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不外传!)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不外传!)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不外传!)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不外传!)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第2版)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1.1答: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传输介质、通信设施和网络通信协议,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涉及到的知识点:1、传输介质;2、通信协议;3、不同地点.;4、计算机设备;5、资源共享;6、数据传输;7、系统。

1.6答:

1、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设备,终端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收集和交换。

2、资源共享。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系统内的硬件、软件、数据、文档信息,以及通过信息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

3、给网络用户提供最好的性价比服务,减少重复投资。

4、提供大容量网络存储,不断增加新的多媒体应用。

5、提供分布式处理,使得协同操作为可能;平衡不同地点计算机系统的负荷,降低软件设计的复杂性,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资源,使得网格计算成为可能,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效率。

6、对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实现对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分配。

7、提供高可靠性的系统,借助在不同信息处理位置和数据存储地点的备份,通过传输线路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冗余实现高可靠性。

1.13答:

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进行通信、数据交换时需要制定双方都要遵守的通信规则和约定就是协议。协议是按层次结构组织的,不同层次协议和网络层次的集合构成了协议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层次结构包含两个基本内容:

1、网络实现的功能分解到若干层次,每个功能用对等层协议实现,不同系统中的对等层要遵循对等层协议,通过对等层协议理解和完成该层的功能。

2、相邻层次之间通过接口交互必要的信息,构成下层为上次提供服务的关系,也成为接口关系。网络服务靠服务原语进行描述,网络协议软件根据网络协议结构进行设计和开发。

1.20答:

1)网络命令行程序

2)网络协议分析工具

3)网络仿真和模拟

4)网络应用编程

5)生活中的例子

1.26答:

与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标准有关的国际组织有ISO、ITU-T(CCITT)、IEEE、ANSI、EIA、ACM等。

1.29答:

所谓透明指的是用户不必关心和知道一个具体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怎样组成的,用户只需要遵循计算机网使用的协议,由网络操作系统为用户自动管理、调用网络资源。

1.30答: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构成由两级子网组成,即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用于数据的传输和通信控制,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通信子网由通信处理设备构成的节点和通信传输线路组成;资源子网用于数据的处理、发送和接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第2章

2.7答:

计算机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设备之间在相互通信时遵循的规则、标准和约定。

人们之间的会话也在使用分层的概念,人们只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以两个人之间的自然语言通信为例,可以认为分为3个层次:传输层、语言层和知识层。

人们在通信时也要遵循双方认可的通信协议,只不过是人们在自觉不自觉的使用着通信的协议,这些通信协议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以至于不会注意到通信协议的存在。

2.8答:

网络通信协议的三个要素分别是:语法、语义、同步。

1、语法,即信息格式,协议数据单元的结构或格式,包括哪些字段,字段的作用。

2、语义,默写信息位组合的含义,表示通信双方可以理解的确切意义。

3、同步,即发、收双方能分辨出通信的开始和结束,那些动作先执行,那些动作后执行。为完成一次通信所需要的不同数据单元之间的有操作顺序规程。

总之,语法定义了怎么做,语义定义了做什么,同步时序关系定义了什么时候做。

2.12答:

网络服务用服务原语描述,服务原语由三部分组成:原语名;原语类型;预案语参数。

原语类型有四种:

1、请求,发送方希望得到某些服务;

2、指示,接受方得知某个时间发生;

3、响应,接受方对某个事件应答;

4)证实,发送方得知请求的结果。

书写时原语名用大写字母,原语类型用小写字母表示,原语参数用园括号括起。

2.14答:

对等层次实体通过对等层协议进行通信,直接用虚线连接,之所以用虚线连接,是因为实际通信过程是垂直的,在发送端PDU经过上层向下层的封装,通过传输介质,经过通信子网到达对方,再经由底层向上,每一次去掉对等层的协议首部,称为拆包,此时相当于对

等层彼此理解对等层协议,即为对等层的通信,完成该层实现的功能。

2.21答:

TCP/IP 协议结构分为四个层次,从底向上的层次依次是:网络接口层;IP 层(也称互联网层);TCP 层(也称运输层);应用层;

其中,IP 层与网络互联有关。

2.23 答:

局域网络(LAN )体系结构参考模型描述底层通信网络层次和协议,与计算机网络5层体系结构对应,LAN 的体系结构仅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底两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考虑到LAN 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拓扑结构、使用各种各样的传输介质、采用不同的信道访问协议,把LAN 的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Logic Link Control ,LLC )子层。

所有LAN 的LLC 子层是一样的,只有到了MAC 子层才能区分出不同的LAN 。

2.35 答:

总共需要传输的应用层数据为100字节。

传输过程中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为 100+20+20=140字节。

因为140字节小于1500字节的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字长,故用一帧传输即可不用分片。得出数据传输效率:

100/(100+20+20+18)=63.3%

2.37 答: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 , PDU )描述网络协议,PDU 是一个由二进制数据0和1组成的数据块,它由控制部分和数据部分组成:控制部分由若干个字段组成,就是通信双方遵循的规则和约定;数据部分一般为上一层次的协议数据单元。

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设备之间的通信类似于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采用的是书面语言,是用二进制语言表示、可以被此理解、有结构的由二进制数据0或1组成的数据块。

PDU 的控制部分即是该层的协议,数据部分一般为上一层次的PDU ,协议数据单元(PDU )格式如图2-2所示。

2.38 答:

TCP/IP 没有定义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仅给出网络接口层,目的是实现网络互连,只要低层网络可以把IP 分组封装到帧中,就可以把各种网络互连起来。

2.39 答:

当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有5个层次,自顶向下依次为: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分别是:报文;报文段;分组;帧;位流。

协议头部分

数据部分 图2-2 协议数据单元(PDU )格式

1、提出分组交换、存储转发协议包的传输思想,主要贡献是利用概率论和排队论等数学工具,研究出了一整套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的数学理论。

2、网络节点功能设计,每个节点除了作为节点的局部功能外,还必须有全局的功能。

3、使用专用通信线路,决定租用性能更高的专用通信线路,确保通信传输信道的可靠性。

4、采用BBN公司为解决可靠性问题和节点计算机的不兼容问题而发明的网络设备,称为接口报文处理机(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IMP)。I,MP演变为现在的路由器和交换机。

5、研制出TCP/IP网络协议,实现计算机的互连和计算机网络的互连。

6、研制出丰富的Internet网络应用,使得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走向商用,改变了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2.45 答:

目前对Internet批评主要有3个。

第一个批评是Internet好像是一个“大垃圾山”,人们不停地往上倒东西,结果使得它包含很多重复、过时、零散、混乱的数据和信息,人们很难找到所需要的东西。

第二个批评是Internet就像一个只有神经细胞的低等生物,它没有大脑,五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有实现利克莱德在1960年勾画出的把计算机网络建成“思维中心”的设想。

第三个批评是Internet太不安全了,由于技术发展的原因,最初设计的Internet多是在大学和研究部门使用,没有过多的考虑网络安全问题。

第3章

3.2答:

一个数据通信信息系统由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三部分组成。

发送端由信源和变换器组成。信源的作用是把要传输的各种信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变换器的作用是把原始的电信号转换成合适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信道是传输信号的通路,信道由传输介质以及有关的传输设备、传输技术构成,如交换机、路由器。在一般讨论时,电信号是通过通信子网传递的,这里的信道表示通信子网,如电话网络、公用分组交换网等。

接收端由反变换器和信宿组成,反变换器把从变换器从信到传来的信号恢复为原始的电信信号,再送给接收者。信宿际为接收者,信号传输的目的地。信宿将接收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对应的信息。

3.3答:

信道传输数据的能力是受到限制的,可以看出对任何信道,限制带宽就是限制数据传输速率,信道的最大容量与信道的带宽有关。

1936年香农(Claude Shannon)给出了有热噪声信道的最大容量,信道的最大容量也是用数据传输率表示,单位为bit/s。香农定理的公式为:

C = H log2(1+S/N)(bit/s)

3.6答:

按通信双方的交互方向有三种基本方式:

1、单向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上的通信,日常生活中的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属于单

2、双向交替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信息,但不能同时发送,在某一个时刻仅存在一个方向上的通信。

3、双向同时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3.8答:

同步传输是一次传输一个数据块,数据块的内容可以是若干二进制位,也可以是若干字符。同步传输的特征是数据块中每一位与前一位之间的传输时间是确定的,即是可知的,这是称为同步传输的主要原因。

3.10答:

根据无线电波的不同波段的传输特性,可以构成不同的无线传输介质,实现多种无线传输通信。

无线传输已经利用了无线电、微波、红外线以及可见光等几个波段进行通信,可以通过调节电磁波的振幅、频率或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

3.11答:

编码规则:每一位周期中间的跳变不仅用作时钟同步,而且用来标识0或1。可以规定由高到低跳变标识为1,由低到高跳变标识为0。(编码波形图省略)

3.12答:

PCM技术的实现有3个步骤:采样、量化和编码。

采样是对原始模拟信号采取样本值,采样时间间隔为2倍信号最高频率的倒数,对应的计算公式为:1/(2f)=(1/2)T。(1/2)T为采样间隔。

量化是对样本值进行规定和取值,对采取到的样本值用对应的二进制位描述。样本值的取值量级视信号的用途确定。

对离散的样本值进行量化后,得到对应的二进制位描述,对这些二进制数位进行编码,编码后给出的二进制位可以用数字脉冲信号表示,构成可以在信道上传输的数字信号。

3.14答:

对于长距离通信传输,要用到交换技术。采用交换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在物理距离上不可能架设中间没有节点的长距离线路。

2)电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会有能量衰减、受到干扰,以至无法正确传输。

3)在制造技术上,造出连续长达几千米或数十千米而无接缝的线缆也是十分困难和不便的。

4)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一个节点与多条线路连接,使一个信源或信宿可以方便的和其它信宿或信源通信。

3.16答:

差错控制方法分为前向纠错和自动重发。

1、前向纠错是在接收端不仅能检测出错的位置,而且能够纠正错。

2、自动请求重发是在接受端检测出差错,然后把出错信息传给发送方,请发送方再重发一个正确的数据副本。

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中主要采用自动请求重发。

3.19答:

1、传输时延为100s ,传播时延为5 ms 。

2、传输时延为1 s ,传播时延为5 ms 。

若数据长度大而数据传输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传输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数据传输率高,则传播时延会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3.20答:

1、电路交换的时延

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 ,则总的传播时延为:kd ;

当t=s 时,链路建立;当t=s+x/b ,发送完最后一bit ;电路交换的时延为:

电路交换的时延=s+x/b+kd ,

2、分组交换的时延

当t=x/b , 发送完最后一bit ;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个节点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b ,所以采用分组交换总的时延为:

分组交换的时延= x/b+(k-1)p/b+kd

3、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需要满足下面公式:

x/b+(k-1)p/b+kd <s+x/b+kd

进一步得出:

(k-1)p/b <s

3.25答:

添加的检验位为1110 (11010110110000除以10011得到的余数)。

3.27 答:

发送(传输)时延:960b /48kb/s =20ms

卫星链路传播时延:250ms×2=500ms

广域网传播时延:(1500km /150000km )×3=10ms×3=30ms

链路有5段链路,则至少经过五个转发节点,所以,该端到端总时延为=发送时延×5+卫星链路传播时延+广域网传播时延,得出端到端总时延:

端到端总时延=20×5+500+30=630 ms

3.32答:

3.33答:

在每一位周期正中间加时钟信号,出现一次跳变,便于接收端提取位同步信号。 每一位用到两个信号跳变,编码效率为50%。 0 0 1 0 0 1 1 基带数字信号

曼彻斯特码

差分曼彻斯特码1 差分曼彻斯特码2

第4章

4.1答:

应用层协议是网络应用的一部分。通信双方在应用层交换的协议数据单元是报文,应用层协议定义了运行在不同端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进程互相传递报文的方式。应用层协议还涉及到:

1、交换的报文类型,如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

2、报文的语法格式,如报文包含的字段及其字段描述。

3、报文中字段的语义,字段中二进制位组合的含义。

4、各种类型报文发送的先后顺序和规则,如哪个报文先发送,如何对报文响应,即传输或接收报文时采取的动作。

4.3答:

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应用的计算模式主要有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模式、对等(Peer to Peer,P2P)模式、应用最多的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基本组成包括: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主机和请求服务的客户主机;客户机软件和服务器软件,也称为网络应用程序软件;以及支持服务器和客户机通信传输信息的网络。一个网络应用程序软件分布于两个或多个端系统中,例如,Web应用中的浏览器软件和服务器软件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端系统中。

计算模式的演变经历了终端—主机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P2P模式、云计算模式。

4.6 答:

随着Internet规模的持续扩大,需要采用层次、树状的域名地址空间结构。连接在Internet 上的计算机设备都会有一个惟一的层次结构的域名。域名地址空间的管理类似全球邮政系统和电话系统。

4.9答:

在DNS分布式数据库中存储由域名地址与IP地址映射的资源记录,一个记录占一行,一个资源记录有四个字段,格式即:

Name,Value,Type,TTL。

其中:Name一般为节点主机的域名,或是域的名字;Value是与Name对应得值,如对应的IP地址;Type指出记录的类型,表示这个记录是对应一个主机的IP地址或是一个名字服务器;TTL指出该记录的生存时间,一般为一天,按秒计算为86400s。

4.13答:

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e,URL)是一种统一格式的Internet 信息资源地址的标识方法,通过URL将Internet上提供的服务统一编址。网络用户使用URL指出网络中信息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这个信息资源所处网络节点的位置可以用域名地址、或用IP地址给出。

URL格式由4部分组成:

<协议>://<主机>:<端口>/<路径>

1)协议用来指明访问不同对象所使用的应用层协议。

2)主机是信息资源所在的节点。

3)端口用来区分不同的网络应用进程。

4)路径指出信息资源所在的文件目录或文件名,有时可以省略。

4.17 答:

FTP的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需要建立并行的“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分别通过端口号21和20进行。控制连接在会话期间一直打开,控制连接仅用于传送和处理客户发出的连接请求,数据连接用于传输文件。

4.21答:

一个电子邮件系统得构成包括:电子邮件协议、用户代理、电子邮件服务器。

电子邮件协议采用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POP3或IMAP,邮件协议规定如何在两个互相通信的邮件进程之间交换信息。发送方用户代理与邮件服务器之间使用SMTP,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使用SMTP,在接收方用户代理与接收方邮件服务器之间使用POP3或IMAP。

用户代理(UA)是用户与电子邮件系统的接口,是在用户上网中端系统主机上运行的软件,有时也称为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用户通过UA发送和接收邮件。UA提供4项功能:撰写,显示,处理,与本地邮件服务器通信。

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功能是发送和接收邮件,使用SNMP发送邮件,使用POP3或IAMP 接收邮件,并向邮件发送者报告邮件传送的情况。

4.25答:

MIME的设计思想是,继续使用RFC 822定义的SMTP格式,在此基础上增加邮件主体的结构,定义传送非ASCII码的规则,MIME适应任意数据类型和表示,每个MIME报文包含数据类型和使用编码的信息。MIME可以使电子邮件可以传输多媒体数据信息。

4.32答:

1、集中式P2P网络在组成结构上有一个提供索引服务的中心服务器,用于负责记录共享信息,以及回答对这些信息的查询。

2、分布式非结构化拓扑的P2P网络采用了随机图的组织方式来构成一个松散的网络,特点是对网络的动态变化有较好的容错能力,具有较好的可用性,支持复杂查询。

3、分布式结构化P2P网络,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地查找信息,最新的成果就是基于分布式散列表(DHT)的分布式发现和路由算法。

4、混合式P2P网络,混合式P2P在分布式模式的基础上,将用户节点按能力进行分类,使某些节点担任特殊的任务,在设计思想和处理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优化。

4.33 答:

TCP套接字编程采用面向连接,每个应用进程好比是一座房子,与进程相联系的套接字就好比是一个门户,也可以说套接字是应用进程和TCP之间的门户。网络应用编程需要给出套接字的描述,这也是把网络编程称为套接字编程的原因。

在面向连接的C/S应用系统中,服务器进程应首先处于运行状态,打开套接字,等待客户机进程发起的连接和请求。客户机进程的任务是发起与服务器的联系,有时也把客户机程序发起连接比喻成“敲门”。

4.37 答:

会有这种可能。例如,对域名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2332379.html,进行解析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产生这

样的结果是为了使Yahoo这个万维网服务器的负载得到平衡(因为每天访问这个站点的次数非常多)。因此这个网站就设有好几个计算机主机,每一个计算机都运行同样的服务器软件,这些计算机的IP地址当然都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域名却是相同的。这样,第一个访问该网址的就得到第一个计算机主机的IP地址,而第二个访问者就可能会得到第二个计算机主机的IP地址。这样可以平衡计算机主机的负荷,实现负载均衡,也加快了对请求的响应。

第5章

5.1答:

运输层协议处在计算机网络中的端系统之间,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和运输连接,运输层为高层用户屏蔽了下面通信子网的细节,如网络采用的拓扑结构、所采用的网络协议等。通过运输协议把尽力交付的不可靠的网络服务演变为可靠的网络服务。

运输层要为进程提供复用和分用,为应用报文提供差错检测,包括传输数据出错、丢失,应答数据丢失、重复、时序、超时等。运输协议要为端系统提供流量控制,并对尽力交付的网络提供拥塞控制,还有运输连接建立与连接释放、连接控制和序号设置等。

5.6答:

当发送一帧的时间等于信道的传播时延的2倍时,信道利用率是50%,即当发送一帧的时间等于来回路程的传播时延时,即:20ms×2=40ms。

现在发送(数据传输)速率是4kb/s,即发送一位需0.25ms

则帧长:40/0.25=160(bit)

5.9答:

停-等协议的两个窗口W T和W R的值均为1。回退N协议需要满足W T+W R<=2K,W R=1,若不能满足,则滑动窗口协议不能成立。对选择重传协议,也要满足W T+W R<=2K,接收窗口的值应满足W R<=2K/2,若大于此值,没有意义。

5.17答:

当传输无差错时,或者选择重传协议的接收窗口为1时,选择重传ARQ和连续ARQ (回退N协议)在效果上完全一致。

5.20答:

连接建立采用三次握手机制,这里的一次握手其实讲的是协议数据单元从通信的一方传输到另一方。之所以采用三次握手,原因是下层网络(通信子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

例如,一个发起连接请求的主机在发送过连接建立请求PDU后,该主机出现了故障,或是传输信道出现了故障而断掉,这时接受连接请求的另一方在发送过连接接纳的响应PDU以后,就一直等待发起连接一方的数据传输,由于出现了故障,此时根本无法进行数据传输,接受连接请求的另一方处于一直等待的状态。

5.28答:

接收窗口用于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表示当前接收缓冲区的大小。占2个字节,接收窗口字段的取值范围为0—65 534之间,单位为字节。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是用接收方的接收能力的大小来控制发送方的数据发送量。TCP连接的一端根据接收缓冲区大小确定自己的接收窗口值,告诉对方,使对方可以确定发送数据的字节数。

5.34答:

拥塞控制方法有两大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1、开环控制:其思想是通过良好的设计,避免拥塞问题的出现,力求网络在工作时间不会发生拥塞,事先将有关拥塞的因素考虑周到。开环控制的方法包括何时接受新的通信、何时丢弃哪些数据包等。其特点是在作出决定时,并不考虑网络当前的状况。

2、闭环控制:其思想是通过反馈控制,在工作过程中动态控制拥塞。其工作包括三个部分:监视系统;报告;决策。

常用的闭环控制方法一是采用闭环反馈回路,把拥塞信息反馈给源节点,调节源节点发送数据的速率。二是在协议包中设计拥塞控制位或字段,把拥塞控制信息放在协议字段中,协议包在传输过程中经过节点是,节点会知道网络中的拥塞情况。三是由网络中的节点周期性的产生一些协议包,询问或通告网络中的拥塞情况。

5.40答:

UDP协议的特点:

1、在发送用户数据报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2、UDP协议简单,协议首部仅有8个字节。UDP采用尽力交付的方式为应用层提供服务。

3、UDP不支持拥塞控制,网络出现拥塞时,就简单的丢掉PDU。

4、UDP是面向报文(应用层的PDU)的,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不再划分为若干个报文段来发送。

5、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5.47答:

QoS可以用基本的性能指标描述,例如,带宽(吞吐量)、时间延迟、抖动、分组丢失、实用性、差错率、连接建立时间、故障检测和改正时间等。

5.52 答:

1、

发送(传输)时延=1000b/50kbps=20ms,传播时延=500ms,则:

t=发送时延+传播时延=520ms

2、

若采用停等协议,线路利用率是:

20/520=3.8%

3、

往返传播时延=500ms,传输时延=20ms,若使用选择连续ARQ,发送方在收到一个帧的应答前最多能发送帧数:

500/20+1=26个

5.64答:

往返时延RTT只是对运输层的TCP协议才很重要,因为TCP要根据平均往返时延RTT 的值来设置超时计时器的超时时间。

UDP没有确认和重传机制,因此RTT对UDP没有什么意义。

因此不要笼统地说“往返时延RTT对运输层来说很重要”,因为只有TCP才需要计算

RTT,而UDP不需要计算RTT。

5.65 答:

计算机网络中的地址有:域名地址;端口地址;IP地址;MAC地址(网卡地址),依次对应于: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域名地址、端口地址、IP地址是逻辑地址。MAC地址是物理地址。

第6章

6.2答:

网络层提供的主要功能和服务包括:

1、基于数据链路层的提供的服务,通过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和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2、源节点和端节点之间的网络传输(中间经过多个节点);

3、路由选择(选择合理路径、协议转换、存储转发);

4、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5、网络寻址;

6、网络互连。

虚电路服务是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一种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的可靠的数据传送方式。进行数据交换的两个端系统之间存在着一条为它们服务的虚电路。上述虚电路的服务是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而数据报服务是无连接服务,分组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在网络中传输,提供尽力交付的服务,因特网中采用的就是数据报服务。

6.9答:

每个分组经过4段链路,即5个分组交换机。

1、虚电路实现方案:

需在1000秒内固定分配存储空间:5×8=40B

存储器使用时间:2×52×40×3600≈1.5×107s,

每字节每秒的费用:0.01/(1.5×107)=6.7×10-10元

总费用(1000秒40字节的费用):1000×40×6.7×10-10=2.7×10-5元

2、数据报实现方案:

比虚电路实现方案多传(15-3)×4×200=9600B

每链路每字节的费用:0.01/106=10-8元

总费用(9600字节每链路的费用):9600×10-8=9.6×10-5元

两种方案比较:9.6×10-5 - 2.7×10-5=6.9×10-5元,可以看出,本题中采用虚电路实现方案更为经济,在1000秒的时间内便宜6.9×10-5元。

6.15答:

链路状态算法(也称最短路径算法)发送路由信息到互联网上所有的结点,然而对于每个路由器,仅发送它的路由表中描述了其自身链路状态的那一部分。

距离向量算法(也称为Bellman-Ford算法)则要求每个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全部或部分信息,但仅发送到相邻结点上。

从本质上来说,链路状态算法将少量更新信息发送至网络各处,而距离向量算法发送大量更新信息至邻接路由器。由于链路状态算法收敛更快,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比距离向量算

法更不易产生路由循环。

但另一方面,链路状态算法要求比距离向量算法有更强的CPU能力和更多的内存空间,因此链路状态算法将会在实现时显得更昂贵一些。除了这些区别,两种算法在大多数环境下都能很好地运行。

6.18答:

内部路由协议IRP(又称内部网关协议,IGP),即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而这与在互连网中的其他自治系统选用什么路由选择协议无关。

若源站和目的站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就需要使用一种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这样的协议就是外部路由协议ERP (又称外部网关协议EGP)。

6.25答:

1)网络在第N层上实现互连,第N层可以对应网络体系结构的任何一个层次。

2)要求进行互连的两个网络的第N+1层及以上层的协议必须相同,N层及以下层两个网络的协议可以不同。

3)互连后的信息流在第N层上跨越至对方,跨越时若两个网络的协议相同,则直接转发;若两个网络的协议不同,则在这个层次上进行转换,这是最普遍的情况。

4)互连设备应能够提供连接两个(或多个)不同网络的物理接口(硬件接口)。

6.27答:

网络互连设备与网络层次对应,有4种网络互连设备:中继器对应在物理层实现互连;网桥对应在数据链路层实现互连;路由器对应在网络层实现互连;协议转换器对应在运输层及以上层实现互连。

网络互连设备呈现出包含关系,即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互连的设备,可以完全实现在较低层次上实现互连设备的功能。;例如在网络层实现互连的设备完全可以实现中继器和网桥实现的互连功能。

6.32 答:

IP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使连接到因特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

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相互连通。各个厂家生产的网络系统和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它们所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技术上称之为“帧”)的格式不同。

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报”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连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6.35 答:

CIDR是在变长子网掩码(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VLSM)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IDR取消了传统的A、B、C类地址以及子网划分的概念,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Network-prefix)代替分类IP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网络前缀是一个十进制数,用来标识IP地址中网络标识所占用的位数。CIDR不再使用子网的概念,使IP地址又回到了两

级编址,是无分类的两级编址,CIDR的表示方法如下:

IP地址::={<网络前缀>,<主机标识>}

6.37 答:

下一跳分别为:0、R2、R4、R3、R4。

6.45 答:

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N17 A 没有新信息,不改变

N25 C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39 C 新项目加入路由表

N65 C 下一跳不同,选择距离更短的,更新

N84 E 下一跳不同,距离一样,不改变

N94 F 下一跳不同,距离更大,不改变

6.63答:

因特网中的内部路由协议有RIP和OSPF。RIP采用距离矢量(向量)路由选择算法,OSPF采用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

RIP的路由度量值由跳数给出,OSPF的路由度量值由时延(链路状态)给出。

6.64答:

IP协议提供无连接、“尽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一个连接(节点、主机)。一般说来,IP地址包括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个部分,网络标识用于表示该连接是属于哪个网络,主机标识用于表示该连接是属于网络中的哪个主机。

6.65 答:

路由器中路由表的表项字段主要有:IP地址;前缀;下一跳地址。(也可以是:IP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默认路由是当路由表中的表项都不匹配时,可以选择的路由。

6.66 答:

IP首部中的源IP地址也可能出错,让错误的源地址重传数据报是没有意义的。不使用CRC的原因是CRC运算较慢,使用校验和可以减少路由器进行校验的时间。

6.67 答:

虚电路的“虚”的含义是每条虚电路都不是专用的,不同虚电路号的分组轮流传送。虚电路的号只是从节点得到的对应下一节点双向都未分配出去的最小逻辑信道号。一个节点所处理的多条虚电路用不同的虚电路号来区分。

第7章

7.2答:

数据链路层最基本的功能是将物理层为传输原始比特流而提供的可能出现差错的链路改造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

1、链路管理,对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2、实施和管理帧同步,接收节点如何从物理层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即确定帧的边界位置;

3、差错控制,检错码和自动请求重传;

4、流量控制,通过接收方的反馈来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

5、透明传输,管链路上传输的是何种形式的比特组合,都不会影响数据传输的正常进行;

6、物理寻址,在帧的首部中包含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物理地址。

7.3 答:

把二进制位流组成帧通常采用以下4种方法:字符计数法或字节计数法;字符填充法;位填充法;物理违例法。

7.6 答:

数据链路层协议实现相邻节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通过相邻节点之间的链路段的串接,为网络层提供传输IP分组服务。数据链路层提供的许多服务与运输层很类似,但是两个层次在网络中的位置是不同的,运输层提供端节点之间的可靠连接,运输层属于5层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第4层,而数据链路层属于5层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第2层,两个层次实现的功能是不同的。

7.11答:

PPP用于在点到点串行链路上传输网络层PDU。PPP协议的功能十分丰富,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支持动态地址分配以及多链路捆绑,支持多种数据压缩方式、多种身份认证方式。PPP协议由3个部分组成。

7.15答:

常有冲突的的信道访问协议有:纯ALOHA、时隙ALOHA、CSMA、CSMA/CD。

7.19 答:

二进制数指数退避算法是按“后进先出”(List In First Out,LIFO)的次序控制的,即未发生冲突或很少发生冲突的数据帧,具有优先发送的概率;而发生过多次冲突的数据帧,发送成功的概率就更少。

“二进制数指数退避算法”的规则如下:

对每个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参数L=2。退避重发时间在1~L个时隙中随机抽取;当帧再次冲突时,L加倍,即L=2L。退避重发时间仍在1~L个时隙中随机抽取;当冲突n次,L=2n。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超过此值,不再重发,并报告出错。

7.21 答: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工作在网络层,通过接口与数据链路层和硬件联系,同时对IP层提供服务。

ARP的工作原理如下:

1、首先,每台主机都会在自己的ARP缓冲区(ARP Cache)中建立一个ARP列表,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2、当源主机需要将一个数据包要发送到目的主机时,会首先检查自己ARP列表中是否存在该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有,就直接将数据包发送到这个MAC地址;如

果没有,就向本地网段发送一个ARP 请求的广播包,查询此目的主机对应的MAC 地址。此ARP 请求数据包中包括源主机的IP 地址、硬件地址、以及目的主机的IP 地址。

3、网络中所有的主机收到这个ARP 请求后,会检查数据包中的目的IP 是否和自己的IP 地址一致。如果不相同就忽略此数据包;如果相同,该主机首先将发送端的MAC 地址和IP 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 列表中,如果ARP 表中已经存在该IP 的信息,则将其覆盖,然后给源主机发送一个 ARP 响应数据包,告诉发送方它需要查找的MAC 地址;

4、源主机收到这个ARP 响应数据包后,将得到的目的主机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 列表中,并利用此信息开始数据的传输。如果源主机一直没有收到ARP 响应数据包,表示ARP 查询失败。

7.22 答:

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信道访问协议。

7.27 答:

以太网的MAC 帧格式有两个标准,即DIX Ethernet II 和IEEE 802.3标准,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第3个字段的规定:IEEE 802.3标准规定第3个字段为“长度/类型”,当该字段值大于0x0600时,表示为类型字段,与DIX Ethernet II 完全一致,当该字段值小于0x0600时,表示为长度字段,帧中的数据字段必须装入上层LLC 子层的LLC 帧。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DIX Ethernet II 标准,简称以太网II ,以太网II 的MAC 帧格式如下。

7.31 答:

IEEE802.5帧结构中的FS 为帧状态字段,数据帧传输完后由发送节点回收,依据FS 字段中的地址位A 和复制位C ,结合ED 字段的错误位E 来判定数据帧的传输情况,若A =1,C =1,E =0,说明目的站存在,并且复制了数据帧,即接收到了数据帧,传输中没有出现差错。若为其它组合,可以依据3个标志位分析出存在的问题。

7.36 答:

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方式分为静态方式和动态方式。静态方式的特点是端口间的通道由人工事先配置,两个端口间的连接类似于硬件连接,端口按固定的连接方式交换帧。动态方式是基于网桥的工作原理,形成两个端口间交换帧的通道,通道的工作形式是基于MAC 地址的交换转发操作,根据帧的目的地址去查找交换机中自动生成的转发(端口、MAC 地址)表,判定把这个帧从哪个端口转发出去。

动态交换方式又分为:存储转发(Store Forward )、直通方式和帧碎片丢弃。

7.40 答:

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LAN )允许一组不同物理位置的网络用户(网络节点)共享一个独立的广播域。可以在一个物理网络中划分多个VLAN ,使得不同用户群

IP 层

MAC 层 物理层

属于不同的广播域。这样的逻辑划分与网络节点的物理位置无关,通过划分用户群控制PDU 的广播范围。也可以把不同物理网络中的网络用户划分到同一个VLAN,尽管这些网络用户处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但可以像在一个网络中那样共享资源、传输数据。

7.43 答:

无线局域网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固定基础设施和无固定基础设施。有固定基础设施是指建立有能够覆盖一定地理范围的固定基站,例如,移动电话通信中用到的蜂窝基站,在WLAN中是采用访问接入点(Access Point,AP)作为固定基础设施。无固定基础设施是指没有预先建立基站,WLAN采用Ad hoc技术,无线环境中的节点之间通过Ad hoc技术进行连接。用Ad hoc技术构建的网络也称为自组网络(Ad hoc Network)。

7.45 答:

1、相同点:

CSMA/CD和CSMA/CA都是局域网中的媒体接入技术,CSMA/CD是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发送包的同时可以检测到信道上有无冲突;CSMA/CA是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发送包的同时不能检测到信道上有无冲突,只能尽量“避免”;

2、不同点:

1)两者的传输介质不同,CSMA/CD用于有线以太网,而CSMA/CA则用于无线局域网802.11b;

2.)检测方式不同,CSMA/CD通过电缆中电压的变化来检测,当数据发生碰撞时,电缆中的电压就会随着发生变化;而CSMA/CA采用能量检测(ED)、载波检测(CS)和能量载波混合检测三种检测信道空闲的方式;

3)无线局域网中,对某个节点来说,其刚刚发出的信号强度要远高于来自其他节点的信号强度,也就是说它自己的信号会把其他的信号给覆盖掉。

7.54 答:

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7.55 答:

PPP不支持使用序号和确认的可靠传输,之所以如此是基于以下原因:

1)减少开销,因为在数据链路层出现差错的概率比较小。

2)PPP主要用在因特网中,数据字段中的内容为IP分组,IP网络提供尽力交付的网络服务,即使在数据链路层实现了可靠数据传输,在上层网络层仍然有可能出现不可靠的情况,也就是说,数据链路层的可靠传输并不能保证IP网络层传输也是可靠的。

3)PPP帧中有校验序列字段FCS,可以保证无差错接收,不会把有差错的帧交给上一层,会丢弃出错的帧。

7.58 答:

以太网帧之间有间隙,不需要帧结束定界符,不用透明传输。以太网帧对IP分组的封装方式是IP分组直接以太网帧接口,通过以太网帧的类型字段值进行标识,可以看出,LAN 体系结构中的LLC协议已很少使用。

7.59 答:

以太网MAC子层协议如何确定帧的长度呢?靠的是曼切斯特编码中的信号跳变,若检测不到跳变,即可确定帧传输结束。

第8章

8.3答: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有:

1、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8.7答:

DTE英文全称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字终端设备,指一般的终端或是计算机。可能是大、中、小型计算机,也可能是一台只接收数据的打印机。

DCE英文全称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数字端接设备,通常指调制解调器,多路复用器或数字设备。

两者区别:DCE提供时钟,DTE不提供时钟,但它依靠DCE提供的时钟工作。比如PC机和Modem之间的连接。PC机就是一个DTE,Modem是一个DCE。DTE可以从硬件上区别它的接口为针式(插头),DCE的接口为孔式(插座)。

8.14答: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是美国贝尔通信技术研究所提出来的同步光网络(SONET)。

SDH的特点有:

1)SDH对两大数字速率体系T1和E1标准进行统一,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再需要转换标准;

2)SDH网络与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分布式队列双总线DQDB、ATM信元交换网络兼容;

3)SDH采用同步复用方式,各种级别的码元流有规律的排列在帧结构的负荷内,净荷与网络是同步的,可以利用软件把高次信号一次直接分离出低速复用的支路信号,降低了复用设备的复杂性;

4)SDH帧结构中的管理字节增强了网络管理功能,通过将网络管理功能分配到网络组成单元,实现了分布式网络管理;

5)实现了光接口的开放性,实现了光接口设备的互连。

8.16 答:

传输介质并不是物理层。传输介质在物理层的下面。由于物理层是体系结构的第一层,因此有时称传输介质为0层。在传输介质中传输的是信号,但传输介质并不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代表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传输介质不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什么时候是1什么时候是0。但物理层由于规定了电气特性,因此能够识别所传送的比特流。

第9章

9.5答:

包括以下三个,并有各自的特点:

1、SNMPv1:方便实现,安全性弱,Manager之间不能通信。

2、SNMPv2:manager-to-manager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实现批量GetBulk操作。

3、SNMPv3:定义了一种管理框架,并对安全性做了进一步增强,另外SNMPv3采用了模块化的结构,易于维护和管理。

9.8 答:

对网络及设备的管理有三种方式:本地终端方式;远程telnet命令方式;基于SNMP的代理服务器方式。

9.9答: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包括:截获(interception);中断(interruption);篡改(modification);伪造(fabrication)。

4种网络安全威胁可以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两大类,截获属于被动攻击,其他属于主动攻击。

9.14 答: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也称为常规密钥密码体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的。大多数传统的加密技术采用的是改变明文字符顺序的置换方式,以及将明文字母映射为另一个字母的替换方式。

9.19答:

1)

p=7,q=11,z=(p-1)×(q-1)=6×10=60,因此,d是一个与60互为质数的数,d 的5个可能的值是7,11,13,17和19。2)

p=13,q=31,d=7,z=12×30=360

因为e×d=1 mod z,所以7e=1 mod 360,那么7e可能是361,721,1081,1441等,用7去除这些数中的每一个,看哪一个可以被7整除。结果发现,721÷7=103,所以d为103。

3)

p=5,q=11,d=27

z=4×10=40 n=5×11=55 27e=1 mod 40

27e可能是41,81,121等,因为81可以被27整除,所以e=81÷27=3。为加密P,我们使用C=P3 mod n=P3 mod 55。对于P=1到P=10(分别对应abcdefghij)求得C分别等于1,8,27,9,15,51,13,17,14和10。

4)z=4×10=40;

而d×e=1 mod 40,令m为大于0的正整数,所以d=5m+(5m+1)/7,m=4的时候d为正整数,所以d为23。

得到的公开密钥为{7,55},私密密钥为{23,25}。明文RSA=18,19,1;密文=17,24,1。

9.22 答:

网络中有许多报文并不需要加密,而是需要判断和鉴别报文的真伪,例如,网络中的一些通知信息。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多采用报文摘要(Message Digest,MD)来实现对报文的鉴别,即是说仅对计算出的报文摘要进行加密,不用对整个报文加密,这样既减少了开销,又达到了鉴别真伪的目的。

MD的特点是仅对很短的固定长度的报文摘要进行加密,是简单和高效的,相当于加上安全标记,这种标记称为数字指纹。目前广泛使用的报文摘要算法MD5由RFC 1321文档给出,对任意长度的报文进行运算后,得出128位的MD5报文摘要代码。

9.27 答:

一个实际应用的SNMP管理方案由一个SNMP管理者和多个被管对象(设备)组成。这些被管对象可以是主机、路由器的状态,被管对象维护管理信息库MIB,MIB中记录本地管理相关的设备状态信息,通过在被管设备运行的SNMP代理,在SNMP管理者与MIB 之间提供一个接口,这个代理通常是一个运行在UDP的161端口上的守护进程。

9.29 答:

为了描述和定义网管代理中的对象,SNMP采用抽象语法标记(ASN.1)表示对象的语法结构,在网络管理节点和网管代理之间传输数据时,先把有关控制信号或对象信息变换成ASN.1描述,然后在网络中传输,接收方把收到的ASN.1描述的数据转变成内部可以识别的数据结构后才能去执行其它操作。这样做的原因是被管网络设备和系统具有多样性,需要采用抽象统一的被管对象描述方法。

ASN.1是一种不依赖任何硬件系统的抽象性描述语言,只要在网络管理节点能够对ASN.1描述进行解释和执行,就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中的无缝连接与通信。SNMP使用ASN.1作为管理对象的定义语言和编码规则,MIB中的每个对象都由一个形式化的方法定义,说明对象的数据类型、取值范围,以及与MIB中的其他对象的关系。

第10章

10-1 答:

IPv4的局限性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地址空间的局限性;缺乏对安全性的支持;IPv4网络中节点配置很复杂;缺乏对服务质量的支持;缺乏对移动性的支持;IPv4路由效率低等。

解决的方法是设计新的网络层协议。例如IPv6协议,增加了支持完全、路由等扩展首部,把移动性内置在其中,把地址空间扩大到128位,增加了对服务质量的支持等。

10.5答:

IPv6协议与IPv4协议是互相不兼容的两个网络层协议,IPv6是在IPv4基础上的改进。

IPv6协议首部去掉了IPv4协议中的5个字段,这5个字段是:首部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和首部校验和,例如,考虑到数据链路层和运输层都有差错检验功能,取消了IPv4中的首部校验和字段。

增加了一个流标签字段,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字段的地址位数扩大到128比特。

IPv4协议中的服务类型字段由IPv6协议中的通信类型字段替代。

IPv4协议中的生存时间字段、协议字段和总长度字段被重新命名,并对位置等稍微做了修改,对应形成IPv6协议中的跳数限制、和下一个首部字段和有效载荷长度字段。

10.11 答:

过渡技术主要有三种:双栈技术、隧道技术、翻译(转换)技术。

10.15答:

在IPv6中定义了两个用于实现网络安全的扩展首部,以实现IP层的安全,分别是认证扩展首部(AH)、封装安全载荷扩展首部(ESP)。

AH的作用是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对数据来源的确认。ESP提供端到端的数据加密,以及无连接的数据完整性服务和抗重发服务。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PSE:分组交换设备 PAD:分组装配、拆卸装备 NCC:网络控制中心 FEP:前端处理机 IMP:接口信息处理机 PSTN:电话交换网 ADSL:非对称用户环路 DDN:数字数据网 FR:帧中继 ATM:异步转移模式 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 VOD:电视点播 WAN:广域网 LAN:局域网 MAN:城域网 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 ITU:国际电信联盟 IETF:英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2章 1.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三要素的含义与关系。 答: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协议。协议三要素: (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3.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理由是什么?有何好处? 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手段。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分层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每一层的功能相对简单而且易于实现和维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分层结构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6.请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面向连接服务和电话系统的工作模式相类似。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的节点的地址。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手法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需通信开始前的连接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无连接服务与邮政系统的信件投递过程相类似。每个分组都是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目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可靠性不是很好,通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9.试比较OSI/RM与TCP/IP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并且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而且两个模型中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个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不同点:(1)OSI模型有七层,TCP/IP是四层,它们都有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但其它的层并不相同。 (2)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范围有所不同。 第3章 3.请说明和比较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3种常用介质的特点。 答:双绞线:由螺线状扭在一起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线对扭在一起可以减少相互间的辐射电磁干扰。双绞线是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可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 同轴电缆:也像双绞线一样由一对导体组成,但它们是按“同轴”形式构成线对。最里层是内芯,向外依次为绝缘层、屏蔽层,最外是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套,内芯和屏蔽层构成一对导体。适用于点到点和多点连接。

计算机网络技术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答案单选题(65题) 填空题(50题) 1.传输层、数据链路层 2.调频、调相 、 、OSPF 6.双绞线、光纤 7.传播 8.频分复用 9.点对点 11.电气特性 13.物理 15.慢启动 16.传输层、网络接口层 17.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 、20

21.透明网桥 22.差错报告、询问 23.静态 27.报文 28.曼彻斯特 30.或传输控制协议 32.星型、环型 33.同步 、 35.单工、半双工 36.源路由网桥 、HFC 38.动态 、 40.环回测试 42.询问 46.香农定理 47.循环冗余检验 48.随机接入 49.存储转发 50.RARP或逆地址解析协议 51. TCP 52. POP3 53. DHCP 5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55. 统一资源定位符 56. TFTP 57. 随机早期检测 58. 1 59. 虚拟专用网

60. 协议 61. 具体 62. 以太网 63. 随机 64. 65 名词解释(20题) 1.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以太网的协议。 3.端口号:16个比特长,具有本地意义,标识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交互的接口。 4.私有地址:只用于内部,不能用于互联网通信的地址,包括10/8、12和16。 5.地址解析协议: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6.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可变长子网掩码,也称为子网的子网,可以在一个子网中使用不同的掩码。 8.套接字:48个比特长,由IP地址和端口号组合,标识连接的一个端点。 9.服务访问点: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地方,是一个逻辑接口。 10.生成树:生成树把交换机冗余造成的物理环路改造成逻辑无环的树形结构,从而改进交换性能。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用于大型互联网。 :无分类域间路由协议,构成超网,消除了传统的有类地址划分。 13.网络性能:网络性能是衡量计算机网络质量的指标,常见有带宽、时延、吞吐量等。 14.流量控制:匹配计算机网络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数据速率,使得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15.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者链路不致过载。 16.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17. 地址转换协议: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在进出公网和私网而进行的转换过程。18.IC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19.10BASE-T:10表示数据率10Mbit/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表示双绞线。 20.实体:在数据通信中,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21. BGP:边界网关协议,是不同AS 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22. DNS:域名系统,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域名转换成IP地址。23:Peer-to-Peer:对等连接方式或计算模式,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不区分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计算机网络原理2011年7月份真题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47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Internet采用的拓扑结构是( ) A.星型结构 B.环型结构 C.树型结构 D.网状结构 2.按照网络传输技术,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 ) A.A TM网和虚拟网 B.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 C.局域网和广域网 D.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 3.OSI参考模型包括的“三级抽象”是( ) A.语法、语义和定时 B.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 C.分层结构、网络协议和层间接口 D.体系结构、功能定义和实现方法 4.TCP/IP参考模型的4个层次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 B.互连层、主机—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C.应用层、主机—网络层、传输层、互连层 D.主机—网络层、互连层、传输层、应用层 5.下列协议中,属于TCP/IP参考模型应用层的是( ) A.DNS B.UDP C.TCP D.ARP 6.下列关于光纤传输介质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光纤具有不受电磁干扰的特征 B.光纤普遍应用于点到点的链路 C.一条光纤线路只能传输一个载波 D.对光载波的调制属于移幅键控法 7.对于带宽为3KHz的无噪声信道,若一个码元可取的离散值个数为4,则该信道码元 的极限速率和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分别为( ) A.6KBaud和12Kbps B.6KBaud和24Kbps C.12KBaud和6Kbps D.12KBaud和24Kbps 8.对于采用窗口机制的流量控制方法,若窗口尺寸为4,则在发送3号帧并收到2号帧的确认后,还可连续发送( ) A.4帧 B.3帧 C.2帧 D.1帧 9.在HDLC的帧中,帧检验序列的长度为( ) A.64bit B.48bit C.32bit D.16bit 10.逆向路径转发算法是一种( ) A.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B.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C.多播路由选择算法 D.广播路由选择算法 11.因特网的互连层协议中不包括 ...( ) A.ICMP B.SNMP C.IP D.RARP

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题 及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题1.设利用12MHz的采样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苦量化级为4,试计算出在无噪声信道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所需的信道带宽。 解析: 根据R = 采样频率*log2(N); 数据传输率R =12MHz*log2(4)=24Mbps; 根据采样定律:被采样信号带宽=采样频率/2; 所需信号带宽=12MHz/2=6MHz; 2.设信道带宽为2400Hz,采用PCM编码,采样周期为125us,每个样本量化为128个等级,则信道的数据速率为? 解析: 采样频率f = 1/T = 1/ = 8000Hz 传输速率R = F * log2(N) = 56Kbps 3.设信号的采样量化级为256,若要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64Kbps,试计算出所需的无噪声信道的带宽和信号调制速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根据奈圭斯特公式 C = 2H * log2(N) 即 64000 = 2H * log2(256) H = 64000/2/8 = 4KHz 信号调制速率 B = 2H 即 B = 8000 (baud) 4.有一受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其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试求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解析: 根据香农公式 C = H * log2(1+S/N) C = 4000 * log2(1+10^(30/10)) = 4000 * log2(1001) ≈ 40Kbps 5.假设使用调制解调器,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模式,在1分钟内传输7200个汉字(双字节),调制解调器至少应达到的传输速率为多少? 解析: 一个汉字两个字节,7200个汉字就是7200*2,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们停止位共10位组成一帧,求1分钟的传输速率,则: (7200*2)*(1+8+1) /60 = 2400bps;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代码4741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笔记1(可以用作考条)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未来发展趋势:宽带、全光、多媒体、移动、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1)硬件资源共享:可以在全网范围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昂贵设备的共享,使用户节省投资,也便于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担负荷。(2)软件共享:允许互联网上的用户远程访问各类大型数据库,可以得到网络文件传送服务、远地进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件访问服务,从而避免软件研制上的重复劳动以及数据源的重复存储,也便于集中管理。(3)用户间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的用户提供强力通信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拓扑结构: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混合形、网形。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按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传输技术:广播方式网络、点对点方式网络。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二章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关系。 分层:将一个复杂的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 面向连接服务:开始时建立连接,传输时不用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开始时不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不同分组可能选择不同路径达到目的节点,节点接收到的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的现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OSI/RM: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主机-网络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 ORI/RM与TCP/IP的比较: 共同: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2,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层功能大体相似。 不同:1,OSI有7层,TCP/IP有4层。TCP/IP网络层提供无连接通信,传输层支持2种。OSI网络层支持2种,传输层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 第三章 物理层定义: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DTE::数据终端设备,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联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如计算机、终端等。 DCE:数据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调制解调器。 物理信道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题 1.设利用12MHz的采样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苦量化级为4,试计算出在无噪声信道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所需的信道带宽。 解析: 根据R = 采样频率*log2(N); 数据传输率R =12MHz*log2(4)=24Mbps; 根据采样定律:被采样信号带宽=采样频率/2; 所需信号带宽=12MHz/2=6MHz; 2.设信道带宽为2400Hz,采用PCM编码,采样周期为125us,每个样本量化为128个等级,则信道的数据速率为? 解析: 采样频率f = 1/T = 1/0.000125 = 8000Hz 传输速率R = F * log2(N) = 56Kbps 3.设信号的采样量化级为256,若要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64Kbps,试计算出所需的无噪声信道的带宽和信号调制速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根据奈圭斯特公式 C = 2H * log2(N) 即64000 = 2H * log2(256) H = 64000/2/8 = 4KHz

信号调制速率 B = 2H 即B = 8000 (baud) 4.有一受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其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试求出最大数 据传输速率。 解析: 根据香农公式 C = H * log2(1+S/N) C = 4000 * log2(1+10^(30/10)) = 4000 * log2(1001) ≈40Kbps 5.假设使用调制解调器,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的异步传 输模式,在1分钟内传输7200个汉字(双字节),调制解调器至少应达到的传输速率 为多少? 解析: 一个汉字两个字节,7200个汉字就是7200*2,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们停止 位共10位组成一帧,求1分钟的传输速率,则: (7200*2)*(1+8+1) /60 = 2400bps; 6.调制解调器的传输速率为4800bps,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奇 偶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模式,求传输2400个汉字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一个汉字两个字节.2400个汉字就是2400*2,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奇偶 校验位1个终止位,一共11个位组成1帧,每帧传送一个字节,那就需:

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实习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实习报告 很快的,署假又过来了,面对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活,想着刚刚过去的最后一个署假,紧张沉默之后更多的是感慨,印在脑海里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么的深,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伴着时间,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可能从真实的两面去看清它,只是经意不经意的感受着有种东西在过去,也许更适合的只有那句话:时不待我,怎可驻足。 署假期间,我在广东东莞的一家电脑公司做教师,主要是教那些比较简单实用的办公软件,本来开初都没想到自己一个学英语专业的竟会去做电脑教师,于是真的觉得老师那句话的实在,在学校,学到的任何一种知识都是一种有用的贮备,虽然在平时看来学的很多东西总感觉与自己的想象很遥远,但说不不定就在某一刻显现出来。这也许就是有些师哥师姐说的在工作过程中总觉那些东西在学校见过,但却己经忘了,擦肩而过。想起这,真的得感谢在校期间学的那些本专业的那些另外的知识。 两个月,短短的两个月,说不上是每一份经过都会成为内存,但紧张沉默之后更多的确实是感慨。 以前也想过,学我们英语专业的,也许以后最起码存在那种机会去走向讲台,所以,这短短的两个月的经历,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煅练,而且,专门机构统计的现在的毕业生出来后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会做与自己专业相符的

工作,因而。、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都在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断的对自己要求,把手上的活,当做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老板常常强调的就是每个员工都必需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事,我也觉得这是以后无论做任何一份工作都会收到的要求。因为公司的员工都是即训上岗,所以,一直没有又休,而且在工作期间最大的体会就是,作为一个教师,或者说是一名授课者,最大的考验就是耐心,有的时侯,一个问题还得重复很多遍,这个时侯,就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它,而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去感受,慢慢的但有了分冷静的习惯,这也是在这很短的工作中得到的很大的体会。 在工作之余,我还经常出到外面去看看,也算是一种见识,东莞是一个新起的城市,但它却己走在了中国城市建设的最前端,在这种地方,看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挑战,有时会把自己与那些出入写字楼的同样年轻的人比较,心里真的感受到那很明显的差距,当然,这种差距并不是一时一日而起,所以,出到外面,一个正确的心理定位但显得格外重要,不然,常常因为比较把自己看得很不平衡,而迷失自己的方向,那些在我们前头的人们,可以当作是榜样,但不可过多的去计较,自己能做到何种程度,应该有一个很明了很中性的认识,不能过于攀比,更不可自以为是。 因而。结束工作的时侯,心里就有一种很渴望的感觉,明白了自己与社会所需的要求,因为现在毕业求职职,特别

计算机网络技术前三章习题

第1章概述 一、填空题 1、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和()。 2、相对于OSI/ISO 七层网络结构参考模型,TCP/IP协议没有定义()和()。 3、衡量网络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为()和()。 4、TCP/IP 模型分为四层,它们是( )、( )、( )、( )。 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模型中,最有影响的有( )和( )。 6、计算机网络按距离划分可以分为( ),局域网和( )和个人区域网。 7、在分层结构中,从第一层到第三层数据传送的单位分别是( )、( )、( )。 8、OSI体系结构的可分为物理层、( )、( )、( )、会话层、 ( )、和应用层。 9、计算机网络采用( )交换技术,而传统电话网络则采用( )交换技术。 10、在网络上进行通信的双方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个规则称为( )。 11、利用电话拨号连接Internet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硬件设备是( ) 。 12、报文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叫时延,网络中时延主要由传播时延、( )、( )和()。 13、在OSI的不同层次中,所传输的数据形式是不同的,物理层所传的数据单位是()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是()、网络层的数据单位是()、运输层传输的数据单位是()。 1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有()层。 15、按交换方式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和()。 16、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和()。 17、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 18、所谓的“三网”指()、()和()。 19、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和()。 20、Internet的前身是()。 21、因特网的拓扑结构从工作方式看可以划分为()和()两大块。 22、网络边缘的通信方式通常分为()和()两大类。 二、单选题 1、不属于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应是哪一种:() A、语义 B、语法 C、同步 D、词汇 2、数据从上到下封装的格式为:() A、比特分组帧段数据 B、数据段分组帧比特 C、比特帧分组段数据 D、数据分组段帧比特 3、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4、Intranet技术主要由一系列的组件和技术构成,Intranet的网络协议核心是()。 A、ISP/SPX B、PPP C、TCP/IP D、SLIP 5、通过电话网实现数据交换,采用的是:()。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数据报业务服务 D、虚电路业务服务 6、OSI代表()。 A、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 Institute B、Organization for Internet Standards C、Open Standards Institute D、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在Internet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中,SNMP协议定义在【 B 】 A.网络访问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2、在网络管理标准中,通常把【 B 】层以上的协议都称为应用层协议。 A.应用 B.传输 C.网络 D.数据链路 3、TCP提供面向【 B 】的传输服务。 A、无连接 B、连接、 C、地址 D、端口 ( 4、路由协议分类中,外部网关协议是指【 A 】 A.在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 B.在一个Intranet 内的路由协议 C.在一个局域网内的路由协议 D.在一个校园网内的路由协议 5、TCP提供一个或多个端口号作为通信主机中应用进程的【 B 】 A.进程号 B.地址 C.作业号 D.计数器 6、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这两种光纤的区别是【 D 】。 A. 单模光纤的数据速率比多模光纤低 ) B. 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更远 C. 单模光纤比多模光纤的价格更便宜 D. 单模光纤的纤芯小,多模光纤的纤芯大 7、规定的最小帧长为64字节,这个帧长是指【 B 】。 A.从前导字段到校验和字段的长度 B.从目标地址到校验和的长度 C.从帧起始符到校验和的长度 D.数据字段的长度 8、TCP协议使用【 C 】次握手机制建立连接。 A.1 B.2 C.3 D.4 … 9、RIP协议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是【 A 】秒。 A.30 B.60 C.90 D.100 10、DNS是用来解析下列各项中的哪一项【 D 】 A. IP地址和MAC地址 B. 主机名和MAC地址 C.主机名和TCP端口地址 D. 主机名和IP地址 11、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技术的合成,其主要技术是:【 B 】 A、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 B、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 D、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 — 12、在因特网中,由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的部分叫做:【 D 】 A、传输部分 B、交换部分 C、边缘部分 D、核心部分 13、对于信噪比来说,当S/N=1000时,信噪比为。【 C 】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课程名称: 学习中心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作业

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 15分。作业总分30 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 1分,共15题) 1. 在OSI 参考模型中,在网络层之上的是 A .物理层 B. 应用层 C. 数据链路层 D. 传输层 2. 在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_________ A .帧 B. 报文 C. 分组 D. 比特序列 3. 在TCP /IP 参考模型中,与 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 .主机-网络层 B. 互联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4. 在TCP /IP 协议中,UDP 协议是一种 A .主机-网络层 B. 互联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5.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 是 A .双绞线 B. 光缆 C. 同轴电缆 D. 无线信道 6. 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 1、0的方法叫做 A .绝对调相 B. 振幅键控 C. 相对调相 D. 移频键控 7. 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 数据信号时必备的设备是 — A .调制解调器 B. 网卡 C. 中继器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 ,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 1 协议。

0 D. 集线器 &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 的一个信号占用,这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就是 A .频分多路复用 B. 时分多路复用 C. 空分多路复用 D. 频分与时分混合多路复用 9.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一条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 错的 A .物理链路 B. 数据链路 C. 传输介质 D. 端到端连接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通信过程中产生的传输差错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I. 随机错 II .连接错 III .突发错 A . I 、 II B. I 、III C. I 、II 与 IV D. III 、IV 11. _______ 在 差错控制方式中,只会重新传输出错的数据帧。 A .连续工作 B. 停止等待 C. 选择重发 D. 拉回 12. 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 — A .局域网/广域网 B. 对等网/城域网 C. 环型网/星型网 D. 有线网/无线网 13. 以下不属于协议组成要素的是 A .语法 B. 语义 C. 时序 D. 字符 14. _____ 是指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A. 单工通信 B. 半双工通信 C. 同步通信 D. 全双工通信 15. 误码率是描述数据通信系统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中, _____ 正确的。 A.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重要参数 .共同构成的。 IV .字符错 在下面这些有关误码码率的说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于带宽为6MHz的信道,若用8种不同的状态来表示数据,在不考虑热噪声的情况下,该信道每秒最多能传送的位数为(A) A 36×106 B 18× C 10 C 48×106 D 96×106 2.E1载波的数据传输为(C) A 1.544Mbps B 1Mbps C 2.048Mbps D 10Mbps 3.采用8种相位,每种相位各有两种幅度的PAM调制方法,在1200Baud的信号传输速率下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为(D ) A 2400b/s B 3600b/s C 9600b/s D 4800b/s 4.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数字信道,其数据传输速率为波特率的(C ) A 2倍 B 4倍 C 1/2倍 D 1倍 5.采用海明码纠正一位差错,若信息位为7位,则冗余位至少应为(C ) A 5位 B 3位 C 4位 D 2位 6.在CRC码计算中,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有0或1两个系数的一元多项式建立对应关系。例如,与位串101101对应的多项式为( B ) A x6+x4+x3+1 B x5+x3+x2+1 C x5+x3+x2+x D x6+x5+x4+1 7.X.21的设计目标之一是减少信号线的数目,其机械特性规定采用(C ) A DB-25连接器 B DB-9连接器 C DB-15连接器 D RJ11连接器 8.采用AT命令集对Moden进行编程设置,现要让Modem完成“用脉冲拨号呼叫62751890”的操作,则应向Modem发出的AT命令为(B) A A TDT62751890 B A TDP62751890 C AT62751890 D ATZ62751890 9.采用RS-232C接口标准连接PC机和Modem,其请求发送信号(RTS)的连接方向为(D )A DCE→DTE B DCE→DCE C DTE→DTE D DTE→DCE 10.BSC规程采用的帧同步方法为(B) A字节计数法 B 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C 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D 违法编码法 11.采用有序接收的滑动窗口协议,设序号位数为n,则发送窗口最大尺寸为(B) A 2n-1 B 2n-1 C 2n D 2n 12.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WT=4,在发送3号帧、并接到2号帧的确认帧后,发送方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 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计算机网络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在Internet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中,SNMP协议定义在【 B 】 A.网络访问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2、在网络管理标准中,通常把【 B 】层以上的协议都称为应用层协议。 A.应用 B.传输 C.网络 D.数据链路 3、TCP提供面向【 B 】的传输服务。 A、无连接 B、连接、 C、地址 D、端口 4、路由协议分类中,外部网关协议是指【 A 】 A.在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 B.在一个Intranet 内的路由协议 C.在一个局域网内的路由协议 D.在一个校园网内的路由协议 5、TCP提供一个或多个端口号作为通信主机中应用进程的【 B 】 A.进程号 B.地址 C.作业号 D.计数器 6、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这两种光纤的区别是【 D 】。 A. 单模光纤的数据速率比多模光纤低 B. 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更远 C. 单模光纤比多模光纤的价格更便宜 D. 单模光纤的纤芯小,多模光纤的纤芯大 7、IEEE802.3规定的最小帧长为64字节,这个帧长是指【 B 】。 A.从前导字段到校验和字段的长度 B.从目标地址到校验和的长度 C.从帧起始符到校验和的长度 D.数据字段的长度 8、TCP协议使用【 C 】次握手机制建立连接。 A.1 B.2 C.3 D.4 9、RIP协议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是【 A 】秒。 A.30 B.60 C.90 D.100 10、DNS是用来解析下列各项中的哪一项【 D 】 A. IP地址和MAC地址 B. 主机名和MAC地址 C.主机名和TCP端口地址 D. 主机名和IP地址 11、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技术的合成,其主要技术是:【 B 】 A、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 B、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 D、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 12、在因特网中,由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的部分叫做:【 D 】 A、传输部分 B、交换部分 C、边缘部分 D、核心部分 13、对于信噪比来说,当S/N=1000时,信噪比为。【 C 】 A、 30 B、 10 C、 30 dB D、 10 dB 14、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称为:【 C 】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作业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B 6.D 7.A 8.B 9. B 10. B 11.C 12. B 13. D 14. D 15.A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什么是局域网?有什么特点? 局域网是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网络,其分布范围局限在一个办公室、一幢大楼或一个校园内,用于连接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和各类外围设备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它的特点是分布距离近(通常在1000m到2000m范围内),传输速度高(一般为1Mbps到20Mbps),连接费用低,数据传输可靠,误码率低等。 2、检错码和纠错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检错码只能发现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纠错码不但能发现错误,而且还能纠正错误。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该系统又称终端-计算机网络,是早期计算机网的主要形式。它是将一台中央主计算机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处于分散位置的终端。50年代初,美国建立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AGE就是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它测量控制设备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中心计算机进行集中处理,从而首次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在上述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系统中,中央计算机负担较重,既要进行数据处理,又要承担通信控制,为了减轻主机负担,60年代研制出了通信控制处理机(CCP)或叫前端处理机(FEP)专门负责通信控制,此外,在终端聚集处设置多路器或集中器(C),用低速线路将各终端汇集到集中器,再通过高速线路与计算机相连。60年代初,此网络在军事、银行、铁路、民航和教育等部门都有应用。 3)计算机-计算机网络:60年代中期,出现了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的时代,并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即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60年代后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所研制的ARPANET网是该网络的典型代表。它的主要目标是借助于通信系统,使网内各计算机系统间能够共享资源。ARPANET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它在概念、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为今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局域网的兴起和分布式计算的发展:自70年代开始,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硬件价格急剧下降,微机广泛应用,局域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80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试题库 1单项选择题 1.1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A) A. 中继器 B. 以太网交换机 C. 桥 D. 网关 1.2在以太网中,是根据_(B)__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 A. LLC地址 B. MAC地址 C. IP地址 D. IPX地址 1.3IEEE80 2.3u标准是指(B) A. 以太网 B. 快速以太网 C. 令牌环网 D. FDDI网 1.4下面哪种LAN 是应用CSMA/CD协议的(C) A、令牌环 B、FDDI C、ETHERNET D、NOVELL 1.5FDDI 使用的是___局域网技术。(C)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令牌环; D、令牌总线。 1.6TCP 和UDP 协议的相似之处是(C) A、面向连接的协议 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 C、传输层协议 D、以上均不对 1.7应用程序PING 发出的是_(C)_报文。 A、TCP 请求报文 B、TCP 应答报文 C、ICMP 请求报文 D、ICMP 应答报文 1.8小于___的TCP/UDP端口号已保留与现有服务一一对应,此数字以上的端口号可自由分配。(C) A、199 B、100 C、1024 D、2048 1.9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 B、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需改动MAC 地址 C、必须改变它的MAC 地址,但不需改动IP 地址 D、MAC 地址、IP 地址都不需改动 [IP协议—网络地址] 1.10IEEE80 2.5 标准是指(C) A、以太网 B、令牌总线网 C、令牌环网 D、FDDI 网 1.11ARP 协议的作用是(D) A、将端口号映射到IP 地址 B、连接IP 层和TCP 层 C、广播IP 地址 D、将IP 地址映射到第二层地址 1.1210BASE-T是指(C) A、粗同轴电缆 B、细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光纤1.13如果要将两计算机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正确的线序是(C) A、1--1、2--2、3--3、4--4、5--5、6--6、7--7、8--8 B、1--2、2--1、3--6、4--4、5--5、6--3、7--7、8--8 C、1--3、2--6、3--1、4--4、5--5、6--2、7--7、8--8 D、两计算机不能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 1.14帧中继的使用链路层协议是(C) A、LAPB B、LAPD C、LAPF D、HDLC 1.15在windows95/98 的dos 窗口下,能用以下命令察看主机的路由表(D) A、NETSTAT –R B、ARP -A C、TRACEROUTE D、ROUTE PRINT 1.16与10.110.1 2.29 mask 255.255.255.224 属于同一网段的主机IP 地址是(B) A、10.110.12.0 B、10.110.12.30 C、10.110.12.31 D、10.110.12.32 1.17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但要连接6 个的子公司,最大的一个子公司有26 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为(D)A、255.255.255.0 B、255.255.255.128 C、255.255.255.192 D、255.255.255.224 1.18224.0.0.5 代表的是___地址。(C) A、主机地址 B、网络地址 C、组播地址 D、广播地址 1.19路由选择协议位于(C.。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1.20在局域网中,MAC指的是( B)。 A.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B.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C. 物理层 D. 数据链路层 1.21255.255.255.224可能代表的是( C)。 A. 一个B类网络号 B. 一个C类网络中的广播 C. 一个具有子网的网络掩码 D. 以上都不是 1.22传输层可以通过(B )标识不同的应用。 A. 物理地址 B. 端口号 C. IP地址 D. 逻辑地址 1.23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 A.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B. 以单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C. 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D. 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计算机网络原理最新计算题

公式积累 1.延时=发送延时+传播延时 2.信道利用率=发送时间/总时间 3.最短帧长=2倍传播延时*数据传输速率 4.吞吐率=原始帧发送时间/现发送一帧所用时间 5.环比特长度=数据传输速率*传播延时+站点引入延迟 N 6.C=B*log 2 7.奈奎斯特理论:C=2H* log N 2 (1+S/N) 8.香农公式:C=Hlog 2 9.冲突发现时间: 同时发送:1倍传播延时 不同时发送:2倍传播延时 10.令牌环中最大帧长=数据传输速率*令牌持有时间 常用数据单位 1K=210=1024=103 1M=220=106 1G=230=109 1秒=1000ms(毫秒) 1秒=106us(微秒) 1秒=109ns(纳秒) 1字节=8bit 电磁波在有线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200m/us 数据通信考点 1.设利用12MHz的采样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若量化级为4,试计算出在无噪声信道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所需的信道带宽。(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设信号的采样量化级为256,若要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64Kbps,试计算出所需的无噪声信道的带宽和信号调制速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有一受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其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试求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局域网考点 1.设A 、B 两站位于长1km 的基带总线局域网的两端,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信号传播速率为 200s /m μ,若A 向B 发送800bit 的数据帧,B 接收完毕该帧所需的时间是多少?若A 、B 站同时发送数据,经过多长时间两站发现冲突? 2.A 、B 两站位于长2Km 的基带总线局域网的两端,C 站位于A 、B 站之间,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 /μs ,B 站接收完毕A 站发来的一帧数据所需的时间是80μs ,求数据帧的长度;若A 、C 两站同时向对方发送一帧数据,4μs 后两站发现冲突,求A 、C 两站的距离。(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有一个电缆长度为1Km 的CSMA/CD 局域网,信号传播速度为光速的2/3,其最小帧长度为1000bit 。试求出数据传输速率。 4.5000个站点竞争使用一个时分ALOHA 信道,信道时隙为125us ,各站点每小时发出36次请求。试计算总的信道载荷。(信道载荷指请求次数与时隙的比值) 5.有一个电缆长度为2Km 的CSMA /CD 局域网,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信号传播速度为光速的2/3,数据帧长度是512bit(包括32bit 开销),传输成功后的第一个时隙留给接收方,用于捕获信道并发送一个32bit 的确认帧。假设没有冲突发生,试求出有效的数据传输速率(不包括开销)。(光速值为3×105Km/s) 异步传输考点 1.调制解调器的传输速率为4800bps ,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奇偶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模式,求传输2400个汉字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假设使用调制解调器,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模式,在1分钟内 传输7200个汉字,调制解调器至少应达到的传输速率为多少? 差错控制编码考点: 1.已知发送方采用CRC 校验方法,生成多项式为X4+X3+1,若接收方收到的二进制数字序列为101110110101,请判断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设要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10110011,若采用CRC 校验方法,生成多项式为1X X 3 4++,试求出实际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其他 1.有一个100Mbps 的令牌环网络,令牌环行时间是120μs ,每个主机在每次得到令牌后可以发送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 2-16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1+1-1+1+1)B:(-1-1+1-1+1+1+1-1) C:(-1+1-1+1+1+1-1-1)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解:S?A=(+1-1+3+1-1+3+1+1)/8=1,A发送1 S?B=(+1-1-3-1-1-3+1-1)/8=-1,B发送0 S?C=(+1+1+3+1-1-3-1-1)/8=0,C无发送 S?D=(+1+1+3-1+1+3+1-1)/8=1,D发送1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1、公用机房有三个计算机室共有180台计算机,网络地址号为192.168.10.0,按60台计算机一个计算机室划分子网,请计算出各计算机室的子网掩码和IP 地址段。 要把180台计算机化成三个子网,每个子网60台计算机,所以需要将IP地址分成三个子网,三个子网需要有三位作为网络号,所以这三个子网的子网掩码应该是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255.2555.255.224 每个子网的地址分别应该是: 192.168.10.1---192.168.10.63(默认网关:192.168.10.1) 192.168.10.64---192.168.10.127(默认网关:192.168.10.6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