefficient as the ratio of (cumulative weight % for

the number 14 sieve / cumulative weight % for the number 8 sieve).

A.4 Count out 100 grains at random, and weigh to士0.1g.

A.5 Calculate the shape factor in millimeters as:

(weight of 100 grains)

(100 grains)(口/4)(1.7 mm)2(0.00475 g/mm2)

A.6 Chart the uniformity coefficient and shape factor. Trends due to lot to lot

variation can be seen by regular charting of this information.

Note: Process limits for both the uniformity coefficient and shape factor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In the initial testing the weight of 100

grains was 2.5 grams, the weight percentages and cumulative

percentages are given in A.2. the calculated uniformity coefficient

and shape factor for this sample set is 7.1 and 2.3mm respectively.

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2工作负荷 餐饮会员管理系统是一套专门为餐饮行业量身定做的智能经营管理软件,该系统把先进的经营理念融入其中,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以客户管理为切入点,把客户管理与营业分析、内部管理等管理工作高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独到的管理系统。该系统能迅速提高餐饮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稳固客户群,增加经济效益,是一套以最小的投资获得双盈的优秀管理软件。 3费用开支 中原材料7万,工资3万,酒水2万,税金1万多,还有维修费等其他杂费1万多 4人员 前台营业、商品管理、会员管理、数据维护、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系统设置。 一、前台营业 一般的前台日常业务包括:前台接待收银、顾客预约、收费日报结账管理等。 二、商品管理 主要是商品的采购入库开单,商品入库确认,商品出库开单、商品出库确认及商品库存盘点管理等。 菜品及餐桌信息 退餐桌名 就餐信息表 就餐信息表

三、会员管理 主要是会员资料管理、会员充值管理、会员取现管理、会员挂失管理、会员注销管理等。 四、数据维护 对系统自身的信息(诸如:部门及员工信息、商品信息、菜谱信息、房台信息、商品供应商和系统数据字典等信息)进行维护管理。 五、统计查询 系统拥有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包括:营业收入统计查询、日结汇总统计查询、消费帐单信息查询、消费统计查询、商品采购入库统计、商品领用出库统计、商品库存盘点统计、商品库存信息查询、会员资料信息查询(包括会员消费明细、卡业务信息、消费累计及积分等信息)和统计月报等。 五、系统管理 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组管理、用户组权限管理、用户操作日志查询、系统使用监控、数据备份和系统出错监控等。 五、系统设置 主要功能包括:会员级别设置、系统参数设置(包括:店名、地址、联系电话、结算方式、小票打印和积分等信息的设置)和系统初始化等。 5设备 一、开发平台和数据库: 可取的是SQL数据库(ORACLE),而不是ACCESS的 开发工具比较差的是VB,好一些的入PB,C++BUIDER..... 二、软件功能 餐饮业注重前台收银,前台功能快捷,灵活的好 后台进存分析多的,属于超市版的改版,华而不实 三、厨房打印机 国外和港台的餐饮软件,厨打以串口为主,从不丢单 国内软件以网口为主,采用的无非是固网的打印机服务器或者是厨打自带的网卡,丢单是肯定的。 所以客户要选择软件的时候,厨打作为最重要的考核。用无线点菜,100%会上厨打。那么只能有两种选择,其一是PC当打印机服务器+串口厨打的方式,其二是软件公司自主研发的打印机服务器。所有通用打印机服务器和打印机自带网口的,全不可用! 四、无线点菜器 一种是IC卡式的,晨森软件用的,麻烦,投资大

监测数据处理指南

“中国天然氧吧”数据监测与处理指南 (试行) 本指南规定了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所需各项数据的监测、处理要求,适用于“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所涉及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一、空气负氧离子 1、负氧离子监测区域分类 负氧离子监测区域分为二类:一类区域为城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特殊保护区;二类区域为城市居民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2、监测点布设要求 监测点的布设应能反应不同类型区域的总体情况,两类区域中保证至少各有 1 个监测点。负氧离子监测一般采用固定式仪器测量,仪器距离地面 1.5m 左右,监测点下垫面尽可能保持一致。监测点位置应四周空旷平坦,与喷泉、瀑布、人群、交通干道等保持合理距离。 3、空气负氧离子的监测记录 申报“中国天然氧吧”地区应提交近一年以上的空气负氧离子监测记录。 4、月均值计算 指每个整月有效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二、环境空气质量 1、以当地环保部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准,提交近一年以上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AQI 指数)、环境空气质量统计数据。 2、月均值计算 指当月每日AQI指数的算术平均值。 3、年均值计算 指一年每月AQI指数的算术平均值。 三、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指数依据本地区近20年以上气象观测资料计算,计算方法参见《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GB/T27963-2011)。 四、其它 森林覆盖率采用林业部门最新数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采用当地环保部门最新监测数据(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等级和相关参数须能客观反映当地水质总体质量状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实验室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实验室管理系统 第一章:引言 1.1课题背景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促使现代工业技术在快速发展,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原来的人工管理模式已显得不太适应, 而对于高校实验室, 无论其规模的大小, 每时每刻都会产生例如实验设备信息、实验数据、设备维修等等这样大量的信息, 这些数据、信息不仅是一些测量、分析的数据, 还有许多维持实验室运行的管理型数据。在以往的手工管理、纸袋储存数据的方式下,这些海量般的数据、信息, 使得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为维护这些数据浪费了大量的物力和时间, 效率低下, 并且经常出错, 更谈不上数据的快速科学分析。 在这一背景下,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MS)开始出现, 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成为一项崭新的实验室管理与应用技术。在当今这样一个网络信息时代, 除了提高实验室自身专业水准, 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准已经是唯一的选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MS) 无疑会把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信息时代的高水平。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以实验室信息管理和实验信息管理为主的先进的网络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实验室信息和实验信息的查询手段。传统的人工管理实验室这种古老的方式来进行,已完全不能满足学校对实验室规划的需要,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也是使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竞争逐渐整合为工作效率的竞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教学实验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实验室仪器管理系统-现代智能化实验室

实验室仪器管理系统-现代智能化实验室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传统的建筑物室内管理带来了新的局面。物联网技术给整个应用环境带来了智能化的改变。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等方面的应用与检测实验室建设相结合,探索智能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将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实验室分为3各层次。实验室仪器管理系统是实现智能化实验室的重要方式。首先是实验室信息层面的智能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应用技术,是专门应用于分析检测实验室各类信息和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实验室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在国外的各类实验室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有不少科研机构和商业机构对其开展相关研究。北京天健通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健通泰)是一家专门从事

ISO/IEC17025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高科技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天健通泰先后承担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兵器工业、通讯电子、能源环保、船舶海洋等十余领域检测和试验检验实验室的实验室信息化建设(LIMS)工程,具备丰富的实验室信息化研发、建设、部署和实践经验。 第二个层次是实验室环境层面的智能化,即通过监测终端对于实验室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和采集,并通过控制设备进行调节,寻求实验室环境控制与安全、能效的最优化解决方案,该项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等方面应用较为成熟,但在实验室环境中的应用还属于个案。 第三个层次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实验室环境和仪器设备的泛在智能感知,数据上传至大数据平台后进行优化与智能决策,该层次为实验室运行层面的智能化,可以使实验室的运行过程具备实验项目与设备自组织、实验顺序与能耗自优化、实验资源自匹配等功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实验室。 智能化现状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3--4章知识点详细总结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电解质的有关定义 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和有机物。如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和盐。如HCl 、NaOH 、NaCl 、BaSO 4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如HClO 、NH 3·H 2O 、Cu(OH)2、H 2O …… 混和物 纯净物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鉴别方法: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2、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 4、强酸(HA )与弱酸(HB )的区别:(1)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pH (HA)<pH (HB) (2)pH 值相同时,溶液的浓度C HA <C HB (3)pH 相同时,加水稀释同等倍数后,pH HA >pH HB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的电离平衡:H 2O H + + OH - 水的离子积:K W = [H + ]·[OH -] 25℃时, [H + ]=[OH -] =10-7 mol/L ; K W = [H + ]·[OH -] = 10-14 注意:K 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 W 值一定; 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 (2)吸热 (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酸、碱 :抑制水的电离(pH 之和为14的酸和碱的水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抑制)(2)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3)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pH 之和为14两种水解盐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促进)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 (1)pH= -lg[H + ] 注意:①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可能是 溶液) ;②pH <7 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只有温度为常温才对); ③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 溶液)。 (2)pH 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pH 试纸 ——最简单的方法。 操作:将一小块pH 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未知液点试纸中部,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即可。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 试纸;②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教学实验室管理规定

教学实验室管理规定 为加强软件学院教学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参照XX大学实验室管理的相关规定和《XX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特制定本规定: 一、实验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和XX大学发布的各种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实验者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凭学校有效证件,在指定位置使用实验设备,不得擅自进行调整。未经许可,严禁引导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违者将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三、实验室温度超过28oC,或低于4oC时,由管理人员负责开启空调,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开启。 四、保持实验室内安静整洁,严禁喧哗、吃零食,乱扔废品杂物和放置私人物品。 五、实验者须负责所使用的实验设备的清洁卫生,若达不到卫生要求,初次将给予口头警告,仍不改正者将取消实验资格,待符合卫生要求后方可继续使用。 六、不得私自带出实验室物品,不得私配实验室钥匙或门卡,违者将给予记过以下处分;情节恶劣者,给予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处分;构成犯罪的,送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七、爱护实验室设备,不得随意拔插网络线路及设施,不得私自拆卸、搬移设备,损坏设备照价赔偿,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管理人员报告。 八、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实验者不得私自接电源,拉线路,使用自带电器,严禁乱动电闸和消防器材,违者给予行政警告以下处分;造成火灾或者其他严重后果者,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九、严禁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不得在计算机CMOS中设置密码,违者将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十、严禁攻击网络上的服务器,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开设任何网络服务,违者将给予行政警告处分;构成犯罪的,送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一、严禁制作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等恶意软件,严禁制作、使用和传播黑客工具,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深度解析】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优点

【深度解析】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优点 文章内容检索重点: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软件、实验室管理系统、可视化实验室、lims管理系统。 数字化实验室管理系统集成了实验室业务流程管理、设备管理、知识管理、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系统。为实验室科学提供高质的服务化平台,从而在工作中更加顺利的进行,并更容易找到所需内容,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也会让实验更顺利的进行。 近年来,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大家对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下很多人都会网上搜寻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让小编带你走进它吧。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传统的建筑物室内管理带来了新的局面。物联网技术给整个应用环境带来了智能化的改变。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等方面的应用与检测实验室建设相结合,探索智能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将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实验室分为3各层次。实验室仪器管理系统是实现智能化实验室的重要方式。首先是实验室信息层面的智能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应用技术,是专门应用于分析检测实验室各类信息和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实验室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在国外的各类实验室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有不少科研机构和商业机构对其开展相关研究。 第二个层次是实验室环境层面的智能化,即通过监测终端对于实验室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和采集,并通过控制设备进行调节,寻求实验室环境控制与安全、能效的最优化解决方案,该项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等方面应用较为成熟,但在实验室环境中的应用还属于个案。 第三个层次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实验室环境和仪器设备的泛在智能感知,数据上传至大数据平台后进行优化与智能决策,该层次为实验室运行层面的智能化,可以使实验室的运行过程具备实验项目与设备自组织、实验顺序与能耗自优化、实验资源自匹配等功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实验室。 智能化现状 物联网作为实验室智能化的基础,通过连接到各种对象来提供围绕人和对象的新服务,将来的实验室建设必须适应与支持这些新服务的连接性和传输的信息。此外,类似于互联网中对Wed地址进行解析的域名解析服务(Domain Name Service,DNS),物联网中为了处理对象是别的问题,引入了设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和对象命名服务(Object Name Service ONS)。 考虑到物联网的重要性,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并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国也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与实验室设计和建设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未来的智能建筑能够自主意识到在建筑内发生了什么并根据设定进行自动调节,这将对三个方面产生影响:资源的使用(水的保存和能源的消耗)、安全性和舒适性。目标是

数据处理服务协议书

数据处理服务协议书 甲方: 乙方:圣涉宝(天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确认合同,同意按照以下条款签定本合同并执行本合同。 一、合同标的 1.1乙方同意向甲方提供、甲方同意接受乙方提供本合同项下所列的数据处理分析服务。 1.2 一方未获另一方事先书面许可,不得将本合同所述的权利、义务及/或责任转让予第三方。 1.3 乙方需将本合同项下的数据处理分析服务项目分包其他方提供时,应在本合同规定的项目启动前30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甲方同意后双方签署合同变更书,方可生效。否则,甲方有权视分包商提供的服务为无效服务。 二、定义 “数据”由甲方提供给乙方并与甲方客户相关的所

有数据,以下所列均是数据的一部分: 1.存储或者以其它方式固定于有形媒体、电子媒体或其他媒体上并且可提取为可察觉形式的所有资料、数据文档、图像、图表、影像;此类数据或者已经清晰注明保密,或者本身属性已是保密类型; 2.在处理上述数据的过程中产生的资料、数据文档、图像、图表、影像。 “保密资料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或者在双方业务处理过程中可获得的双方交易 和业务有关的所有信息(书面、口头或电子形式的信息) 三、数据处理分析服务内容、服务期限 3.1 数据处理分析服务内容包括对甲方提供的相关业务数据的记录、整理、计算、作图、分析等方面的服务。 3.2 专业技术服务期限:本合同持续有效到任何一方向另一方提前六个月发出书面通知予以终止。 四、服务变更 4.1 任何一方均可以要求对数据处理分析服务进 行更改。任一更改申请须以书面形式提交。

4.2 根据更改要求的范围和复杂程度,甲乙双方可对实现变更要求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磋商。 4.3 就上述第4.1条,双方达成一致,并签署变更备忘录后,变更生效。变更将修改或替取数据处理分析服务中或先前的任何变更备忘录中所有不一致的条款。 4.4 提出变更请求的一方应提交书面申请,描述变更、变更的理由和变更将产生的影响,并提交另一方讨论,接收方须于接到申请后三周内向建议方知会其决定。 4.5 如双方对该申请达成一致同意意见,双方授权代表将签署相应的《变更备忘录》。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后的变更备忘录将作为本合同的有效附件和执行变更的依据。变更将修改或替取数据处理分析服务中或先前的任何变更备忘录中所有不一致的条款。 五、数据保护 5.1 数据所有权:乙方确认所有客户数据及与其相关权利应一直为甲方之独有财产,且甲方保留存在于此类数据中的一切权利。

003三维激光数据处理软件

Trimble RealWorks 软件 功能介绍 武汉海德斯路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目录 一、软件简介 (3) 二、点云配准 (4) 1.基于目标的配准工具 (4) 2.基于点云的配准工具 (4) 3.测站坐标与大地坐标的相互转换 (4) 三、办公室测量 (5) 1.分割工具 (5) 2.取样功能 (6) 3. 测量工具 (6) 4.平面切割工 (8) 5.等高线工具 (8) 6.纵切/横切面工具 (9) 7.快捷轮廓曲线工具 (9) 8.多义线绘图工具 (10) 9.二维多义线监测工具 (10) 10.容积计算工具及生产报告 (10) 11.面与面、面与模型监测工具 (11) 12.监测图分析器 (11) 13.三维检测图工具及分析器 (11) 14.三角网创建工具 (11) 15.三角网编辑工具 (12) 16.正射投影工具 (12) 17.多面正射投影工具 (13) 18.图像校准投影工具 (13) 四、建模模块 (14) 1.基于点云的模型生成 (14) 2.工厂建模 (15) 3.EasyPipe全自动建模 (15) 五、其他辅助模块 (16) 1.影像生成器 (16) 2.逆向工程、虚拟安装 (17)

一、软件简介 Trimble RealWorks是美国天宝公司独立开发的一款集三维激光点云的自动配准、办公室测量、三维建模于一体并支持多格式成果输出的三维激光点云高速处理软件。 内业处理成果多形式输出 点云多格式输出、支持多路径开发

二、点云配准 1.基于目标的配准工具 基于目标的配准工具是利用扫描过程中布设的标志点来配准。 2.基于点云的配准工具 基于点云的配准工具是扫描过程中不需要布设任何标志点,根据扫描站之间的重叠部分,自动识别公共点云进行配准,一键实现公共点云的识别、配准,并生成配准报告。 多种配准方式保证配准的效率和质量 3.测站坐标与大地坐标的相互转换 该功能实现外业扫描过程中的独立坐标转换成统一大地坐标系统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 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实验室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实验室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实验室管理系统需求 分析 一、背景 (一)实验室发展状况 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学习的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式认识到了实验室教学的重要性,各个学校的实验室也是鳞次栉比的落成。实验室的仪器、耗材、低值品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旧式的登记管理方式已经渐渐显得力不从心。 实验室资源是衡量一所学校的硬件和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各个学校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更新,优化实验室的教学和设备等,虽然对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比较重视,花费也比较多,但实验室的软件却没有跟上。实验室的软件,包括对实验室器材,教学仪器,辅助设备,实验教学等的统筹管理,使之达到对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和保养维护,对实验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什么是实验室管理系统 面对日益增多的实验教学任务,以往人工管理方式和人工预约方式已经不符合需求,简便和规范化的管理需要一套与对应的实验室管理系统。 通过使用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高校实验室、实验仪器与实验耗材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提高实验教学特别是开放实验教学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为实验室评估、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质量管理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智能生成每学年教育部数据报表,协助完成数据上报工作。运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现代网络技术,为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品与耗材管理、实验室建设与设备采购、实验室评估与评教、实践管理、数据与报表等相关事务进行网络化的规范管理。

(三)建立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若以某个实验室来考虑,我们通常会想到验室里会有很多的仪器设备,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基础设施等等。实验室管理员在采购,使用,维护时通常都会做些记录,整个过程显得繁琐·效率低下,并且对之后的资料整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另外就是在实验室的课程教学中,仪器使用记录,学生考勤,实验报告等都是以纸质的形式记录,占用了学生的实验课实践操作时间。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运用科学的的工具与手段来采集信息、进行数据处理,才能全面、综合地利用信息资源,设备管理人员才能及时准确动态地从实物和价值两方面了解各自管辖范围内各类设备的分布情况,掌握设备的新旧程度、使用状态、分布状况,掌握设备内部流动情况,才能以此推动实验室管理技术的进步,改善和加强实验室管理,辅助管理决策,全面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现对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二、实验室管理系统建设条件 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建设条件,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情况下需要建设实验室管理系统? (一)实验室的建设现状需要 目前的很多实验室,处于深化市场机制的过程中,还未采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手段,作为实验室主管,无法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控合同状况、试验进度、人员管理等实验室信息;人员和任务分配过程较复杂;检验任务书、试验报告、原始记录等信息需要重复录入,而且查询、生成不方便;实验仪器设备的查询、维修、校准、各种标准文本的发放、查询等管理手续繁琐;从检验任务书的传递、检验,以及检验报告等都由人工处理;虽然各部门都配备了电脑,但是大多数部门的计算机都是独立使用,没有很好地实现资源共享。这种不适应当前 检验工作需要的现状,说明了引入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二)实验室自身业务流程的规范 实验自身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清晰的初始化资料,包括实验室人员角色配置和权限配置、实验室仪器设备台帐、检测能力范围、方法标准等保证实验室良好运行的基本资料。 (三)实验室硬件的建设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核心功能介绍

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核心功能介绍 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TDM—Test Data Management试验数据管理系统,是专门为管理企业试验数据而设计的试验业务综合管理平台。主要解决企业试验数据管理和利用效率问题,涉及到与企业试验过程执行、试验辅助资源、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安全控制、企业软件协同方面的管理功能。它填补了产品研制过程中试验环节数据管理空白,是企业产品研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化试验管理系统。 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神鹰?TDM是由天健通泰科技自主研发,在军工及制造业多年成功案例的累积下不断完善的成熟产品,TDM系统为用户提供业务流程管理;试验过程监控;数据采集、分析、挖掘试验资源、知识、标准管理并提供与其他信息系统接口集成。采用试验数据管理TDM能够提高试验数据利用率、积累试验相关知识与经验、全面提升试验数字化管理水平。 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核心功能介绍 试验项目管理

类project的管理方式。试验数据管理平台的项目管理主要是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目标范围内完成的各项工作。项目管理从初期的项目制定,到对项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进入项目执行阶段,可以对项目进行再分配、记录项目进度日志、填写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 项目编制。提供试验项目基础信息的编制、附件上传,提供项目编制模板的调用。提供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成员的指定。 项目分解。提供试验项目的分解,把试验项目分解为多个组成部分,提供结构树方式的分解。 任务定制。提供在项目的每个组成部分制定试验任务,填写试验任务基础信息、产品信息等、附件上传。 任务执行。提供试验任务中试验表单的填写、数据的导入,试验任务状态的修改,提供试验报告的自动生成。 资源板块 设备管理。建立完整的设备台账信息,提供设备类型多级动态自定义方式进行管理。可创建设备的保养计划、定检计划、期间核查计划,并记录相关的养护记录。随时可查询使用记录、维修记录和设备的统计信息。提供设备报废管理。 样品管理。建立样品库,依据企业样品属性建立管理档案。提供样品接收、出/入库及检验后处理方式全过程管理和记录。 标准物质,耗材。建立档案品库,提供样品接收、出/入库及检验后处理方式全过程管理和记录 人员。试验人员基础的维护、供多资质的管理,自动记录工作、工时。同时也提供针对人员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资料,可是反复学习。

大数据处理:技术与流程

大数据处理:技术与流程 文章来源:ECP大数据时间:2013/5/22 11:28:34发布者:ECP大数据(关注:848) 标签: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特点是:数据量大(Volume)、数据种类多样(Variety)、要求实时性强(Velocity)。对它关注也是因为它蕴藏的商业价值大(Value)。也是大数据的4V特性。符合这些特性的,叫大数据。 大数据会更多的体现数据的价值。各行业的数据都越来越多,在大数据情况下,如何保障业务的顺畅,有效的管理分析数据,能让领导层做出最有利的决策。这是关注大数据的原因。也是大数据处理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处理技术 大数据时代的超大数据体量和占相当比例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在,已经超越了传统数据库的管理能力,大数据技术将是IT领域新一代的技术与架构,它将帮助人们存储管理好大数据并从大体量、高复杂的数据中提取价值,相关的技术、产品将不断涌现,将有可能给IT行业开拓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大数据本质也是数据,其关键的技术依然逃不脱:1)大数据存储和管理;2)大数据检索使用(包括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围绕大数据,一批新兴的数据挖掘、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将不断涌现,让我们处理海量数据更加容易、更加便宜和迅速,成为企业业务经营的好助手,甚至可以改变许多行业的经营方式。 大数据的商业模式与架构----云计算及其分布式结构是重要途径 1)大数据处理技术正在改变目前计算机的运行模式,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它能处理几乎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无论是微博、文章、电子邮件、文档、音频、视频,还是其它形态的数据;它工作的速度非常快速:实际上几乎实时;它具有普及性:因为它所用的都是最普通低成本的硬件,而云计算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及其技术给了人们廉价获取巨量计算和存储的能力,云计算分布式架构能够很好地支持大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这样的低成本硬件+低成本软件+低成本运维,更加经济和实用,使得大数据处理和利用成为可能。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软件简要介绍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软件简要介绍 一、软件功能介绍: 我公司长期专业从事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开发和运营工作,开发的下端数据采集传输软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实际使用和管理要求不断地升级改版,目前的软件按照总局制订的《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 212-2005)传输标准要求开发的,且已经过长时间的实际运行考证。 环保数据采集查询传输系统软件基于微软Windows框架开发,采用 Windows XP或 XPE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工作稳定性高、开发升级方便、保密性强等特点。 本软件是用于环境监测监控的专业软件,该软件基于工控机模式的下位机程序,实现除现有的数据采集功能外,同时支持ADSL、PSTN、GPRS、CDMA和以太网,便于用户管理现场在线分析仪而开发的一套管理软件,该软件提供以下功能: ↘数据采集:采集来自仪器仪表的模拟量信号和分析仪的各状态信号;模拟信号包括流量、PH、COD等参数。 ↘数据处理:计算采样数据,得到各种测量项的分析结果和需统计数据,提供各种测量项的瞬时值、指定时间段的平均值或排放量。 ↘数据存储:保存原始采样数据和统计数据,可存储10年以上历史数据; ↘数据查询:多种方式查询显示各测量项的瞬时值、统计数据、历史数据;↘数据打印:可根据需要打印数据报表、画面内容、操作记录等; ↘系统操作:简洁的操作界面,系统、网络、监测参数设置方便; ↘通信标准:通信协议符合国家环保部《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 212-2005)传输标准,且可扩展兼容各省市制定通信协议和其他通信协议;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至上位监控中心平台,并可通过ADSL、PSTN、GPRS、CDMA和以太网等任意一种网络进行通信; ↘系统扩展:系统可随时增加监测参数,软件开放式构架,可扩展软件功能和进行二次开发; ↘数据安全:分级安全认证密码,以避免误操作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焓变知识点总结

【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 (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 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

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全智能化管理!

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全智能化管理! 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是目前全智能化管理的一款软件,实验室管理是一直处于老式状态的情况,但效率低、速度慢等情况是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效率,可以使用lims 实验室管理系统,让企业全智能化管理! 实验室管理软件其实有很多,例如:LIMS管理系统、RG-LIMP管理系统、iLab管理系统、smarterlab管理软件等等。想要在众多实验室管理软件中,挑选适合自己又好用的管理软件十分不容易,在选择软件的同时,对于软件提供支持公司也要有一定的筛选,才能保障软件后期的运用。 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全智能化管理! LIMS管理系统可保证您实验室数据的完整性、合法性以及可追溯性;减少了实验室管理的人工成本,使得错综复杂的流程管理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满足

ISO/IEC:17025体系的全部要求,对实验室的资源、样品、分析任务、实验结果、质量控制等进行合理有效的科学管理。 LIMS管理系统它以实验室为中心,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标物标液、化学试剂、标准方法、图书资料、文件记录、科研管理、项目管理、客户管理等等影响分析数据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思想,组成一个全面、规范的管理体系,为实现分析数据网上调度、分析数据自动采集、快速分布、信息共享、分析报告无纸化、质量保证体系顺利实施、成本严格控制、人员量化考核、实验室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等各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是连接实验室、生产车间、质管部门及客户的信息平台,同时引入先进的数理统计技术,如方差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累积和控制图、抽样检验等,协助职能部门发现和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要选择正版软件,系统并适用于企业的管理软件,才称得上是好软件。目前市场上,得到大家认可的就要选择LIMS管理系统。不论是在软件功能上、使用上都是较为便利和强大的。

大数据处理综合处理服务平台的设计实现分析范文

大数据处理综合处理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的高度共享和数据的安全可靠是系统建设中优先考虑的问题。大数据综合处理服务平台支持灵活构建面向数据仓库、实现批量作业的原子化、参数化、操作简单化、流程可控化,并提供灵活、可自定义的程序接口,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该服务平台以SOA为基础,采用云计算的体系架构,整合多种ETL技术和不同的ETL工具,具有统一、高效、可拓展性。该系统整合金融机构的客户、合约、交易、财务、产品等主要业务数据,提供客户视图、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管理、财务分析、质量监控、风险预警、业务流程等功能模块。该研究与设计打破跨国厂商在金融软件方面的垄断地位,促进传统优势企业走新型信息化道路,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值得大力发展和推广。 关键词:面向金融,大数据,综合处理服务平台。 一、研究的意义 目前,全球IT行业讨论最多的两个议题,一个是大数据分析“Big Data”,一个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中

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至今,积累了海量的业务数据,同时还不断的从外界收集数据。据IDC(国际数据公司)预测,用于云计算服务上的支出在接下来的5 年间可能会出现3 倍的增长,占据IT支出增长总量中25%的份额。目前企业的各种业务系统中数据从GB、TB到PB量级呈海量急速增长,相应的存储方式也从单机存储转变为网络存储。传统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手段,如数据库技术往往只能单纯实现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等较低层次的功能,无法充分利用和及时更新海量数据,更难以进行综合研究,中国的金融行业也不例外。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至今,积累了海量的业务数据,同时还不断的从外界收集数据。通过对不同来源,不同历史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银行可以甄别有价值潜力的客户群和发现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针对目标客户群的特点和金融市场的需求来研发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所以,银行对海量数据分析的需求是尤为迫切的。再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的高度共享和数据的安全可靠是系统建设中优先考虑的问题。随着国内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深化以客户为中心,以优质业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这对银行自身系统的不断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云计算”技术的推出,将成为银行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和加快信息共享的速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和赢得竞争优势的一大选择。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知识点总结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3 4 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 2NH 4Cl(s)+Ba(OH)2·8H 2O(s)=BaCl 2+2NH 3+10H 2O ③ C(s)+ H 2O(g) 高温 CO+H 2 ④CO 2+ C 高温 2 CO 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 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热反应△H 为“-”,吸热反应△H 为“+”,△H 的单位为kJ/mol ②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 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 是在298K 、101Pa 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 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8、电极反应的书写: 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 ⑴电解: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放电顺序:I ->Br ->Cl ->OH - )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放电顺序:Ag +>Cu 2+>H +) 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过程 总能量 总能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