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考试要点

心理学考试要点

心理学考试要点
心理学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幼儿教育心理学(p2)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2、正强化(P20):又称积极强化,是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得到了他人的奖励性刺激。

3、观察学习的效应(P24):观察者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新的行为反应,而是把以往学习中已获得的各种要素加以重新组合。

4、抑制效应(P24):观察者由于看见榜样受到惩罚而引起的该行为的反应倾向减弱,看到榜样行为作出自己原来抑制的行为受到奖励时,这种反应的倾向会加强。

5、观察学习(p25)班杜拉认为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观察学习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习得某种行为的学习活动,但它不是简单、刻板地模仿榜样行为。

6、掌握学习(p27)也可称完全学习、精熟学习,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它是指学习者必须掌握本阶段的学习任务,然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继续学习。没有达到标准水平的儿童要介绍额外时间的指导,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7、意义学习(p41)奥苏贝尔在分析“后括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意义学习”。在他看来,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飞临时性的联系,这也是区分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主要标准。

8、发现学习(p42)不是让儿童发现认为尚未知晓的事物,而是指让儿童用自己的头脑通过探索过程获得知识。发现学习是布鲁纳主张的最佳学习方式。他认为,儿童学习和掌握一般原理规则与知识技能固然重要,到那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即探索新情境、新问题的学习态度,做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探究态度。

10、支架式教学(p50)围绕教师和儿童在教和学习的过程中的作用,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11、最近发展区(p50)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距。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距,这个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12、学习关键期(p59)学习关键期是指在人生早期的生活经验中,不同年龄对各种事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它能帮助婴幼儿不同区域的脑神经网络发育与成长。

13、学习困难(P68):是指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14、感觉统合理论(P69):艾里斯认为,学习困难的幼儿常常难以将各种感官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即将各部分感觉信息的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内外知觉做出反应,由此表现出学习困难。

15、操作学习(p78)操作学习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对物体的探究与发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都离不开幼儿的操作活动。

16、动机(P87):是指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作用。

17、学习动机(p87)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它是激励和指引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需要。

18、内在动机(P88):是幼儿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由此引发的动机。

19、学习迁移(p104)学习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后来的学习或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迁移不仅表现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而且表现为后继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的影响。

20、逆向迁移(P104):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21、正迁移(P105):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正向的影响。

22、适宜性教学(发展适宜性教学)p126适宜性教学源于美国的发展性教学主张,发展适宜性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在1987年提出的。它认为,适宜性包括两方面的适宜:年龄适宜与个别差异适宜。随着对儿童学习方式差异的不断深入认识,以及多元文化社会中儿童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对适宜性教学又进行了改进,更突出了教学中的个别差异适宜。

23、幼儿社会性(P135):是指个体在幼儿阶段,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产生改变的历程。

26、观点采择能力(P139):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观点采择是幼儿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

27、幼儿的创造性学习(p165)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

28、联合游戏:儿童共同参加一项游戏并彼此交谈,但他们没有分工,页没有具体的目的,小组中的个人不能把个人兴趣服从于小组兴趣。这种联合是表面化的,只有行为的联合,没有内在的联合。

29、自然观察法: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对幼儿学习的了解。

30、教学效能感(P249):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与推测。

31、语言习得:儿童在自然地情境之下模仿、观察学习到语言的用法。

二、填空题

人物篇:

1、桑代克,美国。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最早论述儿童学习的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家P3、115。

2、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弥尔》,“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P9

3、福禄培尔,德国。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创办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重要基础。P9

4、蒙台梭利,意大利。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P9

5、班杜拉提出“观察室学习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心理学家。P23

6、斯金纳,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包括:将学习分为两种类型:操作性反应和应答性反应;强化原理;强化原理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是新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P19

7、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属于缺失性需求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隶属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成长性需求有:求知的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P94

8、罗杰斯提出通过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这一观点的学习理论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32

9、奥苏贝尔:“奥苏贝尔方案”的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联系。P41

10、布鲁纳主张的最佳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观点:“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P42

11、海德尔的个体归因理论有两种:情境归因和性格归因。P95

12、帕克认为按学习风格分,学习者主要有两类:序列性学习者和整体性学习者。P120

13、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特点:激畅性、独创性和灵活性。P167

14、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在智力或内省智力。P117

15、韦纳是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认知主义代表人物。P94 16、乔姆斯基提出人类生来就具有语言发展能力的。P178

17、皮亚杰:个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理论。18、华生,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

19、罗耶提出认知迁移理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儿童在记忆搜寻过程中提取相关信息的可能性。领会是学习迁移的必要条件,这一思想影响到斯皮罗的认知灵活性理论以及随机通达教学思想的产生。P108

20、库伯学习类型理论将学习牵涉到的活动状态分为四种:具体经验化(问为什么)、抽象概念化(问是什么)、反思观察(问怎样做)、积极实验(如果这样,会有什么结果)。P125

21、邓恩的学习类型理论:环境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性要素、生理性要素、心理性要素。P126

22、柯尔伯格是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建立者,运用证实方法建立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1969年出版了《道德思想与行动发展分期》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P147

23、哈里斯提出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提出同伴的影响大于家庭。

简答题:

1、幼儿教育心理是怎样的一门学科?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P4

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幼儿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一门学科;幼儿教育学是联合了学习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用以指导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改善其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学科。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试法

6、幼儿心理学涉及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P6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科学地研究与阐释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2)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的效果;3)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有效控制与干预幼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P7

8、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P7

答: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9、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萌芽期:18世纪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特点:其思想散见于一些学者的著作和研究中。学者主要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幼儿教育,还未能摆脱发展心理学的痕迹。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培尔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2)初创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特点:各种幼儿教育方案层出不穷,幼儿教育心理学已转向幼儿学习心理的关注。代表方案:直接教学方案、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建构主义教育方案。3)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特点:1.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发展关键期、幼儿期脑的发展最快。2.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Who),学习的方式(Way),学习条件(Condition),学习环境(Where),学习的个体差异(Difference)P9-12

10、萌芽期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培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P9

11、幼儿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方案是:直接教育方案。P10

12、初创期的教育方案有:直接教学方案、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建构主义教育方案。P10

13、直接教学方案有: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理论和原则,创建了贝-英学前教育方案。P10

14、认知主义教育方案的“奥苏贝尔方案”基础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发展理论。P11

15、建构主义教育方案的以皮亚杰个人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有:凯米-德芙里斯和海伊斯科普的幼儿教育方案。P11

16、凯米德芙里斯的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P11

17、幼儿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方案是:皮亚杰的个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11

18、发展期有:对早期教育价值的认识、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P12

19、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包括:什么样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条件、学习的环境、学习的个体差异。P13

20、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直接动因:达尔文的进化论、巴普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试误理论。P17

2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17

22、应答性反应:由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应。操作性反应: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前者是无意的,后者是有目的的。P19

23、班杜拉认为观察榜样行为可能产生哪些学习效应?(1)观察学习的效应。(2)抑制效应(3)社会性促进效应P24

24、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包括: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应用行为分析。P26

26、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基本主张有:1、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2、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涉及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学习最持久、深刻;意义学习大多数是做中学;意义学习的四要素。P31

27、罗杰斯认为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哪些要素?P33

答:(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2)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3)学习是全方位的。(4)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

28、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有:教师效能感训练、吸引学业成功、价值澄清、非指导性教学。P35

29、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有: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P37

30、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幼儿有三种长时记忆,包括: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P39

31、布鲁纳发现法的特点:1,强调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在发现学习中的价值;3,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P42

32、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主张:1,如何看待知识—知识是生成的;2,如何看待学习者—幼儿是有主体性的;3,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学习是主动建构的。P46

3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外在世界的真实摹写,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因此,它必然随着人们认识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得到升华和改写;2)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生成的;3)在建构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不断扩展的经验,个体的图式会不断进化,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这种个体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动建构起来的。 P46

34、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有:1、随机通达教学;2,抛锚式教学;3,支架式教学。P48

35、支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1)搭脚手架(2)进入情境(3)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P50

36、什么是幼儿的学习?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改变。P59

37、关于幼儿的学习,脑科学研究有哪些发现?P59

答:首先,脑科学研究证明了幼儿学习确实存在关键期;

其次,由于幼儿期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如果具备良好、积极的教育环境,,幼儿的脑具有较好的修复性;

最后,脑科学研究还发现,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

38、幼儿学习的脑科学基础。P59

39、脑功能的单侧优势会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P63

40、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饮酒、饮食与营养。P70

41、习惯化是个体不断或重复的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一种现象。对熟悉刺激的反应恢复和增加,就是去习惯化。P73

42、婴儿(0~3)主要有哪些学习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P73

43、成人先模仿婴儿的发音,然后婴儿模仿成人,这成为模仿。P75

44、在婴儿期,儿童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等来吸引成人的关注,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用的方式是使用工具。P76

45、幼儿(3~6)学习的主要方式?P78

答:(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46、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

(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P81

47、学习动机的理论与幼儿的学习: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它是激励和指引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需要。幼儿的学习主要方式: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尝试学习;语言理解学习等P87

48、幼儿学习动机的分类:普遍型学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P88

49、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1)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2)外在动机逐渐增长;3)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P98-100

50、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P100-103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

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4)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5,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51、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向的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使儿童具备了进行另一种学习活动的良好准备状态,一种学习节约了另一种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是已具备的知识经验使儿童有效地解决面临的新问题。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或是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P105

52.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53.简述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心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心是由各种官能组成的整体,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官能;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新的各种官能。P106

54、迁移的发生在于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因素,这种观点是相同要素说。P107

55、迁移的发生在于儿童对知识有概括性理解,这种观点是概化理论。P107

57、作为幼儿教师,你会采用哪些方法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P110-111

1)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2)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务的支持。

3)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4)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58、幼儿学习个别差异主要有:学习能力差异、学习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差异、性别差异等。P117

59、教学对儿童发展的适宜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个别差异适宜和年龄适宜。P126

60、针对幼儿学习的个体差异,有哪些适宜性教学方式?P129

答:(1)资源利用模式(2)补偿模式(3)治疗模式(4)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5)个别化教育方案

61、农民工子女早期教育的问题备受关注,针对这一群体儿童提供的服务的教学法:补偿模式。P129

62、社会能力的构成主要有三个维度: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能力,社会适应能力。P137

63、影响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P139

答: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2、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3、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

4、文化差异与幼儿的社会能力

64、幼儿自身哪些因素影响其社会能力的发展?P139

答:首先,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再次,社会信息加工机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

65、研究同伴关系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社会测量法,主要有三种:同伴提名法、同伴行为描述法、同伴等级评定法。P143

66、幼儿园同伴关系主要有五种:受欢迎者、被拒绝者、被忽略者、有争议者、一般者。P144

67、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相关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P147-148

68、幼儿社会性教育主要有哪些原则?P152-155

答:庞丽娟根据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指出有效原则:

1、情感支持性原则。

2、行为实践原则。

3、榜样作用原则。

4、一致性原则。

5、随机教育原则

69、幼儿的创造性:幼儿的创造性“就是幼儿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模式、新思路或新作品的过程。费什金在研究中指出,幼儿的创造性是一种萌芽的创造力。由于幼儿期思维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幼儿的这种创造更多是“初级创造”,“表达式创造和生产式创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前提是有接触事物的“心向”;2、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3、突出表现在想象力;4、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P163

70、幼儿创造性学习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P165

71、幼儿创造性学习主要特征: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2离不开学习动机;3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4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P165

72、学习需要与诱因的关系:1)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客观需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2)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方面构成的。学习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73、影响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因素:1)过于重视幼儿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学习。2)限定幼儿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思维。3)过分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探索。P170-171

74、幼儿语言学习的传统理论是?P178

答:(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2)乔姆斯基先天论观点。(3)皮亚杰认知理论观点。(4)维果斯基的社会学习理论。

75、关于幼儿语言学习,行为主义学习观点是语言源于外部环境给予的强化作用。P178

76、教师在幼儿语言学习中的角色是?P186-188

答:1)经验明朗化。2)灵活运用教学策略。3)榜样示范者。4)自我提升、协同教学。5)寻求专业的协助。

77、幼儿语言学习,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P189

答:因素:内在因素——正常发育的大脑。外在因素——良好的语言环境

78、婴儿学习语言有两大途径:模仿和强化。P190

79、促进3岁前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1)积极回应。2)运用非语言交流。3)使用儿化语。4)帮助幼儿拓展语言。5)适应每个幼儿的发展与需要。6)运用图画书和讲故事7)使用语言游戏8)创设良好环境P192-193

80、促进3-6岁前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1)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语音。2)帮助幼儿进行阅读准备。3)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4)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5)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P193-196

81、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标是:1,争取更多时间使幼儿有效学习;2,有效课堂管理者的特征。P200

82、有效地班级管理的办法?P202

答:(1)全面关注(2)并行处理(3)过渡环节的高效(4)让每一幼儿参与进来(5)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

83、管理班级时教师能同时兼顾多种课堂活动,称为并行处理。

84、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所处的环境是中环境系统。P203

85、区角环境的设计原则:1)各区的最佳配置:注意动静区分开2)注意环境设计时的流动线

3)注意教室的物理环境设计4)注意学习区人的数量、种类及管理P208-211

86、在创设幼儿园活动室内的环境时,活动区的数量设置应考虑班级幼儿的人数和年龄。P211

87、依据评价进程,评价可分为学习前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P216

88、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称为总结性评价。P216

89、依据评价目的,可分为: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P216

90、强调评价的重点关注幼儿的学习态度以及幼儿对学习活动的选择与频率,这种评价是学习过程的评价。P217

91、幼儿学习评价的分类:1)从评价的目的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从评价进程分:学习前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3)从评价的参照物分: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P216-217

92、根据评价的参照物分,可分为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P217

93、有效地幼儿学习评价的特征是:1,幼儿的学习评价是整体性评价;2、是多元评价;是动态的发展性评价;是个别化评价;是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P219

94、幼儿学习评价应是动态的发展性评价,其理论基础之一是“最近发展区”。P220

95、多元评价包括: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多元化。P220

96、幼儿学习评价的基本方法:自然观察法、情境观察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P222

97、幼儿教师与家长在角色上的差异有:范围、情感关系、适度理性、目的性、公平性。P237

98、幼儿教师的角色有:养护者、榜样、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P239

99、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规范、要求的掌握。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要求幼儿教师应承担的角色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P240

100、幼儿教育活动的广域性,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完整”教育观。P241

101、幼儿教师的专业心理素质包括教学心理素质和专业人格特征,其中教学心理素质包括:教学观念、教学效能感、教学控制点、教学监控、情感投入等。P246

102、幼儿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要素?P250

答:(1)计划与准备(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幼儿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

103、需要教师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随机应变,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灵活变通性的专业人格特征。P254

104、教师有强烈的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动机,但在自主发展的规划中有所欠缺,这一阶段是新手—动机阶段。P259

105、游戏对幼儿有哪些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06、简述影响幼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知识经验;准确地讲解与示范;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107、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哪些作用:激活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

108、桑代克提出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109、简述幼儿观察发展的特点: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逐延长;幼儿观察的概括性逐渐增强;观察的方法逐渐形成。

110、简述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情绪、情感体验居于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

111、简述幼儿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幼儿更多地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动机作出道德判断;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幼儿已具有初步的道德规范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场合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外部、成人规定的标准控制的,也就是说幼儿处于皮亚杰所称的道德他律阶段。

112、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113、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114、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15、罗杰斯认为幼儿意义学习的要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学习是全方位的;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他非常重视以幼儿为重心的学习。

116、“应用行为分析”教学法实施的程序。(网)

答:1.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2.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3.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4.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

117、幼儿教育活动的特点?(网)

答:(1)生活化(2)游戏化(3)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4)潜在性

118、随机通达教学主要包括几个环节:(网)

答:(1)呈现基本情境(2)随机进入学习(3)思维发展训练(4)小组协作学习(5)学习效果评价

四、论述题

2、您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七P172)

答:(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5)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关于学习有哪些主要观点,阐述。(二P18)

答:(1)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2)强化原理:正强化负强化。

(3)强化原理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塑造与消退。

5、结合实例,谈一谈如何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四P110)

答:1、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2、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3、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

4、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6、结合实例,谈一谈多彩光谱评价是如何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别差异的。P232

答:(1)是一种反映真实学习能力的评价。(2)多彩光谱评价是适宜每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

(3)是一种既评定幼儿学习水平,又分析影响其学习因素的评价;

(4)不仅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潜能进行评价,而且还特别关注幼儿的学习风格,并提出幼儿学习活动风格的评定表。

第一部分,教师选取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实例,结合八种智能领域进行描述与分析,描述幼儿在某些强势领域的具体表现。

第二部分,教师要描述幼儿的学习活动风格,特别是要记录幼儿的学习活动方式在每个领域的相同和不同,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风格与方式,为提供适宜性教学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在幼儿园、家庭或社区可以开展的活动的建议。

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P17-)

答: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

1)桑代克的试误说:A、桑代克把学习归结为刺激(S)—反应(R)的联结形式。在桑代克看来,学习过程是渐进的,通过“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故桑代克的联结说又称尝试与错误说(简称试误说)。B、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的。C、桑代克认为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宣称自己的学习理论是一种描述性的行为主义,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一是操作性行为,是没有可观察的材料,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自发的反应。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人的行为。有效的教学和训练的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以及设计精密的操纵过程,也就是建立特定的强化机制。这种理论运用到教学和程序教学中去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他把意识的作用排除在科学之外是不可取的。

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p28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有两点独特之处:其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从验证性研究中得到原则后作成的推论,而多半是根据经验原则所提出观点与建议。其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提倡的学习理论,是扩大范围对学习者整个人成长历程的解释。因此,从全人教育取向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特别具有意义。

以下简略介绍三位影响最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及其学习理论的要义。

1)马斯洛的学习理论: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马斯洛在学习理论上基本主张是,他极端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者的学习理论。按马斯洛的主张,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的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的任务只是辅导,学生本身自然就有学习的潜在能力。不过教师的辅导有当与不当;辅导得当,学生会因学习而成长,辅导不当,学生反倒因辅导而萎缩。马斯洛的理论在教育上有两点重要的涵义:其一,他不主张用外铄的方式约束学生学习;他认为学生不需刻意教导他,他生而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自行决定,他就会学到他所需要的一切。其二,马斯洛所指的人性中两股力量的说法,无异于对为教师与父母者是一种警告。因为,按他的说法,适当的教育固然可使儿童心智成长,不适当的教育反倒会断丧儿童心灵上的生机。教育的责任何其重大!

2)罗杰斯在教育上的基本理念和他的学习理论:1.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罗杰斯在教育上的主张,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故而罗杰斯的教育主张一向被称学生中心教育。2.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9、人本主义关于儿童学习的主要观点

教师要接纳每一个儿童,并认为每个儿童有不同的情感和看法。教师要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和他人都是由价值、有能力的个体,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每个儿童都具有极大的学习潜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引导儿童发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10、幼儿教师的专业心理素质p246-252

幼儿教师的专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教育心理素质、专业人格特征、知识观、教学实践能力等多方面。

1)教学心理素质

教师的教学心理素质主要由教学观念、教学效能感、教学控制点、教学监控、情感投入等专业素质组成。

1.教学观念。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教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特点,幼儿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教师在幼儿发展与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等有关的基本观点与信念。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师生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与推测。幼儿教师效能感的形成来自:教师自身的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

3.教学控制点。教学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幼儿学习的成败,将自己的教学成效归因于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倾向于内归因的教师会根据幼儿学习结果的反馈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而倾向于外归因的教师则认为教学效果不是自己可控制的,因此消极对待。

4.教学监控

5.情感投入

2)专业人格特征:专业人格特征是指与幼儿教师这一专业相适宜的个性特征,有助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个性特征。1.激励性人格 2.灵活变通性3.爱心与同理心4.情绪稳定

1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 p147-148

答:柯尔伯格(1927—1987)是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建立者,他采用实证的方法所建立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上具有卓越的贡献。他认为每个人的道德都是随年龄经验增长而逐渐发展的,而且发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他认为道德判断并不单纯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问题,而是在面对道德情境时,个人从人、己、利、害以及社会规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所做的价值判断。

他采用纵贯法以72个10—16岁男生的道德判断为题,研究达10年之久,提出了着名的三期六段道德发展理论,他认为成人的道德水平只能达到第四个阶段。

1)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1、前习俗道德期

第一阶段:避罚服从取向,是人类道德发展的最低水平,对行为表现的对错的判断不从行为本身看,而从行为带来的后果看。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心态,他帮助别人是为了别人帮助他,是具体现实的道德取向。

2、习俗道德期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好孩子定向)是一种社会从众的心态,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社会大众反对的就是错的。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是一种信守法律权威重视社会秩序的心理取向,在心理上认同自己的角色,在行为上有责任心,有义务感,而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都是以法律规定或习俗限制为基础的。

3、后习俗道德期

第五阶段:社会法制取向,是以合于社会大众权益所订定法规为基础做为道德判断标准的。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是个人根据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建立了他对道德事件判断时的一致性与普遍性的信念,此种信念是抽象的,是哲学性的,个人信念的形成乃出于良心,信念的基础是众所共识的人性、真理、正义与人权。

2)道德发展认知论的意义

1、道德的认知发展遵循两大原则

由他律到自律:在道德教育实践中,要先教他遵守既定的行为规范;教他在适当的场合表现适当的行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是告知的而不是自知的,是外化或外烁的而不是内化或内发的。

他律即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自律根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

循序渐进原则

2、道德教学必须配合儿童心理发展

在学校实施德育时教师可采用与儿童生活有关的现实问题出发,事先对问题不给予定论,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答案。

(他采用丈夫偷药救妻的道德两难问题,调查不同年龄的对象,了解不同年龄的道德发水平。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问题情境:海先生偷药救妻”)

14、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 p95-97

答:美国心理学家维纳从“三维度”出发把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等。以后在基础上又分解为八因素,将此“三维度”和“八因素”结合起来,即组成如下“三维度模式”:

维纳认为,内因-

至关重要。维纳认为,内在的稳定因素包括能力、努力、身体特征;内在的暂时因素包括努力、心情、疲劳;外在的稳定因素包括任务难度、环境障碍;外在的暂时因素包括运气、机遇。其中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易是个体分析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例如,如果我信认为甲工作做出出色是由于他的能力强或任务容易等稳定因素造成的,那么就可以期望,如果将来给予同样的任务他还会做得出色。如果我们认为其成功的原因是由于他心情好或机遇好等暂时因素造成的,那么就不会期望他将来还会做得出色。一般来说,追求成功的原因归因于自己能力强,而把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自己不努力,认为只要努力,总会完成工作。避免失败的人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好、任务容易等外部原因,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维纳的归因理论在学校教育和能力培养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13、联系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答:(1)提高幼儿道德认知的水平。道德认知是品德结构中的引导性要素,幼儿教育首先要通过道德直观,然后再通过言语讲解和说服的方法教给幼儿相应的道德知识,让幼儿明白应该遵守的规则是什么。

(2)培养幼儿健康的道德情感。移情能力的培养(移情是个体由真实或臆想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是一种无意识、有时又是十分强烈的对他人的情绪状态的体验。)

羞愧感的产生

(3)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亲身体验实践的结果。树立良好的榜样。合理运用评价,强化良好行为,抑制不良行为。

11、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p172-173

答:幼儿创造性的培养需要做到: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幼儿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1)展开联想,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2)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3)肯定幼儿超常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5.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对幼儿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采用之。

15、试举例论述幼儿游戏准备活动的指导内容。

答:(1)合理安排游戏时间。教师要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幼儿每次游戏的时间应保持在30-50分钟;室内游戏时间应与室外游戏时间均等。

(2)科学布置游戏空间。空间是开展游戏所必须的基本条件,空间的密度及空间的安排都制约着幼儿游戏的水平和质量。教师在安排游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开展各种游戏区域;游戏场地要有吸引力;保证游戏场地的安全。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广泛收集废旧物品;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

(4)丰富知识经验。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五、案例分析

幼儿玩开汽车的游戏时,往往陶醉于开汽车这个过程,他实际上不追求“汽车”真正地开动,请你用幼儿行动的目的与动机之间关系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要点)幼儿行动的动机往往是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往往是一致的。尤其在游戏活动中,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直接一致的关系。在开汽车这一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动机是为了游戏,所以,他不追求“汽车”能否真正开动。

一、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1、布鲁姆(S.Bloom)认为,教育目标也是学习的结果,因此他把学习分为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技能学习三大领域。

2、认知学习从低级到高级分为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水平不同的目标

具体分析如下:认知:指对先前学习过材料的记忆。领会:指对材料意义的把握。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

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综合:指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新组合成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评价:指对材料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

二、奥苏泊尔把意义学习分为那三类?

1、符号学习:也称代表性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2、感念学习:分两种情况,一是概念形成,即用某种符号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二是概念同化,即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3、命题学习:是学习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意义,通过句子来理解各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结构关系。

三、学前儿童的三个阶段

学前只对应前三个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1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理论中的口欲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心理社会方面的心理危机时信任对不信任。2、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从1岁到3岁之间,是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3、主动自发对退缩愧疚:从3岁到6岁之间。主动自发对退缩愧疚冲突。

四、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因

1、模仿:模仿是个体通过对榜样学习和认同获得的社会行为方式,进而内华为人格品质。

2、认知加工:是指个体根据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价值取向,同化和顺化社会规范,有选择地吸收,然后加工改造构成自己人格的一部份。

3、社会角色扮演:是指个体通过扮演社会角色获得相应的社会规范,形成自我概念,达到自我定向。

4、自我强化:从分体现了社会化过程中主体的监控地位,对自己的某些行为给予暗示。

5、社会合作:个体通过人际交往,参与群体活动,建立人际关系,即个体从人际关系沟通和群体活动中获得社会规范及价值标准。

6、替代强化:是指观摩者看到榜样系列强化或惩罚,而内化受到感染,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模式。

五、社会化学习具体的教育指导方法

答:1、观察学习法:社会型学习实际上就是指观察学习,亦称模仿学习,即人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新的行为模式。在观察学习中,替代强化比较重要。2、强化评价法:指幼儿在社会性学习中是通过成人和同伴的强化、评价,把别人肯定、认可的行为保留下来并发扬广大,把否定、批评的行为逐渐抑制,最后消退。教师在运用评价手段应注意:一是要适度;客观、公正评价。二是要尽量引导幼儿从自身体验中得到奖惩;三是要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3、体验思考法:是指幼儿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中有许多体验,幼儿对这些体验通过思考后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获得社会化过程。幼儿体验思考过程虽然是主动过程,但是如果有成人适当帮助,效果会更好。4、语言传递法:是指通过语言向幼儿介绍社会行为规范、社会知识,解释道理和理由,以使幼儿获得社会化发展。5、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显示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表现与这一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6、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地、习惯地理解和分享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

六、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间的预备定势,而不是指学习者的知识或成熟准备。

练习律: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练习律有两种形式:使用律;失用律。

七、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产生的行为是操作性行为与经典性比较

斯金纳把条件反射分为两类:1、是应答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相应,又称为刺激性条件反射),强调刺激对引起的所期望反应的重要性;2、是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愉快或不愉快的后果来改变行为,通常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八、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

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建立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1、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是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心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九、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

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指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以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操作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2、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一种因自己的成就而赢得相应社会地位的需要,它往往以自尊感、荣誉感、胜任感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3、附属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成人和同伴们的赞许、认可而努力学习的需要。

十、幼儿动机培养有以下几种方法:

1、奖励和恰如其分地评价。

惩罚不一定能阻止人们去做某事,而奖励却能鼓励人去做某事,即所谓蜜糖比鞭子好。学习是幼儿所必要从事的活动,教师要给与恰如其分地评价,肯定其劳动的价值,突出的要给与奖励。处罚不可过度,但至少能启示我们,心血来潮地任意处罚儿童,使他们陷于无可奈何的境地时一种非常不适当的做法。

2、及时反馈以强化成功感。幼儿从教师处获得成功信息,他学习动机明显加强,产生自信,充满创造感。

3、适时揭露事物本质。教师可利用幼儿对事物的好奇提供活动机会,让幼儿发现事物的本质,激发其求知欲。

4、让幼儿体验创造快乐。教师要让幼儿体验,经过自己思考而获得成功的情感,也可给予幼儿有效赞美。

十一、影响幼儿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原来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可辩性、可利用性与稳定性影响到新的学习。

2、先后两种学习任务之间相似性主要是由学习任务之间含有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较大迁移的发生。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同一现象,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十二、有效的互动教师的心理特征

1.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对儿童的学习采取一种不苛求的态度就是这些品质之一。一个总受到批评的儿童有较低的自尊,将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

2.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情绪上的安全感是与自我力量有关。自我力量是高度自尊与自信的结合,包含着镇静的内容,保证人们平静和客观地处理问题。这对教师有效地处理教育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3.教师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态度意味着他们对责任感和勤奋工作有积极的态度。

4.教师的教学风格。师生互动研究较多的方面是了解教师偏爱的技术(即教学风格)

5.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思想过于僵化,或坚持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正确的,那些怀疑自己的人都是错的,就会剥夺儿童许多可能的学习经验,并造成儿童发展的不利。

从教师之角色来说,幼儿教师应该是:家长代理人、养护者、知识传授者、教导者、辅导者、模范公民、决策者和纪律维护者等。

十四、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研究了儿童对规则的态度和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把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2、他律阶段;3、自律阶段。

儿童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年幼的汉字虽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比赛,但却各自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他们还没有他规则当作一种有义务去遵守的实在;年长的儿童则把规则看做是大家在有西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年幼的儿童往往根据行为者行为在客观上造成的后果,即行为的客观责任去做出判断;年长的儿童则往往根据行为着行为的主观意想性,即行为的主观责任去做判断。

从服从的公正到公道的公正:年幼儿童对公正概念尚不理解,他们以成人的是非为标准。好坏标准取决于服从不服从,认为听话就是好的行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是坏的行为。

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年幼儿童往往认为,应该用强制手段使犯过者遵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他们认为惩罚要严厉,最严厉的惩罚将是最公正有效的。皮亚杰认为,抵罪性惩罚是儿童在成人的约束和强制条件下的产物,带有专断的性质,是他律道德的表现,报应性惩罚是儿童同伴间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的产物,不带有专断性的性质,是自律道德的表现。

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到自律:后面

十三幼儿创造性教育途径

1、提供给幼儿自我表现的材料。

自我表现的材料是指教师为发展创造性而给幼儿提供的绘画、描图、泥工、绣花、舞蹈等活动材料。开展这方面活动教师应注意:教师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应尽量不干预。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以重视幼儿操作活动的过程为主,而不是记结果。

教师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正确的评价。教师应给有疑虑的幼儿不参与活动的权利。教师要给自我表现本身进行评价。

2、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模式有很多种,(如威廉的创造与精致教学模式等)。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幼儿园教学中采用创造性教学形式,如在美术教学时让幼儿填补图形。另一方面每天给幼儿训练题目,促进幼儿在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方面的发展。

3、教师的有效教育

教育者必须确信每个幼儿都有创造性。幼儿的创新创造就在于他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去发现自己不曾知晓的一切。因此教师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激发幼儿自主观察、想象、表达和动手操作上,并以此培养幼儿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社会的探索欲望和精神,为未来创造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幼儿活动过程价值重视不够,评价过严,缺少宽容与鼓励,控制过高,常常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替代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了幼儿创造性萌发的羁绊,因此解放幼儿,让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这样成长的幼儿就会具有创造性。

坚持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学习的是生活经验而不是系统的知识,生活本身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幼儿园活动、游戏和教育活动都是幼儿创造性教育的途径和载体,不能单纯依赖某一领域教育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试题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试题解[日期:2008-12-26]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 [字体:大中小] 一、选择题 1.( )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A.健康 B.心理健康 C.人格完整 D.情绪稳定2.进人大学意味着一种独立,周围人会用一种看待成人的眼光来看大学生,对他们生活的独立性、社会的责任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表明( )。 A.生活环境的变化 B.人际环境的变化 C.学习内容及方法的变化 D.角色地位的变化 3.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怯懦、偏执及性格上的一些缺陷表明其人际交往中的( )。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 );其二是能( ),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2.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 )和较充分的( )。 3.心理卫生是以增进人们的( )为目的的。 4.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 )的变化;二是( )的变化;三是( )的变化;四是角色地位的变化。 5.大学生的( )是指影响大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经常伴有焦虑感的种种心理因素。 6.消除过度的考试焦虑,可以从( )、( )、学习掌握必要的应试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06c.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有:追求平等、( )、( )。

8.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最主要是培养学生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和正确的( )。 9.要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就得学会( )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 10.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辅导,就是帮助他们调整个人的(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将来在社会中扮演积极有意义的角色的同时,使个人的潜能得以发展,拥有一个充实而满足的人生。 11.为了提高学生的( )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读书、做笔记,利用图书资料,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并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12.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具有( )性和( )性,即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行为能始终受到意识的控制。 13.团体咨询辅导着重解决一些学生共性的( ),并对此进行一些针对性的( )。 14.大学生学习障碍是( )、( )、( )三方面多种不良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020教育心理学考试必考重点【最新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小抄 (单选、判断部分)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5.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只是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 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 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 态 9.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 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10.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 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 化的行为方式 11.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 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 对持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 一种特殊形式 12. 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 行的 13. 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 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14. 会区分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被动)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主 动)P36—38 15.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 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 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 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 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 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 系统 17.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 接的 18.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 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 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 失败的动机 19.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 Weiner)把归 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 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 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 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 身心状态、外界坏境等成就动因的归因模 式表P62 20.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 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1.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 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

健康心理学总复习

健康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合理化(p53) “合理化”,指对自己的失败,以一种表面合理的借口为理由,以减轻内心紧张的方法,如功课不好而诡称教师给分不公。 2、心理健康(p86) 是指知能高度发挥、心情感觉愉快、生命充满活力、勇于面对人生的和谐状态,而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比较性多于绝对性,可以持续努力使个体更臻于健康。 3、分析式心理治疗(p374) 或称领悟式心理治疗,即对患者作精神分析,找出病因及根源,以达心理重建的治疗目的。 4、休闲(p124) 意指远离工作的自由时间,可从事任何户内或户外活动,包括任何我们自由选择想做的活动。 5、月晕效应(p97) 对他人作错误判断,将人们少数的优点或缺点,以偏概全地当他是好人或坏人。 6、人际关系(p93):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及心理距离。 7、自我意识(p181) 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我的一切,包括自我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人际关系,简言之,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觉察。 8、环境治疗 是指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干预,来消除对病患的正常生活造成损害的社会因素,并联合有效的人力资源,以共同处理有关病患所遭遇的各种问题,建立和维持对病患有益的环境条件。 9、生涯发展(p134) 是指以自我概念为核心的一连串的计划、选择与发展的历程,强调个人经验的整合、对工作的认同,并规划有目标的人生。 10、单对型核心家庭(p173):即新婚夫妇尚未生育。 11、适应(p47) 是指有机体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有弹性的历程。 12、压力(p333):个体面对不能处理或破坏其生活和谐的刺激事件所表现的行为模式。 13、自我评价(p186):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确立今日心理健康基础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毕尔士)。 2、现代社会大众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可分为(初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三个层次。 3、人类行为的整个适应过程分为(行为的动机与需求、遭遇阻碍与冲突、形成挫折情境、产生行为适应)。 4、在人体的各个器官中,被称为压力中心的是(下视丘)。 5、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可分为(客观焦虑或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 6、DSM-Ⅲ将常见的心理失常分为(恐惧症)、(抑郁症)、(适应障碍)、(反社会人格)、(精神分裂症)。 7、人际交往的先决条件为:(善用第一印象)、(避免错误印象)、(克服害羞)。 8、人际交往的相似性包括(态度)、(价值观)、(社会条件)、(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吸引。 9、生涯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自觉”)。 10、性与爱的观点有三种分别是(传统式“性”观点)、(温和式“性”观点)和(开放式“性”观点)。 11、婚姻关系的价值观可分为(关系中心型夫妇)、(工作中心型夫妇)和(混合型夫妇)三类夫妇。 12、当面临“两难”或“两可”的选择时,可采用(希望策略)、(逃避策略)、(安全策略)和(兼顾策略)。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 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维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自学考试_设计心理学1_3重点总结分享

设计心理学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作为一门设计科学的设计心理学 【领会】1.1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1【设计心理学定义】 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高消费满意度的一门学科。 2.设计心理学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唐纳德A 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物质心理学”,研究人和物互相作用方式的心理学。 赫伯特A 西蒙(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着眼于主体思维活动的研究,将设计当做问题求解的思维心理学。李彬彬(江南大学)——认为设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研究的方向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赵江洪(湖南大学)——使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来研究设计领域的问题。 李乐山(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心理学,满足用户使用需要的心理研究。 柳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学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领会】1.2研究对像和研究范畴 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a) 基础本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 b) 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念,理念等。 c) 个性心理,包括人性和能力等。 d) 心理过程,包括知(感知、认知),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志和意动)。 【领会】1.3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相关学科 ⑴审美心理学、心理美学、艺术心理学、美术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1【心理美学】 也称“美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它是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审美、创造美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其规律的美学分支学科与流派. 1、移情说:最早由德国费肖尔父子提出 2、距离说:爱德华-布洛 2【心理学的主要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本主义。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Freud)和荣格(Jung) 2、主要理论:意识与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3、集体无意识 3、精神分析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投射法

2020年(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09年11月三级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试题 单选: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 (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 33、人于经历压力事件时且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B)心理调节能力强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D)压力适应能力强 53、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 (A)能够互相转化的(B)无法进行分析的 (C)能够直接测量的(D)无法间接测量的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壹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奔逸(B)思维散漫 (C)被洞悉感(D)妄想心境 74、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A)心理不健康状态(B)异常心理状态 (C)功能性机能失调(D)神经过程紊乱 多选: 9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总是感到不安(B)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 (C)壹贯猜疑偏执(D)习惯性夸大潜于危险

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顺利适应环境(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D)认识客观世界 107、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和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11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技能考试部分案例四: 壹般资料:刘某,女性,l9岁,大学壹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刘某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总说上大学后追求者不断,受此影响,现已不能正常学习。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刘某的壹段鉴别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是些什么人追求你吗?。 刘某:太多了,我均受不了,无论上课仍是走于路上男同学均盯着我见,均喜欢我,说我漂亮,连老师也喜欢我,我们班的辅导员对我特别好,均结婚了,仍说要和我谈恋爱。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辅导员对你特别好? 刘某:我去教室,他就到教室等我,有时仍专门于路边等我,我有时没下课,他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自学考试心理学要点

自考题型:单选20个×1’,多选10个×1’,名解5个×4’,简答4个×6’,论述2个×13’ 第一章、概论(P3) 1、心理学: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5、冯特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始祖。 6、1913年,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7、华生持“环境决定论”,他说:你给我一打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小偷。 8、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9、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简答题) ⑴理论领域:①实验与认知心理学;②人格与社会心理学;③发展心理学;④心理测量学; ⑤生理心理学。 ⑵应用领域: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②教育与学校心理学;③工业与组织心理学;④广告与消费心理;⑤法律与犯罪 10、心理学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⑴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⑵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⑶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⑷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次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11、观察法的使用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处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现质的改变,或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12、观察法的特点:⑴优点: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保持资料客观性和真实性。 ⑵缺点:处于被动的地位,实验者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而且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因此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13、测验法的研究领域(作用):⑴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心理学是在( )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 A、简单 B、健康 C、通约 D、一般 我的答案:C得分 2【单选题】学习心理学要追求( )、不要苛求( )。 A、正确有效 B、有效正确 C、真理逻辑 D、逻辑真理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3【单选题】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 )的局面。 A、稳步向前 B、曲折坎坷 C、百花齐放 D、停滞不前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4【判断题】心理学的研究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研究的是复杂多面的“人”。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判断题】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逼近真实的道路上。 我的答案:√ 6【多选题】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 ) A、美国人养大狗 B、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 C、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 D、中国人较聪明 我的答案:ABC得分:16.6分 7【判断题】你理解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身。( )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8【判断题】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 我的答案:√ 9【判断题】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0【判断题】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1【判断题】不要用对别人的感受去评价对方,也不要用别人对你的感受评价自己。(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2【判断题】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一个人,就失去了社会的客观标准。(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3【判断题】心理学史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4【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哲学奠基者的是( )。 A、柏拉图 B、德谟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戈拉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15【单选题】毕达哥拉斯认为()是人类高级智慧的体现。 A、文字 B、情感 C、哲学 D、民主 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 16【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是( )。 A、德谟克利特 B、希波克拉底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 17【单选题】马丁·布伯是( )家 A、政治 B、历史学 C、宗教哲学 D、军事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17 第17章智力 1921和1986年两次研讨会总结:首先,心理学家从各种不同方面对智力加以定义的,如,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智力是个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学习的能力、智力是从真理和事实的观点出发,靠正确反应所获得的能力、智力是由于各种复杂刺激的影响所带来的统一结果的生物学机制、智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等等。 其次,定义并不相互排斥,并互相兼容,一个定义可能包含或隐含了其他定义所涉及的属性。如,将智力看作是学习能力,既包含了高级认知过程和低级认知过程,又包含了知识等。 再次,无论是哪一个时代,在智力的一些基本属性上,人们有共同的见解。如,智力是高级认知过程(50%和59%),是学习能力(17%和29),是对新情况或新环境的适应(21%和21%)。 总之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多种属性。多数心理学家把它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能力等等。这种能力,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它在吸收,存储和运用知识经验以适应外界环境中得到表现。 智力与能力: 能力: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表现在肢体或动作方面的能力,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即交际能力,表现在处理事物方面的才能等。而智力则是表现在人的

认知学习方面。 能力有两层涵义: 1.个体现在实际“所能为者”:一个人的实际能力,是个体在先天遗传基础上加上后天环境中努力学习的结果。 2.个体将来“可能为者”: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它不是指已经发展出来的实际能力,而是指个体在各种条件适宜下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 能力不同类型: 1.按倾向性分: ①一般能力:普通能力,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和认识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②特殊能力:专门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数学、音乐、绘画、体育、写作能力等都是特殊能力。 2.按功能分: ①认知能力: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像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 ②操作能力:操纵、制作、动作的能力。劳动、艺术表现、体育运动、实验操作能力都是操作能力。 ③社交能力: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组织管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问题解决的实 质与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一)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含四个部分①WT情境②已有知识技能③障碍④方法WT解决是指对WT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或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其中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1.问题解决是以目标定向的,无目标的幻想不算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是在头脑内或认知系统内进行的,只能通过解题者的行为才能推测它的存在,如用绳打结不算问题解决,只是一种技能; 3.解决活动包括一系列心理运动算,如回忆朋友电话号码太简单也不是; 4.问题解决是个人化的,对这个人不是问题可能对另一个人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案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对结果进行检验。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要识别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2.寻求解答阶段 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 (1)算法式 一个算法式就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如拼拼图,存在一种固定的程序,如果你找到了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2)启发式 所谓启发式就是使用一般的策略试图去解决问题。这种一般的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个正确的答案。常用的启发式方法有: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适应:有机体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有弹 性的历程,不仅是单向的,而且是双向的或多向的历程。 2.合理化:即歪曲现实,指对自己的失败,以一种表面合理的借口为理由,以减轻内心紧张的方法,如 功课不好而诡称教师给分不公,假艺术为名,行色情之实等,有可分为:投射、酸葡萄、甜柠檬。3.心理健康:只能高度发挥、心情感觉愉快、生命充满活力、用于面对人生的和谐状态,而不仅是免于 心理疾病而已,比较性多于绝对性,可以持续努力使个体更臻于健康。 4.压力:个体面对不能处理或破坏其生活和谐的刺激事件所表现得行为模式,其身心历程包含压力来源、 认知评估及焦虑反应三部分。 5.分析式心理治疗:又称领悟式心理治疗,即对患者作精神分析,找出病因及根据,以达心理重建的治 疗目的。 6.环境治疗: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干预,来消除对病患的正常生活造成损害的社会因素,并联合有 效的人力资源,以共同处理有关病患所遭遇的各种问题,建立和维持对病患有益的环境条件。 7.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及心理距离,它反应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之心理状态, 因此,人及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8.月晕效应:对他人作错误判断,将人们少数的优点或缺点,以偏概全地当他是好人或坏人。 9.休闲:远离工作的自由时间,可从事任何户内或户外活动,包括任何我们自由选择想做的活动,除了 工作与卫生活动以外,休闲的目的在于自我狡猾,并追求人生崇高境界与陶冶。 10.生涯发展:以自我概念为核心的一连串的计划、选择与发展的历程,强调个人经验的整合、对工作的 认同,并规划有目标的人生。 11.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我的一切,包括自我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人际关 系。简言之,就是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觉察,由于个人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控制与调节,并形成对自己固有的态度,如自尊自爱或自卑自怜。 12.单对型核心家庭:新婚夫妇尚未生育。 13.夫妻关系:以性爱为基础,同时包括经济、法律、伦理、道德、精神及心理等关系,其维系不能单靠 法律等社会因素加以保障,更主要的是基于爱,要靠双方共同的感情、道德、心理因素及社会舆论约束等,以增进和谐。 14.自我评价: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浙江省2009年1月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是心理学各种理论问题的基石,也是心理学的基本命题之一的是( ) A.生理心理问题 B.心身关系问题 C.教育与心理问题 D.心理与发展问题 2.各类认知实验范式中,令被试选择注意的刺激称为( ) A.分心项目 B.干扰项目 C.靶子 D.目标 3.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不同类型,其中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是( ) A.新皮层 B.古皮层 C.髓质 D.中央皮层 4.眼的基本功能的实现,依靠于两种生理机制,眼的折光成像机制与( ) A.光的传播机制 B.光感受机制 C.视锥细胞的工作机制 D.棒体细胞的工作机制 5.调节反射是指视轴、___________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 ) A.眼帘 B.眼球 C.晶体曲率 D.视细胞感光性 6.面孔认知的拓扑编码规律是在下列哪个研究中发现的?( ) A.正常脸与重组脸 B.熟悉脸与陌生脸 C.面孔旋转 D.正位脸与倒置脸 7.MBD的中文名称为( ) 自考人(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1532829.html,) 免费在线学习700门自考专业课!第 1 页

A.多动症 B.轻度脑损伤 C.轻度脑功能失调 D.注意缺陷症 8.桑戴克提出的学习类型是( ) A.顿悟学习 B.错误式学习 C.条件反射学习 D.操作式学习 9.人类大脑皮层的80%属于联络区,其中最大的是( ) A.前额叶联络皮层 B.后额叶联络皮层 C.颞顶区联络皮层 D.枕区联络皮层 10.是运动功能的低级中枢,实现着最基本的反射活动的是( ) A.神经肌肉装置 B.脊髓 C.脑锥体系 D.锥体外系 11.首先提出气质概念的学者是( ) A.帕拉图 B.苏格拉底 C.希波克拉特 D.德谟克利特 12.一直被视为饥饿中枢的是( ) A.下丘脑腹内侧核 B.下丘脑外侧区 C.上丘脑腹内侧核 D.上丘脑外侧区 13.葡萄糖在摄食行为的调节中有一定的作用,它是随___________运行的。( ) A.神经系统 B.反馈回路 C.上行激活系统 D.血液 14.作为本能的行为,性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 A.下丘脑腹内侧核 B.下丘脑性两形核 C.脊髓腰段 D.颞叶皮层 15.在体内环境平衡与情绪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A.下丘脑 B.颞叶皮层 C.边缘系统 D.海马 自考人(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1532829.html,) 免费在线学习700门自考专业课!第 2 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 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和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和思考的知识。 (2)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和思维的学习。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和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 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 )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结合后,就可能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而引起无条件反应。(5)条件反应: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7)消退:经典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8)自然恢复:一段时间后,再次呈现条件刺激,条件反应重新出现,这种现象称为自然恢复。(9)泛化:将所习得的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健康——幸福你我他 1、阳光心态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2、心理健康是____,而不是____。 3、黑色区描述的是心理状态的____。 4、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有____、____、____的情绪,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5、台湾患脑瘫的黄美廉经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她的经典名言是:____________。 6、个体因受过去成功经验或过度赞扬的影响而产生对自己的能力等认识偏高的现象成为____。 7、____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8、防止过激反应,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是____的主要目的。 9、心理危机通常为自限性,多于____周内消失。 10、____创造生活,消极的心态毁灭生活。 11、处于心理白色区就是____,处于黑色区则是心理变态,而处于灰色区则界于上述两者之间。 12、消极思维模式的____,即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能力也没有,一味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 13、一味地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都是____的表现。 14、____是指与入学考试、智能测验、学业测验等相关的焦虑,它是一种急性焦虑。 15、出现心理问题虽不是什么好事,但也完全不必如临大敌,疑神疑鬼,应当____。 16、每个人在其一生的发展中都可能遇到由突发事件引起____。 1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时间束缚自我的方式,消极思维模式的____。 18、追求成功、幸福的人们的三大生活主题是拥有____、成全美好的人格、拥有成功的人际关系。 19、成功的道路是由____铺成的。 20、____是一种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的心态。 1、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 2、一个过程、结果 3、心理变态 4、积极、乐观、稳定 5、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6、光环效应 7、自我同一性 8、心理危机干预 9、1-4 10、积极的心态 11、心理健康 12、自我否定 13、心理不健康 14、考试焦虑 15、坦然面对 16、心理危机 17、永远长在 18、健康的心理 19、目标 20、阳光心态 二、判断题(10题) 1、阳光心态的人就是没有黑暗和悲伤的时刻。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 3、把心理危机当成一种心理疾病来处理。 4、心理健康对人生成败的影响不大。 5、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 6、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结果。 7、一切心态健康的人都是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 8、大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已经很稳定,大多数人的内心体验很平稳。 9、大学生的智力发展非常好,不存在智力低的问题。 10、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安全感、归属感与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5题)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结果使自己长期生活在痛苦、沮丧甚至绝望的心态中而不能自拔。这说的是消极心理的____(a )

《消费心理学》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消费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消费心理学概述 一、消费心理学中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1、消费(消耗财富,满足消费) 2、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 3、消费心理(所思所想) 4、消费行为(消费需要,转移的活动) 5、购买行为(消费行为)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因素: 1、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2、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3、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的心理活动 4、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 三、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外在因素: 1、社会环境 2、消费者群体 3、消费态势4,商品因素5、购物环境6、营销沟通 四、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五、消费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访谈法 3、问卷法 4、综合调查法 5、实验法 六、观察法的优点与缺点: 1、优点:真实可靠、简便花费少 2、缺点:消极被动、难以了解内心活动、需要人力/时间多 第二章: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认识、情感、意志过程) 一、知觉的特性 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份的整体反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环节和基础,也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它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1、知觉的主观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选择性 二、思维的分类 1、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 3、逻辑思维 三、影响消费者情感的因素(应用): 1、商品本身的影响 2、购物环境的影响 3、消费者的心理准备的影响 第三章: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气质、能力、兴趣) 一、消费者个性的基本特征 1、稳定性 2、整体性 3、独特性 4、倾向性 5、可塑性 二、购买活动中的消费者气质类型 1、胆汁型:标新立异、追求刺激性流行商品,属冲动型的消费行为 2、多血型:善于交谈、有较强灵活性。体现出想像型和不定型的购物行为 3、黏液型:购物谨慎、细致认真、冷静。体现理智型消费行为 4、抑郁型:敏感、拘谨、缺乏主动性。体现敏感性消费行为 三、选择题重点 1、气质—活动方式 2、能力—活动效率 3、性格—决定消费者活动的内容和方向 四、性格的特征 反映人的行为取向和一个人的动机态度。可以表现出以下4个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