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_浙江的选择与实现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_浙江的选择与实现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_浙江的选择与实现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_浙江的选择与实现

第9卷第3期

2009年5月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JOURNAL OF ZHEJ I A NG SHURE N UN I V ERSI TY

Vol .9,No .3May 2009

收稿日期:2009-04-28

课题来源: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长江三角洲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08HZC306Z )作者简介:冯根尧(1963-),男,陕西凤翔人,教授,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浙江的选择与实现

冯根尧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引导一国或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江浙沪两省一市政府之间相互配合、有序分工和协作管理的基础上,各地政府通过相互间的政策博弈,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对于实现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产业定位与空间布局及政府的主要职能,提出了实现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14(2009)03-0063-05

作为长三角今后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①

首次将“区域一体化进程”由学术概念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并提出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目标。面对长三角率先发展的客观要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既符合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也必将对该区域乃至全国其他产业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

浙江在文化、科教、基础设施、产业基础、消费需求等方面禀赋优势明显,具备了优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竞相发展,梯度发展边界越来越模糊的态势下,文化创意产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显。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如何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定位与布局,是引领全省经济向高端发展,进而实现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浙江省文化创意

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在产业选择上,坚持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原则,注重差异性,突出本土化特色

我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站在长三角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的宏观全局通盘考虑,既注重体现其人文历史、地域特色、现有基础和现有的强势产业门类,与其未来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和文化地位相适应,同时,也要注重与上海、江苏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有序的竞争和互补关系,努力营造错位、互补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长三角区域创意资源联动、强势产业门类

动态分布、强强联合的发展格局。[1]

要突出“特色”和“本土化”。长三角区域内虽然存在吴越文化、海派文化等亚文化圈,但总体而言,该区域属于同一个文化圈,具有文化上的同质性。同时,在同质性的前提下,长三角区域文化

又呈现出多样性与互补性,文化圈既包涵大都市文化、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文化,也有县域文化、乡村文化等,各种文化丰富多彩,不同文化间具有较强的互补关系,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区域文化的升华。例如,上海文化善于兼收并蓄、勇于创新更替,显示了开放、善纳、领先、前卫等现代气息,文化中体现出一种较强的时代精神和国际化姿态;而浙江兼有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文化特质,同时,浙江重商主义的传统,崇尚创新、开拓、进取的民间文化氛围所形成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新产业模式也为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长点。诸如“温州经济模式”、“义乌小商品经济”等经济发展模式和“绍兴轻纺”、“永康五金”等块状经济发展特征具有不可复制性,它们所带动的“商务旅游产业”、“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创意产业”等具有独创的“不对称优势”。

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基础和规模、市场容量、成长性、

用,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应重点做强工业设计及研发、服装设计、软件设计、动漫游戏、建筑景观设计、艺术品创作和交易等六大行业,积极扶持传媒出版、广告业、咨询业、会展策划等四大行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在产业目标上,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努力成为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行区

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顺应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和国际转移态势,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力争使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走在长三角前列,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和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行区。产业目标具体为“四基地、一中心”[2]:

1.全国领先的以行业应用、工业控制、商务网站为特色的信息软件基地。立足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优势区块,进一步发挥信雅达、新中大、恒生电子、浙大中控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着眼于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进程,在工业自动化、金融财务、工艺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等领域开发更多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发展区块和骨干企业,努力成为全国领先的信息软件基地。

2.全国领先的以动漫游戏为特色的数字娱乐基地。顺应互联宽带网络、多媒体终端等技术发展趋势,立足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美院动漫教学基地和国家数字娱乐产业基地,结合杭州“动漫之都”建设,进一步加强动漫游戏产品开发,积极发展数字娱乐内容产业,努力成为全国领先的数字娱乐基地。

3.国内一流的以日用轻工产品为特色的工业设计基地。立足绍兴轻纺、义乌小商品、温州轻工等制造区块,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专业院校和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和水平,积极联姻各类成果转化中介机构,推进“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型,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工业设计基地。

4.国内一流的以园林设计、建筑装饰为特色的建筑景观设计基地。加大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引导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具有一定实力的专业机构做强做大,扶持中小型规划设计公司(室)发展,并重视引进国际品牌规划设计机构。进一步强化园林设计、建筑装饰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加强文化艺术与创作设计的结合,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建筑景观设计基地。

5.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品创作、展示和交易中心。深入挖掘中国美术学院、浙江艺术学校、浙江大学等学院派艺术创作资源和越剧、石雕、木雕等民间艺术创作资源,鼓励开发更多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文化艺术作品,建设全国性的文艺作品展示交易场所,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品创作、展示和交易中心。

(三)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

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发挥集聚、孵化和推动作用,加快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国内外的普遍经验。发展富有浙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根据消费需求和产业特点,整合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创意为核心,吸收各类创意服务产业进入,有效整合从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相关资源,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为此,产业的空间布局应当以重要的省域或区域中心城市为主要依托,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形成“四大创意城市、六大省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整体发展架构。

46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年

1.重点培育四大创意城市。杭州:要围绕杭州都市经济圈,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进行合理布局,培育成为引领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沿基地,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高地。宁波:重点发展软件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动漫游戏、会展服务等创意产业,培育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温州:要成为立足浙江、服务全国、接轨国际的轻工产品设计中心和区域性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义乌:应当依托日用小商品市场以及日用小商品生产制造的区域布局,培育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开发设计和展示交易中心。

2.加快扶植六大省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应当立足四大创意中心城市,从产业基础、发展空间、资源优势等实际发展条件出发,重点扶持构建六个集聚效应明显、整体规模较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在杭州构建环美院文化创意产业带、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带和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三个主要的集聚区,在宁波构建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温州构建生态园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义乌构建国际商贸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3.集聚发展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结合城市旧城区改造、近现代工业历史建筑保护,综合考虑专业院校、产业发展、休闲人居等因素,依托环杭州湾地区、浙中地区和温台地区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创新和改善运行机制,完善人才、技术、信息、融资、孵化等服务平台,培育扶持一批特色优势比较明显、具有一定集聚和辐射能力的创意产业园,作为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四)在产业管理上,坚持“差异化”战略,做到“求同存异”

在长三角统一的产业管理和一致的政策支持下,我省还要依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市场条件和其他文化资源的区位优势和劣势,采用“差异化”政策导向,针对文化创意产业所处阶段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例如,对于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政府要实行孵化政策,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及专项资金扶持;而对于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政府则应加大支持和政策保护的力度,引导其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公平的市场体系,鼓励其与新兴文化产业的合作。只有这样,我省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在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发展的辐射效应将文化创意产业链拓展到其他产业领域,并最终融入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创造出更多的衍生利润。

二、浙江省政府在推进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主要职能

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改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领导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做好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投融资体制

基于长三角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应尽快出台我省实际的投融资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水电价格优惠等各项优惠政策。发挥我省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向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流动,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基础、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以突出浙江创意产业的优势和特点。

设立文化创意市场一体化专项扶持金。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文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应积极从区域内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中以协议的方式共同出资,从经济规模、跨区域发展、创新性、产业可持续发展性等各个角度对创意企业进行考核并列入专项基金扶持对象。为了在不同层次上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尽可能地提高专项资金的扶持面,对于市场前景和创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可实行直接补助、无息或减息贷款、贴息贷款、政府担保大额贷款等。

(二)加强园区规划建设,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园区规划应注重产业发展与当地的社会传统及文化资源的结合、与区域内传统产业优势的结合、与块状经济相结合,建设一批区位优势明显,区位特色鲜明,与块状经济相符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要以搭建产业链为核心,规划集聚区内的企业结构,驱动产品制造,拉动产品销售,带动后续产品开发,形成便于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在长三角的视野下考虑我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府还应引导和促成我省文化创意产业机构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依靠链式发展实

56

第3期冯根尧: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浙江的选择与实现

现共荣共生。以动漫游戏业为例,在全国19个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和教学研究基地中,长三角区域就占了7个,通过强强联合建立起长三角“动漫走廊”,可以实现区域动漫游戏业的整体发展。

为了促进园区内各企业间的交流与互动,要加强园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商会、行会,建立各种技术平台、交流平台,以及成立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机构等,形成一个创意要素密集区,把相关的各种企业、研发机构、大众传媒、工作室、艺术家俱乐部、政府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组合在同一个空间,以激发创意,降低开发成本,同时形成更多新的生产力组合,与长三角区域或者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高校和创意机构合作,着力构筑立足浙江、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格局。

(三)优化创意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为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浙江拥有丰富的创意人才资源,特别是艺术设计人才资源在国内首屈一指。据统计,目前在北京、上海从事美术设计的人才中有60%来自杭州。在杭高校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在为我省文化创意产业输送设计专门人才的同时,也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此,政府应在政策、环境等方面提供支持,优化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同时,应加强院校培养,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教育科研机构之间联合进行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培训,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与国外的人才交流与合作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实现以人才推动产业的发展。

三、实现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

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实现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长三角各城市共享的一体化体系,包括一体化文化创意环境体系、一体化政策体系、一体化资源配置体系以及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其中形成一体化文化创意环境体系是实现长三角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建立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全局性的一体化政策体系、一体化资源配置体系及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长三角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3]

(一)长三角政府间达成共识,共建长三角一体化文化创意环境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是多元融合的产业,长三角区域的文化既有同源性,又具互补性,其文化形态丰富多样,但也有更多相同、一致的文化基因,具有信息、技术、人才和设备等资源共享的空间,加上这一区域雄厚的经济基础,已经具备了构建活力澎湃的长三角文化创意环境体系的条件。文化创意环境体系的共建可使长三角区域各城市的文化精神互相渗透、互相补充。长三角区域可以利用江浙的传统文化资源,借助上海的文化辐射力,把上海都市精神与江浙两地的传统优秀人文精神结合、交织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文化力量,这是推进长三角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前提。

(二)成立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协调机构,构筑一体化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协调机构的主要职责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从空间资源的整体性和网络关联性出发,编制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避免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而造成各城市文化市场及管理体制上的分割,把各城市利益与区域大局利益统一起来。区域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需接受总体规划的指导,与其相协调、相配合,最终实现长三角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与共赢。

二是制定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统一统计口径,以便对原有的产业形态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从创作、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与传统产业的边界融合及产业间的横向发展。同时,应尽快制定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评估体系和创意指数体系,建立创意产业统计信息发布制度,为制定长三角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综合参考数据,提高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效率。

三是完善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制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政策与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化进程。

四是提供强大的公共产品供给与公共服务能力,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公共交往空间建设、税率调整、企业许可证制度等等,尽最大可能降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门槛,扩大城市的宽容度与可融入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本地,形成稳定的创意阶层智慧库,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支撑。

五是进行定期宣传和整体海外推广交流,搭

66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年

建对外营销服务平台,对文化创意机构的发展予以实质性的帮助。

(三)组建长三角文化资源配置中心,构建一体化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协调配置体系

文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是依托本区域资源优势,实现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发展。从宏观上看,长三角区域应遵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律,打破条块分割,营造有利于多种文化创意产业共存共荣的市场环境。比如借鉴国际上跨地区举办大型文化节庆活动的经验,由江、浙、沪的文化组织合力联办大型文化活动,把各城市的文化活动串连成珠,创造有利于商贸、旅游、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宏观市场环境,加快客流、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运转,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组织参与。从微观上看,长三角区域应放开市场,推动区域内各个文化创意组织在项目、市场、信息和人才等方面展开竞争与合作,例如在文博资源、新闻出版业、人才和管理经验等方面实现共享,加强合作,以文化整合为契机实现长三角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发展。

(四)以信息化引领市场一体化,打造一体化的文化创意市场公共服务体系

以长三角文化市场为依托,以原有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基础信息化环境为抓手,以文化创意市场领域的信息资源整体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充分理解文化创意企业市场一体化的实际需求,通过信息化手段,集聚贯通、互动协同上海、江苏、浙

江文化创意产业主管部门、市场管理部门、文化创

意产业协会与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等,现有为企业提供的各类服务资源,充分运用最新的主流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建成一个以政府部门、文化创意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及市场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跨区域协会、文化创意产业及市场营销人才等五类群体为服务主体的长三角文化创意市场公共信息体系,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企业的主体间互动互联。

总之,为了实现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进而对区域内其他经济领域产生辐射与带动作用,江浙沪两省一市之间必须实行有序分工、协作管理和政府间的相互配合,各地政府应通过相互间的政策博弈,找出各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构建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

注释:

① 国发(2008)3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

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 周蜀秦,徐琴.全球化的创意产业与城市空间再造[J ].世

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2).

[2] 金兴盛,浙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选择[J ].今日浙

江,2008(4).

[3] 王志成,陈继祥,姜晖.基于特征分析的城市创意经济发展

支点研究[J ].财经研究,2008(6).

I ntegrated develop 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 ve I ndustr i es I n

Yangtze Ri ver Delt a :The Choi ce and Achi eve ment i n Zheji a ng

FENG Genyao

(Shaoxing College of A rts and Science,Shaoxing,Zhejiang,312000,China )

Abstract: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 lay a very i m portant r ole for the guidance of a state or regi onal econom ic structure op ti 2m izati on and upgrading .By the orderly manage ment and cooperati on of the govern ments a mong J iangsu p r ovince,Zhejiang p r ov 2ince and Shanghai City,the l ocal govern ments makes the policy,creates the instituti onal mechanis m s for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 2dustries and modes of devel opment,which is critical f or the realizati 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tegrati on devel opment in the Yangtze R iver Delta Econom ic Regi 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Zhejiang πs devel opment strategy,industry positi on and s patial distributi on and the main functi ons of govern ment .I n the last,it gives s ome suggesti ons in achieving the integrati 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vel opment in the Yangtze R iver Delta .Key words:the Yangtze R iver Delta;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cultural industry;regi onal economy

(责任编辑 孟莉英)

7

6第3期冯根尧: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浙江的选择与实现

儿童阅读文化建设创意设计

书籍滋润生命,书香伴随成长 ——儿童阅读文化建设创意设计 东湖镇中心小学戴银燕 一、背景 儿童阅读是儿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对儿童阅读日益重视,下达了许多纲领性文件。其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至不少于150万字。要完成这样的量化任务,教师必须把教学的视野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课堂扩展到社会,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影响儿童的一生”,要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体验真、善、美;在阅读中习得新方法、获得新经验;在阅读的世界里享受童年的快乐。 二、创意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更令人担忧:不少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有些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孩子,造成压抑的心理环境,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负担,再加上阅读资源相对缺乏,读物缺少童趣等因素也妨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儿童阅读发展不充分,后天是很难弥补的。 为了让农村孩子也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尽早开始阅读,在阅读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我校通过“一个中心”——激发兴趣为中心,“两个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三个到位”——指导到位、考评到位、笔记到位,使儿童阅读文化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实践 近5年来,我校以“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基”及“大语文教育”为基本理念,以“儿童阅读推广活动”活动为载体,对儿童阅读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地实践和探索。 (一)唤起教师的责任意识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七大核心理念

来源: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知识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前沿和高端。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有着其独有的时代特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式的七大核心理念。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资产形态:从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 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其资产形态表现为土地、设备、厂房、金融资本等有形资产,而且生产制造过程中消耗的是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更有的企业是以污水排放、环境恶化为代价的产能增加。而以服务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其资产形态表现为以文化价值、个人创意、企业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和知识与技术等无形资产。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主要包括知识资本、关系资本、制度资本和组织资本四个层面。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经济模式:从稀缺经济到充裕经济(非稀 缺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生产要素是创意、知识、文化、信息和科技等无形资本,它们也具有非稀缺性的特点,其资源获取相对来讲非常充裕、甚至是无限的。创意产品或服务中的非稀缺部分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知识产权、文化内容、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它们一旦通过一个初始成本生产出来之后,就会成为非稀缺的,可以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被无限复制,其供给量甚至可以完全由需求决定,供给不受有形资源约束。同时,非稀缺资源因为产品成本的降低而降低产品价格,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技术特征:从技术进步到数字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颠覆了传统产业分类标准和价值增长增值方式,将“创新力”引入了生产函数,将数字内容和信息技术融合到传统产业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增长源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融合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明显和深远。所谓数字融合,是指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自独立的一些行业逐渐有了交叉与联系,甚至融合为一体。这种技术融合现象现阶段主要发生在传媒、设计、信息等行业领域,导致不同行业的出现融合的现象,大多数主要以创意内容为核心、以不同物质形态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行业由分散趋于融合,进而使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凝聚成一个价值链内涵与形态相似的行业。数字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延伸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使文化内容和创意表达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内容或创意的传播、消费以及再利用更加快捷有效,从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 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数字融合:从产业分割到产业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数字融合趋势也验证了其“无边界产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动态过程:一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无边界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而价值实现却更多以相关产业的产品为基础,它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各个行业类别(如设计、文化、传媒、艺术等)中实现数字融合,也可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围的经济部门,认为、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容需要富有文化的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

校园文化建设创意大赛

营建一所具有扑面而来文化气息的校园 ——关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意大赛”的通知 各位老师、同学: 你们好!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内在气质,也是外在的品牌形象。国科大作为中科院重要的育人平台,传承了中科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风,在多年的研究生高端人才培养中,国科大着重培养同学们为民族复兴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无畏追求真理的科学情怀和悲天悯人的人本情怀。 随着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实施,国科大正步入“科教融合”的快速发展新时期。在雁栖湖校区启用、招收培养本科生、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师结构等一系列举措顺利实施过程中,我校的教育“硬实力”不断增强,而文化“软实力”也亟待提升、发掘和展示。 为此,学校决定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意大赛”,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创意、好设计。本次活动既要展示出我校“科教融合”的教育特点和“育人为本”人文情怀,也要在比赛过程中凝练、发掘出新的校园文化特色。 我们希望这个活动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希望能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国科大建设成具有“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的校园,使同学们置身于“深厚浓郁的科学文化氛围”,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自由的环境、自励的氛围、自尊的荣耀、自得的价值,在学习中感受到神圣和崇高的使命感”! 一、活动内容: 参赛者可以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对国科大雁栖湖、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四个校区的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大胆提出创想。例如,参赛者可以针对各校区教学楼内的墙面、教室、大厅等室内空间,也可以针对校园道路、建筑、花园亭台等室外场所,还可以针对读书、娱乐、交友、学术交流等文化生活,提出关于文化设施建设、陈列、展示以及文化活动等各方面的创意、设计。 参赛项目形式不限,如设计图纸、文案、PPT、视频等均可,但必须原创。我们将组织专家小组对参赛作品评审,择优予以奖励。对于好的创意,学校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予以采纳。 二、活动对象: 国科大全体师生。

心得体会: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城市功能的新提升(最新)

心得体会: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城市功能的新提升(最新)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内资源进一步融合。X在城市功能和首位度提升上,需要体现出反映国际城市发展趋势、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和X 城市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内涵。 第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在这个世界级城市群的空间格局中,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行动的关键区域,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北翼腹地,X正是北翼腹地的特大城市,应积极对接上海,做好长三角一体化总格局中的北部支点,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北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驱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X正在全面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建设,建成创新型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基地,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要素。在未来发展格局中,需要更加厚植科技创新和文化软实力,提升X在X都市圈、扬子江城市群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首位度,更广泛地发挥作为驱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的重要作用。 第三,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在空间格局上,X以其独特的通江达

海的空间优势,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龙头、X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在未来的发展格局中,由于受到世界形势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整个长三角地区国际化发展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在向东部推进,而更应沿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思路,寻求更多方向上和更大格局中的开放空间。X作为特大城市,理应在强化与上海联系分工的基础上,提升在一些重要职能方面的首位度,作为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推动长三角国际化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既构成X提升首位度的战略优势,也对X首位效应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新时代与国家新战略赋予了X首位城市更重要的使命担当,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首位度,在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开放、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建设、更加有效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上,担当自己的责任。 紧扣优势产业打造原始创新高峰,提升X创新质效。当前,X正处于“创新扩散阶段”向国际知名“创新中心阶段”跨越的门槛时期,创新高度需再提升,下一阶段的关键是紧扣产业规划打造原始创新高峰,不断提升创新名城建设质量和水平,把指标提升转化为发展质效。第一,以基础科学研究为根基,提升高精尖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紧紧把握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城市战略需求,加强基础性研究,深化源头式创新,围绕基础科学研究的各环节进行全链条无缝式设计,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从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这些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都是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而信息艺术设计运用的信息科技手段使得创意产业获得更为广阔的领域的发展与呈现。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文化产业的参与,这样也就构成新型的文化产业形态。 (1)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在20 世纪90 年代,英国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借助创意产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英国凭借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文化传统为创意产业里个人才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设立的全国性的创意产业委员会协调指导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加上政府的购买扶持,在10 年之内,创意产业在英国成为与金融服务业相媲美的支柱性产业。2002 年英国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809 亿英镑。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约有122000 家公司注册。到2002 年6 月,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人数为190 万,并继续增长,成为英国解决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英国信息艺术设计的发展,引起了创意产业中业务范围的拓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包括数据通信、可视电话、计算机通信、交互式多媒体应用、互联网、遥测技术、数字电视广播等等。通信行业与新闻媒体、语音视频、电影、音

乐、数据库等与信息技术行业紧密 结合,信息技术在创意产业中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2)在美国,由于注重法制与出自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文化创意产业也被称为“版权产业”,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更是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在2006 年由经济学家完成的关于版权产业的经济报告中证实――版权产业在对经济实际增长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版权产业都超过了美国其他经济行业,继续成为美国最大的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行业。数据显示在2005 年,核心版权产业贡献了美国经济12.96%的增长率,而全部版权产业则贡献了23.78%的增长率。他们按市场规律办事,通过产品开发、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多种手段和方法的销售等,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 家是文化企业,音像业占据40%的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增值、就业水平和海外销售三方面持续增长的趋势巩固了版权产业作为引领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地位。面对版权产业的状况,美国产业界深深感到:过去24 年,版权产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21 世纪,当新的信息技术支持版权产业的发展时,将带来的是版权产业新的驱动力。 (3)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确立“文化立国” 的方针,把文化创意产业视为21 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1999 年2 月,韩国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将文化产业界定为对文化产品的计划、开发、制作、生产、流通、

心得体会: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心得体会: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对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已经走过了区域的布局合作和要素合作阶段,深化至体制机制的创新,长三角一体化进入了深层次阶段。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同时,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城市功能定位与分工不明晰,同质竞争仍较普遍,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现实与隐形的壁垒,城际交通互联互通和一体化管理仍有较大差距,区域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长效联动机制尚未建立等。 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通过设立更高层级的协调发展机构,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协调发展机制。通过开展长三角城市功能协同发展研究,形成有序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通过完善快速交通和同城化网络,构筑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通过设立环境监管治理制度和生态建设专项基金,构建长三角生态协同治理机制。同时,要加

强区域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联动实施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等重大战略,协同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全球科创中心、自由贸易区等重要功能区建设。在此过程中,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一员,需紧紧围绕顶层规划体系、产业分工协作、创新要素培育、区域交通一体、生态协同治理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主动对接和支持上海长三角龙头作用的发挥,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积极融入长三角顶层规划体系 首先,瞄准长三角区域顶层规划设计。注重立足需求,统筹全局,突出重点,有序实施,积极深化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呼应《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促进空间体系一体化发展。其次,加强与周边区域的无缝衔接。在涉及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维护时,要重视与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地区的无缝衔接,为融合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统一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蓝图。再次,提升内部功能板块的能级。为积极呼应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要继续提升城市群内部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快落实“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打造扬子江城市群经济增长极,推动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8月6日) 内容摘要:南京有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如何抢占机遇,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引领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支柱产业,是南京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不同文化创意产业主体开展广泛调研和总结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发展优势、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已被公认为是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南京在“三个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正处于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谋求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支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理解各有不同,英国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将其定义为“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的产业,经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来创造财富和就业

机会”。在中国,最先使用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是台湾,其定义描述为“源于创意和文化积累,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办发〔〕24号),“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之中。近年来,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众多国内城市均致力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分类标准尚无统一界定。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南京文化产业的意见》和《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初次进行了分类(见表一、表二)。 表一: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和范围比较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与趋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

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

文化资源是南京各类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文化产业是南京经济发展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实施文化南京战略,加快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省和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南京文化产业的意见》(宁委发〔2006〕37号)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背景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知识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高端和前沿。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的特点,它是一类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绿色产业,也是当前畅销消费品(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市场前景十分明朗,盈利空间非常广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大大减轻因发展经济而给资源带来的压力,同时也能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带给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上的收益,还可以极大的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人们对于文化创意型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将开始加速增长。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认识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国家竞争力的紧密联系,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前,国内已有很多地区和城市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立市之本”、“立区之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在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着手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文化底蕴深厚,科技资源优势较强,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美元,具备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支撑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深入实施“文化南京”战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发展基础 (一)南京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丰厚基础与优势 1、南京丰富的文化遗存不仅具有传承城市文明的社会价值,也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价值。 2、南京科教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南京鼓励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扶持。 3、规模初具的文化产业、发育完善的文化市场为南京的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4、城市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市民对创意产品日趋旺盛的需求,催生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雏型,成为繁荣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 5、南京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越来越强的技术支撑。起步发展的产业园区建设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刘文婷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本文总结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 效应,回顾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最后分析了长三角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关键字: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 1.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在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从关税同盟问题提出的,在比较纯粹的国际贸易领域中, 讨论得较多的是贸易壁垒与贸易利益, 再進而转向生产领域某些方面的联合, 乃至消除各国 经济活动中种种障碍的措施。 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54年第一个提出经济一体化的定义”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障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清除,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 美国学者贝拉.巴拉萨1973年则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状态,认为作为一个过程,一体化意味着取消国家间的经济歧视,强调了动态性质;作为一个状态的一体化意味着国家间不存在各种经济歧视,强调了静态性质. 经济学家利兹·马克鲁普则认为该定义过于狭隘,“事实上经济一体化可以有一国之内的各个地区的,也可以有各国之间的”。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参与成员范围内减少与取消歧视性的贸易壁垒以及采用一定程度上的共同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政策,以期消除成员间的差异,促进资源的最佳利用,求得整体最优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其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能获取比单独一个时更大的利益。 1.2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 1.2.1关税同盟理论 西方学者将关税同盟当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形式。因此,对关税同盟的研究与探讨 也就比较广泛而深入。 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利益。关税同盟成立后,能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更专业化的生产,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从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结果使本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降低,从而扩大了需求,增加了贸易量。同时,使本该用于该种产品的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内容提要:“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刚刚开始播种的“创意产业”正在中国各地全面展开。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市委九届十一次会上的讲话时提出:“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抓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扶持影视业、出版业、演出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和网络游戏业、文化会展业等六个行业中心”。北京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大势,既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探索和认识,以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之发展。 全球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带动了世界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引起了中国的高度重视。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意产业的提出及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等。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目前,对相关概念还有不同的看法,欧美称之为创意产业,有的国家称为文化产业等,中国台湾使用的概念是“文化创意产业”,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将文化创意产业做了以下定义:“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累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 英国和台湾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以下13种类型: (1)视觉艺术产业:从事艺术品的创作及经营。 (2)表演艺术产业:从事戏剧、歌剧、舞剧、音乐等表演及经营。 (3)文化展演设施产业:从事美术馆、博物馆、演艺厅等的经营管理。 (4)工艺产业:从事工艺设计、工艺创作、工艺品展售、工艺品鉴定等。 (5)电影产业:从事影片制作、发行、放映及电影周边生产制作服务等。 (6)广播电视产业:从事无线电、有线电、卫星广播电视、电视经营及节目制作供应。 (7)出版行业:从事新闻杂志、书籍、唱片、录音带等具有著作权商品发行的行业。不含电影发行及广电节目和录像带节目的发行。 (8)广告产业:从事各种媒体宣传物的设计、制作等,独立经营分送广告和招揽广告也属此类。

校园文化建设创意

校园文化建设创意 一、学院精神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及解决探索 (一)充分利用新生开学时机 1.在我单薄的理解下,“迎新”后,各个学生组织的纳新向来是令我们这些组织负 责人最头疼的问题,不是因为数量的对比,而是对人才的忧虑,总是担心最合适的人才没有“机会”选择最合适的地方进行发展,这里的“机会”其实就是指信息! 因为新生入学后作为有一批校园活动的积极分子,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者,择良木而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我们没有提供给他们充分有效的信息,而新生更无从分辨真实有效的信息,基于信息的不对称,我想开学后,能否提供给新生的宣传材料中再加一份,即我们的学生组织介绍,以客观公正的角度为新生介绍个学生组织的职能,特点。令其依靠自身“独立思考”完成上大学后的第一个不大不小的选择。宣传单页上可对新生们进行一定的引导: 如想在大学中进行专业钻研、创新——>科创中心 如想在大学中进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青联 勤工俭学:资助中心 就业指导中心 如想锻炼自身组织协调能力——>学生会——>每个部门的特点。 由过去的每个组织进行自我宣传转变为客观介绍与主观宣传的统一。把选择的权利给予新生,让他们再有充分、客观信息的平台的条件下自主选择。 2.新生入学的思想教育形式 在我的理解下,之所以将自信作为学院校园精神建设的第一位,就是因为我们大部分新生刚进校时缺少自信,而我们应让他们在毕业时充满泉院人的精神特质。

所以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是一方面,另外,在学生讲坛,以后形成一个固定系列,即第一期都是为新生进行“泉院成材”的系列演讲,让他们已毕业的师哥师姐,用实际的经验告诉新生,是身边的例子告诉新生,通过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才,这是一种生动而真实的新生教育。 3.职业规划指导,帮同学形成发展愿景 一进泉院的第一天,就对其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是同学们对未来有所考虑,有所“梦想”,规划的同时都会产生的不自觉的紧迫感,使得同学们可以更为充实的读过大学四年,有所“自信”。 4.毕业发展追踪,关心学生后续发展 当学生毕业后,及时进行邮件回访,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其现状,也为今后工作方向调整提供依据。 (二)学生会现有形式的几点思考 以下两点虽是以学生会的事例进行的思考,但希望能在学生会这个最有凝聚力的组织中进行实践,进而得到推广。 学生会作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起着必不可少的传递作用,学生将问题、意见传达上去,学院、老师将精神传达下来,同时还希望有双向的沟通。但使我们的宣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我的观察与理解下:首先就在于宣传方式上的困境,海报的宣传已经远远达不到效果,其弊端如下: 第一:形式较为单一,宣传的广度与力度有限,大多时候活动靠海报宣传已经是“力不从心”。 第二:金钱、人力、时间等多重浪费。 往往宣传部的同学们都是最累的,每天不停的划出美丽的海报,但是有时可能辅导员的一个通知的作用却更直接、快速。时间与精力的低效是 最重要的。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化发展——以南京为例

Marketing 营销策略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1007922.html, 2012年10月 039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化发展研究 ① ——以南京为例 南京工程学院 张弘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品牌化发展是提升其长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南京为例,分析了城市环境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的发展机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化发展的动因,从园区品牌运作的四个要素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化发展的具体思路。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城市机遇 发展动因 品牌发展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b)-039-02创意经济时代,各个城市内部及地区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化发展是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借助于对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发展的思考,关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1 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化发展的城市机遇 文化与运动联姻,这在国内外各种城市大型运动会的举办过程中都已被实践过,它是一种成功的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经验。借力于2014年南京青奥会这一国际性的大型运动会的筹备和举办,将有效提升南京城市文化特性的识别力,新的城市机遇促进城市成为更大的文化创意生产和消费的中心场域。1.1 城市文化形象更加鲜明,创意产业精神内核得以强化 2014年青奥会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之后,承办的又一国际性综合大型体育赛事,是南京乃至江苏承办的一次规格最高的体育盛会,这是历史赋予南京的重大机遇。从申奥到筹办青奥,南京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比以往更强劲的创新精神和充满青春活力的现代城市文化形象。在信息高度发达、文化日益多元的全球语境下,通过各种文化创意活动的展开,传播青奥会理念和口号,提升广大青少年的创意激情,更好地传播南京优秀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提升南京文化软实力和南京城市美誉度。 在南京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迎青奥为主题的各种创意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民间高关注、高参与,这条以大型运动会的承办带动城市整体发展文化内核升级的道路,在我国其他城市的发展中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印证。大型运动会中的文化理念塑造及推广,将带动城市个性的强化和积极展示,城市个性更加鲜明化的快速完成,由文化的创新、文化创造性活动提升城市的文化资本,形成并释放着城市的光芒,由此强化创意产业的精神内核。1.2 创意市场更加成熟,创意人才圈层更为宽广 一方面,城市整体文化性活动的增长将直接促进创意产品需求量的快速提升,体育文化产品,如会徽纪念物、吉祥物等以奥运会、青奥会的主题为核心的纪念产品,及其他文化交流产品,城市一般文化产品、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创意旅游体验型产品的需求也随之激增。创意市场的活跃度达到更高的水平,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升级得到了内外部需求高涨的机会的拉动。产业转型的提升速度变快,新型产业集聚的效应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高层次创意人才不足的问题也将得到寻求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由于城市整体环境的优化,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全国性、全球性的青年人对南京城市的热爱与粘滞将显著增强,南京地区的创意产业的人群基础将更加宽广和优化。南京对创意人才的吸引及就业的吸附性更强,南京及南京的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都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化发展的动因 截至2011年年底,南京市已经建成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达50多家,投资总额达120多亿元,占地面积近1.6万亩,建筑面积约300多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达到2000多家。受南京、江苏及长三角文化经济圈的影响,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从初期的数量上喷发式发展转变为重内在质量的第二阶段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具有了品牌化发展的深层动因。2.1 突破地理性区位原生价值,提升园区人文价值,促进园区吸纳优质资源 从城市空间布局来看,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南京市的地理版图上已经遍地开花,在区位上各有自身的优势,并在规划、建造和经营中充分展示了这一价值所在,由此吸引了不同行业的创意企业入驻经营。然而,仅仅依靠这一地理性的原生区位价值,创意产业园区的后续发展将是乏力的,和国内外众多知名创意园区相比,在区位性这一价值基础之上,园区内在的人文性、理念性经营价值还没有充分展现。在文化创意园区后续发展的过程中,园区如果有更鲜明的市场定位,突显自身特有的经营理念和品牌主张,以此增强园区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这样,就能推动园区经营突破地理性原生价值的束缚,形成自身强劲的文化、精神引力,以这种特有的价值更好的吸纳特色型、有发展潜力的、有较强文化个性特征的各类创意企业的入驻,从而推进园区成为不可替代的园区品牌,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吸纳更多有利于园区发展的优质资源。 2.2 规避同质化经营风险,以品牌力推动园区的长远发展,提升园区的区隔力 相关调查显示,70.13%的被访企业认为当前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同行业恶性竞争较为严重,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质化现象较严重,运营能力和品牌建设不足已经成了各园区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从南京与其他先进城市比较来看,不少南京文化创意产 ①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2009年度校级科研基金(青年基金)项 目“南京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及对策研究” (QKJB2009031)、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消费观念与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12SJB630027)。 作者简介:张弘(1975-),女,四川德阳人,南京工程学院经济管 理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城市经济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简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关系着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文章首先简述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从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制度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四个方面试图解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区域内产业结构同质化、生产要素流动性较弱、城市发展缺乏精准定位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1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末,市场化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高潮,区域经济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器。区域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缩影,笔者认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历程可归为三次发展浪潮。 1.1 第一次发展浪潮 上海经济区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最初,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与浙江的杭州、绍兴和宁波等十个城市包含其中。经过试验性的改革,上海经济区最终覆盖了江苏和浙江全省以及上海市。随后,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分别在1984年、1985年、1987年加入上海经济区。这一时期,由于地方竞争激烈加之上海经济区的范围逐渐扩大,没有区域性协调机构的统筹,上海经济区的发展并不成功,八十年代上海经济区的每年的年增长率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1.2 第二次发展浪潮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央在撤销“上海经济区”并提出了“开放浦东”的发展战略,从此浦东新区成为上海以及整个长三角经济圈的新高地。但从总体上来讲,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发展在九十年代有了质的跨越,在第一次发展浪潮中,苏浙区域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与浙北的乡镇企业之间的进行挂钩,进行横向的配套合作,在合作范围上主要是工业加工上进行对接。而在第二次发展浪潮中苏浙沪区域合作模式转变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利用浦东的优惠政策以及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大力吸引外资以及技术引进,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被挖掘。 1.3 第三次浪潮 21世纪,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已经突破了“长三角”的地域概念,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圈。其原因有二:第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中国的经济与国际接轨,在经济全球化的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平台,外商把大上海区域视为投资的首选区域;第二,随着市场化趋势逐渐明朗,在南通、杭州等与上海联系紧密的地区的民营企业开始大规模地进军上海,此外,上海也积极进行与省外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对接。 2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2.1 区域内产业结构同质化,缺乏有效分工与整合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趋同问题成为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绊脚石。一方面,由于缺乏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区域合作制度化水平较低以及各区域的信息不对称长期无法解决,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原材料和资源匮乏,主要依赖进口和远距离运输,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各地区产业不能进行有效的细化和分工,不能在区域内进行有效的优势互补和差异化竞争。 2.2 区域内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性较弱 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各个行政区政府比拼业绩使得区域内的恶性竞争和经济壁垒加强,加之缺少高层决策部门的统一调度,造成大量经济资源浪费。区域内的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存在分割和封锁,使得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无法自由流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