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教育学复习资料

普通教育学复习资料

普通教育学复习资料
普通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306467.html,/p-429315902.html

一、填空

二、

1.教育起源于。

2.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和三大要素组成的。

3.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1.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六艺”是。

2.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和的特点。

3.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的社会科学。

4.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阶段、阶段、阶段和阶段。

5.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它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在欧洲,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要算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

年发表的,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这些著作可以看成是教育学发展的新标志。

10.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也是学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四、

1.学校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教育学是一门()。

A.应用性学科B.实践性很强的理论性学科

C.理论性学科D.技术性学科

3.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A.《新教育大纲》B.《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史ABC》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早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

3.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学科,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4.教育学和教育同时产生。()

5.教育学实质是教育经验的汇编。()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填空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

2.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

3.“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教育发展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

A.性质B.教育组织形式

C.教育方法D.教育结构

2.教育的发展水平最终是由()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文化

C.生产力D.意识形态

3.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明教育具有()。

A.社会性B.超前性

C.不适应性D.相对独立性

4.同是现代化国家,英国历来注重“绅士”教育;德国重视技术教育;美国注重实用教育;日本注重学历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A.竞争性B.历史继承性

C.独特性D.个别历史继承性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2.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指传授新知识。()

3.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4.“教育救国论”是科学的、可行的,“教育改造社会”也是可以实现的。()

5.教育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对政治文明具有一般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忽视此作用。()

四、简答

1.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五、实例分析

1.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说:“科学进步的根是扎在教育之中的”。

2.有人说:“只要抓好教育,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可以重建,缺乏资源的国家可以富强起来。所以,教育可以救国。”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填空

1.人的发展在内容上包括和两方面。

2.历史上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研究有和两大流派。

3.自然环境是围绕人类或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界。

4.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由一定的到一定的

的过程。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

1.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2.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

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的发展。()

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四、简答

1.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2.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第四章教育方针

一、填空

1.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2.教育目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对整个教育活动的作用及功能是多方面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标准,教育目的有和之分。

4.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作用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特性。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基础。

6.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是和。

7.许多新的教育理念纷纷涌现,如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生本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等,这些理念是对的丰富、深化和发展。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旧的社会分工B.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C.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剥削

2.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城市与农村相结合D.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3.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价值取向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是()。

A.卢梭B.罗杰斯

C.布鲁纳D.赞可夫

4.持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涂尔干

C.杜威D.凯洛夫

5.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A.生产力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D.教育方法

6.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B.传授科学知识

C.培养创新素质D.培养实践能力

7.教育方针核心是:()。

A.教育目的B.教育思想

C.教育方法D.教育制度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理想意图”。()

2.素质教育是系统工程,是全体性教育,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无考试教育,不等同于能力教育,不是放任教育,不是排斥课堂教学的教育。()

3.高中阶段虽然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承担着重要任务,是一个人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但高中阶段的教育性质已不属于基础教育。()

4.由于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因此可以互相代替。()

五、简答

4.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第五章教师

一、填空

1.“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再没有比它更高尚的职业”。这是提出来的。

2.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当是;而且也就是人类灵魂的。”

3.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为目的的复杂的艰巨的劳动。

5.国外有的教育家提出教师要“一切东西懂一点,某一东西懂全部”是不无道理的,它说明教师要。

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7.“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为师也”。这句话说明教师必须懂得,掌握。

8.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和。

9.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中实现的。

11.教师的示范是学生、的表率,是和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教师是一种古老又永恒的职业。()

2.“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德国的夸美纽斯和英国的杜威。()

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4.“学而不厌”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规范。()

5.教学有法,但有定法;教学有原则,但没有死框框。()

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的。()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8.教师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体现了教师因材施教的行为。()

9.教师的劳动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复杂的劳动。()

10.教师的劳动时间,没有上下班的严格界限,教师的劳动地点,也没有校内外的明确分工。()

四、辨析

1.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2.“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起主体作用。

4.教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塑造者。

五、简答

2.教师的劳动为什么具有自身的特点?

3.如何建立和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六章教育内容

一、填空

1.德育一般包括、、、等四个

基本方面。

2.智育的基本任务是、、等。

8.德育过程是由、、和四个要素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表扬是()一种具体形式。

A.奖励 B.操行评定

C.榜样 D.说理

2.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途径是()。

A.学科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活动和交往 D.思想政治课

3.()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网络教育

4.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

A.决定 B.促进

C.主导 D.辅助

5.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学生的体质 B.促进学生健康

C.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D.进行思想教育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德育规律是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

2.在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各心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要抓好某一要素的发展,就会使思想品德得到顺利的发展。()

3.对后进生的思想行为要以批评惩罚为主,表扬奖励为辅。()

4.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所以只要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就可以了。()5.用榜样影响学生,就是指要把那些创造非凡业绩的人提供给学生,作为他效仿的榜样。()

6.在教育实践中,不可能孤立地实施所谓“纯粹的智育”。()

7.智育的唯一职能是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

8.课内教育是实施智育的主要形式。()

9.中学体育的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10.艺术课是实施是美育的基本途径。()

11.要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劳动实践的全过程。()

四、简答

2.简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五、实例分析

1.一次上班会课时,余老师发现地上丢了三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尚未走进教室。余老师指着地上的纸屑对大家说:“这里有三团纸屑,你们都没有拾起来,现在看看后面的三位同学怎么做”。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看着,第一个同学看也不看冲进教室,第二个同学看了一眼,无动于衷地走到座位上,第三位同学出现在门口,看到纸屑,就弯下腰拾了起来。同学们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余老师表扬了这个拾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再也看不到纸屑了。请用德育理论分析余老师的做法。

2.冬天的一个下午,李校长在课间操队列前讲话:“做操就要像个做操的样子,以后不

准穿外套、戴围巾、手套。”第二天上操前,初二(三)班的同学正在脱衣准备上操,班主任看到说:“你们想感冒!”学生又穿着外套上操了,校长提出了批评。第六天,校长在外开会三天后回来,发现上操时“全副武装”的学生很多,十分生气,学生为什么这样不自觉?请问上述现象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应怎样做才对?

第六章课程

一、填空

1.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___________ ,指教学计划、教学进程、教学内容的组织等某一个方面。广义的课程概念是指____________的总和。

2.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课程标准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4.课程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5.课程的三大理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

12.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内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__________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___________。

三、简答

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八章教学基本原理

一、填空

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4.教学过程是由、、和四因素构成的。

5.教学原则主要有、、、、

、、。

7. 教学主体的发展性:一是主体的发展。二是主体的发展。三是主体的互动发展。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应以学习()为主。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实际操作能力 D.语言教学知识

2.学校工作必须以()为主,全面安排各项工作。

A.教学 B.发展学生智力

C.教育 D.发展学生体力

3.教学工作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属于()。

A.主导 B.一般

C.中心 D.从属

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是在我国的()教育著作中提出来的。

A.《师说》 B.《学记》

C.《论语》 D.《大学》

5.最早用“循序渐进”一词的是教育家()。

A.孔子 B.荀子

C.朱熹 D.孟子

6.()是指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对象,使之获得具体明确的表象。为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科学概念打下基础。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教学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7.“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思想是教育家()提出来的。

A.布鲁纳 B.赞可夫

C.赫尔巴特 D.巴班斯基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上课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过程。()

2.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的过程。()

3.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

4.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工作中的反映。()

5.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要求寓知识教学于思想教育之中。()

6.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就是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7.巩固性原则就是要求学生背熟记劳所学过的知识。()

8.学习新知识也就是积极地巩固旧知识。()

9.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10.启发式教学就是问答式教学。()

11.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就是按照科学知识的顺序进行教学。()

12.循序渐进就是循序慢进。()

13.每一节课的教学必须坚持一个教学原则。()

14.教学是一种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因而教学就是生活本身。()

五、简答

2.教学的任务。

第九章教学基本程序和策略

一、填空

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是。

2.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

和。

3.课的类型是指因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包括和。

4.一节课的基本结构包括、、、和。

5.教师备课必须做好、、和四方面的准备工作,写好、和三种计划。

6.说课的内容包括说、说、说、说

和说。

11.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考核可以有不同的种类。从时间上看,可以分三大类:、和。

12.教学策略的特点有、、、和。

13.常用的讲授形式有、、和。

14.作为师生共同的活动形式,对话有两种基本形式和分别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15.教师的指导策略包括、和。

17.当代学生的主要学习策略是和。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备课要写出的三种教学计划是()。

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

B.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

C.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教师要上好课关键是()。

A.语言艺术B.知识渊博

C.备好课D.目的明确

3.教学工作的中心程序是()。

A .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

D.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E.学业成绩考评

4.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策略。

A.讲授B.对话C.练习D.阅读指导

5.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发现问题,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活动是()策略。

A.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探究学习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

1.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学唯一的组织形式。()

2.从学校产生之日起,班级授课制就产生了。()

3.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4.课堂教学如果没有课外活动的配合,就不可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5.如果把上课看成是信息传输,那么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6.考试既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手段,也是检查教师工作的一种手段。()

7.衡量一堂课好与不好的主要标志是看教师教得如何。()

8.讲授策略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因此,它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

9.批改作业要变成与学生对话,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

10.课外辅导只解决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必考虑智力的发展和兴趣、动机的培养问题。()

五、简答

4.上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简答探究学习的实施及指导。

七、实例分析

1.正在上生物课,突然一女生发出一声尖叫,全班顿时哗然。原来是某男生拿一条蛇往该女生身上扔。见此情景,老师火冒三丈,不由分说停了全班的课,将该男生揪住送交教务处处理。要求:请你对这位老师的做法作一评论;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课上,你怎么处理。

2.一老师讲“惯性”的概念,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出来,然后要求默诵。几分钟后,他开始提问:“什么叫惯性?”学生大都紧张起来,只有一两个人举手。这时,一个平时颇让老师“头痛”的学生却高举起手。老师叫他说说看。不料这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想

问问,如果地球突然停住不转,地球上将出现什么情况?”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交头接耳,纷纷议论。这位老师一时语塞,脸上颇为尴尬,便板着脸高声呵斥:“谁问你这个了。我叫你背诵惯性,上课为啥不专心听讲……”。

你认为这位老师这样做合适吗?试用课程改革的理念加以说明。

3.从教八年的经历,使我越来越坚定一个目标:做个“懒老师”。过去,我也曾努力将课文分析来分析去,但学生在读文章时居然不会有自己的见解;当批改了成堆的作文之后,发现学生仍然没有学会作文,顿感泄气。现在,我变懒了。作文改了一次,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后,就让他们自己改吧。会改了,没地方发表,就自己编报发表。老规矩,第一张我出给你看。不好看,那好,下次就由你们自己出吧,每个小组出一期,一个月出一张。课文,我也不再讲来讲去,讲得自己都倒胃口。我也不勉强你们,你们自己看吧,哪篇好?这篇,就讲这篇吧,这篇不喜欢也讲一节课吧。作为补偿,下一堂我讲一篇课外美文。真没想到,一个星期一篇,一不小心,这个学期多讲了二十多篇文章了。怎么,还嫌我太唠叨了,讲得太多了,那好,你,就这位大声嚷嚷的同学,你来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吧……

以上案例中,这位老师真的懒吗?请结合学习策略对这位老师的做法加以评论?

第十章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

一、填空

1.课堂教学设计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2.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等几个方面。

3.编写教学目标的步骤有:;;;

;;。

4.广义的教学内容设计就是;而狭义的教学内容设计则是指学科教师在既定的目标、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的背景下所做的分析和处理,亦称。

5.教学策略作为理智技能,其特点表现为:一是;二是;三是______________;四是。

6.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和。

7.教学疾病按照性质来分,可分为、和三类。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因缺乏系统整体观的指导,在整合系统各因素以实现整体功能过程中所产生的偏离、片面和不平衡状态。

A.教学失范B.教学失衡

C.教学失偏D.教学阻隔

2.()是指在设计教学时要全面考虑教学的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因素,使多种因素能够协调一致,相互适应,向着共同的目标形成合力。

A.整体性原则B.主体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D.开放性原则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课堂教学评价应重评“教”,“以教师教学为重点”。()

2.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不容许出差、出分歧、出错误,不容许超标(课程标准)、超本(教材)、超时(固定的教学时间)。()

3.教学目标有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最广泛的一般目标常指国家教育方针的目标,其次是比较具体的学校的目标和更具体的学校中各门课程、各教学单元的目标,最后是最狭窄的具体目标,即一堂课或一个练习的目标。()

4.教学疾病产生和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预防并加以诊治的。()

5.教学策略从本质上说不仅仅是关于教学方法、形式、程序、媒体的知识,而是一种高水平的理智技能。()

6.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重在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五、简答

1.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4.在教学设计时,预防、诊治课堂教学疾病的策略。

第十二章班主任工作

一、填空

1.班级是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又是集体单位。

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

3.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

4.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既是又是,是班主任工作的。

二、辨析(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

1.班级的选择功能就是把人分成高低贵贱不等的阶级。

2.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就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班主任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

2.几十名年龄和知识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级就是班集体。( )

3.班级目标价值越高,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就越大。()

4.班主任评定学生操行就是写优点。( )

五、简答

1.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5.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第十三章学校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一、填空

1.按接受教育程度划分教育机构,有、、、。

2.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这个学制是我国付诸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3.1922年,颁布的,又称,这一学制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

4.学校管理体制一般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和。

5.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必须体现如下原则:;;。

6.学校组织机构的一般由三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组成,包括系统,系统,系统。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第一编得标题就是“教育得一般目得”,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与教育得一般目得问题。第二编得标题就是“兴趣得多方面性”,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得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得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得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得标题就是“性格得道德力量”, 下面就《普通教育学》中得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得教育目得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得论得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与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第一种为“自由”得观念。亦译作“内心自由”得观念。“自由”得观念要求个人得意志与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得束缚而只受制于人得内在判断,归之于人得内在自律,归之于人得理性自觉,从而使人得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第二种为“完善”得观念。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得道德实践中,人得由意志、理性所作出得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与人得其她心理品质得影响。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与之时,即需依靠“完善”得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得意志力与坚强而紧张得毅力加以“内部得协调”。第三种为“仁慈”得观念。亦即“绝对得善”得观念。“完善”得观念得以发生作用得法宝就是人得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借助人得内部得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与行为之间得矛盾时,就要用“仁慈”得观念来控制自己得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得恶意得冲动。“仁慈”得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得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得意志处处与别得意志相协调,具有无私地为她人谋福利得强烈愿望,这样,社会冲突就不可能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第四种为、“正义”得观念“正义”得观念就就是“守法”得观念。如果“仁慈”得观念还不足以遏制人得与她人发生冲突得恶意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下面是本人整理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欢迎借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阐述的学校管理制度、道德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目的等,从其政治方向来说,是为“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服务的,但是,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 《普通教育学》是从绪论开始的。在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他指出,“教育学是教师自身所需要的一种学问,但同时他亦必须谙于传授它的知识的方法。”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学习并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进而遵循教育原理的要求来施教。而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正如赫尔巴特所说的,“我曾要求教师有科学与精神的力量。”而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该学习心理学。因为“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的概要,均在心理学中从因到果地陈述了。”如果教师深入观察人的思

想、感情,有了心理学的一般知识,“那末,教育者所应注意的事项,一定像一张地图展开在他的面前,或者可能像一张城市建筑计划蓝图一样,在这张图上所有方向相同的线条,都准确地交织成相同的角度,使得看的人不需要准备就可以一目了然。可见,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 在该书的绪论中,他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在绪论之后,《普通教育学》分三卷分别阐述了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的各种问题。在第一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基中包括对儿童的管理及“正式的教育”。在第二卷里,他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并且以“兴趣说”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以及各门学科在智力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他在“多方面兴趣”这个论题下,阐述了“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结果”的一般原理。可以说,他在“兴趣的多方面性”这个总题目之下阐述了他的全部教学论思想。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在第三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性格的道德力量。他认为,人的性格与人所受的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健康是互相制约的。在上述三卷中,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儿童的管理;(二)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第一卷的第一章里详细地论

《普通教育学》阅读体会

以爱为契机加强学校管理 ——阅读《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 C71班0502号 今年有幸参加万名校长培训,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觉得它是一本很容易读懂的的书,看了才知道,我发现我错了,结果《普通教育学》并不普通,看得我一头雾水,几乎看不下去,在导师的引领下,我对《普通教育学》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有一定的理解和收获,至少了解了本书的一些信息。 作者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于1806年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这也是被称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这些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把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分为三种, 即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这与现代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其中,儿童管理这一块对我的感触很大,这也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究竟怎样去管理儿童呢?赫尔巴特认为儿童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威胁,监督,以及权威与爱。他说:“一切管理制度首先采取的是惩罚的威胁”所谓“惩罚的威胁”,就是事先警告儿童,不守纪律必受惩罚,强迫他们就范。赫尔巴特认为,如果不对学生加以监督,不加教养,放任他们撒野,就不可能培养出伟大的性格。我们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学生行为准则,才能让学生从被迫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到自觉自愿履行学生行为准则、自觉维护学校的荣誉,约束自我的言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口服心不服“到”心服口服“的转变。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我们都知道只有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感受师生的平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生为主,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参与学校的活动,展现自我、健全学生的人格。以爱为主的教育过程,能很大程度上减轻管理的负担,在教育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总之,无论是使用何种管理教育方法,教师都应在爱的基础上去管教学生,完善学校的管理。

最新整理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_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docx

最新整理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_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读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 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 (一)儿童的管理 “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二)儿童管理的目的 “……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

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 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 (一)清楚 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于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作为教师,要采用提示等直观教学讲授新教材,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 (二)联想 对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运动状态的“专心”活动。经过了明了阶段之后,学生能够将以往的种种观念迅速地正确再现出来,并自然地引起某种联想。但是,也往往会碰到新观念与旧观念不相一致、与旧观念不相联系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其他有效方式,寻找某些较接近的新观念或旧观念,去代替或调和它们。在此阶段,重视培养和利用良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系统 经过“联合”阶段,学生的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产生了一定联系,但并不系统,需要学生进一步进行一种静止状态的“审思”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

心得体会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_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_读《普通教育学》 的心得体会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18xx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一)儿童的管理“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二)儿童管理的目的“……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三、教学的步骤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

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一)清楚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于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作为教师,要采用提示等直观教学讲授新教材,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二)联想对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运动状态的“专心”活动。经过了明了阶段之后,学生能够将以往的种种观念迅速地正确再现出来,并自然地引起某种联想。但是,也往往会碰到新观念与旧观念不相一致、与旧观念不相联系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其他有效方式,寻找某些较接近的新观念或旧观念,去代替或调和它们。在此阶段,重视培养和利用良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三)系统经过“联合”阶段,学生的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产生了一定联系,但并不系统,需要学生进一步进行一种静止状态的“审思”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初步联合起来的种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使相关的新旧观念重新联合为集团,形成普遍性的概念。在这一阶段,想象和思维表现得特别活跃,并具有更严密的逻辑性。(四)方法这一阶段学生对观念进一步思考,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审思”活动。教学过程达到系统阶段,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3篇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3篇 普通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普通教育学既要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也要能够回到教育实践中去,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一: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 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 儿童的管理 “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

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儿童管理的目的 “……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 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 清楚 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于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作为教师,要采用提示等直观教学讲授新教材,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网,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

普通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想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的两大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3.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多样化阶段、深化阶段。 4.《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5.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演说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6.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西方近代最早有系统的教育学专著。 7.康德(1724-1804)最早于德国柯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1776年) 8.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 9.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教育家梅伊曼(1862-1915)和拉伊(1862-1926)。 10.1901年,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教育学”。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出版)。他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12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学著作。 13.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在1951年提出了“范例教学”理论。 14.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被称为终身教育之父。 第一章教育 1.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二)学习者(受教育者)(三)教育影响。 3.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 4.当代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整合化(5).教育的信息化 5.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教育平等。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和教育结果平等。其中,教育机会平等是基础。 【6.】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人的发展在内容上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7.】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发展的不均衡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抓住关键期,给予合理的教育和良好的影响。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认识共同性,考虑普遍适用的教育措施,促进全体发展,重视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8.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其中遗传因素是个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其主导作用。 9.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10.】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11. 终身教育的意义: 首先,它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 其次,它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再次,它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 最后,终身教育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 12.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启蒙”。通过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阅读,我体会到了赫尔巴特所构建的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拙见。 1、课程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的是方法的先导。首先应该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施。一定要强调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实效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度。 2、赫尔巴特论证的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括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视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的。根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认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的任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3、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教学法,首先,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知识或能力,二者之间

的对立也就没有那么绝对。其次,对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法,不能一切“拿来”,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取长补短。第三,现在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更要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学习“魏书生”,明日又学“洋思经验”,一定要学其思想的内核,而非形式。如同今日我们仍然要研究赫尔巴特一样,主要是研究和学习其教育思想。 4、赫尔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三重目的。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是实现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条件。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兴趣必须是多方面、均衡的。教学中如果只有单一的兴趣,或者某个方面兴趣过度,会出现与完全缺乏兴趣相同的结果:破坏完善道德的培养。因此,兴趣必须向多方面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应该构成一个匀称的统一体。其次,多方面兴趣的培养就是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教育。赫尔巴特提出,教师应该使个性向多方面性发展,使个性、品格、多方面性融为一体。他所说的个性与多方面性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个人发展的要求与社会需要的反映。个性愈益同多方面性相融合,品格即愈益易于驾御个人。三者结合起来既为实现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的完善奠定基础,又为实现可能的目的创造了条件。他有时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有时又把训育放在第一位,原因也就在这里。他说:“假如道德在多方面性中没有根基的话,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有理由撇开教学来探讨训育了;那样的话,教育者就必须直接控制个人,激发他,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下面就《普通教育学》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的教育目的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第一种为“自由”的观念。亦译作“内心自由”的观念。“自由”的观念要求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的束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归之于人的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第二种为“完善”的观念。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人的由意志、理性所作出的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质的影响。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和之时,即需依靠“完善”的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坚强而紧张的毅力加以“内部的协调”。第三种为“仁慈”的观念。亦即“绝对的善”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得以发生作用的法宝是人的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借助人的内部的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时,就要用“仁慈”的观念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的恶意的冲动。“仁慈”的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的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的意志处处与别的意志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

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教育性教学”思想 ——阅读《普通教育学》之一点心得 C69班 0414号 通过一个多星期的自读,我终究是未能理解《普通教育学》这本著作。好在,在张晓燕教授的导读和全班同学一整天的研讨指引下,我终于是窥探到了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的一点皮毛。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一个前言、一个绪论,共分三编、十四章。 “教育性教学”是赫尔巴特实现教育最终目的三种手段之一,与管理、训育之间关系密切。“教育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使知识转化为意志与态度,形成德育性的教育意义,而不是把知识单纯的作为知识,即冷冰冰的知识加以掌握,不可能强化意志与态度这一道核心。 “教育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平衡的多方面兴趣,使他们形成思想范围。多方面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与同情的兴趣,对事物的联系与规律性的思辨的兴趣,对真、善、美的审美兴趣。同情的兴趣包括对人的同情兴趣、对社会的兴趣和对宗教的兴趣。 “教育性教学”的条件是注意与统觉。注意与统觉,即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必须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观念。 “教育性教学”的途径是分析教学与综合教学。分析教学是从学生及其经验出发进行的,即将学生的杂乱经验分析为各种组成部分或因素;而综合教学是从材料与提示出发展开的,即将学生的一些部分的认识概括成整体、系统。 通俗地说,“教育性教学”就是既教书,同时又育人。也就是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科学获知,还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

普通教育学 读后感

规则与管理 上周读了《大教学论》,我觉得夸美纽斯一直在强调把孩子交给自然,让他的成长、发展都顺其自然,而我读完《普通教育学》的感受却和《大教学论》不同,赫尔巴特更多地是在强调规则与管理。管理是可以避免现在和将来对别人与儿童自己造成危害的。我经常看法制节目,现在的犯罪现象有很多都是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当究其原因时大都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儿童时代所受到的管理。而我这里说的规则是指人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威胁。这是一切管理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管理儿童的第一手段,也是特殊手段。威胁带有强制性。 监督。赫尔巴特认为如果把监督作为常规工作的话,那么就不可能要求那些在监督压制下成长的人们都能机制敏捷,具有创造力,具有果敢精神和自信行为。而且如果对孩子不加监督,不加教养,放任孩子们撒野的话,他们是不会有伟大的品格来的。 权威与爱。爱所要求的感情和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产生:教育者深入到学生的感情中去,十分巧妙地悄悄融合在学生的感情中;或者设法使学生的感情以某种方式接近教师自己的感情。一旦获得了爱,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管理的困难。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避免由于威胁、监督造成的叛逆,让师生关系更和谐。 说到“爱”,我想到了曾经看到的一个关于爱的教育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乌克兰巴甫雷什乡村中学的校长。他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后来一位江苏的语文老师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了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写出怎样的故事呢?果然具有“中国特色”。大部分的中心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儿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等等。 我想,为了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中不能少了爱的教育,教师应该让孩子有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要用自己的爱去浇灌他们,让孩子的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通过清楚、联想、系统、方法四个步骤,我们的孩子将建立一个合理的秩序,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而自然不能做到这样。 1

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45586

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学习 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 因学习要求必读《大教学论》,本人经过认真研读《大教学论》,使我了解到《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大教学论》共三十三章,可以分成六个组成部分。 文章的第一部分论述人生的目的以及人的可教育性;作者以《圣经》的,《创世纪》为根据,加上传统的神学目的论,认为人不仅要认识自己,而且还要认识上帝,因为上帝是永生智慧和幸福的根源,人是上帝的造物爱物和形象。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却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同时他认为人也是可以被教育的。谁也不能野到不能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的倾听,教导与知识。文中还例举了石头、狼孩子等足已说明以上观点。同时还主要探讨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的社会作用;夸美纽斯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应该从祈祷、教育、行动中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像为鱼儿掘鱼池,为果树修果园一样,也应

当为青年人修建学校。学校的产生,为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再者论证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创办新学校:作者认为: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应该借助学校做到,因为学校应成为造就人的工场。但是在当时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设立了学校的地方,学校不是为整个社会设立的,而只是为富人设立的,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非常严酷,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因此,夸美纽斯特别强调要改革旧教育,创办新学校。 第二部分详细论证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要引导儿童遵守饮食有节制,身体有运动,注意休息这三个原则。着重对教学的变异性,彻底性和迅速性原则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实行班级授课制。 第三部分专题论述教育方法:作者阐述了科学教学法,艺术教学法,语文教学法,道德教育的方法,灌输虔信的方法。另外,关于教材的问题,他认为《圣经》是知识的唯一真实来源,学生应以全部时间去寻求他们的真实意义。 第四部分讨论学校的管理:他认为,人从诞生到24岁是青春岁月,是培植才智的时期,这24年的时间可分为四个明显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相应的建立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学校。最后他论述了实现他的教育理想应具备的条件,并且呼吁教师学者,神学家和帝王,官吏全力支持和实现他的教育理想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

普通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普通教育学在英美等国称为教育哲学。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读普通教育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普通教育学。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范文1: 大一的时候教《普通心理学》的老师就已经给我们推荐《普通教育学》这本书了,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赫尔巴特是近代著名教育科学的创始人,在教学的心理学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那时候老师介绍我们看时,我觉得那么有名的人写的书应该都是比较深奥的,所以就一直迟迟没有去看。 这个学期因为外国史这个课程,我终于有机会去看它里面的内容了,借来这本书一看,原来我之前的感觉是对的,这本书真的挺深奥的,概念性的东西很多,理解不了他要表达的,可能我们看的都是经过其他学者翻译过来的吧,或许看英文版本的话会更容易理解。不过虽然它比较的深奥,但我还是能够吸收一点他里面的精髓的东西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写管理的方法中提到了用权威和爱来进行管理,他认为教育者应该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受到他们的爱戴,树立权威的关键在于卓越的智慧,而受到爱戴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自己要爱儿童,与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我觉得这是非常的正确的,因为一个教师必须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够使儿童对你信服,让他们觉得你是有这样的资格来做他们的老师的,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指出他的错误的话,那么学生或许就不再地信服他。当然,除了有卓越的知识,教师还应该爱儿童,跟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长时间的相处和温柔的爱抚都是很好的方式,这样儿童便会喜欢自己的老师,一旦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他们便会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不会做出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这样便能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课堂的管理。 赫尔巴特他也提倡通过赞许和责备来对儿童进行训育,他认为应该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我觉得适当的奖励和责备对儿童来说也是必须的,用奖励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儿童的积极性,而责备则让儿童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不能一味地奖励,这样儿童不会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所以有时候责备也是很必须的。 这是我觉得书中比较值得我们借鉴的,当然这本书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吸收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范文2: 老实说,对我来说,读《普通教育学》这本书还是挺具挑战性的,因为这本书的语言比较抽象,难懂。但是细细品来,作者赫尔巴特的很多观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下是我比较深刻的几点看法。 首先在对儿童进行管理方面,赫尔巴特提出的措施之一是权威与爱,也就是说教育者应该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受到他们的爱戴。而树立权威的关键在于卓越的智慧;受到爱戴的关键又在于教育者自己要爱儿童,与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本人是非常赞赏这种观点的一旦获得了爱,它就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减轻管理的困难,这是自不待言的。 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应该引起当代社会的注意。因为在当下这个道德缺失的社会,很多人哪怕是知识也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来,如果是这样,那受再多的教育又如何?还不行害人又害己,酿成了教育的悲剧?所以说,道德教育不是来得更重要吗?而赫尔巴特正是强调了德行培养的重要性,指出并非“有知识”的人都是有“德行”的。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当代人应该要反思的地方吗? 还有,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他强调说:“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反过来他也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普通教育学 试题与答案

教育学题库 一、填空题 1.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3.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三种代表性学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 6.根据教育自身的特征,有史以来的人类教育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阶段。 7.在教育史上,围绕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曾经出现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争论。 8.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9.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 1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________、________。 11.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 1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_______。 13.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 14.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________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________等方面。 15.广义的课程是指________。 16.狭义的课程是指________。 17.教科书是根据________编写的,是教师________的基本依据。 18.学校工作必须以________为主,全面安排。 19.教学的目的是________。 20.在历史上,最早明确地阐述和论证“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________。 21.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________,教师是________。 22.教学原则主要有:________。 23.在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________原则的要求。 24.教学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所制约和影响。 25.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________。这些方法只有结合起来运用,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6.教师备课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好三种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钻研教材就是要钻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根据一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不同,可以把课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9.综合课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 32.德育过程有四个环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矛盾。 34.教师要将外在的________转化为学生内在的________。 35.说服教育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榜样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锻炼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

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 二街小学李金《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述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残缺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维,对教育的组织方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容易、彻底和迅速。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夸美纽斯“近代教育之父”之名堪称实至名归。《大教学论》的全名是“《大教学论》——把所有事物教给所有人的艺术”。夸美纽斯给《大教学论》加注这个副题目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副题目突出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所有事物”,它表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主张,另一个便是“所有人”,夸美纽斯把“所有人”作为教育对象的思维,表现的恰恰是教育公平的思维。虽然原著没有明确的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但咱们从原著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都可以领会到夸美纽斯对于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公平的思维和主张。 1、夸美纽斯把“所有人”作为教育对象的理论基础 夸美纽斯之所以把“所有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基于他对兽性的假设和意识。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妙的”。他在《大教学论》第一章中详细地说明了并多处强调了本人对人的意识,人是“理性的动物”,是“所有造物的主宰”,“造物主

以本人的笼统创造了人”,人是“造物主的爱物”,人与生俱来三种质量“博学、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有着天生的求知愿望的天才和意识能力。因此,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崇高和美妙的有着自然的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们生而平等”,“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世界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造的地步。”概而言之,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生而平等性和天才的求知欲及能力是进行教育平等的基础和条件。 夸美纽斯关于“所有人”的教育对象的构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是建立在当时基督教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艺振兴的状况之下的。在这个时代背景之前的教育家、思维家或者政治对于“谁应该接受教育”这个成绩的答案相对是人群中的少部分人,而不是“所有人”。他们往往以人的生而不平等来论述教育也应该是不平等的。例如,《现实国》认为不同的人身上注入了不同的元素——金、银、铜和铁。只要注入了金子的人才能接受教育,成为“哲学王”。而其他的人就应该接受命运的不同安排,他们不能接受教育,这是命运的安排,命中注定的事。这种以兽性的不同、人生而不平等的观点来论述教育不平等的思维无论是在现代中国还是国外的著述中都是为数不 少的。这是由于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带有显著的统治阶级的政治主张,教育为政治而服务的目的非常显著。 2、夸美纽斯的教育公平思维的内容及评价 夸美纽斯主张“人人该当遭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所有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精选3篇)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精选3篇)普通教育学读后感(精选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1 近段时间考试多多,教育学心理学都是复习重点,故此把大学时喜欢的一些名篇论著拿出来又看了看。 或许受所学专业的影响,又或许在应试教育下讨了十几年生活,对中国现行教育情况总是摇头不满的。可是现在自己从事教育也几年了,心里隐隐的一直有个问题,我们教育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日以继夜的投身在教学的第一线,甚至拿不出多的时间照顾家人和自己,这样的事业,我们的劳动获得了什么? 不管是赫尔巴特抑或是国内的教育大家的论著中,都是立意高远,读之引人向往的。教育,是教育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必要为即将要成人的下一代的生命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先贤们都肯定的描述过,独立、自主、自由的人,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奋斗的目标。由原先附属的人成为有自己思想见地的独立人,不仅需要知识的给

养,更需要老师言传身教的树立这样的意识,买下这样的种子,在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里不断巩固、培养、煅炼而成。 再来赫尔巴特对于学生教育管理的一项也是我很感兴趣的,由于教学实践的限制,总是觉得在这一块总是学得不够。赫尔巴特认为在学生管理这一方面的方式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威胁,监督,权威与爱。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这其中的分寸是需要时间来慢慢磨练把握的。就以威胁一项来说,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不管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目不识丁的文盲,都不影响威胁这一手段的广泛运用。但是,由于那些本性倔强的儿童对威胁毫不在乎,什么都不怕,而那些本性脆弱的儿童也体会不到威胁的意义,还是继续照其愿望所指使的那样去做,所以,采用威胁的方法常常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它必须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都有一一分析叙述,这为我等急需积累经验,得到指导的青年教师来说无异于是开了回金手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错误。 书总是常读常新的,原是读书时闲暇涉猎的作品,在而后几年中亦是让人过目不忘,还能因为新的人生经历,读出新的体会,实在是饶有趣味的一个过程。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2 刚借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时,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