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蔬菜虫害生态防控技术

蔬菜虫害生态防控技术

蔬菜虫害生态防控技术
蔬菜虫害生态防控技术

蔬菜虫害生态防控技术

蔬菜虫害生态防控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和生物的方式对蔬菜害虫进行诱杀、阻隔或利用天敌进行灭杀,杜绝病虫害传播发生的综合技术。通过近两年的推广应用证明,生态防控技术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蔬菜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一、防虫网应用

该技术主要用于设施蔬菜生产,通过对温室和大棚通风口、门口进行封闭覆盖,阻隔外界害虫进入棚室内危害,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防虫网也可用于对露地蔬菜进行搭架全覆盖的网棚生产。防虫网使用中,一是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选择适宜的防虫网目数。如20~32目可阻隔菜青虫、斜纹夜蛾等鳞翅目成虫,40~60目可阻隔烟粉虱、斑潜蝇、蚜虫等小型害虫。二是防虫网要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全程严密覆盖,直至收获。

二、诱杀虫板应用

该技术用于设施蔬菜生产,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诱杀的害虫种类选择适宜颜色的粘虫板。黄色粘虫板主要诱杀粉虱、斑潜蝇、蚜虫等害虫,蓝色粘虫板主要诱杀蓟马等害虫;二是粘虫板悬挂高度要高出植株顶部20cm,一般情况下25×40cm粘虫板每亩悬挂20块。三是粘虫板悬挂时间要在蔬菜苗期和定植早期无虫害时进行悬挂,以确保防治效果。四是在设施中防虫网和粘虫板必须配套使用,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14年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提出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2015年6月被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2015年度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5〕122号),由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二)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三)主要起草人 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 李琳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规程统筹设计 冯振群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生产环境条件 资料查阅 卢清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农业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翟清云女硕士济源科云绿色农业 发展有限公司 综合查阅整理 实际调查总结 李高飞男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设施内环境调 控资料查阅 李艳楠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物理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张波男农艺师济源市农业局生物防控技术措施设计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为了提高我省葡萄产业标准化水平,为葡萄病虫害防治提供标准技术支撑,促进葡萄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健全河南省绿色葡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体系。 设施葡萄生产集约化程度高,管理精细,种植稠密,肥水充足又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之其抗逆性和补偿功能差,致使病虫害种类繁多、混合发生且集中危害,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绿色葡萄生产顺应了广大民众的强烈诉求,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观念和新的饮食文化。绿色防控技术是根据葡萄园生态系的特点,充分利用系统内的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将生态、农业、物理、生物调控以及无公害农药等多种措施进行科学、系统的组装,并加以优化集成,尽可能减少外部物质与能量消耗,达到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把葡萄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使葡萄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和国际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制订的目的是根据葡萄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用多项绿色防控措施进行集成应用,提高总体控制效果,最终确保葡萄生产安全、品质安全,从而减少农业污染,达到环境效益、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的统一兼顾。 三、主要起草过程

7.3.4生态平衡

§4生态平衡 教学目的: 1、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生态平衡的原因。 2、了解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重点和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维持生态平衡的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平衡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以及系统论和控制论观点。情感目标:通过理解各种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和破坏,渗透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点。 教法:通过分析一片草地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平衡、破坏的过程,来总结生态平衡的概念及保持平衡的原因和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 生态系统的发生:草的数量逐渐增加 生态系统的发展:兔、狐的依次出现及次第捕食,让学生分析先后及曲线高低 动态平衡:提示、询问画出各平衡状态的动态曲线图 问:此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数量的关系如何? 种类不会有很大变化,个体数量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再问:此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着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变化不大,即动态平衡的状态。 总结:生态平衡的概念。 1.概念:P269阶段性、稳定性、平衡性、动态性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即是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小结生态平衡概念的内涵: ⑴发展上的阶段性:成熟阶段 ⑵结构上的稳定性(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有完整的营养结构和典型的食物链) ⑶功能上的平衡性(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平衡) ⑷平衡上的动态性: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问:从机制上看,生态系统能具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靠谁来维持?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作物品种、合理轮作。 2、加强水肥管理,清洁田园。 3、提高生物多样性,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 二、物理防控技术 1、色板诱杀 粘虫板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来诱杀害虫。如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的成虫,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每亩用15-30块黄蓝板,安装在蔬菜、蓝莓、玫瑰等作物时要高于作物15-20厘米,并随着植株生长不断调整;果园可挂在果树中部。 佳多粘虫板分黄、绿、红、蓝、白、黑、紫、青、粉、灰十种颜色1、打开即用,使用方便2、特殊色谱,双面诱捕,防治效果显著。3、特定板质,平整不卷曲,防水高粘度胶,抗晒、耐雨淋,高温不老化,持久耐用。在温度10℃~70℃的环境中基板无明显变形,胶体不流化,遇水不溶解。在使用中,色泽一致,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向光面与背光面无明显色差。粘虫板材质:PP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耐湿,双面涂胶、板面不卷曲。 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由佳多公司1991年研发生产,频振诱控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波、色、味的特性诱集害虫。高压电网将鳞翅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螟虫、粘虫、地老虎等)、鞘翅目(金龟子等)1327种成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一般30-50亩左右安装1盏杀虫灯。 3、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性信息素诱导剂)诱杀是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昆虫达到诱杀或迷向的作用,影响正常害虫的繁殖,从而减少其后代种群的数量,达到控制的效果。目前,使用性诱剂诱杀可有效控制玉米螟、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成虫。一般每亩使用3个诱捕器。 4、避雨控病技术 葡萄生产上,雨季开始之前,在葡萄树冠顶部搭建简易避雨的拱棚,使葡萄植株、枝蔓、花、果能人为地避开自然雨淋,截断引起葡萄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因子,达到控制或减轻如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提高葡萄产量、质量。 5、果实套袋技术 果实套袋技术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最大的好处是保护果实免遭农药污染,生产绿色果品。同时套袋后果实与外界隔离,病虫难以侵害果实,可有效降低病虫发生危害。 三、生物防控技术 利用微生物源、植物、动物源农药、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可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阿维菌素、捕食螨、烟碱、苦参碱、宁南霉素等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叶螨、斑潜蝇、夜蛾类害虫、病毒病、霜霉病等。 四、科学用药技术

林木病虫害防治验收技术标准规定

林木病虫害防治验收技术标准规定 根据公司《林木病虫害防治办法》和《林木病虫害调查规划设计技术标准规定》,结合实际林地情况,特制定林木病虫害防治验收技术标准,如下: 一、验收内容 1、防治的效果,检测防治是否到位,达到预期的防治目标。 二、验收指标 根据防治方法的技术要点,在验收之前确定具体的验收指标。 三、验收标准 根据防治方法,验收一般分为事中监督验收和事后验收。事中监督验收是指在实施防治过程中对相关环节实施监督验收;事后验收是指实施防治完毕后,对防治效果及范围实施验收。其标准具体如下: 1、事中监督验收不合格者,不予事后验收,不予结算; 2、事中监督验收由所在的林场林管员完成,事后验收由生产技术部完成。林场(林管员)要在事后验收开始之前将事中监督验收结果递交到事后验收人员手中。 3、事中监督验收只作为事后验收的依据,不作为施工结算的依据。事后验收结果是施工结算的唯一依据。 四、验收方法 1、事中监督验收方法,根据防治方法技术要点和要求,林管员必须详细记录在实施防治过程的每个细节,如物理防治方法操作是否到位、药物使用浓度、天气状况等。 2、事后验收方法,验收人员借助GPS等工具测定防治范围,采用样圆法,其半径为7m,调查验收防治效果,如虫眼、危害控制程

度、防治方法明确规定的技术要点(如涂蓝的高度)等等。 3、实施验收时,原则上必须有2个以上人员参与外业调查。 五、验收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收集事中监督验收结果。 第二步:外业调查 1、全面踏查每小班; 2、做相关调查。 第三步:内业整理 1、样点数据及图纸整理; 2、编写验收报告 第四步:递交成果 六、成果组成 1、文字性验收报告(以林场为单位),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前言; 2)规划的简要说明; 3)验收情况; 4)分析评价。 2、附件 1)、规划明细 表1 林场林木病虫害调查明细表 2)、验收明细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汇总)讲义

番茄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番茄灰霉病 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以药剂防治为主,结合生态防治的综合防治。在配好的蘸花药液里加入保果宁或50%利得(异菌.福)可湿性粉剂进行蘸花或喷花。加强通风换气,调节温、湿度,避免结露。苗期对床土表面进行灭菌,收获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温室内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对棚室进行消毒处理。 2.番茄菌核病 防治措施主要采用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深翻地,将菌核翻至10厘米以下,使其不能萌发;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换茬时用稻草、生石灰或马粪等混合耕地,做起垄小畦,灌满水后铺上地膜,密闭大棚,使土温升高,保持20天。可杀死病菌;加强管理,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清除田间杂草,注意通风排湿,采取滴灌、暗灌;药剂防治在发病初可喷洒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棚室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施药,亩用10%速克灵(腐霉利)烟剂250~300克,也可于傍晚喷撒6.5%甲霉灵粉尘、百菌清粉尘剂或10%灭克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 3.番茄晚疫病 防治措施主要通过选用耐病品种,结合药剂进行综合防治措施。植株茎、叶茸毛多的品种较耐晚疫病。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发现中心病株后,要立即全面喷药,集中消灭发病中心,发病中心地块要反复3~4次喷药封锁,并将病叶、病枝、病果和重病株带出田外烧毁。药剂可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65%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4.番茄叶霉病 防治措施要以抗病品种为主,结合栽培措施,辅以药剂控制的综合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佳粉18号、硬粉8号、仙克1号,金棚1号,中杂105,京丹4、6号,京丹绿宝石和京丹黄玉等对叶霉病菌1.2.3和1.2.3.4生理小种群高抗;栽培措施上,前期作好保温,后期加强通风,降低湿度,防止叶面结露。及时整枝打杈,去掉老病叶;在发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300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喷撒7%叶霉净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敌托粉尘剂,每亩1公斤,隔8~10天1次,连续或交替轮换施用。 5.番茄溃疡病 防治措施要采取严格的种子检疫措施,加强栽培管理,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催芽播种;采用高垄栽培。及时清除病株并销毁,病穴要进行生石灰消毒。避免偏施氮肥,禁止大水漫灌,整枝打杈时避免带露水操作;发病时,全田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等。 6.番茄花叶病毒 防治措施上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主,结合栽培措施的综合防治。目前国内推广的番茄品种多数具有抗番茄花叶病毒的能力。避蚜防病,大棚采用网纱覆盖风口或利用银灰膜反光,减少室外蚜虫进入,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拔除病苗,田间整枝打杈时要病、健株分开操作,

蔬菜害虫天敌昆虫资源的发掘规模化生产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蔬菜害虫天敌昆虫资源的发掘、规模化生产与应用 推荐单位(专家)意见:该项目在我国蔬菜害虫天敌昆虫资源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获得了许多突破,在国际权威SCI刊物和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和著作180篇,获授权专利32项,近3年推广应用面积5100万亩,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达74.3亿元。基于该项目在理论原创性、支撑技术的突破和所产生的巨大社会生态效益,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天敌昆虫是作物系统内部存在的害虫控制因子,与害虫及其他昆虫形成食物链或食物网。因此,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是环境友好的害虫控制方法。本项目针对我国蔬菜害虫天敌资源发掘和利用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行了近30年的联合攻关,取得了重大创新与突破。 1、明确了主要天敌昆虫资源466种及12种优势天敌昆虫生物学特性和控害新机制:通过全国范围的长期调查,查明我国蔬菜及周边杂草上害虫的天敌昆虫达466种;发掘出12种优势高效天敌昆虫种类,阐明了它们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等特性及其消长规律和环境影响因子,系统评价它们的生态适应性和控害效能,发展了相应的保护和助增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首次揭示了本地潜叶蝇天敌能快速适应控制具近似生态位的入侵物种美洲斑潜蝇的能力,为入侵害虫的持续控制提供了一条重要新途径;首次揭示了多种天敌共存时总体上控制作用优于单种天敌作用的机制,形成了田间天敌协同调控害虫的新方法;探明了不同植物及其挥发物对寄生蜂行为和生存的影响,研发了通过不同蔬菜及其他植物种类或品种的配套来增强天敌控制害虫的新方法。 2、发明了优势天敌昆虫规模化生产技术及配套应用技术:研发了东亚小花蝽、瓢虫、草蛉、赤眼蜂、浅黄恩蚜小蜂、平腹小蜂等12种天敌昆虫的人工繁殖方法,建立了东亚小花蝽、赤眼蜂等天敌昆虫的工厂化生产技术,实现了害虫天敌的规模化生产;开发了多种天敌昆虫的新型饲养、储存和释放系统;发明了不同天敌昆虫混合释放装置,并打破常规释放单一天敌的控害模式,组配了不同生防作用物联合控害技术方法;综合运用天敌昆虫靶向控害与复合型天敌释放、天敌助迁与保护,形成了不同生防作用物联合控害的技术规程;发明了天敌昆虫“迷你”工厂,使大型有机果蔬农场和生产基地能做到天敌产品及时自给,保障天敌控害。 3、创建了害虫天敌协同促增技术体系并示范推广:提出了作物水平上全面考虑整个作物生长期多种天敌协同控制主要害虫的新策略;创建了集天敌人工适时释放、作物套种、功能植物利用、诱捕技术等于一体的害虫天敌协同促增技术体系;首创了害虫失控应急的保障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集成创新了以有效发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

灵台县无公害蔬菜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十字花科类蔬菜主要病害 白菜软腐病症状:白菜软腐病又称白菜腐烂病、烂疙瘩、酱桶、脱帮等,属细菌性病害一般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病菌只有与白菜伤口接触,才能侵染发病。多从白菜包心期开始发病,先在菜帮基部出现半透明状浸润斑,逐渐扩大为灰白色,嫩组织腐烂,老组织干缩。后期,由叶帮基部向短缩茎发展,引起根髓腐烂,并溢出灰黄色粘液。植株外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持续几天后,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心叶或叶球部分外露,叶柄茎或根茎处髓组织溃烂,流出灰褐色或白色粘稠状物,并散出臭味,轻碰病株即倒折溃烂。潜伏有病菌的组织,入窖后可发生腐烂。较坚实少汁的组织受害时,也是先呈水浸状,逐渐腐烂,但最后病部组织干缩,变为干腐状。此病发生危害期长,在田间、贮运期及市场上都能发生腐烂,造成重大损失。在包心期,遇低温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时发病重。除白菜外,甘蓝、萝卜等受害也较重。此病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可危害马铃薯、番茄、辣椒、洋葱、胡萝卜、芹菜、莴苣等多种蔬菜。 防治:可用72%农用链霉素2000-3000倍,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白菜霜霉病症状: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叶部。先从外部叶片开始,在病叶正面出现淡黄色小病斑,逐渐扩大成黄绿色不规则病斑。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霜层,气候干旱时,病斑干枯。病原为鞭毛菌寄生霜霉真菌。田间高温多雨是病害常严重发生。早播、播种过密、通风不良、连茬、包心期缺肥易引发病害。 防治:喷施1:0.5:240的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克抗灵、克霜氰)800~1000倍液、每5~7天喷1次。霜霉病的发生与病毒病关系密切,防治应综合考虑。 二、茄科类蔬菜主要病害 茄科晚疫病症状:又称茄科疫病,是番茄、辣椒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及果实,也可危害茎部。一般是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叶片发病首先在叶尖,叶缘处出现不规则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然后病斑扩大并变成褐色。在高湿条件下,病势发展迅速,叶背面的病,病健交界处发生白色霉状物。在干燥条件下,病部干枯,呈清白色,脆而易碎。危害茎部的病斑开始呈暗绿色,后变成黑褐色,稍凹陷,腐败状,病部边缘生有较重的白色霉层,最后表皮腐烂,植株易从腐烂处弯折。果实多发病在青果期表面开始呈灰绿油渍状硬斑块,逐渐变为暗褐色或棕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

昆虫病毒制剂奥绿一号乳油对秋甘蓝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群落的影响

昆虫病毒制剂奥绿一号乳油对秋甘蓝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群落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昆虫病毒制剂奥绿一号乳油对秋甘蓝田害虫和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奥绿一号乳油可有效抑制秋甘蓝主要优势害虫斜纹夜蛾的优势度,对甘蓝田害虫和天敌群落的丰富度有一定影响,但可显著提高群落的均匀度,有助于加强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因此,使用奥绿一号符合害虫生态控制的要求。 关键词昆虫病毒制剂奥绿一号;甘蓝田害虫;天敌群落;影响 中图分类号S43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6-0127-02 Effects of Insect Virus Insecticide Aolu No.1 Treatment on Major Insect Pest and Natural Enemy Communities in Autumn Cabbage Fields MIAO Xin-wei WANG Wan-qun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Chuzhou City in Anhui Province,Chuzhou Anhui 239000)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insect virus insecticide Aolu No.1 treatment on insect pest and natural enemy communities in autumn cabbage field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olu No.1 treatment reduced effectively the dominance of major insect pest Prodenia litura in autumn cabbage fields.Aolu No.1 treatment had some effects on species richness,but raised significantly the evenness,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arthropod communities in autumn cabbage fields.Therefore,Aolu No.1 treatment wa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natural control effects on natural enemies on insect pests and accorded with the demands of insect pest ecological control. Key words insect virus insecticide Aolu No.1;insect pest in cabbage field;community of natural enemy;effect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将实现由温饱型向营养型再向保健型的转变。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蔬菜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蔬菜农药残留的危害性远高于其他农产品,国内外对蔬菜害虫生态控制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十分重视[1]。在蔬菜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往往喷施大量化学农药,致使菜叶上农药残留严重。我国学者已经十分重视使用生物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来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 十字花科植物中含有芥子油苷等次生化合物[2],其

第六章 生态平衡

第六章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随着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而提出来的。当前的诸如现象,如森林缩小、沙漠扩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风沙肆虐,洪水泛滥、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都是生态平衡失调的表现。调整、恢复和维护生态平衡,已是当务之急。 第一节概述 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无生命物质之间长时期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广义来说是指生物圈的平衡关系,狭义的是指研究对象的各种具体生态因子的平衡)。 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组成,种群数量,营养结构彼此协调,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物质贮存量相对恒定,信息传递畅通,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环境部分与生物群落部分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一个保持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因此,可以认为,环境系统和生物结构组成的稳定性是生态平衡的基础,能流和物流的收支接近相等是生态平衡的前提,通过内在信息进行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是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条件。 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动态平衡,是相对的。在生态系统中某些网结上,局部地打破平衡是经常的,绝对的。虽然生态系统可通过反馈调节保持平衡状态,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了生态阈值,生态平衡失调,整个系统湖慢慢崩溃。因此,在开发和改造生态系统之前,必须深入研究生态平衡规律,掌握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确定生态阈限。这样才能保证获得高额的生物量的同时,使其结构和功能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 第二节生态失衡的标志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自身的平衡状态。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外部压力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阈值,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甚至使其结构解体,功能丧失。也就是说生态平衡的失调必然要从其结构和功能这两方面表现出来。因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便是我们研究和监测生态平衡失调的基本标志。 一、生态系统失衡在结构上的标志 (一)一级标志(结构缺损) 结构缺损:指生态系统缺损了一个或几个组成成分,使生态平衡破坏,系统崩溃。结构缺损是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标志。 例如,大面积的草原开垦,使原有生产者从生态系统中消失,食物来源枯竭,各级消费者被迫转移或消失,分解者也会被雨水或山洪冲走,必然导致岩石裸露或土地沙化,生态系统随之崩溃。据科学家估计,生态系统中每消失一种植物,会导致20~30种动物随之消失。 (二)二级标志(结构变化) 结构变化:指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如生物种类减少,种群数量下降,层次结构变化等)而引起生态平衡失调。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产者(植物群落结构) 植物群落的种属成分减少,结构简化,引起生态平衡失调。例如,草原过度放牧,优质草不断减少,禾本科和豆科牧草逐渐被带钩刺等劣质草所代替,高草群落逐步演替成矮草群落,生物生产力就显著下降。 2.消费者(动物群落结构)

2020年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2020年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保护地蔬菜害虫种类多,常年发生的主要有粉虱、蓟马、害螨和蚜虫等重要刺吸式害虫,世代重叠、虫量大、抗性高、危害重,不采取防控措施可导致严重损失,甚至绝产;偶发的有小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保护地栽培环境封闭,化学农药降解难度大,污染严重。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是替代化学农药使用、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推进绿色植保的有效途径。为做好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防治处置率95%以上,害虫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比常规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50%以上,保障蔬菜生产及产品安全。二、防控策略针对保护地蔬菜害虫发生特点,采取“实时监测、提前预防、压前控后、多策并举”策略,以健康栽培、物理隔离和生态控制等减少虫源基数技术为基础,以释放天敌昆虫和应用生物农药为主要手段,将害虫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三、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设施内的温湿度、光照、通风和密闭性控制良好的保护地设施蔬菜害虫防控。四、主要生物防治技术(一)虫源基数控制及健康栽培技术1.清洁棚室:前茬作物采收后及时拉秧清棚,彻底清除残枝、落叶、落果、杂草、裸根等,在棚外集中无害化处理。2.土壤消毒:定植前均匀适量撒施土壤消毒剂杀灭病菌,处理后增施有益菌肥。3.安装防虫网:在棚室旁设置缓冲间,门口和入口及上、下通风口安装30目防虫网,阻断害虫侵入。4.棚室消毒:覆盖防虫网后,密闭熏蒸或药剂均匀喷洒墙壁、棚膜、缓冲间1-2次,10-15天后进行播种或移栽。夏季休棚时,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闷棚15-21天。5.种植功能植物:棚间空地种植芝麻、苜蓿等利于天敌昆虫繁衍的蜜源植物,棚内在通风口前种植芹菜、茴香等对害虫有驱离作用的趋避植物,或选择性间套作豆类等诱集植物进行害虫的集中消灭。6.健康栽培: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移栽未携带病虫的健壮种苗,合理肥水、合理密植和产量负载,地面覆膜控制湿度;施用氨基寡糖类、蛋白质免疫诱抗剂等,提升植株抗病虫能力。(二)天敌昆虫释放技术1.害虫监测:苗期及定植后,采用色板监测或目测害虫种群发生情况,发现害虫即采用相应防治措施。2.释放技术(1)防治粉虱类害虫害虫种类: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等。天敌品种: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烟盲蝽、津川钝绥螨等天敌。释放技术:定植7-10天后,加强监测,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丽蚜小蜂按2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东亚小花蝽按5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4次;烟盲蝽在定植前15-20天,按照0.5-1头/米2在苗床释放,释放1次;或定植15天后,按照1-2头/米2释放,连续释放2-3次,间隔7天释放一次;叶部撒施津川钝绥螨100头/米2-200头/米2,每周释放一次,释放3次。(2)防治蓟马类害虫害虫种类:棕榈蓟马、西花蓟马、葱蓟马、管蓟马等。天敌品种:小花蝽类天敌、胡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和剑毛帕厉螨。释放技术:定植7-10天后,加强监测,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小花蝽类天敌按5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4次;根部撒施剑毛帕厉螨 100头/米2-200头/米2,同时叶部撒施巴氏新小绥螨或胡瓜新小绥螨100头/米2-200 头/米2,每2周释放一次,释放2次-3次。(3)防治害螨害螨种类:朱砂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等。天敌品种:智利小植绥螨、加州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释放技术:定植10-15天后,加强监测,发现害螨即可释放捕食螨。叶部撒施智利小植绥螨5头/米2-10头/米2,点片发生时中心株释放30头/米2,每2周释放一次,释放3次;或叶部撒施加州新小绥螨300头/米2-500头/米2,每周释放一次,释放3次-5次;或选择巴氏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释放方法同加州新小绥螨。(4)防治蚜虫类害虫害虫种类:桃蚜、瓜蚜、豌豆蚜、萝卜蚜。天敌品种:蚜茧蜂、瓢虫、草蛉、食蚜瘿蚊。释放技术:定植7-10天后,加强监测,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蚜茧蜂按2000-4000头/亩,隔7-10天释放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乐东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是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香蕉之乡”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县年种植水稻40万亩,蔬菜30万亩,香蕉12万亩,橡胶16万亩,芒果9万亩,玉米5万亩,龙眼2万亩,荔枝1万亩,还有槟榔、番薯和花生等作物,是海南省的农业的生产大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危害严重,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把病虫害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的危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根据历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与农业界同行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以相互切磋学习,共同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为农作物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1、农业防治技术 1.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 1.2栽培管理。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覆膜,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采取微灌、滴灌并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 1.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埂等杂草,减少虫卵。

2、生态控制技术 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坡,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宜于蝗虫等害虫栖息、繁殖的生境。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建设,将分散的小块耕地连结成大面积农田或退耕还林还草,最大限度地减少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宜蝗虫、草地螟产卵场所。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因地、因时制宜,种植宜发害虫非喜食的作物,如木薯、小杂粮等,以避害或减轻危害。推广采用覆膜起垄或搭架栽培,提高垄间通风透光,采用微灌、膜下滴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涝,降低田间湿度,保护地并加强通风、透光、降湿,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3、物理防治技术 3.1黄色粘虫板诱杀 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在温室大棚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可用于防治蚜虫、粉虱、斑潜蝇等。作物定植后在温室大棚内选用0.25m×0.2m或0.4m×0.25m的黄色粘虫板悬挂在蔬菜大棚的行间、株间,高出植株顶部,随植株生长的高度及时调整黄板的高度,每亩地挂黄板20-30块。当板上粘满虫子时及时清除或更换。设置黄板以预防为主,主要在害虫发生初期使用。 3.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引诱害虫,并通过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然后用人工方法或生物防治或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将害虫消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玉米、蔬

浅谈人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谈人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 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在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才能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利益关系的阐述,结合当前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提醒人们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保护环境,科学发展。 关键词: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存面临的威胁 生态平衡是整个生物圈保持正常的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条件,能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稳定的物质资源。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可能是人类无法弥补的。生态平衡与人类利益息息相关,甚至影响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研究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以便更好地保护生态平衡。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 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它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甚至毁灭,其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人类往往是无法抗拒的,但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不高,地域有限,只是偶然地在局部地区发生。而且一般说来受其破坏的生态系统经过一定时间是可以自然重建的。 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使生态平衡失调。(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公斤减至5000公斤,严重破坏了内陆水产资源。同理在一个生态系统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蔬菜常见虫害防治的化学农药

蔬菜——常见虫害防治的化学农药 1、菜青虫:311菜蛾敌600-1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5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5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3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3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3000倍液。注意:抑太保要比一般农药提早3天施药。 2、小菜蛾:311菜蛾敌600-1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5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5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3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3000倍液、5%锐劲特悬浮剂3000倍液、5%农梦特2000倍液。 3、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甘蓝夜蛾:25%辛硫灭扫利乳油2500-4000倍液、夜蛾灵800-1200倍液、夜蛾净1500-2000倍液、克蛾宝2000-3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5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2.5%木虱净乳油1500倍液。注意:辛硫灭扫利、夜蛾灵、夜蛾净不能与碱性药混用。 4、黄曲条跳甲成虫、幼虫: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农地乐1000-1500倍液、扑甲灵6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1%增效氰乌乳油4000倍液。注意:农地乐应注意标签说明。喷施扑甲灵时应从田块四周向中间喷药,防止虫逃跑。 5、蚜虫(瓜蚜):快杀灵3000-5000倍液、一遍净3000-5000倍液、杀灭菊酯8000-10000倍液、灭百可5000-8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注意:快杀灵、杀灭菊酯不与碱性药混用。盛装灭百可的容器要冲洗3次后埋掉。 6、红蜘蛛:73%克螨特乳油3000-5000倍液、爱福丁3000-4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克乳油1000-1500倍液。 7、黄守瓜、瓜绢螟: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10%氯氰菊酯2000-5000倍液、灭杀毙8000倍液。注意:瓜豆对50%辛硫磷敏感,高温慎用。 8、蓟马:爱卡士1000-2000倍液、拉硫磷1500-2000倍液、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0%氯马乳油1000-2000倍液、0%乐果乳油1000倍液。注意:20%氯马乳油不与碱性药混用。 9、瓜食蝇: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香蕉或菠萝皮40份,加80%敌百虫晶体(其它农药)0.5份,加香精1份,加水调成糊状毒饵诱杀。每亩20个点,每点25克、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10、潜叶蝇:2.5%溴氰菊酯1500-3000倍液、爱卡士1000-2000倍液、抑太保乳油 2000-3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8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11、豆秆蝇:⑴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⑵2.5%溴氰菊酯1500-3000倍液。注意:用时应清除

蔬菜害虫的生态控制

蔬菜害虫地生态控制 摘要生态学地有害生物治理是新世纪农业有害生物防治地新对策.应用系统工程地原理和方法改变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进行害虫生态控制将越来越受到人们地重视.通过害虫生态控制对天敌 和害虫地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地机制及生物多样性在害虫生态控制中地利用,论述生态控制地模型在害虫控制中地生态功能与机理. 关键词生态,蔬菜害虫,防治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地不断推进,人们对蔬菜害虫地防治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地要求,即“绿色食品”标准.随着“生态农业”和对害虫实施“生态控制( ,)”概念地提出,在此基础上开展农田生态系统中生境和植被多样性对害虫生态调控机制地探讨,对农业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地战略意义.因此,蔬菜害虫地防治,应当以绿色食品执行标准为依据,在更高地层次上发展自身地配套理论和实用技术.本文将结合我们当前进行地研究进展,探讨有关蔬菜害虫生态控制地理论框架和实用技 术地初步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害虫主态控制与害虫综合防治 害虫生态控制地概念 农业害虫地防治,在本质上是对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地生态控制.害虫地生态控制是指对害虫种 群环境进行合理和最优地调控,使其种群增长速率回复到较低地半自然状态,逐步丧失对商品地危害性.我国在对东亚飞蝗地防治中,采用了“改、治”并举地方针,改造蝗虫地孳生环境,在群落水平实施对目标害虫种群数量地生态控制,控制了飞蝗地起飞,达到了消失蝗灾地目地.这是世界范围 内引起强烈反响地生态控制典范[].此外,利用抗虫品种“南大”控制小麦吸浆虫;水旱轮作控制地下害虫为害等等地成功事例,均有力地说明了生态控制是害虫防治地本质所在.相反,只是片面追求 直接地杀虫效果(某些广谱性化学杀虫剂,直接杀虫效果可以达以上),却引发了令植保界头痛地“”问题,从反面证明了生态控制地必要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害虫综合防治地本质为生态控制 我国于年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地植保方针,马世骏对综合防治地定义是从生物与环境地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地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地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地、化学地、生物地、物理地方法,以及其他有效地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地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地目地[].其中“整体观点”说明综合防治要考虑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和环境各成分之间地相互关系;“预防为主”体现了我国人民对待自然灾害地指导思想;“安全、有效、经济、简易”既是选择防治措施地准则,也指出综合防治地发展趋势,即防治害虫既要考虑措施地有效作用,还必须注意对人畜和有益生物生活环境地安全,使用措施不是越多越好或各项有效措施都用上,而是有所侧重地根据当时情况灵活机动地把措施用在关键时刻.此外, 也只有经济和简便易行地措施方能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并运用.农业地、化学地、生物地、物理地方 法都是广义地,例如生物方法内容不只是虫、菌等天敌利用,也包括遗传、绝育等措施;生态学手段指地是上述种类型方法以外地措施,如环境改造、消灭蚊蝇孳生地以及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而有利于有益生物生存地生态条件等.所谓“合理”就是根据需要,采取措施,各措施之间要协调,要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最后两句概括了综合防治地目地: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地数量水平,以达到 保护人畜健康,增加生产和维护环境质量.这个“不足危害”地虫口数量水平,是随不同种类害虫地为害特性、害虫自然存活率及寄主地抗害免疫地性能而异地.有地种类从近期或长远地经济观点考 虑,允许存在一定地数量;有地种类必须抑制到最低水平,彻底消灭其危害[].可见,害虫综合防治地本质是实施对目标害虫地生态控制,而并非注重于对某种害虫个体地直接杀灭.文档来自于网络 搜索 害虫生态控制地可行性分析 回顾我国植保工作地史绩,通过生态控制工程,成功控制东亚飞蝗地危害,曾引起世界地普遍关注.但由于时代地局限,当年地技术条件,难于对如此重大地科技成果进行定量化地概括和高精 度地总结.上述害虫生态控制地数学模型,在当年条件下是无构建也无法运行地.近年来,随着生态学和计算机技术地飞速发展,构建和运行害虫生态控制数学模型地条件已经成熟.通过计算机地模 拟运行,配以一定规模地实验检验,有可能创立适应世纪可持续农业发展需要地植保工程技术新体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的内涵是按照"绿色植保"的理念,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一)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1)水稻田翻耕深水灭蛹,在完成田土翻耕和灌水(深度以淹没稻桩为度),持续时间3-4天,可杀死越冬螟虫60-70%。同时在翻耕犁耙时打捞浪渣销毁,可减轻纹枯病、菌核病等病虫杂草。 (2)果园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树上病虫枝、病虫干僵果。彻底刮除主干、大枝上的老皮,带出园销毁。 (3)蔬菜田合理轮作,清除前茬作物的病枝烂叶及病虫残体,施足基肥。 (4)果树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控制病虫危害。 (5)科学肥水管理。搞好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科学管水,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二)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