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庆开埠对四川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重庆开埠对四川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重庆开埠对四川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姓名:王映梅班级:历史1301班学号:2013304010149

【摘要】:清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商埠开后无论是在商业、工业、亦或是社会生活习俗方面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深深辐射着周围的广大地区,对四川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

【关键词】:重庆开埠;近代经济;商品化

在重庆开埠之前,四川的经济中心一向是成都重庆并列,由于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地、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优越的交通条件,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某种程度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然而,这种情况在1891年3月重庆海关的正式建立,重庆的正式开埠改变了这一现状。重庆成为了影响西南地区甚至是西部的重要因素。当商埠正式开通后,资本主义经济大肆涌入,在这过程中伴随着资本与商品的泛滥,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四川被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为列强侵略四川与整个西南地区提供了一个落脚点;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的是,伴随着这一过程的产生于发展也给四川地区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机器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引入,打破了原来安之一隅的与世隔绝的姿态,被迫的形成了一架沟通重庆与资本主义世界的桥梁。陈旭麓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开埠的趋势是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至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源源不断的渗入,渗开。这是一种即富于一种贪婪的侵略性,又充满进取和生命力的东西。”①从这一角度出发开埠扮演者的是一种“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②

一四川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变迁

农作物一般可分为两类一:主业;二:副产业。在以前大多数农民用绝大多数的土地来种植生活所需要的主要食物。例如:水稻、土豆、红薯、小麦等相对产量较高的农作物,用小部分的土地种上一些农副产品。如:烟叶、种桑养蚕……以此用来交换来满足除了生活所必需的其他物品的需求,最典型的便是对盐的需求了。在这样一种社会生产消费的情况下,商品率与商品化程度便可想而知了。但现在这种境况被迅速打破了。农作物结构与种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鸦片与蚕桑叶的大肆种植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国库空虚,入不敷出。而英国大肆向中国倾销鸦片,在这种境地下,清政府为了改变这一逆势便同意在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地区种植鸦片,以此来改变列强与中国贸易之间的剪刀差。用本国所种植的鸦片来抵制外国对中国鸦片的大肆倾销,防止白银的大量流失,并且能获得部分税收,以此来充盈国库,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到光绪末年,全川“百四十余州县,除边厅数出,几无一处不种植鸦片者。”③到二十世纪初四川所产鸦片能达到全国的40%以上,被称为全国“第一烟省”。

我们历来知道中国所产的茶叶与丝绸、瓷器对外国人来讲属于地位财富象征的奢侈品,因此开埠以后水运交通更为便利,因此蚕丝输出便成为了重要的对外贸易产品,几乎达到了,无一村无一户不养蚕得盛况。

(二)农业专门化生产

农业生产专门化所指的是:一个国家、地区、或者农业单位,根据其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及其优势,为适应市场需求,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有商品意义的农业产品。为农业分工的一种形式。当重庆开埠后,对各类商品的需求便持续增加种类也有所改变。农作物的导向受市场与交通的导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越来越多的农作物则随着市场的需求因地制宜的改变着。许多农村地区则专门化种

植着烟草、桑蚕等等,沦为了外国资本主义原料的供应者,商品化程度也提高了许多,近而促进了四川的经济近代化的发展。

这上面的种种农业商品化与近代化的表现,都有着一个重要的先导条件,那就是重庆的开埠。而重庆的开埠却并不是清政府亦或是四川人民的意愿,而是受到了帝国主义的胁迫进行的。而四川又是西南的经济中心,其经济地位在古代就可见一斑。而重庆又处于长江上游两江合流之处,有舟航转运之利,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四川各地以及云南、贵州、西藏、甘肃等省区的货物都在这里汇集、交流。固有“西南门户之称。”④所以仰仗着这一点与重庆优越的水运条件,才有了四川农村经济的初步现代化,与打破传统农村土地的经营模式的头炮。

二重庆开埠与商业近代化

重庆开埠前还只是一个地方行政区划的集散地,当重庆开埠后后,重庆以着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成一个世界上小有名气的的近代口岸城市。开埠以前的重庆是一个祥和、宁静、沉睡的传统城市,没有充裕的资金、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人才,也没有来自西方能够接受新的文明的思想,更没有能够进行现代工业的机器大生产。然而,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当西方对重庆四川市场与原料在源源不断的掠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西方文明的声音,城市逐渐走向了繁荣,传统的经济体制正在逐渐的一步一步的被打破,新的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慢慢地萌芽,而城市与经济在经过了几千年的束缚正慢慢的走向了经济的近代化。

由于重庆所处的西部偏远的位置,因此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较,资本主义萌芽较晚,工业最早的出现与发展也有追溯到19世纪的二十年代,宁波人在重庆建造的两家泰昌森与泰昌正两家火柴厂⑤随后逐步扩展到采矿、玻璃、点灯、采矿、纱厂等行业。尽管重庆的经济的近代化发展时期较晚,发展的时候基础薄弱,重工业与轻工业严重不平衡,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却在重庆开埠后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直到抗战前夕重庆已经形成了在中国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了。已经形成了一些机器生产部门。这些部门就包括钢铁工业、机器制造、化学工业、水泥生产……我想下面这一组数据一定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在1933的时候重庆共有近代手工工厂与415家,1936年四川所有手工工长与近代工厂583家,重庆占所有数量的71%,资本与从事相关的工作人员占总数的2/3,重庆显然是四川乃至西部最发达的城市⑥。

(一) 金融业的发展

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在重庆开埠之前重庆便有了日升昌票号等16家,在当时票号的主要功能与业务主要是进行长距离兑换。但是当重庆开埠后,资本流通的速度与数值更快,货物量中转,与码头的吞吐量也在逐步的稳健上升,因此,票号已经不能满足资本以及市场的需求了,便逐渐一步一步的没落走向了淘汰。而此时银行在中国才处于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同样不能满足资本家的需求,这时钱庄便应运而生了。钱庄的业务发达,在当时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最鼎盛的时候钱庄达到了50多家,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四川“盐都”自贡的钱庄的数量了。20世纪30年代,国内经济政治形势逐渐趋于稳定繁荣,形势一片大好,这也为银行在重庆的发展迎来了一片春天,重庆共产生了15家银行,此外还有21军设立的重庆总金库一家⑦。此时基本上完成了由钱庄到银行的过度,无论是数字还是规模都是四川及其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重庆金融业的高度发展也促进了四川整体金融业的发展。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金融企业在重庆逐渐得到饱和了,一些金融企业便会像重庆周围的四川其他地区逐渐辐射与扩散。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经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一些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储蓄会、信托公司、票据交易所等等都在重庆逐渐的落地生根。

随着重庆经济地位的一步步壮大与发展,向周边地区显示出了强大的辐射能力。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位于四川的万县(现重庆万州)通过桐油贸易的发展,经济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就在重庆开埠后,川东凭借其与重庆的紧密联系与优势地位,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近代化发展。各个县城商铺林立,轮船往来,一片繁华景象。万县的进一步开放带动了整个川东地去的商品化与经济的近代化过程。

(二)其它产业的百花齐放

盐业一直是四川的传统的产业,自贡被誉为“盐都”其所产井盐在国内极具盛名。自贡借助重庆开埠的契机,使井盐的传统采集加工也逐渐向近代工业化转变,富荣盐业商人欧阳显荣在汉阳成功研制出了蒸汽吸卤机车,运到自贡采盐井口进行试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还创建了专门的盐业公司进行井盐的采集与销售,极大的提高了效率,使四川的盐业向近代化迈出了极大的一步。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的进程的完成,必须的依赖完善的水陆交通体系,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而重庆的开埠则为重庆与整个四川地区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在近代四川交通中心由四川逐渐向成都转移,使经济中心也逐渐由成都转向重庆。四川区域类的独特自然环境,使重庆当之无愧的形成了交通枢纽。几乎四川境内的所有大的河流都在重庆汇聚,重庆起着运输川粮、川盐、滇铜、黔铅等的对外运输,连接着沿岸万州、绵阳、遂宁等大的经济城市的交流与发展。在重庆开埠前通过重庆进行的对外贸易已基本趋于稳定增长缓慢。但是当重庆开埠后,这一贸易值迅猛增加,由开埠前的59.3%增至开埠后的80.2% 。而这一切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加,进一步说明了,重庆开埠后经济的近代化以及对四川的影响。而这背后这必须得依靠是先进的轮船制造业、完善的运输体系,这一切更加的向我们表明了这一时期该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产生变化的领域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业、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中。反而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的变化显得更为巨大与明显,新式教育的兴起,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平民化;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大众传媒的出现。撞撞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娱乐生活娱乐方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例如:夜总会、舞厅、剧院、电影院这无一不彰显整个城市与经济正在一步步的向现代化迈进。

尽管重庆的开埠给四川亦或是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带来与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该地区的经济逐渐走向了现代化,给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也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冲击与改变。但有一些我们必须的铭记,重庆的开埠是被动地,是列强侵略的结果,而他们的目的则是对中国市场原料的抢夺,从而为本国资本主义服务。所以在任何的时候看到如今的近代化,则要想到当初是

怎样一番光景,不能忘记历史,才能更好的整装前行。

参考文献:

[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2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3]谢放.《清末民初四川农村商品经济与社会变迁》,四川大学学报,1990.4,第72页。

[4]王堃.重庆开埠与四川近代对外贸易,社会科学研究院,1983.6

[5]隗赢涛.近代重庆城市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

[6]杨希.重庆开埠后重庆现代经济地位对西部的辐射.重庆电子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第五期

[7]温贤美.四川通史:第7册[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153,

[8]张颜,陈礼军.从近代开始的成都与重庆的竞争.天府新论2005年第6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