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2016)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数理知识、本专业理论基础与核心知识;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或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够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合型高技术人才。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设置情况

土建与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历史悠久,始建于1947年,当时属华东交校三系之一,1949年并入山东工学院,1963年济南工学院农田水利工程系并入山东工学院,上述两个系即为学院的前身。1970年起学院一度停止招生。1983年于山东工业大学恢复建系,1984年开始招收水利专业本科生。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本专业即为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二)在校生规模

截止 2016年11月底,共有本科在校生163人。

(三)课程设置情况

1、培养方案学时与学分

2、实验情况

3、精品课程、双语课程、英语课程建设情况省级精品课程:流体力学,曹升乐,2011

4、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统计时间:2015年9月-2016年7月

(四)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培养创新创业的青年大学生人才队伍,本专业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具体措施包括:

1.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和科学探索;

2.改善和优化本科生实习基地,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3.提出并初步实施校外导师制。聘请校外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人员,以及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的知名教授来校讲课,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主动性;

4.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工作,营造创新创业大环境。利用“挑战杯”启动宣讲会、经验交流会、新手手册、迎新晚会、家长见面会、年级大会、专业介绍、班会、“大学生讲堂”等集体活动,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素质和创业技能。

三、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截止到2016年7月,各类经费的投入的具体数据如下:

单位:元

(二)教学设备

截止2016年7月,本专业购置的教学设备列表如下:

(三)教师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截至11月底,在职专任教师共16人。

(1)职称结构

(2)学历结构

(3)学位结构

(4)年龄结构

2、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本专业教师拥有教师16名,教师队伍体量偏小,年龄结构偏大,其中11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拥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为37.5%。在过去五年内,有2名教师获得全国水利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3、教师获奖情况

4、教学研讨及研修活动

2013-2016年,本专业青年教师持续参加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发展科组织举办的“山东大学教师教学系列化培训”,集中学习了《BOPPPS 微格教学演练》、《教学发生方法与训练》、《山东大学课程中心建设与使用技术》等知识,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

(四)实习基地

本专业原有实习基地9处,所有实习基地具体情况如下:

以上实习基地涵盖了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典型工程,能够满足本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

(五)信息化建设

截止2016年11月,本专业共建设有多媒体课程资源网站18个,分别为:水工建筑学、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概预算、建设工程监理概论、专业英语、水力学、土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水文、桥涵水文、水电站、项目管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水利工程经济、水利工程概论、水能规划、水泵与水泵站等

课程网站。其中《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网站。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合作办学

以培养学生综合竞争力为办学宗旨,以产学研协同育人为手段,增强合作办学能力,在济南市水利勘察设计院、潍坊水利设计院、卧虎山水库管理处等企事业单位成立教学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定期到相关单位进行认识及生产实习,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二)教学管理

为了本专业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实现,圆满完成学校和学院所安排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要求,对本系的教学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1、根据学校和学院下达的教学要求,制定本专业的教学工作计划,实时的安排对应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保证本专业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工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

2、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管理。首先。推荐年轻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教师讲课比赛,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认真执行听课制度,安排资深教授对本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现场指导。最后,实行班主任制度,选用富有经验和活力的年轻教师兼任班级班主任工作,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不定期举办学生会议或活动,对学生思想和学习进行针对性指导。

3、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学工作改革。不定期召开教学研究工作,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对翻转课堂、MOOC等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4、加强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并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检查,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5、针对特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优化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

学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为了全面培养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在现有条件上,我们优化了各种资源,包括师资配置,实习基地等社会资源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在如下方面做出了育人机制的改善:

1.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确保理论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养成科学思维方法。在新的教学方案中提高了部分课程的实验课时比例,加强学生的课内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具备充分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产学研三方协同育人,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利用实习基地承担人才的协同培养义务,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适用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坚持“学研结合,定岗培养,双向参与”的原则,坚决执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方案,鼓励有科研项目的教授向本专业本科生开放适量岗位和适当的科研项目训练,打破了以课堂教育、理论学习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专业型创新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4.坚持“多方向实践,个性化定位"的基本原则,根据水利工程专业特点,确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等方向作为水利系学生的备选发展方向,针对培养方向为学生设立了对应的企事业实习基地,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高校教学,高校协同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时间实习,为学生发展方向的个性化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

(五)暑期学校

利用暑假的长假期,举办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具有水利特色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吸引校外学生参加活动,增大外校学生对山东大学水利专业的了解。

(六)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补充,水利专业的教师们协助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各班主任老师负责定期召开班会,在关心学生学习和学业之外,更注重学生的人格与信念培养;水利专业各班级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不定期举行篮球、足球、羽毛球比赛及集体爬山等体育活动,不仅强健了体魄,也增强了上下年级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每年给一年级新生开设专业介绍系列讲座,并请大四及研三的学生为低年级同学经验交流会,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最大的帮助;组织本专业优秀研究生为本科生举办学术报告讲座,加强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学习、就业经验等的交流。

五、培养质量

(一)毕业率及学位授予率

2016年共审核应届毕业生43人,符合毕业条件的人数为43人,应届本科生总体毕业率为100%;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有 43人,应届本科生总体学位授予率100%。

(二)毕业生就业率

表: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

(三)就业专业对口率

(四)毕业生发展情况

截至2016年11月底,2016届毕业生的43人具体发展情况如下:1人出国深造,在英国华威大学;12人在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著名985高校攻读研究生;30人在淮河委员会南四湖水利管理局、潍坊市水利建筑设计院、中建二局土木有限公司、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就职。

(五)就业单位满意率

截止2016年11月底,2016届43名毕业生中,所有毕业生均受到用人单位(或就读院校)的高度评价。

(六)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在人才培养方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最早的专业,本专业毕业生已经有多人成长为多个领域的著名专家或者学者。

我系的每届毕业生都有被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品牌大学和行业领先的优势专业直接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是对本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极大肯

定。

(七)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专业满足率)

表:2016年本科招生一志愿满足率

统计时间:2014年9月-2016年7月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因专业特点,本专业的毕业学生中半数会选择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半数会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之前自主创业案例非常缺乏。比如,2014届42人中20人读研,22人就业,其中只有1人自己创业。但是自从2014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之后,我们也利用班会等机会宣传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并鼓励学生们自主创业。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之一,历来受到我国政府和科教界的高度重视,建国以来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水利专业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趋势:(1)水利学科是具有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双重性的学科,水利事业是具有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双重性的事业。在科学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指导下,水利交叉学科的发展呈现出愈来愈强烈的势头。

(2)水利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水信息采集、传送、处理、决策水平的提高。水信息具有时间历程长、数据量浩大、数据采集难、决策因素复杂等特点。以计算机、通讯、网络、3S等技术为代表的各类高新技术在水利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而且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具有重大作用。水利学科与信息学科的紧密结合是水利学科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重点。

(3) 安全与管理将是水利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与水相关的各种安全问题已日益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如因缺水引起的生态安全,洪水引起的防洪安全、建坝引起的大坝安全、不当灌排引起的土地劣化、调水引起的相关风险等等,都需要水利学科从正、反两面进行研究、发展学科内含。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在我国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以及时空分布不均这样的客观条件下,科学管理已成为高效利用水资源的主要手段,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又有别于其它国民经济部门的管理,也十分需要水利学科有相应的发展。

(4) 步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水利新时代,强调以建设水生态文明为目标的水利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正确预测未来这一阶段水利工作重点和科技发展方向,对支撑这一阶段水利工作和水利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

(1) 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在教育观念上,要摆脱教育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旧观念,树立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的观念。

(2) 落实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类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类型是水利建设事业的需求,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找准坐标,定好位置,办出特色。

(3) 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材,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认真总结新的治水思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要适当增加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的知识,加强相关的人文、社科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4) 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这个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的、多类型的、多面向的、多形式的,并以增强对水利学科专业人才多样性需求的适应性为目标。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水利工程专业从1984年恢复招生以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但目前也遇到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解决:

1. 水利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水利学科各专业涉及到的专业基础知识比较广泛,因而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比较高。水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对教学实验,生产实践有较高要求。目前,水利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构成比较单一,与水利发展新思路对水利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本专业缺乏领军人才,且教师队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偏大,存在断层。

依托山东省和山东大学科研、地域、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以师资队伍、学术科研队伍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杰出人才引进力度。同时,结合水利工程实践教学的需求,引入工程一线单位的优秀水利工程专家担任兼职教授,还将继续从水利行业中选聘多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技能突出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承担实训实习指导,使学生学习到生产一线的专业

知识与技能。

2. 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材,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要认真总结新的治水思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要适当增加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的知识,加强相关的人文、社科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围绕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时代发展脉搏,在“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方针基础上,积极推进教学课程的创新改革。

体现人才全面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类课程等任选课的比例,加强数学、力学、物理等核心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引入或编写能充分反映目前水利行业最新发展成果的教材,邀请著名大学的教授讲授部分课程,通过“水利论坛”活动,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学术报告,使教师和学生始终站在行业时代的前沿,保证水利专业学生能够对现代科学技术新知识的需求和行业新动态的掌握,为学生的个性和特色培养创造必要条件。

3. 改革与优化水利水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实际工程对学生实践技能及创新性和创造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实习、设计和实验三个模块。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改革与优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与相关水利科研、规划、管理、施工等单位交流,建立与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反馈机制,将用人单位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体系化后,融入进课程教学。利用暑期学校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实践实习采用项目化的运行方式,学校学生部门和学院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保证每位学生总的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

学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自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169 学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自 查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自查报告完 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20xx年度,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开展各方面工作,把各项责任目标的落实与“两基”迎国检、“创先争优”、行风评议、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根据目标责任书的相关要求,学

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一、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1.你认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学业”导向还是“就业”导向? 经过讨论,我们认为,本科人才培养以学业为导向还是以就业为导向要针对学校的性质确定。如果是以科研为主的院校,那在本科培养上应注意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而以服务地方,为地方建设提供人才为导向的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必须注意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更为重要。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严重形势下,与其花大力气培养一个毕业就面临失业的本科生,不如转向培养社会急缺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就要求大学开展就业导向课,增加大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不管是以“学业”为导向还是以“就业”为导向,都应该奠定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说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面应该是相同的。但是,专业课教学设计应该略有区别,以“学业”为导向的,理论的深度要大一些;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论的广度要大一些,同学要注意知识的应用性。 2.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应当具有区别性的课程“教学设计”——强调理论性还是应用性还是实践性? 在确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之后,教学整体设计也应配套出台:研究导向的大学在教学中应以理论性为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辅以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而立足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大学,在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课程的设置不宜过难,过深入,应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并通过学校的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二、关于精品课程建设 1.根据你的教学经验,一门课程要建成“精品课”,应当从那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诸多方面的共同协力。胡教授的讲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精品课建设思路,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包括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精品教材的建设,教学辅助材料和网络资源等。同时,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系,建立起一个包括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最后,还要有建立一个有利于教学改革、创新的机制作后盾。 2.如何理解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实训的关系? 理论课程是主体,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适当的安排实验和实习实训。实验和实训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首先,在教学中应重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面临有限的

人才培养规格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及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有良好的师德并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幼儿教育机构从事教育、保育和研究工作的教师或管理人员。 二、类别、学制、招生对象 类别:文化教育类。 学制:修业标准年限为3年。 招生对象: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人员。 三、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核心能力: 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针政策,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组织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技术能力。 2.专业岗位知识要求: ①熟悉幼儿园工作过程和我国教育制度、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了解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②掌握过够用、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较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及艺术学科的基础知识; ③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和英语知识。 3.专业岗位技能要求: ①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和保育必备的基本技能;具有开展各种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技能和一定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园务管理技能; ②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技能和音乐、体育、舞蹈、美术等艺术表现技能; ③具有从事幼儿英语教学的技能; ④具有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的技能; ⑤具有初步从事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技能; 4.专业综合素质要求: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②具有必要的体育、心理、卫生和保健知识及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③具有自觉创新、自主创业的精神,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 ④具有较强的工作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 5.专业资格证书要求:

人才培养计划87045

人才培养计划 1、员工职业生涯成长规划; 参考《销售团队的编制与架构》部分; 2、员工入职培训; 针对所有营销部门员工: 1.企业介绍:包含企业背景,行业背景分析,项目内容,运作模式和特点,市场分析,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等; 2.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愿景与使命,顾客服务理念,企业内部团队文化,员工精神,等; 3.产品培训:本部门主要销售产品;会员体系; 4.其他职能部门介绍; 5.具体职能部门职位培训(市场部门主导) 5.1、职位定义; 5.2、职位的职能重要性以及在团队中的架构位置; 5.3、营销模式:公司整体营销模式介绍;营销人员主要参与的营销方式; 5.4、业务开拓方式方法;

5.5、晋升空间; 5.6、业务收入计算计划; 5.7、工作理念;员工精神(钉子精神)。 6.行政规范培训(行政部门主导) 7.培训考核与效果巩固: 7.1、首日培训后,当日书写自己对自己对公司文化,发展模式,市场分析的文字; 7.2、写一篇自己对市场开展的思路计划; 7.3、培训完毕一个星期,进行书面考试,考试内容即培训内容; 7.4、培训过程注重互动提问,以及引入其他部门或本部门的同事来进行分享,促进大家快速认同并融入新环境; 7.5、市场开拓先易后难,培训结束后,大家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尝试性开拓业务,回来之后在进行讨论改进交流。 3.员工在职期间成长培养; 1)潜移默化式培养: 专业定向培养:所有的营销人员均走专业路线,我们将为每一位新来的员工提供指导和选择空间,通过不断学习适应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拓展方向。我们将以美容,保健,商务等方面入手让业务人员在专业

能力的侧重面上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进而以专业能力挖掘纵深顾客。 企业文化: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思维和信念; 工作交流:借助日常各类例会,交流会进行促进快速成长; 习惯培养:规范各类工作数据检查提升培养个人良好习惯; 团队氛围:创造积极和谐团队氛围增加动力促进个人成长; 生涯规划:努力铺就宽阔的职业提升通道解除后顾之忧; 激励措施:开发个人潜力; 专业知识:培养顾问专家式人才,学习成全能型人才; 团队PK竞聘:在竞争中优秀自己;优秀的营销人员可以通过达到一定的能力标准,即可申请提高一级职位,组建团队与其他团队PK;营销模式:独特的营销模式,可以让每一个普通的营销人员变身为独立团队领导者,发展各类渠道代理商;同时将学会微电商的运营能力;2)直接性培训 业务能力进阶培训:不同时期,营销人员的能力及对应要求会有所变化,按照业务人员不同阶段开展进阶培训;按照营销人员的不同阶段分为:

浅谈目标管理方法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目标管理方法在学 校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浅谈目标管理方法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目标管理方法是美国学者德鲁克等人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理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它一问世就受到世人瞩目并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目标管理是对管理全过程全面进行管理的现代管理方法,它可以把各种管理要素有机地协调起来,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近几年来目标管理方法被引入到学校,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教学管理中,结合教学工作的自身特点,实行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可以将学校的教学任务层层分解,量化指标,责任到人,从而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 一、目标管理的意义 目标管理方法就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年级组、教研组、学科备课组、班级以及个人取得最佳教学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所谓目标是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事先确定预期要实现的目标,即年级组、教研组、学科备课组、班级以及个人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学校的决策、协调、监督、考核、评比、奖惩等等一系列活动要以目标为导向。充分发挥集体、组织和个人的作用,取得良好业绩。 1、目标管理突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目标层层分解实际上就是责任、权利和利益的分解,具体到每个人就是责任、权利和利益的统一。每一个组织成员都必须关心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因此能极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个人浅能和才干,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教师研究学生,钻研业务,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工作效率。 2、目标管理突出了以工作为中心的思想 学校教学总目标确定以后,向下级层层分解,年级有目标,班级有目标,学科有目标,个人有目标。个人、班级、年级的工作目标的实现就是学校工作目标的实现。切实可行的目标可以使大家明确学校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易形成集体凝聚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行动统一,协调一致,工作重心更突出。 3、目标管理突出了以业绩为中心的思想 工作成果就是目标管理达到的程度,是集体、组织和个人的实际业绩。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属弹性工作性质,目标管理需要教师

人才培养规格(1)

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标准的规定,指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综合素质,它是学校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依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化,是学校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要求的规范,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它解决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就是按照国家政策和人才市场导向制定符合各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概括性描述和经过规定年限的学习、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人才培养规格的特性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该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具体要求,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潘懋元先生认为,“教育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另一个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按我们的理解,第一层次所指的是国家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要求;第二层次所指的是高等学校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多样性需要而设计的各种人才培养规格。因此,人才培养规格有两个特性,即统一性和多样性。 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要求是: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得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性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决定: 1.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一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

学校目标管理责任制

××学校创建三类语言文字工作目标管理 责任制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及各级语委语言文字工作文件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县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开展我校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层级责任制。 1.学校语言文字的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语文科组长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的语言文字规划 (组织教代会代表讨论、通过);领导和组织我校师生员工有步骤地开展语言文字活动;定期组织检查和总结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 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各科组、级组及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责范围。各科组长、级组长和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的语言文字工作负责人,要按照学校的计划落实本部门的语言文字工作,做到有计划和总结。 3.各级教学班成立语言文字小组,组长由该班班长或语文科代表担任,负责制定和落实该班的语言文字公约;宣传该班语言文字中的好人好事;协助语文老师抓好早读、正

字、正音工作。 (二)加强宣传力度,形成语言文字的共识。 1.通过校会、级会、班会动员、广播、墙报宣传、组织语言文字专题报告、开展普通话知识竞赛、测试和评选语言文字积极分子等系列活动在校内形成语言文字高潮,形成人人讲普通话的语言氛围。 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宣传常规工作范围。 (1)坚持学校和语文科每学期各出版两期语言文字工作专栏墙报。 (2)各个教学班都有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公约。 (3)校园内有大型永久性的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标语。学校走廊、通道语言文字标语确保有15条以上。 (4)学校校刊开设语言文字专栏,开展普通话校园语言的宣传。 (三)采取有效措施,使语言文字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普通话教学。 语文教学要注意巩固学生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并运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和写作训练,同时逐步提高学生自由交谈的普通话水平;语文科要将普通话教学纳入科组教研活动的内容,使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评估标准。 2.加强制度建设。

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参考)

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船舶和海洋运输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符合《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以下简称STCW78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与发证规则》(以下简称11规则)要求的“三强四好”(即实践动手能力强、英语应用能力强,自我发展能力强;敬业精神好、团结协作好、身心素质好、创新创业好)船舶轮机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 知识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掌握高等职业教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如社会主义科学体系基础知识、德育与法律基本知识、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等人文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掌握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规定的海船750KW及以上二三管轮所必备的知识;了解《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规定的海船3000总吨及以上大管轮所必备的知识;熟悉船舶相关国际、国内法规和公约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2. 能力要求 (1)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轮机工程基础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具备船舶安全常识、急救知识、消防技能、救生艇筏操纵技能、船舶保安意识等专项技能,具备一定的车钳焊技能。 (2)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船舶机电设备维护保养、运行管理以及应急处理能力,使其具有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意识;具有较强的情景意识;具有熟练的轮机英语听力会话、阅读理解和业务函件编写能力。 (3)岗位适任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使其能胜任独立船舶安全值班工作任务;具有保证海上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对财产造成损失的意识和能力。 (4)职业拓展能力:贯彻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通过素质教育和拓展训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具有海船船员职务晋升能力,具有职业岗位迁移能力和航运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3.素质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自尊、正直和诚实的品质,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意识、环境意识、效率意识和廉洁意识。 (2)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以满足远洋船舶的工作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能够适应长时间远离家庭和朋友,与远洋船舶的其他船员团结协作。 (3)人文艺术素质:具有适应航海需要的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素质;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4)创新创业素质:具有认真学习的态度、求索的精神好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和品质。 (5)职业道德素质:遵守遵守国际海事相关公约,尊重不同国家的不同风俗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遵守纪律;具有较快适应技术、管理岗位需要的科学技术素质;具有较强的服从意识和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三、职业生涯路径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 0 引言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要想取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1] 。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课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2]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属性:一是指导性,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它制约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二是全程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是其体现;三是标准性,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归根结底,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堵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论证材料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论证材料

————————————————————————————————作者:————————————————————————————————日期: 2

目录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3、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材料科学与控制工程学科类的本科专业。本专业按照学院确定的教学型普通本科学校的办学定位,以机械制图、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检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理论为基础,培养适应能在材料、机械、汽车、冶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现代材料加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工艺与设备设计、质量检验、新材料和新工艺应用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具备宽广的材料科学、材料成型、加工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从事金属与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在现代材料加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内从事科技开发、实验研究、工艺设计、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设备、材料检测及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的基础知识,受到材料性能及检测、工程计算和绘图、外文资料阅读与翻译、文献检索、语言文字表达等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各种材料成型的生产工艺研究、生产过程控制、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

人才培养目标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2016)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数理知识、本专业理论基础与核心知识;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或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够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合型高技术人才。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设置情况 土建与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历史悠久,始建于1947年,当时属华东交校三系之一,1949年并入山东工学院,1963年济南工学院农田水利工程系并入山东工学院,上述两个系即为学院的前身。1970年起学院一度停止招生。1983年于山东工业大学恢复建系,1984年开始招收水利专业本科生。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本专业即为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二)在校生规模 截止 2016年11月底,共有本科在校生163人。 (三)课程设置情况 1、培养方案学时与学分

2、实验情况 3、精品课程、双语课程、英语课程建设情况省级精品课程:流体力学,曹升乐,2011 4、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统计时间:2015年9月-2016年7月 (四)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培养创新创业的青年大学生人才队伍,本专业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具体措施包括: 1.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和科学探索; 2.改善和优化本科生实习基地,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3.提出并初步实施校外导师制。聘请校外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人员,以及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的知名教授来校讲课,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主动性; 4.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工作,营造创新创业大环境。利用“挑战杯”启动宣讲会、经验交流会、新手手册、迎新晚会、家长见面会、年级大会、专业介绍、班会、“大学生讲堂”等集体活动,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素质和创业技能。

关于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72723 教育理论论文 关于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现在的大学对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特别重视“专才教育”,认为大学应该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强调要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另外一种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强调“通才教育”,认为只有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关于这两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到底哪一种更适合大学本科的教育,很多的专家都进行了激烈讨论并各执一词。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下探讨和分析。 一、专才教育 专才教育是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专业人才的教育。专业教育往往亦指专门教育,专才教育是指为培养胜人一筹的某一特殊技而进行的个性化教育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专业化。但专才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学校教育和特长训练,它主要针对有现实实用意义、普及范围小、技能要求高、实现难度大

的特殊技能的培养,如:同声翻译、品酒师、非物质文化工艺传承者等都属于专才。 二、通才教育 所谓通才,通常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之人,从人才学、教育学的角度则称横向型人才。通才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识教育旨在养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三、通才教育和专长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专才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通过专才教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专业技能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具备某一方面的技能,这部分的技能直接和学生将来的职业和工作相关,是学生以后立足于社会的基础。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某个同学要毕业了去找工作,假如他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他去应聘,应聘的单位肯定就要问他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他答不上来,那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他的专业知识没有学好,可能你就会失去一个就业的机会。因此,专业能力是学生能力的基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教育初探 容提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主动地适应形势的发展, 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迫在眉睫的中心工作。 本文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教育初探为题,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部分原因 (一)缺乏对高职生整体文化素质的分析 (二)虚假的声誉及“以优掩劣”的质量观 二、高职生究竟“下哪儿去”的思考 (一)去向与定位 (二)高职生如何才能“下得去” (三)进行课程改革 三、把握素质教育的涵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 (三)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 (四)着眼社会发展实际,在高等职业教育力实施素质教 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教育质量观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去主动的适应形势的发展, 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迫在眉睫的中心工作。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清晰准确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 能够培养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强, 业务知识结构、文化知识素质与能力要求有所侧重的人才吗? 管理人员、策划设计、销售人员目标岗位不一样, 在课程设计、知识结构等方面能实施同样的培养模式吗? 如果缺乏对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调研, 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 片面迎合家长和学生的就业期待设计培养目标, 就不可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实用人才, 也不可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首要目标是“下得去”, 然而“下得去”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职业院校对学生应该“下哪儿去”的标准认识不一和认识中存在的误区, 培养目标不清晰产生的“下哪儿去”的疑问,就会导致目前职业院校人才的“下不去”。 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部分原因 (一)缺乏对高职生整体文化素质的分析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在优秀或合格基础教育对象的前提下,目前,多数省份高考总分是750 分,本科录取最低分数线平均控制在500 分以上, 而高职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般在200~300 分之间,平均每科考分在30~50分的围之间,高职生的分数在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最底层,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忽视他们的文化素质基础与能力实际,缺乏务实的态度,制定连优秀本科院校都很难完全实现的目标,这正是离开基础谈目标,离开起点谈终点,离开现实谈发展,在不恰当的对象身上实施错位的教育。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容建立在忽视了教学对象的基础上,那么,无论教学容多么完善,教学目标多么合理, 要真正实现也是不现实的。 (二)虚假的声誉及“以优掩劣”的质量观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社会声誉不高,受传统学历层次等级偏见的影响,生源质量远远低于本科院校。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为了生存,片面迎合家长和学生的就业期待,拔高培养目标。不可否认,的确有极少数优秀的高职生达到了这个拔高了的培养目标,但是把偶然出现的现象当成一般的培养目标和规律,以个别优秀学生的质量当成学校的整体质量,是对大多数学生的不负责。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某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与岗位的就业方向为: 1工业企业销售业务部门的销售人员;

学校管理目标

邵火庙小学学校管理目标 一、学校管理目标的含义、特点 (一)学校管理目标的含义 根据目标的定义,我们可以给学校管理目标下个定义。 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主体进行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状态、标准、结果。换言之,就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管理职能,希望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沿着什么轨道发展,最终达到什么规格要求。 (二)学校管理目标的特点 1、指向性。目标,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未来的结果,总是指向一定方向。它为组织或个人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展现出预想的前景。 2、社会性。学校作为社会组织,它的管理目标要与社会性质、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统一方向。我国学校的管理目标必须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3、可行性。学校的管理目标是学校办学发展的方向,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有效果。(三)学校管理目标的内容 学校管理目标是一个总的目标,学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要实现学校管理的总目标,必须将之分解为操作性强的子管理目标,可以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进行分解,使其具体化。一般按因素分解和按工作性质分解,再加上管理系统自身,学校管理目标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一般管理目标 主要内容包括: (1)对人的管理目标。 对人的管理目标包括:培养良好集体管理的目标,要在学校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开展民主管理,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达成共识,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合理使用人的管理目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合理安排每个人的岗位,发挥个人所长,做到人尽其才。提高成员基本素质的目标,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2)对物管理的目标。 管理物的目标,是管理者对学校的物质使用所预期达到的结果。即对学校的物质、环境、设备进行配置、使用,以达到物尽其用的管理目标。 (3)对财的管理目标。 指的是财力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包括:财力的开发和财力的分配和资金的使用方面的管理目标。 (4)时间的管理目标。 学校各个阶段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的目标。 (5)信息的管理目标。 学校的档案管理、资料收集、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目标。 以上是学校管理的一般管理目标,人、物、财方面的管理目标是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事(任务)、时间、信息等管理目标。但这些因素不象人、物、财那样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总是同一定的组织形式、一定的工作系统联系在一起,从有关具体工作的管理目标中体现出来。 2、具体工作管理目标。指的是管理者对某项工作的管理活动,要使该项工作的

2019年学校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工作总结 学校在每一个阶段性教育目标完成后都应该做出一份总结,下面是出国为大家搜集的学校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借鉴。 x年度的工作已顺利完成,—年来,在教育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育工作部署我校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立足学校实际,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工作基调,“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全面发展”为工作原则,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素质教育,进——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后勤管理、安全教育管理、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团队建设、体育卫生艺术管理等学校工作,坚持“改革促活力,教研促教学、常规促质量、管理促校风、务实促成绩”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形成了“德育为首、整体优化、勇于改革、管理有序、联系实际、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落实规范化、提高执行力、增强凝聚力的具体工作,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稳步提升,得到了上级的肯定、社会的理解支持利家长的好评。现将——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首位,把德育落实到整个学校工作中。面对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面对我校德育工作现状,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从实处入手,抓住关键,严格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1、我校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好教师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学校的现代化,首先是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创建一流学校的灵魂利动力。 认真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活动,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提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自觉性。坚持每周’—次的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学习政治、时事,学习教育理论。经常进行师德、师风教育,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依法执教。定期组织经验介绍,表彰先进。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从压担子、给任务的办法把他们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岗位上,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学校通过落实会议学习制度,做到以人为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全校教职工通过不断学习,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确立了“厚德博学,敬业奉献,志存高远,拼搏进取”的校风和“不断地学、不断地想、不断地博”的校训。 全校教职工通过不断学习,牢固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确立了“爱生,敬业,善导,求实”的教风和“自信,乐学,善思,创新”的学风。 全校教职工把“用爱心去滋润学生心田,用信心去点燃学生希望;用真诚去启迪学生智慧,用执着去实现共同理想”作为座右铭。

职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职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摘要:本文从分析目前北京市软件市场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层次入手,通过软件企业岗位需求强调职业院校确立应用型软件开发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确立人才培养结构和院校专业定位,并着重分析了软件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软件技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需求 1、软件技术职业需求分析 1.1 软件技术职业需求综述 我国的软件产业在过去6年间经历了年2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国家GDP 增长速度的三倍,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8年,我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572.8773亿元,同比增长20.8%;规模以上企业个数达1619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226家;全行业就业人数超过130万人。预计到2010年我国软件业的规模将超过10000亿元。 软件产业是首都重点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北京市软件产业迅猛发展,主要体现在软件外包业务增大、软件出口额增加、软件企业日益增多及软件产值逐步提高。截止到2006年底,实现海关出口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5%。软件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8家,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达到6家,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形成群体崛起的态势。上述数据表明,北京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名副其实的核心地带。预计北京2010年软件产业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海关服务出口达到10亿美元,就业规模达到40万人,成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继续保持国家软件技术自主创新和软件产业规模的主导地位。 1.2 软件企业岗位需求 目前北京软件业在这些新型职业岗位的人才供给上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人才结构。高端的软件工程师和低端的软件蓝领都很缺乏,尤其是软件蓝领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呈现几何级数增长。通过对多家企业的岗位需求与工作过程进行调研,进一步分析目前软件企业的需求,了解目前软件企业的人才需求,特别是中关村科技园所属软件园区与信息产业基地的人才需求有以下几个方面:软件程序员:负责软件项目的前期需求调研及软件的设计、开发、调试、维护。 软件测试员:负责软件开发的测试工作,根据企业要求改进现有产品不断发展新产品。 软件技术支持:负责软件产品的售后服务、远程技术支持,协助软件开发商实施信息化项目,负责对使用系统的人员进行培训,并对软件系统的二次开发提供需求分析。 软件销售:负责软件产品区域市场的销售、渠道合作,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阶段销售目标;参与区域销售队伍的组建、管理。 1.3 软件技术实践专家研讨会 实践专家研讨会是近年来职业院校开展教学改革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对目前北京市软件企业人才需求分析,通过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实践专家,组织完成软件技术专业实践专家研讨会。研讨会中,实践专家首先对其个人职业历程

学校目标管理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管理方案 (试行) 、指导思想坚持实行“教学目标管理”,是扭住教学质量不放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实行“教学质量目标管理” 不断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各学科全面均衡发展,为学校跻身一流而奠基。 二、总目标 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为办学宗旨,以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规范教育管理,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总目标。 三、校长教学管理工作目标 1、全面计划、组织、指挥、调控、检查和总结学校的教学工

作。 2、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齐各门课程,不偏科。 3、督促教导处工作,协调好教导处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使教导处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4、经常性的参加教学研究工作,深入课堂,每学 期不少于40 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和副主任教学管理工作目 标 1、开展多种教学研究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打造一支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经常深入课堂,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要任务,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0 节,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好教学质量翻身仗。 3、以科学管理为手段,进一步优化教学常规管理。 五、教导处教学管理工作目标 1、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更规范化、科学化。 2、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为实现以上两个目标,我校教导处努力做到: (1)学期初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集体备课计划、校本培训计划等。并负责制定课程表和安排学期初的各项教学工作。 (2)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教学工作检查,并做出检查分析处理意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一)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受到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体育学科专门人才,为体育学及其相关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合格生源。 基本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体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艰苦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 系统地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学制 学制为四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三、课程体系(详见教学计划)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等学科领域,以及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游泳等运动实践类课程组成。 (一)体育人文社会学类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具体目标是: 1、掌握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学校体育实践涉及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问题。 2、具有综合运用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所涉及问题的意识,形成将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解决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3、培养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学习的兴趣,初步形成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职业的正确态度。 4、在掌握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二)运动人体科学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为:人体形态结构与运动、人体生理功能与运动、人体运动与适应的生化基础和体育保健与健康;选修知识单元为: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与营养、体育康复等。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运动过程中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掌握体育保健康复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 具体目标是: 1、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和运动器官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动作的形态学分析方法、人体形态测试方法及二者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人体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2、掌握人体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运动中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机制,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功能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以及运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规律与特点;理解运动过程中人体适应性变化的规律与分子机制;学会常用生化指标检测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