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注射用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注射用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注射用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临床上使用某些药物时,经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严重的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对过敏性休克发生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检查、抢救措施以及护理等知识的全面深刻的了解是医务人员及时准确地抢救生命的关键。 1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病因 绝大多数过敏性休克是典型的1型变态反应在全身多器官,尤其是循环系统的表现。外界的抗原物性物质进入人体内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中IgE的产量因体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这些特异性IgE有较强的亲细胞性质,能与皮肤、支气管、血管壁等的“靶细胞”结合。以后当同一抗原再次与已致病的个体接触时就激发引起广泛的1型变态反应,其过程释放的各种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等是造成多器官水肿、渗出等的原因。 2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病理 急性肺淤血与过度充气、喉头水肿、内脏充血、肺间质性水肿与出血。镜下可见气道黏膜下极度水肿,小气道内分泌物增加,支气管及肺间质内血管充血伴嗜酸性粒细胞缦润,约80%死亡病例并有心肌的灶性坏死或病变。肝脾与肠系膜血管也多充血伴食酸性粒细胞浸润。少数病例还可有消化道出血等。 3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而且最常见的征兆,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以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音哑、甚而影响呼吸。呼吸道阻塞是主要的死因。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加上喉或支气管痉挛,可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呜、憋气、发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循环衰竭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然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继续下降,脉搏消失,乃至测不到血压,最终导致心跳停止。有冠状动脉硬化者可并发心肌梗死。意识方面的改变往往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和头晕,随着脑缺氧和脑水肿加剧,可发生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还可以发生五笔型抽搐、肢体强直等。其它

静滴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二例抢救成功的体会

静滴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二例抢救成功的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林可霉素临床应用的过敏性休克。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例静脉滴注林可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并抢救成功的体会。结果:林可霉素可用于多种临床感染治疗,以前很少发生严重过敏和不良反应,故一般临床中往往不注意而广泛应用。结论:林可霉素也可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和死亡,注意避免滥用,用药中应严密观察,注意预防。 关键词林可霉素;药物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预防 林可霉素又称洁霉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种林可胺类碱性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抗菌作用,主要作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骨髓炎、关节和软组织感染、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对一些厌氧菌感染也可应用[1]。由于其价格低廉,又不需要做皮试,故在临床应用广泛,中小基层医院把它作为常用的抗生素之一。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人们对药物不良反应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几年来有关林可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卫生所近年来曾遇过两例在应用林可霉素注射液的过程中,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并得到及时抢救成功。现将两例患者的反应过程,处理措施及讨论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大三学生,男,21岁,因发热、头痛于2006年9月12日来就诊。查体:体温(T)38.7℃,脉搏(P)88次/分钟,呼吸(R)23次/分钟,血压(BP)130/88mmHg,血象白细胞(WBC)9×109/L,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因患者自诉对青链霉素有过敏史,曾多次用过林可霉素,效果佳,因此,给予5%葡萄糖500毫升加入林可霉素注射液(天津药业涟水有限公司)1.8克、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缓滴,40滴/分钟,每日一次。因患者有青链霉素有过敏史,调至滴速为20滴/分钟,当滴入20分钟左右时,患者出现憋闷,立即给予吸氧2升/分钟,无缓解;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寒颤、头晕、恶心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平卧位,急测BP80/50mmHg,P102次/分钟,R32次/分钟,立即给予皮下注射肾下腺素1毫克,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毫克,肌肉注射非那更25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滴注10%葡萄糖250毫升加维生素C2克、维生素B60.2克,注意保暖;20分钟后症状减轻。查BP100/70mmHg,P92次/分钟,R22次/分钟,30分钟后症状基本缓解,自行离开,一周后复查无不适症状。 患者,教职工,男,38岁,因手部划伤后红肿、疼痛于1997年6月13日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一、定义:由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机体,导致以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为主的全身性速发 性变态反应。 二、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抗原(多种多样): 药物抗生素、化学药品、生物制剂中药等 食物牛奶、蛋类、海鲜、坚果类、菠萝等 动物蝎、蜂、毒蛇等 三、发病机制:绝大多数是以免疫球蛋白E(IgE)为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 抗原进入机体蛋白结合全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IgE 皮肤、气管、血管 再次接触 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 四、病理生理:

五、临 床 表 现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所引起)表现为胸闷、气促、 哮喘、 呼吸困难。 2、循环衰竭症状: (由于周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 现为 面色苍白、冷汗、紫绀、 脉细弱、血压下烦躁不安等 。 3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因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表现为头晕眼花、面及四肢麻木、意 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儿童可表现为疲乏、无力。 4、其它过敏反应:皮肤粘膜表现是最早出现的征兆。皮肤发红,瘙痒,广泛的寻麻疹, 血管性水肿;喷嚏、水样鼻涕、声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等,腹痛常是 本病的早期表现。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可反应性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可升高

●尿常规可出现蛋白 ●血清电解质、血气可出现失衡 ●血清IgE升高 ●皮肤敏感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 ●心电图可有ST-T改变或心律失常 ●胸部X线片可出现休克肺 注意:实验室检查不是诊断过敏性休克必要的条件,不要为了检查延误了抢救!! 七、诊断 凡在接受某种抗原性物质或药物(尤其是注射)后立即发生全身反应,而又难以用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来解释,均应马上考虑本病。 有过敏诱因→过敏征(哮鸣音、皮疹或荨麻疹) 其他→有打喷嚏、口周或手指发麻,要高度怀疑过敏。 可疑:试验治疗肾上腺素0.3mg iH 1. 急发型: 占80-90%,发生于0.5H内; 诱因(多为药物注射、昆虫蛰咬、抗原吸入)+突发性休克; 来势凶猛,预后差。 2.缓发型: 占10-20%,休克出现于接触过敏原0.5H以上,可迟至24H以上; 多为服药过敏、食物或接触物过敏; 相对轻,预后较好。 八、鉴别诊断

药物过敏性休克题库

输液反应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 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2. 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有患者因素、(液体与药物)、(输液器材质量)、(配伍禁忌)、(输液速度及环境)、(液体配制程序)。 3.急性肺水肿的病人容易出现呼吸急促、胸闷、脸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听诊肺部布满(湿罗音),心率快,(心律不齐)。 4.空气栓塞的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5.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病人出现与原发病无关的 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发冷、寒战和高热) 6某患者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的症状,其中一项处理措施是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流量是 _______L/分,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湿化瓶内加入酒精使之到达__________ 的浓度,氧气通过酒精湿化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6~8 、20%~30% ) 7输液时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首先被带到(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 若空气量大,空气进入(右心室后)阻塞在(肺动脉入口)使(右心室内的)的血液不能进入((肺动脉)使机体组织回流的静脉血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它的临床表现是(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紫绀),并伴有(濒死感)。它的预防是:输液前(认真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 输液过程中()。它的处理是立即置患者()并保持()。 二、单选题(20分,每小题2分) 1.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吸氧需用20%~30% 的酒精湿化,其目的是:E A. 使病人呼吸道湿润 B. 使痰液稀薄,易吐出 C. 消毒吸入的氧气 D.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 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2.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可能引起什么症状?A A突然胸闷、呼吸困难、咳大量泡沫痰B频繁早搏 C穿刺部位红肿热痛、条索状红线D血压升高 E血红蛋白尿 3.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让病人采取什么卧位?C A直立位B垂头仰卧位 C左侧卧位D右侧卧位 E半坐卧位 4.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造成病人死亡的原因是空气阻塞了:C A上腔静脉入口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D肺静脉入口 E主动脉入口 5.从静脉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肿痛等症状时宜:C

克林霉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

克林霉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 克林霉素是由林可霉素7位去羟基被氯取代演变而成,但其抗菌活性是林可霉素的4~8倍,胃肠道吸收更加完全。克林霉素作用机制主要是作用于细菌核糖体而抑制细菌蛋 白质合成。对机体免疫系统有调理作用,有增强多型核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杀菌功能,改变细菌表面活性和抑制细菌毒素的产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注射局部刺激和肝功能异常等,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伪膜性肠炎。本文重点介绍克林霉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一、克林霉素的常见不良反应 1. 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时变态反应中对机体损害最大的一个,一般在静脉用药后3~5 min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大汗、胸闷心慌、心悸、呼吸困难、紫绀。若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故患者特别是有过敏史的患者用药时应注意观察。有报道1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并发右下肺炎的患儿,因静脉滴注0. 9%氯化钠溶液200 mL加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患儿出现腹痛哭闹,面红,立即停止药品输入,更换0. 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 mg,0. 1%肾上腺素0. 5 mg,并给予吸氧。继而患儿口唇发绀,呼吸心跳停止,继续心肺复苏,抢救无效死亡。 2.克林霉素致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克林霉素最常见、发生率最高的反应,口服和肌注均可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伪膜性肠炎致最严重的并发症。腹泻的发生率因诊断不同差异较大,约2%~20%,常见于用药后的4~9h,可能与药物直接刺激和肠道正常菌群紊乱有关。单纯性腹泻与PMC出现与否并不相关,前者通常短暂,及时停药一般可自愈。现已证实伪膜性肠炎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所致,其发生率各地报道不一,为0.01%~10%,据流行病学调查,298例患者应用克林霉素后,3.4%的患者发生腹泻,无一例诊断为伪膜性肠炎,而另一报道表明,应用克林霉素的患者10%发生PMC,口服引起伪膜性肠炎的发生率比注射给药高3~4倍,而且老年及危重患者中常见。典型的病理往往在给药后4~6h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成黏液脓血样。大便涂片可见红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直肠镜检可见结肠黏膜有白到黄色浊斑,又是伴有明显的溃疡,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相似,伪膜多由多形核白细胞、纤维素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而单纯性腹泻其镜检仅见轻度水肿而无感染征象,活检也未见异常。另外,伪膜性肠炎并发症与剂量无关,通常不超过1周,如诊断拖延,往往造成病情严重。 3.克林霉素致急性喉水肿

过敏性休克抢救要点

过敏性休克抢救要点 严重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如不迅速抢救,则可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快速有效! 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其次扩容、激素治疗。正确而及时地应用肾上腺素和激素,关系着患者的生命。 过敏性休克,正确应用肾上腺素是关键 1. 过敏性休克早期给予肾上腺素 2019《AHA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使用肾上腺素应对过敏反应,通常会给有过敏性休克风险的人开具处方并建议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 对于成人和 30 kg 以上的儿童,肾上腺素的推荐剂量为 0.3 mg,对于 15 至 30 kg 的儿童,肌内肾上腺素的建议剂量为 0.15 mg。 若患者对第1剂无反应,而高级生命支持要5~10 min后才能到达的前提下,给予第2剂肾上腺素 2. 严重过敏反应首选肌内注射 在大多数严重过敏反应情况下,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是首选的给药途径。如果病情较重,肌内注射没有使症状缓解,可以考虑静脉途径给药。 为什么不皮下注射呢? 分析:按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皮下供血肯定是不足的,因此皮下注射的效果不可靠也不稳定。所以最好是肌注或者静脉给药,但静脉给药需稀释后小剂量缓慢推注,或者放到液体点滴。 只要不是复苏,严禁肾上腺素原液静脉推注。过敏性低血压 / 休克中或者稀释 10倍,或者放到液体中静脉点滴。 3. 肾上腺素是把双刃剑指征掌握要正确 一旦决定给予肾上腺素,无论是肌内注射还是静脉注射,均要充分考虑给药的风险。包括过量和不足量应用肾上腺素,都是过敏性休克抢救的常见错误。

当没有静脉肾上腺素的指征而给予肾上腺素时,可能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胸痛、高血压、心动过速、VT,甚至 VF 而死亡。 有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的指征而没有应用时,可能会导致治疗不足,加重休克和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抢救重症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时,肾上腺素是一把双刃剑。 4. 给药方式:剂量、浓度要搞清 肌注:浓度 1:1000(即 1 mg/mL),一次性肌注量为0.2 ~0.5 mg,也就是0.2~0.5 mL。 静脉:浓度 1:10000(即 0.1 mg/mL),对于无心脏骤停的过敏性休克可以用 0.05 ~ 0.1 mg 肾上腺素(1:10000)静注。 即每次用0.5~1 mg 加生理盐水稀释到 10 mL,缓慢静注 5 分钟以上,有利于药物在血管内循环,快速达到心脏。 另外,指南还提供了一种0.1~0.5mcg/min/kg 的持续静脉滴注的用法,可替代静推应用。 提醒:切不可将肌注药物直接静脉用药。如果进行静脉用药,要有持续心电监护防止高血压危象和室颤,因此应用过程中建议血液动力学检测。 另外,及时给予肾上腺素后,激素的抗炎抗休克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激素药种类较多,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是选用甲强龙还是地塞米松呢? 过敏性休克,正确应用肾上腺素是关键 糖皮质激素因为起效慢,所以在过敏性休克中是次选药物。胡大一主编的《循证内科学》里面提到这样使用:氢化可的松 200~400 mg 或者地塞米松10~20 mg 静脉滴注。 为什么不推荐甲强龙呢?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的使用,又有什么不同呢? 其关于过敏性休克,激素用药选什么,如何用,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临床情境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 张洁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300060)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肝肾损害等。提示临床在用该药时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采取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谨慎联合用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克林霉素;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clindamycin)为林可霉素7位去羟基并为氯取代的抗生素,抗菌机理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通过与细菌核糖核蛋白体50s亚单位的结合,抑制了肽链的延长和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清除细菌表面A蛋白和绒毛状外衣,使其易被吞噬和杀灭,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的作用[1]。常用于金葡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对厌氧菌中的拟杆菌属、梭状杆菌属也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临床上因其使用方便,无需皮试等优点而广泛应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注射局部刺激和肝功能异常,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伪膜性肠炎(PMC)。预防和减少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近5年来国内关于克林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文献资料进行归纳。 1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克林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口服、肌注均可发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伪膜性肠炎(PMC)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腹泻的发生率因诊断不同差异较大,约2%-20%。张续进[2]等分析18例口服克林霉素胶囊造成食管粘膜损伤的患者,均出现胸骨后疼痛,1~2天出现症状16例(88.9%)。其中15例做胃镜检查,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粘膜损伤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甚至剥脱。均有食管损伤,损伤多发生在中至下段(占83.4%),以片状、围管状为主(占88.9%)。无1例胃粘膜损伤,可能是因为胃腔较大、胃液较多,药物进入胃后很快被稀释,局部药物浓度不高,未造成胃粘膜损伤。药物在食管内滞留还与服药方式有关。临床上使用克林霉素宜多用水冲服,至少达15mL,以减少药物滞留。如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甚至消化道出血,要考虑此症,宜尽快做胃镜检查,并及时停药。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预后较好。 2 过敏反应 2.1 皮疹 张瑞琴[3]等报道1患者因支气管感染静脉滴注克林霉素磷酸酯1.2g,地塞米松5mg,服盐酸氨溴索(贝莱)口服液,每次10m1,3次/d,2d后患者颈、头、腹部及四肢出现散在性淡红色斑状皮疹,瘙痒,抓后皮疹颜色加深或变成暗红色。还有2例静脉注射克林霉素磷酸酯后,出现皮疹的报道[4、5]。 另外重复使用克林霉素可造成药物性皮疹并发口唇破溃[6]。作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克林霉素在体内分布较广泛,除呼吸系统、胸腔积液、胆汁、前列腺、软组织、骨关节等组织浓度较高外,还可进入唾液、痰液等,所以引起多器官或组织的不良反应。

(推荐)过敏性休克选择题问答题

选择题 1、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A:50%发生在用药后5分钟内, B:80-90%发生在用药后30分钟内 C:10-20%为迟发反应 2、过敏性休克从发病机制来说,属于哪一型变态反应(A) A:1型变态反应 B:2型变态反应 C:3型变态反应 D:4型变态反应 3、过敏性休克时呼吸道梗阻的表现是(A B C) A:呼吸困难 B:紫绀 C:非心源性肺水肿 D:心源性肺水肿 4、过敏性休克时,血压急剧下降到多少会出现意识障碍(A) A:80/50 B:95/60 C:100/50 D:100/60 5、过敏性休克病情进展到循环衰竭时常出现症状与体征(A B C D ) A:面色苍白 B:脉搏细速 C:四肢厥冷 D:神志模糊甚至神志不清 6、过敏性休克病情进展到中枢神经障碍时常出现症状与体征(A B C D )A:烦躁 B:晕厥 C:昏迷 D:抽搐 7、过敏性休克紧急评估包括哪些(A B C ) A:气道 B:呼吸 C:意识 D:过敏源

8、过敏性休克时选用的急救用药有哪些(A C )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糖皮质激素 D:利多卡因 9、过敏性休克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时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A C D ) A:尝试进行气管插管 B:紧急气管切开 C:紧急行环甲膜穿刺术 D:紧急行环甲膜切开术 10、过敏性休克病情进展阶段的补液治疗,以下正确的是。(A B D ) A:应快速补液,半小时内可补液500~1000ml B:尽可能多开几路静脉补液 C:快速补液原则:先晶后胶,见尿补钾 D:有条件者,在中心静脉压指导下补液 问答题 1、过敏性休克的定义? 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候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会出现休克加重,呼吸道梗阻,心肺衰竭而危及生命。 2、过敏性休克的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于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凡在接受注射、口服药或其它等物后立即发生全身反应,就应考虑本病可能。 3、迷走神经血管性晕厥的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注射后,尤其伴有发热、空腹、失水、低血糖时易发生,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冷汗、晕厥,平卧位后立即好转,血压低,脉搏缓慢, 4、过敏性休克时,肾上腺素的用法、途径? 给药途径:皮下、肌肉、静脉注射 剂量:一次0.5~1.0mg,小儿0.01mg/kg/次,最大量0.33(1/3支)ml 。必要时(间隔15~20min)可重复注射,一般不超过3次。 5、过敏性休克救治的简单菜单? 1、体位:平卧体位 2、急救用药: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3、快速补液:用生理盐水、平衡液、胶体,不推荐葡萄糖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一、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需要立即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及时进行救治。 1、切断过敏原 临床上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以β-内酰胺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最为多见,给药途径则以静脉用药发生率最高,约占% 当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除去过敏原。如患者为静脉用药时,停止输液,换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保留静脉通路。 2、注射肾上腺素 严重过敏反应一经确诊,第一时间注射肾上腺素。 肌肉注射 肾上腺素最佳使用方式是大腿中外侧肌肉注射。 药品: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规格:1ml:1mg);剂量:按kg计 算,成人最大剂量为()。 儿童给药方案各异,按年龄的肌注剂量如下: 6个月以下,50ug(); 6个月~6岁,120ug(); 6~12岁,250ug() 肾上腺素可以重复应用,但是要至少间隔5分钟,直到患者的状况稳定。 特别提醒: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吸收较慢,6~15分钟后起效。国外皮下注射法早已寿终正寝,希望国内再也见不到这一用法。 静脉注射 极危重患者,如收缩压0~40mmHg,或有严重喉头水肿征象的患者,应该静 脉给予肾上腺素。 药品: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配制:取规格为1ml:1mg的肾上腺素注射液1ml,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倍。 剂量:取1:10000肾上腺素静脉注射3~5ml,缓慢静推至少5分钟。或:1ml 肾上腺素注射液(1ml:1mg)+5糖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 1~4ug/min。 特别提醒1: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需要全程监控心电图、血压、脉氧,以防发生高血压危象及心室颤动。 特别提醒2:即使在心肺复苏中,由于大剂量肾上腺素不利于长期生存,也不再被推荐。肾上腺素用于心肺复苏时的标准剂量为1mg,即把1mq肾上腺素稀释在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再继续推注生理盐水20ml,然后抬高上肢305。 每3~5min给1次1mg。 3、液体支持 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既需要肾上腺素又需要液体支持。因为如果没有有效地循环血量,肾上腺素是无效的。 可以用晶体或胶体溶液,通常为%氯化钠注射液。起始量为10~20分钟内 输人20ml/kg。必要时可以重复使用。如果输液量超过40ml/kg要考虑多巴胺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定义: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资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候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与机体的反应性、抗原性进入量与途径有很大区别。通常突然发生且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一.病因:作为过敏源引起本病的抗原性物质有:异种蛋白、多糖类药物。 二.病理:因本病猝死的主要病理表现有:急性肺淤血,气管、支气管痙挛、喉头水肿、内脏充血、肺间质水肿与充血。 三.临床表现:大多数猝然发生,约50%患者在接受抗原后5分钟内发生症状,仅10%患者半小时后出现症状,极少数患者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出现症状。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 (一).短时间内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骤下降至80/50mmHg。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 (二).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出现一些与过敏性休克相差的症状: 1.皮肤粘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而且是最常见出现的症状。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也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粘膜症状,如打喷嚏,流清鼻涕,声音嘶哑…..甚至影响呼吸。 2.呼吸道梗阻症状:是本病最常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患者出现喉头梗阻感、胸闷、气急、喘鸣、紫绀以致窒息而死亡。 3.循环衰竭表现: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然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继而血压测不到,最终导致死亡。 4.意识方面的改变:往往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头晕,随着脑缺氧和脑水肿加剧,可发生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还可能出现抽搐、肢体强直。 5.其他症状:比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后出现大小便失禁。 五.休克诊断标准: 1.有诱发休克的诱因。 2.意识异常。 3.心率>100次/分。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1、立即停用有关致敏药物。 2、平卧、吸氧、就地抢救,分秒必争。 3、肾上腺素0.5-1mg作皮下注射,必要时20-30分钟后 再皮下或静脉注射1次。 4、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00-200mg加 入10%葡萄糖中静滴。 5、针刺人中,十宣穴,足三里,曲池等穴。 6、异丙嗪(非那根)注射液25-50mg或苯海拉明注射液 40mg,肌注。 7、血压不回升时给阿拉明注射液18.9mg或多巴胺注射液 20mg加入5-10%葡萄糖中静滴。 8、呼吸受抑制时可用可拉明注射液0.375或洛贝林注射 液3-6mg,肌注或静注。 9、如发生急性喉头水肿窒息时,立即咽后壁注射地塞米 松2mg,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10、如系链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应静注葡萄糖酸钙注射 液10ml。 输液反应的处理 一、发热反应 1、轻者,减慢滴速,注意保暖 2、重者立即停止输液

3、高热者给物理降温,必要时给抗过敏药物或激素药, 吸氧。 二、循环过度负荷反应(输液速度过快) 1、立即停止输液 2、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减少心脏负担 3、高流量吸氧,减轻缺氧状态 4、静脉注射强力速效利尿剂(速尿20-40mg/次) 5、根据情况注射平喘药和强心剂 6、如无禁忌症,可立即慢静脉注射酚妥拉明注射液 5mg或阿托品注射液或山莨菪碱注射液等。 7、肺水肿急剧加重者,其他治疗无效者,如无贫血, 可静脉放血300-500ml。 三、静脉炎:局部热敷,抬高患肢,注意休息,必要时给 地塞米松,抗生素等药。

药物过敏休克是我们在临床中常遇到的急症之一,如不及时抢救,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务必要争分夺秒。 临床表现 当患者应用致敏药物后,常在15分钟内发生反应,少数患者可在30分钟后,甚至数小时后才发生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早期症状主要为口唇、舌及手足发麻、喉部发痒、头晕、眼花、心慌、胸闷、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不适,随后可出现全身大汗,脸色苍白,唇部发绀,喉头阻塞,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四肢冰冷,皮肤潮红,手足浮肿,严重患者可昏迷及大大小便失禁。体格检查可见球结膜充血,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应迟钝,神志不清,眼部充血,心音减弱,脉搏细弱难触,心率增加,血压明显下降或测不出。有肺水肿者,双下肺可闻及罗音。休克经救治苏醒后,患者常感周身无力,或有头痛及精神不振。 治疗措施 诊断药物过敏性休克并不难,关键是要及时处理和治疗。 1、停用一切可疑性药物,保持患者平卧或头低足高位,并注意保立即肌注1‰肾上腺素0.5~1mg,小儿每次0.02~ 0.025mg/kg。严重者可用肌注量的1/2~1/3稀释于50%葡萄糖溶液40~50ml中静脉注射。如患者心跳突然停止,可用1‰肾上腺素1mg直接作心内注射,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首

过敏性休克(一)

过敏性休克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李学 概念 过敏性休克是由于一般对人体无害的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病人导致的以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为主的全身速发变态反应。除引起休克的表现外,常伴有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肺水肿等,如不紧急处理,常导致死亡。 学习目标 1.病因与机制 2.临床表现 3.早期诊断 4.救治的观察和处理 发病机理 典型I型变态反应:抗原物质(血制品、药物、异体蛋白、动植物)进入人体与相应抗体相互作用,IgE介导激发引起。发生在已致敏患者再次暴露于同一异种抗原或半抗原时,通过免疫机制组织释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到组织间隙,循环血量急剧下降,累及多器官,危及生命。 过敏性休克发病机理 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吸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过敏原再次刺激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抗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食物过敏性胃肠炎)皮肤过敏性反应(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 休克的病理生理 缺血性缺氧期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衰竭期器官功能衰竭期 临床表现 休克的临床表现: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

与过敏相关的症状: ①皮肤粘膜表现:是最早出现的征兆皮肤发红,瘙痒,广泛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喷嚏、水样鼻涕、声哑 ②呼吸道梗阻:是最常见的表现,最主要的死因,呼吸困难,紫绀,非心源性肺水肿 ③循环衰竭: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心动过速及晕厥常是心脏骤停前的主要症状。 ④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呕吐严重的可出现血性腹泻 ⑤中枢神经系统: 恐惧、烦躁、晕厥,随着脑缺氧和脑水肿的加重出现昏迷,抽搐。 ⑥血液系统. 血液浓缩,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诊断 1.过敏性休克是临床诊断,需立即治疗,没有实验室检查帮助确诊,一般接触抗原后数分钟即发生多个系统全身过敏反应即能确诊。 2.本病应与迷走血管性虚脱相鉴别:后者发生于注射后,无呼吸困难和瘙痒及皮疹,平卧位后虚脱(晕厥)立即好转。 输液反应是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输液反应实际应该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原反应、菌污染反应。那药物过敏输液反应就是由注射药物引起的。 临床表现 1、过敏性休克 首先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燥不安,冷汗、心悸,接着胸闷,心律失常,脉搏细速,血压迅速下降甚至神志不清,深度休克。同时可皮肤潮红、瘙痒,风团样皮疹或一过性血管性水肿等。 2、药物输液反应 突然发冷、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四肢发冷、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急,严重者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等。 两者产生的主要原因 1、过敏性休克

克林霉素致儿童过敏性休克25例

克林霉素致儿童过敏性休克25例 目的对克林霉素导致儿童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影响因素及救治合理性进行探讨,以降低用药风险。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812例因采用克林霉素治疗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儿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克林霉素的用药剂量、用药方法与儿童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具有着密切的联系。结论对克林霉素进行安全性监测,同时对救治药品进行合理选择及使用可作为降低用药风险的有效途径。 标签:克林霉素;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去羟基氯代化合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厌氧菌和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该药具有抗菌活性强、不必做皮试、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但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药品不良反应(ADR)亦趋增多。本文收集了我科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25例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儿科应用克林霉素2812例,治疗呼吸道感染出现克林霉素过敏性休克25例,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如下:患者年龄8个月~12岁,男14例,女11例,比例为1.27:1。 1.2临床表现面色苍白(25例)、口唇紫绀(21例)、四肢湿冷(12例)、呼吸困难(11例)、胸闷气短(10例),寒战(9例),神志不清(8例)、大汗淋漓(8例)、血压下降(8例)、心悸(6例)、高热(6例)、大便失禁(3例)、恶心呕吐(3例)、腹痛(3例)、心律不齐(3例)、恶心呕吐(3例)、抽搐(1例)、昏迷(1例)、脑瘫(1例)。 1.3辅助资料白细胞常规升高至1.8~ 2.0×109(2例),肝肾功能异常(4例),肾功能异常(2例)。心肌酶异常(5例),脑脊液常规异常(1例)。 1.4用药原因原患疾病及过敏史:用于轻-中度呼吸道感染原患疾病,包括:支气管炎8例,肺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共有2例有药物过敏史,包括:青霉素1例、头孢菌素1例,青霉素23例未提及过敏史。 1.5过敏性休克与发生时间25例均为静脉滴注给药,过敏性休克在各个时间段均有发生,时间最快为5min内2例(8%),最慢1例(4%)为连续用药第2d、有24例(96%)在初次用药过程中即出现过敏性休克,其中1例(4%),间隔1月后再次用药即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用药30min以内23例(92%),以在10min内发生的例数较多15例(60%)。 1.6过敏性休克与给药方法克林霉素为时间依赖性药物,应分次给予小剂量

克林霉素的临床合理应用及其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的临床合理应用及其不良反应 发表时间:2014-07-15T14:18:29.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3期供稿作者:闫秀敏庄明莲 [导读] 随着克林霉素应用的不断增多,近年来关于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也日益增多,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 闫秀敏庄明莲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262500)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087-01 克林霉素又称为氯洁霉素,是林可霉素的去羟基衍生物。其抗菌原理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类似,通过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肽链的延长及细菌蛋白质合成,对葡萄球菌、各型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梭状杆菌等厌氧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1]。随着克林霉素应用的不断增多,近年来关于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也日益增多,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报道的临床不良反 应涉及心血管系统、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肝脏与泌尿系统等[2]。为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克林霉素的适应证,加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监护,2006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了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2009卫生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3]。笔者查阅了国内近10年来有关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克林霉素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1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特点 国内报道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4%,但在恶性肿瘤放疗后并发感染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2%[4]。陈富超等人共收集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报道98例,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报道显示: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关;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为19月—85岁,平均40.74岁,其中18—50岁的占59.19%,小于18岁的占9.18%,大于50岁的患者占31.63%;给药途径方面,发生不良反应次数从多到少依次为静脉用药(84.69%)、口服用药(14.29%)、肌肉用药(1.02%)[5]。不良反应涉及较多的系统有皮肤及附件损害、肝肾功能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过敏性休克、药物热及消化系统反应等[6]。 2 克林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 2.1皮肤及附件损害 调查显示约有10%左右的患者使用克林霉素治疗后出现皮疹[7]。杨玉芳等人报道在86例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中,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6.2%)。如皮肤瘙痒、药物性皮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偶可见剥脱性皮炎[8]。大部分患者属于轻、中度损害,停药后经对症处理治愈。但有1例患者损害程度较重,全身表皮出现松解、脱皮、后经较长时间治疗后恢复[9]。才让当周等人报道1例69岁男性患者静滴克林霉素20分钟时出现胸、腹部皮肤瘙痒、疼痛伴红色斑丘疹,诊断为克林霉素致剥脱性皮炎,治疗10d后患者皮损痊愈[10]。 2.2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克林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其中伪膜性肠炎是最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腹泻的发生率约为2%~20%,常见于用药后4~9小时。徐茂星等报道的70例克林霉素不良反应中有37例胃肠道不良反应(占52.86%),症状均较轻,经停药后恢复正常[11]。如患者出现中等至重度胃肠道不良反应则应视具体病情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等。 2.3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郭美华收集整理了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克林霉素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共204例。报道显示克林霉素所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蛋白尿、急性肾功衰竭、肾小球肾炎及肾间质性肾炎等。且在发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前,部分病例出现恶心、呕吐、口干、头晕、腹痛、腰痛、面部发热、肢体麻木等前驱病状,继而发生血尿等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3]。石李金等人报道一例43岁女性患者因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给予克林霉素静脉滴注约20分钟时,患者出现腹痛、频繁呕吐、肉眼血尿等,诊断为克林霉素所导致急性肾衰竭。立即停用克林霉素,治疗7天后出院。 2.4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 虽然克林霉素穿透正常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弱,且克林霉素在脑组织中不容易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但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浓度过高也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因此临床发现患者使用克林霉素时出现精神问题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2.5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克林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其病程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抢救,很有可能危及生命。已报道的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大部分发生在5min左右。但李力强等报道一例33岁女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克林霉素静脉滴注约2—3小时后出现躁动、神志不清等,听诊双肺呼吸音增粗和水泡音,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经法医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3 克林霉素的合理应用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较多,对于普通感染一般不做为首选抗感染用药。一般用于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无效的感染患者。使用克林霉素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初次使用时应仔细了解其既往过敏史,对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如必须使用,则应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且使用过程中须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滴注速度。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由于口服克林霉素时可直接刺激患者的胃肠道,因此宜多喝水以减少药物滞留胃肠道,至少达15ml。克林霉素与红霉素、麦迪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及氯霉素联用可发生药理拮抗作用,因此应避免联合使用;克林霉素也不可与磺胺嘧啶钠及维生素C联用。另外,应注意克林霉素的配伍禁忌,克林霉素与氨苄西林、苯妥英钠、巴比妥、氨茶碱及硫酸镁等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因此联用时不能在同一容器内混合滴注。 参考文献 [1] 张林祥,王大连.综合性医院门诊克林霉素使用情况专项处方点评[J]. 中国药师,2011,14(3):536.1 [2] 道毅俊,张亮,钟明康.克林霉素的安全性评价[J].药物警戒,2007,4(1):3941. [3] 彭评志.克林霉素不良反应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5):395. [4] 高磊,侯杰,陈亦芳等.国产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感染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0,2(3):40. [5] 陈富超,袁桂霞,李开俊等. 克林霉素致98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2):1825.

过敏性休克抢救的试题

过敏性休克抢救的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30分每小题6分) 1、抢救过敏性休克首选药是(),()分钟可重复给药。 2、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位()。 3、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4、发生过敏性休克时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是()。 5、经抢救血压仍低者因给予()加入5%GS250ml中静脉点滴,开始每分钟()滴左右,根据血压调整滴速。 二、选择。(共48分每题6分) 1、各种类型休克基本病理变化是( ) A 血压下降 B 中心静脉压下降 C 脉压减小 D 尿量减少 E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2、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纠正酸中毒 B心功能正常 C补足血容量 D先用血管收缩药 E 与皮质激素同用 3休克的主要致死原因是() A心功能衰竭 B肺间质水肿 C DIC D肾小管损坏 E 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 4、休克病人经积极治疗,每小时尿量大于多少即表明休克纠正() A 10ml B 15ml C 20ml D 25ml E 30ml

5、导致过敏性休克时出现面色苍白,发绀、血压下降等症状的原因是 ( ) A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B 脑组织缺氧 C 腺体分 泌增加 D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E 血管神经性水肿 6、王某,男,25岁,患化脓性扁桃体炎,在注射青霉素数秒钟后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出冷汗及濒 危感、血压75/45mmHg,护士首先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 A 给予氧气吸入 B停止注射青霉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 D 给予静脉输液 E报告医师 7、对接受青霉素治疗的病人,如果停药几天以上,必须重新做过敏试验() A 1天 B 2天 C 3天 D 4天 E 5天 8、青霉素迟缓型反应的发生,护士在注射后至少应观察病人() A 10分钟 B 20分钟 C 30分钟 D 60分钟 E 100分钟 三、简答。(22分) 1、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药物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护理 药物过敏性休克(DAS)是以药物作为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者而导致周围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速发型变态反应,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大约50%发生于用药5 min内,90%发生于用药30 min内,但也有在数小时后发生;既可发生于皮试阴性者,也可发生于皮试过程中,也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的过程中。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物应用的增多,DAS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对DAS高度重视,并探讨其发生规律、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一、DAS的相关因素 (一)药物因素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非常广泛,常见的有:①抗菌类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此类最常见;②中药制剂类,随着中药制剂的发展,尤其是静脉给药剂量的增加,DAS日益增多,多数研究认为中药静脉注射剂主要是纯度不够杂质较多引起,常见鱼腥草、刺五加、双黄连等注射液;③生物制品类,异种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及各种疫苗等;④化学性药物,如解热镇痛剂、造影药、维生素、化疗药物及麻醉药等。 (二)患者因素一般认为如合并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或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发生DAS的危险性增加,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因属于过敏体质,易发生DAS,但也有研究表明药物过敏与患者是否是过敏体质无相关性。 (三)给药途径在DAS中,大多由药物注射引起,以静脉及肌肉注射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反应最为突然,表现也最严重,口服及局部用药引起的休克较少。所以,在考虑患者用药途径上,尽可能减少静脉用药,特别是中药制剂静脉注射。凡是能口服的尽量口服。在静脉注射时,速度也不应过快,以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严格掌握用药的指证,能采用其他药物代替时,尽量不用易过敏药物,杜绝滥用药,是预防DAS的重要措施。 二、临床表现 (一)先兆症状在输液过程突然出现任何异常表现均应考虑过敏反应,如咳嗽、打喷嚏、胸闷、口周或手指发麻、腹痛等。 (二)皮肤过敏症状皮肤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等,可于休克早期发生,或与其他症状同时发生,但有时不发生。 (三)呼吸道阻塞症状表现为胸闷、气促、心悸、喉头堵塞感、呼吸困难、口干等,伴有濒危感,是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及肺水肿所引起,常可致命。 (四)循环衰竭症状表现为面部苍白、烦躁不安、畏寒、出汗、脉搏微弱及血压下降,甚至心脏骤停,是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环血量不足所引起。 (五)中枢神?系统症状表现为头晕、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是由于脑组织缺氧所引起。 (六)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七)体征可见球结膜充血,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应迟钝,心音减弱。有肺水肿者,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休克经救治苏醒后,患者常感周身无力,或有头痛及精神不振。 三、DAS的急救处理 DAS症状出现越急、来势越猛,愈后越差。诊断DAS并不难,本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分秒必争,抢救措施有力。 (一)DAS一旦发生应立即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如为静脉用药时出现,不要拔针,换输液器,继续换上0.9%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滴入;就地抢救,去枕平卧或足高头低位,解开衣带。切忌转院、转科而延误治疗。 (二)吸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畅通,必要时行球囊辅助呼吸,因喉头水肿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