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论0006道前基础(p2+1)——能海法师

广论0006道前基础(p2+1)——能海法师

广论0006道前基础(p2+1)——能海法师
广论0006道前基础(p2+1)——能海法师

《广论》道前基础之皈敬颂-总第0006讲——能海法师皈敬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广论》道前基础之皈敬颂-总第0006讲(p2+1)——能海法师

故离智者欢喜道,圆满教要胜教授;见已释此大车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故离智者欢喜道,圆满教要胜教授」:「离」远离;「智者」指佛陀。「欢喜」,佛陀最欢喜的是什么?是一切众生能够究竟解脱成佛。可是佛陀能把他所证的果的功德直接放在我们身上吗?不能。他是通过宣讲佛法,告诉我们在因地如何修才能成就佛果。我们因地依照佛陀的教法按次第修行最后解脱成佛,是佛陀最「欢喜」的。

假设我们在学修的道路上,不依次第去调伏内心的烦恼,而是用自己的学修方法盲修,就会出现前面所说的「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辩教义力。」等过失,那就远「离」「智者」佛陀所「欢喜」的「道」了。

那么佛陀「欢喜」的「道」究竟是什么呢?就是你一定要依着教理,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然后受菩萨戒广行六度,还要具有无我空慧,这样一步一步的依次第学修。这样的教授是「圆满」「教」授的心「要」,是最殊「胜」的「教授」。

「见已释此大车道」:「见」到上面所说的「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辩教义力」等四种乱象,「已」经远「离」了「智者欢喜道」之后,宗喀巴大师由悲心驱动,而「释」「此」龙猛、无著二「大车道」即著《菩提道次第广论》。

「故我心意遍勇喜」:宗喀巴大师想到「释此大车道」后,让那些在闻思修行过程中远「离智者欢喜道」的修行者,能够依深见、广行二车轨教授,沿着佛陀「欢喜道」行持,迅速圆满自利利他功德,速得成就,「故」「我」宗喀巴大师生起了无比「勇」猛的心,且内「心」充满了法「喜」。

诸有偏执暗未覆,具辨善恶妙慧力;欲令暇身不唐捐,诸具善者专励听。

此四句一方面指出了听闻此法的法器,另一方面指出了此法的所化之机。

那么闻法的法器是什么呢?我们翻开《菩提道次第广论》28页,第2行。「能依学者,《四百论》曰:「说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也就是说闻法的法器是:正住、具慧、希求。

「诸有偏执暗未覆」。

所谓的「偏」就是堕党。何谓堕党呢?就是刚才讲的教派之间相互的排斥,念佛排斥禅宗,禅宗排斥念佛,持戒排斥禅宗、学教理的、念佛的……,相互排斥,这就叫堕党!

戒律是佛讲的,念佛是佛讲的,禅宗也是佛讲的……,有什么好排斥的呢?因为众生根器的需要,有人喜欢参禅,那就好好参禅,好好学修禅宗;有人对念佛很有信心,那就好好念佛;有人持戒严谨,那就以持戒为主。有什么好排斥的呢?不能堕党,不要偏执。法都是一样殊胜,没有差别,不同的是众生的根器。接触到小乘的不要去排斥大乘,大乘也不要排斥小乘。因为大小乘都是佛讲的,有什么好排斥的呢?

「执」就是执着。执着什么呢?执着自己的最好、最殊胜,别人都比较差。「暗」就是被烦恼覆盖住。其实「偏」、「执」、「暗」三个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宗教情结、修行法门情结、民族情结等等而产生的堕党行为。「未覆」是说没有被「偏」、「执」、「暗」三者覆盖。

我们再看《菩提道次第广论》28页,第7行:「其中正住者,谓不堕党类,若堕党执,由彼蔽覆不见功德,故不能得善说妙义。」因此「诸有偏执暗未覆」属于什么?属于闻法法器里的「正住」。是不是这样?

「具辨善恶妙慧力」

是说「具」有「辨」别「善恶」的思维观察的「妙慧力」。「善」是指正法,「恶」是指相似法。

那么何谓「妙慧力」呢?此「慧力」分为世俗抉择智慧之力及胜义抉择智慧之力。而「妙」是指出离心及菩提心。以出离心所摄思维业果,这是属于小乘的声闻独觉;以大乘菩提心所摄思维六度等业果,这是摄于世俗智慧之力。而出离心及业果是属于隐蔽分,必须用第六意识的分别心,依教依理,以遮遣的作用才能通达。故必须配合「宗义」的修学。

又,此「妙」亦是通达空性的无我智慧。空性也是属于隐蔽分,必须用第六意识的分别心,依教依理,以遮遣的作用才能通达。此亦须配合「宗义」的修学。故依传承师长教授,学「道次第」必须配合「宗义」的修学才能生起真正的「妙慧力」。

好,我们再看《菩提道次第广论》28页倒数第4行:「若念惟此即完足耶,虽能正住,若无简择善说正道,恶说似道,二事慧力,犹非其器。故须具慧解彼二说,则能弃舍无坚实品取诸坚实。」因此「具辨善恶妙慧力」属于什么呢?属于闻法法器里的「具慧」。是不是?

「欲令暇身不唐捐」

「欲」想要。「暇身」暇满人身。「唐捐」虚耗、空过。

如何做到「令暇身不唐捐」呢?那就必须对正法有广大的希求心。听闻正法,如理的修行,最终得到解脱,乃至成就佛果,这样才能使暇满人身不空过。我们都知道人寿最多百年,一百岁称为人瑞,但是有几个人能活到百岁呢?少之又少。人身很难得,佛法亦难闻啊!得此宝贵人身,遇此殊胜教法,如果不听闻、不用来调伏烦恼,而只是用来吃喝玩乐、增长烦恼的话,那实在太可惜了。

我们再看《菩提道次第广论》28页倒数第3行:「若念仅具二德足耶,纵有此二,若如画中听闻法者,全无发趣,仍非其器。故须具有广大希求。」「欲令暇身不唐捐」属于什么?属于闻法法器里的「希求」。

「诸具善者专励听」

讲法要对机,闻法要具器。从所对机的角度来讲,「具善者」是《菩提道次第广论》所化机,从闻法法器的角度来讲,「具善者」即是闻法法器。「具善者」必须具备:第一:「诸有偏执暗未覆」——正住;第二:「具辨善恶妙慧力」——具慧;第三:「欲令暇身不唐捐」——希求。

「专励听」即专注励力听闻。宗喀巴大师希望那些「具善者」能够「专」注「励」力「听」闻这本《菩提道次第广论》。

学生问:「专励听」是不是就是「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师答:我们说「专励听」其实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是不同的。因为「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有以正理思维比量证之。而「专励听」是专注励力听闻,不一定有以正理思惟比量证之!这点必须要学过宗义的才能了解。初学者听不懂,不要急,接下来《广论》中会有详细讲解。

回向:胜菩提心极珍贵诸未生者令生起令已发者不衰退辗转增上恒滋长

阿弥陀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