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

五、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范围内,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内部组织,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通过热处理能显著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增加零件的强韧性和使用寿命。

根据加热和冷却方式不同,热处理分类如下:

1、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表面热处理

①表面淬火火焰加热、感应加热

②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金属等

(一)钢的退火与正火

退火和正火是应用很广泛的热处理工艺,在机器零件或工模具等的加工制造过程中,经常作为预备热处理工序被安排在工件毛坯生产之后,切削(粗)加工之前,用以消除前一工序带来的某些缺陷,并为后工序作为组织准备。

1、钢的退火

(1)概念

退火是将钢件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目的

①降低钢的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

②消除残余应力,以防钢件变形与开裂;

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并为最终热处理

做好组织准备。

(3)分类及应用

①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钢件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退火工艺。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热轧型材和焊接结构件的退火。

②等温退火

③球化退火

④均匀化退火(或称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是将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加热到高温,在此温度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的退火工艺。均匀化退火是一种耗费能量很大,成本很高的热处理工艺,固此它主要用于质量要求高的优质合金钢铸锭或铸件。

⑤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主要用于消除铸件、锻件、焊件的内应力,稳定尺寸,从而减少使用过程中的变形。

2、钢的正火

(1)概念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 cm)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把钢件加热到Ac3以上100~150℃的正火称为高温正火。

(2)目的

细化晶粒,调整硬度,消除网状渗碳体,为后续加工、球化退火及淬火等做好组织准备。

(3)正火的应用

①改善切削加工性低碳钢和低碳合金经退火后,因组织中铁素体量过多,硬度偏低,在切削加工时易产生“粘刀”现象,使表面粗糙度值增大。采用正火处理后可得到细小的珠光体组织,使硬度提高(140~190HBS),从而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②消除网状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做好组织准备由于正火加热温度高于Ac cm,冷却速度又较大,所以渗碳体来不及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析出。正火还可以细化片状珠光体组织,更有利于球化。

③作为预备热处理可用于碳钢和合金结构钢制作的较重要零件的预备热处理。

④作为最终热处理因为正火可以细化晶粒,提高力学性能,故对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结构零件可采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对于一些大型或重型零件,当淬火有开裂危险时,也可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二)、钢的淬火

(1)概念

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温度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目的

淬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与适当的回火工艺相配合,以得到零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淬火与回火是强化钢材的重要热处理工艺方法.

(3)淬火冷却介质

①水水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淬火冷却介质,但只能作为尺寸较小碳钢的淬火冷却介质.

②盐或碱的水溶液

a、食盐水溶液可使零件获得均匀的高硬度和更深的淬硬层,但组织应力较大,易使零件变形和开裂,主要用于形状简单而尺寸较大的低、中碳钢零件的淬火。

b、碱水溶液其缺点是腐蚀性大,主要用于易产生淬火裂纹的零件。

③油常用机油、变压器油、柴油等,只能用来作为合金钢的淬火冷却介质。

(4)淬火方法

①水冷(或油冷)淬火水冷(或油冷)淬火是将工件加热至相变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温适当时间,然后在水(或油)中急速冷却的淬火方法。通常碳钢件在水中淬火,合金钢件在油中淬火。

②又介质淬火将工件奥氏体化后,先放入一种冷却能力强的介质中,在工件还未达到该介质的温度之前即取出,马上放入另一种冷却能力弱的介质中冷却,如先水淬后油冷、先水淬后空冷等。此方法主要适用于中等形状复杂的高碳钢零件和尺寸较大的合金钢零件。

③马氏体分级淬火将工件奥氏体化后,放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M S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时间,待工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的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主要

适用于尺寸较小、形状复杂的工件。

④贝氏体等温淬火将工件奥氏体化后,迅速放入温度稍高于该钢M S点的硝盐浴中,保温一定时间,使过冷奥氏体全部转变为下贝氏体,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此法淬火应力与变形极小,且工件具有较高的韧性、塑性和耐磨性。主要用于各种高、中碳钢和低合金钢制作的、要求变形小且高韧性的小型复杂零件(如各种冷、热模具、成形刃具等)的热处理。

(三)、钢的回火

(1)概念

将淬火后的工件,再加热到AC1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回火是紧接着淬火后进行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零件进行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所以它对产品最后所要求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淬火与回火常作为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2)目的

①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

②获得工件所要求的力学性能

③稳定工件尺寸

(3)回火方法及应用

①低温回火(150~250℃)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淬火应力和脆性,保持钢淬火后具有高在硬度和耐磨性。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58~64。多用于高碳钢和合金钢制作的刃

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渗碳以及表面淬火的零件。

②中温回火(350~500℃)回火后组织为回火托氏体。其目的是为了使钢具用高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一定的韧性。回火后硬度为HRC35~50。主要用于各种弹簧和模具的热处理。

③高温回火(500~650℃)通常将淬火及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高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硬度为HRC25~35。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高温回火广泛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尤其是交变载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也可作为某些精密零件(如量具、模具)的预先热处理。回火温度主要取决于零件所要求的硬度范围。

(4)回火脆性

淬火钢在某些温度区或从回火温度缓慢冷却通过该温度区间时,冲击韧性值显著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四)、钢的淬透性

(1)概念

钢的淬透性是指钢的淬火时能够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钢的淬硬性和淬透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钢的淬硬性是指钢在正常淬火条件下形成的马氏体组织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含碳量越高,硬度就越高。而合金元素的含量对淬硬性没有显著影响。

(2)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①钢的化学成份

②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

(五)、钢的表面淬火

钢的表面淬火是一种不改变钢表面层化学成分,只改变表面层组织的局部热处理方法。按加热方法的不同,表面淬火分为感应加热淬火、火焰淬火、接触电阻加热淬火、电解液淬火等。应用最广泛的是感应加热淬火和火焰淬火。

(1)感应加热淬火

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作时所产生的热效应,使件表面局部或整体加热并进行快速冷却的淬火工艺。

(2)火焰淬火

利用氧—乙炔(或其它可燃气体)火焰对工件表面进行加热,随之冷却淬火的工艺。主要缺点是加热温度不易控制,工件表面易进热,质量不稳定。

(六)、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常见热处理缺陷

①过热与过烧工件在热处理时,若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使奥氏体晶粒显著长大的现象称为过热。过热一般可用正火消除.若加热温度接近开始熔化的温度,使晶界处产生熔化或氧化的现象称为过烧.过烧无法挽救,只能报废。

②氧化与脱碳氧化是指工件被加热介质中的O2、CO2、H2O等氧化后,使其表面形成氧化皮的现象。脱碳是指工件表层的碳被加热介质中的O2、CO2、H2等烧损,使其表层含碳量下降的现象。

氧化和脱碳不仅降低工件的表层硬度和疲劳强度,而且增加淬火开裂的倾向。

③变形与开裂工件在热处理是尺寸和形状发生变化称为变形.变形是热处理较难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将变形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开裂要绝对避免,工件开裂只有报废。热处理时工件的变形和开裂是由内应力引起的。

(2)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在设计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形状时,应尽量考虑以下几点:

①避免尖角与棱角,一般尽量设计成圆角、倒角,以免开裂。

②避免厚薄悬殊的截面,如开工艺孔、加厚零件太薄部分、合理安排孔洞位置、变不通孔为通孔等方法。

③采用对称结构。

④采用封闭结构。

⑤采用组合结构。

(七)、热处理技术条件及工序位置

1、热处理技术条件的标注

设计者应根据零件的工作特性,提出热处理技术条件,并在零件图样上标出。一般在图样上都以硬度作为热处理技术条件。渗碳零件应标注渗碳深度、渗碳淬火回火后的硬度和渗碳部位等。表面淬火零件应标明淬硬层深度、硬度、淬硬部位等。图样上的热处理技术条件,要求书写相应的工艺名称。

2、热处理工序位置的安排

根据热处理目的和工序位置的不同,热处理可分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两大类,其工序位置安排规律一般如下:

(1)预备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调质等。这类热处理的作用是为消除前一工序所造成的某些缺陷(如内应力、晶粒粗大、组织不均匀等),并为后续工序准备条件。预备热处理的工序位置一般安排在毛坯生产之后,切削加工之前,或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

①退火、正火的工序位置凡经过热加工的零件毛坯,一般都先要进行退火或正火处理,以削除毛坯的内应力,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或为最终热处理作为组织准备。其工序位置均安排在毛坯生产之后,切削加工之前:

毛坯生产正火(或退火)切削加工

②调质的工序位置调质主要是为了提高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或为以后表面淬火作好组织准备。调质工序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进行。若在粗加工前调质,则粗加工时零件表面调质层的优良组织有可能大部或全部被加工掉,特别是对于淬透性差、尺寸较大的碳钢零件其可能性更大。

调质零件的加工路线一般为

下料锻造正火(或退火)粗加工(留余量)调质半精加工

(2)最终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包括各种淬火、回火、渗碳及渗氮处理等。零件经这

类热处理后获得所需的使用性能(如耐磨性),因其硬度高、除磨削加工外,不能用其它切削加工方法加工,故其工序位置一般均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磨削之前进行。

①淬火的工序位置有以下两种情况

a、整体淬火零件加工路线一般为

下料锻造退火(或正火)粗、半精加工(留磨量)淬火回火(低、中温)磨削

b、表面淬火零件(经预先调质)的加工路线一般为:

下料锻造退火(或正火)粗加工调质半粗加工(留磨量)表面淬火回火磨削

②渗碳淬火的工序位置

渗碳零件的加工路线一般为:

下料锻造正火粗、半精加工(留磨量,局部不渗碳处留防渗余量)低温回火磨削

③渗氮的工序位置

渗氮温底低、变形小、氮化层硬而薄,因此工序位置应尽量靠后,一般渗氮后不再磨削加工。为防止因切削加工产生的内应力使渗氮件变形,常在渗氮前安排去应力退火工序列。

渗氮零件的加工路线一般为:

下料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半精、精加工去应力退火粗磨渗氮精磨或起

精磨

45号钢热处理工艺

45号钢热处理工艺 1 45号钢要求硬度HRC40-50,是不是要淬火+低温回火, 换算成布氏硬度大约是380,470HB,根据一般热处理规范,热处理制度与硬度关系大致如下: 淬火温度:840?水淬 回火温度:150?回火,硬度约为57HRC;200?回火,硬度约为55HRC;250?回火,硬度约为53HRC;300?回火,硬度约为48HRC;350?回火,硬度约为45HRC;400?回火,硬度约为43HRC;500 ? 回火,硬度约为33HRC;600?回火,硬度约为20HRC 一般情况下热处理工艺都指标准范围内中间成分,且热处理温度都存在一个调整范围,如成分在范围内存在偏差,可以相应调整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 2 1.临界温度指钢材的奥氏体转变温度。不同含量的钢材有着不同的临界点,但临界点有着一个范围内的浮动,所以下临界点温度指的就是奥氏体转变的最低温度。 2. 常用碳钢的临界点 钢号临界点 (?) 20钢 735-855 (?) 45钢 724-780 (?) T8钢 730 -770(?) T12钢 730-820 (?) 3 20Cr,40Cr,35CrMo,40CrMo,42CrMo:正火温度850-900?,45号钢正火温度850?左右。

4 20CrMnTi Ac1 Ac3 Ar1 Ar3 740 825 680 730 5 Cr12MoV热处理知识 Cr12MoV钢是高碳高铬莱氏体钢,常用于冷作模具,含碳量比Cr12钢低。该钢具有高的淬透性,截面300mm以下可以完全淬透,淬火时体积变化也比Cr12钢要小。 其热处理制度为:钢棒与锻件960?空冷 + 700,720?回火,空冷。最终热处理工艺: 1、淬火: 第一次预热:300,500?, 第二次预热840,860?; 淬火温度:1020,1050?; 冷却介质:油,介质温度:20,60?, 冷却至油温;随后,空冷,HRC=60,63。 、回火: 2 经过以下淬火工艺,可以达到降低硬度的作用,具体回火工艺如下: 加热温度400,425?,得到HRC=57,59。 说明:在480--520度之间回火正好是这种钢材的脆性回火区,在这个区间回火容易使模具出现崩刃。最为理想的回火区间在380--400?,这个区间回火,韧性最好,并且有良好的耐磨性。如果淬火后,采用深冷处理(理想的温度是零下120)与中温回火相结合,会得到良好使用效果和高寿命。Cr12MoV的回火脆性温度范围在325~375?。CR12MoV380-400回火后硬度在56-58HRC做冷冲模冲韧性好的材料具有不易开裂的优点,特别是在原材料质量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用此方法经济实惠。

钢的表面热处理,钢的化学热处理简介,热处理技术发展简介教案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13) 【课题编号】 13-5.4 【课题名称】 钢的表面热处理,钢的化学热处理简介,热处理技术发展简介。 【教材版本】 郁兆昌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金属工艺学(工程技术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了解表面热处理的目的、种类、特点、应用;化学热处理概念、过程、种类与应用。了解热处理技术发展简况,开阔思路。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反复练习,初步学会在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中安排感应淬火、渗碳、氮化和相应的热处理工序。 三、素质目标 了解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的目的、种类、特点与应用,学会选用高频淬火、渗碳和氮化工序。了解热处理技术发展简况,开阔思路,树立创新意识。 四、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钢的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及热处理新技术。 【教学重点】 感应淬火、气体渗碳、气体渗氮。 【难点分析】 感应淬火原理。 【分析学生】 1.具有学习的知识基础。 2.具有学习的能力基础。 3.钢的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是钢的整体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补充和完善,相互配合,全面达到零件多种多样的使用性能要求。虽不是重点,也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努力掌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1.郁兆昌,潘展,高楷模研编制作.金属工艺学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郁兆昌主编。金属工艺学教学参考书(辅助学光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授主要内容、讲授中穿插练习与设问,穿插讨论,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5分钟) 1.简述 淬火方法分类、特点与应用。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1.提问: 题5-7;5-14。 二、导入新课 钢的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主要解决零件的表面强化问题。与零件的整体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相配合,以满足零件多种使用性能和不同的强化需要。介绍热处理技术发展,能使我们开阔眼界,培养创新意识。 三、新课教学(70分钟) 1.钢的表面热处理(20分钟) 教师讲授感应淬火原理、种类、组织、性能、特点及应用;讲授火焰淬火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 演示网络课程中感应加热基本原理、感应器结构与种类、火焰淬火方法等视频。 学生课堂练习:题5-16;5-19。教师巡回指导、设问、提问,学生回答、讨论; 教师讲评。 2.钢的化学热处理(35分钟) 教师讲授钢的渗碳、气体渗碳;钢的渗氮,气体氮化;钢的其他化学热处理。 演示化学热处理过程、气体渗碳工艺过程、离子氮化过程等视频。 学生课堂练习:题5-21;5-17;5-18。教师巡回指导;设问、提问;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讲评。 3、热处理技术发展简介(15分钟) 教师讲述热处理技术发展趋势,介绍真空热处理等具体热处理新技术。 演示网络课程真空热处理、激光热处理,机器人在高频淬火中应用等照片和视频。 四、小结( 5分钟) 简要叙述感应淬火、气体渗碳、气体渗氮的目的、特点与应用。 五、作业布置

45号钢等热处理

45号钢要求硬度HRC40-50,是不是要淬火+低温回火? 换算成布氏硬度大约是380~470HB,根据一般热处理规范,热处理制度与硬度关系大致如下: 淬火温度:840℃水淬 回火温度:150℃回火,硬度约为57HRC;200℃回火,硬度约为55HRC;250℃回火,硬度约为53HRC;300℃回火,硬度约为48HRC;350℃回火,硬度约为45HRC;400℃回火,硬度约为43HRC;500 ℃回火,硬度约为33HRC;600℃回火,硬度约为20HRC 一般情况下热处理工艺都指标准范围内中间成分,且热处理温度都存在一个调整范围,如成分在范围内存在偏差,可以相应调整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 2 1.临界温度指钢材的奥氏体转变温度。不同含量的钢材有着不同的临界点,但临界点有着一个范围内的浮动,所以下临界点温度指的就是奥氏体转变的最低温度。 2. 常用碳钢的临界点 钢号临界点(℃) 20钢735-855 (℃) 45钢724-780 (℃) T8钢730 -770(℃) T12钢730-820 (℃) 3 20Cr,40Cr,35CrMo,40CrMo,42CrMo:正火温度850-900℃,45号钢正火温度850℃左右。 4 20CrMnTi Ac1 Ac3 Ar1 Ar3 740 825 680 730 5 Cr12MoV热处理知识 Cr12MoV钢是高碳高铬莱氏体钢,常用于冷作模具,含碳量比Cr12钢低。该钢具有高的淬透性,截面300mm以下可以完全淬透,淬火时体积变化也比Cr12钢要小。 其热处理制度为:钢棒与锻件960℃空冷+ 700~720℃回火,空冷。 最终热处理工艺: 1、淬火:

钢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 第一章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包括:将钢材或钢制件加热到预定温度,在此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下来,达到热处理所预定的对钢材及钢制件的组织与性能的要求。 1□□钢的加热 1.1□制定钢的加热制度 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 1.1.1加热温度的选择 加热温度取决于热处理的目的。热处理分为:淬火、退火、正火、和回火等。 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细小的马氏体组织,使钢具有高的硬度; 退火及正火的目的是获得均匀的珠光体组织,因此其加热温度不同。在具体制定加热温度时应按以下原则:热处理工艺种类及目的要求;被加热钢材及钢制件的化学成分和原始状态;钢材及钢制件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加热条件来制定。对于碳钢及低合金钢的加热温度:亚共析钢淬火温度:A C3以上30~50℃; 过共析钢淬火温度:A C3以上30~50℃;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A C3以上20~30℃; 过共析钢不完全退火:A C3以上20~30℃; 正火A C3或A CM以上30~50℃; 1.1.2加热速度的选择 必须根据钢的化学成分及导热性能;钢的原始状态及应力状态;钢的尺寸及形状来确定加热速度。如钢的原始状态存在着铸造应力或轧煅热变形残余应力时,在加热是应特别注意。对这类钢要特别控制低温阶段的加热速度。钢的变形与热裂倾向是以钢的化学成分及原始状态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a) 低碳钢比高碳钢热烈倾向小; b) 碳钢比合金钢变形开裂倾向小; c) 钢坯和成品件比钢锭变形和开裂倾向小; d) 小截面比大截面的钢变形和开裂倾向小。 1.1.3钢在加热时的缺陷 a) 过热:过热就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使奥氏体晶粒过分长大。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在冷却时产生粗大的组织,并往往出现魏氏组织,结果是钢的冲击韧性、塑性明显下降。已过火的钢可以在次正火或退火加以纠正。 b) 强烈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保温时间过长,使氧或硫沿晶界渗入钢中或者钢中的

铸钢件常见热处理工艺

铸钢件常见热处理 按加热和冷却条件不同,铸钢件的主要热处理方式有:退火(工艺代号:5111)、正火(工艺代号:5121)、均匀化处理、淬火(工艺代号:5131)、回火(工艺代号:5141)、固溶处理(工艺代号:5171)、沉淀硬化、消除应力处理及除氢处理。 1.退火(工艺代号:5111) 退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的目的是为消除铸造组织中的柱状晶、粗等轴晶、魏氏组织和树枝状偏析,以改善铸钢力学性能。碳钢退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铸钢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共析铸钢为珠光体,过共析铸钢为珠光体和碳化物。适用于所有牌号的铸钢件。图11—4为几种退火处理工艺的加热规范示意图。表ll—1为铸钢件常用退火工艺类型及其应用。 2.正火(工艺代号:5121) 正火是将铸钢件目口热到Ac3温度以上30~50℃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图11—5为碳钢的正火温度范围示意图。正火的目的是细化钢的组织,使其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也司作为以后热处理的预备处理。正火与退火工艺的区别有两个:其一是正火加热温度要偏高些;其二是正火冷却较快些。经正火的铸钢强度稍高于退火铸钢,

其珠光体组织较细。一般工程用碳钢及部分厚大、形状复杂的合金钢铸件多采用正火处理。 正火可消除共析铸钢和过共析铸钢件中的网状碳化物,以利于球化退火;可作为中碳钢以及合金结构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以细化晶粒和均匀组织,从而减少铸件在淬火时产生的缺陷。 3.淬火(工艺代号:5131) 淬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Ac。或Ac•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和空冷淬火等。铸钢件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应力及获得所需综合力学性能。图11—6为淬火回火工艺示意图。 铸钢件淬火工艺的主要参数: (1)淬火温度:淬火温度取决于铸钢的化学成分和相应的临界温度点。图11—7为铸钢件淬火工艺温度范围示意图。原则上,亚共析铸钢淬火温度为Ac。以上20~30℃,常称之为完全淬火。共析及过共析铸钢在Ac。以上30~50℃淬火,即所谓亚临界淬火或两相区淬火。这种淬火也可用于亚共析钢,所获得的组织较一般淬火的细,适用于低合金铸钢件韧化处理。 (2)淬火介质:淬火的目的是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为此,铸件淬火时的冷却速率必须大于铸钢的临界冷却速率。否则不能获得马氏体组织及其相应的性能。但冷却速率过高易于导致铸件变形或开裂。为了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应根据铸件的材质选用适当的淬火介质,

常用钢材热处理工艺守则

1 适用围 本守则作为我公司常用钢材的各种热处理规及注意事项。为一般件热处理的主要技术依据,对结构复杂和工艺上有特殊要求的零件和成批生产的零(部)件,则按专用工艺规程执行。 2 名词术语 2.1 正火 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2 退火 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3 淬火 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作在横截面全部或一定的围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2.4 回火 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 2.5 有效加热区 炉膛炉温均匀性符合热处理工艺要求的装料区域。有效加热区的确定,按JB2251—78《电阻炉基本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有关试验方法进行。 2.6 冷却速度 在冷却过程中某一时间或者一定时间间隔工件表面或心部温度下降的变 化率。 2.7 热处理变形 工件热处理时所引起的形状尺寸偏差,垂直于长度向上的变形叫弯曲。 3 热处理加热设备 3.1 正火和退火所使用的加热设备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3.1.1 在加热设备正常装炉的情况下,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偏差应按下表所列的精度进行调节和控制。

3.1.2 燃料加热炉,其火焰尽量不直接接触工件,以免使工件局部过热。当火焰直接与工件接触时,加热炉结构应使处理工件质量不显著损坏。 3.1.3 热浴加热炉,其热浴对工件不能有腐蚀及其它有害作用。 3.1.4 工件加热后在随炉冷却的过程中,应尽量保证各部位的冷却速度均匀一致。 3.2 淬火、回火加热设备 3.2.1 淬火、回火加热设备必须满足下列要求,有效加热区的温度按下表所列的精度进行调节和控制。 3.2.2 热浴槽中的热浴,对工件不能有腐蚀作用。当采用盐浴炉加热时,应按盐浴脱氧制度对盐浴进行充分脱氧。 3.2.3 燃料加热炉,其火焰尽量不直接接触工件,以免工件过热。当火焰直接与工件接触时,加热炉结构应使处理工件质量不受显著影响。 3.2.4 保护气氛加热炉应根据处理工艺要求能调节和控制炉气氛的成分。 3.2.5 真空炉应能根据处理目的对真空度和炉保持气氛的组成进行调节。 4 淬火冷却介质及设备

铸钢件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保证热处理质量。 2. 热处理方式 按加热和冷却条件不同,铸钢件的主要热处理方式有:退火、正火、均匀化处理、淬火、回火、固溶处理、沉淀硬化、消除应力处理及除氢处理。 3. 热处理操作要求 3.1 .退火 退火是将铸钢件加热到Acs以上20?30C,保温一定时间,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的目的是为消除铸造组织中的柱状晶、粗等轴晶、魏氏组织和树枝状偏析,以改善铸钢力学性能。碳钢退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铸钢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共析铸钢为珠光体,过共析铸钢为珠光体和碳化物。适用于所有牌号的铸钢件。图1 —1为几种退火处理工艺的加热规范示意图。表I —1为铸钢件常用退火工艺类型及其应用。表1-2铸钢件退火工艺及退火后的硬度。 图1—1为几种退火处理工艺的加热规范示意图

表I—1为铸钢件常用退火工艺类型及其应用

表1-2铸钢件退火工艺及退火后的硬度 3.2 .正火 正火是将铸钢件目口热到Ac。温度以上30?50°C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图1—2为碳钢的正火温度范围示意图。表1-3铸钢件正火工艺及退火后的硬度,表1-4常用低合金铸件正火或正火+回火工艺及硬度。正火的目的是细化钢的组织,使其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也司作为以后热处理的预备处理。正火与退火工艺的区别有两个:其一是正火加热温度要偏高些;其二是正火冷却较快些。经正火的铸钢强度稍高于退火铸钢,其珠光体组织较细。一般工程用碳钢及部分厚大、形状复杂的合金钢铸件多采用正火处理。

图1—2为碳钢的正火温度范围示意图 正火可消除共析铸钢和过共析铸钢件中的网状碳化物,以利于球化退火; 可作为中碳钢以及合金结构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以细化晶粒和均匀组 织,从而减少铸件在淬火时产生的缺陷。 表1-3铸钢件正火工艺及退火后的硬度 表1-4常用低合金铸件正火或正火+回火工艺及硬度 3.3 .淬火

钢热处理工艺

45号钢热处理工艺 学号: XXXXXX 姓名: XXXXX 指导老师: XXX

目录 一、综述 (4) 1.调质淬火 (4) (1)淬火加热温度 (4) (2) 淬火冷却 (4) (3) 淬火冷却方法 (5) 2. 45钢的调质淬火 (5) 3.回火 (6) (1)回火目的 (6) (3)常用回火方法 (6) 4. 45钢淬火后的回火 (6) 二、选题依据 (7)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8) 1. 实验设备 (8) 2. 实验材料 (8) 三、实验过程 (8) 1. 试样的热处理 (8) (1)淬火 (8) (2)回火 (9) 2. 试样硬度测定 (9) 3. 显微组织观察与拍照记录 (9) (1)样品的制备 (9) (2)显微组织的观察与记录 (9)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0) 1. 样品硬度与显微组织分析 (10) 2. 硬度测试数据 (11) 3. 淬火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11) (1)淬火温度的影响 (11)

(2)淬火介质的影响 (12) 4. 回火对试样的影响 (12) (1)回火温度对45钢组织的影响 (12) (2)回火温度对 45 钢硬度和强度的影响 (13) (3)以45钢和T8钢为例分析碳含量对钢的淬硬性的影响 (13) 六、结论 (14) 1. 淬火条件影响样品的组织和性能 (14) 2. 回火温度影响样品的组织和性能 (14) 3. 碳元素影响样品的组织和性能。 (14) 七、参考文献 (14)

一、综述 【内容摘要】: 45钢是中碳结构钢,冷热加工性能都不错,机械性能较好,且价格低、来源广,所以应用广泛。它的最大弱点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较高的工件不宜采用。45钢淬火温度在A3+(30~50)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偏高的淬火温度可以使工件加热速度加快,表面氧化减少,且能提高工效。为使工件的奥氏体均匀化,就需要足够的保温时间。 【关键字】:调质淬火 45钢的调质淬火回火 45钢淬火后的回火 1.调质淬火 调质是淬火加高温回火的双重热处理,其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为使调质件得到好的综合性能,一般含碳量控制在0.30~0.50%。调质淬火时,要求工件整个截面淬透,使工件得到以细针状淬火马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通过高温回火,得到以均匀回火索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 淬火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提高强度硬度,以便在随后不同温度回火后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1)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温度主要是根据Fe—Fe3C相图中钢的临界点确定。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AC3以上30℃~50℃,使钢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共析钢、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得到奥氏体和部分二次渗碳体,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共析钢)或马氏体加渗碳体(过共析钢)组织。 (2) 淬火冷却 淬火冷却时,要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必须使奥氏体以大于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冷却,而快速冷却会产生很大淬火应力,导致钢件的变形与开裂。因此,淬火工艺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既能获得马氏体组织,又要减小变形、防止开裂。 常用冷却介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淬火冷却介质是水和油。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冷却介质较多,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种介质,能完全符合理想淬火冷却速度的要求。水具有较强烈的冷却能力,用作奥氏体稳定性较小的碳钢的淬火,水冷却介质最为合适。油的冷却能力比水小,因此,生产中用油作冷却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稳定性较大的合金钢淬火。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四把火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热处理不仅可用于强化钢材,提高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且还可以用于改善钢材的工艺性能。其共同点是:只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不改变表面形状与尺寸。 第一节钢的热处理原理 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钢的性能,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热处理工艺不但可以强化金属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潜力、降低结构重量、节省和能源,而且能够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大幅度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 热处理工艺分类:(根据热处理的目的、要求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分类如下) 1、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调质; 2、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物理和化学气相沉积等; 3、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热处理的三阶段:加热、保温、冷却

一、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加热的目的:使钢奥氏体化 (一)奥氏体( A)的形成 奥氏体晶核的形成以共析钢为例A1点则W c =0.0218%(体心立方晶格F)W c =6.69%(复杂斜方渗碳体)当T 上升到A c1 后W c =0.77%(面心立方的A)由此可见转变过程中必须经过C和Fe原子的扩散,必须进行铁原子的晶格改组,即发生相变,A的形成过程。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有两个有利条件①此相界面上成分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②原子排列不规则,空位和位错密度高。 1、奥氏体长大由于铁素体的晶格改组和渗碳体的不断溶解,A晶核一方面不断向铁素体和渗碳体方向长大,同时自身也不断形成长大。 2、残余 Fe 3 C的溶解 A长大同时由于有部分渗碳体没有完全溶解,还需一段时间才能全溶。(F比Fe 3 C先消失) 3、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残余Fe 3 C全溶后,经一段时间保温,通过碳原子的扩散,使A成分逐步均匀化。 (二)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奥氏体大小用奥氏体晶粒度来表示。分为 00,0,1,2…10等十二个等级,其中常用的1~10级,4级以下为粗晶粒,5-8级为细晶粒,8级以上为超细晶粒。 影响 A晶粒粗大因素 1、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愈长,奥氏体晶粒越粗大。因此,合理选择加热和保温时间。以保证获得细小均匀的奥氏体组织。(930~950℃以下加热,晶粒长大的倾向小,便于热处理) 2、A中C含量上升则晶粒长大的倾向大。

45#钢热处理工艺

45热处理 推荐热处理温度:正火850,淬火840,回火 600. 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用钢 ,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来做 45号钢管 模板,梢子,导柱等,但须热处理。 1. 45号钢淬火后没有回火之前,硬度大于HRC55(最高可达HRC62)为合格。 实际应用的最高硬度为HRC55(高频淬火HRC58) 1.45号钢要求硬度HRC40-50,是不是要淬火+低温回火? 换算成布氏硬度大约是380~470HB,根据一般热处理规范,热处理制度与硬度关系大致如下:淬火温度:840℃水淬 回火温度:150℃回火,硬度约为57HRC;200℃回火,硬度约为55HRC;250℃回火,硬度约为53HRC;300℃回火,硬度约为48HRC;350℃回火,硬度约为45HRC;400℃回火,硬度约为43HRC;500 ℃回火,硬度约为33HRC;600℃回火,硬度约为20HRC 一般情况下热处理工艺都指标准范围内中间成分,且热处理温度都存在一个调整范围,如成分在范围内存在偏差,可以相应调整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 2 1.临界温度指钢材的奥氏体转变温度。不同含量的钢材有着不同的临界点,但临界点有着一个范围内的浮动,所以下临界点温度指的就是奥氏体转变的最低温度。 2. 常用碳钢的临界点 钢号临界点 (℃) 20钢 735-855 (℃) 45钢 724-780 (℃) T8钢 730 -770(℃) T12钢 730-820 (℃) 3 20Cr,40Cr,35CrMo,40CrMo,42CrMo:正火温度850-900℃,45号钢正火温度850℃左右。 4 20CrMnTi Ac1 Ac3 Ar1 Ar3 740 825 680 730 5 Cr12MoV热处理知识 Cr12MoV钢是高碳高铬莱氏体钢,常用于冷作模具,含碳量比Cr12钢低。该钢具有高的淬透性,截面300mm以下可以完全淬透,淬火时体积变化也比Cr12钢要小。 其热处理制度为:钢棒与锻件960℃空冷 + 700~720℃回火,空冷。 最终热处理工艺: 1、淬火: 第一次预热:300~500℃, 第二次预热840~860℃; 淬火温度:1020~1050℃; 冷却介质:油,介质温度:20~60℃, 冷却至油温;随后,空冷,HRC=60~63。 2、回火: 经过以下淬火工艺,可以达到降低硬度的作用,具体回火工艺如下: 加热温度400~425℃,得到HRC=57~59。 说明:在480--520度之间回火正好是这种钢材的脆性回火区,在这个区间回火容易使模具出现崩刃。最为理想的回火区间在380--400℃,这个区间回火,韧性最好,并且有良好的耐磨性。如果淬火后,采用深冷处理(理想的温度是零下120)与中温回火相结合,会得到良好使用效果和高寿

钢的热处理总结

1、热处理 定义:把固态金属材料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目的及意义:金属材料改变性能的方法,改变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充分利用材料的潜能,控制产品质量,节省资源和材料,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2、固态相变 定义:成分、温度、压力等因素改变时,固态物质内部发生的组织结构变化。 研究意义:控制过程→获得预期的组织→得到预期性能。 三种基本变化:成分;结构;有序度 主要特点:相变阻力大,相界面结构关系,存在一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非均匀、缺陷处形核,新相有特定形状`,原子迁移率低 驱动力:新/旧两相自由能差,晶体缺陷能 阻力:1,界面能 界面能产生原因:界面有一定厚度和体积;原子错排;结合键受破坏→能量高 三种界面类型:完全共格:界面原子完全匹配,除孪晶外,少见。半共格:界面能与位错密度、错配度有关,借助弹性畸变保持界面的匹配。非共格:界面能最大 2,应变能 产生原因:新/旧相比容不同(比容差应变能)。界面错配→新/旧相硬匹配(共格应变能) 共格界面应变能最大,非共格最小 比容差应变能与新相几何形状有关,球形应变能最大,针状居中,片状最小 3、奥氏体 性能 ←力学性能:塑性好、强度低。 ←物理性能:顺磁性。比容小。热膨胀系数大。导热性能差。 ←化学性能:抗腐蚀;耐热。 形成条件:(1)Ac1、Ac3、Accm以上,有一定的过热度。(2),过热度大,容易形成(3),实际相变温度与加热速度有关,不是固定值,加热速度越快,Ac1、Ac3、Accm越高。 奥氏体形成 (1)形核 ←球化体:优先在晶界的F/碳化物界面上形成,其次在晶内的F/碳化物界面上形成 ←片状P:优先在P团的界面上形成,其次在F/碳化物界面上形成 ←相界形核原因 碳浓度起伏,如F中高浓度区有利于向A转变 结构起伏→晶体结构改组容易 能量起伏→杂质、晶体缺陷多→形核→降低界面能、应变能 (2)长大 ←球化体:A包围碳化物,使碳化物与F分开,A形成F/A和C/A两个界面,双向推进长大。 ←片状P:垂直片方向(在A、F中存在碳浓度差,引起碳在以上两相中的扩散。为维持相界碳浓度的平衡,原始组织F和碳化物相就会不断溶解)。示意图 平行片方向(体扩散+界面扩散) 界面迁移路程短,是主要长大方式→平行方向长大速度快 (3)残余碳化物的溶解(4)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影响A形成速度的因素 (1),加热温度:T↑→A化速度↑。(2),加热速度:V↑→转变温度↑,转变时间↓。 (3),含碳量

常用钢铁材料的一般热处理方法

钢铁材料的一般热处理 名称热处理过程热处理目的 1.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 室温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均匀钢的组织,改善钢的性能及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防止零件加工后变形及开裂 退火类别(1)完全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不同钢材临界温度也不同,一般 是710-750℃,个别合金钢的临界温度可达800—900oC) 以上30—50oC,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 在沙中冷却)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降低硬度, 充分消除内应力完全退火适用于含 碳量(质量分数)在O.8%以下的锻 件或铸钢件 (2)球化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20~30oC,经过保温以后, 缓慢冷却至500℃以下再出炉空冷 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并 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以减少淬火 后变形和开裂,球化退火适用于含 碳量(质量分数)大于O.8%的碳素 钢和合金工具钢 (3)去应力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500~650oC,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 却(一般采用随炉冷却) 消除钢件焊接和冷校直时产生的内 应力,消除精密零件切削加工时产 生的内应力,以防止以后加工和用 过程中发生变形 去应力退火适用于各种铸件、锻件、 焊接件和冷挤压件等 2.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40~60oC,保温一定时间, 然后在空气中冷却①改善组织结构和切削加工性能 ②对机械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常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③消除内应力 3.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盐水 或油(个别材料在空气中)中急速冷却①使钢件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②使钢件在回火以后得到某种特殊

钢的热处理

实验2 钢的热处理及热处理后的 显微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2)了解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45钢热处理后性能(硬度)的 影响; 3)观察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4)了解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学会硬度计的使用。 二.概述 钢的热处理就是利用钢在固态范围内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工艺性能的一种操作。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进行热处理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正确选择这三者的规范,是热处理成功的基本保证。 1)加热温度的选择 (1)退火加热温度 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20~30)℃(完全退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 c1+(20~30)℃(球化退火),目的是得到球状渗碳体,降低硬度,改善高碳钢的切削性能。 (2)正火加热温度 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共析钢加热至A c1+(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 ccm+(30~50)℃,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退火和正火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3—1 6. (3)淬火加热温度 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 c1+(30~50)℃,见图3—17。 各种碳钢的临界点见表3—7。 (4)回火温度的选择 钢淬火后都要回火,回火温度决定于最终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工厂中常常是根据硬度的要求),按加热温度高低回火可分为三类: ①低温回火在150℃~250℃的回火称为低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硬度约为60HRC。其目的是降低淬火应力,减少钢的脆性并保持钢的高硬度。低温回火常用于高碳钢制造的切削刀具、量具和滚动轴承件。 ②中温回火在350℃~500℃的回火称为中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屈氏体,硬度约为40HRC~48HRC。其目的是获得高的弹性极限,同时有高的韧性。主要用于碳质量

钢材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 Hardening or Quenching cui huǒ (行业内,淬读"zàn"音,即读“zàn huǒ”)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淬火能使钢强化的根本原因是相变,即奥氏体组织通过相变而成为马氏体组织(或贝氏体组织)。 钢淬火工艺最早的应用见于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战国时代的钢制兵器。 淬火工艺最早的史料记载见于《汉书.王褒传》中的“清水焠其峰”。 “淬火”在专业文献上,人们写的是“淬火”,而读起来又称“蘸火”。“蘸火”已成为专业口头交流的习用词,但文献中又看不到它的存在。也就是说,淬火是标准词,人们不读它,“蘸火”是常用词,人们却不写它,这是我国文字中不多见的现象。 淬火是“蘸火”的正词,淬火的古词为蔯火,本义是灭火,引申义是“将高温的物体急速冷却的工艺”。“蘸火”是冷僻词,属于现代词,是文字改革后出现的产物,“蘸”字本义与淬火无关。“蘸火”本词为“湛火”,“湛”字读音同“蘸”,而其字形又与水、火有关,符合“水与火合为蔯”之意,字义与“淬火”相通。“湛火”为本词,“蘸火”则为假借词。 淬火 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钢淬火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它的组织全部或大部转变为马氏体,获得高硬度,然后在适当温度下回火,使工件具有预期的性能。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淬火工件硬度要求和检测方法: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参考答案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 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答: 1、奥氏体: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过冷奥氏体:处于临界点A1以下的不稳定的将要发生分解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M转变结束后剩余的奥氏体。 2、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索氏体:在650~600℃温度范围内形成层片较细的珠光体。 屈氏体:在600~550℃温度范围内形成片层极细的珠光体。 贝氏体:过饱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 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3、临界冷却速度V K:淬火时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4、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在临界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十分缓慢的冷却速度(炉冷、坑冷、灰冷)进行冷却的一种操作。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A c3或A ccm以上30~80℃,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淬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冷或水冷),从而得马氏体的一种操作。 回火: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操作。 冷处理:把冷到室温的淬火钢继续放到深冷剂中冷却,以减少残余奥氏体的操作。 时效处理:为使二次淬火层的组织稳定,在110~150℃经过6~36小时的人工时效处理,以使组织稳定。 5、调质处理:淬火后再进行的高温回火或淬火加高温回火 6、淬透性:钢在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 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最高硬度。 7、回火马氏体:过饱和的α固溶体(铁素体)和与其晶格相联系的ε碳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回火索氏体:在F基体上有粒状均匀分布的渗碳体。 回火屈氏体:F和细小的碳化物所组成的混合物。 8、第一类回火脆性:淬火钢在250℃~400℃间回火时出现的回火脆性。 第二类回火脆性:淬火钢在450℃~650℃间回火时出现的回火脆性。 10、表面淬火:采用快速加热的方法,将工件表层A化后,淬硬到一定深度,而心部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法。

10讲钢的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可编辑修改word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教学内容:钢的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 教学方式:结合实际,由浅如深讲解 教学目的: 1.掌握钢的表面热处理的目的和方法; 2.掌握钢的化学热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3.了解钢的热处理的新技术。 重点、难点:钢的表面热处理方法与目的钢的化学热处理方法及应用 教学过程: 6.5 钢的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 一些在弯曲、扭转、冲击载荷、磨擦条件区工作的齿轮等机器零件,它们要求具有表面硬、耐磨,而心部韧,能抗冲击的特性,仅从选材方面去考虑是很难达到此要求的。如用高碳钢,虽然硬度高,但心部韧性不足,若用低碳钢,虽然心部韧性好,但表面硬度低,不耐磨,所以工业上广泛采用表面热处理来满足上述要求。 6.5.1钢的表面淬火 仅对工件表层进行淬火的工艺,称为表面淬火。它是利用快速加热使钢件表面奥氏体化,而中心尚处于较低温度即迅速予以冷却,表层被淬硬为马氏体,而中心仍保持原来的退火、正火或调质状态的组织。 表面淬火一般适用于中碳钢(W C=0.4~0.5%)和中碳低合金钢(40Cr、40MnB 等),也可用于高碳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如T8、9Mn2V、GCr15 等)。以及球墨铸铁等。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它是工件中引入一定频率的感应电流(涡流),使工件表面层快速加热到淬火温度后立即喷水冷却的方法。 (1)工作原理如图6-14 所示,在一个线 圈中通过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时,在它周围便产 生交变磁场。若把工件放入线圈中,工件中就 会产生与线圈频率相同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 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中的分布是不均匀 的,主要集中在表面层,愈靠近表面,电流密 度愈大;频率愈高,电流集中的表面层愈薄。这 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它是感应电流能使 工件表面层加热的基本依据。 (2)感应加热的分类根据电流频率 的不同,感应加热可分为:高频感应加热 (50~300kHz),适用于中小型零件,如小模 数齿轮;中频感应加热(2.5~10kHz),适用于大 中型零件,如直径较大的轴和大中型模数的 齿轮;工频感应加热(50Hz),适用于大型零 件,如直径大于300mm 的轧辊及轴类零件等。图6-14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3)感应加热的特点加热速度快、生产率高;淬火后表面组织细、硬度高(比普通

号钢热处理工艺

号钢热处理工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1 45号钢要求硬度HRC40-50,是不是要淬火+低温回火 换算成布氏硬度大约是380~470HB,根据一般热处理规范,热处理制度与硬度关系大致如下: 淬火温度:840℃水淬 回火温度:150℃回火,硬度约为57HRC;200℃回火,硬度约为55HRC;250℃回火,硬度约为53HRC;300℃回火,硬度约为48HRC;350℃回火,硬度约为45HRC;400℃回火,硬度约为43HRC;500 ℃回火,硬度约为33HRC;600℃回火,硬度约为20HRC 一般情况下热处理工艺都指标准范围内中间成分,且热处理温度都存在一个调整范围,如成分在范围内存在偏差,可以相应调整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 2 1.临界温度指钢材的奥氏体转变温度。不同含量的钢材有着不同的临界点,但临界点有着一个范围内的浮动,所以下临界点温度指的就是奥氏体转变的最低温度。 2. 常用碳钢的临界点 钢号临界点 (℃) 20钢 735-855 (℃) 45钢 724-780 (℃) T8钢 730 -770(℃) T12钢 730-820 (℃) 3 20Cr,40Cr,35CrMo,40CrMo,42CrMo:正火温度850-900℃,45号钢正火温度850℃左右。 4 20CrMnTi Ac1 Ac3 Ar1 Ar3 740 825 680 730 5

Cr12MoV热处理知识 Cr12MoV钢是高碳高铬莱氏体钢,常用于冷作模具,含碳量比Cr12钢低。该钢具有高的淬透性,截面300mm以下可以完全淬透,淬火时体积变化也比Cr12钢要小。 其热处理制度为:钢棒与锻件960℃空冷 + 700~720℃回火,空冷。 最终热处理工艺: 1、淬火: 第一次预热:300~500℃, 第二次预热840~860℃; 淬火温度:1020~1050℃; 冷却介质:油,介质温度:20~60℃, 冷却至油温;随后,空冷,HRC=60~63。 2、回火: 经过以下淬火工艺,可以达到降低硬度的作用,具体回火工艺如下: 加热温度400~425℃,得到HRC=57~59。 说明:在480--520度之间回火正好是这种钢材的脆性回火区,在这个区间回火容易使模具出现崩刃。最为理想的回火区间在380--400℃,这个区间回火,韧性最好,并且有良好的耐磨性。如果淬火后,采用深冷处理(理想的温度是零下120)与中温回火相结合,会得到良好使用效果和高寿命。Cr12MoV的回火脆性温度范围在325~375℃。 CR12MoV380-400回火后硬度在56-58HRC做冷冲模冲韧性好的材料具有不易开裂的优点,特别是在原材料质量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用此方法经济实惠。 Cr12MoV 分级淬火工艺: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精编版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正火、回火、调质工艺: 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700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空气中冷却叫回火。 2、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炉中缓慢冷却叫退火。 3、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特定介质中(水或油) 快速冷却叫淬火。 ◆表面淬火 钢的表面淬火 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

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通 淬火高 2~3 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淬硬层 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对 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 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较为合适,其中D。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 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