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生物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酶

新课标生物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酶

新课标生物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酶
新课标生物考点解析与跟踪精练:酶

一、考点解析

1.关于蛋白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酶是蛋白质B.蛋白酶可以作为药品治疗某些疾病

C.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D.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

【解析】:蛋白酶可以水解特定的肽键;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固体化酶比液体的稳定性高。

答案:C

2.β-半乳糖苷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这表明,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A.高效性B.专一性C.稳定性D.多样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酶的专一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答案:B

3.有工厂利用酶将废弃动植物油脂与甲醇等反应生产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A.胆碱酯酶B.固醇酯酶C.脂肪酶D.磷脂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酶的专一性,要分解油脂(脂肪的一种)需要脂肪酶

答案:C

4. 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

〖解析〗⑴根据所给信息,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⑵加的酶的种类不同,洗涤效果有差异,说明酶的专一性的充分体现。⑶解读表格可以看出,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⑷固定化酶的优点是可以重复利用,酶的固定化技术是把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上。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表格的能力和运用所给信息处理实验问题的能力。

答案:(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蛋白酶蛋白酶和脂肪酶(2)专一性(3)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4)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

5.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酸,能专一催化1 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 r-氨基丁酸和1 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L、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38一1和图

图38-1产物CO: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38-2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注:酶浓度固定)(注:反应物浓度过量)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38一1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

(2)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酸的浓度增加50%或降低反应温度10℃,请在图38一1中分别画出理想条件下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并分别说明原因。

(3)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酸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图38-2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4”标注),并说明其原因。

解析:重点考查酶的作用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运用图表形式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以及推理能力;考查考生对建立模型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

答案:(1)见曲线1(评分依据:每分解1 mmol谷氨酸则产生1 mmol CO2,根据CO2浓度变化曲线,可得到严格的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2)当谷氨酸脱竣酶的浓度增加50%时,见曲线2,其原因:酶量增加50%,酶催化反应速率相应提高,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减少。当温度降低10℃时,见曲线3,其原因:温度降低,酶催化反应速率下降,但酶并不失活,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增加

(3)见曲线4(注:曲线4为一条不经过原点的平行直线,平移距离不限)。原因: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使一定量的酶失活,当加入的酶量使重金属离子完全与酶结合后,继续加入的酶开始表现酶活力,此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变化的直线关系不变。

6.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下图所示),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分

(1)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下曲线图。20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2)若土豆片为8片时,和上述实验所得的曲线(实线)相比,实验结果的曲线最可能是下列图中的虚线。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

是,其结果可用图中的虚线表示。

(3)为保证上述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

解析:本题中土豆起的就是过氧化氢酶作用(2)过氧化氢的含量前后不变则产生的氧气总量也不会变且过氧化氢酶浓度加大催化效率提高。(3)影响在酶促反应的变量:温度,ph等答案:(1)过氧化氢量有限(2)c 增加过氧化氢浓度 a (3)温度(或光照或气压等) 7、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C淀粉酶活性在60℃比40℃高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酶的特性

答案:C

8、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1)请将下列实验名称与材料、试剂、用具的对应关系用连线表示,每项只准选择一次

实验名称材料、试剂、用具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黑藻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斐林试剂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碘液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载玻片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乙醇

(2)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画滤液细线要注意的事项是;

为了防止丙酮和苯危害我们身体健康,在研磨和层析分离时应当分别采取的操作措施是、。

(3)某同学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答题卡绘图区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其中涉及了“还原性糖的检测”“细胞质流动的观察”“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

(1)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黑藻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斐林试剂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碘液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载玻片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乙醇

(2)滤液细线均匀且直,滤液干后重复2—3次研磨时研钵上加开洞的纸盖层析装置要加培

养皿盖

(3)如图

9、(2005年山东)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 体积分数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人2滴3.5%FeCI3溶掖,向B管满人2滴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蔼;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3)过氧化物酶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号试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酶的有关特性:高效性和专一性。以及有关实验的设计。

答案: (1)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和Fe”催化效率的高低) (2)H2O,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3)2m1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淌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②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③3

10、在适宜的条件下,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溶

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性是

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适应性

解析: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极催化剂效率高

答案:C

11、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比酶,多酚氧比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深鲜效果: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设计温度梯度:5℃、lO℃、15℃、20℃、25℃、30℃

②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③选择同一品种、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

组,每组数量,装入保鲜袋并

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

中;

④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

录褐变面积.

(2)请据右图分析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指出对荔枝具

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

(4)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

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

为实验材料的原因=_________

(5)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为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除上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果蔬保鲜效果,请提出两种相应的保鲜措施。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酶活性的实验,在做实验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几个探究实验的原则:单因自变量原则;设立对照组原则;平行重复原则;随机变量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答案:(1)大小,6,相等;

(2)分析:在5~30℃范围内,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明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3)0~15℃。

(4)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不可以。因为在完全无氧条件下,果实的有氧呼吸停止,但无氧呼吸明显加强,造成酒精的大量积累,从而对细胞造成毒害,引起果实腐烂。

(6)①控制水分如采用薄膜包装或表面喷涂果蜡等;

②防止微生物感染如采后对果蔬进行杀菌处理。

二、跟踪精练

1.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这个实验,应先把酶放到不同温度的环境中

答案:B

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及体内的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A.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不变

C.增加、不变、不变D.增加、增加、降低

解析:温度降低,代谢加快,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B

3.请阅读下列文字:在食用苹果、梨时,常会看到鲜嫩的果肉很快就变成暗褐色,极像生锈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不是生锈,是植物的这些细胞存在的酚类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本来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但若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结构解体时,酚氧化酶便有机会与酚类底物接触而使底物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

(1)上段文字中“本来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你联想到学过的什么知识?即分开存放是由于细胞内具有___ 的缘故。这种“分开存放”的现象也表明细胞的这种结构具有______ 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由细胞内的__________ 决定的。

(2)细胞含有酚氧化酶,人们利用酚氧化酶活性可加工制作商品。请试回答,红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将细胞揉破”的关键过程(红茶颜色为褐色),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热锅炒制的关键过程(绿茶颜色为绿色),这一过程的目的是。

解析:这是一道细胞结构与酶联系的综合题,联系实际,高温使酶失去活性

答案:(1)生物膜系统选择透过性遗传物质(DNA 或基因)

(2)破坏生物膜系统(或使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接触)使酶失活

4.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右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B.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

C.在A点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D.在C点提高反应物浓度,产物不再增加

解析:在a点反应物浓度提高速度加快

答案:C

5.A.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以下于发酵有关的问题:

(1)喝剩的葡萄酒放置时间长后酒味变酸的原因是。(2)工业生产果酒时,为有利于葡萄的压榨、果酒清澈透明无沉淀,可加入

酶。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固定化的酵母细胞发酵无菌麦芽汁制作酒,发酵条件符合操作要求,10天后检查发酵瓶发现麦芽汁几乎无酒味,请分析发酵失败可能的原因:

(4)该小组同学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α-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催化效果。实验结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原则。

②分析1号试管变蓝的原因:。B.为了进一步增强洗衣粉对血渍、奶渍、油污、土豆泥等衣物上常见污垢的去除能力,洗衣粉中常常会添加各种酶类。请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衣物上常见的污垢,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类有碱性蛋白酶、。(2)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

有关知识,解释注意事项②③:

(4)下面是有关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探究实验,请据表回答: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原则。

②若1号实验组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分钟,请分析最可能的原因。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实验的综合题,非常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有利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答案:A(1)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2)果胶酶、蛋白酶

(3)①海藻酸钠浓度太低,固定的酵母菌数量太少②将海藻酸钠(钙)融化时未等冷却

就将活化的酵母菌液倒入。

(4)①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②因为淀粉分子太大难以通过琼脂扩散与淀粉酶接触而导致反应无法进行

B(1)碱性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2)多肽(氨基酸)

(3)②洗衣粉中含有碱性蛋白酶,溅入眼中会损伤眼角膜③酶的催化受温度影响,30~50℃是洗衣粉中的酶适宜温度范围

(4)①单一变量、对照原则②洗衣粉中酶失效

6、关于洗衣粉中的酶说法错误的是

A.洗衣粉中的酶是人工合成的无机催化剂

B.洗衣粉中的酶是生物工程的产物

C.加酶洗衣粉也有保质期,时间长了,酶活性会降低或丧失

D.加酶洗衣粉中磷的含量比普通洗衣粉低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化合物

答案:A

7、为探究酶的浓度(以土豆块数多少代表)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供选用的材料用具有:3%的过氧化氢溶液,新鲜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水果刀,量筒,带刻度的50ml注射器(3个),橡皮塞,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将新鲜土豆去皮,。

②取3个50ml的注射器并编号为1、2、3,,

如图示装置。

(2)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和等。

(3)如果下图是2号注射器的实验结果,请画出l、3号注射器实验结果图。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探究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答案:(1)①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小块。②分别加入10ml(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2,4,6个土豆小块。③定时观察记录针筒内体积的变化。

(2)温度土豆块的大小和新鲜程度注射器的密封性注射器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力等。(2分,任答两项)

(3)(2分)(1号、3号每条曲线各1分,曲线编号与土豆块数量一致,且最终与2号线重合)

8.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实验问题,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

答案:(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蛋白酶蛋白酶和脂肪酶(2)专一性(3)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4)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

9、下面是某校生物班同学在“生物技术实践”课中进行的实验,请回答:

(1)在上个世纪50年代,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到了70年代又发明了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酶。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中,常用的包埋材料是。

(2)另一同学运用PCR技术,准备对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一个DNA分子进行体外扩增。

他往扩增仪中加入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此外还应加入和。DNA 体外扩增过程包括了三个连续的步骤分别是变性、和。

(3)还有同学将大肠杆菌破碎并提取得到大肠杆菌蛋白质,一同学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将得到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以及分子的形状等。而另一位同学则利用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下图),他在操作中加样的正确顺序是。待蛋白质接近色

是。

答案:(1)多

(2)DNA聚合酶引物复性延伸(3)带电性质分子大小④①②③先收集到的蛋白质分子量小,后收集到的分子量大

10、关于洗衣粉中的酶说法错误的是

A.洗衣粉中的酶是人工合成的无机催化剂

B.洗衣粉中的酶是生物工程的产物

C.加酶洗衣粉也有保质期,时间长了,酶活性会降低或丧失

D.加酶洗衣粉中磷的含量比普通洗衣粉低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就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

答案:A

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①②③④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解析:酶在体外也能起到催化作用;少数的酶是rna所以不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答案:C

12、为探究酶的浓度(以土豆块数多少

代表)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供选用的材料用

具有:3%的过氧化氢溶液,新鲜土豆(含

有过氧化氢酶),水果刀,量筒,带刻度的

50mL注射器(3个),橡皮塞,计时器。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将新鲜土豆去皮,。

②取3个50mL的注射器并编号为1、2、3,

,如图示装置。

③。

(2)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和等(答出两项即可)。(3)如果下图是2号注射器的实验结果,请在图中画出1、3号注射器实验结果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性实验,探究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答案:(1)①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小块②分别加入10mL(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2、4、6个土豆小块(只要数量符合少、中、多即可)③定时观察记录针筒内体积的变化

(2)温度土豆块的大小和新鲜程度注射器的密封性注射器针筒与活塞之间的

摩擦力(任答两项)

(3)如右图

13.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是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有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脂质或者RNA

B.低温和低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但这种降低都没有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C.酶具有高效性,因此酶浓度不会影响酶促反应速度

D.DNA聚合酶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

解析:A酶的化学本质没有脂质B低ph破坏了酶的活性C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答案:D

14.右图表示某酶促反应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0℃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C.该酶的最适pH是8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解析:每条曲线代表不同的温度,且每条曲线都在ph为8处时,催化效率最高。

答案:c

15、将胃蛋白酶、淀粉、蛋清蛋白、唾液淀粉酶和适量的水混合放入一烧杯内,调pH至2.0并保存在37℃的水浴锅内。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物质是()

A、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C、麦芽糖、多肽、水D、胃蛋白酶、淀粉、多肽、水

解析:ph=2.0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最高,他会水解唾液淀粉酶为多肽。所以烧杯中应剩下胃蛋白酶、淀粉、多肽、水

答案:D

16、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A、酶具专一性

B、酶的成分是蛋白质

C、酶的活性受环境影响

D、该沉淀是氨基酸

解析: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沉淀物为蛋白质类物质,酶具有专一性,只有蛋白酶才能分解蛋白质。

答案:A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在△ABC 中,a 、b 分别是角A 、B 所对的边,条件“a cos B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019·惠州模拟)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π3,b = 1,△ABC 的面积为 3 2 ,则a 的值为( ) A .1 B .2 C.32 D. 3 3.(2019·“江南十校”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23,c =22,1+tan A tan B =2c b ,则C =( ) A .30° B .45° C .45°或135° D .60° 4.(2019·陕西高考)在△ABC 中 ,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2 =2c 2,则cos C 的最小值为( ) A.3 2 B. 22 C.12 D .-1 2 5.(2019·上海高考)在△ABC 中,若sin 2 A +sin 2B

高中生物六大营养物质与新陈代谢和遗传汇编

高中生物六大营养物质与新陈代谢和遗传汇编 六大营养物质 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类:分解代谢可以对大的分子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如细胞呼吸);合成代谢则可以利用能量来合成细胞中的各个组分,如蛋白质和核酸等。以下是六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知识点,请大家学习。 名词: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它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8、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9、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新陈代谢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做新陈代谢。以下是生物复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知识点,请大家学习。 名词: 1、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同化作用。 第1页,共5页

高一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

高一生物新陈代谢与酶教案 P>在进行酶的特性教学时,教师可提问: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有何特点? 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演示有关实验,也可安排相应的学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即酶的高效性、专一性与多样性特性。 (1)酶的高效特性实验,实验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两项内容: 一是过氧化氢这种物质,它是动植物在代谢中产生的,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生物体可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而解毒。无机催化剂三价铁离子也可催化这一反应;二是本实验的实验步骤。 实验后,让学生讨论得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铁离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列举其他实例,概括酶的高效性。教师还应强调正是由于酶的存在及其高效性,所以许多代谢反应在体外很难发生,在体内却可迅速进行。 (2)酶的专一性特性

实验前可提问:“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同属糖类,唾液淀粉酶 能否消化水解这两种物质?” 本实验所涉及的颜色反应要在实验前跟学生说明清楚。淀粉水 解成的麦芽糖和蔗糖水解成的葡萄糖、果糖在煮沸的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会有砖红色沉淀物质产生,淀粉和蔗糖与斐林试剂无此反应。因此,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和葡萄糖及果糖,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进一步实例说明酶的专一性是酶普遍具 有的特性; (3)酶的多样性原理,可在学生理解酶的专一性原理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的多样性让学生分析得出。 5、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让学生做《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 性的条件》,这对于训练学生分析实验能力,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等都是很帮助的。

语文浙江专版: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 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一)如今,许多外国人非常 ..①热衷于.②学习中文,有些还要学习使用筷子。他们把筷子 称之.③为东方饮食文化的象征。中国人对于筷子来说 ..④是.⑤再熟悉不过了,但其背后的文 化却未必人人清楚。筷子的历史起码 ..⑥有三千多年,其名称源自于.⑦江南水乡,筷子最早的名称为“箸”,但古代水乡船家忌讳言“住”,希望快快行船,故改“箸”为“筷”,并沿用至今。 (二)筷子有诸多美好寓意。民间吉祥话,说“筷子筷子,快快生子”;筷子送恋人,寓意“”;筷子送朋友,意味着“平等友爱,和睦同心”。使用筷子也有一些禁忌。如“执箸巡城”(满桌巡视,随意翻拣),“”(吮嘬筷子,品咂有声),“泪箸遗珠”(夹菜带汤,沿途淋漓),等等。 (1)文段(一)中有些加点的词语必须删去,请将其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2)在文段(二)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内容相关、句式一致。(4分) 答: 答案:(1)①③④⑦(2)成双成对,永不分离品箸留声 2.阅读下面一段话,本着文字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把序号填在横线处)(4分) 深圳南方公司,①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②为了避免对来深圳南方公司应聘的人以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而选择录用的先入为主的弊端,以聚集人才,③今年招聘大学毕业生,不再问毕业学校。他们认为,④任何一个一流企业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注入新鲜血液,⑤如果仅凭是否名牌大学选择人才的话,将很难发展。 (1)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2)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可简略为。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介绍深圳南方公司用人的新理念,①是介绍时代背景,与选拔人才没有必然关系,应删去;④说的是“任何一个一流企业如果不注重选拔人才”,这与本公司用人的新理念没有关系,所以是多余的。②句冗长难以理解,应予以删减压缩。 答案:(1)①④(2)②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端 3.为使下面的语段简明顺畅,请指出必须改动和删掉的词语。(只填写应删词语的序号)(4分) 2018~2019年度,我校将扩大招生规模 ①,由原来的22个教学班级 ② 增加到28个。由于 我校教室本已十分 ③严重 ④ 不足,因此亟须新建教室。现在,虽然我们已多方进行 ⑤ 筹措,但经

高二生物《生物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要求) 1.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新陈代谢是生物与环境问的物质交换过程 B.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间能量交换过程 C.新陈代谢过程是先进行同化作用后进行异化作用 D.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2.下列对酶的描述中,不准确的是() A.酶是生物催化剂 B.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某些RNA也是酶 D.酶活性随温度增加而增强 3.在37℃、pH=6.8时,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13做催化剂强得多,这说明酶() A.具有专一性 B.具有高效性 C.具有多样性 D.需要适宜条件 4.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 A.淀粉水解 B.脂肪水解 C. ATP水解 D.葡萄糖水解 5.根尖细胞中,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最活跃的是() A.根冠细胞 B.分生区细胞 C.伸长区细胞 D.成熟区表皮细胞 6.下列物质的运动依靠渗透作用的是() A.空气进入肺泡 B.水分进入根细胞 C.细菌被白细胞吞噬 D.红墨水在清水中散开 7.与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关系最密切的生理活动是() A.光合作用 B.渗透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8.已枯黄的叶片中Mg的含量比绿叶中的少,这说明Mg在植物体内() A.呈离子状态 B.是不稳定化合物 C.是稳定化合物 D.是不可再利用的 9.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进行的部位是()

A.叶绿体外膜 B.叶绿体内膜 C.叶绿体类囊体膜 D.叶绿体基质 10.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A.氧和酶 B.C02和H20 C.氢和ATP D.氧和ADP 11.暗反应中参与CO2固定的物质是() A.还原性氢 B.ATP C.三碳化合物 D.五碳化合物 12.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中不可能有() A.氧 B.脂肪和蛋白质 C.葡萄糖 D.酒精和丙酮酸 13.有氧呼吸中,形成ATP最多的时候是() A.形成C02时 B.形成[H」时 C.形成H20时 D.形成丙酮酸时 14.生物的发酵是指() A.高等生物的有氧呼吸 B.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C.高等生物的无氧呼吸。 D.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15.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16.在人体内,下列物质的分解产物不含葡萄糖的是() A.肝糖元 B.肌糖元 C.乳糖 D.麦芽糖 17.人体的物质代谢主要发生在() A.消化道中B,肾脏中 C.细胞中 D.内环境中 18.人体在进行剧烈活动时,获取能量的方式是() A.只进行无氧呼吸 B.进行有氧呼吸 C.主要是无氧呼吸 D.主要是有氧呼吸 19.在人的心肌细胞中比腹肌细胞中显著多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线粒体 C.中心体 D.高尔基体

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生物教案-新陈代谢与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活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如发生在线粒体内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学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的化学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链的化学过程等,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有一个感性认识。 2、使学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在本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完成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并实施有效的讨论是本节的难点。 生命体随时随刻发生着数量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系统。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不可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而必须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下能快速、有序地进行的,这就要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反应能阈,这是新陈代谢为什么离不开生物催化剂,即酶的原因。 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可结合一起在让学生讨论,这样可让学生充分体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酶的特性这部分内容,可先组织学生依次完成实验,然后再由学生来讨论和总结。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电场能的性质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电场能的性质 [A级——基础小题练熟练快] 1.(2019·湖北八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B.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动能一定增加 C.电场力做正功,带电粒子的电势一定降低 D.电场力做正功,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少 解析:选D只有电场是匀强电场时,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A 错误;如果电场力做负功,则动能减小,B错误;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一定减小,负电荷从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故C错误,D正确。 2.(2020·山东济南模拟)如图所示,等量异种点电荷P、Q连线中点 处有一电子,在外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让电荷Q沿连线向右 移动一小段距离,此过程中电子一直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力F逐渐减小,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增大 B.外力F逐渐增大,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增大 C.外力F逐渐增大,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减小 D.外力F逐渐减小,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减小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外力F向右,则电场力向左,可知P带正电,Q带负电;当电荷Q沿连线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电子所在的位置场强减小,电势升高,则电子受的电场力减小,外力F逐渐减小,电子的电势能降低,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 3.(2019·浙江东阳中学模拟)如图所示,MN是由一个正点电荷Q产生的 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正电的粒子+q飞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 下沿一条曲线运动,先后通过a、b两点,不计粒子的重力,则() A.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B.a点电势φa小于b点电势φb C.粒子在a点的动能E k a小于在b点的动能E k b 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E p a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E p b 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粒子受力应向左方,因粒子带正电,故电场线的方向应向左,故正点电荷Q应在N一侧,故a处的场强大于b处的场强,故粒子在a处的电场力大于b

课时跟踪检测 (二十) 指 数

课时跟踪检测 (二十) 指 数 层级(一) “四基”落实练 1.计算: -x 3=( ) A .x -x B .-x x C .-x -x D .x x 解析:选C 由已知,得-x 3≥0,所以x ≤0,所以-x 3= (-x )·x 2= -x ·x 2= -x ·|x |=-x -x ,选C. 2.设2a =5b =m ,且1a +1 b =2,则m 等于( ) A.10 B .10 C .20 D .100 解析:选A ∵2a =m,5b =m ,∴2=m 1a ,5=m 1b ,∵2×5=m 1a ·m 1b =m 1a +1b ,∴m 2=10,∴m =10.故选A. 3.已知a >0,将 a 2a ·3 a 2 表示成分数指数幂,其结果是( ) A .a 12 B .a 56 C .a 7 6 D .a 3 2 解析:选C a 2 a ·3 a 2 =a 2÷23·a a ?? ???1 2=a 526 -=a 76,故选C. 4.计算(2n +1)2·??? ?122n +14n ·8 -2 (n ∈N *)的结果为( ) A.1 6 4 B .22n + 5 C .2n 2-2n +6 D .????122n - 7 解析:选D 原式=22n +2·2-2n -1(22)n ·(23)-2=21 22n -6=27-2n =????122n -7. 5.(多选)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27a 3) 1 3 ÷0.3a - 1=10a 2

B.2233a b ?? ???-÷1133a b ?? ??? +=a 13 -b 1 3 C.[]()22+32(22-3)2 1 2 =-1 D.4 a 3 a 2a =24 a 11 解析:选ABD 对于 A ,原式=3a ÷0.3a -1= 3a 2 0.3 =10a 2,A 正确;对于B ,原式=1111 3333113 3 a b a b a b ???? ???????-++=a 13-b 13,B 正确;对于C ,原式=[(3+22)2(3-22)2] 12=(3+ 22)(3-22)=1.这里注意3>22,a 12 (a ≥0)是正数,C 错误;对于D ,原式= = a 1124 = 24 a 11,D 正确. 6.使等式 (x -2)(x 2-4)=(x -2)x +2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若要等式成立.需满足x ≥2. 答案:[2,+∞) 7.计算:(0.008 1) 14 --????3×????560×130.2527818? ????? ????? ?? --+1 2 - -10×(0.027) 13 = ________. 解析:原式=103-3×????13+231 2--3=-83. 答案:-8 3 8.若a =2,b >0,则 12 2 12 a b a a b ++(a 12 -b 13 - )(a +a 12 b 13 - +b 23 -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原式=a 3 2 +b -1+12a ?? ???3-13b ?? ??? -3=a 32+b -1+a 32-b -1=2a 32=2×232=4 2. 答案:4 2 9.计算下列各式: (1)(-x 13 y 13 -)(3x 12 - y 23)(-2x 16y 23 );

新陈代谢与酶的几个实验题

新陈代谢与酶 1、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3―― 9的盛等量过氧化氢 (H2O2 )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 C的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 气体。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提取液的添加量减半。两次实验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试问: ⑴萝卜提取液中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为什么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最低点位于同一 直线上? ⑶A是第________ 次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反提取液进行加热处理,处理后进行第三次实验, 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 2、下面是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已知 ⑴滴加本迪森席试剂如出现黄色,证明还原性糖的存在⑵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但不能水解蔗糖成为葡萄糖和果糖, ⑴表中的号试管和号试管各留下了一处空白,你认为号试管空白处 的处理应是— ___________, 4号试管的空白处的处理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_ ⑵实验中1号和2号试管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⑶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 试管内还有还原性糖的存在。 ⑷本实验中保持试管温度为37 C 的理由⑸本实验为什么可证明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试分析其理由 3、一般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的血清和奶渍,但加酶洗衣粉则可以。一般加酶洗衣粉袋子上 印有以下说明: 成分:略

用法:洗涤产先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最 佳;切勿用于C以上的水。 注意:切勿用于丝制及羊毛衣料;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 ⑴该洗衣粉能较易清除衣物上的血清或奶渍,说明该洗衣粉中加入的是什么 酶?请说明理由⑵为什么洗涤前须先将衣物浸于有这种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如何缩短衣物浸泡时间? ⑶为什么盒上的用法指明切勿在60 C以上的水中使用此洗衣粉? ⑷试解释为什么此洗衣粉不能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⑸试解释为什么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 4、将1克淀粉放在烧杯中加100ml水煮沸,冷却后,取2ml淀粉悬浮液和2ml唾液装入 一个玻璃纸袋(半透膜)内,扎紧袋口,然后将它放入盛稀碘液(浅褐色)的烧杯中,袋的扎口露出液面。在37C条件下保持 20分钟左右。上述过程中依次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纸袋内最初无色T逐 渐变蓝色T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而玻璃纸袋外的液体始终是浅褐色。请分析上述情况的原因。 ⑴最初无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逐渐变蓝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玻璃纸袋外液体为什么始终是浅褐色的? ⑸已知唾液的pH为7,胃液(含胃蛋白酶)的pH为2。若将唾液和胃液混合,并使混合液的pH为3,混合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中新增加的物质为 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5、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材料用具:3支试管、淀粉、 碘液、水浴锅、冰箱、 ⑴实验步骤和结果: 步骤1:制备6ml淀粉液并在常温下冷却。 步骤2:取唾液若干。 步骤3:取3支试管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 步骤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步骤4与步骤5能否调换顺序?说明理由。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化学反应速率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化学反应速率 1.(2014·苏州模拟)下图所示为800 ℃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 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A是反应物 B.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 mol·L-1·min-1 C.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反应的方程式为:2A(g)2B(g) +C(g) 2.(2014·怀远联考)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片与稀盐酸制取氢气时,加入NaNO3固体或Na2SO4固体都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速率 B.等质量的锌片分别与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硫酸反应,反应速率不相等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加入反应物,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3.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500 mL 0.5 mol·L-1硫酸溶液的 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v与反应时间t可用如图坐标曲 线来表示。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0~a段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硫酸溶液 B.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 C.t>c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主要是因为溶液中c(H+)降低 D.t=c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4.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5.(2014·福州模拟)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催化剂 △ 2SO3(g)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下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新陈代谢与酶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学习目标] 1.知道酶的发现过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过程。 2.理解酶的来源、作用、本质。 3. 理解酶的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酶失活的机理等。 [自学导引] 一、新陈代谢与酶的关系 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反应之所以能够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迅速顺利地完成,完全是依靠的催化作用。所以,将称为是促进新陈代谢的生物催化剂。 二、酶的化学本质 酶是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例如,淀粉酶,胰蛋白酶等,少数的酶是。 三、酶的特性 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倍,所以说,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的特点。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就是说,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的特点。 四.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每一种酶都在一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才能表现出活性。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温度和PH分别称为、。 [比较]温度与 [课堂自测] 1.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①酶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可以从食物获得,有的酶可以在体内转化合成;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固醇;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酶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⑤B.②③⑦C.③④⑧ D.④⑤⑥ 2.关于酶的特性,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 B.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C.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 D.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3.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 能获得的信息是()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4.下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催化剂后,置于0℃到80℃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根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至0℃的环境中处理,其有机物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应为() 5.下图表示温度对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根据图问答: (1)曲线中的AB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曲线中的B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中的BC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总结】

高三生物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专题精选.

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专题 **************************************************************************** ●知识联系框架 甲状腺激素用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 胰岛素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 性激素 生长激素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 反射物质代谢过程 反射弧 能量代谢 ***************************************************************************** ●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 一、动物的新陈代谢 1.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 单细胞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只相隔一层细胞膜,因而体内与外界直接通过体表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体,是人体细胞赖依生存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互相渗透,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只有通过淋巴循环再回到血浆。 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 在研究内环境时,要搞清楚消化道的地位,消化道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被围在体内的专门用于消化食物的特殊的外界环境。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已经脱离子内环境,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由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 值、渗透压、温度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下面以pH值为例作一说明: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 但是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加的C0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7.35~7.45之间。 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也都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 动 物 的 新 陈 代 谢 及 其 调 节 物质代谢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 A级——学考合格性考试达标练 1.(2019·衡水高一月考)函数f(x)=ln(x2-x)的定义域为( ) A.(0,1) B.[0,1] C.(-∞,0)∪(1,+∞)D.(-∞,0]∪[1,+∞) 解析:选C 由x2-x>0,解得x<0或x>1,则定义域为(-∞,0)∪(1,+∞),故选C. 2.对数函数的图象过点M(16,4),则此对数函数的解析式为( ) A.y=log4x B.y=log 4 1 x C.y=log 1 2 x D.y=log2x 解析:选D 设该函数为y=log a x,由于对数函数的图象过点M(16,4),所以4=log a16,得a=2.所以对数函数的解析式为y=log2x,故选D. 3.函数y=log a(x-2)(a>0且a≠1)的图象恒过的定点是( ) A.(1,0) B.(2,0) C.(3,0) D.(4,0) 解析:选C 令x-2=1,得x=3.当x=3时,y=0,故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3,0).4.函数y=lg(x+1)的图象大致是( ) 解析:选C 由底数大于1可排除A、B,y=lg(x+1)可看作是y=lg x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或令x=0得y=0,而且函数为增函数) 5.若函数y=f(x)是函数y=a x(a>0,且a≠1)的反函数且f(2)=1,则f(x)=( ) 1

2 A .log 2x B .12x C . log 12x D .2x -2 解析:选A 函数y =a x (a >0,且a ≠1)的反函数是f (x )=log a x , 又f (2)=1,即log a 2=1,所以a =2.故f (x )=log 2x . 6.若f (x )=log a x +(a 2-4a -5)是对数函数,则a =________. 解析:由对数函数的定义可知, ?????a 2 -4a -5=0,a >0, a ≠1,解得a =5. 答案:5 7.已知函数f (x )=3log 13 x 的定义域为[3,9],则函数f (x )的值域是________. 解析:∵y =log 13 x 在(0,+∞)上是减函数, ∴当3≤x ≤9时,log 139≤log 13x ≤log 13 3, 即-2≤log 13 x ≤-1, ∴-6≤3log 13 x ≤-3, ∴函数f (x )的值域是[-6,-3]. 答案:[-6,-3] 8.已知m ,n ∈R ,函数f (x )=m +log n x 的图象如图,则m ,n 的取值范围分别是________. ①m >0,0<n <1 ②m <0,0<n <1

课时跟踪检测 (二十四) 对数的运算

课时跟踪检测 (二十四) 对数的运算 层级(一) “四基”落实练 1.若3a =2,则log 38-2log 36用含a 的代数式可表示为( ) A .a -2 B .3a -(1+a )2 C .5a -2 D .3a -a 2 解析:选A 由3a =2得a =log 32,所以log 38-2log 36=log 323-2log 3(2×3)=3log 32-2(log 32+log 33)=3a -2(a +1)=a -2. 2.化简 (log 23)2-4log 23+4+log 21 3 得( ) A .2 B .2-2log 23 C .-2 D .2log 23-2 解析:选B (log 23)2-4log 23+4=(log 23-2)2=2-log 23. ∴原式=2-log 23+log 23-1=2-2log 23. 3.(多选)若x >0,y >0,则下列各式中,恒等的是( ) A .lg x +lg y =lg(x +y ) B .lg x 2=2lg x C.lg x n =lg x n D .lg x 1n =lg x n 解析:选BD A 项,lg x +lg y =lg(xy ),B 项,lg x 2=2lg x ,C 项,lg x n =lg x -lg n ,D 项,lg x 1n =1 n lg x . 4.已知3x =4y =k ,且2x +1 y =2,则实数k 的值为( ) A .12 B .2 3 C .3 2 D .6 解析:选D 由3x =4y =k 得x =log 3k ,y =log 4k , 所以1x =log k 3,1 y =log k 4, 所以2x +1 y =2log k 3+log k 4=log k 36=2, 所以k 2=36,又k >0, 所以k =6.故选D.

3.1 新陈代谢与酶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 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x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三角恒等变换(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三角恒等变换 [A 级 基础题——基稳才能楼高] 1.sin 45°cos 15°+cos 225°sin 165°=( ) A .1 B.12 C.32 D .-12 解析:选B sin 45°cos 15°+cos 225°sin 165°=sin 45°·cos 15°+(-cos 45°)sin 15°=sin(45°-15°)=sin 30°=1 2 . 2.(2019·贵阳高三监测考试)sin 415°-cos 415°=( ) A.1 2 B .-12 C.32 D .- 32 解析:选D sin 415°-cos 415°=(sin 215°-cos 215°)(sin 215°+cos 215°)=sin 215°-cos 215°=-cos 30°=- 3 2 .故选D. 3.(2018·成都七中一模)已知tan α=m 3,tan ? ????α+π4=2 m ,则m =( ) A .-6或1 B .-1或6 C .6 D .1 解析:选A ∵tan α=m 3,∴tan ? ????α+π4=tan α+11-tan α=3+m 3-m .∵tan ? ????α+π4=2 m ,∴2m =3+m 3-m . 解得m =-6或m =1.故选A. 4.若2cos ( θ-π 3 )=3cos θ,则tan θ=( ) A.23 B.32 C .-3 3 D.233 解析:选D 由2cos ? ?? ?? θ-π3=3cos θ可得cos θ+3sin θ=3cos θ,故tan θ=233.故选

D. 5.若sin(α-β)sin β-cos(α-β)cos β=45,且α为第二象限角,则tan ? ???? α+π4=( ) A .7 B.17 C .-7 D .-17 解析:选B ∵sin(α-β)sin β-cos(α-β)cos β=45,即-cos(α-β+β)=-cos α=4 5,∴cos α=-45.又∵α为第二象限角,∴tan α=-34,∴tan ? ????α+π4=1+tan α1-tan α=1 7 . [B 级 保分题——准做快做达标] 1.(2018·襄阳四校联考)下列各式中,值为3 2的是( ) A .sin 15°cos 15° B .cos 2 π12-sin 2 π12 C.1+tan 15°1-tan 15° D. 1+cos 30° 2 解析:选B A .sin 15°cos 15°=12sin 30°=14.B.cos 2 π12-sin 2 π12=cos π6= 32.C.1+tan 15° 1-tan 15° =tan 60°= 3.D. 1+cos 30°2=cos 15°=6+2 4 .故选B. 2.若sin(α+β)=12,sin(α-β)=13,则tan α tan β的值为( ) A .5 B .-1 C .6 D.1 6 解析:选A 由题意知sin αcos β+cos αsin β=12,sin αcos β-cos αsin β=1 3,所以sin αcos β=512,cos αsin β=112,所以sin αcos βcos αsin β=5,即tan α tan β =5,故选A. 3.对于锐角α,若sin ? ????α-π12=35,则cos ? ? ???2α+π3=( ) A.24 25 B.38

新陈代谢与酶(一)

《新陈代谢与酶》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掌握酶的作用特性。 3.理解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以及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初步掌握ATP与ADP 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及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教材中的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课后练习温度等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本节教材的学习主要采用自学辅导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对新陈代谢概念的学习,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科学认识,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通过对酶的催化演示实验的学习,教会学生掌握对比实验法。 2.通过酶与化学催化剂,ATP、ADP转变与化学上的可逆反应的比较分析,教会学生使用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理解新陈代谢是生命物体特有的运动形式,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2)理解并初步掌握酶、ATP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关系。 2.难点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之间的相互转变。 (2)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变。 3.疑点 (1)新陈代谢有别于其它的物理、化学等运动形式。 (2)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可逆性” 4.解决办法 (1)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新陈代谢的概念,但是就理解而言,并不深入,因此,在组织本节内容的学习时,应把生物体所特有的运动形式与非生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对比思考,重点理解“新”与“陈”的代谢是生物体的自我更新;对代谢的概念还应由宏观性代谢过程的描述转向微观化学反应的认识上。 (2)通过ATP与ADP的“可逆性”转变与化学上可逆性反应的比较分析,促进学生发现这两个“可逆性”的差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五、教具准备 小麦淀粉催化作用的演示实验。 六、学生活动设计 1.由于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又由于新陈代谢概念、酶这两个知识点在初中学习过,所以引入后首先让学生结合提问进行自学。 2.由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新旧知识的双向建构过程,故在各知识点教学中要求学生列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来学习和建构新内容。 3.由于在初中生理卫生学习中学生已做过唾液淀粉酶的实验,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设计温度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实验。 4.结合本节内容的课堂练习再进行反馈性校正。 七、教学步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