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商业视角的云计算服务研究综述_熊筱熙

商业视角的云计算服务研究综述_熊筱熙

商业视角的云计算服务研究综述

熊筱熙赵欣艳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

摘要:云计算自提出以来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大多研究都集中在技术层面,而从商业角度

出发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借鉴马克·约翰逊提出的经典商业模式框架,从客户价值主张、产品和服务、产业链/价值链及盈利模式四个方面综述云计算服务的研究进展,从商业视角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云计算服务商业模式研究综述

在学术界,对于云计算的研究被分成了两个不同的视角,一个是从技术角度出发,偏重于云计算技术层面的问题研究,另一个是从商业角度出发,偏重于云计算应用层面的问题,即云计算服务。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云计算技术的讨论较为充分、成果丰富;而后者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任何一项新技术归根结底是要投入应用进入市场,为开发者和使用者创造价值,因此云计算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应来自商业驱动力,即将新技术转换成切实可行的商业实践从而开辟云计算服务市场。能否产生符合市场和客户需要,同时又能为客户和自身带来价值的、可进入商业实践的服务,是云计算发展的关键。本文就是从商业视角关注云计算服务,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和展望。

马克·约翰逊等人(2008)[1]提出了一个经典的商业模式框架,指出商业模式由4个密切相关的要素构成: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及关键流程。此框架更适于描述公司层面的商业模式,而云计算服务属于一个产业的范畴,因此结合云计算服务的特点,本文在借鉴该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从客户价值主张、产品和服务、产业链\价值链、盈利模式四个方面论述云计算服务的研究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云计算服务研究文献的分析框架

一、云计算服务的概念

云计算的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麦卡锡(John McCarthy)曾提出“计算迟早有一天会变成一种公用基础设施”,即“将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此后,一直到2007年IBM和Google宣布了在云计算领域的合作后,云计算吸引了众人的关注,开始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和应用计算方式被提出,并迅速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许多专家、研究组织以及相关厂家从不同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云计算的定义。

第一个被较为广泛引用的云计算定义来自于UC Berkeley(2009)[2],该文章指出云计算是指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交付的应用以及提供这些服务的硬件和系统软件。这个定义认为云计算由应用以及提供应用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组成。这个定义在理解上比较简单明了,便于向缺乏技术背景的人群例如客户解释说明,但是由于缺乏对具体特征的界定,用于技术实现和业务实现领域的理解和交流就显得过于简单。

引用最多也得到最广泛认可的定义来自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Technology)的信息技术实验室,据版本15(2010)[3]的表述,云

计算是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一经请求就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访问一个可配置的计算资源(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应用程序以及服务)的共享池。这些资源能以最小管理消耗或服务交互被快速交付和释放。

此外,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将云计算一词用来描述一个系统平台,从其应该具有的功能角度给出了科学的云计算系统的定义,例如Wang Li-zhe等(2008)[4]、陈康等(2009)[5],认为云系统不仅能够向用户提供硬件服务HaaS(hardware as a service)、软件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数据资源服务DaaS(data as a service),而且还能够向用户提供能够配置的平台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因此用户可以按需向计算平台提交自己的硬件配置、软件安装、数据访问需求。

还有一部分学者对云计算的定义是面向市场角度的,例如Buyya等(2008)[6]、Foster 等(2009)[7],Lin等(2009)[8]及刘鹏(2010)[9]等人,都是从商业或用户出发,对云计算进行了定义,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是一种服务,能通过Internet向外部用户提供抽象的、虚拟的、动态可扩展的以及可管理的计算能力服务、存储服务以及平台服务。

以上对于云计算的定义,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商业角度出发,都可以看出云计算这一概念具备了以下几个核心要点:1、以虚拟技术为核心技术,2、以Internet为载体,3、以由大量的计算资源组成的IT资源池为支撑,4、按需提供、可伸缩、动态的服务。本文将云计算作为一种服务来进行研究,引入云计算服务的概念,即云计算服务是一种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通过Internet按用户需求所提供的动态的、虚拟化的、可伸缩的IT服务。

二、云计算服务的客户价值主张

马克·约翰逊等(2008)[1]认为客户价值主张包括三个因素:1、目标客户,2、要完成的工作;3、提供的东西。用一句话概括,客户价值主张就是一项产品或服务能为客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尤其与之前类似产品或服务相比,能给客户带来哪些不同的体验。

根据云计算服务的定义及应用状况,这一服务面向的客户可分为两大类:企业用户与个人用户,其中企业用户一般又被划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云计算服务为其创造不一样的价值。在云计算服务的客户价值主张研究领域,从研究对象划分,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针对企业进行研究;二是针对某一应用领域进行研究;三是无明确的服务对象

1.针对企业进行研究

这一类研究明确地以企业甚至是中小企业为研究主体,阐述云计算服务对整个企业的影响,不针对企业中的某一块领域。在众多文献中,只有一篇明确地指出了云计算服务的价值主张,其余学者都是通过讨论云计算服务的优势时间接地反映了云计算服务能给客户提供的价值,也就是说与其它同类服务相比,正是云计算服务的这些优势能给客户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而这些优势也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提出来的。

Jitendra Pal Thethi(2009)[10]明确地提出了云计算服务的价值主张。他认为,云计算服务能促进企业的巨大发展,企业的CIO(首席信息官)一定要将云计算服务纳入其公司发展的IT战略中,并站在为CIO提供策略建议的角度提出了云计算服务的四个价值主张:降低成本、转变成本方式、提高业务的灵活性及开展全球业务的可能性。

黎春兰、邓仲华(2009)[11]尽管没有说明是从企业角度研究云计算服务价值的,但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企业用户来进行的,它从云计算服务本身的架构出发,通过外部架构和内部架构两方面来论述其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从外部架构来看,(1)云计算服务所提供的资源比企业自己所能提供和管理的资源更廉价;(2)云计算服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大的带宽或计算资源;(3)云计算服务可以为客户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从而减少服务器的数量,更少的服务器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少的空间、更少的电能和更少的污染。从内部层次结构来看,云计算服务可以节约用户的成本,降低了硬件资源闲置和利用率低下的风险,同时方便了同一企业内不同文件格式之间的转换,也提供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相互访问,提高了企业内的协作。

Sean Marston[12]等人(2011)用SWOT分析法对云计算服务进行了分析,认为云计算

服务能给客户创造以下价值:(1)它能显著的降低小公司使用密集型计算进行业务分析的门槛,而在这之前这向来都是大型企业才能使用的;(2)它能在无需预付资本的情况下,快速接入硬件设施,从而使得很多业务能快速地进入市场;(3)它能减少企业革新在IT 方面的障碍;(4)它使得企业能很容易地按客户需求扩张或缩小业务;(5)它使得很多前所未有的新业务和新服务成为可能,例如平行成批数理大数据。不过文章在阐述谁更适合采纳云服务时,强调业界普遍认为的云计算的成本节约性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的,大型企业只适合应用云服务中的一些核心技术,例如虚拟化。

卢军(2008)[13]从企业应用的角度出发,分别阐述了以IBM和HP两家公司为代表的云计算服务能给客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文章提到,IBM的云计算环境可为企业降低营运成本,又具备企业营运所需要的安全性及创新服务,而HP则是致力于向新一代数据中心转变,为客户提供池化共享、动态的计算能力、能对用户提供按需使用(付费)的服务。

周倩(2010)[14]提出,云计算服务在现阶段不仅不能帮助大型企业取得成本优势,相反还会增加企业关键应用发生问题的风险。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云计算服务在成本投入、技术及维护、业务发展和能源效率四个方面来看能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并且有利于创新性实践和中小企业的建立。类似地,叶周琴(2011)[15]、马少武等(2010)[16]、张秀菊(2010)[17]等都提出了云计算服务能帮助中小企业完成信息化建设。

Jodie Humphries(2011)[18]指出,中小企业是云计算服务的主要客户群体,云计算服务必须满足客户的如下价值需求才有可能被采纳:接入云端是容易实现的、成本低、生产力可以提高、安全性更高、可实现文化上的调整、工作更协调、商业规模变化更灵活、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商业弹性好、能提供更多选择。

2.针对某一应用领域进行研究

这一类研究是以某一特定领域为背景,研究云计算服务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分析其为参与这一领域的主体所创造的价值。被研究最多的是图书馆管理应用领域,如刘炜(2009)[19]探讨了图书馆云服务的具体内容,重点分析了云计算将给图书馆行业的IT应用产生怎样的影响;胡小菁和范并思(2009)[20]分析了云计算的出现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巨大挑战,并据此提出了图书馆学理论界应对挑战时应研究的重点;陶新权等(2010)[21]、宋戈和魏志鹏(2010)[22]等都分析了云计算对图书馆的影响,提出了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上的应用策略和方法。

3.无明确的服务对象

这一类的研究通常是在讨论云计算服务的特点或优势时阐明能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但是并没有指明客户所属的范畴。

被业界认为是关于云计算最重要的一篇文章之一的伯克利白皮书Michael Armbrust 等人(2009)[2]提到,从硬件上看,云计算从三个方面突破了传统,而这些变革正是其客户价值主张所在:一是云计算能随需应变的提供使似乎无限的计算资源,云计算终端用户无需再为计算力准备计划或预算;二是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逐步追加硬件资源,而不需要预先给出承诺;三是云计算提供其用户短期使用资源的灵活性(例如:按小时购买处理器或按天购买存储)。当不再需要这些资源的时候,用户可以方便的释放这些资源。研究同时指出,“低接触、低利润、低承诺”的自助服务方式正是云计算服务商业模式的精髓所在,以Amazon Web Services为例,它创新地向客户提供无合同的即用即付的计算服务、创新地通过共享硬件降低了成本,从而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

祝小江(2011)[23]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业务需求随时间、市场变化很大,企业特别是互联网运营商亟需成本更低、按需分配的计算资源,而云计算的一个鲜明特点正是通过采用廉价服务器而不是高性能服务器来构建提供大规模服务的基础设施资源,从而使得用户不用投资昂贵的电脑设备,不用等一两年的项目实施的周期,也不用承担项目开发和上线的风险;不用为维护系统而烦恼,更不用担心业务需求变化所造成的设备闲置或不足。

缪翀莺和周丽莎(2011)[24]从云计算服务的服务内涵、服务交互、服务运营和服务实现四个方面对其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与传统的IT服务相比较,客户对于云计算的IT服务能力本身是没有太多的差异感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服务交互和服务运营上,而这两点正是云计算服务创新商业模式的核心之所在。在服务交互方面,云计算服务的客户价值主张主要体现在自动化(所有的交互都是通过系统完成的,客户无需和服务提供商进行人际的任何往

来)、减少官僚主义、可扩展自助服务及快速交付\上市;在服务运营方面则表现在降低复杂性、按使用付费的定价机制、合约期更短、客户的最小投资成本及最佳资源利用。

Ling Qian等人(2009)[25]认为,云计算服务对于服务提供者和客户来说是双赢的,尤其是对于客户而言,它能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客户创造价值:(1)按需、即时满足客户需求;(2)降低成本,节约能源;(3)提高资源管理效率。

Mache Creeger(2009)[26]总结了云计算服务的十大优势:大规模的多租户模式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将固定的资产投入转为可变的低费用、弹性、可扩展性、可自服务的IT 基础设施、显著降低灾难恢复费用、允许第三方加入进行价值增值、自动化、减少系统的依赖性和限制及可加入新服务。将这十大优势进行总结,可发现可归为系统优化和经济效益两大方面,这也就是云计算服务为客户带来的两方面价值。

由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小企业目前被认为是最适合采纳云计算服务的主体,成本低、节能、灵活性好、效率高、可伸缩是云计算服务在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主要价值主张。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从云计算服务的特点出发的,主观提出云计算服务能给客户带来什么,而忽略了客户的需求,没有去探寻客户需要云计算服务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三、云计算服务的服务内容

随着云计算服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对其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以怎样的形式提供服务的研究逐渐增多。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层次的研究和对已投入市场的云计算服务实例的评述这两个方面。

图2 云计算服务的层次及实例(董晓霞,吕廷杰,2010)[27]

1.总结云计算服务的服务层次

目前,学术界对于云计算服务的服务层次已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认识,从搜集到的文献来看,即云计算的服务层次可分为软件服务层、平台服务层及基础设施服务层,市场进入条件也相应地由低到高。

软件服务层——SaaS(软件即服务),这一层主要是面向用户提供简单的软件服务及用户接口等。SaaS是一种软件布局模型,它的兴起要早于云计算,专为网络交付而设计,便于用户通过Internet托管、部署及接入。服务提供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

上,客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其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

平台服务层——PaaS(平台即服务)。这一层可以认为是整个云计算系统的核心层,负责提供抽象层次的服务,即系统运行的软件平台,主要包括并行程序设计和开发环境、结构化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管理系统、海量数据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及实现云计算的其他系统管理工具。平台层主要为应用程序开发者设计,开发者不用担心应用运行时所需要的资源,而应用程序运行及维护所需要的一切平台资源都将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开发者。

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这一层将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作为一种服务向用户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了分割、动态调整资源的功能,能按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资源,用户不需要时,则加以释放。另外,IaaS还需保证用户访问时的网络带宽。

2.总结云计算服务的实例

(1)国外

在产业界,云计算因其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得以迅速发展。据IDC咨询公司之前预测,用于云服务上的支出到2012年将达到420亿美元,占5大关键市场支出的9%,占整个IT 支出增长总量的25%,并将持续加速发展。各大跨国公司,如Amazon、Google、IBM、微软、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19218522.html,等,都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他们不仅快速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云计算产品,而且都在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打造新一代数据中心,力争抢占战略先机。在云计算产品方面,Amazon的简单存储服务(S3)、弹性计算云(EC2)等都是典型的“基础设施即服务”产品;Google的App Engine平台、微软的Windows Azure平台等都是典型的“平台即服务”产品;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19218522.html,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CRM)等则是典型的“软件即服务”产品。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Google拥有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搜索引擎,服务器数量超过100万台,遍布全球200多个站点,并且设施数量还在迅猛增长;IBM与多个欧洲组织合作开展云计算项目,已投资几亿美元改造和新建了十数个云计算中心;微软的全球基础服务系统,由遍布全球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构成,其Azure平台管理着数据中心所有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并为云应用层提供各种平台服务。除此之外,VmWare、Sun、ORACLE、思科、Intel、HP等知名公司,也陆续启动了“云战略”计划,推出了一系列云产品,预示了云计算时代激烈竞争的真正开始。

(2)国内

2009年以前,国内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对云计算的反应相对迟缓,仍主要停留在网格计算、可信计算、基础软件等传统项目上。但近几年来,很多企业也开始向云计算产业进军,为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阿里巴巴、世纪互联、中国移动、百度、瑞星、华为等,都是国内较早投资云计算的企业。2009年初,阿里巴巴在南京建立了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同年9月,又宣布成立子公司“阿里云”,专注于云计算的研究和开发。世纪互联作为国内首家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推出了CloudEx 产品线,提供类似Amazon的主机和存储服务,以及供个人和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在2010年5月下旬正式推出了名为“BigCloud”的云计算平台1.0系统,并研发和试验了高效的云系统管理软件和几个比较重要的应用,如并行数据挖掘、云存储、分布式海量数据库等。瑞星、金山、奇虎360等信息安全企业,在云安全领域取得了较大成绩,其云安全解决方案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华为在2010年11月底,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了云计算战略及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Single Cloud 云平台方案和电信应用云方案,其中SingleCloud云平台具备支持“百万级服务器集群、百万T存储、百T级网络互连”能力,能够支撑海量信息的计算和存储。

四、云计算服务的产业链/价值链

目前,由于云计算服务还没有投入大规模的应用,因此关于云计算服务产业链/价值链的研究还停留在初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出云计算服务的产业链/价值链或者价值网结构,分析其中的参与者构成。如诺达咨询《云计算产业链研究报告 2011》(2011)[28]描述了产业链的参与主体和以及主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指出目前云计算产业链主要有 10 大关键环节:硬件设备制造商、

云平台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云应用开发商、云资源服务提供商、云平台服务提供商、云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终端供应商和最终用户。祝小江(2011)沿用了诺达咨询关于产业链构成主体的研究结论,重点阐述了云计算服务产业链的发展,认为其内涵和外延比传统产业链更为丰富、更为广泛、更为复杂,它的形式也更呈网状,具有复杂网络的特点,要从“1+1>2”的价值增值效应角度入手来考虑云计算产业链的布局,并对中国企业如何做到引领产业链、抢占云计算服务市场先机提供了建议。张敏和陈云海(2010)[29]认为云计算服务产业链涵盖了从设备供应商(服务器、存储、网络)、云平台开发商、云应用开发商、云资源服务提供商、云平台服务提供商(云计算服务能力、电信业务能力、互联网开放能力)、云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终端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等多个环节,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产业链的合作模式。

第二,通过分析云计算服务的产业链/价值链或价值网结构,探讨各个参与者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对于整体所起的作用,描述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如尹小明(2009)[30]通过价值网理论创造了云计算商业模式的价值网模型,研究云计算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指出云计算服务价值网中参与者主要包括:网络运营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应用和内容提供商,软件提供商,硬件供应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和广告代理商等,并描述了其价值创造和传递关系。Zhiyuan Zhang等人(2010)[31]构建了云计算服务的价值网结构,指出客户处于整个价值网结构的中心,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通过对细分市场即目标客户群体的研究和分析,识别用户需求,通过整合自身、网络运营商、广告代理商、软硬件提供商等参与者的资源和能力,构建起整合平台。这一整合平台环绕在最内圈的客户群体的周围,形成该模型的核心。以整合平台为媒介,充分调动其他参与者,根据客户需求确定各自的价值定位以及整个价值网的价值定位,为客户提供完善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将价值在整个价值网之间沿着价值传递路径进行合理的再分配,最终实现整个价值网的价值创造,形成多方的共赢。

由以上综述可以看出,目前对于云计算服务的主要参与者已达成了基本一致,即认为硬件设备制造商、云平台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云应用开发商、云资源服务提供商、云平台服务提供商、云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终端供应商和最终用户是其产业链的关键构成因素。但是对于该产业链\价值链是如何发生作用,价值是如何创造和产生的研究上仍存在一定缺陷。

五、云计算服务的盈利模式

简单来说,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渠道,以及通过怎样的模式和渠道来赚钱,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应当有自己的商业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由于云计算服务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的兴起,目前,专门针对云计算服务盈利模式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不少文章在进行云计算服务商业模式分析时将盈利模式作为其中一个因素加以讨论。目前的盈利模式研究都是处于探讨阶段,一部分是针对云计算服务价值链中的某些具体参与者,阐述了其已存的或可能出现的盈利模式\计费模式。如祝小江(2011)[23]重点研究了产业链中两个重要的参与主体——运营商和软件服务提供商的盈利模式。董晓霞和吕廷杰(2010)通过对文献进行综述,描述了云计算服务的几种计费方式,包括量入为出的计费方式、按次收费和包月/年的计费方式。Youseff 等(2008)[32]对云服务的计费模式进行了总结,将其分为三类:分级计价(tiered pricing)模式,单位计价(per-unit pricing)模式,及订阅式计价(subscription-based pricing)模式。张纪元(2011)[33]首先对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服务中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具体描述了电信运营商在提供三种不同的服务形式SaaS、PaaS和IaaS时的不同的盈利方式。另一部分文献是对已经出现的几种云计算服务模式如AWS(Amazon Web Service)、微软的Windows Azure平台等现存的盈利/收费模式进行描述和研究,如吴俊和徐溟(2012)[34]对比分析了国外Amazon Web Service、Windows Azure 以及CloudEx 弹性计算云服务等3种典型的云服务的现存收费模式和计费方式,提出了公有云计费模式的改进方向。陈红等(2011)[35]分析了当前云服务的计费现状和目前较为重要的Amazon EC2、Google App Engine等几种平台的计费模式,给出了改进的建议,建立了云计算环境下的服务分级计算机制。

总结以上文献,目前各大云服务平台已经形成了其各自的计费模式,而在理论界关于

云计算服务如何收费及计费模式的研究也已经较为成熟,但是,盈利模式不仅仅包含收费模式,还有成本结构、利润模式和利用资源的速度等诸多因素,不阐明这些,云计算服务的盈利模式是不完整的。目前已有的关于云计算服务盈利模式的研究过于片面,只侧重于收费模式的研究而忽略了其它,不能完全表明云计算服务是如何为自身创造价值的。

六、结论与研究展望

由以上综述可以看出,相对来说,目前从商业角度出发的关于云计算服务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一是研究的数量不多,二是就已有的研究本身来看,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服务对象不清:目前云计算服务的对象分为两类:企业以及个人用户,而大多数文献无论是对其价值主张或是盈利模式等的相关研究,都没有阐明其服务的主体及服务的具体内容;②缺乏实证研究:绝大多数研究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实证研究作为支撑;③缺乏客户立场:客户的需求是一项服务产生的必要条件,有关服务的研究是离不开客户的,而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是站在云计算服务本身的角度来进行的,缺乏客户立场,导致得出的结论都较为空洞。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建议首先要明确服务对象,针对不同对象的服务形式有所不同,其创造的价值、之于服务对象的意义、盈利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不能混为一谈地进行研究;其次要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加入实证因素,使得研究结论更有说服力。

总体上来看,云计算服务在商业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为未明晰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来看,云计算服务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及明朗的发展前景已经是不可置疑的事实,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都非常明显,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一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技术转变成切实可行的商业实践,使其更好的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约翰逊等.如何重塑商业模式[J].哈佛商业评论,2008,12:108-120.

[2] Michael A, Armando F, et al. 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19218522.html,/Pubs/TechRpts/2009/EECS-2009-28.html).2009

[3] 刘江.到底什么是云计算[J].程序员,2010,11:13.

[4] Wang L, Tao J, Kunze M. Scientific cloud computing: early definition and

experience[A]. Proc of the 10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C]. 2008: 825-830.

[5] 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5(20):1337-1348.

[6] Buyya R, Yeo C S, Venugopal S. Market-oriented Cloud Computing: Vision, Hype,

and Reality for Delivering IT Services as Computing Utilities[A]. Proc of the 10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C]. 2008: 5-13.

[7] Foster I, Zhao Y, et al. Cloud Computing and Grid Computing 360-degree

Compared[A]. Grid Computing Environments Workshop, 2008. GCE '08[C]. Austin, Texas, USA , 2008:1-10.

[8] Lin G, Fu D, Zhu J, et al. Cloud Computing: IT as a Service[J]. IT Professional,

2009, 11(2): 10-13.

[9] 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66-67.

[10] Thethi P J. Realizing the Value Propos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CIO’s

enterprise IT strategy for cloud[J]. Infosys, 2009,4.

[11] 黎春兰,邓仲华.论云计算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9,4:42-46.

[12] Marston S, Li Z, et al. Cloud Computing--The Business Perspective[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11,(51):176-189.

[13] 卢军.云计算离企业应用有多远[J].信息系统工程,2008,9:31-33.

[14] 周倩.云计算:中小企业的助推器[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5] 叶周琴.云计算助力中小企业[J].东方企业文化·远见,2011,11:92-93.

[16] 马少武,张应,徐雷.云计算在电信行业的运用前景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0,2:

36-40.

[17] 张秀菊.云计算及其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1:74-77.

[18] Humphries J. Dose Cloud Computing benefit small businesse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19218522.html,/article/does-cloud-computing-benefit-small-business es/.2011

[19] 刘炜.图书馆需要一朵怎样的“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2-6.

[20] 胡小菁,范并思.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7-12.

[21] 陶新权,孙青等.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54-58.

[22] 宋戈,魏志鹏.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1,1:79-81.

[23] 祝小江. 从云计算产业链探讨中国云计算商业模式[J].经济视角,2011,9:61-64.

[24] 缪翀莺,周丽莎.客户视角下的云计算服务特征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

2011,12:9-12,32.

[25] Qian L, Luo Z G, et al. Cloud Computing: An Overview[J].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Notes,2009(5931):626-631.

[26] Creeger M. Cloud Computing: An Overview[J]. Queue(ACM Digtal

Labrary),2009,5(7)

[27] 董晓霞,吕廷杰.云计算研究综述及未来发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12):76-81.

[28] 诺达咨询.云计算产业链研究报告2011[R].北京,2011.

[29] 张敏,陈云海.电信运营商云计算发展及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2010,2:46-51

[30] 尹小明.基于价值网的云计算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

[31] Fang Jy, Chen Zb, et al. Cloud Computing Business Model Based on Valuenet

Theory[A].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Engineering[C].2010:462-469.

[32] Youseff L, Butrico M, Da Silva D. Toward a Unified Ontology of Cloud

Computing[A]. Grid Computing Environments Workshop. GCE'08[C]. Austin, Texas, USA, 2008.

[33] 张纪元. 云计算产业链和基本特征及电信运营商盈利模式[J].广东通信技术,2011,

8:5-11.

[34] 吴俊,徐溟.公有云服务计费模式比较研究[J].电信科学,2012,1:127-132.

[35] 陈红,任怡,刘晓健.云计算平台下计费机制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1,8(38):48-52.

作者简介:熊筱熙,女,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学。

赵欣艳,女,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学

云计算综述报告

云计算综述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摘要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已经成为了IT界的热门技术,甚至被视为将根本改变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革命技术。借助云计算,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瞬息之间,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实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的效能。云计算可以被视为网络计算和虚拟化的融合:即利用网格分布式计算处理能力,将IT资源构筑成一个资源池,再加上成熟的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技术,是用户可以实时的监控和调配资源。 本文主要首先介绍云计算的概念和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云计算的原理、核心技术,现状,最后是关于云计算的挑战及其展望。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化云存储分布式计算 1 云计算的概念 计算机的应用模式大体经历了以大型机为主体的集中式架构、以PC机为主体的客户/服务器分布式计算架构、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及基于Web2.0应用特征的新型架构。计算机的应用模式、技术架构及实现特征的演变史云计算发展的时代背景。 云计算由英文Cloud computing直接翻译而来。这样通俗的得技术术语,却难以找到业界统一的定义。云概念这个术语的诞生和使用纯属偶然,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人员都习惯性的将互联网画成一朵“云”来代表,因为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简化网络内部的技术细节和复杂机制来方便讨论新技术。 云计算的定义众多,目前广为认同的一点是,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一种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获得应用所需的资源(硬件、软件、平台)。云计算将计算从客户终端集中到“云端”,作为应用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计算通过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由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用户只关心应用的功能,而不关心应用的实现方式,应用的实现和维护由其提供商完成,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应用。云计算不是一个工具、平台或者架构,而是一种计算的方式。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章瑶指导教师陈颖 二级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08市场营销C1班学号 0803240137 2009年10月30日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要更加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字: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资产;品牌传播 一、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解释基本与下述说法相类似,都是从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识别功能出发,将品牌视作一种特殊符号,并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比如: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2009)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大卫·奥格威(2009)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乔春洋(2005)指出,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及专有性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保证。而品牌的强弱、价值、竞争力、影响力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1)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 周小华 摘要:本文主要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特点、发展现状、利处与弊端以及对云计算的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是关于云计算的挑战及其展望。 关键词:云计算;数据存储;编程模型 1.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是由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网格计算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云计算仍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计算机的应用模式大体经历了以大型机为主体的集中式架构、以pc机为主体的c/s分布式计算的架构、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以及基于web2.0应用特征的新型的架构。云计算发展的时代背景是计算机的应用模式、技术架构及实现特征的演变。“云计算”概念由google提出,一如其名,这是一个美妙的网络应用模式。在云计算时代,人们可以抛弃u盘等移动设备,只要进入google docs页面,新建一个文档,编辑其内容,然后直接把文档的url分享给朋友或上司,他们就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访问url。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因pc硬盘的损坏而发生资料丢失事件。 IBM公司于2007年底宣布了云计算计划,云计算的概念出现在大众面前。在IBM的技术白皮书“Cloud Computing”中的云计算定义:“云计算一词用来同时描述一个系统平台或者一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一个云计算的平台按需进行动态地部署(provision)、配置

(configuration)、重新配置(reconfigure)以及取消服务(deprovision)等。在云计算平台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物理的服务器或者虚拟的服务器。高级的计算云通常包含一些其他的计算资源,例如存储区域网络(SANs)。网络设备,防火墙以及其他安全设备等。云计算在描述应用方面,它描述了一种可以通过互联网Intemet进行访问的可扩展的应用程序。“云应用”使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功能强劲的服务器来运行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任何一个用户可以通过合适的互联嘲接入设备以及一个标准的浏览器就能够访问一个云计 算应用程序。”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包含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及在数据中心提供这些服务的软硬件设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同合作。云计算将IT 相关的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通过Internet 获取需要的服务。 通过对云计算的描述,可以看出云计算具有高可靠性、高扩展性、高可用性、支持虚拟技术、廉价以及服务多样性的特点。现有的云计算实现使用的技术体现了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 (1)硬件基础设施架构在大规模的廉价服务器集群之上.与传统的性能强劲但价格昂贵的大型机不同,云计算的基础架构大量使用了廉价的服务器集群,特别是x86架构的服务器.节点之间的巨联网络一般也使用普遍的千兆以太网. (2)应用程序与底层服务协作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传

云计算综述

云计算综述 作者:林铮 摘要:文章对时下比较流行的概念——云计算进行了一些简要的介绍,随即展开云计算将会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并且对云计算发展带来的一些机遇与挑战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最后对云计算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云计算;高性能;分布式;SaaS 1云计算相关技术 1.1数据存储技术 为保证高可用、高可靠和经济性,云计算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来存储数据,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来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即为同一份数据存储多个副本。另外。云计算系统需要同时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行地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因此,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必须具有高吞吐率和高传输率的特点。 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主要有谷歌的非开源GF’s(Google File System)和Hadoop开发团队开发的GFS开源实现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大部分rr厂商,包括Yahoo、Intel的“云”计划采用的都是HDFS的数据存储技术。GFS是一个可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用于大型的、分布式的、对大量数据进行访问的应用。它运行于廉价的普通硬件上,但可以提供容错功能。 它可以给大量的用户提供总体性能较高的服务。GFS与过去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有很多相同的目标,但GFS的设计受到了当前及预期的应用方面的工作量及技术环境的驱动,这反映了它与早期的文件系统明显不同的设想。这就需要对传统的选择进行重新检验并进行完全不同的设计观点的探索。 1.2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系统对大数据集进行处理、分析,向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因此,数据管理技术必须能够高效的管理大数据集。其次,如何在规模巨大的数据中找到特定的数据,也是云计算数据管理技术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云计算的特点是对海量的数据存储、读取后进行大量的分析,数据的读操作频率远大于数据的更新频率,云中的数据管理是一种读优化的数据管理。因此。云系统的数据管理往往采用数据库领域中列存储的数据管理模式,将表按列划分后存储。 云计算的数据管理技术以C,oogle的BigTable为代表,同时Hadoop也正在开发类似BigTable的开源数据管理模块。 Bigtable是一个分布式的结构化数据存储系统,它被设计用来处理海量数据:通常是分布在数千台普通服务器上的PB级的数据。C,oogle的很多项目使用Bigtable存储数据,包括Web索引、CoogleEarth、C,oogle Finance。这些应用对Bigtable提出的要求差异非常大,无论是在数据量上

大数据云计算文献综述

大数据云计算文献综述 一个大数据的调查 摘要: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回顾大数据的背景以及当前发展状况。我们首先介绍大数据的一般应用背景以及回顾涉及到的技术,例如: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以及Hadoop。接下来我们着重大数据价值链的四个阶段,也就是:数据生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对于每个阶段,我们介绍应用背景,讨论技术难题以及回顾最新技术。最后,我们介绍几个大数据的代表性应用,包括企业管理,物联网,在线社交网络,媒体应用,集成智慧,以及智能电网。这些讨论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以及对读者感兴趣的领域的蓝图。这个调查包括了对开放问题和未来方向的讨论。 关键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Hadoop 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 1、背景 1.1大数据时代的曙光 在过去的二十年,数据在各种各样的领域内爆炸式增长。按照2011年来自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世界上总共的创建及复制的数据量达到1.8zb,在五年内增长了大约九倍[1]。在未来这个数字至少每两年增加一倍。在全球数据的爆炸增长下,大数据这个词主要来描述巨大的数据集。与传统的数据集相比,大数据通常包括非结构化数据,这需要更实时的分析。 另外,大数据也能在发现新价值上带来新优势,帮助我们帮助我们获得一个深入隐藏价值的认识,也导致新挑战,例如,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样的数据集。

近日,行业产生兴趣的大数据的高潜力,许多政府机构公布主要计划加快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2]。此外,大数据问题往往覆盖在公共媒体,如经济学[3,4],纽约时报[5],和全国公共广播电台[6,7]。这两个主要的科学期刊,Nature和Science,还开通了专栏讨论大数据的挑战和影响[8,9]。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超越一切质疑[10]。 目前,与互联网公司的业务相关联的大数据快速增长。例如,谷歌处理的数据达数百拍字节(PB),Facebook的生成日志数据每月有超过10 PB,百度一家中国公司百度,业务流程有数十PB的数据,而阿里巴巴的子公司淘宝每天的网上交易产生几十太字节(TB)的数据。图1示出的全球数据量的热潮。当大型数据集的数量急剧上升,它也带来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图一、持续增长的数据 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IT)使其更容易以产生数据。例如,每分钟有平均72个小时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11]。因此,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从广泛分布的数据源中收集和整合大量的数据。 云计算和物联网(IOT)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数据的大幅增长。云计算提供了安全措施,访问网站以及数据资产的渠道。在物联网的典范,遍布世界各地的传感器正在收集和传送数据到云端进行存储和处理。这样的数据在数量和相互关系将远远超过对IT架构和现有企业的基础设施的能力,以及它的实时要求也将极大地强调可用的计算能力。日益增长的数据造成怎样在当前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存储和管理如此庞大的异构数据集的问题。

酒店服务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酒店服务业的发展专业班级:市场营销3班 学号: 07090313 姓名:孙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时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经济型饭店已经成为饭店业发展的热点领域。那么我们该如何发展经济型饭店,就成了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探讨它的理论实质和发展途径,发现其经营的客观规律,为理论创造和实践运营提供理论指导,这对我国经济型饭店的发展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在阅读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经济型饭店的界定、问题、对策及战略这几个方面分析、说明,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经济型饭店;问题;策略;集团化 引言 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最初目的是赢得外汇收入,因此,入境旅游是早期旅游业经营的主要内容。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饭店业,为了适应国外游客的需求也必然优先发展高档饭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旅游逐渐发展壮大、国际大众化旅游逐渐成熟。但是目前,我国在满足大众化旅游需求的市场供给方面却存在着巨大断层:质好价高的高星级饭店和质次价低的社会旅馆数量大,而干净、安全、价格适中的饭店少。饭店业的发展急需改变以高档饭店为主的局面,逐步形成高、中、低全面发展的行业结构。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 的相继召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舞台将更为广阔,饭店需求量十分巨

大,其中经济型饭店的需求增加最快。经济型饭店的良好发展势头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饭店转向了经济型饭店,也获得了较好的效益。从1997年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型连锁饭店品牌诞生至今,已经形成了三大阵营。第一大阵营:全国性的经济型饭店品牌,例如如家、锦江之星;第二大阵营:一些区域性的经济型饭店品牌,例如上海的莫泰168、广州7日饭店连锁、南京的金一村等;第三大阵营:国际饭店管理集团,例如法国雅高的宜必思和美国速8。相对的近十年来,关于经济型饭店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讨论和研究最多的是经济型饭店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前景这几个方面。 一、我国经济型饭店的产业界定 目前,经济型饭店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根据史密斯旅行研究定义,经济型饭店指的是保持低廉价格,针对20%低端市场的价格敏感消费者的饭店。 在《WTO现代饭店及餐饮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经济型饭店的定义是:经济型饭店一般为廉价饭店,该饭店通常只经营客房。饭店本身没有餐饮管理设施或仅有十分有限的餐饮服务,价格低廉。欧美饭店业发达地区在划分饭店类型时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是将饭店划分为,豪华型/高档饭店、中档饭店和经济型饭店。一般而言,经济型饭店提供的是相对于中高档饭店的全套服务的有限服务。一些经济型饭店只提供早餐,只有一个餐厅甚至没有餐厅;浴室分享;不配备公共休息室、夜总会、美容美发室、健身房、商场等设施,只向客人提供满足其住宿要求的基本的服务。

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综述(改)教学内容

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综 述(改)

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综述 ** 摘要:云计算是一类新兴的计算方式,也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全新交付模式,因其使快速 有效处理海量的数据变为可能,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云计算的兴起渊源,分析了算法的优越性,并介绍了该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及其相应的技术,最后介绍了相关应有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云计算;云计算安全;安全技术及应用 Keyword:Cloud Computing,Cloud Computing Security,Securit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0 引言 云是一种并行和分布式系统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和虚拟化的计算机,它基于服务层协议动态配置,作为一个或多个统一的计算资源,基于服务商和消费者之间通过谈判建立[9]。而所谓的云计算,是通过基Internet的计算方式,把共享的软硬件资源、信息按需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全新交付模式。 随着社会信息化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数据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增长,正是因为云计算的存在,使快速有效处理海量的数据变成可能。而云计算多用户、虚拟化、可扩展的特性使传统信息安全技术无法完全适用于云计算平台。因此,云计算的存在又带来了一个新的安全问题,它成为制约云计算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述了云计算的理论依据,然后再对其带来的安全问题、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讨论。 1云计算的理论依据 云计算的概念是由2006年Google提出的,它可认为是分布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多种计算模式混合的进一步演化[17]。 1.1云计算的服务模型 现如今,云计算主要提供以下三个层次的服务:IaaS、SaaS和 PaaS。 基础设施级服务(IaaS)是通过Internet向用户提供计算机、存储空间、网络连接、防火墙等等的基本的计算机资源,然后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随心所欲的部署和运行各种软件,其中包括OS和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消费者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 软件级服务(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可以直接向供应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用来管理企业的运营却不需要购买,但是,云用户没有管理软件运行的基础设施、平台的权限,只能做一些非常有限的应用程序的设置。 平台级服务(PaaS)是将软件研发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交付给用户,因此,PaaS实际上也是SaaS应用的一种,但它主要面向的是进行开发的工作人员,并为其提供在互联网上的自主研发、检测、在线部署应用。 1.2云计算的成功优势

品牌理论文献综述

品牌理论的演变 英国学者彻纳东尼指出:“一个成功的品牌是一个好的产品、服务、人或地方,使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获得相关的、独特的、最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价值。” Jay P.McCormack和Jonathan Cagan(2003)认为建立和保持一个一致的品牌陈述是建立一个成功产品的重要部分。我们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品牌理解的各种观点以及各种品牌理论研究进行评述和归纳,为我们研究品牌传播理论及品牌网络传播理论做理论基点,并期望能够揭示品牌理论研究的新趋势。对于品牌内涵的诠释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品牌是符号 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许多学者认为品牌就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产品,或者说是区别产品的记号,他们对品牌的认识也仅局限于企业层面。美国营销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A)在1960年将品牌定义为:“品牌系指一个名称 (name)、语词 (term)、标志(sign)、象征 (symbol)、以及设计(design),或是上述各项的组合,以藉此辨识出一个或一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进而与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有所区别”;Chematory&Mewilliam(1989)“品牌是一种辨识的图案,使其与竞争者有所差异”;美国管理协会认为,品牌是经营者或经营者集团的产品与服务,基于与其他竞争者有所区别而赋予之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亦或是上述方式的结合(Peter D.Benneh,1998);美国营销学权威菲力普·科特勒〔1〕进一步分析认为:品牌是一种或一组为了辨认某个销售者区别于竞争者的产品和劳务的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品牌拥有文化象征、个性特征、利益、属性、价值体现、用户暗示等六层含义;Lynn B.Upshaw (1999)在其出版的《塑造品牌特征》一书里指出:品牌是使某种产品和服务能够区别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 (2)品牌是情感 1955年,最早对品牌进行研究的Burleigh B.Gardner和Sidney J.1evy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品牌的论文《产品与品牌》,他们阐明了下列原理:品牌的发展是因为品牌具有一组能满足顾客理性和情感需要的价值,品牌的创建要超越差异性(differentiation)和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它应该注重开发一种个性价值(personality);King(1970)指出,品牌不仅由于其功

云计算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

本文档包括该专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文献标题:An exploratory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作者:Aharony, Noa 期刊:The Electronic Library, 33(2), 308-328. 年份:2015 一、外文文献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影响云计算采用与否的一个探索性研究) Aharony, Noa Purpose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explores what factors may influence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to adopt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 in their organization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to what extent do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explai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tentions towards cloud computing, and to what extent do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explai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tentions to use cloud computing.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Israel during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2013 academic year and encompassed two groups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librarians and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Researchers used seven questionnaires to gather the following data: personal details, computer competence, attitudes to cloud comput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openness to experience,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self-efficacy. Findings - The current study found that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cloud computing was impacted by several of the TAM variable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uter competence. Originality/value - The study expands the scope of research about the TAM by applying it to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and cloud computing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traits, such as cognitive appraisal, personal innovativeness,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computer competence when considering technology acceptance. Further, the current study proposes that if directors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 assume that novel technologies may improve their organizations' functioning, they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both the TAM and the issu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se factors may help them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workers. Keywords: Keywords Cloud computing, TAM, Cognitive appraisal,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Openness to experience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innovations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has recently presented is the

云计算概述课程大纲

云计算技术-培训课程方案 ——云计算培训之一:云计算概述 课程简介: 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增长,通过网络访问非本地的计算服务(包括数据处理、存储和信息服务等)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称作“云计算”的技术。之所以称作“云”,是因为计算设施不在本地而在网络中,用户不需要关心它们所处的具体位置,于是我们就像以前画网络图那样,用“一朵云”来代替了。其实,云计算模式的形成由来已久(谷歌公司从诞生之初就采用了这种模式),但只有当宽带网普及到一定程度,且网格计算、虚拟化、SOA和容错技术等成熟到一定程度并融为一体,又有业界主要大公司的全力推动和吸引人的成功应用案例时,它才如同一颗新星闪亮登场。 李德毅院士指出云计算将会给信息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将使信息技术整体结构发生改变,今后更多的软件会逐步转移到云计算环境中,更多的用户也将受益于云计算服务。随着云计算的研究深入和应用发展,它将成未来主流应用模式。 由于云计算技术起源于企业界而非学术界,各种技术文献很难寻获,大多数书籍和报告会都还停留在概念阶段,目前还未见到对云计算技术进行全面、深入剖析的教科书式出版物和深度技术培训课程。我们理解相关IT从业人员渴望弄清云计算技术本质和细节的迫切心情,特策划了这个系列培训课程。 …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大家弄清:云计算是什么云计算的产生背景和动力云计算系统架构主流云计算方案的技术原理是什么如何着手云计算技术研发什么是云数据管理技术云计算未来发展方向 课程知识点: 学员通过学习,将掌握和了解下列技能与知识点: 1.云计算概念与起源 2.云计算应用与发展现状 3.云计算的典型技术方案 4.】 5.云计算优势分析 6.云计算技术架构与关键技术 7.云计算产业及应用情况 8.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发展策略 9.Google云计算系统架构 10.IBM“蓝云”系统架构 11.Amazon云计算系统架构 12.Salesforce云计算解决方案 13.。

关于服装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服装行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姓名:程潇宵学号:110510110 [摘要] [关键词]服装;品牌;定位;品牌营销; [英文摘要] [关键词] 一、中国房地产行业品牌营销研究的必要性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产业部门,其产业涵盖面广,涉及面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房地产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第一,房地产业关系人们的安居条件。住房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之一。第二,房地产是产业链较长的行业,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由此可见,房地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深化,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明显由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这标志着供需关系起了实质性的变化。即买方市场将以个人购房为市场主力,消费者在考虑价格和承受能力的同时,对开发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在日益开放的经济体系中,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与本国经济状况及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受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1。近几年,随着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许多房地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不仅如此,很多大企业也纷纷涉足房地产行业。如华润、中铁和中粮等大型国有企业,还有像新希望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行业竞争也异常激烈。而且国家不断出台房地产政策和金融政策,以调整住房结构,打压投资性需求,稳定住房价格。 在市场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方式则是通过设计各式各样的营销推广策略。2009 年上半年主要表现为暗降价,进入下半年以后,明降价开始明显增多,而且降价力度开始加大,到2012年降价的力度始终未减。但由于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在严重持币待购心理的影响下,房地产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降价并不能带来销售量的大幅度提升,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即消费者认为价格为持续下降,持币待购的心理会更加严重。数据显示,2009 年中国商品房交易量增长5.7%,而2009 年行业盈利增长却在下降。2011年商品房市场交易量快速增长态势有所缓和,总体增速呈下降态势。商品房成交量总体增速1陈兰青. 房地产品牌营销. 中国房地信息, 2006, 4

云计算技术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19218522.html, 云计算技术研究综述 作者:刘永 来源:《软件导刊》2015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和海量数据处理需求增加,云计算作为新兴计算模式受到广 泛关注。采用云计算不仅可满足海量数据处理需求,还可提高IT资源利用率、降低IT成本、简化IT管理。从云计算技术角度出发,介绍云计算概念及其优势、国内外研究现状、云计算关键技术及所面临的挑战,为云计算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云计算;云计算技术;综述 DOIDOI:10.11907/rjdk.151976 中图分类号:TP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90004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爆炸式增长和社会对海量信息处理需求的增加,使以往IT计算模式不能满足当前各种计算的需求,促使诞生新一代计算模式——云计算。计算模式经历了网格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等阶段,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计算模式,虽然提出和应用时间不长,但由于其具有巨大优势,因而受到各类企业、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广泛关注,具有广阔前景。 实际上,许多公司和科研机构在多年以前就已开始云计算相关研究和规划,为新一轮竞争作准备。2007年,Google、IBM等公司便与美国高校发起云计算计划,并取得初步成功。当前,Google、微软、Amazon等都推出各自“云计算”计划;国内华为等也正在进行云计算方面相关研究,世界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对云计算开展了深入研究。 1 云计算 1.1 云计算定义 自云计算概念提出来,其内涵不断丰富,但研究者们对云计算始终没有统一定义。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1]认为,云计算既是互联网上以服务形式 提供的各类应用,也是数据中心为这些服务提供支持的软硬件资源。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对云计算的定义为[2]: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便捷、按 需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服务等资源),

品牌定位的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定位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品牌定位概述 定位最初是由美国人艾·莱斯和杰克·特劳在1972年提出并加以推广和应用的。他们提出“定位”概念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品牌市场传播的效率问题,是为了应对传播过度造成的品牌信息难以被消费者注意和接受的问题。 里斯、特劳特提出:定位是为产品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同一细分市场上有着数不清的竞争者,品牌要使自己获得消费者喜爱并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就一定耍使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目中,并占领消费者心智阶梯中的重要地位。这种地位的获得主要来自品牌定位的成功——它是由品牌缔造者与品牌消费者共同完成的,这就是品牌定位的基本含义。 上世纪70年代由艾·里斯(AL Rise)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提出“定位”概念,在国外已被认为是进行品牌定位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概括,定位早已超越了广告视野,上升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战略和思想。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强调:企业品牌或产品应在消费者心目获得~个据点,一个认定的区域位置,企业的营销策略应在消费者心智上下功夫,努力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优势的地位。品牌定位是从概念层面决定如何把本品牌与竞争对手品牌相区别,如何使本品牌与消费者的生活、人生目标和追求联系起来,从而给消费者提供选择该品牌的充足理由。 2.品牌定位系统 2.1品牌定位的内涵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拉里·耐特提出:“未来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和投资者、都将认识到,只有品牌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而唯一能够拥有市场的途径是拥有具备市场优势的品牌。” 凯温·格兰西和罗伯特·舒尔曼曼在《灭商的营销秘密》( marketing MythsThat Are killing Business)一书中认为:三种因素导致错误品牌定位的发生,第一,企业自始未能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策略;第二,企业未能清楚地将定位思想、理念和原则传达给市场;第三,企业未能提供足够的营销资源的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综述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 27, No.10, 2011 专家论坛 微型电脑应用 2011年第27卷第10期 ·1· 文章编号:1007-757X(2011)10-0001-03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综述 虞慧群,范贵生 摘 要:云计算是当前信息产业的热点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定义、特征和模型3个方面,介绍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对云计算的虚拟化、资源管理、安全性、分布式编程、数据存储等核心技术和云计算标准进行综述,并对分析主流的云计算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云计算,云产业,云安全,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近年来,云计算快速成为了一种广泛接受的计算模式。工业界和学术界对云计算的核心概念有了一定的共识,对云计算提供新的服务和消费商业模式有了基本认同。另外,云计算产业应用,需要满足服务质量需求、服务层协议和标准支撑,得到了普遍认同[1]。 鉴于云计算有广阔应用前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它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众多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云应用产品。然而,云计算产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云计算从理论基础、技术、服务模式和标准化工作等方面都不够成熟。云计算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和开发。 本文主要综述云计算相关技术,着重阐述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和标准化工作,并分析主流的云计算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1 云计算的概述 1.1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网络化计算模式,尚缺乏统一的定义。美国NIST 的定义是[ 2]:云计算是一种能够通过网络随 时随地、按需方式、便捷地获取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 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并提高其可用性的模式,这些资 源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池,并能够以最省力和无 人干预的方式获取和释放。 云计算具有如下5个基本特征[3]: (1)计算能力以服务形式提供:服务的提供者与使用 者分离,使用者无需拥有IT 资产。 (2)基于网络的计算: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能力, 并可以通过标准方式访问,以通过众多瘦客户端或胖客户端 推广使用(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 等)。 (3)资源共享:供应商的计算资源被集中,以便以多 用户租用模式服务所有客户,同时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 可根据客户需求动态分配和重新分配。客户一般无法控制或 知道资源的确切位置。这些资源包括存储、处理器、内存、 网络带宽和虚拟机器。 (4)快速伸缩性:可以快速有弹性地提供计算能力。 对客户来说,可以租用的资源看起来似乎是无限的,并且可 在任何时间购买任何数量的资源。 (5)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服务,支付服务的多少 取决于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的计量。 1.2 云计算的模型 云计算基于计算资源池,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 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4]。云计算的参考模 型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云计算模型框架 ——————————— 基金项目: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07SG32) 作者简介:虞慧群,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237 范贵生,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助理研究员,上海,200237

品牌形象文献综述

1前言 生存在于生命的延续,更在于生命在延续过程中的激发和升华,企业的生命也是如此。面对当前残酷、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更需要企业在生存中不断开拓和创造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力。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市场竞争、品牌竞争等逐步显示出其局限性,在信息日益共享的“信息时代”产生了众多趋同现象,即同类商品之间的技术、服务、价格等的水平越来越难分上下。为此,作为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手段——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已成为制胜的法宝。 品牌形象是品牌构成要素在人们心目中的综合反应,也是消费者记忆中关于品牌的所有联想的综合感知。品牌形象由品牌的内在形象和品牌的外在形象构成,其中品牌内在形象主要包括品牌产品形象和品牌文化形象,品牌外在形象主要包括品牌标识形象和品牌信誉形象。品牌形象塑造,就是指成功地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构筑、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国内外关于品牌形象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将国内外关于品牌形象相关理论、品牌形象测评、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塑造四方面的研究资料整理归纳,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品牌形象相关理论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供理论依据。在品牌形象相关理论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USP理论、多重属性模型、BI理论、比尔品牌形象理论以及我国学者罗子明的品牌形象的特性及构成理论。 (1)USP理论又称独特销售说辞理论[1],是罗瑟·里夫斯提出来的,主要应用于广告策划中。该理论在消费者是理性思维者的前提假设下认为:消费者倾向于只记住品牌的一个东西即强有力的主张或概念,并进一步认为在消费者心目中,一旦将这种强有力的主张、说辞或许诺同某一特定的品牌联系起来,就会给该产品以持久受益的地位。 (2)多重属性模型多重属性模型是消费者行为学中最常用来解释和预测个体消费者品牌偏好的理论之一。多重属性模型有许多变式,如“信念-评价模型”、“信念-权重模型”、“决定-属性模型”等。这些模型都来源于费什1996年提出的“期望-价值”模型。 (3)BI理论又称品牌意象说[2],是著名广告人大卫·奥格威在1948年提出和倡导的。品牌意象说中的“意象”与“品牌形象”中的“形象”所对应的英文都是“image”,但所指的意义是不同的。前者指象征性的、表现价值观念的联想。奥格威认为:同类产品的许多品牌,就其物理属性的差别而言,消费者是很难区别的;营销者主要通过广告等手段赋予品牌不同的联想来达到这一目的。只要这些联想符合目标市场的要求,它们就会赋予品

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

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 云计算把网络上的服务资源虚拟化,整个服务资源的调度、管理、维护等工作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其目标是用户通过网络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最大限度地使用虚拟资源池,处理大规模计算问题。各大云计算厂商如 Amazon,IBM,Google,Microsoft,Sun等公司都推出自己研发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而学术界也源于云计算的现实背景纷纷对模型、应用、成本、仿真、性能优化、测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云计算继续向前发展。 1.云计算的商业交付模式 (1)云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 IaaS 是将硬件设备等基础资源封装后对消费者提供处理、存储、网络及基础计算资源的一种服务能力。IaaS 的基础设施主要指 IT 设施,包括计算机、存储、网络,以及其他相关的设施。IaaS 应用的核心目的是降低设施成本、用户使用成本。消费者可以通过连接的CPU 时长、每秒指令数、存储占用空间量来支付费用,而不必管理和控制使用的基础设施。IaaS 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允许用户动态申请和释放节点,按使用计量,因为 IaaS 服务器的规模巨大,可以认为提供给用户的服务资源几乎是无限的。同时 IaaS 提供者通过网络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提供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等基础资源服务,这些服务是可以由云计算合理分配执行的物力资源,因而它具有更高的资源使用效率。 (2)云平台作为服务(PaaS) PaaS 面向广大互联网应用开发者,把端到端的分布式软件开发、测试、部署、运行环

境以及复杂的应用程序托管当作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从而简化应用程序开发。 PaaS 通过开放的架构,为互联网应用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共享云计算、超大规模计算能力的平台。PaaS 采用屏蔽底层软硬件设施的复杂性,为用户提供简易安全的使用接口,便于自身负责资源的动态扩展和容错管理,让软件外包程序开发人员快速定制、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互联网应用,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3)云软件作为服务(SaaS) SaaS 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浏览器为交互方式,把在云基础设施上的服务器端的程序软件提供给用户应用。SaaS 提供商为用户搭建物理设施和软件设施,并负责后期维护。用户只需根据需要选择供应商,租赁应用服务,无需购买软硬件产品等。SaaS 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多用户租赁实现企业用户或个人用户全在线、全互联、多维度数据管理及分析,帮助对有效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彻底改变传统交付应用程序高成本、低效率的状况,用可控、可分解、可管理、可共享的服务交付模式,最快的实现用户的需求。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深入发展,不同的云计算技术商业交付模式之间在相互渗透融合,一种云产品可能横跨两种以上的交付模式,但正是这样融合的发展才真正使云计算产品的应用性增强,更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2云计算的部署模式 云计算的部署模式由私有云、社区云、公共云、混合云四个部分组成: 私有云依托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单独构建一个计算模式,保护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又可以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计算资源,是拥有较强资金、技术实力的企业或政府部门所采用的主流模式。 社区云是几个相关组织联合组建,一起分享,并由通过社区组织或第三方制定的共享包括社区云的策略、安全、反馈、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