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两岸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影响

两岸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影响

两岸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影响
两岸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影响

两岸关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纵深影响

摘要: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由过去60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上和平发展的新道路。两岸直接“三通”更是大大加强了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必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实现两岸共赢。

关键词:和平;稳定;两岸关系;经济发展

自从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后,两岸的统一问题一直牵动着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成为中华民族近半个世纪乃至未来一段时期为之奋斗的目标。50多年来,随着海内外形势的变化,两岸经历了从军事上对抗、政治上对峙、人员彼此隔离走向了军事上停止对抗、政治上局部对话、文化交流和人员逐步往来的互动过程。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推进,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祖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日趋紧密,台湾经济兴衰日渐受制于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疏密。两岸经济融合加深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有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实现两岸对话,尤其在当前海峡上空“黑云密布”的时刻,两岸经贸已成为最重要的维系两岸和平往来的纽带、指标和重建互信的渠道。同时,两岸经贸也已成为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一、两岸经济合作的回顾

两岸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始于1979年年初祖国大陆提出“三通”倡议,但两岸经济关系真正开始由秘密走向公开,并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自1987年蒋经国先生宣布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以后。另一方面,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累计对外投资最多的地区,对祖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两岸经济关系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日益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加强两岸间联系的重要纽带。

海峡两岸贸易总额从1979年的0.46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783.3亿美元,此25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31.9%,其中台湾地区向祖国大陆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7.9%,祖国大陆向台湾地区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4.6%。2003年台湾地区向祖国大陆出口493.7亿美元,占当年台湾地区出口总额的24.5%,与祖国大陆的贸易顺差成为台湾地区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从2003年起,祖国大陆超越美国、日本,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出口市场,台湾地区是祖国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四、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教育和技术能力对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专业化,以便实现技职教育的品质化和精致化。到了2007年,两岸贸易总额突破1 200亿美元,已经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30%。台商到祖国直接投资也迅猛发展。有学者作过统计,近年来台商海外投资的3/4都集中在大陆,上市上柜公司80%在大陆都有投资。

二、两岸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相互依存性

大陆经济自建国以来虽然经历过重大挫折,但仍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转变经济体制和实行改革开放,使经济实现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约10%,成就了“中国奇迹”。同时,台湾大地震对岛内信息产品的生产带来冲击,为满足分散风险的要求,台商继续将部分生产基地转移到大陆,祖国大陆已成为台商岛外投资的首选地区。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从1981 年的1.1%上升到2004 年的 6.39%,并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贸易国。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稳定与带动作用亦是日趋明显,并已成为东亚地区经济稳定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两岸经济由于贸易总额较大,互补性明显,所以相互依存度也较高。对外贸易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台湾地区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本来就很高,并且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贸易占台湾地区对外贸易的比重又很高,因此,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已经成为

推动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979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解冻与复兴阶段(1979~1991年)、快速发展阶段(1991~1998年)和全面合作阶段(1998~)。1998年以来,两岸虽经历了东亚金融危机、台湾政党轮替等事件,但两岸经贸仍平稳快速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台湾对大陆地区出口依存度由1990年的4.88%,上升到2007年的30.1%.1979-2007年,两岸贸易平均年递增率高达30%以上。2007年,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贸易顺来源地,最大的投资目的地。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两岸累计贸易总额已达到9500多亿美元。台商在大陆设立投资项目已近8万个,累计实际投资达到493亿美元,如果加上台商经过第三地的转投资,累计实际投资约800多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七大投资伙伴,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顺差来源和投资目的地。2009年,大陆对台专项采购约140亿美元,并采取措施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大陆重大基础措施建设,分享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商机,对协助台湾提振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台商也为大陆带来了资金、技术,扩大了对外贸易,增加就业,两岸已在相当程度上已形成了荣枯与共的利益共同体。目前两岸投资主要是台胞到大陆投资,1987年到现在,台商投资的主要特点是:(1)投资总额大幅度上升。1987,台胞对大陆投资只有80家,合同投资金额约1亿美元,到2009年贸易总额达1062.3亿美元。(2)投资领域较为广泛,投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台湾大财团进入大陆,投资大多在机械、电子、化工、软件、汽车、能源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3)投资规模逐渐大型化。迄今为止,台湾100家大财团中,已有1/3到大陆投资或计划到大陆投资。(4)投资地点由沿海向内地拓展。

三、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展望

随着两岸关系“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主轴的确立,两岸经济合作必将向纵深方向发展,两岸经贸往来更加密切,经济融合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一)两岸经济合作的方向:区域经济共同体

自2005年连宋两位主席造访大陆,并提出了“两岸共同市场”和“两岸自由贸易区”以来,就表明了台湾有识之士在深思后对推动两岸关系已经达成了共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使本国经济立于有利竞争地位,加强与巩固同本区域经济体的合作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透过香港这个中介与大陆进行经济合作,促使两岸三地优势进一步相互结合,推动两岸三地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形成互补、互利、互惠以及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首先,从台湾角度来看,如两岸政治僵局在未来仍持续不前,台湾将可能被排除在整个亚洲经济之外,最终导致台湾经济进一步边缘化。其次,推动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两岸经济发展的必然。在两岸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大陆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海峡西岸的福建省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将在新的发展机遇下,依托大陆经济的实力,辐射海峡两岸,促使两岸携手,深化合作,谋求双赢。

(二)以“三通”为突破,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2008年6月,两岸海协会与海基会才在暌违九年以后再次会谈,并就两岸直航等问题达成协议。随着两岸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经贸交流日益密切,两岸政治僵局虽有所缓和,两岸的交流与往来正逐渐步入正轨,对两岸经济合作影响巨大。据台湾《新新闻》估计,单两岸实现海运直航一项,每年不但可以省下宝贵的时间,还可省下高达约2亿新台币的运输成本。台湾的各项民调也表示,岛内约有70%的民众认为“三通”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相信经过两岸共同努力,完全意义上的“三通”将开启两岸经济发展的新篇章。2003年中国大陆有1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但是其中无一家是制造业企业。

“三通”和双向投资的启动,乃是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大趋势下的新突破。这改变了过去台

资企业将研发基地留在台湾,只将工厂搬到大陆,两岸企业各行其道的局面,两岸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补和共同发展,增强两岸产业实力。

两岸在“三通”问题上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实属不易,两岸应以此为契机,顺应历史潮流,努力发展直接双向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让中华儿女共同携手,共创辉煌。

参考文献:[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9-2010学年度第2期总第64期

[2] 张子凤:《加强经贸合作促进共同繁荣——试析祖国大陆与香港、台湾经济

合作关系》1998年第1期

[3] 盛九元.新格局,新展望——看选后两岸关系与经贸发展[J].两岸关系,2008,

[4]张春英.海峡两岸关系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5]两岸对话与谈判重要文献选编[M].九州出版社,2004.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40 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中国的人均GDP 在过去一千年里几乎水平不变,而从1978年起GDP近乎垂直提升,中国经济总量也从此步入了年均近10%的增长快车道。众所周知,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经过40年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我国已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近 40年来,中国在哪些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经历 了怎样的曲折历程?经济学原理如何阐释和解读这一历 程?改革开放对未来的启示何在?本报告拟就这些问题进 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的成就与世界各国对比 从生产力水平看,我国近40年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7%,比世界年均增速快 6.8个百分点,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居世界第 一,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8788美元,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

从经济结构看,近40年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了近1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约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占比则上升了2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率由 1978年的17.9%上升至2017年的58.5%,增幅之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从财政情况看,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近40年来我国多数年份财政收支处于赤字状态,2016年虽略高于3%的警戒线,但仍处于可控范围。截至2017年末,公共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为36.2%,低于世界主要国家,且已连续两年下降。 从金融市场看,我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1%上升至2017年的8.0%,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银行业信贷发放量占GDP比重超过200%,高于高收入国家水平。 从基础设施来看,人均电力消费从1978年的247千瓦时增

中国经济发展(中英文)

中国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伴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形势蒸蒸日上。紧跟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的各方各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们完成了诸多造福百姓的巨大工程,例如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等等。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用水用电都更加方便快捷,出行选择也多种多样,极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有学上,学校硬件设施更加优越,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也愈趋完善,他们再也不用为学费发愁。不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的老人都享有养老保险,再加上改革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都能安享晚年。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经济政策牵动着世界的一呼一吸。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让世界为中国经济喝彩。 总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经济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Nowadays,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we can see that our economics developed very quickly. We have made big economic achievements in many aspects under the lead of our party. There are countless programs making benefits for common people, such as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We have easier access to water and electric power in daily life, and we have more choices when traveling. Every child can go to school and get an education in better school facilities. They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their tuition fees with proper assistance. Old people have assurances no matter where he lives, and they can enjoy their life with the reformed social safety net. Peace and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the theme of world. Our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tus keeps on improving, and we make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world economy. Joining in the WTO, our economic policies control the breath of world. Successfully holding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 world EXPO make the world give us more attention and respect. In a word,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s at an amazing speed and has made encouraging breakthroughs. I believe that the tomorrow of our economy will be brighter as long as we try our best effort.

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即国民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艾奇逊之流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彻底破产。1953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4%,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不仅使13亿人口(比艾奇逊当时看到的多了1.7倍)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且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一、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性质的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了百分之九十左右。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掠夺压榨,特别是长期战争的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1949年同旧中国生产力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50%,钢产量由92万吨降为15万吨,原煤由6000多万吨降为3000多万吨,棉纱由245万件降为180万件;农业生产下降20%多,粮食产量由2700多亿斤降为2100多亿斤,棉花由1600多万担降为800多万担。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政府为维持其反动统治和发动内战,滥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造成恶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即国民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艾奇逊之流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彻底破产。1953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4%,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不仅使13亿人口(比艾奇逊当时看到的多了1.7倍)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且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一、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性质的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了百分之九十左右。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掠夺压榨,特别是长期战争的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1949年同旧中国生产力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50%,钢产量由92万吨降为15万吨,原煤由6000多万吨降为3000多万吨,棉纱由245万件降为180万件;农业生产下降20%多,粮食产量由2700多亿斤降为2100多亿斤,棉花由1600多万担降为800多万担。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政府为维

持其反动统治和发动内战,滥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市场混乱、民不聊生。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新中国成立后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治理国民党政府留下的乱摊子,先有经济的恢复,才能有经济的发展。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一是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权;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发展国营经济;三是全面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四是保护和发展私营工商业;五是统一财经工作,彻底稳定市场。仅仅用了三年时间(1950~1952年),就使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超过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最高水平,稳定了市场物价,较大改善了人民生活。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胜利,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和清剿国民党在大陆残余势力的背景下取得的。 (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一是管制或收购帝国主义在华企业。首先是把帝国主义对中国海关和对外贸易的控制权收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国家统治对外贸易和国家银行外汇专营制度。对于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约1000多家),由于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并冻结了我国在美管辖区内的公私财产,我国政府宣布管制其在华财产;而其他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由于过去依赖的特权不复存在,其经营难以为继,有的放弃经营,有的被我国作价收购,这些被管制和收购的帝国主义企业成为了国有经济的组成部分。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当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八比二,国家在解放后没收了全部官僚资本,从而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并转变为了国营经济。接管的官僚资本企业包括工业企业2858个;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招商局所

最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乂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 (1)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的理论;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3) 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 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6)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口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讨其中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理论和制度中看出:首先,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六大以后,党中央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H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o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o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指明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主要包括:一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反对平均主义,乂防止收入差距过大,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三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包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收人分配制度,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提高驾驭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喝彩的,也有怀疑的;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对此,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胸中是有数的,信心是坚定的。——回应唱衰中国论 本报讯昨天,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进入达沃斯论坛专题】 温家宝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进步,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我们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力争取得明显进展。坚持依法治国,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温家宝在回答问题时表示,当前反腐重点工作一是反对职务侵占。严禁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插手招投标活动,牟取私利,这要成为经济上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逐步推进财产申报制和公示制。这些年已制定了一些制度,包括领导干部申报财产和家属子女在国外定居和经商情况,还要进一步完善,逐步从申报到公示,这是对干部手中权力的一个最重要的监督;三是公开“三公”经费。今年开始已在98个部门实行“三公”经费公开,群众对此是欢迎的,但感到还不够,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逐步扩大范围,并且明确公布内容要具体到项。 >>关于经济问题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温家宝强调,我们将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解读】 全年CPI预计“4%右一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8月CPI比上月回落,至少从统计数据来看,出现了“拐点”。下一步物价走势将保持基本稳定,因为稳定物价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依然存在,此外,工资上涨及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等,也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 总的来说,今年中国将力争完成年初设定的通胀管理预期目标,全年CPI 涨幅可能会在“4%右一点”。 中国愿意加大对欧洲投资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 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1 9 7 9年 - 2 0 0 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 ;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 9 5 3年一1978年年均增速6. 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 年经济增速为10. 4%。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 达2 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已有2 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 8%。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在国际收支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在经济改革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部分地由于实行封闭、半封闭政策的影响,部分地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限制,我国国际收支不仅规模很小,增长速度也很慢。1 9 5 2年末,国际收支顺差只有2.94亿美元,到1 9 7 8年也只有8.68亿美元;按美元当年价格计算,26年间只增长了1.95倍,年均 增长4.2%。改革以来,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条件下,由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顺差 呈现出飞跃式的增长。由1 9 8 2年的6 2.91亿美元增长到2 0 0 6年的2 4 7 0.2 5 亿美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24年增长了38.3倍,年均增长16.5%。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第一,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这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来源。1 9 7 8年—20 0 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 4 3. 4元增长到1 3 7 8 6元,农村居民家庭 人均纯收入由13 3.6元增长到4140元;二者分别增长了 6.4和6.2倍。200 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0 6 5元,增长6. 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2 5 2 8元,增长1 0.3%。但需说明:这些收入并不是居民的全部收入。它只是包括了 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并没有包括各单位对居民的补贴和居民 的其他合法收入,更没有包括数量相当大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所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在 一定程度上是被低估了。还要提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实际上也提高了居民收入。 19 8 9年我国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8 0 0元,2 0 0 6年调高为1 6 0 0元, 20 0 8年再调高为2 0 0 0元。 第二,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1 9 7 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 9 5 2年的91 元增长到18 4元;其中,农村居民由6 5元增长到13 8元,城镇居民由15 4元增长到 4 0 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这期间三者年均增速分别为2.3%、1.8%和3.0%。 但2 0 0 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 9 7 8年的18 4元迅速增长到6 111元,其中农村居民 由13 8元增长到2 8 4 8元,城镇居民由4 0 5元增长到1 0 3 5 9元。这期间,三者年均增速分别为7. 5%、5.9%和6. 3%;三者比前一个时期分别高出2. 26倍、2.2

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和成果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特点和阶段划分 中国现代经济史或者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真正起步和繁荣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此前,虽然薛暮桥、许涤新、沈志远、吴承明、赵德馨等人已经开始研究新民主主义经济,研究社会主义改造,研究新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但是这种研究更多地是从当时社会变革和经济工作需要而进行的。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党和国家需要认真总结过去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因此从1978年开始,研究革命根据地和新中国前29年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逐渐成为当时党史和经济史研究的热点。30多年来,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段。 (一)20世纪8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抢救历史资料和总结经验并重,以国家成立的有关机构和各部门成立的专职机构为主体。这个阶段,由于有一大批从事经济工作的老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他们认为有责任、有义务总结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经验,而且有关机构也认为时不我待,必须抓紧进行。这个时期的科研工作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牵头搜集整理出版的系列有关经济史的历史文献,例如多卷本的有关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历史资料;二是由财政部等单位牵头搜集整理出版的大量有关革命根据地的财经历史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三是由《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牵头组织各有关经济部门编写出版的《当代中国》丛书有关经济各卷及其大量的副产品(如资料选编,大事记等)。 (二)20世纪9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以研究为主的相对沉寂的阶段。一是经过十多年的历史资料搜集和整理,80年代提出的任务已经逐步完成,而且当时退下来的大批顾问和老同志年事已高,没有精力再继续深入开展研究;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确定为改革和发展目标,这与80年代改革是围绕着如何完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而展开已经不同了,因此许多人认为时过境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与 经验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7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目前,95%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中国的发展是立足国内的发展。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大,可以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5年,中国新增电话用户5.14亿户,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就是市场规模大的客观反映。今后5年,我们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多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能源增产的潜力很大。例如,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3.核电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重只有1.7%。我们将坚持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协调发展煤电、水电、核电,加快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我们还将立足国内,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国有40%左右的国民储蓄率,8亿多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国土蕴藏着自然资源:还有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中国经济发展(中英文)

. 中国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伴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形势蒸蒸日上。紧跟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的各方各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们完成了诸多造福百姓的巨大工程,例如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等等。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用水用电都更加方便快捷,出行选择也多种多样,极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有学上,学校硬件设施更加优越,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也愈趋完善,他们再也不用为学费发愁。不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的老人都享有养老保险,再加上改革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都能安享晚年。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经济政策牵动着世界的一呼一吸。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让世界为中国经济喝彩。 总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经济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Nowadays,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we can see that our economics developed very quickly. We have made big economic achievements in many aspects under the lead of our party. There are countless programs making benefits for common people, such as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We have easier access to water and electric power in daily life, and we have more choices when traveling. Every child can go to school and get an education in better school facilities. They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their tuition fees with proper assistance. Old people have assurances no matter where he lives, and they can enjoy their life with the reformed social safety net. Peace and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the theme of world. Our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tus keeps on improving, and we make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world economy. Joining in the WTO, our economic policies control the breath of world. Successfully holding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 world EXPO make the world give us more attention and respect. In a word,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s at an amazing speed and has made encouraging breakthroughs. I believe that the tomorrow of our economy will be brighter as long as we try our best effort. '.

新中国年的发展成就

新中国60年的发展成就 一、回首看历史 解放前夕,旧中国的经济已处于崩溃边缘,连年战争留下满目疮痍,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市场萧条,物价飞涨,失业现象严重,广大劳动人民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1949年,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当时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维持在最低的生存水平上。面对这样的局面,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物价,安排就业,以安定人民生活。广大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质基础。这在发展生产稳定民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对救民于水火的共产党充满了热爱和感激,对自己当家做主充满了自豪和热情。“一五”时期被称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但是,由于已知的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扎扎实实的经济建设中去,人民生活几起几落,在温饱线上徘徊20年之久。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不会忘记,人民生活虽有改善,由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供应匮乏,消费品供应不足,绝大多数商品都需要凭票证购买。正是在这个时期,整个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35倍 如今,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已30年,我省也同全国一样,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和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主体分配向个人倾斜,使城镇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到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29.45元,

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与1981年相比,增长了35倍,26年间平均增速14.1%。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断增加的,经历了“快速增长、高速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收入渠道实现多元化。 一是工资性收入仍是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非工资性收入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虽然不断下降,但仍占60%以上,是家庭总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达到8677.27元,比1981年增加了8313.56元,增长了23倍。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36.2%。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增长及比例变化可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非工资性收入发展时期。1981年至1985年,由于经济体制尚处在起步阶段,城镇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减少,收入仍以工资为主,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一直保持在90%—94%之间,变化甚微。随着其他收入渠道的拓展,家庭收入的多元化渐渐表现出来,非工资性收入比重逐年上升。 非工资性收入全面增长时期。1986年至1998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城镇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城镇职工从事个体经营、第二职业、停薪留职的人数逐渐增多,是非工资性收入增加和收入来源多样化的重要因素,这一时期非工资性收入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由15.27%,上升到1998年的26.46%,增加了1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增长较快,到1998年为4223.88元,比1986年的764.76元增加了3459.12元,增长了4.5倍。家庭总收入增加带动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同步上升,由1986年的648.01元,116.75元,上升到1998年的3106.32元和1117.56元,分别增长了3.8倍和8.6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表现:(1)百姓生活大变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具体体现在我国人民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①、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②、科学技术突飞猛进③、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的感受和启示是:(1)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成功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4)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5)青少年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6)最根本的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决跟着共产党走。(7)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作用:(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中国共产党成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表现在:(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把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5)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举的伟大旗帜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定不移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 ——一论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编者按:汪海波同志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社科院研究生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导,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教学顾问,他是中国3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见证者、研究者。值此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热烈纪念、回顾、总结、反思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及不足之际,汪海波同志也特为本报撰写了题为《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成就及其根本动力——兼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改革观》的长文,阐述了他作为一个改革开放亲历者的剀切体会。兹将其长文分三次刊出,以飨读者。新标题系编者所加。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宏观篇■汪海波 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1979年-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达2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不仅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实现了平稳增长。这里所说的经济平稳增长,主要就是指经济周期实现了由建国以来多次发生的超强波周期(波谷年与波峰年经济增速落差在20个百分点以上)、强波周期(落差在10个百分点以上)、中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上)到轻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下)的转变。 第二,在物价方面,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的低度通胀(多数年份)或中度通胀(少数年份)。为了说明这一点,先对这个问题涉及的一个前提做些说明:经济冷热的概念和衡量经济冷热的总体指标。首先要明确经济冷热是一个经济全局概念,而不是经济局部概念。因为经济冷热是指的社会总需求小于或大于社会总供给;其冷热程度就是前者小于或大于后者的程度。因此,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冷热的指标,必须是反映经济全局的指标,而不能是反映经济局部的指标。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条件下,社会的生产潜力就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反之,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条件下,就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从上述相互联系的意义上,也可以说经济冷热就是现实经济增长率小于或大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冷热的程度就是现实经济增长率小于或大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程度。正是这一点,使得经济增长率成为从总体上衡量经济冷热的唯一的、无可替代的反映经济全局的指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起点。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强国富国之路。 一、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前所未有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第二,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迅速发展,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83年,中国农村已有99%的社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从1977年的2.8亿吨,快速增长到1984年的4.1亿吨,年平均增长5.35%,一举解决了中国粮食长期短缺的问题。 第三,在就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下,城市和农村估计有近1亿人的失业大军。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原来的许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相续进行改制,不仅不能增加新的就业岗位,还要向社会释放出数以千万计的冗员。这样,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初期,就业必将成为一个极为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潜在的重大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第四,在国际贸易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在经济改革以前,由于实行封闭、半封闭政策的影响,和当时国际形势的限制,我国国际贸易不仅规模很小,增长速度也很慢。1952年末,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只有2.94亿美元,到1978年也只有8.68亿美元;按美元当年价格计算,26年间只增长了1.95倍,年均增长4.2%。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经济迅速增长,进出口业务飞速发展,逐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大国之一,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呈现出飞跃式的增长。 第五,在资本投资方面,实现了双相流动。据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一项新的调查显示,中国今年仍将成为世界上最受外国直接投资欢迎的地方,它连续两年超过美国名列第一。 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第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 第二,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前提下,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 第三,衡量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也在不断改善。 第四,住宅、医疗水平有所提高。 1985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医疗卫生系统也开启了改革的历程。公共卫生体系在全国建立并不断完善随着的完善,以社区为主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系统逐步健康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最前沿。 从2003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制度创新的面貌出现,目前新农合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建立了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事实上,中国已基本告别了住房极度短缺的时代。国家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缺房户占全国城镇总户数的比重也由47.5%下降到1.1%。 第五,现代交通通讯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是居民生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三、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起点。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强国富国之路。 一、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前所未有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第二,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迅速发展,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83年,中国农村已有99%的社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从1977年的2.8亿吨,快速增长到1984年的4.1亿吨,年平均增长5.35%,一举解决了中国粮食长期短缺的问题。 第三,在就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下,城市和农村估计有近1亿人的失业大军。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原来的许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相续进行改制,不仅不能增加新的就业岗位,还要向社会释放出数以千万计的冗员。这样,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初期,就业必将成为一个极为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潜在的重大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第四,在国际贸易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在经济改革以前,由于实行封闭、半封闭政策的影响,和当时国际形势的限制,我国国际贸易不仅规模很小,增长速度也很慢。1952年末,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只有2.94亿美元,到1978年也只有8.68亿美元;按美元当年价格计算,26年间只增长了1.95倍,年均增长4.2%。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经济迅速增长,进出口业务飞速发展,逐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大国之一,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呈现出飞跃式的增长。第五,在资本投资方面,实现了双相流动。据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一项新的调查显示,中国今年仍将成为世界上最受外国直接投资欢迎的地方,它连续两年超过美国名列第一。 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第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 第二,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前提下,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 第三,衡量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也在不断改善。 第四,住宅、医疗水平有所提高。 1985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医疗卫生系统也开启了改革的历程。公共卫生体系在全国建立并不断完善随着的完善,以社区为主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系统逐步健康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最前沿。 从2003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制度创新的面貌出现,目前新农合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建立了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事实上,中国已基本告别了住房极度短缺的时代。国家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缺房户占全国城镇总户数的比重也由47.5%下降到1.1%。 第五,现代交通通讯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是居民生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三、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452亿美元;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2005年、2006年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