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

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91604451.html,

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

作者:文/徐伟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5期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三方面规定了

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等功能。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按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使这些目标非常自然又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提高数学素养,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程;三角形;教学目标

下面结合《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制订和教学过程谈几点体会。

一、突出事物的本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三角形的认识》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建立三角形的表象,知道它的特征;明确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会画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在教学“建立三角形的表象,知道它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给每组学生提供钉子板、小棒、三角板、方格纸、毛线、白纸等材料,鼓励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以及自己喜欢的其他方法,做出一个三角形。每个学生做出三角形后,在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做法及体会。在全班交流时,侧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如:“我用三根小棒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我在方格纸上点上三个点,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画出了三角形”“我们两人合作,用毛线拉出了一个三角形”等。然后老师启发学生:“这么多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我们却都叫他们三角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

由于学生在动手做三角形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具体的三角形的表象,充分感知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概括出了三角形的特征。

二、组织有效的活动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角形的认识》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中探究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在沟通三角形画高与画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画高。

对于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这样展开教学的:对于给出的10厘米、6厘米、5厘米和4厘米四根小棒,先让学生猜一猜“任意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在学生的争论中启发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找到用动手摆一摆、围一围等方法后,让学生说说有几种不同的选择小棒的方法。随后让每个学生动手围一围,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接着,讨论“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为什么能围成三角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