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_陈曼君

关于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_陈曼君

关于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_陈曼君
关于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_陈曼君

关于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

陈曼君

(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提要:石毓智[1]提出语言学假设中的论据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不过,他在剖析沈家煊[2]提出的/糅合0假设中所谓的/论据问题0和/王冕死了父亲0之类用法产生的动因时,仍然没有逃离证据问题的旋涡。文章指出他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而提出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糅合;句子生成;证据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09)06-0038-04

一、问题提出的意义

不管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假设这一常规而有效的方法。假设一旦提出,必须经过严格、细致、缜密的论证过程,直至无懈可击,方能放出异彩。而要做到无懈可击,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必须确保证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就是说,不但要大胆假设,更要小心求证。科学的历程就是在假设求证中不断进步。

石毓智[1]5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论/王冕死了父亲0之类句子产生的历史条件6一文强调假设中证据的可靠性,又把语言学假设中重要的论据问题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语言学科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石先生写就此文的主要目的是想就如何寻找语言学假设所赖以成立的证据讨论语言研究的一般方法论问题,初衷是很好的,不过却缺乏应有的说服力。抛开他对生成语言学派所提假设中论据问题的阐述不论,就他对沈家煊[2]在5/王冕死了父亲0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0造句6一文中提出的/糅合0假设中所谓的/论据问题0和/王冕死了父亲0之类用法产生的动因等问题的剖析而言,他本想给人提供一般方法论上的示范,却又不自觉地陷入证据的/泥潭0中。

二、关于/糅合0假设的问题

(一)是一个构式还是两个构式

/王冕死了父亲0和/我来了两个客户0究竟是一个构式还是两个构式呢?沈文基于句式意义的不同把它们分为两个不同的构式。石文基于/行为0和/施事0的关系,认为这种分法不妥,应归纳为一个构式。为此,他提出了三个理由,其中之一是/它们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的语法关系是一致的:其宾语皆为谓语动词的主体或者行为的发出者0。

其实,这两种分法本身都没有错,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层次上。沈文的分法是下位分法,石文则是上位分法。既然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用的是不同的标准,就没有理由强调归类的一致性。况且石文也承认它们是/在更高层次上0的归类。有更高的层次,必然意味着有更低的层次。任何分类当然包括句子的分类都是复杂的。我们常常可以依据它们的共同点而把它们合并为一个更大的类,也常常可以针对它们的内部差异分出更小的类别。正如/人口0和/人0因为都是指人名称而同属名词一类,但它们内部还是有差异的,前者是一个集合体,后者是一个个个体,因为这种差异,又可以把它们分为集体名词和个体名词。如果只是强调它们只能同属名词一类,不能再分小类,那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了。

(二)构造新词的方式能不能作为/造句方式0的证据

沈文指出,在汉语里糅合不仅是造词的重要方式,也是造句的重要方式。文中通过举例进一步指出,/类推糅合0的造句方式实在跟/类推糅合0的造词机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石文则认为构造新词的方式不能作为/造句方式0的证据,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其提出的理由如下:

(1)构造新词并不增加构词方式的种类。/山脚0的结构仍然是汉语大量存在的偏正结构,/推介0也是普遍存在的并列结构。然而/王冕死了父亲0这类句子则是原来不存在的独立的新句式。

(2)所举的构造新词的例子是真正属于/糅合0,因为结果项包含(糅合)了两个源项中的成分,比如/推介0是糅合两个源项的第一个成分而成的。它们的糅合具有显而易见的直接证据。然而/王冕死了父亲0则缺乏这种直接证据。

(3)词语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随着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增加,没有数量的限制,经常处在变化之中。然而语法结构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新语法结构的产生受很多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当时整体语言系统的制约,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是缓慢的、成系统的。两者的性质不同,不能用词汇系统的情况来论证语法系统的性质。

理由(1)指出构造新词并不增加构词方式的种类,这是事实;但认为/王冕死了父亲0这类句子是原来不存在的独立的新句式,这不是事实。沈先生的糅合造句也同样是不增加构句方式的种类。/王冕死了父亲0是S VO结构,而SVO结构在该句子出现之前早已大量存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句法结构。/死0原来不能进入SVO结构的情形就如同/山0原来不能进入偏正结构/x脚0一样。/王冕死了父亲0和/山脚0,都是在原来已存在的结构的基础上糅合生成的。理由(2)认为/王冕死了父亲0是糅合生成缺乏像新词生成那样的直接证据。这是对/糅合0的狭隘理解。糅合的形式是多样的,既有像新词构造那样直接易见的有形生成方式,也有像/王冕死了父亲0那样间接隐晦的无形生成方式。从有形到无形,从具体到抽象,这是认识逐渐深化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心理现实基础。正如沈文所说的,是联想和类推两种思维方式交会的结果,也是认知上的/相关原则0和/相似原则0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因为它有形而承认它,因为它无形而否定它。理由(3)说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性质不同,不能用词汇系统的情况来论证语法系统的性

质。这里明显夸大了糅合的作用。沈文所说的/糅合0只是一种构造方式,远未触及到整个系统问题。况且两者性质不同,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方面就没有任何的共同点。世界上各种事物,总是有同有异,有大同小异,有小同大异。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也是如此。它们在差异面前,也有共同点。尤其,汉语同世界上其他语言相比,其共通之处还特别明显,比如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这更能证明,糅合同时成为造词、造句的方式不仅仅是可能,而且是事实。如果用区别来否定共通之处,也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三)关于糅合和类推

石文指出沈文对/糅合0和/类推0不加区别。但从沈文的分析来看,我们看不出有任何混同的地方,而是认为它们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沈文中的/糅合0有造词上的和造句上的两种。造词上的/糅合0又分为口误的和非口误的。口误的/糅合0正如石文所说的/有显而易见的直接证据0,糅合的结果包含两个源项中的成分,如/没想到他落到这个田地/地步y没想到他落到这个田步0。/田地0和/地步0糅合为/田步0,前后的意思没变。这属于形式上的糅合。非口误的/糅合0也有两种情况,一种也是/有显而易见的直接证据0,如/建构0是/建立0和/构造0的糅合。它不仅有形式上的糅合,还有意义上的糅合。另一种情况与造句上的糅合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采用的都是/类推糅合0的生成机制。如沈先生举的例子:

(1)电车

a.水

b.水车

x.电y.(电驱动的车)z xb电车

(2)a.王冕的某物丢了b.王冕丢了某物

x.王冕的父亲死了y.一z xb王冕死了父亲

(1)(2)的y项原本都是空缺的,都/是在x的基础上按照a和b的关系特别是参照b-类推.出来的0。a和b的关系对应于x和y的关系。

从沈文对糅合的论述看,糅合的外延比类推大得多。沈先生[3]后来把糅合具体区分为类推糅合和非类推糅合,认为/-糅合.是比-类推.更为基本的一种-在线生成.方式,-类推.是通过-糅合.来实现的,-糅合.不一定都是-类推糅合.0。即便是在沈文的/类推糅合0中,/类推0和/糅合0也不是等同的。石文指出沈文混同了/糅合0和/类推0赖以成立的证据是(2)和下面的(3)这两个例子:

(3)a.我有所得b.我得了某物

x.我有两个客户来y.一z xb我来了两个客户石文认为,/只有-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可以看成是类推,因为它与源形式的结构完全平行。而-我来了两个客户.则只能看作糅合,不可能是类推,因为-我有所得.与-我有两个客户来.的结构显著不同。如果存在-我有某物得.或者-我有所来.的说法,那才有可能把-我来了两个客户.解释为类推生成0。事实上,混同/糅合0和/类推0的不是沈文,而是石文。石文把(2)y的生成看成是类推,并没有完全反映出沈文的本意。沈文认为,在(2)中,y的生成是联想和类推两种思维方式交会的结果,也是/相关原则0和/相似原则0共同起作用的结果。a在意义和形式上都和b/相关0,a在意义和形式上又都和x/相似0。正因为/相关0,所以说话人容易由b而/联想0到a;正因为/相似0,所以说话人容易从a/类推0到x。y是在联想和类推的基础上由x和b糅合而成的。所以,类推只是糅合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糅合的全部。石文把(2)y的生成看成是类推,显然是没有把糅合和类推区别开。与此同时,石文把(3)y看作糅合,认为不可能是类推,又把/糅合0和/类推0对立起来。可是该怎么对立,文中却没有作具体的解释。(3)中a和x的结构真的有显著的不同吗?两者有没有显著的不同,关键要看怎样来理解a中的/所0字。沈先生[4]曾经指出, /所0原是表示/地方0的名词,后来虚化为助词。如果作名词理解,a和x的结构相似;如果作助词理解,a和x的结构相异。显然,石文是作助词理解,而沈文恰恰是作名词理解。可见,这是石文对沈文的误解。

(四)/类推源项0是具体的句子还是抽象的句子

石文通过大量的史料表明:/从历史上看,y-王冕死了父亲.不可能来自于类推源项b-王冕丢了某物.的类推糅合。因为前者句式的出现可以上溯到13世纪,而用作-丧失.意义的-丢.到了18世纪才出现。两者相差五六百年的时间,不可能早已存在的形式是后起形式的类推结果。0石文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沈文中的y/王冕死了父亲0是来自与类推源项b)具体句子/王冕丢了某物0的类推糅合。因为b句出现的时间晚于y句,所以这样的类推糅合不成立。

事实上,沈文对类推源项b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正如文中所说的/b的选定并不是随意的0。沈文指出:/之所以选定b作为类推源项,首先是因为b能表达-受损.,,然而不是凡是有受损义的表达式都能被选定为b,比如-王冕被人抢了.显然也是表达王冕受损,但是不能选定为b。选定b是因为有和b在意义和形式上都-相关.的a,又有和a在意义和形式上都-相似.的x。0可见,参与糅合的b项实为概念结构。而能表达这种概念结构的句子有很多,沈文完全可以选择其他句子来作b,却为什么却偏偏选择/王冕丢了某物0来作b呢?这是因为其中的/丢0义最直观,整个句子最能明显地表达受损,沈文只不过是选取它来作为表达b项概念结构的典型语言形式,因而它是一个抽象的句子,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句子。

由于y是在x的基础上按照a和b的关系特别是参照b /类推0出来的,如果我们要检验沈文关于y糅合生成的论证是否严密的话,那就要追究在y出现之前是否存在着句式义表丧失的b、a、x之类结构。其实,不带体助词/了0、表丧失的b、a、x 之类结构早在上古汉语就已经出现了。一般认为,体助词/了0产生于唐代。而据吴福祥[5]考证,/(名+)动+了+宾0格式、/动+了0格式里的/了0作为典型的体助词要到宋代才能见到,其产生至迟不晚于11世纪末。可见,a、b、x类结构的产生至迟也不晚于11世纪末。而最早见到y/名词+死了+名词0格式的是在13世纪左右的南宋话本5万秀娘仇报山亭儿6: /万三员外女儿万秀娘死了夫婿0[1]。这完全符合沈文的逻辑推理。

石文没能重视/王冕死了父亲0产生之前存在着表受损的这类句子的事实,而把目光聚焦于个例上,其因而获得的用以否定沈文糅合假设的所谓/科学0的证据实在令人难以信服。

(五)/糅合0生成研究是共时研究还是历时研究

石文指出,/沈家煊的假设蕴含着一个历时发展过程,他也可能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在文中用体标记-了.和数量词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说明-糅合.在历史上对新语法格式产生的作用。但是可惜的是他并没有从历时的角度考虑-王冕死了父亲.句式的产生过程,结果造成了其假设明显与历史事实相悖的现象0。在这里,石文混淆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其实沈先生/所说的-生成方式.有特定含义的,是指共时研究中假设的组词造句的抽象机制,不是指历时研究中某个词语或句子产生和形成的具体过程0[6]。可见,沈文对/王冕死了父亲0的生成研究属于共时研究,不是历时研究。共时研究可以是对现阶段共时语法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历史上某个时期共时语法现象的研究。沈文论及历史上两个语法格式的产生,讨论的依然是某个历时时期共时平面上的东西,而不是这两个格式的历时发展过程。其目的不在于说明/糅合0生成的历时发展过程,而在于说明从古至今糅合方式都是汉语句子常见的一种生成方式。

石文之所以混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从根本上来说是没能区分逻辑先后和历史先后。关于二者的关系,沈先生[7]作过具体的阐释。这里要强调的是,沈文的糅合生成蕴含的先后是逻辑上的先后,其中隐含着必然性。比如,糅合生成物/王冕死了父亲0与参与糅合的两个成分/王冕丢了某物0和/王冕的父亲死了0,必然是先有参与糅合的成分,后有生成物。而历史先后则不隐含着必然性。由于参与糅合的是概念结构,这种概念结构从其产生起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千千万万具有该结构句式义的具体句子便有了先后之分。/王冕死了父亲0只是某阶段的一个句子。在其之后还可能出现许许多多具有这一句式义的句子,像/王冕丢了某物0这个句子就是。/王冕死了父亲0和/王冕丢了某物0这两个句子的先后就是历史的先后。如果因为后者比前者出现得迟,就否定前者的糅合生成,那也同样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因此,在区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同时,也必须把逻辑先后和历史先后区别开来。

(六)/王冕死了父亲0的生成是孤例还是范例

石文认为:/这个假设不成立的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是,-王冕死了父亲.的用法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那个时代汉语整个语法系统发展的结果,不可能是跟某个特定的词语-糅合.的产物0。换言之,石文的意思是/王冕死了父亲0的糅合生成只是一个孤例,没有纳入汉语整个语法系统的发展轨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低估了沈文关于/王冕死了父亲0糅合生成的意义了。

沈文探讨/王冕死了父亲0生成方式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句子的生成问题,而是在于把它推而广之到整个汉语的造词、造句系统。它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强调指出,在汉语里糅合仅是造词的重要方式,也是造句的重要方式。从造句的角度看,/王冕死了父亲0的生成方式是适用于所有与之句式义相同、结构相似的句子。/我来了两个客户0的生成方式也同样适用于所有与之句式义相同、结构相似的句子。沈文指出,糅合同样能解释后面这种句子,同样具有概括性。/李四被偷了一个钱包0是/有人偷了李四一个钱包0(因)和/李四被损害了0(果)两者糅合的产物,正是这一因果糅合使/李四因此而受损害0的意思凸现出来。不仅如此,糅合的造句机制除了能解释/王冕死了父亲0这种/非宾格动词0在前面多带一个主语的句子,还可以解释/非作格动词0在后面多带一个宾语的句子,因此有更强的概括性。为此,文中举了/人跪狗0这个例子加以说明。与此同时,沈文还由今及古,说明历史上许多新语法格式的产生也是两个已有表达式糅合的结果。由于篇幅的限制,沈文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讨论清楚。正如沈先生所言:/关于糅合造句或造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0不过,这对汉语语法研究而言无疑又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可见,/王冕死了父亲0的糅合生成完全不是一个孤例,而是在汉语中具有广泛的普遍意义,甚至可能成为揭示汉语语法结构系统生成机制奥秘的一个突破口,因此堪称汉语糅合生成的一个范例。

三、关于/王冕死了父亲0之类用法产生的动因

(一)推翻糅合生成机制的立论基石难获历史事实的支持

石文说道:/把-王冕死了父亲.和-我来了两个客户.归纳成一种句式,是与汉语语法系统的整体特性相吻合的,,这一分析还得到历史事实的支持。如果它们事实上代表的是一种句式,那么不仅关于-糅合生成过程.要做重大的修正,而且其产生机制甚至都不是-糅合生成.性质的。0这段话显示,有足够的历史事实证明,/王冕死了父亲0和/我来了两个客户0实际上不是/糅合生成0的。

石文关于/王冕死了父亲0和/我来了两个客户0同属一种句式的所谓/强有力的历史证据0就是:/它们产生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都是出现在13世纪左右,最早的例子也都见于南宋的话本中,尔后则逐渐普遍起来。0这意味着,同一种句式里的表不同句式义的句子,其产生是在共时平面上进行的,不是历时发展的产物。综观语法发展史,一种新兴的语法格式从其产生到定型往往是渐变,而不是顿变的,期间不但可能有语义上的变化,而且可能有语用上的变化。新语法格式的产生总是先从具体的句子开始,然后渐渐蔓延到其他同类句子,甚至定型以后都仍会沿着一定的方向不断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即使是表义单一的一种新兴格式,从其产生到定型,一般都需要经历一定乃至相当长的时期。而如果是句式义不单一的句法结构,其出现乃至稳定更需要经过时间的积淀。因此,我们可以预测句式义不同的/王冕死了父亲0和/我来了两个客户0很难几乎同时出现。事实也是如此。在石文所举的例子中,我们没能找出与上述两个句子相类似的例子同时出现于南宋话本中,只看到与前者类似的例子,没看到与后者类似的例子。石文举的所谓与后者一类的例子,如/只见跳出一个人来0,实际上与后者相去甚远。可见,在石文中并没有足够的事实,更勿论/强有力的历史证据0支持上述两个句子同属一种句式。

退一步讲,石文就是有/强有力的历史证据0支持上述两个句子同属一种句式,也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否定汉语糅合生成机制。

(二)对/王冕死了父亲0之类用法产生的推演难免牵强附会

石文认为/王冕死了父亲0之类说法源自存现句。为此,其花了很大的篇幅探讨相关存现句的产生和发展,指出动补结构的建立对这类说法的出现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促使出现于受事宾语之后的地点介词短语(如/埋玉树著土中0)由动词之后向动词之前(如/土中埋玉树0)移动,后来又把句中动宾关系由动受关系变为动施关系,促使/VOR0结构(如/击陈柱国房君死0)变为/VRO0结构(如/秦时六月皆冻死人0)。之后,句中主要动词因为某种语用因素,不清楚或者无需说出来时,就会出现/死+N P施事/主体0的用法0。例如:

(1)上天生我,上天死我,君王呵不可!(5元刊杂剧三十种#晋文公火烧介子推6)

石文进一步解释道:/-上天.至于采取什么样的行为致-我.死,则不清楚,因此就缺少了主要动词。这种动宾结构的出现,-死.就有可能用于新兴存现句,结果就有了-万秀娘死了夫婿.、-王冕死了父亲.之类的说法。0

根据石文,存现句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先从/动宾+介词短语0结构发展为/介词短语+动宾0结构,然后再从/VOR0结构发展为/VRO0结构,最后再发展为/王冕死了父亲0之类结构。从中可以看出,/动宾+介词短语0结构的发展路线和/VOR0结构的发展路线脱节了。因为从/介词短语+动宾0结构到/VOR0结构是跳跃式的,对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石文并没有给出具体而合理的解释。

此外,石文的论断还触及两个问题。第一是句中的主要动词能否因为/不清楚0而缺少?根据石文的观点,出于某种语用因素的需要,句中的主要动词可以因不清楚或无需说出来而缺少。而语用表达要求的从缺指的则是,有些话语因语境已经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人们在交际的时候就可以或应该使这种信息的词语从缺,以达到简洁、经济的目的[7]。也就是说,词语从缺是要建立在双方都清楚明了的基础上,否则就会违背会话合作原则中的/适量准则0。石文的观点显然是违背会话合作原则中的/适量准则0。所以,由/动词+死+NP施事/主体0变为/死+N P施事/主体0是难以实现的。

第二是/上天死我0之类句子能否导致/王冕死了父亲0之类句子的出现?虽然石文强调/上天死我0是缺少了主要动词,并指出/宋朝以前汉语广泛存在着使动用法,,但是那时存在一个与其(/死0)概念相同的专职及物动词-杀.,两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分工,就不可能有-死我.之类的(使动)说法出现0,但是石文把/死我0解释为/致我死0,实际上说的就是使动用法。而/死我0之类使动用法在当时不是/不可能0,而是的确存在的。

(2)买臣见汤,坐床上弗为礼。买臣深怨,常欲死之。后遂告汤阴事,汤自杀,上亦诛买臣。(5汉书#朱买臣传6)[8]由此,我们又可以反证/上天死我0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使动句,而不是一个缺少主要动词的省略句。这也更强有力地证明,/死+N P施事/主体0不是由/动词+死+NP施事/主体0变来的。如果我们再细细追究,由/死我0概括出来的/死+ N P0中的/NP0是受事,不是施事,因为N P所指是受动者。而/王冕死了父亲0中/死了父亲0的语义结构则可以抽象为/死+施事0。因此,从语义上看,/上天死我0和/王冕死了父亲0不是同类性质的句子,很难由前者类推出后者。如果硬是把它们扯上关系,未免太牵强了。

四、结语

沈文关于/王冕死了父亲0的糅合生成机制是一种假设,石文否定他的糅合生成机制进而提出该类句子的生成动因也是一种假设。石文的用意是想指出沈文假设中的证据问题,并试图理顺它。可实际的结果是,作者不但没有达到目的,自己反而没能避免假设中的证据问题。从中,我们体会到当你在为一个假设寻找证据或对一个假设中的证据进行审视时,不仅为了保证证据的可靠性,要考虑证据的来源问题,而且为了保证证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还要处理好类似下面的一些问题:一是标准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层次问题。只有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察看问题,才具有可比性,观察出来的结果也才可能具有客观性。就像石文在审视/王冕死了父亲0和/我来了两个客户0是两个构式还是一个构式时,与沈文不在一个层次上看问题,得出的结果自然不同。如果因此而否定沈文的结果,那就有失客观了。

二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问题。不要片面夸大语言的个性,而忽视语言的共性,否则就可能抹杀一些隐藏在共性背后的规律。石文就是因为片面强调造词方式和造句方式的本质区别,而把二者的共同规律给抹杀掉了。与此同时,也不要只看到共性而忽视个性。石文把/王冕死了父亲0和/我来了两个客户0视为一个构式,否认是两个构式,便是只看到共性无视个性的结果,因此使其立论从一开始就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

三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问题。在甄别例证真伪的同时,还要考虑该例证是一个具体的成分还是已经被抽象化为某一类的代表。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没能领会作者的意图,甄别有误,即使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论证所谓的/证据问题0,那也是枉然。

四是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关系问题。历史证明,把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截然分开,对语言科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今天的语言学界,已是十分重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结合,并出现了不少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这是可喜的现象。不过,在打通结合的同时,却不可混淆二者的区别。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研究。如果用历时研究的标准来要求共时研究,或者用共时研究的标准去衡量历时研究,结果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尤其要注意区分逻辑先后和历史先后,对二者不加区分,就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乃至抹杀语言事实的客观性。

五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问题。既不要把一般当作特殊来看待,也不要把特殊当作一般来处理。这两种都是颠倒是非的表现。前者会抹杀语言现象的普遍意义,后者会夸大语言现象的作用。

六是论点和论据的关系问题。只有做到论例相配,才能保证论证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论据是论点能否成立的验证器。论据选得好不好、精不精,都事关重大,断不可马虎。如果很难做到论例相配,就必须断然放弃所持的论点,决不可勉强。这一点虽是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谨记。稍不注意,所构建的立论基石就有倒塌的危险。

当然,能否处理好证据问题,除了与能否准确地探究证据的来源和考虑上述的问题密切相关外,还与其他因素诸如学者的学识素养、理论水平、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石毓智.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论/王冕死了父亲0之类句子产生的历史条件[J].语言科学,2007,(4).

[2]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0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0造句[J].中国语文,2006,(4).

[3]沈家煊./粉丝0和/海龟0[J].东方语言学,2007,(2).

[4]沈家煊./语法化0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5]吴福祥.重谈/动+了+宾0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0的产生[J].中国语文,1998,(6).

[6]沈家煊./逻辑先后0和/历史先后0[J].外国语,2008,(5).

[7]范晓.语法理论纲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8]帅志嵩./王冕死了父亲0的衍生过程和机制[J].语言科学, 2008,(3).

作者简介:陈曼君(1969)),女,福建惠安人,博士,副教授,从事汉语方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责任编辑:胡政平;校对:三川

《国际商事仲裁》

国际商事仲裁作业

2017年9月法硕《仲裁法》作业 一、How many elements/contents are there in the following arbitration clauses? and what are they? 1、All disputes arising out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esent contract shall be finally settled under the Rules of Arbit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by one or more arbitrators appoi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aid Rules. 本条仲裁协议内容有: 仲裁规则:即国际商会仲裁规则(the Rules of Arbit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 2、Any dispute arising from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Contract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for arbitration which shall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mission's arbitration rules in effect at the of applying for arbitration. The arbitral award is final and binding upon both parties. 本条仲裁协议内容有: 仲裁机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the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for arbitration ) 仲裁规则:委员会在申请仲裁时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the Commission's arbitration rules in effect at the of applying for arbitration. )裁决的效力: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对双方具有约束力。(The arbitral award is final and binding upon both parties.) 3、Any dispute, controversy or claim arising out of or relating to this contract, or the breach, termination or invalidity thereof, shall be settled by arbitration in Singapo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NCITRAL Arbitration Rules as at present in force. 本条仲裁协议内容有: 仲裁规则: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the UNCITRAL Arbitration Rules ) 仲裁地:新加坡(Singapore of arbitration) The arbitration shall be administered by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re ("SIAC") in accordance with its practice rules and regulations.

民事诉讼证据

第十四章民事诉讼证据 [提要]证据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在证据制度面前,证明责任和证明目标是关键, 它引导着当事人的举证和质证,影响和制约着法官对证据的采信。民谚曰:“打官司就是打 证据。”因此,本章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本章,要正确认识民事诉讼证据制度 的基本原理和精神;理解和掌握证据的概念、特征、证据的分类和形式、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对象和证明标准;准确把握证明责任的概念、分配以及意义;正确理解和运用当事人的举证、 质证和人民法院查证、认证制度,提高运用证据实现司法公正,保障正当利益的能力。 重点问题: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作为法院定案根据的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三个基本属性;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七种; ●证明责任的本质是事实真伪不明所引起的败诉风险,证明责任的功能是事实真伪不明 时引导法院作出裁判,即哪一方当事人负责任,便将不利的裁判后果判归该方当事人承担; ●我国宜采用法律要件分类说作为分配证明责任的学说,我国民事诉讼中分配证明责任 的一般规则是当事人须对法律规范中对其有利的要件事实承担证明责任; ●提供证据的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为避免败诉危险而向法院提供证据的必要,这一责任与证明责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证明责任是固定的责任,在诉讼过程中不会发 生转移,提供证据的责任是动态的责任,会随着法官心证的变化而转移; ●证明标准,是指法官在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证明程度,民事诉讼通常的证 明标准是高度盖然性,即法官从证据中虽然尚未形成事实必定如此的确信,但在内心中形成 了事实极有可能或非常有可能如此的。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一、民事诉讼证据界定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何谓民事诉讼证据呢?诉讼法学者的认识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主张: 1.客观事实说。主张者认为民事诉讼证据是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 2.手段说。认为民事诉讼证据是诉讼主体在诉讼活动中用以查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手段。 也称为证据形式,即法律明确规定的各种证据形式。如书证、物证、鉴定结论等。 3.内容与形式统一说。认为民事诉讼证据由内容和形式共同构成。证据的内容即事实材料;证据的形式,也成为证明手段,它是证据的各种表现形式。所有诉讼上的证据都是事实与证明手段的统一体。 在上述的各种观点中,我们认为内容和形式统一说是正确的。所谓证据的内容是指各种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所谓证据的形式是指已为法律确认的各种形式。《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有下列几种:(1)书证;(2)物证;(3)证人证言;(4)视听资料;(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 对于民事诉讼证据特征问题,我国证据法学者认识不太一致。在法律真实证明目标和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下,证据的特征应当是真实性、关联性和法律性。为此,《若干规定》第50条规定:“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

索绪尔语言学概论关于语言与言语摘要

当听见一些外语的声音,却仍不明白意思,是因为在听者脑中并未形成对于这些声音的概念与音响形象,对声音所指与能指并不明白。 索绪尔,34,个人行为只是言语活动胚胎。 35,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一下子就把什么是省会的、什么是个人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多少是偶然的分开来了。 音响形象:发音,即音响形象的事实。 语言中只有音响形象我们可以把它们译成固定的视觉形象。I不是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记,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它是属于感觉的。 语言中的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些音响形象。我们说的声音和音节的时候,指的就是音响形象。 语言的能指为音响形象,为视觉性质,其特征为:1.它体现一个长度。2.这长度只能在一个向度上测定:它是一条线。言语活动:既包括一个已定的系统,又包括一种演变。 语言与言语:两者紧密相联且互为前提;要言语为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有语言;但是要使语言能够建立,也必须有言语。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语言:

是一个纯粹的价值体系, 语言中凡属于历时的,都只是由于言语, 是言语活动减去言语,是使一个人能够了解和被人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 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的部分。 是在存储人的意志之外的。 个人以外的东西;个人独自不能创造语言,也不能改变语言;它只凭社会的成员间通过的一种契约而存在。必须经过一个见习才能懂得它的运用。 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技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 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 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 要在言语活动中找出与语言相当的部分,必须仔细考察可以把言语循环重建出来的个人行为。 不是说话者的一种功能,它是个人被动地记录下来的产物;它从不需要什么是深思熟虑,思考也只是为了分类的活动才能插进手来。 是同质的,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在这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

国际商事仲裁的特点

国际商事仲裁的特点 国际商事仲裁同诉讼、调解、国内仲裁和国际仲裁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 1、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一般都是民间组织,不具有法定的强制管辖权,只能受理双方当事人根据 仲裁协议提交给它处理的案件。 2、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当事人有较大的自主权,双方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地点、 仲裁员、仲裁规则、仲裁形式及仲裁应适用的法律等。 3、国际商事仲裁庭审理案件一般不公开进行,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维护当事人的商 业信誉。 4、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当事人均有拘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如对裁决不服,也 不能上诉。香港: 当事人可自由决定仲裁适用的程序规则(如HK1ACD内部仲裁规则UNCITRAL仲裁规则或诸如ICC之类的其他协会规则),但不能选择依照香港法律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的程序规则。UNCIRAL示范法第19条规定当事人可自由协商仲裁员适用的程序法。若不能达成协议,仲裁员 可根据他们认为适当的程序进行仲裁。 对内部仲裁应当适用仲裁条例条款。该条例第14(1)节赋予仲裁员在程序中以较大的权力,它规定:“任何仲裁协议均应视为包括这么一个条款,即……有关当事人应依照要求呈送他们所有的全部文件给仲裁员,并做一切仲裁员可能要求他们做的事……”。另外,第14(6)节规定:法院有以下权力:命令询问证人,提呈文件、通过宣誓做证,为费用提供担保、保护、诉讼保全或拍卖相关货物、扣押、保护或调查任何相关财产以及临时委派涉讼财产管理人。 马来西亚: 当事人对仲裁程序的自治原则也被马来西亚所承认。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可决定仲裁适用的程序法。在没有专门规定时,仲裁条例第13(1)节赋予仲裁员对仲裁程序相当宽的自由决定权(上述香港仲裁条例第14(1)节也用了同样的表述)。与香港立法相同,马来西亚仲裁条例第13(6)节授予法院干预仲裁程序的权力,诸如命令询问证人,提呈文件等等。

英语广告词的修辞手法研究

英语广告词的修辞手法研究 摘要:广告英语是一种商业性语言,是语言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一种变体和具体形式。它在语言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广告词来研究广告英语中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关键词:广告英语;修辞手法;特点 引言:英语中的“广告”(advertisement)一词,原意为“商业上的告示”,是17世纪中叶英国开始频繁商品活动时流行的。它源于拉丁语advertere,具有“吸引人们注意力”,“推销产品”的含义。当今时代是个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广告已成为经济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使广告成为世界性的经营理念。广告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具有准确、舒畅、优雅的特点,这使它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语言研究价值,如果广告词比较独特,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宣传的效果自然非同凡响,所以我们可以说,广告英语的成功要取决于其语言的独特性。而语言的独特性又取决于各种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优秀的英语广告应该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运用修辞手法应贴切自然,不可牵强附会,诉求对象的不同,要求广告措辞及其修辞手法应有所区别。本文通过分析一些英语广告词来研究广告英语中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广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比喻(figure of speech) 英语中的比喻主要分为明喻(simile)和暗喻(metaphor)两种。二者皆可使被描述的事物形象生动。 1.明喻:明喻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让人们知道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如:As soft as Mother’s hands.(童鞋广告)广告词巧妙地把鞋比喻成母亲的手,突出童鞋的柔软、舒适,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的呵护。The airline that’s smooth as silk.(Fly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它的形成是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委婉语是社会文化的体现,从中可折射出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委婉语的使用也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禁忌是产生委婉语最根本的原因,除了对神灵等的避讳、对死亡及死亡有关的事物避讳之外,还有人们为趋吉而讨个口彩和为避凶而形成的避讳,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更是中国历史森严的等级制度在语言中的体现。至于对“性”和“身体器官”的忌讳,这是人们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言语表达的间接性,达到“求雅”的心理,应属委婉语的“掩饰”功能,委婉语的“掩饰”功能不仅仅是政治生活中为了“伪装”,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为了达到“求雅”的心理的需要。委婉语“礼貌”功能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遵循礼貌原则,其目的是促成交际的成功。除此之外,委婉语还有“自我保护功能”,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更多地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竭力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虽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自我保护原则会让位于礼貌或其他的目的,但自我保护是人的天性。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学角度对委婉语的“避讳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和“自我保护功能”进行研究。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有其独特的来源及构成方法,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中西国家的不同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始终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表现出极强的言语交际功能。由于委婉语在英语中应用比较广泛,所以了解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委婉语,它们看似相似,实有差异,究其根本,却是建立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上。为揭示英汉委婉语的普遍特征,更好地理解英汉委婉语的特殊性。本文以心理距离、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理论框架,分析委婉语的产生根源。然后,在分析委婉语语用特征的基础上,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该语言现象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方面探讨英汉委婉语相异的原因。

民事诉讼证据清单模板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证据清单 序号 证据名称 证据来源 证明 页码 1 原告常怀玉身份证复印件 原告提供 原告身份信息 1 2 被告江上飞身份证复印件 被告提供 被告身份信息 2 3 结婚证复印件 原告提供 原告与被告于2008年5月4日登记结婚 3 4 户口薄 原告提供 原被告于2004年6月14日生有一儿子江淮 4 5 房产证复印件 申江市江汉区房产局 申江市江汉区江城路828弄98号的别墅为夫妻共同财产 5-6 6 申江市泽国证券公司江上飞的帐户 被告提供 帐户中的资金为夫妻共同财产 7 7 证人李芳的证言 原告提供 夫妻因感情不合已分居两年 8 8 证人钱壮勇的证言 原告提供 夫妻因感情不合已分居两年 8 8 房地产估价报告书 申江市新时代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申江市江汉区江城路828弄98号的别墅市场价值约为1200万人民币 9 9 房地产估价报告书 申江市新时代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申江市江汉区河川东路89弄8号101室的房产市场价值约为310万人民币 10 10 房地产估价报告书 申江市新时代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申江市滨江区海滨路899弄6号I902室的房产市场价值约为460万人民币 11 11 公司变更登记备案复印件 申江市工商局 申江挺美衬布有限公司在工商局进行了变更登 12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注:本清单共1页,证据材料共15页 提交人:常怀玉提交时间:2012年10月7日 提交法院:申江市滨江区人民 法院 记,将公司名称变更为 申江金洲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12 江淮学费收据 申江市滨江区滨江小学 江淮上学需学费约为每年1200元人民币 13 13 江淮食宿费收据 申江市滨江区滨江小学 江淮每月须向学校交纳800元食宿费 14 14 补习班收据 申江市新东方学校 江淮每月需缴纳其余教育费用约100月每月 15

语言学概论中文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语言学? 1.1定义 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 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民商事仲裁中的证据制度

内容提要证据制度是仲裁活动的核心和基础,本文在分析仲裁证据制度与诉讼证据制度差异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仲裁证据的种类、仲裁举证程序、质证程序及认证程序规则,并对我国现行的仲裁证据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仲裁中的证据是指在仲裁程序中依据法律认定案件事实的一切客观材料。[1]仲裁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仲裁活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对仲裁庭查明案件事实,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边沁所说:“证据为正义之基础”。[2]事实上,整个仲裁活动无非包括两种判断:其一是事实判断,其二是法律判断。事实判断的手段是证据,法律判断则以事实判断为前提。 [3]因此,证据制度是仲裁活动的核心和基础。我国民商事仲裁证据制度主要体现在仲裁法和有关仲裁规则中。我国《仲裁法》第43条、第44条、第45条、第46条分别对仲裁证据的举证、鉴定、质证和保全作出了规定,对仲裁证据的未尽事宜,《仲裁法》同时在第15条第3 款规定:“中国仲裁协会依照本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第75条规定:“中国仲裁协会制定仲裁规则前,仲裁委员会依照本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条款制定仲裁暂行规则。”实践中,我国各仲裁机构也都参照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规定,在各自的仲裁规则中对证据相关问题作了规定。仲裁中的证据制度与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有许多共通之处,例如同样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规则,同样适用优势证明标准等,可以借鉴使用,但由于仲裁和诉讼又存在着诸多不同,“法院在公共领域执法,而仲裁员在私营工业领域执法”,[4]这就决定了仲裁证据制度又必然有许多源于自身的独特之处,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本文将在认识仲裁证据制度与诉讼证据制度差异性的基础上,对仲裁证据制度做系统阐述,并将结合我国仲裁法的规定,提出完善我国仲裁证据制度的建议。 一、仲裁证据制度与诉讼证据制度的差异性 1.仲裁证据制度具有明显的灵活性。为了防止司法权的滥用,各国相关法律通常都对诉讼证据制度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显现出严格的法定性,留给法官的自由裁量空间受到严格的限制。反观仲裁领域,立法鲜少对仲裁庭的审查和采证做出硬性规定,其中,尤以国际商事仲裁为典型,国际商事仲裁一向缺乏成形的或可界定的证据规则,证据的提交和评估大都取决于仲裁员的“证据理念”,并依此判断当事各方提出的证据是否“合理”、“可信”。作为一般原则, 仲裁机构, 特别是国际仲裁机构,对证据的接受和认可比法院在此方面的做法大为灵活、自由。事实上,仲裁机构几乎接受当事人提出的任何证据并对证据的相关性、可信性和实质性进行评估。只要当事人没有相反的意思表示,仲裁员可以根据案情自由决定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例如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在1987年条例中赋予仲裁员有权去“接受或者采纳证人证言以及书面证据是否与案件相关,而不管这些证据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容许性。”因此,仲裁证据制度具有明显的灵活性,而不象诉讼证据制度那样具有严格的法定性。 2.仲裁证据制度呈现出意思自治性。仲裁权与司法权的来源不同。仲裁权来源于双方当事人和法律的共同授权,仲裁权产生的基础是双方当事人订立的仲裁协议,而司法权来源于宪法的规定。由于仲裁权基于当事人的授权而产生,必然以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绝对前提,因此,仲裁庭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比较自由地处理案件,仲裁员也不受法定证据规则的严格约束。例如1996年英国仲裁法第34条就规定,“在不违背当事人有权商定任何事项的前提下,仲裁庭得决定所有程序及证据事项”,证据事项包括“当事人就事实或意见的任何事项所提交的材料(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的可采性、相关性或重要性是否适用严格证据规则(或其他规则),此类材料相互交换和出示的时间、方式和形式”。因此,与法官必须遵守法定证据规则的约束不同,仲裁员对于证据事项的处理要依据当事人的授权,并在当事人未明确反对的情况下,依自己对公正价值的理解作出适当处理。 3.仲裁对效率的追求决定了其证据制度体现出开放性和快捷性。公正是仲裁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仲裁作为一种民间性质的法律冲突救济机制得以存在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5]但是效率对于仲裁而言,具有比公正更为迫切的意义。仲裁制度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

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论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摘要:广告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扩大其影响力,广告撰写者常常借助双关、反复、顶真、回环、夸张、对偶、排比、夸张、比喻、押韵等手法来达到其宣传目的。修辞现象在广告语中比比皆是。但是也必须看到广告语中的修辞不都是正面修辞,也存在着许多负面修辞,笔者就修辞不当的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和反思,指出广告语的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广告语修辞评价反思 引言 广告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广告是商战成功的法宝。各类形式的广告点缀着大街小巷,各种广告语言借助各种媒体也无处不在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商业广告巨大的影响力和宣传作用,使我们不能回避地要去关注其语言的使用情况,本文将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就近年来各类媒体上出现的广告进行分析整理。 一、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什么才算得上优秀的广告语呢? 广告语又叫广告词,它是广告中令人记忆深刻、具有特殊位置、特别重要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这在古代就有很生动的例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詹县时,应一个做油馓子的老太婆的邀请,写过这样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腰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巧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馓子色鲜、酥脆的特点。读罢此诗,人们不免垂涎欲滴,便想一试,从而使老太婆的生意兴隆,馓子供不应求。广告语的作用大致有三点:首先,广告语能够点出产品自身特色或企业文化精髓。当人们看到这个广告语的时候,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从中理解到其中的经营理念,使人们对这个产品有种信赖感。就好像著名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让人能感受到其产品对于人性的关注,体会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其次,广告语还可增加产品或品牌的附加值。通过广告塑造品牌,由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中的认知作用,可以产生附加值,这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认知和心理感受。全球著名体育运动休闲品牌N IKE (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消费者一想到耐克,就会跟时尚、自由、舒适联系起来,无形之中增添了品牌价值。再次,广告语能够塑造品牌形象。奥格威说,“每一则广告都是对产品品牌形象的长程投资”。修辞的语言手段在广告语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三要素来实现的。首先从语音来说,广告语需要讲究声音的配合。我们通常看到的广告语大都十分注意音韵协调,让人听有种音乐美,念起来能够琅琅上口。如雪碧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所用的六个字,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也能够让人联想到冰凉的雪碧下肚的感觉,且瞬间又了消费的冲动。从词汇上来说,广告语要加强对词语意义的锤炼。汉语词汇是异常丰富的,各种类型的词各有特定的表达功能。有的表义准确,而有的模糊,有的庄重,有的则通俗,这就为完成复杂多样的修辞任务提供了得心应手的材料。从语法上来说,广告语主要是要注意对其句式的选择。我们知道广告语应该力求简洁,前面已经提到。在句式的选择上,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采用短句。 二、修辞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修辞”简称辞格,也称语格,辞藻。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把语词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的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是比较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陈望道先生对修辞格的定义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那么,广告语主要采用的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20200524012610)

序论部分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 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 语言学。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 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 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 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 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 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 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 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 器官。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 代表人家。语音部分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 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 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 用的记音符号。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 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语的声调。 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

民事诉讼证据清单、目录范本

民事诉讼证据清单、目录范本 编 号 证据名称证据来源证明事实 1、申请人的身份证复 印件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 局签发 申请人是适格的诉讼主体。 2、被申请人的护照复 印件澳大利亚国悉尼护照 署签发 被申请人是适格的诉讼主体。 且李虹敏与持有号码为: E4023695的澳大利亚护照的 李虹敏(LI HONG MIN)为 同一人。 3、广东省公证处出具 的被申请人的澳大 利亚护照翻译本复 印件 广东省公证处出具 4、被申请人国内身份 证复印件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签发 5、编号为0077196号的 《房地产买卖合同》由申请人、被申请人 以及中介方满堂红 (中国)置业有限公 司广州分公司三方签 订。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成立 合法有效的房产买卖合同。 6编号:穗房地证字第0565804号《房地产 证》广州市国土局房管局 颁发。 买卖标的位于广州市天河区 下塘西路435之三号502房,该 房产系被申请人所有。 7房地产登记簿查册 表 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 8、收款证明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开 具申请人已按约定交付定金30,000元。 9收款收据中介方满堂红(中国) 置业有限公司广州分 公司向申请人开具申请人已向中介方支付5000元中介费。 8、申请人与被申请人 双方的录音光盘及 文字资料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电 话协商房产买卖纠 纷。 原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变更 为一次性付款,付款时间变更 为房屋可以交付使用且双方 办理过户当日。 9、《通知》及编号为: EI552800827CS的 国内特快专递邮件 详情单通知为中介方向被申 请人发出,详情单为 邮政部门向中介人出 具 被申请人拒绝继续履行合同, 中介方通知其继续履行合同, 并且已通过特快专递的行方 寄送被申请人。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 语言学 2 语文学 3 历史语言学 4 历史比较语言学 5 描写语言学 6 历时语言学 7 共时语言学 8 个别语言学 9 普通语言学10 语言的语言学11 言语的语言学12 对比语言学13 微观语言学14 宏观语言学15 理论语言学16 应用语言学17 结构主义语言学18 形式语言学19 交叉语言学20 语言 21 言语22 思维 23 符号 24 组合关系25 聚合关系 26 语言的线条性27 语言的任意性28 语言的层级性29 言语规律30 渐变性规律31 参差性规律 32 语言的分化 33 语言的整化 34 语言的融合 35 语言的混合36 能指37、所指38 解释“传统语言学“内部语言 □语音□音学□音高□音强□音长□音质□频率□振幅□乐音□噪音□共振峰□音素□国际音标□音位□音位变体□非音质音位□音位区别特征□音位体系□音节□语流音变□句位学□语音规律复辅音22. 解释“韵律特征”。”23. 解释“音渡24. 解释“二合元音25. 解释“三合元音”27. 解释“时位1. 解释“语汇” 1 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2 语文学一门研究古文献和书面语的学问。 3 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和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对比语言学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4 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母语。 5 描写语言学是和历史语言学相对,即截取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对其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要素进行观察、描写、分析、研究。 6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7 共时语言研究语言某一段时期情况的语言学,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8 个别语言学也叫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语言的结构。 9 普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10 语言的语言学语言的语言学是以“语言”为唯一对象的语言学,指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系统。是一种静态、同质的纯语言学。 11 言语的语言学言语的语言学是一种动态的、异质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语言学。 12 对比语言学就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 13 微观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14 宏观语言学(外部语言 学)指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 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 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 等 15 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侧 重研究语言的一般理论,狭义 的理论语言学就是普通语言 学,广义的理论语言学也可以 包括个别语言学的理论部分。 16 应用语言学侧重语言在各 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狭 义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的 理论和方法研究;广义的应用 语言学除语言教学外,还包括 词典编纂、文字制定、机器翻 译… 17 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创 立的语言学,认为存在着语言 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使 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 学 18 形式语言学乔姆 斯基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 即转换与生成句子的过程都 采用形式化的符号表达。 19 交叉语言学语言学与自 然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产 生的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 20 语言实质上是一种符号 体系,是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 和语法系统,有共时和历时两 种状态。 21 言语言语是说(写) 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行为。 22 思维人脑能动地反映客 观现实的能力与过程。包括直 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和抽象 思维。 23 符号被约定用来指代 某种事物的标志,包括听觉、 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符号。 24 组合关系符号与符号组成 的语言的链条关系是组合关 系。 25 聚合关系在语言链条 的某一环节具有相同作用能 互相替代的次符号聚集成类 叫聚合关系。 26 语言的线条性语言符号 只能一个挨着一个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逐渐延伸,形成线性 链条,排除同时出现两个符号 的可能。 27 语言的任意性语言符号 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和本质 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 可论证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 的 28 语言的层级性语言系 统是一个层级装置,底层是一 套音位装置,上层分为语素、 词、句子三级。 29 言语规律指人们为了一 定的目的,在一定的语境中使 用语言的规律。包括自方、对 方、双方所处的语境三要素。 30 渐变性规律是指语言 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 变的规律逐渐变化。 31 参差性规律是指语 言结构系统的各个要素发展 的速度是不整齐的。 32 语言的分化一 种语言逐渐分化成几种语言 或方言的现象叫语言的分化, 如方言与亲属语言的形成。 33 语言的整化几种语 言或几种语言因素在发展过 程中逐渐接近或统一起来的 现象叫语言的整化,如民族共 同语、民族交际语和国际交际 语的形成。 34 语言的融合一种语言 战胜另一种语言或一种语言 被别一种语言吞噬的现象,叫 语言的融合。 35 语言的混合几种语言 系统混合成一种语言的现象 叫语言的混合。 36 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 体,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 分 37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 义内容。 38 解释“传统语言学”一般 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 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内部语言”答:第一,内 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 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 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 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 心的话。 □语音由人类发音器 官发出的能载负一定意义的 语言的物质外壳。任何符号的 构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 形式,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 体,这样与意义统一于一体, 才能够成完整的符号。语音就 是语言的符号形式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 学科叫语音学。可包括发音语 言学、声学语言学、听觉语言 学、音系学等。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 音体振动的频率。频率快,声 音就高,频率慢,声音就低。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决 定于发音体震动振动的幅度。 振幅大,声音就强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 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持续 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音质指声音的的个性或特 色,也叫音色。 □频率发音体每秒振动的 次数,每秒钟振动一次叫一赫 兹,频率的快慢决定声音的高 低 □振幅发音体振动的位移幅 度,振幅大小同发音受到的外 力大小有关,振幅的大小决定 声音的强弱。 □乐音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 频率保持一种整倍数的比例 关系的声音。 □噪音基音的频率和 陪音的频率不存整倍数的比 例关系,则呈现杂乱无章的形 状,持这种波形的音叫噪音。 □共振峰因共鸣作用而 能量变强的频率成分就叫共 振峰。 □音素对人类语言一次发 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的最 小语音结构单位。每个音素都 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 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 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 □国际音标是音表示记录音 素的标写符号。世界上最通行 的音标是国际音标,它是国际 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公 布使用的,后来又几经补充修 订完善 □音位某种语言或方 言在一类发音中从区别意义 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 音形式。 □音位变体属于同一音位的 几个音素叫该音位的音位变 体 □非音质音位利用音 高、音长、音强等非音质要素 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如 调位、重位、时位等。 □音位区别特征能区 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 区别特征。 □音位体系每种语言 的音位都是形成体系的。其内 容包括该语言的全部音质音 位和非音质音位;每个音位的 全部变体;每个变体出现的条 件;各个音位在组合与聚合关 系中所表现的规律。 □音节是语音中最小 的结构单位,是从听觉上能够 自然辨别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流音变语流中一个音由 于受到前后音或者说话的快 慢、高低、强弱的影响而在发 音上产生某种变化,包括同 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等 □句位学研究句位的 学问叫句位学。例如句调位、 句重位、句时位、句顿位。 □语音规律语音的历 史演变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 严格规律的,有的甚至可以概 括出较为完整的公式。如汉语 浊音清化规律等。 复辅音”。答:一个音节内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 合叫做“复辅音”。 22. 解释“韵律特征”。韵律 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 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 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 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 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 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 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 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2) 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23. 解释“音渡”人们在说话 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 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 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 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 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 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 “音渡”或“音联”。 24. 解释“二合元音”由两个 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 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 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 “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 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 合元音”。、 25. 解释“三合元音”。由三 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 “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 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 “中响复元音”。 27. 解释“时位”。答: 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 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 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 质音位叫“时位”。 1. 解释“语汇”。:语汇是语 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 也可以叫词汇。语汇或词汇作 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 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 集。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 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 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语义□语言意义□言语 意义□义素□义项□语义场 □语境□词汇意义 □概念意义□语法意 义□话题□述题□谓词□ 述项句义中的话题□预设 □蕴含□语义指向□词 汇□语言词汇□言语词汇 □词5. 解释“语”□固定 词组□语素□词根□词缀 □词尾□单纯词□合成 词□复合词□派生词□联 绵词□叠音词□重叠词□ 同音同形词□同源词□ 同根词□古语词□历史词 □文言词□新词□方言词 □社会方言词指□外来词 □基本词汇□一般词汇□熟 语□成语□惯用语□谚 语□俗语□歇后语□格言 □语法□语法学□词□词 组□句子□层次性□递归 性□生成性□语法范畴□ 语法意义□语法手段□形 态 □语义用语音形式表现出 来的语言和言语的全部内容。 分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 □语言意义语言 体系中具有固有的意义,具有 概括、多义相对稳定等特点。 □言语意义是在一定 的语境中人们说的的行为和 说的结果所体现出来的具体 意义。 □义素对词的某 一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 小的语义特征。 □义项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 义,每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 □语义场以一个共同义素为 核心,彼此之间有密切关系的 一群词聚合在一起构成的场。 □语境语境就是使用语言 的环境,有狭义语境与广义语 境之分,狭义语境是口语的前 后语或书面语的上下文,广义 语境是语言表达的具体环境, 如具体的场合、身份、社会环 境等 □词汇意义以词汇形 式(主要指实词)表现出来的 语言意义。 □概念意义亦称理性 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 括反映,是词义的核心。 □语法意义用语法形 式表现出来的意义就是语法 意义。可包括范畴义、关系义 和功能义三小类。 □话题一个句子的意 义中被说明的对象。 □述题一个句子的 意义中对某个对象的说明。 □谓词在句义中直接 说明话题的成分,相应于在语 法中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形容 词,主要反映动作或情感的变 化、性质或情感的变化。 □述项句义中的话题 与述题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 语法中充当主语和宾语的名 词。 □预设利用语言进 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 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 的信息。 □蕴含两个句子中如 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 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就是 蕴含关系。 □语义指向论结 构关系,A应该属于B,但在 语义上A指向C. □词汇词汇是一 个集合概念,指词和词的等价 物:固定词组和总汇。词汇有 语言的词汇和言语的词汇。 □语言词汇一种 语言中全部词和固定词组的 总和。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 等。 □言语词汇个人 运用语言的词汇,它是允许存 在偏离语言规范,不同于语言 词汇之处的。 □词是词汇中最 基本的单位,还是语法分析的 基本单位之一。即是语言中可 以独立运用的最小意义结合 单位。 5. 解释“语”。:语是由两个 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 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 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 言片断。 □固定词组也称 固定短语,是指构成成分和结 构关系固定,具有完整意义的 词组。是句法结构分析中最小 的单位。 □语素语言中不能独 立运用的音义结合的最小单 位。 □词根词的核心部 分,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 素。 □词缀附着在词根之 上的语素,它对词义的构成起 附加性作用。包括前、中、后 三种。 □词尾是附加在 词根或后缀之后只表达语法 意义的语素。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 构成的词。 □合成词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复合词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词根复合构成。 □派生词由词根附加词 缀构成,在形态丰富的语言中 大量存在,是词的主要构造类 型。 □联绵词指两个音 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 有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三 种类。 □叠音词由两个相 同音节重叠而成的单纯词。 □重叠词是由相同的 根词想叠构成的。 □同音词两个语 音形式相同而意义上没有任 何联系的词。 □同形词两个书写形 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是同 形词。 □同源词具有同源关 系的(即由一个词分化而产生 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同源 词。 □同根词含有同一个 词根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同 根词。 □古语词包括历史词 和文言词两类,可以表达特殊 的意义或感情色彩、语体色 彩。 □历史词指表示历史 上曾经存在过,现在已经不存 在的事物、现象、行为的词, 还包括历史上出现过的神话 传说中的事物的名称。 □文言词指古汉语文 言著作中的词。 □新词利用原有词素 新创造出来的词。随着新事 物、新观念的出现,产生的标 记这些新事物的词。 □方言词指通行于某 些特定地区的词。 □社会方言词指专用 于不同行业的词,也称行业 语。社会方言词中占很大比重 的是术语,其特点是单义性、 准确性和严密性。 □外来词从外族语言 中连音带义借用来的词。 □基本词汇语言中词 汇的核心部分,具有稳定性、 全民常用性、能产性等特点。 □一般词汇基本词汇 以外的词的总汇构成一般词 汇。 □熟语指特殊的、定 性化的固定词组构成的语汇 系统,包括成语、惯用语、俗 语、谚语、歇后语、格言。 □成语一种相沿习用 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词组,成 语一般是四音节的,是汉语最 大量使用的熟语。 □惯用语活跃在口语 中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短 小固定词组,其特点是简明生 动、通俗有趣。汉语的惯用语 多为三音节的词语形式。 □谚语多年流传,包 括深刻的社会经验、生产经验 的简练形象的语句。 □俗语流传在群 众中表达某种客观现象或意 义的形象精练的句子叫俗语。 □歇后语一种特殊的 熟语形式,由两部分组成,前 一半是对形象的表述,类似于 谜面,后一半是对这个形象表 述的解释和说明,类似于谜 底,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在 具体运用中,后一半常常可以 不说出来。歇后语形象风趣, 在口语和文艺作品中经常使 用。歇后语有寓意和谐音两 类。 □格言指揭示深 刻道理、具有警醒作用的语 句,往往来自名人话语或名家 作品。 □语法一种语言 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它包含词 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 句的规则。 □语法学专门研究语法的科 学叫语法学,可包括词法和句 法 □词语言中可以独立 运用的最小音义结合单位。 □词组是实词与实 词的有机结合。 □句子运用一定的 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表达相 对完整思想和某种感情的、具 有一定的语调的交际的基本 单位。 □层次性短语、句子 一层一层套起来组合而成的。 词与词在一个层面组成一个 简单的短语,这个简单短语又 可以和另外的词或者短语在 另一个层面结合。 □递归性反复地使用 构成句法关系的有限的几种 句法规则,不断地进行同功能 替换,以构成复杂的短语或句 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