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化学教案-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最新

高一化学教案-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最新

高一化学教案-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最新
高一化学教案-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最新

第一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 被压缩(填“容易”或“难”),说明气体分子间距离比较 ,(填“大”或“小”);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被压缩(填“容易”或“难”),这说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距离

)。

要想使球堆积的体积最大,你应考虑哪些因素?

3.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总结一下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吗? 1.实验探究

(1)电解水实验:不同时间阶段生成的O 2 和H 2 的体积比各约为 。

2 2 2 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 2和1molH 2的体积 。 2.计算验证

下表列出了0℃、101kPa(标准状况下)O 2 和H 2 的密度,计算1molO 2和1molH 2的体积。

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 2和1molH 2的体积 。 3.观察分析

结论1:同温同压下,1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_______。 结论2:同温同压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均____ __。

4.理论解释

物质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和三个因素。

(1)1mol不同的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所含的相同,而粒子间距____ ,使得固体和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但因粒子的大小是的,所以1mol不同的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的体积。

(2)对于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粒子本身的直径,所以,当1mol气体所含粒子数相同时,气体体积主要取于。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粒子间距可以看成是,因此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

一.气体体摩尔体积

1.概念:。

2.符号_____;单位__ ___。

3.标准状况下(0℃,101kPa) V m=___________

4.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 m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跟踪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气体摩尔体积单位是L。②任何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均是22.4L/mol

③标准状况下,1mol H2O的体积约为22.4L。④1molCO2的体积是22.4L。

⑤20℃、101kPa下,1mol H2的体积是22.4L。

⑥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是22.4L/mol。

⑦标准状况下,0.5molH2和0.5molO2的体积是22.4L。

⑧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5.气体摩尔体积应用的注意事项。

【跟踪练习】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1、标准状况下,0.112LH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3、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准状况下,6.02×1022个O2的体积是多少?

【归纳总结】物质所含的微粒数N、质量m、气体体积V之间的关系。

【气体应用知识拓展】

知识点一:气体密度公式:

1.气体密度ρ与摩尔质量M关系是。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密度ρ= 。

2.推导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摩尔质量之比有何关系?

用符号表示为同T、P下,。

【跟踪练习】

1.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O2和SO2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是。

2.同温同压下,某气体A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5,求A的是式量是多少?A气体对空气的相

对密度是多少?

知识点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1.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此定律称为。

2.推论: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之比=之比。

用符号表示为:相同T、P:。

【跟踪练习】

已知7 g C与14 g O2完全反应后,生成21 g CO和CO2混合气体,在相同状态下,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之比为;体积分别为;。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和1molH2的体积都约是22.4L

(B)2gH2和44gCO2的体积相等

(C)1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则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D)在标准状况下,1gH2和11.2LO2的物质的量相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2g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B.22.4LN2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

C.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质量约为18g

D.22gCO2于标准状况下11.2L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3.在1.01×105Pa下,100mol的下列物质的体积不同的是( )

A.10℃时HCl和H2O

B.400K时的水和CO2

C.20℃时的氧气与空气

D.常温下H2和N2

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O2和SO2两种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比为11:16

B.密度比为16:11

C.体积比为1:1

D.体积比为16:11

5.在给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子直径的大小

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D.分子数目的多少

6.0.3mol氧气和0.2mol臭氧(O3)D ( )

A.分子数相等

B.原子数相等

C.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是3:2

D.标准状况下体积比是2:3

7.0.5molN2和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

A.11.2L

B.22.4L

C.1L

D.无法确定

8.在标准状况下,112m某气体的质量为0.17g,该气体可能是( )

A.O2

B.N2

C.H2S

D.CO2

第一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班级姓名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某气体的体积是22.4L,该气体所处的状况不一定是标准状况.

B.非标准状况下,1molO2的体积必定不是22.4L

C.某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该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D.标准状况下,1mol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

2.H2和CO的混合气体5.6L(标准状况)充分燃烧,需要O2的质量为

A.8g

B.16g

C.4g

D.无法确定

3.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氢气和甲烷各种量的比应是:分子个数比( );原子个数比( );物质的量之比( );质量之比( )

A.1:1

B.2:5

C.1:8

D.1:5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B.在常温常压下,1molHe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C.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N A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相同

5.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容器充满NO,另一个容器充满N2和O2,两个容器的体积相同,则两个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质量

6.标准状况下,5.6L某气体的质量为8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64

B.48

C.32

D.16

7.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CH4②3.01×1023个HCl③13.6gH2S④0.2molNH3,下列对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表示不正确的是

A.体积④<①<②<③

B.密度①<④<③<②

C.质量④<①<③<②

D.氢原子数④<②<③<①

8.标准状况下mg气体A和ngB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

B.同温同压下,两气体A与B的密度之比为n:m

C.同质量的A与B分子个数之比为n:m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与B 质量比为m:n

9.同一状态下,20molA2气体与30molB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0ml某气体X,则可推出X化学式为A.AB2 B.AB3 C.A2B3 D.A3B2

10.在常温常压下,把1molO2和4molN2混合后占有的体积是

A.22.4L B.89.6L C.112L D.大于112L

11.标准状况下,1.7gNH3和____________LH2S含有相同的氢原子数.

12.2molSO3和3molSO2其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相同状况下(均为气体)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标准状况下,15g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体积为10.08L,则此混合气体中,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必学模块:《化学1》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内容属于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二个主题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的共性、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导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微观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品质。通过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品质。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物质体积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导学生研究事物时应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具的应用,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2、内容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揭示了气体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是对物质的量的加深理解、巩固和运用,是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量与宏观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摩尔质量的定义,故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建立微观与宏观联系的意识,为本节课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联系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的密切联系,并且在认知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中,有效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素。本节若是直接给学生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这个数值,学生只能会简单的计算,但涉及到一些非计算也就是理论应用的题目时,就会不知所措。比如,学生只知道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却可能并不理解温度压强一定的情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一定值,所以,我觉得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因此本课设计从引导学生发现1mol不同固体、液体、气体体积不同入手,然后从微观决定因素及宏观上的影响因素找原因,然后再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尊重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三、教学过程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杨平 岑巩县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8、9、10)班的教学工作。由于都是文科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能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涉及生活中的知识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指导思想: 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普通高中第一阶段化学新课程实验,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校领导,学校职能部门和化学教研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学习能力,保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结束高一年级所有新课. 三、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4、做好优生化学补差工作和学困生的补习工作 5、做好化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要以出成绩,出人才为目标. 四、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和形成未来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有利于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化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有创造性的发展。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3)、体现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4)、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5)、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知识。

高中化学必修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创新教案】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二课时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并对现象做出客观解释的科学探究素养,以及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教材分析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本节主干知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浓硫酸和硝酸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浓硫酸和硝酸作为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本节课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新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根据现象推测实验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知识的建构能力的,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硫酸和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具体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与盐反应 5、与活泼金属反应 【思考】实验室里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性质决定用途,可能是具有某些性质使它们不能制取氨气 【新课】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后就知道了,首先来复习浓硫酸的两个特性。 1、吸水性 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 2、脱水性 【演示实验】观看浓硫酸与蔗糖实验视频 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碳,而产生了气体使它变得疏松多孔 (辨析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 【提问】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是什么呢?稀硫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而浓硫酸不能制取氢气,下面我们以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条件 2、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产物 3、写出反应方程式 4、氧化剂、还原剂 【教师讲解】:浓硫酸的氧化性体现在硫元素 请同学们写出稀硫酸与金属铁的反应以及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与金属铁的反应

高中化学 化学键-离子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离子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的概念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了解到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密切,现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现已发现的物质有千万种。 【设问】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这么多种物质? 2.原子是怎样结合成分子的?H2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两个He原子能否构成He2? 3.原子总是按一定比例结合成分子,如H2O,而形成的分子性质差别很大,如H2O 不可燃,而H2S可燃. 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引课题】化学键 【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板演】请同学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 【多媒体动画】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及晶体模型 【说明】:Na+和Cl-之间除了有静电吸引的作用外,还有电子和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板书】一、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引问】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和离子键的定义,思考形成离子键需要那些条件?那些元素间易形成离子键呢? 【板书】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n+ 【板书】3.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板书】4.键的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离子还包括:SO42-、CO32-、 OH-、 NH4+----等等原子团 【板书】5.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②大多数盐和强碱 【问题】当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怎样变化?NaF、CsCl、NaCl都是由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但是它们的熔点各不相同,原因是什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气体摩尔体积》优质教案1

第2节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气体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2)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宏观问题,加深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引导 五、教学过程

你能计算出在常温常压 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25℃和101kPa)下,人 每呼出的一口气中大约包 含多少个分子吗?(一般男 生3600mL,女生2500mL 左右) 附:板书设计 二、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2、公式: Vm= 3、单位:L/mol (或L·mol-1) 和m3/mol(或m3·mol-1) 4、取值:不同温度、压强下气体的Vm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活动内容 学生自行设计由气体体积计算分子个数的各种方法,得出引入气体摩尔体 积可使计算简化的结论。 使学生从对生成物气体体积的感性认识出发,结合理论推算,进行思考讨 论,从而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知识,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食品加工厂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目的:为了维持良好的生产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以下管理制度。 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全体工作人员。 一、早会制度 1.员工每天上班必须提前10分钟到达车间开早会,不得迟到、早退。 2.员工在开早会时须站立端正,认真听主任或班长的讲话,不得做一些与早会无关的事项。3.各条线的班长每天上班必须提前20分钟到达车间组织员工准时开早会。 4.各条线的班长在开早会时必须及时向员工传达前天的工作情况以及当天的生产计划,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 5.班长开早会时讲话应宏亮有力,多以激励为主,不得随意批评和责骂员工。 二、请假制度 1.如特殊事情必须亲自处理,应在2小时前用书面的形式请假,经主任与相关领导签字后,才属请假生效,不可代请假或事后请假(如生病无法亲自请假,事后必须交医生证明方可)否则按旷工处理。 2.杜绝非上班时间私下请假或批假。 3.员工每月请假不得超过两次,每天请假不得超过两人。 4.员工请假核准权限:(同厂规一致)(1)一天以内由班长批准;三天以内由车间主管批准; (3) 超过三天必须由生产部经理批准;(4) 连续请假按照累计天数依上述规定办理。 三、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1、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理发、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 2、进入车间必须穿戴工作服(无钮扣,无外

沪科版化学高一下册-5.3.1 《浓硫酸》 教案

《浓硫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的《常见的酸一一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稀硫酸的酸性、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是在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具有酸性,但不同于稀硫酸,在表现氧化性时,化合价改变的元素不同,这也就是浓硫酸的另一个特性——强氧化性。浓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对共性和个性的一个体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告诉学生学无止境。 二、学情分析 1.已知: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2.一知半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纸、火柴 梗等变黑,但并不清楚二者的本质区别。 3.未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化合价改变的元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辨别浓硫酸的性质; 能用浓硫酸的性质解释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对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概念的比较和具体案例的分析,概括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性质的区分点并能加以运用; 通过使用化合价对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对比辨析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找到与稀硫酸体现的酸的氧化性的不同点。 通过浓硫酸分别与碳和铜的反应感受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的多样性,可以是“实验探索—分析现象—归纳性质”的实验探究法,也可以是“性质分析—推理预测—实验验证”的理论探究法,建立模型。能简单设计研究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浓硫酸的危害与用途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正确对待、扬长避短,并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对浓硫酸事故处理的分析,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高中化学1.3.离子键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离子键 学习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一、离子键 【实验探究】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课本21页实验12)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请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产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思考交流】 在氯化钠中Na+和Cl-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1.离子键的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成键微粒:。 (2)相互作用:(包括和)。 (3)成键过程:。 2.形成条件: (1)二元素化合物:和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2)多元素化合物:含氧酸根与、铵根与、氢氧根与等。 例如:。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构成的化合物。 2.存在:。 三、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的式子。 2.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Na Mg C N O Cl

Al F Si S 3.写出下列离子的电子式: H+Na+Mg2+Cl-S2- Br-H-K+O2-N3- 4.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Cl Na2S K2O MgCl2 MgO K2S CaF2 5.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NaCl: K2S: MgBr2: MgO: CaF2: 【思考】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2.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最新气体摩尔体积教案范文

1.2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大纲: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一)化学中常用的量 1. 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 二、化学基本计算 (二)掌握有关化学量的计算 1. 有关物质的量、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微粒数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知识回忆]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利用物质的量把宏观物体的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 [板书]粒子数r m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 [导入]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做桥梁把它计算出来。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需要搭座什么桥呢? [学生回答]还需知道物质的密度。V=m/ p [交流讨论]已知下列物质的密度,计算1mol这些物质的体积,并填表: (固体、液体密度为0时的测定值,气体密度为1atm、0时的测定值) ①相同条件下,1mol的固体、液体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相同条件下,1mol的气体体积要比固体、液体__________________ 。

③相同条件下,1mol的不同气体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启发]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 [讲述]那么我们就要从最根本出发,来探究一下不同状态的物质,体积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班的学生排队站在操场上,它所占据的面积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人数、间距、每个人的胖瘦 [引导]那么同学们认为物质所占据的体积大小应该和哪些因素有关? [回答]①粒子数多少②粒子本身大小③粒子间平均距离 [问题探究]固体有一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为什么?为什么气体容易被压缩?固体、液体、气体的某些性质差异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何联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先自己思考,再与同学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固、液体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气体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一、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1、内因:①粒子数多少②粒子本身大小③粒子间平均距离 决定固体和液体体积的因素:①② 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①③ 2、外因:温度、压强 [讲解]1、相同条件下,对于粒子数相同的不同液体或固体,它们粒子间平均距离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体积主要取决于粒子本身大小,而不同粒子本身大小不同,因此它们体积各不相同。 2、相同条件下,对于粒子数相同的不同气体,它们粒子间距离很大,约是粒子本身直径的 10 倍,因此粒子本身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因而体积主要取决于粒子间平均距离,而在相同的

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

课题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化学必修(1)的重点之一,氨的学习将对后面的铵盐、硝酸、硫酸的学习起铺垫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 2、本课时在选材上着眼于氨气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与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在利用中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氨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氨气的有关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明确化学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化学的功与过。 2、通过对液氨泄漏事件处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培养求实、创新的精神,并尝试创造的喜悦。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反应原理 四、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也学习了氧化还反应的基本原理、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但还无法把理论的指导作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化合物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他们已初步掌握某些基本实验技能,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材的处理 1、实验的改动:增加了氨溶于水与空气溶于水的对比实验,变浓氨水与浓盐酸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了浓氨水与浓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能力。

离子键公开课教案[优质文档]

第四节化学键 离子键——高一化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本节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是高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四节,前三节已学习了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的知识,这一节及后两节继续学习有关原子怎样互相结合,以及充分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知识。 原子结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是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学好本节知识,对全面理解物质结构十分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离子键的概念,另一部分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其特点是概念较抽象,电子式的运用这个化学基本能力之一学生是陌生的,有一定的难度。 三、本节教学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本节教学方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讲解法。 六、教具 多媒体教室、电脑、摄影机、投影幕、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

小刀、滤纸、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数以万种,但通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所发现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同学们,你们可曾考虑过,这一百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这么多种物质的,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还要深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化学键。 [影幕显示] 化学键(chemical bond )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过度: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 离子键。 过度: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我们曾学习过离子化合物,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那些呢? 学生: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硫酸锌 氯化镁 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亲自制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演示实验5-4]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影幕显示]实验现象:A 、剧烈燃烧B 、发出黄色的火焰C 、产生大量白烟 原因分析:钠和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钠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呈白烟状. [影幕显示5] 2Na + Cl 2 问:钠与氯气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 [影幕显示] NaCl 形成的微观过程 学生: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来填写课本P102页表5—14 [影幕显示5]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章概念比较多,理论性比较强,而且都很抽象。学生接受起来难度比较大。本节若是直接给学生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这个数值,学生只能会简单的计算,但涉及到一些非计算也就是理论应用的题目时,就会不知所措。比如,学生只知道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却可能并不理解温度压强一定的情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一定值,所以,我觉得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因此本课设计从引导学生发现1mol不同固体、液体、气体体积不同入手,然后从微观决定因素及宏观上的影响因素找原因,然后再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尊重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根据现代知识观分类,气体摩尔体积属于陈述性知识,依据陈述性知识的特点,教学设计应:第一、确定教学目标应以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为中心,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叙述学到的有关知识,以此检查它们是否具备了这种能力;第二、设计教学内容要注重确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联系点;第三、确保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第四、应着重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可以考虑教材呈现方式与讲解,利用电教手段揭示事物发展的过程,通过关键点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运用及时地反馈进行针对性的补救等。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它是本章及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学习气体摩尔体积,为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必备的基础知识。在这一节的学习中,要建立两方面的知识:一是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和相关的计算;二是初步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 2、教学重点、难点 气体的摩尔体积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而且概念中要素又多,并且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因此我确定对气体的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前两章分别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变化》《碱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改变了学生初中原有的认识,学生已经能够从电子得失的角度来看问题了,也就是已经开始有了从实质上认识一个反应的意识;第二章元素化合物的介绍也和学生初中时简单记方程式方法有很大不同,而是按照结构决定性质的思路来进行学习。学生经过这两章的学习已经渐渐有了从实质去看问题的意识,但不强烈。对于本章本节课来说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只有感性上的认识,却很少关注物质的三态在微观上有哪些异同。对影响他们体积大小的因素也许会有比较朦胧的意识,但需要去挖掘。 四、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A、使学生在了解决定体积因素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计算。 B、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众多数据的对比、分析和推理,使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结、总结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

高一化学下册教案)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课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难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一 氨硝酸和硫酸 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硝酸和硫酸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性质。 2.了解硫酸、硝酸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 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引入]硫酸被称为现代工业之母,它在化学、冶金、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盐酸、硫酸、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只作简单的介绍。现在通过填写表格我们来回想一下 [交流讨论]酸的通性 1、物理性质:纯净的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98%的浓硫酸是一种高沸点的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能与水任意比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问题]如何稀释浓硫酸?在稀释时要注意什么? 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的注入预先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

[分组实验1]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浓硫酸、烧杯) 五分钟后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变成白色 (1)吸水性 原理:可以吸游离的水(空气中的水、物质中的水分、结晶水合物中的水) [应用]实验室利用浓硫酸的这一性质干燥气体。(但显碱性的和还原性的除外)[问题]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之后,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浓盐酸呢?是不是一样的结果呢? (分组实验2)“黑面包”实验(蔗糖、浓硫酸、蒸馏水、烧杯、玻璃棒) [现象]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空的海绵状的炭,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大量的白雾。 [分析]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吸收蔗糖中加入的蒸馏水,并放出热使温度升高。在此浓硫酸与蔗糖有表现出很强的脱水性,将蔗糖中的氢氧元素按2:1的形式脱去变黑。 [板书](2)脱水性:原理(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那为什么体积膨胀,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呢? [分析]这是由浓硫酸的第三个特性----强氧化性 [板书](3)强氧化性: ①和某些非金属单质的反应(C、P、S) 2H2SO4(浓)+C=CO2+2H2O+SO2 [问题]根据浓H2SO4与C反应的产物分析,浓硫酸和C各表现什么性质,做什么剂? [学生]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氧化剂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讲解]除了金铂之外的绝大数金属都能被浓硫酸氧化(有的反应需要加热) ②与金属反应

高中化学《离子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离子键》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探究】 1、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尽管只有一百多种元素,但就这一百多种元素却可以形成五彩缤纷 的物质世界。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 2、两个氢原子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却不能结合在一起,为什么?!为什么是两个氢原子,却不是三个、四个氢原子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学习<<第三节化学键>>。这节课我们学习<<离子键〉〉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定向自学】 1、【阅读课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请同学们先看看课本P21[实验1-2] 2、【实验】让学生上黑板做实验。指导学生正确地完成实验,同时和学 生一起来复习回忆:钠的保存、取放、颜色及剩余的钠处理、闻氯气方法; 【展示交流】观察[实验1-2],让同学站起来叙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探究钠燃烧之前有黑烟冒出的原因。 【巩固训练】让学生到黑板写出反应式。并填表格1 表格1 【问题探究】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呢?请同学们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同时在黑板副板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和氯原子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们达到稳定结构了吗? 【副板书】不稳定。 【问题探究】它们怎样才能稳定呢?(同时板书稳定) 【展示交流】氯原子需要1个电子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精讲归纳】自己的东西谁舍得呀,钠原子想,不如送个人情给氯原子,自己也可以达到稳定结构,于是钠原子把这个电子给了(重点语气强调)氯原子,(同时板书电子转移箭头),

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9-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在学校校长、主任等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我高一备课组拟在本学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所任班级的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在开学之前,我高一备课组各成员充分分析和总结上学期的学生情况,并要求各成员准备制定本学期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措施。 同时,要求成员熟悉教材,并认真做一些习题,达到有所准备和有所储备。新学期开始,我们继续钻研教材和体会新课标的指导精神,并逐步了解、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备书本、备学生、备实际,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在备课组中发现、了解情况,并及时讨论和解决。 二、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高一备课组主要是年轻教师,有热情但缺经验,同时也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相结合,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 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一次的测验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努力钻研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集体备课小组的作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集体研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最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2、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3、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及时总结教学心得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会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全体高一化学教师,团结合作,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三、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学校承担了一定的化学立项课题,备课组各成员要在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4 氨硝酸硫酸 第二课时

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 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 [引言]硫酸、硝酸和盐酸是我们常说的三大强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似的性质,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 [投影] 酸的通性 稀硫酸盐酸硝酸 离子方程式H2SO4==2H+ + SO42 -HCl==H+ + Cl- HNO3==H+ + NO3 - 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 与碱反应H+ + OH-== 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 应 CuO + 2H+ == Cu2+ + H2O 与盐反应CO32-+ 2H+ == CO2↑+ H2O 与金属反应Fe + 2H+ == Fe2+ + H2↑(HNO3不产生H2)

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说明它们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质。 [实验4-8]浓硫酸与铜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并观察溶液的颜色。 [师问]品红溶液有什么变化? [生答]品红溶液褪色。 [补充实验]加热褪色的品红溶液,观察其现象。 [提问]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什么物质会引起这样的变化? [生答]产生了SO2气体。 [展示]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并提问:溶液的颜色说明产生了什么离子? [生答]产生了Cu2+。 [师问]硫酸和铜中的元素化合价有什么变化,并分析产物是什么,硫酸和铜各表现什么性质? [生答]产生了SO2和Cu2+,硫元素从+6价变成了+4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铜从0价变成了+2价,被氧化。硫酸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铜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 [讲解]浓硫酸与铜反应除了表现氧化性,还表现酸性。 [板书]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硫酸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 2H2SO4(浓)+ Cu === CuSO4 + SO2↑+ 2H2O

《离子键》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 大城一中董长珠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质结构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是又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构成物质。简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也能画微粒结构式意图。 我校学生全为自费生,基础较差。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必须设法把理论直观化,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之主动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的要求】: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和离子键的形成,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特点】: 1.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板书,投影到银幕,笔记预先分发给学生,但把重点内容留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补充,加深印象。(减少了老师板书、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为在40分钟的课堂上扩大容量预留了空间。) 2.利用flash软件从两个不同角度制作动画,模拟氯化钠离子键的形成,把抽象理论直观化。 3.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考、讨论、练习占课堂时间50%以上。 4.利用实物展示仪展示学生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份对错不同的练习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氯原子接到电子,迅速“长胖”,带上负电荷。两离子继续靠近,到一定距离停止,中间闪烁出现一黄色的“离子键”。 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学生讨论,结论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进一步引导:) 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些族 (学生讨论)卤素和第Ⅵ主族的氧元素硫元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活泼金属位于第ⅠA、ⅡA主族。在化学变化中分别容易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分步显示:) 2.离子键的形成: →阳离子 →阴离子 前面我们可以看到,离子键的形成主要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形象地表示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呢 屏幕上是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电子式。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点或小叉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清屏幕)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最外层电子:·× ⅠA、ⅡA 的活泼 金属元素的原子 ⅥA(O、S)ⅦA的 活泼非金属元素 离 子 键

高中化学_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同时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②、借助图片演示,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理解各因素如何影响气体体积。③、能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判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气体摩尔体积。 ②、当堂巩固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③、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投入,循序渐进寻求真理的探究意识。 ②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特殊到一般认识事物规律等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初步培养。 2.教学难点: 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思维转化;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初步培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方法:以问题推进的小组内合作探究式教学 2、手段:动画、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气体摩尔体积 1.影响物质体积的三个因素 2.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 (2)符号:。(3)数学表达式:。 (4)单位:。 3.标准状况(STP)下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剖析 (1)四条件:温度,压强,基准,对象。 (2)数值及单位:22.4 L·mol-1。 [思考探究] 在同温同压下,1 mol不同固体或不同液体的体积为什么不同?而1 mol气体的体积为什么相同? [典例] 1.下列物质的体积约为22.4 L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mol H2O B.20 ℃、101 kPa时36.5 g HCl C.常温常压下17 g NH3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教案:第三章_2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一课时 甲烷 教学思路 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即:板块一: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知关系。其流程图如下: 教学环节 板块一:自主建构物理性质。通过展示“可燃冰”的图片,播放西气东输视频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再向学生讲述为了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些新能源,就有必要研究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展示一瓶甲烷气体,请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然后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能源危机、通过对可燃冰贮量和开发介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西气东输工程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出《甲烷》课题。同时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掌握物理性质学习的一般方法。 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

构简式的书写。老师评价后提出问题甲烷究竟有着怎样的结构,学生开始猜想。然后老师提供素材组织活动,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然后再收集并展示大家的作品,进行相互交流。 引导信息:1.甲烷分子中的4条C—H键完全等同。2.H与C之间的距离和每个夹角也完全相同。学生再重新思考自己作品的正误,根据科学信息进行交流和讨论后,主要认为甲烷存在正四边形或正四面体这两种结构。在学生产生疑惑时,老师再给出第三条信息:如果把甲烷中的两个氢原子换成两个氯原子后也只有一种结构,学生分小组再次动手进行实践活动,再结合科学信息得出甲烷是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用电脑制作出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以便学生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手工制做,在实践活动中再次建构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甲烷结构的研究,学会科学的质疑和能根据科学信息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象能力。通过对甲烷的模型观察,正确认识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为甲烷的性质学习打下了基础。 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创设情境,展示甲烷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学生根据结构猜想其性质。分别将甲烷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加有石蕊试液的强碱溶液中。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和总结。得出结论:甲烷的性质在通常情况下稳定,但在点燃条件下就会燃烧。展示STS素材让学生感知甲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拓展知识:通过提供资料卡片和矿难图片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化学物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实验方法研究甲烷的性质,体验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有机思想。STS素材的呈现,提高了公民的基本素养,加深了学生对甲烷的认识。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在两支试管中都按比例收集好甲烷和氯气,一支用纸包好避光,另外一支用点燃的镁条照射进行对比试验。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②从所得信息中你能获得哪些启示。然后小组内交流和小组间汇报,得出结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了反应。 组织学生,用球棍模型制作出其可能的产物。学生再次动手实践运用甲烷的结构探究其性质,展示同学们的作品,用电脑模拟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了解取代反应的本质。完成方程式书写,老师再分析和评价,并介绍取代产物的用途。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思维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物质的微粒观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实验手段是检验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并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然后学生通过简洁工整,知识层次清晰的板书设计,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完成课堂反馈(设计这两道试题的目的是从结构和性质两个角度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