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2012.6.15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2012.6.15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2012.6.15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2012.6.15

绿色建筑节材技术措施指引

(试行)

编制绿色建筑推进小组发布日期:2012年6月15日

目录1总则

2一般要求

3建筑方面

4结构方面

5机电方面

6景观方面

7其他方面

8附则

1.总则

1.1为加强绿色建筑节材技术管控,提升集团成本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及政府有关条例、规、标准、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积累的节材经验制定本指引。

1.2绿色建筑节材等于节财。技术运用水平决定了一个企业底盘的高低,技术化节材水平某种程

度上决定了一个房地产公司成本控制能力的大小。据初步测算,通过建筑、结构、机电等方面的设计优化,城市综合体每平米通常可节约建安成本200元以上。

1.3绿色建筑节材等于节能。水泥、钢材、玻璃、面砖、沙石等主要建材在生产过程中不仅消耗

了大量能源,而且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绿色建筑节材将极降低自然与环境负荷。

1.4绿色建筑节材强调设计先行。由于设计阶段决定了建安成本的75%或以上,应通过跨专业沟

通与互动、技术经济比较与精细化设计,加强设计阶段的节材技术管控。

2.一般要求

2.1各项目应结合日常工作加强节材技术、方法、经验和案例的积累与分享,以不断提升集团绿

色建筑节材技术管控能力。

2.2各项目应将相应技术措施与要求列入相应设计任务书、招标文件和合同中,并选择具有丰富

节材经验和相应节材能力的设计单位。

2.3绿色建筑节材技术管控需要大量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必要时可依托外部咨询公司,形

成设计监理机制。

3.建筑方面

3.1竖向规划

3.1.1恶劣地质条件(软土、溶洞、滑坡、膨胀土、地下水、地面沉陷等)拿地前通盘考虑,

拿地后谨慎利用、因地制宜利用,条件许可时也可适当规避,避免基础比房子贵的尴尬

局面。

3.1.2竖向规划宜甲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商定,总图等专业应提前节介入方案设计等

环节,动态控制。

3.1.3结合周边道路标高、市政管网标高等,按土方量最小原则确定场地标高并尽可能就地平

衡,场地标高严禁随意变动,特别是大面积平坦场地。

3.1.4应尽量利用重力自流排水,避免设置污水泵站、排涝泵站等提水设施,如设置排涝泵站

则应充分利用水体、坑塘、洼地的蓄洪功能降低泵站装机容量。

3.1.5土方规划应结合人工山体、水体等景观措施进行,就地平衡,避免二次倒运。

3.1.6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及场地上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等,避免大开挖高填方。

3.1.7山地项目应提前进行排洪规划并预埋涵管,以便挖方就地回填山谷重构,节约成本。

3.1.8山地项目竖向规划完成后才能进行建筑布置,切忌以平地思维布置山地建筑。

3.1.9绝大部分山地项目户型与地形结合不好,应根据竖向规划确定产品类型,确定经济的平

台高差,避免大开挖高填方。

3.1.10山地项目可利用填方区布置地下室,结合实际地形确定赠送面积。

3.1.11边坡支护成本:自然放坡<预应力锚杆+混凝土喷射<毛石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结合实际地质及高差尽量自然放坡,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护壁数量,边坡支护

方式宜进行多方案经济性比较。

3.1.12土方施工应严禁施工单位超挖、超填或随意加大爆破药量,以节约土方量。

3.2市政路网

3.2.1路网结构宜多方案比较,结合竖向与总平面规划,优化路网结构,优化平面线形,节省

路网长度与宽度,减少挡土墙、边坡数量与高度,增加可透水的软景面积。

3.2.2山地项目路网规划必须因地制宜,避免大开挖高填方。

3.2.3山地项目道路坡度不应强求平缓,可因地制宜,从大确定(如11%的坡度),以节约工程

量。

3.2.4适当控制出入口数量与宽度,以节约成本。

3.2.5临时道路(围墙/绿化)应与永久道路协调,避免浪费。

3.2.6雨水口设置的位置必须准确,以避免浪费。

3.2.7消防车道尽量避开地下车库。

3.2.8从面层材料(石材、沥青混凝土、混凝土等)、结构层和面层厚度(人行、车行、消防

等)、路牙石(石材、混凝土等)等方面优化道路断面。

3.2.9可利用小区规划道路作为施工道路,以加速路基降结。

3.2.10道路施工时宜先施工基层和相应市政管线,待项目基本完工时再施工面层,以节约面层

返修成本,尤其是底层项目。

3.3市政管网

3.3.1泵房、机房、开闭站与配电设备(高压柜、变压器、低压柜、柴油发电机组等)进行多

方案(项目集中布设、分期集中布设、分散布设)经济性比较,并结合泵房、变配电站、

机房等的布设,综合优化管网布局,节省管网(给排水、强弱电网等)长度,条件许可

时多期共用或与相邻项目合用开闭站等设施。

3.3.2中水处理站位置与负荷中心协调,以节约管线长度。

3.3.3普通住宅小区(多栋)供电尽量少用纯放射方式供电,可采用放射与串联相结合的方式

供电。

3.3.4尽量少在路面下埋设管线及相应管井,以减少加固费用。

3.3.5雨水管可通过筛孔就地下渗,从而减少管径。

3.3.6低层建筑地下室可考虑不设卫生间等洗浴设施,以免因局部排水需要造成小区污水等管

网整体下沉、埋设过深。

3.4单体布置

3.4.1冬季朝向有利于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利于自然通风,以降低照明与空调负荷。

3.4.2由于六层以下住宅可不设电梯,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和

消防电梯,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防烟楼梯间、可不设两根消防给水

竖管、可不将耐火等级提升为一级、防火分区可由1000m2加大到1500m2、条件许可时可

仅设一个安全出口,建筑高度不超过1OOm的高层建筑可不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不

设避难层。建筑高度超过80m(约25层)含钢量增加约5kg/m2。相应层数区间,建筑层

数应向高限靠拢。

3.5层高

3.5.1一般高层建筑竖向墙柱的含钢量为20~25kg/m2,每增加100mm,含钢量增加1kg/m2,

钢筋成本增加约6元/m2,整体成本增加约20元/m2。普通住宅一般≤2.9m,除非十分

必要避免取3m以上层高。

3.5.2架空层层高一般≤5.8m、≥

4.5m。

3.5.3电梯井的“底坑”与“顶层”高度能满足主要品牌的技术要求即可,不应盲目加高或加

深。

3.5.4在层高一定的情况下保证净高的措施如:

3.5.

4.1核减荷载。

3.5.

4.2管线综合,如风管尽量扁平,空调双管并行,主管尽量

沿走道布设等,避免各专业单独占用一个竖向空间等。

3.5.

4.3主梁与主风管平行布置,占用同一个高度区间。

3.5.

4.4井字梁。

3.5.

4.5适当调整柱网。

3.5.

4.6梁少许上翻至垫层,如剪力墙结构设地暖的住宅可利用

地暖层高度将梁上翻50mm~80mm,地暖管线从梁上或墙肢处穿过。

3.5.

4.7变截面梁,如竖向加腋、水平加腋、局部缺口等。

3.5.

4.8梁上留洞穿管。

3.5.

4.9高边框架梁低框架梁。

3.5.

4.10连续梁。

3.5.

4.11计算时考虑梁端刚域以降低梁高。

3.5.

4.12带柱帽的无梁楼盖。

3.5.

4.13增加剪力墙的抗侧刚度,如框架结构改为框剪结构、框

剪结构改为框筒或筒中筒结构。

3.5.

4.14调整建筑方案,如减小高宽比、分散布置机房和管井等。

3.5.

4.15预应力梁。

3.5.

4.16劲性梁(混凝土包型钢)。

3.5.

4.17钢梁。

3.5.

4.18增加阻尼等减震装置。

3.5.

4.19局部层高要求较高时相应楼地面局部下沉。

3.6体型系数

3.6.1平面长宽比宜综合权衡,平面长宽比较大的建筑物,不论其是否超长,由于两主轴方向

的动力特性(整体刚度)相差甚远,在水平力(风力或地震)作用下,两向构件受力的

不均匀造成配筋不均匀。

3.6.2为保证结构整体稳定并控制结构侧向位移,高宽比越大、抗侧力构件(如剪力墙等)越

多,用钢量相对平面长宽比接近的建筑物越大,高宽比超过6~7,含钢量增加5~

7.5kg/m2,6度和7度区高宽比宜≤6,8度区高宽比≤5。

3.6.3平面不规则

3.6.3.1平面越不规则用钢量越多,如扭转不规则:单向偶然偏

心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比超过1.2。凹凸不规则:平面太狭长L/B>6、凹进太多

l/Bmax >0.35、凸出太细l/b >2.0。楼板局部不连续:有效宽度Be小于典型宽

度B的50%或开洞面积At大于楼面面积A的30,有效净宽度Be小于5米或一

侧楼板最小有效宽度小于2米。平面不规则导致的超限审查(如同时具有两项

以上的平面、竖向不规则等),含钢量增加5~7.5kg/m2。

3.6.3.2在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平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对称,

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位。

3.6.3.3避免在凹角和端部设置楼、电梯间。

3.6.3.4避免楼、电梯间偏置以防平面偏心产生结构扭转。

3.6.3.5平面突出部分长度满足规限值要求,如6度设防时局部

凹进深度不超过相应投影方向尺寸的35%、局部凸出部位长宽比≤2、开洞面积

小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等。

3.6.4竖向不规则

3.6.

4.1包括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

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

邻下一层的25%。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等)的力由水平转换

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抗侧力结构的层面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

层的80%。竖向不规则将导致用钢量大幅增加。

3.6.

4.2竖向体型尽量避免外挑,收也不宜过多、过急,力求刚

度均匀、渐变,避免出现薄弱层,避免产生变形集中。

3.6.

4.3立面收进深度度满足规限值要求,如局部收进的水平向

尺寸小于相邻下一层的25%。

3.7转换层

3.7.1转换层的含钢量(300~500kg/m2)、混凝土含量(0.9~1.2m3/m2)、模板含量分别是标准

层的6~8倍、2~3倍、2~3倍,如相应增量成本不能确保回收,则尽量不设转换层或

减少转换面积。

3.7.2如设转换层则可采用梁板式结构并尽量扩大转换层影响面积,如适当提高转换界面高

度。

3.8停车位/库

3.8.1设置适宜的户均停车位。

3.8.2地下停车位建安成本10万元左右/个,地面停车位建安成本1万元左右/个,停车位成

本:地面<首层架空<地上独立车库<半地下<全地下,在不影响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地下停车位。

3.8.3地面停车位可从面层材料(石材、混凝土、建菱砖、混凝土植草砖、塑料植草砖等)、

结构层和面层厚度(是否停大型车辆等)、路牙石(石材、混凝土)等方面优化。

3.8.4停车位面积

3.8.

4.1视人防地下室面积比例,单个停车位面积可控制在27~

35m2。当地下车库与上部结构完全脱开时,停车位面积可≤25 。

3.8.

4.2车道转弯半径一般为3.9~4.2m。

3.8.

4.3车行道(垂直式后退停车)一般6 m宽,满足规(垂直

式后退停车车行道最小宽度:微型车为4.5米,小型车为5.5米)要求即可。

3.8.

4.4车行道避免靠外墙布置。

3.8.

4.5车位避免平行或斜向布置。

3.8.

4.6可采用立体停车方案并尽量提高每组停车设施存放的车

辆,以提高停车效率。

3.9地下车库

3.9.1层高

3.9.1.1每增加100mm,地下室综合成本会增加约18元/ m2,在

控制梁下有2.8m高的情况下,一般地下室有风道设喷淋时层高≤3.4m,人防地

下室层高≤3.6m。

3.9.1.2当设备房层高不足时相应地面可局部下沉。

3.9.1.3风道、喷淋等管线应尽量避开主车道布设,主要保证车

行道及大部分的停车位净高不低于2.2m。

3.9.2无(低)效面积控制

3.9.2.1无效面积是增加地下室成本的最直接因素,尽量剔除无

(低)效面积,如地下室相对独立(塔楼布置在周边等)或与上部建筑脱开,

地下室轮廓线简洁方正(避免出现多段折线、斜线、弧线等),车库柱网符合车

位和行车道模数(一般8m×(2车位长度+车行道宽度)/2比较经济)等。

3.9.2.2地下室宜成片、成规模设置,各小型、孤立地下室应适

当归并,降低地下室本身的“体型系数”。

3.9.2.3设备房够用即可,10万m2住宅区一般需700~800m2,每

增加10万m2一般加大30%。

3.9.2.4设备房及非机动车库优先利用不方便停车的低效面积,

如首层为架空层时可设在塔楼下方、利用边角地带、水池水箱利用坡道下方及

其它受限制空间等,尽量不占车行道边停车位。

3.9.2.5联系塔楼通道的两侧布置停车位。

3.9.3埋深

3.9.3.1地下室埋深与土水荷载成3次方关系,墙厚与埋深成线

性关系,外墙受力钢筋与埋深成平方关系。

3.9.3.2普通地下车库建安成本:地下一层约1600元/m2、地下

二层为2000~2200元/m2。人防地下室建安成本地下一层约2300元//m2、地下

二层为2000~2500元/m2。埋深每增加100mm地下室含钢量增加2~4 kg/m2。

3.9.3.3在满足抗倾覆(高层建筑混凝土设计规程:天然地基或

复合地基一般埋置深度为房屋高度的1/15,桩基础一般埋置深度为房屋高度的

1/18)及人防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地下室埋深,如利用场地高差布置地下

室、将全地下室改为半地下室、适当抬升±0.000标高等,从而大量减少土石方、

基坑支护、抗浮、通风等方面的成本。

3.9.4出入口

3.9.

4.1大于50辆且小于100辆的地下车库需设一个7米宽的坡

道出口,大于等于100辆车的地下车库只需设两个4米宽的坡道出口,通过归

并与连通,适当减少地下车库出入口数量。

3.9.

4.2人防口部尽量布置在塔楼下方及其它低效部位。

3.9.

4.3利用汽车坡道口做人防主要出入口,避免另做楼梯或坡

道出口。

3.9.

4.4直线坡道最大坡度(15%)比曲线坡道最大坡度(12%)

大,宜采用直线坡道以减少坡道长度。

3.9.5顶板覆土厚度每增加300mm地下室综合成本会增加30元/ m2、每增加100mm地下室含钢

量增加1.5~2kg/m2,有绿化时顶板覆土厚度宜≤1200mm厚(顶底板优先采用同方向同坡度结构找坡后可仅设40厚细石砼保护层),必要时局部加厚即可。

3.9.6每增加100mm垫层厚度,地下室综合成本会增加约10元/ m2,相对层高也会增加100mm,

底板建筑垫层厚一般50~150m即可。

3.9.7条件许可时可设置自然采光通风口或光导管,减少对人工照明、通风、排烟等机械系统

的依赖,提高舒适度。

3.9.8慎重确定泵房、机房等控制中心位置,以节约管线长度,必要时发电机房可适当分设。

3.9.9条件许可时,可先施工主楼,待主楼沉降基本完成后再施工无主楼的地下室,以避免采

用后浇带等技术措施,节约成本。

3.9.10一般土方开挖+外运约25~50元/m3,当土方必须外运时,可卖给有需要的地方。为节约

成本,土方开挖与回填可并入同一个合约。

3.10门窗

3.10.1窗地比

3.10.1.1外窗(400~600元/m2)造价比墙体(约150元/m2,包

括墙体、保温层、涂料、防水等)高,在满足采光通风(如房间窗地面积比≥

0.14、房间窗户可开启面积/房间面积≥0.05等)与景观要求的情况下可适当降

低窗地比/窗墙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居住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北向

不大于0.2,东西向不大于0.25,南向不大于0.35。每降低1%开窗率楼面造价

约降低3元/m2,一般情况下高层窗地比≤0.21、低层窗地比≤0.24。

3.10.1.2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和立面效果的情况下不做天窗或尽量

减少天窗的洞口面积及开启面积。

3.10.1.3防烟楼梯间或前室尽量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通风或自然

排烟,开启扇面积满足消防规要求的最低值即可。

3.10.2节能门窗(如LOW-E中空等)一般比普通门窗价贵100~200元/m2,条件许可时,尽量

由普通门窗代替节能、降噪门窗,车库等不采暖或无空调空间应采用普通门窗。

3.10.3夏热冬暖地区全年大部分小时数室外温度低于26℃,应促进室向室外排热,避免采用造

价高昂的双层幕墙(冬季获得更多的并利于保温),以节约成本。

3.10.4门窗价格一般:塑钢门窗(约350元/m2)<断桥铝合金门窗(约500元/m2)<欧式木

铝复合门窗(约1500元/m2)<美式木铝复合门窗(约1500元/m2),入户门一般2000-3000

元/樘,型材、玻璃、五金等与产品定位相匹配,玻璃厚度、型材系列与壁厚可取下限,条件许可时少用low-e玻璃。

3.10.5开倒式窗户成本一般比普通开启形式贵很多,可适当减少开倒开启形式。

3.10.6喷涂铝型材比电泳铝型材便宜约10元/m2,一般情况下可选用喷涂铝型材,尽量不采用氟

碳喷涂。

3.10.7可适当减少门窗分划,以节约成本,降低门窗导热系数。

3.10.8条件许可时,可不采用后装法施工,以节约附框成本(10~15元/m2)

3.10.9遮挡百页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还要保证空调的散热,不应过密。

3.11保温层

3.11.1保温成本一般80~100元/m2,保温成本低于外保温,条件许可时销售型住宅可采用保温,

需快冷快热的夏热冬冷地区可采用保温。

3.11.2在满足节能要求的情况下选用低成本的保温材料,同等保温性能下材料价格通常:保温

砂浆<聚苯板<挤塑板<聚氨酯。复合硅酸盐板(约60元/m2)<岩棉(约90元/m2)

<酚醛树脂板(约110元/m2)<玻化微珠(约120元/m2)。

3.11.3夏热冬暖地区全年室外温差不大,外遮阳与屋顶隔热比墙体保温作用更大,墙体保温甚

至影响夜间或过渡季散热,导致空调负荷增大,可不设保温层或应尽量降低保温层厚度。

3.12防水层

3.12.1防水成本一般20~40元/m2地上面积,优先依托结构自防,必须附加柔性防水层时,则应控

制设防区域,如卫生墙面防水只做到1.8m高。

3.12.2做好各节点、门窗防水构造后,条件许可时,外墙可不设防水层。

3.13外立面装修

3.13.1小高层、高层外装成本一般110~160元/m2建筑面积,应结合产品定位、客户敏感部位分析

等,选用低成本的外立面装修材料,如弹性涂料(30元/m2)<质感涂料(50元/m2)<

面砖(65元/m2=材料22元/m2+人工45元/m2)<石材(600元/m2=材料350元/m2+人工

250元/m2)。

3.13.2栏杆成本一般300~450元/延米或30~40元/m2建筑面积,应结合产品定位、客户敏感部位

分析等,选用低成本的阳台栏板,部品价格一般:镀锌钢栏杆<铝合金竖条栏杆<铝合

金玻璃栏板<不锈钢玻璃栏板,适当减少栏杆花饰。

3.13.3外立面线条、小构件之类零星工程施工单价偏高,应适当减少纯装饰性构件设置,一般

不在外立面(石材、面砖、涂料)完成面基础上另挂铝穿孔板、铝格栅等装饰构件(300-500

元/m2)。

3.13.4可调节外遮阳造价(如外遮阳翻板约2000元/㎡)一般比固定外遮阳高很多,可适当以

固定外遮阳代替可调节外遮阳。

3.13.5空调百叶遮挡部位外墙、普通住宅二层以上部分外墙等可采用涂料面层。

3.13.6一般埃特板(硅酸盐纤维板)饰面价格比防腐木饰面低25%,可尽量采用木纹埃特板代

替防腐木饰面,以节约成本。

3.13.7石材种类繁多,即使类似效果的石材价格相差也比较大,应结合产品定位尽量选用低成

本的石材,如以埃及产贝沙金(约370元/m2)代替耶路撒冷贝沙金(约600元/m2)。

3.13.8真石漆、仿石面砖比石材便宜很多而具有类似石材的效果,必要时次要部位可替代石材。

3.13.9外立面线脚有EPS、石膏、水泥、天然石材等类型,不宜大面积采用天然石材线脚。3.14室装修

3.1

4.1毛坯房混凝土楼地面可在浇捣时随手抹光即可。

3.1

4.2由于梁的存在,天花抹灰面积一般比较大,尽量提高混凝土成品质量,避免天花抹灰(精

装房可直接刮腻子)。

3.1

4.3毛坯房墙面可仅底层抹灰。

3.1

4.4管井墙面混凝土部分可取消抹灰。

3.1

4.5设备机房应尽量简装,满足设备运行要求即可。

3.1

4.6地下室宜适当简装,满足使用要求即可。

3.1

4.7纯消防楼梯间应尽量简装,如墙面普通抹灰即可。

3.15电梯

3.15.1带电梯住宅成本一般比无电梯住宅高约50元/m2,低层住宅可仅在必要时才设电梯。

3.15.2每单元有多台电梯时,只需一部进入地下层(设置电梯停站点)即可。

3.15.3采用无机房电梯还是有机房电梯应从设备成本、土建成本、维护与运行费用等多方面综

合比较。

3.15.4超过25层时宜垂直分区,减少单梯停站数,以节约成本。

3.15.5电梯功能可适当简化,满足日常要求即可。

3.15.6电梯井道尺寸满足预选品牌的技术要求即可,除消防电梯外,相邻电梯间可不设隔墙,

以避免浪费。

3.16如增量成本不能在售价中得到回收,则应慎重确定赠送面积。

3.17架空层建安成本约2000元/m2,尽量减少不能充分利用的架空层面积,其他低效面积如会所、

商业等类似。

3.18在满足规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单个消防分区的面积,并注意住宅、商业、地下车库等的

区别。

3.19不同防火分区间尽量利用实体墙(防火墙),以避免设置防火卷帘、喷淋设备,节约成本。

3.20在满足当地政府强制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低成本的砌筑材料,如材料价格粘土红砖<烧结粉

煤灰砖<蒸压灰砂砖<混凝土炉渣实心砖<粘土空心砖<泡沫混凝土砌块<粒砖<膨胀珍

珠岩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3.21公共建筑(或公共部位)屋面尽量采用结构找坡,以减轻荷载、节约成本。

3.22同层排水荷载大、成本高,宜慎重选用。

4.结构方面

4.1结构设计是一门艺术,没有唯一解,但可以不断地寻求相对最佳。应用现代高效能计算机,

是能对复杂的结构做出可靠的分析,但更需要运用正确的判断力。

4.2结构体系的各个构件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工作、同时达到极限状态,协同工作程度越高,材

料利用越充分,合理结构选型以尽量提高材料利用率,如材料利用程度:矩形截面梁<平面桁架<空间网架<悬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或钢-混凝土结构,现在结构

设计整体已很保守,更不应再盲目加大局部构件的安全储备,要勇于做弱、不要一味求强。

4.3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越多构件处于轴心受力状态、材料利用率越高、经济性越好。

4.4限额设计可以将设计指标控制在一定围,避免造价过高,但难以做到相对最优。

4.5结构体系选型

4.5.1强调系统思考与概念设计,统筹考虑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刚重

比等参数,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刚度要均匀连续变化,以适应地震反应要求,体

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结构可在适当位置设置防震缝或专门弱化。应尽量减轻自重、减

轻扭转、防止共振,以最大限度降低地震作用。

4.5.2砌体结构经济层数为5层左右,框架结构经济层数为10层左右,框架-剪力墙结构经

济层数为18层左右(约60m高),剪力墙结构经济层数为25层左右(约80m高),合理

布置剪力墙或柱间支撑比完全依靠框架来抵抗水平剪力更经济。

4.5.3一般情况下,结构体系成本:框架结构(矩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框剪结构<

剪力墙结构。

4.5.4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框剪结构(1/800)比剪力墙结构(1/1000)宽松,有时框剪结构

可能更经济。

4.5.5结构缝

4.5.5.1沉降缝能不设就不设。

4.5.5.2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必然导致用钢量加

大,需合理设置变形缝,必要时可适当扩大设防长度。

4.5.5.3防震缝通常在基础、地下室甚至地面以上若干层的大裙

房(大底盘)以上布设。

4.5.5.4宜两缝或三缝合一。

4.6荷载

4.6.1尽量明确各层使用功能,以便较准确地进行荷载取值,不同功能部位的荷载应区别计算。

严禁荷载取值盲目扩大、层层加码。

4.6.2关注门窗洞口荷载是否扣减。

4.6.3由于结构电算程序对楼面活荷载的折减一般是粗略和不全面的,输入荷载时需关注荷载

折减情况如墙柱基础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活荷载标准值总和可按0.55~1.0系数折减,

梁按从属面积可按0.6~0.9系数折减,车库楼面板可按0.57、0.77系数折减。对于高

层建筑的墙柱基础总荷载最多可折减7%以上。

4.6.4抗震规要求的结构自振周期是折减后的周期,而结构自振周期与主体结构和填充墙之间

的关系密切,应按填充墙刚度大小对结构自振周期按0.6~1.0系数折减,以节约成本。

4.6.5由于地下室可使地震剪力降低20%~30%,8度或9度区高层建筑采用箱基、刚性较好的

筏基或桩箱基础时,考虑到上部结构与地基的相互作用,应适当折减地震剪力约15%或

配筋时不再放大。

4.6.6关注最不利荷载组合、基础设计是否采用标准组合等。

4.6.7考虑到重复计算部分,混凝土容重由27KN/m2降为25KN/m2。

4.6.8地下室设防水位每提高100mm地下室含钢量增加1~2 kg/m2,尽量按实际水位设防,必

要时进行设防水位专项咨询,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技术措施(如设置抗拔桩或锚杆)。

4.6.9可通过一些优化措施降低荷载:结构构件轻质化如采用钢结构、桁架等。建筑地面做法

轻质化如网络地板等。墙体轻质化如隔墙由砌块改为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荷载小、地震

作用小。地震力小、剪力墙等构件尺寸小、反过来荷载也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7结构参数

4.7.1应辩证地理解规与软件要求,综合考量相应参数,如层间位移是否考虑偶然偏心等。

4.7.2通过与施工图设计单位的沟通,尽量选取最合理的结构参数(如抗震设计的参数等)。

4.7.3由于中震设计重现期(475年)远远大于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设计重现期(50年),

应重视概念设计而不是片面放震作用。

4.7.4当高层与群房间设缝时,不应笼统按高层确定抗震设防类别。

4.7.5确定场地类别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不宜过于保守,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场地详勘单位沟

通,将场地类别尽量判为对抗震设计有利的Ⅰ、Ⅱ类地形;

4.7.6高层建筑一般由水平荷载控制,而不同场地粗糙类别对风荷载影响很大,如60m高建筑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0.93~2.12,考虑到设防概率及周边持续建设,场地粗糙类别宜尽

量向D类(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靠拢。

4.7.7梁的弯矩放大系数一般为1~1.5,宜从小取值。

4.7.8梁的扭矩折减系数一般为0.4~1,宜从小取值,个别地方区别对待。

4.7.9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一般为0.55~1,可取0.6。

4.7.10楼层归并系数(通常为3层)不宜过大,以节约钢筋。

4.8含钢量/混凝土含量

4.8.1普通地下室一般为105~125 kg/m2(其中底板约60kg/m2、顶板约40kg/m2、墙柱约10kg/m2、

外墙约20kg/m2),塔楼部分地下室一般为120~170 kg/m2,人防地下室一般为150~180 kg/m2。标准层含钢量随建筑高度递增并存在地区差异,多层一般在39kg/m2左右,7~19

层一般在42.5kg/m2左右,20~25层一般在44kg/m2左右,26层以上一般在49kg/m2左右。

如设转换层一般增加2.5 kg/m2左右。因地震、风压等原因,不同地区存在0~13 kg/m2

含钢量差异,一般建筑越高差异越大。

4.8.2标准层混凝土含量(随建筑高度递增)一般为0.31~0.38m3/m2,地下室一般1.0m3/m2以

上。

4.8.3可选用合适的推行限额设计。

4.9基础

4.9.1地质勘查

4.9.1.1应选择经验丰富的地勘单位,为尽量准确查明地质情况,

可约定钻孔深度、布点密度等。

4.9.1.2地勘报告截稿前应与甲方甚至设计单位沟通。

4.9.1.3应有两个以上的基础选型或地基处理建议。

4.9.1.4抗浮设计水位应注明绝对标高(而不是相对地面的标

高)、最低设计水位标高。

4.9.2基础选型

4.9.2.1设计单位必须提供两个以上的基础方案,从成本、工期

(财务成本)、模板用量、人工费用等方面选择最经济的基础方案。

4.9.2.2基础布置方案应投影到地勘报告上去,叠合分析。

4.9.2.3基础方案的选择应以精细化计算为基础。

4.9.2.4一般情况下基础造价:天然基础<复合地基浅基础<片

笩基础<桩基础(预应力)<桩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灌注桩)<复合

地基片笩基础<箱形基础,其中桩基础一般80~120元/m2总建筑面积或600~800元

/m2占地面积。

4.9.3天然基础

4.9.3.1承载力取值即使完全参照规,规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

确定天然地基承载力不宜过于保守。

4.9.3.2天然基础不应盲目从大归并,应适当降低归并幅度。

4.9.3.3天然基础沉降差控制可以基础边到边为计算点(非柱中-

柱中)。

4.9.4箱、筏基础

4.9.4.1不论剪力墙结构还是框架结构,基础应力通常远小于计

算值,一般不足计算值的1/10,应充分考虑箱筏基础实际存在的各方面有利因

素。

4.9.4.2由于上部结构的刚度很大,使得基础整体弯矩很少、基

础弯曲中和轴大幅上移,基础力不应孤立(与上部结构分开考虑)地计算、而

应按“上部结构-基础”共同工作的模型进行计算,基础一般仅考虑局部弯矩、

忽略整体弯矩。

4.9.4.3由于板的跨厚比很小,基底反力较大的地方土层将因塑

性破坏导致基底反力重分布,应按塑性方法设计底板。

4.9.4.4筏板一般比较厚,可采用变截面筏板,以节约混凝土、

节约用钢量,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围。

4.9.4.5可考虑基础梁的翼缘作用,按T、L型截面计算,通常可

节约钢筋近20%。

4.9.4.6由于基础梁通常比较宽,计算局部弯矩时应考虑支座宽

度的影响,取净跨计算弯矩。

4.9.4.7由于筏板通常比较厚,力计算时应考虑受压钢筋作用。

4.9.4.8由于基础整体和局部弯矩都很小,一般很少开裂,可不

计算裂缝跨度,但宜配细而密的钢筋。

4.9.4.9较厚的筏板一般由冲切控制,在配置抗冲切斜筋后上下

表面仅配置少量钢筋即可。

4.9.5桩基础

4.9.

5.1确定柱底力时,应取N D+L(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值,而不是Nmax值。

4.9.

5.2当底板土承载力≧120kpa且为摩擦桩时,可利用地下室

底板下地基承载力。

4.9.

5.3确定桩基础单桩承载力不宜过于保守,条件许可时单桩

承载力宜通过试桩确定。

4.9.

5.4地质条件许可时选用低成本桩型,如桩基础成本:锤击

桩<静压桩、预应力管桩<冲(钻)孔灌注桩等其他桩型。

4.9.

5.5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避免预应力管桩方案仅因抗拔原

因改为成本更高的方案。

4.9.

5.6条件许可时,可以锚杆代替抗拔桩,以节约成本。

4.9.

5.7当单桩承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时,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

提升与混凝土材料成本的提升不成本比例,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越经济,

通常C35以上比较经济。

4.9.

5.8当单桩承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时,可适当增加桩长,以

充分利用桩身强度,减少沉降。

4.9.

5.9当桩长一定时,可选择一个比较经济的桩径,摩擦桩小

桩径比大桩径更经济。

4.9.

5.10满足结构安全前提下,单桩承台比两桩、三桩承台经济。

4.9.

5.11承台上部为剪力墙筒体(如交通井筒体)时,桩应尽量

布于剪力墙下,以减轻承台抗剪压力,从而降低承台厚度并降低构造配筋钢筋

量(满足抗冲切后)。

4.9.

5.12桩数余量超过0.2根的承台比例及桩截面承载力余量不

宜过大,全部桩的承载力之和不应超过总荷载的1.15倍。楼层重量标准值一般:

框架结构1.2~1.5t/m2、框架剪力墙结构:1.3~1.6t/m2、剪力墙结构:1.5~

1.8t/m2、框架筒体结构:1.4~1.6t/m2、地下室:

2.0t/m2。

4.9.6深基坑支护

4.9.6.1应选择有丰富经验的深基坑与边坡支护设计人员。

4.9.6.2通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深基坑支护形式并优化

各构件配置,如锚杆的数量、埋深等。

4.9.6.3位移控制不宜过分保守,实际(观测)墙顶位移满足规

要求(一级基坑30mm、二级基坑60mm、三级基坑80mm)即可。

4.10钢筋混凝土柱

4.10.1柱网越小、楼盖用钢量越小、柱构件用钢量越大(其中

柱端及梁柱节点区加密箍筋的增加量几乎占全部增加量的50%),柱网越均匀、梁柱

受力越合理、用钢量越节省,7.2~8m的方正柱网一般比较经济,必要时兼顾地下车

库经济柱网。

4.10.2跨层柱由于其受力的复杂性以及截面较大,用钢量较正

常层高柱多。

4.10.3错层容易使交界处竖向构件形成短柱,为增强抗震性能

而在构造上进行加强,用钢量较多。

4.10.4异形柱通常比方柱成本高,宜尽量利用户隔墙、门后、

立面、公共部位空间等位置布置方柱。

4.10.5考虑到模板、抹灰等,圆柱比方柱成本高,可尽量少布

圆柱。

4.10.6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轴压比控制,在尽量接近轴压比

上限的同时又使绝大部分竖向构件为构造配筋而非力控制配筋,当梁柱核芯区的砼

强度等级超过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两级以上时,可通过先浇捣梁柱混凝土(在梁柱

交界处的梁端留施工缝)来保证核芯区砼强度等级与墙柱相同。

4.10.7当多数情况下多数部位都采用构造配筋时,墙柱截面越

大,用钢量越大,必须合理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从而控制其截面尺寸,也可避免出

现短柱(柱子净高/截面长边≤4。当轴压比不足时,适当提升混凝土强度等级比盲

目加大截面、增设芯柱、增加箍筋更经济。

4.10.8柱截面不宜盲目从大归并,应竖向分段归并适当控制归

并幅度,少数大轴力柱可通过加大配箍率或加大主筋配筋率或配以劲性钢筋来提高

轴压比。

4.10.9多、高层建筑中,柱截面可随荷载减小自下而上适当减

小截面,即采用变截面柱。

4.10.10条件许可时,偏心柱可适当调整柱位,以减少偏心节约用钢量,如结合装饰柱位置

将边框架柱适当外移等。

4.10.11结构顶层边柱(尤其是抽掉中柱的大跨度边柱)往往大

偏心受压,其主筋配筋量由力控制且都较大,可改变柱竖向形状(如加腋)或直接

将梁柱顶节点设计成简支。

4.10.12由于超高层建筑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变形差异很大,竖向

构件的徐变也会积累很大的差异沉降,梁、特别是核心筒周边的框架梁力对跨度非

常敏感,可通过适当加大筒体与相邻框架柱之间的距离等措施进行调节,降低水平

外荷载在梁引起的剪力,节约用钢量。

4.10.13避免简单等直径对称配筋,宜组合配筋并将大直径钢筋

布设在角部,以尽量降低实际配筋余量。

4.10.14由于柱的X、Y向均有配筋要求,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布

置在角部给两个方向共享。

4.10.15不应求方便以柱的总体积代替核芯区体积,应以箍筋表

面以的核心面积计算配箍率,如500×500方柱可节约箍筋29%,符合规要求且更经

济。

4.10.16柱箍筋的体积配筋率采用高强度钢筋比低强度钢筋更节

省用钢量。

4.10.17箍筋肢距小时,可连续绕合,更经济也更安全。

4.11剪力墙

4.11.1在避免共振的同时,合理布置剪力墙或柱间支撑比完全

依靠框架来抵抗水平剪力更经济,框剪结构可由剪力墙承担80%以上的水平荷载,但

不应盲目增加剪力墙(考虑到抗侧力边际效应及地震作用的随之加大),满足规要求

位移限值(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即可,计算层间位移比时不应考虑

偶然偏心荷载。

4.11.2剪力墙宜对称均衡地设置在四周并尽量使刚度中心与重

心重合,以增大抗扭惯性矩并使两个主轴方向的抗侧刚度接近,但长向布置剪力墙

时需兼顾温度应力。

4.11.3利用竖向交通井道形成的剪力墙筒体,其部墙体对结构

刚度贡献甚微,筒体部隔墙可设梁支承于筒体外围墙上,从而增大外围墙的轴力避

免受拉对其受力反而有利,尤其是筒的角部处。

4.11.4裙楼、地下室剪力墙与上部塔楼剪力墙及其洞口应尽量

保持上下对齐。

4.11.5规要求底部加强层剪力墙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6(一、

二级抗震等级)或1/20(三、四级抗震等级),但对于底层商业、复式住宅、架空层

等层高较高的结构,可按高规附录D专门公式验算,以避免增加墙厚或尽量少增加

墙厚,避免因变成短肢剪力墙而加大配筋。

4.11.6剪力墙长度一般取厚度的8倍+100mm,不宜大于8m,

太长地震力增大,太短构造配筋成倍放大。

4.11.7将剪力墙的刚度控制在合理的围,尽可能采用联肢墙,

减少不必要的剪力墙。

4.11.8墙段之间的连梁应为弱连梁(L n/h b>6),连梁不得随意

加大配筋,否则不仅浪费钢筋也降低连梁耗能能力。

4.11.9考虑到因此增加的暗柱、连梁等构件的用钢量,剪力墙

开结构洞不一定经济。

4.11.10合理地布置适当截面的剪力墙,其配筋多半是构造配筋

(节点区主筋、箍筋以及墙段的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均可按最小配筋率配置),不应

随意扩大剪力墙的加强部位以节约用钢量。

4.11.11剪力墙截面可随荷载减小自下而上适当减小。

4.11.12同样间距的剪力墙分布筋,直径越大延性越差,配置小

直径分布筋更经济更安全。

4.11.13剪力墙中竖向分布筋通常都不是由力控制,其作用主要

是固定水平分布筋,防止墙面出现收缩裂缝,满足最小配筋率及方便架立即可,不

应随意提高其配筋量。

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图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的70%以上。 7、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8、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9、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10、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11、采用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12、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腐蚀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13、门窗采用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材料。 14、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及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 15、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应。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以做到经济适用。 16、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的数量。 17、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代替木质板材。 18、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脱落。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 19、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 20、采用自粘类片材,减少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 21、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2、优选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2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提高周转次数。 24、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 25、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分段悬挑方案。 26、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档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档封闭。力争工地临时用房、临时围档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全在这了

全在这了,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 建筑内保温致命缺点是无法避免冷桥,容易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因此无论是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饰面安装的牢固度和安全性考虑,外墙外保温及饰面干挂技术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 外保温的形式可有效形成建筑保温系统,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桥的产生,其次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的空气层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耗并排除潮气保护保温材料,最后,外饰面有挂件固定,非粘接,无坠落伤人危险。 保温效果明显 --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消除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效能,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保护主体结构

--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建筑物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构件的开裂,而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 --外保温可以增加室内的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侵蚀,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扩大家内的使用空间 --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墙外保温使每户使用面积约增加1.3-1.8m?。 便于丰富外立面 --在施工外保温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聚苯板做成凹近或凸出墙面的线条,及其他各种形状的装饰物,不仅施工方便,而且丰富了建筑物外立面 不同外墙保温系统对比

2、高效门窗系统与构造技术 外窗保温系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断桥铝合金窗框; 中空玻璃; 窗框与窗洞口连接断桥节点处理技术; 外窗安装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户,同时通过改善窗户制作安装精度、加安密封条等办法,减少空气渗漏和冷风渗透耗热。 采用高性能门窗,玻璃的性能至关重要。高性能玻璃产品比普通中空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出一到数倍。 例如单面镀膜Low-E中空玻璃,其导热系数约为1.7w/m2k,保温隔热性能比普通中空

浅谈暖通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浅谈暖通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摘要:在可利用能源日益紧张,能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 背景下,如何践行节能减排目标已成为各个行业领域人员高度关注的课题之一。 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暖通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暖通设计,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1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设计中的应用 1.1建筑材料优化 绿色建筑技术是指在建筑建造中使用无公害、具有环保功能的材料,在保证室内基本布 局合理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节能技术、使用天然材料,减少使用环保材料。暖通系统设计中重 点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传统设计中,要满足人们的空调供暖供暖或其他用电需求,需 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或设备来完成设计改造。这种类型的暖通设计耗费成本较大,且耗电 量大,不符合设计环保与经济要求。同时,一些暖通设备在安装使用中还可能会带来噪声污染、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相对的采用结构设计改进的方 法改善室内居住环境,一方面保证人们基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降低造价成本,经济效益 与环境效益明显。例如在建筑结构方面,可以设计透光面积较大的落地玻璃窗,一方面改善 室内光线,同时促进太阳能的吸收,降低室内照明、取暖设备使用率,节约电能。在材料方面,则可以在冬季选择向特殊材质的玻璃内填充惰性气体,改变光源通过率,提高室内温度,满足取暖、保暖要求。 1.2蓄冷处理 绿色建筑技术中的蓄冷处理属于暖通设计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改进技术。一般生活生产用 电分用电高峰期和用电低峰期,用电高峰期供电压力大,设备用电过程中,用电量不变,但 设备做功效率明显减低,暖通设备取暖、通风或制冷效果不佳,满足不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但同样产生使用费用。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在用电低峰期进行能源制冷和储备,使冷量 在需要时再进行释放。这种蓄冷技术不仅避免用电高峰期带来的用电不便问题,同时减少能 源的消耗量,实现暖通设计节能环保的目标。使用蓄冷技术是在夜晚用电低峰期进行冷量蓄 积处理,冷量释放是在白天用电高峰期,这种类型的供冷处理减少实际电量的使用,同时节 约电力资源和电费。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正常条件下,普通温度的水的蓄冷量要低于冰的 蓄冷量,要进一步节约能源,可以缩小设计蓄冷池的容积,热容量不变,冰的冷量释放优于水,具有更好的制冷效果。空调暖通设计要降低风量和风机动力,可以进行低温送风,提高 技能效率。夜晚不仅是用电低峰期,同时也是制冷剂负荷状态最佳时间,暖通设备的工作有 效率和利用率较高,可明显提升冰蓄冷效果,实现系统结构优化。 1.3太阳能通风管理 暖通设计中的通风设计也可以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从能源使用角度 来说,太阳能是取材方便且使用简单的能源类型之一,太阳能利用技术是人类社会重要的发 明之一。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太阳能绿色环保、再生性强,有效缓解地球能源危机。太阳 能的使用范围广、利用率高,且受外部环境影响小,在暖通系统的通风处理中应用安全且可靠。太阳能光热技术和太阳能光电技术可以在暖通设计中实现热能转换和热传递效用。热水 箱和其他加热设备组合形成集热器,从而构成控制循环系统;利用温度控制器能完成地板采 暖和供暖控制,同时根据不同季节、天气气温变化情况也可以随时调节室内室温。这种系统 设计通过太阳能利用和控制实现室内暖气供应与调节,是良好的通风处理工艺。暖通系统设 计内容包含供暖、采暖、制冷和通风等设计内容,均属于室内气流气温调节控制的一种手段。设备改进设计后使用,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电力资源供应有限,且使用成本较高,而替代使 用太阳能,环保节能效用显著,且使用成本低,对暖通设计中的通风处理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和经济性。 2暖通设计应用绿色建筑技术要点 2.1建筑布局安排 将绿色建筑理念与技术应用到暖通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系统整体结构布局安排的合理

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与方案 一、各专业技术措施 建筑专业: 1、采用浅色饰面或遮荫等手段优化场地热环境;无遮阴的地面停车位占地面总 停车位的比例不超过30% ◆措施:场地中不少于30%的硬质地面有遮阴或铺设太阳辐射吸收率为0.3~ 0.7的浅色材料; 不少于75%的非绿化屋面为浅色饰面,坡屋顶饰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7,平屋顶饰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5; 地面停车位可处于建筑阴影区的地面或配置株间距在6m及以下的乔木; ◆提交资料:建筑竣工图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竣工图、屋顶平面竣工图、场地铺装竣工图及说明、景观种植竣工图、材料检测报告 2、建筑材料满足青岛市现行有效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规定 ◆措施: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不得使用青岛市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目录中的建筑材料,当不得已进行材料代换时,必须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且代换用建筑材料不属于国家和北京是发布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提交资料:建筑竣工图纸(或精装设计材料用法表)、工程结算材料清单、材料的进场验收及复验记录 3、所用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标准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措施:材料采购时,要满足图纸的要求,所有材料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在材料采购、建设施工环节中注重建筑材料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并保留其检测报告; ◆提交资料:工程结算材料清单(标明生产厂家)、建材产品检测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材料进场验收及复验记录 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措施:施工单位按照图纸中对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施工 ◆提交资料:结构竣工图纸、预拌混凝土及砂浆的购销合同、供应量证书、供货单、总用量清单等材料; 5、将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且实际回收的可再利用、可再循环材料的重量占可再利用与可再循环的固体废弃物的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20%

绿色建筑八大课题

绿色建筑八大课题 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正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部与科技部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瞄准国际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重点研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规划设计指南,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建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课题一“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对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技术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地域气候条件有关的建筑热工指标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实践;完成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技术指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软件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开发用于定量评价建筑环境的模拟软件,包括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日照和采光软件等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课题二“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课题三“绿色建材技术与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围绕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分为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三部分。课题下设9个子课题,包括: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建筑装饰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课题四“绿色建筑水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围绕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水安全综合性保障技术与两种专项技术(包括湿地-水体复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以降低冲厕用水为核心的节水技术与节水器具)。结合工程项目,通过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工程性试验及跟踪研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态、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绿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课题五“降低建筑能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影响建筑能耗的三个关键环节——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建筑能源供应与转换系统,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瞄准国际前

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和相关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和相关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22T13:52:03.4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李嘹元 [导读] 摘要: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绿色建筑技术与相关材料的运用现状,并提出了应用控制的实践对策,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广东九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廉江 524400 摘要: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绿色建筑技术与相关材料的运用现状,并提出了应用控制的实践对策,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建筑物的建设人员应不断优化评价体系,来使绿色建筑技术与相关材料更趋效用的作用于实践,以推动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应用 前言 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使建筑物的建设使用实现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目标的关键。然而,实践过程,绿色建筑技术与相关材料所处的市场环境日趋多元,增加了运用效果的控制难度。此外,绿色建筑评估工作的开展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故,工程建设者应加大绿色建筑技术和相关材料的应用研究力度,以优化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环境,继而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进程。 1研究绿色建筑技术和相关材料在建筑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实现行业可持续建设目标的绿色建筑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具体来说,为实现建筑活动与所处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目标,建筑物的建设建造正朝着人文环境、环境保护、能源利用以及舒适度方向进行迈进。然而,与之相对应的绿色建筑技术与绿色建筑材料,因研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在此方面取得的成果效益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故,相关建设者应从绿色建筑技术与材料在市场环境中的运用现状出发,即在明确问题局限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如此,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就能以快速状态满足居住用户对建筑物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需求。 2 建筑中绿色建筑技术和相关材料的应用现状 当前阶段,绿色建筑中的建筑能耗是衡量建筑物建设使用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建筑能耗的控制效果,则是根据建筑物能量总消耗、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指标以及建筑面积、体积等指标,进行衡量的。对于建筑物能量的总消耗控制目标的达成,绿色建筑人员多采用遮阳技术、温室效应以及预热回收等方法来实现。据权威数据统计,当前绿色建筑的建设使用多为高能耗建筑,其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 25%,成功在原有建筑物能耗基础上降低了 70~80%。 从问题角度来看,建筑中绿色建筑技术与材料的应用问题主要体现在评估工作开展。即评估指标内容不深入,仅将评估标准作用于绿色建筑节能效果、节能环保、舒适度以及节水率方面,并未将绿色建筑的管理机制充分重视起来。此外,评估工作多集中在工程项目的建设成型后期,并未作用于施工建造阶段。如,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标准将对公共建筑的评价设置在投入运营一年以后。此评价工作开展背景下,具体的评价措施运用因管理经费与技术准备问题,无法完整的对建筑试点能耗进行计量与评测。这种低执行率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将建筑节能效果的评估工作仅停留在具体焊接的定义上,并未对工作的推进进行规范化与系统化的控制。 为此,相关人员应从问题角度出发,以使绿色建筑技术与相关材料的作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促进整个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3 建筑中绿色建筑技术和相关材料的应用控制对策 以某建筑工程项目为例,其建设使用的耐火等级为一级,属二类公共建筑,建成为约 31m 高,8 层的建筑。在运用绿色建筑技术与相关材料时,需结合工程所处的周边建筑物分布与地理气候条件,以使建筑物的能耗达到地区建筑行业节能标准的 60%。 本工程结合所处的环境条件,确定采用了遮阳一体化设计、温湿度独立的控制系统以及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等。在材料方面,工程建设者根据所处的规范标准制度环境,将燃烧等级确定为 A 级。如表 1 所示,为工程绿色建筑材料的热工参数与标准要求。 表 1 绿色建筑材料热工参数与控制标准 表中所示内容,意味着本建筑物选用了性能质量较高的管道材料,能够大幅提升管道的耐久性。高性能质量的灯具选用,将使灯具的控制工作能够以集中状态降低电能消耗量。为避免建筑水管因锈蚀而对水质造成污染,使用了钢塑复合管作为建筑物的室外管网。选用伊通砌块组作为提升建筑物保温隔热效果的建筑材料,与此同时,不仅控制其节能环保效果,还强化其所处结构环境的强度与防火性能[4]。 此外,为解决绿色建筑评估工作开展效果不佳的问题现状,本工程建设人员构建了更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以使体系能够作用于建筑物规划设计、建筑形态、控制过程、绿色建筑技术运用以及周边环境的综合考量。此外,还将绿色建筑评价考察主要对象确定为:环境、规划、健康、设计以及经济影响等。环境的评价工作,因其易受建筑物周边环境、建筑施工使用材料以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应作为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开展重点。规划是指,评价建筑物与周边建筑物环境的融合情况,以合理化城市建设的整体环境与交通运输现状。健康评价是指,建筑物建设使用对周边环境生态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绿色建筑的设计评价是指,从综合角度出发来判断建筑设计阶段的设计水平、设计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以及设计采用的而技术与节能环保理念等,是否能够满足绿色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而经济影响的评价,就是对本绿色建筑确定的经济指标与相关节能管理费用进行分析。因而,具体的评价机制应包含环境标准与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实现与建筑物周边环境、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融合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本绿色建筑工程应结合工程所处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不断调整绿色建筑的评估指标,进而使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能够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5]。

绿色施工四节措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绿色施工四节措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六、临时用地指标 1、禁止使用粘土砖;平面布置尽量减少临时用地面积,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等。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部低于90%,其中办公用房、宿舍满足3㎡/人的使用要求。场内绿化面积为临时用地面积的5%。(《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规程》DB29-200-2010,P10) 2、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3、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七、临时用地保护 1、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八、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县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4、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 5、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6、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节材与绿色建筑材料的利用 一、临时设施的重复利用 本工程施工现场无可利用的道路、临建,一切施工临时设施均需要进场后进行建设。 1、施工临时用房采用可以重复使用的组装式轻钢保温压型钢板房屋,一层和二层。 2、现场围墙采用可重复利用的可移动式—压型钢板围墙。

(完整版)项目绿色施工方案

项目绿色施工方案 1、绿色施工原则 做到四节一保:节约土地;节能;节水;要节材与资源利用;保护环境。 (1)节能措施 1)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提高节能意识。 2)建立能源消耗台帐,制定节能措施。 3)施工过程中要制订节能措施,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指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节水、节电措施的实施,杜绝无谓的浪费。 5)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转正常。 6)临时设施用电设备要使用标有“ CCC标记的合格产品。 7)施工条件允许,可利用建筑物的永久设施,如围墙、水电设施等。 (2)节能效果 1)制订节能计划,采取控制手段(主要为用电)。 2)施工现场用电计算应按实际用电负荷加系数的方法或按工程预算用负荷适当进行调整。 3)办公和生活照明灯要采用先进的节能灯具,做到人离灯闭。电脑、打印设备等工作人员离开要随手关机,以降低电消耗。 4)对电消耗量较大的工艺制定专项节能措施。 (3)能源优化 1)施工过程中应使用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的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以清洁能源替代污染大的能源。 2)施工现场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做临时设施。 2、材料与资源 (1)材料选择 1)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应尽可能就地取材。建筑材料采购要制订明确的环保材料采购条款,对材料供应单位进行审核、比较、挑选。计算本地化材料比例,择其大者实施。

本地化材料比a =生产于距离施工现场500km之间的施工材料用量(t)/施工材料总用量(t) *100 % 2)采取措施使用符合对环境无害,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的绿色建材。 3)严格控制临时设施用料,尽量利用旧料、现场拆卸回收的材料。 4)使用的模板、脚手板、安全网等周转材料要选择耐用,维护、拆卸方便,回收方便的材料。 5)施工中购入的主材、辅材应符合设计对使用绿色材料的要求。材料的各项指标应达到现行国家绿色建材标准要求。 6)装饰装修材料的购入,尽量选择经过法定检测单位认证的绿色材料,并应按照以下规范、规程要求,进行有害物质评定检查: ①达到《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2010要求; ②达到《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I8580-18588—2001要求; 7)混凝土外加剂选择应符合以下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①《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规程》应符合当地技术要求; ②《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I8588—2001要求; ③每方混凝土总碱含量应符合当地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要求。 (2)材料节约 1 )制定材料进场、保管、出库计划和管理制度。 2)材料合理使用,减少废料率,建立可再生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 3)对废料进行二次选用,达到使用条件的要充分利用。 4)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材料可利用率。 5)周转材料注意维护,延长自有周转材料使用寿命。对租赁的周转材料依据施工周期,精确计算使用天数,不需用时及时退回租赁单位。 6)要回收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可再利用的材料。 7)比较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与计算材料消耗量,提高节材率。 (3)资源再利用1)对场地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对现有建筑、设施再利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合理安排工期,利用拟建道路和建筑物,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再利用率,节约材料与资源。 ①施工期间充分利用场地及周边现有或拟建道路; ②施工期间充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给水、排水、供暖、供电、燃气、电信等市政设施;

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下,人类要更好生存发展必须发展低碳经济。目前各大中城市,公用、民用大型建筑层出不穷,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建筑物建造及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主要来源。从节约能源角度讲,高层办公绿色建筑成了各地建筑主流。在办公楼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如何构建及应用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建意义 对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对其修订完善,构建出完善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让绿色建筑标准(包含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等环节)在我国各主要气候区内覆盖,将绿色建筑产品、技术纳入到标准之中,让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更为适用,在全国民用建筑领域实现绿色建筑标准的全面覆盖,可为绿色建筑建造提供最全面的技术支持,适应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需要[2]。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浅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徐亚军摘要关键词在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建意义分析基础上,指出当前办公楼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及方案。 办公楼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时间晚,不论是理念还是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尽管目前各地涌现出一批绿色示范项目,但是绿色建筑项目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在推广上还存在很多困难。 认识理念存在局限很多地方没有将绿色建筑放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工作主动性差,很多工作没有有效开展。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晚,对绿色建筑理念各界在理解上存在差异,对绿色建筑缺乏全面认识,很多人认为要建造绿色建筑需要高成本、高科技,在我国现阶段是难以实现的。 法规标准尚待完善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没有法律层面的相关要求,没有从法律层面要求利益主体参与到节水、节材、节能、节地及环境保护中,对利益主体的环保作为没有相关奖惩规范。且我国各个地区内经济发展、气候环境差异大,而当前绿色建筑标准在制定中没有考虑到这些地区差异,没有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所以结合各地不同经济、文化、资源、气候特点建立更具针对性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及实施细则是目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激励政策有待改善当前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已经有财政补贴政策,但是对于建筑节能还有绿色建筑在发展中的财政税收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对绿色建筑也没有相应激励政策,企业对于开发绿色建筑积极性不大,加之绿色建筑建设成本比普通建筑高,这些附加成本会转化为用户负担,国家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购房成本增加额不能抵消,因此当前绿色建筑市场不大。

浅谈绿色建筑特征及技术应用

浅谈绿色建筑特征及技术应用 绿色建筑的观念已经收到各个阶层人员的重视。绿色建筑的本质在于循环利用资源,其直接效果就是节约了资源,有利于资源的自然循环,保护了自然环境和地球环境。本文主要分析绿色建筑特征及技术。 标签绿色建筑;特征;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筑节能和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其内容包含减少能源消耗、科学高效用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3个层面,其技术则包含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1]。绿色建筑节能的重点可总结为充分的自然通风、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智能化遮阳系统、改善隔热保温性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等几点,以下将分析绿色建筑特征及技术。 1 绿色建筑的概念及特征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基本体现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 1.2绿色建筑的特征 ①绿色化。遵循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等原则;②以人为本。节能同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舒适性,保证人的健康;③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其地域条件;④整体设计。结合当地的诸多因素综合分析,整体设计。 2 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匾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

绿色建筑技术要求20200417

绿色建筑技术要求 第一节工程概述 绿色建筑评价目标: 达到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三星级的要求。 第二节技术要求 一、控制项要求 (一)不得发生导致绿色建筑评价不合格的事故; (二)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三)应建立绿色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并落实各级责任人。 (四)《绿色施工方案》技术深度要求 1.《绿色施工方案》中绿色施工目标应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的具体目标及实施方案。 2.《绿色施工方案》应明确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措施,包括节约用地措施、保护土地资源措施、材料运输节能措施、机械设备与机具节能措施、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节能措施、施工用电及照明节能措施、临时用水节水措施、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主体材料节约措施、装饰装修材料节约措施、水电安装材料节约措施、周转材料节约措施、其他材料节约措施、施工废弃物管理措施、资源再生利用措施、扬尘控制措施、光污染控制措施、水污染控制措施、土壤保护措施、建筑垃圾控制措施、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措施、人员健康保障措施、“四节一环保”宣传教育措施等。 (五)应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1.《项目环境保护计划》内容应包括:预防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污染、控制扬尘、控制噪声、控制污水排放、防治光污染等。 2.《项目环境保护计划》包括环境因素分析、控制原则、控制措施、组织机构与运行管理、应急准备和响应、检查和纠正措施、文件管理、施工用地保护和生态复原等内容。 3.施工过程中应有实施记录文件及影像记录。 (六)应制定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1.承包人应有OHSAS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并落实管理责任。 2.承包人应对动火作业、吊装作业、土方作业、管沟作业、有刺激性挥发物作业、受限空间内的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进行识别,建立危险源清单,编制危险作业控制的详细计划和操作规定,应对危险作业人员进行认真培训教育、考核。危险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根据现场作业人员工作性质、工种特点、防护要求,对各类现场作业人员防护用品的配备制定标准,并对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情况进行统计登记,建立台帐。对个人防护用品的日常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记录并处罚违规行为。 4.施工过程中应有实施记录文件及影像记录。 (七)进场施工前图纸会审时应充分理解项目绿色设计意图,提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后期出现降低绿色建筑标准的变更。 二、评分项要求 (一)按照《绿色施工方案》及《深圳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方案》要求进行落

绿色施工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篇

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 施工单位:青岛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2013年6月30日

目录 2.1、就地取材原则…………………………………………………… 2.2、健全的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度……… 2.3、采用绿色、环保材料等相应资料证明………………………… 2.4、材料节约控制要求……………………………………………… 2.5、资源再生利用等相关条件………………………………………

2.1就地取材原则 施工单位:青岛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日期:2013年6月30日

就地取材实施: 项目在开工前,关于材料厂家选择方面,和公司材料部制定的原则是就地取材,充分体现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具体如下:就地取材500km以内主要建筑材料供应统计表

2.2健全的机械保养、 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度 施工单位:青岛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2013年6月30日

为充分落实绿色施工的实施细节,项目部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完善的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度。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具体内容: 保养的原则和要求 a为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随时可以投入 运行,减少故障停机日,提高机械完好率、利用率,减少 机械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降低机械运行和维修成本 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强化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能耗大的机械及时维修防止电能损耗; b 机械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保养、强制进行,正确处理使用、保养和修理的关系,不允许只用不养, 只修不养; c 各班组必须按机械保养规程、保养类别做好各类机械的保养工作,不得无故拖延,特殊情况需经分管专工批准后方可延期保养,但一 般不得超过规定保养间隔期的一半; d 保养机械要保证质量,按规定项目和要求逐项进行,不得漏保或 不保。保养项目、保养质量和保养中发现的问题应作好记录,及时 维修;e 保养人员和保养部门应做到“三检一交(自检、互检、专职 检查和一次交接合格)”,不断总结保养经验,提高保养质量; f 资产管理部定期监督、检查各单位机械保养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保养质量,并进行奖优罚劣。 保养作业的实施和监督 a 机械保养坚实行例行保养和定期保养制,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 的周期及检查保养项目进行。

浅谈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浅谈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绿色建筑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环保的建筑技术,是建筑工程事业与环 保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不仅能够 有效地节约建筑工程能源、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建筑工程 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因此,我国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提高认识,以创新、环保、节能为主要指导思想,大力发 展绿色建筑技术,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的必要性与现状进行探讨,提出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相关技 术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应用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以缓解 本国的能源紧张局面。建筑工程作为耗能大户,是各国重点研究的对象,在此形 势下,绿色建筑技术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技术是一种以“环保、节能”为基本原则 的技术,发展绿色技术对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都有 促进作用。在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在大量国内外实例的 调查与分析中,总结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与应用策略,以供我国建筑工程工 作人员参考。 一、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工作人员对绿色建筑技术的认识不断提高,并 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为绿色建筑技术制定以下定义: 在保证建筑工程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最大化地节约建筑工程材料、使建筑工程与 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共生,为人类提供更为舒适、环保、节能、降耗的居住、办公 建筑,达到以上目的的技术,即被称为绿色建筑技术。由此可知,在建筑工程中 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是极其必要的。 具体来说,(1)当前,我国正受到石油、土地、林业等资源不足的影响, 而建筑工程的建设则需要消耗大量以上资源,所以,对建筑工程实施节能降耗技 术是极其必要的。由此,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到建州工程中, 将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建设对以上资源的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缓解能源紧张的 目的;(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发展是第一要务,在此形势下,建筑工程的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工作。因此,为了促进建筑工程事业的可持 续发展,创新技术、发展绿色建筑建筑则是极其必要的;(3)建筑工程在建设 施工中,不仅会消耗大量能源,同时也会排放大量的、不同形态的污染物。所以,为了在节能的同时,降低排放量并保护环境,必须发展新型建筑技术,以提高建 筑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环保性、经济性。而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则可 以很好地达到以上目标,推动绿色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建筑工程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事业飞速发展,相关技术人员对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 逐渐深入,其应用效果越来越明显。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将绿色建筑技术作为重 要的建筑建设技术对待,以期通过有效运用绿色建筑技术,来促进建筑工程效益 的提升。但是,在我国建筑工程事业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1)在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绿色建筑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购

浅谈建筑节能节材对策

浅谈绿色施工节能节材技术的应用 一、我国建筑业绿色施工节能节材的状况: (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业完成了一批结构复杂、科技含量高、设计理念超前、施工工艺复杂、富有创意、规模庞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球瞩目的重大工程,如:北京奥运会工程,上海世博会工程、新北京南站工程(铁路客运站)、苏通大桥工程、京津城际铁路工程、青藏铁路工程等。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国家也看到了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量的扩张,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建筑寿命缩短,耐用性降低,后续维修周期缩短,投入增大,在持续发展能力上存在较大欠缺。 (二)、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坚持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实现低耗、环保、高效生产;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绿色施工,发展现代化生产方式,使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新的增长点。为此,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等,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同时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多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继发布,为全面开展建筑节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我国目前绿色施工中节能节材施工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符合我国现阶段建筑业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现有绿色施工中节能节材的技术,以下我就绿色施工中节能和节材两方面新技术做讲解。 二、我国绿色施工中节能技术的运用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1.1 它是一项利用光电池、光电板板技术,利用太阳光的光子能量使得被照射的半导体材料电子移动,从而产生电压,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项技术。

绿色施工措施与制度——节材

节材与材料资源再利用制度与措施目录 1 节材与材料资源管理制度 2 节材与材料资源管理措施 3 材料运输管理制度 4 施工现场危险品管理制度 5 限额领料管理制度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节材与材料资源管理制度 一、材料验收与入库制度 工地所需的材料经采购员采购回场后,应进行材料的验收。 1、材料保管员兼作材料验收员,材料验收时应以收到的《材料清单》所列材料名称、数量进行验收入库,并对入库的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数量超过申请数量者以退回多余数量为原则,但必要时经领导核定审批核准后可以追加采购手续入库。 2、材料的验收入库应当在材料回场时当场进行,并开具《入库单》,在材料的入库单上应详细的填写入库材料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品牌/入库时间/经手人等信息。且应在入库单上注明采购单号码,以便领导复核,如因数量品质、规格有不符之处应采用暂时入库形式,开具材料暂时入库白条,待完全符合或补齐时再行开具材料入库单,同时收回入库白条,不得先开具材料入库单后补货。 3、所有材料入库,必须严格验收,在保证其质量合格的基础上实测数量,根据不同材料物件的特性,采取点数、丈量、过磅、量方等方法进行量的验收,禁止估约。 4、对大宗材料、高档材料、特殊材料等要及时索要“三证”(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出厂检测报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须加盖红章。对不合格材料的退货也应在入库单中用红笔进行标注,并详细的填写退货的数目、日期及原因。 5、入库单应一式三联。一联交于财务,以便于核查材料入库时数量和购买时数量有无异议。一联交于采购人员,并和同材料的发票一起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 建筑内保温致命缺点是无法避免冷桥,容易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因此无论是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饰面安装的牢固度和安全性考虑,外墙外保温及饰面干挂技术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 外保温的形式可有效形成建筑保温系统,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桥的产生,其次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的空气层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耗并排除潮气保护保温材料,最后,外饰面有挂件固定,非粘接,无坠落伤人危险。 保温效果明显 --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消除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效能,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保护主体结构

--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建筑物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构件的开裂,而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 --外保温可以增加室内的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侵蚀,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扩大家内的使用空间 --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墙外保温使每户使用面积约增加 1.3-1.8m? 便于丰富外立面 --在施工外保温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聚苯板做成凹近或凸出墙面的线条,及其他各种形状的装饰物,不仅施工方便,而且丰富了建筑物外立面

不同外墙保温系统对比 2、高效门窗系统与构造技术

外窗保温系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断桥铝合金窗框; 中空玻璃; 窗框与窗洞口连接断桥节点处理技术; 外窗安装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户,同时通过改善窗户制作安装精 度、加安密封条等办法,减少空气渗漏和冷风渗透耗热。 采用高性能门窗,玻璃的性能至关重要。高性能玻璃产品比普通中 空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出一到数倍。 例如单面镀膜Low-E 中空玻璃,其导热系数约为1.7w/m2k ,保温 隔热性能比普通中空玻璃提高一倍,德国新型的保温节能玻璃 U 值达到 0.5,比普通900px 砖墙加150px 聚苯保温层保温效果还好。 铝合金门窗 卜良育优良抗砸性能.水密13和耳密性.X 卜在中空 58BWJ,其m 声性 能与塑斜门窗莠同?探遇性能豁低于 和斜门爾. 玻璃类型 空气层宽度(EE :> 传热系数k (血h) 传热阻只(w/n 1 h) 普通单层玻璃 — 59 0.61S — 普適双层中空玻璃 6 3.4 0 294 9 3.1 03 12 3 盟阴 热反射中空玻璃 6 2.5 P 04 12 1 8 0 555 三层玻璃中空玻璃 P 2*9 2.2 P 0.454 2^12 1.1 0 467 LOME 中空破璃 12 1百 0625 卜新聖的断瞬合金节能门糜热SKKBAS 育!8铝合金单破応的fi-4W/ ( M2.K)T?S3 W/ ( M2 K ) .跟海性删w 化学疇谶胺好 ?有贾好的=庄性能和n 声性 >抗凤压性歸]水聲性性謝*技低 ■■櫃匡无面积大,胳裁微来进赢 ?适宜用于窶冷地区”彳氐闻压r 少雨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