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教案知识分享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教案知识分享

《生理学基础》

三、小结5′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人数、观察教学秩序、复习提问

二、新课教授

1、从多种排泄组织、器官引出肾脏

提出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的作用和意义

2、复习肾脏的解剖知识

3、重点讲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滤过作用、列表对比血浆、原尿的成分,引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2)、结合图示细解肾小球滤过的结构—滤过膜,引用肾小球肾炎病人出现蛋白尿和血尿的临床实例,讲解肾小球滤过膜在保留负电荷物质,如RBC 和白蛋白等成分具有

重要的意义;力求深入浅出,突破难点。

3)、板书详解有效滤过压,和学生一起分析肾小球滤过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突破难点,归纳出有效率过压的公式。

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1)、从原尿量和终尿量的对比引出重吸收

结合板书简介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和方式

2)、引用各种离子对机体活动的重要性,展开各种离子在肾小管重吸收中的部位、方式和特点;

3)、设计葡萄糖重吸收的动态演示图,并提出糖尿病的临床危害性和难治性

①提问为什么糖尿病人尿中会出现葡萄糖?接着深入分析葡萄糖重吸收的过程;

②介绍肾糖阈的概念,要求学生课堂掌握。

5.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掌握H+、NH3、K+、的分泌与排泄。

三、教学小结和检测

1、尿生成的三个环节、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公式、肾小球滤过率及其正常值。

2、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近球小管;Na+、水、葡萄糖的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和特点。

3、肾糖阈、葡萄糖吸收极限量。

教学后记:

《生理学基础》

2 2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精编版

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 赵慧慧4月13日77班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哪些种类?什么叫排泄? (二)导入 我们刚刚复习了人体的代谢废物的种类,在人体内,少部分的代谢废物形成汗液通过皮肤排出,而大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是通过什么排出的呢?同学们对泌尿系统了解么,在泌尿系统中尿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些知识

(三)讲解新课 1.学生观察图片P60图11-2,尝试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的作用,教师总结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结合各器官的作用,讲解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3.学生阅读观察课本62页,思考下列问题 (1)肾脏由什么构成 (2)每个部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师讲解总结并板书 肾脏1.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2.由肾单位构成 3.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过度:我们了解了肾脏的具体构成,那么在肾脏中是如何形成尿液的呢?各组成部分起到什么作用呢? 4.教师画图讲解尿液形成的过程,并讲解肾单位中的组成部分在尿液形成中分别起到的作用 A.肾小球(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B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学生思考: (1)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150L,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L的原因(2)某同学去尿检,医生发现他的尿液中有红色物质,请问该同学发生的病变位置在哪?若尿中有糖,说明哪个结构可能出现问题? 过度:通过以前知识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人要时刻进行新陈代谢,血液要循环流动,由此可知尿液也是时刻在形成,而我们为什么一段时间后才想去厕所呢? 5.学生议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并补充饮水和排尿的好处 (膀胱可以暂时储存尿液)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 一、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动脉血压在 80~180mmHg 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A.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2.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 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D.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E.两侧肾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 3.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为: A.100ml/min B.125ml/min C.150ml/min D.200ml/min E.175ml/min 4. 滤过分数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C.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5. 正常情况下,流过肾脏的血浆约有百分之几被滤出: A. 15 % B. 19% C.45% D.81% E.85% 6. 对肾小球滤过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 C.基膜层 D.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E.以上都不是 7. 超滤液中葡萄糖含量: A.高于血浆 B.低于血浆 C.与血浆相同 D.与小管液相同 E.与终尿相同 8.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A.入球小动脉血压 B.出球小动脉血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D.全身动脉血压 E.肾动脉血压 9. 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的因素是: A.全身动脉血压升高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囊内静水压升高 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10. 剧烈运动时,少尿的原因是: A.醛固酮分泌增加 B.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加 C.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肾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11. 各段肾小管,重吸收物质量最大的是: A.集合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D.髓袢降支 E.近端小管 12. 近端小管HCO3-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A.H2CO3 B.HCO3- C.CO2 D.OH- E.NaHCO3 13.对葡萄糖具有重吸收能力的小管是: A.近端小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细段 D.集合管 E.以上全有 14. 对Na+的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15. 在肾脏,水容易通透而Na+不容易通透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细段D.远曲小管 E.内髓集合管 16. 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全部被重吸收,其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细段 C.髓袢粗段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17. 构成内髓质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溶质是: A.碳酸盐和 NaCl B.尿素和 NaCl C.尿素和葡萄糖D.NaCl 和 KCl E.KCl 和尿素 18. 肾髓质高渗状态的维持主要依靠: A.小叶间动脉 B.弓形动脉 C. 弓形静脉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作业

1.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尿量增加。 (1)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 (2)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量增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点靠近出球小动脉端,甚至不出现滤过平衡→有滤过作用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长度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上升→尿量增加。 (3)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容量增加→对心肺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增加→心肺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的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到中枢,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4)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容量增加→对心房壁容量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增强→容量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的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到中枢,经过中枢的整合处理后,使交感神经系统的紧张性活动减弱,肾交感神经的紧张性降低→肾小动脉舒张。由于分布在入球小动脉管壁上的交感神经末梢更紧密,所以入球小动脉的舒张更为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 2.试述HCO3-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的过程。 经肾小球滤过而进入小管液中的HCO 3 -与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到小管液 中的H+结合生成H 2CO 3 ,再解离出CO 2 和H 2 O。CO 2 以其脂溶性直接通过管腔膜进入 小管上皮细胞内,与细胞内的水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生成H 2CO 3 ,H 2 CO 3 再解离出 H+和HCO 3-。H+被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到小管腔中,而HCO 3 -则与Na+一起重吸收回血 液。因此HCO 3-的重吸收是以CO 2 的形式进行的。 3.糖尿病患者为何出现尿糖和多尿现象?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滤过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重吸收,使肾小管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形成的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由于水的重吸收减少,所以尿量增加。由于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重吸收而随尿排出,所以尿中含有葡萄糖。 4.大量出汗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大量出汗后尿量将减少。 (1)由于汗液刚从汗腺细胞分泌出来时属于低渗液,所以大量出汗后机体表现为高渗性脱水。由于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加强,下丘脑的视上核和视旁核合成的血管升压素增加,同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的信息通过下丘脑-垂体束传到神经垂体,使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升压

七年级生物下册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北师大版

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课前准备:挂图、道器(气球一个,红毛线,吸管)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代谢废物的排出,那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 [学生]: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器官将代谢废物排出 [老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三种途径把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到体外,前面我们也学习了呼吸系统的有关知识内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泌尿系统有关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产生形成的吗?然而尿液的排出需要经过哪些器官?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看书,并找出相应的答案。(3—5分钟) [老师]:些时板书标题及板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提问]:尿液是从哪里产生形成的? [学生]:肾脏 [再问]:那尿液排出需要经过哪些器官呢? [学生]:输尿管,膀胱,尿道 [老师]:回答得非常好,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而尿液的排出需要经过输尿管,膀胱,尿道这几个器官,从尿液的形成到排出所能组成的一个系统,统称为泌尿系统。 [互动]: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中的图,图中的肾在什么位置,什么颜色? [学生]:在肚子里,是红色的 [老师]:肾在我们腹腔后壁、脊柱两侧,是红褐色的。 [老师]:说完肾脏,我们看挂图,输尿管在哪里,有多少条? [学生]:有两条黄色的东西 [老师]:很好,这两条细长的黄色小管就是输尿管了,上连接肾脏,下面边接什么?[学生]膀胱 [老师]:膀胱,我们的膀胱在小腹下,是个囊状物。我们用书面语把它称为膀胱,那么生活中我们把猪的膀胱叫做什么? [学生]:??猪小肚 [老师]:对啦,我们把猪的膀胱叫做猪小肚。那膀胱上接输尿管,下面接什么? [学生]:尿道 [老师]:尿道是有男女之分的,女的尿道约只有2.5—5厘米,所以女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了;男的尿道约有20厘米。 [提问]:介绍了整个泌尿系统,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它们各自的功能?(如果此时没同学回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 计教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 常州市翠竹中学李红霞 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不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基本观点。由此可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讨论等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科学推测、科学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尿的形成过程。 二、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你知道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吗”这一学生不难回答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这些废物进行分类,自然导出“排泄”与“排遗”的概念及区别。由一句话:人体的“排遗”过程在前面的消化系统中已详细了解,本课来了解人体的排泄过程切入课题。以提问:人体排泄的废物主要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泌尿系统有哪些组成进入“泌尿系统组成”的教学: 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组成图”,同时观察老师提供的泌尿系统模型,能比较容易地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结构的功能。再小组合作学习81页讨论题,对泌尿系统进一步研究得出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提问: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在肾中是怎样形成的呢 开始“尿的形成过程”教学: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是个非常微观的结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这一结构不可能有任何了解,而且对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教材中有“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图的作用是帮助理解以上难点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张图。 设计[看:说“发现”的话]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相关文字,结合观察图片,仔细理解文字和图片的内在含义,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习惯,学习观察方法。学生将明确:1、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2、没有过滤的血经过肾单位后变化为尿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习题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习题 一、选一选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尿素 C ?氧气 D ?多余的水与无机盐 2.人体血液中的一些组成成分,如尿素,在经过肾小球形成原尿的过程中, 要穿过几层管壁?( ) A ? 1 层 B . 2层 C.3 层 D.4 层 3.由血液形成尿液的过程正确的是( ) A .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 ?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 C ?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D ?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4.下列有关肾小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肾小球是个血管球 B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 C .肾小球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D?肾小球与肾小管相通 5.某肾病患者的尿量比正常人增大数倍,该病人肾脏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 .肾小球 B ?肾小体 C ?肾小管 D ?肾小囊 6.每个肾脏的肾单位大约有( )

A .100 个 B.100 万个 C .1000 万个 D . 1000 个 7.成人每天可以产生原尿15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 .5升,与之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A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 .肾小管处的重吸收作用 C .肾脏本身的代谢作用 D .肾小管的运输作用 8.人体制造尿液的“工厂”是( ) A .膀胱 B .肝脏 C .肾脏 D .尿道 9.肾脏是由什么组成的(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单位 10 .血液从左心室出来,流经肾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 .氧气、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B .氧气、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也减少 C .氧气、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D .氧气、尿素含量增高,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二、填一填 1 .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 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 ,肾单位由 ______ 、___ 、 ____ 组成. 2.泌尿系统由_______ 、_____ 、 _____ 和_____ 等器官组成.其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_ 每个这样的单位主要由 ________ 、____ 和_____ 组成. 三、想一想 1 .下面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三个中主要物质质量分数比较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 赵慧慧 4月13日 77班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哪些种类?什么叫排泄? (二)导入 我们刚刚复习了人体的代谢废物的种类,在人体内,少部分的代谢废物形成汗液通过皮肤排出,而大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是通过什么排出的呢?同学们对泌尿系统了解么,在泌尿系统中尿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些知识 (三)讲解新课 1.学生观察图片P60图11-2,尝试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自的作用,教师总结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结合各器官的作用,讲解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3.学生阅读观察课本62页,思考下列问题 (1)肾脏由什么构成 (2)每个部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师讲解总结并板书 肾脏 1.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2.由肾单位构成 3.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生理学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一、填空题 1.机体的排泄途径有①、②、③和④。其中重要的排泄途径是⑤。 2.肾脏的主要功能是①,此外还具有②功能。 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为①,由②和③两部分组成。 4.肾小球滤过膜由①、②和③ 3层结构组成。 5.近球小体主要分布在①肾单位,由②细胞、③细胞和④组成。 6.肾血流量适应泌尿机能主要靠①调节,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②调节和③调节。 7.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① mmHg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 ②调节的结果。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①______,生成原尿,②和③,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①、②和③的代数和。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①、②和③。 11.当入球小动脉明显收缩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①,肾血浆流量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③,以致肾小球滤过率④。 12.原尿中大部分溶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① ,水的调节性重吸收部位在②和③。 13.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①和②的调节。 14.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①、②和③的作用。 15.肾小管分泌一个H+,可以重吸收一个①和一个②。 16.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①______,H+-Na+交换②______ ,K+-Na+交换③,因而血钾④____。碱中毒时则发生⑤的变化过程。 17.若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的渗透压,这种尿称为①尿;若低于血浆的渗透压,则这种尿称为②尿。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均发生严重障碍时,无论饮水多少,将排出③尿。 18.肾外髓高渗主要是由①形成的,内髓高渗是由②和③共同形成的;髓襻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④是形成髓质高渗的动力。 19.肾小管髓襻通过①作用形成髓质高渗;直小血管通过②作用维持髓质高渗;内髓集合管在③的介导下利用髓质高渗,对尿液进行浓缩或稀释。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① _,它的分泌受②和③的调节。 2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①和②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的轴突胞浆运送到③储存并释放入血。其主要作用是增加④和⑤对⑥的通透性,使尿量⑦。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刺激主要是⑧和⑨。 22.测定血浆清除率不仅可以了解①的功能,还可以测定②,③和推测肾小管的④功能。 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①,高级中枢通过阴部神经影响尿道②的活动而控制排尿。 24.腹下神经兴奋时,引起逼尿肌①_______,尿道内括约肌②_______,从而有利于尿的储存;盆神经兴奋时,则使逼尿肌③,尿道内括约肌④,有利于尿的排放。二、选择题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准备人体泌尿系统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教学设计

重点和难点 1.本章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因为: (1)学生对排泄的概念常常有不确切的认识。他们从大众传播媒体得知排便、排尿都是排泄,这种错误认识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若学习了人体生理卫生还不能扭转这个错误认识,不懂排泄的正确含义,本章的学习就失败了。故排泄的概念是重点。 (2)肾脏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基础,尿液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本章的主题是排泄,主要介绍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故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是重点。 2.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因为:

(1)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为尿液的形成打好基础。 (2)尿液的形成过程难度更大。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终尿形成与成分。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液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方去。这地方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 教学设计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排便。 教师:引出泌尿系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示意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给学生看尿的形成动画。。 学生:根据动画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展示肾单位的示意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的。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的变化。 教师:归纳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稿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尿的形成与排出》。共分六个部分来说明,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课堂练习和检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设计中体现的课改新理念》。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内容包括“肾”、“尿液的形成”、“尿液的排出”和“泌尿系统的卫生”四部分内容,还安排了两个活动。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本节内容也能使学生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说明了尿液形成过程的物质变化 3、说出肾脏的血液变化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示意图和视频等课件,观察、归纳、发现问题。 (2)分析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数据,运用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 情感价值目标: 1.体验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习惯。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学情分析 1、心理和生理特征:从年龄特征来看,七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 2、13岁,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2、知识现状: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3、知识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在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时,对于七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人体尿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尿形成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肾的结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关于感动中国人物捐肾救母的视频,设疑导入。师:视频中田世国捐肾救母的孝心令人感动,我们知道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危急人类性命,大家知道尿毒症如何根治吗? 生:可以通过肾移植进行治疗。 师:对,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肾移植可以彻底治疗尿毒症呢?肾在尿液形成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我看大家都摇头说不太清楚,那么我们这节课就详细地学习肾单位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新课讲授 1.认识肾单位的基本结构:挂图展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泌尿系统的组成,提出问题: (1)图中展示的是什么器官?(肾脏) (2)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形成尿液) 教师出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指出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叫做肾单位。并引导学生根据示意图,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肾单位由及部分组成?(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2)各部分有何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肾小球为血管球,肾小囊套在肾小球外,肾小管细长曲折,周围缠绕毛细血管,和肾小囊构成“小漏斗”型。) 教师归纳总结,并根据学生描述绘制肾单位的基本结构(板书)。 (过渡:我们知道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那么血液流经肾单位各部分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接下来我们深入地学习一下。) 2.了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多媒体展示健康人肾动脉的血液、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表,并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如下问题: (1)肾小囊中的液体与肾动脉的血液成分有何变化,大胆猜想这些物质为什么会变化?(肾小囊中的液体缺少红细胞和大部分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2)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成分有何变化,这又说明了肾小管有什么作用呢?(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浓度增加,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教师归纳总结: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指出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做原尿,人类每天形成原尿约180L,每天排出尿液1.5L,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又重新被吸收回到血液当中。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5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认真观察肾的结构和教材中的示意图,培养观察能力。 ()养成良好的泌尿系统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肾单位和肾小体的组成、尿的形成、尿液的排出) 、准备实物(新鲜的猪肾) 、学生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是年度“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田世国获奖时的片段,他之所以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其母亲身患尿毒症而痛不欲生的关键时刻,毅然捐肾救母。其“反哺报恩”之举感动了中国。(多媒体展示视频片段) 在学生受到孝心教育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人有几个肾?肾脏有什么

作用与尿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什么是尿毒症?等等。引出本节课题:尿的形成和排出。 二、讲授新课: (一)肾的结构 、动画展示人的排泄途径,了解排泄的概念,认识到肾是排泄的主要器官。 、观察肾的结构 出示猪的新鲜肾,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肾脏的外形像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气味? ()肾脏的结构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与肾脏相连的三条管道各指什么?(注意它们与肾脏相连的部位) 、观看动画,认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 (动画演示有宏观到微观:肾—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 ()课件展示:肾单位和肾小体的组成图 (2)[填图]:出示肾纵剖结构模式图。 [讲述]: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大约包含万个肾单位。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肾单位的玻片标本。 [出示]:肾单位的图片,要求学生指出各部分名称及其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①肾单位的结构组成,结合肾小体与肾小管在肾的分布特点,解释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浅?②描述肾小球是怎样组成的?③注意观察肾动脉与肾静脉,推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血液在肾小球中的流经途径是怎样的?④肾小球与肾小囊腔壁的特点?⑤肾小球这个毛细血管球与一般的毛细血管网有什么区别?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的管腔有什么特点。⑥注意观察肾小球与肾小囊腔是否相通?(设计此问题是消除学生的一个误解:肾小球内的血液能流入肾小囊;)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 (二)尿液的形成 1、课件展示资料(课件展示资料和肾内部的结构),这个资料是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和尿液中的主要成分的比较,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课件,对比,推理,讨论,表达,交流回答以下问题:()比较尿液和血浆中的成分,说出排尿是排出了哪些物质? ()比较血浆与肾小囊液中成分含量的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比较尿液和肾小囊液中成分的差异,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2、学生观看尿液的形成动画,思考: (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被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哪些成分没有被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血浆在肾小球处滤过,滤过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重吸收和分泌,最后形成尿液,再经肾盂、输尿管、膀胧和尿道被排出体外。可实现以下功能:①排泄代谢废物和被摄入体内的异物;②调节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并维持体液渗透压的稳态;③调节酸--碱平衡。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一)肾单位的构成 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构成肾单位。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位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团经分支又再吻合的毛细血管网,被足细胞包裹,并形成肾小囊的脏层。肾小囊的壁层与近球小管壁相连续,脏层和壁层之间即肾小囊的囊腔。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然后进入肾小管。肾小管可分为近球小管、髓袢和远球小管。髓袢又分为降支和升支。其中降支包括近球小管的直段和髓袢降支细段;升支则包括升支细段和升支粗段。远球小管经过连接小管与集合管相连通。 (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肾小体位于肾皮质外层的肾单位,其髓袢较短,称为皮质肾单位。肾小体位于肾皮质内层靠近髓质的部分,称为近髓肾单位,具有长的髓袢。近髓肾单位的特点是其出球小动脉的分支除形成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外,还形成特殊的直小血管,与髓袢及集合管伴行,形成袢,在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中起重要作用。 (三)滤过膜的构成 滤过膜,即滤过屏障,由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有窗孔,水、小分子溶质都能自由地通过这些微孔;内皮细胞表面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能阻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通过。基膜是一层有孔的基质。相邻足细胞的足突互相交错对插,形成滤过裂隙膜。 此外,肾小体有系膜细胞分布在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周围,有收缩能力,能影响毛细血管血流,并使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小。 二、集合管 集合管在尿液的浓缩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三、近球小体

生理学习题库——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A1型题〕 1 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A 致密斑 B 系膜细胞 C 间质细胞 D 颗粒细胞 E 感受器细胞 2 肾脏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A 肾血管血压变化 B 肾血流NaCl含量变化 C 肾小管内压变化 D 肾小管液NaCl含量变化 E 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3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 肾小球 B 肾小体 C 肾小管 D 集合管 E 肾单位 4 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A 血流量小 B 血流分布均匀 C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D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E 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 5 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 A 带负电的小分子 B 带正电的小分子 C 电中性的小分子 D 带正电的大分子 E 带负电的大分子 6 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 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 C 血浆胶体渗透压 D 囊内压 E 全身动脉压 7 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 自身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负反馈调节 D 正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8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 肾交感神经兴奋 B 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C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 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 E 注射抗利尿激素 9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 A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 B 肾内压下降 C 血浆胶渗压增高 D 肾血浆流量增多 E 囊内液胶渗压下降 10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 A 平均动脉压降低 B 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C 囊内压升高 D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E 肾血浆流量降低 11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 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 B 一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C 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D 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E 一个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12 滤过分数指下列哪一项的比值 A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 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C 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 D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 E 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13 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 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B 肾血浆流量增大 C 血浆蛋白浓度增高 D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 E 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14 近球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 A 基侧膜上的Na+ 泵 B 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 C 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 D 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 E 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案 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 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准备过滤实验的实验用具; 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导入:

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教师:以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展示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点象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肾是如何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介绍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质。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展示肾单位的挂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的。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的变化,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不同。 教师:归纳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尿液成分的不同,对照挂图,提问: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何作用。 学生: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让小分子的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的物质仍留在血液中,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过滤作用。 教师:点出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比较原尿(150升)与尿液(15升)量的巨大差别,引导学生思考: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并没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它们去哪儿了 学生:分析得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教师:出示尿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和挂图。 学生:对照挂图,试叙述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 学生:回顾本节前面的知识,描述出尿的排出过程。 教师:提出排尿的重要作用和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教学后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3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准备过滤实验的实验用具;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教师:以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展示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点象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肾是如何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介绍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质。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展示肾单位的挂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教案知识分享

《生理学基础》

三、小结5′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人数、观察教学秩序、复习提问 二、新课教授 1、从多种排泄组织、器官引出肾脏 提出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的作用和意义 2、复习肾脏的解剖知识 3、重点讲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滤过作用、列表对比血浆、原尿的成分,引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2)、结合图示细解肾小球滤过的结构—滤过膜,引用肾小球肾炎病人出现蛋白尿和血尿的临床实例,讲解肾小球滤过膜在保留负电荷物质,如RBC 和白蛋白等成分具有 重要的意义;力求深入浅出,突破难点。 3)、板书详解有效滤过压,和学生一起分析肾小球滤过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突破难点,归纳出有效率过压的公式。 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1)、从原尿量和终尿量的对比引出重吸收 结合板书简介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和方式 2)、引用各种离子对机体活动的重要性,展开各种离子在肾小管重吸收中的部位、方式和特点;

3)、设计葡萄糖重吸收的动态演示图,并提出糖尿病的临床危害性和难治性 ①提问为什么糖尿病人尿中会出现葡萄糖?接着深入分析葡萄糖重吸收的过程; ②介绍肾糖阈的概念,要求学生课堂掌握。 5.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掌握H+、NH3、K+、的分泌与排泄。 三、教学小结和检测 1、尿生成的三个环节、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公式、肾小球滤过率及其正常值。 2、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近球小管;Na+、水、葡萄糖的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和特点。 3、肾糖阈、葡萄糖吸收极限量。 教学后记: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李 亲 顾 初 级 中 学 许婷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少版)初一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章的教材内容与前面的三章的内容联系密切。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老师点拨为辅,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尿液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特别是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重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和解析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好奇好动,思维发达但欠缺抽象思维。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探究尿液组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诱思探究的学习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内壁的作用,再结合教具的动画演示从而突破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

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加深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尿液形成的过程 2、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三、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3、排泄的途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