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价格变化的采购库存模型研究综述

价格变化的采购库存模型研究综述

价格变化的采购库存模型研究综述
价格变化的采购库存模型研究综述

Purchase-Inventory Model with Varying Purchase Price:

A Review

Chen Sufen

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China (chen.sufen@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1633280.html,)

Abstract—A lot of researchers paid attention to the inventory models assuming that the purchase price is constant. However, in practice, it is a common case that the purchase price changes. This paper makes a classification of literature on purchase-inventory decision model with varying purchase price. And also, some future research areas will be suggested.

Keywords—purchase-inventory model, varying purchase price

价格变化的采购库存模型研究综述

陈素芬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杭州,浙江,中国

摘要大量学者假设商品的采购价格是常数的情况下研究了采购库存模型。然而,实践中,采购价格发生变化是经常发生的。本文就采购价格变化的采购库存模型研究进行了归类,分为价格一次变化的库存模型研究,价格连续变化的库存模型以及价格随机变化的库存模型。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给出建议。

关键词采购库存模型,采购价格变化

1. 引言

大量学者假设商品的未来采购价格是确定的情况下,用数学方法对库存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商品价格波动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生产企业也面临着原材料采购价格的随机变动,例如,钢铁、贵金属和石油以及衍生物等,商品的价格随机波动对企业的经营以及最终利润影响很大。在作者参与“RS 化纤集团的物流诊断”课题的过程中,也体会到类似化纤行业的生产型企业的价格波动对企业库存的影响。因此,研价格随机波动的商品的采购库存模型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2. 价格变化的采购库存模型研究分类

根据文献对价格变化的采购模型的价格变化的假设条件不同,本文将文献分为三类进行回顾。

2.1价格变化一次或者预知价格一次变化

Lev, Soyster, Weisse 和Goyal等学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商品价格一次变化的采购库存模型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Goyal (1979) 回顾了Lev and Soyster (1979)的论文关于在有限范围内价格变化情况下的一个库存模型。论文给出了一个最优库存模型,当在[0,T]时间内产

品的采购价为,而在T时间过后产品的采购价为,

其中。Goyal提出了更为简便的方法来确定最优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C

2

C

1

2

C

C>

步骤一:求出在(0,T)时间内订货数量

P

C

D

T

C

i

n2/

2

1

?

?

?

=

其中表示订货数量,i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投资的库存成本,表示订购成本,表示单位时间内的需求。

n

P

C D

步骤二:求解

1

2

1

2

/)

2

)

(

(iC

C

D

C

i

C

C

D

Q

P

b

?

?

?

+

?

=

Q

+∞

=

)

/

,

(

)

(+

+?

=n

T

D

Q

Min

n

Q

b

2010 ETP/IITA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978-988-18242-7-1/10/$25.00 ?2010 ETP MSE2010

)/,()(???=n T D Q Min n Q b D n Q n Q T b /))((+++?+=

D n Q n Q T b /))((????+=

步骤三:求解下面两种政策的总库存成本。 政策1:

D n Q n Q C i C n T C D TIC b p 2/)))((()1()1(2211++++?+??+?++??=政策2:

)

2()(2/)))((()1()2(222

2

11C D C i C D T T D n Q n Q C i C n T C D TIC P b

p ???+???+??+??+?++??=?+?

?

?

步骤四:做出选择,如果)2()1(TIC TIC ≤,则选择政策1,否则选择政策2.

Lev, Soyster and Weiss (1981) 针对Goyal (1979) 对其论文模型的简化工作进行简评并进一步简化模型。作者根据模型的前提条件

)1(2/)1(2+≤???≤?n n C D T C i n n P

解得步骤一:

>+???+?=<4/12/2/1*21P C D T C i n

步骤二:

1212/)2)((iC C D C i C C D Q P b ???+?=

2/2iC D C Q P ?=∞

>=

步骤三:

D

n DT n Q C i C n F Q T C D TIC b p

b 2/)*)/((*)1()/()1(2*211?+??+?+++??=)

2()/'/(2/''')2(22211C D C

i C D D Q n D Q T D Q n C i C

n n C Q TIC P

b b b p

b ???+???++

?++??=步骤四:做出选择,如果,则选择政策1,否则选择政策2。

)2()1(TIC TIC ≤Yanasse (1990)指出,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中,一个预期到的价格提升会需要决定一个异常值的调整。最小化累计成本中的最大误差方法被用于寻找这个调整值,而最终得到的结果刚好等同于运用平均成本方法得到的结果。根据最小化最大误差方法得到的最优调整值为

,这个结果在新的标准(平均成本法)

下同样成立。

1)1(/Q p i pD ++Martel 和Gascon (1998)考虑了在动态需求情况下,

商品价格一次变化,库存持有成本与商品价格相关,以总成本最小化(采购成本,订货成本以及库存持有成本)为目标函数,并为模型提供了最优算法和启发式算法。另外,Lev 和Soyster (1979),Goyal (1980),Hannan 和Smith (1981),Huang 等 (2003) 在经济订购批量模型中引入有限期和价格一次变化。Naddor(1966), Brown (1967, 1982), Lev, Weiss and Soyster (1981)保留了EOQ 模型中的无限期条件假设,引入商品价格改变一次。Taylor and Brad ley (1985)则放松了价格提升的时间的严格假设,他们的最优策略假设价格可以在未来任意时刻提升。在Lev 和Weiss (1990)的论文中,更多的参数变化被允许并得到了与传统最优策略相异很大的结果。文章先是允许有单期价格变化;其次则计算了有限期内精确的最优策略;然后检验有约束行为下的无限期模型,最后分析价格下降的最优策略。

Tersine (1996) 在论文中主要考虑价格已经被告知提升的情况下的最优补给战略。论文先是汇总了关于价格已经被告知提升的情况下现有文献处理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两条途径:平均成本方法或者折扣成本方法(也称为现值法)。Hadley 指出如果在基本模型中的所有参数都是常数,则平均成本法和折扣成本法的最优订购数量是没有区别的,极端情况除外。Hall 则证明了如果价格变化超过30%而其他参数不变的时,折扣价方法下的经济订货批量不如平均成本法下的经济订货批量, Jordan, Markowski, Naddor, Silver and Peterson, Tersine and Grasso, Tersine 则运用平均成本方法设计出在价格提升之前的情况下过渡期订购数量关系。Aucamp and Kuzdrall 则运用折扣成本方法获得在价格变化之前最优的过渡批量订购。Baker and Hanna 则使用了真实时间成本方法来计算在计划期结束时的真实库存。Markowski and Yanasse

则证明了在前述的几种方法下最优策略是不变的。所有上述方法都局限在基本的最优订购数量模型上,该模型仅仅包括采购成本,定购成本和持有成本。 Tersine, Berman and Morris 则运用复合经济订货批量模型,该模型包括运输成本,验收成本、在运输中的持有成本、延期交货成本、有限补给和质量回收成本(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需要回收的成本)等。在运用复合最优订购数量模型下,特殊订购数量公式被推导出来。论文假定目标是最小化长期成本,在永久性的价格提升约束下寻找最优的战略选择。

Ramasesh (2010)认为当卖方进行限时降价时,研究最优采购数量问题是有趣并重要的。有趣是因为这个问题引起学术研究已经长达八十年,重要则是因为这个问题背后的经济学意义。这方面的文献较好地融合了下面一些问题:经济成本及管理实践、数学分析及复杂的模

型、切实可行的政策等。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运用了简单的经典分析框架并分析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论文,并突出强调了他们的关键假设和发现,进而为研究政策提供依据。

2.2 汇率变化或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连续变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间,由于能源危机,很多国家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购买力降低。因此,很多学者考虑了膨胀因素以及时间折扣因素对库存模型的影响。Buzacott (1975)修正了传统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关于相关成本和价格都是常数的假设,并表明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最优采购模型下的库存选择决定于公司的价格策略。如果价格变化是独立于补给订购时间序列的,那么库存成本则应该比较低且与通货膨胀率无关。但是论文指出了西方国家通胀率从8%-20%不等,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如果不考虑通胀则不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决策。一个简单的调整模型方法是假设一个常数通货膨胀率并引入模型。在修正模型后得到结论,库存成本会因通货膨胀率和价格政策而产生4%-20%的波动。

Aggarwal (1981) 运用两种确定性模型来考虑在两种特殊情况下的采购和原材料管理。这两种情况为:在采购价格一步提升之前设置最优追加订单量;下一期追加订单必须要考虑一个常通货膨胀率的约束。文章指出在石油危机后,通货膨胀率的持续存在已经让人质疑经典经济订购批量模型的准确性。

Arcelus和Srinivasan (1993) 提出了一个商品价格没有变动,但是与商品价格波动相似的汇率波动问题。Bierman and Thomas (1977), Chandra and Bahner (1985)探讨了通货膨胀是如何影响最优订购决策的,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一个近似最优方法是可以获取的,如果预期通胀率是等于名义利率减去实际利率。Khouja and Park (2003)拓展了Buzacott (1975)的工作,通过假设采购价格是可以变化的并得到最优订购批量。

Khouja和Park (2003)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例,探讨了在单位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最优库存模型。他们得出结论在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最优的循环周期会变短,订购频率会提高。这可以揭示为什么在高新技术工业中及时库存管理得到成功应用。论文在原来经济订购批量模型的经典假设基础上,还做了一些特殊的假设。比如假设在持续的一段时间内单价下降;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等。Teunter (2005)则表明经典的经济订购批量模型在Khouja and Park (2003)的框架下也是适用的,如果真实价格提高率(亦即通货膨胀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实际利率。Teunter运用净现值对经典的经济订购批量模型进行校正。他指出,在价格持续下降的净现值模型中,可以获得更深的理解,即在平均成本法下单位时间内每单位库存的储存成本应该等于利率和价格下降率的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更需要修正的经济订购批量模型而非经典模型。

Grubbstr?m and Kingsman (2004) 研究了在折扣现金流方法下单一物料项目成本分步变化时的采购和库存策略,这个价格变化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其他一些成本,比如补货成本和持有成本等都与存货和库存相关。论文运用了净现值方法,在文中,关于过去研究最优采购数量的理论研究有详细的表述,这其中可以分为三类:价格变化非常小;价格提升和价格下降。在价格提升时最优采购数量尽管与其他运用平均成本方法的论文相似,在特定环境下,这篇论文则提供了新的相反的结论。分析表明,平均成本模型结果是折扣率的一阶近似解。论文指出运用净现值方法---完全与金融理论相吻合的较高原则,是处理价格变化时最优采购策略的自然、简单和直接方法。这与过去研究最优采购数量的文献方法不同,也避免了过去方法陷入的困境。在净现值方法下,无论是价格提升抑或是下降,都存在三种可能的可相互变化的策略。

2.3价格随机变化(不确定性)的库存模型

很多企业在现货市场进行原料采购,因此,他们的成本结构受商品价格的随机波动影响较大。企业面对原料价格的波动,通常采取对冲策略,而往往没有对应的价格波动的采购策略。事实上,研究价格波动的演变过程,以及价格波动对企业采购策略的影响至关重要。

Fabian等(1959)研究了价格波动的市场上原材料采购模型。文章指出,在价格波动的原料市场中采购时,最主要的问题是确定采购的时间以及采购量。文章展示了当原材料价格不定期波动时决定库存的方法,并构建了动态规划模型以及求得结果,决策的决定依赖于下列变量:现有的库存;市场现价;存货持有成本以及短缺成本;未来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原材料需求。由于未来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是不定期变化的,原始的动态方程很难解答,因此代理人模型被运用到问题的解答中。

Kalymon (1971) 研究了单项产品多时期库存模型,在该模型中,采购商品的将来价格被假定由马尔科夫随机过程决定,而不是确定性的,模型暗示着商品的采购价格波动较大因为投机活动和供需结构的变动,无论是有限期还是无限期,论文解答了最优策略的形式并讨论了计算方法。论文是基于Arrow,Harris and Marschak模型的扩展,主要是修改不变的价格为可变价格,在此修改情况下,来分析最优策略。论文研究了在定期时间间隔

下的库存决定假设。库存水平在每个时期开始的时候是已知的,在采购决定之前现期价格是已知的。未来价格由马尔科夫随机过程决定,库存量由需求来决定,需求在每个时期是一个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由现期价格决定。

Thorstenson and Hultman (1992) 分析了在价格不确定情况下的库存投资情况。最优的数量是通过最大化投资者风险偏好函数的预期值来获得的,当然这个风险偏好函数是利润的函数。通过运用风险偏好函数,在特定利率下的最优存货数量调整情况得以分析。文章的主要结论是存货调整不仅仅决定于利润函数的表达形式还取决于价格分布类型。和普通的管理控制方法相反,当现值作为衡量利润的一个指标时,一次利率的上升可能会导致最优数量的上升。

Schwartz 和Smith (2000) 则构建了一个商品价格的双因素模型,在该模型中,允许短期价格均值回归和不确定的均衡价格。虽然这两个因素不是直接可观察的,但是可以从现货价格和未来价格中估计出来。论文通过运用石油远期合同价格和石油资产等数据估计了模型的参数。

Berling和Rosling (2005) 基于所有决策都是围绕最大化净现值展开,运用单期模型和无限期模型对净现值的最大化进行阐述。在他们论文的第三部分,构建了随机需求模型并揭示了系统风险的影响。随后他们检验了随机采购价格的作用,指出在随机需求模型下,随机采购价格能够影响最优控制。资本成本的规模问题也得到讨论。文章指出,系统采购价格风险是库存控制中最重要的金融风险,虽然平均产量下的影响程度还是未知的。系统需求风险看上去好像是可以忽略的,但是还有两个重要的利率因素没被认知,分别是随时性和随机非持久性,现在还不清楚怎样将随时性引入标准的金融评估框架,但是这个因素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

Gao-Ji Sun, Yan-Kui Liu, Yan-Fei Lan(2010)运用两阶段模糊程序方法来分析最优原材料采购问题,这个方法的准则是风险最小化,在这个框架中,原材料需求,现货市场原料单价以及市场原料供应数量都是不确定的,并且被假定为知道概率分布的模糊变量。该文构建两阶段模糊程序方法,目标是追求原料采购总成本比给定允许水平小的事件概率发生可行性的最大化,这个可信度可以被视作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原料采购风险准则。因为原材料需求,现货市场原料单价以及市场原料供应数量都是不确定的,所以问题的目标函数是没有直接解的,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论文运用近似解方法对目标函数求解。另外关于近似两阶段模糊方法和原始两阶段模糊方法是趋同的问题也在文章中有所讨论。既然目标函数没有精确解,而且近似模型是个混合方程组,既非线性也非凸性,所以传统的最优分析方法是不适用的,因此论文运用两阶段试算法来解答。第一阶段是基于近似法上的粒子群算法,第二阶段是基于近似法和神经元网络的混合粒子群算法。最后论文提供现实最优问题最优解和构建的模型方法解的有效性进行比较。

Arnold等(2009)研究了在价格波动情况下的原材料采购问题,全球竞争升温,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以及供应链问题必然要求挖掘节省成本的潜力。特别地,原材料市场是一个可以不断改进创新的领域。论文运用一个确定性最优控制方法来解答企业最优采购以及库存政策问题,面临的前提包括采购价格、持有成本及产品需求的长期波动。运用庞特瑞根最大值方法,最优政策问题演变成及时采购问题。

Gavirneni(2004)研究了在采购价格波动情况下的周期性检查库存控制问题。从一期到另一期的采购价格的变化都服从马尔科夫转移过程。论文假设没有组织成本、容量限制,提前期并且未被满足的需求不能拖后,另外,残值为零,并且库存只能在期末残值为零。论文指出,非投机性假设,在库存控制文献中是非常常见的,暗示着采购成本的变化往往低于持有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利用未来高成本来获得超额库存。

Berling (2008) 指出大多数库存控制模型都假定单位采购价格是常数,而持有库存的资金成本实际上可以被引入模型,比如添加一个固定利率等。目前文献的集中点在于怎样计算资金成本。这篇论文研究了固定组织成本下的单期库存模型并假设随机采购价格遵循均值回归Ornstein–Uhlenbeck过程。在解答模型过程中,试错法和批量公式被运用于处理随机采购价格波动时的最优库存控制系统,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持有存货的资金成本核算方法,这个成本一般用现期采购价格的折扣法来计算。这篇论文则构建了一个0时期的确定需求和固定组织成本下的周期性检查库存模型,每单位采购价格是随机的并服从均值回归Ornstein–Uhlenbeck过程。均值回归采购价格暗示了预期采购价格下降率不是常数并决定于时间范围和现期采购价格。该论文的最主要贡献在于回答了在价格变动情况下计算资金成本率的时期范围,论文还用广为所知的公式和试错法来考虑随机采购价格下的库存控制。

3.结论

本文回顾了商品价格变化的库存模型文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价格一次波动(上升或者下降)、通货膨胀等因素引起的价格连续变化以及价格随机变化的库存模型。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变得更加复杂,商品价格随

机变化的库存模型研究对企业也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如何在最节约成本的情况下保证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库存达到最优状态,有没有新的影响因素存在,这是不能逃避的、也是必然会发生的情况。另外则是在解答不确定情况时如何能够求得最为精确的次优解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在马尔科夫随机动态情况下,精确解的存在概率几乎为零,因此,我们只能够通过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求得近似解,或者可以称之为次优解,但是求得次优解的方法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也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References

[1] S.K. Goyal, “A Note on the Paper: An Inventory Model with

Finite Horizon and Price Changes,” Th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vol.30, no.9, pp. 839-840, 1979.

[2] B. Lev and A.L. Soyster, “An Inventory Model with Finite

Horizon and Price Changes,” Th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vol.30, no.1, pp. 43-53, 1979.

[3] B. Lev, A.L. Soyster and H.J. Weiss, “Comment on an

Improved Procedure for the Finite Horizon and Price Changes Inventory Model,” Th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vol.30, no.9, pp.840-842, 1979.

[4] H.H. Yanasse, “EOQ Systems: The Case of an Increase in

Purchase Cost,” Th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vol.41, no.7, pp.633-637, 1990.

[5] R.W. Grubbstr?m and B.G. Kingsman, “Ordering and Inventory

Policies for Step Changes in the Unit Item Cost: A discounted Cash Flow Approach,” Management Science, vol.50, no.2, pp.253-267, 2004.

[6] A. Martel, A. Gascon, “Dynamic Lot-sizing with Price Changes

and Price-dependent holding Cos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111, pp.114-128, 1998.

[7] S.K. Goyal, “ Reply to Comment on an Improved Procedure for

the Finite Horizon and Price Changes Inventory Model,” Th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vol.31, no.1, pp.

81-82, 1980.

[8] E.L. Hannan and L.A. Smith,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for a

Finite Demand Horizon with a Single Price Change-A Note,”

New Zealand Operations Research, vol.9, pp.1, 1981.

[9] E. Naddor, Inventory Systems. 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1966.

[10] B. Lev and H.J. Weiss, “Inventory Models with Cost

Changes,” Operations Research, vol.38, no.1, pp.53-63, 1990.

[11] R.V. Ramasesh, “Lot-sizing Decisions under Limited-time

Price Incentives: A Review,” Omega, vol.38, pp.118-135,

2010.

[12] A. Martel and A. Gascon, “Dynamic Lot-sizing with Price

Changes and Price-dependent holding Cos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111, pp. 114-128, 1998. [13] F. Arcelus and G. Srinivasan, “Generalizing the Announced

Price Increase Problem,” Decision Science, vol.24, pp.847-866, 1993.

[14] R.J. Tersine, “Economic Replenishment Strategies for

Announced Price Increase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92, pp. 266-280, 1996.

[15] S.G. Taylor and C.E. Bradley, “Optimal Ordering Strategies

for Announced Price Increases”, Operations Research, vol.33,

no.2, pp.312-325, 1985.

[16] W. Huang, V.G. Kulkarni and J.M. Swaminathan, “Optimal

EOQ for Announced Price Increases in Infinite Horizon,”

Operations Research, vol.51, no.2, pp.336-339, 2003.

[17] B. Lev, H.J. Weiss and A.L. Soyster, “A Optimal Ordering

Policies when Anticipating Parameter Changes in EOQ Systems,”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Quarterly, vol.28, pp.267-279, 1981.

[18] S.K. Goyal, “A Note on “Inventory Models with Cost

Changes”,”Operations Research, vol. 40, no.2, pp.414-415,

1992.

[19] A. Gascon, “On the Finite Horizon EOQ Model with Cost

Changes,” Operations Research, vol.43, no.4, pp.716-717, 1995.

[20] B. Lev and A.L. Soyster, “An Inventory Model with Finite

Horizon and Price Changes,” Th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vol.30, no.1, pp.43-53, 1979.

[21] S.K. Goyal, “A Note on the Paper: An Inventory Model with

Finite Horizon and Price Changes,” Th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vol.30, no.9, pp.839-840, 1979. [22] J.A. Buzacott, “Economic Order Quantities with Inflation,”

Oper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vol.26, no.3,i, pp.553-558,

1975.

[23] S.C. Aggarwal, “Purchase-Inventory Models for Inflationary

Conditions,” Interfaces, vol. 11, no.4, pp.18-23, 1981.

[24] M. Khouja and S. Park, “Optimal Lot Sizing under

Continuous Price Decrease,” Omega, vol.31, pp.539-545, 2003.

[25] R. Teunter, “A Note on “Khouja and Park, Optimal Lot Sizing

under Continuous Price Decrease”,” Omega, vol.31, pp.467-471, 2005.

[26] H. Bierman and J. Thomas, “Inventory Decisions under

Inflationary Conditions,” Decision Sciences, vol.8, pp.151-155, 1977.

[27] J. Chandra and M.Bahner, “The Effect of Inflation and the

Value of Money on Some Inventory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vol.23, pp.723-730, 1985. [28] F. Arcelus and G. Srinivasan, “Generalizing the Announced

Price Increase Problem,” Decision Science, vol.24, pp.847-866, 1993.

[29] J.S. Gao, Y.K. Liu and Y.F. Lan, “Optimizing Material

Procurement Planning Problem by Two-stage Fuzzy Programming,”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vol.58, no.1, pp.97-107, 2010.

[30] E. Schwartz and J.E. Smith, “Short-term Variations and

Long-term Dynamics in Commodity Prices,” Management Science, vol.46, pp.893-911, 2000.

[31] T. Fabien, J. Fisher, W.Sasieni and A. Yardeni, “Purchasing

Raw Material on a Fluctuating Market,” Operations Research , vol.7, pp.107-122, 1959.

[32] K. Golab, “Optimal Inventory Policies When Ordering Prices

Are Random,” Operations Research, vol.33, no.3, pp. 575-588, 1985.

[33] B.A. Kalymon, “Stochastic Prices in a Single-Item Inventory

Purchasing Model,” Operations Research, vol.19, no.6, pp.1434-1458, 1971.

[34] A.Thorstenson and P. Hultman, “Price Uncertainty and the

Effect of Capital Costs in a Point in-Point out Inventory Investments;” M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monics, vol.13, no.5, pp.389-397, 1992.

[35] P. Berling and K. Rosling,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Risks on

Inventory Policy,” Management Science, vol.51, no.12, pp.1804-1815, 2005.

[36] P. Berling, “The Capital Cost of Holding Inventory with

Stochastically Mean-reverting Purchase Price,”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186, pp.620-636, 2008.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轻创新。 一、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他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用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语言与心智、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他的学科一样,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2002)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 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2007)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可以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①,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①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主义,而是体验哲学。”

库存管理优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库存,在供应链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具有存储、应变等作用。是供应商的结束和公司生产的开始,也是供应的节点,合理的解决库存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经营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为解决这些公司生产经营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就有必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库存管理。李波、洪涛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说到库存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于把库存控制在合理水平,防止超储积压或不足,减少资金占用,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成本,以提高公司竞争力。 库存是每个公司都能遇到的管理问题,它对公司生产的连续性及公司的利润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一个公司来说,物资库存工作能否顺利地进行,对于降低公司产品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意义重大。作为一个大型公司,都会面临物资的采购和库存工作,如果处理得当,就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协调,将会导致物资积压,资金周转不灵,严重的还会使公司停工停产。公司对其物资管理供应体制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目的就是规范公司物资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储备,一方面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提高公司整体的竞争能力。 不合理的库存管理具有这些表现为:低效的产品挑选、落后的沟通方式、昂贵的库存成本、不科学的采购成本、不合理的库存结构、过高的质量控制成本、过长的采购周期。由于库存的不合理,公司生产过程不够流畅、停工现象时有发生、工人积极性逐渐下降、销售机会容易错失。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收益进一步影响公司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 所以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公司的库存储备,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为将来的市场竞争站稳脚跟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学术界主要关注的是单级库存控制方面的研究,后来供应链管理理论横空出世,多级库存控制成为学者们争相研究的对象。1915年福特哈里斯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对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最低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的订货批量,提出了经济订货模型也就是非常著名的EOQ模型。这之后,随着国内外学者们对于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问题的不断研究,发现了很多存储管理问题也依次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终形成了库存理论。一开始的库存理论模型仅仅是对单个公司的库存最优化。分别建立了不允许缺货,生产时间短;生产需要时间, 不允许缺货;允许缺货,生产时间短;市场占据时间,允许缺货;

多个订单库存控制模型

多个订单库存控制模型 库存控制模型多为被用在原材料、在制品,或完成货物需要超过一个时间或在一个正在进行的基础。他们是最常见的生产管理和库存管理模型,在他们是常见的内部和外部供应链的步骤和客户送货在多个订单下的材料或产品的客户。当只有一个订单或一把库存决策这被视为一个订单库存模型。大多数库存软件设计为多个订单库存应用,有些人比别人更好的投资特点。 多个秩序的库存模型加以分类,是什么导致供应/生产/采购订单在供应。供应、生产、采购订单可以被库存水平,通常是一个缓冲区或安全库存水平,为固定的顺序数量或一个规定的时间跨度。 这类文章的例子库存控制模型是以下几点: 异秩序和库存水平库存控制 经济订货批量(EOQ) 双仓制度 ABC仓储库存模型 优先发出(FIFO) 时间间隔库存控制 时间间隔的库存模型 一箱系统 当选择任何这些存货模型是重要的考虑: -总库存成本包括控股成本 层——基础货架和库存 -可预见性 -重量比 多个秩序的库存模型也可以划分为建立秩序或建立股票的系统。使用这些库存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在各自的层面里。

经济订货批量(EOQ)库存管理模型 经济订货批量订单(EOQ)是多元的库存模型决定了一个最优固定订货量。一旦库存水平下降到某一点上,称为采购点。该模型也被称为问模型、固定的顺序数量模型,还是锯齿库存模型。它是用来在库存管理,避免产品停工待料当有一定的交货时间,产品和稳定的需求模式。该模型使用的以下信息产品被命令: 年度需求为产品(D) 假设年需求稳定 设置每一个订单成本为放置(S) 订单交货期在天(L) 一年一度的库存持有成本(H) 最优订货量Q) 库存订单触发水平(R) 推导了最优订货量(Q)是以下几点: 问=[(2 * D *)/ H]^(1/2) ^(1/2)=平方根的计算 答案Q是最优的订单量放置在同一时间当总库存水平达到库存订单触发水平(R)。该模型也可用于安全库存。 推导了库存订单触发水平(右)如下: R = d * L 在日常需求d产品。 这其中最受欢迎的库存控制模型,被广泛应用在许多行业、企业、和库存软件来管理库存水平和生产计划。在一些生产的管理中,它是用于双箱形式库存系统双箱库存管理系统

库存管理文献综述

库存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21世纪是供应链竞争的世纪,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价格差异化优势逐渐减小,在提供同等产品或者服务下,降低库存成本却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传统的库存管理策略,报童问题,基本经济订货模型等六个方面对库存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库存管理的创新点,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库存管理;文献综述;创新点 库存管理研究现状 (一)库存管理策略 基于传统的库存管理VMI,CMI和JMI的基础上,提出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并从物质需求的特性、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供应链主体之间的地位的不平等,借鉴博弈论的思想,来处理主体之间的博弈和利润分享问题,借鉴商业信用方法给库存管理又提出了新的视觉,改进了传统的的库存管理策略。2011年洪芳华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需求特性分析的物质分类方法,将具有相似需求规律的物质分为一类,通过针对不同物流的分类来设计各个子类的库存管理策略矩阵。构建动态多级库存管理模型,实现即时根据需求的变化调整库存的定额将作为以后的研究方向。2011年赵道致等人,针对普遍存在的供应链下游零售商较上游供应商强势的状况,探讨VMI的演化机理问题,分别建立了传统库存模式与VMI模式下具有强势零售商的供应链模型,得到不同库存策略下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支付矩阵,在此基础上借助双种群演化博弈方法,分别从短期和长期的稳定均衡进行分析,指出在零售商谈判能力很强的供应链环境下,利润分享模式显然不是合适的解决方法,借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VMI 模式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2012年赵道致等人,从VMI模式可能引发的信息泄露问题入手,对具有信息优势的强势零售商选择库存模式的过程建立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市场需求波动率对库存模式的选择和信息泄露有直接影响,为强势零售商选择库存管理模型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柏庆国等人将传统库存模型进行扩展,研究了带运输时间的易变质产品的二级供应链库存模型,考虑两种特殊情形:(1)当制造商将生产的产品运输给下游分销商时,在运输过程中只考虑其产品变质的影响,证明了问题最优策略的唯一性(2)当假设制造商和下游分销商的需求为常数时,证明了此情形存在唯一的最优解。2012年,孙莹等人,考虑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需求方构成的联合库存管理,并将缺货成本纳入库存成本中,建立成本分析模型,并将节约的成本视为剩余收益,基于鲁宾斯坦讨价还价模型对剩余收益进行分配。后续研究将针对一对多,多对一以及多对多供应链联合库存模式下的成本问题,需要寻求其他的合作博弈的方法解决收益分摊的问题。2013年王小斌考虑到需求为模糊变量的情况下,在对两级的供应链,采用供应商寄售库存(VMCI)方式,这种方式对零售商有利,但未必对供应商有利,最后设计了基于数量柔性和转移支付的激励契约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协调。2013年,彭建强对流行的JIT库存管理策略、VMI库存管理策略、JMI库存管理策略、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指出前三种方法关注于库存的局部优化,最后一种策略是基于供应链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而提出的包括中心化多级库存管理和分布式库存管理。 2011年,贾涛等人研究了部分延期付款条件下的联合库存决策,将利用供

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1 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存货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加强存货管理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能有效地服务于基本生产、 技术改造的全过程。存货管理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存货储 备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占用是否最佳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加强存货控制和管理,会使濒临绝境的企业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反之,则会使充满活力的企业逐步陷入困境。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 越残酷。企业的竞争从增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逐渐转变为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而存货管理又是企业内部管理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2 存货管理概述 2. 1 存货及存货管理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者商品、处在生产过程 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1]。按存放地点不同分为:库存存货、在途存货和在制存货; 按取得来源不同分为自制的存货、 外购的存货、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取得的存货、接受捐赠的存货、委托加工的存 货、债务人抵债形成的存货及盘盈的存货等。 存货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降低存货成本, 增加获利能力, 对存货进行决策、规划、控制等工作的总称。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 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大量存货置留也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 [2]。存货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及资产的营运效率。存货管理包括:(1存货的决策管理,主要是对储备存货的进货决策。 (2 存货的规划管理, 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的前提下, 制定出一个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占用额较小的限额并分别责任到各相关部门,实行考核和奖惩,即是存货的限额责任管理。 (3存货的控制管理,

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相关研究的研究综述(精)

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相关研究的研究综述 教管 1103班王维彬摘要: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 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 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识。心理理论使得个体能过对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 从而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个体间理解与社会交往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的各种心理理论, 包括社会认知、内外情绪智力、游戏教学等理论。 关键字: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情绪智力游戏教学 引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心理理论的阐述, 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 理论, 从而能使这些理论研究能运用的实际生活中去, 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情绪智力理论和游戏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其特点等, 希望这些东西能对人们有所启示与帮助。接下来就一一介绍一下这三个理论:一、社会认知理论 (一、社会认知的简介 1、社会认知的概念 对“社会认知”的定义 , 不同的学者从他们各自的研究取向来定义 , 所以关于社会认知的定义有许多种。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社会认知研究包括所有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取的因素的研究 , 以及对这些过程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2]。而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 : 社会认知代表着一种观点 , 即对认知过程的理解是认识人的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关键。弗拉维尔 (Flavell 1998 年提出 : 社会认知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类的事件 , 它是关于人和人的行为的知识与认知。方富熹认为社会认知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 [3]。时蓉华认为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4]。 2、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库存控制方法文献综述

库存控制方法的文献综述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1552 学号: 姓名: 摘要: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总结了一系列物流库存控制方法,开展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库存量、控制方法 一、前言 库存量过大所产生的问题: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库存量过小所产生的问题: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

二、正文 目前,在库存管理中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另一种是现代的库存管理方法。对于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主要有定量订购与定期订购方法、ABC库存控制方法和经济订货批量等。对于现代库存控制方法,主要有MRP与MRPn库存控制方法、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及时生产(JIT)库存控制方法等。 (一)、定量订货法 定量订货法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量(订货点)时,按规定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时,即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量发出订单,经过订货期、交货周期,库存量继续下降,到达安全库存量时,收到订货,库存水平回升。采用定量订货方式必须预先确定订货点和订货量(见图1)。图1 定量定货法原理 其中:Q——批量或订货量,T——周转期,S——安全库存 1. 订货点的确定 通常订货点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需求率和订货交货周期这两个因素。在需求为固定、均匀和订货交货期不变的情况下,订货点由以下公式确定: 订货点 = 平均交货期全年需求量 / 365 + 安全库存量(1)

库存控制的基本模型和库存控制的方法

第12章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生产管理体系中最为悠久的分支之一,库存管理的内容包含仓库管理和库存控制两个部分。仓库管理的内容是指库存物料的科学保管,以减少损耗,方便存取;库存控制则是要求控制合理的库存水平,即用最少的投资和最少的库存管理费用,维持合理的库存,以满足使用部门的需求和减少缺货损失。本章主要讨论库存控制。 12.1 库存管理概述 12.1.1 库存(Inventory)的定义 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都会遇到库存问题。狭义的理解,库存即放在仓库中,暂时未被利用的物资。从广义上理解,凡是处于暂时闲置状态,尚未被利用的各类社会资源都可被视为库存。与这种资源是否存放在仓库中,是否处于运动状态没有关系。放在仓库里是闲置,准备被利用,铁路运输中的货物,是为了未来需要而闲置在途中,是一种在途库存。 12.1.2 库存的作用 库存是闲置的资源,不能立即为企业产生效益,但库存又是必须的,因为库存有以下重要的作用。 1. 满足预期顾客的需求 一定的成品库存可以使顾客很快采购到他们所需要的物品。这样,可以缩短顾客的订货提前期,也有利于供应厂商争取预期顾客。 2. 平滑生产的均衡性 外部的需求总是波动的,而企业的生产要求具有均衡性。要满足需方的波动的需求,又要使供方的生产均衡,就必须维持一定量的库存。 3. 分摊订货费用

订货需要费用,需要一件订购一件,将订货费用摊在一件物品上,是不经济的。一次采购一批,虽然会造成库存,但可以将订货费用分摊到各件物品上,是经济的。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批量生产加工,可以分摊生产准备费用和结束整理费用。 4. 防止缺货 维持一定量的库存,可以防止缺货的产生。商店没有一定量的货物库存,顾客就买不到东西;酒店没有一定的床位库存,游客就不能入住;在生产过程中维持一定量的在制品,可以防止生产因缺货而中断。 5. 避免价格上涨 企业对有涨价可能性的物资会加大库存量,也会通过加大订货量以获取数量折扣。 库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库存要占用资金,物资的库存要修建仓库;要维持库存物品不损耗、不老化,都需要大量支出。不仅如此,大量的库存还可能掩盖某些管理中的问题。 12.1.3 库存控制的目标 1. “零库存”的境界 “零库存”的观念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一个流行的术语。如果供应部门能够紧随需求的变化,在数量上和品种上都可以及时供应所需物资,即实现供需同步。那幺,库存就可以取消,即达到“零库存”。 有一项统计反映,美国拥有的存货价值超过6500亿美元,这些存货由于这种或那种原因存放在仓库里,如果能将其中的一半解放出来用于投资,按比较保守的10%的收益率计算,将有325亿美元的年收入。因此,企业经营者将减少库存作为一种潜在的资本来源,将“零库存”作为一种追求,就不足为怪了。 但由于需求的变化往往随机发生,难以预测,完全实现供需同步是不易做到的,而且由于供应部门、运输部门的工作也会不时出现某些故障,使完全的“零库存”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2. 库存控制的目标 现代管理要求在充分发挥库存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库存成本。这是库存控制的基本目标。 库存控制应实现: (1)保障生产供应 库存的基本功能是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企业经常维持适度的库存,避免因供应不足而出现非计划性的生产间断。这是传统库存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现代的库存控制理论虽然对此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但保障生产供应仍然是库存控制的主要任务。 (2)控制生产系统的工作状态 一个精心设计的生产系统,均存在一个正常的工作状态,此时,生产按部就班地有序进行。生产系统中的库存情况,特别是在制品的数量,与该系统所设定的在制品定额相近。反之,如果一个生产系统的库存失控,该生产系统也很难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因此,现代库存管理理论将库存控制与生产控制结合为一体,通过对库存情况的监控,达到生产系统整体控制的目的。 (3)降低生产成本

投资者认知偏差研究综述

投资者认知偏差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认知偏差的定义、成因和特征,梳理了有关认知偏差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认知偏差;行为金融;有限理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认知偏差对经济行为个体的经济决策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并经常扮演核心的角色。行为金融学则认为,由于金融决策更具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投资者的认知性偏差可能更具显著性,所以研究投资者的各种认知偏差很有意义。认知偏差的研究和发现为解释传统金融学所不能解释的市场异象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认知偏差与金融市场的异象 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对金融市场的研究结果就涌现出不少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矛盾的统计异象,在股票收益的历史可预测性方而,按照弱有效市场的观点,投资者无法利用历史价格信息来构造投资策略获得超额利润(按照资产定价模型进行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从1980年开始,有很多研究发现股票收益是可预测的证据。例如,De Bondt和Thaler(1985)发现股票长期的历史累计收益与未来的长期股票收益负相关。基于这个现象构造的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这个现象称之为“长期反转”。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研究显示股票中期的历史统计收益与未来的中期股票收益正相关,基于这个现象构造的投资策略也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这个现象称之为“中期惯性”。面对传统金融无法解释的市场异象,行为金融学从心理学的角度,从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的认知偏差的出发,为解释市场异常现象做出了重大贡献。 2.认知偏差的定义与分类 把心理研究应用到投资决策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自Slovic首次在论文中论证了心理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再到De Bondt和Thaler正式揭开行为金融学发展的序幕,认知偏差研究的发展经历了缓慢萌芽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许多金融学领域的学者(如:Roben Shiller,Richard Thaler.Meir Statman,Hersh Shefrin及De Bondt 等)结合心理学对个体行为决策的研究结果,在认知偏差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知偏差概念作为行为金融学的核心范畴,起源于认知心理学。按照认知心理学的实验解析,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具有局限性,个体的判断和决策因此都会产生偏差(Tversky和Kahne-man,1974)。这种认识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相吻合,即自然选择的结果逐步将人们退化成一种依赖有限理性的决策方式来替代理性决策过程的思维主体,并据此来节约思维成本《Si-mon,1955)。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可以看成是人脑的信息处理过程。因此,认知偏差,可以按照认知进行的四个环节中出现的顺序进行分类,即信息识别——信息编辑——信息输出——信息反馈。王宁,茅宁(2005)按认知的信息处理过程将国内外文献中常见的26种认知偏差按照人类信息处理的过程分成分类如下:1)信息识别阶段偏差:易得性偏误,代表性偏差,文化和社会认知,小数字定理,认知失调,从众心理,过度反应,搜寻成本。2)信息编辑阶段偏差:框架依赖,保守性偏差,模糊趋避,无关效果,神奇式思考,准神奇式思考,锚定和调整。3)信息评价阶段偏差:过度自信,后见之明,原赋效果,确定效果,反射效果,后悔厌恶,归因偏差,人性好赌,损失厌恶,宿钱效应,处置效应。李心丹(2003)针对中国股市的特点提出政策依赖性偏差。 3.认知偏差的理论研究 在对认知偏差的研究基础上诞生出一些重要的行为金融模型,对解释金融市场的异象提

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母爱时光孕婴房 [摘要]存货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流动性资产,特别是母爱时光孕婴房-属于销售母婴用品的线上与线下结合连锁行业网络,属于连锁零售超市行业,在目前线下实体店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只有科学的进行库存管理,加快商品周转率与降低运营成本才能实现盈利。这就是说库存管理水平的强弱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商业企业的库存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可高达80%,因此,库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本文以母爱时光孕婴房为例分析了以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的ABC 分析原理、经济批量法、准时制库存原理及供应商管理库存原理为理论依据,并利用设施布置原理与方法及商品陈列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母爱时光孕婴房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商品订货分类不合理、对库存的控制手段选择过于简单、仓库区域布置不合理、品类设置不合理、商品陈列位置混乱、库存管理系统不完善等问题。 [关键词】存货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1绪论 对于连锁加盟的母婴用品零售企业而言,拥有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存货管理模式十分重要。若要在整个产品市场上持续获取利润,其最好的方法就是降低成本,加强对存货的管理。而我国的零售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大企业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和明显。例如,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于市场风险的规避做得不到位。其次,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导致的存货核算不实,储存不合理,这些都是我国零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再者,由于管理人员素质的缺乏以及企业资源的有限,导致管理水平落后。在现如今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必须要创新管理模式。 1.1国外文献综述Claus(2011)在《浅谈如何加强存货管理》中提出:存货保管过程中可能发生霉变、损坏和偷盗等各种潜在的损失。当出现经济危机时,对于较高的库存,一旦产品价格出现跳水,公司管理层将无法回避存货价值缩水的事实。因此,企业就需要有较强的市场预测能力,把握市场前景,合理安排存货的储存数量。AltmanEI(2012)在《零售企业财务应加强存货管理》中提出:零售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很难做到随时购入所需的原材料或商品,从发出采购指令到存货入库,这个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要求零售企业储存一定的存货,因此会占用一定的资金,避免因缺货造成相关损失。 1.2国内文献综述 王华明(2012)在《建立产销联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中提出: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是报表分析的重要指标;存货对利润表中销售成本的确有直接影响。所以存货数量的确定、价值的计量,直接关系到资产计价和损益的确定。因此,企业必须要科学准确的核算存货。徐家尊(2012)在《零售企业存货管理策略研究》中提出:欧美零售企业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优势之下,及时地控制了他们的存货,但是在亚洲,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供应商不能及时获取这些消息,因此造成了这些供应商企业的存货数量不合理,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对于这个问题,企业应该要充分利用好现代互联网技术。

公司库存管理及库存控制模型

库存管理 第一节库存管理过程 一、库存管理过程 1.库存的经济分析 库存管理的任务是用最少的费用在适宜的时间和适宜的地点获取适当数量的原材料、消耗品或最终产品。库存是包含经济价值的物质资产,购置和储存都会产生费用。库存成本是建立库存系统时或采取经营措施所造成的结果。库存系统的成本主要有购入成本、订货费、保管(储存)费用及缺货成本。 ⑴购入成本 某种物品的购入成本有两种含义:当物品从外部购买时,购入成本指单位购入价格;当由企业内部制造时,指单位生产成本。单位成本始终要以进入库存时的成本来计算。对购物品来说,单位成本应包括购价加上运费。对于自制物品来说,单位成本则包括直接费、直接材料费和企业管理费用等。 ⑵订货费用(或称订购成本) 定货费用是从需求的确认到最终的到货,通过采购或其他途径获得物品或原材料的时候发生的费用。订购成本包括提出订货申请单、分析货源、填写采购订货单、来料验收、跟踪定货等各项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①内部各部人员的费用,如采购、财务、原材料控制与储存人员的工资等。 ②管理费用,如办公用品、电话、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订货费用的主要特征是与采购次数直接有关,而与订货量的大小几乎无关。因为这个原采购必须制定政策与战略,以便从市场上以最有效的订货批量来进行采购,而不仅仅根根据生产与需求。 ⑶保管(储存)费用 保管费用包括:收货、存储和搬运费用。最重要的保管费用是机会成本,就是资金投资在库存上比投资在其他领域的收益哪个更大。保管费用包括: ①存储费用取暖、照明以及仓储建筑物的折旧。 ②人员费用库存运行的人力资源。 ③库存记录的保存费用管理和系统费用,包括盘点和检查库存。 ④安全与保险 ⑤库存损坏与废弃 ⑥折旧 这些都是可以控制的费用,用来衡量库存过程的管理效率。 ⑷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由于外部或内部中断供应所产生的。当企业的用户得不到他们的全部订货时,外部缺货;而当企业内部某一个班组或一个部门得不到它的全部订货时,叫做内部缺货。 2.库存控制政策与职能 库存控制就是决定和调节库存物品的种类和数量,使之既不过剩又不缺货。目标是在库存过多和库存过少之间获得平衡。维持较高的库存水平是一个简单地减少缺货风险的方法。进一步说,可以减少订货次数以降低订货费用。但是,保管费用提高了。

关于库存管理文献综述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库存管理文献综述 姓名:聂岩松 学号:09335220 专业:物流管理 指导老师:周永祥 职称:讲师 二零一三年五月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企业保证库存货物的完好无损,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近年来中国学者一直对企业物流战略发展保持了高度的关注。本文收集了2007年至2009年来对我国仓库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关于仓库管理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观点进行了分类和探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而明确了接下来研究的方向和目的。 关键字:库存;库存管理;文献综述;

库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是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实现合作以及供应链实现集成管理的关键。库存管理技术也一直是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net)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供应链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产生内生不确定性和外生不确定性的因素。这些不确定性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衔接不确定性(Uncertainty Of Interface)和运作不确定性(Uncertainty Of Operation)。供应链的这些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库存产生了很大影响。企业为了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避免发生缺货或应对供应链不确定因素,需要有一定的库存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在保持较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尽可能地降低库存水平,减少企业的成本负担,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推广和应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方面。

认知综述

国外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研究述评 应用心理学081班梁馨氏 0818010111 摘要:关于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学研究已有过不少 ,并且也形成各种各具特色的理论和研究范式。由于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思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掌握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受教育者更为迅速和准确的掌握概念提供强有力的指导。本文尝试通过对前人关于概念形成的广泛研究中归纳和总结各种不同的学说。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材料,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论的发展研究脉络提供一些参考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概念形成理论发展评价 Abstract: the concept abou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also have a lot to the formation of unique theory and research paradigm. Due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mi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And at the same time, our knowledg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for how to help educated more rapidly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concept with powerful guidan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concept of 'extensive research on formation of all sorts of different summed up the theory. Because our country is lack of the materials, therefore, can to a certain ext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research venatio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Keywords: concept formation theory development evaluation 1、前言 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一类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的信息表征。概念形成亦称概念学习,是指个体掌握概念的过程,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最基本单位。概念的形成是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在自然条件下形成一个概念需要很长时间,加之实验条件不易控制。因此,心理学家更倾向于用实验法来研究概念的形成过程。这种研究开始于美国心理学家贺尔(Hull,C,L,1920)。随后,心理学家海德布莱德(Heidbreder,E,1924)、巴特莱特(Bouthelet,L,1948)、布鲁克斯(Brooks,L,1978)、巴纳(Boure,L,E,1979)和迈尔武德(Millward,R,B,1980)等人都不仅对概念的形成过程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结论,同时也对概念形成的实验方法和模型做了相关探索。从众多的概念形成研究来看,心理学对概念形成的研究可分为两类:①儿童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在日常生活或教学过程中研究儿童掌握现实概念的过程;②成人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在实验室研究成人掌握人工概念的过程。 2、共同因素说 2.1基本观点

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xxx 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题目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会计学本科 2006 级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指导教师(签字) xxx 文献综述要求 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综合分析而写出的一种学术论文。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描述和评价。 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 10 篇,其它不少于 12 篇。 3.文献综述不少于 2000 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文献综述的评阅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内容的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指导教师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xxx 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 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摘要:存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存货管理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并能有效地服务于基本生产、技术改造的全过程。存货管理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存货储备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占用是否最低的重要标志关键词:存货管理,存货问题,对策随着经济体制改 革的深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原有的企业存货管理方式不论是在管理模式上还是在管理效果上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市场经济的要求。原有的存货管理方式不但存在较大的风险,而且在成本的控制上属于薄弱环节,这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及限制。本课题希望能通过对一些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找

库存管理模型

选自教材张群译Stevenson,W.J.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7 运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库存管理模型 1、ABC管理法 一般来说,企业的库存物资种类繁多,每个品种的价格不同,且库存数量也不等,有的物资的品种不多但价值很大,而有的物资品种很多但价值不高。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因此,对所有库存品种均给予相同程度的重视和管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为了使有限的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企业资源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应对库存物资进行分类,将管理的重点放在重要的库存物资上。对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即依据库存物资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管理,这就是ABC分类方法的基本思想。 采用ABC 分析方法,首先将各品种按需求从大到小依次排序,然后顺序将各品种数累计相加,分别计算出品种数的累计占总品种的比例(%);再将销售额依次顺序累计,分别计算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这样,从销售额多的品种开始,分为ABC 三个区域。对ABC 三类不同的商品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一般来说,A类物资种类数占全部库存物资种类总数的10%左右,而其需求量却占全部物资总需求量的70%左方;B类物资种类数占20%左右,其需求量大致也为总需求量的20%左右;C类物资种类数占70%左右,而需求量只占10%左右。ABC分类的标准是库存中各品种物资每年消耗的金额,该品种的年消耗量乘上它的单价,即为每年消耗的金额。将年消耗金额高的划归A级,次高的划归B 级,低的划归C级。具体划分标准及各级物资在总消耗金额中应占的比重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要根据各企业、各仓库的库存品种的具体情况和企业经营者的意图来确定。但是,根据众多企业多年运用分类的经验,一般可按各级物资在总消耗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划分,参考数字如表2-l所示。如果用累计品种百分比曲线表示,可以清楚地表示ABC三级物资在品种上与消耗金额上的分配关系,见图2-1。在图2-1可以看到,A级物资的品种数量很少,但占用了大部分年消耗金额。A级物资品种数量增加时,年消耗金额的累积值增长甚速,曲线的形状很陡。

认知老化研究综述

认知老化研究综述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心理学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认知老化(cognitive aging)是当代老年心理学研究最为活跃的一个分支领域。国外研究报告很多,进展很快,国内有关研究尚未形成一定的系统,本文将对该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 1认知老化的界定 大量事实表明,在成年之前,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成年之后,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不断衰退,心理学中用认知老化(cognitive aging)说明这种衰退。在传统观点看来,认知老化是一个单调的发展过程,是绝对的,不可改变的。但是现代观点则把认知活动看作复杂的,多维的,在认知能力发展中交互作用的不同过程,其中有些部分是可以通过干预加以补偿的。这里讲到的“认知”主要指三个方面: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初级加工和次级加工,以及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1]。 2认知老化的机制 研究认知老化主要是通过对感觉功能、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等方面随年龄衰退的现象进行解释。而认知老化的特征则表现在加工速度、记忆力、抑制能力等方面,由此而产生了诸多理论与模式分析。 2.1加工速度理论这一理论由Salthouse在1985年提出。所谓速度主要指感觉速度和中枢加工速度[1]。老年人的感觉功能退化特点十分明显,运动速度减慢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现象[2]。与其同时产生的还有对感知觉变迟钝和对刺激的反应变慢等。对于这种变慢的解释主要认为它与外周机制有很大关系。但是研究者发现,相对外周功能老化,中枢加工的老化要起到更主要的作用。中枢加工老化的速度要远远大于外周功能的老化。 对于感觉速度和加工速度减慢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神经生物学观点和心理学观点。从神经生物学观点看来,速度减慢是神经系统老化的结果,包含了神经噪音干扰增加、细胞死亡、疾病、人体生物钟速度、系统分解、功能废用等造成的功能退化、基因或者其他变化[3]。在心理学角度看来,速度变慢主要是由于在信息超负荷或人物过于复杂的时候,注意和记忆能力下降、过于注重准确性或选择策略墨守常规、激活水平和动机较低造成的。 加工速度理论通过感觉运动速度、知觉速度[主要通过数字符号替换(digit symbol test)、字母比较(letter comparison)、数字比较(digit comparison)、模式比较(pattern comparison)和图形匹配(identical pictures)]和认知速度进行测量[3]。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成人的认知操作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减慢,是认知功能发生老化的主要原因。

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xxx 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献综述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会计学本科2006 级学生姓名xxx 学号 xxx指导教师(签字)xxx 文献综述要求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综合分析而写 出的一种学术论文。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描述和评价。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10 篇,其它不少于12 篇。3.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 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文献综述的评阅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内容的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指导教师的评语: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xxx 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献综述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献综述摘要:存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存货管理是 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并能有效地服务于基本生产、技术改造的全过程。存货管理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存货储备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占用是否最低的重要标志关键词:存货管理,存货问题,对策随着经

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原有的企业存货管理方式不论是在管理模式上还是在管理效果上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市场经济的要求。原有的存货管理方式不但存在较大的风险,而且在成本的控制上属于薄弱环节,这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及限制。本课题希望能通过对一些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找出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以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及效率。本人搜集有关存货管理的期刊20 篇,英文文献一篇。相关文章涉及了存货管理理论和设计体系等。本人认为经过认真筛选后留下来的12 篇文章中的5 篇文章有助于提高我对课题的深入认识,10 篇文章代表了该领域目前的较高水平,另有一篇英文文献已经基本翻译完毕。本文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予以概述。本人选择了20 余篇关于存货管理的文献,有存货的理论探讨,实例分析,精选出13 篇文章作为综述对象。就其主要观点和写作脉络进行综述分析。一存货管理的研究背景存货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其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占用水平与运作效率1。1953 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创造了一种高质量、低库存的生产方式--即时生产Just In Time,JIT。JIT 技术是存货管理的第一次革命,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量达到最小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