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的高校课程选择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的高校课程选择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的高校课程选择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的高校课程选择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的高校课程选择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引发了高等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热潮,使高校课程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本文从课程编制这一维度,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选择的一致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以及温州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就课程选择与组织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分制;课程;选择

课程作为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中介,其设置的合理与否、课程质量的高低、其实施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高级专门人才的质量。就课程领域而言,主要是三个环节: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本文拟从课程编制这一维度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的课程选择与组织问题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选择

确立培养目标是课程编制的首要任务。培养目标体现了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规定了人才培养活动的指向。美国学者斯塔克将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分为三个层次,即单门课程的编制、培养方案的编制和以学院为单位的课程编制。课程编制活动的分层次决定了培养目标的确立也应是分层次的。

宏观层次培养目标,即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明确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我国高校宏观培养目标。

中观层次培养目标,即学校培养目标,是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是高校课程选择和体系构建的大类依据。中外高等教育史上,人才观不同导致的有关大众人才与精英人才、学术人才和实用人才、通才和专才的争论一直不休。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应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校根据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特征,综合考虑学校的传统、地域、服务面向、资源等因素,经调研、论证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提出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既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宽广的专业口径,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社会需求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竞争力。

微观层次培养目标,即学校各专业培养目标,是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专门人才”的问题。此目标由各学院依据学校总的培养目标,对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论证后组织制订,做到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培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彰显小学办学特色,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发展的办学目标,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和师资情况开发了一些校本课程供学生与家长选择。 一、学生报名 1.每学年初,发放“校本课程活动报名表”,学生参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自愿报名,每名学生至少选报一项。 2.报名时实行双向选择,学校尽量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但受班额限制,所有学生须服从学校调整。 3. 校本课程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学生需自备学习材料。 二、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为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 三、授课或协助管理要求 1. 应提高认识,增强职业道德,爱护、关心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2. 授课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专业知识,自觉提高业务能力。本着对家长和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努力让学生每人都学有所得。 3. 要提高纪律观念和时间观念,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得私自更改校本课程活动时间。遇特殊情况要提前请假。 4. 授课老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前制订学期计划,认真准备并上好每一节课。课程内容设计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内容有趣味,能吸引学生。 5. 加强管理,每次活动前要做好点名工作,人数始终相对一致,并做好缺课记录。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 6. 安全第一,带学生开展活动时要组织好,考虑到各种安全因素。 7. 不得私自给学生统一购买学习资料和活动材料等。 8. 要教育学生爱护活动教室的物品,保持环境卫生。 四、检查安排

开学初,将所开设的校本课程分成两个大组,原则上每学期安排4位校领导分成两个检查组,分上半学期与下半学期进行每周督查。教科室每周进行巡查。 检查组督查内容: 1.检查记录每次活动的各班级生数,了解缺课学生情况,若无故缺课,应及时通知班主任。 2.检查并记录每位授课教师的上课或协助管理老师的情况,并作出相应评价,打出相应等第。 3.可随机抽查授课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方案等。 学期末,四个检查组分组对授课教师进行考核,收取检查活动记录等相应资料,并打出相应分数,作为最后校本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五、成果展示 每学期成果展示分两块进行:一是过程性活动展示;二是学期末汇报展示。 (1)过程性活动展示,要求授课老师或协助老师每月月底上传学生在一个月学习期间的相关学习、活动的照片或者开展的一些活动方案等过程性资料。【每个月直接上传学校网站】 (2)学期末汇报展示,要求在每学期最后一次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与展示。汇报形式由授课教师自行设计和安排。 六、考核办法 每学期考核分两块:(1)最后一次校本课程活动时,检查组将根据授课教师上交的“活动记录本”和相关材料情况,以及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量化打分,得出相应考核分数。(2)对每月月底上传的过程性活动资料,由教科室分月进行统计,并根据质量进行打分。 最终积分计算方式:检查组考核分数占60%,过程性积分占40%,两方面的合计分数为最终积分。由学校根据最终积分评出教学质量奖。

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公司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促进员工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提升员工队伍业务水平及实际工作能力,造就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特制订《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作为各级人员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 二、适用范围 公司各层级员工及各部门开展的各类培训及相关活动均适用于本制度,另人力资源部为本制度实施的协调、监督及管理部门。 三、培训管理 1、培训安排应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并结合个人兴趣,在自愿的基础上兼顾合理公平。 2、凡公司员工,均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权利与义务。 3、全公司培训规划、制度的订立与修改,所有培训费用的预算、审查与汇总呈报,以及培训记录的登记,培训效果的检查与资料存档等相关培训事宜,以人力资源部为主要权责单位,各相关部门负有提出改善意见和配合执行的权利与义务。 四、培训体系、形式和内容 1、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包含新员工入职培训、毕业生导师带徒岗位培训、管理

人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四个模块。 2、培训形式 根据企业需求及公司实际情况,采取业余培训、集中培训与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实施培训。 3、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应根据企业员工现有知识结构、岗位及专业特点,在培训内容上各有侧重。 (1)新员工入职培训以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规章制度、发展目标为重点,协助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顺利进入工作岗位。 (2)毕业生导师带徒岗位培训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固定导师责任制形式,主要对其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指导、工作疑难问题的解决,使其按照任职岗位的要求,尽快熟悉业务内容及工作流程。 (3)管理人员的培训应以企业战略、经营目标、方针政策和领导管理艺术等知识为重点,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决策能力。 (4)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应以各专业特点而定,重点进行建筑装饰行业新的规范规程、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更新、扩展、深化知识的继续教育,提升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上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以增进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培训流程 1、培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 各部门应根据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确定部门培训需求计划,并

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

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赵春山 全面推行学分制是我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作已于2002年9月份正式启动,首先以旅游专业为试点进行实验,经过旅游02班两年典型实验,有20名学生积满学分达到毕业标准,提前办理了毕业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我校承担了河北省《职业学校弹性学分制教学改革实践探究》的研究课题,在总结旅游02班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完善了学校《学分制课程改革方案》、《学分制实施细则》、《学分制选课细则》、《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基本要求》和《实行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等学分制文件,构建“学分制”的基本构架并在全校推开。 2006年4月22—26日,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全国《首届深化弹性教育体制专题研讨会》上,我代表学校作了题为《弹性学分制教学改革实践探究》的典型发言,向全国代表介绍了我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经验,经过有关专家评审我校荣获了全国职业教育十佳创新单位的称号。下面我从以下十个方面介绍一下我校学分制教学管理。 一、什么是学分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1、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2、学分制打破了修业年限的限制,采取弹性学制学籍管理(2—5年);3、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学分互通互换制;5、学分打破了传统的按专业、年级和班级进行教学与学生工作管理的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二、为什么要进行学分制改革? 学校推行学分制,是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年制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校实行的是学年制,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年制暴露出种种弊端,难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学分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推行学分制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各教学科(室)和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分别由科(室)主任和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组具体情况按学期制订。 第六条教务处应在放假前编制完毕新学期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其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学校整体安排和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计划),也应结合实习、实验条件等具体情况。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经教务例会讨论、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后,以学校名义印发至各科(室)实施。 编制校历应注意: (1)新学年开始为9月1日(逢双休日顺延);(2)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共42个教学周,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入学与毕业教育、公益劳动、考试和机动时间等(含公休); (3)寒暑假每学年共10周,一般寒假3周(含春节),暑假7周。 学校在编制校历时,因特殊原因要延迟开学或减少教学周数,应事先征得学校主管部门(指区、县教育局,各委、局、控股集团公司及其他主管

部门,下同)的同意。 第七条教务处在学校印发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的同时,下达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学期课程设置及教师任课计划)。各科(室)应根据统筹兼顾、新老结合、择优安排、合理负荷等原则对新学期的教师任务作出初步安排,并报教务处。教师教学任务须经教务例会讨论调整,分管校长批准后正式确定。教务处应于放假前颁发教师教学任务书,开学后制成各班教师任课一览表,印发各科(室)。 第八条教务处编制课程表一般应于放假前一周完成,经分管校长审定后在放假前将教师课表先分发至每一位任课教师。课程表包括学校总课程表,分班课表和教师课表等。课程表一经排定公布不允许轻易变动。学校应建立“排课、调课、代课及停课制度”。 第九条教务处应经常检查各班级教学日志填写情况,用以考核学生出缺勤情况、教师授课情况以及统计教师工作量。

2020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2020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程,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带来关于20xx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篇(一) 教师素质 1、熟悉教材,驾驭教材,并能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教材,教学设计有新意。 2、教学基本技能全面,善于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应变能力强。 3、思维能力强,能抓住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 4、语言准确、规范、流畅,表达力强,普通话好。 5、教态自然、亲切、大方,富有亲和力。10 教师教学行为 1、能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活动安排适当、有效。 2、能适时、适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其它教具、学具为教学服务。 3、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适当地提出富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探索价值的问题。 4、能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实践、交流和总结。 5、既能面向全体,又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重视

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 学生学习方式 1、学生普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 2、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强,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 3、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地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思路清楚,思维活跃。 4、同学间能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分工明确地进行有序和有效的探究。 5、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反思,发挥求异、求新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1、教材处理、开发或改编得当,有新意,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自然。 2、教学环节安排合理,过渡自然,能从生活中引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探究点、合作点定位准确,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4、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关系融洽。 教学效果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 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刚要》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 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 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 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的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开发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针对校本”, 就是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课程.

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面向课程”, 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试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 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 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凸显个性”, 强化课程个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动态发展”, 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本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 程将被淘汰.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学校在第二周将拟开设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拟开设的校本课程原则上由申请该课程的教师本人承担,特殊情况也可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3、教师在接到校本课程开设任务通知后,应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待学生选课结束后,由学校正式下发开课通知.原则上每门课程应有1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课,特殊情况由学校与开课教师商定. 五、教师管理 1、接到学校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当修改. 3、教师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核登记册、学生成绩册交到学校归档. 4、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应自编讲义,写出教案(课件).

员工再培训管理制度汇编

员工再培训管理制度 使新进员工熟悉和了解公司基本情况、相关部门工作流程及各项制度政策,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特制定相关制度。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目的 促进和帮助员工持续进步以满足公司发展需求,增强企业凝聚力,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优势。 2、范围 2.1公司经营宗旨、理念、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培训;使员工掌握公司的共同语言,具有共同的价值观。 2.2员工岗位技术培训;通过技术和技能培训,让员工尽早掌握工作要领、工作程序与方法,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2.3执行新任务之前进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技能得以提咼和充实,使其具备多方面的才干,减少工作失误,提咼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我们企业的效率。 2.4为未来的某一任务和目标进行专题培训,以保障未来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2.5职工素质提高培训;通过培训使团队更为团结、沟通更为有效,以提高团队战斗力。

3、职责 3.1行政部 (1)在总经理指挥下,策划、组织和实施公司全员的内训和外训。 (2)监督检查公司所有培训活动的实施及效果验证,建立员工培训 档案,妥善保存所有培训实施记录。 3.2各部门领导 负责本部门培训需求的调查,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培训教材的编制;以及培训活动实施效果的验证。 3.3总经理 负责员工培训活动的指导,确定培训活动的发展方向;以及专项培训计划实施的安排及批准。 4、培训频率控制 4.1行政部负责组织公司专题培训,在总经理指导下进行。 4.2各部门每月组织本部门员工培训至少一次。 5、新员工培训 凡公司新员工,其入职培训程序分为两个阶段: 5.1第一阶段(职前培训):在新员工到岗后的七天内进行完毕。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公司经营理念,现有规模和发展前景,公司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能,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各种科技信息平台的使用方法等。学习所遇到的问题由行政部做出解答,七天后行政部发出《新员工职前培训反馈表》,由受训者填写后返回行政部存入其个人档案。 5.2第二阶段(上岗培训):由新入职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组织对其拟定

2016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整)

2016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整) 公文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整)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常规工作则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为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特拟定本细则。 一、计划的制定 学期初,教师要及时制定规范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制订要作到:据标准(新课程标准)、依教材、切实际(符合时间排合理)求实效。 1、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①学生基本情况分析②、教材分析③、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④教学进度计划安排。 2、计划在本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完成并上交教务处审阅通过,符合要求准予实施,不符合要求者,重新制定。 二、备课 1、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坚决杜绝不备课就上堂讲课,新聘、调入教师必须按教材体系备好详案:要有较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有一定教学经验和教学任务重的老师可以备略案。 2、备课内容必须与上课内容符合(以学生班务日志记录为准),否则视为无效。 3.电子备课,每节备课应有:要有较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 三、上课 页脚内容1

1、教师在上课铃前1分钟应到达教室门口,巡视学生上课准备情况;上课铃响,进入教室,师生问好后开始上课。 2、上课要有计划,要实践教案。教学过程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3、上机、实验实作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4、体育课、音乐课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每堂教学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严禁整堂课学生自由活动安排。 5、自习课教师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得离开教室,不得在走廊外聊天等。 6、教师要服装整洁,仪态端庄,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上课禁止打接电话和抽烟等。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应目的明确,紧扣教学目标,难易适度。作业批改中杜绝大“√”大“×”现象,作业本上应可批注。 (一)初中 1、语、数、外、理、化书面作业检查要求: ⑴作业全批全改,每期批阅次数语、数、外不少于60次;物理、化学不少于50次;政治、历史不少于40次;地理、生物、音乐、美术按实际课时记数。 ⑵期末复习阶段的作业可以试卷讲评为主,试卷讲评不做为作业处理,但如已批改可做为三次作业处理。 2、认真批改作业,每次作业应详批详改,无学生批改现象,无划大勾现象,严禁弄虚作假,一次批改多个日期 页脚内容2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 东港六中

东港六中校本课程实施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部门及人员职责 1、领导小组工作职能,主要职能是审议决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同时负责课程教材建设、教师培训、教学指导、监控与评价,承担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2、审核组工作职能,负责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已有成熟课程设计,开发新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指导。 3、课程研发小组工作职能,负责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已有成熟课程设计,开发新课程,以及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各项业务工作。 二、建立相关制度,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1、审议制度 ①学校全体教师均有权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在学校进行动员与培训后,可以自主申报。 ②教师在接受专门培训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和《课程纲要》等相关资料上交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会审。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和评审后,决定开发科目及实施的人员。 2、管理、监控、督导制度

①建立计划、总结交流制。凡承担校本课程的教师在教学处及教研组的指导下,针对自己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实际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组织集体交流、互相借鉴;学期末教师进行全面总结。 ②教导处每学期要安排专题督导,监控、指导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工作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价。开课情况将在评选优秀教研组与备课组时做重要参考。 ③每学期必检查项目有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评价成绩、学生满意率等。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按照教学常规进行教学。 3、激励制度 ①有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考核纳入到日常考核与期未考核之中。 ②有关校本课程的相关资料学校给予优先办理。 ③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 参加评优、评先、晋级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④作为评选校级骨干教师和优秀课的优先条件。 4. 经费保障制度 ①学校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和专用教室的建设,添置教师用书,合理配置教学设备。 ②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必需使用的费用有权申报(写书面使用申请)。得到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的审核批准后,必须专项使用。

在职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在职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企业的培训工作,有效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员工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在职员工。 三、培训管理计划 1、培训制度在职培训计划根据人力资源部调查汇总的各部门在职人员培训需求制订和执行。(见附表一) 在职培训分为必修培训和选修培训两部分。 1.2.1 必修培训: (1)培训由内训师负责。 (2)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素质学习、技术操作学习、管理学习三方面。课程安 排参见附表2。 (3)每个在职员工每月参加必修培训的最低时限为4 学时;基本素质、技术 操作及管理学习的培训每项最低参与课时为1小时/ 月。 (4)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准时参加所报课程,需提前向部门内勤办理请假手续,经部门内勤汇总后于培训前一日交于人力资源培训部。 (5)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完成最低课时要求,于当月可参加补报,填写补报单(见附表3 )。由部门内勤汇总补报人数后,统一领取补报单。 1.2.2 选修培训:分为两种方式: (1)由培训部安排课程、组织协调,专业内训师授课; (2)企业各部门根据自身需求向培训部提出培训课程申请,填写《培训申请表》(见附表4),并自行选定/ 推荐内训师。(推荐的人选由各部门自行沟通,培训部负责组织对其进行考核。) (3)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素质学习、技术操作学习、管理学习三方面。 (4)每月参加选修培训的时间应不少于2 学时。 (5)部门培训的课时经批准可被记入“选修培训”,并可冲抵选修培训的最低时限。 每个在职员工可根据自己意愿选修各个部门任何培训课程。

6)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准时参加所报课程,需提前向部门内勤办理请假手续,经部 门内勤汇总后于培训前一日交于人力资源培训部。 (7)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完成最低课时要求,于当月可参加补报,填写补报单。由部门内勤汇总补报人数后,统一领取补报单。 选课流程参见流程图(附表5)每个员工修满必修及选修要求学时后,可再根据自身需求申请任何课程的培训。需填写旁听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批准方可参加,培训结束后由人力资源培训部经理确认签字(两天之内均有效,培训当天不计入该期限),课程学时记入员工培训档案。 2、内训师选拔制度 (1)内训师采用公司内部员工兼职的方式。内训师在日常工作中归属其原部门管理,在培训与指导工作中归属板块人力资源部管理。人选由各分公司、部门、分店推荐或个人自荐,填写《内部培训师推荐(自荐)表》,由各分公司/ 部门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审核,报人力资源部审核。 (2)各公司、部门、分店根据业务需要和人才培养发展需要设置内部培训师。部门按照人数设置内训师,原则上按照员工人数10:1 的比例进行设置每部门至少设置一名内训师, 内部培训师与带教可由一人兼任。人力资源部初步审核后,组织各分公司、部门和分店负责人确定内训师人员名单,报公司领导审批。 (3)内训师选定后,根据培训内容自拟课程内容、学时、PPT等,并交于人力资源部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 详情参见《内训师管理制度》 3、培训申请制度 凡提出选修培训的部门及人员应先规范填写培训申请表,由其所属部门相关负责人签字 同意后报至人力资源培训部,经培训部审查核准后方可进行培训。 4、每次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时间由人力资源培训部根据培训计划和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安排日程。 5、奖惩制度每次培训需准备签到表等,作为之后对该员工培训评估依据。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奖惩。培训学分成绩作为优秀员工评选依据之一。(见附表6) 6、培训考核评估管理 每次培训前,需进行培训签到(见附表7)。 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需组织学员对培训效果进行满意度评估(见附表8),并将培 训效果评估结果进行整理、汇总。 内训师可根据课程需要,自行安排是否考试。考题自拟。

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现状和思考

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现状和思考-教育管理学论文 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现状和思考 陈雯,张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笔者通过对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现状进行总结,肯定了成绩,同时对教学管理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管理;现状;建议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12-03 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机制,通过实施多样的教育规格和采用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计算单位,并根据学生已取得的一定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1]。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了学分制,它给高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题。而由“教学”和“管理”集合而成的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学分制系统运行是否稳定、效果是否良好和教学质量是否得到保证。 一、学分制概述 学分制起源于18世纪末德国的课程选修制,后被引入美国,并在美国高校得到广泛运用与发展。我国开始以学分制为主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之后,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学分制概念,主要有学年学分制、复合型学分制、计划学分制、全面加权学分制和特区学分制[2]。 二、教学管理现状

1.学分制管理制度。在实行学分制之前,教学方面最重要的变革就是学分制学生管理规定。在考核与成绩记载、学籍时间、转专业、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等方面都有所变化。学生成绩登记表的课程成绩以该门课程四项成绩的最高成绩予以记入;学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在校最长年限为八年(含休学);学生在一年级结束时可因成绩优秀、有专业特长或者某种特殊原因不转专业即无法继续学习来申请转专业;除了在受过处分、实践环节不合格等方面相同之外,增加了必修课学分加权平均成绩必须达到一定分值的要求。 2.教学计划修订和管理。制定了学分制管理制度之后,与之同等重要的是教学计划框架改变和修订以及管理。我校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最初作了以下变革:一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识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本位,把学校培养人才的定位和各专业特色融于培养方案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结合、统一规格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结合,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二是进一步精简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突出理论联系实践,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不少于15%~20%,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提高至25%~35%左右;三是强化全面服务中国气象事业的“三个主动”的指导思想,开设气象特色课程模块;四是将毕业总学分规定为180,比之前的总学分提高了20%,并且尽可能提供较多的自主选择课程机会。 3.学分制信息支持系统。学分制给予学生极大的选课自主权和学习空间,并且学生可以多次对不及格课程或者对成绩不满意的课程进行重修,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管理工作量和复杂度,此时若仍然采取手工方式进行选课和重新学习报名,则既不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又使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更加繁重。在此情况下,

教学管理制度(全部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 为加强计算机培训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全面落实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 1.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时间和顺序组织教学。 2.坚持领导查课制度。分管教学的领导每月要查课一次,检查教学大纲落实情况。 查课后要认真填写查访记录。 3.教员不得擅自调课,确需调课的,须经分管教学的领导批准并做好交接工作。 4.教员实行备课试讲制度。教员按照教学任务编写教案,认真备课并进行试讲,合格后上岗执教。 5.学员补课的规定。学员缺课时由任课教员补课,达不到规定学时的不准参加结业考试。 6.教学日志、培训记录的填写。教学日志、培训记录由学员、教学老师、教学负责人分别填写,分管校长签章,留存入档。 二、教学实施计划管理 1.教务处负责制定理论教学和实际电脑操作训练的教学实施计划,报给分管教学的领导批准后实施。 2.理论教学和电脑操作训练负责人要经常检查监管教学计划实施隋况。各队长、组长也应加强对所属的教员进行检查。 3.计时培训管理。教学负责人根据学员学习情况安排各阶段教学,实行计时培训制。理论课时为30课时,实操课时为70课时。 三、教学日志记录管理 1.电脑培训记录是考核学员培训学时的合法凭证,培训记录、教学日志上的信息应分别由教练员和学员根据教学情况按教学大纲要求填写,不得涂改。 2.认真填写培训记录。训练结束后老师和学员必须认真填写教学情况和签字认可,任何人不得代签。并加盖学校培训学时审核专用印章。 3.教务部门持计算机培训记录到人社局管理部门审核后,凭计算机培训记录及相关手续到公安部门约考。 4.计算机培训记录一式三份,培训结束时,经人社管理局审核批准方能组织考试。 5.学校留存的计算机培训记录存入学员档案。 四、教学现场检查和教学质量评估 (一)教学现场检查 1.教学负责人每天必须对训练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包括学员学习进度情况、老师教学情况和服务情况。 2.发现不良情况的,要及时纠正。 3.对检查出来的结果要做好记录。并在每周总结时进行通报。 (二)教学质量评估 1.学校每半年对教学质量进行一次评估。 2.教学质量评估由教学质量评估小组组织评估。 3.教学评估领导小组按照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进行评估。 4.评估结束后由评估小组写出评估报告。 5.学校根据评估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凭祥市鸿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2014年8月 教练员管理制度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本制度所指的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辅导、课外活动、学业考核与评价、教研活动。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应体现在上述各个环节之中。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和需要,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该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质量监控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2、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订,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制订与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订,开学后一周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本学期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学情拟定教学进度及

教学中应注意和改进的措施。具体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教学措施等。 4、各类计划制订后,交学校教导处存档,学校要对计划实施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教研组和学科教师要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反思,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备课方式坚持“两个结合”,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书面备课、电子备课(参考一些网络资料)、和教材、教师用书批注相结合。并至少坚持做到提前一天备课。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确保每节课的教学有目标,有容,重难点突出;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容和要求如下: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结合听课活动,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的高校课程选择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的高校课程选择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引发了高等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热潮,使高校课程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本文从课程编制这一维度,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选择的一致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以及温州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就课程选择与组织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分制;课程;选择 课程作为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中介,其设置的合理与否、课程质量的高低、其实施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高级专门人才的质量。就课程领域而言,主要是三个环节: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本文拟从课程编制这一维度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的课程选择与组织问题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选择 确立培养目标是课程编制的首要任务。培养目标体现了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规定了人才培养活动的指向。美国学者斯塔克将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分为三个层次,即单门课程的编制、培养方案的编制和以学院为单位的课程编制。课程编制活动的分层次决定了培养目标的确立也应是分层次的。 宏观层次培养目标,即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明确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我国高校宏观培养目标。 中观层次培养目标,即学校培养目标,是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是高校课程选择和体系构建的大类依据。中外高等教育史上,人才观不同导致的有关大众人才与精英人才、学术人才和实用人才、通才和专才的争论一直不休。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应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校根据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特征,综合考虑学校的传统、地域、服务面向、资源等因素,经调研、论证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提出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既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宽广的专业口径,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社会需求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竞争力。 微观层次培养目标,即学校各专业培养目标,是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专门人才”的问题。此目标由各学院依据学校总的培养目标,对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论证后组织制订,做到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培

教学管理制度全部制度

-- 教学管理制度 为加强计算机培训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全面落实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1.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 规定的内容、时间和顺序组织教学。2.坚持领导查课制度。 分管教学的领导每月要查课一次,检查教学大纲落实情况。查课后要认真填写查访记录。3.教员不得擅自调课,确需调课的,须经分管教学的领导批准并做好交接工作。 4.教员实行备课试讲制度。教员按照教学任务编写教案,认真 备课并进行试讲,合格后上岗执教。 .学员补课的规定。学员缺课时由任课教员补课,达不到规定学时的不准参加结业考5试。 .教学日志、培训记录的填写。教学日志、培训记录由学员、教学老师、教学负责6人分别填写,分管校长签章,留存入档。二、教学实施计划管理 .教务处负责制定理论教学和实际电脑操作训练的教学实施计划,报给分管教学的1领导批准后实施。

.理论教学和电脑操作训练负责人要经常检查监管教学计划实施隋况。各队长、组2长也应加强对所属的教员进行检查。 .计时培训管理。教学负责人根据学员学习情况安排各阶段教学,实行计时培训制。3课时。70 30 课时,实操课时为理论课时为三、教学日志记录管理 .电脑培训记录是考核学员培训学时的合法凭证,培训记录、教学日志上的信息应1分别由教练员和学员根据教学情况按教学 大纲要求填写,不得涂改。 .认真填写培训记录。训练结束后老师和学员必须认真填写教学情况和签字认可,2任何人不得代签。并加盖学校培训学时审核专用印章。 .教务部门持计算机培训记录到人社局管理部门审核后,凭计算机培训记录及相关3。公安部门约考手续到.计算机培训记录一式三份,培训结束时,经人社管理局审核批准方能组织考试。4 .学校留存的计算机培训记录存入学员档案。5四、教学现场检查和教学质量评估(一)教学现场检查 .教学负责人每天必须对训练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包括学员学习进度情况、老师教1学情况和服务情况。.发现不良情况的,要及时纠正。2 .对检查出来的结果要做好记录。并在每周总结时进行通报。3(二)教学质量评估

初中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初中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学工作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化,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法规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制定本常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总则、教学管理常规、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和教科研常规五部分。 一、总则 第一条教学工作常规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教学工作的政策要求,以及新的课程理念,借鉴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制定的教学工作规范。建立与遵循教学工作常规,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效地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确引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以保证学校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 第二条本常规力求体现正确的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管理的艺术性,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 第三条本常规由学校具体落实执行,教务处予以指导并检查。 第四条本常规是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基本常规要求,请各位教师认真遵照执行。 二、教学管理常规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各年级组要科学组织协调教学全过程,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工作指挥系统,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以及本校实际,制定和完善以人为本的促进学校和师生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备课、上课制度,学校会议制度,教师办公制度,学生管理和德育制度,防流控辍制度,学校考勤制度,校园环境管理制度,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教师和学生评价及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师监考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教学和电教管理制度,图书阅览管理制度,中学生一日常规要求等。 第六条制定工作计划。学校、教研组、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分别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学校制定学校年度、学期、周工作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教研、科研工作计划(含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教研组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学习困难学生帮助转化和特长生培养计划等。 第七条合理安排课程。严格按照部颁《课程计划》要求,合理安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科学编排课程表,做到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开学后及时将课程表及任课教师安排表报镇中心学校审查备案。 第八条落实领导上课、听课、指导教研活动制度。校长、副校长必须一门主课。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 0节,分管业务的副校长不少于3 O节,教务主任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建立学校领导每周一次的“集体调研课制度”,共同听课、评课,把握教学实情。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学科教研活动并全程参与教研活动。 第九条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建立“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一线的教学常规检查系统,对教学常规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学校每月至少详查一次,并做好纪录,纳入教师业务考评档案。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及流程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及流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 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 计划如下 :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 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 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 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 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 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 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 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 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 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 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 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 :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 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时。 2、基础性原则 :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 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 :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 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王保柱,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 :王宙红、杨翠珍,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 :郭星、刘艳、杨康、范君、焦玲燕、陈喜、杨静、 王首艳、李艳云、屈变玲、秦立波、郝丽红。 (二 )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