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宫颈病变

宫颈病变

宫颈病变
宫颈病变

通过几十年研究已经明确了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HP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开展,明显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很多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被发现,准确的病理诊断及分级对于临床下一步的治疗及处理至关重要。

近年来,有关宫颈癌前病变的命名及分类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变化以及对于病理诊断及临床处理上的影响。一、宫颈鳞状上皮癌前病变目前我们对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使用最广泛的病理诊断术语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并且将其分为三级,即:CIN1,CIN2和CIN3。其中CIN3级包括了以往的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这一命名系统旨在描述宫颈鳞状上皮由异常增生向癌变方向发展的连续性形态学改变过程。

从2003年WHO分类正式推出,应用已经10余年了,虽然CIN命名系统较好的指导了临床下一步的处理,但是在应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CIN诊断术语将其定义为瘤变(neoplasia),即认为无论其分级如何,都是肿瘤性病变。但是,实际上在HPV感染所导致鳞状上皮病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一过性感染(如CIN1级病变),它们大多为自限性且可消退。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瘤变”并不合适,特别是当临床医生以及患者不能理解病变的真正性质时,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以及患者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其次,在病理诊断中,对于CIN2级病变诊断的重复性较差,也就是说不同病理医生之间,或是同一名医生在不同时间对于CIN2级病变的诊断差异性较大(Kappa值低),有文献报告,不同病理医生对于CIN2级病

变的诊断一致性仅为43%。此外,从细胞学筛查诊断上,宫颈细胞学涂片的分级系统(Bethesda系统)对于鳞状上皮病变采用的是两级分类。

基于以上的考虑,近年来逐渐在国际上倾向采用更加简单的两级分类法对宫颈鳞状上皮癌前病变进行描述和诊断。

2012年美国病理学会(CAP)和美国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学会(ASCCP)联合发表了下生殖道HPV相关的鳞状病变的命名标准化计划(The Lower Anogenital Squamous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Projectfor HPVAssociated Lesions),简称为LAST计划。在这项计划中提出了对于包括宫颈在内的下生殖道HPV感染相关的鳞状上皮病变进行命名的修订,推荐采用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来命名,并且将其分为两级即: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2014年出版的第四版WHO女性生殖系统分类中,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前病变中采用了这一命名方案,其中LSIL 的同义词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CIN1)、轻度非典型性增生、扁平湿疣以及挖空细胞病等,而HSIL同义词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II级(CIN2)、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3)、中度非典型性增生、重度非典型性增生以及鳞状上皮原位癌,见表1。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两级分类方案这样的分类,简便实用,使得病理诊断的重复性提高,并且也使得组织学分级与细胞学分级相互对应。更为重要的是该分类方案较好地反映了HPV相关病变的生物学过程,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处理及预后判断。80%左右LSIL由高危型HPV感染(HPV16和18型为主)所致,剩余的病例为低危型HPV感染(HPV6和11型),且多数病例为一过性感染,大量的回顾性研究显示,经过活检证实的LSIL整体预后良好,大部分病例会在一年之内消失;而在HSIL中超过90%以上的病例感染的是高危型HPV,且研究数据显示,如果不经过恰

当的治疗,大约1/3HSIL可以在30年间进展为癌。因而,对于病理诊断为LSIL,可随诊,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宫颈,而HSIL则需要进行临床治疗。虽然新的命名及分类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在病理诊断中也需注意,在LAST计划中并非简单的将CIN2病变直接归入HSIL 中,因为很多以前所诊断CIN2病变包含部分LSIL及部分HSIL。如何区分两者,近年的研究显示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的表达情况,对于区别两者有帮助。p16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在HPV持续感染所致的高级别病变中p16呈连续大块状深棕色染色,而低级别病变p16可以阴性、或局限在中间及表层,因而在以下病理诊断情况下推荐使用p16免疫组化染色:

①病理诊断需鉴别是HSIL还是不成熟鳞化、萎缩、修复性上皮增生等类似肿瘤病变时;

②病理组织学考虑CIN2病变时;③细胞学或是HPV检测有高危病变的可能性,但组织学没有发现明显病变时。此外,虽然在临床处理时,对于大部分HSIL进行宫颈切除手术,但是对于年轻女性,特别是未完成生育的女性,涉及保留生育功能,并且研究显示部分CIN2可能消退,因而不必都行宫颈切除,故在病理诊断中区分CIN2和CIN3仍有一定临床意义,现阶段建议在病理报告中将两种命名方案都可列上,例如HSIL(CIN2),或是HSIL(CIN3)等,以便于临床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二、宫颈腺性病变

随着宫颈病变的增加,宫颈病变筛查的范围扩大,宫颈腺性病变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2003年第三版WHO分类将宫颈腺上皮前驱病变命名为:宫颈内膜腺体异型(非典型)增生(Endocervical glandular dysplasia ,EGD)和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也有学者将浸润前期病变命名为宫颈腺体上皮内肿瘤(Cervical glandul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GIN),有将其分为三级的:CGIN1,CGIN2及CGIN3,也有将其分为两个级别:低级别CGIN(low grade CGIN ,LCGIN)和高级别CGIN(Highgrade CGIN,HGCGIN)[6]。而2014年第4版WHO分类对于腺上皮前驱病变的命名做了调整。仅将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列入前驱病变中,并将其定义为:这是一种具有恶性表现的腺上皮内病变,如果不治疗,具有明显进展为浸润性腺癌的风险。与之同义的名称是高级别CGIN(HGCGIN),而第三版中的宫颈内膜腺体不典型性或低级别CGIN,在此次分类中没有单独列出,只是在AIS中提及,并指出这类病变,由于诊断标准界定不清楚,可重复性差,目前临床尚不做进一步处理。如果在病理活检中见到这类病变可以加做p16、Ki67、ER及PR免疫组化染色,当病变显示明确的p16弥漫阳性、Ki67增生指数高且缺乏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则认为是形态不完全的AIS,临床应该按照AIS来处理。

新版WHO分类在AIS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病变:产生粘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MILE),属于AIS的变型,临床处理上同AIS(表2)。

总之,有关宫颈癌前病变的新的命名及分类变化,较完整的反映宫颈病变的性质,简化了分级,提出了一些辅助诊断标记物,使得病理诊断准确性及重复性提高,利于临床进一步的处理。

目前,仍是学习及推广阶段,现阶段在应用新的名称及分类时,尽量标明传统分类的名称,如在诊断SIL时,相应的“IN”名称及分级也应注上,以便于临床逐步理解及掌握。

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宫颈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 根据各项症状体征不难与子宫的其他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体癌等鉴别。 (一)子宫肌瘤: 1.月经过多及月经期间出血:特别是发生粘膜下子宫肿瘤。 2.疼痛:一般的疼痛只是隐隐约约的痛,除非子宫本身要排出粘膜下子宫肌瘤,而造成子宫收缩。 3.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可以压迫到膀胱、输尿管、血管、神经及肠子,而产生各种影响这些器官的操作。 4.不孕:子宫肌瘤可以影响到子宫腔的结构和子宫内膜的操作,使着床不易。但也有子宫肌瘤的病人,一样可以正常的受孕,正常的生产。 (二)子宫体癌: 1.阴道出血:绝经后出现阴道持续性或不规则出血;尚未绝经者可有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 2.阴道排液:少数病人在病变早期有水样或血性排液增加,晚期并发坏死感染时,可出现恶臭脓血分泌物。 3.疼痛:一般仅发生在晚期,当子宫颈管被癌肿组织堵塞导致宫腔积血或积脓时,可出现下腹胀痛或癌瘤刺激宫缩而引起疼痛,晚期癌浸润盆壁时,可出现腰腿痛。 二、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查项目 第一阶梯: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 首先采用现代最先进的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在显微镜下观测宫颈细胞,查看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因为宫颈癌变最早是从宫颈细胞的异变开始的。 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进行HPV检测,这样准确度会更高些。 第二阶梯:电子阴道镜检查

经过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后,如果发现宫颈细胞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在电子阴道镜高倍放大40倍下,观察宫颈癌前病变好发区表层的细微变化,对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阶梯:组织病理学检测 如果阴道镜检查中发现异常应在特殊染色指导下取活检。在阴道镜检提示下,对可疑病变部位多点活检,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宫颈病变。 经过以上三个阶梯的检查,就可以确定宫颈病变,发现宫颈癌早期,防患于未然。 原文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1648127.html,/gja/2014/0806/188241.html

浅谈宫颈癌前病变的鉴别与处置

浅谈宫颈癌前病变的鉴别与处置 发表时间:2015-08-24T15:08:09.493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汤瑞蓉 [导读] 成都市蒲江县中医医院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育龄期妇女,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汤瑞蓉 (成都市蒲江县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 611630) 摘要:目的从护理的角度探讨宫颈癌前病变的鉴别与处置经验。方法综合已报道的文献资料,浅析宫颈癌前病变的鉴别与处置方法并讨论相关护理体会。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鉴别方法包括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等,根据临床特征不同进行分级并实施不同的处置方法,如宫颈管内膜刮术、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等。在诊疗期间,良好舒适的护理能够使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恢复得更好、治疗效果保持得更久,从身心两方面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鉴别;处置 The nursing experience in identification and disposal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ursing experience in identification and disposal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Methods Some released researches and data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in identification and disposal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Results Cytolgical examination,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colposcopy can be used in identification of CIN. Disposal methods of CIN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clinical features, including endocervical curettage, cold knife conization and LEEP. Correct and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in Identification and disposal of CIN can help patients recover better and faster in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sides. Key words: CIN; Identification; Disposal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育龄期妇女,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近年来的研究可见,宫颈癌的发病率有上升化、年轻化的趋势。宫颈癌前病变是浸润性宫颈癌的癌前期病变,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一组病变的统称,涉及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等。现代宫颈癌的筛查目标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宫颈癌筛查逐渐转变为以检出早期高级别的宫颈癌前期病变为目的进行的阻断性治疗[1]。宫颈癌前病变从发病到发展为癌症大多需要10~15年,通过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能够有效地抑制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2]。 1.宫颈癌前病变的鉴别 发生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即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的常见症状包括接触性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和白带异常等。由于宫颈癌前病变难以通过视诊和触诊手段鉴别且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因此目前常见的确诊手段包括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等宫颈组织活检术。①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涂片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手段,尤其针对临床体征不明显的早期病变,包括常规巴氏涂片、积液细胞学筛查(TCT)和细胞电脑扫描(CCT)等。②组织病理检查:对肉眼可见的病灶或碘试验不染区进行多点取材,可较为准确地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定位,但无法对宫颈全貌标本进行提取,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应有活体组织学证实。③阴道镜检查: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对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确定病变部位有着重要作用。接受阴道镜活检的患者均要做颈管刮术。 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判断标准是阴道镜或直视下取宫颈组织学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宫颈组织活检术多属于有创操作,在行检查前护理人员首先应向患者有针对性地阐明操作的相关知识和可能涉及的不适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检查;检查过程中应协助患者保持正确、安全的体位并帮助患者深呼吸、放松,对于过度紧张的患者可通过分散注意力达到放松的目的;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阴道出血情况或是否出现、流液或碘过敏等现象,叮嘱患者适当休息、保持外阴清洁。[3]由于妇科疾病的隐私性和特殊性,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检查过程中,尤其是阴道镜检查,应当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私密的检查环境;对心理上难以接受或过分担心的患者,可以通过沟通、教育等方式使其充分了解检查的意义,从而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保持良好心态。高质量的阴道镜检查和阴道镜辅助下的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准确诊断及正确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宫颈癌前病变的处置 2.1宫颈癌前病变的分级 宫颈癌前病变根据临床特征不同一般可分为3级,分别为轻度非典型增生(CIN Ⅰ)、中度非典型增生(CIN Ⅱ)和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CIN Ⅲ)。①CIN Ⅰ:上皮细胞异型程度轻,排列不整齐,但仍保持极性,异常增殖细胞限于上皮层下三分之一。②CIN Ⅱ:上皮细胞异型明显,排列较紊乱,异常增殖细胞占据上皮层下三分之二。③CIN Ⅲ:上皮细胞异型性显著,失去极性,异常增殖细胞扩展至上皮的三分之二或几乎全层,与原位癌难以区别。原位癌的上皮异型性细胞累及全层,极性消失,核异型性显著,核分裂相多见。上皮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 2.2 根据分级治疗宫颈癌前病变 CIN Ⅰ的处置:对于阴道镜检查可见完整转化区、宫颈鳞柱交界未内移至颈管内的情况,患者可继续观察。阴道镜检查情况不满意者应作颈管内膜刮术(ECC),排除颈管内病变。 CIN Ⅱ~Ⅲ的处置:CIN Ⅱ~Ⅲ的患者可选择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CKC)。根据锥切后的病理选择进一步治疗方法,此外还应考虑到患者的生育期望和心理因素等,因此单纯子宫切除术一般不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LEEP又可称为高频电刀,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它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术中出血量少、无需住院等优势,因此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逐渐成为了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4]。CKC又称冷刀锥切,具有切缘清晰、深度充分的优点,是治疗CIN Ⅲ的主要手段。冷刀锥切对组织(尤其是切缘组织)的损伤较高频电刀小,利于病理学检查,通过术中送检可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切缘病变。但冷刀锥切较高频电刀又有手术时间长,术中易多量出血等缺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护理人员在术前应使患者以膀胱截石位将膀胱排空,使宫颈充分暴露并消毒;由于宫颈血管丰富,操作不当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容易引起大出血和感染,护理人员在术中应密切关注出血量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应指示患者尽量保证卧床休息一周并保持外阴清洁,2个月内避免阴道冲洗、盆浴和性生活,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性治疗;对需留院观察的患者应仔细说明原因,使患者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p16和ki-67双染检测助力宫颈癌前病变诊断

p16和Ki-67双染检测,助力宫颈癌前病变诊断 研究发现,全球绝大部分宫颈癌病例都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只有长期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才会导致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进而发展为宫颈癌。宫颈癌防治的关键在于筛查出高风险人群,找出高级别CIN 患者,及时干预。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宫颈上皮细胞或组织中检测两种生物标志物p16和Ki-67以辅助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已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重点。 日前,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全国细胞病理学会议暨细胞病理学读片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主任余俐教授同与会病理及肿瘤领域的专家深入交流并探讨了 CINtec?PLUS p16 和Ki-67 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对于辅助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重要性。p16和Ki-67双染检测辅助细胞学诊断,有效降低阴道镜转诊率细胞学在很多国家是标准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敏感性较低、重复性差,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针对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不能明确是癌前病变还是反应性细胞改变;实验室间的结果差异大;对腺癌不敏感;筛查间隔频繁,至少每2~3年就要进行一次检测。余俐教授指出,较为理想的宫颈癌筛查手段应该是在提高细胞学检测敏感性的同时,能够

不损失其特异性或者可以通过客观的生物标志物,标记出高级别病变的细胞,以辅助细胞学检测结果的判读和诊断。2012年,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和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联合发布了下生殖道HPV相关的鳞状病变的命名标准化计划(LAST)指南,最终认定p16是唯一有足够的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其可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诊断 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正常细胞的HPV一过性感染,免疫组化检测不能检测到p16表达,而HPV转化性感染则会引起p16的过度表达,并被免疫组化检测到。因此,p16可作为HPV感染的间接标志物,广泛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诊断。LAST 指南建议使用特定克隆号(E6H4)的p16INK4a抗体作为检测HPV感染是否影响到细胞周期调控的生物标志物,该克隆号是我国唯一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认证的p16INK4a 抗体。2015 年11 月26 日,CFDA 批准罗氏诊断CINtec PLUS 细胞学试剂盒[抗p16(E6H4)和Ki-67(274-11AC3)单克隆抗体鸡尾酒试剂(免疫细胞化学法)]用于宫颈脱落细胞学诊断。 p16在细胞周期的阻滞期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功能,而另一种生物标志物Ki-67则指示细胞增殖。在同一个细胞周期中,如二者同时表达则提示细胞周期失调。CINtec PLUS细胞学双染检测能够同时检测出HPV持续感染后过表达的p16和Ki-67。如双染阳性,强烈提示CIN2+病变,需立即进行阴道

宫颈病变

通过几十年研究已经明确了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HP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开展,明显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很多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被发现,准确的病理诊断及分级对于临床下一步的治疗及处理至关重要。 近年来,有关宫颈癌前病变的命名及分类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变化以及对于病理诊断及临床处理上的影响。一、宫颈鳞状上皮癌前病变目前我们对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使用最广泛的病理诊断术语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并且将其分为三级,即:CIN1,CIN2和CIN3。其中CIN3级包括了以往的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这一命名系统旨在描述宫颈鳞状上皮由异常增生向癌变方向发展的连续性形态学改变过程。 从2003年WHO分类正式推出,应用已经10余年了,虽然CIN命名系统较好的指导了临床下一步的处理,但是在应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CIN诊断术语将其定义为瘤变(neoplasia),即认为无论其分级如何,都是肿瘤性病变。但是,实际上在HPV感染所导致鳞状上皮病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一过性感染(如CIN1级病变),它们大多为自限性且可消退。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瘤变”并不合适,特别是当临床医生以及患者不能理解病变的真正性质时,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以及患者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其次,在病理诊断中,对于CIN2级病变诊断的重复性较差,也就是说不同病理医生之间,或是同一名医生在不同时间对于CIN2级病变的诊断差异性较大(Kappa值低),有文献报告,不同病理医生对于CIN2级病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病理 重庆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叶学正 一、子宫颈组织学介绍 (一)鳞状上皮 宫颈突入阴道部分为固有鳞状上皮。 基底层副基底层中层表层 基底细胞增生:细胞层数增加,核增大无明显深染及多形性,其意义尚不明确。 鳞状细胞增生:因机械刺激、激素缺乏引起,表现为细胞层数增加及角化过度, 无异型。 (二)宫颈腺上皮 为内宫颈,偶可为外宫颈的高柱状分泌粘液上皮及少数纤毛上皮, 并形成隐窝伸入宫颈间质中,一般深度3 mm, 偶达1cm , 称为“腺体”, 实为盲管。 柱状细胞 储备细胞储备细胞增生 鳞状细胞 (三)移行区 指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区,是CIN和鳞癌好发区;阴道镜下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清楚呈深红色, 而鳞状上皮区厚, 呈浅红色。 移行区随生理及病理情况而变化,青春期前位于宫颈外口附近, 而绝经期后, 移行区向上退缩达颈管内。 (四)鳞状化生 储备细胞增生不完全不成熟鳞状化生成熟鳞状化生 鳞化发生于原表面柱状上皮区,也发生于隐窝(腺体)区。 不成熟鳞化与CIN鉴别: 细胞形态一致,异型轻, 核分裂少见。不成熟鳞化可出现非典型性,伴发CIN, 而且是CIN发生区。 鳞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既是一生理过程,又与炎症及内环境改变有关。(五)子宫颈间质

浅层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巨噬细胞及Langerhans细胞;上皮下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网,有淋巴管,间质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织构成。 二、HPV感染病理组织学及与CIN及宫颈癌 HPV感染通过性传播,易累及化生鳞状上皮,并复制,繁殖,释放病毒,高危HPV与CIN及宫颈癌, 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已在全球得到公认。(一)三种实验方法对HPV检出率的比较[sato等] 目前认为杂交捕获HPV试验能够检出近20种HPV基因型,是检测HPV的最好方法,原位杂交可用于组织切片,优点是可定位。 (二)HPV感染的组织学 1.挖空细胞形成(koilocytosis)及挖空细胞非典型性(koilocytoticatypia) 表层或中层鳞状细胞有轮廓清楚的核周空泡形成,核大、核膜起皱、呈葡萄干样、核深染、染色质缠结成窜,可见双核、多核细胞及巨核细胞,与高危HPV感染有关。不要将糖原积聚的透亮胞浆鳞状上皮及绝经后出现的核周空晕鳞状上皮误认为挖空细胞。 2.有少部分HPV感染细胞唯一异常表现为核的增大。 3.糖原缺乏区鳞状上皮胞浆噬酸性,棘层肥厚,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 4.乳头状瘤样病变,见于尖锐湿疣。 (三)HPV感染与CIN及宫颈癌病理诊断 1.挖空细胞在CIN-1中常见,在CIN-2及CIN-3中少见。 不要将挖空细胞的非典型性过诊断。 感染并有CIN的特征为:基底细胞非典型性,成熟结构紊乱, 分裂象多见及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残端宫颈病变的处理

陈龙教授谈:残端宫颈病变的处理 1.定义: - 残端宫颈:是指因多种病因,患者选择行子宫体切除而保留下的宫颈。 - 残端宫颈病变:是指保留之宫颈发生的一系列病变,通常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或宫颈癌。 2.保留宫颈术式的优缺点: - 优点: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持阴道长度,宫颈分泌物润滑阴道,减少对性生活的影响。对盆底支持作用,减少盆底疾病的发生。 - 缺点: 宫颈病变的源泉。由于术后盆腔解剖结构的改变,再次切除宫颈相对较为困难,并发症状较多。 3.慎重选择子宫次切术式,保留宫颈指征: ①年轻女性; ②妇科检查: 宫颈光滑、宫颈大小正常、动度可; ③HPV检查: 无高危型感染如: HPV16-18(+)等; ④细胞学检查无异常; ⑤必要时阴道镜检查或宫颈镜检查; ⑥排除宫颈CINⅡ及以上病变。 4.残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 病因: HPV感染。 - 分级: CINⅠ-CINⅢ。 - 治疗处理原则: ①CINⅠ: 观察、冷冻、激光、LEEP。②CINⅡ: 锥切宫颈切除如果存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应行宫颈切除术。③CINⅢ: 宫颈切除术。 5.残端宫颈切除的几点体会: ①手术方式: 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②经阴道单纯残端宫颈切除是相对简单、安全的手术方式。打开膀胱宫颈间隙,打开直肠宫颈间隙,切断部分宫旁组织韧带,分离切断宫颈残端与盆腹膜粘连,缝合关闭阴道断端。 ③术后定期检查。 6.残端宫颈癌处理原则: 与子宫颈癌处理相似。

-ⅠA1: 宫颈切除。 -ⅠA2-ⅠB1: 宫颈广泛切除次广泛切除宫颈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 -ⅠB2-ⅡA: 宫颈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 -ⅡB及以上: 后装放疗+化疗。 7.残端宫颈ⅠA2-ⅠB1手术方式:常规: 宫颈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次广泛切除是否可行②无高危因素的ⅠA2-ⅠB1期患者是否可考虑宫颈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依据:ⅠA2期盆腔淋巴结阳性率: 3.4%。ⅠA2-ⅠB1期宫旁累及率: 0%-1.96%。 8.ⅠB2-ⅡA治疗方式选择: ①标准术式: 子宫颈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 ②关于术前化疗: 缩小病灶、降低期别、不改善预后—但可使手术难度降低。可能影响: 淋巴转移检出率,脉管内癌栓检出率 ③可否行保留NS术式PNI的问题。 9.关于术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盆腔复发灶仍属髂内动脉范围内,灭杀手术残余病灶以及微小病灶,对于早期患者也是可行。 10.残端宫颈ⅠB2-ⅡA手术: 探查、分离盆腹腔粘连,了解盆腹腔情况; 盆腹腔淋巴结切除; 双侧附件处理(切除); 游离输尿管; 处理宫颈周围。 11.小结: 对于年轻需要切除子宫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必须有严格的适应症。对于保留子宫颈妇女定期子宫颈疾病检查是必须的。子宫颈残端癌处理基本同子宫颈癌

宫颈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宫颈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防治宫颈病变的意义 子宫颈癌的威胁中国妇女健康和生命的 主要杀手 新发病例:130 000/年,占世界新发病例28% 死亡病例:20 000~30 000/年 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 宫颈病变及宫颈癌诊治不规定 防治宫颈病变的意义 宫颈癌诊治现状 发病率高,致死率高 逐步年轻化 病因明确,可以通过有效的筛查方法发现和诊断 发现和治疗宫颈病变可以减少宫颈癌发生 主要内容 宫颈病变的病因 细胞学筛查 HPV检测方法及意义 宫颈病变的治疗 宫颈病变的预防 宫颈病变发生的原因 宫颈病变病因 “The presence ofHPV in virtually all cervical cancer implies the highest worldwide attributable fraction so far reported for a specific cause of any major human cancer”-----Prof Jan M.walboomers 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的病理样本中均能找到HPV,从而印证了HPV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也使宫颈癌成为目前人类所有癌症病变中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 宫颈病变的病因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es, HPV) 双链DNA无包膜病毒 环状DAN,约8Kb 病毒颗粒直径为50~55nm 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 HPV结构 三个癌基因:E5、E6、E7,负责调节癌细胞转化过程 两个调节基因:E1、E2,负责调节转录和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两个结构蛋白基因:L1、L2,组成病毒颗粒 HPV病毒类型及特征 目前已发现了超过200种以上的HPV基因型 依据与肿瘤相关与否将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低危型6,11,42,43,44

子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指南

宫颈细胞学异常的管理 一、非典型鳞状细胞(ASC) ASC分为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排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ASC—H)。 ASC中的浸润癌患病率很低(大约0.1—0.2%) 与ASC—US相比,ASC—H的CIN2、3的发病率较高。因此不能将ASC—US与ASC—H等同处理,ASC—H应看作是不能明确意义的HSIL (一)A SC—US的管理 1、对于年龄大于20岁的ASC—US女性的管理 (1)H PV检测和分流 (2)间隔6个月连续2次重复细胞学检查 (3)单独使用阴道镜检查 2、特殊人群 (1)青春期女性:HPV DNA的阳性率随ASC—US女性的年龄变化 而变化。年轻女性的HPV DNA阳性率比年长的妇女高,因此 使用HPV检测管理青春期女性的ASC—US,会使大量癌变风 险低的青春期女性去做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ASC—US的青 春期女性,每年细胞学随访是推荐的方法。在12个月随访时,只有出现≥HSIL细胞学检查结果的青春期女性才应考虑阴道 镜检查。在24个月随访时,出现≥ASC—US结果,应考虑阴 道镜检查。对于ASC—US的青春期女性,常规行HPV DNA

检测和阴道镜是不可接受的,如已进行HPA DNA检查,其结 果不影响管理。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ASC—US女性的宫颈癌风险相对较低, 不主张将产前的阴道镜加入到常规管理方案中。 (二)ASC—H的管理 推荐的ASC—H的管理方法是阴道镜检查和宫颈多点活检 对于阴道镜检查和活检均未发现CIN2,3的女性,在12个月时HPV DNA检测或6个月和12个月时细胞学随访是可接受的 在随后的检测中HPV DNA阳性或者重复细胞学≥ASC—US的女性,再次阴道镜检查是推荐的方法。 如果HPV DNA检测阴性或者连续两次重复细胞学“无上皮内瘤变或恶性病变”,推荐返回常规宫颈细胞学筛查。 二、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随着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的增加和普及,LSIL发生率有所增加,LSIL 的平均检出率是2.9%。LSIL通常表明是HPV感染,其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为76.8%。在LSIL人群中,初次阴道镜检查发现的CIN2及更高级的宫颈病变的发生率为12%—16% 1、普通人群LSIL的管理 对于普通人群LSIL的管理推荐使用阴道镜检查和多点活检 对于没有发现病变和不满意的阴道镜检查的女性,采集宫颈管样本是更好的方法。 对于满意的阴道镜检查且转化区发现病变的女性采集宫颈管样

p16和ki67双染检测助力宫颈癌前病变诊断

p16 与Ki-67 双染检测,助力宫颈癌前病变诊断 研究发现,全球绝大部分宫颈癌病例都就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只有长期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才会导致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进而发展为宫颈癌。宫颈癌防治的关键在于筛查出高风险人群,找出高级别CIN 患者,及时干预。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宫颈上皮细胞或组织中检测两种生物标志物p16 与Ki-67 以辅助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已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重点。 日前,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全国细胞病理学会议暨细胞病理学读片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主任余俐教授同与会病理及肿瘤领域的专家深入交流并探讨了CINtec?PLUS p16 与Ki-67 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对于辅助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重要性。p16 与Ki-67 双染检测辅助细胞学诊断,有效降低阴道镜转诊率细胞学在很多国家就是标准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敏感性较低、重复性差,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针对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 ,不能明确就是癌前病变还就是反应性细胞改变;实验室间的结果差异大;对腺癌不敏感;筛查间隔频繁,至少每2~3 年就要进行一次检测。余俐教授指出,较为理想的宫颈癌筛查手段应该就是在提高细胞学检测敏感性的同时,能够不损失其特异性 或者可以通过客观的生物标志物,标记出高级别病变的细胞,

以辅助细胞学检测结果的判读与诊断。 2012年,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与美国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会(ASCCP联合发布了下生殖道HPV相关的鳞状病变的命名标准化计划(LAST)指南,最终认定p16就是唯一有足够的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其可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正常细胞的HPV 一过性感染,免疫组化检测不能检测到p16 表达,而HPV 转化性感染则会引起p16 的过度表达, 并被免疫组化检测到。因此,p16 可作为HPV 感染的间接标志物, 广泛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诊断。 LAST指南建议使用特定克隆号(E6H4)的p16INK4a抗体作为 检测HPV 感染就是否影响到细胞周期调控的生物标志物,该克隆号就是我国唯一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认证的p16INK4a 抗体。2015 年11 月26 日,CFDA 批准罗氏诊断CINtec PLUS 细胞学试剂盒[抗p16(E6H4)与Ki-67(274-11AC3)单克隆抗体鸡尾酒试剂(免疫细胞化学法)]用于宫颈脱落细胞学诊断。 p16 在细胞周期的阻滞期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功能, 而另一 种生物标志物Ki-67 则指示细胞增殖。在同一个细胞周期中, 如二者同时表达则提示细胞周期失调。CINtec PLUS 细胞学双染检测能够同时检测出HPV 持续感染后过表达的p16 与Ki-67 。如双染阳性,强烈提示CIN2+ 病变,需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如双染阴性,可随访一年后复查,显著降低阴道镜转诊率,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过早期宫颈癌手术 治疗,40例患者中8例患者病理级别上升,病理级别上升率为20.00%,浸润癌 发现3例,出现率为7.50%,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在II级-III级之间的患者有32 例(80.00%)原位癌或镜下疑似早期浸润21例(55.00%)。结论早期宫颈癌手 术中进行冰冻病理诊断能够针对术前活检取材检验中的漏洞进行全面分析,为宫 颈病变程度的确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对宫颈组织是否存在浸润病变、判 定浸润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便医疗工作者更好的确定手术方式给予患者积极 有效的治疗干预。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02-0128-02 从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趋势来看,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妇 女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阴道镜诊断与治疗技术逐渐普及,宫 颈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宫颈癌的发现率逐渐上升,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1]。虽然传统术前经阴道镜活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患者病情,但 是由于活检组织取材表浅,样本量较小,无法很好的判定宫颈上皮内瘤是否出现 癌变情况、宫颈癌是否出现浸润情况,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2]。针对 这一现状,我院通过早期宫颈癌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现根据我院早期宫颈癌患者 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汇报: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经患者及 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临床治疗研究。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患者年龄在26-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为38.98±4.85岁。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 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术中取患者子宫组织宫颈标本,将其送入冷冻室后进行常规取材,然后利用恒冷冰冻切片机冷冻3min,降温至零下-22℃左右,去间隔切片4张, 使用HE染色处理。 1.3疗效判定治疗2疗程(14d),判定疗效。完全缓解:患者尿蛋白< 0.3g/24h,呈阴性,血蛋白、肾功能恢复正常,水肿情况基本消失;部分缓解:患 者尿蛋白下降≥50%,血白蛋白、肾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无效:上述指标均无 明显改善或出现不同程度恶化。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经过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40例患者中8例患者病理级别上升,病理级别上 升率为20.00%,浸润癌发现3例,出现率为7.50%,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在II级-III级之间的患者有32例(80.00%)原位癌或镜下疑似早期浸润21例(55.00%)。 3.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给女性朋友带来了很大身体和心理的危害。那么宫颈癌前病变是癌吗?宫颈癌前病变是指癌症发生前该部位发生的病变而由此引发癌症的病变。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一般认为这个演变过程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浸润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或仅有一般宫颈炎的症状,如白带增多。也有主诉白带带血或性接触后少量阴道流血等。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光滑,无明显炎症,或有宫颈充血或糜烂,糜烂程度不等,范围也不同,触之有时易出血,与一般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因此,CIN 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单凭其症状及体征是无法诊断的,主要根据组织学检查而确诊。 宫颈癌前病变四大症状 一是,性生活后出血。70%-80%的宫颈癌症患者都有这一症状; 二是,宫颈糜烂。年轻女性宫颈糜烂经久不治,或是更年期后仍有宫颈糜烂,应该引起重视; 三是,接触出血,性生活后出血,或是妇科内诊检查后子宫出血,都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征兆; 四是,白带混血,除上环引起子宫出血外,女性长期白带混血应及时检查。有80%的宫颈癌前病变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达到治愈。 诊断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 (1)宫颈巴氏涂片法:为传统的宫颈细胞学检查,它的广泛应用,已在过去50年里成功地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约70%。但由于巴氏涂片假阴性、漏诊率较高,已不再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要,逐渐被更先进的检查方法所替代。 (2)TCT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是90年代末发明的一项细胞学新技术,它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是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 2.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测:以发现高危发病人群并作进一步检查。

子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指南_3

---------------------------------------------------------------最新资料推荐------------------------------------------------------ 子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指南 子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指南宫颈细胞学异常的管理一、非典型鳞状细胞(ASC) ASC 分为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排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ASCH)。 ASC 中的浸润癌患病率很低(大约 0. 10. 2%)与 ASCUS 相比, ASCH 的 CIN2、 3 的发病率较高。 因此不能将 ASCUS 与 ASCH 等同处理, ASCH 应看作是不能明确意义的 HSIL (一) ASCUS 的管理 1、对于年龄大于 20 岁的 ASCUS 女性的管理(1) HPV 检测和分流(2)间隔 6 个月连续 2 次重复细胞学检查(3)单独使用阴道镜检查 2、特殊人群 (1) 青春期女性: HPV DNA 的阳性率随 ASCUS 女性的年龄变化而变化。 年轻女性的 HPV DNA 阳性率比年长的妇女高,因此使用 HPV 检测管理青春期女性的 ASCUS,会使大量癌变风险低的青春期女性去做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 ASCUS 的青春期女性,每年细胞学随访是推荐的方法。 在 12 个月随访时,只有出现HSIL 细胞学检查结果的青春期女性才应考虑阴道镜检查。 在 24 个月随访时,出现ASCUS 结果,应考虑阴道镜检查。 对于 ASCUS 的青春期女性,常规行 HPV DNA 1 检测和阴道镜 1 / 16

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有效的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采取有效手段干预处理,从而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病率。那么大家可能会问: 1、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筛查呢?具体怎么筛查呢? 2、最怕做妇科检查了,宫颈癌常见的筛查方法是怎样做的?会很难受吗? 3、我们只看的懂“正常”、“阴性”这些字样,如果不是这些字样我们该怎么办? 4、什么是阴道镜检查?什么情况下需要行阴道镜检查?做阴道镜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宫颈癌筛查的年龄段及主要方法 二、宫颈细胞学(TCT)和HPV检查是个怎样的过程? 其实不管是TCT还是HPV检查,它们的操作过程是差不多的,全程仅需3~5分钟。你首先按照医生的指导放松的躺在妇科检查床上,医生会用一种称为阴道窥器的器械扩张阴道内壁,以便可以看见宫颈,接下来就是取样。在医生取样的

过程中你并不会感到疼痛,因为宫颈内并没有痛觉神经末梢,所以你大可不必紧张。 三、拿到TCT和/或HPV结果后该怎么办?

拿到结果后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这个环节也很简单。如果结果正常的话那就定期做好筛查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结果不正常那就需要找医生来判断并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四、什么是阴道镜检查? 具体哪些情况会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做阴道镜检查需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阴道镜是一种妇科内窥镜,主要用于外阴、阴道、宫颈上皮内病变、早期宫颈癌及其它下生殖道早期病变的辅助诊断及评估。它是将充分暴露的阴道和宫颈光学放大5-40倍,直接观察这些部位的血管形态和上皮结构,以发现与癌变有关的异形上皮、异形血管,对可疑部位进行定位活检,以提高宫颈病变的确诊率。

宫颈癌前病变介绍【最新】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癌症发生前该部位发生的病变而由此引发癌症的病变。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一般认为这个演变过程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浸润癌。 四大症状 一是性生活后出血。70%-80%的宫颈癌症患者都有这一症状; 二是宫颈糜烂。年轻女性宫颈糜烂经久不治,或是更年期后仍有宫颈糜烂,应该引起重视; 三是接触出血,性生活后出血,或是妇科内诊检查后子宫出血,都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征兆; 四是白带混血,除上环引起子宫出血外,女性长期白带混血应及时检查。 有80%的宫颈癌前病变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达到治愈。 诊断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 (1)宫颈巴氏涂片法:为传统的宫颈细胞学检查,它的广泛应用,已在过去50年里成功地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约70%。但由于巴氏涂片假阴性、漏诊率较高,已不再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要,逐渐被更先进的检查方法所替代。 (2)TCT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是90年代末发明的一项细胞学新技术,它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是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 2.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测:以发现高危发病人群并作进一步检查。 3.电子阴道镜检查。 4.宫颈碘试验检查。 5.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6.宫颈锥切术病检。 7.阴道细胞学检查。 阴道细胞学检查注意事项:(1)细胞涂片前,勿冲洗阴道,禁止性生活,亦不做阴道镜检查。细胞涂片应在妇科检查前进行。窥阴器上勿涂抹润滑油,可涂少许生理盐水,以免影响检查结果。(2)玻片应干燥,清洁。(3)涂片要均匀,动作要轻柔,用力过重可造成细胞损伤或变形。(4)涂片不要太厚或太薄,以免影响观察。(5)应避免在刮片时造成出血,否则之制成的玻片被红细胞干扰、覆盖,难以找到癌细胞。(6)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