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教育简史

中国教育简史

中国教育简史
中国教育简史

一、评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答: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战国阴阳五行家邹衍认为,历史中的朝代更替是由于五德运行产生的影响。按照邹衍的学说,每个朝代必须与五德之一相联,因此,这个朝代就应当遵循这五德之一的要求来运转。董仲舒修改了这个理论,认为朝代的更替不是依循五德运行的顺序,而是依循“三统”,即黑统、白统、赤统的顺序。他在《三代改制质文》中说:每个朝代都依循一统,每统又各有其为政的系统。

按董仲舒的说法,夏朝代表黑统,商朝代表白统,周朝则是赤统。夏、商、周三朝完成了这一历史循环。之后,历史又开始一次新的循环,新的朝代又应当代表黑统。照董仲舒的看法,继承周朝统治的既不是秦朝,也不是汉朝,而是孔子,他承受天命,创立了黑统。孔子所受天命,不是一种“法统”,而是一种“道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春秋》本是鲁国的史书。按董仲舒一派的说法,《春秋》是孔子的一部重要著作,在其中,孔子树立了他的道统的统治。孔子代表了黑统,并创建了黑统的各项制度。董仲舒对《春秋》的解释十分著名,他的各项学说都可以从《春秋》中找到根据,换句话说,他的理论权威来自《春秋》,这是他把自己的著作称为《春秋繁露》的缘故。

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汉武帝的这两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二、评述蔡元培民国初年提出的五育教育方针。

答:蔡元培与民国教育方针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绍兴人,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断然弃官南下,回到故乡绍兴,不久即到上海任澄衷学堂代理监督、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女学,组建爱国学社。1907年,蔡元培到德国留学,学习心理学、美学、哲学等课程,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被电召回国,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主持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1912年7月,因不愿与袁世凯政府合作,辞去教育总

长职务再度赴德国,后又转赴法国,与法国友人发起华法教育会,任中方会长,推动勤工俭学运动的开展。1916年底,蔡元培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将之改造为一所充满生气的近代大学。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任民国政府大学院院长、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代理司法部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翌年辞去其他职务,仅保留中央研究院院长一职。1940年3月,蔡元培病逝于香港。

早在19世纪末,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已开始就教育宗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梁启超将理想的国民称之为“新民”,须具有“品行智识体力”三种基本要素;严复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也涉及到国民德、智、体三个方面的素质。在此基础上,王国维又导入了西方的美育思想,并率先把美育纳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将德、智、体、美四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的是担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1912年2月,他在《教育杂志》发表了《新教育意见》一文,后又以《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为题在《东方杂志》发表。文章针对清末制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并且认为这五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偏废,“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肠胃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并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可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十分必要,一是从国际形势看,“强邻交迫,亟图自卫”,非如此不能强兵;二是从国内形势看,军阀专政,人民遭殃,非如此不能维护民权。所谓实利主义教育,即“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普通教育中的物理、化学、算学、博物学、历史、地理、手工等科均为实利主义教育的范围。公民道德教育被蔡元培视为五育之“中坚”,主张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取代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同时指出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一些精华仍应继续发扬,如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可以与资产阶级新道德相比附。世界观教育的提法是蔡元培的独创。他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个部分。现象世界是我们可以经验到的,与时间、空间有不可分离的联系,受因果律的制约,其存在的形式是相对的,隶属于政治,以现世幸福为目的。前述的三种教育,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均属于现象世界的范畴。实体世界超越于经验之外,只可感悟,无时间、空间可言,不受因果律的制约,其存在的形式是绝对的,超越政治的,在于摆脱现世的幸福。所谓世界观教育,在于培养人们对现象世界持超然态度,“无厌弃而亦无执着”;对实体世界抱积极进取态度,“非常渴慕而渐进于领悟”。

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联系,是“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蔡元培认为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的障碍主要是两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若要化人我之见,泯营求之念,惟有陶冶高尚的情操、纯洁的性情,所以“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虽然王国维最早引进西方美学思想,并将美育作为人全面发展的一部分,但真正确立美育在教育方针中的地位并加以大力倡导的是蔡元培。蔡元培还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认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根据当时流行的德、智、体三育的说法,蔡元培认为上述五育中,军国民教育即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则为教育的最高境界。以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作为基础,1912年7、8间召开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讨论通过了民国教育方针,并于9月2日正式公布:“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教育方针基本反映了蔡元培的思想,只是世界观教育因陈义过高,不能为多数与会者接受,未被采纳。

此后,蔡元培又多次对教育方针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1920年,他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演讲时,明确提出体、智、德、美四育平均发展,养成健全人格的普通教育宗旨。1927年,他任大学院院长时,提出要使“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影响下,同年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了新的教育宗旨:提高国民道德,锻炼国民体格,普及科学知识,培养艺术兴趣。虽然一年后,国民政府又以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取而代之,但蔡元培关于体、智、德、美四育平均发展的教育宗旨影响深远。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指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或信念。它是人类动因的中心机制,是人们行动的重要基础。自我效能感又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而调节人类活动。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学习自我效能感一方面直接影响学业成就,另一方面通过影响这些变量对学业成就产生作用,因此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和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竞争性教育的影响给学生造成苦恼,学习本来是一件促进进步的事情现在反而成了导致学生很多问题的根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凸现。知识的迅速更新换代使学生在校学习到的知识就能终其一生所需的观点过时,因此必须对学校教育的目标进行重新审视,教育也需要给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而个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更新能力是建立在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的。良好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良好的学习调节能力是学生日后适应社会发展的永动力。

因此研究探讨高中生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主要是通过四种信息源发展的。它们是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社会说服、生理和情绪状态。

成败体验首先是影响自我效能感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因为实际的表现可以就一个人是否能够调动成功所需的一切提供最可靠的证明,为自我效能感的评估提供了最有效的证据。成功会使人感觉到自己有能力、有实力去完成该任务,建立起对个人自我效能感的健康信念,“一切皆有可能”,“我可以”。不断的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偶尔一两次的失败就不会影响其发展,但是当自我效能感还没有牢固树立的时候,自己不能成功完成某一件事情时,或者比预计的有所偏离,这种失败的感受会削弱自我效能感。学习中某些困难和挫折或者与人际交往中遇到的矛盾最终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这教会了我们成功常常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障碍,而这也促成了一种效能恢复感。挫折让人们有机会学会如何通过磨砺自己的能力,来更好地控制事态,转败为胜。当人们成功战胜了困难,相信自己具备成功所需的条件时,面对困难就会不畏惧,遭遇挫折也会很快走出低谷,重新勇往直前。

替代性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而产生的自我效能。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他人的表现而了解自身的能力。班杜拉认为“在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中,与他人的相似或者不相似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看到跟自己相似情况的人取得成功可以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并且使他们有信心完成相同的任务,因为他们觉得别人可以成功,自己也能成功。但是如果和自己相似情况的人不能取得成功的话,就会使自己完成相同任务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甚至无效,因为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没有实力去完成该任务。

自我效能感也同样影响活动过程中的生理、精神状态。不安、压力等唤起的疲劳、暴躁等情绪状态,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生理状态能提供自我效能的信息。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常常是信心十足、心情愉悦地参与各项活动,完成各项任务,并且经常有高效率的表现。而低自我效能感者则因为没有自信,觉得没有能力胜任,导致产生对活动任务的焦虑感,甚至出现畏惧感,无法完成他们本应该可以完成的任务或者参加的活动。例如当学生处于害怕和悲观消沉等消极的情绪时会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平静的反应使人镇定、自信。而焦虑不安的反应则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同的身体反应状态会影响到活动的成就水平,从而又以行为的反应指标确证或实现活动前的自信或怀疑,由此决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从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是从周围人们的期待评价过程中由于主观的体验而发展起来的。社会说服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力,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别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其中学生的社会成员主要包括家长、教师、同学等。当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得出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很高时,会相应转化为自身的价值判断,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建立较强的自尊自爱,对自己应该承担的任务或者活动有信心去完成。

二、研究方法、对象及研究工具、研究过程

基于以上对自我效能感的认识以及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意义,我们设计了以下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为测量工具,对××学校的高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然后抽出学习困难学生的卷子进行前测的统计分析。根据结果,把学习困难学生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行为的成败经验训练,替代性经验训练和言语说服训练。经过半学期训练,再用《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测量,抽出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后测得统计分析,分析比较高一年级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整体发展水平,比较经训练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及特点,比较分析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从而分析影响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因素。

(二)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学校高一年级二个班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的标准是班主任用中考成绩排名在班级的后十名,各任课老师都评定该生为学习困难学生,智商水平在正常标准(90)之上,没有明显的躯体或精神疾病。

(三)研究工具:该问卷的计分规则是每道题有5个答案,采用五等级评分,从“完全不符”(1分)到“完全符合”(5分),10项得分的总和即为该被试的自我效能感的总体得分。因此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越高,得分越低,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越低。

(四)研究过程

1、采用《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对××学校的高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出平均分、标准差

2、根据测出的分数,较为均衡地把学习困难学生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10人。再用t检验分析实验组与控制组是否存在差异。

3、在自然条件下对实验组进行为期半学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训练。

(l)对二个班的班主任和有关科任老师进行实验前培训,使他们了解本实验的研究的内容、意义、具体的做法。

(2)依据自我效能感的有关理论和当今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验的具体情况制订了四条具体措施,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各教学环节、班队会活动及课外活动中实施。

具体措施:

①对实验组的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包括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结合练习资料,让学习困难学生把学习目标先定在A层,A 层的练习完成了,再做B、C层的,尽量让学习困难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制定周学习计划和每日学习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对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学会分配时间,以鼓励的方式培养学生自觉执行学习计划。同时,耐心地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困难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后,他们的学习就容易获得成功。

②让实验组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活动及集体活动中体验更多的成功。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把A组题做完后,正确的立即给予口头的表扬,错误的给予鼓励和支持。在课堂提问时,可创设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测验、考试也实施分层考试,使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学校开设有各种物理科技制作小组等兴趣班、兴趣小组,鼓励其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班级团康活动、体育活动、学雷锋小组活动等,让学习困难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形成全面发展的学生,从而得到老师、家长的好评,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③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在课堂教学中,诸如让一学习困难学生回答他能回答的问题、让学习困难学生上黑板演算习题,都是一种榜样示范。平时的兴趣班上或者班会课,对于学习有进步,行为规范也有进步的学习困难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同样也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当其他的学习困难学生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榜样获得成功,就会受到鼓舞,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④当实验组的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引导他们作出积极的归因,告诉他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4、经过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训练后,再用与前测一样的问卷对学生进行团体施测,抽出实验组和控制组学习困难学生的卷子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经过实验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我效能感是否存在差异,实验组的前测与后测是否存在差异。

三、研究结果

(一)实验前对高一年级的20名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前测结果

“3”表示不确定

“4”表示该题所说的情况与你自己的情况基本符合

“5”表示该题所说的情况与你自己的情况完全符合。

请你根据这个标准,在每题后面写上你认为符合的一个数字,用一个圆圈把它圈起来。

1、对我来说,学好一门功课实在困难。

2、对于所遇到的学习问题我第一时间想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3、我感到我的学习很吃力。

4、面对自己的学习,我总是缺乏信心。

5、我能轻松地完成作业。

6、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能回答。

7、课堂上我总担心自己跟不上老师所讲内容。

8、有课外科技活动时我总觉得力不从心。

9、考试时我对迅速正确地答完试题总没有信心。

10、每次考试前我都有信心获得好成绩。

附录二:实验组与控制组的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分数:

1、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

答: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大学的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创新能力等全面教育,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志:

○1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做到自知自觉,既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自的缺点感到沮丧,甚至自暴自弃;

○2坦然面对现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承认别人,限制自己;能接纳别人,包括别人的短处。在与人相处中,尊重多于嫉妒,信任多于怀疑,喜爱多于憎恶;

○4有较强的情绪控制力,能保持情绪稳定与心理平衡,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适度,行为协调;○5处事乐观,满怀希望,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

○6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有经久一致的人生哲学。健康的成长有一种一致的定向,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他各育创造了先决条件。一个保持健康良好心理状态的人才能顺利地接受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有以下三点

(1)从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维持心理平衡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

(2)从内容上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会影响他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他对事物的取舍以及他的行为方式。

(3)从方法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通过感情沟通以咨询、测试、行为矫正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能来观察、诊断、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智育的发展。首先它虽然无法改变人已有的遗传素质但却能在开发人的智力潜能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摆脱困境重建信心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挖掘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密不可分。两者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体育的心理保健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身体机能的影响作用两个方面。其一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是“磨炼意志和形成良好的品德”。其二心理健康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美的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基础和条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离不开学生主体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智、体、美各育的基础。

2.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答:

(1)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硬环境”,充分发挥校园“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所谓“硬环境”,指的就是学校的物质环境。学校只有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硬环境”,才能发挥这种“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首先,学校应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特别是应从教育的理念出发,本着经济、实用、发展的宗旨,对学校的人工物质环境进行设计与改造,使之符合建筑学、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美学的原理。其次,学校应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物质设施,如建设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等。再次,学校还应重视校园的“阵地化”建设,如反映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校报、校刊,以及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等物化媒介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它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

(2)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软环境”,充分发挥校园“动态文化”

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所谓“软环境”,就是校园的精神环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或者需要通过活动加以体现的精神环境构成了校园的“动态文化”。校园“动态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比“静态文化”来得更直接,也更具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深刻性。为此,学校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出发,大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的精神环境。

首先,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性和人性的结合,树立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提供正确的观念导向。

其次,要着力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班风。校风、班风是集体中长期形成的在价值上、言论上的共同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置身其中自然受其影响。

第三,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学校中的教学心理环境和人际氛围是校园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学校应通过全员培训的方式强化教师的有关意识,以新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四,完善学校的制度管理,发挥“制度层”的育人功能。学校管理者必须理顺管理思路,建立管理网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使师生行为有章可循。

第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这种“流动的文化”中真实感受校园是自己精神生活的乐园。从影响受教育者的因素来看,校园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是综合发生作用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构成了共时态、共空间的校园整体文化情境,形成了文化形态的校园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物质情境和精神情境的整体文化的综合心理效应,力求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可以培养健康的情感情绪,打开青春期孩子的心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到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从以下几发面着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搞好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校园墙壁、名花异草、板报、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也可能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减少学科教学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4、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新课程也提出教学要关系生活。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学习、去参与,在动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研究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多用鼓励,激发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优点,继续努力向上。在实践中,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动脑能力,更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所感受不到的失败、成就感、喜悦、耐心、信心、希望等等,更为将来储备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5、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当中已经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总之,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致,不仅要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对症下药,使用合适的方法,更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能多管齐下,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一)根据所研究问题的要求,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有三种类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以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为例加以说明。

1. :;:

2. :;:

3. :;:

其中,1. 是双侧假设检验;2. 是右侧假设检验;3. 是左侧假设检验。因为假设检验是根据概率意义下的反证法来否定原假设,所以原假设必须包含等号。究竟采用哪一种检验要视具体问题而定,尤其是选择右侧检验还是左侧检验时,更要慎重。

(二)找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分布。

与参数估计一样,假设检验也要根据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用于判断是否接受原假设的统计量称为检验统计量。在实际应用时,检验统计量的选择及其分布要根据检验的具体内容、抽样的方式、样本容量的大小和总体方差是否已知等多种因素来确定,常用的检验统计量有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及统计量等。

(三)规定显著性水平,就是选择发生第一类错误的最大允许概率。

显著性水平的大小,取决于发生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产生的后果。如果取的较小,那么将会较大,虽然否定一个真实原假设(弃真)的风险小了,其代价是增加了接受一个不真实原假设(取伪)的概率;反之,如果取的较大,那么将会较小,虽然接受一个不真实原假设(取伪)的的风险小了,其代价是增加了否定一个真实原假设(弃真)的概率。因此,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通常选为、或等。

(四)确定决策规则。

在选择好检验统计量和规定了显著性水平后,就可以根据

求出否定原假设和接受原假设的临界值,从而也就确定了否定域。

(五)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作出统计决策。

如果检验统计量的值落在否定域里,则否定;否则,不否定。

需要说明的是,显著性检验只对发生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进行了控制,而不对发生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加以限制。因此,当我们决定接受时,并不意味着一定为真,因为我们不能确定该决策有多大的可靠性。确切的说法是:在显著性水平为时,根据这次试验得到的样本数据,不足以否定。鉴于发生第二类错误的不确定性,通常在做决策时,统计学家建议我们采用“不否定或不拒绝”的说法,而不采用“接受”的说法。但是,要否定,只要一个反例就足够了。否定了,也就避免了第二类错误,所以根据样本数据,作出否定的决策就具有了可靠性。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二2018课件

1.【单选择题】迫使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的是()。 选择一项: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一二八事变 2.【单选择题】下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b. 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 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单选择题】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选择一项: a. 政治基础相同 b. 社会主要矛盾相同 c. 主要任务相同 d. 合作方式相同 4.【单选择题】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淞沪会战结束②平型关大捷③台儿庄战役④南京陷落 选择一项: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题目 5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表明日本侵华战略意图失败的战役是()。 选择一项: a. 台儿庄战役 b. 太原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平型关大捷 题目 6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选择一项: a. 忻口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临沂战役 d. 台儿庄战役 题目7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最主要的目的是()。 选择一项: a. 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 b. 总结抗战的经验 c. 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d. 开辟敌后战场 题目8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日本速战速胜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b.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c. 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顽强抵抗 d.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题目9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下面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西方国家普遍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改变战略方针 b. 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简答

三、简答题: 0.“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答:(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3)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 2.《大同书》中是如何构建理想教育体系的?答:《大同书》是康有为构思理想社会的著作,完成于1884年,但直到变法失败后经过修改才发表。《大同书》中包括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想教育体制的蓝图,体现大同世界人人平等、教育普及、施教合理、使人健康发展的远景。(1)人本院和育婴院,属于学前教育;(2)小学教育,6岁儿童入学;(3)中学院,11岁入学;(4)大学院,16岁以上中学毕业生。《大同书》中的教育体制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学制结合的产物。 3.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杜威的一些教育观点,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教改内容:(1)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通过日本传入中国;(2)设计教学法;(3)道尔顿制;(4)文纳斯特卡制也开始介绍到中国;(5)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做法也被引进中国。 4.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答:(1)缩短学制,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和教育、发动群众;(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删节陈旧或不实用的内容;(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实习训练,推广“小先生制”。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或称教育体制)有什么特点?答:革命根据地教育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组成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6.何谓“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何影响?答:“九品中正”选士制度,是一种由“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朝廷按品授官的选士制度。中正官根据标准评定士人,将其分为九个品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即所谓“九品”,朝廷择“上品”任官。这种制度,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这种选士制度,在开始实行时,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到后来,则蜕变为门阀世族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2)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2) 1.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建立的全国最高学府。有梁启超参照日本学规起草学堂章程,规定除大学外,建设中学堂,小学堂。分别班次,循级而升,同时附设师范(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大学堂中西兼学,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普通学结业后,每个学生各学一到二门专门学。建学目的就是要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最初还兼有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2.南洋公学 南阳公学是中国近代较早出现的新式学校,1897年有盛宣怀在上海筹办,设有师范院、中院、外院和上院。分别为师范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南洋公学是中国最早包含大、中、小学和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民国时改建为上海交通大学。 3.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1912年9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颁布实行新的教育宗旨。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力主义教育,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它体现了蔡元培四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这一教育宗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有本质的进步。

4.庚款兴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额的战争赔款。是为“庚子赔款”,后列强退回部分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史称:“庚款兴学”。退还庚款的总倡导者是美国。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得到的赔款的一半作为派遣留学生赴美国的费用,并在北京创办了一所留美学校,即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庚款兴学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加强了精神及文化方面的影响渗透。 5.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创立的。他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围绕实际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内容,从而使学是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也习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点: 一、改造硬件教学环境,如将传统钓教室改造成音乐教师,美术教室、谈话室等。 二、不上课,学校只规定任务,不规定学什么科目。时间、学习计划都有学生自己掌握。 6.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获得成功。

教育心理专题电大答案形考

1 . 基因的显形效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 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3.环境 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 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 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 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9.依恋 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的社会化 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答: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不完全显性的效应不造成“截然不同"而只是程度不同。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从而诀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视,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诀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 12.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管理(非全日制) 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各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国策。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学风严谨、积极进取、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准。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能够根据学科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不断丰富自身的结构知识,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当的方法,不断的发现和认识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教育问题的能力,具备胜任民族地区学科教学及管理的素质和水平。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及时掌握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并能在民族地区,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实践中去。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具备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并能够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教育信息的处理和交流。 6. 培养具备健康的心理、真挚的情感、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的新型教育管理人员。不断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更好的承担教育管理者的责任。 7. 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教育理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基础理论。并能在民族地区的教育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其中报考教育管理专业领域者需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学习年限为2年半,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 三、课程设置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四2018年

答案: 【单选择题】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政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主要的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孤立了顽固势力 b.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争取了中间力量 d. 调动了一切反日阶级、阶层的积极性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了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 选择一项: a.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革命力量的变化 c. 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d.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措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选择一项: a. 整风运动 b. 实行“双减双交” c. “三三制”原则 d. 精兵简政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前提是()。 选择一项: a. 推翻国民党统治 b.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 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d. 打败日本侵略者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是()。 ①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进行坚决的斗争 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④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选择一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是( )。 ①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②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 ③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④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选择一项: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其主要依据是( )。

中国教育简史第二章复习

中国教育简史第二章复习 教师: 第二章,自秦汉到隋唐的教育,这是中国封建教育由确立到发展、完备的时期,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很重要是地位。对本章学习总的要求就是掌握中国封建教育确立、发展、完备的基本线索,也就是说,要清理中国封建制国家从建立到鼎盛时期这千余年间,封建教育是如何确立、发展、完备起来的。 学生A: 老师,这一章涉及到的朝代比较多,时间跨度也比较大,内容也多,要全面掌握好象有点难度,不知道该怎么入手。 教师: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几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一般来说,秦汉是一个阶段,是中国封建教育初创、确立和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是封建教育继续发展的时期;隋唐是一个阶段,是封建教育达到完备的时期。我们教科书的节次,就是根据这个思路安排的。学生B: 您这么一说,我清楚了。教材上第一节到第三节讲的是秦汉时期的教育;第四节讲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第五节到第七节讲的是隋唐时期的教育。 教师: 你说得对。这几个阶段在头脑中清晰起来以后,我们再来看内容。尽管每一个阶段在节次的安排上不完全一一照应,但在内容的安排上,不外乎文教政策、选士制度、学校教育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这样四个方面。注意这四个方面内容的发展、演变,就形成了文教政策、选士制度、学校教育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这样四条线索。文教政策是国家发展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或策略。要了解某一时期的教育体制,文教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从秦到汉,封建统治者经过近百年的探索,最终确立了“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从而奠定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而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实施,又是促进中国封建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汉以后的文教政策,则都是在这一前提下的具体化,或采取某些调整措施,如隋唐是在政治上重振儒术,同时兼容佛、道。选士制度就是选拔人才补充官员队伍的制度,它属于政治制度,但对教育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历代的选士制度,也是我们学习古代教育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制度,经历了由汉代的察举制,到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的科举制这样一个演变过程,正好都包含在本章之中。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官学和私学。从秦汉到隋唐,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非常丰富,在简史中我们只能讲述一些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影响较大的或有特色的内容。如汉代官学和私学并举的格局以及采取的教育教学制度。对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制度则侧重有特色的内容,也就是“学校设置上的新举措”。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教育发展到比较完备的阶段,而以官学教育表现最为突出,所以侧重讲官学的教育行政、官学的设置以及各项制度。此外,中外教育交流是隋唐教育中的一个特色,我们也作了简要的介绍。以上三条线索,可以说是从宏观到微观,讲的都属于教育制度范畴的内容。关于这个时期的教育思想,我们对汉代的董仲舒、王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嵇康、颜之推,唐代韩愈、柳宗元的主要教育思想进行了讲解。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每位教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去理解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把握其有特色的或有深刻影响的观点。 学生A: 老师,您能说得具体一些吗?

(2020年更新)电大《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和答案

最新电大《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中国教育简史》形考共有4个任务。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1. 六艺 参考答案: 即礼、乐、射、御、书、数(2分)。“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3分)。 2. 学在官府 参考答案: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3分)。在这种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隶主贵族所掌握(1分)。3. 文翁兴学 参考答案: 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选派郡吏中聪慧者到长安,就学于博士(2分)。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蜀郡从此学风大盛(3分)。 4. 苏湖教法 参考答案: 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学生可以主治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3分)。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5. “三,百,千,千” 参考答案: 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2分)。前三种是以识字为主的教材,《千家诗》是诗歌类教材,合称“三、百、千、千”,是社会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蒙学教材(3分)。 6. 八股文 参考答案: 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源于宋代,通称制艺,是一种严格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文体(3分)。作文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作者不能作任何发挥,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对偶文体(2分)。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40 分。) 1. 学校教育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参考答案: 其一,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一部分人逐渐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2分);其二,教育事务逐渐复杂,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2分);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需要建立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内容(2分)。 电大资料精品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二(2018年6月6日)复习课程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二(2018年6月6 日)

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形考任务二 一、名词解释(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1 学习 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 题目2 自发恢复 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作“自发恢复”的现象,即不良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反弹”,只要能够耐心地继续使用消退法,“老毛病”不论自发地恢复多少次,最后总能彻底消除。 题目3 分化 与泛化相对立的是分化,也就是对条件刺激做出精确的反应。即对目标条件刺激加强保持,而对非目标条件刺激进行消退,亦即不重复非目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联结。一个分化过程就是一个辨别学习过程。 题目4 条件刺激的泛化 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泛化表明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的识别不精确。 题目5 效果律 效果律的大意是:如果在一个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伴随着一种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削弱。 桑代克修正了对效果律的表述,归结起来就是:虽然满意子总能加强行为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可是烦恼子却并不总能削弱行为与情境之间的联结。 题目6

强化 强化是指这样的程序、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题目7 惩罚 一有机体的行为结局是出现了烦恼子。它的作用在于降低特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题目8 对象-对象期望 对象-对象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题目9 替代学习 替代学习是相对亲历学习而言,模仿学习、观察学习也可以称为“替代学习”。学习者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也就是“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会失败、遭罚”。 题目10 行为-结局期望 行为-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二、简答题(共 7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11 简述人的意识在经典条件作用学习里的作用。 答:人的意识在人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中是有重要作用的。 (1)人的经典条件反应有时可以非常迅速地形成,甚至CS-US仅仅联结一次就够了。这里的原因在于人类个体有意识,他(她)可以把实际刺激的偶然一次联结保存在头脑里,然后在头脑里浮现出这样的刺激联结景象,浮现一次就相当于这些刺激联结一次。由于人类个体可以众多次地浮现这样的景象,这就相当于众多次的实际联结,于是就人而言,为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CS-US 的多次联结就未必是必要的。(2)也正因为人类个体可以在头脑里众多次地浮现CS-US的联结景象,因此CS与US在实际上的多次不联结也未必能使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消退掉,除非当事人在脑海里遗忘了这样的情景,或者虽然忘不

中国教育简史结课论文

中国教育简史结课论文 ————浅谈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是孔子教育方法的最基本原则,它得名于孔子这一千古传诵的教育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还想不通时,教师给予开导,且要做到举一反三。比如一个方的东西,已经给他讲明了一个角的形状,但他不能据此而推知其余三个角,就不必再讲了。因为这证明他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求索的精神,仅靠教师灌输无助于他的进步。孔子确信,学生必须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他认为,思考的主动性具体表现在碰到问题就问“怎么办”。他幽默地说:“对于一个不知道问‘怎么办’的人,我也同样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启发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比较孔丘的启发式教育与现在启发式教育不得不说启发式教学两大渊源: 东方起源于中国的孔子,西方起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孔子与苏格拉底两位先哲的教学方式形成了启发式教学的典型范式,两者都是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来实施教学的。师生问答是当时实施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其中又以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具代表意义。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较,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是两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则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的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好考吗之我在北师大等你们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好考吗之我在北师大等你们在复试完的那一天,就一直想写点东西,心一直没有安静下来,直到今天得到了自己被录取的消息,心里才稍稍踏实一点。回想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劳苦,感慨万千。在最困难的时候,在我想放弃的时候,还好有父母和朋友的鼓励。今天把自己考研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是想给后来人一些参考,给自己一点回忆,也对哪些帮助我的人说一声感谢! (一)关于考研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研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对于考研首先要有一份详细的计划。我把整个考研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准备阶段、强化巩固阶段和最后冲刺阶段。下面就分阶段详细的说一说: 1.基础准备阶段(3月—7月) 基础阶段的重点在英语和专业课方面。 英语:重点在词汇积累和阅读训练上。如果把英语比作高楼大厦的话,单词就好比大厦的一砖一瓦,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英语的学习重在积累,尤其是单词的学习。我建议大家从一开始准备考研就要每天背单词,一直到考研结束。背单词没有捷径,要下苦功,也要遵循记忆规律。背单词有个量的问题,一定要多记,不要担心记不住,如果你每天记100个单词,忘了一半还有50呢,但是如果每天只记10个单词,全记住了也就是10个单词。另外要在不同的场合下记单词,不要仅抱住一本词汇书去看,那样的效率太低了,在阅读中,在听力中都可以记单词。考研英语虽然不考听力,但是我觉得大家不能放弃听力,因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是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质的飞跃。这一阶段的阅读侧重于理解,去读一些和考研真题接近的文

章,但不建议在这一阶段做真题。阅读要尽量吧文章看懂,别追求速度,也别去做题,把基础打好,对下一阶段做真题会有很大的帮助。英语要每天坚持学习,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专业课: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开始我很迷茫,后来咨询了凯程考研的老师才知道。教育学是全国统考,在七月中旬左右才会有新的大纲出台,在此之前,可以参考去年的大纲,去详细的阅读教材,夯实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知识面打开,把知识点理解好。凯程考研的老师根据我的情况,给我推荐了如下的参考书目。我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教育原理中最适合考研用的,因为最实用也最容易理解。从前几年的真题来看,命题者也是主要参考了这本书。2010年的第一道论述题的图表就出自此书。 此外还有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 此书是传统教育学的经典版本,尤其是关于“德育”的论述不错,但是内容有点陈旧。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体系很新,教学论和课程部分值得参考。 《教育概论》叶澜人民教育出版社 书写的很好,整本书都在阐述“教育与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很有深度。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解析

中国教育简史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生产劳动;社会生产 2.祭祀活动 3.书;数 4.国学;乡学;大学;小学 5.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6.兴学技重、选士、独尊儒术 7 。124;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博士弟 8 。隋唐;孔颖达会同诸儒,五经正义 9 . 进士科 10 .大成至圣文宣王;孟子、儒学(理学) 11 .276 12.出身门弟之分 13.太学;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祭酒 14.太医署;医科、针炙科、按摩科、咒禁科 15汉代 16.县考、府考、院考 17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18乡试、会试、殿试 19杭州沽经精舍和广东学海学堂 20史籀篇 21状元、榜眼、探花 二、名词解释 1.六艺 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2.学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礼不下庶人、政教合一、官师不分。在这种体制下,学校教育被官府垄断,民间无学校教育可言。 3.稷下学宫 是战国时齐国文化教育的中心,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从性质上说,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方提供条件和设施的私学联合体。其办学特色有四:不治而议、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管理规范。稷下学宫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六学二馆:

唐代教育体系完备,在中央设立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之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都是儒学,书学、算学、律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二馆”即崇文馆和弘文馆,是集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5.三舍法: 宋代熙宁四年,在太学实施三舍法。所谓“三舍法”,就是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生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三舍法的实行强化了学校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太学的学业与入士作官直接挂钩,从而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学,并使学校课业与考试更加规范化。 6.监生历事: 明洪武五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监生历事之制。历事即“历练政事”,是实习官吏的制度。凡在监十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实习吏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历部备案待选,仍令继续历事,遇到官缺,依次补用。 7.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它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业学校。鸿都门学的学习内容是辞赋、尺牍、书法、绘画等。学生全部由州郡荐举或三公辟召而来,相当于察举正式科目出身,入学享有俸禄,相当于正式吏员,而且他们的待遇高于太学生。西汉统治者兴鸿都门学的目的是造就一支新的士人队伍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文艺专业学校,鸿都门学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8.文翁兴学 西汉蜀郡太守文翁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选拔一些人才送到长安进行培养,而后返回蜀郡,兴办教育事业。中国古代教育史称之为文翁兴学。 9.学田 拨充学田是在物质条件上为地方学校的维持提供保障的一项措施。由朝廷拨给学田始于北宋乾兴元年(1022),熙宁兴学期间,朝廷又召令给各地州学拨充学田,学田即属学校所有的田产。学田除由政府拨给,也有由地方官绅捐赠,或由学校筹款购置。 10.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执教时所创立的一套完备的教学方法。胡瑷以“明体达用”为宗旨,打破只读儒家经典的单一学习模式,实行分斋教学。经义斋仍以学习儒经为主,治事斋则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目。学生治一事,兼一事,相当于现在的主辅科兼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宽,注重实用。 11.讲会 “讲会”是书院的重大教学研究活动,不仅有本院教师讲学,也聘请社会名流或其他书院的学者到本院参讲。书院的这种门户开放风格,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 12.次相授业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2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 任务01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教育心理专题》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和至任务4是客观题,任务5是主观题。做考题时,利用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01任务一、名词解释 1. 环境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2. 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3. 图式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4. 平衡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

包括顺应。 5.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6.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换言之,当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去认识一种新事物时,叫做同化,打个比方,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充气;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顺应从套用原有的图式为开始,而以形成新的图式为结束。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7. 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8. 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福师《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福师《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18 道试题,共 36 分。) 1. 元代国子学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____。 A. 苏湖教法 B. 三舍法 C. 监生历事制度 D. “升斋积分法”和“贡生制” 正确答案:D 2. 以下哪句话最能够体现孔子提倡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思想? A.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中国哲学简史在线阅读 B.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 “学面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正确答案:D 3. 朱熹认为小学教育的重点是____。 A. 学习四书五经 B. “明其理” C. 应科举 D. “学其事” 正确答案:D 4. 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创立____。 A. 大都授 B. 苏湖教法 C. 分斋教学法 D. “三舍法” 正确答案:D 5. 王充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A. 学、思、行 B. 闻、见、知、行 C. 学、问、思、辨、行 D. 见闻为与开心意 正确答案:D 6. 稷下学宫对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材等,采取何种管理办法? A. 松散型 B. 集约型 C. 密集型 D. 零散型 正确答案:A 7. 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军事学堂是()。 A. 天津武备学堂 B. 福建船政学堂 C. 江南水师学堂

D. 北洋水师学堂 正确答案:B 8. 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____。 A. 学、思、行 B. 闻、见、知、行 C. 学、问、思、辨、行 D. 见闻为与开心意 正确答案:A 9. 元代国子学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 A. 苏湖教法 B. 三舍法 C. 监生历事制度 D. “升斋积分法”和“贡生制” 正确答案:D 10. 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____。 A. “存天理,去人欲”说 B. “致良知”说 C. “教为圣人”说 D. “知行合一”说 正确答案:B 11.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是()。 A. 《学记》 B. 《孔子世家》 C. 《颜氏家训》 D. 《朱子读书法》 正确答案:C 12. 孔子认为教学过程是()? A. 教师为中心的教的过程 B. 学生为中心的学的过程 C. 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D. 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正确答案:C 13.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第一所干部大学是()。 A. 湖南自修大学 B. 苏维埃大学 C. 上海大学 D. 红军大学 正确答案:A 14. 明太祖定都南京,重建国学于鸡鸣山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国子学为____。 A. 国子寺 B. 国子监 C. 翰林院 D. 集贤院 正确答案:B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6年7月至2014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11 课程代码:0312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网考、比例50%)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孔子所用的教材,主要是《诗》《》《》、《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书礼六经 2.“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一书。《孟子》 3.“”、“”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三纲五常 4.主持和推进熙宁兴学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学者。王安石 5.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八股文取士 6.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有国子学和国子学。蒙古回回 7.王夫之认为人性不是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即人性是“”的。一成不变日生日成 8.中国第一所官方举办的近代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9.张之洞所著的,其中内篇宗旨是,外篇宗旨是。《劝学篇》正人心(或中学为体)开风气(或西学为用) 10. 1904年1月,清政府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________”。癸卯学制 11. 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 12.梁漱溟的“”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乡村建设 13.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将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师迁往陕西的,成立。固城西北联合大学 14.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二、名词解释 15.豫时孙摩:是《学记》中提出的四个教育原则。“豫”是预防,即在不良行为尚未出现时就要加以预防。“时”是及时,即要抓住最适宜的时机进行相应教育。“孙”是循序,即要依照一定次序开展教育。“摩”是观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16.六学二馆: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后三学似属于专科性质,归国子监统领。此外,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17.民国元年教育方针:1912年7月10日,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于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实行。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三、简答题 18.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曹魏初期,多数中正符合“德充才盛”或“贤有识鉴”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中央加强了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能得到一些有用之才。但是自魏末晋初,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九品 1

2020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1答案

2020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是通过染色体复制和父母亲的等位基因随机组合的方式实现的,通过基因的一系列运用过程,造成广大的个体差异。个体的遗传是个短暂的过程。 3、环境:是除遗传因素以外刺激个体有所反应的因素。小学儿童多样的环境因素可以划分为胎儿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三大类。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 9、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

1、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 2、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 3、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 4、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 (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二)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 5、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和差异 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不同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 6、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表现

2018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一

1.【单选择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从()开始的。 选择一项: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严复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单选择题】高度评价十月革命,说从“刀光火色”中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的是()。 选择一项: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选择一项: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董必武 d. 李大钊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1922年至1923年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选择一项: a.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香港海员罢工 d. 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5 【单选择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中国国民党一大 b. 中国国民党二大 c. 中国共产党一大 d. 中国共产大二大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整理党务案 c.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 中山舰事件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是()。 选择一项: a. 蒋冯战争 b. 蒋桂战争 c. 直奉战争 d. 中原大战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会议是()。 选择一项: a. 中共六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