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得体会】在岳麓书院的所思所感

【心得体会】在岳麓书院的所思所感

在岳麓书院的所思所感

巍巍岳麓山,悠悠古书院,浩浩湘江水,泱泱儒学魂,位于湖南长沙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千百年来读书人的文化梦想和家园。

伫立在古朴的岳麓书院门前,仿佛听到第一位山长张栻提出的“成就人才,传道以济斯民”的办学方针从深幽的庭院里传出,振聋发聩。在此影响下,大批学子在这里以经世致用为目的,潜心于学术,通贯经史,培养了大批人才,造就了“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人文盛况,形成了赫赫有名的湖湘学派。

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湘文化在后世影响深远,孕育了近代现代史上一大批人才,有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学者政治家曾国藩、外交家郭嵩焘、反袁护国运动领袖蔡锷、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沈荩,教育家杨昌济等等仁人雅士,更有一大批如唐才常、黄兴、陈天华以及邓中夏、蔡和森等爱国志士,尤其是推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举足轻重的人物毛泽东。一颗颗耀眼的星星从这寂静、幽深的庭院升起,无不使人赞叹、景仰和探知。

驻足于爱晚亭前,追思一代领袖毛泽东当年在此与蔡和森等人探讨人生,追求革命真理,他们发扬了“经世致用”的传统士风,一起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走上了革命道路;岳麓书院讲堂前有一块“实事求是”的匾额,原是治学

之铭,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把这一原则贯穿于学习、生活和革命斗争中,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相结合,并加以丰富完善,发扬光大,使之逐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这是我们党执政近70年、改革开放近4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引下的深刻理论思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次理论飞跃。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代,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历史的新起点,抚今追昔,岳麓书院凝聚的经世致用的理念、实事求是的作风依然是当代国人努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在橘子洲头的感怀

10月27日上午,2017年秋季学期县(市)区局长进修班全体学员,来到体验式现场教学的最后一站――长沙橘子洲头,聆听了对毛泽东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的激情解读,瞻仰了毛泽东同志艺术雕塑像,领略了橘子洲头美丽的景象,受到了一次红色革命教育的洗礼,受益匪浅。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这首词我记得上学时就已经背得滚

瓜烂熟了,这次在橘子洲头实地重新吟诵,心头忽而生起的是对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限敬意,他们为了追求革命理想,由始至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为我们带来了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诗词中描述的是深秋的景象,但在毛泽东主席眼中到处充满着生机,象征着光明,体现了他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憧憬,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这种对革命坚定的信仰和必胜信心,对我们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还有更令人激情澎湃、耳熟能详的是毛泽东主席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表现了共产党人远大的理想抱负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英雄气概,使我们从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诗词中对往事的回忆不惆怅,虽然当时处于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但意气风发的同学们仍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不怕艰难险阻,急流勇进、勇于担当,体现了一代革命青年立誓振兴中华、改变社会的凌云壮志和浩然壮气,也带给我们启示和智慧。

矗立于橘子洲头的毛泽东主席雕塑像,高32米、长83米、宽41米,是以毛泽东1925年形象雕塑而成的。我们伫立在毛泽东主席艺术雕塑像前,能真切感受到来自一代伟人震撼人心的气场,他那坚毅沉郁的神情,凸显出一代伟人坚韧质朴而又浪漫张扬的鲜明个性;他那深邃而睿智的目光遥望湘江,仿佛在为中华民族的命运而沉思;他那被风吹起而稍显零乱的长发,是他不畏强权、不服输的刚毅性格的集中表现,体现了他“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大志向和大追求。

忆古思今,在缅怀一代伟人的同时,我们要从中汲取精神食粮,把优良的革命传统带到自己本职工作中去,不断发扬光大。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号角,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我们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为此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奉献,保持清正廉洁,永不懈怠,勇往直前,真正做到一身正气干事业,以良好形象增强自身的号召力和感召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