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

1. 底框部分:

(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

(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

(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

(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

(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

(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

(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

2. 砖混部分:

(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

(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

(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

(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

(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

(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

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

1. 底框部分:

(1) 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若在“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中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可计算风荷载,但结果偏小建议不使用;

(2)上部承受墙荷载的墙梁宽度不于300;

(3)过渡层如果开洞大于800,需要设边梁;

(4)抗震墙厚度不小于净高的1/20,且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其高宽比不宜小于2;

(5)注意:梁和柱的偏心,应根据建筑要求与砌体外墙平齐,且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6)注意:剪力墙材料为混凝土及其强度等级;

(7)材料等级:整个工程钢筋等级应统一为II级或III级,楼板、梁为C30混凝土,柱为C25混凝土,剪力墙为C30混凝土;

(8)在SATWE中进入底框模型后选取荷载时,选取上部砖混荷载的标准组合来计算配筋,这样可以不用单独建立砖混的计算模型

(9)在模型中,应输入底层的砖墙,并计算出二层砖混结构与底框结构的抗侧刚度之比,为保证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最好在1.3-1.8之间(1.5左右),以此确定剪力墙的是否开洞和增减长度;

(10)通过JCCAD得出综合模型中的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用柱底内力除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框架柱下应该设置的桩数,并由此确定承台类型(单桩、两桩等);

(11)对于小墙垛的强度和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压的计算应予以重视;(12)一般不考虑墙梁荷载折减,否则应在设计说明中提出对施工及使用的要求;

(13) 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进行柱双偏压验算。但是当纵横向尺寸接近及角柱可根据经验调整柱配筋,或用高层版TAT进行双偏压验算;

(14)当平面布置较规则时(无柱列错位情况)SAT-8计算结果与采用PK计算无显著差别。

2. 砖混部分:

(1)门窗洞口的输入必须尽量准确,门上方设置过梁,上方有梁的门窗洞口,其墙可不用输入,墙上不应设转角窗;

(2)构造柱先不输入,待进行初次计算后得出哪些地方需要加构造柱(打出计算书),再加入所需构造柱,直到满足抗震计算要求;

(3)该部分的梁用SATWE中的“有限元整体算法”计算;门洞过梁的配筋应以列表的形式表示;

(4)建筑材料:一层为MU10烧结粘土砖,M7.5混合砂浆(室外地坪以下为M7.5水泥砂浆),二层以上为MU10烧结粘土砖,M5.0混合砂浆(底框结构时,二层改为M7.5混合砂浆),一层以上板柱与梁、圈梁和屋顶构架可以用C20混凝土;轻质隔墙一般采用3KN/m2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5)修改部分楼板的板厚和部分构件的材料,以符合要求;

(6)计算基础时,板的活荷载可以折减,计算梁、板时,不折减;坡屋面的面荷载要用水平投影的值;

(7)阁楼层的高度=起坡处的高度+成坡部分高度的一半;

(8)准确把握总体信息,分清自然层与结构、荷载标准层的对应关系,进行

总体装配;

(9)阳台如果有分户隔墙,最好不要按照承重的砖混结构考虑,应考虑层层设置挑梁,上面输入墙荷载。

三、根据电算结果,绘制施工图:

1. 基础部分:(如果纯砖混建筑采用桩基础,那么计算时仍应按照底框模型来计算,但程序中的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不应取2,应该取1,总体信息中的底框层数注意修改为2)

(一)承台:

(1)根据柱底内力设计值简图确定柱与墙下所需桩数,一般有单桩(配筋按照构造要求)、两桩、三桩、四桩、五桩等,需要通过计算配筋;

(2)柱下所需桩数及桩之间的间距(一般为4d),确定承台尺寸:

a.承台厚度不小于300;且应比基础梁高度大200为宜;

b.承台宽度不应小于500,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的距离不小于150;

(3)承台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应按双向均匀通长配置,直径不宜小于Ф10,间距不宜大于200,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单柱单桩的承台按构造配筋,根据重庆市规范,应设置Ф12@100的封闭箍;

(4)承台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最小配筋率要求,主筋直径不宜小于Ф12,箍筋不宜小于Ф8;

(5)承台受弯计算中,在得出X、Y方向柱边的弯矩后,除以0.9*fy*Ho,可得出配筋面积;

(6)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二)基础梁:

(1)由承台和剪力墙的分布情况布置基础联系梁,单桩承台宜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

(2)宽度不应小于250,且应根据上部的承重情况加宽(当承受剪力墙时,应每边多出剪力墙50,当承受设缝时,宽度应宽出每片墙外边各50),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

(3)基础梁设计,荷载取基础基本组合,配筋计算可以用JCCAD中的计算结果,也可以以桩为支点按照连续梁模型用设计值进行计算(可简化为简支),上下纵筋直径不小于2Ф12,并应按受拉要求锚入梁内;

(4)桩顶进入基础梁内长度为50,桩的主筋锚入到基础梁长度不小于30d;(5)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梁顶面一般比一层室内地面低50cm;(6)要注意突出部分(如楼梯入口处的门楼、立面上的构架等)下面也要设置基础梁,有的需要打桩;

(7)基础拉梁高度取跨长的1/20,然后取柱子竖向力的1/10作为地梁的轴力,以计算地梁的纵筋;

2. 底框部分:

(一)梁:

(1)对生成的框架梁(墙托梁)配筋结果,需要根据这部分内容在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调整;(需对照规范逐条校对);

(2)依据配筋验算图自行配筋。不管是否按墙梁计算,必须满足托墙梁的构造要求。对非托墙梁可放松腰筋配置。因墙梁为拉杆受力,面筋拉通不宜小于2Ф18;梁上、下筋放大系数1.05

(3)住宅部分的框架梁按照墙梁处理,编号均为KZL-X,箍筋间距均为100;(4)宽度大于350的梁,均采用4肢箍,且上下纵筋至少4根贯通;

(5)由于卫生间降板400,且板厚120,故其周围的梁截面应取到550;

(6)对于高度h大于500的框架梁,应设置不少于2Ф14的腰筋,间距不应大于200,且根据框架梁计算结果确定并标出是构造需要(G)(构造要求腰筋总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2%)还是抗扭计算需要(N);如计算需配受扭筋则扭筋间距≤200:梁高400-450不少于2根(双边);梁高500-650不少于4根(双边);梁高700-850不少于6根(双边);梁高900-1050不少于8根(双边);

(6)框架梁跨中截面纵向受力钢筋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6%;

(7)框架梁每跨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通长配置;

(8)单独表示的梁要有标高,一般是建筑标高-0.030=结构标高;

(9)主次梁交接处、梁有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优先采用附加箍筋;(10)加大过渡层及屋面圈梁配筋;

(11)截面往往由箍筋配置情况控制。查看配筋验算简图时,注意箍筋面积不超过2.2(D12@100);若纵筋面积较大,实际配筋率可能超过2%时,宜增大梁截面重新计算,将箍筋直径控制在12以内;

(12)应加强支座处的配筋,特别是框架梁为墙梁支座时;

(13)如梁太密集,可以分画为横向梁和纵向梁两张图,

二)柱:

(1)最好按照计算书中的数值自行配筋,以免自动生成时出现一些错误;(2)框架柱和剪力墙要根据轴压比的大小进行多次调试,如果轴压比小于0.5,就应减小截面,或者沿纵横两个方向截面高度不同,以求使截面优化,应尽量接近规范要求的0.9,且截面尺寸尽量接近;

(3)框架柱箍筋不小于Ф8,且应在支座处加密;

(4)框架柱受力钢筋不小于3根HRB400的18;

(5)楼梯间处的柱子要注意偏位,以满足净空要求;

(三)墙:

(1)对于剪力墙,要求其抗侧向刚度与上部二层的抗侧向刚度之比符合规范要求;

(2)抗震墙周边设置梁(暗梁)和边框柱(暗柱),梁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1.5倍,截面高度不小于墙厚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倍;(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5%,并采用双排布置,拉筋间距不应大于600,直径不小于Ф8;

(8)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包括暗柱(沿全高加密箍筋)、暗梁,设置在墙的边框位置和开洞周围,具体配筋见规范;

(9)尽量加强过渡层的构造措施,如能接受,可采取措施加大过渡层纵墙来抵抗平面外弯矩的能力;

(四)板:

(1)应采用双层双向通长配筋,且每方向配筋率不应低于0.25%;

(2)长宽比满足:6、7度时不宜超过4,8度时不宜超过3,9度时不宜超过2.5,否则须验算楼板平面内的抗弯承载力及其变形对整个结构的影响;

(3)不宜开设大洞口,楼梯、电梯间的周围应设置抗震墙围成的筒体,且必须严格按照抗震墙的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设计及施工;

(4)其外侧边缘应设置边缘拉梁予以加强,拉梁可利用纵向框架梁或底部外纵墙,拉梁负筋至少应有50%且不低于0.25%配筋率的钢筋贯通梁全长。

3. 砖混部分:

(1)关于构造柱:

1)编号要清楚,凡有涉及该编号构造柱的图纸中必须要画其配筋大样,且标明起始标高;

2)构造柱纵筋不小于4Ф14,箍筋间距不大于200;八度超过五层采用4Ф14, 即纵筋加大一级;还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76的要求,对角柱、边柱从严要求;

3)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2.4m)两侧应设构造柱;特别要注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7.3.2.5条)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

4.2m。(规范的7.3.2.5的“接近”是指达到《抗规》第7.1.2条表中限制的层数或差一层。)

(2)根据各层板配筋简图人工配筋或调整自动生成的钢筋(面积、规格、间

距等),板厚与标高不同的板,板底钢筋和上部负筋必须断开;

(3)当有I、II级钢筋混用时,应注意:板的钢筋面积按照I级钢筋计算;(4)板上下的钢筋间距宜相等,或互为倍数,直径级差均取一级,楼板的最小配筋率(ρmin=As/h)应按照规范取用;

(5)负筋不宜过细,一面被踩塌,较大直径的钢筋不宜过疏,否则易开裂;(6)阳台部分需要清楚表示截面大样,其下面的拖梁和边梁需要根据计算结果配筋,其大样要注意与总体图协调(如墙体和构造柱的有无等);

(7)屋顶构架的梁、板配筋均可按构造配置,支撑构架的柱子从屋顶起,注意其与下部构造柱的衔接问题;

(8)屋面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配筋间距宜取150~200,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钢筋,其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常采用拉通一半配筋面积、不足另加的配筋方法;

(9)跨度小于2米的板钢筋只需说明双层双向可用双层双向Ф8@200,坡屋顶由于梁数量较多,故均为小面积板,可用双层双向Ф8@150;

(10)一些细部尺寸在“楼板模板配筋图”中已经表示的,在“梁平面整体配筋图”中可不再表示;

(11)板中的各种负筋,由于板的计算跨度唯一,故负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相等,且应准确标出负筋端部到墙边或梁边的距离;

(12)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

(13)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系数,板下筋乘以1.1~1.2的系数。但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负筋不宜过大(一般板厚≥150时,采用10@200,否则用8@200;非矩形板宜减少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轻质隔墙下只有在垂直单向板长边且不可能移位的位置,下面才加粗钢筋以形成暗梁;(14)楼板计算时,砖混结构房间外墙(包括楼梯间墙)不应按固接计算,楼板边支座应按铰接计算;

(15)雨蓬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若小于900,则最小板厚为100,否则为120;(16)挑板钢筋应留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

(17)应注明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18)多层砌体结构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房屋的总层数中。当错层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错层交界的墙体,除两侧楼盖处圈梁照常设置外,还应沿墙长每隔不大于2m增设一根墙中构造柱;

(19)关于挑梁:

1)阳台挑梁有时与墙中的烟道矛盾;

2)顶层挑梁有时为两层板荷载,不能选用标准层的挑梁;

3)挑梁外露与墙内部分标高不同时应注意梁在折角处的宽度及钢筋锚固;4)严格控制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即挑梁埋入砌体长度l1与挑出长度l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l1/l之比宜大于2;

(20)圈梁兼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另行增配;(第7.1.5.4条) (21)砌体结构的大梁,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6.2.5条设计。即: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强措施:

a.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b.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22)凸窗台板抗倾覆要计算足够;

(23)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的要求:高度、层数应从低处算起;

(24)跃层住宅六层上跃层的楼梯,一般放在客厅的楼板上,而一般情况下其下又不允许加梁,可以在楼梯下加暗梁(板)的方法解决。即:

a.如果楼梯与厅的现浇板短向平行,可以认为现浇板的一部分也是楼梯的一部分,钢筋叠加。但要注意叠加后的钢筋间距不要过小。

b.如果楼梯与厅现浇板长向平行,则于板短向在楼梯下加暗梁或板下附加筋。暗梁宽度或板下附加筋放置宽度为局部荷载下的有效分布宽度(荷载规范附录二)。(25)纵墙抗震验算不过时,可将内纵墙改为140厚的钢筋混凝土墙,造价虽略增高,但可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使用面积;

(26)楼梯间墙体水平支撑较弱,顶层墙体较高,在8、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设2φ8@500的通长筋,9度时,休息平台处宜增设一钢筋带;

(27)独立梁的受力钢筋均不得小于Ф14,Ф12一般用于构造筋及架立

砖混结构的设计内容、难点和注意事项

砖混结构的设计内容、难点和注意事项 砖混结构的设计内容、难点和注意事项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 200, 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宜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并双向双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

PKPM关于底框-抗震墙砌体结构设计的一些问题

底框结构注意问题 ▲底框结构上部砖混荷载? ●底框结构里程序自动会把上部砖混荷载传至底框,不用自己再加 ●用STAWE算底框是,砌体方面有一个选项: 1.按PM主菜单8算法; 2.有限元整体算法. 此处应该选1!!!有限元整体算法对底框不太准,只供参考(PKPM技术人员说的) ▲ sat-8计算底框时,结构体系选什么? ●引用《pkpm新天地》2004年第5期咨询台的信息: 计算砖混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已经失效。 所以在计算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无论选框架还是框剪结构都是无用的。▲底框建模问题: (1)建模时在底层砼抗震墙处我同时输入砼抗震墙和框架梁是否正确?有开洞的墙处我将洞口直接开到框架梁底,这样对吗? ●可以同时输入抗震墙和框架梁,框架梁作为边框梁。若是底部二层框架时,中间一层可以不用输入抗震墙。洞口可以直接开到框梁底。 (2)在PM楼层组装里面的设计参数里,总信息里结构主材应填什么?材料信息里主要墙体材料又该怎样填? ●在PM地设计参数应当填“底框”,结构主材可以填混凝土。在SATWE-8中的材料信息中应当填砌体。 (3)SATWE-8算完后,发现连梁超筋,而在墙洞上方有框梁,这是怎么回事? ●底框主梁直接可按规范要求计算,应考虑荷载直接作用在梁上,超筋就调整梁断面尺寸。(4)平法绘图时,应该将框架柱旁的墙肢与柱一起画配筋吗? ●既然柱与墙肢接在一起,那柱是构造边缘构件,应当查计算结果中抗震墙中的计算结果,按边缘构件配筋并画在一起。 ▲新规范中第7.1.8条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布置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底框房屋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为提高其抗震能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7.1.8条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托墙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建议尽量采用上部结构减少抗震墙数量的方案,即在无法对齐处设置次梁支承非抗震隔墙以避免次梁托抗震墙的方法。 ▲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1.0的原因? ●底框两层侧向刚度比小于1.0时,薄弱层是砌体层 ●底部太刚,薄弱层上移,而设计并未有效加强,导致该强的不强,不该强的很强(底框部分及其上转换层砌体),底框一般是使其薄弱层发生在转换层或两层转换的第二层。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底框问题 1.底框梁是否应定义为转换梁?因为此对抗剪非常重要!二者结果差很多. 2.底框板用不用特殊厚板计算?? 3.底框计算中底部剪力全部由抗震墙承担在计算书中怎么体现?? 4.设底梁层定义为二层底框指标由2.0控制还是2.5?? ●1,底框梁性质上讲是转换梁,但与高层中的转换梁不应混同在一起,所以在抗规中叫做“托墙梁”,其构造在抗规中已经很明确,不必照高层的转换梁来要求。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一般规定 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度 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 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

砖混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一、基础工程本工程施工图中基础采用条形基础,本施工 组织设计主要对条形基础进行编制 1.1基础施工 1.施工顺序施工放线——基槽开挖——检查轴线、标高——浇垫层砼——养护——砌条石基础——地圈梁 2.施工工艺 (1)地槽开挖采用人力开挖方式进行,开挖过程中其土石方应及时运至现场指定位置放置,严禁场内土石方乱 弃。 (2)地槽开挖施工应有序进行,不得随意切断场内临时排水沟道,开挖某处地槽前应将要切断的临时排水沟道改道后再行施工,以免造成现场排水不畅。 (3)垫层砼浇好后,在垫层上抄平并弹好中心线,经检查合格,做好隐蔽验收资料,再砌条石基础、关模扎筋浇地圈梁。条石基础的组砌要严格按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施工时,砂浆打座灌缝应密实,组砌得当,收阶合理,不得有松动、通缝,漏灌砂浆等现象。 (4)基础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土方回填。

基础工程完成后,用经纬仪放出各条轴线墨线,用水平仪侧出基础设计表面标高,经建设、质检、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对基础进行全面验收,作出鉴定并签字后,才能进行主体施工。主体施工前应将开挖基槽剩下的土外运出 场,以免影响主体的砌筑。 二、主体结构施工 2.1砖砌体工程 1、砖砌体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方法 1)组砌方法:组砌方法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同一道墙体严禁有两种以上的砌筑形成,并不得有通缝。砌体宜采用一顺—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2)排砖撂底:按设计要求经测量放出轴线和门窗洞口位置的尺寸线。采用千砖排砖撂底,以砖的模数按测量放线,标出位置尺寸进行排砖撂底,两山墙排丁砖,前后纵墙排条砖。排砖时应严格核对门窗洞口的位置、窗间墙、垛、构造柱的尺寸是否符合排砖的模数。在保证砖砌体灰缝8—10mm的前题下全盘考虑排砖撂底。

砖混结构设计详解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砖混结构设计详解(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8040砖混结构设计详解 Detailed brick an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尽量采

用宽板,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配双向φ6@250,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

底框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结构注意问题 ▲ 底框结构上部砖混荷载? ●底框结构里程序自动会把上部砖混荷载传至底框,不用自己再加 ●用STAWE算底框是,砌体方面有一个选项: 1.按PM主菜单8算法; 2.有限元整体算法. 此处应该选1!!!有限元整体算法对底框不太准,只供参考(PKPM技术人员说的) ▲ sat-8计算底框时,结构体系选什么? ●引用《pkpm新天地》2004年第5期咨询台的信息: 计算砖混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已经失效。 所以在计算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无论选框架还是框剪结构都是无用的。▲ 底框建模问题: (1)建模时在底层砼抗震墙处我同时输入砼抗震墙和框架梁是否正确?有开洞的墙处我将洞口直接开到框架梁底,这样对吗? ●可以同时输入抗震墙和框架梁,框架梁作为边框梁。若是底部二层框架时,中间一层可以不用输入抗震墙。洞口可以直接开到框梁底。 (2)在PM楼层组装里面的设计参数里,总信息里结构主材应填什么?材料信息里主要墙体材料又该怎样填? ●在PM地设计参数应当填“底框”,结构主材可以填混凝土。在SATWE-8中的材料信息中应当填砌体。 (3)SATWE-8算完后,发现连梁超筋,而在墙洞上方有框梁,这是怎么回事? ●底框主梁直接可按规范要求计算,应考虑荷载直接作用在梁上,超筋就调整梁断面尺寸。(4)平法绘图时,应该将框架柱旁的墙肢与柱一起画配筋吗? ●既然柱与墙肢接在一起,那柱是构造边缘构件,应当查计算结果中抗震墙中的计算结果,按边缘构件配筋并画在一起。 ▲ 新规范中第7.1.8条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布置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底框房屋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为提高其抗震能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7.1.8条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

普通砖混结构设计技术措施(1)

普通砖混结构设计一些技术措施探讨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采用对角线的形式标出布置范围,并在对角线上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在房间端部画出一块板表示铺设方向;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可以分层编号,以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在靠窗处设置现浇板带,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预制板与构造柱相碰时,应做现浇板带。如使用PMCAD布预制板,应采用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尺寸:1、双向板:短边≥3600时,板厚为100;短边≥4200时,板厚为120;短边≥5400,板厚为150;2、单向板:按上述标准,用受力向(长边)尺寸控制;3、考虑到桡度对使用的影响及施工的方便尽量避免使用80厚的板,除非不重要且跨度很小的板。 板钢筋在施工时为了固定钢筋,有时需要点焊,造成点焊部位钢筋截面积减少,所以尽量用直径≥φ10的钢筋。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 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绘制现浇板施工图时,常采用两个方向的底部筋(正筋)标示出板块范围,需要编号时在板块对角线方向画一斜线,编号写在斜线上部,编号为大写英文字母外套圆圈。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应适当加大板厚,上部筋可不断或50%连通,温度应力较大处另加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宜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建议对板配筋全楼统一编号,凡钢筋直径、间距相同者编为一个号,编号为数字外套圆圈,标注在钢筋上部,板上部筋应尽量伸至墙或梁外边,只标出净锚出长度,标注在钢筋下部,且可以只标数字不标尺寸线,为表示清楚在说明中绘制表格对板钢筋编号统一说明。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应≥120,不宜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0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加大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下弯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蓬、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内填沥青麻丝。尽量采用现浇板,不应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外走廊宜采用现浇板,注意局部建筑标高的降低。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并双向双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

建筑学实习报告3000字

实习报告 实习是每一个毕业生必经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会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成功走向社会做准备。 暑假早以落下大幕一个星期了,远去了的不仅是暑假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欢快,更多的缺失以往暑假没有的过的实习的经历。本来这样的报告应该在实习结束后便立刻写就的,但忙碌的实习生活的结束让人去迫不及待的去享受暑假的尾巴,也就把这件事退后了。其次,写这样一个报告总是要在不断的回忆与思考中进行构思的。所以,这一自我总结的阶段总是要有的。报告这类的文章,我还没曾写过,但看过一些类似的报告无非就是介绍自己在工作和实习的过程中的一些得失,这种得失当然是包括了精神上的与学识上两方面。这样的总结才是完美的,不曾遗漏的。但是这样的总结却又是不能单纯的分开来看的,总是相辅相成不能分离的。下面,我就把之二十多天的实习做一个总结报告。 实习大约是在七月二十六号开始的,开始的便是一堆的麻烦事,我倒是想早点投入到实习生活中,但找这个项目的总监总是一波三折,大概是领导的原因,总是忙来忙去却无法为我所忙。终于在告知我实习后的第三天下午我终于是上班了。因为是在我们县里面的城建局实习,而城建局在项目建设中角色也就是质检和监理。因为质检是在实验室,终究与施工现场不同,不能接触到工程的最前沿。所以我顺其自然的被安排到了监理部,不过这个角色也是我们这行将来就业的一个方向吧。我们的监理部与施工队的项目部是一个办公室。监理部总共有加上我四个监理。一个是陈监理,三十七八岁的样子,个子中等,每天总是乐呵呵的样子,在后来我知道他之前是搞施工的,后来考了监理证才在这城建局谋求了一个职位,星期天的时候还要去城郊区的一个收费站上班,算是兼职吧,但两份工作下来一月的工资也就两千左右。这样的收入在我们这个小县城还算是马马虎虎吧。第二个要介绍的是老王,是个旁站监理,今年五十多了。每日勤勤恳恳,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尤其是在夜间浇灌混凝土的时候,要守候一夜的。旁站监理就是这样,要时时刻刻在施工的第一线,辛苦劳累不必多说了。平日里我们两个在一起的时间最多,聊的也最多。得知他以前也不是干这行的,也是通过考试被城建局录用而后便被安排到这个工程当了一个旁站监理,技术水平可想而知,是三人中最差的,但却是三人中最辛苦的。这便应验了孟子的那句话:劳心者役人,劳人者役于

底框结构的计算

底框结构的计算 过去,PKPM对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结构的设计过程是: 1. 用PMCAD主菜单8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的地震力; 2. 用PMCAD主菜单4对底层框架部分逐个提取每榀框架; 3. 用PK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功能逐个计算每榀框架,并用PK其它菜单画底框施工图。 以上的方法对底框部分的计算及绘图效率都较低,SA TWE软件新增了底框结构空间分析功能,并提供了两种分析方法: 方法一,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简化方法。它将计算分为两步,第一,仍用PMCAD主菜单8的基底剪力法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层的地震力,其次,将上部砖房与底部框架分离开,并使底部框架接收上部砖房传来的恒荷载、活荷载及地震力〔包括倾覆力矩〕,最后,仅对底框部分用SA TWE进行空间分析。 方法二,有限元整体算法。将上部砖房和底框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砖混底框结构的特点,采用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各种砌体结构。 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后,对底框部分的画图可以用SA TWE接力PK画图方式,即全楼归并后的成批挑选梁柱画图。对梁的画图程序自动加上底框构造。比以前的底框画图方式要灵活的多了。 下面就SA TWE软件的应用作如下归纳: 一、操作流程 在PKPM系列CAD软件中,PMCAD是结构部分的基础模块,通过PMCAD的建模功能(主菜单1、2、3)形成结构的几何数据和荷载数据文件,其它软件模块均要读取上述两组文件。 1.PMCAD主菜单8的砖混底框抗震验算 对于底框结构,完成结构建模以后,首先要执行PMCAD主菜单8,进行砖混底框结构的抗震验算,其主要是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l 按基底剪力法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并对上部砖房进行抗震验算。 l 竖向导荷计算,把上部砖房的恒、活荷载和自重按支承几何关系传递到底框部分,作为底框部分空间分析的外荷载。 在PMCAD的这步操作中,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可参见PMCAD说明书,其中“考虑墙梁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 一般规定 1. 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7度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 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 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 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 2.5 ,8 度时不应大于 2.0 ,且均不应小于 1.0 。 4)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 2.0 ,8度时不应大于 1.5 ,且均不应小于 1.0 。 5)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二、一级采用。 5. 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 计算方法及要点 1. 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 )对底层框架- 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 1.2?1.5范 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 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详细的砖混结构(含底框)设计步骤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 1. 底框部分: (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 (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 (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 (5) (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 (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 (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 2. 砖混部分: (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 (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 (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 (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 (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 (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 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 1. 底框部分: (1) 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若在“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中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可计算风荷载,但结果偏小建议不使用; (2)上部承受墙荷载的墙梁宽度不小于300; (3)过渡层如果开洞大于800,需要设边梁; (4)抗震墙厚度不小于净高的1/20,且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其高宽比不宜小于2; (5)注意:梁和柱的偏心,应根据建筑要求与砌体外墙平齐,且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6)注意:剪力墙材料为混凝土及其强度等级; (7)材料等级:整个工程钢筋等级应统一为II级或III级,楼板、梁为C30混凝土,柱为C30混凝土,剪力墙为C30混凝土; (8)在SATWE中进入底框模型后选取荷载时,选取上部砖混荷载的标准组合来计算配筋,这样可以不用单独建立砖混的计算模型 (9)在模型中,应输入底层的砖墙?,并计算出二层砖混结构与底框结构的抗侧刚度之比,为保证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最好在1.3-1.8之间(1.5左右),以此确定剪力墙的是否开洞和增减长度;

砖混结构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例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说明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第一节建筑设计特点 (2) 第二节结构设计特点 (2) 第三章现场平面布置 (3) 第一节平面布置原则 (3) 第二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3) 第三节施工道路 (3) 第四节材料堆放 (3) 第四章施工方案 (4) 第一节施工准备 (4) 第二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4) 第三节施工现场临时用水 (5) 第四节施工测量 (5) 第五节沉降观测周期的确定 (6) 第六节砌体工程施工方案 (7) 1. 概况 (7) 2. 砌体材料 (7) 3. 施工准备 (7) 4. 砌筑方法 (8) 5. 构造拄的施工 (8) 6. 脚手架工程施工 (10) 7. 质量控制要点 (17) 8. 安全措施 (18) 9. 冬季施工 (18) 第七节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19) 1. 施工部署 (19) 2. 施工方法 (19) 3. 质量要求 (23) 4. 冬季施工 (24) 第八节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25)

1. 施工准备 (25) 2. 主要施工方法 (26) 3. 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29) 4. 安全消防措施 (31) 5. 环保与文明施工措施 (31) 6. 冬季施工 (32) 第五章施工组织及施工进度计划 (33) 第一节施工段的划分 (33) 第二节主要工序 (33) 第三节劳动力安排 (34) 第四节施工管理机构和项目经理部的组成 (34) 第五节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 (35) 1. 进度计划监督管理 (35) 2. 施工进度计划 (36) 第六节施工协调配合 (36)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38) 第一节施工质量把关措施 (38) 第二节施工现场监督检查 (38) 第七章工期保证措施 (39) 第一节建立严格的施工进度计划检查制度 (39) 第二节保证材料及外加工构件的供应 (39) 第三节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协调工作 (39) 第八章施工技术措施 (40) 第一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40) 第二节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 (40) 第三节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40) 第九章安全施工措施 (41) 第一节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41) 第二节安全保证体系 (41) 第三节安全用电管理措施 (41)

(完整版)砖混结构计算书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摘 要 (2) 一.建筑设计 (5) 1. 工程概况 (5) 2. 设计依据 (5) 3. 拟定方案 (5) 4. 材料选择 (6) 5. 建筑布置 (7)

二.结构设计 (8) 1. 静力计算方案 (8) 2. 墙身高厚比验算 (8) 3. 预制板选型 (9) 4. 荷载统计 (9) 5. 墙体承载力验算 (12) 6. 基础设计 (14) 7. 楼梯设计 (16) 8. 卫生间、厨房现浇板配筋计算 (20) 9. 挑梁设

计 (23) 10.构件设计 (27) 主要参考文献 (29) 摘要 字体:宋体,小四 首行缩进2字符 间距:段前段后都为0,行距:1.5倍行距 关键词:

Abstract 将摘要相应翻译为英文 字体:Times New Roman, 小四 首行缩进2.5字符 间距:段前段后都为0,行距:最小值20磅KEYWORDS:

1.建筑设计 1.1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洛阳周山森林公园山水富地院落B-1多层住宅楼,使用功能为普通住宅。建筑层数为6层,建筑面积约4200㎡,每户面积约120㎡,室内外高差0.6米,建筑高度18.150m。红线范围25m×65m。本工程共三个组合单元,一梯两户,共计36户。拟建场地地形平坦。最高地下水位较深,且该水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该场地勘测深度内,均属于第四系地层;地基以粘性土为主,不具有湿陷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该地区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基本风压:0.35kn㎡,基本雪压:0.3 kn㎡。地下无古代建筑物,可不考虑地基土的液化问题。建筑设计等级为三级,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其他条件:①.本工程所需的预制构件以及其他的建筑材料均由各个厂家直接供应,并且运输条件良好。②.本工程所需的水、电均由建设单位保障供应。 1.2 设计依据 为了改善洛阳人民的住房条件,应洛阳富地辉煌置业有限公司委托,拟在涧西区周山森林公园西侧80米处建一幢6层砖混结构住宅楼,建筑设计要求全面贯彻经济、适用,在可能条件下注意交通流畅,各类房间满足使用要求,体形、立面美观,达到设计高质量、高速度,并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具体为: (1)洛阳市关于对洛阳周山森林公园山水富地院落B-1多层住宅楼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洛阳富地辉煌置业有限公司提供有关建设功能的要求。 (3)洛阳市大地地探测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底部框架上部砖混结构的过程

过去,PKPM对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结构的设计过程是:1.用PMCAD主菜单8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的地震力;2.用PMCAD主菜单4对底层框架部分逐个提取每榀框架;3.用PK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功能逐个计算每榀框架,并用PK其它菜单画底框施工图。 以上的方法对底框部分的计算及绘图效率都较低,SATWE软件新增了底框结构空间分析功能,并提供了两种分析方法: 方法一,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简化方法。它将计算分为两步,第一,仍用PMCAD主菜单8的基底剪力法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层的地震力,其次,将上部砖房与底部框架分离开,并使底部框架接收上部砖房传来的恒荷载、活荷载及地震力〔包括倾覆力矩〕,最后,仅对底框部分用SATWE进行空间分析。 方法二,有限元整体算法。将上部砖房和底框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砖混底框结构的特点,采用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各种砌体结构。 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后,对底框部分的画图可以用SATWE接力PK画图方式,即全楼归并后的成批挑选梁柱画图。对梁的画图程序自动加上底框构造。比以前的底框画图方式要灵活的多了。 下面就SATWE软件的应用作如下归纳:一、操作流程 在PKPM系列CAD软件中,PMCAD是结构部分的基础模块,通过PMCAD的建模功能(主菜单1、2、3)形成结构的几何数据和荷载数据文件,其它软件模块均要读取上述两组文件。 1.PMCAD主菜单8的砖混底框抗震验算 对于底框结构,完成结构建模以后,首先要执行PMCAD主菜单8,进行砖混底框结构的抗震验算,其主要是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l按基底剪力法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并对上部砖房进行抗震验算。 l竖向导荷计算,把上部砖房的恒、活荷载和自重按支承几何关系传递到底框部分,作为底框部分空间分析的外荷载。 在PMCAD的这步操作中,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可参见PMCAD说明书,其中“考虑墙梁作用的上部荷载折减系数”是一个重要系数,在底框部分空间分析中还要用到。 2.底层框架结构空间分SATWE的析 SATWE软件的操作步骤,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可参见SATWE说明书,其中有三个控制参数应特别注意,第一个是“总信息”中的“结构材料信息”,在进行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时应将其设定为“砌体结构”;第二个是“砌体结构信息”中的“底部框架层数”,若为零则程序隐含认为该结构不是底框结构;第三个参数是“砌体结构信息”中的“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这是一个控制开关,可选择“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或“有限元整体算法”,若选择“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则程序仅对底框部分进行空间分析,在生成SATWE数据文件时,程序只形成底框部分(一层或两层)的几何信息和荷载信息,自动虑掉上部砖房部分信息;在结构分析时,自动读取PMCAD主菜单8为SATWE形成的底框部分的地震剪力,上部砖房传递给底框部分的地震剪力、倾覆弯矩、竖向荷载,以及考虑墙梁作用的上部荷载折减系数信息。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一般规定 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7度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得砌体抗震墙与底部得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得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得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得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得附加轴力与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框架与抗震墙得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

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得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与第二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得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得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底部框架柱得地震剪力与轴向力,宜按下列规定调整: a、框架柱承担得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向刚度得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砖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0。 b、框架柱得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得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底部各轴线承受得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与框架得侧向刚度得比例分配确定。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钢筋混凝土托墙梁计算地震组合内力时,应采用合适得计算简图。若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得组合作用,应计入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作用得不利影响,可调整有关得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 4、如底框中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普通砖抗震墙,符合《抗规》第7、 5、6条得构造要求时,其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层框架柱得轴向力与剪力,应计入砖抗震墙引起得附加轴向力与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砖混结构设计简要介绍

砖混结构设计 简介: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关键字: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各层的结构布臵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臵(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尽量采用宽板,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配双向φ6@250,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

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臵。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宜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

砖混结构设计步骤小结

砖混结构设计步骤小结 具体步骤正如进入程序时所出现的菜单次序一样: 一: 第1步:“轴线输入” 是利用作图工具绘制建筑物整体的平面定位轴线。这些轴线可以是与墙、梁等长的线段也可以是一整条建筑轴线。可为各标准层定义不同的轴线,即各层可有不同的轴线网格,拷贝某一标准层后,其轴线和构件布置同时被拷贝,用户可对某层轴线单独修改。 第2步:“网点生成” 是程序自动将绘制的定位轴线分割为网格和节点。凡是轴线相交处都会产生一个节点,轴线线段的起止点也做为节点。这里用户可对程序自动分割所产生的网格和节点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审核和测试。网格确定后即可以给轴线命名。删除不无用的节点。 第3步:“构件定义” 是用于定义全楼所用到的全部柱、梁、墙、墙上洞口及斜杆支撑的截面尺寸,以备下一步骤使用。 第4步:“楼层定义” 是依照从下至上的次序进行各个结构标准层平面布置。凡是结构布置相同的相邻楼层都应视为同一标准层,只需输入一次。由于定位轴线和网点业已形成,布置构件时只需简单地指出哪些节点放置哪些柱;哪条网格上放置哪个墙、梁或洞口。 注意:1构造柱布置,构造柱的设置位置应符合相应抗震规范; 2、墙体布置,墙体布置完毕后,荷载不必再输入,系统自动计算墙体荷载; 3、门窗洞口布置,注意洞口大小尺寸(厨卫门宽800mm、卧室900、大门1000,门高2.1米;窗户一般高1.8、1.6米,宽1.5米,满足窗地比即可。洞口设置时至左右节点距离应加以设置。避免洞口超过墙) 4、阳台或者要布置预制板但又不是规则闭合矩形的位置加设梁,此梁按主梁布置,相应的荷载设置也应布置。 第5步:“荷载定义” 是依照从下至上的次序定义荷载标准层。凡是楼面均布恒载和活载都相同的相邻楼层都应视为同一荷载标准层,只需输入一次。 荷载输入-恒活设置时,选择自动计算现浇板自重 注意:1、楼面恒载,根据楼面做法,经计算一般取1.0到1.2,卫生间加做防水后取1.6左右。楼梯处取梯段板及踏步换算厚度后,乘以相应容重加上粉刷层容重,为4.5左右。预制板恒载为3或2.96(自重2+粉刷0.4+做法0.6) 顶层楼面恒载加大,2.2考虑保温隔热。 2、楼面活荷载查荷载规范。 3、梁间恒载,阳台挑梁3.5(阳台高1.05到1.1米不等,乘以容重,加上做法,窗户玻璃重),边梁高度与挑梁一致,但宽度减小。若跳梁宽度240,边梁150即可。 第6步:“信息输入” 是进行结构竖向布置。每一个实际楼层都要确定其属于哪一个结构标准层、属于哪一个荷载标准层,其层高为多少。从而完成楼层的竖向布置。在输入一些必要的绘图和抗震计算信息后便完成了一个结构物的整体描述。 修改相应本层信息及参数 两保护层厚度25即可。 第7步:“保存文件”是确保上述各项工作不被丢弃的必须的步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