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部编版人教版适用】

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部编版人教版适用】

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部编版人教版适用】
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部编版人教版适用】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是否曾经听过、看过《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了历史中的另一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历史变成一幕幕生动的故事,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都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今天就让我们从明朝的建立之初开始学习,领略只属于明朝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1.图片展示。

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

2.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3.教师讲述明朝建立的概况。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

答案提示:巩固统治。

3.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答案提示:(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4.教师总结这些措施带来的结果。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史料解读。

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2.根据教材回答八股取士的目的。

答案提示:加强思想控制。

3.学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

答案提示: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4.分组讨论八股取士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2)消极: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5.教师简短地介绍一下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

(农业:明代引进了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三、课堂总结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朱元璋采取的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需要以此为鉴,带领同学们思考现代社会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3板书设计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府(南京)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实行八股取士

明朝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4教学反思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机构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要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篇一】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 (一)河姆渡原始农耕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河姆渡原始农耕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间:距今约7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4、农耕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元 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地点:云南元谋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 地位:直立行走。 工具:打制石器;用火:天然火 时间:距今约3万年 特点: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 用火:人工取火 距今约6000多年 河 姆渡居 民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点:浙江余姚(南方长江流域) 房屋:干栏式建筑 (优点:通风、防潮) 农作物:水稻 工具:磨制石器 陶器:黑陶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相同点: (1)都从事农业生产;(最重要) (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原始农业的发展: 1.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兴起的区域: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从刀耕火种到用耒耜等工具进行耕种; 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出现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不同点: (1)房屋的结构不同;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3)陶器不同:半坡用彩陶,河姆渡用黑陶 不同点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炎黄联盟 1. 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炎帝,结成炎黄联盟。 2. 炎黄联盟在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3. 形成华夏族。 4.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黄帝的贡献 炎帝:原始农业、手工业、乐器琴瑟、天文历法知识; 黄帝:衣食住行、军事。 下属仓颉发明文字; 妻子嫘祖养蚕抽丝 禅让制 代表人物:尧舜禹 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有才能的人)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 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分封的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宗亲、功臣 含义:将宗亲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并定期纳贡。 作用:保证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贵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隋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难点归纳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难点归纳一、重难点考点 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商鞅变法;孔子的思想;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对他的评价;汉武帝的大一统与评价;王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经济重心的南移;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二、考点详解 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西周。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使其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第二年东周开始。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 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 3、平时镇守疆土,战时要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西周的等级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商鞅变法:

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私田出现。 主要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 性质:一次比较彻底、全面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意义: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取代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农民和地主的矛盾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汉武帝刘彻以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百家争鸣: 道家: 老子《道德经》,庄子; 儒家: 孔子,孟子, 荀子; 法家: 韩非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教学后记: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之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之最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4、北京人遗址的地位: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5、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6、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7、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8、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9、祖国境内最早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10、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居民 11、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半坡居民 12、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黄帝 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禹,被尊称为“大禹” 13、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4、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15、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7、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18、春秋诸侯争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19、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间)。 20、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2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22、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23、战国时期修建的最大型的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主建的都江堰 2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朝 25、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6、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27、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开始于秦朝 28、、“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2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 30、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西汉 3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西汉 32、两次出使西域:张骞 33、纸最早发明于西汉 34、最早发明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的人是华佗 35、医圣:张仲景 3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写的《史记》 3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38、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9、曹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官渡之战 40、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41、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4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贾思勰编的《齐民要术》 4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的人是祖冲之 44、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45、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2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言引入 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互动授课 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 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 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部编版(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

部编版(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B.注重道德教育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 2.以下关于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B.汉代,华佗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C.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后人尊为“医圣” D.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东汉明帝时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 3.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而导致灭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政策B.焚书坑儒政策 C.独尊儒术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 4.周平王东迁后,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听从王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这主要反映出 A.诸侯国“尊王攘夷”的策略B.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局面 C.春秋时期大规模的兼并战争D.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局面 5.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A.河姆渡黑陶钵B.战国青铜牛尊C.战国农具D.秦半两钱 6.《史记》记载的“勤沟洫,手足肼胝……妻有日,过门不私”(经常治理水渠,辛勤劳动,手脚上都起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回去)的人物是()A.炎帝B.黄帝C.尧D.禹 7.古书赞扬我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时写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项水利工程是() A.白渠B.灵渠C.六辅渠D.都江堰 8.《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是 A.进献贡物B.朝觐述职 C.派兵作战D.镇守疆土 9.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传说、遗址B.遗物、记载 C.化石、遗址D.传说、记载 10.“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该材料反映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知识点汇总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原始人类遗址分部的特点是:主要是沿黄河、长江等较大河流流域分布,这些地区有利于获得食物与水源。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课本P2注释】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位于长江流域(南方)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位于黄河流域(北方)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木棒;(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旧石器时代) 5、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P4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6、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主要是因为当时生产力太落后,只能群居生活) 7、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北方黄河流域)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懂得人工取火。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总结】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人、半坡人是中国原始农耕文化的两个典型代表。 一、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概况 原始居民 半坡人 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7000年 生活地区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房屋样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房屋【发现最早的木水井】 生产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 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 原始农业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重点:北京人 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活动教师活动图片导入达尔文猿身像及达尔文真实画像设问: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的特殊之处?2.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1.多媒体资料:人类进化示意图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猿身像的头是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暨生物进化论。设计意图设疑导入,从达尔文猿身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环节课程导入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由猿进化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描述人类进化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图片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来。2.多媒体资料《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设问:(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间的?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 资料:首次报道: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状。经测定,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为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设问:牙齿告诉了我们什么秘密?资料:伴随元谋人牙齿的出现,还有一些石制品,属于旧石器,其形状包括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在统一地层中还发现大量炭屑和烧焦的骨头及动物化石。设问:这些石制品是做什么用的?4.头盖骨的分量——关注“北京人” 资料: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3枚人类牙齿化石,将其命名为“中国猿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篇一: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第一课】 高县柳湖中学集体备课卡 【篇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知识与能力] 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 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 我国的原始 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时]5 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 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 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 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 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 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 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 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 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 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 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 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 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 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 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 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

人教版初一历史教案

人教版初一历史教案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剑阁武连职中王群忠 2005.9.6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 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 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 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 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 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篇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 史基础知识。 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我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和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 哪些进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 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 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 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背诵整理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元谋人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2、学生口述北京人的发现过程; 3、发现的意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北京人的特征

1、外形特征:北京人依然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能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称之为旧石器时代; 3、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 4、火的使用:还学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四、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类接近。

1、兴起地点:黄河、长江、淮河等大河流域 2、兴起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的出现、磨制工具的发展 3、兴起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②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制衣。 3、影响: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含义: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内容:尧、舜、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尧鼓励人们,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年老时让位于禹;禹采取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特点: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5、禅让制度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用人发扬民主,重视贤才,要以天下为己任。 6、大禹治水的精神:坚持不懈、有责任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掌握自然规律等。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