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管理学资料

企业管理学资料

企业管理学资料
企业管理学资料

一、管理百年部分重要的管理思想:

1.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科学管理理论之父)

内容:

①工时利用的科学化,劳动方法的标准化;

②挑选工人,按标准方法对工人进行训练,以代替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

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④实行组织变革,计划与执行相分离,实行职能工长制。

贡献:

①在管理中提倡科学方法与他本人的实践精神;

②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改善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局限:

①对工人有错误的看法,假定其为“经济人”

②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③没有解决去也作为一个整体该如何管理的问题,没有关注操作过程和计划及现场管理。

与泰罗同时代的管理学者的贡献:

①甘特创立甘特图,便与计划,控制。

②吉尔布雷斯夫妇用动作摄影研究手和身体动作研究

③福特是第一个倡导大生产和装配线的人,建立了用于汽车生产的第一条生产线。

2. 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内容:

①经营不同于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

②十四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纪律,统一指挥,雇员的报酬,等级系列,公平,创新意识,职权与职责,统一领

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集中,秩序,人员保持稳定,团结精神。

③经营六大职能中,管理最为重要,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方面。

3.马克斯韦伯的行为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内容:

①理想的行政组织的七大特点:明确分工,等级系统,人员的任用,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间的关系,职业定向。

②在新兴的工业化社会里,组织的基本形式就是官僚体制,其中官僚体制的六大特点是:层级制度,非人格性,执

行既定的规则,工作成绩决定升迁,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效率原则。

③工业化发展是人日益失去个性,工业化趋势就是具备建工和中层管理者的工厂和一种全新的规模。

经济组织理论的自我评析:

①从纯技术角度讲,组织管理采用官僚体制才能保证获得最大的效率。

②官僚体制是对人类实现必要控制所需要采用的最理性方法。

③与其他形式比较,官僚体制不论是在精确度、稳定性、纪律的严格性,还是可靠性方面都更胜一筹。

4.梅奥的霍桑试验。

主要观点:

①人们希望与那些和自己一起工作的人保持联系的愿望是很强烈的,这是人性的特点。因此,工人都是“社会人”,

是复杂的社会系统成员,不是经济人。

②如果管理层忽视或错误地对待人性的愿望,必然会导致管理方面的失败,因此管理者应重视协调人际关系。

③有生命的系统被看做是一系列的取得均衡的变量,某一变量的改变都会引起整个组织的改变。

④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是影响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重视小集团的作用。

5.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威廉大内的Z理论。

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经济人”:

①多数人生来懒惰,不愿意负责人,只有少数人勤奋,有责任心。

②多数人工作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满足,企业主为获得最大利润,工人为追求最高薪酬。

③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相矛盾的

④大多数人具有上述特点,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成为管理者。

按照X理论进行管理的方式:

①组织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工人提高功效,完成组织任务,为了克服人性的自私与懒惰的弱点,管理必须有严

格的制度,实行标准化作业、程序化操作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

②管理的原则是实行权威督导与控制,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管理着手中,强迫多数员工绝对服从管理者的意愿。

③激励制度是实施个人奖惩。用金钱来刺激员工劳动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惩罚措施。

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自我实现人”:

①人天生勤奋,每个成熟的人除了有物质和一般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才华,发挥潜能做出成就的

愿望,人只有在是想了自己的这种愿望时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②人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会表现的主动,有自制力和有创造性。

基于Y理论的管理方式:

①管理的重点是要创造一种是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员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满足;

②提倡目标管理与自我管理,在管理制度上应该更具有灵活性,给员工更多完成工作的自主权,以便在实现目标过程

中能充分地发挥人的独立创造才能。

③提倡内在激励,管理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是靠物质刺激,也不仅仅靠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是强调工作本身对工作

者的积极作用。

Z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复杂人”

①首先强调对人的信任,其次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强调生产率与“信任”之间的关系。

②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亲密性是一个必要的因素,社会的亲密性一旦瓦解,就会产生恶性循环,人就会丧失社会感,

社会最终将成为一盘散沙。

③对于包括企业在内的组织来说,应该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建立信任,彼此依赖和影响亲密的人际关系,实现

以人为本的管理。

基于Z理论的管理模式:

①终身雇佣制;关心员工,非正式控制;全体决策,缓慢晋升。

②借助中层管理者实现上下沟通,对公司的责任感和对质量的重视。

6.巴纳德的组织思考(社会系统学派)“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主要观点

①所谓组织,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自觉协调行为力量的系统,商业组织不过是使人实现单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②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意愿和意见交流。

③提出了组织效力和组织效率的原则。

④管理人员的权威来自于下级的认可,管理者的任务应从简单的衡量、控制拓展到更难以捉摸、更复杂的方面,诸如

价值观和组织。

⑤经理职能的关键首先是建立沟通系统,其次是促进关键活动的安全,再次是构建和定义目标。

7.德鲁克和戴尔的目标管理理论。(经验管理学派)

目标管理理论:

①管理有三项基本任务:第一是取得经济效果(利润),第二是使工作具有生产性,并使开发人员有成就。第三是承

担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②提倡实行目标管理,对高层管理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1358”理论

“1”:一个定义。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组织与激励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3”:三大任务。

(1)完成特定的组织使命;(2)员工成就感,让工作富有成效;(3)处理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

“5”:五项工作。(1)设定目标组织,(2)激励与沟通;(3)评估绩效;(4)评估绩效,(5)培养人才。

“8”:设立目标的八大领域:

(1)市场营销;(2)创新;(3)人力资源;(4)财务资源;(5)实务资源;(6)生产力;(7)社会责任;(8)利润需

8.托马斯·皮特斯,罗伯特·沃特曼

观点

①优秀公司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素质,这使它们得以确立公司的文化理念,形成共同的价

值观,按价值观持续发展公司的氛围。

②经理人员的根本任务时发现、总结和丰富本公司的新的知识,使之构成新的公司文化基础。

③优秀企业的八大共同品质:(1)崇尚行动,(2)贴近顾客,(3)自主创新;(4)以人促产,(5)价值驱动,(6)推

行岗位培训,(7)精兵简政,(8)宽严并济。

9.朱兰,戴明的质量管理观点。

观点

①管理者应对混乱负责,质量必须由最高管理者负责。

②顾客是国王,皇帝,CEO和独裁者。顾客是生产线上最重要的一部分,质量有顾客来决定。

③过程而不是产品才是最需要关注的要点。

④必须全方位的让组织中的所有人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

⑤人们愿意在工作中做的好,所以要注意培训。

戴明:质量管理的14条原则。

(1)树立坚定不移地改善产品和服务的目标;

(2)采用新的哲学思想

(3)停止依靠检查来保证质量的方法

(4)停止仅用价格作为报偿企业的方法,而要通过只与一个供应商合作的方法使总成本实现最小化。

(5)坚持不懈地改善计划,生产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6)推行岗位培训。

(7)建立领导关系。

(8)驱除畏惧心理。。

(9)消除员工之间的隔阂。

(10)废除针对员工的训词,口号和目标。

(11)废除针对工人的数字定额和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目标。

(12)消除剥夺员工工作自豪感的障碍,废除年度评比或赏罚体系。

(13)实行普及到每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和自我完善计划。

(14)让企业中每一个人都参与实现公司转型的大业之中。

朱兰:主要观点①全面质量管理;②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善的三位一体化。

有效管理的九个步骤:

(1)识别出谁是顾客。

(2)确定这些顾客的需求

(3)把这些需求转化成管理语言来表达。

(4)开发出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

(5)尽可能的完善产品的功能

(6)开发出可生产该产品的过程

(7)尽可能完善该生产过程

(8)证明在操作条件下,该过程可以生产出该商品。

(9)把生产过程转化为经营过程

10.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内容:

“五项修炼”:(1)系统思考;(2)自我超越:(3)改善心智模式;(4)建立共同愿景;(5)团体学习。

11.迈克尔·哈默和钱皮:企业流程再造—企业再造—管理再造

内容

①企业流程再造论先在全球流行,后从神坛跌落。

②企业再造鼓励管理人员再次考虑如何最佳地组织企业,提倡企业按流程而不是职能组织企业。

③钱皮《再造管理》认为应解决管理者的作用,管理风格和管理系统三个问题,这是企业再造的前提。

12.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观念(现代营销之父)

主要观点:

①一切能满足需要和欲望的东西都是产品。

②科特勒将营销组合定义为企业为追求目标市场的营销目标而使用的一组营销工具。

③4P涵盖了传统营销的精髓(Product,Pricing,Place,Promotion),4C体现了无穷的潜在营销组合。

13.明茨伯格的战略管理。

贡献:

①发现管理者平均在某个问题花费时间太少,管理者的共同特征:

(1)以毫不松懈的步伐从事大量工作

(2)承担工作任务具有多样性,短暂性和琐碎性的特点。

(3)偏好当前的、特定的、和非常规的问题;

(4)偏好口头交流而不是书面交流。

(5)在一个内外相连的网络内行动。

(6)遭受重重制约但仍能对工作施加一些控制。

②界定了经理在管理中所担任的十种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方面角色:信息监督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方面的角色: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二、激励理论系列。

1.内容型激励理论:

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主要观点: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求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七种需要由低到高排列,需要的发展逐层递进。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

(2)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人们对需要的追求是有差别的。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高层次需要和主导需要具有更重要的激励作用。

(3)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各个需要层次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评价:它具有科学性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局限性:

(1)以个人价值利益为出发点,强调个人需要是此理论的必然局限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相背离的。(2)基本上谈的都是人的自然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

(3)需要层次的争论。

(4)层次是逐级递升的,有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倾向。

②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优点:

(1)他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采取了某项激励的措施以后并不一定就带来满足,更不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3)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注意给人以成才、发展、晋升的机会。用这些内在的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才能起更大的激励作用并维持更长的时间。

缺点:

(1)赫兹伯格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表性。

(2)赫兹博格在调查时,问卷的方法和题目有缺陷。

(3)赫兹伯格认为,满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必然的联系,而实际上满意并不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4)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截然分开是不妥的。

如何借鉴:

(1)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2)结合国情,改进工资奖金发放办法,使工资和奖金不仅成为保健因素,更要发挥出激励作用。

(3)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结合,多用内在激励增强激励深度,

(4)工作丰富化,增强内在激励。

2.行为改造性理论。

①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兼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②海德、凯利等人的归因理论。

(1)凯利将归因现象区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在多次观察就做出归因的情况,称为多线索归因。另一类则是依据一次观察就做出归因的情况,称为单线索归因。

(2)凯利等人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和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是属于内部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属于外部归因。

③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内容

(1)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研究人的高层次需要与社会性的动机,提出了成就激励理论认为人除了有生理需要,还有权力需要,合群需要和成就需要等。

(2)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完美,他们追求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而不看中成功后的物质奖励。

(3)权力需要较高的人喜欢支配、影响他人,注重争取地位和影响力。

(4)高亲和动机的人更倾向于与他人进行交往,渴望友谊,喜欢喝做而不是竞争的工作环境。

启示:

(1)在人员的选拔和安置上,通过测量和评价一个人体系的特征对于如何分派工作和安排职位有重要的意义。(2)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合理建立激励机制。

(3)动机是可以训练和激发的,因此可以训练和提高员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率。

3.过程型激励理论。

①弗鲁姆的期望概率模式。

基本内容:

(5)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组织目标,是因为这项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

(6)弗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诚意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表示为:M=V×E,其中M表示激发力量,V表示目标效价,E表示期望值。

(7)这个公式实际上提出了在进行激励是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努力与绩效的关系,绩效和奖励的关系,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这些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条件。

如何对待:

(1)对于其中效价应该理解为综合性的。

(2)同一项活动和同一个激励目标对不同的人效价是不一样的,即使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效价也是不一

样的。

(3)期望概率不是指客观的平均概率,而是指当事人主观判断的概率,它与个人的能力、经验以及愿意作出努力程度有关系。

(4)效价和大家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相互影响。

如何应用:

(1)管理者不要泛泛地抓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抓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

(2)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

(3)适当加大不同人之间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加大组织期望行为与非期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

(4)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

(5)期望心理的疏导。

②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1)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

(2)激励时应力求公正,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

(3)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着公平心里的疏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①使大家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②不要盲目攀比,③不要按酬付劳,按酬付劳是公平问题上造成恶性循环的主要杀手

③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

波特和劳勒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导出了一种本质上更完备的激励模式,并把它主要用于对主管人员的研究。

1、努力。是指个人所受到的激励强度和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它和弗罗姆模式中所使用的动机“激发力量”一词相当。个人所作努力的程度取决于个人对某项奖酬(例如:工资、奖金、提升、认可、友谊、某种荣誉等)效价的主观看法及个人对努力将导致这一奖酬的概率的主观估计。奖酬对个人的效价因人而异,决定于它对个人的吸引力。而个人每次行为最终得到的满足,又会以反馈的形式影响个人对这种奖酬的估价,同时个人对努力可能导致奖酬的期望值的主观估计,和个人的经历或经验密切相关。每一次的工作绩效也会以反馈形式影响个人对成功期望值的估计。努力还和绩效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一定导致高绩效,因为,绩效还受其他更多的因素的影响。

2、绩效。是工作表现和实际成果。绩效不仅取决于个人所作的努力程度,而且也受个人能力与素质(如必要的业务知识、技能等)、以及环境的影响。

3、奖酬。是绩效所导致的奖励的报酬。其包括内在奖酬和外在奖酬,这两种奖酬和个人对奖酬所感受到的公平感糅合在一起,影响着个人的满足感。波特和劳勒认为,内在性奖酬更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并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此外,公平感也会受到个人对工作绩效自我评价的影响,

4、满足。是个人实现某项预期目标时所体验到的满意感觉。一般人都认为,有了满意才能有绩效,而波特和劳勒却认为,先有绩效才能获得满足。

三、现代企业制度

1.我国国企改革历程:扩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概念:

①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的现代形式;

②现代企业制度是若干具体制度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系统;

③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④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3.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

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制度、法人制度、科学管理制度。

4.中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内部人员控制造成的危害。

②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被架空,国有资产被蚕食、转移或流失。表现在:国有民营转化中国有资产的低估;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产被大量非国有化。

③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外界而言更加不透明,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表现在:企业领导人的更迭不透明;企业财务状

况不公开;企业经营中受政府干预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④拉了收入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设置了障碍。

5.公司治理的目标:

公司治理要确保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被确立,以及为实现目标而建立适当的管理结构(组织,系统,人员),同时要确保这些管理结构有效运作以保持公司的完整、声誉以及他对各个组成部分负责任。

6.公司治理的五项原则。

①保护股东权利

②确保所有股东,包括小股东和非国有股东受平等待遇。

③确认利益相关着的合法权利。

④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人和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⑤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7.公司治理的内涵。

①狭义的公司治理:

(1)专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2)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着利益的背离。

(3)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②广义的公司治理;

(1)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着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

(2)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和机构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个方面的利益。

8.国际上有哪几种通行的公司治理模式:

(1)英美治理模式:股东主权加竞争性资本市场。

(2)德日治理模式:主银行与双层制董事会结构。

(3)家族企业治理:大股东控制与不完全的信息披露。

9.董事会类型:

①底限董事会:仅仅为了满足法律上的程序要求而存在的。

②形式董事会:仅具有象征性的或名义上的作用,是比较典型的橡皮图章结构。

③监督董事会:检查计划、政策、战略的制定、执行情况,评价经理人员的业绩。

④决定董事会:参与公司的战略目标,计划的制定,并在授权经理人员实施公司战略的时候按照自身的偏好进行干预。

10.英美模式董事会结构的特点、缺陷。

①英美公司的董事会平均为13人左右,以外部董事(非执行董事)为主,约占董事会成员的四分之三,这些外部董事多为曾担任过其他公司高级领导职务者或某一领域的专家。内部董事为公司的高级主管人员,董事会一般每月开一次例会,董事会下设若干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委员会成员由董事兼任。

②特点:(1)“一会制”:董事会既有业务执行职能,又具有对此的监督职能。

(2)股权高度分散与高度流动,直接融资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3)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所有权的分散导致了公司的两权分离,产生了专业的经理人员和专业化的投资人,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

(4)“用脚投票”:资本市场发达,活动性高,是股东越是管理层的重要途径。

(5)利用股票期权激励经营者。

③缺陷:(1)过度分散的股权造成经营者短期行为,直接损害公司长期利益与发展。

(2)股权的高度流动性使资本结构稳定性差,经营着和所有者难以保持长期的信任与合作,经营人员行为的短期化。

(3)公司收购在很多时候不利于经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

11.德国模式特点:

①特点:

(1)股权高度集中在内部人集团中,通过公司内部的直接控制机制对管理层进行监督。

(2)资本和劳动者两个生产要素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平分秋色,由资方和劳方董事共同产生董事会,产生管理董事会和经营层。

(3)法人相互持股和主银行制(银行以股东身份直接投资)是德国模式的基本特征。

②缺陷:

(1)法人相互持股使证券市场疲软,进而降低资本流动性,造成企业筹资困难,同时也容易剥夺分散股东利益。

(2)主银行制容易导致泡沫经济的产生。

12.现代企业系统的构成是什么?

构成企业系统的要素是多元化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分类:

(1)从社会系统角度看,企业系统构成的要素有:环境、组织、个人、矛盾与发展。

(2)从企业管理的资源角度看:企业系统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组织管理资源。

13.什么是企业并购?企业并购的动因是什么?

企业并偶是企业兼并、合并与收购的总称。企业的并购重组是企业兼并、合并、收购等一系列行为的统称,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张与收缩,企业资本结构的变更和企业控制权变动等。

动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并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同时并购的动力因素也来源于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企业进行并购往往是出于多钟鼓因素的影响。这包括:谋求管理协同效应。谋求经营协同效应,谋求财务协同效应。降低代理成本等。从现实来说,一项并购的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但有些动机是理性的,而有些是非理性的,企业并购往往是多种动机的结合。

14.什么是企业的剥离和分立?有哪些基本原因导致企业的剥离和分立?

(1)剥离是指企业将现有部分子公司、部门、产品生产线、固定资产等出售给其他公司,并已取得现金或有价证券作为回报。

(2)分立是指将公司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形成一个独立的新公司,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从母公司分离出去。

(3)剥离与分立的动因:一是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调整经营战略。二是提高管理效率;三是谋求管理激励;四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五是弥补决策失误或成为并购决策的一部分,六是获取税收或管制方面的优势。

15.企业管理有哪些基本职能?

企业管理的职能就是企业管理者为了有效的进行企业管理所必须具备的功能。

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

16.简述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是标准化工作,二是定额工作,三是信息工作,四是计量工作,五是规章制度,六是职业培训。

四、质量管理

1.质量的定义: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求的程度。

2.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1)质量检验阶段。这一阶段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它是以半成品。成品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的质量管理阶段,杜绝了不合格品,流入下一工序或出厂:对保护顾客利益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但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这一阶段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制造过程不合格品的产生,而不能防止有缺陷的产品。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这一阶段运用系统工程的特点,把质量问题作为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全面控制。产品的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原则。

(1)管理者重视并参与。

(2)把握思想、目标和体系等要点

(3)打牢基础,搞好组织协调工作。

(4)讲究综合效益,摆正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4.六西格玛宏观及微观意义是什么?

宏观意义:

①真诚的以顾客为关注中心。

②基于数据和实施驱动的管理方法。

③聚焦于流程改进。

④有预见地积极管理

⑤无边界合作

⑥追求完美,容忍失误。

微观意义:西格玛用来表示任意一组数据或过程流程中的离散程度,是评估产品和生产过程特性波动大小的统一计量,可作为测量列中单词测量不可靠性的评定标准。

17.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一是因果图,二是排列图,三是直方图,四是检查表,五是分层法,六是散布图,

七是控制图。

五、企业文化部分

1.企业文化内涵:

核心:价值观管理方式:软性管理目的:增强凝聚力

2.影响员工工作的外部因素:一是知识性员工出现二是新工作方式出现三是组织结构变化四是高科技发展五是市场变化。

3.企业靠什么凝聚员工?

一、物质层的价值二、纪律的约束力三、灵魂深处的震撼与深层价值观的认同四、精神的激励价值五、感情的纽

带与桥梁作用。

4.企业文化的涵义——西方学者的观点:

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组织里形成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念,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集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5.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经营目标、价值观念、领导风格、决策机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企业文化的功能:协调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

7.企业文化的建立:一、了解并适应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二、领导阶层有相同的价值观及中心思想三、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四、强化沟通、员工培训、建立共识五、自上而下表现出承诺和信心六、建立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领导模式七、管理体系和经营目标,经营战略。

8.建立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一是向员工灌输核心价值观,建立企业文化;二是慎重选择价值观念一致的高层管理人员;三是要达成核心价值更一致的共识。

选人标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9.企业文化的建立从哪里入手?

(1)本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即大家都信什么。

(2)企业是否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3)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是否讨论过企业文化的建设?

(4)有关企业文化的建议有哪些条被大家广泛接受?哪些条已经成文并发布。

(5)能否简单地总结出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

(6)目前的决策机制:老总一人说了算?高层管理人员集体讨论决定?每人一票?还是民主集中?

(7)现有的决策机制存在哪些机制?你有什么改进意见?应当从哪些地方入手?

(8)目前的决策流程:何时(定期,随机),何地(定点,随机),何种方式(会议、书面报告)。

(9)有哪些普遍遵循的制度和流程?(而不是书面上有,但是未执行)。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 一、生产知识培训内容——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基本体系 二、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我50多年来制定的颁布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有280项。 ①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②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能力; ③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则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及时予以处理。 三、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内容——安全管理基础 1、安全术语 (1)安全生产: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2)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3)安全管理:是为了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使劳动者安全顺利地进行生产所采取的一系列法制措施。 (4)事故: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意外的突发性事件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5)事故隐患:引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 (6)不安全行为:职工在职业活动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7)违章指挥:强迫员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的行为。 (8)违章操作:员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作的行为。 (9)四不放过的原则:是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受到处罚不放过、他人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10)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11)三级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12)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帮助别人不受伤害。 (13)三懂四会:懂生产原理,懂工艺流程、懂设备构造;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和处理事故,会正确使用消除器材和防护器材 (14)职业安全:是指人们进行生产过程中没有人员伤亡、职业病、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发生的状态,是一种带有特定含义和范畴的“安全”。 (15)危险:是指可以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现存或潜在的状态。 (16)危险化学品:是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腐蚀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17)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危险源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2、安全色及安全标志 我国规定了红、蓝、黄、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其含义: 红色:禁止,停止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附件1: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1.1课程定位 表1.1-1课程定位表 课程名称及编号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课设学期及学时第二学期(108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功能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先导课程管理数学 平行课程物流概述、企业经营理财分析 后续课程 1.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是也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1.3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并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解决相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调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注意渗透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经济管理问题与现象的实证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 1.4课程设计 1.4.1课程设计的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以学习单

新《安全生产法》学习宣传重点内容

新《安全生产法》学习宣传重点内容 1.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新法明确提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将坚持安全发展写入了总则。对于坚守红线意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性好转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条) 2.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方针和工作机制。将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完善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主体任务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新法提出要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各方安全职责。(第三条) 3.落实“三个必须”,确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部门地位。按照安全生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新法一是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明确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三是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作为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八条、第九条、第六十二条) 4.强化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安全

生产职责。乡镇街道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有必要在立法层面明确其安全生产职责,同时,针对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安全监管体制不顺、监管人员配备不足、事故隐患集中、事故多发等突出问题,新法明确: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第八条) 5.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的设置、配备标准和工作职责。新法一是明确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设置专门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人员的从业人员下限由300人调整为100人。二是规定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的7项职责,主要包括拟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等。三是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三条) 6.明确了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职责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一是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3章计划 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 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 (2)主导性: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具有主导性特征。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企业部门管理职能之不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按计划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4章目标管理 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其主要特征为: (1)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3)定量化原则。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 (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必然实现。 (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 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目标管理具有这样的特点:

安全生产法学习笔记

安全生产法和法律法规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并缴纳保险费,不得以非法手段侵犯从业人员的该项权利。 签字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办理保险。任何免责条款无效。2-10万罚款。 生产安全事故受害者及亲属。既依法享有获得工伤社会保险补偿的权利,又有获得民事赔偿的权利。是否获得民事赔偿主要看生产经营单位有无过错,即事故原因必须是生产经营单位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由其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 2、从业人员义务 遵章守规,服从管理; 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接受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生产技能; 发现隐患和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 3、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品,禁止与宿舍同栋,保持安全距离,应设置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

4、依法监督职权 现场检查权; 当场处理权(发生违法行为,当场纠正,限期改正,行政处罚); 发现违法行为逾期不改,停产停业,罚5万以下,对人罚1万以下。紧急处置权(发现事故隐患,立即责令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撤人,暂时停产停用,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复业); 因隐患未整改发生重大事故,罚款,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撤销机构资格证。 查封扣押权(不符合国标行标设备,违法的危险品可查封扣押,对违法危险品场所查封,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5、安全评价机构违法评价,没收违法所得,10万以上2-5倍罚款;10万以下或没有违法所得,单处或并处10-20万罚款。直接责任人2-5万,犯罪另算。

6、法律所称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直接领导,指挥生产经营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承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责任的决策人。 没有必要投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停产整顿。对主要人员撤职,个人10-20罚款。构成犯罪另算。 未发行安全职责(7项),限期改正,逾期未改2-5万罚款,责令企业停产整顿。5年不能担任主要责任人,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终身不能担任。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在调查期间擅离职守或逃匿的,给予降级撤职处分,并由安监部门处罚上一年年收入的60-100%罚款。逃匿的处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处理。 7、矿山、金属冶炼和危险品建设项目要求进行安全评价。吊装爆破施工现场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和危险品单位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执行100人标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1.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功效的概括反映,是联结管理要素的动态机制,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现代管理应该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战略、市场、生产、质量和人事等方面,这里我们将重点论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五项基本管理职能。 2.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学说和 现代管理五个阶段。 3. 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 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通常,就企业而言,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构成企业外部环境;一类是企业可控的因素,构成内部环境,亦称企业内部条件。 外环境: 1.宏观环境因素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倾向等。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的政治路线。②经济体制。③科技、教育体制。④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包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直接管理和政府预算等。 (2)、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②经济结构。③市场利率。④汇 率水平。⑤通货膨胀率等。 (3)、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与企业所属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4)、社会文化环境 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起 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态度,如消费习惯、工作态度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方面。 (5)、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会对企业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 2.经营环境因素 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领域的行业环境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概况和行业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包括行业的销售增长率、行业的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制约条件等;行业竞争结构则主要由竞争者、供应者、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决定。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各种影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因素。 内环境: (三)企业内部条件要素 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能力要素 资源要素包括人财物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环境资源等; 管理资源包括计划、组织、控制、人事与激励和企业文化等; 能力要素包括供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等。

2020年(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培训资料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培训资料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摘编 总则 1、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壹、预防为主的方针。生产运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 3、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管理,且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4、铁道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理总站(以下称监理总站)授铁道部委托,具体负责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监督总站在铁路局设监督站,在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设直属监督站。各监督站作为监督总站的派出机构,对管辖区域内铁路建设工程实施质量安全监督,完成监督总站指定的监督任务。 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1、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2、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安全生产条件:

⑴、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⑵、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⑶、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⑷、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⑸、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⑹、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⑺、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⑻、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 程的要求; ⑼、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且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 用品; ⑽、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⑾、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⑿、有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办理延期手续。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时,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同意,不再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延期3年。 三、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 理人员配备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资料

浙江瓯立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松阳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 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望松项目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资料 1.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什么? 答:《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并提出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这一方针反映了我们党对安全生产规律的新认识,对于指导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三个方面的含义是什么? 答: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安全第一,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在新时期,预防为主就是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构筑坚固的安全防线。 综合治理,是指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自觉遵循安全生产规律,正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 3.如何理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帅和灵魂,没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撑,综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据。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只有把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隐患预防体系上,超前防范,才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实现安全第一。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才能有效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4.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 答:(1)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职责;

在企业管理培训班中能学到什么

在企业管理培训班中能学到什么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掌舵人,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内部基层员工的精神状态都与管理者的素质息息相关。许多管理者为了提升自身能力,通常会选择去上一个企业管理培训班。 那么,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培训班中都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一、学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首先,权力是董事会给的,是与责任休戚相关的,“责权明确”不是让你只要权不要责,而是告诉你责任比权力更重要。从这一点来讲,你要对权力负责,对公司的利益负责,这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动摇的。 其次,权力也是员工给的。员工赋予你一定的权力是希望你能率领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使公司更快的发展,公司发展了,员工才能得到发展。因而,你的权力还包含着员工的希望,对于管理者本身应当自觉接受员工的监督。 第三,给你权力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凭此向公司索取更多的“装备”来招摇过市,随意炫耀。关键在于你要创造更多的绩效,展现迷人的人

格魅力和管理才干。武装到牙齿的稻草人依然是一个稻草人,再靓丽的枕头还是枕头。总之,运用好权力可以笼统地理解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公司的话多说,有利于公司的事多做,有利于公司的权多用。 二、学会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 在参加企业管理培训班中,你是否具有良好的协作意识?我们的工作可以用“规范流程程序”来概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协作,相反,对于我们这种资源整合型的房地产企业更应当加强在“责权明确”之上的协作精神。“协作”是我们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是对部门之间的工作要求,也是我们对客户之间的合作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更注重团队整体能力的提高,只有一个团队的整体素质上去了,企业才会获得持续发展。而团队素质的提高除了作为个体的高层管理者或员工本身素质要提高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协作能力,没有协作由最优秀的个体组成的团队也是散沙一盘,毫无竞争力可言。因而,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是一个合格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三、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你是否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客户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优质服务水平也成为房地产企

工商管理基础知识考点

工商管理基础知识考点 现在有很多的学生都会想要学习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所以都会想要报考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工商管理知识考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工商管理知识考点 企业经营决策的要素 (1)决策者。决策者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主体,是决策最基本的要素。决策者处在组织的中心,是系统中积极、能动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决策系统的驾驭者和操纵者。决策者的素质、能力、水平和经验的状况,以及决策者对经营风险的容忍程度等,对决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现代组织中决策的作用日益增大,因此个人决策逐渐被群体决策所取代,集体决策或团队决策成为现代决策的主体。现代决策不仅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手段,还借助专家智囊提供咨询服务,并大量运用现代决策技术和方法。 (2)决策目标。企业经营决策目标是指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决策目标的确立是科学决策的起点,它为决策指明J 方向,为选择行动方案提供了衡量标准,也为决策实施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3)决策备选方案。当面对特定的条件时,企业有可能会有多种方案供领导者选择,构成了决策的备选方案。然而方案各不相同,对决策备选方案的选择就是在现有条件下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备选方案的存在是决策的前提,也为决策者提供了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是决策老展示个人价值观、经验、分析能力和判断技巧的平台。 (4)决策条件。决策条件是指决策过程中面临的时空

状态,即决策环境。决策是否正确,能否顺利实施,它的影响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决策者和决策方案,而且直接取决于决策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决策条件包括各种资源的供给和限制、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互影响及制约,特别是时间的选择。对决策条件进行仔细认真地调查和分析,不仅需要决策者充分依靠科学、完善的决策系统和决策程序,而且还需要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决策,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决策的正确可行。 (5)决策结果。决策结果指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 和影响,这是决策系统的又一基本要素。在做出最终决策之前,对每一个备选方案的实施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预测和评价,这既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方案择优的最终依据之一。 工商管理知识 企业战略的制定 企业战略的制定是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实现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为指导方向,综合分析行业的动态变化,评估和预测竞争对手的行动,制定企业战略的过程。一个战略的制定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的决策过程,如果企业不能对战略制定的所有工作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企业就难以及时有效地制定出正确的经营战略。 (一)确定企业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 制定企业战略首先必须确定企业愿景、企业使命和企业战略目标。 (1)企业愿景。企业愿景,是由企业内部的成员所制定,借由团队讨论,获得企业一致共识,形成的大家愿意全力以赴的未来方向。愿景是人们一种意愿的表达,它概括了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一种企业为之奋斗的心愿。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企业概述 一、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 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要素: 1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设备和资金—财和物; 2要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土地; 3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工人和管理者—人; 4从事产品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服务; 5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地位——法人; 6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利润。 企业具有以下特征: 1企业是一个经济性组织——盈利性。 2企业是一个社会性组织。今天世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企业新概念,即企业已不再被看做只是为拥有者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必须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负责。 3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从法律的角度说,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 4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减少对企业的干预,特别是行政干涉。 二、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有两个:获利、满足社会需要。 五、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现代企业制度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方国家,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在古典企业制度基础上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制度。 ㈠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公司制度为主要表现形式,体现企业是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要求的企业体制,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公司制企业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㈢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现代企业法人制度主要体现为公司的产权制度,核心是要理顺和完善企业的产权关系。根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理论,公司企业对企业财产(动产、不动产和流动资金)所享有的权利,应为法人财产权;出资者对企业的权利为股东权。 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表现为企业依法拥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企业对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依法享有民事

企业管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企业管理培训学习心得(精选多篇) 企业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从5月份开始,公司组织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团队执行力》由聚成集团老总陈永亮主讲。《靠结果生存》由中旭老总王笑非主讲。通过这两次的学习确实收获甚多,同时也结合实际发现了自已的不足之处。 两课时其实讲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团队执行力》与《靠结果生存》其实都讲的是“结果”二字,只不过一个含蓄一点一个更直观一点。因为只有所有的团队执行力增强了,才能做出满意的结果。也只有做出满意的结果,靠结果说话,企业方能生存发展。这两课时也主要围绕着“员工不做领导期望的事,只做领导检查的事”。通过这点结合实际情况,我真正认识到了自已在以往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让我豁然开朗。平时在管理方面只是一味地给员工布置工作,只关注员工在执行任务的过程,并没有真正地去关心执行的结果是不是令人满意。考核员工是否优秀时也只是以平时的态度及工作过程中的表现为前提,而忽视了对结果的检查。这样就助长了一些态度好但能力不好的人的局面。让员工认为我只要态度好即使有错误也可以原谅的错误思想。这样也降低了员工的责任感。以前总是不知道如何让员工做出让自已满意的结果,通过学习让我真正认识到了:做好管理也就是要做好结果。而做好结果是从平时对员工工作的检查中产生的。

企业管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威信烟草分公司——钱东柱 我有幸参加了市局(公司)2014年6月29日至7月8日在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培训,感受很深。这是一次值得珍惜的培训体验,反映了公司“重视管理、培养人才”的战略方针,通过培训,使我在管理理念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也明确了自己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工作的努力方向。 在以前,很多人都没有带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的意识。总以为我在这个岗位工作,把工作做完了,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完成了,按制度去执行了,工作也就做好了。殊不知这样的工作是很被动的。来到云南财大,短暂的财大工商管理学院10天培训,特别是各位老师的精彩演讲,给我灌输了很多企业管理的新理念,通过与学员和老师的相互流,我们既学到了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又使自己从思想认识的高度对工作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走进云南财大校门处处均能亲切地感受到浓浓的大学文化,浏览财大校园,让人震撼,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财大的工作做的是那么的细,所有的一切让我们看得舒服,给大家的整体印象非常好。这也启发了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 文化氛围的培养,提高员工团队的整体素养,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公司。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 件)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岀。(做事的方式)一一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一一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影 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岀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岀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 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岀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企业管理者参加培训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者参加培训的必要性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接受了系统、全方位企业管理培训,受益良多。我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企业的运作机制。并领悟到,应该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目前,电力建设在飞速发展,在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大环境下,多种经营企业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在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电力多经企业的行业特点,我个人认为,电力多种经营企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毫不动摇的狠抓人力资源管理。 一个企业的发展,重中之重,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使其为企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者不在于他像关羽一样“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也不在于他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重要的是他能否如刘邦那样,找到和使用好这样的人,即识人用人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发展远景。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邦用萧何、张良、韩信,建立汉朝后曾说过,我管理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我成功了,因为我很好地使用他们,大家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 多种经营企业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职工队伍建设方针。一方面要继续面向社会,广开才路,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在职职工要积极培养和关心,实现“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一方面,对现有职工队伍进行强化培训,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不断挖掘其潜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任是基础,事业是平台,利益是杠杆,感情做纽带,一个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牢记这个用人方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核心竞争力以求生存。 企业管理培训是对我们思想的一次触动,一次冲击,一次洗礼,就像老师说的,如果我们不在具体的行动中去执行,那么他的企业管理培训是无效的,领导的苦心是徒劳地。因此,任何一个有执行力的员工,或者任何一个有志于成为企业家的员工,请记住一点,企业中存在各种为题,无论是老板不懂管理,还是同事不配合,无论是产品质量有问题,还是市场不景气,都不是你不提供结果,不创造价值的理由。你提供的价值只与你做一个职业化员工,与你未来做一格优秀的商人或企业家有关。有效的管理实践培训,其培训目的是帮助主管人员发现盲点,改变其做事风格。应用行为培训的重点在于评估其当前的工作胜任能力,以确定行为的改善目标和提高学习敏感度。培训要有针对性地确定改善的优先顺序和发展的目标,提高主管学习的敏感度,提升其实践的理性。以评估作为培训的起始点,是为了以组织学习的方式引起共同反思,达成共识,避免陷入习惯性防卫,利于实施。通过在实践中辅导,强化培训效果,达到培训目的,提高主管的工作效率和学习的敏感度。所以在《经营战略与执行》系列包括《策略管理》、《策略执行力》、《卓越主管的角色与职责》三门课程,分别

企业 国家安全生产法 教育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专项培训 1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3 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2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1 制定本法 1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适用本法 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2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 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 民用航空安全 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3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理念 以人为本人坚持安全发展 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 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1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改善安全生产条件5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 件)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岀。(做事的方式)一一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一一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岀确定的 ,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岀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 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岀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影响 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企业管理培训方案

企业管理培训方案 每个培训项目都要有明确目的(目标),为什么培训?要达到什么样的培训效果?怎样培训才有的放矢?培训目的要简洁,具有可操作性,最好能够衡量,这样就可以有效检查人员培训的效果,便于以后的培训评估。 哪些人是主要培训对象?根据二八法则,20%的人是公司的重点培训对象。这些人通常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以及业务骨干等。确定培训对象还因为需要根据人员,对培训方案内容进行分组或分类,把同样水平的人员放在一组进行培训,这样可以避免培训浪费。 年度培训课程一定要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分为重点培训课程、常规培训课程和临时性培训课程三类。其中重点培训课程主要是针对全公司的共性问题、未来发展大计进行的培训,或者是针对重点对象进行的培训。这类培训做得好可以极大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有效弥补企业不足。因此,这类培训需要集中公司人力、物力来保证。 培训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企业内训和外训两大类,其中企业内训包括集中培训、在职辅导、交流讨论、个人学习等; 外训包括外部短训、进修、专业会议交流等。 培训方案内容涉及管理实践、行业发展、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专项业务、企业文化等课程。从人员上讲,

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宜外训、进修、交流参观等为主; 而普通员工则以现场培训、在职辅导、实践练习更加有效。 讲师在培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讲师分为外部讲师和内部讲师。涉及到外训或者内训中关键课程 年度企业培训方案的时间安排应具有前瞻性,要根据培训的轻重缓急安排。时机选择要得当,以尽量不与日常的工作相冲突为原则,同时要兼顾学员的时间。一般来说,可以安排在生产经营淡季、周末或者节假日的开始一段时间。并应规定一定的培训时数,以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和人员水平的真正提高。 预算方法很多,如根据销售收入或利润的百分比确定经费预算额,或根据公司人均经费预算额计算等。在预算分配时,不能人均平摊。培训费用应向高层领导、中层管理者以及技术骨干人员倾斜。 针对员工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薄弱的现象,结合公司《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 总体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突出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培养及专业技术力量储备培训,为公司建立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全面提升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推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1、加强公司高管人员的培训,提升经营者的经营理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