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

浅析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

浅析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
浅析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

浅析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

季浩英中文转本3班1020110237 影视鉴赏,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欣赏性。是提高学生艺术品位和审美修养,进一步塑造完美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审美观的主要工具。

一、影视艺术具有美的感染力

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美育教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因此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影视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在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显而易见的。使人们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优美的人性笔调,叙写了五名年轻淳朴的苏联姑娘在二战时苏德战场上的残酷经历,勇敢的姑娘们在与兽性的法西斯匪徒进行殊死搏斗的过程中,献出了短暂而宝贵的生命,在这里,人性和兽性的对抗构成一对张力,讴歌了女性与战争的主题,表现了新一代女性的坚毅与智慧。影片最后的小红花和悠扬婉转的音乐具有较强的精神感召力。《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在表现卡捷琳娜的命运与成长经历时,运用前后两组画面对比,描述了女主人公性格上由幼稚到成熟,事业上由一个普通工人到一个大型企业的厂长,爱情上由初恋的悲剧到二次婚姻的圆满结局等巨大变化,表现了女性在遇到挫折时绝不软弱自强自立自爱的主题。使学生感受到人性的光芒与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并实践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同时在音乐节奏随人物变化富于变化,切合主题,最后在“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主题歌那优美的旋律中连接着一个莫斯科之夜万家灯火的长长的摇镜头,隐含着深刻的寓意,令人回味绵长。电影主题音乐从来都是推进故事升华的催化剂,使观者的郁积情绪释放轰然。《远山的呼唤》主题音乐总是在情节关键时刻骤然升腾而起,渲染气氛同时深化主题。让学生在美的感召下升华情感。

二、影视艺术具有审美娱乐功能

娱乐是人类在基本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之外获取快乐的非功利性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内容,它是生理上,心理上得到的愉悦。通过欣赏影视节目,使人们得到休息和娱乐,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影视艺术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影视审美过程能陶冶人的情操,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我们提倡的是格调高尚的娱乐性。以健康的形式让青少年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赏心悦目,消除疲惫,受到教益,获取美感。《第一骑士》中在有张有弛的电影情节中,总是在影片气氛紧张的同时,穿插充满富有娱乐性的情节,让观众产生愉悦感,不觉得疲劳,如影片“过刀桥”这一片断的选截则富有愉悦性。让人在紧张的剧情之后得到休息和娱乐。另外亚瑟王在揭发了他们两人的恋情,在痛心之余,火冒金光,紧接着与圆桌上的火焰相联系,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亚瑟王的愤怒,又不乏幽默诙谐与形象生动。《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果沙与卡捷琳及女儿在郊外吃烧烤的情节也让人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快感。《远山的呼唤》中田岛赛马的片断也是平淡中的一份中的调剂。当然这里的娱乐并不是那种廉价、粗俗的逗笑,更不是低级趣味,我们提倡的是格调高尚的娱乐性。

三、影视艺术能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影视审美能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提高广大学生学习影视知识的兴趣,与其他艺术相比。具有更为强烈和直接的特点,它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逼真的内蕴震撼力、强烈的视听冲击力,深入人的心灵。影片《远山的呼唤》通过一个田野牧歌式的故事来表达他对生命的赞美和对人性的渴望以及对爱的期盼。男主人公田岛耕作,坚忍,正义,英武,含蓄,几乎所有形容血性男儿的词语都可以用在他身上,他可以说是完美男人的典范。女主人公风见民子,勤劳,倔强,温婉动人,弱不禁风的身躯底下埋藏着一颗坚强的心,有着东方传统妇女的所有美好品德,中年丧偶的她独自承担起照顾诺大的农场与儿子武志的重任,在艰辛中坚守着丈夫留下的事业。启人深省,发人深思。《第一骑士》里的第一勇士,温文尔雅,勇敢,乐于助人。给人以一种正义的力量。最后亚瑟王决定要公审他们此时亚瑟王却受到敌人的大举入侵,全国人民束手无策,兰思洛见势立刻拔刀相助,拯救亚瑟王于危难中同样表现出

了深刻的人性内涵。学生在欣赏感受美的同时,理解了美的内涵,激发向上的精神和善良的情感,从而学会创造美,并逐渐升华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远大的理想。在生活中创造更有价值的人性美。

在今天,当我们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观来规划和实施人才战略时,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与反思影视这一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从而从根本上确立影视教育的人文价值。

西南财经大学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 期末考试半开卷必备(蒋丽萨)

【一】艺术起源与发展 [Ⅰ]艺术审美 1、艺术定义:①中:艺,种植;术,某种技能技巧方法。艺人的工作②西:广义艺术→自由艺术→美的艺术③内涵:社会现象、实践活动、完整艺术活动要素(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具有某种目的性。 2、美:对象的形式符合审美主体目的而产生的愉悦感。 审美:人类的一种认识观照体验感受的心理活动、精神活动。 3、美的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类审美高级形式)。 艺术与审美的异同:①分属人类不同的活动方式②审美范围大于艺术范围③艺术品具有永恒的价值性。 ◆◇[Ⅱ]艺术起源:(5种) 一、“模仿”是古希腊普遍流行的观点。对于原始艺术来说,模仿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是不是目的。肯定了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包含朴素唯物主义,进步合理。但是只是触及表面,没有揭示本质。未说清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游戏”19C-20C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理论。人类不为基本物质生活所迫有剩余精力从事“游戏”。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只有通过“游戏”,人才能实现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但是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人类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此说法脱离实际。 三、“表现”19C后期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传达情感的需要、美国苏珊朗格。仅仅归结为表现,导致艺术脱离社会生活、实践,容易将将精神心理作为艺术产生第一性原因。未能科学阐明艺术起源。 四、“巫术”19C末20C初兴起。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另一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想用巫术控制自然姐,办不到有创立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被证明无效时创立各门科学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考古发现,早期的造型艺术确实与巫术有关。黑暗洞穴深处画画显然不是为了欣赏而是带有巫术目的。原始歌舞与艺术密切联系。我们认为,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与巫术有密切联系,但由此断言起源尚欠依据。原始的艺术活动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目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关于起源于巫术的理论还应与人类的实践联系起来考证。 五、“劳动”新中国文艺理论界的主导理论。俄国普列汉诺夫系统的提出此观点。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者阿尔都塞,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多元决定的。文化现象,艺术的产生多种复杂原因。希尔恩艺术本身是一种综合现象,产生不限定于几种理由。 [Ⅲ]艺术发展:动因①他律性(社会因素)②自律性(自身原因) 1、黑格尔理论:艺术(精神即心灵的创造物)的发展过程(精神超越和脱离物质)经历了象征艺术(人类艺术最初阶段)、古典艺术(精神物质完美结合)、浪漫艺术(精脱离物回到自身)。 2、宏观文化视角:①石器文化(旧石器艺术形式洞穴壁画、人体雕像、饰品;新时期岩画、陶文化及艺术、巨石艺术)②青铜文化③铁器文化(艺术特点:服务于政治、受宗教影响、文学成其重要门类、民族民间艺术相应发展)④工业与科技文化(现代艺术:领域不断扩大,充分利用工业、科技的积极成果;艺术家真正成为社会一种独立高尚的职业、地位提升艺术实践又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普遍内容;题材、内容、技巧、表现手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流派林立,思想标新) 3、微观风格流派(考察艺术发展的标志):①艺术风格:艺术家的一些显著特点,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显现出来。②艺术流派:艺术思想、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们组成的艺术群体。 【二】艺术的本质 [Ⅰ]两种传统西方艺术本质论: 1、艺术再现论(20c前)①柏拉图的批评(单纯的再现)②亚里士多德现实主义再现原则③文艺复兴自然主义风格 ◆◇④古典主义——莱辛与温克尔曼的争论(影响欧洲17~18C艺术的主要思潮)基本理念是效法古代的经典作品和理论,使之发扬光大。法国17C形成并达到高潮。原因在于法国社会的历史背景还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爱好倡导和庇护艺术有很大关系。 古典主义法则是“模仿自然”“崇尚理性”这本身是古希腊哲学和艺术对的基本精神,但法国古典主义却深受笛卡尔唯物主义的影响。 之前学习古典一般借助对史诗和悲剧的分析,从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朗吉努斯《论崇高》等古人残篇找寻。温克尔曼和莱辛抛弃了因循守旧的方法,转而直接研究古代造型艺术的作品一发掘古典精神1506年出土的希腊化时期的雕塑《拉奥孔》是争论的导因。温克尔曼采取纵向分期的方式研究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变迁。对古代造型艺术作品作具体的分析,通过真实的作品才能知道制造者的生活,从而接近真正的艺术理论。拉奥孔面部之所以没有出现诗人维吉尔所描述的极度痛苦的表情,原因在于希腊雕塑要显示伟大而肃穆的心灵,是“崇高”,扭曲的面孔会破坏这种崇高,故作者避免这种极度痛苦的造型;莱辛:认为艺术始终是对自然,即现实的模仿和描写,但不同的艺术形式,其模仿的特征和方法有本质的不同。反对诗画相同。诗的最高原则是真,而画的是美,在诗中拉奥孔的放声大哭是肉体痛苦的自然表现,诗人不能因哀哭不美而放弃真实,正因为描写的真实才让人感到诗的美。而画与雕塑的最高原则是美,则作者千方百计要塑造一个美的形象,如“拉奥孔”则要将痛苦的表情淡化一避免扭曲人物的面部,但不是如温克尔曼所谓的服从于伟大的静穆的统一原则。 温克尔曼的错误在于混淆了不同种类的艺术应有不同的模仿方式和创作特点。莱辛的缺点过分地在古典中寻找典范必然束缚了其思想。未能认识到古希腊的艺术是在不同于现代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将古人的作品作为一种永恒的、普遍的标准来要求现代艺术是缺乏历史观的。 2、艺术表现论(20c后,强调艺术的主观因素,≠表现主义)①历史概述(古希腊柏拉图|特征:艺术家的主观作用;重形式而轻内容题材)②克罗齐直觉说(颠覆再现论)③艺术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等创立的心理学理论,论及艺术的发生源于人的潜意识层)④艺术是情感的形式。 [Ⅱ]特征与艺术的作用:1、艺术特征:形象性(基本)、创造性、情感性、非功利性; ◆◇2、艺术的作用:(一)艺术的认识作用:①艺术家通过创作活动来认识世界。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观点和方法,我们称之为世界观。只是平凡人也许永远按社会的习惯跟在别人后面看世界,智者哲人则以创新的角度看世界,并将自己的信息传递给后人。艺术家看世界的视角和方式有些与众不同,他们看到的东西也许是人们看到但又视而不见的。艺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将生活中的素材按艺术的要求重新组合来让人们认识,故给我们的印象是“似曾相识”。伟大的艺术作品一定埋藏着深厚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蕴。例:《清明上河图》不亚于《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现实,恩格斯称《人间喜剧》法国上层社会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②艺术家通过创作活动来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一种人生观,它在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在表现论艺术家的理论中尤为突出。“天人合一”,认识的核心是人不是天。鲁迅认为艺术品就是艺术家人格的写照。恩格斯说“风格就是人”。艺术品既然包含着深厚的内涵,观众通过艺术鉴赏就可能得到丰富的知识。 艺术品的鉴赏是一个反复认识理解的过程。有三个特点:一是观众要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二是艺术品的内容不是外露在形式之后而是潜藏在形式之中,三是同一艺术品,不同观众的认识不同,即“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它说明艺术鉴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 (二)艺术的审美作用。①艺术最根本的特性是审美性。反之,艺术的最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关于审美,是人类的一种感性活动,其特征是情感的愉悦和兴趣的满足。艺术从生活中独立出现后,它便成为审美的最高和最集中的形式②从原发功能上带有极大的娱乐性。艺术的审美作用有高低之分,通俗艺术与高雅艺术。它们都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又不同于自然和生活中的美。 (三)艺术的教育作用。不是艺术的原发性的功能,而是社会对它的一种附加。因为艺术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能很好的传递思想和情感,故获得教育、宣传的社会作用。孔子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充分利用了艺术审美手段来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革命文艺的巨大作用与艺术的教育作用分不开。艺术“寓教于乐”,有利于说教,易被接受;艺术形象直观生动,既可以歌颂美又可以鞭挞丑;由于与情感因素结合在一起,具有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Ⅲ]本质分析: 1、多视角一般描述:社会现象、人类实践活动、人类生命力的显现、价值符号; 2、多视角重点描述: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两段论述(人与动物类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艺术是人自由创造本质的对象化显现、在艺术活动中达到“直观自身”; 3、在文化中的位置:与哲学(认识世界的方式)、与宗教(类似)、与道德(价值目标、真善美统一、艺术推广道德)、与科学(科供艺物质基础技术手段、艺助科扩大视野寻找灵感、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 【三】艺术家与艺术品 [Ⅰ]艺术家(专门从事艺术实践活动的社会群体及其成员)1、定义:①艺术家是艺术实践活动的主体,是艺术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②艺术家是社会环境的产物③艺术天赋是成为艺术家的重要条件④献身精神是艺术家优秀品质。3、艺术家的分类:(一次性、多次性、综合性)艺术生产的艺术家。 ◆◇2、艺术家必备的修养和能力:①正确的世界观和深邃的审美观。正确的世界观左右着艺术家的人生理想、对艺术的根本态度以及基本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艺术创作中光有思想而不深刻就会流于肤浅,只认识生活表层而不触及生活的里层会导致作品的平庸。真正的艺术家不应只是照搬生活,而是要揭示生活由表及里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深邃的审美观才能有力的揭示生活的本质,从而发人深省。②丰富的生活积累。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反应,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评价和态度,是客观现实与主观动机的有机统一体。意蕴是作者在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积累后,对人生真谛刻骨铭心的体验。丰富的生活积累、人生百味的真切感受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意蕴的基础。③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艺术家创作和发展的精神基础,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社会的各类学科和知识是相通的,艺术家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艺术作品越有多维立体感和深刻表现力。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的艺术殿堂建立在广博的知识的基础上,它才能闪光和辉煌④超常的艺术思维能力和丰富的艺术情感。敏锐的观察力,独到的感知力,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是艺术家必备的。没有想像力就没有艺术。情感是整个艺术活动的心理动因。艺术是以情动人。艺术家的创作欲望和动机是情感体验激发起的。艺术家所具有的情感主要是艺术情感。⑤精湛的专业技能技巧。任何劳动都需要相应的技能技巧才能完成,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创作也不例外。技能技巧是艺术家的基本功,是实现艺术作品的必要手段。精湛的技能技巧是艺术家成熟与否的标志,也是艺术家专业与否的标准。 [Ⅱ]艺术品(艺术家创造的作品)1、定义(模糊、多义、开放):①是劳动产品而非自然物品,主要由艺术家创造②为满足人们精神需要而生产存在,与欣赏者相关联。 2、◆◇艺术品与工艺品的区别:①二者的性质不一样(艺术品是纯精神产品,它没有实用价值虽然以物质为载体,但物质不过是表现精神的手段;工艺品的性质首先是实用性,虽然它具有很大的审美性和装饰性,但是没有更深刻的艺术意蕴。例如,人们可能穿上印有装饰图案或艺术画面的T恤衫,但绝不会有人将一幅画整天挂在自己的脖子上)②二者生产的目的不一样(简单的讲。工艺品的生产目的是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按商品的生产规律来生产和操作。如果不赢利,人们就不会去生产。工序复杂,技术性强,耗时多的产品市场价格就高;艺术品创作目的首先不是商业性而是自我的显现,可能在市场经济中要受“商品化”的影响,但是艺术家真正看重的不是价格而是价值)③二者生产的过程不一样(工艺品的生产按不同的工序由许多人分工协作来完成,每道工序都需要熟练而精湛的技能技巧,并重复地生产出若干相同的半成品。但艺术品的生产则完全不同。首先,艺术家使用的除必要的物质资料外,主要还是如语言、音响、点、线、面、光、色、情感、想象等艺术符号。其次,创作往往由艺术家独自承担,作品就是某人的作品,准备,构思,创作都可能是漫长艰苦的过程。所以艺术品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真品只有一个。这是艺术品珍贵之所在,也是艺术品和工艺品最重要的区别)。 3、内容与形式:①内容:艺术品所要表达的东西,即艺术品或艺术的内涵(规定性: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映;艺术高于生活)②形式:艺术语言符号/艺术符号、结构形式(艺符组织运用的规律方式)。 4、价值:①存在的意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个性与共性评价的统一)②文化价值(艺术品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审美价值:艺术品自身的定性,即其具有的魅力;社会文化内容积淀成艺术品的历史价值,艺术品是文化历史的载体>③商业价值(不是商品但有商业价值;其市场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 [Ⅲ]艺术创作 1、艺术体验(准备阶段,深入生活,激发动机,储备材料,酝酿感情)的因素:①创作动机的激发(创作原动力、意志力)②创作素材收集储备(物质、精神); 2、艺术构思(中心环节):①审美意象的形成②艺术构思的实质:一种认识活动、艺术典型化的过程; 3、艺术传达(创作完成)①艺术意象的物化(作品化)②表演艺术(形象传达给观众)<特点:直面观众、表演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在时间中进行>; 【四】艺术心理[Ⅰ]一般描述: 1、含义:审美心理的分支,以心理为出发点,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心理活动的过程和规律,从而揭示艺术活动的本质内涵。 2、内容:艺术创作的诸心理因素、艺术欣赏发生方式途径、审美愉悦性的性质内涵。 3、艺术美感(审美愉悦性)的特征:①既是感官的舒适又是心灵的快乐②其核心是情感活动。 4、艺术心理理论:布洛心理距离说、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Ⅱ]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心理因素 1、创作心理:艺术想象、直觉与艺术直觉、艺术中的无意识艺术灵感。 2、欣赏心理:注意、感知(一种积极主动的感知活动、感知能力源于艺术经验、错觉在艺术中的意义)、联想、理解(对艺术品形式内涵的理解,对艺术品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对艺术品意义的理解)。 【五】雕塑(雕刻塑形,圆雕浮雕,静态、立体造型艺术) √中西方雕塑异同:①在材料的使用上,中国雕塑较之西方尤为丰富,如土木石玉铜等,其中以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土和木属多;②在表现内容题材上,中国人始终保持着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而西方则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突出了人的意志;③在审美趣味上,西方以再现、模仿、写实取胜,中国则以表现、抒情、写意见长。 [Ⅰ]一般概念1、材料(不同,表现力不同):雕,青铜、大理石;塑,泥。2、对象(人自身):通过人体造型表现人;把人体作为对象,但它要唤起的却是人类的一些普遍精神。 3、表现运动的重要原理:艺术家必须选择“那一顷刻”来造型。 4、与环境的关系:①其立体形象迫使人们的视觉直接感知它的存在②体积的意义(视觉心理压迫感)③安放位置(自然视觉的中心,即应醒目) [Ⅱ]古希腊——人类童年的辉煌艺术 1、社会环境:①历史分为早期、古典时期、希腊化三个阶段,社会现实残酷,人人关心城邦安危和政治大事,勇于打仗②地理环境不理想,多山地丘陵,土地贫瘠。 2、◆◇古希腊雕塑繁荣的原因: 社会背景:社会中贫富悬殊不大,政治上公正平等。导致希腊人除了关心政治和战争外更将自己的空余时间用于艺术爱好以及思想上对于个性和自由的追求,从而造就了希腊社会精神生活的高水平和丰富性。 ①健美人体的崇拜(奴隶社会的古希腊,对于每一个城邦而言,战争都是征服异邦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那时决定战争的胜负主要不是靠武器的先进而是靠体魄。战士健全的体魄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就造成了全希腊对健壮人体的崇拜。战士接受训练,最著名的要属斯巴达的军事奴隶制:“优生优育”政策和艰苦的战斗训练,导致全希腊崇尚运动,崇尚人体。这种对自然人体的崇拜和迷恋是历史上其他民族不曾有过的,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无数创作的素材和模特。而对人体模仿造型的最佳艺术形式就是雕塑)②对奴隶主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崇尚(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是古希腊城邦存在和生存斗争必须提倡的,它是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城邦公民的传统和共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6-14章-答案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6-14章-答案

第六章章单元测试 1.()是汉字书法区别于其他文字书法 的重要特征? 点画的内部运动 2.“燕尾”是隶书在形态上最重要的特征,它的出 现是()的结果。 书写时的连续摆动 3.传世最早的名家法帖(墨迹)是() 西晋陆机《平复帖》 4.点画边廓的形状比较复杂,而且不对称,这说 明: 点画的内部运动丰富 点画富有立体感 书写动作比较复杂 5.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是: 王羲之 张旭 怀素 黄庭坚 王铎 第七章章单元测试

1.音乐是一种()的艺术。 感情 时间 二度创作 2.节奏如果脱离了()的约定,表情意义会 大不相同。 速度 力度 3.音乐爱好者应该喜欢聆听()。 西方古典音乐 当代流行音乐 中国传统器乐 中国民歌 4.中国传统音乐共有()调式。 5种 5.最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曲式是 ()。 变奏曲式 第八章章单元测试 1.中国古代的“乐”指的是什么? 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

2.中西舞蹈的“反向交替”现象指的是什么? 指中国当代舞蹈是重复西方20世纪前;西方当代是重复中国古代 3.西方舞蹈在20世纪出现的两次革命指的是什 么? 现代舞(抽象表现主义)的产生和舞蹈后现代的产生 4.中国在80年代后,舞蹈审美上发生了什么重 要变化? 舞蹈审美在比较单一的基础上,开始逐渐走向多元化 5.中国古代的“礼”主要是指什么? 礼仪 道德 等级制度 6.中国当代舞蹈审美应怎样适应“全球化”时代 发展? 要有“自知之明”,发扬中国古代与当代舞蹈优良传统,比如礼乐结合性 向西方舞蹈先进的创作方法,主动走向多元化 应当创造当代中国自己的新舞风,在“全球

艺术与审美教育

第十六讲艺术与审美教育 1 艺术何为 2 艺术作为审美教育 3 当代人与艺术的问题 4 艺术与游戏的人 我们已经讨论了艺术的一般本性,并揭示了它在根本上是作为技艺、欲望和大道的游戏。同时我们还分析了艺术现象的基本结构,阐释了艺术家、艺术创造过程、艺术品和艺术接受等环节的本性及其关系。但我们还必须探讨艺术对于人的生活世界的作用和功能。这就是说,我们还要追问,艺术对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 1 艺术何为 艺术对于人类有何种意义,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回答一个存在于这个问题之前的另一个问题,艺术是否有意义。所谓意义总是在一个事物和它者之间的关系中显示出来的,因此意义在根本上就是事物自身对于它者意味着什么。这其实关涉于艺术自身的目的:艺术何为?亦即艺术到底是为了什么?它是为了它自身,还是为了它自身之外的其它什么?对此一向就有两种理论。一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另一种主张为人生而艺术,或者为社会而艺术。 关于艺术何为的问题是一个历史的问题。在艺术从人的生活世界的一些基本活动如宗教活动尚未分化出来的时候,实际上不存在艺术何为的问题。这时艺术就是生活世界必备的一部分,并且它就是为了生活世界。于是艺术的目的是没有疑问的。艺术何为这一问题的产生伴随着艺术从生活世界的分离和艺术自身本性的自觉,艺术要成为艺术自身,因此便产生了艺术和生活世界关系的争论。但为艺术和为人生的讨论主要发生在现代和后现代,并且成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学争论的主题。在20世纪初的极端现代主义阶段,艺术所面临的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物质主义的垄断和支配。为了保持其自身的本性并拯救其所遇到的危机,艺术有意识切除与生活世界的各种关联,而回到了自身。这样便发生了艺术的“去人类化”或者是“解人性化”的运动。但这主要是艺术反抗资本主义生活世界的一种消极的行为。但到了在二十世纪中叶,晚期现代主义开始抛弃自我关涉的形式主义的艺术,而发展出了新的模式,诸如概念艺术、反形式艺术、大地艺术、过程艺术、身体艺术与行为艺术等等。这些艺术思潮一方面保持现代主义对于现实的反叛性,另一方面却摧毁了现代主义的关于艺术的自律的狭隘性,因此成为了后现代主义。 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主张主要强调了艺术的自律,认为艺术是一个与生活世界不同的独立的世界,它具有自身独特的本性。这个本性一般被理解为所谓的形

艺术审美体验的条件与过程 1

艺术审美体验的条件与过程 1.主体必须是审美主体,对象必须成为审美的艺术对象。 艺术审美体验时,主体应该具有读取艺术对象美学密码“程序“的能力,此种程序与艺术的语言密切相关,这是他成为审美主体的基本条件。换言之,审美主体既必须具有基本的感知能力(譬如正常的视觉、听觉能力)又需要一般的艺术审美修养(能够破解一般的美学密码)艺术审美体验的对象,即艺术客体,必须具有内置的美学偏移,这是艺术客体成为审美对象的基本条件。这种所谓内置的美学编码,通常是借助于特定的艺术语言完成的。欣赏艺术史中的各个作品时,审美主体应该’懂得”不同时期艺术语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比较顺利的进行审美体验。古埃及艺术家似乎用儿童的心态来创作,他们主要关心的不是好看不好看,而是完整不完整。任务的肖像是从最具有“特性”的角度表现的,古埃及人表现他们所“知道”的,希腊人更像刻画他们所“看到的”。中世纪的画家则画他们所“感受”到的。文艺复兴吸收了希腊人的表现手法,画中的情景同他们“看到”的一样。封存在博物馆或美术馆中的绘画作品,不能成为审美对象。信手涂鸦而成为的作品,常也不能视为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审美对象。2.艺术审美体验,必须有一中合适的审美情境。艺术审美体验需要合适的审美情境。在这种情境中,除了外在世界的宁静无忧之外,主体还需要具备一种摆脱俗套后的轻松悠闲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体验中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审美体验时,肢体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功利主义的生活态度,着可以视为审美交流的一个前提条件。涂青山为明末清初著名琴家,他的《溪山琴况》描述了一些审美情境。如果不具有合适的审美情境,艺术作品就不可能在审美体验的凝照下复活,并和主体产生“对话”。3.艺术审美体验,需要一定的审美距离艺术审美体验的距离,似乎存在着一个悖论,这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审美体验中,主体和客体之间,需要互相渗透,互相融入,譬如,加入你想获得悲剧的审美体验,首先就需要和悲剧主人公站在同一立场,取得同一视境,在情感上达到一种几乎是无差别的融合状态。如此,悲剧才有可能真正的打动你,感动你。另一方面,在审美体验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又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疏离和超越。在悲剧体验中,如果你完全的陷入主人公的情感中或对主人公的命运悲恸中,进入了一种主客不分的融合状态,作为审美体验主体的你,就已经不复存在,审美体验自然难以实现。因此,在审美体验中,需要超然反观或旁观审美对象,这样的距离感,才能使审美体验顺利完成。4.艺术审美体验,有时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审美体验中,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决定着主体和客体发生关联的可能性。譬如审美主体的人生阅历、历史文化知识素养等,都会对审美的实现施以重要的甚至根本的影响。对于历史题材,宗教题材之类的艺术作品,审美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宗教知识素养,否则难以获得比较深刻的审美体验。 艺术审美体验的过程艺术审美体验的过程,一般具有如下几个阶段:知觉—表象—毁损表象—重构表象第一阶段,主体从外部建立对客体的知觉,由此进入表象阶段。第二阶段,主体对表象进行毁损或者说搁置与局部详细加工。原来的整体外部印象不复存在,所见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第三阶段是事物表象,进入体验的更深层次的阶段,视觉在这一阶段几乎不起作用。这是具有某种程度神秘性的领悟和理解艺术阶段。庄子的《庖丁解牛》可以说是对这一体验过程的精妙阐释。庖丁最初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官之止而神欲行。”如果将庄子所定义的时间进行灼减,将他规定的养生的主旨进行置换,就会发现,他所描述的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正好与艺术审美体验的三个环节或三个阶段相对应。不解禅悟体验,对于把握艺术审美体验也有帮助。著名禅师青原惟信的一段话,具有代表性:老僧三十年前为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既无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修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审美体验的第二阶段转入第三阶段时,往往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就在哎那他纯粹的一瞬间,审美主体完成了现象学的还原,对世界的信阳被搁置起来了,同时,任何实战的货智力的兴趣都停止了。

艺术与审美教学内容

艺术与审美

绪论 【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D A.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20分 2 【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C A. 冯友兰——“乐道”; B. 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 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20分 3 【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C A.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20分 4 【多选题】(20分)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BC A. 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 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 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西南财经大学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课期末考试必备

艺修 【一】艺术起源与发展 [Ⅰ]艺术审美 1、艺术定义:①中:艺,种植;术,某种技能技巧方法。艺人的工作②西:广义艺术→自由艺术→美的艺术③内涵:社会现象、实践活动、完整艺术活动要素(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具有某种目的性。 2、美:对象的形式符合审美主体目的而产生的愉悦感。 审美:人类的一种认识观照体验感受的心理活动、精神活动。 3、美的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类审美高级形式)。 艺术与审美的异同:①分属人类不同的活动方式②审美范围大于艺术范围③艺术品具有永恒的价值性。 [Ⅱ]艺术起源: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劳动 [Ⅲ]艺术发展:动因①他律性(社会因素)②自律性(自身原因) 1、黑格尔理论:艺术(精神即心灵的创造物)的发展过程(精神超越和脱离物质)经历了象征艺术(人类艺术最初阶段)、古典艺术(精神物质完美结合)、浪漫艺术(精脱离物回到自身)。 2、宏观文化视角:①石器文化(旧石器艺术形式洞穴壁画、人体雕像、饰品;新时期岩画、陶文化及艺术、巨石艺术)②青铜文化③铁器文化(艺术特点:服务于政治、受宗教影响、文学成其重要门类、民族民间艺术相应发展)④工业与科技文化(现代艺术:领域不断扩大,充分利用工业、科技的积极成果;艺术家真正成为社会一种独立高尚的职业、地位提升艺术实践又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普遍内容;题材、内容、技巧、表现手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流派林立,思想标新) 3、微观风格流派(考察艺术发展的标志):①艺术风格:艺术家的一些显著特点,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显现出来。②艺术流派:艺术思想、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们组成的艺术群体。 【二】艺术的本质 [Ⅰ]两种传统西方艺术本质论: 1、艺术再现论(20c前)①柏拉图的批评(单纯的再现)②亚里士多德现实主义再现原则③文艺复兴自然主义风格、古典主义(法则:模仿自然、崇尚理性|莱辛、温克尔曼争论)。 2、艺术表现论(20c后,强调艺术的主观因素,≠表现主义)①历史概述(古希腊柏拉图|特征:艺术家的主观作用;重形式而轻内容题材)②克罗齐直觉说(颠覆再现论)③艺术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等创立的心理学理论,论及艺术的发生源于人的潜意识层)④艺术是情感的形式。 [Ⅱ]特征与作用:1、艺术特征:形象性(基本)、创造性、情感性、非功利性;2、艺术作用:认识作用(艺术家通过创作活动认识世界、自我)、审美作用(艺术最根本的特性)、教育作用(非艺术的原发性功能,而由社会附加)。 [Ⅲ]本质分析: 1、多视角一般描述:社会现象、人类实践活动、人类生命力的显现、价值符号; 2、多视角重点描述: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两段论述(人与动物类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艺术是人自由创造本质的对象化显现、在艺术活动中达到“直观自身”; 3、在文化中的位置:与哲学(认识世界的方式)、与宗教(类似)、与道德(价值目标、真善美统一、艺术推广道德)、与科学(科供艺物质基础技术手段、艺助科扩大视野寻找灵感、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三】艺术家与艺术品 [Ⅰ]艺术家(专门从事艺术实践活动的社会群体及其成员)1、定义:①艺术实践活动的主体,艺术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②艺术天赋是成为其的重要条件③献身精神是其优秀品质。2、必备修养和能力:正确的世界观和深邃的审美观、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超常的艺术思维能力和丰富的艺术情感、精湛的专业技能技巧。3、分类:一次性、多次性、综合性艺术生产的艺术家。 [Ⅱ]艺术品(艺术家创造的作品)1、定义(模糊、多义、开放):①是劳动产品而非自然物品,主要由艺术家创造②为满足人们精神需要而生产存在,与欣赏者相关联。 2、艺术品与工艺品:性质、生产目的、生产过程不同。 3、内容与形式:①内容:艺术品所要表达的东西,即艺术品或艺术的内涵(规定性: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映;艺术高于生活)②形式:艺术语言符号/艺术符号、结构形式(艺符组织运用的规律方式)。 4、价值:①存在的意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个性与共性评价的统一)②文化价值(艺术品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审美价值:艺术品自身的定性,即其具有的魅力;社会文化内容积淀成艺术品的历史价值,艺术品是文化历史的载体>③商业价值(不是商品但有商业价值;其市场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 [Ⅲ]艺术创作 1、艺术体验(准备阶段,深入生活,激发动机,储备材料,酝酿感情)的因素:①创作动机的激发(创作原动力、意志力)②创作素材收集储备(物质、精神); 2、艺术构思(中心环节):①审美意象的形成②艺构实质:一种认识活动、艺术典型化的过程; 3、艺术传达(创作完成)①艺术意象的物化(作品化)②表演艺术(形象传达给观众)<特点:直面观众、表演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在时间中进行>; 【四】艺术心理 [Ⅰ]一般描述: 1、含义:审美心理的分支,以心理为出发点,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心理活动的过程和规律,从而揭示艺术活动的本质内涵。 2、内容:艺术创作的诸心理因素、艺术欣赏发生方式途径、审美愉悦性的性质内涵。 3、艺术美感(审美愉悦性)的特征:①既是感官的舒适又是心灵的快乐②其核心是情感活动。 4、艺术心理理论:布洛心理距离说、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Ⅱ]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心理因素 1、创作心理:艺术想象、直觉与艺术直觉、艺术中的无意识艺术灵感。 2、欣赏心理:注意、感知(一种积极主动的感知活动、感知能力源于艺术经验、错觉在艺术中的意义)、联想、理解(对艺术品形式内涵的理解,对艺术品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对艺术品意义的理解)。【五】雕塑(雕刻塑形,圆雕浮雕,静态、立体造型艺术)√中西方雕塑异同:①在材料的使用上,中国雕塑较之西方尤为丰富,如土木石玉铜等,其中以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土和木属多;②在表现内容题材上,中国人始终保持着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而西方则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突出了人的意志;③在审美趣味上,西方以再现、模仿、写实取胜,中国则以表现、抒情、写意见长。 [Ⅰ]一般概念1、材料(不同,表现力不同):雕,青铜、大理石;塑,泥。2、对象(人自身):通过人体造型表现人;把人体作为对象,但它要唤起的却是人类的一些普遍精神。

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期末答案

哲学代表一种修养 1 【单选题】丹纳是(A)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 2 【判断题】艺术是人类世界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艺术是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之一 1 【单选题】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的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D)。A、哲学B、宗教C、艺术D、科学 2 【多选题】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是(ABC)。A、哲学B、艺术 C、宗教 D、科学 3 【判断题】哲学的研究、思考的活动是经验的。(×) 什么是创新的源泉 1 【单选题】什么是创新的源泉?(C)A、艺术B、宗教C、性灵D、知识 2 【判断题】哲学是思辨,是在理性的形式当中展开精准的思考和推论。(√)美与真理的关系 1 【单选题】艺术哲学何以取代美学?(D)A、由对美的表象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B、由对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学理论的探讨 C、由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D、由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转变为对艺术本性的讨论 2 【判断题】艺术批评的停止,表示这个民族的艺术创作的衰落。(√) 3 【判断题】 我们始终在接触作品的过程中从事着最起码的艺术批评。(√)艺术判断 1 【单选题】下列属于审美判断的选项是(D)。A、这朵花很香 B、这朵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C、这朵花的价格很贵 D、这朵花是美的 2 【判断题】主观的感觉判断具有个体相对性。(√) 3 【判断题】在艺术和审美的领域,我们都是为自己做判断。(×) 审美判断的普遍性 1 【单选题】体和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的是(C)。A、本质和原理B、概念和内涵C、本体和作用D、理论和实践 2 【多选题】关于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美是非逻辑的B、美感不以概念做基础 C、美是有规律可循的,具有逻辑性 D、美是客观的、普遍的 3 【判断题】艺术的历史表明美具有客观性,这一点毋庸置疑。(×) 4 【判断题】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的主题是探讨人类社会的自由如何可能,善如何可能。(√) 哲学与科学的差别 1 【单选题】美的判断不是感官刺激引起的,而是对对象本身的形式做了判断,因判断而生愉悦。这一观点出自(B)。A、黑格尔B、康德C、拉康D、叔本华 2 【判断题】艺术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建构审美事实、艺术事实、审美经验的东西。(√) 审美判断究竟是什么 1 【判断题】马克思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感性活动。(√) 2 【判断题】美根源于人类心灵的感性自由。(√) 艺术实践的根据在哪里 1

论艺术课程中审美教育的研究

论艺术课程中审美教育的研究 摘要 素质教育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学科也应该被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以美的眼光和美的愿望去创造美好的世界,还对创造力、想象力等具有良好的启发作用,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艺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对此,艺术课程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在艺术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所以对于该课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审美教育;艺术课程;问题;建议

目录 一、引言 (3) (一)研究背景 (3) (二)研究意义 (3) 二、相关理论概述 (3) (一)审美教育 (3) (二)艺术审美教育目标 (4) 1提升艺术修养 (4) 2发挥想象创造能力 (4) (三)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4) 三、艺术课程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4) (一)小学音乐教学不突出审美教育,而专业化严重 (4) (二)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不当,美育不“美” (5) (三)教育观念的滞后,忽视音乐课程独特的美育作用 (6) (四)艺术教师生源质量差 (6) 四、艺术课程中审美教育完善建议 (7) (一)融合生活,强化审美感知 (7) (二)发散想象,提升审美体验 (7) (三)动手操作,培养审美能力 (8) (四)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8) (五)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主体性 (8) 总结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中小学审美教育,是教育者借助合适的审美媒介,组织学生开展审美活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审美心理结构得到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之一,给学生提供赏心悦目形式的同时,发展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虽然常被提及,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停滞不前。所以对于该课题进行相关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提高艺术课程审美教育的改革,更好的促进我国艺术课程中审美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虽然随着新课改实施,教育教学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深刻,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上,教师还是更加关注主要学科教学。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是以传授相关的教材理论知识为主,选取的美术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提供的为主,对学生的兴趣有所忽视。所以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解决艺术课程中审美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促进我国审美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审美教育 目前,对审美教育没有统一的定义,历来研究者的出发点、研究范围不同,对审美教育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学界诸多的界定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根据审美教育的功能,将审美教育界定为情感教育,“美育作为情感教育,是符合‘美育’概念的最初含义的。它与‘智育’、‘德育’有质的区别,也应该是‘情感教育’。”(1)二是从审美教育的内容出发,将审美教育界定为艺术教育,认为“美育就是按照审美规律进行的艺术教育和通过艺术进行的其他各种教育[1]。”(2)三是依据审美教育的目的,将审美教育界定为人格教育或立美教育,认为审美教育的“终极目的还在于完美人格的塑造,在于美化人类自身[2]。”(3)这些界定抓住了审美教育某一方面的特征,但未能够全面反映出审美教育的特性。因而,本研究将审美教育界定为情感教育,以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等为内容,借助美的形象性、情感性和超功利特点,培养人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力,完善人的心理结构为目标,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2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

2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 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彭显音乐课程在潜移耿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 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3(1)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耍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 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人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 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 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2)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 生的素质。 (3)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 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 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 良好的基础 4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耍的位置。 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 供空间。 。

浅析审美体验的几点特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5851507.html, 浅析审美体验的几点特性 作者:王琴慧 来源:《美术界》2014年第03期 审美是人的高级精神活动之一,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从内容上看,包括观察美、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美术的核心本质是审美。人是自然界的高级动物,真正懂得审美的只有人类。当人们在活动状态时,由于主体所处的时间、地点、心境等条件的不同,加之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主体自身对世界对象的感受、想象和理解不同,从而产生一种动态的心理活动过程,这就是审美体验。这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在审美构成过程中的活跃、剧烈、深层的审美感受。在此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所感知的除了客观对象所体现的自在属性外,还透露出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内容。 一、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的必然属性 人们都追求美,审美体验是客观对象的必然属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过:“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1】这里所描述的小小举动,曾经可能都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在汉乐府《陌上桑》中,描述了“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几个审美主体面对罗敷这位美貌女子,产生了不同的美感体验。这一故事表明,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依照自己特定的心境和身份、地位对客观事物的美作出反应,产生想象和理解,从而体验到美的感受。可见,审美体验是一种共通的心理变化过程,它是审美主体的必然属性。 二、审美体验的特性 审美体验是审美动态心理过程中的深层结构,它具有独特的性质,主要表现在: (一)主体参与性 体验必须是主体的自身参与,体验离不开人本身的亲自参与和实践感悟。审美体验要求人全身心的投入而不能靠天马行空的想象来完成。审美体验是主体观察美、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人们在审美体验中,必须积极调动自身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和审美修养等各方面的因素,这是主体自身的独特感受。在《画说》中讲述了画家曾云巢细心观察草虫的情景:“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而不厌。又恐其神不完,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始得其天。”【2】 正是由于审美体验具有主体参与性,相异的审美客体就具备相异的审美体验。面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相异的审美主体会产生相异的美感体验。如:面对一束红花,有的人感到很美,有的人感到一般,有的人甚至感到不美。审美体验具有不可替代性。主体不同,各自的审美体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