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0年6月18日)

为学习借鉴福建省发展茶产业的先进经验,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5月24-27日,省委农办组织省农业厅、有关省辖市的同志和部分专家,对福建省发展茶产业的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先后参观了福州市茶叶批发集贸市场、武夷山生态茶园、武夷星茶叶公司、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厦门茶叶市场等地,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茶叶生产企业、茶商进行了座谈交流,走访了基地茶农。所到之处,总的感到,福建省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茶农、从政府到涉茶企业,都积极在茶字上做文章,到处产茶,人人饮茶,人人知茶,确实无愧是茶的故乡。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省茶产业今后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只要突出优势,差异竞争,就可铸造河南茶叶新的辉煌。

一、福建省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

福建素有“茶树品种宝库”之称,是茶叶生产最适宜的地区之一。其中武夷岩茶、铁观音、福鼎白茶、永春佛手茶、福建茉莉花茶誉满海内外,尤其乌龙茶和白茶更是福建特有的优势茶类。近年

来,福建茶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2009年,福建省茶园

面积发展到254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6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5左右,其中乌龙茶产量12万吨,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80%;涉茶总产值超2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在许多地方,茶产业已成为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福建省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推动,实现了向茶产业强省的转变。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福建省各级都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茶叶生产、科研、宣传的扶持力度,建立成规模的茶叶交易平台,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促进不同范围内的茶叶生产经营单位联合宣传和打造品牌。如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武委[2010]2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品牌营销推广实施意见》

(武委[2008]76号),指导当地茶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福建省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培育、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每年安排100-300万元茶产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全市茶叶的品牌营销推广、市场质量监管、茶文化宣传等工作。

三是整合品牌资源。为凸显千年茶树“大红袍”的品牌资源优势,武夷山市将“大红袍”资源进行整合,对外大力宣传推介“大红袍”品牌,从而将品牌放大做强,将资源优势转化

为了商品优势、效益优势、品牌优势。目前,福建省已涌现出一批名牌产品,“安溪铁观音”是我国茶叶第一个驰名商标,“八马”和“日春”旧继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武夷星大红袍”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两个主打品牌安溪铁观音产值达65亿元,武夷岩茶达15亿元。

四是注重对外宣传。福建省通过举办茶叶洽谈会、安溪茶文化节、海峡两岸经贸洽谈会等展会,对外宣传推介福建茶叶。同时,积极引导生产厂家或经销商参与全国各地的茶叶评比活动,广泛参

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借此扩大影响。90年代初,在全国首家进行了铁观音公开拍买活动,引起极大的轰动效应,这种炒作方式现在仍然被全国其它茶区所借鉴。走在福建各地的大街上,给人感受最深的是茶叶商店满眼都是,茶叶广告铺天盖地,宣传力度之大,宣传手段之广,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二)企业带动,提升了茶产业的竞争力。

福建省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通过建立“外接市场、内连基地、带动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经营模式,不但实现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且带动整个茶产业发展

水平的迅速提升。以武夷星茶叶公司为例。该公司201年创立之初便确定了“以农为本、科技为先、产业带动、共同发展”

的经营理念,以“传承历史,振兴岩茶”为己任,以“科技创新”为手段,

通过建立茶叶生产基地,成立茶叶合作社,引进、开发、推广先进的种茶制茶技术,从茶叶的良种选育、有机种植、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发展茶产业。在发展模式上,坚持“公司+基地

+农户”的模式,通过合作社、合同协议等形式带动当地农户“种有机茶、走富裕路、建新农村”,在当地建成茶叶生产基

地2万亩,对茶农实行保护价统一收购与集中加工,促进农民增收达3亿元。在技术创新上,公司成立了福建武夷岩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以收集保存茶树种质资源、茶叶机械化采摘、有机示范茶园建设、武夷岩茶自动化精制生产线研制、新产品“龙凤团茶”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研发工作,有效

地带动公司科技水平的深入发展。在生产管理上,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坚持“从茶园到茶杯,全程质量跟踪,高际准严管理,人人关注质量”,实现了企业尤其是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在培植企业文化上,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尊重人才,构建上下平等、男女平等的和谐关系,最大程度地开发人的替能。经过8年多的发展,武夷星公司的“大红袍”

产品占武夷山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3.7%,武夷岩茶市场占有率达到37%以上;利税达到1600万,占当地茶产业利税总额的78%,有力地带动了当地茶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突出特色,保持了茶产业的持续发展。

一是茶叶单产高,规模效益明显。福建主产传统历史名茶乌龙茶,不论是安溪铁观音,还是武夷岩茶,均要求鲜叶有一定的成熟度,一般采摘标准为中开面采。因此,茶园单产较高,亩产达100公斤以上。

二是茶园管理精细,制作考究。作为南北两种不同品质风格的代表茶,闽南铁观音追求香气品质,按品质分清香、浓香、韵香,围绕香型特点不同,根据消费者消费需求,从品种选育、茶园改造种植、栽培管理、茶叶制作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进而制作出不同品质特色的铁观音。而闽北乌龙重点突出品种的重要性,传统五大知名品牌,尤其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极品茶,原料来源追求生态有机生产模式,加之注重火功与火候,品质风格岩韵突出,内质绝佳。

三是注重改革创新,产品更新快。福建的茶农和茶商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创制出清香型铁观音,这一产品的出现,迎合了消费者需求,很快风靡海内外,吸引了一大批

消费乌龙茶的新群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近年来,又陆续开发了韵香型铁观音、焙火型铁观音等具有新品质特点的铁观音新产品,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也巩固了福建茶叶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的不败地位。

(四)文化引领,奠定了茶产业的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与文化结合。文化与科技是当前茶产业发展的双翼,福建茶产业的发展与茶文化的传播密不可分。茶文化对福建茶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福建省倡导茶文化,提倡茶道、茶艺表演活动,

将各种茶文化综合在一起,形成乌龙茶独特的品饮方式。优美的音乐,喻意深刻的茶艺解说词,华丽的服装,雅致、清心、娴熟的表演手法,使消费者既满足物质享受,又达到精神享受。

二是坚持与旅游结合。借助武夷山这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平台,主打茶旅游品牌,茶在山中,山中有茶,实现了山与茶的有机融合,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促进。6株有千年树龄的“大红袍”古

茶树更是成为武夷山景区的一个著名景点。

三是坚持与普及结合。福建省茶叶知识的普及非常深入,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农民,人人懂茶识茶,了解茶的历史、茶的文化,更能动手表演茶艺、弘扬茶道,形成了非常好的人脉资源。许多茶区的群众从小都生活在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当中,从小学习采茶、制茶、品茶等,对茶文化的内涵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新型茶人。二、我省发展茶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近年来,我省茶产业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2009年,全省茶园总面积发展到1 00万亩左右,

干茶总产量3 59万吨,茶叶总产值25亿元。茶产业已发展成为大别山区、桐柏山区的优势主导产业。与福建省相比,我省茶产业发展既有比较优势,但同时又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我们必须正视问题,更新理念,因势利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把我省茶产业做大做强。(一)我省茶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是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河南茶区主要分布于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区和汉水流域,年均温度在15°C以上,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之间,相对湿度70-80%,年有效积温4800-5100°C,土

壤呈酸性反应,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种茶面积约400万亩,且不与粮、棉、油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作物争地,是我国绿茶生产的最适宜区之一,而且茶区污染和病虫害都很少,是生产无公害茶叶较为理想的地区,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发展空间大。从发展潜力看,目前尚有300多万亩宜茶荒山土地可以利用,可开发资源潜力较大。

二是区位优势独特。我省茶叶主产区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称,茶区集中分布的信阳、南阳和驻马店三市,京广、京九、陇海、宁西铁路枢纽交汇,高速公路网络纵横交错,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充足,这些都为茶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是茶叶内在品质好。河南茶区属高纬度茶区,四季分

明,紫外线辐射量大,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茶叶芽肥叶嫩,内含物丰富,特别是影响香气和滋味的芳香物质、氨基酸等含量

高,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适中,奠定了生产优质绿茶的坚实基础。信阳生产的信阳毛尖、赛山玉莲、仰天雪绿、金刚碧绿等名优绿茶,多次在国际、国内茶叶大赛中获奖。

四是消费市场容量大。河南省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人口9900多万,有深厚的中原文化积淀,中国八大古都河南

省占四个,饮茶文化氛围浓厚,随着河南经济崛起,茶叶消费将呈刚性增长。就省内市场而言,如果按人均饮茶由现在的0 1 5千克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0 38千克,则销茶量可增加到3 6万吨,产量与消费量缺口在1万吨以上。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看,随着“茶为国饮”理念的倡导普及,茶叶作

为集保健饮品、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于一体的天然消费品愈来愈受到国民的青睐,给茶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二)我省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河南茶产业发展虽然有其独特优势,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福建、浙江等产茶先进省相比,从单产、效益、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产业化水平、精深加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茶叶

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茶园基础薄弱,产出水平低。目前,全省建于20

世纪60~70年代的老茶园面积有20多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0%左右,茶园建设标准低,优良品种推广面积小,影响茶叶质量以及机械化采摘和修剪的推广,导致茶园产出水平低。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不足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6%,与先进省份50-60%的推广率相比差距更大。无性系茶叶的采摘时间早于普通茶叶7-10天,芽头齐、品种纯,产量高出一般茶叶三分之一,适于机械采摘和炒制。但推广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投入大,每亩仅茶苗就需要600元,比普通茶多400元,且管理复杂,茶苗成活率低于普通茶苗,超出了一般茶农的经济承受能力;第二,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开垦新茶园缺乏有效劳动力。同时,目前可机采的茶园很少,绝大多数仍属传统的人工采茶,加之有效可采摘时间短,主要集中在春季,茶叶单产水平较低,每亩仅为30公斤,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0%,不及福建茶叶单产100公斤的三分之一。另外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是,我省部分地方片面追求走高端商务路线,认为芽尖越小越好,提前采摘、过小采摘,不但导致产量低、价格高,而且给人茶叶是“贵族食品”的印象,极其不利于茶叶的推广普及。

二是茶叶产品单一,产业延伸不够。福建省的茶叶产品涉及乌龙茶、绿茶、花茶、白茶、红茶等多茶类的生产与加工,而且各式茶具和涉茶文艺节目的开发蔚然成风,已成为

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省茶叶产品大部分仍为散形茶,在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茶具开发等方面基本上属于空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特别是一些县区仅生产高档春茶,夏、秋茶生产很少,茶树鲜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整体效益不高,每亩茶园的纯收入只有1 000元左右,影响茶农的收益和茶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信阳毛尖作为绿茶,具有氧化变质快、不耐储存、升值空间小的特点,但现在茶叶主产区普遍缺乏冷藏设施,不利于茶叶的保鲜和贮藏运输。

三是市场份额萎缩,利润空间增长有限。首先,面临着外省茶叶对省内传统消费品种的冲击。省内茶叶销售以前以河南产的信阳毛尖等为主,但最近几年,以乌龙茶和普洱茶为主要代表的省外茶以极快的速度打入河南市场。据调查,郑州市区范围内的茶叶批发市场,以前信阳毛尖占50%以上的份额,现在则是乌龙茶、普洱茶与信阳毛尖三分天下,信阳毛尖的市场份额大幅萎缩。第二,省外茶叶企业对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在茶叶消费品种结构的变化中,省外茶叶企业抓住河南茶叶市场快速变化的机遇,积极推销他们的产品与品牌,快速地完成了原始积累,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而省内茶叶龙头企业对茶产业发展的认识观念不够开阔,缺乏文化理念,市场开拓不够、营销手段不活,加之多数生产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越来越难

形成大气候。第三,茶叶价格上升幅度呈减缓趋势。受世界和国内茶叶生产总体发展形势的影响,国际国内茶叶价格上升幅度减慢,加上劳动力成本增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茶叶利润空间增长有限甚至下降。第四,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影响茶叶消费市场的拓展。随着消费人群年龄结构的变化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饮料的消费向多样化、功能性转变,茶饮料的替代产品碳酸饮料、矿泉水等消费需求增加,对茶叶市场会造成持续冲击。

四是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缺少知名品牌。目前,我省信阳、南阳两地的茶园多为农户家庭作坊式分散种植经营,规模较小,组织化水平低,难以从根本上改善茶叶生产经营条件,茶叶适用技术也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综合生产能力还比较薄弱。目前我省茶叶加工企业有306个,但“龙头”企业仅十多家,年均加工能力只有1000吨左右,不足总产量的5%。其中,茶叶初制厂70年代前的占70%,80年代后的占30%,底子薄、起点低、初加工条件差,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陈旧,以致茶叶产品规格不统一,品质不稳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度开发能力。大批新生的民营茶叶企业和加工运销专业户,尚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仍处于创业期,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缺乏,一些企业靠政府扶持生存,在茶叶新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差距较大,茶叶综合利用水平低。茶叶生产加工品牌不少,但缺乏真正

叫响的品牌、尤其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2009年,茶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200余个(包括专业销售茶商),而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品牌仅50多个。信阳市茶叶产量2万多吨,即使不剔除非商标市场销量,平均每个商标市场占有量仅1 00吨。最大的省级龙头企业“五云”、“文新”等品牌的市场占有量也不到200吨。

五是政策扶持力度小,影响产业健康发展。茶叶作为我省豫南山区的特色作物,虽在当地已形成规模产业,但在全省农业中毕竟份额很小,尽管近几年省里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有一定投入,但数量很少,特别是在急需解决的科技推广、科研、良种补贴等方面投入尤其不足,与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新技术引进推广和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加快我省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通过对福建省发展茶产业情况的学习考察,对比分析我省实际,我们切实体会到,必须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坚定信心,找准定位,理清思路,突出优势,差异竞争,从而实现我省茶

产业新的更大发展。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加强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

围绕解决我省茶产业发展单产不高、效益低下的问题,建设一批标准化茶园,使基地茶园达到品种良种化、栽培生

态化、生产无公害化。一方面,加大新建茶园的发展力度,做到高起点科学规

划,做到高标准抽槽整地,统一种植优良茶树品种,建设一批高水平茶园。另一方面,加大对过去衰老茶园的改造力度,对那些品种退化、长势衰老、缺行断垄、水土流失严重的低产茶园通过采取改种、改土、改肥、归并移植等多种措施进行改造,逐步使其达到机械化管理和机械采摘标准要求。同时,鼓励茶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质量认证和管理,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

(二)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含量。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茶叶偏小碎,茶汤偏浑浊,滋味香气带异味,茶叶易变色、不耐贮藏等缺点,要加快科技进步,特别是毛尖采摘、制作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使信阳毛尖的品质更稳定,风格更

典型,形象更完美。积极引导茶叶生产者按照信阳乇尖的标准进行采摘加工,不能一味地采单芽、采小芽、采生长点;引导广大消费者,不能只注重外形,更要注重内质。

(三)培养龙头企业,整合品牌资源。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支持优势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和扩张,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努力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制定优

惠扶持政策,打破地域界限,采取参股、兼并和租赁等方式,有重点引进和招商一批茶产业龙头企业,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和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要着眼于扩大开放,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

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良好机遇,选好我省对外招商的茶叶发展项目,搞好推介工作,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吸引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到河南茶产业的发

展中来,迅速提升我省茶产业的发展水平。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科学管理,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提升加工质量,改善包装、装潢,在精美、精细、精到上下功夫,在打造河南茶产业、茶文化、

茶旅游、茶品牌上下功夫,提高信阳毛尖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全面推动茶叶生产和消费两个市场的繁荣。

(四)加快产品研发,搞好精深加工。

只有加快茶叶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步伐,拉长产品链条,才能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增加茶农收入。一是要搞好中低档茶和夏秋茶的合理开发,做到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提高单产、增加

总产、提高效益。二是要着手搞好茶食品、茶饮品、茶用品、茶药品的开发研究,加大精深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力度,尽快生产出自己的产品并打入国内国际市场,提高产业

的整体效益。三是在保持传统信阳毛尖生产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紧盯着市场,尽快开发多茶类生产,市场需要什么,就开发生产什么。积极探索研究乌龙茶、红茶生产,提高蒸青茶、炒青茶生产能力,加大茶微粉的引进开发。

(五)大力开拓市场,加大宣传力度。

茶产业的发展和基地建设的规模取决于市场的开拓。一方面,要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市场策划营销,培植专业化的营销企业,建设营销队伍,策划特色鲜明的营销活动;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扩大茶叶超市销售率,加快发展专卖店、专柜、连锁营销等,鼓励知名企业到省外、国外建立“河南茶”专销市场,支持茶叶进口国的企业到河南投资进行茶叶生产、研发、加工和贸易,构建河南茶叶走向国际市场的多元渠道。强化对宣传媒体的引导,形成良好的河南茶叶宣传报导机制。另一方面,适时向国内外推荐河南茶叶,扩大河南茶叶的市场影响力。实行全方位市场战略,进一步拓展省内市场,巩固国内西部、北部省区市场,发展壮大东部省区市场,不断扩大港澳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积极开拓东欧、北美及欧盟市场。叫响信阳毛尖品牌,把信阳毛尖打到全国去,打到世界去。同时,继续办好每年的信阳茶文化节,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有创新、有提高,办出水平、办出品牌。(六)发展茶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

加大对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扶持与培育力度,特别是跨地

区并具有较大影响的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销联合体,促进形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的贸工农一体

化经营新机制,促使茶产业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加强种植户、加工销售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横向联合,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拓市场,着力提高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整体

竞争力。

(七)挖掘文化资源,着力打造茶文化。

充分利用中原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把茶旅游作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重要内容来着力打造,强力开发,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满足人们文化休闲娱乐的需求。鼓励立各类茶文化促进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建设茶艺馆和观光茶园,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传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识.拉动茶消费、推动茶产业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省及茶产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茶业发展,把茶产业发展纳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战略进行规划部署。建议成立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全省茶叶产业规划与发展的宏观指导、协调、管理等工作。茶叶集中产区的市也要成立相应组织,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对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切实搞好服务工作。

(二)组织制定《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

建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制定我省茶产业发展的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区域布局、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

展。

(三)召开全省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

适时召开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安排下一步工作。

(四)设立省级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建议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茶叶主产区建设标准化茶园、良种补贴、茶叶机械化采摘补助、技术推广、茶叶市场建设、产品研发、储藏保鲜设施建设等。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 研报告正式版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生物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社会进步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全面推进生物产业上台阶、上水平的过程中,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沿着特色化、规模

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以烟草、畜牧、蔬菜、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水果、木竹加工及浆纸为重点的12类优势生物产业发展,争取把**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根据红政生物办电〔XX〕8号《关于开展全州生物产业开发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指示,我办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企业对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稳步推进

2019年湖南中考语文试卷

这只流浪猫已经一年多了。

小区里有不少少流浪猫,它是第一只朝我喵喵叫的。并不仅仅是这几声使我对它萌生了怜意,而是它发声的嘴。它的左边嘴角缺了一块,从脸频处陡峭地凹陷下去,皮毛再茂盛也掩盖不住这个缺陷。一眼之下,是让人觉得丑的。好在除了这个缺陷外,它还是属于那类好看的狸花猫,身上间隔的花色斑纹匀称,尤其是眼睛,圆溜溜水汪汪,朝我叫那几声的时候,也跟家里被寇着的猫无异,眼神里流露着与人相认相识的含义。 每天黄昏,我就会到那块石头上去找它并喂食。它就与我熟悉了起来。后来,只要我一接近那块石头,就能看到它不知从什么么地方蹿了出来,喵喵地迎着我。 一段时间以来,我觉得这是我与它的一种种缘分。几乎从第一次我们相遇,它就跟我亲呢,用脑袋蹭我的裤脚,竖起尾巴在我的两腿之间绕行,并且一路跟着我绕过小花园、游泳池,如果不是我小跑着离开,它估计会跟着我回家。对于猫这种敏感、多疑的动物来说,这种种缘分实在太少见了。即使它是一只又老又残缺的猫,我都会对它很牵挂。 有一个大雨的冬夜,我撑着雨全打着手电去那块石头找它,站了几分钟,学着它喵喵叫,四下寻找,影子都没一个,想着它肯定躲在一个千爽安全的地方,心里既欣慰又有一点失望。正要转身回去的时候,从对面那个车库出出口处听到几声嘶哑的喵喵叫声,很快,就看到它冲进雨里,一路朝那块石头小跑过来。我蹲下来,它就跑到了我的伞下。我把它抱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抱它。我始终对它有隔高,家人也一再警告,流浪猫很脏,接触了会患皮肤病。所以,我从不用手碰它,更不要说抱了。但在那一刻,我的所有隔离防范的想法都消失了,只想把它抱起来,抱到不远处那个凉亭里的长椅上。我在那张长椅上喂它吃了一包猫粮。吃完之后,我也没有急着回家,就像一个被暴雨滞留的路人,跟它一起坐了很久。它先是满足地梳理着自己的毛发,不时用眼睛斜瞄我。很快,它的喉咙就发出了均匀的咕噜声,这是一种放松、愉悦的信号。它咕噜咕噜地慢慢挨近我,试探性地用“手”搭上我的滕盖。我用手去抚摸它的脑袋、下巴,甚至它那残缺的半边脸颊。我的手所到之处,能感觉到它的回应,充满着享受、依赖。它的咕噜声越来越大了。最终,在我的鼓励之下,它整个身体爬上了我的膝盖,蜷缩在我的怀里。逐渐,我的怀里也暖和起来了。 从那以后,我去石头那里找它,就会引它往凉亭走,在椅子上喂它,然后停留一阵,用手抚摸它的脑袋、下巴和那残缺的半边脸颊。这些,都成了我和这只流浪猫的默契。 直到一天中午,我拎着猫粮又去找它。远远的,看到几个女人在石头旁边聊天,那只老猫就在她们脚边转悠,喵喵喵喵喵地。直到我走近了,它似乎还没看到我,还在用脑袋蹭一个阿姨的裤脚。这个阿姨拿着一包吃剩的鱼骨架子,一点点地将剩下的鱼肉掰下来,扔到地上给它捡。一边喂,一边絮絮叨叨地说:“这只老猫,最会讨吃了,没得吃,还懂得跑到楼上,蹲在人家家门ロ个不停。”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有很多人都在喂这只猫,因为它遇人不怕,相反,会跑过来缠人。其中一个女人说完,用脚推了推它。它吃得很努力,当然应该也是很开心的吧,即使被人用脚推了几下,都不为所动地咀嚼着。 大概基于我得知那流浪猫是一只吃百家饭的猫,我对它喂食的义务和责任减轻了许多,制风下雨、太热太冷、工作太累不愿下楼等等这些原因,都会让我心安理得地不去那块石头找它。我想我的这种急还因为对它的情感有所减弱,毕竟它不是那个我单方面认定的缘分,确切地说,它对我的需要不是唯

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现阶段养老体系建设分为政策兜底供养、健康为主旅游养老、医养结合养老、保健养生养老、社会化服务养老等养老模式。据统计2017年我县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 2.8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20%,我县人口结构已经逐渐步入老年社会,养老服务和养老市场需求呈现与日俱增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健康保健养生,养老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康养老产业已经成为新的发展热点,养老体系建设面临难得的政策机遇和挑战。 一、我县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养老体系建设发展与运营现状 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采取政府主导构建养老机构政策养老为主、引导社会参与建设民营养老院为辅,主要模式为政策养老、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和市三农村无人五保员集、城中供养方式,构成 第 1 页共 1 页 了我县现有养老服务体系框架。

全县农村敬老院原状和发展沿革 2017年前我县五保供养主要是分散供养,2017年后经县政府研究通过国有资产整合,开始改建农村敬老院,现有农村敬老院3个,分别为新添乡庙岗敬老院、安靖乡安靖敬老院、泗坪乡泗坪敬老院,在 5.12 地震是申请与社会福利中心打捆建设严道镇严道敬老院。新添乡庙岗敬老院在2017年由原庙岗乡政府办公楼改造而建,改造建成的敬老院床位数50张,2017年经县政府同意争取上级敬老院改造资金又改建了原庙岗小学教师宿舍楼,改建后新增48张床位。安 靖乡安靖敬老院2017年,由原顺江小学顺江分校村小改造而成,床位数24张。泗坪乡泗坪敬老院在2017年由泗坪中学教师宿舍楼改造而成,床位数60张。同时2017年 5.12 地震后新建社会福利中心与严道敬老院打捆修建,占地23亩,建筑面积3040平方米,建有老年公寓楼2栋,床位数100张,办公楼一栋、食堂一栋。以上张,养老由于床位起点数2低、84实施 设备与老年公寓要求有很大差距、部分存在安全隐患,无法满足养老发展需求。 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建成营运芦山 4.20 地震后我县3个农村敬老院和福利中心扩建全部纳入灾后重建总规项目。其中:庙岗敬老院在原庙岗小学内新修三层老年 第 2 页共 2 页 公寓2栋餐厅等附属用房,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由达州市慈善会捐建,新增床位100张。花滩敬老院由安靖敬老院,异地在石桥原中心小学校重建,总投资750万元,新建三层公寓楼一栋,总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由天津市民政局援建,新增100张床位。泗坪敬老院在原址重建,由天津市民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努力打造淳安“茶乡” 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__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20__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

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697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1.8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42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XX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5.6万亩,总产量6317吨,产值1.135亿元。其中名优茶367吨,产值7372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8%和产值的65%。珠茶产量5730

关于茶文化的电视剧是什么

关于茶文化的电视剧是什么 茶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有很多的茶文化电视剧在很多的地方播出。下面是为您分享了茶文化的电视剧,一起来看看吧! NO.1《茶马古道》 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最艰苦的阶段,缅甸沦陷,日军侵犯云南的畹町、龙陵、腾冲,滇缅公路被迫中断,由此,最后一条通往中国战区的通道也被切断,使外国援华的物资无法从缅甸运入中国。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贯穿滇、川、藏直达印度出海口的茶马古道成了唯一能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地面通道。拉萨,成为了中国大西南商旅云集的商业大城市。这时候藏族、汉族、纳西族、白族、普米族、回族、彝族各民族的马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商队,延续着他们世世代代血脉相连的命运,走上茶马古道。 NO.2 《温柔的慈悲》 这部电视剧以“茶”的传承为背景,通过年轻一代人的爱恨情仇,讲述赵氏家族在海峡两岸二十年的光阴故事。男主角黄腾浩的颜值也不低啊! 小小安利片头曲:邰正宵《茶汤》,郁可唯也有翻唱,非常值得一听。

NO.3《第一茶庄》 一位纯朴善良、天生断掌的茶女玉琦凭着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从采茶女成长到一代茶母。剧中沈玉琦不仅用自己的善良与聪慧赢得了丈夫与家人的喜爱,更用勇敢与智慧保住了江南茶叶的经营权,没有被侵略者得逞。 NO.4《茶道》 讲述了以两个家族为代表的羊楼洞制茶业传奇故事,剧情以“川”字牌青砖茶的发展历程为载体,折射中华民族近代兴衰史,充分反映中华民族茶文化的鲜明特征,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作品。羊楼洞位于赤壁市赵李桥镇,是“松峰茶”原产地,是万里茶叶之路的源头,素有“小汉口”、“砖茶之乡”的美誉。该电视剧由湖北电视剧制作中心和赤壁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组织。 NO.5 《铁观音传奇》 以我国著名茶乡福建安溪生产的铁观音的由来为主线,将民间广为流传的关于其起源的两种传说巧妙结合起来,以“和谐”为主旨,将茶的“纯、雅、礼、和”融入剧中,在挖掘中华茶文化的历史与传奇的同时,展示人与人之间以茶会友共建和谐社会的高尚品格。 铁观音的纯粹、气质、内涵和忠诚与生之养之的闽南地域休戚相关,因而剧中处处彰显了闽南的建筑风格以及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将中国茶文化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予以展现,同时也淋漓尽致的描述了以铁观音为代表的闽南茶文化的个性特质。也正是中国茶文化的无限魅力,引得斯琴高娃、寇世勋、魏宗万等众多大腕的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6.doc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谷”,得的少,失的多;(三)短期行为,无长远打算。部分干部群众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认为种植核桃周期长、见效慢,是前人栽花后人享福,常常是一般号召多,真抓实干少;(四)创业精神差,发展不平衡。仅就一些核桃适宜区范围内的农户而言,有艰苦创业精神,能吃苦耐劳的农户,种植核桃千株以上。反之,有的农户就没有新发展一片或几株象样的核桃树,甚至连集体承包的盛果树也尚未管理好,形成极大的反差,发展不平衡。2、现有核桃园经营管理粗放,核桃生产技术推广滞后。多年来,虽然山区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肥料和资金投入跟不上,缺乏科学管理技术,种植10多年的核桃树还不结果,或结果很少,造成了广种薄收。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98%以上的农户没有对核桃树进行常规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导致核桃产量低、质量差。根据实地调查,漾濞大泡核桃进行规范化管理的7年生产量为5公斤/株,13年生的8.3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可达500公斤/株。以规范化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171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2103万公斤。而根据本次到乡的调查数据,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07公斤;到户调查按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91公斤。按常规管理水平,10年生的产量为2.3公斤/株,15年生的产量为4.2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262.9公斤/株,以常规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89.8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1104万公斤。根据云南省林科院漾濞核桃研究站的测定:12年生漾濞大泡核桃在只耕作不施肥的园地里单株结实量为119个(1.32kg),进行施肥的单株结实量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 告

编号:FS-DY-24416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XX年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

叶称号。XX年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15人。茶叶面积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全乡规模连片茶园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XX 年新植茶园352亩,XX年新植1400亩,XX年新植2350亩,XX年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xxx”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

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 研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42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荚冬基地

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xxxx县位于xxxx省东南部,地处xxxx腹地。为南北天然过渡带,山峦叠障,沟壑纵横,溪流密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素有“xxxx山地无闲草、百样蒿藤百味药”之称。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顺应民心,拟将中药材作为继黄姜之后的又一项主导产业来发展。于今年3月安排部署了全县中药材产业调查工作,旨在全面摸清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听取群众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县科技局抽调精干力量,派出三路调查组,进驻22镇,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配合下,深入村、组,到农户,到地头,了解中药材种植情况、管理情况、初加工情况、销售情况、病虫害防治情况,和农民朋友计算效益帐等,全面地、系统地了解掌握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一)种植情况 调查显示全县22镇,259个村(社区)种植中药材,占村(社区)总数的81%。种植的中药材品种51个,总面积71830多亩,其中黄姜种植面积60640亩,其它50个药材品种种植面积11190多亩,种植药材品种最多的镇为白柳镇,26个品种,面积4100多亩;黄姜种植面积最大的镇是关口镇,8080多亩;其次是构元镇5638亩,再次是段家河镇5334亩;白芨种植分布在10个镇,合计424亩,其中

100亩以上镇为白柳镇和麻坪镇,分别为130亩和107亩;柴胡种植分布在15个镇538.5亩,其中面积最大的为构元镇,142亩,其次是白柳镇90多亩;白术种植分布在6个镇,共计227亩,面积最大的为小河镇210多亩,其次是桐木镇10亩;杜仲分布在13个镇,种植面积2855.7亩,面积最大的是红军镇2040亩,其次是赤岩镇199亩,第三位是甘溪镇101亩;金银花种植分布在11个镇870多亩,面积最大的为构元镇413亩;其次是小河镇249亩,排在第三位的是段家河镇89.5亩;白芍分布在4个镇212亩,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棕溪镇,70多亩,其次是红军镇60多亩;板蓝根分布在4个镇,种植面积211亩,其中面积最大的为金寨镇168亩,其次是红军镇38亩;丹参种植分布在6个镇,合计面积1228亩,其中面积最大的镇为金寨镇592亩,其次为赤岩镇538亩;木瓜分布在6个镇,种植面积1160亩,其中面积最大的为关口镇320多亩,其次是棕溪镇290多亩;牡丹分布在3个镇1310亩,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为吕河镇760多亩,其次是城关镇300多亩,再次是白柳镇245亩;射干分布在3个镇180多亩,其中面积最大的为铜钱关镇120多亩,其次是石门镇30多亩;猪苓分布在5个镇总面积163亩,其中面积最大的为小河镇108亩,其次是双河镇40多亩;香椽种植分布在3个镇合计面积180亩,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段家河镇,89亩;其次是白柳镇85亩;乌竽种植在赵湾镇和赤岩镇,分别为150亩和1.5亩;玄参种植在铜钱关、石门、神河三镇,面积最大为铜钱关镇124亩,其余二镇

山泉水与茶文化

山泉水与茶文化 一、茶文化背景 1、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风格的茶艺和地域特点,造就了各地不同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主要分为:湖北茶文化、武夷岩茶文化、福建茶文化、北京盖碗茶文化、岭南茶文化。 2、岭南茶文化 岭南茶文化是中国几大茶文化系列之一。据《广东新语》说,岭南种茶自唐始,唐代曹松把茶种移植到南海西樵山,便拉开了岭南茶文化的序幕。岭南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岭南人爱饮茶以及岭南茶文化的特点。随着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入明以来,广州“茶市”与潮州“功夫茶”,这两朵岭南茶文化的奇葩破绽而开。至清代,岭南茶文化进入第一个兴盛期,在茶市、茶馆、茶具、用茶方式,以及人们对茶的品味的文化心态等方面,均达到空前水平。 广州人的“饮早茶”、潮州人的“功夫茶”便是岭南社会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广州茶文化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清康熙年间,广州成为我国茶叶出口唯一口岸,全国各省茶叶均运来广州,茶市极旺。粤人嗜茶名闻中外,其时茶叶品种花色数以百计,各种泡茶方法应运而生,饮茶文化进一步发展提高,包括了茶俗文化、茶楼文化、茶点文化和街头凉茶文化。广州人饮茶的习惯和礼节构成了茶俗文化的主体。潮州茶文化是岭南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功夫茶”为著称。 3、茶文化与水 中国历代对泡茶的水十分讲究,认为水是茶之本。

关于我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赵银海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称,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1.8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家,其中:精制茶厂42家,已完成改造并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

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家,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知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2008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5.6万亩,总产量6317吨,产值1.135亿元。其中名优茶367吨,产值7372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8%和产值的65%。珠茶产量5730吨,产值3783万元。名优茶平均价格达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园平均亩值2026.8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2万元。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万吨,出口货值4亿元。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50%的收入来源。 二、存在问题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绝大多数茶叶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勉强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连山与青海毗邻,北依巴丹吉林沙漠和XX区毗邻。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130万人,耕地380万亩,园地41万亩,林地560万亩,草地3034万亩。滋润张掖的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干流全长928公里,流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地处黑河中游的XX市集中了全流域95 %的耕地、91 %的人口,黑河水造就了金张掖的辉煌。201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1.55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XX市沙漠化土地面积10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2%,其中流动沙丘222万亩,半固定沙丘202万亩,固定沙丘71万亩,戈壁503 万亩,风蚀残丘53万亩,潜在沙丘31万亩。XX市60个乡镇中有43个乡镇、50多万农民分布在沙漠沿线。土地沙漠化、沙尘暴、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XX市上下按照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沙产业理论,以构建生态经济大市为统领,把防沙治沙与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统筹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南保青龙涵水源,中护湿地建绿洲,北锁黄龙固风沙,大力发展沙产业,沙产业开发成果丰硕。 一、成果及特点

(一)坚持规划先行,稳步发展沙产业。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理论,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XX市沙产业开发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并把发展沙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80年代以来,市上领导先后带领市、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分赴内蒙、宁夏和武威等周边地区,学习借鉴沙产业开发的先进经验,广开视野,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XX区石岗墩、民乐六坝、山丹清泉和东乐、临泽新华和板桥、高台骆驼城、肃南许三湾为代表的14个沙产业开发典型。昔日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XX区石岗墩滩,目前有年金龙、甘霖、飞龙等10多家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形成了集高效节水示范、生态防护林建设、优质牧草种植、苗木繁育、综合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经济开发区;XX县骆驼城是新开发的移民乡,过去这里大部分是沙漠戈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进行了移民和农业综合开发,全部村民都是从本县外乡和外地迁移而来,1984年建乡,全乡农户来自5省8区26县市,辖13个村80个合作社3561户,12432人,可用耕地面积5.8万亩。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778.6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45元。特色产业有玉米制种、油料、苹果、葡萄、梨、加工番茄、辣椒干以及孜然、柴胡、黄芪、甘草等中药材;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肃XX县明花乡许三湾,上世纪80年代末打出了第一口深水井后,肃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明花区许三湾荒漠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90年正式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开发。20多年来,来自肃XX县南部干旱山区

铸造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铸造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undry industr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铸造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为全面摸清铸造行业发展情况,加快机电泵业配套产业发展,提升壮大机电泵业主导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区中小企业局深入镇办、企业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铸造工业是获得机械产品毛坯的主要方法,是机械制造工业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我区铸造产品广泛应用于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设备等领域,铸件在许多机械产品中所占比例较大,铸件重量占整机重量的比例很高,在泵类机械中达50%-60%。根植于老工业基地的铸造业,随着老工业区的转型,近年来我区铸造业也在发生着悄然的转变,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截止底,全区配套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企业132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总资产4.7亿元,固定资产原值

2.亿元。,全区铸造业铸件产量为14万吨,产值为7.3亿元,利润4700万元,上交税金2750万元。其中铸铁件11.8万吨,铸钢件1.8万吨,铸合金件吨。 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配套能力逐步增强。近几年来,我区的铸造业依托配套机电泵业,特别是在泵业集群的带动下,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加快了产业聚集发展。目前全区铸造行业,配套泵业企业达33家,配套减速机企业55家,配套电机及其他机械设备企业44家。从产值来推算,估计全区泵业集群配套率在50%左右,减速机集群配套率在80%以上。我区铸造产品总量的80%以上提供给本区泵类、减速机及其他机械设备厂家,近20%的其他铸造产品,除了满足本省市需求外,还销售到上海等省市区。 (二)铸件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我区规模以上铸造企业29家,占总数的20%,而产值却占66%。产值过1000万元以上企业8家,实现产值3亿元,占整个行业40%以上,总资产1.85亿元,占行业总资产的38%。年产在5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仅有5家,占企业总数的4%,年产在1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有30家,占企业总数的23%,人均年生产铸件40吨,

福建茶文化的历史

福建茶文化的历史 一古书里的茶文化 古时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至唐,山 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 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 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时至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开 创了一代斗茶比艺的茗饮之风,并风靡全国。可谓龙飞凤舞倾朝廷,斗茶比艺创时兴。据报道记载北苑茶的宋代茶书有一半以上,茶诗 词达千首以上。宋、元两朝福建出现了以“龙凤盛世”“茗战成风”为特征的宫廷茶文化与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 中国皇家茶园——御茶园不仅代表是武夷茶的历史辉煌,而且象征 闽茶在中国茶叶的特殊地位。当斗茶之兴渐减,明清时期的福建茶 进入了创新时期,创制了多种茶类。继宋代贡茶和斗茶之后的又一 次辉煌。明末清初福建创制了乌龙茶,释超全(1625-1711)《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陆廷灿(1734)《续茶经》引的《王草堂茶说》;清董天工编(1751)《武夷山志》等记载了乌龙茶的制作技术。 二,福建功夫茶 福建生产工夫红茶,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一八五一-一八七四年)在福安坦洋村试制成功,经广州运销欧洲,很受欢迎。此后大批 茶商相继而来,进山求市,开设茶行,周边茶叶云集坦洋,“坦洋 工夫”的名声也不胫而走。在福建境内,还有白琳工夫、政和工夫,通常称为福建三大工夫红茶。 福建用茉莉花窨茶大约始于明朝。到清朝,窨制方法较明朝又有发展,并开始出现大量的商品茶,清咸丰年间,茉莉花茶大量生产,畅销华北各地。一八久零年前后各地茶叶运到福州窨制花茶,福州 便成为花茶窨制中心。创新茶科技,丰富茶种类,成了这一历史时

种苗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种苗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 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

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门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受价格因素的影响,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选用普通种子和普通苗木,良种使用率难以提高。 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优。立足本县域,“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种苗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3995236.html,)/总结报告/调查报告 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 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2003年授予州政府接待专用茶叶称号。20XX年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万公斤,茶

叶科技队伍15人。茶叶面积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全乡规模连片茶园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20XX年新植茶园352亩,20XX年新植1400亩,20XX年新植2350亩,20XX年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前经济社会全面向科学发展转轨的大趋势下,实现农牧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不仅是农牧业自身的迫切需要,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在今后的“三农”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起科学的农业发展观,科学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科学定位农业的发展方向、科学改进农业工作方式方法,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科学发展。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我州农牧业工作实际,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近期对我州中药材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具有优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污染少。从上世纪50年代初,我州中

药材生产有着辉煌的历史,1952年-1990年,我州当归收购量达8657吨,年均收购量达吨,1978年我州当归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超过1万亩,当年产量870吨,××州维西县在当归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1974年受商务部表彰并命名为全国十四个当归基地县之一。秦艽和当归因产量高、质量好,曾经是我州中药材的拳头产品。但是,农村体制改革后,原有的药材购销体系被打破,只有少量的个体工商户经营药材,加上药材市场大起大落,全州药材种植面积大大减少,从业人员有减无增,全州中药材只有零星种植,由于规模少、种植分散、产量低、利润薄、风险大,严重挫伤了药农的积极性,作为××州特色和优势的中药材产业逐步没落。 在“十五”期间和“十一五”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逐年加大了对药材基地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以维西县的秦艽和当归为主的药材品种、面积和效益都有所增加。据统计,2016年低,全州共有药材种植面积万亩,以下为各县具体情况: 维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万多亩,分布在多个乡镇,其中永春乡种植面积较大,主要品种为木香、秦艽、当归、丹参、桔梗、板兰根、茯岑、虫蒌等;德钦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390亩,主要品种有木香、秦艽、当归、丹参、桔梗、茯岑、虫蒌、川芎、秦归等;香格里拉县:中药材种植面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