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1、家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

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训练。

(2)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

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有心绞痛或严重心

律失常,应暂停训练。训练后脉率不宜超过120次/分。如果患者经过一天的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3)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减少其对家

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顺其自然:病人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建议病人坚持试做1~2次

更难的动作。

(5)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多食高纤维

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

(6)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如感冒等,则应暂停训练。

(7)运动后切勿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集中于外周,从而使血压突

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

(8)训练频度最好每天l~2次,每次约30分钟。

(9)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

2、在患侧照料病人:

由于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刺激,家属及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照料病人,帮助其洗漱或喂饭。探访者也最好站在病人的患者,与其谈话时可握住患手,以提供更多的刺激。如果病人最初转头有困难,家属可以用手帮助他转头。这样可以减轻其对患者身体及患者空间的忽视。

3、正确的体位摆放:

⑴仰卧位:病人需要仰卧位与其他体位交替。病人仰卧时,头部枕于枕头上,不要使

胸椎屈曲。应在患侧臀部及腘窝上缘放置一个枕头,防止患腿向外旋;在患侧肩胛下放一个枕头,使肩前伸,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患侧下肢伸展。

不要用枕头垫在膝或小腿下。

摆放体位时,应注意:①床应放平,床头不得抬高。②手中不应有任何东西。

③应在足底放置任何东西,可用床架支持被褥的重量,避免发生足下垂畸形。

⑵患侧卧位: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患侧的刺激,并使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

时健手可以自由活动。正确的患侧卧位是:头部稍前屈;躯干稍向后倾,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手心向上,手腕被动背伸。

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稍屈曲。家属可将一只手放在病人肩后,使其肩胛骨前伸。

如果前伸不够充分,病人常主诉肩痛或不舒适。

⑶健侧卧位: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

肿。健侧卧位时,头仍由枕头支持,以确保病人舒适。躯干与床面保持直角,不要向前成半俯卧位;患侧上肢由枕头在前面垫起,上举约100度;患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垫起,足不能悬在枕头边缘。健侧肢体放在床上,取舒适的位置。

4、帮助病人翻身:偏瘫病人患侧肢体无自主活动,翻身很困难,如果在床上固定于一种姿

势,容易出现压疮,也不利于排痰,久之可能造成肺部感染,所以要每两小时翻身一次,防止上述并发症。

a向偏瘫侧翻身:让病人抬起健侧腿,并向前摆动,健侧上肢也向前摆动。家属将手放在其患侧膝上,促进患侧腿向外旋。完成翻身后,再帮助其将患肢摆放在正确位置。

b向健侧翻身:病人双手叉握在一起,以支持患侧上肢。家属将其患侧下肢屈曲,双手分别置于患侧臀部和足部,用适当的力量将患者翻向健侧,再将患肢摆放在正确位置。

5、病人自己如何翻身:

(1)向患侧翻身:病人仰卧位,双手叉握,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向上伸展,健侧下

肢屈曲,双上肢先摆向健侧,再摆向患侧,可重复摆动,当摆向患侧时,顺势将身体翻向患侧。

(2)向健侧翻身:病人仰卧位,用健侧腿插入患侧腿下方,双手叉握,向上伸展上肢,

左右摆动,幅度稍大,当摆至健侧时,顺势将身体翻向健侧,同时以健侧腿带动患侧腿,翻向健侧。

6、帮助病人在床上移动:

(1)向侧方移动:病人腿屈曲,足放在床上,抬臀,并向一侧移动。家人可在患侧协

助。然后病人将肩向同样方向移动,最后将双腿侧移,使身体成直线。这个动作对病人在床上移动,以及上、下床训练很有帮助。

(2)向后移动:病人坐于床上,先把重心移到一侧臀部,对侧臀部抬起并前移。然后

将重心转移到前移的臀部,另一侧臀部再抬起并前移。家属可站在其偏瘫侧,用手把住患侧大腿外侧根部,帮助病人转移重心。应用同样的方法,可让病人两臀部交替后移。

这一活动有助于病人进行床和椅子之间的转移与离床站立,还可以训练重心转移、躯干的主动旋转和平衡反应。

7、病人自己在床上做的训练:

(1)抱膝运动:病人仰卧,双腿屈曲,叉手抱住双膝,将头抬起,轻轻前后摆动使

下肢更加屈曲。该运动减少下肢的伸肌痉挛,同时抑制上肢的屈肌痉挛。

(2)髋的主动控制:病人仰卧,屈膝,足支撑在床上,将患膝从健侧膝旁移开,并保

持稳定,而不倒向外侧。这个动作不但可以锻炼患侧大腿的内侧肌群,还可训练大腿内外肌群的协调性。

(3)桥式运动(伸髋动作):病人仰卧,屈膝,将臀部从床上抬起,并保持骨盆呈水平

位。必要时家属可在患侧予以帮助:一只手向下压住患者膝关节,将另一只手的手指伸直,轻拍病人的臀部,刺激其活动,帮助病人抬臀伸髋。当这个动作可以完成时,可让病人将健足抬起,把所有的重量都放在患腿上,并保持骨盆于水平位。反复进行这种练习有助于以后的步行训练。

8、患肢关节的被动训练:

(1)肩关节屈曲:家属一手扶于患肩,一手持患腕,向前向上抬起患侧上肢。注意伸

直肘关节,且肩关节不要内旋。

(2)肩关节外展:病人仰卧。家属一手扶住病人患肩,一手持患腕,在水平方向将患

侧上肢向外活动。保持肘关节伸直,用扶于肩部的手的拇指轻轻向下压肱骨头。

(3)肘关节伸展:病人仰卧。家属一手握住其患侧上臂,另一只手握住患腕,将肘关

节由屈曲位拉至伸展位。注意保持腕关节伸直。

(4)前臂旋后:病人仰卧,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直立于床面。家属一手握住肘关

节上部,另一手把持患腕,做由内向外的旋转动作。注意腕部保持伸展。

(5)腕关节背屈及手指伸展:病人仰卧,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垂直于床面。家属

一手拇指将病人患侧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握在患侧拇指根部与腕部之间,另一手将病人患手其余四指伸直,双手同时向下压患手。

(6)髋关节屈曲:病人仰卧。家属一手放在其膳窝部,一手握住患侧足跟,以前臂抵

住脚掌,使踝关节与小腿成90度角,上抬小腿,使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

(7)髋关节伸展:病人双手叉握,健侧卧位,双肘前伸,膝关节屈曲。家属坐于床边,

以腰部顶住病人臀部,一手托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托住足跟,水平向床外活动,完成其髋关节伸展。

(8)髋关节旋转:病人仰卧,髋关节屈曲90度,膝关节也屈曲90度。家属一手扶住

膝关节,另一手扶住足跟,将足跟向内侧转,使髋关节外旋。然后足跟向外侧转,髋关节内旋。旋转时注意固定膝关节。

(9)髋关节外展:病人仰卧,下肢伸展。家属一手托住膝关节背侧,一手从踝关节内

侧托住足跟,然后水平向外活动,髋关节外展。注意保持膝关节伸直。

(10)踝关节背屈:病人仰卧,下肢伸展。家属一手扶于踝关节上方,一手扶在足跟

部,以前臂抵住脚掌,向头部方向用力压,踝关节背屈。

9、关节被动活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1)病人应处于舒适的体位,肢体充分放松。

(2)关节被动活动的顺序应从近端至远端。

(3)关节被动活动时,应固定或支托好肢体,以便充分活动肢体远端。

(4)支托或抓握肢体的手应尽可能靠近关节,在活动中可对关节稍加牵拉,结束前应

对关节稍加挤压。

(5)动作应缓慢、柔和、平稳,活动范围逐步加大,切忌暴力,以免造成新的损伤或

引起反射性痉挛。

(6)一般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加大关节活动范围时,可能会出现酸痛或轻微疼痛,

应以能忍受、不引起肌肉反射性痉挛为度。

10、帮助病人从床上坐起:

病人仰卧,家属先让病人在床上移动,使患侧靠近床沿之后,将偏瘫腿置于床边外,使其膝关节屈曲。然后病人将健手向前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家属将一手放在病人健侧肩部,另一手放于其髋部,同时用力向下压。或家属用上肢环绕病人的头和患侧肩部,通过家属身体的侧倾,帮助其坐直。

11、下肢功能训练方法:

⑴站立平衡训练:患者双手交叉握,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超过膝关节,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渴望能站立行走。3~4次/日,每次30~45分钟。

⑵步行训练:随着患者站立平衡和负重能力的提高,采用扶杆步行训练。健侧上肢向前扶杆→患侧下肢跟进→再健侧下肢上前1步,3~4次/日,每次30~45分钟。

⑶踩砖训练:患者站立,在家属的保护下抬起患肢踩到一块砖上(或其他可以逐渐升高的物体),然后从砖上放下患肢;再用患肢站立,提起健肢踩到砖上,接着放下,每侧踩50次。如踩踏比较轻松后,再增1块砖以增加高度,直到有5块砖的高度即可进行爬楼梯训练。3~4次/日,每次30~45分钟。

⑷上下楼梯训练:患者上楼梯时,健手扶→健侧下肢上→患侧下肢上,下楼梯时,健手扶→患侧下肢下→健侧下肢下,3~4次/日,每次30~45分钟。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 康复训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应当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中风后1—3个月为最佳康复期,半年后肌肉渐渐萎缩或形成偏瘫的模式化动作,再想恢复则难度大,所需时间长。步行是中风偏瘫老人独立生活的关键。应该在发生中风后一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分五个阶段循序渐进。1.坐起训练。坐位平衡是偏瘫老人最基本的训练。首先在床上帮助老人进行被动训练,扶住老人的肩、肘;踝、足等关节,缓慢有节律地反复做外,展、屈伸、旋转、上举和关节加压等动作,每天1—2遍。并鼓励老人用健侧腿伸人患侧腿下面,将患侧腿抬高,不断重复。开始坐起训练,要在床上放好靠垫,让老人缓慢坐起,由半卧位状态逐渐提高角度,延长时间。还可以在床架系上布带,让老人自己拉布带练习坐起。之后,让老人背部不依靠东西,自己扶床栏保持平衡坐位,最终达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进一步能移位、转身实现动态平衡。2.准备站立训练。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亡肢支持下,臀部缓缓离开床面。家人要做好辅助和保护动作。3.站立平衡训练。站不稳,就无法迈开腿。老人在家人帮助下双脚平行站立,脚掌完全着地,足趾不能钩地,膝关节伸直但不能过度。站立时间由开始几秒钟,逐渐延长至几分钟。切忌—串拉老人患侧上肢帮助其站立。老人能自行站立后,可进行靠墙站立、扶床站立的训练。家人两手扶持老人患侧腋下或臀部,用双膝控制好老人膝部至伸直状态,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住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独自靠墙站立。在此基础上,再让老人扶床栏或平衡杆站立,并逐渐做到不扶物而站立。在站稳的基础上,两手扶床栏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和弯腰运动,左右两足交替提起,慢慢扶床横向移步等平衡训练。4.步行训练。主要目的是消除异常偏瘫步态,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态。先练习原地踏步,然后以患侧下肢和健康下肢互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侧向跨步。跨步后重心要随之转移,并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位。步行训练时家人应站在老人的患侧进行保护和辅助。尽量将重心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过分将身体重心偏向健侧,反而引起患侧肌张力过高,难以形成正常步态。5.上下台阶训练。遵照健肢先上,患肢先下的原则,进行上下台阶练习。—上楼梯时用健手扶住楼梯栏杆,将身体的重心移向患侧,并使患侧髋关节保持在伸直位,然后用健足踏上台阶,患足跟进站在一个台阶上。下楼梯比上楼梯难,要在重心偏向健侧的同时,适当降低重心,用患足下台阶,待患足放平稳、重心移至患侧下肢后,将健足跟进同一台阶。在练习中,若出现头晕、胸痛、运动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出虚汗,说明运动量过大,应立即停止练习,或者减量练习。 脑梗塞中风病人后期康复训练计划

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17

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 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行专人管理模式的临床 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收治的脑卒中偏瘫 后遗症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行专人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显著,对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 作用,有效的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专人管理模式;卒中;偏瘫;家庭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49-02 脑卒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并 且其发病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随之逐年增加,且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严 重的危害着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因此,做好脑卒中的预防和 防治工作是降低患者发病率的有效途径,做好患者病程中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患者 良好预后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中行专 人管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如下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就诊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 共计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n=30) 与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其 中实验组患者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14例,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48.96±8.4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4例,女性为16例, 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50.21±9.12)岁。两组患者 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了对比后发现其并无显著性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护理时 间为3个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并由专人进行负责, 具体操作方法是: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型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膳食计划,例如,对于风火上扰型的患者,宜食绿豆、芹菜等;对于痰瘀阻络型的患者,饮食应多食用桃、梨等,禁食羊肉、鸡肉等。②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及时疏导。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为患者详细讲解关于脑卒中的疾病知识以及护理方法,树立患者治愈疾病的 信心,增强患者对于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③以循证理论为理论基础,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功能训练计划。护理人员需保证患者在锻炼过程中,有效的提升患者 的免疫能力和自护能力,但不会因运动强度过大而受伤。④为患者提供耳穴贴压疗法。在贴压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型进行辨证选穴,确保患者在诊疗 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3 统计学分析

(整理)偏瘫患者患肢肌力几级可以步行训练.

偏瘫患者患肢肌力几级可以步行训练? 以往认为,肌力至少为3级方可行步行训练,但前不久接受了一些专家的观点,认为不必等到肌力达3级便可行,这样可以改善患者ADL能力,并且适应中国国情。最近手头几个病人发生膝痛,考虑与肌力不够及肌力不协调造成关节肌肉韧带扭伤有关,想大家讨论一下偏瘫患者患肢肌力几级可以步行训练?碰到这种过用病人,各位是怎么处理的? 康复要提早原则,我想病人能站得话就要开始练习步行了 --在减重步态机下可以尽早进行起码要3及啊 开始步态训练不能光看肌力,还要看分离动作怎样,如果没有分离动作,那么开始步态训练肯定会加重痉挛,形成错误的步态,包括膝关节过伸等,这样也容易出现膝痛。 如果单纯从肌力看,至少患肢能够负重达到体重的80%以后开始。同时特别关注膝关节稳定性,因为如果膝过伸一旦出现,纠正起来就很不容易了。 如果有减重设备,那么可以早期开始步态训练,患肢的运动可以由他人协助,这样能够使患者不“遗忘”如何步行,同时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 临床上,步态训练有如下几点要求: 1.患肢能够负重达到体重的2/3以上; 2.动态平衡3级以上; 步态训练,本人认为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 临床上,步态训练有如下几点要求: 1.患肢能够负重达到体重的2/3以上; 2.动态平衡3级以上; 减重训练另当别论。 步态训练,本人认为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 同意您的观点,在临床上步态训练除您讲述的二点外,还要具备一点: 3,患肢要具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的功能! 不赞成对偏瘫患者做减重训练,原因是负重可刺激下肢抗重力肌的收缩,提高患侧的本体感觉。减重训练对患侧负重和重心转移不利,如果负重不够,可先做负重练习。 肌力3级是没有道理的。首先对偏瘫患者测肌力是测不准的,其次3级指的是那块肌肉?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的康复训练偏瘫的定义:偏瘫是指因脑外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一、常见障碍 1、运动障碍运动障碍是指偏瘫一侧是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空难或不灵活。 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袒肢体的疼痛、麻木。有些患者的疼痛和冷热感觉全部丧失,热水袋烫伤了皮肤也毫无感觉。 3、语言___言语障碍有一部分偏瘫患者,尤其是右侧偏瘫患者(脑的左半球有病变),说话或交谈时常常发生以下某一种或几种情况:(1) 患者说话不清楚,即所谓口齿不清。 (2) 患者说不出话,或像打电报那样断断续续地说出几个单字。(3) 患者听不懂亲人说的话,成为感觉失语症。(4) 患者有时既说不出话,又听不懂别人说的话。(5) 患者写字困难或不能写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6) 患者看着字不会读。医学上称为失读症,或称阅读障碍。 4、认知障碍认知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认识障碍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辨别不清当时是上午还是下午。时间定向障碍(2) 辨别不清当时所处的地点。地点定向障碍(3) 对病前所熟悉的人现在也不认识了。人物定向障碍(4) 反应冷漠、精力不集中。注意障碍(5) 丢三落四,前面说了后面忘。记忆障碍 5、情绪障碍患者可以表现为不言不语,也可以表现为吵闹不安,甚至哭叫不休,情绪很不稳定。 6、能力下降(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常常表现为吃饭喝水要人喂,洗脸刷牙要人帮着做,自己不能洗澡、穿衣、穿鞋,大小便全靠别人帮助。(2) 行走困难,走路一拐一拐的,有的患者需要别人扶着走或者两个人架着胳膊走,严重者则完全不能行走。 (3) 上下楼梯困难,一部分患者虽然能够行走,但上下楼梯困难或者根本不能上下楼梯。(4) 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如不能打电话、不能打伞、不能剪指甲等。(5) 不能与人交流,由于行动、说话、交流、思维等多方面的障碍,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严重者丧失全部工作能力。 7、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患者表现为流口水、喂食时食物常停留在口腔内、喝水呛咳。凡遇吞咽障碍患者,喝水时要将其头歪向肢体正常的一侧,将食物加工成糊状,这样做可减轻吞咽困难。 8、常见的病发症最常见的是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1) 肩关节半脱位多见于脑卒中早期,半数的患者可能发生,尤其在整个上肢处于软瘫期时。患者坐位或站立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肩关节半脱位更加明显,在肩部可以摸到一个凹陷。一旦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①患者卧床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②护理人员用指尖轻叩患侧肩膀周围的肌肉;③上肢负重训练。 (2 ) 肩—手综合症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主要表现是:①瘫痪的手部肿痛,以手背肿胀并呈粉红色或淡紫色为常见,用手摸之有温热感;②患侧手的关节屈伸困难;③后期则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掌变平,手的运动功能永远丧失。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与腕关节长时间屈曲受压,过度牵拉患手等有关。具体治疗措施:①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患手长时间下垂;②加强患侧上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③对于肿胀的手指可采用压迫缠绕发,通常使用直径1-2mm的线绳由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每个手指都缠绕一遍后,最后缠绕手掌。每天缠绕1-2次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9、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偏瘫康复训练根据其病情演变的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1)急性期从发病开始直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的病情一般不十分稳定,应以治疗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完全性偏瘫阶段: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三、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四、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

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六、其他: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要经常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又要避免穿堂风,当心着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中风瘫痪病人的家庭康复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 脑卒中患者经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家庭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重视心理疏导:这是家庭康复措施中的重要环节。脑卒中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时尽量面带微笑,柔声细语,措辞谨慎。要给病人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注意早期康复锻炼:许多脑脑卒中患者发病以后,自认为瘫痪就应当卧床,一切生活都由别人照顾,更不愿多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偏瘫程度不严重,但依赖性强,早期不注意康复,到了晚期造成肢体功能严重障碍。多项临床实验证明,人体卧床静息二周,肌力会降低40%,并可随之发生骨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心脏贮备能力下降,还可能带来精神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这种废用综合征。早期康复治疗,可减少后遗症和避免抑郁症的发生。因此,脑脑卒中康复,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患病后一周内开始,训练时应循序渐进。过去有些人过分强调卧床休息,全面制动,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指导思想,病人往往会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因此,脑卒中病人在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稳定后,家属就可以为病人进行翻身、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接着可对病人进行坐位平衡床上动作训练。一旦病人具有坐位平衡能力,即可开始做从床上到轮椅上,从轮椅到床上的移动能力训练。再逐步过渡到步行、上肢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日后站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意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恢复生活能力的最好方法。它包括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动作、大小便自理训练、洗澡、家务劳动及出散步等,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目前,我们还没有这种康复医院,但患者出院后,若能在家中注意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训练行走的同时,不忽视了日常生活的作业疗法,例如,家务活动(烹调、打扫卫生、照顾小孩和家庭事务的管理)、使用家中器具与装置(钥匙开锁、开关电灯、门窗、家用电器等)、交流技巧(利手书写、阅读、使用电话和录音机等)、乘坐交通工具和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值得提醒的是,要把训练重点按排在患侧肢体。有的患者和家属在训练时,偏重锻炼健侧,忽视功能差的患侧。正确的方法是从患侧开始,这样有利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韧带孪缩。 加强饮食康复:脑卒中患者应遵循三低二高二适的原则,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膳食。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多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鲜鱼、鲜蛋、青菜等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身体康复。同时,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原因,容易发生褥疮。此时,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维生素C和鱼肝油、葡萄糖酸锌等,以促进伤口愈合。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晨起空腹饮一二杯白开水,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管扩张,以利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 不可忽视睡眠康复:病人的房间,空气要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气冷暖转变时,应注意给病人加减衣服,防止感冒。病人睡姿宜采用侧卧位,应多采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1、家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 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训练。 (2)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 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有心绞痛或严重心 律失常,应暂停训练。训练后脉率不宜超过120次/分。如果患者经过一天的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3)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减少其对家 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顺其自然:病人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建议病人坚持试做1~2次 更难的动作。 (5)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多食高纤维 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 (6)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如感冒等,则应暂停训练。 (7)运动后切勿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集中于外周,从而使血压突 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 (8)训练频度最好每天l~2次,每次约30分钟。 (9)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 2、在患侧照料病人: 由于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刺激,家属及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照料病人,帮助其洗漱或喂饭。探访者也最好站在病人的患者,与其谈话时可握住患手,以提供更多的刺激。如果病人最初转头有困难,家属可以用手帮助他转头。这样可以减轻其对患者身体及患者空间的忽视。 3、正确的体位摆放: ⑴仰卧位:病人需要仰卧位与其他体位交替。病人仰卧时,头部枕于枕头上,不要使 胸椎屈曲。应在患侧臀部及腘窝上缘放置一个枕头,防止患腿向外旋;在患侧肩胛下放一个枕头,使肩前伸,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患侧下肢伸展。 不要用枕头垫在膝或小腿下。 摆放体位时,应注意:①床应放平,床头不得抬高。②手中不应有任何东西。 ③应在足底放置任何东西,可用床架支持被褥的重量,避免发生足下垂畸形。 ⑵患侧卧位: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患侧的刺激,并使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 时健手可以自由活动。正确的患侧卧位是:头部稍前屈;躯干稍向后倾,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手心向上,手腕被动背伸。 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稍屈曲。家属可将一只手放在病人肩后,使其肩胛骨前伸。 如果前伸不够充分,病人常主诉肩痛或不舒适。 ⑶健侧卧位: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 肿。健侧卧位时,头仍由枕头支持,以确保病人舒适。躯干与床面保持直角,不要向前成半俯卧位;患侧上肢由枕头在前面垫起,上举约100度;患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垫起,足不能悬在枕头边缘。健侧肢体放在床上,取舒适的位置。

偏瘫行走训练

偏瘫的站立和行走训练1、适用对象偏瘫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2、目的①使患者能从坐位站起来,增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稳;②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③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 3、方法(1)站起的训练第一步,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下,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第二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换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第三步,嘱患者上身前屈,抬臂站起。(2)患侧下肢负责训练第一步,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换退负重。第二步,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第一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健手扶栏杆。第二步,训练者在患侧后方,一手扶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迈一小步。(4)在侧方站在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

第二步,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5)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第二步,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患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第三步,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一、情绪疏导 偏瘫病人常因突如其来的疾病和残疾的困扰以及多方面的原因使其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我们应该从病人的角度多方面着想,多予理解,开导,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消除不良情绪,只有身心愉悦才能积极认真参与康复训练,以达到改善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更好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 康复训练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改善身体状况为原则。 三、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病人功能康复的效果,不适宜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引起肢体过用或误用综合征,使功能康复延迟。为使偏瘫病人在康复训练中能得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的运动及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脑梗塞 偏瘫康复训练幻灯片2 概述 ?脑梗死(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 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急性 期内导致的障碍:偏瘫:占70-85% 。 ?偏瘫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 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 现的一种常见的残疾,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 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幻灯片3 偏瘫康复基本知识 偏瘫常见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指偏瘫一侧的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 困难或不灵活。 ?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瘫肢体的疼痛或麻木。 ?言语障碍:失语、构音障碍、读写、计算障碍。 ?认知障碍: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障碍等。 幻灯片4 偏瘫常见障碍 ?吞咽障碍:饮水呛咳、流涎、口腔内残留食物等。 ?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迟滞、淡 漠、兴奋等。 ?能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行走困难;交 流障碍;工作能力下降等。

训练内容和方法(一)卧姿的训练 适用对象:卧床的偏瘫患者 目的:为了防治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包括方法: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 幻灯片6 患侧卧位 ?患侧卧时,使患者肩前伸,将患者 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 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 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 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该体 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 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治痉挛。 幻灯片7 仰卧位 ?枕头勿太高。 ?在患侧肩部,臀部下面放置薄枕或软垫将 其稍稍垫高。 ?患侧上肢放于体侧,一定要处于伸肘、伸 腕的体位,并避免前臂处于旋前位(即手 心向床面)避免肘关节屈曲,手指可以自 然放置。 ?患侧膝关节下可以用直径数厘米的软物支 持,也可不支持。 ?可在患侧下肢外侧放置软垫以纠正患腿外 旋,以足尖外旋得到改善为度。要注意 意,如果被子太重也会压迫患足,造成足尖 外旋,可使用支撑物将被子撑起。

偏瘫(中风)患者行走能力简易训练方法

偏瘫(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简易训练方法本人研究生期间两年在导师的指导下帮助一位中风患者进行行走能力的训练,该患者目前从刚来时需要做轮椅在家人陪伴家到达训练室到现在已经恢复独立行走能力,并且回到工作岗位。中风后大多数患者选择在康复中心进行恢复训练一段时间然后回家,但是在康复中心恢复价格昂贵,在回家之后如果不继续进行训练,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日渐减退,下面是设计的一些简易动作,患者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在家进行训练。 脑卒中可发生在大脑、小脑或脑干的左侧或右侧.可在脑实质内或脑实质外而引起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及心理障碍。根据脑血管损害的性质不同常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某支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相应部位脑组织坏死。患者以头痛、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常见于老年人以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患者,多在情绪激动、疲劳或体力活动时突发。偏瘫治疗主要的方法有:促通技术、生物反馈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物理疗法等,任务导向性训练方法是基于新的运动控制理论上的,是临床重新训练治疗方法中较新的方法之一。这种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是以运动控制、运动学习以及康复科学领域出现的内容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是动态的,是根据出现的证据变化着的。运动控制是调节或者管理动作所必需机制的能力。 目前典型的偏瘫步态常表现为摆动期足下垂、内翻、髋关节外展外旋之划圈步态。脑卒中足下垂主要是由于小腿三头肌持续痉挛得不到牵伸而导致跟腱挛缩,此外,由于患者长期制动,小腿前肌群(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出现废用性肌萎缩,也可导致足背伸困难。另外患侧屈髋、屈膝不充分是划圈步产生的主要原因,足底压力传感器能采集到患者患侧足趾在传感器上拖行的压力信号。小腿三头肌和胫后肌的过度活动可引起足内翻,跖屈肌痉挛和足内翻在首次着地时妨碍了足跟着地从而影响了步态的稳定性,痉挛的跖屈肌也限制了膝关节的伸展,摆动相末期可造成不充分的足趾离地。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上的表现为垂直压力曲线没有“双峰”特征,足的接触点和压力中心轨迹从足前掌的外缘开始]。膝关节的屈曲还受到股四头肌、腘绳肌、屈髋肌的影响,股四头肌痉挛可导致在迈步时膝关节过度屈曲,继之股四头肌被拉长,从而引发牵张反射,限制膝关节屈曲,导致膝过伸。在迈步末期,腘绳肌过度活动阻止膝的完全伸展,而导致在首次着地时膝屈曲,过多的膝屈曲贯穿于整个站立相,需要增加股四头肌的力量阻止因过多的屈曲而导致的突然倒地。屈髋肌无力导致髋屈曲不够,主要影响摆动相。在迈步开始时髋关节屈曲的运动帮助身体向前。在迈步时髋屈曲不足,髋关节不能产生足够的动力引起膝关节屈曲,可导致膝关

中风偏瘫患者如何做家庭康复训练

中风偏瘫患者如何做家庭康复训练据调查数据统计,脑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性疾病,存在着明显的高死亡现象,给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专家温馨提示: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专家温馨提醒大家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应该注意哪些发那个面? 家庭康复训练之一——饮食动作 喝水时,需要把水送到嘴边,这一过程需要手的握持,上臂的举物等动作以及上肢的平稳、准确动作。拿杯子、瓶子与水壶的动作比用汤匙及端碗容易,所以饮水的动作根据难易程度,可由拿杯子喝水练起,进而用碗、匙训练。进餐活动中,患者的手臂动作也是很重要的。病人(病前习惯用右手做经常性的活动,如用筷子、写字、用工具等),若为脑卒中后左侧偏瘫者,对进餐影响较小,只需右手固定餐具即可。若为右侧偏瘫就极为困难,这时必须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进行系统训练,一直到右手能恢复各种主要动作的进餐能力为止。 家庭康复训练之二——洗漱动作 重度瘫痪的患者不能行走,可坐在床上洗漱;中度、轻度瘫痪的患者,要能逐步步行到卫生间。开始时用健康的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渐锻炼使用患手。洗脸时要固定好洗脸盆,以防弄翻。患手泡在水中,健康的手协助按摩,并去掉指甲间污垢。 家庭康复训练之三——更衣动作 更衣动作的基本条件是起码能保持坐位姿势及一侧上肢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因此,应早期对患者上肢各关节进行活动与肌力训练。一般来讲,病人的衣服应宽大、松软、平滑,使病人穿脱方便,穿着舒适。此外,一些衣服可在设计与缝制上做改进,便于病人的穿脱。比如肥大的衣服(尤其是衣袖与裤腿)、前开身的衣服穿起来就方便得多,质轻、柔软的衣料比沉重、粗厚、滞涩的衣料穿着方便、舒适(尤其是衣服衬里)。另外,旁恩说病人一只手扣纽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衣服用纽袢就不好扣,而按扣就比纽扣好些,最方便的是尼龙搭扣。此外,鞋带、腰带改用松紧带,这样在脱衣裤时,就会带来不少方便。

中风病人的家庭康复治疗

中风病人的家庭康复治疗 中风就是脑血管意外,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脑神经元的代谢需求远较其它组织为高,而能源的贮存极为有限,需靠不间断的血液循环随时供应。发生中风的最后原因是神经元的代谢需求与局部血循环所能提供的氧及其他营养物(主要是葡萄糖)之间骤然供不应求所致,受影响的神经细胞因而坏死或损伤,受这部分脑细胞控制的身体功能也因此受到限制。 一、中风的主要原因 造成中风(缺血性和出血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甚至完全闭塞或易于破裂。 2.动脉栓塞:来自心脏和大动脉或其他器官的不溶于血液中的栓子,随脑动脉进入颅内而阻塞脑的血液循环。 3.动脉炎:包括感染性如风湿、结核、梅毒、寄生虫等动脉炎,非感染性的结缔组织病性脉管炎,巨细胞动脉炎等、 4.发育异常:如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 5.血管损伤:颅脑损伤、手术,插入导管、穿刺等直接损伤。 6.心脏病:除瓣膜病变易发生心源性栓子外,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亦可影响脑血液循环,导致中风。 7.血液病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如白血病、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血液凝固状态改变、血粘度异常等。 8.代谢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可促进或造成动脉硬化等血管损害。 9.药物反应:过敏、中毒,影响血液凝固,伴血管改变等。 10.肿瘤:血管肿瘤,肿瘤并发血管病变。 二、容易患中风的危险因素 近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明,一些因素与中风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被认为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称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而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分别有以下几种因素:

偏瘫康复案例

陈** 患者神清,交流尚可,反应稍缓慢,坐轮椅由家人推入,躯干向右侧倾斜,骨盆后倾程弓背 坐。 身体形态:坐位骨盆后倾、躯干向右侧弯斜。 上肢运动功能:右:主动肩前屈:60度。 肩外展:50度伴肩胛骨上抬。 肘伸展:能部分完成,伴速度不均匀。 前臂旋前旋后:能部分完成,伴速度不均匀。 腕背伸:能部分完成,伴速度不均匀。 手指伸展:能部分完成,伴速度不均匀。 上肢肌肉情况:屈肘肌群:有缩短,但能牵伸到正常位置。 伸肘肌群:有缩短,被动屈肘至90度可感到伸肘肌群阻力大,引起疼痛。 前臂旋前肌群:有缩短,但可牵伸到正常位置。 前臂旋后肌群:无缩短。 上肢肌张力:屈肘肌群:3级伸肘肌群:3级前臂旋前肌群:2级前臂旋后肌群:1+级上肢肌力:因受肌张力影响,随意运动不充分,故无法评估。 下肢运动功能:下肢无主动运动,但髋内旋肌群,外旋肌群,伸髋肌群有肌肉收缩。 下肢联合反应:髋内旋、外旋均可引出联合反应。 下肢肌肉情况:髋外旋肌群:有缩短小腿三头肌:有缩短,但可牵伸至正常位置。 下肢肌张力:屈髋肌群:1级伸髋肌群:1级屈膝肌群:0级伸膝肌群:0肌 下肢肌力:不建议评定,但可作为参考。 坐位平衡:静态能维持,躯干偏向右侧。向前后左右可引出平衡反映,但自己不能返回中线。躯干柔韧性:双侧屈曲、伸展、侧屈、旋转均受限,以伸展、旋转受限为重。 功能性活动:桥式:在辅助下能部分完成,重心偏向左侧。 向左侧翻身:在辅助下(被动屈膝屈髋)能完成,速度缓慢,不均匀,肩胛骨 过中线能力不佳。 向右侧翻身:能完成,速度缓慢,不均匀,不协调。 卧坐转移:不能完成。 患者肩关节、肘关节、手指、膝关节出现疼痛,建议进一步评估,找出是中枢性的疼痛还是 关节内的问题,或是由于力学结构改变而引起的疼痛。 建议进一步进行协调评定、感觉评定。 主要问题:1、右上肢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度受限。 2、右上肢随意运动能力差,协调性差。 3、躯干伸展受限、躯干控制能力差,坐位平衡能力差。 4、右下肢无主动运动。 5、无法向患侧翻身,无法完成卧坐转移。 康复目标: 近期:1、改善上肢肌张力,缓解疼痛。2、促通下肢主动运动。3、提高坐位平衡能力。 远期:1、进一步改善上下肢功能,促进随意运动逐步2、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再训练

室内步行,平衡能力达到2级,室外步行,平衡能力必须3级以上。下肢主要的伸肌如股四头肌,臀大肌等肌力必须在3级以上,才能保证另一条腿完成向前摆动的动作。 另外,如果要达到实用性步行,我们还要考虑患者步行是否安全,相对省力,足够的速度,外观要自然,尽可能不使用手杖,还能自动行走 想要恢复基本正常的步行,我们就得了解步行时存在的问题并训练相关的动作,首先我们来看支撑期存在的问题, 1.由于伸肌痉挛并且丧失选择性运动模式,患者不能将重心前移。患者担心向前跌倒,维持靠后的位置更觉得安全。重心不能向患侧转移,患者的重心通常位于重力线的后方,此时迈步必须主动提腿和放下足,重心不向前转移,就不会产生自然的钟摆样动作。 2.膝关节过伸或者过屈? 患者不能主动选择性伸髋,重心不能前移至偏瘫腿上,健腿向前迈步时,患侧髋部会向后运动,此时会导致膝过伸;小腿肌肉张力过高,使患足蹬地时,胫骨向后移动,导致膝过伸;患者存在感觉障碍,膝关节轻微屈曲时感受到的关节位置信息很少,必须通过锁住

膝关节才能感知到膝关节已伸直,这个也会导致患者采取过伸状态。 膝关节以屈曲共同运动模式向前迈步,导致膝关节在摆动期末端没有伸直,此时步长将明显缩短,步行速度也会降低,能量消耗会增大。 3.屈髋,一般发生在支撑相中后期,此时的屈髋肌要比伸髋肌活跃 4.髋关节外旋?躯干和髋区的运动向脚的方向传递,许多患者不能充分稳定躯干,致使产生侧屈和过度旋转。 5.支撑相过短,健腿迈步短又快,可能是为了避免患腿单独站立及维持平衡 摆动相存在的问题: 1.屈髋无力,身体代偿? 健腿向前迈一步,患腿髋关节处于后伸状态,患腿的伸肌群张力升高,导致伸肌痉挛。屈髋肌无力,患者代偿性上提骨盆,使脚离地。 2.足下垂、内翻导致触地异常 胫骨前肌在伸趾长肌和伸踇长肌的协助下背屈踝关节,如果胫前肌无力产生足下垂,如果在摆动中期胫前肌本该不收缩,如果持续收缩,又会产生足内翻。 3.屈膝无力导致过度屈髋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正常情况下,手功能的恢复要比其他部位慢一些,所以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出动,不仅要被动活动,还要仰卧位主动活动、坐位主动活动,效果才最好。 ★1.被动活动 偏瘫上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比较缓慢,因此,早期给予患者被动活动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早期被动活动可以向大脑传递患肢的相关信息,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被动活动还可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偏瘫上肢问题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防止偏瘫上肢发展成为典型的痉挛模式。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被动活动的方法: ⑴仰卧位肩外旋和臂上举 l 患者仰卧,患腿屈曲,膝关节直立(髋无内外旋转)

l 举起患者的患臂,肘部伸直,使其超过头部,同时使肩胛带向前活动 l 然后打开患者的患手,展开手指,使拇指与四指分开 ⑵侧卧位上举 l 患者健侧卧位 l 上肢伸直上举,肩向外旋转 l 手掌朝向床头,拇指指向身后 l 治疗者用握手的方式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的拇指在最外

面,并使患者的手腕向上翘(背伸) ⑶侧卧位活动肩胛骨 l 患者健侧卧位 l 治疗者一只手放在患者患侧肩胛骨上面,用另一只手和前臂支持患者的上肢,并使肩向外旋转和向前伸 l 然后,治疗者将患者的患侧肩胛骨向前和向后活动 ★ 2.仰卧位主动活动 一旦患者肌肉功能有所恢复,就要让他开始尝试进行主动活动练习。但一定要从小范围、不太用力的活动开始,以免引发其

它部位的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开始时,治疗者要给予充分地帮助,等到患者有所进步再逐渐减少辅助量。 ⑴推举活动 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扶患者肘部,使患肘伸直,另一手与患者的患手十指交叉相握(患者拇指在最外面),在掌跟部压患者的上肢。将患者的患侧上肢上举90°,手腕背伸,手掌朝上。让患者向正上方推治疗者压在掌跟的手。注意患者的肩和头不要抬起。 ⑵肘屈伸活动 治疗者一手扶住患者患侧的上臂,使其保持90°屈曲,另一手扶住患者的患手。让患者伸直肘关节,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然后,让患者将手慢慢放到健侧的肩部。再让患者将肘伸直,再次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如此反复练习。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患者的手要放松,手指要尽量张开。

偏瘫患者行走能力简易训练方法1

偏瘫(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简易训练方法 本人研究生期间两年在导师的指导下帮助一位中风患者进行行走能力的训练,该患者目前从刚来时需要做轮椅在家人陪伴家到达训练室到现在已经恢复独立行走能力,并且回到工作岗位。中风后大多数患者选择在康复中心进行恢复训练一段时间然后回家,但是在康复中心恢复价格昂贵,在回家之后如果不继续进行训练,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日渐减退,下面是设计的一些简易动作,患者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在家进行训练。 脑卒中可发生在大脑、小脑或脑干的左侧或右侧.可在脑实质内或脑实质外而引起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及心理障碍。根据脑血管损害的性质不同常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某支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相应部位脑组织坏死。患者以头痛、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常见于老年人以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患者,多在情绪激动、疲劳或体

力活动时突发。偏瘫治疗主要的方法有:促通技术、生物反馈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物理疗法等,任务导向性训练方法是基于新的运动控制理论上的,是临床重新训练治疗方法中较新的方法之一。这种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是以运动控制、运动学习以及康复科学领域出现的内容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是动态的,是根据出现的证据变化着的。运动控制是调节或者管理动作所必需机制的能力。 目前典型的偏瘫步态常表现为摆动期足下垂、内翻、髋关节外展外旋之划圈步态。脑卒中足下垂主要是由于小腿三头肌持续痉挛得不到牵伸而导致跟腱挛缩,此外,由于患者长期制动,小腿前肌群(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出现废用性肌萎缩,也可导致足背伸困难。另外患侧屈髋、屈膝不充分是划圈步产生的主要原因,足底压力传感器能采集到患者患侧足趾在传感器上拖行的压力信号。小腿三头肌和胫后肌的过度活动可引起足内翻,跖屈肌痉挛和足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