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失乐园_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_失乐园_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_失乐园_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_失乐园_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2004年9月第11卷第5期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ep.,2004V ol.11 N o.5

收稿日期:2003-09-03

作者简介:黄德林(1980- ),男,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美文学专业2002级硕士研究生。

5失乐园6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黄 德 林

(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36)

摘要:长时期以来,5失乐园6中的撒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形象的复杂性激发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

阐释。我们认为,对撒旦形象的阐释要基于一个前提条件:撒旦究其本质是/恶棍0形象,这一点在诗中是不曾改

变的;同时又进一步对撒旦形象的复杂性作了心理解读,认为它是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是诗

人无意识中倾吐了自己和广大人们的苦闷、渴望和追求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所致。

关键词:弥尔顿;撒旦;恶棍英雄;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4)05-0047-06

弥尔顿(John M ilton,1608-1674)的诗作5失乐园6(Paradise Lost,1667)之所以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堪与荷马的5伊利亚特6、但丁的5神曲6相媲美,显然与作品中对主角撒旦形象的成功刻画是分不开的。撒旦形象多年来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他的形象的复杂性激发人们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诠释。当前西方有三大流派:/撒旦主义派0、正统派和调和派。他们不是片面夸大了撒旦形象的革命性质,就是片面夸大了撒旦形象的宗教性质,实难令人心悦诚服。长期以来,我国有不少人把5失乐园6看作一首披着宗教外衣的革命史诗,至于三卷后撒旦逐渐堕落,他们认为那里撒旦是代表失败了的王党,虽较西方/撒旦主义派0的观点前进了一大步,但关于撒旦形象前后重大转变的原因却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如殷宝书、肖明翰和张伯香等人从情欲、自由意志的角度直接或间接地对撒旦形象作了重新定位与评价,为解开撒旦之谜开辟了新的视野。为了进一步再现诗人的创作意图,还撒旦以本来面目,笔者这里想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弥氏笔下的撒旦是/恶棍英雄0(villain )hero)形象,/恶棍0是其本质,其/恶棍0本质不因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二、至于撒旦形象的复杂性,那是因为撒旦与诗人的经历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点,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引起了他心灵的共鸣,同时也无意中触动了悠久的文化积淀)))集体无意识,为诗人倾吐自己和英国广大人们的苦闷和对自由的不懈追求找到了很好的寄托,因而,被罩上了一抹英雄主义的色彩。

一、对撒旦的界定及其缘由

被逐出天堂、打入地狱火湖中的撒旦似乎雄风不减当年,依然高呼:/我们损失了什么?并非什么都丢失:不挠的意志,热切的复仇心,不灭的憎恨,以及永不屈服,永不退让的勇气,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难战胜的呢?0[1](P8)随后又提出/宁可在地狱为王,也不愿在天上称臣0。[1](P15)这一切足以使无数身陷逆境、为自由而战的人们如遇佳音,深受鼓舞。因而,西方催生了撒旦派;即便在我国,长期以来评论界也往往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倾向于从政治的角度解读5失乐园6,视其为一首革命史诗,甚至还有人误认为弥尔顿对5圣

经6故事作了改头换面,主人公撒旦才是全诗当之无愧的英雄。其实,这是对诗人本意的曲解,诗人压根就没准备把撒旦塑造成一位大英雄,事实上,撒旦自始至终都是以反面人物的角色出现的。可以肯定地说,弥尔顿笔下的撒旦与5圣经6中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撒旦是魔鬼的化身、上帝和世人的敌对者、教唆人们犯罪的元凶,两者只是在具体表现上有所区别。我们接下来从诗人的创作目的和思想、个性的连贯性,更重要的是从对文本的具体分析来逐一剥去撒旦身上的层层伪装,使其重现/恶棍0本质。

从创作目的来看,弥尔顿曾经说过/想给后世留下他们不忍使之泯灭的篇章0。他在政论小册里作了更为详细的说明,他写道:/我要写一首伟大诗篇,不是一般粗鄙的恋爱诗人或舞文弄墨的江湖之辈,在酒酣耳热之余所写的狂言乱语。0/我坚决相信一个人要想真写出好人好事,他自己就得先是好人,象一首好诗,成为最高贵的品质所组成的美丽图案。0[2](P2)为了切实把握诗人的思想,我们应注意他一生中两件最重要的经历:一件是诗人从早年起,就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生及其享受,但在享受人生的同时,还要对情欲有所控制,这种控制、这种思想反映在他早期和晚期的诗歌里。弥尔顿本人也主张,无论天使还是人类,在合乎自然和人情的前提下,都必须遵循理性的原则,所以,他始终没有让撒旦和人类(情欲)超越上帝(理智)的控制。5失乐园6的中心思想,而且是弥尔顿一切作品的中心思想,即是/理智的至高无上论,真正的自由和服从理智与良知应是一致的。0[2](P233)另一件是诗人从中期开始,便投身到民族自由解放的伟大的事业中去,虽然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视力和青春年华,却无怨无悔。弥尔顿在解释自己为什么暂时放弃写一部宏伟的诗作而投身革命事业时说过/当时上帝的教会在她盛气凌人的敌人的脚下受蹂躏0,在那岌岌可危的紧要关头,他别无选择。他晚年也是在革命付诸东流的特定环境下,被迫拿起诗笔以隐蔽的方式继续与专制抗争、为自由呐喊。可见,他是一名为上帝的自由事业而奋斗不息的忠贞勇士,而不是名称的奴隶。所以,尽管他当初拥戴克伦威尔,但对克氏后期专断独行的做法还是有保留意见的,因为自由才是他一生的导航、他的生命。弥尔顿曾说:/谁侵犯他人的自由,自己便首先失去自由,变成一个奴隶。0而撒旦把人类作为他复仇的工具,也就是说他为了自私的目的而毁灭了他人。因此,撒旦将永远是自己的罪恶的奴隶,他面对的必然是永恒的地狱。

弥尔顿研究专家约翰#贝里有一句话,/无论我在罗马、日内瓦或伦敦,无论我写5科玛斯6、5快乐的人6或5失乐园6。我总是那个不变的约翰#弥尔顿。0[2](P192)马克#帕蒂森在5弥尔顿传略6中也认为弥尔顿的思想从青年到老年/浑然一体,天衣无缝0。[4]马克思称赞他/行动光明磊落0。所以,他决不允许恶魔撒旦(情欲)无法无天,摆脱上帝(理智)的控制。正如绍拉所说,撒旦的背后主角是弥尔顿本人,/打败撒旦的不是上帝,不是神之子,而是弥尔顿这位伟大诗人。0[2](P232)作为一位一以贯之的清教诗人,弥尔顿始终认为上帝是正义的,他决不容许自己对上帝有不敬的言行。同时,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那种由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给人们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造成的深层的心理定势,或者说/集体无意识0经常对他的创作起作用0。[5]17世纪的英国人长期受基督教文化耳濡目染,对亵渎上帝的行为是难以接受的,自然会无形中对诗人的创作产生影响。因而,撒旦也就不可能被塑造成一位大英雄。另外,从选材来看,由于受上帝造人说这一固有材料的限制,诗人也很难随意发挥。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前两卷恶魔撒旦那/慷慨激昂0的言辞的确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这可以说是他的狡诈和伪善的外在表现。但即便在这里,细心的读者也会发现:诗人为了丑化撒旦也是煞费苦心的。例如,诗人让撒旦在开场不久便自我暴露:/无论做事或受苦,但这一条是明确的:行善决不是我们的任务,作恶才是我们唯一的乐事,,0[1](P10)他又特意设置了撒旦与家人见面的情节。另外,他还安排了众恶魔在地狱的万魔殿开会的场面,除了撒旦和他的几个主要成员保留原形外,那些无名之辈都缩成侏儒,因为宫殿再大也容不下原形庞大的千万恶魔,实在令人可笑。法国文学泰斗伏尔泰认为/这些恶魔都变成了矮子这件事与假英雄的主题是一致的0。[2](P37)从第三卷撒旦准备嫁祸人类开始,他那邪恶的本质便昭然若揭。同时,他那/英雄0的形象也急转直下:从伟岸的天使长一步步堕落为地狱中的魔王、潜入园中鬼鬼祟祟的密探、卑鄙的窥视者、丑陋的蟾蜍,直至最后败北,被贬为令人生厌的蛇,在火海中满嘴嚼着苦灰。具体来说,天庭反叛的惨败使身在地狱的撒旦意识到自己远非上帝的对手,因而决定通过诱惑人类来发泄胸中无限的仇恨,还不忘美其名曰/开拓新领域0。诗人紧接着虚构了两个人物/罪0与/死0,还有意安排了撒旦在

地狱门前与他们见面的情节,目的之一就是要贬损撒旦的形象:/罪0是撒旦所生,他因见女儿出落得楚楚动人,顿生邪念,与之乱伦,还生下了一个充满淫欲愤怒的怪物/死0,而/死0又无意中仿效其父,多次强行与其母交媾,生出无数条蛇,这是多么令人作呕的一幕!撒旦的/威严0也因此大打折扣。这里用外表道貌岸然、内里却龌龊不堪的恶魔来形容撒旦决不为过。他随后潜入园中,还偷看亚当和夏娃的隐私;接着,又变成蟾蜍蹲伏在夏娃耳边准备下手,被看守天使当场抓住,灰溜溜地逃走;后来,为了实施阴谋,曾显赫一时的撒旦不得不屈身蛇体。阴谋得逞后,担心当面被上帝抓住受到重惩,偷偷地逃回地狱。显然,这个貌似强大勇猛的恶魔已从本质上化为一个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小人。他虽然还在其徒众面前耀武扬威,自吹自擂,却在喝彩声中瘫倒成蛇,吃着苦涩的灰土,这就是撒旦堕落的全过程。

作者还就撒旦准备对人类下手前复杂的内心进行了细微的刻画,这对我们了解撒旦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第四卷的独白中,撒旦自言道,/他(上帝)放逐、摈弃我们,代以他的新欢,人类,为他创造了这个世界。0[1](P132)接着他又说,/恶呀,你来作我的善;依靠你,我至少要和天帝平分国土,,。0[1](P132)在第九卷中,他自言自语道,/一切的善,在我都变成了恶毒0,[1](P317)他后来又说,/复仇在开始时虽美,不久就自食苦果,反跳回原处。0[1](P319)这里作者既描写了撒旦对上帝的仇恨激情,对人类的无限妒忌,也刻画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悔恨。不论他内心是多么痛苦乃至悔恨,也不论他内心掀起了一场怎样的风暴,这一切决不会影响、更不会使他作恶的本性减半分。痛苦只会燃起他更大的复仇怒火,片刻的悔恨也只不过是他走向沦落之路的一个小小的插曲,接踵而至的是他疯狂进行复仇的行动风暴。

另外,诗人还在文本中穿插了撒旦在天上叛乱的情节:他因妒忌上帝任命神子为众神之长而发动叛变。其实,上帝是在统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前提下做出了神子即位的决定的,我们从后来神子甘愿为人类赎罪可以看出,他是堪当此重任的。而撒旦为一己私欲挑起天庭纷争,其卑劣的人格从中可见一斑。撒旦在反叛前声称:/,,我们的名号理应治人而不是治于人!0[1](P207)这暴露了他那不可一世的狂妄。他在举起所谓/自由0大旗的同时,又说/地位和等级跟自由不相矛盾0,[1](P207)前后冲突的言词背后是他要成为宇宙新暴君的险恶企图。第五卷末的撒旦作为一个反叛恶魔的形象就更加明显,这里只有上帝的忠实追随者亚必迭独面千万叛军,是名副其实的真英雄。可见,撒旦思想上的堕落从他在天上准备发动叛乱、推翻上帝的统治便已悄然开始,而/罪0就是此时从他头脑中生出来的,又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明。后来,他被打入地狱,身心两方面饱受折磨,这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复仇决心,之后,他在复仇的道路上越走越深,直至变为蛇,彻底失去了被救赎的希望。所有这一切可以说是他思想上的堕落在心灵和肉体两方面的堕落逐渐加剧的表现,所以,他的堕落、他的自我毁灭完全是罪有应得的。

如果说弥尔顿的伟大诗篇还有不尽完美的地方的话,那么主要缺陷用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话来说就是, /弥尔顿写到天使和上帝时,感到缩手缩脚,写到恶魔和地狱时发挥得淋漓尽致,,0。[2](P228)这是因为弥尔顿是一位公认的抒情诗人,在他的诗作中常有思想和感情相脱节的地方,尤其是5失乐园6前两卷,在描写身陷地狱的撒旦时,因现有材料较少,恰好为创造性诗人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其结果,撒旦精彩的演说颇能震撼人心。为了防止人们被恶魔的谎言所迷惑,诗人总要在随后插上一些话,对其全盘否定。这些插入语/反映出作者自身的矛盾,即他内心里感情和理智的冲突。一方面他对自由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总表现出难以抑制的钦佩;另一方面他又知道撒旦是恶魔,所以总希望与之保持距离0。[6]17世纪英国文学专家格里尔逊在5弥尔顿之为人与其诗6对此作了有力的论述,他说:/在没有原已确定的目的(如要说明上帝对人类的惩处是合理的),在没有圣经或宗教传说等限制时,弥尔顿是最有诗情、想象与创造力的。0[2](P235)当然,我们不能对前人苛以求全。更何况,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感情的牺牲有时也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正如英国著名学者蒂里亚德所说,为了维持诗的/力量、秩序、稳妥(思想),感情在必要时是可以牺牲的0。[2](P251)另外,诗中还有一个描写恶魔们为庆祝新发明的大炮发射成功,对众天使进行戏弄的庸俗场面,以及地狱中叛徒的竞技和运动等也明显存在着不足。殷宝书先生对5失乐园6缺点说得很精辟:/既然文如其人,而人间没有完人,则其作品不可能白玉无暇。0[2](P20)

二、撒旦之谜的心理解读

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形象之所以扑朔迷离、错综复杂,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评论界,也始终让广大读者捉

摸不透,关键还在于:5圣经6中的撒旦激起了诗人深藏的内驱力,引起了诗人深层的共鸣,与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契合,因而,诗人弥尔顿能够把很大一部分个人情感融入进去,同时也不知不觉触动了沉淀已久的集体无意识。可以说,撒旦之谜乃是诗人有意无意间而为之。具体来说,撒旦的传说早已有之,尽管他堕落了,变成了恶魔,但他曾是位高权重的天使长,所以,虽然他身上有着诸多恶的东西,但弥尔顿一定想到了撒旦在义无返顾地踏上永恒地狱之途的过程中,身上必然还流溢着一些最高贵的东西(感情),如高傲和顽强,而这些最高贵的东西正是长期以来支撑诗人度过了风风雨雨的革命生涯以及能够经受住凄惨的晚境的强大精神动力,因而更能使诗人动情,使他发挥抒情的诗才,把撒旦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们知道,诗人在回击保皇派的论敌撒尔美夏斯时说过,/绝望和硬化的心往往会装出一副大无畏的假面具,愚顽的人往往不但在临死的时候,而且在生活中都想表现得神圣0。[7]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诗人为什么有时还是把撒旦写得威严崇高。更为重要的是,弥尔顿为了自由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和宝贵的视力,当革命失败,婚姻家庭方面接二连三遭受挫折时,作为一个意志坚强、决不认输的伟大诗人,晚年的他自然要把自己对自由的追求和苦闷表现在诗作中,5圣经6中的撒旦为诗人倾吐一段未了的情愫提供了很好的依托,可以说与诗人一拍即合,而且诗人还在作品中无意间充当了集体的/代言人0,表现了他们的愁苦和希冀。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大约8世纪的盎格鲁)))萨克逊宗教诗5凯德蒙的圣经6(Caedmon.s Hy mns)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决不向上帝屈服,要自己作神的颇有叛逆精神的撒旦形象,这对弥尔顿的创作也会无形中产生影响的。因此,弥氏笔下的撒旦就被表现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颇具气势。但我们决不能说撒旦就是英雄,他永远只是个魔鬼,是诗人为了吐露自己和广大人们的心声有意无意中被罩上了一圈英雄主义的光环。

弗洛伊德在5作家与白日梦6中说,/创作活动就是潜意识活动或自由联想,作家创作时便是处于白日梦之境,,0,[8]晚年的弥尔顿双目失明、贫病交加,不得不找人代读代笔,加上5圣经6中可用的材料较少,很大一部分是诗人创造出来的。因此,只有诉诸于/白日梦0,艰难竭蹶之中的弥尔顿才有可能写出5失乐园6这样一部经久不衰的伟大诗作。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在生活中或是由于社会原因,或是由于自然原因,实现不了某些愿望,文学给予替代性的满足,使他们疲惫的灵魂得到滋润和养息。[9]荣格认为,当时局动荡不安,或社会发生重大变故时,集体潜意识才可能被惊醒起来。王政复辟对英国广大人们来说是一场灾难。对革命者,尤其是革命先锋弥尔顿更是一场浩劫。他因双目失明(还可能有别的原因)侥幸保存了性命。但共和国的夭折彻底打碎了弥尔顿多年来经世济民、安邦救国的美好梦想,同时反动阶级的百般迫害又使他晚年处境极为艰难。尽管他内心极为痛苦和愤慨,但敌人的严密监控却使他不能一吐为快。于是,诗人便不知不觉在笔墨中得到了慰藉。他创作5失乐园6正是有意无意中为自己和广大人们说了一些现实中不便说的话,实现了一些现实中没有实现的愿望。

弗洛伊德指出:/昼梦的主角常为昼梦者本人,或直接出面,或暗以他人为自己写照。0[10]荣格也认为:人们无法随心所欲去做梦。诗人正是借撒旦之口把自己心中的抑郁苦闷、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无比憎恨以及虽身陷逆境,决不屈服,依然忠实于民主、自由的决心倾吐了出来。撒旦失去天上乐园,实际上是诗人失去人间乐园的写照。天上身为大天使长的撒旦犹如共和国时期担任外文秘书的弥尔顿,身居高位,尤其双目失明后,工作量减轻了不少。同时,他的第二个妻子温柔体贴,此时的诗人可谓是养尊处优。后来,撒旦因反抗上帝惨遭失败,被打入火海。而诗人为革命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宝贵的视力,并注定要在黑暗和痛苦中度过余生。撒旦追求绝对自由,但因上帝的全知全能而一败涂地;弥尔顿追求最大限度的自由,但即便在共和国时期也无异于/水中月,镜中花0。失败后的撒旦曾一度绝望痛苦,正如晚年弥尔顿艰难的处境。另外,撒旦那不可征服的傲气,那不屈的精神也与/头破血流,却不肯低头0的晚年弥尔顿如出一辙。事实上,当时许多英国人也曾与诗人一起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民主、自由流血牺牲,也曾度过了短暂的快乐时光,并且随着王政的复辟陷入了苦海,但却没有灰心丧气。可见,撒旦不只是诗人一定程度上在作品中的投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广大英国人们的写照。

从对撒旦/英雄0形象的刻画来看:书中一开始,撒旦/高大0的形象便使读者为之一震:他身穿金甲,腰

佩利剑,背负巨盾,手持长矛,身躯魁梧硕大,有帝王般的尊严,能够上天入地,潜身变形,还面带忧虑。在塑造撒旦的形象时,诗人无意间触动了深藏的/集体无意识0中悲剧英雄的原型:伟岸而忧虑。同时,也有他个人的影子。在革命斗争中,弥尔顿是位冲锋陷阵的勇士,卓尔不群,英俊潇洒,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即便晚年亦是如此。显然,诗人在创造撒旦这一高大威猛的形象时无意中触动了深藏的内驱力。

/没有心理创伤的艺术家是没有的,不对创作发生驱动作用的心理创伤也是没有的。0[11](P238)许多作家在现实中受到的心理创伤往往会在作品中加以报复性地补偿。拜伦因跛足所造成的自卑情结刺激他产生了一种变态的自尊和施虐心理,激发他专注于刻画蔑视传统的悲剧英雄;司汤达因才华超群而相貌奇丑遂萌生强烈的征服意识,而他在恋爱方面所遭受的冷遇、讥讽和挫折又反过来成为他塑造奇俊男子如何征服女人故事的灵感源泉。同样地,创伤性经验对弥尔顿的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发挥动力作用的表现之一是:/创伤既是动力,又直接表露在作品中0。[11](P237)婚姻家庭上的接连遇挫使诗人无形中对女人产生了憎恶情绪,这种憎恶情绪促使他在诗中把逐出天庭后的/罪0丑化为一个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是蛇的怪物;同时,他还在诗中直接把亚当受苦的原因归咎于意志薄弱的夏娃。创伤发挥动力作用的另一种表现是:/创伤也是动力,但通过补偿或变型作用,反向表露在作品中0。[11](P238)现实婚姻家庭的不幸使弥尔顿借助诗中对撒旦/性0的巧妙的虚构获得了一定的补偿和满足:他虽以一个男性神灵的形象出现,但/罪0是从他脑袋里生出来的,这就使诗人渴望男人通过自身来繁衍后代的愿望变相地得到了一些满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罪0是他忠实的追随者和事业的继承人。撒旦发动天庭政变时,/罪0与他并肩作战。即使被打入地狱,受尽苦难,她对父亲那颗赤诚之心仍丝毫不曾改变。她及时阻止了撒旦与/死0厮杀,并为其父走出地狱敞开了方便之门;接着,又沿着撒旦的足迹筑建了一座通往人间的大桥;最后,遵照父亲的意愿,进驻人间,不时地通过迫害人类来挑战上帝。我们自然会想起诗人的家庭:他唯一的儿子很小就死去,而他的女儿或与自己不合,或知识浅薄,缺乏斗志,无法继承其遗志,继续与腐朽的封建王朝作斗争,甚至连帮他听写所创作的诗句都不可能,这一切使弥尔顿长期非常苦闷。因此,诗人心灵的创伤便无意间在诗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宣泄和补偿。

弗洛伊德曾在517世纪附魔神经症病例6中指出:当新的神灵出现并取代原来的神灵时,原来的神灵就变成了妖魔鬼怪,,。在史前的神话中,早有主神和他的反对派,有杀父弑君的原型。希腊古老的神话中,第一代天神乌拉诺斯被自己的小儿子克洛诺斯所推翻,第二代天神克洛诺斯又被他的小儿子宙斯所推翻。撒旦在5旧约#约伯记6中是神子之一,在5失乐园6中,他是上帝创造出来的最高精灵,是领导群星的晨星,也可视为上帝之子。尽管他威武勇猛,却不敌上帝。所以,他的命运就没有宙斯幸运,名垂千古;相反,他的结局注定是凄惨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撒旦反叛上帝取得了成功,那他就会被奉为宇宙的主宰永载史册;他得到的就不再是无尽的嘲弄和挖苦,而是至高的尊严和荣耀。这也恰好验证了成王败寇那句老话。显而易见,在塑造撒旦的形象时,那悠久的集体无意识也时不时左右着弥尔顿。所以,尽管他压根就不喜欢撒旦,但他背后的驱力又使他承认:从某种意义上讲,撒旦身上确有一定的英雄气质。况且,人类的堕落也有其/自由选择0的原因。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在塑造撒旦时,诗人还是无意识地给了他一些光环和荣耀,让他明显有别于其余堕落的天使军。

也许读者还要问:上帝和人类为什么没有可能成为作品中的主角?一方面,要把上帝的公正和仁慈协调起来,要把法理和仁慈协调起来,其困难由来已久。尤其是17世纪中叶的英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不少人对上帝的存在产生了怀疑,弥尔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借鉴了5圣经6中的题材。尽管他一直努力维护上帝的崇高形象,但时代的呼声也不可能不在他的作品中留下痕迹。另一方面,查理二世上台后,不仅加强了专制统治,对共和国的民主人士大肆迫害,还骄奢淫逸、自负狂妄,俨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暴君。这一切使诗人痛心疾首。他深感世风日下,情难自禁,在刻画天宫的上帝时不由得想起了尘世中专横、严酷的查理二世等暴君形象,并无意中借鉴了其原型。很显然,诗人这里通过撒旦挑战上帝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和人们大众对皇权的蔑视,而不是对上帝本身的亵渎和不敬。另外,至于脆弱的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偷吃禁果还是受了蛇的诱骗,要对其定性,最多也不过是一种违命的行为,要把他们塑造为主角、甚至英雄也有诸多不妥。唯有撒旦的行为属于反叛的行为,并掺进了一些傲慢与狡猾,最易唤起

作者心中压抑的无意识,无疑是全诗主人公的最佳人选。正如著名评论家沃尔多克所说:/亚当这个人物无法为弥尔顿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真实感受提供足够的可能性;于是撒旦便充当了这种角色,满足了弥尔顿的愿望。0[12](P15)弥尔顿也在咏怀的同时无意中替英国人们大众说出了郁积已久的心里话,充当了集体的/代言人0。

5失乐园6自问世以来,历经300多个春秋,由于种种原因,有能力和愿意欣赏原作的人已变得少之又少。但作品中的主角撒旦却在人们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其影响远远盖过了5圣经6中的同名人物。弥尔顿笔下的撒旦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在评论界掀起了阵阵研究的热潮,并且走近大街小巷,被一般大众挂在嘴边,为他们津津乐道,其蓬勃的生命力的源泉就在于撒旦形象的复杂性,在于撒旦形象的复杂性在心灵深处与人们实现了沟通,在很高的层面上满足了人们的阅读期待。而其形象的复杂性也只有弥尔顿这样的艺术大师的妙笔方可为之,它是个人深处的无意识和悠久的集体无意识合力的结晶,是诗人无意间倾吐了自己和英国广大人们苦闷、追求和憧憬的强烈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所致。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0透过层层迷雾,我们最终还是会认清撒旦的真实面目:他依旧是一个十恶不赦的魔鬼、恶棍,这一点是超越时空、万古不亘的。

参考文献:

[1]弥尔顿.失乐园[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2]殷宝书.弥尔顿评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3]鲁宾斯坦.从莎士比亚到奥斯丁[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4]马克#帕蒂森.弥尔顿传略[M].北京:三联书店,2001.

[5]朱振武.聊斋志异的创作心理论略[J].文学评论,2001,(3):84.

[6]肖明翰.失乐园中的自由意志与人的堕落和再生[J].外国文学评论,1999,(1):71.

[7]徐莉华.失乐园的匠心[J].外国文学研究,1995,(1):76.

[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I V)[M].吉林:长春出版社,1988.

[9]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

[10]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1]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2]沃尔多克.失乐园及其评论家[M].剑桥:剑桥出版社,1917.

A Re-view of Satan.s Image in Paradise Lost

HU AN G De-ling

(School of Foreign L anguages,Shanghai Univer sity,Shanghai200436,China)

Abstract:Satan in Paradise Lost has been all the concern,and his complex image br ings about different interpretat ions from differ ent perspectives.T his article makes a re-view of his image.W hile,in essence,he is villain throug hout the poem,he shows a psycholog ical complex ity,i.e.,the combination of personal conscious and collect ive unconscious,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ing of his powerful depression,distr essing and aspiration about himself.

Key words:M ilton;Satan;villain;perso nal unconscious;collect ive unconscious

(责任编辑:周成璐)

藏在细节中的爱_初中作文

藏在细节中的爱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藏在细节中的爱,感谢您的阅读! 爱,温暖如火,深艳似血。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却蕴含着巨大的爱,夹藏在细节中 ——题记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时间在钟表的滴答声流走,岁月在昼夜的交替间逝去。生活在时间的推磨中变得繁琐无味。可就在那平淡枯燥的生活中,每个微小的细节都蕴藏着爱。 黑夜的等待 踏入中学的大门,晚自习成了我最大的心患。那条必经的阴暗小巷子,微弱的灯光孤寂的撑着黑暗,凄冷的晚风呼啸着,空无一人的街道显出死一般的寂静,让我毛骨悚然。第一次晚上放学后,我慢腾腾地骑着自行车,不知不觉,那条巷子已经离我那么的近,我身子不自觉的发软。正当我准备咬咬牙冲过去的时候,一个身影迎了上来——是奶奶!她怎么在这?我心里又高兴又疑惑。奶奶高兴地说:“你们那么晚放学的吗?我在这等你好久了。”“我们都那么晚放学的。您怎么出来了?”“你不是害怕吗?我来接你。”奶奶淡淡地说,随后又絮絮叨叨地问我冷不冷,饿不饿。我应答着,心中一下子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那黑夜中焦急的等待,那一双饱含担忧的眼眸,浓浓的全都是爱。 无声的陪伴 群星点缀着深沉的夜,笔尖在纸上飞舞着,留下一行行清秀的字。最近作业量逐渐增多,我一时还没有适应。当我写下最后一个句号时,我如释重负,揉揉酸痛的双眼,起身去客厅喝水。我一开门,便扑进了橙色的暖光里。我正纳闷,

就看到妈妈躺在沙发上打着盹。妈妈听到动静,直起身来看着我,迫切说:“作业做完了吗?”我微微点头,问:“你怎么还不睡觉?”妈妈笑笑,指了指电视,说:“我在这看会电视。”“为什么不回房间看呢?”“在这看,顺便陪陪你啊。好了你快去睡觉,我也要睡了。”望着妈妈远去的背影,我哽咽了一下。那无声地陪伴,那平淡的语言,溢出了不易察觉的爱。 鼓励的期盼 惨白的试卷瘫在桌面上,一个个红叉如刀子般刻着我的心。老师的期待,父母的信任,而我却辜负了他们的心血。我趴在桌面上,暗暗流泪。一只手忽然搭在我的肩上——是爸爸。爸爸淡淡地瞟了一眼试卷,说:“考差很正常,要学会战胜困难。这次考试的失败,你要总结,然后改正,在下一次考试中用光荣掩埋你这次的不堪。我相信你会考好的。”爸爸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那一刻,心中豁然开朗。那短短的几句话,那信任的眼光,全都是爸爸对我的爱。 爱,温暖如火,深艳似血。爱从未在时间的推磨下变得粗糙,它也从未流逝在我们眼前。生活的细节中,总藏着爱,也许它很细微,但足以让你震撼。

Satan and Paradise Lost - 撒旦与失乐园

Satan and Paradise Lost A discussion of Milton's Paradise Lost and Satan'srole in it.Investigates the mixture of sympathy and horror evoked by Milton's portrayl of Satan in this work Ambivalence toward Satan in Paradise Lost is a difficult element to define.On the one hand Satan is our socio-religious inheritance as the embodiment of all the ills of mankind.Thus the name"Satan,"even if merely uttered,connotes horror and repulsion,even to the staunchest atheist.In Paradise Lost,however, at least in the first several books,a characterization of Satan is portrayed in which the audience feels sympathy and fraternity with Satan's character.In addition to an analysis of God's and Satan's characters,there are two perspectives on the content of Paradise Lost which show where the conflict in the reader's perception evolves. On the more superficial level,meaning the level determined by preconceived notions of the epic's characters,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Satan,pure evil, and God,pure good.Pure evil then continues to lay waste to anything God cherishes in a feeble attempt to exact revenge for his punishment.Our first father and mother,Adam and Eve,are seduced by Satan and made to suffer therefrom.The punishment,determined by God,seems just and merciful in light of mankind's transgression of his sole command,not to eat of the Tree of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This much is in the mind of any Judeo-Christian or informed reader before the epic is even begun.Thus the details of Satan's transgression,the war in heaven,God's commands and actions,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ll characters within the epic are subordinate to our foreknowledge.Without a careful analysis everything seems to be in place and to conform,at least generally,to our preconceptions.One cannot help,however, but to feel some ambivalence in the accepted religious convictions.Why?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one should wipe all foreknowledge and preconceptions out of the analysis.This of course leads to an inaccurate conclusion since Satan's character in Paradise Lost cannot be separated in the audiences mind nor in its reality from the socio-religious convictions about Satan.Nevertheless, this analysis will reveal the ultimate cause of the ambivalence toward Satan.To illustrate the point better by separating preconception from story,Satan's character will be referred to as Robert and God simply as the king. Robert lives in a kingdom,but it is a kingdom of general equality and mutual honesty and trust.One day the king,out of the blue,announces that he has decided that his son shall be his successor.Robert feels uneasy about this and calls a third of the kingdom to a conference.In this conference Robert argues that if this kingdom truly rests on equality,honesty,and trust,shouldn't all the

《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发表时间:2009-03-25T08:20:13.140Z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杜艳红 [导读] 在这首以圣经为主题的史诗中,那个刻画得最成功、最有生命力的形象——撒旦已成为数百年来争论的焦点。 弥尔顿作为文艺复兴的殿军,启蒙运动的启蒙者,生于伦敦一个信奉新教的家庭。他幼受人文主义的庭训,成年后积极投身革命,用笔为武器,同反动势力进行英勇的斗争。因为辛劳过度,终至双目失明。又值王政复辟,受到迫害。在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变节的情况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生活拮据的恶劣环境中,他以沉痛的心情将一腔孤愤,泻之于诗,以巨人的魄力和悲剧精神写下了辉映百代的不朽之作《失乐园》。这部打动了我们灵魂的艺术瑰宝,由两条线索交叉而成:一条是亚当、夏娃触犯禁忌,偷食禁果,而失去地上乐园的故事。另一条是撒旦携众天使反抗上帝,溃败而失去天上乐园的故事。在这首以圣经为主题的史诗中,那个刻画得最成功、最有生命力的形象——撒旦已成为数百年来争论的焦点。 本文基于文本,结合17世纪大背景下的政治、文化及宗教因素,来说明撒旦并非弥尔顿。这个充满矛盾的恶魔形象不过是作者创作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之间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弥尔顿自己身上复杂矛盾的折射。 一、撒旦 在英国十九世纪的一些浪漫主义批评家笔下,就形成了一种唯撒旦论的观点:即弥尔顿是和撒旦一样的反叛者,撒旦是《失乐园》中真正的英雄。正如布莱克所说的:“弥尔顿写起天使和上帝来,仿佛手戴镣铐,但是写起魔鬼和地狱来,却是挥洒自如。这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他和魔鬼是一帮的,只是他自己没意识到罢了。”[1] 当然,在浪漫主义批评家眼中,这种强烈的主观印象与当时的时代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英国历史中,当新古典主义对资产阶级理性的梦想破灭以后,浪漫主义诗人就常常以反叛者的身份自居,他们在《失乐园》中一眼瞥见反叛者撒旦的形象,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弥尔顿,并一起引为激进的同道,为之欢呼了。 的确,在《失乐园》第一章中,撒旦的形象是高大,勇武,雄壮,感人的: 打败了又有什么? 并不是一切都完了!不屈的意志, 复仇的决心,不灭的仇恨, 决不低头认输的勇气, 都没有被压倒,还有什么比这更难战胜的呢?[2] (《失乐园》I: 第104-108行) 在这里,撒旦被刻画成了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他那宏伟的气势,坚韧不拔的毅力,宛然一位令人尊敬的革命英雄。然而在接下来的篇章里,撒旦的形象开始逐渐矮小, 首先他做了一段悔恨的独白,认识到地獄其实是在灵魂之中: 人啊,为什么开战?由于我以怨报德,真是对他不起,他把我创造得光辉,卓越,施恩于我,丝毫没有亏待过我。[3] (IV: 第45-48行) 从这里,我们可以涉猎到撒旦十分复杂充满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这个恶魔的心灵窝藏着仇恨、妒嫉、渴望报复、傲慢、和恐怖。另一方面,他的心灵又充满了绝望、后悔。这种隐藏在庄严的外貌底下的感情使他变得更加生动而不可捉摸。但是随着他那暴疟而放荡的性子的阵阵发作,这个恶魔逐渐向四周撒布死亡。他要袭击人类始祖居住的乐园,他希望把他们从上帝夺走,使他们屈从于自己的叛逆势力之下。最后当他凯旋归来,向部下宣布他的冒险胜利时,等待他的却是一阵嘶嘶声,原来他们都已变成了蛇。这种变形成了撒旦在《失乐园》中最后的象征。 通观全书,撒旦的地位绝对够不上一个英雄,而弥尔顿也绝不是撒旦。这个充满了矛盾的恶魔形象仅仅是作者创作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之间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弥尔顿自己身上矛盾的折射。 二、弥尔顿 众所周知,《失尔园》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当英国人民在上帝的名义下进行的斗争失败后,作为一名激进的战士, 弥尔顿感到难以接受这个惨痛的事实。然而作为一名虔诚的清教徒,他又觉得必须接受这个沉痛的事实。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目的,就是要“向世人昭示天理的公道”。 永不忘记 我们的创造者,遵守他的 简单的公正的命令。 [4] (V, 第550-552行) 在长诗的构思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权威”的无限威力,叛逆的撒旦和违抗命令的人在这“权威”之下是无力反抗的。于是始终站在时代斗争前列的弥尔顿,把自己的政冶倾向寄寓在撒旦身上,把撒旦对上帝的反抗描写成对专制统冶的正义斗争, 向“独揽大权,肆虐天庭”的上帝——他们的“大敌”,“进行一场永不调和的战争”。[5] 的确,撒旦的演说慷慨激昂,非常精彩,制造出了一派不战不休的气势。可是,最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不过是一个恶魔和一群张牙舞爪的小丑们的演戏罢了。如果我们把它与其创作时的政治历史背景联系起来,撒旦才真正是一个专制、施暴者的化身。“毕竟,即使是罪大恶极的坏蛋,在他们绝望的时刻,为了捍卫自己的恶行,也会装出一付争取自由的面孔,狂叫着反对他们称之为暴君的人来。”[6] 因此,“撒但绝非他心目中的英雄,后世诗人视为美德的叛逆精神并不为弥尔顿所看好。”[7] 在这种看似欣赏的描述之下,隐藏着作者对革命失利的悲哀,以及对暴君们的嘲笑与讽刺。也许正因为这一点,鲁宾斯坦(AnnetteT.Rubinstein)在《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一书中断言,“从感情上讲,弥尔顿不像是一位喜欢违法乱纪的人,相反,他倒很像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共和派艺术家。” [8]因此,弥尔顿对撒旦的刻画,是以英国的社会现实为立足点的。也就是在这个层面上,《失乐园》中部分章节中的撒旦成了弥尔顿的一个“代理人”,与上帝进行激烈的争论、抗辨。然而,在这些段落中叛逆、不满色彩的流露,弥尔顿自己并不是完全意识到的。相反,对撒旦野心、嫉妒、阴谋的刻画,则是诗人意识到了的笔墨,体现了作者主观意识和客观效果之间的矛盾,也体现了作为革命的清教徒弥尔顿内心的矛盾。 因此,我们可以说,撒旦决非弥尔顿。他仅仅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心灵寄托。他所要表达的是对复辟王朝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的赞颂,(“全体官兵扬声呐喊,喊声震裂了地狱的苍穹,并且震惊了天外的浑沌界和夜的古国” [9] I, 第541-543行)对当时腐朽喧嚣社会的嘲讽和对英国人民命运的关注。在他看来,英国人民就象亚当和夏娃一样,上帝给了他们美好的一切,但他们却由于是理性不坚,意志薄弱,经不起外界的引诱,自由地选择了通向堕落的道路,但是只要他们坚定信仰,以理智来控制冲动,通过漫长而坚辛的历程,最终就可以回到乐园之中。《失乐园》结尾部分兴奋乐观气氛的描写,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英国人民和整个人类抱有的基督教人文

《失乐园》中对撒旦人物形象的全面分析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atan in Parasise Lost 张煜婷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甘肃省安宁区西北师范大学蓝天公寓1号楼302室 730070 Abstract If ancient Greek mythology can be compared to the rich soil of western literature, the Bible can definitely be regarded as the rhizome of western literature, which has absolutely influenced the western literature extensively and profoundly. Literary outputs about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stories in the Bible also appeared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of the 17th century, among which John Milton's long verse-- Paradise Lost undoubtedly becomes the most holy name. The role of Satan has become a stylish symbol of complex connotation in the literature history after Milton’s recreation. This thesis aims to try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 comprehensively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ngles. Key words: Paradise Lost Milton Satan character Analysis Foreword:

是细节决定成败那什么决定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什么决定细节 近日,应邀为国家电网供电公司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讲座的题目是《细节决定成败,什么决定细节?》与其说是一次讲座,其实更是一种“竞标”,因为对于国网供电公司而言,他们是想通过“讲座比稿”来决定后面的国网班组文化建设的项目交给谁。 我们看到的《细节决定成败》等大量书籍,都从声称“魔鬼藏在细节中”,但是很多人,只是看到了细节,却没有发现细节中的魔鬼!没有“魔鬼”这一灵魂,所谓的“细节”只是一个海市蜃楼的空壳。 按照“错层”的思路想来,只有错开表层,才能发现本质。细节肯定是外在表现,那么,到底是什么细节?又是什么决定细节呢? “细节决定成败”已经成为一句流行语,我在这里不想批驳这句话,另外提出像什么“战略决定成败”的口号。其实,“细节决定成败”不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绝对命题,这句话只不过是充分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而已。成败之事,很多时候不是某一个因素能决定的。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决定成败。如果一定要说成败都是由“某某”决定的,发而过于吹毛求疵了。 在这里,让我们先承认细节的重要性,但是,我想问的是: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什么决定细节?即使提出“细节决定成败”的汪中球先生本人,似乎对此也没有深究。但是,这是一个不可不究的问题。 因为决定细节的决不是细心、严谨、认真等人为因素,对细节的重视与否不是由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从根本上讲,细节是一种贵族精神。 只有追求并坚持贵族精神的人,才会在细节上下功夫。德国人注重细节、日本人注重细节,是因为他们很早就解决了温饱问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细节的琢磨上。 中国并不是一个天生粗枝大叶的民族,即使上千年之前出土的很多玉器、青铜器等古董,那种精湛的工艺和繁复的细节依然令我们赞叹。但是,无一例外,这些都是在王宫贵族的墓葬重出土的。普通老百姓使用的器具还是非常粗糙。今天的收藏界中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官窑”。官窑出产的瓷器一般来讲都是非常精美的,因为官窑的产品都是供给王宫贵族统治阶级的,所以,可以不惜金钱和材料,只追求精美。 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节不是来自性格,而是来自经济条件背后的贵族精神。一个人生活在温饱边缘的人是不会在乎细节的。在乎细节的都是有钱有闲的贵族。哪怕是没落的贵族,但是细节精神却已经渗进骨子里。

失乐园中撒旦形象

试析《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 车家玲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撒旦是《失乐园》中颇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他既是一位为了平等和自由敢于向最高权威进行不屈不饶抗争的反叛英雄,又是一个权欲熏心、骄矜狂妄的堕落者同时他还是祢尔顿关于自由意志与理性原则并存的思想观念的艺术载体,即人为了自由和理想而奋斗,但同时人的行为得受到真理的约束。 关键字:撒旦;双重人格;自由与理性 一、引言 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政论家。他出身于伦敦一个公证人家庭,青少年时代起思想进步,厌恶封建思想,痛恨教会腐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革命政府的工作,并撰写政论,先后发表了《论出版自由》、《论国王和官吏的权力》等文章而轰动整个欧洲。王朝复辟后他虽然遭监禁,著作被焚烧,但仍然坚持革命立场,在双目失明,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完成了三大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1674年诗人与世长辞。 弥尔顿的长篇史诗《失乐园》( Paradise Lost, 1667)深邃、高贵、整饬、优美,一直被誉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诗作”,是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在世界文学史上可与《神曲》和《浮士德》相媲美。弥尔顿的长篇史诗《失乐园》,以《圣经·旧约·创世记》第二、三章关于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犯下原罪,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为蓝本,成功地将诗人—作为一个清教徒,所相信的人类重返上帝的乐园的回归之路极为完整、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条路发端于人类始祖的原罪,转折于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救赎,作结于自由意志选择下的灵魂的忏悔和回归。诗人满怀豪情的诗意书写,所展现的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人生信念。就全诗而论,从太初谈起,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创造人类;借《圣经》故事,虽涉及全人类原罪赎罪的悲剧,但实质上说的是人类求知求生,追求自由人权,反对盲目迷信,反对封建专制,建立人类社会理想的大同世界。全书共十三卷,描述了撒旦反叛上帝,战败后设计复仇,偷入伊甸园,引诱夏娃偷食禁果导致人类始祖被逐出伊甸园,开始沉沦的故事。作者大量运用圣经人物形象意象,将撒旦、亚当和夏娃刻画的栩栩如生,进而也将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撒旦是该作品中最令人关注的角色,与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相比,他显的更生动,更让人难忘。 第1页

_失乐园_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2004年9月第11卷第5期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ep.,2004V ol.11 N o.5 收稿日期:2003-09-03 作者简介:黄德林(1980- ),男,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美文学专业2002级硕士研究生。 5失乐园6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黄 德 林 (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36) 摘要:长时期以来,5失乐园6中的撒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形象的复杂性激发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 阐释。我们认为,对撒旦形象的阐释要基于一个前提条件:撒旦究其本质是/恶棍0形象,这一点在诗中是不曾改 变的;同时又进一步对撒旦形象的复杂性作了心理解读,认为它是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是诗 人无意识中倾吐了自己和广大人们的苦闷、渴望和追求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所致。 关键词:弥尔顿;撒旦;恶棍英雄;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4)05-0047-06 弥尔顿(John M ilton,1608-1674)的诗作5失乐园6(Paradise Lost,1667)之所以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堪与荷马的5伊利亚特6、但丁的5神曲6相媲美,显然与作品中对主角撒旦形象的成功刻画是分不开的。撒旦形象多年来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他的形象的复杂性激发人们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诠释。当前西方有三大流派:/撒旦主义派0、正统派和调和派。他们不是片面夸大了撒旦形象的革命性质,就是片面夸大了撒旦形象的宗教性质,实难令人心悦诚服。长期以来,我国有不少人把5失乐园6看作一首披着宗教外衣的革命史诗,至于三卷后撒旦逐渐堕落,他们认为那里撒旦是代表失败了的王党,虽较西方/撒旦主义派0的观点前进了一大步,但关于撒旦形象前后重大转变的原因却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如殷宝书、肖明翰和张伯香等人从情欲、自由意志的角度直接或间接地对撒旦形象作了重新定位与评价,为解开撒旦之谜开辟了新的视野。为了进一步再现诗人的创作意图,还撒旦以本来面目,笔者这里想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弥氏笔下的撒旦是/恶棍英雄0(villain )hero)形象,/恶棍0是其本质,其/恶棍0本质不因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二、至于撒旦形象的复杂性,那是因为撒旦与诗人的经历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点,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引起了他心灵的共鸣,同时也无意中触动了悠久的文化积淀)))集体无意识,为诗人倾吐自己和英国广大人们的苦闷和对自由的不懈追求找到了很好的寄托,因而,被罩上了一抹英雄主义的色彩。 一、对撒旦的界定及其缘由 被逐出天堂、打入地狱火湖中的撒旦似乎雄风不减当年,依然高呼:/我们损失了什么?并非什么都丢失:不挠的意志,热切的复仇心,不灭的憎恨,以及永不屈服,永不退让的勇气,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难战胜的呢?0[1](P8)随后又提出/宁可在地狱为王,也不愿在天上称臣0。[1](P15)这一切足以使无数身陷逆境、为自由而战的人们如遇佳音,深受鼓舞。因而,西方催生了撒旦派;即便在我国,长期以来评论界也往往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倾向于从政治的角度解读5失乐园6,视其为一首革命史诗,甚至还有人误认为弥尔顿对5圣

2016年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39分)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3、学之,;……(《为学》 4、,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5、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两首词描写的季节分别是和。(2分) 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四块玉”和天净沙都是词牌名 B.都表达了主人公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C.都采用寓情于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D.都在词的末句直抒胸臆、表达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曹刿论战(删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8、按要求完成下列二题(4分) (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2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9、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与之乘 B.公将鼓之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10、在选段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为。(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宰相气量 正至和间,仁宗不豫①,一日少间,思见宰执②。执政闻召亟往。吕文靖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至禁中,诸执政已见上,上体未平,待公久,稍倦,不乐曰:"病中思见卿,何缓也?"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臣待罪宰相,正昼自通衢③驰马入内未便。"帝闻其言,咨叹久之,诸公始有愧色。

100个装修魔鬼细节,太全了,致敬绿城!

100个装修魔鬼细节,太全了,致敬绿城! 绿城旗下微信公众号《绿城精装修管理》通过连载的方式刊出《绿城100个精装修细节》,非常震撼,楼市参考致敬绿城精装修的有心、用心、专心之杰作,赶快收藏,不可多得。橱柜台面上方设置多个插座,并使用带开关的插座,方便使用各类厨房小家电,同时也避免手湿拔开关造成意外事故。魔鬼细节从不允许意外,让您安全常在。 住宅厨房内安装煤气报警系统,使业主在煤气泄漏时第一时间发现危险隐患,保障业主生命安全。 从源头保证业主饮用水的安全,设置直饮水系统。电影电视中常见的发达国家便捷饮水体验,从此不再遥远。吊顶采用成品检修孔,规格满足检修要求。所谓“病从口出”,从此吊顶检修不必开膛破腹大动干戈。座便器和浴缸边设置紧急呼叫按钮,与物业处联通,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保证业主及时得到救助。生命安危,刻不容缓,小小红钮,安心常在。水槽台下盆的设计(采用磨砂面),防止台盆边的积水,便于卫生清理。清清爽爽,远离湿漉漉,一天好心情。

入户大堂设置感应信报箱,业主可直接用一卡通开启,方便快捷,从此取阅书报的动作也变得优雅自如。 入户门在门扇与门框的交界处,采用橡胶条密封设计,实现了周整体防尘的效果,并可以消音防撞。我们或许无法改变当下的大环境,惟愿为您营造清新洁净的小家。卧室设置夜灯,不开灯即可在夜间进入盥洗间,避免对家人的干扰。还有什么比对家人的关爱更走心的细节?为保证业主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联系到物业,主卧室设置紧急呼叫按钮。生命安危,刻不容缓;小小红钮,安心常在。设计吹风机与剃须的备用插座,采用防潮插座并设防溅措施,方便小型家电在梳妆时的灵活使用。淋浴器花洒要求配置调节杆。细节从来不介意生理差别。 入户门锁采用钢木混合结构;有密码、指纹、卡、机械钥匙四种开启方式(选配)。忘记密码了?忘带钥匙了?谢天谢地您还带着勤劳的双手! 玄关部位设置人体感应智能灯,全自动感应功能,人体接近

论《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

An Analysis of Satan in Paradise Lost 论《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 An analysis of Satan in Paradise Lost

摘要 约翰·弥尔顿是英语文化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作家。他的著作—《失乐园》是英语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约翰·弥尔顿所有的著作中,《失乐园》是最复杂,最难理解的一部作品,并为他赢得了永久的荣誉。他的史诗使得撒旦的形象更加生动,更加具有人性,并且使其在某些方面成为了一名特殊的英雄。弥尔顿用了很多的语句来描写撒旦对他的追随者所做的雄辩。撒旦追求自由,但是却不能用暴力手段得到他想要的。这就是撒旦在弥尔顿的著作中具有一种矛盾性。尽管弥尔顿用了一种积极的态度来描写撒旦,但是撒旦邪恶的本性却从未改变。他的矛盾情感鲜明地遍及整个诗篇。这种矛盾的情感吸引了众多批评家的目光,引起了几个世纪的争论。 本文通过分析撒旦在《失乐园》中的形象,使得人们获得一种不同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邪恶的撒旦。他的字句反映了他毕生所挚爱的自由,同时暗示通过暴力方式所进行的革命终将会失败,这也体现了弥尔顿自己的意志与精神。 关键词:撒旦;自由;英雄;失败

Abstract John Milton was a very famous writer during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His masterpiece Paradise Lost was undoubtedly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mong all of John Milton’s great works,Paradise Lost was the most complicated and most profound one, which won him endless honor. His epic made Satan more vivid more humanized and made him a special hero in some aspects. Milton wrote a lot of sentences to describe Satan’s defense for his followers. Satan sought for freedom, but he couldn’t get what he wanted by violence. That’s why Satan in Milton’s masterpiece had a kind of contradiction. Although Milton adopted a positive attitude to describe Satan, his evil characteristic didn’t change at all. His ambivalence was obviously throughout the whole poem. This kind of ambivalence caught all critics’ eyes and led to centuries’ disputes. By analyzing Satan in Paradise Lost,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people obtain a different angle to revisit the evil one, Satan. His words showed his lifelong love for freedom, and implied that the revolution would be failed by violence, which also reflected Milton’s own idea and spirit. Key Words:Satan; freedom; hero; failure

浅析《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塑造

【摘要】弥尔顿的《失乐园》是一部享有世界级声誉的文学作品。作品中的撒旦作为与上帝的对抗者是历来受到争议最多的形象之一。撒旦经历了一个从藐视到反抗到最终无奈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撒旦作为反抗者所展示的勇气和魄力,但撒旦毕竟是邪恶的,他一次次挑起了战争。撒旦可以被看作是英雄,但他又不简单的算英雄,他是一个结合体,一个立体化的魔鬼式英雄。 【关键词】撒旦,魔鬼,英雄,立体化 一、引言 一直有人认为:撒旦是人类失去乐园的祸根,因为撒旦的的诱惑,人类最终受到上帝的惩罚。作为一个魔鬼,撒旦不是一个一击即溃、头脑简单的傻瓜,他身上有一种英雄的气魄,撒旦本来就是一位大天使。撒旦是聪明的,也可以算是狡猾的,对付人类,撒旦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所以人类上了他的当,从天使到魔鬼,撒旦最终堕落了。撒旦是失乐园故事的核心,他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也体现作者众多的资产阶级革命理念。 二、英雄撒旦 弥尔顿笔下的撒旦首先是位伟大的英雄,代表着弥尔顿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这是毋庸置疑的。撒旦的英雄气魄体现在他具有敢于向最高权威抗争的精神:为争取自由和平等,推翻上帝的独裁统治,他领导一部分反叛天使与上帝进行斗争。这种反叛意识正好结合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核心,追求社会平等与自由,打破神权和独裁。在诗中,撒旦敢于首先怀疑毫无道理却非让人盲目服从不可的绝对命令,面对上帝的强大的权力,撒旦毫无畏惧,率部反抗,大闹天堂。第一次反抗失败了,他不服气,也不认输,不气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像中国传统小说中描绘的那些英雄,面对强大的对手,敢于亮剑,险些儿搞得天兵天将对阵中措手不及,万分狼狈,连上帝在天国也担心撒旦的反叛会成功。当然,撒旦还是失败了,被打落地狱。但是他崇尚自由,他让反对者闭口而去,地狱议会上他发扬民主风格,征求大家的意见。历经千辛万苦在新创造的伊甸乐园中寻找到人类先祖双亲的是他,利用时机促成全诗主题的展现的也是他。撒旦的英雄色彩正在于他的能力和勇气,他是不畏强权的。 撒旦身上有着极为现代的平等思想,他认为:上帝和天使在智慧上是平等的,在地位上也不应该有那么大的差别,上帝只是力量上略胜一筹而已。他感觉到上帝创造万物并不是真的出于对人类的善良和慈爱,而是为了其极为自私的目的,是向他所创造的万物索取对他永久的忠诚和屈服。这种超越传统理念的想法让撒旦能够看透上帝虚伪的本质。撒旦还认为:上帝是世界上的暴君,不应该一对大众握有无穷的权柄!上帝的专制和独裁是对世界的残害,上帝所颁布的禁令是让宇宙的生灵对他绝对的服从,他痛恨那种永远也还不清的奴隶状态。从这些思想层面来看,撒旦从精神领域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不盲从,不跟风,有思想,敢反抗,撒旦是清醒的。 三、撒旦的堕落 但撒旦最终还是堕落了,他从天使到英雄,从英雄到将领,从将领到政客,从政客到密探,从密探到一个无赖,又到蟾蜍,最后到蛇。撒旦每次身份的变化都预示着撒旦精神层次的降落,其魔鬼的属性也一步步展现出来。 最初撒旦虽然是一位天使,但却被赋予极为复杂的感情和欲望,这使他具有复杂的性格形象。他能够忍受失败,性格十分豪迈,但也有内心悔恨和绝望之时。在绝望之时,他的内心也会极为脆弱,喊道:......最后屈服吧!难道没有留下余地来忏悔,来宽恕。这一切都反映在撒旦意识中,不像纯粹的英雄那样性格刚烈,具有较为复杂的一面。或许也正是这种性格缺陷让他开始一步步堕落。撒旦利欲熏心,贪婪自私,妄图取代上帝,来建立自己作威作福的权势。这种观念可能是导致撒旦堕落的根源。他对上帝权势的藐视逐渐由最初的反对专制和独裁变为他认为自己才是是衡量万量的标准,是宇宙的中心,从而认为对于他一切都可容许。从这个角度看,撒旦堕落于自己慢慢成为自己所反对的那种形象。在地狱里,他耗费大量精

魔鬼藏在细节里

【魔鬼藏在细节里】互动按钮大小事 当一个产品完成核心部分的需求之后,我们就可以慢慢准备开始研究细节的问题 一个产品几乎每个层面都可以谈论细节:其中还包括表面上看得到的,以及表面上看不到的。表面上看得到的细节很简单,花时间去做、去尝试、去犯错、去修正就好了。而看不到的细节诸如产品定位、使用者体验等等,往往依靠不长期经验的累积、研究与得到使用者反馈外,很难清楚的明了到底哪边该怎么去制作与修正。 小小一个按钮、搭配一个点的小小动画,却牵扯到与使用者互动的部份。即牵扯出这么多的「细节」出来。著名的工业设计师Charles Eames(伊姆斯,设计躺椅,美国)说过:「细节本身并非细节,而就是产品的精髓。」他们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精心设计的椅子款式,一直到现在都还是精采的设计呢。 在茫茫的APP 海中,总是会有很多小不拉机的按钮,怎么点也点不到,使用触控式行动装置时最痛苦的事情了;但同样是一些娇小的内建按钮,如iOS 导览列上的导览按钮以及清单列的删除按钮。 秘诀在于设定按钮的触控感应区(Touch area),按钮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视觉目标(Visual targe)-使用者可以看的到,并且想要去点击的区域。 二、触控感应区(Touch area)-使用者看不到,用于判断检测手指是否有触碰到按钮的区域。 一般来说,对于小于建议大小的按钮,我们需要手动将触控感应区调整的比视觉目标更大一些,这样一来即使使用者没有真的触碰到按钮的视觉目标(如下图),也可以成功地点击到按钮。 触控式行动装置上的萤幕空间寸土寸金,过大的按钮设计会浪费空间,有质感的小按钮又总是让人按不到,那么到底按钮应该要设计多大才方便使用呢?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人们最常用于操控触控式萤幕的拇指与食指平均宽度为:男性2.29 cm 与1.82 cm;女性1.91 cm 与1.55 cm,因此传统上建议按钮大小为2.2 cm。

《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Dual Character of Satan’s Image in Paradise Lost 《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分析 [摘要]在约翰.弥尔顿所有的著作中,《失乐园》是最复杂,最难理解的一部作品,并为他赢得了永久的荣誉。在《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是最生动,逼真的,他的巨大影响力和矛盾的情感,以及其复杂性,掩盖了其他所有的形象包括上帝。作为《失乐园》中最重要的形象,撒旦显然是令人钦佩的,而且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矛盾的情感吸引了众多批评家的目光,引起了几个世纪的争论。这篇论文将要把撒旦的双重形象分成三种类型进行分析:第一种类型是把撒旦作为革命者的形象;第二类是把撒旦作为魔鬼的形象进行分析;第三类是以评论家的观点,保持中立,认为撒旦的形象,除了是由人们构想的,是抽象的以外,撒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好与坏的混合体。而且本论文还将要查明影响撒旦双重性格形象的因素,从分析正文看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十七世纪的社会背景看弥尔顿个人的经历和信仰。更多的是那些潜在的读者的背景和他们独特的欣赏力,也被作者考虑在内。所有的这些分析得出的观点是,撒旦是一个仅有的英雄和一个真正的恶魔,从他所有的看法和情感得到一个多方面的性格。他的矛盾情感鲜明的遍及整个诗篇。 [关键词] 《失乐园》撒旦革命者魔鬼清教徒

An Analysis of the Dual Character of Satan’s Image in Paradise Lost [Abstract]All of John Milton’s great works. Paradise Lose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and most profound one, which wins him endless honor. The image of Satan in Paradise Lost is supreme vivid, powerful, ambivalent and complex, overshadowing all the other characters including God.As the main character of Paradise Lost, Satan is obviously impressive and powerful, whose ambivalence catches all critics’eyes and leads to centuries’disputes. This dissertation will analyze the dual character of Satan’s image into thre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that the image of Satan as a revolutionist, the second group that the image of Satan as a devil, while the third group of critics, stand in the middle, seeing both sides of Satan. They identify Satan either as an abstract conception or else, more immediately, as someone who is an evil mixed with good. On the other hand, check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is dual character of image,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to the author’s intention, from the 17th century social background to Milt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belief. What’s more, the potential readers’background and individual taste will als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all these analysis lead to the point that it is too simple and arbitrary to say Satan is a mere hero or a pure devil, since he is a round character full of thoughts and emotions. His ambivalence is obviously throughout the whole poem. [Key Words]Paradise Lose Satan revolutionist devil purita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