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阅读教学_源于课程论的视角

网络阅读教学_源于课程论的视角

一、网络阅读和网络阅读课程

阅读是人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是信息知识的生产者和接受者借助于文本实现的一种信息知识传递过程。网络阅读是一种由文本变化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1]网络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网络文本为阅读对象、以培养学生网络阅读素养为教学目标的阅读教学活动。

当前,我国语文课程只重视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的教学,而忽视对网络文本阅读的教学。在语文课程教学研究中,谈及网络阅读教学也往往是谈如何利用网络帮助纸质文本的阅读教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阅读教学。笔者在期刊网上所搜索到的关于网络阅读教学的教研论文无一不是如此。可见,网络阅读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在中小学应该开设一门相对独立的网络阅读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合理延伸或补充。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当下人们惯用的“网络阅读教学”混淆起来,又可以让网络阅读教学获得真正的重视。之所以说相对独立,是指网络阅读课程既是语文课程的组成部分,又有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在小学、初中阶段,网络阅读课程可以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来开展,在高中阶段则可以作为语文选修课程来设置。

二、网络阅读课程的意义

从课程论的角度而言,“为什么要教学”,即课程的价值观一直是课程的原问题。

(一)网络阅读课程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人数达到3.38亿人,其中,学生网民占31.7%。[2]同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最新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数据显示,我国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媒介阅读开始普及,成年人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为24.5%。在各类数字阅读中,“网络在线阅读”排第一(15.7%)。毋庸置疑,从购物到交友,从新闻到广告,从科学成果发布到文学作品发表,从个人信息到政府动态……网络文本渐渐发展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态势。正如纸质文本社会需要指导年轻一代学习读书一样,信息社会需要指导年轻一代学习“读网”。唯有如此,网络才会更好地为个体发展服务,为人类发展服务。旨在培养学生网络阅读素养的网络阅读课程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网络阅读课程是语文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语文课程自身的发展来看,文本走过了从硬器物文本(如龟甲、竹简)到软器物文本(如帛、纸)阶段,在今天迎来了电子文本阶段。语言也从无文字时代的口头语言,慢慢发展到有文字时代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结合的时代,今天则迎来了第三语言——

—视像语言(或媒介语言)的时代。目前,虽然书面语言仍是语文(母语)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把“视像语言”纳入到语文教育中来,将“视像语言”看作是继“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之后的第三语言,将“视像(浏览与发布)能力”看作是继读、写、听、说后的第五种语文基本能力。[3]虽然我国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提出第三语言和

网络阅读教学:源于课程论的视角*

周立群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摘要:网络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网络文本为阅读对象、以培养学生网络阅读素养为教学目标的阅读教学活动。目前,网络阅读已经成为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设相对独立的网络阅读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网络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乃至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认为,在设计网络阅读课程教学时,应正确把握网络阅读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的内容目标,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网络阅读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网络;网络阅读;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湛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网络阅读教学研究”(项目编号:W0701)的部分研究成果。文章编号:1006—9860(2010)06—0087—04

网络阅读这一概念,但其基本理念提出了“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在课程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更是多次提出“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4],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把网络阅读作为其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网络阅读课程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调查显示,全国共有1亿多的学生上网,看动漫、看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等娱乐追求是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仅北京军区总医院就收治了5800多例网络成瘾的孩子,其中48%有注意力缺陷[5]。专家指出,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与家长的教育有关,过分地放纵和过分地限制都易造成网瘾,正确的办法就是引导。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网络阅读教学,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学生对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网络文本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在网络阅读中能辨别是非、判断真伪、感觉美丑,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正确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网络阅读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一)正确把握网络阅读的特点

相比较于纸质阅读,网络阅读有其明显的特征,对此学者们已有讨论,观点主要集中在网络阅读的互动性、开放性、共时性和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等方面,笔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仅从课程教学的角度,重点谈谈网络阅读如下三方面的特点。

1.阅读文本形式的多元性

第一,网络文本兼容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视觉语言,这样的形式容易吸引阅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能轻松愉悦地阅读。第二,网络文本还是一种超文本,超文本对信息的存储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灵活地检索。但是,包罗万象的超文本的固有特性使网络节点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容易使读者丧失自己在网络中的位置,使原始的阅读路线或目标发生偏移或改变,注意力分散,从而直接导致了盲目阅读。同时,长期在声、色、图中“轻松愉悦”地阅读,又容易让读者患上“网络依赖症”和“现实生活封闭症”。这些都是网络课程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时要特别注意的。

2.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性

网络中传播者和受众是否完全处于对等的地位,当前学术界尚有很多争议。但互动性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显著的特征,是毋庸质疑的。在网络传播中,受众和传播者完全可以互换位置,受众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具体到网络阅读而言,读者通过BBS社区论坛、博客、评论等多种形式和写者互动,写者和读者往往在这种互动中交换角色,以得到思想乃至情感的交流。阅读过程的互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3.阅读工具的技术性

网络阅读对读者的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具备电脑、手持阅读器、网络技术等基础。如,怎样上互联网,怎样使用网络浏览器,怎样使用搜索引擎等。这些都是顺利进行网络阅读的前提条件,也是影响阅读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阅读者长期面对机器,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和烦躁情绪,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这些也都是我们在设计阅读课程教学时应该考虑的。

(二)合理设计网络阅读教学内容目标

内容目标指的是课程教学中指向课程目标的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统一体。网络阅读教学是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网络阅读,让学生在网络阅读过程中能养成积极的信息意识和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健康的网络阅读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现代人必备的网络阅读能力以及网络道德和审美情趣,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和网络阅读的特点,我们认为网络阅读教学的内容目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内容目标

从网络阅读知识的角度而言,除了要学生掌握一般意义上的阅读知识,即纸质阅读所应具备的阅读知识外,还要掌握网络阅读应该具备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以及有关的网络法规知识等。

网络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网络阅读的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浏览、搜集、筛选和甄别信息的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也是最具有网络特征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主要包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以及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等;三是品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当前许多人认为,现在的网上阅读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只能算是一种网络检索或网络浏览。确实,阅读不仅仅是包括浏览、搜索等功利性非常强的阅读方式,也不仅是为了消遣的浅阅读,网络阅读还应该有体味、品尝等浸入式的深阅读、审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浏览是阅读,但浏览终

究只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只有达到了品读和审美的阅读境界,才能彻底打破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的界限,才能让阅读成为个人自我提升的法宝,实现阅读于人自身发展的真正价值。四是心智能力,主要是要通过网络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意志力等心智能力。[6]使学生能在信息的海洋中形成良好的是非判断力和抵御负面信息的自我调控能力。

2.过程和方法方面的内容目标

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掌握了知识或理论就能形成的,还必须靠自身的训练。因此,网络阅读教学首先是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来形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网络运用的实操技能和对文本阅读的感悟、品味、研读能力。最终实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自己的“鼠标”,自由地在网络中冲浪;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自由地在文本中游泳。其次,“教是为了不教”,网络阅读教学终究是要培养学生平时和将来网络阅读的素养,教师或家长不可能指导他们一辈子,也不可能处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网络阅读教学应突出对学生网络阅读方法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目标

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如:遵守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文明上网;不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不制造和传播黄色、反动信息;等等。其次是要培养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和态度,注意用眼卫生,保持正确的坐姿和劳逸结合的意识,健康使用网络。再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阅读观,让网络成为自己获得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工具,而不是把上网当成学习、生活的全部目的而沉迷于网络。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从课程论的角度而言,教学方法实际上是解决“怎么教学”的问题,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必由之路。那么到底什么是教学方法呢?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守的教与学的操作规则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的规范体系。[7]网络阅读课程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开展阅读教学的一门全新课程,其课程目标的多元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教学组织关系的网络化特点,决定了网络阅读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网络阅读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

它既要合理吸收传统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如讲授法、诵读法、问答法、品读法等;又可以充分运用在网络、计算机背景下所形成的现代教学方法,如利用网络展开的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虚拟情境学习法等。在具体的网络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把传统的和现代的阅读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如《“贾君鹏”是真是假,看网络传播的力量》一课的教学流程:情境创设—提出任务—学生独立阅读(包括搜索、整理信息)—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评价。可以看出这一流程就融合了传统的默读法、讨论法、点评法以及多媒体展示、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

2.网络阅读教学方法具有工具技术性

这是因为,网络阅读总是基于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阅读及阅读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如通过多媒体、师生互动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能营造更加便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教学情境;通过互联网或课程资源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快捷、丰富的知识背景资料,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等等。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又制约着网络阅读教学方法。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软件技术有利于各种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反之,计算机网络只能成为网络阅读教学的绊脚石。

3.网络阅读教学方法具有开放性

从横向来看,互联网使得阅读教学活动超越了课堂,可以在学校甚至更为广泛的区域内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活动。从纵向来看,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交流,都可以通过BBS论坛、留言板、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而这种对话交流,既可以即时,也可以延时,既可以同步也可以异步。这就使得网络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也产生了包括阅读教学在内的远程教学等网络社会特有的教学方法。

4.网络阅读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参与式学习

教学方法实际上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网络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式学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阅读是“人—机(网络文本)”互动的过程,网络阅读教学是“人(学生)—机(网络文本)—人(教师)”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相对于纸质阅读教学而言是“有声有色”的,大大提升了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计算机网络既是文本的载体,又是教学组织的重要形式(如网络教学平台可以监视学生学习的动态、网络还可以记录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必须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二是在网络阅读过程中,文本的写者与读者构成的互动关系往往能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主动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在网络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阅读过程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博客、日志、评论、留言等形式与写者积极交流。这样

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以及尊重他人、自由表达的情感意识。

基于以上,笔者认为,在网络阅读教学中,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既不可唯技术论,也不可脱离基于网络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这一现实。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个表征。评价的实质在于促使人类活动日趋完善,是人类行为自觉性与反思性的体现。具体到课程教学而言,评价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手段。网络阅读教学评价的核心是对学生网络阅读素养的评价。根据网络阅读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网络阅读教学评价应该做到五个结合。

1.在评价取向上,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重点考察学生学习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对体验性、实践性尤为突出的网络阅读课程而言,在评价学生学习时更不可忽视其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情感、思维活动和阅读行为既可以通过网络使用痕迹、记录以及学生阅读后的跟帖、评论等的情况反映出来,也可以通过评价者的观察、交谈等质性的方式反映出来。

2.在评价主体上,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依靠网络学习社区环境,老师、学生同伴都可参与到评价中来。但我们更应该尊重学生自我的评价,这不仅是因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还在于对网络阅读而言,网络阅读实际上是后喻文化语境下的一种文化生活形态,年轻一代接受知识和新生事物可能比师长更快。因此,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是网络阅读教学评价尤其应该注意的。

3.在评价范围上,课内课外相结合,及时了解课外学生网络阅读的情况

网络已融入当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网络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把课程教学所培养起来的态度、习惯和能力等迁移到生活世界中去。因此,网络阅读教学评价不能拘泥于课堂内,应广泛联系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结合起来对学生综合评价,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4.在评价内容上,阅读知能发展与个体身心发展相结合,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网络阅读教学既要考察学生网络阅读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网络阅读的心理卫生、身体状况和情感态度。语文教学机构应结合有关方面建立学生网络心理监测机构,随时了解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杜绝网瘾,远离不健康阅读。

5.在评价工具上,网络技术与学科专业相结合,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素养

网络阅读教学的评价工具应该根据先进的评价理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学生的阅读素养予以全面、真实的评价。网络技术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基于电子学习档案的评价,即通过网络固有功能,自动化地对学生的学习跟踪、记录、存储的方式建立学生的电子学习档案。它可以包含学生的电子作业、学习活动的原始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可以现实地、有效地、持久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历程和最终结果。二是开发专门的网络阅读评价平台,或融学习、评价于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

总之,网络阅读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可能遇到的困难还很多,如阅读教材的建设、教学资源的配置以及语文教师素养的同步发展等,需要我们大家去关注、研究和实践。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对网络阅读的重视,让网络阅读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3):

91-9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D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1407252.html,/html/Dir/2009/07/15/5637.htm. [3]夏家顺,荣维东.媒介语言:语文课程语言类型的新变化[J].课程教

材教法,2008,(11):25-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

[5]党晓晖.3.38亿网民青少年过半专家:网瘾致脑功能丧失[N].北京

晚报,2009-12-07(6).

[6]一明.人生中最重要的六大类健康心智能力[DB/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1407252.html,/show.aspx?id=174&cid=8.

[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10-211.

作者简介:

周立群: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lqzh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1407252.html,)。

誅收稿日期:2010年3月2日

责任编辑:朱广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