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课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农业的区位选择

测控导航

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81页)

2010年11月6日,台北花博会隆重开幕,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来参观。鲜花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越来越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回答1~3题:

1.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2.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3.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1.C 2.C 3.D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识图,并能从图中提取出有效信息。第1题,由图中分析出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都是接近城区布局,进行短距离运输,可见影响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消费市场——城区。第2题,承上题,图中阶段Ⅱ反映出鲜花和蔬菜可越过城市界,长距离运输,这有赖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第3题,考查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夏季我国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较大。甲城在河北省,冬季寒冷,作物难以生长;乙城在广东省,冬季温度较高,作物可生长。故蔬菜和鲜花在冬季由南方运往北方的量最大。

4.(2011惠州模拟) 经济参考报2011年2月讯专家认为,蔬菜种植底线不保,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低,使菜价上涨的趋势明显,结合下表,符合实际的推断是( )

①交通条件改善②农村地区种植业调整为以蔬菜种植为主③城市居民食品结构多样化④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C 蔬菜种植底线不保,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低,菜价上涨,商品蔬菜的种植由大城市郊区向其他农区转移,主要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村地区有更多的土地可以从事蔬菜等农作物的生产;农村地区粮食生产仍然是主要的,这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有关,城市居民的食品结构多样,但是蔬菜仍然是必需的。

5.(2011湛江测试)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及其区位优势组合正确的是( )

A.恒河三角洲的黄麻生产——先进的科技

B.美国五大湖及其东北部的乳畜带——城市、工业区的需要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咖啡生产——廉价的劳动力

D.东南亚的橡胶生产——交通便利

解析:B 农业的区位选择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恒河三角洲的黄麻生产主要与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有关;美国五大湖及其东北部的乳畜带与市场有关,东北部城市多、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巴西高原东南部的咖啡生产与气候、交通、市场有关;东南亚的橡胶生产与气候、市场等有关。

2010年入夏以来,我国农业行情一路看涨,其中,棉花的涨幅遥遥领先。读“我国新疆棉花分布示意图”(图甲)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图乙),回答6~7题:

6.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水热组合好

C.有丰沛的降水

D.无寒潮影响

7.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市场狭小

B.劳动力价格低

C.政策扶持力度小

D.科技水平低

解析:6.A 7.D 第6题,两地均位于较干旱地区,光热充足。第7题,澳大利亚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的科技水平较低。

(2011杭州质检)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原因形成的。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大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变大,因而流入谷底,成为山风。据此回答第8题:

8.山谷风能对农业产生有利的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谷风能提高坡面温度,使果树发芽、开花和结果提早

B.谷风能向坡面输送水汽,易成云致雨,利于农作物生长

C.山风能降低坡面温度,利于植物体营养物质的积累

D.山谷风能缩小坡面气温日较差,有利于喜温作物生长

解析:D 山风有降温减湿的作用,谷风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山谷风能扩大坡面气温日较差,不利于喜温作物生长,因此,D项符合题意。

(2011年天津文综)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如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 )

A.城镇

B.牧区

C.林区

D.矿区

10.学生对图中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气候、交通

B.土壤、市场

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

解析:9.A 10.D 第9题,从图中图例看出,牧区和矿区不属于L湖流域,林区对环境不会带来污染问题。城镇位于湖泊附近,日常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会造成湖水污染。第10题,图中不能显示气候、土壤、技术因素,从林区和牧区的划分来看,在城镇规模大及干支流上游地形崎岖的地带为林业,在较大较长的河流沿岸地形平坦、城市规模较小的范围内为牧业,因此牧区的分布与地形和人口有关。

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282页)

11.(2012巢湖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新疆“红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材料二玛纳斯湖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由于玛纳斯河流域上游不合理利用水资源,致使玛纳斯河下游断流,玛纳斯湖干涸。自1999年玛纳斯河流域常年向下游输水以来,玛纳斯湖水域面积不断扩大,玛纳斯湖湿地面积已超过100平方公里。

材料三新疆达坂城远离海洋,但风能资源比较丰富。下图为新疆达坂城及其附近地区简图。

(1)试述新疆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及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时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回答玛纳斯湖湿地对附近的气候和环境有什么影响?

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气候以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必然导致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第(2)题,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在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1)自然原因: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问题: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2)增加空气的湿度(热容量增大,温差减小),减少沙尘暴,防止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12.(2011合肥高三质检)“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图示的山麓河谷地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2)A城镇分布有“农夫果园”番茄榨汁企业,分析影响该企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3)描述图示地区城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区位因素。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定位,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第(2)题,“农夫果园”番茄榨汁企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且交通便利。果汁生产企业对水质要求高。考虑经济效益还应涉及劳动力、土地租金等因素。第(3)题,观察图示,城镇分布特点沿交通线分布。结合城镇分布的区位因素和该地实际,从水源充足,地势、农业、交通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1)水源

(2)接近原料(番茄)产地;交通较便利;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水源丰富。

(3)分布特点:城镇分布在山麓地带、沿铁路线(交通线)分布、沿河谷分布。主要区位因素: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三维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 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过程: [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合作探究】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工业区位选择说课稿

《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 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表格,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 2. 通过鞍钢和宝钢案例对比综合分析评价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及变化,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 第四章是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姊妹篇。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本单元探讨了工业生产活动及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了使本单元的知识通俗化,教材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引用大量地图和资料内容,联系实际,结合不同地域的工业生产活动,以事例分析来引证理论内容,然后再通过理论来指导今后的生产、发展,使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渗透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活动。另外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工业类型,从珠江三角洲的变化到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变化乃至世界主要工业基地的工业建设、发展情况,既要看到我国的强盛也要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一节结合大量活动设计以及典型案例,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及工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针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特别关注工业地域的发展。

工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工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高一地理备课组杜晗瑜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区位理念贯穿了高中人文地理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从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把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活的灵魂”。而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又因其特点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 学会分析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区位选择 3. 理解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工业区位分析注重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例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1.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工业的区位选择。 难点:工业主导因素的判断 二、说教法 案例教学: 1.创设实例(寿光金玉米搬迁建新厂)情景小组活动探究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2.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变化案例 让学生学会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分组教学

【方法归纳】要想使某种工业合理布局,就得正确判断某种工业的主导的区位因素,而正确判断某种工业的主导的区位因素的前提就是了解这种工业类型的特点。 思路:工业类型的特点主导的区位因素工业合理布局 (分析)(识别)(遵循) 巩固提升 【学法指导】“正确判断某一类型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关键是能结合实际分析具体问题。 2003年2月首钢集团宣布在大规模压缩减少北京厂区钢产量的同时,将在河北迁安投资建设一座产量200万吨的炼钢厂,据此回答1—2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实验教材必修(2)的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包括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两部分。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俗话说“无农不稳”。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因此,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本课题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关于“农业区位”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观念。 3、重点与难点 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二、教学方法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活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了图导图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立足于案例分析,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首任。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总结归纳法 四、设计思想 本节课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让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从而使学生学得积极、愉快,主动地参与了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地理素质。 五、教学程序:

(完整版)农业的区位选择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基础题组 读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部分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1.(2017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乙地附近湖泊对该地玉米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升高 “花果同树”是指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的一种奇观。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在成都平原拍摄的柑橘照片。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该照片拍摄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花果同树”景观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和水源 B.市场和技术 C.地形和土壤 D.政策和交通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7安徽淮北二模)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5.(2017安徽淮北二模)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第十二届昌平区苹果文化节上,市民们见到树体矮小、幼童伸手可摘的苹果树。“矮化密植”技术使果树树冠缩小,结果更早、更多、含糖量更高。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2018吉林长春普通高中质量检测一)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矮化密植”技术( ) ①充分利用了光热条件②提高了土壤肥力 ③降低了科技投入④改良了作物品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8吉林长春普通高中质量检测一)本届苹果文化节上还引入“互联网+”的形式,大量苹果微店的开通( ) A.拓展了销售市场,提高了经济收益 B.宣传了苹果文化,提升了市民素质 C.应用了网络技术,提升了政府业绩 D.便利了产销沟通,提高了产品价格 提升题组

《工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工业的区位选择》地理说课稿 学校:凉州区职业中专 授课班级:电一(3)班 教者:鲁霞 授课时间:2013.4.12

“工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 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表和资料,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鞍钢和宝钢案例的对比,综合分析评价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及变化,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2.加强对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的责任感。同时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是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姊妹篇。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本单元探讨了工业生产及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了使本单元的知识通俗化,教材使用了大量的事例,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实际,结合不同地域的工业生产活动,以事例分析来引证理论内容,然后再通过理论来指导今后的生产、发展,使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渗透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工业类型分析,了解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变化乃至世界主要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情况。既要看到我国的强盛,也要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结合了大量的资料和典型案例,介绍了工业生产及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它也为进一步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的选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涉及的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农业区位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同时还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揭示区位理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教学设计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出发,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完成对地理原理的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予渔”;同时还选取本地的一些典型素材进行扩展分析,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体现新课改“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比较差,但他们对感兴 趣的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联系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农业生产活动 对我校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一个内容,但学生没有充分探究过,并且内容也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综合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可让学生自 主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行成知识体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可以从哲学高度讨论,与政治学科的学习形成学科综合,体现地理学习的综合性特征,对学生 进行世界观的熏陶。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与变化的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018年步步高大一轮复习地理题库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3题。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解析第1题,巴西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条件逊于美国;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丰富,大豆增产潜力大。第2题,和美国比较,巴西的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巴西大豆价格低的主要原因应是劳动力成本低。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问

题是大豆的品质下降,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 答案 1.C 2.D 3.A 下图表示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读图回答4~6题。 4.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xyz B.xzy C.zxy D.zyx 5.造成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市场价格B.交通成本 C.国家政策D.技术水平 6.代表农业部门分界线的字母是() A.oq B.pq C.mp D.np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随着距市场距离的增加,三类农业部门的收益下降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xyz,因此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zyx。第5题,距市场越远,运费越高,因此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第6题,在m以内,x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在mp间,y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在p以外,z农业部门的收益最高。 答案 4.D 5.B 6.C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年1月平均温度是3 ℃。据此完成7~8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 模块《地理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俗话说“无农不稳”。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因此,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从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在围绕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探讨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另外,关于“农业区位”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

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具体说来就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衡量。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掌握农业区位各因素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图形,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2) 通过“案例”分析探究,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的学习,深刻认识各个地理环境因素的作用及其联系, 以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1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说课稿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区位选择。 一、说教材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为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选择打基础,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北京,崇阳引进竹子案例分析农业区位,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杜能环与辛克莱模式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为中国科技发展而读书的观点。 【重点难点】 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 2.难点:农业区位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城市周围农业区位。 二、说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充分使用图文、活动、案例实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习方法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周围案例(竹子的故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水平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 四、教学过程

五、课后思考 查找相关资料,思考影响崇阳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崇阳农业有那些地域类型(让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为下节课作准备)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探究中进一步加深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即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教材仅仅学习知识的素材。把地理教学的宽度延伸到课堂之外。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的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完成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 本节课用竹子的故事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串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这节课还有些不近人意的地方,请各位专家指正。 七、板书设计

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教案定稿版

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

第一讲农业区位选择(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4.学会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复习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1.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1.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 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②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③评价某一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生(看图片,思考)什么是农业 师(讲解)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来获得产出。广义上包括农(耕作业)、林、牧、渔业。 (设问)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能不能将农业生产类型进行调换?为什么? 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方向不同,是因为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不同,所以农业的地区分布也不同。在地理上,我们把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影响农业生产

的条件称之为农业区位。 一、农业区位因素 推进新课 师:农业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关系。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核心考点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合作探究] 阅读?三维设计?104页考点一,思考以下问题: 1.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2.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自然要素上?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九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19扬州模拟,13)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A.回收利用污染物 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减少废弃物排放 D.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答案 B 据题意分析可知,“蓄水菜棚”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 2.(2019扬州模拟,14)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 A.光照和水源 B.热量和水源 C.热量和土壤 D.光照和土壤 答案 B 据题意分析可知,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热量和水源。 规模优势指数(SAI)是指某一地区某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所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与全国该比例的比值。下表为“2006、2015两年我国某农作物规模优势指数表”。读表完成以下两题。 规模优势指数2006年2015年SAI>2.0 吉、辽吉、辽、黑 1.5

0.52.0的省级行政区种植该农作物最具优势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更平坦 B.土壤更肥沃 C.热量更丰富 D.水源更充足 答案 B SAI>2.0的省级行政区有吉、辽、黑,土壤主要是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0

4.1区域农业发展 说课稿(黄秀芳)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人:新乡市第二中学黄秀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选用的案例是我国商品农业中的典范——东北地区,意在以此区为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方法,找到区域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的方向。本节的学习方法可为下节区域工业化的教学提供帮助。 2、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了阐述。每一节的知识层次都是沿“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今后发展方向(或对策)展开,在教学中可以先总结出这一学习模式,使学生有学习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 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人类的农业活动和农业发展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特点。教材开篇就用简练的文字概述了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可以说这是本节教材的点睛之笔。然后以我国东北地区为案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分析东北区生产条件的内部差异,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接着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多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整个知识结构由总到分、由普遍到具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内容与知识结构 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三大主题:一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地理条件、资源优势);主题二是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在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区域内部布局特点);主题三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农业主要发展方向)。本节共2课时,我今天主要介绍第一课时前2个主题的内容,为后面农业发展的内容做了铺垫。 本节课教材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完整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新洲二中高红梅 【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变化;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景观图认识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对图3、3的阅读和讨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探究,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4)通过体验高考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3)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2、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说课稿《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说课稿《农业的区位选择》 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 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关于高中地理说课稿《农业的区位选择》,欢迎大家借 鉴! 高中地理说课稿《农业的区位选择》 活动中,通过看、找、比、画、折、想、说、练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 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 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些水果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大家很 津津有味的品尝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学习 过一篇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 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以上所说的种种,都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关。学习完今天的 知识,我们或许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课前,大家都有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想请位同学告诉我一下,什么是农业? 好,请坐下,那么,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 大的产业。 下面大家请看这两幅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 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又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 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 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 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 ——(学生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牧场,从事牧羊业。 那现在我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不是和这两个 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图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需反复运用,培养学生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意图为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P44案例1的运用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想。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教材中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图综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理解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 3.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2.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3.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教学难点】: 1.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 【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对城市学生来说,农业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的事物,本节课教材中所展现的图片和材料,如湄南河的水稻种植业、澳大利亚牧场,对多数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为了使这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从乡土地理入手,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设计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

高中地理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三亚市第一中学麦萍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以利于学生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其它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对于整章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两种不同农业景观图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通过教材p43的活动1和2,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课本p43活动3,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教材中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同时,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材料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它是对第一节内容 的深化和拓展,与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并列关系。对于本节课,课标的要求有两条: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标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 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 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与西欧 乳畜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 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

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 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而人文条件也越来 越大地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 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比法,采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学生采取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和地图 二.教学思路: 1、由于学生通过必修1的学习,已经有一定区位分析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课本案例及活 动题,结合一些补充资料、图表等,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等方式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在归纳出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之后,再向学

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剖析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区位 (1)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实质: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因素)。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

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方法技巧]农业生产特点的分析方法 (1)商品率高低——区域人口与土地的对比关系(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商品率低;地广人 稀,农业商品率高);市场(市场距离的远近影响农业生产的商品经营)、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扩展农产品的销售区域,促进农业的商品经营)等。 (2)机械化程度——地形平坦,土地集中,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如美国的小麦 区、玉米带,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地势起伏大,地块小,生产规模小,

工业说课稿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区位理念贯穿了高中人文地理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从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把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活的灵魂”。而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又因其特点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 学会分析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区位选择 3. 理解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工业区位分析注重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例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1.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工业的区位选择。难点:工业主导因素的判断二、说教法案例教学: 1.“航母”案例创设实例情景小组活动探究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2.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变化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2 页共7 页 分组教学将学生分为6-8人的学习小组,并明确角色,分领导、专家、、厂家、工人和书记员等。这样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说学法体验学习:对航母(造船厂)布局过一把“决策瘾”,并把自己小组的决策结果拿来和大家分享,接受大家的评判。因为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这个过程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在交往中提高自己的情商。探究学习:阅读补充材料不同工厂的主导区位因素。课外学习:上网收集各类工厂生产的生产环节,分析影响的主要区位因素。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一等奖】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察光盘的制做,说出工业的概念和生产过程,比较工业与农业的区别。 2.掌握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3.通过对教材P61页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图的分析,说出对环境有污染的工业和怕污染的工业的布局原则。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利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根据生活经验和课本的资料,从投资者的角度,探究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学生从理想工业区位,过渡到现实工业区位,找出工业的主导因素,得出导向型工业的概念,读课本P58页,归纳并填写表格。 3.提供厦门和哈尔滨的地图,学生分组讨论某些工业部门应分布在哪个城市或是这个城市的什么位置,并说出理由,学习与人合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