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药毒理学论文

农药毒理学论文

农药毒理学论文
农药毒理学论文

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摘要:概述了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发展状况及其在资源昆虫、防治害虫和其它方面的应用,简述了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存在的问题和应用意义,并展望了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保幼激素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应用发展前景

一、引言

曾经,化学杀虫剂以其使用简便、见效快、效果显著等特点而被广泛的使用,农药万能论的思潮袭遍全球。然而现在,“3R”即农药残留(residue)、害虫抗药性(resistance)及再猖獗(resurgence)日益加剧,长期大量的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生态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为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为了人类健康,“生物合理农药”(Biorational Pesticides)、“非杀生性农药(antibiocidal)”或“环保和谐农药”(Environment Acceptable Pesticides)的新型杀虫剂备受宠爱[1],比如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ion,简称IGR)已成为全球农药研究与开发重点领域之一,它符合了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有着传统杀虫剂没有的优势与潜力,因而被誉为“第三代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包括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就是在这个潮流趋势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其研究成功的应用种类数仍在不断刷新。现合成的保幼激素类似物数以千计,常用的有ZR-515,ZR-777,ZR-512,ZR-619等十多种,室内和田间应用于森林、果树、仓库和卫生害虫的防治中,对蚧虫、蚜虫、蛾类幼虫、蚊、蝇等都有明显效果[2]。

二、正文

1昆虫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

1936年,英国人威格尔斯沃思(V.B.Wigglesworth)首先在吸血蝽(Rhodnius prolixus)体内发现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的存在,并首次证明昆虫的蜕皮与变态受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调解。1956年,美国的威廉斯(C.M.Williams)发现惜古比天蚕蛾(Hyalophora cecropia)雄蛾腹部富含保幼激素,并用乙醚成功的提取出保幼活性很高的惜古比天蚕蛾油。1961年,掩米莱克(P.Schmialek)从黄粉虫粪便和酵母中分离出具有昆虫保幼活性的物质,经鉴定为法尼醇与法尼醛。

1965年,包沃斯(w.S.Bowers)等人根据惜古比天蚕蛾油的性质,模拟合成了一些

类似物,其中10,11-环氧法尼酸甲酯与惜古比天蚕蛾油的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相似,后经证实为保幼激素Ⅲ(JH-Ⅲ)。

1967年,Roller等自天蚕蛾(Hyalophora cecropia)中提取分离并人工合成了第一个保幼激素(JH I)。

昆虫保幼激素(JH)能够调节昆虫自身生长发育及变态过程,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幼虫变态,保持昆虫幼年期的特征,使蜕皮后仍为幼虫。然而一方面天然的JH在阳光照射下,其分子结构中的环氧部分和甲酯基部分极易分解失去生物活性,不利于生产应用;另一方面保幼激素类似物是在模拟天然保幼激素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人工合成的,活性较高,对哺乳动物毒性极低,绝大部分对天敌昆虫和蜜蜂比较安全,化学性质较稳定,持效期较长,也容易合成。自此,有关保幼激素(JH)和合成保幼激素类似物(juvenile hormone analogs,JHA)的研究开发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1973年合成了第一个商品化的保幼激素类似物是烯虫酯(methoprene),1975年美国环保局许可登记防止蚊虫。后来日本驻友公司开发的S-21149比烯虫酯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中国1973年开始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1,3]。

2保幼激素类似物应用

2.1应用保幼激素类似物防治害虫

2.1.1防治储粮害虫,农林害虫等的应用

在用于控制贮存小麦等农作物中的害虫的方法中,传统的熏蒸剂与保幼激素类似物相比,不仅花费高、操作困难,而且对农作物有残余毒性。而保幼激素类似物控制害虫的方法则是控制昆虫生长过程,它的使用无疑更安全有效。实验显示,BAY SIR8514,Diflubenzuron,Methoprene,MV-678等多种保幼激素类似物都可以有效地抑制Oryzaephilis surinamensis,Tribolium castanerm等鞘翅目昆虫的成熟和繁殖.在澳大利亚,基于谷物储存的卫生学的角度考虑,methoprene已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保护贮藏的谷物不受侵袭。同样,脂肪族保幼激素类似物也能应用于玉米的贮存[2]。

另外据美国农业部研究,用15种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对12种重要储粮害虫进行试验研究,以蒙515的防治效果最佳。瑞士国立农学院报道,把蒙515加入到小麦中去,剂量为47.5,95.0和190mg/kg,就能减少家书虱的种群:成虫减少了97%,若虫减少了66%。书虱是一种属于啮虫目的微小储粮害虫。由于书虱有其独特的生殖、生理特性,

致使防治不易,促其大量繁殖,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当前粮食储藏业务中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瑞士科学家用蒙515来防治小麦中的书虱,无疑为书虱的防治开倡了一条新的途径。试验小麦中蒙515的剂量为5 mg/kg,就能有效地防治大眼锯谷盗、锯谷盗、烟草甲、谷蠹、印度谷螟[4]。

在农林害虫防治方面,双氧威已用于防治水稻上的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如木虱、棉褐带卷蛾、卷蛾、苹果皮小卷蛾以及其他大量的卷叶类害虫和介壳虫。蚊蝇醚对双翅目甘薯粉虱、温室粉虱、桃蚜、梨木虱有特效。Diofenolan是最新开发的芳香族保幼激素类似物,对落叶果树、葡萄树、橄榄树上的鳞翅目害虫以及梨树和柑桔树上的介壳虫有特效[5]。

2.1.2防治蝇类、蚊类昆虫等的应用

具有高生物活性的脂肪族保幼激素类似物对蝇类昆虫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它对于抑制果蝇的成熟具有很高的活性。通过喂食或局部使用methoprene,可以干扰果蝇的中枢神经系统、唾液腺和肌肉组织的变形性改组。对于家蝇(Musca domestica L.),即使环境温度存在着不稳定和上升(接近50℃),其幼虫的生长和蛹的阶段都仍能保持正常,但methoprene的使用仍然能够有效地抑制其成虫期的出现。此外,实验室及实地的试验均显示,methoprene对于控制stable fly(Stomoxys calcitrans L.)的生长同样表现出很好的活性。将其用于喂食stable fly的幼虫,可以有效地抑制stable fly的成熟[2]。

在控制蚊类昆虫方面,人工合成的methoprene能够作为一种幼虫杀虫剂有效地抑制蚊类昆虫(如黄热蚊等)的生长。在使其它非目标害虫的浮游动物和鸟类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将其喷洒于水中,几乎可以100%的控制从4英寸到15英尺水深范围内的,不论是清澈的还是被有机物严重污染了的水中的蚊子幼虫的成熟[2]。

2.1.3防治有害蚁种的应用

世界上有许多蚁种是对人类有害的,它们携带病毒和传染病危害人类的健康,必须加以控制及消灭,但大多数化学杀虫剂对其都效果不大。保幼激素类似物由于具有毒性低、对人畜安全、不造成环境污染并且能防治对杀虫剂有抗性的害虫的优点,从而在有害蚁种的防治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重视。

以白蚁为例,白蚁群体是包含着形态和职能上都有显著差异的各个品级的许多个体的集群,各品级之间相互分工协作,维持着整个群体的正常生活。许多研究证明,保幼激素类似物能诱导白蚁兵蚁、前兵蚁和中间品级的形成,这种作用破坏了白蚁群体品级比例的平衡性或完整性,使其应用于白蚁的灭治成为可能。

最近的研究表明,应用保幼激素类似物W328以诱杀技术防治田间的澳大利亚筑堆白蚁Coptotermes lacteus(一种自然群体内具有高比例兵蚁的白蚁),也能导致白蚁群体内的品级显著失衡,造成群体大量的死亡。只要选择适当的保幼激素类似物和应用技术,保幼激素类似物也能够应用于田间防治兵蚁比例不同的白蚁种类[6]。

以红火蚁为例,保幼激素类似物可以造成蚁后卵巢萎缩、产卵量减少,导致发育畸

形和蚁群等级比例失调,如工蚁数量减少、生殖型幼虫比例以及处女蚁后数量增加等,并最终导致整个蚁群死亡。JHA杀虫剂活性高、低残毒、对环境污染小,在田问防治红火蚁效果彻底,并可有效地防止防治区红火蚁种群的再入侵[7]。

2.2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不仅可用来防治害虫,在蚕业和繁蜂育王中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2.1在养蜂育王的应用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多种昆虫都有促进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和调节卵黄原蛋白合成的作用。保幼激素能刺激蜂王脂肪体进行卵黄原蛋白的合成[8]。在周冰锋[9]的实验中表明以保幼激素类似物ZR—2512处理蜂王幼虫后,蜂王初生重显著增加,胚后发育期延长,对蜂王发育、交配和产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保幼激素类似物能应用到养蜂生产实践中,并积极促进了养蜂生产和为农业高效授粉的发展。

2.2.2 在蚕业上的应用

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家蚕幼虫确有一定增产茧丝的效果,其增丝作用的机理是JHA 促进后部丝腺细胞中核酸的合成以及加速合成丝蛋白的氨基酸转化。养蚕生产上,桑叶多余时,5龄中期体喷JHA,延长5龄期经过,增加全茧量和茧层量,提高叶丝转化率,达到增丝增产的目的。但应注意JHA浓度过大或处理时期不当,还会严重扰乱蚕体内分泌平衡,出现畸形蛹和永久幼虫而使茧丝减产。

桂仲争等研制的保幼激素类似物—益达,可以有效调节蚕儿生长发育,增加茧丝量,弥补夏秋蚕品种春季饲养低产的缺点,辅助生产粗纤度茧丝[10]。

2.3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水生小虫在污浊的水中、向阳的湖中、泄洪渠中、缓流的水中及有水流经的盆地中大量的存在和繁殖,因而制造了很多麻烦问题.保幼激素类似物的使用则可在有效抑制这些小虫的生长和繁殖的同时,不影响到水中的其它非目标生物[2]。

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不仅对昆虫具有增强生殖,同时还可以对其他动物如节肢动物罗氏沼虾等有相似的作用。罗氏沼虾离体卵巢小块培养,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对卵黄发生前期和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卵径增大均有极显著刺激作用。滴加JHA-ZR515红螯螯虾体表,红螯螯虾的产卵率在15d内达到42.15%,比对照组的32.15%高。JHA-ZR515对诱导红螯螯虾的同步产卵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亲虾不受破坏,成活率高[11]。

王厚伟等[12]通过体表使用保幼激素,以研究保幼激素的滴度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和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外源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烯虫脂(ZR-515)可以显著提高感染重组病毒的家蚕五龄幼虫体重,而且可提高植酸酶基因在家蚕幼虫血淋巴单位体积的表达量,这为重组杆状病毒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永平等[13]利用Methoprene处理斜纹夜蛾,研究了保幼激素对杆状病毒杀虫剂在

幼虫体内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Methoprene能极显著地促进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在其宿主体内的增殖,从而为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开辟了新方法。

3.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作为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面对当前由于滥用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化学杀虫剂遗留下来的问题,比如“3R”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健康受到威胁的问题等等,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适时的解决了无药可用的困境,并缓解了害虫的抗药性。另外,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对人和高等动物无害,对环境污染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符合当前人们、国家的需求[14]。

另一方面,一些昆虫开始表现出对保幼激素类似物明显的抗药性.以Methoprene 的使用为例,在美国加州,从1974年开广泛地用于控制牧草地上的蚊子Ochlerotatus nigromaculis(Ludlodo),一种传播西部马脑脊髓炎和stlouis脑炎的害虫,并且通过不定期抽样分析证明,可以达到95%一100%的蛹的致死率.然而从1998年开始有调查显示,Ocnihromaulis对methoprene表现出强的抗药性.如果继续使用methoprene,则可能导致对其强抗药性能的突然选择,而使Ocnihromaulis恢复正常的繁殖能力,使methoprene丧失药效[2]。除此之外,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还存在速效性差,不能兼治多种害虫,有低毒等问题。

4. 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前景

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因为有着高活性、高选择性、无毒性和环保性等优势仍具备一定的发展前景。在害虫整治中应重视综合治理,注意安全间隔期,减少一个品种在当地的连续使用,这样可有效的控制害虫抗药性。与其它低毒、低污染、速效的杀虫剂联合使用也是保幼激素类似物的一个使用方向。另外抗保幼激素(AJH)能诱导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的一些种类的昆虫或诱导早熟变态,可望缩短幼虫期的危害.或具有杀卵、绝育等生理功能,在控制田间作物的害虫方面大有作为[15]。根据眼下农业,环境,人类的需求,在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这个领域还是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我们不能停止探索求新的脚步,要研发出更安全,更高效,更稳定的绿色农药。

三、结语

在当前人口不断增长,土地减少,粮食需求加剧,环境要求愈加严峻的情况下,需要人们开发出更安全高效的新农药。现在,通过科学家的努力,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已经飞速发展,为绿色农药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无论是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甚至是绿色农药,它们的未来都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参考文献:

[1]崔紫宁等. 昆虫生长调节剂研究综述. 第七届全国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7:45~46.

[2]朱新海等. 脂肪族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合成及应用. 有机化学. 2004,24(10):1147~1149.

[3]徐汉虹主编. 植物化学保护—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第4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96~99.

[4] 沈兆鹏. 绿色储粮用昆虫生长调节剂控制储粮害虫.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05,(5):7.

[5]刘永平,张慧琴. 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研究与应用. 山西化工. 2007,27(4):28~30.

[6]李秋剑,钟俊鸿,等.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白蚁的作用研究进展. 昆虫天敌. 2007,29(1):44.

[7]张庆,罗礼智,等.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红火蚁的作用研究进展.植物保护. 2009,39(4):15~19.

[8] 赵红霞,张学锋,等. 蜜蜂卵黄原蛋白的研究进展.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111~113.

[9]周冰峰,周碧青,王育敏,等.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对蜂王生殖系统发育和生理的影响. 中国养蜂. 2002,53(1):6~8.

[10] 赵华强,倪海星. 外源激素对家蚕的生物效应及其在蚕业上的应用.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18(3):41.

[11]刘建涛,赵利等. 昆虫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6,34(11):2447.

[12]王厚伟,张志芳,肖庆利,等.昆虫保幼激素促进家蚕杆状病毒系统的基因表达. 生物工程学报. 2001,17(5):590~593.

[13]刘永平,王方海,苏志坚,等.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增殖的影响. 昆虫学报.2005,48(6):866~870.

[14]周忠实,邓国荣,等. 昆虫生长调节剂研究与应用概况. 广西农业科学. 2003,(1):34~36.

[15]孙书静. 抗保幼激素的应用. 植物医生. 2002,15(3):42~43.

农药毒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农药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农药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作用机制以及有害生物对农药的反应。包括昆虫毒理学、杀菌剂毒理学、除草剂毒理学及抗药性原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2. 毒理学:是关于化学及物理因素对机体有害作用质的方面,尤其是量的方面的研究,这些有害作用表现为机体组织结构及功能反映的改变。 3. 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防治对象发生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通常表示农药毒性的大小; 4. 药效:指在实际使用时,除药剂本身对生物体的作用外,也包括实际使用时其他各种条件对药剂发挥毒力的影响。 5. 毒性:通常习惯上把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称为毒性。 6.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药剂一次性、大剂量或24小时内多次对生物体作用所产生的毒性。 7. 亚急性毒性(subacute toxicity):药剂对生物体多次重复作用后产生的毒性,一般14~28天内给药。 8.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长期低剂量对生物体作用后产生的毒性,一般一年以上。 9. 静息电位:指神经膜在静止时,由于膜的选择通透性和离子分布的不均匀,形成的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跨膜电位差。 10、动作电位:一定强度的刺激可使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并在瞬间达到最大值,在电位差和离子浓度的作用下,Na+迅速进入膜内,产生一个向内的电流,使该区域的神经细胞膜电位上升,即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11、去极化depolarization:一般细胞的内部以细胞膜为界,外部具负电性这种极性程度的减弱称为去极化。 12、超极化ultra-polarization:与去极化相反,外部具负电性的这种极性程度增强的现象,则称为超极化。 13、突触synapse: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 14、初生作用:是指除草剂对植物生理生化反应的最早影响,即在除草剂处理初期对靶标酶或蛋白质的直接作用。 15、次生作用:初生作用而导致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植物的其他生理生化代谢,被称为次生作用。 16、生化选择是指:植物钝化(包括降解和共轭作用)除草剂能力、靶标酶的敏感性和耐受毒害影响能力的差异而实现的选择性。 17、人为选择性:是指人为地利用作物和杂草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同,使作物不接触或少接触除草剂,而使杂草大量接触除草剂而实现的选择性。 18、抗药性:有害生物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并在其群体内发展起来的现象。 19、天然抗性:又称耐药性,指有些有害生物对某些农药表现一种天然的低敏感度。20、交互抗性:指有害生物的一个品系由于同一种机制,对选择药剂以外的其它药剂也产生了抗性。 21、负交互抗性:指有害生物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对另外一种药剂的敏感度反而上升的现象。 22、多种抗性:指一个有害生物品系由于不同机制而对多种不同的化合物产生抗性。

《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78 课程名称:环境毒理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环境毒理学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各种环境因素,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是研究和理解环境与健康、与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等重要问题的工具和手段。本课程主要介绍环境毒理学基础理论,首先对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吸收、体内分布、代谢转化及排泄进行讲解。继之讲述环境化学污染物的一般毒性、特殊毒性(致癌变、致畸变及致突变作用)的基本理论及其评价方法,然后介绍环境化学物对人群健康危险度和安全的评价理论和技术。最后简单介绍环境主要污染因素的毒性作用。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工程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环境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并懂得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任务 3.了解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4.了解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概论;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3.问题与应用 环境毒理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 (三)课后练习 什么叫环境毒理学? 阐述环境毒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教师讲授 第二章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2.了解化学物的吸收、分布与贮存、排泄等过程 3.了解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4. 了解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转运 1.主要内容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吸收;分布与贮存; 化学物的排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3.问题与应用 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第二节生物转化 1.主要内容 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3.问题与应用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酶老化(enzyme aging):神经性毒剂中毒后形成的膦酰酶烷氧基上的烷基脱掉,从能被活化的状态变为不能活化的状态。 2、化学复合伤和毒剂混合伤:糜烂性毒剂中毒合并各种创伤,称为糜烂性毒剂复合伤或化学复合伤。两种糜烂性毒剂混合使用造成的损伤(中毒)称毒剂混合伤。(化学战剂中毒合并其他损伤称化学复合伤,两种战剂混合使用造成的损伤(中毒)称毒剂混合伤) 3、外源性化学物或外源性化合物:是存在于外界环境中,而能被机体接触并进入体内的化学物,它不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4、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是化学战剂、化学弹药及其施放器材的合称。应用各种兵器,如步枪、各型火炮、火箭或导弹发射架、飞机等将毒剂施放至空间或地面,造成一定的浓度或密度用以攻击敌方,从而发挥其战斗作用。 5、毒物(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6、突变(mutation):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变异。 7、失能性毒剂:是一类使人暂时丧失战斗能力的化学物质,中毒后主要引起精神活动异常和躯体功能障碍,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或死亡。(按其毒理效应不同,失能剂可分为精神性失能剂和躯体性失能剂。) 8、生物转运与转化: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化学毒物的代谢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指外源性化学物质在不同酶系的催化下,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物质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转变成衍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9、一般毒性: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的剂量、一定的接触时间和一定的接触方式下对实验动物产生综合毒效应的能力称为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又称为化学毒物的基础毒性或一般毒性作用。

生态毒理学论文

大气生态毒理学Atmosphere ecological toxicology 2013年10月24日

摘要 生态毒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集中阐述了生态毒理学的发展历史、定义、基本原理和研究内容,并侧重介绍了大气生态毒理学。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是对植物、昆虫还是我们人类本身,大气污染问题带来的各种问题都不容忽视。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有三个途径:食用被大气污染的食物或水体,皮肤与污染空气接触,污染气体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大气污染对人体最大最直接的伤害表现为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损害并增加各类疾病患病的风险。 关键词:生态毒理学,大气污染,呼吸系统疾病,解决措施

1 绪论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益进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导致众多环境问题的出现,气候变暖,生态破坏,以及土地、水和大气污染等利用越来越导致众多环境问题的出现,气候变暖,生态破坏,以及土地、水和大气污染等。二十年前,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那就是生态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用多学科理论包括生理、生态、化学、医学、毒理学和数学等来解释自然界中污染物的暴露风险。因此,生态毒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环境基准推导和标准制定以及污染防治中应用性很强的工具,已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最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之一。 1.1生态毒理学发展历史 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生态毒理学的奠基和初创期):1969年法国科学家Rene Truhaut 首次提出“生态毒理学”概念。1972年“生态毒理和环境安全学会”在欧洲成立,成员包括欧洲、远东和北美等国。1972-1985年在日本、德国、法国、奥地利、丹麦和意大利举行了一系列与生态毒理学相关的学术研讨会。1979年北美成立了“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10年后在欧洲有了分支学会。1988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了第1届欧洲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并一直延续至今。1989年“生态毒理和环境安全学会”在都柏林举行了首次单独以“生态毒理学”为主题的国际会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生态毒理学高速发展时期):1990年以来,生态毒理学研究重点集中于:微量毒物的长期效应、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风险评价三个方向。1992年英、美部分科学家首次提出“分子生态学”概念,将生态学研究基础从宏观拓展到微观。1995年中国毒理学会成立生态毒理专业委员会并召开了第1届全国性学术研讨会。1997年在法国召开了第1届欧洲分子毒理学大会。1998年在我国召开了有关的国际生态毒理学专题研讨会。2002年生态毒理专业委员会召开第2届全国生态毒理学研讨会。1992年De Kiruijf将生态毒理学定义为用多学科理论(生理、生态、化学和毒理学)解释自然界中污染物的作用过程和暴露风险。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污染防治中应用性强的一种工具,用于支持环境政策、法律、标准和污染控制。 生态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环境生态系统的损害效应及其机理,以及预防、救治或改善措施的综合性学科,是环境基准研究和环境标准制定与修订的基础,是实施污染控制的工具。因此,它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技术支撑。几

毒理学论文

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环境毒理学》课程论文 水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又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物质生物化学循环的储库。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进入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这些污染物给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许多问题。多年来人们非常关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因为其宏观破坏性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人们重视程度相对不够,近年研究证明甲基汞是水俣病致病因,镉是骨痛病致病因。同时随着采矿、冶炼、化工、电镀、电子、制革等行业的发展,以及民用固体废弃物不合理填埋和堆放,重金属污染物事故性排放以及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使得各种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体。重金属污染物难以治理,它们在水体中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和难降解性,在水体中积累到一定的限度就会对水体、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并可通过食物链而在水产品体内累积,最终作为食品进入人体,影响人的健康,因此水体重金属污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的重金属绝大多数来自于工矿企业所排放的废水,采矿、冶金、化工、电镀等多种工业行业的生产废水都含有重金属,排放到水体引起水质的污染,进入水体的重金属还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诸如氧化、还原、沉淀与溶解、吸附与解析、络合作用以及生物甲基化等,这主要取决于重金属的性质和水体的理化指标。还有一部分就是城市道路上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典型危害的是铅污染。进人大气、水体和土壤的重金属均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3种途径侵入人体,进入体内的重金属借助体内某些有机成分可结合成金属络合物或金属螯合物,对人体的各个发育阶段都会产生影响,尤其对母婴的毒害更为明显。机体内可以同重金属发生反应的物质不少,如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儿茶酚胺、维生素、激素等微量活性物质和含氧脂肪酸、磷酸等也能与重金属发生作用,使上述物质丧失或改变了原来的生化功能而引起病变。许多重金属离子可因微生物甲基化作用而生成相应的甲基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多属毒性很强的挥发性物质,极易通过呼吸道进人人体,其中具有重要病理学意义的,当首推甲基汞化合物。另有一些重金属离子通过口腔、皮肤进入体内后,与人体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一SH)有着特别强的亲和力,金属离子极易取代巯基上的氢,从而使酶丧失其生物活性,即重金属的致害作用就在于使生物酶失去活性。还有一些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相结合,从而改变活性部位的构象,或与起辅酶作用的金属离子置换,同样能使生物酶的活性减弱甚至丧失。 汞是金属中毒性较高的元素之一。以汞为原料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汞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的汞污染非常严重,此外煤及石油燃烧释放出来的汞,含汞农药的广泛运用造成对大气和土壤的污染。目前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水体和土壤中排放的总汞量,每年已超过2万吨。汞的致毒主要存在于三种形态:1)金属汞:常以蒸气态污染大气,可通过呼吸道进人人体。职业性长期吸人汞蒸气可引起慢性汞中毒,其主要表现出体力减退、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无机汞化合物:在短期内摄人大量无机汞盐或误食含汞物质,可引起急性汞中毒;3)有机汞化合物:分为苯基汞和烷氧基汞。甲基汞属于高神经毒物质。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其慢性中毒症状出现的顿序一般为感觉障碍、运动失调、语言障碍、视野缩小、听力障碍等。 铅污染来源广泛,主要来自汽车废气和冶炼、制造以及使用铅制品的工矿企业。1909年日本东京因汽车尾气污染空气引起居民慢性铅中毒,该事件发生后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环境铅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明令禁止或限制在汽油中加入四乙基铅。铅的毒理作用主要有:1)急性中毒:意外摄大量铅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如含铅餐具将大量铅溶出进入食物时,食入后可引起中毒。服用过量的含铅药物同样可引起中毒;2)慢性中毒:对于血液系统,铅能抑制血液中氨基乙酚丙酸脱氢酶和血红素合成酶,血红素合成受到抑制而出现贫血,面色苍白

生活中的毒理学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生活处处受着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有三大因素: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3.生物因素。又被细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等。 其中物理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而化学因素,指的是生活使用的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影响,也有的是农药之类进入水中,对人类进行的二次污染,化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很多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影响也是极大,特别是那些剧毒,或者严重污染环境的药品,对我们人体的健康影响极大。 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还是生物因素,比如微生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不管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还是我们体内都有大量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不光分布广,而且种类繁多,数目庞大,让我们无法想象。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微生物打交道,所以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实际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两个方面: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以及食物。还有最近流行的转基因技术产生的新物种对人体的影响,生物技术在医疗保健、环保及食品领域的应用,对改善人类的医疗与生存环境、提高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技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还有赵霖教授发表了题为《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的主题报告中,他明确提出吃什么和怎么吃关系着民族的命运,这说明食物是最突出的生物影响。 空气污染概述(参考文献《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就干洁空气而言,按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氧气占%,氩气占%,二氧化碳占%,而其他气体的体积则是微乎其微的.各种自然变化往往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森林大面积火灾也会增加二氧化碳和烟粒的含量等等.一般来说,这种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 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发生的煤烟雾事件死亡4000人.人们把这个灾难的烟雾称为"杀人的烟雾".据分析,这是因为那几天伦敦无风有雾,工厂烟囱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废气烟尘弥漫在伦敦市区经久不散,烟尘最高浓度达毫克/米3,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竟达到毫升/米3.二氧化硫经过某种化学反应,生成硫酸液沫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滴上,随呼吸进入器官,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 3、空气污染物的种类

农药学资料(全)

绪论 1、作物保护(病虫害防治)得主要方法? 农业技术防治:预防害虫、控制病源、防除杂草、改变病虫害易发环境; 物理防治:灯光、辐射、高压电、激光、高频等; 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制菌、以菌灭草、线虫制剂; 化学防治:农药防治。 2、农药得发展历史? 第一代:使用天然产品阶段; 第二代:人工合成高效化合物应用阶段; 第三代:人工合成超高效与作用特异化合物应用阶段。 3、3R 指什么? 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性;农药残留。 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学得基本概念 1、农药得定义? 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得病、虫草与其她有害生物以及有 目得得调节、控制、影响植物与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得化学合 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她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得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 得混合物及其制剂。 2、农药按用途分类,有哪些类? 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杀鼠剂、除草剂、植 物生长调节剂。 3、农药按作用方式分类,有哪些类? 杀虫剂(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拒食剂、驱避剂、引诱剂、不育剂、 昆虫生长调节剂) 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 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输导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 4、表示农药对有害生物毒害作用得程度得评价指标通常就是? 毒力与药效 5、LD 50、LC 50、ED 50、EC 50得定义及意义。 LD 50、LC 50 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得剂量(浓度)。LD50 就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得参数,也就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 毒性分级得基础标准。 ED 50、EC 50 抑制50%病菌菌丝生长或抑制50%病菌孢子萌发所需要得剂量(浓度), 药物得ED50越小, LD50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 6、毒力与药效得区别与联系?

环境毒理学论文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医学及生物学的角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质对机体可能发生的生物效应,作用机理及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是环境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具有下列特点: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 环境毒理学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有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等特点。 环境毒理学的任务主要有三项: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和作用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观察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与效应或剂量一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环境毒理学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

转化产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阐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毒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和机理。 ①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和作用机理; ②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观察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并设法排除; ③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与效应或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阐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毒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和机理。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毒作用的评定,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动物实验方法进行的: 急性毒性试验 其目的是探明环境污染物与机体作短时间接触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找出污染物的作用途径、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并为进行各种动物实验提供设计依据。一般用半数致死量 (LD50)、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半数有效量(ED50)来表示急性毒作用的程度。 亚急性毒性试验

有害生物毒理学农药主要的作用机制.

有害生物毒理学农药主要的作用机制 昆虫、植物和真菌本都是人类的朋友,但当它们开始威胁人类的健康,抢夺的人类食物,于是变成了有害生物。从荷马提出用硫磺驱除害虫到现在己有三千多年了,二硝基邻甲酚成为第1个有机合成的杀虫剂也有一个多世纪了。随着杀虫剂滴滴涕、杀菌剂福美双和除草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研制成功,人们进入了有害生物研究和化学防治有害生物的时代。对于农药的研究从主要考虑其有效性的时代,很快进入主要研究农药对人、作物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农药怎样在有害生物上起作用的时代。Hoskins在1928年开辟了昆虫毒理学,并且很快扩展到杂草和病菌领域。一个关于农药怎样在有害生物上起作用的新学科—有害生物毒理学就此诞生。选择毒性农药必须有效,具选择性并且安全。有害生物防治必须综合考虑经济、人类健康和环境因素。杀虫剂必须对危害作物的害虫有选择毒性,对于益虫相对安全;除草剂应该用来杀死杂草而对相近种属的作物不产生伤害;杀菌剂例如用在葡萄上,应该杀死致病菌而不干扰酿酒必需的一些酵母菌的发酵作用。不同的作用机制或者不同的靶标以及对应的农药的例子将在下文中给出。第1代有机合成农药大体上每hm2需要1-11 kg,最近30年应用的农药有效剂量仅是早期的10/0-10%。农药不仅越来越有效,而且显示出很高的生物选择性。充分利用农药对靶标位点的特异性和不同特性使农药达到高效安全。自然界为农药的活性和选择性提供了令人惊叹多样性作用机制,农药对物种的专一性有时也取决于农药在不同生物体内的代谢机制。 主要靶标农药被设计出来主要是为了干扰有害生物体内主要靶标的生理功能,从而使它们不再有危害性。这里的靶标是指农药与有害生物的结合部位。农药实质上就是与靶标结合或相互作用,从而对有害生物产生伤害或使其不具有竞争性。这意味着农药与特定的酶、受体、通道、蛋白质和生物膜可能有个或数个靶标、结合部位和结合方式。具有4-6个主要靶标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占到世界销量的四分之三。有些不同种类的农药有相似的作用靶标,但通常不同类型农药作用靶标非常不同。大部分杀虫剂能很快干扰昆虫的神经传递而改变其行为或使其死亡。杀虫剂需要快速见效,因为害虫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就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一种杀虫剂往往只能对一定的生物种类起作用。除草剂通常抑制植物特定的生理过程,例如阻碍氨基酸或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或者光合作用,从而使杂草在几天内死亡。杀菌剂干扰对菌丝顶端生长关键的许多细胞功能。要经济可行,一种杀菌剂必须能控制数种病害,不仅能杀死真菌,还对卵纲菌有效。杀菌剂有很多作用靶标,靶标不同病原的存活能力不同。真菌能够忍受杀菌剂作为抑菌剂造成的能量匾乏,它们实际上是由于作物的免疫作用而灭亡的。 次要靶标施用的农药只有很少剂量作用于主要靶标,大多数作用于次要靶标或被代谢降解掉。作用在主要靶标上农药的剂量只有皮摩尔或纳摩尔,相比之下,作用在次要靶标上的量要大很多。当然,也有例外。或许存在数个敏感度相似的靶标,但其重要性不同。例如,毒死蟀不仅作用于乙酸胆碱酷酶((ACNE),还对其他一些丝氨酸水解酶起作用,这些酶与乙酞胆碱酷酶相比,敏感性差不多,甚至更强,但只是次要的作用靶标。除此之外,当以毫摩尔或微摩尔农药进行体外试验时,次要靶标变得明显,尽管在体内试验中次要靶标与主要靶标相比作用微小。在登记时,在对哺乳动物毒性的研究中也可能要求进

毒理学论文

论文课题:邻苯二甲酸酯 指导教师: 耿存珍 姓名:冯岩霍丹阳单明皓 2016年6月22日 邻苯二甲酸酯的毒性 冯岩霍丹阳单明皓 (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由于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已成为地球上最普遍 存在的环境污染物之一,目前在大气、水体、土壤中均可检测到。对国内外有关这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综述邻苯二甲酸酯的来源和用途,重点分析了其特殊毒性,并对其在多种环境介质中的分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来源;毒性;分布 绪论 研究背景 2011年 3月,台湾卫生署进行例行抽验时,在一款名为“净元益生菌”的食物中发现了可致癌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 (DEHP)。追查发现,其来源于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此事一出,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据报道,有毒“起云剂” 已在台湾销售约 30年,该事件影响之大,

可与 2008年中国大陆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相提并论。起云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增塑剂,将其添加到塑料制品中可以增加塑料的可塑性,提高其伸长率、柔韧性和曲挠性。增塑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现在我们所说的增塑剂一般都是指外增塑剂。外增塑剂大多为低熔点的固态或高沸点、难挥发的粘稠态酯类有机化合物。有数据显示,每年全世界增塑剂的消耗量约为 816万吨,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占 90%【lJ。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为 PAEs,由于具有性能优良、工艺成熟、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医药、化工、化妆品、农药、纺织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食品包装材料领域如 PVC产品中大量使用。一般情况下,邻苯二甲酸酯在塑料中是较为稳定的,但由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与塑料分子间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的,彼此保持相对独立的化学性质,随着时问的推移,邻苯二甲酸酯会由塑料迁移出来进入到环境中,特别是在高温情况下更易向牛奶、肉类等含油脂性食品中迁移。 正文 邻苯二甲酸酯的化学性质 邻苯二甲酸酯的一般化学结构是由一个刚性平面芳烃和两个可塑的脂肪侧链组成,常温下呈无色油状粘稠液体。 国内使用现状 1935年聚氯乙烯工业化生产,PAEs主要作为塑料的增塑剂和软化剂而广泛使用,也可用作农药载体,驱虫剂、化妆品、香味品、润滑剂和去泡剂的生产原料。在儿童玩具、润滑油、婴儿用品、美容用品、医疗用品中广泛存在。如塑料玩具、覆盖食物微波加热的保鲜膜、室内装潢或家庭产品、医疗用的塑料手套或输血袋等,都有该物质存在。 PAEs与产品基质间为非共价结合,容易从产品中释放进入环境。 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研究 大气中 大气中的PAEs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源、喷涂涂料、焚烧塑料垃圾和农用薄膜中增塑剂的挥发。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大气中均检出PAEs,说明PAEs对大气的污染相当普遍,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内,邻苯二甲酸酯浓度随着距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对于分子量不高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挥发是其进人大气的主要途径。对于分子量较高的邻苯二甲酸酯,直接挥发的作用可忽略不计,它们进入大气的主要方式是附着在粉尘和液滴表面,由飘尘和飞灰带至大气中。烷基链小于6碳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主要以蒸汽状态存在,而大于6碳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则以颗粒状态存在。 水中 PAEs在水体中的分布与其组分的溶解度关系很大,分子量较低的邻苯二甲

毒理学论文

《食品毒理学》课程实习论文 摘要: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根据体重按随机分组的方法,依据LD50计算的设计 原则将动物分成4个染毒组。通过观察实验动物给予受试物后的中毒症状,了解 动物所产生的急性毒性特征及其严重程度,中毒死亡的特征和数量以及可能的死亡 原因,观察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采用霍恩氏法求出氯化镁的半数致死剂 量(LD50)和可信限,并根据LD50值将氯化镁进行急性毒性评价。 关键词:随机分组霍恩氏法半数致死剂量急性毒性评价 1、前言: 氯化镁常温下为白色结晶。易吸湿。100℃时失去2分子结晶水。在110℃开始失去部分盐酸而分解,强热转为氧氯化物,当急速加热时约118℃分解。1G 溶于0.6ml水、0.3ml沸水、2ml乙醇。其水溶液呈中性,pH约为<7。相对密度1.56。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2800mg/kg。有刺激性。氯化镁本身的毒性来自其本身凝血的作用,例如卤水点豆腐,就是使蛋白质凝固。假如一定剂量的氯化镁进入血液,血液凝固,人必死无疑。所以说氯化镁对于温血动物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杀伤力。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卤水就是氯化镁。氯化镁溶液要妥善保管,当做有一定危险的化工产品存放。 2、材料与方法 2.2材料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成年小鼠(20g左右),试验前要对动物饲养观察3~7 天,以适应饲养环境,并淘汰不健康或体重不符合要求的动物; 2.2仪器与试剂 仪器:注射器,灌胃针,电子天平,吸管,吸球,容量瓶,烧杯,棉棒,试剂瓶, 棉纱手套,剪刀,镊子,铅条等; 试剂:氯化镁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等; 2.3试验方法 (一)实验动物与分组 首选健康成年小鼠(20g左右),同性别实验动物个体间体重相差不得超过平 均体重的10%,试验前动物要在试验环境中至少适应3~7d时间,以适应饲养环 境,并淘汰不健康或体重不符合要求的动物本次试验取体重18~22g的小鼠,试 验时,将小鼠称体重、编号、按随机分组原则,按随机分组表将实验动物分成4 组,每组4只。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论文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 论文 题目天然产物农药的毒理学研究及农药的发展前景展望综述 Study on the Toxicology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the Prospect of Pesticide Development 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 中国·武汉 二〇一六年四月

摘要 在过去几十年里,化学农药为挽回有害生物对农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常规化学农药存在残留、抗药性及环境安全性等问题。人们开始寻找一些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以替代过去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以天然产物农药为线索,介绍其毒理研究以及影响因素,并对绿色农药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天然产物;农药毒理;影响因素 Abstract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chemical pesticides to restore the pest to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production losses caused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but the presence of residual, resistance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issues of conventional chemical pesticides. People began looking for some efficient, low toxicity of chemical pesticides, to replace the highly toxic past, high pesticide residues, biological control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is article will be a natural pesticide product as a clue to introduce its toxicology and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pesticides prospected. Keywords:natural pesticide product; toxicology; factors

农药毒理学论文

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摘要:概述了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发展状况及其在资源昆虫、防治害虫和其它方面的应用,简述了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存在的问题和应用意义,并展望了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保幼激素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应用发展前景 一、引言 曾经,化学杀虫剂以其使用简便、见效快、效果显著等特点而被广泛的使用,农药万能论的思潮袭遍全球。然而现在,“3R”即农药残留(residue)、害虫抗药性(resistance)及再猖獗(resurgence)日益加剧,长期大量的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生态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为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为了人类健康,“生物合理农药”(Biorational Pesticides)、“非杀生性农药(antibiocidal)”或“环保和谐农药”(Environment Acceptable Pesticides)的新型杀虫剂备受宠爱[1],比如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ion,简称IGR)已成为全球农药研究与开发重点领域之一,它符合了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有着传统杀虫剂没有的优势与潜力,因而被誉为“第三代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包括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就是在这个潮流趋势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其研究成功的应用种类数仍在不断刷新。现合成的保幼激素类似物数以千计,常用的有ZR-515,ZR-777,ZR-512,ZR-619等十多种,室内和田间应用于森林、果树、仓库和卫生害虫的防治中,对蚧虫、蚜虫、蛾类幼虫、蚊、蝇等都有明显效果[2]。 二、正文 1昆虫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 1936年,英国人威格尔斯沃思(V.B.Wigglesworth)首先在吸血蝽(Rhodnius prolixus)体内发现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的存在,并首次证明昆虫的蜕皮与变态受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调解。1956年,美国的威廉斯(C.M.Williams)发现惜古比天蚕蛾(Hyalophora cecropia)雄蛾腹部富含保幼激素,并用乙醚成功的提取出保幼活性很高的惜古比天蚕蛾油。1961年,掩米莱克(P.Schmialek)从黄粉虫粪便和酵母中分离出具有昆虫保幼活性的物质,经鉴定为法尼醇与法尼醛。 1965年,包沃斯(w.S.Bowers)等人根据惜古比天蚕蛾油的性质,模拟合成了一些

环境毒理学论文

重金属汞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一、摘要: 各种形态的汞对生物的毒性作用及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介绍了汞元素在生物体中的积累特征。并且通过简要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现实状况,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理解重金属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对人类的影响。 二、关键词: 重金属汞、环境污染、食物链、人类。 三、正文 1.汞的生理作用及其环境影响 汞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高毒性重金属元素, 又是一种在工业上有多种用途的重要金属。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汞约1万吨,并以每年2%的速度继续递增,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进入海洋的汞估计总量达20万t[ 1] 。因此汞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污染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自然界中的汞主要以单质汞( Hg ) 、无机汞(Hg + 、Hg2+ 盐及其配合物) 和有机汞( 烷基汞、苯基汞) 的形态存在, 各种形态的汞在自然界中可以发生多种生物转化和化学转化。不同形态( chemicalspecies)的汞对生物的毒性大小和作用机理差异很大。金属汞有高的扩散性和脂溶性, 由于汞的蒸气压很低, 因此易通过呼吸作用进入生物体,并通过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 )进入脑组织, 在脑组织中被氧化成汞离子。汞离子由于较难通过血液屏障, 被蓄积在脑组织中, 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 而且由于汞与细胞膜结合后会抑制糖穿过细胞膜的主动输送, 使钾对细胞膜的透性增加, 造成对脑细胞的糖分供应不足而导致脑细胞能量缺乏;可溶性的无机汞化合物也有较高毒性, 它们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后, 容易在肾脏和肝脏中蓄积; 烷基汞很容易溶于有机物中, 特别易溶于细胞膜或脑组织的类脂里, 其碳- 汞共价键不易破坏, 对生物体造成极大危害。例如: 烷基汞化合物能通过胎盘屏障( Placenta barrier) 进入胎儿组织, 毒害胎儿, 造成胎儿死亡、畸形、个体弱小等。甲基汞可以迅速地经血液到达脑部, 对大脑皮层和小脑造成不可逆损害。 2.海洋中的汞金属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管理办法

附件: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农药登记管理工作,保证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是为评价农药毒理学安全性而进行的试验(详见附件1)。 第三条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负责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考核、委托和管理的具体工作。 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方可承担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具备A级资质的单位可以承担附件1中全部试验,具备B级资质的单位可以承担附件1中第一、二部分试验,具备C级资质的单位只能承担附件1中第一部分试验。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四条具备下列条件的试验机构可以自愿向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申请承担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得到独立法人的授权,具备承担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工作条件的科研和教学等单位。 (二)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的实验室应符合《农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良好实验室规范》(NY/T 718)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承担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的单位技术人员应熟悉《农

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 15670)。 第五条申请承担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的单位应提交下列资料:(一)单位概况和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设施; (三)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主要试验人员情况,包括职称、学历、专业、培训情况、工作能力和简历等; (四)动物使用和动物实验室合格证书; (五)相关仪器设备清单及使用情况; (六)近五年相关工作总结和典型试验报告; (七)管理制度及其它参考资料; (八)自身诚信情况申明。 第六条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负责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申请资料的受理和初审。对资料齐全的,组织专家考核组进行技术考核(包括资料审查和现场评审)。对资料不全或不具备申请条件的,退回申请,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考核 第七条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聘请相关领域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建立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考核专家库。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根据考核领域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考核组进行技术考核,与被考核机构有利害关系的考核人员应当回避。 第八条技术考核按照组织机构、人员、设施、仪器设备和试验系统、质量管理、试验工作等内容分为若干单项,分项打分。考核合

毒理学论文

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及其环境行为、环境污染物及其转化物的毒性和评估方法、实验室模式生物以及环境毒理学在其他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等,并且指出了环境毒理学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环境毒理学;环境污染物;环境类激素;纳米材料;持久性有机物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Researches Abstract: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re reviewed based on the published papers and authors' studies. Content includes the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on organism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behavior,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toxicity and evaluation methods, laboratory model organisms,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in other r elated disciplines. Challenges faced by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re pointed out . Keyword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EDCs nanomaterial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原则、项目及要求。本程序适用于在我国申请登记及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各类农药。 一、总则 1 在评价农药的安全性时,毒理学方面应考虑以下诸因素 1.1 化学名称,化学结构 1.2 产品组成(有效成份含量及其他成份含量) 1.3 理化性质外观、比重、蒸气压、溶解度、乳化性、悬浮性、相混性、熔点、沸点等。 1.4 一般毒性试验和特殊毒性试验项目,依此划分为四个阶段,可根据申请登记的农药类别及有规定进行相应试验。 1.5 每人每日容许摄入量的规定根据动物试验中最大无作用计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每人每日容许摄入量(ADI)mg/kg体重=最大无作用剂量 (mg/kg)/安全系数。根据农药的性质及其他因素确定安全系数,一般为100。每人每日容许从食品中摄入的农药量=ADI(mg/kg)x60(人体标 准体重,kg) 最大残留限量(MRL) = ADIx60/1.2(每人每日食品摄入总量)x 某种食品所占比例。如每月食品结构为:谷物12.5公斤,薯类3公斤,干豆1.25 公斤,食油0.75公斤,糖类0.5公斤,肉禽类2公斤,鱼0.75公斤,蛋1.0公斤,奶0.75公斤,蔬菜10.0公斤,水果1.5公斤,总计34公斤,每人每日总摄入量则为1.13公斤。各种食品所占比例为:谷物0.37(36.76%),薯类0.09(8.82%),干豆0.04(3.68%),

食油0.02(2.21%),糖类0.01(1.47%),肉禽类0.06(5.88%),鱼0.02(2.21%),蛋0.03(2.94%),奶0.02(2.21%),蔬菜0.29(29.41%),水果0.04(4.41%)。 1.6 人群接触毒性和意外事故的毒性资料。开发新品种农药时,对在实验、试产和大田试验阶段的密切接触人员,必须保留完整的健康记录,并定期随访。申请登记时,递交上述资料。在新品种农药正式投产和使用的最初阶段(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年限),设置健康监测点,对包括最密切接触和高危人群在内的观察对象实施健康监测。对已使用的农药,如发现有可疑致癌、致畸及其他严重远期危害时,要有计划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毒理学重新评价。在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时,应深入现场,作事故后撤调研、搜集有关资料。 1.7 代谢产物和主要杂质的毒性。 2 农药试验样品的选择,一般为原药,如系新品种农药,则应同时采用原药及制剂。 3 按照申请农药登记的不同情况及生产和销售的需要,对提交评审的资料,分别要求如下: 3.1 凡属申请正式登记的农药品种,一般需具备四个阶段的全套资料,尤其是新投产、产量大、使用面广的、或估计有可疑潜在性危害的农药。进口农药必须提交四个阶段的完善毒理学试验资料,进行必要的毒理学验证实验。 3.2 凡属申请临时登记或用于药效实验的农药,可先提交相当于第 一、二阶段的毒理学试验资料。补充登记(改变剂型或改变含量)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