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数据的分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数据的分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数据的分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数据的分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数据的

分析

测试1 平均数(一)

学习要求

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会求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一组数据中有3个7,4个11和3个9,那么它们的平均数是______.

2.某组学生进行“引体向上”测试,有2名学生做了8次,其余4名学生分别做了10次﹨7次﹨6次﹨9次,那么这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______次,在平均成绩之上的有______人.3.某校一次歌咏比赛中,7位评委给8年级(1)班的歌曲打分如下:9.65,9.70,9.68,9.75,

9.72,9.65,9.78,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计算平均分为该班最后得分,

则8年级(1)班最后得分是______分.

二﹨选择题

4.如果数据2,3,x,4的平均数是3,那么x等于( ).

(A)2 (B)3 (C)3.5 (D)4

5.某居民大院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45度,5户用电50度,6户用电42度,则每户平均用电( ).

(A)41度(B)42度(C)45.5度(D)46度

三﹨解答题

6.甲﹨乙两支仪仗队队员的身高(单位:厘米)如下:

甲队:178 177 179 178 177 178 177 179 178 179;

乙队:178 179 176 178 180 178 176 178 177 180.

(1)

(2)甲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______厘米,乙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为______厘米;

(3)你认为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简要说明理由.

7

假如学期总评按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各占1∶3∶6的比例来计算,那么小明和小颖的学期总评成绩谁较高?

综合﹨运用﹨诊断

一﹨填空题 8.某公园对游园人数进行了10天统计,结果有4天是每天900人游园,有2天是每天1100人游园,有4天是每天800人游园,那么这10天平均每天游园人数是______人.

9.如果10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5米,其中2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5米,那么余下8名学生的平均身高是______米.

10.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体育课外活动占学期成绩的10%,理论

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60%,一名同学上述三项成绩依次为90,92,73分,则这名同学本学期的体育成绩为______分,可以看出,三项成绩中______的成绩对学期成绩的影响最大. 二﹨选择题 11.为了解乡镇企业的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市水利管理部门抽查了部分乡镇企业在一个月中

的用水情况,其中用水15吨的有3家,用水20吨的有5家,用水30吨的有7家,那么平均每家企业1个月用水( ). (A)23.7吨 (B)21.6吨 (C)20吨 (D)5.416吨 12.m 个x 1,n 个x 2和r 个x 3,由这些数据组成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

3

3

21x x x ++

(B)

3

r n m ++ (C ) 33

21rx nx mx ++ (D)r n m rx nx mx ++++321 三﹨解答题

13

日期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天然气表读数(单位:m 3)

220

229

241

249

259

270

279

290

元,请估计这张卡是否够小明家用一个月(按30天计算),将结果填在后面的横线上.(只填“够”或“不够”)结果为:______.并说明为什么.

14.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某中学八年级(1)班共有40名同学参加了“我为灾区献爱心”

的活动.活动结束后,生活委员小林将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右的统计图.

(1)求这40名同学捐款的平均数;

(2)该校共有学生1200名,请根据该班的捐款情况,估计这个中学的捐款总数大约是多少元?

15.某地为了解从2004年以来初中学生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随机调查了本地区1000名初中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调查时,每名学生可在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解题技巧﹨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等六个方面中选择自己认为是优秀的项.调查后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学生获得优秀人数最多的一项和最有待加强的一项各是什么?

(2)这1000名学生平均每人获得几个项目优秀?

(3)若该地区共有2万名初中学生,请估计他们表达能力为优秀的学生有多少人?

测试2 平均数(二)

学习要求

加强实际问题中平均数的计算,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已知7,4,5和x的平均数是5,则x=______.

2.某校12名同学参加数学科普活动比赛,其中8名男同学的平均成绩为85分,其余的女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6分,则该校12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______分.

3.某班50名学生平均身高168cm,其中30名男生平均身高170cm,则20名女生的平均身高为______cm.

二﹨选择题

4.如果a﹨b﹨c的平均数是4,那么a-1,b-5和c+3的平均数是( ).

(A)-1 (B)3 (C)5 (D)9

5

成绩/分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人 1 3 8 17 14 7

那么这次知识问答全班的平均成绩是( )(结果保留整数).

(A)80分(B)81分(C)82分(D)83分

三﹨解答题

6.某班有学生52人,期末数学考试平均成绩是72分.有两名同学下学期要转学,已知他俩的成绩分别为70分和80分.求他俩转学后该班的数学平均分.

7.某瓜农采用大棚栽培技术种植了1亩地的两种西瓜,共产出了约600个西瓜.在西瓜上

计算这10个西瓜的平均质量,并估计这1亩地的西瓜产量是多少千克.

综合﹨运用﹨诊断

一﹨填空题

8.如果一组数据中有3个6﹨4个-1,2个-2﹨1个0和3个x ,其平均数为x ,那么x = ______.

9

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7.7环,则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______. 二﹨选择题

10.一次考试后,某学习小组组长算出全组5位同学数学的平均分为M ,如果把M 当成另

一个同学的分数,与原来的5个分数一起,算出这6个分数的平均数为N ,那么M ∶N 为( ). (A)5∶6 (B)1∶1 (C)6∶5 (D)2∶1

11.某辆汽车从甲地以速度v 1匀速行驶至乙地后,又从乙地以速度v 2匀速返回甲地,则汽

车在这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2121v v v v +

(B) 2

12

1v v v

v + (C)

2

2

1v v + (D) 2

12

12v v v

v +

12.某同学在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

此算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为( ). (A)3 (B)-3 (C)3.5 (D)-3.5 三﹨解答题

13.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执行“限塑令”.“限塑令”执行前,某校为了了解本校学生

所在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情况,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所在家庭每月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只)

65 70 85 75 79 74 91 81 95 85 (1)计算这10名学生所在家庭平均每月使用塑料袋多少只?

(2)“限塑令”执行后,家庭每月使用塑料袋数量预计将减少50%.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该校1000名学生所在家庭每月使用塑料袋可减少多少只?

拓展﹨探究﹨思考

一﹨解答题

14.某中学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抽测了同年龄的40名女学生的身高情况,统计人员将上述数据整理后,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如下:

身高(cm) 频数

144.5<x≤149.5 2

149.5<x≤154.5 A

154.5<x≤159.514

159.5<x≤164.512

164.5<x≤169.5 6

合计40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频数分布表中的A=______;

(2)这40名女学生的平均身高是______cm(精确到0.1cm).

15.某人为了了解他所在地区的旅游情况,收集了该地区2004至2007年每年的旅游收入及入境旅游人数(其中缺少2006年入境旅游人数)的有关数据,整理并分别绘成图1,图2.

图1 图2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2004至2007年四年的年旅游收入的平均数是______亿元;

(2)据了解,该地区2006年﹨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的年增长率相同,那么2006年入境

旅游人数是______万人;

(3)根据第(2)小题中的信息,请把图2补画完整.

测试3 中位数和众数(一)

学习要求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学校篮球集训队11名队员进行定点投篮训练,将11名队员在1分钟内投进篮筐的球数由小到大排序后为6,7,8,9,9,9,9,10,10,10,12,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_____.

2.资阳市某学校初中2008级有四个绿化小组,在植树节这天种下柏树的棵数如下:10,10,x,8,若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相等,那么它的中位数是______棵.

3.已知数据1,2,x和5的平均数是2.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

二﹨选择题

4.对于数据2,4,4,5,3,9,4,5,1,8,其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 ).

(A)4 4 6 (B)4 6 4.5 (C)4 4 4.5 (D)5 6 4.5

5.为了筹备班里的新年联欢会,班长以全班同学最爱吃哪几种水果做民意调查,以决定最终买什么水果.该次调查结果最终应该由数据的( )决定.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无法确定

6.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打靶8次,命中的环数如图所示,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为( )

(A)9与8

(B)8与9

(C)8与8

(D)8.5与9

三﹨解答题

7.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进行团体活动,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甲群:13 13 14 15 15 15 1 5 16 17 17;

乙群:3 4 4 5 5 6 6 54 57.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______岁,中位数是______岁,众数是______,其中______能

较好地反映这群游客的年龄特征:

(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______岁,中位数是______岁,众数是______,其中______能

较好地反映这群游客的年龄特征.

8.某饮食公司为一学校提供午餐,有3元﹨4元和5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定一份).如图,是五月份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这个月一共销售了10400份饭菜,那么师生购买午餐费用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综合﹨运用﹨诊断

一﹨填空题

9

成绩/米 1.50 1.60 1.65 ⒈70 1.75 1.80 1.85 1.90

人数/人 2 3 2 3 4 1 1 1

10.如果数据20,30,50,90和x的众数是20,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平均数是______.

二﹨选择题

11.已知数据x,5,0,3,-1的平均数是1,那么它的中位数是( ).

(A)0 (B)2.5 (C)1 (D)0.5

12.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一个数据变动,那么( ).

(A)平均数一定会变动(B)中位数一定会变动

(C)众数一定会变动(D)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能都不变

三﹨解答题

13.某校八年级(1)班50名学生参加2009年贵阳市数学质量监控考试,全班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表:

成绩/分71 74 78 80 82 83 85 86 88 90 91 92 94 人数/人 1 2 3 5 4 5 3 7 8 4 3 3 2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众数是______;

(2)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______;

(3)该班张华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是83分,能不能说张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班中游

偏上水平?试说明理由.

14.某中学要召开运动会,决定从九年级全部的150名女生中选30人,组成一个花队(要求参加花队的同学的身高尽可能接近).现在抽测了10名女生的身高,结果如下(单位:厘米):

166 154 151 167 162 158 158 160 162 162.

(1)依据数据估计,九年级全体女生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2)这10名女生的身高的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3)请你依据本数据,设计一个挑选参加花队的女生的方案.(要简要说明)

拓展﹨探究﹨思考

一﹨选择题

15.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为此,我市就“你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是多少”的问题随机调查了某区300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

A组:t<0.5h;B组:0.5h≤t<1h;

C组:1h≤t<1.5h;D组:t≥1.5h.

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 ).

(A)B组(B)C组

(C)D组(D)A组

二﹨解答题

16.为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情况,现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如下,其中右侧扇形统计图中的圆心角 为36°.

体育成绩统计表

体育成绩/分人数/人百分比/%

26 8 16

27 24

28 15

29

30 m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样本容量﹨m的值及抽取部分学生体育成绩的中位数;

(2)已知该校九年级共有500名学生,如果体育成绩达28分以上(含28分)为优秀,请估

计该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成绩达到优秀的总人数.

测试4 中位数和众数(二)

学习要求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数据特征.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在一组数据中,受最大的一个数据值影响最大的数据代表是______.

2.数据2,2,1,5,-1,1的众数和中位数之和是______.

二﹨选择题

3.某班第一小组7名同学的毕业升学体育测试成绩(满分30分)依次为:25,23,25,23,27,30,2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23 25 (B)23 23 (C)25 23 (D)25 25

4.为调查八年级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某校抽查了8名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依次是:75,70,90,70,70,58,80,55(单位:分钟),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依次为( ).

(A)70 70 71 (B)70 71 70 (C)71 70 70 (D)70 70 70

三﹨解答题

5.某校九年级举行了一次数学测验,为了估计平均成绩,在619份试卷中抽取一部分试卷的成绩如下:有1人100分,2人90分,12人85分,8人80分,10人75分,5人70分.

(1)求出样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估计全年级的平均分.

6

(1)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提升到2万元,董事长的工资提升到3万元,那么新的职工月工

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什么?

(3)你认为哪个统计量更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谈一谈你的看法.

综合﹨运用﹨诊断

一﹨填空题

7.已知a<b<c<d,则数据a,a,b,c,d,b,c,c的众数为______,中位数为______,平均数为______.

8.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m,众数是n,则将这组数据中每个数都减去a后,新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众数是______.

二﹨选择题

9.有7个数由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如果这组数中前4个数的平均数是33,后4个数的平均数是42,那么这7个数的中位数是( ).

(A)34 (B)1 6 (C)38 (D)20

三﹨解答题

10.文艺会演中,参加演出的10个班各派1名代表担任评委给演出打分,1班和2班的成绩如下:

评委班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班得分8 7 7 4 8 7 8 8 8 8

2班得分7 8 8 10 7 7 8 7 7 7

(1)?

(2)采用怎样的方法,对参赛的班级更为公平?如果采用你提供的方法,两个班谁将获胜?

11.某同学为了完成统计作业,对全校的耗电情况进行调查.他抽查了10天中全校每天的耗电量,数据如下(单位:度):

度数90 93 102 113 114 120

天数 1 1 2 3 1 2

(1)写出上表中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

(2)由(1)获得的数据,估计该校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耗电量;

(3)若当地每度电的定价是0.5元,写出该校应付的电费y(元)与天数x(取正整数)之间的

函数关系式.

拓展﹨探究﹨思考

一﹨解答题

12.在学校组织的“喜迎奥运,知荣明耻.文明出行”的知识竞赛中,每班参加比赛的人数相同,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相应等级的得分依次记为100分,90分,80分,70分.学校将某年级的1班和2班的成绩整理并绘制成如下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此次竞赛中,2班成绩在C级以上(包括C级)的人数为______;

(2)

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

1班87.6 90

2班87.6 100

(3)请从下列不同角度对这次竞赛成绩的结果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角度来比较1班和2班的成绩; ②从平均数和众数的角度来比较1班和2班的成绩;

③从B 级以上(包括B 级)的人数的角度来比较1班和2班的成绩.

测试5 极差和方差(一)

学习要求

了解极差和方差的意义和求法,体会它们刻画数据波动的不同特征.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一组数据100,97,99,103,101中,极差是______,方差是______. 2.数据1,3,2,5和x 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 3.一个样本的方差12

1

2

s [(x 1-3)2+(x 2-3)2+…+(x n -3)2],则样本容量是______,样本平均数是______. 二﹨选择题

4.一组数据-1,0,3,5,x 的极差是7,那么x 的值可能有( ). (A)1个 (B)2个 (C)4个 (D)6个 5.已知样本数据1,2,4,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3 (B)中位数是4 (C)极差是4 (D)方差是2 三﹨解答题

6.甲﹨乙两组数据如下:

甲组:10 9 11 8 12 13 10 7; 乙组:7 8 9 10 11 12 11 12.

分别计算出这两组数据的极差和方差,并说明哪一组数据波动较小.

7.为检测一批橡胶制品的弹性,现抽取15条皮筋的抗拉伸程度的数据(单位:牛): 5 4 4 4 5 7 3 3 5 5 6 6 3 6 6 (1)这批橡胶制品的抗拉伸程度的极差为______牛;

(2)若生产产品的抗拉伸程度的波动方差大于1.3,这家工厂就应对机器进行检修,现在这家工厂是否应检修生产设备?通过计算说明.

综合﹨运用﹨诊断

一﹨填空题

8.随机从甲﹨乙两块试验田中各抽取100株麦苗测量高度,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的结果:

甲x =13,乙x =13,2

甲s =3.6,2乙s =15.8,则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试验田是______.

9.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减去同一个非零数,则平均数______,方差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二﹨选择题

10.关于数据-4,1,2,-1,2,下面结果中,错误的是( ).

(A)中位数为1 (B)方差为26 (C)众数为2 (D)平均数为0

11.某工厂共有50名员工,他们的月工资方差是s 2,现在给每个员工的月工资增加200元,

那么他们的新工资的方差( ). (A)变为s 2+200 (B)不变 (C)变大了 (D)变小了 12.数据-1,0,3,5,x 的极差为7,那么x 等于( ).

(A)6 (B)-2 (C)6或-2 (D)不能确定 三﹨解答题

13.甲﹨乙两个组各10名同学进行英语口语会话测试,每个人测试5次,每个同学合格的

次数分别如下:

甲组:4 1 2 2 1 3 3 1 2 1; 乙组:4 3 0 2 1 3 3 0 1 3.

(1)如果合格3次以上(含3次)为及格标准,请你说明哪个小组的及格率高; (2)请你比较两个小组口语会话的合格次数谁比较稳定.

测试6 极差和方差(二)

学习要求

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掌握分析数据的思想和方法.

课堂学习检测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根据某地2008年4月上旬每天最低气温绘成的折线图,那么这段时间最低气温的极差﹨众数﹨平均数依次是( ).

A .5° 5° 4°

B .5° 5° 4.5°

C .2.8° 5° 4°

D .2.8° 5° 4.5°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甲组数据的方差2

甲s =

121,乙组数据的方差2

乙s =10

1,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的波动大 (B)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的波动大 (C)甲组数据与乙组数据的波动一样大 (D)甲﹨乙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不能比较 二﹨填空题

3.已知一组数据1,2,0,-1,x ,1的平均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______.

4.样本数据3,6,a ,4,2的平均数是5,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______.

综合﹨运用﹨诊断

一﹨填空题

5.样本数据3,6,a ,4,2的平均数是5,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______.

6.已知样本x 1﹨x 2,…,x n 的方差是2,则样本3x 1+2,3x 2+2,…,3x n +2的方差是_____ ____.

7.如图,是甲﹨乙两地5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统计图,则甲﹨乙两地这6天日平均气温的

方差大小关系为:2

s ______2

乙s (填“<”或“>”号),甲﹨乙两地气温更稳定的是:______.

二﹨解答题

8.星期天上午,茱萸湾动物园熊猫馆来了甲﹨乙两队游客,两队游客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甲队.

年龄 13 14 15 16 17 人数

2

1

4

1

2

乙队:

年龄 3 4 5 6 54 57 人数 1

2 2

3

1 1

(1)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甲队游客年龄 15 15 乙队游客年龄

15

411.4

(2)①能代表甲队游客一般年龄的统计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乙队游客的年龄特征吗?为什么?

9.为了解某品牌A ,B 两种型号冰箱的销售状况,王明对其专卖店开业以来连续七个月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将得到的数据制成如下的统计表: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A 型销售量/台 10 14 17 16 13 14 14 B 型销售量/台

6

10

14

15

16

17

20

(1)完成下表(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A 型销售量

14

B型销售量14 18.6

(2)请你根据七个月的销售情况在图中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依据折线图的变化趋势,对专卖店今后的进货情况提出建议(字数控制在20~50字).

参考答案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测试1 平均数(一)

1.9.2. 2.8;2. 3.9.70. 4.B . 5.C . 6.(1)略;(2)178,178;(3)甲队,理由略. 7.小明

8.900. 9.1.625. 10.80.4;体育技能测试. 11.A . 12.D . 13.够用;∵30×10×1.7=510<600. 14.(1)41元;(2)49200元.

15.(1)解题技巧,动手能力;(2)2.84;(3)7000.

测试2 平均数(二)

1.4. 2.82. 3.165. 4.B . 5.C . 6.

88.7150

70

805272=--?(分).

7.10个西瓜的平均质量

510

1

3.416.429.430.52

4.51

5.5=?+?+?+?+?+? (千克),

估计总产量是5×600=3000(千克).

8.1. 9.4. 10.B . 11.D . 12.B . 13.(1)80; (2)4000.

14.(1)6;(2)158.8. 15.(1)45; (2)220;(3)略.

测试3 中位数和众数(一)

1.9;9. 2.11. 3.2. 4.C . 5.C . 6.C .

7.(1)15,15,15,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16,5,4﹨5和6,中位数和众数.

8.按百分比计算得这个月3元﹨4元和5元的饭菜分别销售10400×20%=2080份,10400×65%=6760份,10400×15%=1560份,所以师生购买午餐费用的平均数是

95.310400

5

15604676032080=?+?+?元;中位数和众数都是4元.

9.1.75;1.70;1.69. 10.30;42. 11.A . 12.A . 13.(1)88;(2)86;(3)不能.因为83小于中位数. 14.(1)平均身高为

16010

162

162160158162167151154166=++++++++(厘米);

(2)中位数是161厘米,众数是162厘米;

(3)根据(1)(2)的计算可知,大多数女生的身高应该在160厘米和162厘米之间,因此可以选择这部分身高的女生组成花队. 15.B .

16.(1)50,5,28;(2)300.

测试4 中位数和众数(二)

1.平均数. 2.2.5或3.5. 3.D . 4.A .

5.(1)样本平均数是80分,中位数是80分,众数是85分;(2)估计全年级平均80分. 6.(1)平均数是

209133

20

0350051000115002200013500140001500≈?+?+?+?+?+?+?+

(

元),

中位数和众数都是1500(元); (2)平均数是

3288

33

20

035005100011500220001185001285001500≈?+?+?+?+?+?+?+

(元),

中位数和众数都是1500(元).

(3)中位数和众数都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而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与大多数人的工资差别较大,导致平均数和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7.?++++8

322;2;

d

c b a c b c 8.m -a ;n -a . 9.A . 10.(1)3.710

1

437681=?+?+?=

x (分),6.71011067382=?+?+?=

x (分),2班将获胜;我认为不公平,因为4号评委给两个班的打分明显有偏差,影响了公正性;

(2)可以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数,这样1班获胜;也可以用中位数来衡量标准,也是1班获胜. 11.(1)众数是113度,平均数是108度;

(2)估计一个月的耗电量是108×30=3240(度); (3)解析式为y =54x (x 是正整数).

12.(1)21; (2)1班众数:90分;2班中位数:80分;(3)略

测试5 极差和方差(一)

1.6;4. 2.2. 3.12;3. 4.B . 5.B .

6.甲组的极差是6,方差是3.5;乙组的极差是5,方差是3;说明乙组的波动较小. 7.(1)4;(2)方差约是1.5,大于1.3,说明应该对机器进行检修. 8.甲. 9.改变;不变. 10.B . 11.B . 12.C . 13.(1)甲组及格率是30%,乙组及格率是50%,乙组及格率高;

(2)甲x =2,乙x =2,2

甲s =1,2

乙s =1.8,甲组更稳定. 测试6 极差和方差(二)

1.B . 2.B. 3.4. 4.8. 5.8. 6.18. 7.>,乙.

9.(1)A 型:平均数 14;方差4.3(约);B 型:中位数 15. (2)略.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全章测试

一﹨填空题

1.从一组数据中取出m 个x 1,n 个x 2,p 个x 3组成一个数据样本,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____.

2.数据1,x ,2,5的中位数是3,则x =______.

3.甲﹨乙两人在相同情况下各射靶10次,环数的方差分别是2

甲s =1.4,2

乙s =1.2,则射击

稳定性高的是______.

4.某中学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分段统计参赛学生的成绩如下表(分数为整数,满分为100分),

5.若x 1﹨x 2﹨x 3的方差为4,则2x 1+3,2x 2+3,2x 3+3的方差为______. 二﹨选择题

6.若x ,y ,z 的平均数是6,则5x +3,5y -2,5z +5的平均数是( ). (A)6 (B)30 (C)33 (D)32

7.从某市5000名初一学生中,随机地抽取100名学生,测得他们的身高数据,得到一个样本,则这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四个统计量中,服装厂最感兴趣的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8.小明对本班同学每天花多少零用钱进行了调查,计算出平均数为3,中位数为3,众数为2,极差为8,假如老师随机问一名同学每天花多少零用钱,最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 ). (A)3 (B)2 (C)8 (D)不能确定

9.已知x 1,x 2,…,x 10的平均数是a ;x 11,x 12,…,x 30的平均数是b ,则x 1,x 2,…,x 30

的平均数是( ).

(A)

)(21

b a + (B)

)(301

b a + (C))2010(30

1b a +

(D))3010(40

1b a +

10.甲乙两人在跳远练习中,6次成绩分别为(单位:米):

甲:3.8 3.8 3.9 3.9 4 4; 乙:3.8 3.9 3.9 3.9 3.9 4.

则这次跳远练习中,甲乙两人成绩方差的大小关系是( ).

(A)2

甲s >2

乙s

(B)2甲s <2

乙s

(C)2甲s =2

乙s

(D)无法确定

三﹨解答题

11.某农户在山上种了脐橙果树44株,现进入第三年收获期,收获时,先随意采摘5株果

树上的脐橙,称得每株树上的脐橙重量如下(单位:千克):35,35,34,39,37.若市场上的脐橙售价为每千克5元,估计这年该农户卖脐橙的收入为多少元?

12.如图,是某单位职工年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龄为多少?

(2)该单位职工在哪个年龄段的人数最多?

(3)该单位职工年龄的中位数在哪个年龄段内?

13.学期末,

班长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

思想表现24 28 26

学习成绩26 26 24

工作能力28 24 26

假设在评选优秀干部时,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这三方面的重要比为3∶3∶4,通过计算说明谁应当选为优秀学生干部.

14.如图是甲﹨乙二人在八年级下学期的9次数学考试成绩:

(1)

分类平均数方差中位数

(2)请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人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至少写出三条)

15.为了比较市场上甲﹨乙两种电子钟每日走时误差的情况,从这两种电子钟中,各随机抽

编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类型

甲种电子钟 1 -3 -4 4 2 -2 2 -1 -1 2

乙种电子钟 4 -3 -1 2 -2 1 -2 2 -2 1

(1)计算甲﹨乙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

(2)计算甲﹨乙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方差;

(3)根据经验,走时稳定性较好的电子钟质量更优,若两种类型的电子钟价格相同,

请问:你买哪种电子钟?为什么?

16.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某中学九年级组织了《祖国在我心》征文比赛,共收到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参赛学生的文章共100篇(参赛学生每人只交一篇),下面扇形统计图描述了各班参赛学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情况(尚不完整).比赛一﹨二等奖若干,结果全年级25人获奖,其中三班参赛学生的获奖率为20%,一﹨二﹨三﹨四班获奖人数的比为6∶7∶a∶5.

(1)填空:①四班有______人参赛, =______°.

②a=______,各班获奖学生数的众数是______.

(2)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学生每人分别得到价值100元﹨60元的学习用品,购买这批奖

品共用去1900元,问一等奖﹨二等奖的学生人数分别是多少?

参考答案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全章测试

1.

?++++p

n m px nx mx 3

21 2.4. 3.乙. 4.81. 5.16. 6.D . 7.C . 8.B . 9.C . 10.A .

11.7920元. 12.41,40~42,40~42.

13.平均数分别为26.2,25.8,25.4,班长应当选, 14.(1)

(2)略.

15.(1)甲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是:

0)2112224431(10

1=+--+-++--

乙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是:

0)1222122134(10

1=+-+-+-+--

∴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都是0秒.

(2)

=?=-++--+-=

60101

])02()03()01[(1012222 甲s 6秒2 8.4610

1])01()03()04[(1012222

=?=-++--+-= 乙s 秒2

∴甲乙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方差分别是6秒2和4.8秒2.

(3)我会买乙种电子钟,因为平均数相同,且甲的方差比乙的大,说明乙的稳定性更好,故乙种电子钟的质量更优.

16.(1)①25,90°; ②7,7; (2)10,15.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 巩固练习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组数据2,l ,x ,7,3,5,3,2的众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2 B .2.5 C .3 D .5 2.8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为80,82,79,69,74,78,x ,81,这组成绩的平均数是77,则x 的值为( ). A .76 B .75 C .74 D .73 3.(2016?岳阳)某小学校足球队22名队员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岁) 12 11 10 9 人数 4 10 6 2 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1,10 B .11,11 C .10,9 D .10,11 4. 某班体育委员记录了第一小组七位同学定点投篮(每人投10次)的情况,投进篮筐的个数为6,10,5,3,4,8,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极差分别是( ). A .4,7 B .7,5 C .5,7 D .3,7 5. 一组数据的方差为2 s ,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除以2,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A . 212s B .22s C .21 4 s D .24s 6. 已知一组数据1x ,2x ,3x ,4x ,5x 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 1 3 ,那么另一组数据132x -,232x -,332x -,432x -,532x -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A .2, 13 B .2,1 C .4,2 3 D .4,3 二.填空题 7.已知三个不相等的正整数的平均数、中位数都是3,则这三个数分别为________. 8.数据1、2、4、4、3、5、l 、4、4、3、2、3、4、5,它们的众数是____、中位数是____、平均数是_______. 9. 给出一组数据:23,22,25,23,27,25,2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方差是______ (精确到0.1). 10.(2015?上海)已知某校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成员的年龄与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 年龄(岁) 11 12 13 14 15 人数 5 5 16 15 12 那么“科技创新社团”成员年龄的中位数是 岁. 11 8环的人数为_________. 12.甲、乙两人比赛射飞镖,两人所得的平均环数相同,其中甲所得环数的方差为13,乙所

材料分析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1读图回答问题. (1)右图这一水利工程是什么?(2分)有什么历史地位?(2分) (2)建设这一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什么?(3 (3)它的开通有什么作用?(3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一位皇帝曾说过君民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松赞干布)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旧唐书》 (1)材料一的皇帝是谁?(2分)他统治时期的治世被称作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松赞干布所说的“大唐公主”是谁?(2分)松赞干布迎娶“大唐公主”有什么意义?(4分) (3)以上材料说明这位皇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 3. 材料一唐朝时期,唐诗文化处于繁荣局面,经济繁荣,各国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唐朝的长安在当时属于国际性大都市,通往各地的水路四通八达。 材料二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徇私误国之人。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材料三安史之乱,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

(1)唐朝气象达到鼎峰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2分)被称作什么盛世? (2分)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6分) (4)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启示?(4分) 4.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上(宋太祖)曰“……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罢(废除)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职官制》 材料三:“(军机大臣)只能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 (1)材料中一体现了宋太祖在军事方面的哪一项措施?(1分)其目的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1分)此后“六部”向谁负责?(1分)(3)据材料三说的是清代哪一机构的设立?(1分)该制度的设立主要影响是什么?(1分)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为此付出过努力。 材料一:(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这一制度的影响是什么?(2分)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一、说教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测量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初步会画出平行 四边形底上的高。 说教法:新教材的引入方法与以往的不同,是采用两条等宽色带进行交叠后产生 的四边形来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首先突出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的形象,然后再 到“边”(面的边缘)。教学分两两个环节。第一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 察两条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带交叠出的四边形,进而观察这些四边形的特点。学生 通过操作、比较、思考后发现:这些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然后引导学生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给出数学记号。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认识。 第二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为底边,那么从底边的对边上的一点出发做底边 的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该底边上的高。然而“高”的概念对学生来 说不容易建立,以为学生在生活经验中的高,往往是身高、树高、塔高等,指的 是直立于地面上的对象的高度,隐含着垂直的定义。因此教材中,我从垂线这一 概念引入,再通过垂线段建立起高的概念,同时进行操作观察,这些高的位置与 关系。从中得出:同一底边上可以画出无数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相等,但在一 般情况下,我们只要作一条高就可以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如形外高的操作,或者底不是水平方向的怎样操作高等,从而拓宽了学生对平面图形中“高” 的认识。 19.1平行四边形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2、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 高的概念,并初步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 [过程与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会画出 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教学难点】: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数据的分析 知识讲解

数据的分析 【学习目标】 1. 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会求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 2.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数据特征. 3. 了解极差和方差的意义和求法,体会它们刻画数据波动的不同特征.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掌握分析数据的思想和方法. 4. 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 数据的分析 知识要点】 要点一、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对于n 个数123n x x x x 、、、…,我们把()1231 n x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计算公式为()1231 n x x x x x n = ???++++. 要点诠释: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1)当一组数据较大时,并且这些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附近上、下波动时, 一般选用简化计算公式x x a '=+.其中x '为新数据的平均数,a 为取定的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 (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 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 若n 个数12n x x x 、、…的权分别是12n w w w 、、…、,则112212......n n n x w x w x w w w w ++++++叫做 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要点诠释:(1)相同数据i x 的个数i w 叫做权,i w 越大,表示i x 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 算. 要点二、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 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 据中. (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数据各占一半. 2.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 个;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就没有众数.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 (2)

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这段文字是在什么建筑上的?为什么要修这样的建筑? (2)写出“三年以来”的起止时间。其属于什么时期? (3)“三十年以来”是从什么事件开始的?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4)“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5)诵读碑文,我们浮想联翩,无数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至今还历历在目,作为肩负历史重任的青少年,你有何感想? 2.阅读下列材料: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⑴这是哪支部队的战歌?根据材料,分析其反映了什么历史故事? ⑵这支部队是何时“跨过鸭绿江”的?何时“打败美帝野心狼”的? ⑶这支部队被誉为什么?为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极性高涨,1951年底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 请回答: ⑴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土地改革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 ⑶你能说出材料一的内容和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之间的关系吗? 4.阅读下列材料: 在历时3年多的朝鲜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109.3万人,其中美军39.7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万架,击沉击伤敌舰257艘,美国虽然动用了其三分之一的陆军、五分之一的空军和很大一部分海军作为侵朝战争的主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一切现代化武器,最后不的不承认“这是美国进行的一次代价最大、流血最多的战争”。“联合国军”总司令,后来在回忆录中沮丧地写道“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请回答:⑴写出历时3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起止时间。 ⑵在这场战争中,谁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⑶材料中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是谁? ⑷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中人物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否“只识弯弓射大雕”?说出依据。 (2)图二中人物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请你依据所学知识,提供史实加以印证。 材料二: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摘自《经世大典序录官制》(3)元代是否设立了今山东省?为什么?当时今南海地区称为什么?今台湾地区当时归哪一行政机构管辖? 【答案】(1)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不是。成吉思汗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 (2)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没有山东省。这一地区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万里石塘。澎湖巡检司。 【解析】 【详解】 (1)图一中人物是铁木真,铁木真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 (2)图二中人物是忽必烈,忽必烈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元代没有山东省,山东、山西和河北在元朝被称为腹里地区,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当时今南海地区称为万里石塘。今台湾地区当时归澎湖巡检司管辖。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等。边疆,设宣政院管辖今西

【免费下载】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试卷

初中数学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数学(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一二三总分合分人题号1-89-1819202122232425262728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 ) .如图,数轴上所表示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A 、x≤2 B 、-1≤x≤2 C 、-1<x≤2 D 、x >-1.在代数式① ;② ; ③ ;④中,属于分式的有 ( x 25y x +a -211-πx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3),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k y x =A 、(,3) B 、(,3) C 、(-3,-1) D 、(3,-1)1313-.若=,则的值为 ( a b b -13a b A 、 B 、 C 、 D 、 32233443 题号12345678答案2011.04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

初中数学5.如图所示,点P 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 k x 如果构成的矩形面积是4,那么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A 、y=- B 、 y= C 、y=- D 、y=2x 2x 4x 4x 6.不等式21x <2的非负整数解有 ( )A 、 4个 B 、 5个 C 、3个 D 、2个7.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 (第7题)A 、B 、C 、D 、8.如果从一卷粗细均匀的电线上截取1米长的电线, 称得它的质量为克,再称a 得剩余电线的质量为克, 那么原来这卷电线的总长度是 ( ) b 、(+1)米 C 、(+1)米 D 、(+1)米b +1b a a +b a a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目中的横线上)9.不等式的解集为 。13x -≥-10.若当x 满足条件___________,分式有意义。121+x 11.点A 在函数的图像上,则点A 的坐标可为 。(写出一个即可)6y x =-12.在比例尺为1︰20000的地图上测得AB 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8cm ,则AB 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 km 。13.已知反比例函数(x<0),当m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2m y x -=14. 使不等式成立的最小整数解是 。2010x x +>??->?问题,而且可保障中,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况下与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卷安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

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选用恰当的数据分析数据 知识点详解: 一:5个基本统计量的数学内涵: 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巧计方法,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s2.巧计方法:方差是偏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记作s。 二教学时对五个基本统计量的分析: 算术平均数不难理解易掌握。加权平均数,关键在于理解“权”的含义,权重是一组非负数,权重之和为1,当各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时,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数作为数据的代

表值。 学生出现的问题:对“权”的意义理解不深刻,易混淆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采取的措施:弄清权的含义和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关系。并且提醒学生再求平均数时注意单位。 平均数、与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于联系。联系: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其中以平均数的应用最为广泛。区别:A平均数的大小与这组数据里每个数据均有关系,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B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c众数主要研究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些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我们往往关心众数。其中众数的学习是重点。 学生出现的问题:求中位数时忘记排序。对三种数据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 采取的措施:加强概念的分析,多做对比练习。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重难点,它是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稳定性的非常重要的量,离散程度小就越稳定,离散程度大就不稳定,也可称为起伏大。极差、方差、标准差虽然都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特征,但是,对两组数据来

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土,年轻的共和国又面临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破坏,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侵略严重威胁我国安全”的事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是如何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的? (3)、中国共产党建党节是哪天?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周年? 2、阅读下列材料: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建国以来,我国政俯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关于农村的文件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材料二:1958年农村的一次运动在所有制方面搞“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在分配上搞“一平二调”,即贫富拉平,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材料三:1978年冬的一个夜晚,我国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聚集在一起,在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合同书上,庄严留下自已鲜红的手印。“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国掀起农村改的浪潮。 (1)、材料一中的文件名称是什么?当时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开展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为什么说它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3)、材料三提到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在全国迅速推广?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请回答: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你认为这里的“转折”主要指什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有什么关系? (3)、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

最新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12.3.1.1 等腰三角形(一) 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A C A B I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分析.doc

初中数学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数据分析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数据2,3,5,5,4的众数是 ( ) (A )2 (B )3 (C )4 (D )5 2、某市在一次空气污染指数抽查中,收集到10天的数据如下:61,75,70,56,81,91,92,91,75,8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 )78 (B )81 (C )91 (D )77.3 3、某男装专卖店老板专营某品牌夹克,店主统计了一周中不同尺码的夹克的销售量如下表: 尺码 39 40 41 42 43 平均每天销售量/件 10 12 20 12 12 如果每件夹克的利润相同,你认为该店主最关注的销售数据是(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 众数 (D )中位数 4、12位参加歌唱比赛的同学的成绩各不相同,按成绩取前6位进入决赛。如果小颖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后,要判断能否进入决赛,小颖需要知道这12位同学成绩的 (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 众数 (D )中位数 5、某学校在开展“节约每一滴水”的活动中,从七年级的100名同学中任选出20名同学汇报了各自家庭一个月的节水情况,将有关数据(每人上报节水量都是正整数)整理如下表: 节水量x/t 5.15.0<≤x 5.25.1<≤x 5.35.2<≤x 5.45.3<≤x 人数 6 4 8 2 请你估计这1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大约是 ( ) (A )180 t (B )300 t (C )230 t (D )250 t 6、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参赛人数 中位数 方差 平均数 甲 55 149 191 135 乙 55 151 110 135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到如下结论: ①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输入汉字个数≥150为优秀);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含答案)题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材料分析题 1.王某自幼没了父母,他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之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在部队,因表现出色他多次受到表扬。退役后,他自己开了个小批发部,干起了个体经营。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他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个体。后来,他又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他的举动得到了全村的好评,被村民选为乡人大代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9分) (1)王某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权利(2分) (2)王某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义务(2分)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2分) (4)公民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3分) 答:(1)受教育权、荣誉权、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分) (2)受教育,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2分) (3)我国公民权利义务是一致的,权利义务具有统一性.对等性,制约性。(2分) (4)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 我们坚决不做。(3分) 2、卢勇的一天:早晨,八年级学生卢勇背起书包上学。到了学校,卢勇把吃剩的早餐随手往教学楼的楼梯边一扔,走进了课室。午饭后,卢勇到邮局寄信,回校的路上,看到有两名社会青年在持刀敲诈勒索一名低年级的同学,卢勇急忙到附近的公用电话亭打“110”报警。放学后,卢勇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生病的妈妈买了一块她喜欢吃的蛋糕。晚上,他就前两天社会调查中了解到的“六合彩”赌博泛滥的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综合治理的书面建议。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卢勇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至少共写出四项)。 (2)请你当一回小法官,说说在卢勇的一天活动中,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并就公民权利和义务问题对卢勇说几句话。 (1)卢勇享受了受教育权、通信自由权、建议权;履行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材料分析练习题 及 答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期末材料分析练习题 非选择题 1、一只青蛙非常自信地站在一个三条腿的小凳子上,稳稳当当。人的自信也需要三个条件,就像小凳子的三条腿一样,缺一不可。(共10分) (1)你认为人的自信需要哪三个条件?(3分) (2)假如小凳子三条腿长短不齐,青蛙还能自信地站在小凳子上吗?为什么?(3分) (3)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2、材料一:人生,是一次远征,征途曲折坎坷漫长,挫折像月伴你而行,即使当你获取成功后的辉煌,感受辉煌后的喜悦之际,挫折也并未远你而去,却是隐没于朝霞的明艳中,它依旧将在每个晚上随你而行,挥之不去。虽说挫折带着凄苦是人生浓重的底色,但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 疾病、打击、不幸、折磨和失意,这些来自于心灵和肉体的以及外部环境的痛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虽然有轻有重,有长有短,但让人感受到的滋味却是同样的厚重和深刻、痛苦。在弱者面前,会使其六神无主,万念俱灰,在强者面前,会使其超然洒脱,老练成熟。对每一个人来说,痛苦是无法躲避的,当痛苦降临动头上时我们只有坦然处之。也许,面对痛苦,我们要拥有包容一切的胸怀和气度。痛苦,既磨难人,也造就人。 材料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1)对于以上两个材料,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2)面对困难和挫折大致有几种人?(5分) (3)你是哪种人?学习《思想品德》后,你将准备怎样面对挫折?(2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张丽悦是某校七年级学生,每当她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总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她跟父母外出旅游时,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平时,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 (1)材料反映张丽悦哪一方面的能力比较强?(1分) (2)你人为当代青少年需要这一种能力吗?为什么?(3分) (3)你将如何向张丽悦学习,培养这种能力?(说出三点即可)(6分) 4、七年级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学期里,我克服了一些困难,取得了一些成功。在回顾和展望中,我能感受到自己长大了,成熟了。成长中,我受到很多人的帮助与关爱,经历过泪水与欢笑,所有的经历造就了我。我心怀感激,满怀信心走向未来。(共10分) (1)阳光总在风雨后,在实现自己理想时,我估计还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写出二种)(2分)(2)对此,我准备这样面对:(6分)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5章,约需62课时,供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 第16章分式(约14课时) 第17章反比例函数(约8课时) 第18章勾股定理(约8课时) 第19章四边形(约18课时) 第20章数据的分析(约14课时) 本册书的5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 一、内容分析 “第16章分式” 本章主要研究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式方程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16.1节类比着分数的概念、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给出了分式的相对应的概念,这些内容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16.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并学习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最后,教科书结合分式的运算,研究了整数指数幂的问题,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整数范围,并完善了科学记数法。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其中分式的混合运算也是全章的一个难点。第16.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即是本章重点又是难点。 “第17章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本章是继“一次函数”后的又一章函数的内容。全章分为两节:第17.1节反比例函数,第17.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全章内容紧紧围绕着实际问题展开,实际问题是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 第17.1节主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分析画出的函数的图象,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17.2节的内容是利用反比例函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第18章勾股定理” 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全章分为两节,第18.1节是勾股定理,第18.2节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18.1节中,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从而发现勾股定理,之后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是本章的重点。第18.2节是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它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这在数学和实际中有广泛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本章的难点是这两个定理的综合应用。 “第19章四边形” 本章主要研究一些特殊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特殊的四边形,把它们分成两类:平行四边形,梯形。对于平行四边形,除了研究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外,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1 1 1 1 1 1 1 1 11/2 1/2 1/2 1/2 2 1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1) 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会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一个数不是有理数。 教学重点:借助图形判断一条线段是否是有理数线段。 教学难点:寻找有理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2)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通过一个简单的动手活动引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 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思考、交流,并适时给予引导:“12=1,22=4,32=9,...越 来越大,所以a不可能是整数”“ 2 1 ? 2 1 = 4 1 , 9 4 3 2 3 2 = ?,…结果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两个相同的最简分数的乘积仍然是分数“等。 结论: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 二、做一做 (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数a、b确实存在,但都不是有理数。 进一步丰富无理数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无理数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举一些类似的无理数的例子。 三、随堂练习 1、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 分数吗?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第4题图55%25%20%4元3元2元③②①③②① 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平均数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x x a =+,其中a 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极差 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 标准差=方差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能力训练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分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分别为:3,3,4,4,5,5,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2 B. 4 C. 4.5 D. 5 2.数据2、4、4、5、5、3、3、4的众数是( ) A. 2 B. 3 C. 4 D. 5 3.已知样本x 1,x 2,x 3,x 4的平均数是2,则x 1+3,x 2+3,x 3+3,x 4+3的平均数是( ) A. 2 B. 2.75 C. 3 D. 5 4.学校食堂有2元,3元,4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购一份).如图是某月的销售情况统计图,则该校师生购买饭菜费用的平均数和众数是( ) A. 2.95元,3元 B. 3元,3元 C. 3元,4元 D. 2.95元,4元 5.如果a 、b 、c 的中位数与众数都是5,平均数 是4,那么a 可能是( ) A. 2 B. 3 C. 4 D. 5 6.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若甲组数据 的方差=0.055,乙组数据的方差=0.105,则( ) A.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波动大 B. 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波动大 C.甲组数据与乙组数据的波动一样大 D. 甲、乙两组数据的数据波动不能比较 7.样本数据3,6,a ,4,2的平均数是4,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与问答题题集

八年级(下)历史材料分析与问答题汇总 (一)材料分析部分 1、阅读材料 从196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6月6日,再次发出《关于为京津沪和辽宁调运粮食的紧急通知》,这四个地方库存的粮食够维持几天呢?北京是7天,天津10天,上海几乎已经是没有大米库存,随到随销,辽宁8-9天。这四个地方,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天津、辽宁是工业基地,如果粮食供不上,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连这样必须力保的地方都如此困难,全国的粮食供应状况不言而喻。 请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所述的情况? (2)后来党中央对经济作出了调整,到什么时候经济开始复苏?经济建设的错误从根本上解决没有?为什么? 参考答案:(1)因为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随后又掀起大跃进、大炼钢铁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1962年;没有;因为左倾错误继续发展,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中国进入十年内乱时期。 2、阅读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预言家声称:“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当时,全国粮食总产仅1亿吨,一块优质钢材、一枚建筑铁钉都得依赖进口,工、农业总产值比例为3∶7,生产方式极其落后。经过55年奋斗,我国经济天翻地覆,粮、棉、油、肉、禽、煤、钢、水泥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一、二、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差距逐渐缩小,高速路四面畅达,“村村通”遍及乡野,机场港口一派繁忙,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大工程捷报频传……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6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国民经济迈上一个大台阶。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对外贸易额居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居世界第一位。 ——《发展才是硬道理新中国55年经济建设述评》 请回答: (1)根据现代历史发展历程,请分析新中国成立55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两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你能说出来吗?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 (2)1952——1957;1978年以后。 3、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时间1952年1956年1978年2001年 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1252亿元3642亿元89404亿元 材料二我国工业生产值增长情况 时间 1952年1956年1978年2001年 工业生产总值 119.8亿元642亿元1607亿元39570亿元 请回答: (1)有人说共产党只会打仗,不会搞建设,你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也不怎么样!请根据上述材料予以反驳。 (2)1952年到1956年短短4年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试分析原因。 (3)从1956年到1978年22年间,经济发展状况如何?试分析原因? (4)从1978到2001年20多年间经济发展与1956年到1978年间的速度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参考答案:(1)从1952年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出现狂飙式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还要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1952年,土地改革结束,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以更高的热情投稿到生产中去;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中国彻底改变了工业一穷二白的状况;当时苏联的援助与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3)缓慢。大跃进、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更加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4)明显加快了速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在城市,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加快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城市改革取得成功;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资金、技术、管理方法;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以科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阅读材料 材料一各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表 1949年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 8个 23个 16个 62个 148个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我们的朋友遍及五大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说明了什么? (2)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重大事件,请根据材料二说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70 年代, 共和国外交史上的大事。 (3) 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