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赣南地方特色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赣南地方特色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2451073.html,

基于赣南地方特色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万辉祖洁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11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而言,单一人才也很难适应职场的各种要求。培养复合其它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持续时间最长和影响最大的课题。本文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入手,探讨了这一新课题。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赣南特色英语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20-02

1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趋势。但目前有的地方高校的英语专业还在继续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而忽视了英语学科“复合型”和“应用型”的特点,忽视了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等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使英语专业人才难以胜任经济发展的要求,更谈不上适应地方资源特色对英语的需求。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质疑。因此,以中央大力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应加大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力度,这将不仅有助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而且对于打造有地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大有裨益,最终对实现赣南乃至整个江西革命老区的崛起和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具体如下:

1.1理论意义

胡文仲提出“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是近20年来,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课题”。而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围绕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各地方高校应切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促进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只有当地的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了,对人才的需求才会进一步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

1.2实际意义

培养具有赣南地方特色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推动赣南特区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利用赣南丰富的有色矿产资源,打造稀土产业基地。稀土作为我国特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可以媲美中东的石油资源,对振兴我国经济有着

南京工程学院专业级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工程学院□□□专业(□□方向)级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描述 .培养目标:依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人才培养定位及服务面向。 .培养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和岗位分布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撰写,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工程要求(工科专业);执业要求(非工科专业) ◆其它要求(如职业资质证书、人文素质等) .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门) 理论课程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公共选修课五类进行设置,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及比例 专业(方向)名称 公共 基础课 专业基础 必修课 专业 必修课 专业 方向课 专业 任选课 公共选修课 最低要求 合计 学时 比例 注:表中专业方向课包括专业限选课和专业基础限选课。 .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实践环节:(学分) 实践模块结构:实践教学模块分为军训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工程训练模块、课程设计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模块、社会实践模块、能力创新模块等八个模块,具体学分见下表(注:社会实践模块和能力创新模块在课外综合素质培养中安排,其它模块在教学进程表中安排):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 专业(方向)名称课 内 实 验 军 训 模 块 实 习 教 学 工 程 训 练 课 程 设 计 毕 业 设 计 社 会 实 践 能 力 创 新 合 计 方案 总学 分 实践教 学占总 学分 比例

注:表中课内实验学分数要包含两课的课外实践学分。 .素质培养体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培养措施的描述。 .基本学制:四年 .毕业要求:毕业最低学分(含课外综合素质培养学分):。 .学位授予:学位。 二.教学进程安排表 三. 个性培养计划 四.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方案起草人(签字): 院(中心)负责人(签字):

“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武汉工程大学“E+”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按照“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理念,提出了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实施,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E+”模式的提出和实施,丰富了本科专业设置的内涵,拓宽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途径,可为各高校探索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双专业;复合型人才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人才在全球范围加快流动,也促进着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这就需要培养大量既具有相关学科知识、又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历来高度重视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对传统的外语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的改造也在不断进行中,普遍的做法是进行“英语+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改革。武汉工程大学在建设多科性大学的过程中,历来鼓励跨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在多年成功实施“英语+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英语+其他专业”(简称为“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E+”模式)。这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自2006年起实施,2009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立项为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E+”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正式获批。 一、“E+”模式的主要内容 1理论基础——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E+”模式强调学生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同时具备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与当前国际上流行的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外语教学具有两大功能:工具功能(instrumental)和一体化培养功能(integrative)。工具功能指学生按照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序来学习外语,并通过练习来强化所学的知识,使外语服务于一些特殊目的,如翻译文学作品、阅读文献以及日常交往等:外语教学的一体化培养功能就是指外语教学可以通过不同文化的学习,使学生浸淫其中,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发展和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由于不同文化各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以及思维、行为方式,学生能够在了解别的文化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的文化,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包括主要知识领域的基本观点、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趋势,认识和了解当前人类社会的重要课题,发展全面的人格素质与广阔的知识视野,从而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一体化培养功能就是通识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在“E+”模式中,可以充分发挥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作用,通过语言、文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传统,引导学生去欣赏、领略并积极借鉴、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精华,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通识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也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在现代社会,人必须

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第24卷第1期VOL.24 NO.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13年1月 Jan. 2013 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仲伟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对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提出了要探索建立精英教育与优质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培养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方面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明确了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定位和基本要求;提出了“三个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五个国际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新模式;通过遴选优秀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实践;拓宽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渠道。 关键字: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13)06-0098-04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需要更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对现代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一直致力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招生规模扩大后,学校在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必须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学校提出了要探索建立精英教育与优质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培养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方面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效果,形成了广外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 一、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基本要求 拔尖创新人才是各个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经验。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应该是多样化、多层次的,既可是学术型人才,也可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既需要培养理工科类的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广外从2002年开始通过试办全英教学班对培养国际化人才进行了前期探索。2006年,根据多年形成的国际化办学优势,学校在系统总结全英/双语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全英班与普通班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对照比较,提出了通过加强全英/双语教学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设想。围绕这个目标,在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实践中进行了持续的探索,进一步明确了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定位,并对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达成了共识。 1.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 在夯实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五种能力”的同时,突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卓越的专业技能、深厚的公民素养,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2.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全英/双语教学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和培养学生全球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全英/双语教学,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国际化的课程和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前沿性、国际性的学科专业知识,在不降低学科教学要求的同时促进学生外语水平提高和学习能力发展,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学生全球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实施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导的 收稿日期:2012-12-17 作者简介:仲伟合,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翻译学。 98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均于热议“谁是下壹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壹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能够于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壹个培养周期,于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壹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于《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壹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壹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壹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壹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壹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特点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我们正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同时,我们置身于壹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和国际竞争、能够于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和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放性”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于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研究和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和,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于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 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俩种主要的途径。 壹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壹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和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且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这壹过程,不仅

如何抓好基本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

如何抓好基本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 【摘要】基本功训练是“三基”工作的内容之一,在基层队伍建设中,有效提升了岗位职工操作技能,提高了职工创新创效、小改小革能力,为适应新技术、新工艺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储备人才,顺应油田后期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采油厂供电队肩负着采油厂高压生产线路的安全运行和电网维护的任务,在此,持有多种岗位资格证的操作员工显得游刃有余,他们不仅缓解了人员短缺的问题,还有效地缓解了供需矛盾,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稳定性,为油田后期开发起了积极的辅助作用,为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生产保障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笔者作为采油厂的一名员工,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思想;舆论;素质 一、重舆论“引导”,是抓好基本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基础。时下,在个别单位,特别是操作岗位员工,不思进取的思想十分严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十分突出,不求精益求精,但求无过,不求技术上的小改小革,创新发展,但求继承老的传统习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忘记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时代成长理念,继承和发扬没有很好的得到传承发展。正确的舆论“引导”氛围显得十分必要。舆论“引导”就是让员工在学习上、工作上创造不断进步的思想境界,让全员得知:任何事物都没有十全十美、无瑕疵的创新理念,在思想上敢于进取,在行动敢于创新,以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树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学风和刻苦钻研的毅力;二是教育全员要有时代的紧迫感,追求新技术渴望感。在油田开发的后期,为挖潜增效,技术在不断进步,设备在不断更新,新工艺、新技术不断的运用,迫使岗位员工去掌握新的操作技术和操作技能,不然就失去的科技进步在油田开发上的成果运用。至此,基层单位要常常教育职工在岗位能力上要有“坐不住、停不下”的紧迫感,在新工艺、新技术上的掌握上,要有“不落伍、赶超前”的渴望感,时刻追随新技术、新工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不折不扣地为服务油田大开发、大发展;三是教育岗位员工人人都是师傅的成就感。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油田发展的今天,留下了成千上万老石油人的足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得以传承,某方面的革新、优化也在现阶段广泛运用,成为油田开发的先导。人都会老的,你给新人留下了什么?你在新人的记忆是什么?你给新人传授了什么?作为当代石油人,我们要有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敢为人先的精神,学无止境的愿望,掌握更多的知识、技术,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先头兵,为油田发展尽职尽责,成为油田传帮带的佼佼者,已成为新一代石油人的师傅而自豪。 二、重“激励”,是抓好基本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对基层岗位员工来说都起着正面的作用,为较好胜任本职工作,服务油田发展凸显成效。在基本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过程中,我们大多都运用了正面激励的方式加以引导与实施。发现人才。当前,在油田实施的一年两季的技能鉴定工作与岗位薪金递增的有机结合,油田实施的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一年一度的集团公司、局、厂工人技术比武工作的开展,都为抓好基本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人才队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抓好日常岗位技能操作、影响施工进度、妨碍安全生产的技术小改小革不断递增,我们都为员工积极申报,加以奖励,记录档案,提升他们的自豪感和创新能力,在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中成长;营造环境。在供电队主要工种有配电线路工、

长株潭地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长株潭地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创新型外语人才在长株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在就业市场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本地企业无法招募到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应:明确长株潭地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定位;指导高校开设符合人才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类外语课程;拓宽产学研渠道,培养能面向市场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规范教学管理模式,拓宽“双师型”外语教师的培养和引入渠道。 标签:长株潭地区;外语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创新型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国内诸多学者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政学、管理学等不同视角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询可知,近十年来,以“创新型人才”为主题词的学位论文143篇,以“创新型人才”为关键词的期刊论文则达到了3 546篇。尽管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将创新型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研究则较为少见。事实上,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经济社会需求是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基本取向,人力资源开发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强调应以发展的眼光,结合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培养创新人才,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盖哈德·卡斯帕尔教授指出,“研究密集型”大学要为本国经济增长输送高素质人才;在美国,大学的专业设置、研究方向等均与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以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相协调。日本建立了“产学官”结合机制,通过政府部门协调,促使学校与企业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等等。 当前,长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7的面积、1/3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70%以上的创业创新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70%的科技成果,实现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被称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近5年,长株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以上,带动全省年均增速达到33.6%,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底,长株潭地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第五个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地区拥有湖南省1/3的人才总量以及全省最优的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创新型外语人才在长株潭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株潭地区教育事业较发达,但因为地处内陆,导致“经院式”外语人才富余,而“应用型”和“职业型”外语人才不足。例如,教育和卫生系统沉淀了大量外语人才,分别占外语人才总数的56.3%和12.7%,而对外语人才需求较大的国际贸易、电子信息、物流管理、旅游开发管理等领域仅占 3.1%,尤以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人才最为缺乏。由此可见,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在就业市场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本地企业无法招募到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弥补这两者之间的空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长株潭地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思路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为此,必须

施工企业破解复合型人才短缺瓶颈(1)

施工企业破解复合型人才短缺瓶颈 根据英才网招聘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建筑行业招聘需求同比2017年,上涨10.8%。其中一线地区北上广人才需求同比增长明显,均超过15%。热点二线地区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对建筑人才的需求同比涨幅接近一线地区,均达到15%。2018年建筑房地产人才市场也将随着行业的转型发生质的改变,建筑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细分化,对岗位的要求更加精准化,那些术业有专攻的技术类、创新类人才将更加吃香,复合型人才也成为建筑行业的首选,但是现实的问题是施工企业目前急缺复合型人才,如何破解复合型人才短缺瓶颈成为新的难题。 人才是一个集合。由于人才的含义纷繁复杂,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人才的理解不同,至今国内外对人才的内涵尚未达成比较统一的界定。目前,国内外政府和专家学者对人才的基本概念也做了广泛的讨论,国家从当前乃至未来若干年我国人才队伍素质现状出发,在2010年颁布的《人才规划纲要》中将人才定义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立足长远,围绕如何助力施工企业发展壮大,如何处理好复合型人才、企业、区域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全面改善施工企业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现状。 1.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增加对施工企业的归属感 多年以来,施工企业的导向主要是体现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上,而往往忽略了现有人才的潜力挖掘,或者说对普通人才的再提升上缺乏相应的引导。一方面,施工企业层面由于考核指挥棒的硬性要求,导致复合型人才的引进成为年度工作的头等大事,复合型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成为衡量部门工作成绩的标准。这种“拿来主义”比培育更能快速体现成效,但是往往出现复合型人才落地后的水土不服;另一方面,施工企业未安排专项资金提高人才的技能和水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仍主要通过市场招聘获得。在这两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长期以往不利于挖掘人才的潜力,更不利于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更加重视现有人才的能力提升。 重视人才的培养。施工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重点不仅要在引进上,更要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有所倾斜。要引导企业切实加大自有人才的培育力度,提升企业人才整体素质。鼓励企业建立内部培训制度。通过企业导师制、名师带徒制、技能比武等形式,在企业内部挖掘一批有培养潜力的后备人才队伍。对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科研成果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加大奖励力度,营造内部重研发、重人才建设的良好氛围。有条件的可以培育几家子企业作为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子企业的人才开发。 2.规范招聘程序,建立事前评价机制 建立事前评价机制。引进复合型人才,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要增加人才的数据和质量,从而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做好人才保障。因此,要建立科学的事前评价机制,需要对施工企业的需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如施工企业在招聘前,需要对当下企业的发展有个系统的认识,对于哪类人才缺失、哪类人才不足等方面有了较为清晰的掌握,才能据此制定更为有效的程序,招聘的针对性才更强。 3.坚持原则的同时兼顾灵活性 目前,复合型人才的识别标准主要以学历来划分,高学历的人才获得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低学历的从业者即使有高超的专业技术技能也无法获得与其竞争,导致复合型人才的稳定性较差。要改变单一的复合型划分标准,在复合型人才的招聘执行上坚持原则性的同时也兼顾灵活性,引导高技术专业人才在岗位上发挥创造力,提高施工企业的

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作实践

第34卷增刊2008年12月 光学技术 OPTICAL TECHN IQU E Vol.34Suppl. Dec. 2008 文章编号:100221582(2008)S2******* 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作实践Ξ 萧泽新,黄美发,陈宁,莫秋云,刘惠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据调研,社会急需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在“回归工程”和“大工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人才市场的需求启迪出了培养规格,加上对人才培养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入,催生了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通过培养方案,建立起了培养模式的运作机制。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论文是教学改革成果的总结。 关键词: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运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f comprehensive optomechatronic talent training style and the style operation practice XI AO Ze2xin,H UANG Mei2fa,CHE N Ning,MO Qiu2yun,LI U Hui2juan (School of Mechanical&Electrical Engineering,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Talents of optomechatronic are keen needed in our society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s.Under the guidance of “Returning of engineering”and“Universal Engineering”education concepts,talents culturing specification is enlightened,inno2 vational culturing style of comprehensive optomechatronic talents is catalyzed also because of the deeper cognition to the talents culturing objectivity.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culturing styl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culturing plan.The education reform has been proved relatively successful with more than two years practice.This article is a summing2up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fruits. K ey w ords:optomechatronic;comprehensive talent;training style;operation mechanism 1 社会呼唤高校又快又好地培养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由光学、机械、微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其他相关技术交叉与融合而构成的综合性高技术。光机电一体化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发展以光机电一体化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将对传统产业的全面优化升级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支撑、拉动和提升作用。人才需求的情况表明,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这给高等教育提出了如何又快又好地培养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问题。 鉴于这一技术背景、社会背景及其发展趋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从2001年成立光机电一体化研究所起就着手培养光机电一体化硕士研究生,从2003年起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招收“光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我们从2006年起探索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该课题获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 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内涵模式的探索与提炼源于对光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的内涵有较深层次的了解和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 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表述为:“准工程:大 通才、少精深;强综合,重能力”。具体的内涵是:在“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光、机、电、算”宽厚的“大工程”背景上,淡化机械、电子、光学各专业界限,优化知识结构,培养适应性强、专业基础厚、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复合型的“大通才”;而“少精深”是为了对人才专业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含实践环节)与知识技能体系。主要通过光、机、电、算少量针对专业能力培养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实践性强的设计类课程进行深入精讲、精练,达到工业应用层面的深度。“大通才+少精深”使之“宽”中有“专”,“广”中有“深”。模式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大通才”强调工程综合能力;而“少精深”侧重工程专业能力,以增强其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3 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3.1 以需求为导向,界定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走访调研和对贵阳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以需求为导向,界定光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规格是:具有较广博光机电一体化相关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具备某一专业领域较为精深专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毕业生可在企业、研究所、高校等单位从事技术研发、设计、制造以及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 3.2 人才培养模式运作保障体系———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 我校光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确定了为泛珠三角经济圈、环北部湾经济圈以及西部广大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而培养 713 Ξ收稿日期:2008210218 E2m ail:gjd@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2451073.html,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萧泽新(19432),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学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的研究。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问题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春燕 Practice and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China 摘要: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我国外语教育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改革,但我们对复合型人才的理论总结和提升远远滞后于实践。本文对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我国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存的现状,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三大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外语人才;精英型外语人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pragmatic professionals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durable innovation in China. However,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abstraction lags far behind the practi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history and practice of the exploration, points out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wo cultivation models in China, and analyses three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pragmatic professionals. Keyword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pragmatic professional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elite talent; model of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一、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历史 1.1 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创立与发展是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使然。传统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偏重专业的学术性和英语语言文学的学科知识,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于是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出现了经贸英语课程。中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课程被称为“外贸英语”,并一直沿用到80年代。 英语人才需求变化促发了我国英语教育培养目标的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尝试始于部分外语院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从1983年起陆续开设了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对外汉语、教育技术、会计学、金融学、法学、广告学等9个复合型专业。与此同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英语系在本科阶段开设了英美文学、语言学、国际新闻、外事翻译、国际文化交流、英法双语等专业方向。西安外国语学院从1992年起在英语专业设立了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涉外文秘、国际贸易专业方向班等。90年代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呼声最高的时期,也是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阶段,各种意见在学术刊物上纷纷发表。综合型大学和理工科大学也都摸索出一套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秦秀白、吴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 (南京工程学院)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定位为前提。特别是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升格及并转而来,刚跨入本科院校系列,更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外界环境来实现自身的正确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及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要有明确的服务区域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或行业主办, 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 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 调整专业方向, 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2. 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研究表明, 培养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的科学家和培养“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师是高等教育, 特别是理工院校并重的两个方面。然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及社会经济发展要依靠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人才。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新原理, 研究客观规律,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工程型人才则主要从事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当然,实际工作中,对这几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有所交叉。因此,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也不同。对于学术型人才, 显然主要由一流大学及研究生院培养;对工程型人才, 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 而技术员一类人才, 以前主要由中等专业学校培养, 但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 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下移, 因此这一类人才的培养, 目前主要由高职高专学校来承担, 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显然, 我们工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工程类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工程型人才。 从这个定位出发,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紧紧抓住“工程性”这个涵义,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3. 人才培养类型及定位应适应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类型的需求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人才要有合理的结构。我们到企业及生产第一线调研时,许多企业反映,目前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和完善。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落后; 教育方法呆板;理论脱离实际, 缺乏社会实践。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研究、开发、设计、策划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是目前非常紧缺的专门人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也就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性质、特点,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按照目前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按职责、岗位的分工,作为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工程、设备、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设计工作。因此,普通

探究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2451073.html, 探究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作者:黎金平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6期 摘要:本文以土木工程为主题,探讨此学科大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首先结合我国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整体的改革、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细致的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可能起到良好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通过本文初步分析,可以引起更多的交流与更广泛的关注,为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理论研究、培养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号】:F284 21世纪是信息与知识的时代,是专业化向综合化发展的时代,各种交叉学科的研究越来 越多,跨领域的学术交流、技术应用的普遍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也造成了人才培养路线的转变,强化了市场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科大类培养学生属于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浙江等其它南方一些学院的实践结果较好,因而也有效的推动了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发展,通才目标的实现有力于专业调整的便利,淡化专业概念,在促进专业化向复合型转化的过程中,也有力的将学生培养成了“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以下就从这方面展开具体讨论。 一、概述 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工程统称为土木工程。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与项目管理人员,促进我国的基本建设,推动建筑行业向着利好方向发展。在199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就将所谓的“建设八大专业”统一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从而具备了大类人才培养的雏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有效的前提下,各种工程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我国也真正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景象,一切都呈现出“现代化”的新型特征。另外,由于材料科学的创新、施工法式的变迁、绿色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品质化的生活享受观念逐渐为人所需,土木工程大类人才培养也出现了新的机遇与转机,尤其是高校与社会交流的扩大,使得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了认同,并且诸多院校也将其付诸了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讨论 1、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土木工程学科的要求,复合型人才应该“会设计、会施工、懂管理、强体魄、高素质”,所以,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就要注重身体、德育、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几大方面的

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word版本

常温液奶事业本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签发人: 审核人: 起草人:高峰 起草时间:2008年4月13日

目录 一、背景 二、人员的选拔阶段 三、人员提升阶段 四、实践考核阶段 五、管理办法

第一部分:背景 中国企业正进入新的战略转型和系统变革时期,产业信息飞速发展的不断升级的特殊阶段,企业从粗放式资源投入、人海战术到集约化、精细化、精益化管理方向发展,同时也从单一追求成长规模转向规模与效益并重,公司在发展到稳定增长阶段之后,对公司发展战略与运作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明晰后,发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的已经远远高于员工的能力,目前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冗员与人才短缺并存。在新形式的激烈人力资源竞争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企业前进的核心能动因素。为此,在本部总经理的倡导下,产生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即将现有管理人员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改变目前中高级管理人员短缺人才外聘的培养方式,本次通过内部选拔培养体系提升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内部管理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为突破公司管理人才培养的瓶颈,同时也丰富和拓展生产或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应首先考虑从后台的生产、物流、供应等系统的技术和营销人员中挑选出适合的管理人才,制定有效的培养计划,进行职位的轮换和技能的培养,以更好的贯彻公司经营战略和储备优秀的管理人才。

第二部分生产、物流人员转型的培养 一、人员的选拔阶段: 一)营销管理人员具备的条件 1、大学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 2、在蒙牛集团工作三年以上; 3、高度认同蒙牛企业文化; 4、上一年度工作绩效优秀,在本单位同业务系统排名前三; 5、品德高尚,从业经历中无不良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贪污受贿、刑事犯罪、经济犯罪等; 6、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管理经历,专业知识技能突出,高层领导评价较高。 二)营销管理人员具备的胜任特征素质能力 1、说服/影响力 2、成就动机市场开拓能力 3、综合分析能力 4、关系建立能力组织意识 5、培养人才责任心 6、客户服务意识专业知识 7、诚实正直8、组织意识 9、信息收集10、市场开拓能力 11、成就动机12、人际洞察力 13、监控指导14、坚韧性和主动性 三)评审小组的构成 本部的评审小组应包括但不限于本单位的第一负责人、分管此项工作的副总、人力资源部部长、咨询公司的人力专家。 1、人员的筛选

京津秦协同发展下我市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1900字

京津秦协同发展下我市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1900字 摘要:京津秦协同发展为秦皇岛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具有外语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髙素质复合型人才。本文结合这一大背景,对秦皇岛市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目标和策略进行了研究。 毕业 关键词:京津秦协同发展;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一、我市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京津秦协同发展为秦皇岛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那么驻秦髙校的外语人才培养能否满足协同发展下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呢?笔者之前对部分驻秦髙校外语专业进行走访和调研,发现我市外语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相对陈旧。目前,驻秦髙校外语教学所制左的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相脱巧,忽略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符合创新型外 语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二)课程体系缺乏弹性。各髙校制立的外语课程体系与时代相脱右,教学模式陈旧。多数院校外语教学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使得我市的大专院校很难培养出适应京津秦协同发展的创新型外语人才。 (三)教学方法比较死板。通过走访调研,笔者发现驻秦高校外语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既不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也使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这一死板 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掌握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用和创新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 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及商务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京津秦协同发展现状 近年来,秦皇岛市实施对接京津的“八个盯紧”策略,主动承接首都行政功能、公共服务资源、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而的转移,重点发展高端旅游、休闲养老、康体健身等产业,打造首都行政医疗文化教冇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区,国家髙新技术产业及成果转化基地,京津冀滨海高端商务区。 三、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市髙校外语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并未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给予足够的关注,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的创新能力欠缺。为了适应京津秦协同发展和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各高校外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作为新时期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 秦皇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节点城市,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苴未来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所以驻秦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各高校专业特色,把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开设经贸、旅游、现代服务、文秘、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专业英语,培养具有日常英语交际能力、英美文化常识、计算机操作能力、实用英语写作能力、实用口译笔译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能力的人才。 四、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优化教材建设。为了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各髙校应该对现行外语专业教材进行优化,使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语言具有时代特色,便于与专业衔接,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教材最好可使学生利用不同终端可以自主浏览学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