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立体几何大题专题(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类问题)讲义

高三立体几何大题专题(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类问题)讲义

1

【知识梳理】

一、空间向量的概念及相关运算

1、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xa yb zc =++

,,a b c 称为基向量。

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分别以互相垂直的三个基向量k j i

,,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x 轴,y 轴和z 轴。则

a xi y j zk =++(x,y,z )称为空间直角坐标。

注:假如没有三条互相垂直的向量,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在题目中找出互相垂直的两个面,通过做垂线等方法来建立即可。

3、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1)若()()111222,,,,,a x y z b x y z ==,则:()121212,,a b x x y y z z ±=±±± ()111,,a x y z λλλλ= 12

121a b x x y y z z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1212//,,a b a b x x y y z z λλλλ?=?===

21a a a x =?=+

a b ?=a cos ,b a b ??.cos ,a b a b a b

???=

2

1

cos ,a b a b a b

x ???==

+

(2)设()()111222,,,,,A x y z B x y z ==则()212121,,AB OB OA x x y y z z =-=---

(3)()111,,x y z A ,()222,,x y z B =,则(d x AB =AB =二、应用:

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

1、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

2、设平面法向量n =(x ,y ,z )

3、在平面内找出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记为a =(a1,a2, a3) b =(b1,b2,b3)

4、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方程组①n*a =0 ②n*b =0

5、解方程组,取其中一组解即可。 应用1:证明空间位置关系

(1)线线平行:证明//AB CD ,即证明//AB CD (2)线线垂直:证明AB CD ⊥,即证明0AB CD ?=

(3)线面平行:证明//AB α(平面)(或在面内),即证明AB 垂直于平面的法向量或证明AB 与平面内的基底共

2

面;

(4)线面垂直:证明AB α⊥,即证明AB 平行于平面的法向量或证明AB 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所对应的向量;

(5)面面平行:证明两平面//αβ(或两面重合),即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或一个面的法向量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6)面面垂直:证明两平面αβ⊥,即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一个面的法向量在内一个面内。

应用2:利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1)异面直线的夹角:0,

2πθ?

?

∈ ??

?

。设12,l l 是两条异面直线,,A B 是1l 上的任意两点,,C D 是直线2l 上的任意两点,则cos cos ,AB CD θ=,即12,l l 所成的角为arccos

AB CD AB CD

??

(2)直线与平面的夹角:0,

2πθ??

∈????

。设AB 是平面α的斜线,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则sin cos ,AB n θ=,即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arccos

2

AB n AB n AB n

AB n

π

??-??,或者arcsin

(3)二面角:[]0,θπ∈设12,n n 是二面角l αβ--的面,αβ的法向量,则121212

,cos n n n n arc n n ?<>=?就是二面

角的平面角或补角的大小。需具体分析是哪一个。

当法向量12n n 与的方向分别指向二面角内侧与外侧时,二面角的大小等于法向量12n n 与的夹角的大小。 当法向量

12n n 与的方向同时指向二面角的内侧或外侧时,二面角的大小等于法向量12n n 与的夹角的补角

12,n n π-<>。

应用三:求距离

(1)两点间距离:()111,,x y z A ,()222,,x y z B =,则(d x AB =AB =

(2)点到直线距离: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过定点A 且垂直于直线l 的向量为n ,则定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cos ,n d n n

PA?=PA ?PA ?=

(3)点P 到平面距离: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A 是平面α内的一定点,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则点P 到平面

α的距离为cos ,n d n n

PA?=PA ?PA ?=

(4)两异面直线距离:设直线21,l l 是两条异面直线,n 是21,l l 公垂线AB 的方向向量,又C 、D 分别是21,l l 上的任

3

意两点,则1l 与2l 之间距离..→

→--→

-=

=n

n

CD AB d

(5)直线AC 平面α (//AC α)的距离:转化为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

(6)平面α与平面β(//αβ)的距离(n 为平面的法向量):转化为平面α内的点到平面β的距离。

应用四:解决探究问题

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解题的策略一般为先假设存在,然后转化为“封闭型”问题求解判断,若不出现矛盾,则肯定存在;若出现矛盾,则否定存在。这是一种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立体几何中的点的位置的探求经常借助于空间向量,引入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 这是立体几何中的点的位置的探求的常用方法.

方法:点F 是线PC 上的点,一般可设λ=,求出λ值,P 点是已知的,即可求出F 点

点F 在平面PAD 上一般可设DP t t 21+=?、计算出21,t t 后,D 点是已知的,即可求出F 点。

【经典例题】

一、平行垂直的证明(包含存在性问题)

例1、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F ∥AB

90=?,BF FC =,H 为BC 的中点。 (1)求证:FH ∥平面EDB ;

(2)求证:AC ⊥平面EDB ;

例2、 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ABC=90o ,PD ⊥平面ABCD ,AD =1,BC =4。

(I )求证:BD ⊥PC ;

(2)设点E 在棱PC 上,PE PC λ=,若DE ∥平面PAB ,求λ的值.

4

【变式1-1】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面CDEF 为正方形,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BC AB 2=,

60ABC ?∠=,AC FB ⊥.

(Ⅰ)求证:⊥AC 平面FBC ;

(2)线段ED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平面EAC ⊥平面QBC ? 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1-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C ⊥平面ABCD ,且P A A C ⊥, 2PA AD ==.四

边形ABCD 满足BC AD ,AB AD ⊥,1AB BC ==.点,E F 分别为侧棱,PB PC 上的点,且

PE PF

PB PC

λ==.

(Ⅰ)求证:EF 平面PAD ;

(Ⅱ)当1

2

λ=

时,求异面直线BF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平面AFD ⊥平面PCD ?若存在,

试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1-3】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12

AD BC =

,60ABC ∠=,N 是BC 的中点.将梯形ABCD 绕

AB 旋转90,得到梯形ABC D ''(如图). (Ⅰ)求证:AC ⊥平面ABC '; (Ⅱ)求证://C N '平面ADD ';

P

D

A

B

C

F

E

A

D

D '

C '

5

【变式1-4】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BC ?是正三

角形,AC 与BD 的交点M 恰好是AC 中点,又4PA AB ==,

120CDA ∠=,点N 在线段PB

上,且PN =. (Ⅰ)求证:BD PC ⊥; (Ⅱ)求证://MN 平面PDC ;

【变式1-5】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MD ⊥平面ABCD ,NB ∥MD ,且NB=1,MD=2;(Ⅰ)求证:AM ∥平面BCN; (Ⅱ)求AN 与平面MNC 所成角的正弦值;

(Ⅲ)E 为直线MN 上一点,且平面ADE ⊥平面MNC ,求ME MN

的值.

【变式1-6】

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BAC ∠=?,

12,AB AC AA ===E 是BC 中点.

(I )求证:1//A B 平面1AEC ;

(II )若棱1AA 上存在一点M ,满足11B M C E ⊥,求AM 的长;

E

C 1

B 1

A 1

C

B

A

6

O

F

E

D

C

B

A

【变式1-7】

如图,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 PA =,⊥PA 平面PDC ,

E 为棱PD 的中点.

(Ⅰ)求证:PB // 平面EAC ; (Ⅱ)求证:平面PAD ⊥平面ABCD ;

【变式1-8】

在四棱锥E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AC BD O 与交于点F ABCD EC ,面⊥为BE 的中点. (Ⅰ)

求证:DE ∥平面ACF ; (Ⅱ)求证:BD AE ⊥;

(Ⅲ)若,AB =

在线段EO 上是否存在点G ,使BDE CG 面⊥?若存在,

求出EG EO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

二、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线面角,线线角

例1、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

ABCD A B C D -中,EF 分别是'',BC A D 的中点, (1)求直线'

AC DE 与所成角;

(2)求直线AD 与平面'

B EDF 所成的角, (3)求平面'

B ED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例2、如图,四棱锥ABCD P -的底面ABCD 为菱形,

60=∠ABC ,侧面PAB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面

PAB ⊥底面ABCD .

(Ⅰ)设AB 的中点为Q ,求证:⊥PQ 平面ABCD ; (Ⅱ)求斜线PD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Ⅲ)在侧棱PC 上存在一点M ,使得二面角

C B

D M --的大小为 60,求CP

CM

的值.

x

8

【变式2-1】

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底面ABCD , ABCD 为直角梯形,BC //AD ,90ADC ∠=?,

1

12

BC CD AD ==

=,PA PD =,E F ,为AD PC ,的中点. (1)若PC 与AB 所成角为45?,求PE 的长; (2)在(Ⅱ)的条件下,求二面角F-BE-A 的余弦值.

【变式2-2】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平面ABEF ⊥平面ABCD , EF // AB ,∠BAF =90o,

AD = 2,AB =AF =2EF =1,点P 在棱DF 上.

(Ⅰ)若P 是DF 的中点,

(ⅰ) 求证:BF // 平面ACP ;

(ⅱ) 求异面直线BE 与CP 所成角的余弦值;

(Ⅱ)若二面角D -AP -C

的余弦值为

3

PF 的长度. P

F

E

D

C

A

B

D F

E

C

B

A

P

9

【变式2-3】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CD BE 平面⊥,EB ∥FA ,EB AB FA 2

1

=

=. (I )证明:平面B AF AFD 平面⊥;

(II )求异面直线ED 与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III )求直线EC 与平面BCF 所成角的正弦值.

【变式2-4】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矩形,侧棱PA ABCD ⊥底面,其中226BC AB PA ===,M N

,为侧棱PC 上的两个三等分点,如图所示. (Ⅰ)求证://AN MBD 平面;

(Ⅱ)求异面直线AN 与PD 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求二面角M BD C --的余弦值.

三、求距离

例、如图,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90°,

, AA 1为侧棱CC 1上一点, 1AM BA ⊥.

(1)求证: AM ⊥平面1A BC ;

A

B

C

M

10

(2)求二面角B -AM -C 的大小; (3)求点C 到平面ABM 的距离.

【变式3-1】如图1,在Rt ABC ?中,90C ∠=?,36BC AC ==,.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且//DE BC ,

将ADE ?沿DE 折起到1A DE ?的位置,使1A D CD ⊥,如图2. (Ⅰ)求证: BC ⊥平面1A DC ;

(Ⅱ)若2CD =,求BE 与平面1A 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Ⅲ) 当D 点在何处时,1A B 的长度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强化训练】&【课后作业】

(注:本专题根据学生的程度及上课接受情况适当选择部分进行上课练习,部分做为课后作业。)

(13,西城一模)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面CDEF 为正方形,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BC AB 2=,

60ABC ?∠=,AC FB ⊥.

(Ⅰ)求证:⊥AC 平面FBC ;

(Ⅱ)求BC 与平面EAC 所成角的正弦值;

(Ⅲ)线段ED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平面EAC ⊥平面QBC ? 证明你的结论.

图1

图2

A 1

B

C

D

E

11

(13,延庆一模)

如图,四棱锥

ABCD P -的底面ABCD 为菱形, 60=∠ABC ,侧面PAB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面

PAB ⊥底面ABCD .

(Ⅰ)设AB 的中点为Q ,求证:⊥PQ 平面ABCD ; (Ⅱ)求斜线PD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Ⅲ)在侧棱PC 上存在一点M ,使得二面角

C B

D M --的大小为 60,求

CP

CM

的值.

(13,朝阳一模)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C ⊥平面ABCD ,且PA AC ⊥, 2PA AD ==.四边形ABCD 满足BC

AD ,AB AD ⊥,1AB BC ==.点,E F 分别为侧棱,PB PC 上的点,且

PE PF

PB PC

λ==.

(Ⅰ)求证:EF 平面PAD ;

(Ⅱ)当1

2

λ=

时,求异面直线BF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平面AFD ⊥平面PCD ?若存在,

试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3,东城一模)

已知几何体A —BCED 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其中俯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腰长为4的等腰直角 三角形,正视图为直角梯形. (Ⅰ)求此几何体的体积V 的大小;

(Ⅱ)求异面直线DE 与AB 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试探究在棱DE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 AQ ⊥BQ ,若存在,求出DQ 的长,不存在说明理由.

P

D

A

B

C

F

E

侧视图

俯视图 正视图

12

(13,房山一模)

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底面ABCD , ABCD 为直角梯形,BC //AD ,90ADC ∠=?,

1

12

BC CD AD ==

=,PA PD =,E F ,为AD PC ,的中点. (Ⅰ)求证:P A //平面BEF ;

(Ⅱ)若PC 与AB 所成角为45?,求PE 的长;

(Ⅲ)在(Ⅱ)的条件下,求二面角F-BE-A 的余弦值.

(13,门头沟一模)

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12

AD BC =,60ABC ∠=,N 是BC 的中点.将梯形ABCD 绕AB 旋转90,

得到梯形ABC D ''(如图). (Ⅰ)求证:AC ⊥平面ABC '; (Ⅱ)求证://C N '平面ADD '; (Ⅲ)求二面角A C N C '--的余弦值.

(13,海淀一模)

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BC ?是正三角形,AC 与BD 的交点M 恰好是AC 中点,又4PA AB ==,120CDA ∠=,点N 在线段PB 上,

且PN =

(Ⅰ)求证:BD PC ⊥; (Ⅱ)求证://MN 平面PDC ; (Ⅲ)求二面角A PC B --的余弦值.

(13,丰台一模)

16.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MD ⊥平面ABCD ,NB ∥MD ,且NB=1,

MD=2;(Ⅰ)求证:AM ∥平面BCN; (Ⅱ)求AN 与平面MNC 所成角的正弦值;

(Ⅲ)E 为直线MN 上一点,且平面ADE ⊥平面MNC ,求ME

MN

的值.

D F

E

C

B

A

P

A

C

D

D '

C '

13

(13,海淀期末)

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BAC ∠=?,

12,AB AC AA ===E 是BC 中点.

(I )求证:1//A B 平面1AEC ;

(II )若棱1AA 上存在一点M ,满足11B M C E ⊥,求AM 的长;

(Ⅲ)求平面1AEC 与平面11ABB A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13,西城期末)

如图,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 PA =,⊥PA 平面PDC ,

E 为棱PD 的中点.

(Ⅰ)求证:PB // 平面EAC ; (Ⅱ)求证:平面PAD ⊥平面ABCD ; (Ⅲ)求二面角B AC E --的余弦值.

E

C 1

B 1

A 1

C

B

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