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科学油菜花开了参考教案

小学科学油菜花开了参考教案

小学科学油菜花开了参考教案
小学科学油菜花开了参考教案

小学科学油菜花开了参

考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油菜花开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解剖油菜花的观察活动,知道和描述花的基本结构:花瓣、花萼、雄蕊、雌蕊。

2.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蕾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验证自己的推测。

3.通过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感受生命的变化,感受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一朵油菜花。

难点:依序观察不同位置的油菜花,推测一朵花蕾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

1、自备:整株油菜花、油菜化模型、记录纸、统计表、变化图、多媒体课件。

2、为备:放大镜25只、花60朵、镊子25把、双面胶。

3、分组:4人一组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欣赏桐庐山花节图片)(配乐欣赏花,突出主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看花、爱花、研究花的情感。愿意去亲近大自然。)

田野里望去大片大片,满眼都是金灿灿的。那是什么呀

◇是啊!油菜花开了(揭示课题)。

现在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许多植物也都像油菜那样,以百花盛开的形式,宣告着春天来了,也宣告着他们孕育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从我们身边的油菜花开始,一起进入“新的生命”单元,去探究生命的奥妙吧!

(二)、新课:

★观察一棵油菜

◆以前我们接触过凤仙花,它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几部分。那谁能说说一颗油菜(出示一颗油菜)由几个部分构成

◆这一朵朵小黄花太惹人注意了,我们今天就先来观察花吧!

★解剖油菜花

1、观察油菜花

a、那大家准备用哪些方法去观察它比如观察大树我们用到了哪些方法啊(看、闻、触摸等)

b、请你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观察手中的油菜花,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统一名称)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不过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最外面是花的萼片,花瓣,雄蕊,最里面的是雌蕊。

c、但油菜花太小了,刚才的方法适合观察外部结构,但要看清楚内部,我们今天学习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解剖观察的方法。用什么解剖呢用镊子。

2、解剖油菜花

a、怎样用镊子解剖(讨论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师板书演示)

我们用镊子把花从外向内一层一层的撕下来,从上向下粘在白纸上以便观察。

b、解剖时注意不要损坏花的每一部分。解剖完的每一部分要分类放好。这样你将对花有更多的了解。

c、出示记录表。从哪几方面来研究。

3、生解剖,师巡视。(填写一朵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怎么样,比刚才了解的多一些了吧!

4、实物投影,全班交流

5、如果老师是一位从未见过油菜花的人,谁能告诉老师油菜花是什么样的吗

(引导学生对花的构造有个整体认识,同时提示花瓣成“十”字排列,初步认识“十”字花科花的特点。)

6、小结:一朵油菜花的花瓣有四瓣,排列成“十”字形。它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观察一株油菜花

◆数一数,那一株油菜花上到底开了几朵花呢

那这株油菜花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观察时遇到什么问题要及时记下来并提出来。

①某些花到底算花还是蕾

②花谢后留下的棍状物是什么(形成的果实)

◆有新发现吗

◆一株油菜上的花有的还没盛开,有的已经长成果实了,大家从上到下仔细观察一株油菜花,你们能推想一个花蕾将之后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吗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你们能给它们排个序吗这毕竟是推测,但到底正不正确呢◎真不错我们可以选一朵花蕾进行跟踪调查就知道我们推测的顺序对不对了。

◆真棒!像个小科学家一样想办法证明自己的想法,老师也认为你们的办法不错。

(推测不是结论,科学课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如果我是一个没有油菜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

◎花开--------花谢--------结出果实

(三)回忆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本领谁来说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出示提纲)

解剖方法

推测花的结构开花结果过程

(回忆的不仅是知识,还要回忆所掌握的方法。利用课件出示可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2、拓展:课后查阅资料,寻找十字花科的花。(青菜、卷心菜、大头菜、萝卜的花)

(四)、情感体验

同学们,花不仅是植物孕育新生命的起点,而且花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它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陶冶情操。今天我们摘花是为了学习,

我们同学平时可一定要爱护花,有条件还可以学着养养花,进一步探索花的秘密。

五、板书

油菜花开了

花蕾→花开→花谢→结果

花的结构

萼片 4 凋谢

花瓣 4 凋谢

雄蕊 6 凋谢

雌蕊 1 存在

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为主体,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这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能量单元的起始课,电、磁是本课学习的基础,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经历回忆(电路知识和磁铁性质)——探究(电能否产生磁)——进一步验证(短路是否使电流增强)——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巩固(改变导线使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拓展活动(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中是否还有电)等步骤,紧扣思维的层层深入发展,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与观察活动,并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的“扶”与“放”,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体现的较为充分,第一环节的通电导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而第二环节中,只设计了三个探究任务,至于怎么操作?就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有了前面的“扶”学生后面的“放”也显得轻松自然。而且通电线圈等的磁性最大化是要多次实验才能完成的,这也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的余地。我们知道,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才是课堂舞台中真正的“主角”。好的教师不是自己当主角,而是尽可能把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想、去做、去说。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害怕一旦放手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学习会偏离既定的方向,课堂会不可收拾。于是,教师总是不敢放手,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小步走’,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把探究活动分成几步,甚至细心地为他们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小问题,在课件中来个“温馨提示”,学生只要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总能得到老师想要的结论,初看这样的课堂似乎很成功,教学目标都能达成,学生与老师配合得很好,教学过程也很严谨、流畅。但细细分析,这样的课堂真的有效吗?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真的有利吗? 其实学生并不怕跌倒,他们本来就是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的生成需要成本,那么这样的跌撞就是他们该付出的成本之一。学生的学习潜能需要激发,当我们放开手会发现,

二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10认识工具教案苏教版

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 10.认识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工具箱里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老虎钳等。 2.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羊角锤、尖嘴钳等。 3.认识到同一种工具也有不同的样式和不同的功能。 教学重点:认识工具箱的常见工具,能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教学难点:利用简单工具完成小任务。 教学准备:工具箱、小铁钉、铅笔、木板、铁丝。 预习要求:观察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工具,这些工具的名称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首儿歌。出示本单元开头的一首儿歌: 工具箱,家里放,小朋友,喜欢上。 钉钉子,夹铁丝,锯木头,拧螺丝。 赤手空拳干不成,全靠工具来帮忙。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体会工具在手工的作用。 3.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工具。 4.板书课题: 10.认识工具 二、认识常见工具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工具,你认识哪些常见的工具呢?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名称及其作用。 2.教师指导并相机出示课本32页的插图:同学们,这些工具你们认识吗?他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分别说一说工具箱中的工具:老虎钳、羊角锤、扳手、螺丝刀、钢卷尺等等工具的名称及其作用。 三、学会使用常用工具 1.教师引导:同学们,每一种工具都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使

用不同的工具来完成下面的任务。 2.教师出示课本33页的三幅插图,学生了解本课要求完成的实践任务。 任务一:在木块上量出10厘米的长度,做上记号. 任务二:在记号处钉上钉子,再试着拔出来。 任务三:夹断铁丝,连接铁丝。 3.教师引导:同学们,完成这三个任务,我们都需要使用工具。那么这三个任务我们分别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小组交流,说一说这三个任务分别要使用哪些工具?为什么?任务一:钢尺、铅笔。任务二:羊角锤。任务三:老虎钳子。 4.教师引导:既然我们已经为三个任务找到了合适的工具,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完成这些任务吧。第一个任务比较简单,请大家先完成第一个任务。 学生动手完成第一个任务,在木块上量出10 厘米的长度,做上记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展示各小组完成的任务。 5.第二个任务。 教师引导:同学们,第二个任务是要求我们在记号处钉上钉子,再试着拔出来。在这个任务中我们要使用的工具是羊角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 小组合作完成第二个任务,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学生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完成第二个任务的感受,进一步体会羊角锤在钉钉子和拔钉子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6.完成第三个任务。 教师同样引导学生要注意安全以及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展示各小组夹断铁丝之后连接起来的铁丝,看看哪个小组铁丝连接的最好。 7.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刚刚亲自动手使用工具完成了三个任务,在这三个任务中,我们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工具的重要性。 四、了解锤子发展的历史和作用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在刚刚完成的任务中使用了羊角锤。其实羊角锤仅仅是各种锤子中的一种,锤子在我国经历了很长的历史,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锤子的发展历史。 2.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组古代和现代的锤子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制作材料、工艺等做出判断,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

小学科学油菜花开了参考教案

小学科学油菜花开了参 考教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油菜花开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解剖油菜花的观察活动,知道和描述花的基本结构:花瓣、花萼、雄蕊、雌蕊。 2.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蕾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验证自己的推测。 3.通过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感受生命的变化,感受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一朵油菜花。 难点:依序观察不同位置的油菜花,推测一朵花蕾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 1、自备:整株油菜花、油菜化模型、记录纸、统计表、变化图、多媒体课件。 2、为备:放大镜25只、花60朵、镊子25把、双面胶。 3、分组:4人一组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欣赏桐庐山花节图片)(配乐欣赏花,突出主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看花、爱花、研究花的情感。愿意去亲近大自然。) 田野里望去大片大片,满眼都是金灿灿的。那是什么呀? ◇是啊!油菜花开了(揭示课题)。

现在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许多植物也都像油菜那样,以百花盛开的形式,宣告着春天来了,也宣告着他们孕育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从我们身边的油菜花开始,一起进入“新的生命”单元,去探究生命的奥妙吧! (二)、新课: ★观察一棵油菜 ◆以前我们接触过凤仙花,它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几部分。那谁能说说一颗油菜(出示一颗油菜)由几个部分构成? ◆这一朵朵小黄花太惹人注意了,我们今天就先来观察花吧! ★解剖油菜花 1、观察油菜花 a、那大家准备用哪些方法去观察它?比如观察大树我们用到了哪些方法啊?(看、闻、触摸等) b、请你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观察手中的油菜花,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统一名称)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不过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最外面是花的萼片,花瓣,雄蕊,最里面的是雌蕊。 c、但油菜花太小了,刚才的方法适合观察外部结构,但要看清楚内部,我们今天学习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解剖观察的方法。用什么解剖呢?用镊子。 2、解剖油菜花 a、怎样用镊子解剖?(讨论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师板书演示) 我们用镊子把花从外向内一层一层的撕下来,从上向下粘在白纸上以便观察。 b、解剖时注意不要损坏花的每一部分。解剖完的每一部分要分类放好。这样你将对花有更多的了解。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一、在交流阶段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 ──《搭支架》一课的教学 海南省詹州市那大七小杨莉花 《搭支架》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二课。 背景描述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科学探究中,“学生的兴趣不能自始至终,学生只对活动操作本身感兴趣,在交流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进行《搭支架》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初步的尝试。 案例描述 一、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课前准备好的旧报纸、透明胶、胶水等。 二、本课的任务是小组合作搭一座高塔,然后讨论:①哪些方法可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和承受力?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使用的材料又最少?③根据讨论的结果,你对本组或其他组的支架有什么建议? 三、各小组开始搭高塔。 1.小组长综合组内其他成员的想法,确定好自己组要搭的高塔的形状,然后画出塔的草图,大家一起制作好搭塔需要的基本的材料,然后开始分工搭高塔。 2.各组的高塔搭建好后,组内成员测量好塔的高度,并检测塔的承受力(以放作业本的多少为准),然后填写好教科书第24页实验记录的后半部分。 3.各小组依次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组搭的高塔,并示范高塔的承受力是多少。 小组(一):我们组搭的高塔是三角形立体柱的支架,高19厘米,可以承受8本作业本。示范:最大能承受8本作业本。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该组的高塔。塔的形状是三角立体形的,整个塔身是一个三角形立体柱,底部是三角形,顶部也是三角形,塔侧是3个长方形片状,塔身由内外两层重叠而成,外层比内层在底部多了侧面3片支撑叶。 小组(二):我们组搭的高塔是长方体形状的,高18厘米,但是不能承受一本作业本。 示范:不能承受一本作业本。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该组的高塔。这座高塔是长方体形状的,底部是一个长方形,塔身由四条圆纸棒站在长方形的四个直角上建成。该组的学生在底部又剪了一块长方形纸片粘在四根圆纸棒的下面,四根圆纸棒的顶外侧用一条细小的扁形长纸条按照长方形的四个直角把四根圆纸棒粘在四个角的内侧。 小组(三):我们组搭的高塔也是长方体形状的,高13厘米,可以承受5本作业本。 示范:最大能承受5本作业本。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该组的高塔。这座高塔是长方体形状的,塔身是四根圆纸棒,其中①—②两根纸棒的中间粘上一截短的扁纸棒来连接,③—④也一样。在这两截短的扁纸棒中间又用一条短的圆纸棒把它们连接起来。塔顶贴上一张长方形纸片把四根圆纸棒粘在这个长方形的四个直角上。 小组(四):我们组搭的高塔是圆锥体形状的,高15厘米,但是也不能承受一本作业本。示范:不能承受一本作业本。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该组的高塔。这座高塔的底部是一个长方形,塔身由4根圆纸棒搭成,一共有4个侧面,相对的两个侧面是两个三角形,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是两个长方形,塔顶是一条线段。该组学生在塔顶上粘上一张长方形纸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使用工具》教案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从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小学科学《油菜花开了》参考教案

油菜花开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解剖油菜花的观察活动,知道和描述花的基本结构:花瓣、花萼、雄蕊、雌蕊。 2.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蕾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验证自己的推测。 3.通过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感受生命的变化,感受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一朵油菜花。 难点:依序观察不同位置的油菜花,推测一朵花蕾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 1、自备:整株油菜花、油菜化模型、记录纸、统计表、变化图、多媒体课件。 2、为备:放大镜25只、花60朵、镊子25把、双面胶。 3、分组:4人一组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欣赏桐庐山花节图片)(配乐欣赏花,突出主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看花、爱花、研究花的情感。愿意去亲近大自然。) 田野里望去大片大片,满眼都是金灿灿的。那是什么呀 ◇是啊!油菜花开了(揭示课题)。 现在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许多植物也都像油菜那样,以百花盛开的形式,宣告着春天来了,也宣告着他们孕育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从我们身边的油菜花开始,一起进入“新的生命”单元,去探究生命的奥妙吧! (二)、新课: ★观察一棵油菜 ◆以前我们接触过凤仙花,它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几部分。那

谁能说说一颗油菜(出示一颗油菜)由几个部分构成 ◆这一朵朵小黄花太惹人注意了,我们今天就先来观察花吧! ★解剖油菜花 1、观察油菜花 a、那大家准备用哪些方法去观察它比如观察大树我们用到了哪些方法啊(看、闻、触摸等) b、请你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观察手中的油菜花,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统一名称)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不过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最外面是花的萼片,花瓣,雄蕊,最里面的是雌蕊。 c、但油菜花太小了,刚才的方法适合观察外部结构,但要看清楚内部,我们今天学习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解剖观察的方法。用什么解剖呢用镊子。 2、解剖油菜花 a、怎样用镊子解剖(讨论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师板书演示) 我们用镊子把花从外向内一层一层的撕下来,从上向下粘在白纸上以便观察。 b、解剖时注意不要损坏花的每一部分。解剖完的每一部分要分类放好。这样你将对花有更多的了解。 c、出示记录表。从哪几方面来研究。 3、生解剖,师巡视。(填写一朵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怎么样,比刚才了解的多一些了吧! 4、实物投影,全班交流 5、如果老师是一位从未见过油菜花的人,谁能告诉老师油菜花是什么样的吗 (引导学生对花的构造有个整体认识,同时提示花瓣成“十”字排列,初步认识“十”字花科花的特点。) 6、小结:一朵油菜花的花瓣有四瓣,排列成“十”字形。它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观察一株油菜花

小学科学教案:《使用工具》教案

《使用工具》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的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简单机械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小组合作与个人表现) 这学期开始进行了科学学科的教学了。当时拿到课本的时候,新颖的教材设计,看的我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入手。于是静心琢磨教材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发现书中许多的内容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寻求科学的答案,其间更多的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探究的。 夹着课本走进了天真的孩子们中,引导着孩子们开始科学的徜徉。几节课下来,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的现象:合作学习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在一边独自“偷闲”。下课后,我就喊了一个“悠闲”孩子,问他:“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和同学一起动手学习呢?”这个孩子满怀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而是(小组长)太霸道,从来不听我的,也不让我“玩”实验器材。”孩子的一席话,不啻一记闷棍,敲的我又陷入了迷茫: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呢?如何恰当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 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但教师的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课上发现的这些部分学生显能就不奇怪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先要给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组内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样的问题要小组研究,小组内怎么研究讨论,在讨论时教师怎么参与……,把握这些问题,整理这些认识,学生的小组讨论就有序而就不是这个样子。当然对参与差的学生,我们可以让组长为其开小灶,或是你特意为这些学生提出小要求,当然要求是为这个探究活动做些什么,是直接参与的。这样的参与对其慢慢适应小组活动,参与小组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学生会慢慢自信起来。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寻到解决的方案,于是我就在班上化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科学课以外的合作教育训练:蚂蚁搬食物的活动:首先我说:“当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个蝗虫的尸首,他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积极汇报自己平时的发现,“对,小蚂蚁迅速找来同伴齐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家?。那你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于是,我选择一些简短的文章交给孩子们讨论。某些同学发现了问题,在小组里提出,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于是各种合作行为,就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学习合作的气氛慢慢有些融洽了,发现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来了。可是又有了新问题:小能人们的积极性不再高涨了,在汇报的时候,手不愿举了。哇,我在无形中又伤害了一些孩子的心灵。怎么办?由于小能人是在每位老师的呵护中成长的,他们也养成了一些骄傲自大的性格,当不在被众星捧月时候,他们感到了失落。面对这种情况,于是我又采取另一种做法:我对小组进行重组,能力强集中在一起,选择能力一般的做组长,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进步,能力相对弱的组成一组,选派班上的小能人,由他来带动整个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进步,有些组员在小能人的影响下,甚至可以到其他组去当组长了。这样一来,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更融洽了。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说没有效果的话,不做没有效果的事。”我想说:不要组织没有效果的小组。 比较美国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和我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可发现两国的科学教学存在显著差异,体现出了中美两国在科学教育观念上的差异。本文试以《喷水壶里的水到哪里去了?》为例,对此做初步的分析比较。 有一天,乔治把盛满了水的喷水壶放在教室外面窗台上,过了几天,喷水壶里面几乎什么都没

大班科学教案:工具用处大

湖塘中心幼儿园石静瑜设计意图: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活动目标:1、通过交流展示各种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种类很多。2、在观察操作尝试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发展综合能力。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活动准备:1、课前幼儿收集各种工具。老师和幼儿到室外寻找特殊的工具。2、卷笔刀、削苹果机,刨子,开瓶器。以及相对应的辅助用品。活动过程:一、尝试操作使用工具1、师:“前几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今天让我们就来试试这些工具,看看它们有什么用。”(幼儿分别操作工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1、师:“刚刚小朋友都使用这些工具,请你来说说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2、幼儿讲述使用过程和方法。3、教师小结: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学习中用到的。4、师:“桌子上还有一些工具请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5、分类并认识字卡。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幼儿操作)师:“你为什么把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出示字卡: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4、再次分类及巩固。教师出示有字卡的篓子,请幼儿再次分类。师:“桌上还有一些工具我请几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并将它们分分类。(个别幼儿讲述、操作)5、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工具师:“老师这还有两样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农作工具并认识字卡。6、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很多的工具它们有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农作工具。还知道了他们各自的用途。 三、总结认知激发探索。出示锯子,提问幼儿这是什么?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教育幼儿要爱观察,爱探索,长大发明各种有用的工具。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油菜花开了》优质课教案附教学反思

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结构及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油菜花各部分、花蕾变化记录纸)、油菜花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 一、导入课题 单元概述: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无数的花朵向我们展现了它们各种各样的形状、绚丽斑斓的色彩。(展示课件) 为什么植物会有这样的表现?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这样的?好的,带着这些问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的学习。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将要一起来探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同学们朗读单元导语:“春天,开花植物以百花盛开的形式开始了创造新生命的历程。春天……” 以前我们曾观察学习过凤仙花,知道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今天,我们来观察研究一种普通的花—油菜花。[课件:欣赏大面积的油菜花]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1.(师举起油菜)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植物?我们在三年级观察过凤仙花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你能指出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吗?请1名学生指认。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它们都由根、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修订稿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案例分析: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工农中心校李敏 (2013---2014下)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为主体,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这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能量单元的起始课,电、磁是本课学习的基础,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经历回忆(电路知识和磁铁性质)——探究(电能否产生磁)——进一步验证(短路是否使电流增强)——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巩固(改变导线使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拓展活动(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中是否还有电)等步骤,紧扣思维的层层深入发展,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与观察活动,并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的“扶”与“放”,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体现的较为充分,第一环节的通电导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而第二环节中,只设计了三个探究任务,至于怎么操作?就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有了前面的“扶”学生后面的“放”也显得轻松自然。而且通电线圈等的磁性最大化是要多次实验才能完成的,这也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的余地。我们知道,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才是课堂舞台中真正的“主角”。好的教师不是自己当主角,而是尽可能把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想、去做、去说。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害怕一旦放手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学习会偏离既定的方向,课堂会不可收拾。于是,教师总是不敢放手,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小步走’,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把探究活动分成几步,甚至细心地为他们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小问题,在课件中来个“温馨提示”,学生只要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总能得到老师想要的结论,初看这样的课堂似乎很成功,教学目标都能达成,学生与老师配合得很好,教学过程也很严谨、流畅。但细细分析,这样的课堂真的有效吗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真的有利吗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探究科学体验乐趣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案例 【主题】 在科学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的各方面能力,体验其中的乐趣,促进更有效地学习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和魅力,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和深刻地获取和掌握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基础课程。它强调了体验、增长、获取、尊重和善于等一系列科学学习的过程、方法和素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四年级科学中一节探究型的课程。“声音”本身就是一个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的物体,而在这节课中,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且通过几个小实验体会乐趣,把抽象化为具体,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 【案例片断】 片段一 师:“同学们,讲台桌上有鼓、锣、橡皮筋、钢尺,请问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 生:各抒己见,运用各种方法使这几样物体发出声音。 …… 师:“说的好,我们发现拉长橡皮筋不会发出声音,拨动它会发出声音;按压尺子不会发出声音,放在桌边弹动它会发出声音;按压鼓不会发出声音,可是敲打它会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呢?仔细观察一下在发声的物体都有什么变化呢?” 生:“我发现拨动橡皮筋的时候发出声音的时候,橡皮筋在左右晃动,而拉长它时没有在动。” 生:“我发现拨动钢尺的时候发出声音的时候,钢尺在上下摆动,而按压它时没有在动。”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使用工具》教案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 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 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 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 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 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

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 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首先表扬他的勇气,对于学生错误的答案不要马上纠正他,而是要先鼓励他的想法中正确的地方。在平时课堂的每个细节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敢想、敢说、敢做。 3、鼓励每个孩子自己动手探究 以往我们总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并按照操作员、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分工好每个人的任务,这样的分工,貌似使小组探究更高效、省时,但实际上却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在一个小组中,往往有一大半的孩子在充当看客的角色,并不能真正融入到这个探究活动中去,甚至久而久之,有些连看客都不愿当了,顾自己在做着其他的事情。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才会感兴趣,印象也会更深刻,所以我们要为每个孩子创造动手探究的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份探究材料,一张记录单,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究,自己记录,之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发现。我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为“放手”搭建平台 “电和磁”都是很抽象的,因为电和磁,学生都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建立概念,比较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知,需要设计好探究活动,为“放手”搭建好平台。 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让学生从回忆组装简单的电路,调试指南针开始,这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之后让学生回忆电流路径,指南针指示南

北的性质,为本课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第二,指导学生“重演”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将导线放在不同的地方,观察小磁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探究的趣味。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解释:“电可以产生磁”。 第三,如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我改变书上让学生做单一的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重新设计了以下三个探究问题: 1、你们认为怎样改变这根导线,会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些?(绕线圈、折叠、揉成团等) 2、你们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应怎么摆放导线,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 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该怎么操作,只是给学生探究的任务,让学生经历先讨论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发现将导线短路和变导线为线圈的方法可以使小磁针的偏转更加明显,学生不仅进一步证实了“电流产生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最后利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废电池”中的微弱电流,是对电生磁的应用。 这样的活动,从扶到放,为“放手”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引领探究思维的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 “ 我们坚信: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我们的课堂中不乏热热闹闹的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背后却是对思维发展的缺失,因此,当我们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不能放弃对学生思维的引领,做好创造性及控制力度的协调统一。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使用工具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会用多媒体教学并利用以上工具辅助教学: 羊角锤、小刀、螺丝刀、螺丝钉、铁钉、图钉、剪刀、饮料瓶、奶粉罐子 【教学流程】 1.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一个好的开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通过幻灯片放映一张婴儿哭啼动画导入新课。接着我会说:“小宝宝肚子饿了,要喝牛奶了,谁能帮他把奶粉罐盖子打开呢?你又会怎样去开?学生可能会想到小刀、剪刀、螺丝刀、钥匙等,甚至有同学会说直接用手,同时我会走到学生身边,让他们亲自动手和使用他们所说的工具去开罐子,也让他们说一说,用手和用工具,哪个更方便。让学生对工具有个初步的印象,而且使用工具也方便,省力多了,然后我会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往墙上钉钉子会用什么?给水果削皮会用什么?剪纸会用什么?农民伯伯锄草会用什么?让学生意识到,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钉锤、小刀、剪刀等等帮助我们做事情的都叫做工具。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播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

小学科学课案例

声音的产生 教材内容: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理念: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经历猜测、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探究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大胆猜测、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 教学重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实施前的设想: 在教学本课时通过观察小物体的跳动使学生领会到较抽象的振动,同时很自然地将学生的好奇、兴趣引导到发现问题、探索奥秘上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再引导学生会自己获取知识,使学生懂得凡事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养成对待问题、对待新鲜事物都要通过发现、研究而得到验证的良好习惯。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已获得了较多的信息和事实。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得到科学结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段优美的音乐,猜这段优美的音乐是怎样发出来的呢?

生1:钢琴发出来的。 生2:我还听到小鸟和水发出的声音。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 师: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喇叭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老师今天特意请来一位“小朋友”(用乒乓球做的小人头),让同我们一起欣赏这优美的音乐。 生:好。(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教师把“小朋友”放置在喇叭的纸盆上,音乐响起后,“小朋友”因纸盆的振动而快乐的跳起了舞。) 师:大家知道“小朋友”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跳起来吗? 二、发现问题,引导探究 生:声音可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日常生活中,你可以举一些有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例子吗? 师:到底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大家动手做一做,用事实来说明,刚才发言的几位同学也请你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做试验时有两种途径供选择:(1)做完必做的试验后,可根据试验单选择做实验,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有能力的小组也可以选取;(2)做完必做实验后,自己设计其他的试验,老师下面有很多器材,你也可以来选。 三、汇报交流,验证结论 四、对比试验,感知声音 五、自主反思,巩固新知 教学反思: 有人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爱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自然科学,我们要用师生之间的爱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用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75373.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案例剖析: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为主体,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电、磁是本课学习的基础,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经历回忆(电路知识和磁铁性质)——探究(电能否产生磁)——进一步验证(短路是否使电流增强)——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巩固(改变导线使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拓展活动(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中是否还有电)等步骤,紧扣思维的层层深入发展,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与观察活动,并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的“扶”与“放”,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体现的较为充分,第一环节的通电导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而第二环节中,只设计了三个探究任务,至于怎么操作?就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有了前面的“扶”学生后面的“放”也显得轻松自然。而且通电线圈等的磁性最大化是要多次实验才能完成的,这也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的余地。我们知道,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才是课堂舞台中真正的“主角”。好的教师不是自己当主角,而是尽可能把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想、去做、去说。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害怕一旦放手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学习会偏离既定的方向,课堂会不可收拾。于是,教师总是不敢放手,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小步走’,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把探究活动分成几步,甚至细心地为他们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小问题,在课件中来个“温馨提示”,学生只要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总能得到老师想要的结论,初看这样的课堂似乎很成功,教学目标都能达成,学生与老师配合得很好,教学过程也很严谨、流畅。但细细分析,这样的课堂真的有效吗?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真的有利吗? 其实学生并不怕跌倒,他们本来就是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的生成需要成本,那么这样的跌撞就是他们该付出的成本之一。学生的学习潜能需要激发,当我们放开手会发现,虽然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但是他们的步子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坚实。教师惟有懂得放手,孩子才能展现独立,张扬个性。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放手”做好基础 我一直尝试在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更大的探究空间,但总有许多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案例剖析: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为主体,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电、磁是本课学习的基础,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经历回忆(电路知识和磁铁性质)——探究(电能否产生磁)——进一步验证(短路是否使电流增强)——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巩固(改变导线使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拓展活动(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中是否还有电)等步骤,紧扣思维的层层深入发展,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与观察活动,并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的“扶”与“放”,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体现的较为充分,第一环节的通电导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而第二环节中,只设计了三个探究任务,至于怎么操作?就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有了前面的“扶”学生后面的“放”也显得轻松自然。而且通电线圈等的磁性最大化是要多次实验才能完成的,这也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的余地。我们知道,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才是课堂舞台中真正的“主角”。好的教师不是自己当主角,而是尽可能把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想、去做、去说。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害怕一旦放手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学习会偏离既定的方向,课堂会不可收拾。于是,教师总是不敢放手,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小步走’,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把探究活动分成几步,甚至细心地为他们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小问题,在课件中来个“温馨提示”,学生只要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总能得到老师想要的结论,初看这样的课堂似乎很成功,教学目标都能达成,学生与老师配合得很好,教学过程也很严谨、流畅。但细细分析,这样的课堂真的有效吗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真的有利吗 其实学生并不怕跌倒,他们本来就是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的生成需要成本,那么这样的跌撞就是他们该付出的成本之一。学生的学习潜能需要激发,当我们放开手会发现,虽然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但是他们的步子走得越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