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食品公司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公司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公司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公司卫生管理制度

Xx食品有限公司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

加强工厂的卫生管理,采取措施消除可能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厂环境、生产环境及个人卫生。

3、职责

生产部负责卫生工作和管理。

4、工作程序

4.1企业使用的饮用水必须符合GB5749《生活用水卫生标准》,并加强水源保护和管理,每年进行一次水质的全分析。

4.2厂房设计、布局应符合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和相应的卫生规范,设有原辅料库房、成品仓库、前期处理车间、灌装车间、包装车间等,厂房面积与生产规划相适应,车间应为封闭式,有防蝇防鼠防尘等设施,墙面2米以上瓷砖墙裙,地面光洁有利于排水,还有无菌环境符合要求,屋顶灰幔平整无积尘、不滴水。

4.3车间需设有与车间人数相适应的更衣室,位置和布局要合理,通风良好,清洁卫生,无气味,门窗不得直接开向车间。

4.4加工车间的进口和车间内的适当位置,必须设有充足的、方便的不用手开关的温水或冷、热水洗手设施和供洗手用的清洗剂、消毒剂,洗手设施的下水管应能入排水管,废水不得外溢,车间进口处,必须有鞋靴消毒池,车间内的工器具,容器必须采用无毒、无异味,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制成,表面光洁,无凹坑,无剥落,无缝隙,无死角,无盲端,不易积垢,便于清洗,消毒。

4.5盛装废弃物的容器不得与盛装食品的容器混用,废弃物容器应选用金属或其他不漏水的材料制成,并有明显的识别标志。

4.6设备、工器具、操作台用洗涤剂或消毒剂处理后,必须再用饮用水彻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接触食品。

4.7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进入加工车间前须对车间进行紫外灯消毒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并对紫外灯使用时间进行记录,

超过1000小时紫外灯必须更换

4.9从业人员必须持当年有效的健康证并定期参加本规定及有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到卫生培训制度化、规范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入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并配带口罩。工作服、工作帽、口罩须定期更换。

建立自身卫生管理组织,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对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登记,对生产车间卫生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产品的实施检验,合格出厂。

食品标签须符合GB7718《食品通用标签标准》的要求。

5、引用/相关文件

QP01-2005《质量手册》

6、记录

QR029《紫外灯消毒使用情况登记》

编制审批

目的

对生产设备进行控制,保证使用的设备的精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生产部门全过程在用的生产设备的控制。

职责

本公司设备由设备管理员进行管理。

设备管理员负责的设备维护、检修、管道清理、设备检查考核等工作,并对生产车间使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进行过程管理。

车间负责正确使用设备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参与设备维修后的验收,接受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管理的技术和业务指导,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以确保产品质量。

设备部负责制订验收方式,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文件等。

工作程序

采购

4.1.1生产部根据生产需要填写采购申请书。由设备部主管审核其技术参数符合要求后,经总经理签字交供应部办理。

4.1.2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员组织按设备的随机文件或采购申请书中的技术参数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设备由设备管理员进行登记、编号、入帐建立设备档案纳入设备管理。

因生产发展需要改装设备时,由使用部门会同设备部提出改装方案,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改装技术资料应存入设备档案,验收达到改装技术要求后投入运行使用。

设备编号:按进厂先后顺序号进行编号。

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装置使用的技术状态和使用时间做好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4.5.1本公司设备保养:

a、一级保养:由操作工执行,每天在上、下班前对设备进行清擦。

(1)操作者在工作前,认真检查设备,排除周围障碍物。

(2)操作者按要求,定时、定量、定质给有润滑要求的部位注油,进行充分润滑。

(3)空转运行、无异常声响。

(4)安全保护装置是否有效,操作部位是否灵活。

(5)工作中注意润滑情况和升温情况。

(6)上、下班前,做好清理管道、储存斗和容器等卫生、消毒工作,并擦试设备。

b、二级保养:由操作工为主,维修工配合执行,每个月按要求内容进行一次,保养后经设备管理员、操作

部门共同验收,填写验收单。

(1)清洗、更换和修理油标、油嘴、滤网。

(2)擦洗设备表面各死角。

(3)调整间隙,紧固防护罩、盖和安全保护装置,检查电器部分。

(4)检查安装在设备上的各种模块是否有松动。

(5)清理管道、容器和消毒工作。

c、三级保养:由修理工为主,操作工配合,按计划内容每年一次,填写《设备维修检验表》存档。

(1)检查各部运转情况,折修一至二个需检修的部件。

(2)调查轴承,离合器及各滚动轴承间隙,修刮式填补损伤的滑动面。

(3)检查各部齿轮,轴等转动系统磨损情况,修整毛刺、清洗油箱、更换润滑油。

(4)调整导轨,使精度达到产品加工工艺要求。

(5)与产品接触的管道、容器清理和消毒。

4.5.2每次二保、三保维修情况记录在《设备保养和维修、验收单》上。

设备的使用原则上定人定机,进行正常维护,公用设备由设备管理员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维护。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设备性能,严禁超负荷、带故障运转。

设备的迁移应征得设备管理员同意,设备部批准后方可实施。

对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既无修复价值的设备、应由设备管理员编写设备报废申请报告报总经理,批准后挂上报废标记予以报废。

维修

4.9.1维修是保持设备正常运转的环节,发现故障挂上“停用”标志并及时填写维修申请交修理工进行修理。

4.9.2设备维护后运行由设备管理员,车间,维修工共同验收,填写记录并存入设备档案。

4.9.3维护好的设备应达到原有的精度和性能。

设备管理员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发现挂上“停用”标志。

相关文件

QP007-2005《质量记录的管理制度》

QP011-2005《生产管理制度》

记录

QR002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表

QR003设备名细台帐

QR004设备保养和维修、验收单

编制审批

编制1、目的

确保并及时提供为建立、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用于组织过程和项目管理,以达到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运行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的管理。

3、职责

经理确保并及时提供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所需资源,和改进计划的批准。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所需资源配置活动的协调工作。

人事科负责人力资源的配置和负责培训的实施。

4、工作过程和要求

资源的提供

为了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提高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公司确定并提供所需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原料供应和信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改进,尽可能达到顾客满意。人力资源

4.2.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组织生存发展并保持竞争力的特殊资源。人事科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及实际需要,明确各级各类和各岗位人员的学历、技能、培训及工作经历等配置见《岗位要求》。人事科组织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确保各岗位在职人员能胜任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4.2.2能力、意识和培训、

4.2.2.1能力:对新员工、转岗、仓库、检验、管理人员以及特殊岗位的人员的必要能力进行确定。人事科按规定对并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确定岗位的能力和培训需求,针对需求实施培训,对规定有特殊要求的岗位应由人事科保存其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记录。通过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满足相应岗位的规定要求,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达到质量目标的重要环节。

基本培训需求

4.3.1新员工

a)上岗基础教育:包括本公司概况、厂纪厂规、质量方针、目标、质量意识、产品

常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培训内容,在入厂三个月内,由人事科组织进行;

b)岗前技能培训:包括所在岗位相关作业文件、注意事项、相关设备性能、操作过

程及紧急情况时应变的措施等培训内容,由所在岗位部门组织进行。

4.3.2本公司管理层人员

a)清楚了解本公司质量体系运行;

b)熟悉质量方针及其内涵,清楚贯彻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的方法手段;

c)熟悉主管的业务。

4.3.3各部门管理人员

a)熟悉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体系文件;

b)熟悉所管理工作的作业程序;

c)熟悉所从事业务的业务知识,具有从事业务工作的能力。

4.3.4主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如检验员或化验员、计量员、技术人员等):

a)熟悉岗位职责;

b)熟悉工作所依据的标准、规范和工艺守则;

c)熟悉设备操作制度和日常维护保养知识;

d)熟悉有关的判定依据。

4.3.5特殊工作人员

a)特殊工序、关键工序人员及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由所在部门进行培训;

b)生产、检验操作者应取得健康证;

4.3.6在岗人员的培训:岗位技能的加深及强化、按培训计划实施;

4.3.7转岗人员的培训:按进行。

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实施

4.4.1各部门应向人事科提出本部门的培训要求,应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和参加培训人员等内容。

4.4.2人事科根据总经理对培训工作的设想和意见以及各部门申报的培训要求,报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4.4.3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如有必要参加以及未列入计划的其它培训要求(如转岗需求)可作为培训计划的补充部分组织参加培训,并记录。

4.4.4做好培训的组织落实工作,包括培训教材的选择确定、教师的聘请、教学计划及考试考核方法的制定等。

4.4.5各有关部门应按计划安排好工作,选派参加培训的人员,积极配合或组织好培训计划的实施。

4.4.6培训的实施情况记录于《培训记录》上。

相关文件

QP007-2005《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QP004-2005 《岗位要求》

质量记录

QR005《培训需求表》

QR006《培训实施记录》

QR007 《年度培训计划》

QR008《人员登记表》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保证对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都能使用相应文件的有关版本。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质量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的控制,包括适当的外来文件。

职责

厂办是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相应文件的标识、发放、收回、归档、作废处理和更改等活动的控制管理。

总经理负责组织质量管理手册的审批。

工作程序

文件的控制范围包括以下四类:

a)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等质量文件;

b)技术性文件,包括;产品标准、检验规范、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

c)外部文件,包括: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和规程等;

d)其他管理性文件。

文件的标识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文件编号、版本号及“受控”印章标识,其它文件采用文件编号及“受控”印章标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标准号作为标识;作废文件以“作废”印章标识;资料保留用的作废文件,还需加盖“资料保留”印章。

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和发布

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质量手册,经质量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4.3.2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写程序文件,部门主管审核,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布。

4.3.3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由研发部编制,主管审核后经总经理批准发布。

4.3.4产品企业标准和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控制标准由总经理批准。

4.3.5其它管理性文件由厂办协调组织相关部门编写,各部门主管审核,质量负责人批准后交厂办发布。

文件的编号详见附录1《文件编号的规定》。

文件的发放,回收

质量管理文件由厂办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放。

4.5.2文件发放时,领用人须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上签名。

4.5.3当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使用人应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补发新文件,新文件编号延用旧文件号。

4.5.4所用文件如有丢失,文件使用人应及时报告,申请补领,补发的文件给予新发放号,并注明原发放号作废。

文件的更改

4.6.1文件更改必须由文件更改提出人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写明更改理由,更改内容,提交原审批部门审批。必要时还需经相关部门会签,征求相关部门对更改的意见。

4.6.2更改文件应由原审批部门审批,如由于原审批部门撤并或职能调整需指定其它部门审批时,该部门应获得审批所需的有关背景材料。

4.6.3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更改,经批准后,由厂办统一收回需更改的文件,按文件更改申请单上的更改内容实施更改。

4.6.4文件经10次更改或需进行大范围修改时应进行换版,换版应经原批准职能部门批准,新版本发布时应收回旧版本。

4.6.5为有效地对文件的更改实施控制,厂办应编制《受控文件状态一览表》,及时记录文件的修订状态,以防使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

作废文件的管理

4.7.1作废文件按《文件发放登记表》记录的发放数量收回,交厂办填写《文件销毁清单》,经批准后统一销毁。

4.7.2需作资料保留的作废文件,应由申请人填写《文件留挡清单》,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厂办盖“归档”印章后登记归档。

文件的各种记录由厂办登记归档。

文件的归档和借阅

4.9.1文件进行分类归档,原版文件加盖“归档”章存档保留,并填写《文件留档清单》便于查找和检索。

4.9.2若需查借已归档的文件,应到存档部门办理查阅登记手续,并填写《文件借阅登记表》。

4.9.3借阅的文件,借阅人不得擅自复制、涂改。

4.9.4合同要求时,在供应部陪同下允许顾客查阅相关的文件。

外来文件的控制

4.10.1直接引用的各类外部文件,按本程序发放办法发放使用。外部文件的有效版本信息由各职能部门负责收集包括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识别和收集,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按以上的程序进行控制。

4.10.2厂办负责不定期核查本公司所执行的有关国家及地方等法律性文件的有效性。

5相关文件

QP007-2005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6质量记录

QR009 《受控文件状态一览表》

QR0010 《文件发放登记表》

QR0011 《文件资料借阅登记表》

QR0012 《文件更改审批表》

QR0013 《文件销毁清单》

QR0014《文件留档清单》

附录:1文件编号规定

一、文件和资料的编号由公司代码、文件类别、序号和年份四部分组成,具体方法见下图:

二、文件类别:

质量管理文件:QP技术文件:JS

企业标准:其他类文件:QT/WJ

三、质量记录:质量记录作为一种特殊文件编号方法如下:

分页号

顺序号

代号(QR)

编制审批

目的

公司为质量管理体系所规定的质量活动及结果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提供证据,实现各种规定的追溯,对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进行控制,为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质量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活动和质量体系运行的相关记录。

职责

厂办负责质量记录的控制管理和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保存期确定和处理。

各职能部门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质量记录的填写、收集和管理。

工作程序

凡是能证明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质量记录均列入控制范围,可分以下两大类:

综合性质量记录:包括管理评审记录,质量体系审核记录,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有关的质量记录。

专业性质量记录: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质量记录,与过程控制有关的质量记录,检验,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记录,人员培训考核记录以及专项质量记录,如:合格供应商评价记录及来自供应商的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实行分级管理,办法如下:

a)各职能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质量记录的管理;

b)各职能部门应对本部门的质量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妥善保管,做到分类清楚,查阅方便。C)年底将需移交厂办归档的质量记录交厂办。

质量记录未使用之前的空白表格属文件资料范围,其表格的设计和标识应符合《文件管理制度》的规定。

4.3.1各职能部门可根据要求和文件、质量计划的规定设置记录。当有需制定证实、追溯或顾客需要时,由责任部门自行设计表格,其格式应简明、清晰、完整,内容应满足所记录的质量活动的要求。

4.3.2表格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报厂办登记编号、备案。责任部门应对其可操作性进行实际验证。

4.3.3质量记录审定后,由厂办进行编目、标识后印刷分发,发放范围和数量由责任部门决定。

质量记录的管理

4.4.1质量记录应按要求正确逐项填写内容齐全,如不需填写可在空格划“/”表示。填写时,字迹清晰,不随便涂改保持清洁。

4.4.2质量记录的贮存应符合以下要求:

a)质量记录应有专柜保存,便于检索。

b)提供防火、防潮、防虫蛀、防霉变的贮存环境。

c)采用其它媒体形式的质量记录,如贮存在电子媒体上的质量记录,应注意防潮、防

压、防磁,还必须备份保留,以免贮存内容丢失。

4.4.3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分长期、短期二种:

a)综合性质量记录应作长期保存;

b)专业性质量记录保存期为一至五年。

具体见《质量记录汇总表》。

4.4.4质量记录的查阅

a)公司员工因工作需要查阅质量记录,应在查阅登记本上登记;

b)合同要求时,在商定期限内质量记录可提供给顾客或代表评价时查阅,查阅手续由

供应部负责办理。

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记录提供的益处,及时整理、统计和分析,对记录中反映的倾向性和潜在的实际问题,应及时分析其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质量记录的处理

4.6.1已超过保存期或无查阅价值的质量记录可作销毁处理。

4.6.2质量记录的销毁应由厂办填写《文件销毁清单》,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5相关文件

QP006-2005《文件管理制度》

6质量记录

QR015 《质量记录归档清单》

QR016 《质量记录汇总表》

编制审批

目的

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满足本公司规定的要求。

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购产品的质量控制。

职责

供应部负责组织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采购的实施。

研发部负责编制采购产品清单和采购技术文件的制定。

相关部门参与对供应商的评价。

质检部负责采购产品进厂的验证

总经理负责合格供应商名单、采购计划和重要(特殊)的订货合同的审批。

工作程序

采购产品的主要是包装桶和瓶。

供应商的的选择和评定

4.2.1对供应商的要求:

a)供应符合质量要求的的产品,质量稳定,能满足本公司产品的质量要求;

b)交货及时,符合采购合同要求;

c)发货数量准确;

d)产品价格经济合理;

e)提供认真负责及时的服务。

F)包装袋应有卫生许可证。

g)国家规定应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供应商应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根据这些要求,供应部优先从已有供货关系的厂家中进行初选,如仍不能满足有关要求时再选择新的供应商。

4.2.2对供应商的评价方法:

4.2.2.1供应商的评价

供应商如已有供货关系,则先由供应部填写《供应商调查表》,然后会同质检部,分别对该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质量情况和使用情况作出评价,并提供供应商供货质量及使用情况的汇总材料作为评价的依据,最后由供应部作出评价结论。

如初选的是新供应商,则应对其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和试用,根据检验和试用结果,再对其进行评价。

供应商的质量概况可以函调或现场考察,如已了解,也可以由供应部直接填写。

4.2.2.2对已调查评价,且具备合格供应商条件的供货厂家,由供应部编制《合格供应商名录》,经总经理批准后,供采购时使用。

4.2.3对合格供应商的控制

为确保采购产品质量持续地符合规定的要求,应对合格供应商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方法如下:

a)由供应部负责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档案中应包括以下记录:

供应商调查评价记录;

供应商供货质量及使用情况记录;

供应商产品质量问题处置记录;

b)当供应商产品经检验或验证不合格时,质检部或仓库填写《工作联系单》,由生产部签具

处理意见交供应部,由供应部与供应商联系,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和控制。

c)对供货质量管理下降的供应商,质检部填写《工作联系单》交供应部,供应部签署意见后交供应商,并要求其采取纠正措施,限期整改。对不重视质量和信誉,连续出

现不合格,而又不进行改进的供应商,由供应部报总经理批准,取消其合格供应

商资格。

d)对合格供应商实施年度复查考核制度,记录考核结果。

采购实施

4.3.1研发部负责编制产品原材料的采购规范,明确原材料、包装袋的质量技术要求。

4.3.2供应部根据销售计划、实际库存量、采购产品技术要求编制采购计划,经总经理审批后实施采购。

4.3.3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等采购文件必须明确采购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要求,需要时还包括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要求,即应写清以下内容:

a)采购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和其他要求;

b)表明产品技术,质量要求和验收准则所依据的标准的适用版本;

c)质量保证标准的名称和适用版本。

4.3.4采购产品时是否需要签订采购合同,视具体情况而定,如不需签订采购合同,则应以采购计划作为采购的依据。

4.3.5当生产急需,在合格供应商处不能及时采购到的情况下,由供应部填写《采购计划》,经总经理或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采购,经化验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

采购产品的验证

4.4.1采购产品由质检部按原材料检验规程验证合格后交入仓库,包装袋有质保单直接由仓库管理员查核接收的产品是否与采购文件要求相符,如有不符,由供应部与供应商联系处理。

4.4.2本公司可以在供应商的货源处对采购的产品进行验证,其验证的安排及产品放行方式应按合同中的规定执行。

4.4.3当顾客有要求并在合同中规定时,本公司的客户或其代表有权在供应商或本公司处对供应商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进行验证。但本公司不能把客户的验证用作供应商对质量进行了有效控制的证据,也不能免除本公司提供可接收产品的责任和排除其后顾客的拒收。相关文件

JHJS01-2005《原材料检验规程》

QP007-2005《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质量记录

QR017《供应商考核报告》

QR018《供应商调查表》

QR019《合格供应商名录》

编制审批

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职责

生产部是过程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按照生产计划和过程策划形成的工艺路线组织生产和实施过程控制。

生产部负责过程策划、工艺文件、操作指导书的编制和审核;

质检部负责过程产品的质量特性监控和检测设备和器具的管理。

4、工作程序

生产过程是指按企业设定的生产工艺流程,每一个流程作为一个过程,上一个过程的产品是下一个过程的原材料输入。

应对生产中的所有过程进行进行管理,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生产操作人员应有二个人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或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

生产过程中,按工艺卫生的要求,由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对生产过程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考核。

关键过程及控制要点

1)企业生产饮料产品和关键过程主要包括如下

原水砂滤活性碳精滤超滤臭氧灌装灯检包装

水的关键控制环节。

水源、管道及设备等的维护及清洗消毒;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纯净水生产去离子净化设备控制和净化程度的监测;瓶(桶)及盖清洗消毒车间、灌装车间环境卫生和洁净度的控制;包装瓶(桶)及盖的质量控制;消毒剂选择的使用;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等。

茶叶的水提取物(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调配(或不调配)→过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

茶饮料关键控制环节。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车间,尤其是配料和灌装车间的卫生管理控制;水处理工序的管理控制;管道设备的清洗消毒;配料计量;杀菌工序的控制;瓶及盖的清洗消毒;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

果(蔬)饮料

果(蔬)水+辅料

↓↓

预处理→榨汁→稀释、调配→杀菌→无菌灌装(热灌装)→灯检→成品

果(蔬)饮料关键控制环节。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车间,尤其是配料和灌装车间的卫生管理控制;水处理工序的管理控制;管道设备的清洗消毒;配料计量;杀菌工序的控制;瓶及盖的清洗消毒;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

乳(复原乳)→调配→均质→杀菌灌装(灌装杀菌)→成品

↓↑

杀菌冷却水+辅料

↓↓

发酵→均质→调配→均质→杀菌灌装(灌装杀菌)→成品

2.植物蛋白饮料

水水+辅料

↓↓

原料→预处理→制浆→过滤脱气→调配→均质→杀菌灌装(或灌装杀菌)→成品

含乳饮料

关键控制环节。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车间,尤其是配料和灌装车间的卫生管理控制;水处理工序的管理控制;管道设备的清洗消毒;配料计量;杀菌工序的控制;瓶及盖的清洗消毒;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

2)生产过程确定的关键过程的控制要点按《生产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

5、引用/相关文件

5.1QP012-2005《检验管理制度》

4.2QP014-2005《检测设备的管理制度》

4.3QP014-2005《不合格品的管理程序》

5.4JHGY001-2005《工艺操作规程》

6、记录

6记录

6.1QR020化验单

6.2QR021生产任务单

6.4QR031《真空操作记录表》

6.5QR032《高温杀菌、冷却操作过程记录表》

编制审批

1、上班时必须记清当天进出库产品,做到帐物相符,如出现不相符(缺少)要按价赔款,仓库的物品应作

好标识以求区分。

2、凭合格化验单入库。

3、每月统计由主管负责签字。

4、保持仓库内场地、货物清洁,整齐及道路畅通,物品应分类堆放,并贴好标签。

5、仓库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制度办理手续。

6、建立库内物资帐册,做到帐物相符,并需及时做到长期库存状况及时上报。

7、必须及时提供物资报表(按月)上报。

8、做好安全消防工作,下班后仓库要上锁,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9、做好防潮、雨水的侵袭,确保物品的干燥,防止霉变。

10、做好防鼠、防尘、防蝇和防虫工作。

11、按先进先出的原则保管好库存的物品。定期检查库存物品、化验。

12、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13、定期进行仓库盘点工作,发现账实不符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于不负责任造成各种物资的损失,

应追究责任。

编制审批

目的

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保证使用的设备的精度、准确度满足使用要求。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全过程在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职责

本公司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由质检部进行管理。

管理员负责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维护、送检、检查考核等工作。

车间负责正确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及日常维护,参与维修后的验收,并接受管理员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的技术和业务指导,使设备和器具处于良好状态,以确保产品质量。

工作程序

采购

4.1.1质检部根据需要填写采购申请书。由质检部主管审核其技术参数符合要求,总经理签字交供应部办理。

4.1.2设备到货后,由质检部会同相关部门按设备的随机文件或采购申请书中的技术参数要求进行核实并交法定计量部门验收。验收合格设备由设备管理员进行登记、编号、贴证入帐建立档案纳入管理范围。

管理员根据装置使用的技术状态和使用频次和说明书推荐以及相关规定确定周期鉴定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管理员按计划规定做好送检工作。

管理员对在用的装置进行巡回检查,做好记录。检查装置的标志、超过鉴定周期和使用情况。发现未处于校准状态或不符合要求应立即挂上“停用”标志,评定已检测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采取相应的措施。重新检验追溯到数据正确并做好相应记录。

对国家无相应校准规定应参照国家标准编制文件,文件应包含鉴定人员资格、技术要求、环境条件、检测设备、试验方法验收准则。

所有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应有标有处于合格和不合格状态的标识并有鉴定日期、有效期。

质检部对所有的经鉴定和使用中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不合格,或操作出现故障应停用,维修经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对无法完全修复可降级使用的装置经质检部科长和质检部科长评定降级使用。对无法修复或无维修价值由管理员填写《测量设备报废申请单》由总经理批准后报废。

装置的使用应经过培训,让操作员熟习性能、操作规程、维护要点。使用与保管原则上定人定机,进行正常维护,公用设备由设备管理员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维护。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设备性能,严禁超负荷、带病运转。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迁移应征得质检部科长同意后方可实施,搬迁时应注意

保持平稳避免影响准确度和使用。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保存和使用应注意清洁、防潮,避免撞击。

应保存校准、验收、维护设备台账

相关文件

QP007-2005《质量记录的管理制度》

QP008-2005《采购管理制度》

QP003-2005《设备管理制度》

QP013-2005《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

记录

QR022《测量设备管理台帐》

QR023《测量设备周期检定计划表》

编制审批

目的

对采购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规定的检验和试验,保证未经检验和试验合格的采购物资、产品不入库、不投入使用和出厂。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进货、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职责

研发部负责编制检验规程,负责采购物资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或委托试验工作,并做好质量信息的反馈和处理,妥善保存相关质量记录。

研发部负责提供有关技术要求、标准等资料文件,必要时参与质量问题处理。

供应部负责办理采购物资的报检、入库手续和采购物资的妥善保管、存放和标识工作。

质检部负责按检验规程规定的要求对专职检验员/化验员进行培训。

工作程序

由研发部指定有关技术/管理人员编制检验规程(内容包括检验依据、抽样组合、技术要求、检验方法、验收规则等),经研发部科长审核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布。

研发部负责按检验规程规定的要求对专职检验员/化验员进行培训。具体要求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采购物资的验证

4.3.1采购物资到货后,由仓库管理员核对供应商发货清单,查验型号、规格等内容并连同供应商提供的有关质量证明文件一并送交研发部。

4.3.2采购物资的检验和试验

研发部按原材料检验规程要求对相应的采购物资进行验证。将结果填写在《检验单》上,签署检验意见后入库。

4.3.3经验证不合格的物资标识、隔离堆放由供应部通知供应商作退货处理。

过程检验和试验

在生产过程中做好“三检”工作,即自检、互检、专检(首检)。

4.4.1自检:即操作者对提取的生产中间自己完成的操作进行检验。每个操作者应严格按照所在工序的要求完成工作,并依据工艺文件的要求对自己完成的操作自行检验,若发现不合格时应立即返工,自检合格后方能开始生产,操作者要对所完成的工作质量负责。

4.4.2专检:在生产作业现场的质检点配置专职检验员/化验员,对每天生产的所有产品按标准进行规定的化验:产品的每道工序、每批产品按工艺标准要求进行化验。每班进行早、中化验,化验结果填写化验单上。若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调整工艺或停止生产,并及时以《工作联系单》向研发部反映,力争做到质量问题早发现,严格把关,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4.4.3对生产、化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然后按《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最终检验和试验

4.5.1最终检验和试验即成品出库检验。检验员/化验员按检验文件对待出库产品进行抽样化验检验,对产品质量做最终判定。

4.5.2返工的成品应按检验文件进行全项目的检验。检验合格后在检验记录上签署合格意见后交成品仓库。对出现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管理制度》执行。

不合格品的处置

经化验发现的不合格品的应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并按《不合格管理制度》进行。

检验和试验的记录

4.7.1研发部检验员/化验员及时做好检验和试验记录,并依据检验记录和依据后续生产、检验过程中发现

的质量问题月末统计汇总完成《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统计表》,以便于评审质量现状和质量趋势,作出相应决策。

4.7.2各类检验的质量记录和留样按规定保存等资料由研发部负责保管、定期汇总和归档按《质量记录的管理制度》的规定收集、整理、归档和保存。

相关文件

QP007-2005《质量记录的管理制度》

QP013-2005《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

DLJS001-2005《原材料进货检验和验证规程》

记录

QR025《进货检验单》

QR020《化验单》

编制审批

目的

确保不合格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和交付全过程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职责

研发部为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并负责对不合格品的标识和记录。

研发部负责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处置。

供应部负责交付后、采购的不合格品的处置和反馈。

工作程序

标识和隔离

4.1.1检验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由检验员/化验员立即做好不合格品标识,当不合格品成批出现时应组织对其进行评审。

4.1.2进货不合格品由仓库隔离存放,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研发部负责隔离存放,报废品暂存生产现场的隔离区内。

不合格品的评审

4.2.1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

a)拒收或报废

4.2.2发生于各车间的单批不合格品,由检验员/化验员在化验记录上写明不合格项目及其原因。不合格品由研发部科长在《不合格品评审记录》决定处置意见。

4.2.3质检部组织有关部门对批不合格或其它严重不合格进行评审,分析不合格原因,确定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和责任部门,作出对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记录,由总经理批准后实施纠正。

4.2.4产品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处置

当产品交付后,顾客对该产品提出异议或要求退货时,供应部应会同研发部、生产部做好不合格品的再确认工作,组织返工或由销售部办理退货或调换并研发部决定是否需要组织评审及如何处置。

本公司的不合格品处置方式有报废和让步接收(采购品)。经返工后,应重新按原检验文件进行化验。

原材料和外购产品的不合格记录应纳入供应商档案,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不合格品的性质和随后采取任何措施,包括批准的让步接收应予以记录,记录由各相关职能部门按《质量记录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相关文件

QP007《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质量记录

QR028《不合格品评审记录》

编制审批

食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条制定目的 为加强车间对员工身体健康、车间工作环境卫生和车间设备卫生的控制,预防和控制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特制定此制度。 第二条制度内容 1. 个人卫生管理 1.1 个人健康规范 1.1.1 根据视食品卫生法的要求,食品企业必须保证所有工作人员每年一次由当地卫生免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工作; 1.1.2 每一位新加入员工必须在当地卫生免疫部门出具健康证,建立健康档案才能上岗。 1.1.3 凡是感染过或是接触过传染疾病的人员不得参加生产活动,如疟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有腹泻、呕吐症状的病症)结核病、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等。 1.1.4 生产区域或包材暂存区域发生工伤事故应立即向班组长或生产领导汇报,特别是流血事故。任何伤口在车间都应该进行正确的包扎措施,避免带伤人员接触产品、水源及包材。 1.2 个人着装规范 1.2.1 所有进入车间员工必须穿戴车间统一配发的工装(包括鞋、帽、头套、口罩等)。 1.2.2 进入内包、化妆品车间等有洁净要求区域时,一定要穿戴连体服,并佩戴鞋帽口罩等。 1.2.3 车间生产服装由车间统一定制,不得私自在工装上添加装饰品;随时检查并更换破损衣物。 1.2.4 车间生产工装必须由车间统一清洗消毒,不得私自带回家清洗。清洗时,洁净区服装和一般工作区服装应分开清洗和分开存放。 1.2.5 生产时,工装不得穿出生产区域,必须严格按照换装流程进行换装外出。 1.2.6 严格按照工装穿戴标准进行着装,如:头套必须包裹头发、口罩盖住口鼻等。 1.2.7 直接接触物品的岗位在接触前必须进行清洗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佩戴无菌手套。 1.2.8 外来参观人员必须按照着装规定更换白色大褂和鞋帽,在入口处进行完消毒后才可以进入。 1.2.9 车间员工工作期间不得佩戴饰品、手表、戒指、留长指甲、化妆等;长发束起,不佩戴假发等。 1.3 员工行为规范 1.3.1 每次进出车间都要严格按照车间进出程序进行换装和消毒。 1.3.2 车间内不得有吸烟、随地吐痰等现象发生;咳嗽、打喷嚏等应掩住口鼻,痰应用纸包好,并严格进行洗手等消毒后才能再进行工作。 1.3.3 在车间内或者洁净区内严禁进行修指甲、抠耳朵等不卫生行为。 1.3.4 非车间人员要进入车间,一定要提醒穿戴完整、消毒完全后方可进入;私人物品不得带进车间。 2. 车间环境卫生、清洁规范 随时保持车间生产区域整齐、卫生是食品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 2.1 车间出入口卫生

食堂饮食卫生管理制度

食堂饮食卫生管理制度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2.环境整洁,防蝇设施完善,垃圾有密闭容器存放并做到不外溢滴漏。 3.设施布局合理,库房或操作间做到生熟分开,食品堆放做到分架、隔墙、离地。 4.清洗消毒设施健全,严格把好餐具清洗消毒保洁关。 5.定型包装食品按规定必须有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规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保存期限、食用或使用方法;严格执行索证制度。 6.有效卫生许可证悬挂上墙,每位从业人员必须携带有效健康证、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7.每位从业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严格坚持“四勤”,并掌握基本卫生知识。 8.严格制定各项卫生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食堂安全检查制度 1.食堂必须有卫生食品许可证、健康证,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保障师生的饮食卫生,严防食品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2.食堂人员做到先培训再上岗。 3.在校用餐的学生统一在餐厅内用餐。遵守秩序,爱护公物;值周、值日教师加强就餐管理和检查。 4.学校定期组织人员对食堂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食堂环境卫生检查制度 1.及时对各操作间、餐厅地面、墙壁、窗、门、餐桌、凳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不整洁及时清洗。 2.加工前应检查食品原料质量,不合格原料不选用、不切配、不烹调。 3.加工用具、容器、操作台等设备及时清洗,保持整洁。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容器必须消毒。 4.厨房附近场地必须清扫干净,不得堆放杂物垃圾。 5.清洗食物后及时处理好垃圾,垃圾桶应有盖和标识,做好“三防”工作,每天检查一次。 食堂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 1.建立主管校长负责的各级岗位责任明确的岗位责任机制。 2.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各级管理人员严把责任关。 3.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违反食品卫生有关规定,造成师生食物中毒的各级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后果的危害性等具体情况,给予批评、行政处分、调离岗位等处理,情节和后果特别严重的,将责任者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4.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按应急预案处置,处置不当的各级行为人、责任人事后根据情节和后果追究责任和给予相应的处理。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XXXXX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一、经理岗位责任制 1、全面负责食堂的业务管理、卫生管理、操作规程的管理和思想政治的提高工作。 2、整个食堂的人员、工作等做好统筹安排。经理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 3、负责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完成考勤工作。做到奖罚分明,责任落实到人。 4、每天做好日报表记录。每月做好成本控制及核算。做到收支平衡,利润合理。 5、做好员工的日常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做到文明服务,礼貌待人,虚心听取师生的意见,认真整改不足。 6、与领导及时沟通、协调,了解就餐的需要。做到因地制宜。 7、关心爱护员工,对员工的工作热情,整个员工队伍的凝聚力、融合性起一个良好的调控与带头作用。 8、每天召开晨会,做好相应记录。每周开一次例会。总结一周工作情况。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提交会议记录,包括会议内容,问题所在,准备通过何种手段在多长时间内如何解决,每个人的发言记录。以及对上次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落实程度。) 9、参与监督食堂工作期间关键控制点的工作。 10、负责做好每天食堂各个环节操作中的台账记录。 11、做好对分部新员工的卫生教育及规范操作培训工作。 12、经理每月对每位员工进行公正,严格的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予以总结,汇报上级。 13、经理是整个食堂所有环节的直接责任人。 二、厨师长岗位责任制

1、对公司每月(每周)发放的菜单做到事先熟悉、心中有数。 2、负责每天食品加工前的验收,做好相应记录。 3、负责每天在切配工作开始时做好切配小样工作,并监督员工切配是否符合要求。 4、负责每天食品加工期间各工序操作要求的监督知道。 5、协调厨房生产流程的各项工作,对厨房各工序的人员及时调度,合理安排。 6、按公司要求操作,负责菜肴的营养、品种、口味、色泽的合理安排。 7、督促厨师执行操作规范,各岗位之间分工合作。 8、严格控制食品烹煮至食用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做好每锅食品烹调中心温度的测量和记录(不得低于75度),做到菜肴烧熟煮透,搭配合理,咸淡适中。 9、坚决执行食品安全法规程,进行规范操作。监督盛器严格消毒,生熟分开。冰箱内原料摆放规范按照《冰箱内物品摆放及清洗消毒要求》执行。 10、配合经理、管理员做好员工的卫生、操作规范及业务培训工作。对厨房每个工序的清洁工作、消毒工作、安全法规执行情况负责进行监督检查。 11、配合上级做好各项工作,服从安排。 三、配合上级做好各项工作,服从安排。 1、厨师在配料或烹煮前,应严格检查原料和调料的质量。 2、配合厨师长按每日菜单要求,菜肴的特点有序烹制,使菜肴色、香、味、形俱佳。 3、食品应烧煮透,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5度。所有的菜肴从烧好到食用不得超过2小时。 4、严格执行卫生发操作规程,盛器严格消毒、生熟分开、熟盆专用。 5、生熟食品、半成品、蒸品必须严格分开存放;任何食品不得着地堆放、对码叠放,防止食品交叉污染。 6、隔餐菜要回锅煮透,拒烧变质变味的食品。

食品企业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企业卫生管理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也是顾 客的期望、社会的责任,指导餐厅操作、保障、评价食品卫生安全。为切实做好各项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从源头抓起,防止不合格品,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章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机构。 第一条设置公司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机构,组长:总经理;小组成员:各部门经理。 第二条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卫生部门对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及时 采取措施并进行整改。 第三条建立食品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发生 上述事件,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并向行政部门、卫生 部门报告,不得缓报、瞒报、漏报。 第四条实行事故责任追查制度。事故责任追查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 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事故 责任人未受处理不放过,员工、客户未受教育不放过。 第二章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求 1、食品加工人员必备的卫生条件:从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有健康证,并随时保持个人衣帽、仪表整洁。 2、车间必备的卫生条件:设施布局合理,标志明显,设备摆放整齐,符合规范要求。 3、原料及原辅材料采购、贮存必备的卫生条件:采购原辅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库房整洁通风,防鼠、防蝇、防虫设施齐全,原料摆放整齐,标志明显,

1 物品分类分架存放。 4、食品原料及食品辅料符合规定:使用的原材料及辅料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包装应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存期,无 超过保存期或腐败变质物料。 5、环境卫生:环境整洁卫生,有防鼠、防蝇、防尘设施。 6、餐厅卫生:餐厅店堂整洁卫生,摆台餐具符合卫生要求。用餐者自取味料符 合卫生要求,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有专用工具。 第三章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1、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 2、门窗干净、玻璃清洁、透明。 3、不准随地吐痰,乱丢纸屑,严禁在非规定时间、地点内吸烟。 4、要求原材料按照品种,规格,型号进行分类堆放整齐,未使用前不可 拆包装. 5. 要求半成品,成品要堆放整齐,不可随意捆绑,不能落地. 6. 不合格品要求隔离并加以标识,防止机器漏油造成污渍。 8.坚持安全文明生产,做到每月定期检查两次. 内容:(1)设备安全与卫生情况. (2)电器是否正常运转。 (3)产品是否堆放整齐。 (4)环境是否清洁卫生。 第四章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1、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 2、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2 3、办公桌椅及桌上的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有序、合理,桌椅随时保持清洁.

食品厂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厂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1 食品厂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应接受健康检查,并取得体检合格 证者,方可参加食品生产。上岗时,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2 进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统一的工作服、帽、靴,先戴工作帽再换工作服,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清洗并消毒双手。 具体要求为: A.不留长指甲,禁涂指甲油,禁止化妆后进入车间或在车间内化妆。 B.不得戴首饰(戒指、耳环、项链、手链、发卡等)、手表等饰物进 入车间。 C.必须穿戴统一发放的工作服、水鞋,戴发网、工作帽进入作业车 间,并且应保持干净。 D.生产区作业员工必须戴口罩。 E.不允许将工作服、水鞋穿到车间以外,进厕所必须换下工作服和 鞋靴。 3 员工必须遵守以下行为准则: A.不允许在车间(包括更衣室、消毒间以及化验室内)有吸烟、吃 零食,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 B.不得携带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进入车间或化验室。 C.工作时,接触食品人员不得让汗水、唾液等污染食品。 D.工作中不许交头接耳或进行打闹,卫生区人员手部不得随意抓头、 碰衣裳及不洁物,若不小心触及则须立即清洗消毒,在未清洗消毒前 不得接触食品。 E.没有得到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F.在配料车间,每位员工应戴手套作业,严禁手面直接接触半成品、 成品。 G.离开车间时必须换下工作服、帽、鞋。 H.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卫生规范,保证做到完全彻底,且每次出车间 后再进来时均要重新洗手和消毒。 I.包装车间的作业员,在工作时,手及工器具应定时消毒。 4 进出车间必须按规定从车间的人员入口通道进入车间。 A进入更衣室先按规定顺序更衣,再按规定程序清洗、消毒、刷毛发 及鞋靴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车间。 B生产区人员在手部消毒后,始可戴上卫生手套,然后再对手套进行 消毒。 C须戴口罩的员工应在手洗后消毒前佩戴好,不能在车间内或消毒后再佩戴,更不得在工作过程中随意拉下口罩,将鼻孔露出口罩之外。 D如因生产需要,非生产区员工进入生产区必须经生产区人员入口处 按上述程序消毒后才能进入。 5 特殊情况处理 A、手部有创伤的或生产过程中手部受轻刀伤人员必须及时包扎好,戴 上橡胶手套,并调离与食品加工直接接触的岗位。 B、感冒等轻病者必须戴上口罩且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车间,并且只能 临时调到不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工作岗位。 6 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 的生产经营人员也必须进行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患有 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 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

餐饮服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餐饮服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条饮食卫生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办法,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的发生,保障就餐人员身体健康。 2.认真执行卫生"五、四制",建立健全卫生制度,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经常检查,主动整改,把卫生工作落实到实处。 3.食品加工要按工艺流程操作,副食品加工要做到"一摘、二洗、三切、四烧制"。 4.待出售的主、副食品要有防尘、防蝇设施。 5.公用餐具和用具做到每餐必消毒,消毒时间每次不低于20分钟,出售食品必须用售货工具。 6.对餐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必须清洗干净、保持干燥,食品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第二条炊具设备卫生 1.盛放生、熟、荤、素食品的用具要严格分开,摆放整齐,加工生、熟食品的菜墩、刀具要有明确标志;要经常消毒,保持用具整洁、干净,做到清洁卫生、专人负责。 2.各食堂及部门所用的操作台、货物架、售货台、各类粥车、汤桶、淘米车、洗碗车等要保持清洁无灰尘、无油污;洗菜池、车、筐等要无泥沙、无脏垢、无异味。 3.盛装食品所用盆、盘等餐具和生产加工部门的加工用具要生熟分开,各种盛具均保持干净、清洁,不得直接落地。 4.冰箱、冰柜、冷库要按类存放、生熟分开,有明确标志,保持清洁无异味,箱、柜、库内物品要摆放整齐有序,发现有腐烂、变质、超期储存的食品要及时处理。

第三条环境卫生 1.保持食堂内环境整洁,有"三防"措施,室内无苍蝇、无蟑螂、无鼠迹。 2.食堂及各部门室内外卫生要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到人,明确任务。 3.要坚持做到:墙壁、屋顶经常清扫无黑垢、油污、蛛网;门窗干净明亮;纱窗完好,无灰尘油垢,电扇、炊具、售货窗口、窗口机要清洁明亮。 4.食堂操作间卫生要求责任到人,做到每餐操作完毕要及时擦亮灶台、用具、加工设备,清扫地面,保持沟道畅通,无杂物、无积水,并设有防鼠网。 5.冷库、总库要保持物品堆放整齐有序,"三防"措施齐全,,每次出、入库后要及时清理,坚持每日清扫,保持库内整洁。 6.各食堂及部门要坚持每周大扫除一次,做到地面、瓷砖、用具见本色。 第四条个人卫生 1.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卫生防疫部门核发的健康证明。 2.炊管人员要搞好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工作服。 3.工作人员上岗时必须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衣、帽、围裙,操作和出售食品时不准戴戒指、耳环,不准涂指甲油、口红。 4.在食堂操作间、卖饭间、库房、餐厅内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做到开饭前洗手,不准穿工作服大、小便,便后要洗手。 5.严禁穿裤头、背心拖鞋上班,严禁打赤膊操作。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一、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二)对购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首次购入该种食品时索验。 (三)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具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货日期等内容。 (四)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每次购入食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精选word范本!

进货日期等内容。 (二)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食品进货台账应当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三、库房管理制度 (一)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库存放,不得与洗化用品、日杂用品等混放。 (二)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三)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四)贮存散装食品的,应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精选word范本!

食品生产卫生管理制度三篇

食品生产卫生管理制度三篇 篇一:食品生产卫生管理制度 一、专人负责食品生产加工清洁卫生工作; 二、生产加工区与生活区分离,生产加工区不饲养动物; 三、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生产加工区地面清洁无杂物,无蜘蛛网、积尘等; 四、配备必要的消毒、采光、通风、防腐、防尘、防虫、防鼠、防蝇等设施; 五、班次生产结束后应及时清洗生产设备; 六、严格食品包装材料管理,防止二次污染; 七、生产加工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生产中按规定着装,采取相应卫生防护措施,避免食品污染; 食品生产原辅料进货验收制度 一、原辅料应经自行检验或索证索票方式验收合格后入库,分类存放,存放应满足相关要求,防止过期变质; 二、自行检验应做好记录,认真填写原辅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依据、检验方法、检验原始数据、检验日期、检验结论、检验人员和复核人员等; 三、采用索证索票方式验证原辅料质量,应索取供货方提供的该批产品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和发票,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辅料应查验供货方食品生产许可证,所有证明、票据应复印保存两年; 四、建立原辅料进货台帐,详细记录原辅料生产单位、产品名称、生产许可证号、进货数量和时间、供货商名称和联系电话及验收结果,进货台帐应保存两

年; 五、首次使用新原辅料应送具有资质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测,检测合格方能使用; 六、验收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得用于生产。 食品生产检验管理制度 一、食品生产加工检验室应按照生产食品的检验需要配备检测设备; 二、检验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检验知识,掌握检验技能并经考试合格、取得资质方能上岗操作; 三、检验室应建立检测设备台帐,需检定(校准)的设备应定期送具有资质的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检验应如实记录样品来源、生产批次(或生产日期)、代表数量等情况; 五、检验样品应按“待检样”、“已检样”和“留存样”分类存放,并加以标识。对已检样品应即时处理,保持检验室整洁; 六、检验应按相关检测方法标准进行,如实填写检验原始记录、出具检验报告。检验员对检测结果负责,不得弄虚作假; 七、检验室至少应配备检验员、审核员各一人。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应由检验员和审核员签字并加盖检验专用印章。检验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保存两年; 八、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或成品,应单独登记造册交质量负责人处理,并进行记录。 食品生产销售管理制度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按标准组织生产;

食品厂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厂卫生管理制度 一、概述 为确保公司产品的安全卫生及稳定产品品质,明确卫生管理责任,特制定本制度。二、卫生领导小组组成构架 组长(厂长或经理) 副组长(质量主管) 生产主管行政主管仓库主管维修主管质管员 三、员工管理: 1、公司必须每年检讨员工卫生、安全及有关事宜的政策、守则及程序,并在厂区内适当的 位置张贴最新的守则与章程,各级主管应在员工会议上反复强调所执行的守则。 2、新员工应受到下列部门的训导: ①人事行政部:在开始工作前,人事行政部派给员工一份安全守则,工作简介及个人 卫生章程,并向新员工具体解释。 ②品控部:在开始工作前,品控部应派员向新员工培训如何在工作中进行质量控制。 ③生产部:生产部各级管理人员应向新员工重提安全与卫生守则,并做一些具体示范。 四、卫生管理计划: 1、卫生责任:各车间自行安排人员在开工前后对机器、地板、墙壁、工作台、仓库、各用 具进行清洁、消毒。 各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掉在地上的废弃物,由各组长安排人员及时清扫,并清理出车间外。 2、培训计划: A:对所有有关人员的安全讲座,内容包括: ——湿滑之地面安全 ——消毒剂的使用 ——清洁剂的使用 ——涉及其他员工之安全问题 B:操作讲解及训练,包括实际使用的化学品及清洗设备方法,原则上由机器具体操作人清洗其使作的机器或用具。 C:服从组长、主管及质检员对清洁操作的安全性、效率及质量的评价及建议。 D:当清洗出现困难时,应咨询清洁公司或清洁剂代理商,以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法。3、卫生监督与检查制度:

每位生产管理员及质检员都有责任检查生产线的清洁情况,假若发现问题,相关人员必须再清洁至合格为止。 质检员在每班开工前随机检查生产线的清洁情况,并记录于日报表上。 品控部有权在生产线未适当清洗前,不予开始运作,并记录于日报表上。 4、清洁程序: 清扫:将地面或机台上的较大颗粒有废弃物清除。 冲洗:使用高压或高流量的清水冲洗可见之加工残留物及产品,除特别说明外,冲洗主要是用自来水,残留之化学物也可以冲洗。 清洗:使用清洁剂于清洗池或某区清洗用具。 发泡剂:适当地使用发泡剂以清除顽附污物,泡沫必须留在设备上至少3分钟,但以以不超过10分钟为限。 擦洗:可使用毛刷或擦洗布去除顽附的残留物,甚至使用化学剂。 检查:卫生员必须检查并确保残存物已经去除,如发现未清洁干净的,应继续清洗至合格为止。 消毒:在清洗好各设备后,使用消毒剂对各机器用具进行消毒,或开紫外灯消毒(下班后),以减少机台及空气的细菌。 5、卫生检查及管理: A:质检员每天按照规定的重点检查项目检查生产线。 B:质检员将每天检查到的情况记录于日报表上,生产部将利用这些报表作为日常卫生监督及改善。 五、清洁卫生责任区的划分: 车间内及车间周围环境卫生,由各班组共同负责完成,维修工协助搞好工用具的摆放及维修油迹、纸皮等处理,化验室协助搞好化验室内部的清洁卫生。 1、区域划分:…..。 六、个人卫生规范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是对食品生产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规范要求。 (一)健康规范 1、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公司生产厂必须确保所有食品从业人员每年一次由当地卫生防 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确认身体健康,取得其签发或续发的从业健康证后,方可参加或继续工作。新进厂的员工也必须取得指定部门或医院体检健康证才能上岗。 2、凡感染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参加生产厂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的工作,如:传染性肝炎、 结核病活动期等。 3、患有暂时性非传染性疾病或手部创伤发炎,其可能污染产品的人员在痊愈前不得在直接 接触产品、原料、产品包装处理、制水等生产岗位工作。 (二)着装规范 1、所有进入生产车间的人员都应穿着整洁的工作服装、工作帽;对卫生要求高的工段需穿 着包括:工作服、戴发网或工作帽、穿工作靴或工作鞋。 2、有洁净度要求的岗位人员工作服应选用不产尘的布料制作的洁净服,质地光滑,不产生 静电,不脱落纤维。工作服能覆盖全身,由上衣和工作裤组成的工作服,既能达到覆盖全身的目的,又利于工作方便。 2

(新版)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 为加强企业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一、厂区卫生制度 (一)厂区应设置在无有害气体、烟尘、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地方。 (二)厂区卫生由专人负责。 (三)厂区所有道路应整洁干净、无积水,不得有杂物、纸碎等物,不得有蚊虫孳生地,垃圾箱应为紧闭式并远离生产区。 (四)厂区内所有排水沟必须为密闭式清洁,流畅,有防鼠设施,不允许有积水,沉积杂物。 (五)厂区所有绿化面积应是整齐、划一,草地上不应有杂物。 (六)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防止害虫孳生。 (七)进入厂区范围者,需保持环境卫生。 (八)生产区、生活区应为相互隔离,区内不得饲养家禽、家畜,坑式厕所应距生产区25米以外。 (九)未经允许的车辆、人员不得进入厂区。 二、生产车间卫生制度

(一)生产车间必须保持通风采光照明良好,具备防止鼠、蝇、害虫的设施,地板平整、防滑,便于清洁。 (二)生产场地的地面,天花、墙壁、玻璃窗清洁干净,无油污、积尘、蜘蛛网。 (三)生产车间设置更衣室,备有非手动式洗手、消毒、干手装置。 (四)工作前后,生产人员对生产场地、设备、工具、容器进行清洁,并摆放整齐。 (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清除,并盛放于有明显标志的专用容器。 (六)照明设施应有防护装置。 三、仓库的卫生制度 (一)保持通风、干燥,具备防虫鼠害设施。 (二)仓储物品分类堆放整齐,离地离墙存储。 (三)仓库内不得放置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 (四)温湿度应符合物品的存储要求。 四、生产设备、工用具卫生制度 (一)生产设备及工用具干净清洁,在生产前后进行清洗消毒,并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 (二)容器与食品的接触应边角圆滑、无焊疤和裂缝。 五、生产人员的卫生制度

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每年必须按时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不得先上岗后体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欢迎阅读。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每年必须按时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不得先上岗后体检。 2.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3.食品经营服务提供者应依法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及时组织健康年检及新上岗人员健康检查,组织每日人员晨检,督促以上“五病”人员调离。 4.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本岗位要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规范操作。经营餐饮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梳理整齐置于帽后,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戴口罩。不得用手抓取直接入口食品或用勺直接尝味,用后的操作工具不得随处乱放。 5.严格按规范洗手。工作人员操作前、便后以及与食品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应洗手,按消毒液使用方法正确操作。 6.工作人员不得留过长头发、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耳环等饰物。不得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或销售场所内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穿工作服入厕及存在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行为。 7.食品经营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组织职工参.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加强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8.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直接从事餐饮服务工作。从业人员包括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从事食品采购、保存、加工、供餐服务等工作的人员。 9.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有关信息记录归档,并明细每人培训记录,以备查验。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1、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管理措施。 2、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3、按有关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经营许可证,无食品经营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4、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认真制订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含新参加和临时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及职业道德培训,使每名员工均能掌握岗位食品安全知识及要求。 5、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应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6、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7、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8、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为确保产品质量,有效地维护企业形象与企业品牌,遵照《中华人民共与国食品卫生法》与食品饮料生产企业标准,制定新环源卫生管理制度。 一、员工卫生管理规定 1、生产岗位员工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五勤”即:勤洗手、勤剪指甲(指甲长度不许超过1毫米)勤洗澡理发、勤换洗衣服鞋帽、勤换洗晾晒被褥,防疾病,健身体。 2、生产岗位员工必须穿着整洁工装,佩带卫生帽进入生产区,工装领口袖口扣紧,不许带各种首饰及饰物,头发不许外露,应全部罩在卫生帽内,不 许化妆。 3、公司综合部应为员工发放两套以上工装,保证员工工装更换。 4、为保持工装整洁,生产岗位员工装应保存在个人更衣橱内,不准随意穿出厂区(维修人员除外),员工工装不准相互换穿。 5、生产岗位员工上岗前,必须用肥皂按照“五步洗手消毒法”的要求洗手消毒,不准涂染指甲。 6、生产岗位员工不许将食品、饭盒、香烟、手表、戒指等饰物及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生产区,不准近距离正对水线产品、半成品等食品说话打喷嚏,不准在生产区内修指甲、梳头、挖耳朵、抠鼻孔等,不准穿拖鞋与高跟鞋。 7、生产岗位员工在生产区内不准吸烟、吃东西、吐痰、擤鼻涕。

8、综合部应组织生产岗位员工定期查体(查体期限一般为一年),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包括携带病菌、病毒的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的员工,应及时调离生产岗位或解聘;手部有伤口化脓性感染的员工,应带乳胶手套操作,避免伤口直接与产品、原料、包装材料接触。 二、员工更衣室管理规定 1、更衣橱按照编号由每个员工专管专用,不准混用、借用、合用。 生产车间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2、更衣室地面、墙壁保持清洁干爽,无纸屑烟头、无痰迹;更衣室每天由专人定期打扫。 3、员工的雨具、饭盒等其她物品应整齐挂放在指定挂衣架与储物架上,不准放入更衣橱内。 4、员工个人更衣橱应保持橱面、挂锁整洁无损,不准乱涂乱画,用硬物杂撬。 5、生产岗位员工上下班更衣完毕,更衣室应及时关闭上锁,并打开紫外线灯进行杀毒灭菌,不准非生产岗位人员进入。 三、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1、保持厂区及生产区内外环境清洁优美,厂区周边应设有绿化隔离带。 2、厂区内不准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物,不准乱倒垃圾;各部门垃圾应倒入专门垃圾袋或垃圾筒内,每天由专人进行定期清理。

餐饮店卫生管理制度

餐饮业卫生管理制度大全 一、卫生管理制度 1、餐饮业经营者必须先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饮业经营活动。 2、餐饮业经营者必须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3、餐饮业经营者应当依据《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工作。 4、加工经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5、食品加工、贮存、销售、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及其运送食品的工具,应当定期维护;冷藏、冷冻及保温设施应当定期清洗、除臭,温度指示装置应当定期校验,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6、餐饮业经营者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必须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食物中毒事故调查和处理。 二、食品的采购和贮存 1、食堂经营者采购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禁止采购下列食品: (1)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2)无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

(3)超过保质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 2、运输食品的工具应当保持清洁,运输冷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保温设备。 3、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4、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三、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 1、食品加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厨房: (1)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2)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3)应由防水、不吸潮、可洗刷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4)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以及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设施。 加工: 1、加工人员的卫生要求: (1)处理食品原料后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都应当用流动清水洗手;(2)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 (3)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4)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5)人员应当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厨房操作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整)

海南省亿万嘉超市有限公司 食品流通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我单位就促进日常食品经营活动的安全、科学管理,制定本制度,本单位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 一、食品销售管理制度 1、食品销售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后上岗,销售过程中禁止 挠头、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口。 2、销售的直接入口食品必须有完整的包装或防尘容器盛放。 3、食品销售设有专柜或专间,专柜、专间以及库存食品要必须保持通风、干燥,采 取防鼠、防虫、防霉措施。食品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做到先进先出。 4、销售散装未包装食品必须用专用工具取货,取货工具存放在洁净的容器中保存, 做到货、款分开。 5、销售食品用工具、称重衡器、柜台、盛器等要专用,定时消毒,保持清洁。 6、销售的定型包装及散装食品应标明厂名、厂址、品名、生产日期和保存期限(或 保质期)等。 二、食品用具管理制度 1、食品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无毒无害,便于洗刷、消毒、 保洁。 2、食品用具每天班前、班后要清洗、消毒一次,运行过程要有序、保持清洁、无 污垢、见本色。 3、食品用具要有专人保管、不混用不乱用。 4、食品冷藏冷冻工具应每天保洁一次,每周洗刷、消毒一次,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5、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应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用具及 时更换。 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按规定经过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同时取得健康 体检合格证及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凡患有:①伤寒;②痢疾;③病毒性肝炎; ④活动性肺结核;⑤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⑥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必须立即调离 食品工作岗位,在未彻底治愈前,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2、配备食品卫生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卫生检查工作,实行责任制,将卫生任务进行分解,具体责任到人。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卫生检查,对发现问题的环 节和个人做好记录,并经予相应的处理。 3、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 立即脱离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4、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四、食品质量检查制度

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饮食安全卫生管理,确保顾客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管理和教育 l、组织管理。①组长组长,分管采购和食品安全,成员由管理员,保管员、,负责全面落实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严防食物中毒,确保就餐安全。 二、执行标准 l、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三、个人卫生 食堂炊管人员要熟记卫生常识,注意和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做到: 1、不、长指甲、小胡子、不戴假眼睫毛、不染指甲,做到”四勤_.1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工作服。 2、上岗不准吸烟、赤脚,不准穿拖鞋,背心,,室内不准随地吐痰。 3.上岗前洗手,便后洗手。 4、从业人员应持有合格的健康证经培训后方可上岗。

5、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凡患有传染病者或带有传染病苗者不准从事饮食工作。 三、采购要求 1、大宗物资必须按上级有关规定的要求在准入的企业进行采购,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的原料,采购酱油、醋等调料品,要到正规生产单位、厂家或一级批发站进货。采购主食、副食、调料必须向供货单位索取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食品检验合格证。 2、要建立供货单位档案制,将供货单位及其资质晴况、经手人员、进货时间、批次数量、进货人等都记入档案。做到有计划进货。 3、蔬菜、豆制品等不易存放的物资,须当天采购、当天使用,其他物品的采购要严格执行库存定额的规定。 四、操作间卫生 1、地面保持清洁,瓷砖见本色、显原型,门窗洁净明亮、无灰尘油垢,电风扇、灯具见本色。 2、各种炊具、用具、操作台摆放整齐,生熟分开,成品存放实行”四隔离”,即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药物隔离;食品与天然冰隔离。并有明显标记。餐具做到一

食品厂管理制度完整

食品加工厂管理规范制度 总则 为确保生产秩序,保证各项生产正常运作,持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本公司的发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实用于本厂全体人员,具体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 一、作息时间:公司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 夏季:上午: 8:30 ――12:00下午: 15:00――18:00冬季: 上午: 8:30 ――12:00下午: 15:00――18:00 二、违纪界定 员工违纪分为:迟到、早退、旷工、脱岗四种,管理程序如下: 1、迟到:工作时间开始15分钟内未到岗即为迟到,迟到一次扣20元 2、早退:工作时间终了前15分钟内离岗即为早退。 3、旷工:工作时间开始30分钟后仍未到岗的为旷工;旷工一次扣50;连续旷工3次的,自动解除合同,作解雇处理; 三、为谋求公司发展与职工福祉,全体员工应遵守下列各项所订之服务守则: 1、工厂职工应忠勤职守,遵奉本公司一切规章,服从主管人员之合理指挥,不得敷衍塞责,主管人员对员工应亲切指导。

2、工厂职工对内应认真工作,爱惜公物,减少损耗,提高质量,增加生产,对外应保守业务或职务上之机密。 3、工厂职工应尊重公司信誉,凡个人意见涉及本公司方面者,非经许可,不得对外发表,除办理本厂指定任务外,不得擅用本厂名义。 4、工厂职工关于职务上之报告,均应循级而上,不得越级呈报,但紧急或特殊情况不在此限。 5、工厂职工在工作时间内,未经核准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6、工厂职工应自觉维护室内清洁卫生,保持工作场所肃静、整洁,严禁大声喧哗、聊天串岗、吃零食。 7、工厂职工未经核准不得私带亲友进入厂房。 8、工厂职工不得利用职权图利自己或他人。 9、工厂职工必须保持良好的职容风纪,上班必须着装整齐,讲普通话,接听电话要用标准用语 10、工厂职工非经公司之书面同意,不得为自己或第三人经营与公司相同或类似之事业,亦不得为同类事业公司之无限责任股东﹑执行业务股东﹑董事或经理,或行号之显名或隐名合伙人。 11、工厂职工不得因职务上之行为或违背职务之行为,接受招待,或受馈赠、回扣或其它不法利益。 12、工厂职工对外接洽事项,应态度谦和,不得有骄傲满足以损害本公司名誉的行为。 13、工厂职工不得撷带弹药刀枪﹑危险物品﹑违禁品或与生产公物无关用品进入工作场所

2020年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汇编(最新版)

目录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1)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 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4) 食品经营者岗位责任制 (7) 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8) 食品进货台账制度 (10) 食品安全承诺书 (11)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一、为健全食品安全保障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单位所属区域内食品经营及其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制度。 三、按照“食品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单位内食品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监督管理责任制。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食品安全日常工作。 四、食品销售场所具备保障食品安全的设施设备和条件,远离污染源,并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五、建立健全食品采购和销售制度,并确保落实到位。

六、注重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经营场所内外环境清洁卫生。 七、严格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按相关部门规定及时组织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保证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后,才准予上岗。 八、明确内部卫生管理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纠。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 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食品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参加工作。 三、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 四、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五、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一、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二、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 三、勤洗衣服、被,勤换工作服,进入操作间须戴发帽,头发必须全部戴入帽内。

食品公司卫生管理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 一、生产环境卫生要求 1.1 厂区环境 1.1.1本公司周边交通便利,不受任何生物、化学、物理性污染源的污染。 1.1.2厂区内主要道路铺设水泥路面,地面平整、干净、无杂物、无积水、无积雪,原料运输车与产品车辆分路行驶,厂区内环境绿化,并保持环境整洁、干净。厂区内、外卫生有人负责,每日清扫卫生,不种植有碍食品卫生的花木。 1.1.3厂区与生活区明显分开,无任何可以产生不良气味、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及危害食品卫生的设施。 1.1.4厂区内有适当的排水系统,车间、仓库、冷库周围无积水现象,有害气体,烟尘及危害食品卫生的设施。 1.1.5厂区内各厕所卫生有专人负责,厕所一律水冲式,每日及时清洗消毒,并设有冲水、洗手、防蝇、防虫、防鼠设施,墙壁地面均采用易清洗消毒的材料建成。 1.1.6生产过程中生产废弃物堆放在指定地点并远离生产区,每日生产完毕后必须及时清理干净,统一处理,对垃圾存放处及其它蚊虫滋生地及时清理,并采取相应防虫、防鼠措施,做到厂区内无蚊蝇、鼠害等。 1.1.7厂区内建有包装物料贮存库。 1.1.8厂区没有兼营、生产、存放有碍公司食品卫生和产品质量的其它

产品和有毒化学物质。 1.1.9 厂区内不得吸烟。 1.1.10各部门生产前将卫生责任区清扫干净,不得有果皮、纸屑、塑料袋等杂物。 1.1.1l 进入厂区的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净,产品运输车辆不得有异味。 1.1.12废旧车辆不得在厂区内停放,废旧生产物品、机械不得在厂区内存放。 1.2厂房按加工产品工艺流程需要及卫生要求合理布置 1.3 设施卫生管理 1.3.1加工车间,每日生产量1500只羊单位,并按加工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主要分屠宰车间、下货车间、包装车间及冷冻车间,各车间有足够的生产空间,并相互隔离,车间地面采用无毒、坚固、防水、耐磨、耐腐蚀、防滑的花岗岩材料或水泥地面,真正做到表面不滑,便于清洗及消毒,平坦不积水,车间内污水排放口盖铁盖子,防止蚊蝇及老鼠进入车间。 1.3.1.2车间墙壁采用无毒、平滑、易清洁、不透水、不易脱落的白色瓷砖及无毒材料制成。 1.3.1.3车间安装明窗并设有防虫蝇装置,内窗台与水平面呈45 斜坡以便清洗。 1.3.1.4车间所有的各种管道均采用防锈、耐腐蚀材料制成,不同管道 采用明显的颜色区别。 1.3.2 照明设施 厂区各处装有照明设施,车间照明设施采用光线充足、不改变物品颜色的白炽灯管,并备有防爆设施,以防破裂时污染产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