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实词虚词汇总(共205个)

中考实词虚词汇总(共205个)

中考实词虚词汇总(共205个)
中考实词虚词汇总(共205个)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

中考总复习之文言实词(共197个)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

2、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奔:

(1)急走,跑(屠乃奔倚其下)《狼》

(2)指飞奔的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比:

(1)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比较,较量(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3)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4)动词:靠,挨着(其两膝相比者)

6、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7、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8、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9、并:

(1)一起(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2)一共(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3)全、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4)和,以及(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10、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11、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曾不盈寸)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12、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3、称:

(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3)动词:著称(不以千里称也)

14、诚:

(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5、惩:

(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6、乘

(1)量词,读shèng(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2)坐,驾(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17、驰:

(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8、出:

(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9、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20、次:

(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1、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2、箪:

(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23、当:

(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6)抵挡。(“锐不可当”)

24、道:

(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5)仁政,王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途(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7)通“导”,引导(傧者更道从大门入)25、当:

(1)面对,对着。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例:当余之从师也(3)应当。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6、得:

(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优劣得所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实施。(得道者多助)

(5)得意。怡然自得(《童趣》)

(6)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7、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8、敌:

(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9、点:

(1)动词:征(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2)检阅(沙场秋点兵)

30、度:

(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31、端:

(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32、恶:

(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33、发:

(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0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4、方:

(1)见方(方七百里)

(2)方位、方向、处所。例:有朋自远方来(3)当……时候(方其远出海门)

(4)将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35、芳

(1)花草(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2)发出香味的(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36、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

37、奉:

(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8、夫:

(1)丈夫(其夫呓语)《口技》

(2)发语词(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

(3)成年男子的通称(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叹词,啊(嗟夫!)《岳阳楼记》

39、拂:

(1)通“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2)违背,不顺(行拂乱其所为)《<孟子>二章》(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40、复:

(1)恢复(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2)再(遂与外人间隔,不复出焉)《桃花源记》(3)复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41、否:

(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42、扶:

(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43、福:

(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44、更:

(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6)名词:夜里计时单位(三更半夜)

(7)动词:改变,更换(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8)副词: gèng,更加(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45、苟:

(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6、固:

(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7、故:

(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8、顾:

(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9、故:

(1)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2)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4)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5)原样(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6)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50、观: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3)看,细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1、冠:

(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

(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52、光:

(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53、归:

(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54、过:

(1)经过(秦汉经行处)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55、国:

(1)国家(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2)国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3)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也)

(4)国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56、归:

(1)归去、返回(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2)归附、归属(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3)在一起(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57、好:

(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58、号:

(1)háo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9、和:

(1)煦(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

(2)和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3)huò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混和)

60、患:

(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61、惠:

(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62、会

(1)适逢,正赶上(会宾客大宴)《口技》

(2)会合,聚合(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3)聚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4)必然,一定(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5)领会,理解(每有会意)《五柳先生传》

(6)定将(会挽雕弓如满月/会当凌绝顶)

63、或:

(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J

64、极:

(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4)非常、最(初极狭)

65、寂:

(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66、加:

(1)更加(而山不加增)

(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67、间:

(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参与(又何间焉)

(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

(8)暗地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68、见:

(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认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知道(见往事耳)

(7)看见(贵人过而见之/昨夜见军帖)69、将:

(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凑齐音节,无实意(宫使驱将惜不得)(6)或者(卿太重,将非鬼也?《宋定伯捉鬼》)(7)拿(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8)和,与,同。(暂伴月将影《月下独酌》)(9)带领(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70、借:

(1)借(每假借于人)

(2)借助(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藉第令毋斩)

71、节:

(1)季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2)操守、节操(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72、尽:

(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73、就:

(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颓然就醉)

(2)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即使

(4)亲近,观赏(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74、居:

(1)过了(居十日《扁鹊见蔡桓公》)

(2)停留(不可久居)

(3)居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4)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5、举:

(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

(4)参加(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推举(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76、具:

(1)同“俱”,全、都(具答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具有,具备(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准备饭食或酒席(故人具鸡黍)《过故人庄》

(4)准备(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

(5)详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77、绝:

(1)断、断绝(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3)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4)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5)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6)极高的,陡峭的

(7)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78、景:

(1)景物(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

(2)通“影”,日光(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尽:

(1)全部取得。例:利尽南海(《隆中对》)

(2)尽兴。例: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

(3)尽头,到头。例:林尽水源(《桃花源记》)(4)穷尽。例: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5)完,没有了。例: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6)全,这里作动词,“吃尽”。(一食或尽粟一石)79、开:

(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

80、可:

(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3)能够(可以一战)

81、苦:

(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

82、乐:

(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83、类:

(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84、利:

(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

85、隶:

(1)属于(世隶耕)

(2)跟着(隶而从者)

86、良:

(1)真,实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实)

87、临:

(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88、鳞:

(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

(2)鱼(呷浪之鳞)

89、令:

(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4)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90、妙:

(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

(2)奇妙(以为妙绝)

91、名:

(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4)有名的,著名的(故虽有名马《马说》)(5)出名,有名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92、谋:

(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93、期:

(1)动词:约会、约定(陈太丘与友人期)(2)①日子;②期限(君问归期①未有期②)(3)jī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94、奇:

qí(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95、骑:

(1)jì,骑兵(骑千余)

(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96、前:

(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2) 上前(狼不敢前《狼》)

97、强:

(1)强悍(凶强侠气)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中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

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 (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 (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 (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 (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 (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 6.出: (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 (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 (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 (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 (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9.从: (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10.道: (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表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表 B 1比: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 2鄙:鄙陋,目光短浅 3兵:①兵器,武器;②兵士,军队 4病: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③缺点 C 5察:观察,明察,识别 6彻:穿透 7乘:①坐,驾(战车);②趁着,引申为“冒着” 8从:①跟从,跟随;②顺从,听从;③对着,朝着 D 9当:①对着,面对;②在,正在;③当前;④占着,把着;⑤应当;⑥ (dàng)相抵,当作10道:①路,途;②思想,道理,主张;③说,谈论;④方法 11得:①得到,获得,找到(知道,了解)(看到);②得当,合适;③能够,可以 12定:①安定,稳定;②评定 F 13伐:①砍伐;②进攻,征伐 14犯:①侵犯;②触犯,冒犯;③冒着 15方:①方形;②方圆,周围;③地域,区域;④正,正在 16负:背,以背载物 17赋:①征收,敛取;②赋税 18覆:①覆盖;②颠覆,灭亡 G 19更:更换 20故:①缘故,原因;②故意,特意;③所以 21顾:①看望,拜访;②回头看 22观:①看,观赏;②观察,考察 23归:①返回,归来;②归还

24好(hào):喜欢,喜好 25号:①(háo)大叫,呼啸;②(háo)大声哭 26还:①返回;②同”旋“,回转,掉转;③归还 27惠:恩惠,给人以好处 J 28及:①赶得上;②至,到;③趁着,等到……时 29极:①极点,尽头 30计:①计算,计量;②统计,汇总 31加:超过,虚夸,以少报多 32假:借,借来 33间:①间隙,中间,期间;②(jiàn)隔开,间断;③(jiàn)参与34简:挑选,选择 35见:①看见;②往见,拜见,参见 36节:气节 37竭:①竭尽,尽力做某事;②枯竭,完 38尽:完,没有了(过完)(毫无保留) 39进:①向前,前进,上进;②进献,献上 40居:①居住;②处于;③停留;④在时间词前,过了;⑤相处41举:①提拔,举荐;②发动;③全 42具:①具备,具有;②详细;③工具;④准备,置办 43俱:在一起,一起 44聚:征集 K 45苦:愁苦,背某事物所苦 L 46类:类似,相像 47良:①精良,美好;②贤善,贤良 48临:①面对,对着;②靠近;③正当,将要 49虑:①思想,心思;②顾虑,担心 50论:①议论,述说;②学说,观点,论断;③判定,定罪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 归纳整理 作者:姜晓艳阅读:1181 时间:2010-9-30 11:54:14 总校首页新闻速递案例剖析法制纵横学科辅导专业讲坛专家讲坛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ch d 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 a 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 e 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 e ng (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岀酒食(拿岀)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岀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岀(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

新课标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词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 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 (1)故 故虽有名马。——《马说》(所以)

中考语文:文言文150个实词精编

中考语文:文言文150个实词精编 1、比 B ①比,《说文》“密也”。本义,靠得很近。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⑤法律术语,同“例”。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 ①“鄙,边邑也。”“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庸俗,浅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 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⑥比较:鄙;敝 3、兵 ①兵,《说文》“械也”。军械、武器。(本义,兵器、武器。)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战士或军队。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兵力(作战能力) 4、病 ①病,《说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 5、察 C ①察,《说文》“复审也”。“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 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日光下彻;穿透) 7、乘 ①“乘,升也”。登车、坐车。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一车四马;乘车驾四马。 8、从 ①“从”是跟随在后面意思,它和行动关系密切。 ②所“从”的如果是人,跟随、跟从。 ③如果所“从”的是命令、意愿、法令、计谋……,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专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③何以战?(凭借);④虽不能察,必以情(根据)⑤以弱为强(由、从)。 2、作连词,①表目的,可译作“(用)来”;②表顺接时,相当于“而”;③表结果时, 可译作“以 一、中考常用文言虚词用法及举例 致”;④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如: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之(重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1、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①菊之爱,陱后鲜3、动词,可译作“认为”。如:①皆以美于徐公。②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有闻。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4、特殊用法:通假字,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菊,花之隐逸者也。④大道之行也。【于(重点)】 3、助词,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凑足音节,无实义。①公将鼓之。②久之,目似暝,1、表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 意暇甚。“跟”、“对”、“给”等。例如: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 2、作代词用。(可以代人,代事,代物)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 也(对);③舜发于畎亩之中(从);④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它”、“它们”。例如:①具答之。②亲戚畔之。③彼竭我盈,故克之。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①人固有一死, 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①渔为甚异之。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②皆以美于徐公。 之。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乎】 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这是“之”的本义。如:①辍耕之垄上。②送杜少府1、表反问的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相当于“吗”、“呢”。: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 之任蜀州。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如:①死国可乎?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4、语法作用。1、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可不译。例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同“于”的用法。如: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者。 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2、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 【者】 在中心语的后面。如:①马之千里者。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①遂 【而(重点)】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③为之,则难者亦 l.并列关系的连词,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而且”、“又”。如: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 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舟记》)。 2、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即 2.承接关系的连词,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者,,也”,表判断作用。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为】 道多助,失道寡助》 1、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è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 为” 3.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等。如: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éi,被。)②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向”“对”);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为楚造云梯之械。(wèi,“给”);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因为,由于。W 4.修饰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②面山而居。èi)。 5、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然而”。如: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2、当“为”作动词时,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成为”,“雕刻”,“是”等。如: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当, 【其(重点)】成为)③为宫室、器皿。(雕刻)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 一、代词:1、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① 为枳(称为,叫做)⑥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3、特殊用法: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动作名,指“一喜一悲”的两种心理活动)4、句末语气 “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②复词。表疑问或反诘。如:夫子何命焉为? 前行,欲穷其林。③其一犬坐于前。【焉】

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6个虚词以及通假字最新201803整理

150个文言实词实词简表 序号例词词义例句出处 1 比①并列,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七上) ②比较,相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九下) ③及,等到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下)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陈涉世家(九下) 2 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六上) 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七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九下) 3 兵①兵器,武器兵革非不坚利也天时不如地利(六下)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九下) ②军队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九下) 葛婴将兵徇靳以东陈涉世家(九下) ③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九下) 4 病①疾病,生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九下) ②疲劳,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九下) ③毛病,缺点,弊端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八上)(非考试篇目) ④辱,耻辱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橘逾淮为枳(六下) 5 察①明察,考察,考核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七下) ②观察,细看,识别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九下) 6 彻贯通,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小石潭记(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7 乘①坐、驾(车)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七下) ②趁,引申为“冒着”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登泰山记(九下) ③(shèng)量词。辆, 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陈涉世家(九下) 8 从①跟从,跟随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战则请从 伤仲永(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曹刿论战(七下)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狼(八下) 醉翁亭记(九上)②听从,顺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曹刿论战(七下) 孔孟论学(八上)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九下)③自,由从小丘向西百二十步 乃大惊,问所从来 小石潭记(七上) 桃花源记(九下) 9 当①在(某时、某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咨臣以当世之事 卖油翁(七上) 出师表(九下)

中考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汇总_附带例句.doc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二是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等。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三是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句式重点考查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译文的完整、准确、得体情况。 四是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对关键字词的了解以外,主要考查三点: (1)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3)鉴赏写法。有时还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 力。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五是文学文化知识与课内外名篇名句名言的背诵默写。文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诗歌按体裁或表达方式归类,题目中表示文体的和不表示文体的归类等。 一、关于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占主要地位,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突破口。文言实词的词义相对固定,有很多是有规律可循的。 1.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就叫做通假。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和形似通假三种形式。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注释中已标明,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一词多义。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 义。复习时,一是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 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二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 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3.古今异义。由于词义的演变,古今词语中有些词形体相同而意义不同,常见有四种情况: ① 词义的扩大;② 词义的缩小;③ 词义的转移;④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妻子”一词,古义是指“妻子与儿女”,今义则专指“男人的配偶”,属词义的缩小。古今异义在教材中大部分已有注释,如“牺牲”、“交通”等,复习时整理课文中出现的就可以了。 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另外一类词的作用。复习时要将课本中出现的活用的 字词加以归类整理,理解记忆。 二、关于文言虚词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之: (一)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xx 刿论战》) ② xx 胜佐之,并杀两尉。(《xx 涉世家》) ③肉食者谋之。(《 xx 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成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十二讲:文言文阅读(一)文言实词与虚词

语文 四川专用 第十二讲文言文阅读(一)文言实词与虚词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评析其思想内容。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川中考考情追踪及趋势分析: 近几年中考,对实词的考查以解释为主,也有少数地区采用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掌握。对虚词的考查,全是选择题题型。在四川中考语文试卷中,这一讲的内容是多年不变的考查重点,题型和分值都比较稳定,各省市出题分值一般均在6至8分之间。对实词的考查预计重点集中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几个知识点上。对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之、而、为、以、其、于、也”等虚词上。

一、(2019·广安)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长寿)。(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chan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chēng 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中考文言文点击》150个实词电子版(默写版)(1)

中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 比鄙兵病察 彻乘从当道 得定伐犯方 负赋更故顾 观归好号还 会惠及极计 济加假间简 见竭尽进居 举具俱聚遽 决类临虑论 漫灭明名命 谋难平戚启 强窃请穷求 取去全任入 善少舍涉生 胜师施实食 使释恃属说 素汤痛亡为 务徙狭鲜向 效信行形兴 修徐许寻业 遗贻夷异易 诣益阴引盈 余狱御缘远 云责早知止 致质众专周 走足卒作坐 布衣菲薄 间隔交通 节目绝境 其实阡陌 亲戚 驱驰 问津无论 牺牲鸿儒 白丁 (一)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七 下) 8 从

狼(八下) 醉翁亭记(九 上) 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七下)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孟论学(八上)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陈涉世家(九下)③也小石潭记(七上) 从小丘向西百二步桃花源记(九下) 乃大惊,问所从来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咨臣以当世之事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卖油翁(七上)出师表(九下)陈涉世家(九下登泰山记(九下登泰山记(九下 10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当奖率三军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今当远离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会天大 雨,道不通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先帝创业 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察 纳雅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伐无 道,诛暴秦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外人道 登泰山记 出师表(九下)陈涉世 家(九下)出师表(九 下)捕蛇者说(九下 小石潭记(七上)陈涉 世家(九下)登泰山记 (九下)出师表(九 下)出师表(九下) 天时不如地利(六下) 陈涉世家(九下)桃花 源记(九下) (九 下) 11 也。”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争 而不得,不可谓强 一狼得骨止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既出,得其船 遂迷,不复得路卒买鱼烹食,得 鱼腹中书或得日或否吾不得而 见之矣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虽鸡狗不得宁焉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天时不如地利(六下) 公输(七下)狼(八 下)捕蛇者说(九下) 桃花源记(九下)醉翁 亭记(九上)捕蛇者说 (九下)桃花源记(九 下)桃花源记(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登泰 山记(九下)黄生借书 说(八上)潍县署中寄 舍弟墨第- 书 (八上) 黠鼠赋(八下)捕蛇者 说(九下)出师表(九 下)出师表(九下) 12 ② 13 ①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出师表(九下) 小石潭记(七上)

中考150个实词表(上海)

B 1 比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 2 鄙鄙陋,目光短浅 3 兵①兵器,武器②兵士,军队 4 病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 C 5 察观察,明察,识别 6 彻穿透 7 乘①坐,驾(战车) ②趁着,引申为“冒着” 8 从①跟从,跟随②顺从,听从 D 9 当①对着,面对②在,正在③当前④占着,把着⑤应当⑥(dàng)相抵,当作10道①路,途②思想,道理,主张③说,谈论 11得①得到,获得,找到(知道,了解)(看到) ②得当,合适③能够,可以 12定①安定,稳定②平定 F 13伐①砍伐②进攻,征伐 14犯①侵犯②触犯,冒犯③冒着 15方①方形②方圆,周围③地域,区域 16负背,以背载物 17赋①征收,敛取②赋税 18覆①覆盖②颠覆,灭亡 G 19更更换 20故①缘故,原因②故意,特意 21顾①看望,拜访②回头看 22观①看,观赏②观察,考察 23归①返回,归来②归还 H 24好(hào)喜欢,喜好 25号①(háo)大叫,呼啸②(háo)大声哭 26还①返回②同“旋”,回转,掉转 27惠恩惠,给人以好处 J 28及①赶得上②至,到③趁着,等到……时 29极极点,尽头

30计①计算,计量②统计,汇总 31加超过,虚夸,以少报多 32假借,借来 33间①间隙,中间,期间②(jiàn)隔开,间断③(jiàn)参与34简挑选,选择 35见①看见②往见,拜见,参见 36节气节 37竭①竭尽,尽力做某事②枯竭,完 38尽完,没有了(过完) (毫无保留) 39进①向前,前进,上进②进献,献上 40居①居住②处于③停留④在时间词前,过了⑤相处41举①提拔,举荐②发动③全 42具①具备,具有②详细 43俱在一起,一起 44聚征集 K 45苦愁苦,被某事物所苦 L 46类类似,相象 47良①精良,美好②贤善,贤良 48临①面对,对着②靠近③正当,将要 49虑①思想,心思②顾虑,担心 50论①议论,述说②学说,观点,论断③判定,定罪 M 51漫①满,弥漫②不可辨认 52灭①暗,看不见②灭亡,消灭 53名①名称,名字②有名气,著名 54明①明亮,光明②照亮③明智,贤明 55命①命令②指派,差遣;吩咐③使命 56谋①咨询,谋议,考虑②商量,谋划,出主意 N 57难①不容易②(nàn)灾难,祸殃 P 58平①平坦,无凹凸②铲平,削平③公正,公平 Q 59戚悲伤,忧伤

上海中考145个文言文实词详解

上海中考145个文言文实词详解 01、比:①并列,靠近②及,等到(……的时候) 02、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 03、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③战争 04、病:①生病②毛病③辱,耻辱 05、乘:坐、架(车) 06、持:①拿着,握着②掌握③保持④一只手从下托扶⑤控制,挟制⑥对立,对峙 07、从:①跟从,跟随(求学于) ②听从,顺从③采取某一种办法④自,由 08、达:①通②豁达,心怀宽阔③表达,传达④得志,显贵⑤通行的,共同的 09、当:①在(某时,某处) ②应当,应该③将要,就要④占着,挡着,阻挡⑤对着,面对⑥掌管,主持 10、道:①路,途②道理,规律③道义④说,讲 11、得:①得到,收获(看到,看见)(领会)(找到)②能够,可以③同“德”,感恩

12、尔: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②指示代词,这,那③近④形容词或副词词尾⑤语气词,通“耳”,相当于“而已” 13、伐:①砍伐②攻打,讨伐 14、犯:①侵害,危害②触犯,违犯 15、方:①方圆,周围②区域,地方③将,将要 16、负:背,以背载物 17、赋:一种文体 18、更:①交替,轮换,更换②又,另,还③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19、苟:①苟且,不严肃②姑且,暂且③连词,如果,假设。 20、故:①过去,原来,照旧②原因,缘故③所以,因此④特意 21、顾:①回头看,看,看见(环顾,四顾) ②拜访③还,反而 22、观:①仔细看,看(观赏) ②景象 23、归:①归来,返回②归还③归属,归依(归到一处) 24、过:①经过②次,回,遍③过去,过后④过失,过错⑤犯过失,犯错⑥过分,过于⑦超过,过了 25、好:喜欢,爱好 26、号:①大叫,呼啸②称号,别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