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

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

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
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对一位校长或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从关注教师开始。”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做到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把教师的发展摆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去抓,切实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学生要发展,教师必须首先要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部曲:学习、研究、实践。具体可分为以下16种活动。

1.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通过博览群书,拜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可以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心灵相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对于教师,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报刊、图书等等。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写作。”

近几年,为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丰富教师的精神食粮,使教师保持必有的理性和深度,学校每年都要征订了各科的教育报刊杂志,根据专家的建议购买了教师必读的部分书籍,初步建立了教师专业素养书架。

每学期开展了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先后读过《爱心与教育》、《不做教书匠》、《做最好的教师》等书籍,并要求老师读完后要写出读后感。学校搞活动,发给教师的奖品也都是书,先后发过《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没有孩子是差生》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教师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书香校园初步形成。

2.师德培训

周济部长说: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要把爱与责任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为此,我们大力倡导“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的教风,要求教师每天做到四个一“尊重每一个家长,关心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工作”。开展一系列活动震撼了老师们的心灵,师德修养得到了提升,灵魂得到了净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主要从专家引领、领导引领、骨干引领这三个层面展开的。第一层面是专家引领。利用市、县教研员到学校调研之机,组织教师向教研员请教,面对面交流,开拓视野。通过网络聆听名师名家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极大震撼了老师们的心灵,提升了自身的业务素质。第二层面是领导引领,开阔教师的视野。第三层面是骨干引领。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作用,学校采取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如:骨干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定期讲座,“名师工程”的“四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研讨、带教一名年轻教师。)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4.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围绕一节课进行的研究活动。、案例研究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对本校教师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我们在组内研究课的基础上,每个单元精选一节课进行同一课题的“追踪式”课例研究活动。主要方式为:“听”、“评”、“改”。听:教师集体听一节课。评:现场评课,采取“听后即评,边听边评,评后再讲,讲后再评”的评课形式,及时有针对性提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执教老师根据大家的建议共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二是观看优质录像课。通过对成功案例的研究,让我们的教师站在高起点上,少走弯路,促进

提高。三是开展同上一节课的比赛活动。通过上同一节课,展示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理解的不同,设计的理念不同,处理的细节不同,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的差距,感悟教学能力的欠缺。

5.教师论坛。

为提高让教师的理论水平,让教师在辩论中增长才干,在辩论中达成共识,加强交流合作。尝试举办“新课程伴我成长”、“自主与合作学习”、“让校园充盈希望”的教师论坛。以全新的理念、丰富实践经验为主题内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为老师们搭建交流思想、展示自我、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平台。

6.集体备课

备课制度实行的是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既提倡资源共享,又注重突出个人特色.在实践中,我们提出了“三次备课.两次反思,一次突破”(深钻教材第一次精心备课,集体备课分享经验第一次反思、第二次备课;上课后交流体会再一次反思,反思之后第三次备课,最后实现课堂教学的一次突破)的备课制度,实行教研组长——教导处签字制,以真正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7.典型引路

为使教师尽快进入课改角色,少走弯路。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典型引路作用。学校规定县级教学能手和县级骨干教

师每学期都要上引领课。同时还邀请县内的县级教学能手和县级骨干教师来我校讲课,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后,及时组织听课老师进行了研讨,方式是先由执教老师谈课后反思,再由教研组长评课。

教师们新颖的教学设计、创新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机智,融洽的课堂交流给了我们教师以新的启迪,从而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8.沙龙对话

如果说教师的自我学习是一种“吸收”,那么沙龙对话就是一种“倾吐”,必要的“倾吐”能促进更多的“吸收”。沙龙对话分两种,一种是以中心议题中心发言人为主,中心发言人做事先准备,内容充实,其他人补充发言,另一种是事先不指定“中心议题”,让每位教师带着感悟,困惑和疑问来参加沙龙对话,让教师在漫谈中,建立高层次的共识,以达到研究问题,交换信息,经验共享的目的,以推动校本研究。

9.校际交流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谊,目的是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每学年都要带领一部分骨干教师走出去与市、县的兄弟学校进行交流,让教师们在交流中成长,交流中提高,以课堂为基地,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的声誉。

10.自我反思

“一课一反思”这是我校教学常规要求。教师备课时在备课本上预留空白,上课之后即刻将教学得失记录于教案之后,可以写出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可以写出自己当时教学体验;可以写出自己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及时记录自己对教学的灵感和思考。在每日一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先后还制定每周一心得,每月一交流的制度,促进时常教师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使教师逐渐走向用脑思考,用心教学。

学校印制了《教学反思和自查表》,让老师们每天记录自己的教育感悟和教学心得。录制教学实录,对照自己实际不断感悟,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11.教育博客

Blog作为网络时代信息化下的产物,它记录了人们的思想历程,同时,它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交流空间。目前它正在逐渐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和人文环境,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重要途径。在Blog上,老师们可以十分方便地记载每天行动研究中发生的教学故事,及时积累研究需要的各种信息,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调用:反思、写作、引文……都可以得到便捷的服务。尤其重要的是,Blog使老师们从早先上网时的人机对话转化为人与人的对话。在Blog上,教师们可以得到熟悉的和陌生的教育博客们的鼓励与欣赏,在学习与交流中获得知

识、智慧和情感上的满足。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从去年开始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记录自己每天的教育足迹,收获教育思想的成熟。目前,我校已有5位教师建立了自己电子成长记录袋和自己的教育博客,在Blog上发表了文章。

12.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育发展到今天,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学生个体身心状态的变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等,面临形形色色的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借助于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中小学教师借助课题研究开展教育科研具有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创建课堂教学流程模式》为课题,建立一系列评价体系,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包括课堂观察评价、学生素质发展报告评价等内容。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实验老师根据各学科制定了一系列的课堂观察表,有利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会听、会思、会问、会说,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强化了双基,将原来的“操行评语”和“家长意见”改为“老师对我说、家长对

我说、同学对我说、我对自己说”。老师、家长、同学、学生四心相连,密切了家校关系,拉进了师生距离,使评价更加全面!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我们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记录下学生的成长轨迹,描绘出学生成长发展的曲线,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帮助孩子养成自律自强、主动发展的好习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留下美好回忆。

13.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与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旨在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我校建立了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十多个,有150余人参加特长小组的训练学习;我们还利用西安镇文化教育基地的优势,以西安镇教育文化为背景,较好地利用了当地的爱国教育课程资源。

14.信息技术培训

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实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我校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包括课件制作、网叶制作、资料检索、表格统计等内容,通过培训,校园网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多媒体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15.德育培训

为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重点抓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我们先后举办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培训会、班主任论坛等不同形式的培训会议,如专题讲座《开好班队会,让教育更精彩》使班主任倍加重视班队会工作,每学年一次的一年级班主任培训会,使新生的入校工作更加规范,深入细致,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管理形象。为落实德育工作“小、实、近”的要求,我们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了以体验为主的我能行的系列活动(吹拉弹唱我能行、尊老爱幼我能行、科技创新我能行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同的年级开展了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级开展了养成教育,二年级开展了自信教育,三年级开展了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等。

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由于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新城铺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措施 1、开展校本研究:校本研究为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行动”与“反思”搭建了平台 “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取向 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校本研究的特点:“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2、经验+反思=成长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难怪,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反思= 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的成长公式。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3、不断完善教师组织的学习机制 (1)、自主学习。定期和不定期地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书目和教育报刊上的文章篇目,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为教师们研讨提供了共同的话题。 (2)、信息交换。通过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召开读书交流会、组织教师学术讲座及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促进彼此间的信息交换,从而丰富每位教师的信息量。 (3)、专题论坛。组织教师在一起对某个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意见以至引起争论,达成共识。 (4)、学术沙龙。组织教师在一起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大家的观点

相互碰撞、充分磨擦以达到较为一致的认识。 4、促进教师自我实践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我们与教师一起学习了教育理论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自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 (2)、剖析教学实践,完善教育理论。我们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行动中研究,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建构和丰富教育理论。 5、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撰写教学笔记。培养教师坚持撰写教学笔记的习惯,教师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得与失。 在新课程推动下,校本培训走向更加生动开放,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让学校具有强劲的生命力,从而去创造基础教育灿烂的明天。 6、构筑宽阔的教师发展平台 (1)、倡导团队精神,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主要形式。校本研究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提倡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因此,在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中,认真组织了各级各类有益活动,多层面地为教师提供了同伴互助、协作对话的交流平台。 (2)、内外挖潜,让教师在专业引领中提升 校本教研强调立足学校,充分发挥校内的教育智慧,尽量盘活校内资源,由学校教师共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鉴于此种理念,注意在校本研究过程中培养一支爱学习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网络、音像、图书资料的间接引领作用,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教育经验的学习和研究,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思想理念层面的专业支持。

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ap课程(the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即美国大学预修课程,是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为优秀高中生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基础课程,该项目已成为国际性教育项目。美国、加拿大等国高等院校普遍认可ap课程成绩及折抵的大学学分,学生可减免相应的大学课程达到缩短学时、节省费用等目的。美国的ap课程项目在中国的实施与推广为中国优秀高中生跨入国际名校,接受国际优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我国精英人才的培养拓宽了渠道。 一、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提出的背景 1.美国ap课程教师的标准和要求 由于ap课程是大学课程,美国大学理事会对ap教师提出了较中学教师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建议教师应获得相关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至少有3年教学经历并经过从师专业训练;建议教师持有教师专业资格证书;教师能够利用各种教学策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及沟通技能,使ap项目惠及所有学生;教师可利用电子媒体形成个人教学理念和经验,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对于中国的ap课程教师来说,作者认为还需满足:教师能够理解美国ap课程教学理念并将其实施于教学实践;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2.中国当前急需具有深厚ap课程学科理论知识且具有较强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为ap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由于ap课程项目在我国的实施刚刚起步,国内从事ap课程教学的教师数量远远满足不了该项目在中国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的ap课程教师分为三类:外籍教师,海归教师及国内高中教师。外教熟悉美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不熟悉中国学生特点及中国中学教学现状,存在着水土不服的现象。对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海归教师来说,愿意到高中任教的人数很少,而国内高中教师资源丰富,他们对中国中学教育有较深入理解,他们应是在中国推广美国ap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是传播ap课程项目教育理念的使者。中国的ap 课程教师是中国双语教师群体中的特殊成员,要求既要具备大学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同时又具有大学双语教学的英语水平,这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这两项要求也是中国的ap课程教师数量处于瓶颈状态的主要原因。 美国ap课程项目要在中国持续发展下去,教学质量是关键,师资队伍是根基。因此,采用适当策略促进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中国的ap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界定 对于中国的ap课程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作者认为“中国的ap 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中国教师为适应美国ap课程项目在中国发展的需要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过程,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和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的过程,包括

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策略

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促进教师“想发展”的策略 当前,很多校长的苦恼是:绩效工资改革以后,教师的工资待遇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很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却下降了,引发了不少其他的负面效应。这里固然有很多复杂的政策操作问题,但我认为根本地原因是激起了教师相互的比较之心,用低级职业满足替代了高级职业满足。当前,在我们无法进一步通过校长的权利以经济杠杆来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前提下,我认为还是需要借助精神、价值等内在的激励因素来激发教师发展的持久内动力。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1:善用激励因素,强化教师内在的职业满足 在心理学里,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称之为“双因素理论”。所谓双因素理论是指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例如工作的政策、行政管理、监督、工作条件、薪水、地位、安全以及各种人事关系的处理不善等。保健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当消除了员工这些不满因素时,只是起到了“没有不满意”的效果。 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本身带有挑战性,工作的成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及职务上的责任感和职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和成长等等。这些因素的满足,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热情,对于员工的行为动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双因素理论非常适用于解决当前教师绩效工资后带来的一些问题。 有这样一所学校,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原因,从硬件到软件都很薄弱,学生生源90% 是来自社会的弱势家庭,考试成绩总是排在全区的后面,所以教师都非常灰心,职业倦怠非常严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校长带领教师分析,埋怨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我们只能打好手中的牌。于是,他们引入了成功教育的发

教师专业成长的办法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对一位校长或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从关注教师开始。”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做到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把教师的发展摆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去抓,切实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学生要发展,教师必须首先要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部曲:学习、研究、实践。具体可分为以下16种活动。 1.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 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通过博览群书,拜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可以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心灵相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对于教师,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报刊、图书等等。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是把别 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写作。”

近几年,为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丰富教师的精神食粮,使教师保持必有的理性和深度,学校每年都要征订了各科的教育报刊杂志,根据专家的建议购买了教师必读的部分书籍,初步建立了教师专业素养书架。 每学期开展了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先后读过《爱心与教育》、《不做教书匠》、《做最好的教师》等书籍,并要求老师读完后要写出读后感。学校搞活动,发给教师的奖品也都是书,先后发过《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没有孩子是差生》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教师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书香校园初步形成。 2.师德培训 周济部长说: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要把爱与责任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为此,我们大力倡导“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的教风,要求教师每天做到四个一“尊重每一个家长,关心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工作”。开展一系列活动震撼了老师们的心灵,师德修养得到了提升,灵魂得到了净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专业引领

最新《构建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的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构建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成长的策略研究》中期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是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的精神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 2、罗庄区自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 2009年,罗庄区自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日益凸显,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但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评价是落实教学改革的魂,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作用,过去的评价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 3、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当前,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教学改革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但评价体制还远远更不上改革发展的要求,这不仅制约了教学改革的进程,进而可能会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我们把倡导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不仅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改革的要求,更能发现和挖掘教师、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也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在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鉴于此,我们确立这一课题并进行研究。 二、现状分析 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就会出现不同的教育评价,评价永远是为内容、形式服务的。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很快,但完善的评价制度却远远滞后。为此,关于评价制度的改革也日趋深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区对学生评价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研究,并取得到一定的进展,突出表现在:评价时注重了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行为习惯的养成评价,小学和初中学段的衔接性评价等。虽然我们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但从根本上说,还没有摆脱原有经验的制约,认识上还有偏差,加上现实的教育状况的影响,从而导致在操作策略上,注重选拔过多,过程关注仍很不够,致使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理念和策略还不能说有了质的变化,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学生是评价的主人,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策略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策略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的完美产物,二者相辅相成,缺乏教学理论指导的课堂,是了无生机的机械的应试教育。没有经过课堂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无法实现的虚无飘渺的神话。因此,只有二者完美结合,才能生成高效的教育。那么,针对农村教师,该如何充实他们的教育理论呢?培训与学习,不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的良策。 一、培训形式多样化。 1、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 近些年来,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高度重视,轰轰烈烈的进行了课程改革,加大对农村教师专业提升的扶持力度,先后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从而使一批农村骨干教师迅速得以成长。然而,对于资金紧张的农村学校来说,常常无法使参培活动难以成行。因此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将这种高规格的校外培训与共享型的校内培训紧密结合,使得前者付出物有所值,后者成长如愿以偿。学校也应该采取措施提高这种培训与返培训的效益。 2、校级培训与组级培训相结合。 由于培训级别的不同,可能也会形成培训内容各有侧重。相比来说,校级培训体现整体性,其对象是全体教师,其目的是有助于学校管理,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其内容可以是思想政治培训,也可以是心理辅导培训,还可以是学校中层组织管理培训等,例如班主任培训等。组级培训注重学科性。其对象是不同学科教师,其目的是研究教师、研究教法、研究课堂、研究学生,通过教学理论的多元化来促进学科专业化和课堂教学的更新。其内容可以是教材教法培训,也可以是课标解读,还可以是教学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相关辅导。培训者必须理清自己所选内容的范畴,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集中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 无论是校外、还是校级、组级培训,因参训人数较多,内容必须面对全体,均属于集中培训。教师的专业提升仅靠这种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提倡教师的自我培训,如果说集中培训是通过“步调统一”而实现“满园春色”的话,具有专业成长群体化。那么自我培训则是通过“另辟蹊径”而实现的“独树一帜”,具有专业成长特长化,更有助于教师“海纳百川,取长补短”,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理论雏形。 二、培训内容多元化。 1、以师德师风培训疏心理,塑师魂。 当今社会人们追求更广泛,文化形式更多元,对于一个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无论是社会因素,还是环境因素,或是自身因素的影响,多多少少对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有着不同的看法,职业倦怠感常常无法避免,三尺讲台上的做法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心理的疏通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必须定时组织相关培训,端正师风、凝聚人心,规范教学行为,引导教师自我释压,保持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情和教学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2、以岗前提高培训为新教师导航。 面对目前教师调动频繁的现象,几乎每学期都有教师调进各校,处于提高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考虑,学校可以在学期伊始听取摸底课之后,针对各个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点评及培训活动,这样有利于校本教研良好氛围的营造,也对学期教研活动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3、以教材教法培训显目标,明方向。 处在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再资深的教师,也不敢轻易“手拿一本书,直接进课堂”。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培训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通过培训,要能使教师明晰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特点,明白教材的发展方向,创新教学技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增强课堂实效性,使学生学得有效、学的愉快、学得主动。那么这种培训必须将“返培训”与教研组培训结合起来实施。 4、以经典选读渗透课堂,引发思考。

浅谈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浅谈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内容摘要:一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未来的持续发展,依赖的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是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由低专业水准向高专业水准发展转化的过程,是教师地位不断改善、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迫切要求。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直是行业内的热门话题。幼儿园教师属于教师群体,具有一般教师的职业特点,但是幼儿园教师又具有其他阶段教师不同的的专业特性和现实问题,因此,探讨适合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很为必要。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成长 胡锦涛总书记在《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校以师而强,园以师而立。一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未来的持续发展,依赖的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是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由低专业水准向高专业水准发展转化的过程,是教师地位不断改善、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迫切要求。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直是行业内的热门话题。幼儿园教师属于教师群体,具有一般教师的职业特点,但是幼儿园教师又具有其他阶段教师不同的的专业特性和现实问题,因此,探讨适合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很为必要。 一、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关键。 新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走出校门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满怀热情、表现欲强,但缺乏实践经验;他们虽拥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保教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他们敢想敢做,渴望成功,但缺乏遭受挫折的能力。一名新教师初涉教育岗位,必须接受严格的指导和训练。因此,一所好的幼儿园要保持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必须重视对新教师的培养,为他们积极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他们快速成长。一名新教师如果处于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中并得到恰当的指点,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品教兼优的名师。我园充分认识到对新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对新教师专业化成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策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法于举措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一般要经历学习积累、拓宽发展、完善成熟、改革创新阶段。伯利纳(Berliner,1988)认为,教师专业成长要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于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他指出,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经过2―3年,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熟练新手教师,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需要3―4年才能成为胜任型教师。此后,经过5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那么,怎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如何使一名新教师经过若干年的培养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呢? 一、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可以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惟一途径。因此,教师应主动购置一些专业书籍,进行专业提升。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对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重要。教师需要经常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通过读书加深自身理论底蕴,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优秀教师都有一个读书嗜好,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要敦促教师养成爱看书、善于看书的良好习惯,关注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了解教育教学的前沿知识,科研动态,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化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同时,还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等基础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新课程呼唤“反思型“教师,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一个反思型教师应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把自己放到学习者的位置上。例如,教师可以加入专业的学术组织,定期阅读有关专业文献,及时了解所教学科和教育领域中的最新进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从而更好地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此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在上课、听课与评课中总结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教师的发展成长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以及外部的支持与协助。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知识教给新教师。我校每年都有新教师进入,我们依据本校实际,将多年带过毕业班的相对教龄较长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与新教师接对。如相互听课,让新教师模仿学习,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风格等学起,快速成长,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学校每学期也安排不少公开课,让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整合、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法的确定、知识点的落实、重难点的突破等方面都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把握,进行精心备课、反复修改,认真授课,展示自己的才华,然后加以概括总结并认真反思,使全体教师从中受益,从而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在相互学习和探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适应教育发展、教育变革的自我需求。专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不断理解教育内涵、探索教学策略、提炼学科知识与技能、担负教育责任、完成教育使命的社会化过程。教师的专业程度和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层次。因此,如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成为学校管理中必须研究和推进的核心课题。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1.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是教师的工作,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由教师来决定。一所学校可能房子很漂亮、仪器很先进,但如果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其教育质量就不会高,学生也不会来。课程的执行者是教师,再好的理念、内容,没有好的老师,课程改革也搞不好。反过来讲,即使理念不很新,教材编得也不是很好,可是优秀教师照样可以妙笔生花。以前我们讲“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现在我们要把它改成这么一句话:“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2.专业发展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核心要素。一所学校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向心力,有没有向上的力量,教师是关键。而教师的力量从什么地方来呢?从教师的发展来。人会产生惰性,如果教师工作变成机械性的工作,每天上班面对学生、上课、批改作业,年复一年,到最后就会懈怠,就会丧失教学兴趣,那学校里就没有生气了。而学校凝聚力的提高,会让人觉得有朝气,使学生、教师不断地有新的目标,不断地有新的成绩,不断地有新鲜感,不断有成就感,不断地有向上的动力。我们所说的发展,不是让所有的老师都去当校长。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一种事业感、成就感,是在教育岗位上的职业发展。 3.专业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的,我们应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教师的发展也是我们的目的,通过教师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应该的,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千万不能只使用人而不发展人。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使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成为必然。在办学实践中,笔者思考并尝试了以下几点: 1.培养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是指教师为了获得自身专业发展自主学习和自主调整、完善自身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的意识,是教师对活动及教育观念的一种省察和反思,即对教师自身发展的反省认知。这种意识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总结、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的评估和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 2.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进行主体性反思。反思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境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导读:本文是关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希望能帮助到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

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教育沙龙。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和目标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和目标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培养必须立足于教育实践。而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是教师平时工作学习、研究的重要阵地,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渠道。校本教研是推动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教学能力的保证。为切实抓好校本教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和实施。 一、建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运作机制 (一)校长是教学工作的计划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是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带头人,为了使校长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指挥者和组织者,校长与校领导成员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在不断的学习中,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正在向五个方面发生转变:1.由封闭式思维方式向开放式思维方式转变;2.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转变;3.由管理型向学者型转变;4.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5.由单一知识结构向综合知识结构转变。在不断的学习中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投入到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去。 (二)为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提供大力的支持 我们融会了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比如,为教师订阅了多种教育期刊,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上了宽带,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这些都直接服务于教师。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校本教研规章制度;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积极为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做研究型教师,学校督促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写出教学论文,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学校经常给教师创造施展才能和表达认识的机会,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重视教师的研究,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释放教师的创造精神,特别是允许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鼓励教师上出“自己的课”。我们知道,闭门造车是不会前进的,只有走出去,多学习、多交流,才能开阔视野,因此,我们不放过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多次派一线教师到各地学习,到兄弟校听课学习,在学习中反思与运用,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生变化。 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三)我们依据学校的具体实际建立了学校管理体制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学校管理体制是校长抓好教学的前提。我校实施校长负责下的主任分工责任制及教研组并列体制。实施校长、——教研组长——教师的三级管理,使教学各环节紧扣,管理脉络清晰。 二、确立学科研究主题,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一)集体备课有实效 教师要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必须从“上好课”开始。我校历来主张教师必须备课,并严抓了课前设计。新学期伊始,我们研究了先进的备课形式及内容。校长与校优秀教师刘冉共同研究了一课的教学设计作为范例,下发给

新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师素养和综合素质,以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作为“引领学生”、“发展学生”和“成就学生”的重要角色人——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这就要求教师加快专业成长,提升专业水平,以期能更好的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作为教师团体中的重要“一员”,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磨合”,面临着个人与团队的“融合”,面临着专业与辅业的“结合”。 一、新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全面性和多样性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繁重、复杂和艰辛,决定了教师要比其它许多行业的人员承担更为繁多和沉重的压力。特别在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师往往带着“激情”和“憧憬”步入校园,却遭遇诸多的“羁绊”和“挫折”,究其原因,归结如下。 1.不缺“学历”缺“学力”。 社会的变革让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教师的学历程度也是“水涨船高”,步入中小学的教师已经趋向于本科起点、研究生伴随,所以大部分的中小学目前招收的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对口”教师,教师的“学历”足以满足目前的学生“知识层面”的需求,但问题是“高学历”不代表“高学力”。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面对活生生的、个性的学生,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自身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教学经验的缺失以及对学生的“认知”还停留于“初级”阶段,教师的“学力”就显的薄弱和贫乏,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不缺“个性”缺“定性”。 人的个性在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的覆盖下,已经得到彰显,甚至澎湃,特别是青年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个性张扬”,作为新教师也不例外。但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踏上社会后就有了更多的责任,“个性”也是在社会、家长、学生认同范畴下的自觉,比如“赤膊上课”、“男教师带耳钉”、“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等就不符合教师的言行自觉,这些新教师往往能“谨遵之”,可是面对外界的喧嚣、诱惑和校园的宁静、平淡,很多新教师开始的激情会消减,

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策略

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策略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 激励自我更新, 通过自主反思、自主专业结构剖析、自主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主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主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主专业发展和自主更新的目的。近年来,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教师作为专业发展的对象和主人, 其专业发展必然要由外部驱动和自发状态转变为内部驱动和有意识地自我发展。这种发展越来越被看成是一种唤醒的过程, 而不是被看成一个由计划者和学者从外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性质而言,教师的自主发展是一种内源性专业发展, 它指向的是教师的自我更新和不断成长。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的自主发展强调个体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自律与自觉, 强调教师要有主动发展的意向, 要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 其发展动力来自教师内部需求而不是为了职位晋升等外部激励。因此, 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作为一个目标, 也作为一个过程, 同时还作为一种学习的特征,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 形成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良性系统, 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 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可以从以下策略着手: 一、唤醒自觉意识, 激活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原动力 詹姆斯( James,E.G) 指出: 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能性在于教师本身对成长的承诺。这说明专业成长的动机来自于教师内在的主动意愿。教师要实现专业的自主发展, 就必须把引发教师内在的成长动机作为理想的基石, 即要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所谓专业自觉意识, 是指教师能在习以为常的教育实践中觉察到真实的问题, 认识到问题背后的契机和资源, 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能提出问题,有主动改善实践的专业意识和能力。因此, 激发和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的, 也是最为根本的问题。这种内驱力来自教师对于自身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追求, 来自于面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挑战而产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来自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 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其核心是强调教师要真正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 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教师专业自觉意识的激发和唤醒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尝试: 1.适当营造危机感

开题报告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教师职业是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它的存在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时。但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教师职业只是一种非专业化,靠经验的职业。很长一段时间,是由其他职业的人士兼任。直到孔子首创私学,才出现了以教为业,并以此谋生的教师职业。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深入人心。在人们心目中,品德高尚,知识丰富便是优秀教师的标准。近代,教师职业开始迈向专业化的历程,到20世纪中叶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开始深入发展。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因为它是一种服务公众的形态,它需要教师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这些都要经过长期持续努力与研究方能获得与维持。这是第一次给予各国教师专业的确认。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现状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美国就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口号。1986年霍姆斯协会在《明天的教师》报告中提出了将教学从行业转为专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同年卡耐基教育促进会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也确立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培养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这两份报告,掀起了影响西方乃至全世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浪潮。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为题,明确指出“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1994年1月,我国正式施行的《教师法》也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特别是2000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充分表明我国政府已经把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摆上了议事日程。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整体性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全国上下纷纷响应,对该课题的研究更是轰轰烈烈。但是,由于许多历史原因导致引项研究在发达地区卓有成效,经济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也只是“打打旗帜,喊喊口号”,做做形势而已。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很多是民办教师转正,在职前就没受过专业训练,加之,身兼数职。既是教师,又是炊事员,甚至在寄宿制学校还是保育员。学生的学习,生活,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睡全要教师操心,教师已身心疲惫。根本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导致城乡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相差甚远,令人甚忧。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地区,全校学生将近1000人,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学生中午在校就餐。学生的学习、安全、生活成了压在我校53名教师身上的三座大山。对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教育沙龙。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