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阳和汤

阳和汤

阳和汤
阳和汤

阳和汤

来源

<外科证治全生集>。

歌诀

阳和汤法治阴疽,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桂姜炭,麻黄白芥甘草从。

组成

熟地黄30克麻黄2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6克(炒,研) 肉桂3克(去皮,研粉)生甘草3克炮姜炭2克

用法

水煎服。

病机

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

功用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阴疽——阳虚寒凝而成之流注、阴疽、脱疽、鹤膝风、石疽、贴骨疽等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者。

方论

方中重用熟地大补营血为君;鹿角胶生精补髓,养血温阳为臣;姜炭破阴和阳,肉桂温经通脉,白芥子消痰散结,麻黄调血脉,通腠理,均以为佐;生甘草解脓毒而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阳回阴消,血脉宣通,用于阴寒之证,犹如离照当空,阴霾四散,故名"阳和汤"。

辩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阴疽之代表方。以患部不红不热,皮色不变,漫肿无头,伴面色白,口中不渴,舌淡脉细。

临证加减兼气虚不足,加党参、黄芪;阴寒重,加附子。

配伍特点

补血与温阳合用,祛痰与通络相伍。

现代应用

现用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禁忌

疮疡阳证、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均忌用。

实验研究

对结核菌的抑制作用《中成药研究》1981(11):41,据对5例顽固结核病例的痰培养进行抑菌试验,证实本方确有抑制结核菌作用。但方中七种药物单用则无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在什么情况下口服阳和汤

(1)全身表现:体倦乏力,夜寐盗汗或自汗,饮食欠佳,大便干涩,午后烦热,舌绛红苔少,脉细数

(2)局部表现:患部皮肤漫肿无头,皮温偏高,按痛或破溃流脓后流脓水不止,患部皮肤弹性下降色泽晦暗者

在运用上亦可随症加减,如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其效更佳,胃纳差,家鸡内金,神曲:神志不安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等

医案举例

1 软骨炎

患者,男,40岁,1999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因不慎雨淋后,渐感右侧胸部第二肋骨处有一痛点,范围如红枣大小,皮厚质地硬,拒按,按之痛甚,但无灼热感,伴畏寒。胸片检查提示:软骨炎,经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10天后无效。来诊时见诸症如上述,舌苔白润,脉沉弦。证属寒湿凝滞,气血不通。治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化瘀行气。方用阳和汤加味。处方:熟地15g,鹿胶10g,肉桂10g,麻黄10g,白芥子20g,炮姜10g,甘草8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香附15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5剂后,疼痛减轻,效不更方,继服15剂后,局部触之无痛感,硬结消失,诸证悉平,随访一年无复发。

按:本例患者因外感寒湿,寒凝血滞,气与血互结皮肤腠理之间,气血不通,形成硬结,不通则痛,故见疼痛,局部拒按,阳气不能温养皮肤,调和营卫,故见畏寒怕冷。《济生方痹》云:“皆同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此为寒湿凝滞所致。阳和汤温补气血,散寒通滞,加桃仁、红花、当归、香附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气行则血行,故诸证消除。

2 淋病

患者,女,26岁,已婚,1997年3月6日初诊。患者一年前南下打工,因不洁性交,出现小便涩痛,阴部奇痒、流白浊伴灼热感。西医诊断:淋病,阴道滴虫病。经用菌必治输液治疗、甲硝唑阴道塞药、内服金鸡胶囊后,症状减轻,但因其不继续治疗,延诊月余,症状加重后前来就诊。诊见:表情淡漠,痛苦病容,带下腥臭、如丝状绵绵,外阴及大阴唇肿胀,舌苔白润厚腻质淡,脉沉濡而滑。属中医淋病、带下、阴痒范畴。证属素体阳虚,冲任虚寒,寒湿下注。治宜温阳散寒,调理冲任,杀虫止痒。方用阳和汤加减,处方:熟地15g,鹿胶10g,肉桂10g,炮姜10g,麻黄10g,白芥子20g,甘草10g,茯苓15g,地肤子20g,五倍子15g,苦参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外用蛇床子20g,地肤子20g,白鲜皮20g,五倍子10g,苦参10g,水煎洗外阴,每日2次,以服外洗5剂后。带浊变稀,阴痒减轻,守方继服10剂,外洗15剂,诸证皆除。为巩固疗效,嘱服完带汤改丸调理善后。

按:淋病为性传染病,本例患者因发病日久,肾阳虚衰,冲任失调,阴霾笼罩,寒湿内停,外阴失去阳气精血的濡养,故肿胀而硬厚,外阴营血不荣,阴浊下注,故奇痒难忍;肾阳不振,湿性重浊,故带下腥臭。方以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使阳气升,浊气降,精气盛则冲任充,加太子参、淮山、茯苓健脾祛湿,地肤子、五倍子、苦参杀虫止痒。内服外洗,双管齐下,药证相符,故获病瘥。

3 指硬肿症

患者,男,38岁,2003年11月21日初诊。患者右上肢食指肿胀,麻木不仁,关节失去灵活,疼痛三天三夜,呻吟不止,彻夜难眠,乡村医生注射安乃近、青霉素,内服消炎痛无效,疼痛不减,遂来院就诊,诊见:痛苦病容,呻吟不止,右上肢食指明显肿胀,关节运动受限,触之皮肤坚硬,无灼热感,证属寒湿凝滞,气血郁阻,血络阻塞。治宜温阳通脉,活血化瘀,利湿削坚,方用阳和汤加味,处方:熟地15g,鹿胶10g,桂枝10g,炮姜10g,麻黄10g,白芥子20g,甘草8g,桃仁10g,红花10g,细辛10g,当归15g,川芎15g,泽泻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进服5剂后,肿胀变软缩小,关节运动好转,疼痛减轻,能安静入睡。切中病机,守方继服15剂,疼痛消失,指软肿消,活动自如,诸证悉除。

按:指硬肿症是西医诊断名称,属中医学痹症、阴疽范畴。此病寒冬腊月多见,三九严寒当冲,寒邪侵袭身体肌肤。本例患者素来阳虚体弱,寒邪侵袭食指,以致寒凝血滞,血络受阻,形成闭阻,不通则痛。阳和汤中熟地、鹿胶、桂枝、细辛、炮姜、麻黄温阳通脉,散寒通滞;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泽泻、白芥子利湿软坚。诸药合用,痛止病愈。

我今妙用阳和汤

51 中华养生保健2010年4期4月1日出版 叹说:“这得多大的心火呀?!” 有了这个概念,再继续问就有了方向,才知道由于生意上的原因,他这几天心理压力很大,合同到期了不能履行,要和客户解释,他心力交瘁,心火旺盛,导致心神不宁了。 牛黄清心丸!赶紧吃牛黄清心丸!老师开了处方,家属从药房拿到了药,也是同仁堂出的,质量最好的一种,当时就吃下两丸,同时静脉点滴疏通血管的常规药物。到了晚上,他的神志就基本恢复了,开始问身边的人:“我怎么会在这里?”好像刚从梦里醒过来一样,也说出了意识混乱的原因,就是因为生意急的! 这个病人当晚就出院了,临走时已经如正常人,牛黄清心丸成了他的急救药。后来我在门诊又遇到过他,他告诉我又到年底了,生意忙,为了保险,提前吃牛黄清心丸了。只要他觉得压力 大得要崩溃的时候,就先吃一颗牛黄清心丸,这个去火药现在成了他的定心丸了。 因为入心经,所以不用担心吃这个药会像吃牛黄上清丸那样泻肚,它清泻的心火不是通过大肠排出的。并且里面有山药补着脾胃,即便原来有些脾胃虚弱,也没大碍。 除了心烦,如果出现轻微的意识障碍,突然间糊涂了,且血压突然很高,也可以吃,同时送医院检查仔细,不能只用牛黄清心丸就一了百了,用它只是减缓病情,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说到血压高,还有一种牛黄降压丸,比牛黄清心丸更有针对性,主治“心火旺”加“肝阳亢”的高血压,人要比较壮实,有头晕目眩、舌头红等症状,而腰腿酸软不很明显,也没有腿脚发冷的感觉,是实性的。如果是虚性的高血压,则吃 了也不会降。 治疗阳虚失眠症 中医汤方的名称,有的就是定义。定义的意思就是用最少数的字,表达这个词的全部意义。阳和汤只有三个字,表达什么意义呢? 中医治病讲阴阳平衡。阳和,就是用阳气来讲和。生了病,阳气不足,阴寒就盛起来了,叫做阴盛阳衰,变生出很多疾病。但没有阴气也不行,因此,就必须增加阳气来和解,不能一味来助阳。这说明药方是热性的,又是温和的。可以用来补阳,又不会伤阴(也就是不会干燥生火)。这就叫阴阳平衡。 一天,我的一陈姓朋友找我治疗,诉说自己失眠很久,很怕冷,服热性的药不行,会牙龈出血。服一些安神镇静的方子,一点效果也没有。那时 文/潘德孚 我今妙用阳和汤

阳和汤对小鼠肝癌HepA抑制作用及对荷艾氏腹水癌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阳和汤对小鼠肝癌HepA抑制作用及对荷艾氏腹水癌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3-02-25T13:58:23.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肖雅1 黄立中2 [导读] 阳和汤大剂量对移植性HepA瘤株有一定抑制作用。阳和汤三个剂量均能延长荷EAC小鼠生存期。肖雅1 黄立中2(1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江苏南京 210028)(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摘要】目的:观察阳和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选用小鼠肝癌HepA瘤株,移植于昆明种小鼠左后肢外侧皮下,随机分为阳和汤小、中、 大剂量组、化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末次给药次日处死动物,剥离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选用小鼠艾氏腹水癌(EAC)瘤株,接种于昆明种小鼠腹腔,分组同前,给药9天,观察记录每组小鼠生存期,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阳和汤小、中、大剂量对HepA的抑制率分别为2.72%、19.05%、34.69%,大剂量组瘤重与模型对照组瘤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和汤小、中、大剂量组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26.56%、48.44%、36.72%,中、大剂量组生存期与模型对照组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剂量组生存期与模型对照组生存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大剂量对移植性HepA瘤株有一定抑制作用。阳和汤三个剂量均能延长荷EAC小鼠生存期。 【关键词】阳和汤肿瘤温法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中医治疗阴疽名方,也是温阳散结的代表方。近年来,有报道阳和汤治疗恶性肿瘤取得了一定疗效[1-4],且研究表明能明显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6]。研究表明,阳和汤中许多单味药都具有抗肿瘤作用[6-8]。本实验观察了阳和汤对多种动物肿瘤的抗肿瘤作用,为临床应用阳和汤治疗恶性肿瘤提供进一步研究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药物:阳和汤: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所载,熟地30g(一两)、肉桂3g(一钱)、麻黄2g(五分)、鹿角胶9g(三钱)、白芥子6g(二钱)、姜炭2g(五分)、生甘草3g(一钱),按原处方比例称取药材,经水煎取汁醇沉,鹿角胶烊化,混合并浓缩而成,实验用药生药含量为1.5g/ml。环磷酰胺(CTX):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氟尿嘧啶(5-Fu):江苏南通制药总厂生产。 1.2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瘤株:小鼠HepA瘤株、小鼠艾氏腹水癌瘤株由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提供。 1.4实验方法 1.4.1阳和汤对小鼠肝癌HepA抑制作用取荷瘤7天生长良好的昆明种小白鼠,无菌条件下抽取HepA瘤液,以生理盐水1:2稀释,取0.2ml(约含瘤细胞1×106)瘤液,无菌操作,注射于小鼠×后肢外侧皮下,接种次日称重,随机分为五组:阳和汤小、中、大剂量组,5-Fu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阳和汤组药量按14.3/kg、28.6g/kg、4 2.9g/kg,模型对照组按20ml/kg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当日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10日,5-Fu组给予5-Fu 20mg/kg,皮下注射,次日给药,隔日一次,共5次,末次给药的次日处死动物,剥离皮下瘤块,称瘤重,计算抑瘤率。肿瘤抑制率公式为:(模型对照组瘤重-给药组瘤重)/ 模型对照组瘤重×100%。 1.4.2阳和汤对荷艾氏腹水癌小鼠生存期的影响取荷瘤7天生长良好的昆明种小白鼠,无菌条件下抽取癌性腹水,加生理盐水,按1:3稀释,昆明种小鼠50只,每只腹腔接种瘤液0.3ml,接种次日称重随机分为五组:阳和汤小、中、大剂量组,CTX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另取10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同日接种等量生理盐水。阳和汤药量按14.3g/kg、28.6g/kg、4 2.9g/kg,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按20ml/kg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当日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9天,CTX组腹腔注射CTX 75mg/kg,从接种瘤株后第3天开始,隔日1次,共4次。每日观察并记录小鼠死亡情况,至21天止,超过21天按21天计算。计算各组小鼠平均生存天数及生命延长率。生命延长率计算公式为:生命延长率=(观察组平均生长天数/模型对照组平均生长天数-1)×100%。 1.5统计方法:测得指标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多组与一组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 2 实验结果 2.1阳和汤对小鼠肝癌HepA抑制作用阳和汤小、中、大剂量组瘤重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其中,大剂量组瘤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小剂量组瘤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和汤小、中、大剂量抑瘤率分别为2.72%、19.05%、34.69%,5-Fu抑瘤率为42.18%。提示阳和汤大剂量对移植性小鼠肝癌HepA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4.69%,但其抑制作用不如5-Fu,中剂量作用不明显,而小剂量则无抑瘤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见表1。表1 阳和汤对小鼠肝癌HepA的抑制作用 (x-±s,n=10) 注:F=4.402,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阳和汤对荷艾氏腹水癌小鼠生存期的影响阳和汤小、中、大剂量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其中中剂量组生存期最长,中、大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X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阳和汤能显著延长荷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生存期,以中剂量作用最强,大剂量次之,小剂量作用较弱。见表2。 表2 阳和汤对荷艾氏腹水癌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x-±s,n=10)

阳和汤加味临床新用(一)

阳和汤加味临床新用(一) 【关键词】阳和汤;多寐;口糜;头风;肩周炎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着《外科证治全生集》,其组方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麻黄、炮姜、生甘草七味药组成。临床多用治阳虚寒凝证:如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髓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肿等,属于阴证范围者。笔者在长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其加减治疗内外科病症,均获奇效。特举例如下。 1头风 患者,女,72岁,2003年5月9日初诊。患者于6个月前因受凉后,头痛、头晕、咳嗽。服日夜百服宁、头孢拉啶等药后症状消失,但自此后反复发作头痛,疼痛呈针刺样,头顶畏风怕冷,尤以前额为甚,每外出必戴帽护头,若稍不慎着风,则头痛头晕加剧,周身不适。曾服中药散寒祛风之剂,效果不显。近日症状加重,复诊见:面容愁苦,精神萎靡,头戴毛帽,身着厚衣,头冷痛晕,四肢不温,酸软乏力,舌暗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阳虚寒凝,瘀血阻络,治以温通阳气,散寒凝、和营血,药用阳和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味。处方:鹿角胶15g(烊化),熟地30g,肉桂6g,干姜4.5g,炙麻黄6g,白芥子6g,赤芍12g,川芎15g,桃仁12g,红花12g,葛根30g,党参15g,生黄芪24g,生甘草6g,5剂药后前额疼痛减轻,仍感乏力,四肢不温,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治疗继用阳和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味益气养血,处方:生黄芪15g,当归15g,生地15g,熟地30g,白芍12g,黄精30g,桂枝6g,鹿角胶15g(烊化),干姜3g,炙麻黄3g,生甘草6g,大枣5枚,20余剂而愈。按:此例头风,头冷痛,头晕,四肢酸软疲惫,拟阳虚论治。但其舌暗淡,边有齿印,则提示不仅有阳虚,亦有瘀血作祟,此乃平素阳气虚,营血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入,遇湿寒则凝为痰,致寒痰阻滞,痹塞不通,遂成头冷痛呈针刺样。辨为阳虚寒凝,瘀血阻络之证,治以温阳益气。通窍活血,改肉桂为桂枝以借其温阳化气,通达四肢之功。由于瘀阻血络已久,正气损伤太过,遂加当归四逆汤。故温阳益气,与滋阴养液并顾,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告愈。 2多寐 患者,女,56岁,干部,2004年12月12日初诊。主诉:发病已月余,精神萎靡,心神昏浊,倦怠嗜卧,畏寒肢冷,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阳虚寒凝,清空失养,治以温阳益气,滋养清窍;药用阳和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味,处方:鹿角胶15g(烊化),熟地30g,炮姜4.5g,桂枝6g,白芥子6g,炙麻黄4.5g,薄荷15g,党参15g,炙甘草15g,五味子10g,天麻6g,7剂药后,患者精神好转,白天嗜睡明显减少,原方去麻黄、炮姜,继续服药14剂而愈。按:此患者乃体质素亏,久病失养而致,阳气亏虚。阳气亏虚则精神不充,不能温煦血脉,故畏寒肢冷,面色淡白,阳虚无以气化则四肢倦怠,嗜卧,药用桂枝温阳化气,通心脉,鹿角胶、熟地、白芍、五味子养阴,以阴中求阳,天麻升阳,麻黄开窍以醒神,黄芪、党参益气升提,共奏温阳益气通寒凝之功。

阳和汤的应用医案

安右,女,26岁,于2012年8月30日晚9点左右来诊,视其右脚腓肠肌足太阳经承山穴部位,皮肤略黑,漫肿无头,承山穴有一结块,推之疼痛,越十余天,观其体质瘦弱,舌尖红、脾区苔白,诊其脉左脉迟右脉沉,自述阴道下血带黑,睡眠多凶梦,髀髋区疼痛。思辩为阴疽,阴寒内盛,血脉凝滞,拟阳和汤,方出《外科证治全生集》。熟地30g 肉桂8 g (后下)麻黄8 g鹿角胶15g(烊化)白芥子15g 炮姜15g生甘草10g。四剂水煎服。头煎和二煎混合分二次服。温阳补血,散寒通滞。9月4日复诊,观其承山穴部位皮肤已正常,不再显黑色,按之仍有缩小的小结块,推之疼痛不明显,自述睡眠改善,服药后未再做凶梦,髀髋区无疼痛,观其舌尖略红,脾区仍苔白,脉阳迟阴涩,效不更方,拟方熟地30g 肉桂8 g (后下)麻黄8 g鹿角胶15g(烊化)白芥子15g 炮姜12g生甘草12g加黄芪30g温里补气托毒,四剂煎服同上。9月11日晚8点40分再诊,舌脉正常,睡眠正常,腓肠肌已难摸到结块,用力大略有压痛,拟方熟地40g 肉桂12 g (后下)麻黄10 g鹿角胶20g(烊化)白芥子15g 炮姜12g生甘草12g黄芪40g白术30g僵蚕12g五剂煎服同上。药量比前略有增加,因经络已温通,结已开散,量略大专宏,一鼓作气,攻下高地,此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更兼补气燥湿健脾,化痰开淤散结之妙。(痊愈) 阳和汤方解:阴疽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治宜温阳补血,化痰通络。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两者合用,温阳养血,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少佐于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月腠里,散寒结,引阳气由里达表,通行周身。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综观全方,补血与温阳并用,化痰与通络相伍,益精气,扶阳气,化寒凝,通经络,温阳补血与治本,化痰通络以治标。用于阴疽,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故以“阳和"名之。 《成方便读》:“夫痈疽流注之属于阴寒者,人皆知用温散之法,然痰凝血滞之证,若正气充足者,自可运行无阻,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其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疡因于血分者,仍必从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补阴血之药为君;恐草木无情,力难充足,又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以赞助之;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温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领熟地、鹿角胶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营,麻黄达卫,共成解散之勋,以宣熟地、鹿角胶之滞;甘草……协和诸药。”《科症治全生集?阴疽治法》:“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 又及: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熟地一两鹿胶三桂甘各一芥二钱但使五分麻姜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