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_朱海燕

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_朱海燕

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_朱海燕
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_朱海燕

茶 叶 科 学 2008,28(2):152~156 Journal of Tea Science

收稿日期:2007-12-29 修订日期:2008-02-20 基金项目: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05NK1003

作者简介:朱海燕(1971— ),女,湖南双峰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文化与茶业经济研究。*通讯作者:larkin-liu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2136743.html,

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

朱海燕,刘仲华*,刘德华,施兆鹏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部茶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410128)

摘要:现代社会中,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愈益密切,茶文化的影响愈益深远,茶文化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另辟奚径,以美学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茶学、诗学、史学、美学等知识,以诸多优美的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解析诗中所表达的茶之形色、香、味美,生动地描绘了茶至清至洁、至真至善之审美意象,丰富了诗词研究题材与内容,填补了茶诗美学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唐宋代;诗词;茶;审美意象;茶文化

中图分类号:TS272;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9X (2008)02-152-05

Aesthetic Image of Tea in the Tea Poems

Written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ZHU Hai-yan, LIU Zhong-hua *, LIU De-hua, SHI Zhao-peng

(Key Laboratory of Tea Science of Education Ministr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

Abstract: In modern soc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 and daily lif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ntimate, and the effects of tea culture are so profound that the study upsurges have come. In view of existing situation a new study point cut-in from aesthetics was explored. In this article, knowledge of aesthetics, tea science, poem science and history science were synthetically applied to analyze the beauty of shapes, colors, fragrances, flavors of tea expressed in many exquisite tea poems written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The results vividly traced out extremely clean and perfect taste image of tea, and enriched the themes and contents of poems studies, filled up the study blank of tea poem aesthetics.

Keywords: Tang and Song dynasty, poem, tea, taste image, tea culture

在茶的审美实践中,诗的创作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审美活动。在中国茶文化兴盛的唐宋时期,不少著名诗人,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苏轼、欧阳修等都曾以茶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美丽诗篇。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曰:“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1]

。意即艺术构思活动中,诗人凭借外物任想

象驰骋,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感中孕育成审

美意象。因此,作为美的事物,其外在、直观、真实的状态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同样,在茶的审美活动中,茶的美不是虚无缥缈的,人们通过对茶的色、香、味、形等直观外在状态的认识发现美、感受美。因为有了斑斓的色泽,清幽的芳香,多姿的外形,茶的美才变得具体生动、贴切感人,再通过品味,将茶与情感结合在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茶之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观外在状态的审美到人格精神

2期朱海燕,等: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 153~

化的抽象审美过程,最终将其孕育成高雅、不染凡尘的审美意象。本文立足审美角度,综合运用茶学、诗学、史学、美学等知识,对唐宋茶诗词中体现的茶色、香、味、形之美进行剖析,以丰富诗词研究的题材与内容,填补茶诗美学研究的空白。

1 茶形色之美

早在唐宋时期,人们就认识到茶叶的形态、色泽、嫩度与其品质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锐,故号芽茶;次曰拣芽,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次曰中芽,乃一芽带两叶者,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皆渐老矣”[2]。茶的芽叶,有卷有舒,有细有粗,再加之茶的色泽有紫、绿、黄、白等之分,在情感丰富而又讲究品茶的诗人笔下,茶便成了一个个形态多姿,色彩缤纷的审美意象。1.1细如粟粒柔如蕊, 肥如云腴壮似笋——

茶芽之美

用粟粒、麦粒、暗粒等来描写初发的幼嫩茶芽,“粒”准确地抓住了茶芽微吐形态尚“小”的状态,传达作者观茶芽细小之态心生珍爱之情。如文同《谢人寄蒙顶茶》:“苍条寻暗粒,紫萼落轻鳞”[4]。诗中流露出作者在寻找茶芽时那种因欣喜而萌发的柔情。

用琼蕊、茶蕊、蓓蕾等来描述茶芽那种宛如初绽花朵般的美。“蕊”是指花心儿,“蓓蕾”是指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3]中“仁风暗结珠蓓蕾”不仅写出了欲张未放的细嫩茶芽之态,还能让读者感知诗人对茶芽的珍惜,并由此引发的愉悦、舒畅之美感。

对于肥壮的茶芽,唐宋诗词中常用“笋”、“云腴”等词进行描绘。“笋”形容芽叶长、芽头肥壮、重实;“腴”有肥沃、肥美之意,用来形容壮实、油润的茶芽。如白居易《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茶香飘紫笋,脍缕落红鳞”[5];宋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3]。陆龟蒙《茶笋》一诗则描绘了阳光、云雾赋予茶芽灵气和生命,让人感知一种阴阳相和之美,一种因生命旺盛而带来的丰盈充实之美:“所孕和气深,时抽玉苕短。轻烟渐结华,嫩蕊初成管。寻来青霭曙,欲去红云暖。秀色自难逢,倾筐不曾满”[3]。

1.2枪旗鸟爪劲姿爽,鹰嘴雀舌芽叶展——

芽梢之美

当茶芽伸出叶片时,在情思入微的诗人眼里其形态特征又有了新的变化,唐宋诗人将芽梢的不同美态刻画成“枪旗”、“鹰爪”、“雀舌”等意象。“枪”本意为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旗”指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在刻画芽叶时,没有展开的尖直状芽头往往比喻成“枪”,展开的叶片喻作“旗”,一芽一叶称为“一枪一旗”,一芽二叶称为“一芽二旗”。唐代齐己《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枪旗冉冉绿丛园,谷雨声声叫杜鹃[3]”。李诩《戒奄老人漫笔》“茶以旗枪为美”,可见在诗人眼里“枪旗”成为了芽梢美的象征。而若芽梢上芽头初露略呈弯曲状态时,则被刻画成“鹰嘴”、“雀舌”、“鹰爪”、“鸢爪”等。如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尝茶》一诗中描述茶芽为“生拍芳丛鹰嘴芽”。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4]。“鹰嘴”、“雀舌”形象地表达了微吐茶芽的芽梢,灵动而情趣盎然。1.3 圆如皓月润似玉,方比珪璧芳胜兰——

团饼茶之美

唐宋时期茶叶制作以蒸青团饼茶为主,外形为圆形、方形或花形的饼状,评比外形时,主要是看其匀整度和色泽。在唐宋诗词里,团饼茶多被比喻为“珪璧”、“圆月”、“黑玉饼”。“璧”是指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恰似唐代产制的中心有孔的圆饼茶。“珪”古代

茶叶科学28卷~ 154 ~

帝王举行隆重仪式所用的玉器,长条形,上尖下方。古代文人视品质优异的茶饼色泽润亮美如光润的玉石和皎洁的月亮,方形的如珪,圆形的如满月。如唐李群玉《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珪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3]。宋王禹偁《龙凤茶》:“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3]。用“珪璧”、“皓月轮”来形容饼茶,尽管至今已历经千年,但仍能让读者感知作者在欣赏茶的外形时油然而生的畅快之情,并轻松地把握到饼茶的形色之美。

形色产生美感其根源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时对自然形状(包括运动、结构)的把握和运用的过程中,使形色与主体知觉结构的相互适应,从而引起审美愉悦[6]。品读茶诗时,可以感受诗人们对茶形色的审美情趣,而形象的刻画更能激发人们无尽的遐想:麦粒的纤小,枪旗的英姿,雀舌的灵巧,琼蕊的秀丽,圭璧的圆润,紫的高贵、绿的生机、白的纯洁、黄的温馨、黑的凝重,每个意象仿佛就是一幅精妙绝伦的工笔画。

2 茶香之美

茶的香气,分为真香和混和香两种,真香是茶自身所具有的香味,混和香是加入香味物与茶的真香混合而形成。不同的茶香各有区别,或甜润馥郁,或清幽淡雅,或高爽持久,或鲜灵沁心,因茶之别而变化无穷。然而,正是这种捉摸不定、变幻莫测之美,使得茶更具迷人的魅力,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赞颂。

2.1 香飘九畹清若兰,幽薄芳草天真气——

茶香之清幽美

唐宋文人爱将茶香比作兰花香,兰花以其清幽之香被誉为“王者之香”。茶香之清幽蕴涵淡然的高贵,让人领略一种旷达的心襟,一种心神的清爽,一种趋于宁静的美。唐代诗人李德裕描写茶香为:“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3]。“轻”字形象地表达如兰花般极为清雅的茶香随着茶的烹煮而逐渐散发出来的过程。宋代王禹稱赞龙凤茶“香于九畹芳兰气”,茶香清幽如兰,虽不浓烈,却能随风飘送至数里之外,怎不令人心神顿开?范仲淹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3],夸赞茶的滋味比醍醐更鲜美,茶的芳香似兰香却又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为美妙。宋石待举《谢梵才惠茶》:“色斗琼瑶因地胜,香殊兰芝得天真”

[3],赞美茶色泽油润胜过美玉,茶之真香淡雅清妙,如空谷之幽兰。

2.2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香之悠远美

宋代袁枢《茶灶》:“清风已生腋,芳味犹在舌”[3]。一语道出茶香之所以能得到众多文人青睐的另一原因:茶香悠长持久,饮之让人齿颊生香,久留不散。宋代刘过《临江仙·茶词》:“饮罢清风生两腋,余香齿颊犹存”[4]。意即饮茶让人如临仙境,满嘴芬芳,久有余香。而宋晁补之则用夸张的手法刻画茶香的悠长持久:“未须乘此蓬莱去,明日论诗齿颊香”

[2]品茶之后,齿颊间香韵绵长,幽幽的茶香让人飘然欲仙,美妙绝伦。宋朱熹《茶灶》:“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3]。茶饮罢,渡船离去,缕缕茶香随风袅袅,若有若无中,心境渐然达到一种极为细腻的忘我境界,那渺渺的茶香牵引着追求自由的思绪,奔向一个悠远的世界。正是“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茶香之奇妙,竟足让人心境无尘,意通仙灵,这种相识相知到余韵久久,何尝不是一种至美的享受?

2.3 风流气味未染尘,不是人间香味色——

茶香之脱俗美

宋欧阳修《送龙茶与许道人》一句“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7]”借赞美龙团茶的色、香、味都是那样美妙超然,不是人世尘俗所拥有,寓意自我超脱的心境,茶香这种脱俗之美引起唐宋诸多诗人的共鸣。宋代黄庭坚《满庭芳》写道:“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4],何谓茶的风流气味?当然是茶

2期朱海燕,等: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 155~

香所具有的不染尘凡的脱俗之美。他在《看花回》又写道:“香引春风在手,如粤岭闽溪”

[4],作者沉醉在随风飘送的茶香中,仿佛见到南方粤闽的秀水清山。这是何等超然的香气!竟引来了春天,若或茶香就是春之香,能涤尽心中的烦闷,带来无限生机,即使是最为平凡的生活也充满希望。在苏东坡的笔下茶本身就是一个肌骨生香的仙界美人:“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3]。舒亶也在《醉花阴·试茶》中喻茶香为仙风:“香雪透金瓯,无限仙风,月下人微醉”[4]。月色朦朦胧胧,茶香幽幽袅袅,仿佛身处仙境,让人心醉。

香气带来的美感是气味的生理刺激在心理活动的参与下,给嗅闻者带来的舒畅愉悦感,进而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美感[7]。唐宋文人认为茶之香最美在于真,真即本身所具有,不假任何他味。茶的真香清幽、悠远、脱俗,形成唐诗宋词中一个个无比灵动的审美意象。

3 茶味之美

“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赵佶《大观茶论》)[2]。茶作为一种饮品,滋味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客体。在一杯清茶中,唐宋文人们不仅品尝出茶苦、涩、甘、滑的滋味所带来的舒适、愉悦感,更品出了茶的“味外之味”,即从通过茶来感悟生命,从而感知心神爽快,襟怀旷达的美。

3.1 流华无尘净肌骨,疏瀹清味涤心源——

茶味之清美

清的意蕴十分广泛,是中国古代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清即“澄水之貌”,茶味之清,表现在淡,这种淡,不是寡淡,而是轻淡,其味觉是丰富的,味感是微妙的。宋代吕陶《和毅甫惠茶相别》:“有味皆清真,无瑕可指摘”

[8]、宋晁冲之《简江子之求茶》:“北窗无风睡不解,齿颊苦涩思清凉[9]”均表达了诗人因茶味之纯真、清凉,而心生喜爱和留恋之情。也正是因为茶味的清凉,茶成为了唐宋文人用以清神、清心之饮,如唐李德裕借茶清“诗思”:“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3],秦韬玉以茶清神:“洗我睡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3]”,并由茶的清味引申到让人心境澄清无染,从而陶冶高洁的品格,正是颜真卿所言“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3],茶已成了涤除烦恼,清心洁性的挚友。以至杨万里刻画出“清美”的君子形象:“故人气味茶样清”[3],足见唐宋文人对茶清美的推崇之至。

3.2 琼蕊甘露胜醍醐,消尽酲醲爽气来——

茶味之甘爽美

宋代梅尧臣《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诗云:“汤嫩花浮,香新舌甘永”、“初尝似带莲心苦,回味宁输崖蜜甜”[3]。一杯香茗,初入口时,茶味微苦,细品之下,生津回甘,从心底涌上来的是缕缕宛若花果的香甜。此种苦后回甘之味令人难以忘怀,文人们将其比作仙人所饮用的“甘露”和“琼浆”,甚至胜过醇美的“流霞”和鲜美的“醍醐”:唐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制新茶见赠酬之以诗》:“犹同甘露饮”、“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3]、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何似诸仙琼蕊浆”、宋文彦博《蒙顶茶》:“露芽云液胜醍醐”等等。茶苦后回甘,能提神清思,醒酒锐意,使人文思敏捷,唐宋诗人将此种通体舒泰之美感谓之“爽”。如宋赵抃《次谢许少卿寄卧龙山茶》:“啜多思爽都忘寐,吟苦更长了不知”

[4],说茶之爽味让人诗思涌动,好饮不眠。宋代苏颂《诸公和雷字韵茶诗四绝句外复有继作辄续二篇》“数杯茗饮沃羁怀,消尽酲醲爽气来”[3],数杯香茗之后,酒醒神清,心旷神爽,难不美哉?甚至让人超尘脱俗,如宋释永颐《食新茶》:“至味延冥遐,灵爽脱尘控”[8]。

3.3 香茗一盏甘与苦,人生百味寓其中——

“味外之味”

饮茶让人口舌生津,神清气爽,苦后回甘之味更是令人神思悠远,唐宋诗人正是在这种滋味中品出了茶的“味外之味”。历尽沧桑的

茶叶科学28卷~ 156 ~

欧阳修从茶中品出了人情如纸、世态炎凉的苦涩味:“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8];仕途得意的文彦博从茶中品出了春之味:“蒙顶露芽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3];豪气千丈、襟怀坦荡的苏东坡从茶中品出了君子味:“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8];淡泊明志的刘禹锡从茶中品出了清灵味:“僧言灵味宜幽寂,釆釆翘英为嘉客”[3]。诗人们因社会地位、文化底蕴、所处环境和所怀心情的差异,而从茶中品出了不同的“滋味”。茶有百味,人生亦有百味,从一杯茶中可以感悟到“味外之味”,获得人生的启迪。

4 结语

茶以其多姿之态、缤纷之色、芳香之气、鲜醇之味给人以视觉、嗅觉、味觉上美的享受,也构成唐诗宋词中无数美妙的意象。正是在对茶的色、香、味、形审美的基础上,有了更深的感悟:淡茶清新,浓茶醇酽,味道各别,就如同人生的经历,平和而不失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茶所包含的那种含蓄隽永,兴味悠然,体现了唐宋时期文人雅士高洁、清和的人生追求和审美趣味。

也许,在很多现代人的眼里,唐诗宋词已成为逝去的歌声,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绿色原野只是梦中的向往。然而,当忙碌而劳累的现代人,在休闲之时或是忙里偷闲,以一份净静虚明的心态来沏一杯茶,芽叶舒展,汤色绿亮的绿茶,宛若描山绘水的清词丽句;而红艳明亮,香幽如兰的红茶恰似荡气回肠的激昂之篇;香气馥郁,味浓隽永的乌龙茶则如耐人寻味的箴言。此刻百幅画卷、千首唐诗,万篇宋词,栩栩如生,悉心体会因茶而带来的美与暇想,这将有利于调整平和的心态,陶冶健全的人格:在淡淡的茶香中,人性得到净化;在隽永的茶味里,生命的真谛豁然开朗;在茶的和谐音律里,心灵自由放飞。

参考文献:

[1] 刘勰(梁). 文心雕龙[M]. 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 2004:

90.

[2] 阮浩耕, 沈冬梅, 于良子. 中国古代茶叶全书[M]. 杭州: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9.

[3] 蔡镇楚, 施兆鹏. 中国名家茶诗[M]. 北京: 中国农业出

版社, 2003: 5~228.

[4] 李莫森. 咏茶诗词曲赋鉴赏[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 2006: 15~123.

[5] 丁方晓, 曾德明, 杨云辉. 全唐诗(第一册)[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8.

[6] 庄汉新. 美学纲要(增订本)[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4:

118.

[7] 朱海燕. 浅析茶名之美[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 350~352.

[8] 朱世英, 王镇恒, 詹罗九. 中国茶文化大辞典[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2: 714.

[9] 陈宗懋. 中国茶叶大辞典[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597.

[10] 丁方晓, 曾德明, 杨云辉. 全唐诗(第六册)[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8: 936.

关于茶的古诗

宋代苏轼《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唐朝茶诗 1.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李白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婵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这首诗写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资料和咏茶名篇。 3.重过何氏五首(选一)杜甫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靖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这首诗是写一个春日的傍晚,作者在何氏家的平台上饮茶。兴致来时,便倚着石阑在桐叶上题起诗来。旁边还有翡翠鸟,晴蜓与之作伴。此情此景,简直可以绘成一幅雅致的“饮茶题诗图”。 6.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李六郎中寄给作者一包“火前春”,一是由于他们之间交情很深,二是由于白居易是一个品茶行家:“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由于常常得到亲友们馈赠的茶叶,他本人还江西庐山亲自种过茶树,不断的实践,使他成为一个茶叶行家。 7.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这是一首常为人们所传诵的咏“紫笋茶”名篇,描写两郡太守在境会亭欢宴的情景。 8.萧员外寄蜀新茶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作者用渭水煎四川茶,认为这是好茶配好水,这样才觉珍贵。以“渭水”作为“名泉”入诗,此为仅见。煎好了茶,作者一边欣尝,一边饮尝,显得闲适自在。

三大基本规律在诗歌审美特征中的体现

三大基本规律在诗歌审美特征中的体现 摘要:物我交融转化律、博而能一综合律、法而无法通变律是写作学的三大基本规律,它们是任何写作实践都不可回避和违背的。诗歌写作是无数写作实践中的一种,因而,三大规律在诗歌的审美特征中有广泛的运用和体现。 关键词:物我交融转化律;博而能一综合律;法而无法通变律;诗歌的审美特征 写作学有三大基本规律,它们分别是:物我交融转化律、博而能一综合律、法而无法通变律。然而诗歌是一种抽象、是一种形象化概括而成的“纯形式”、是写作学最为特殊的部分,那么它的审美特征是不是也符合写作学的三大基本规律呢?下面笔者就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物我交融转化律与主情艺术 “物我交融转化律是指物我交融之后,转化为文章的必然过程。所谓…物我交融?,是指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的相互作用与有机融合。所谓…转化?则是指经过物我交融,一个非物又非我的新的第三者的诞生,亦即…物?与…我?和二为一,构成了文章。”① 1.诗歌是一种高度概括地歌唱生活、抒发感情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主情的艺术。纵观整个历史,我们便知道,诗要言志,但它不会抽象的抒情言志,而总是借助一定的客观的东西,也就是意象,来表情达意。诗歌的表现手法基本上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然而无论哪种表现手法都是将客观的事物与主观的情感相结合。 一方面,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改造,逐渐使事物带上感情色彩,使事物被自己的主观意识所酿造;另一方面,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情操等内在因素寄寓到

客体上,使写作客体在一定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化身,也就是写作学上说的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这样,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相互作用、有机融合,便成了诗。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指出:“文学中有二原质,曰情,曰景。”②他在人间词乙稿序中,更加强调:“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其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苟却其一,不足以文学。” ③由此便可知,情与景、意与境、物与我是紧密结合、相互交融在一起的。 2.诗是一种主情的艺术。虽然叙事诗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情节、冲突等方面的因素,但是“情”依旧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人、事、物的描绘,依旧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抒情诗则是着眼于“情”,以“情”去粘合一切,以“情”去融化一切,在抒情诗当中,诗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一种被情感肢解了的人物和事件,乃至完全是一种情绪。意象派的压卷之作《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脸庞的浮现;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在这首诗中,庞德运用了意象叠加的方法,使人们感觉到了诗人感叹现代城市生活中美易消逝的情绪。借庞德自己的话来说,完全是“在一刹那的时间里表现出理智和情绪交合物的东西”。④意象的原来客体已完全不复存在,而是与诗人完全融合在一起,达到物非物、我非我,物我合一的境界。这是物我交融转化律在“诗是主情艺术”这一审美特征的最佳体现。 二、博而能一综合律与意象和精炼性 “…博?是对写作主体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的一种高度的概括。…一?就是写作主体通过大脑的综合活动,成为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思维定势。“博”是写作主体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是写作主体进行综合的结果。”⑤ 诗具有高度的精炼性,除诗歌外,其他任何的形式艺术都不能像诗那样短小精炼,但是把意境、韵味、情感表现得妙不可言。就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故人西辞黄鹤,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⑥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仅从短短的2行,14个字就可以看出诗人在地理、

归纳最全古代诗歌意象完整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芳草:1.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 梅花:傲霜斗雪,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松柏:孤直、顽强菊花: 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 美女的容颜牡丹: 高贵、富贵 扬花: 飘零、离散 柳树: 分别以折柳表惜别

关于有诗意的茶叶标题

关于有诗意的茶叶标题标语,关于有诗意的茶叶标题 1、xx传颂,好茶好味道。 2、xx万千,xx鲜。 3、xxxx,清韵飘香。 4、茶韵千年,xx一品。 5、xx,只为xxxx茶道。 6、茶香情切,xx道白茶。 7、厚道好人,xx道好茶。 8、xx,茗藏天下。 9、要品茶之道,选xx茶叶。 10、品茶有道,制茶xx。 11、茶品xx,饮以为xx。 12、xx——茶香飘飘然。 13、一杯好茶,一辈知心xx。 14、xx上品,xx茶庄。 15、道xx,名美茗。 16、一树一菩提,一茶一xx。 17、美妙茶香,茗香xx。 18、xx茶道,品味xx。 19、好茶xx,健康之道。

20、一盏清茶,一世浓香。 21、xx,喝了都说好。 22、xxxx,典雅生花。 23、优美歌“xx”,茗香今道。 24、xx,好茶之道。 25、xx茶茗,xx你心。 26、宋道国饮,一茗惊人。27、宋道,远离城市的好茶。 28、草木发春华,xx净茶。 29、品xx,笑论天下。 30、悠然xx,茶香梦绕。 31、xx茶业,xx天下。 32、xx词好韵味,xx道好品味。 33、xx连天下,白茶香万家。 34、xxxx,茶韵飘香。 35、茗出三净地,xx乾坤。 36、茗闻天下,xx万家。 37、xxxx,茶韵幽香。 38、xx健康,饮以为xx。 39、民以食为天,茶以xx。 40、煮茶xx,香动天下。 41、xx月,香伴千年。

42、xx道,天地智造。 43、杯中有乾坤,xx在其中。 44、天赐xx,地道好茶。 45、xxxx,名扬天下。 46、人生百味,xx包含。 47、xx——送到口的茶香。 48、xxxx,礼送天下。 49、xx,长在清新的xx间。 50、xx,三净道茗香。 51、馥香茗品,好茶xx。 52、一品xx,千年茶文化。 53、xxxx,xxxx。 54、xx,e点就到。 55、人生有百味,宋道只一味。56、宋道茗茶,饮誉中华。 57、好的白茶,颂声载道。 58、一品xx,壶中乾坤大。

古代诗词中的意境与审美文化

古代诗词中的意境与审美文化 上次看了一个访谈类节目,听他们讲到了有关中国古人的一些休闲娱乐方式,乐舞百戏、博弈娱乐、体育娱乐和民俗娱乐等等。中国古人在精神生活方面有一种把娱乐和艺术相结合的能力,很多种娱乐都变成了艺术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像曲水流觞,对酒当歌,登高抒怀,歌舞戏曲,琴棋书画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艺术瑰宝。还有观鸟赏鱼,斗蝈蝈,抖空竹,评书等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民族,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高度文明的古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共同的民族心理的熏陶下,总会形成某些传统的审美崇尚,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而从这些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审美观念和情趣。这些风格,或者说古代中国人的文学审美崇尚,可以从历代文论家的古典诗词著作中找到它们的一些影踪。 一、自然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流传千古的佳句是唐代李白对江夏韦太守的诗作的推崇之词。他本人还发出了:“自建安以来,绚丽不足珍。”的呼吁,要求文学作品气韵天成,真实自然。这句话也让我想到了电视上化妆品牌自然堂的一句广告词—你本来就很美!本来的,最初的,自然的就是美的。 自然美不是单纯的自然生态的美,同时也是一种真实的美。推崇自然之美,是普遍存在于中国人审美思维中的思想,它和主张一切顺应自然的思想一样,发端于先秦时期的老庄思想。庄子曾在《天道》

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王充把“朴”解释为:“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即自然形态的树木,是一种不假雕琢的自然美。自然同时也意味着真实。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是不会感人的,真实才会自然。浑然逼真,不假雕琢,这才是庄子推崇的自然之美。他把这看成美的最高境界。 与对自然的赞美亲近相联系的是,在人的生存理念上,不是以征服自然为最高理想,而是在跟自然平等相处和把自然作为审美欣赏与情感亲近的对象的前提下,提倡审美化生存方式和诗意生存境界。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在某种意义上也包括禅宗,它们都不是把生存的意义寄托于某种彼岸的神灵或某种道德形而上学,而是把生存的意义定位于此世,定位于一种审美化的生存方式。 而这种审美期待的依据则在于把整个宇宙人生看成一种有情的世界。宇宙本是无限的,宇宙有自己铁的法则和必然性。然而在中国古人看来,宇宙并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冷冰冰的容器,而是一个有情有趣的世界,是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已的世界。人与天地是有着同根同源的关系的。人是天地之子(因此古代君王自称“天子”),人必需顺天应人,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在有情的宇宙中活下来。而这种活着因为与宇宙自然的节律一致,因而才能活得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只要与自然节律相一致,与自然相互欣赏,相互依赖,活着本身就成为一种美,一种诗意。 但是,任何艺术都不是原始状态的自然形态的照搬,自然美是经过文学家创造的艺术境界,是庄子所说的“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绚

有关的茶文化诗词

有关的茶文化诗词 1、品茗谈天地,赏花语人生。 2、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 3、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4、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 5、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 6、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7、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 8、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9、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 10、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11、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12、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 13、浅杯茶,满杯酒。 14、莫干清凉世界,竹荫十里茶香。 15、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 16、为公忙为私忙忙中偷闲喝碗茶去,做人苦做事苦苦中作乐拿付牌来。 17、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 18、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19、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

20、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21、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22、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23、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24、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25、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26、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心细谈心。 27、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28、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29、柳井有泉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30、壶在心中天在壶,心在壶中地在心。 31、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32、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3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24、酒醇饭香茶浓,花鲜月明人寿。 35、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36、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37、赞龙井赏茉莉一品观音也得有点苦丁,谈琴棋论书画三味人生哪能全是甘甜。 38、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碍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长留。

(完整版)茶叶广告文案标题

茶叶广告文案标题 篇一:茶叶企业文化标语、广告宣传语 茶叶企业文化标语、广告宣传语 ★“茗”思“古”想,还是上古茶业。★百年传承,上古流传。★本色佳茗,上古茶香。★采今之新叶,凝万古茶香。★采与上古之山,不可一日无茶。★茶香道远,源自上古。★茶香古韵,人间上品。★茶业百年,上古领先。★茶韵悠远,香飘古今。★茶之,首选上古。★创新品质,上古茶香。★从幽远的茶香里,品出新况味。★颠覆传统,重塑经典。★高山茗茶,上古茶业。★古茶古风,古韵古味。★古风古韵,品味生活。★古色古香,纯正美味。★古思古韵,上等茶业。★古文茶香,韵味悠长。★古香古色,创新品味。★古韵飘香,上古茶行。★古韵新茶,香飘万家。★古之茶道,品康为尚。★好茶,源自台湾,出自上古。★好茶选上古,日晚相笑归。★喝茶要喝创新上古茶。★喝上古茶,品上古风味。★回香欧耶,上古茶业。★精益求精,上古茶业。★科技融合,新茗古味。★历史沉淀儒雅,茗品上古精茶。★良心改造,千古永随。 ★茗茶经典,上古茶香。★茗品茶道,上古茶好。★品茶找上古,上古有好茶。★品好茶就喝上古。★品上古茶,道上古业。★品上古茶韵,享今世荣光。★品上

古茗茶,尝人间百味。★品味人生,源自上古。★品味上古,振兴茶业。★品味自然,古韵茶香。★品尊贵人生,历上古文化。★平淡生活,因你而变。 ★千古飘香,源于开创,新工艺出好茶。★千年传统,品味历史。★清新香韵,源于传统。 ★人有品,茶亦有品——上古茗茶。★上等茶叶,古色古香。★上古,需要的是懂得品赏的人。★上古不古,老茶品新味。★上古茶,品出新味道。★上古茶道,博大精深。 ★上古茶香,不一样的茶香,品味不一样的生活。★上古茶香,流芳百世。★上古茶香,源于创新。★上古茶业,茶香上古。★上古茶业,传世经典。★上古茶业,古法新然。★上古茶业,古韵新茗。★上古茶业,美味到家。★上古茶业,品茗世家。★上古茶业,润心的绿色活力。★上古茶业,质真至诚。 ★上古茶叶,别有一番新味。★上古茶叶,古色古韵。★上古茶叶,享受慢生活。★上古茶韵,持久飘香。★上古出新韵,茶业创。★上古传说,今人品味。★上古好茶,本该有的清新。★上古好茶,口口清新。★时尚新味,不沽茶道。★世代古茶,韵味流长。 ★寿比天齐无觅处,比翼唯饮上古茶。★水因龙而灵,室因茗而香。★天地异花开,凝香上古来。★天下茶叶,

归纳古代诗歌意象完整版

归纳古代诗歌意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芳草:1.在古典诗歌中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即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生生不息或离别的愁绪。 2.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 梅花:傲霜斗雪,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1、《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卜算子》(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松柏:孤直、顽强菊花: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美女的容颜牡丹:高贵、富贵 扬花:飘零、离散 柳树:分别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关于茶的诗句

关于茶的诗句 1、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定风波暮春漫兴》 2、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苏轼》 3、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两碗茶》 4、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阮郎归立夏》 5、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文征明》 6、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煎茶》 7、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 8、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即目》 9、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夏日闲居》 10、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寒夜》 11、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寻戴处士》 12、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题山居》 13、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冼玉清》 14、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

燕子莺儿!《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15、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焙茶坞》 16、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17、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首夏山中行吟》 18、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访友人不遇》 19、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鹊桥仙说盟说誓》 20、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 21、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茶中杂咏煮茶》 22、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茶诗》 23、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无闷催雪》 24、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夏日题老将林亭》 25、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琴茶》 26、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27、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与赵莒茶宴》 28、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鹤

关于描写茶的诗句古诗,形容茶的诗词名句名言

关于描写茶的诗句古诗,形容茶的诗词名 句名言 .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陆羽《茶经》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陆羽《茶经》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褎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笋》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秦韬玉《采茶歌》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客行马上多春日,特叩柴门觅一茶。谢枋得《觅茶》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郑遨《茶诗》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陆羽《茶经》 .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米芾《满庭芳咏茶》 .虑溷仙草性,崖间取灵泉。石鼎乃所宜,灌濯手自煎。释文珦《煎茶》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春未老》

.啜苦咽甘,茶也。陆羽《茶经》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春未老》 .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凉炎不均。陆羽《茶经》 .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大须《暮雪》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茶经》 .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纳兰容若《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 .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刘禹锡《送蕲州李郎中赴任》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 【内容摘要】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因为,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好坏的的关键。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意境”所涉及到的领域或范围是很广泛的,音乐、戏剧、美术、体育、绘画、文学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意境美感,意境美具体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反复的,多方面的和异常丰富的。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美;情景交融;含蓄;动态;虚实结合 【正文】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因为,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好坏的的关键。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意境”所涉及到的领域或范围是很广泛的,音乐、戏剧、美术、体育、绘画、文学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意境美感,意境美具体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反复的,多方面的和异常丰富的。本文结合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典诗歌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一、意境定义的界定 意境是中国文艺理论和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刘禹锡曾经对意境下了一个比较贴切的最基本的定义——“境生于象外”,也就是说,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象”,但它又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无限延伸的“象”。司空图进一步指出“思与境偕”,标举意境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这些古代学者对意境的认识都被后来的学者很好地继承下来。象“境生于象外、意外之象、味外之旨”都是经典的看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我们还是要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意境的概念虽然众说纷纭,难以形成比较统一的看法,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意境客观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比如《辞海》就是这样给意境下定义的,“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欣赏者通过想

关于茶的诗句_描写茶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茶的诗句_描写茶的诗句_古诗大全关于茶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品茶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幽居初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游。其全文诗句如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翻译】 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树阴满满啊,小径幽幽,归途袅袅。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绽放。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相识。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过山农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顾况。其全文诗句如下: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翻译】 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薰了;到打谷场

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临安春雨初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全文诗句如下: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翻译】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全文诗句如下: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

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1、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2、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4、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5、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6、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7、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8、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9、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 10、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11、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12、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1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14、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15、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16、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7、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18、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19、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20、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21、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22、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 23、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24、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25、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26、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27、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28、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29、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30、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31、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32、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33、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34、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古典诗词中意象组合的运用及其语言特征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古典诗词中意象组合的运用及其语言特征 作者:韩凝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刊名: 科学时代(上半月) 英文刊名:KEXUE SHIDAI 年,卷(期):2010,""(8)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 1.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 2003 2.贺新辉宋词鉴赏词典 1987 3.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 1983 4.古远清.孙光萱诗歌修辞学 1995 5.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修辞学研究 198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李晓明.LI Xiao-ming论纳兰性德诗词的自然意象-船山学刊2007,""(4) 将纳兰性德诗词意象分为自然意象、社会意象、人类自身意象、人的创造物意象和人的虚构物意象五个部分,本文专论其自然意象. 2.期刊论文李强.LI Qiang论古代诗词中的远志意象-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3) 远志作为文学意象的发生首先是从<诗经>开始的.传统文化的浸润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促使远志文学意象不断发展和丰富,最终成为内涵稳定的诗词意象.历代文人选用它作为自己的诗歌或词的抒情意象.除此之外,谢肇淛还用它作为自己的书斋名和文集名. 3.学位论文苏小华帕尔莫文化语言学视角下李煜诗词译本的意象翻译研究2008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莫在(1996) 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一书中将认知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博厄斯语言学,民族语义学以及民族言语学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语言学研究视角“文化语言学”。他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作为研究重点,认为意象,文化、语言密不可分。 本文以帕尔莫文化语言学中的意象理论为基础,探索南唐后主李煜词中丰富的意象美,并通过对许渊冲等人的译本分析,探讨了这些意象是如何传达和翻译出来的。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理论背景及本论文的研究方向。第二部分为理论部分,先介绍帕尔莫文化语言学的产生,接着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对于意象的分析以及帕尔莫文化语言学对于意象的分析理论,指出意象,文化和语言之间密不可分。第三部分对李煜词的文本意象之美进行分析,然后分析译本是如何处理原文意象的。第四部分为李煜词的意象翻译方法,并阐述了影响意象翻译的因素。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 4.期刊论文陈曦.CHEN Xi从接受美学视角看中国诗词中模糊意象的翻译——以《天净沙·秋思》为例-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5) 中国诗词意象的强烈模糊性使其翻译困难重重.接受美学中所提到的概念对于意象的理解和鉴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接受美学的意义空白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与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契合,为诗词意象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 5.期刊论文张娅丽.陈清贵.ZHANG Ya-li.CHEN Qing-gui从东西方意象的异同探讨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诗词翻译-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3) 中国古代女性诗人的诗词构成了古典文学王国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女性诗人的创作笔触细腻而温婉,感情内敛而真挚,栖鸟、浮云、晓风等意象常常出现从而为女性诗词塑造了清丽脱俗的优美意境.本文试图从东西方意象的异同方面通过两个实例的具体分析对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诗词翻译作初步探讨,以期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传递意象再现原诗的意境. 6.期刊论文孙克诚中国古代诗词中楼意象探论-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 中国古代的楼居文化,渗透到诗歌中,形成了诸多楼意象.从不同角度,可分为有出典意象与无出典意象、显性意象与隐性意象、静态意象与动态意象等,涵数10种之多.从语言学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看,能指无限,所指有限,中国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呈现出一种语言的狂欢.对中国诗歌的欣赏与阅读,必须超越诗歌的当下性、现场性,超越语言形式上的狂欢,去寻找隐于其后的历史的、文化的意蕴,开拓所指的有限,实现与无限能指的对应.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中国诗歌的魅力所在、精髓所在. 7.学位论文李晓丹唐宋诗词颜色意象及其翻译研究2006 唐宋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借助于颜色唐宋诗人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唐宋诗词中的每一种颜色都充满了感情,或是写景状物,或是抒发情感。纷繁的颜色表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唐宋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颜色意象的艺术表现力在唐宋诗词中达到了顶峰。尽管翻译界对唐诗宋词翻译有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为止鲜有人对唐宋诗词的颜色意象及其翻译作以研究。本论文立足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结合中外学者从意象角度研究诗歌及诗歌翻译的成果,对唐宋诗词颜色意象及颜色意象的翻译作了探讨。 本文共分五章进行阐述。首先概括介绍了研究范围和研究背景。第二部分回顾了中国和西方传统文论中对意象概念的阐释和论述,研究了意象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第三部分分析了唐宋诗词的颜色意象,颜色意象的分类及其翻译,发现颜色意象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第四部分阐述了不同诗歌翻译学派都认为意象翻译在诗歌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讨论了唐宋诗词颜色意象翻译的本质和翻译的困难性并详细介绍了翻译界在处理翻译问题,以目的语或以源语为导向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并在这两种策略的框架下具体讨论了颜色意象翻译的几种方法,直译原文颜色意象,通过注解保留原文颜色意象,改换颜色意象以及省略原文颜色意象,取舍需根据具体的情境而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方法是有效的,但是为了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以及保留读者的想象空间,译者应尽量以源语为导向,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第五部分结论 总而言之,译者应该尽可能传达颜色意象的表层形式和深层次的文化含义,并充分信任读者,随着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已经有一定的能力接受带有外来文化印记的各种颜色意象。随着世界人民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不同文化间的沟通日益深化,不同文化背景下诗歌的颜色意象也越来越被异域读者所接受和欣赏,所以不同语言间诗歌的翻译从某种角度可以实现。 8.期刊论文张猛刚心灵感悟,诗意人生——浅论唐宋诗词中的景观意象及其人生意蕴-文教资料2010,""(4)

一百句有关茶文化诗词

一百句有关茶文化诗词 1、品茗谈天地,赏花语人生。 2、一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 3、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4、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 5、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 6、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7、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 8、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9、碧螺壶中香扑面,绿茶盏内味如春。 10、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11、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12、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 13、浅杯茶,满杯酒。 14、莫干清凉世界,竹荫十里茶香。 15、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 16、为公忙为私忙忙中偷闲喝碗茶去,做人苦做事苦苦中作乐拿付牌来。 17、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 … 18、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19、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 20、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21、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22、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23、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24、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25、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26、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心细谈心。 27、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 28、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29、柳井有泉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30、壶在心中天在壶,心在壶中地在心。 31、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32、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3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24、酒醇饭香茶浓,花鲜月明人寿。 35、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36、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37、赞龙井赏茉莉一品观音也得有点苦丁, % 谈琴棋论书画三味人生哪能全是甘甜。 38、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文章认为意境美是我国古典诗词所独具的审美要素之一,从美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的渊源进行探索。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老子》、《庄子》、《周易》等论述意境的萌芽,形成“意境美”的基础理论;唐代正式提出对于诗词意境美的追求,因为诗词之中的“意境之美”和诗人的人生阅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佛家唐代在我国的大范围传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标签:古典诗词;意境美 我国古典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古代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应当给予我国的古典诗词足够的重视,并不断总结出我国古典诗词的内涵和境界,进而探索我国古代诗人的审美追求。我国古典诗词之中的意境美是我国文学审美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进行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在进行对古典诗词的研究过程之中就要结合诗人创作诗词的实际经验,联系诗词创作的基本理论,总结出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创作规律。 一、唐代以前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古典诗词的理论就已经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老子》、《庄子》、《周易》之中就提出了诗词之中的“言”、“意”以及“象”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在诗词创作过程之中,从小的事物进行思考,最终得出一般性结论和观点的创作方法,这也是我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的起源。 在我国唐朝之前的古典诗词创作过程之中,虽然还没有文人墨客总结出诗词的“意境之美”这一审美理念,但是在这段历史时期的文人墨客心中,已经初步形成了“意境”的朦胧想法,对于这一段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评价已经有了很多。例如,孔子在进行对《韶乐》的评价过程之中,就对《韶乐》的意境之美做出了“尽美矣,又尽善也。”的感慨,又如,在孟子对诗词作品的优秀程度的评价过程之中,给出了以下的评价标準:“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到了汉代的刘勰,在他的代表性著作《文心雕龙》之中,则是通过对许多前朝诗词作品的总结,从意境的角度进行了对诗词作品的艺术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之中强调,诗词作品要讲究作品在意境上的“风”与“骨”,使得文章可以具有在意境上的感染力量,更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感受到诗词的意境魅力(例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之中写下的“怊怅述情,必始乎风,忱吟铺辞,莫先于骨。”,就深刻的彰显了刘勰对于诗词作品之中的意境之美的评价标准)。与此同时,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钟嵘在他的代表作《诗品》之中写下了诗词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钟嵘还表达出了在诗词的创作过程之中要用风力体现出足够的内涵,让读者可以通过对诗词内容的咀嚼,找寻出诗词的特点,可以说,这一段历史时期的诗词作品所形成的“意境美”基础理论,为我国唐代灿烂的唐诗文化和诗词意境美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于茶的诗词

关于茶的诗词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中国历代咏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 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等等, 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

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苏轼的《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为后世文人学士称道。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