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现实意义、障碍及对策研究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现实意义、障碍及对策研究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现实意

义、障碍及对策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紧迫性,值得我们深思。

一、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现实意义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党员干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可以充分了解社情民意,理顺群众情绪,调动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上,也体现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更体现在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实际利益的具体效果上。联系服务群众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党的声音难以及时传达,再好的政策无法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做群众工作缺乏经验一线,许多问题和矛盾具体而不可回避。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各种利益格局的多样化,带来了大量情况较为复杂的社会矛盾,急、大、难矛

盾不断增多,如果处置不及时,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不可否认,在形势发生变化,群众工作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缺少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缺少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出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为此党员干部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维护多数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是工作力量的重要源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历史和现实表明,最伟大的力量在于群众,任何政权和政党的前途命运都最终取决于民心的向背。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我们党必须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性作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顺应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形成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奋斗的良好局面,才能推动全局工作不断进步。

四是改进作风的载体。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而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漂浮的作风,所以要转变工作作风,必须紧紧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载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广大群众的所

思、所想、所盼,关心群众生活,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真心实意的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和谐,反过来也能促进干部作风的不断好转。

五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和愿望期盼。“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日趋多样,需要我们党顺应群众期盼,做深做实做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现实问题,维护和增进群众利益。联系服务群众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将严重影响党的“施政所向”,群众的现实问题难以解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只会是“空中楼阁”

二、部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障碍

#、思想认识不高阻碍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就是党员干部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自觉的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对群众尊重不够,思想上背离群众。当前有些党员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存在“三老”现象:有的以“老子”自居。于是在人民群众面前耀武扬威,作威作福,打官腔,摆官架;有的以“老板”自居。于是在部下面前唯我独尊,做家长样,搞

- 3 -

一言堂,把一个单位或管辖的地域搞成自己的独立王国;有的以“老爷”身份自居。高高在上,霸气十足,把老百姓当奴仆、当傻瓜。他们认为,他们的权力是上级领导给予的,只认上级领导的账,见到领导是头羊,见到群众是匹狼。没有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没有处理好主仆关系。于是产生了我是百姓父母官,百姓应该向我纳贡,我的地盘我做主。不能做到与群众“面对面”的亲密接触、“心贴心”的真诚交流,甚至形成群众不上访不面对、不出事不交流的现象。联系服务群众的主动性自觉性缺失,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出现

#、能力不强影响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工作本领不强,行动上远离群众。一是贪大求全,吹高

群众“期望值”。有的干部能力不大、口气不小,沉迷于做规划、绘蓝图,将规划做的很“丰满”,给人民群众开出了一长串的“期望单”,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很“骨感”,难以兑现承诺,让群众的真实感受与期望值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二是花拳绣腿,降低群众“幸福感”。有的干部在作表面文章、玩数字游戏、建形象工程、树政绩工程上有一套,而在领导地方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上力不从心、缺谋少策,地方看不到发展、群众生活看不到变化,群众难以从发展中得到实惠和满足,幸福指数难以提高。三是表里不一,达不到群众“满意度”。少数基层党员干部

作风漂浮,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对别人一套、对自己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表里不一、言行不一,难以赢得群众的满意和信任。

#、感情淡薄制约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随着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新时期多元化的群众主体。群众主体的多元化,也就淡化了时下干部的群众观念。现在有这样的一种现象:交通便捷了,干部下基层反而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反而少了;干部的文化水下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干部“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群众“不知道干部在干什么”。有的群众指责干部“不象话”,干部则认为群众“不听话”。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也有所降低,过去群众称“我们党”、“我们政府”,现在一开口就说“你们共产党”、你们政府“,个别群众对某些党员干部反感甚至有仇视心理。有些干部整天在忙,但往上面跑得多,往下面跑得少;往发达地区跑得多,往贫困地区跑得少。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还是对群众缺乏感情。与群众感情不深,吃不惯群众饭、睡不惯群众床,嫌弃群众文化程度低,嫌弃群众脏、不文明。还有些干部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上访麻木不仁,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能躲则躲。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出现。

#、工作方法欠缺削弱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主

- 5 -

要表现是:不善于运用说服、教育、引导、服务、协商、经济等办法和手段做群众工作,一些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与基层群众的日常交往,与群众感情不深,吃不惯群众饭,睡不惯群众床,在少数基层党员中出现“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说不到一起去”的现象。一些人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面对复杂的群众问题束手无策,无所适从。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有的只会讲普通话,不会讲地方话,只会与群众讲大道理,不会与群众拉家常,动不动就是行政命令、强制执行,简单粗暴,伤害群众感情,损害干群关系。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出现。

#、群众利益受损阻断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决策偏差失误损害群众利益,如收入分配不公。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和单位与民争利,如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过低。三是部分干部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如低保救灾资金确定、保障性住房分配、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强农惠农资金发放等方面容易出问题。四是群众利益遭到不法侵害时,一些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没有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制度建设缺位阻挡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