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因此,人类应该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对待自然界,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当前发展与为来发展的需要,既关注经济指标,又关注资源环境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

3、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主流意识:征服大自然、榨取大自然、单向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结果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

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特征和任务

我国探索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从此,生态文明这一重大理念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

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态,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增强永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是价值取向,发达的生态经济是物质基础,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是激励约束机制,可靠的生态安全是必保底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根本目的。

2、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

在价值观念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生态文明倡导给自然以平等态度和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和尊重生态环境的存在意义,从“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转变。倡导主动遵循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禁止对自然无节制的攫取,对资源无序的开发利用。倡导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在指导方针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节约优先就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保护优先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环境承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前提。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减少人为干预,给生态环境以自我修复、自我更新的时间和空间。

在实现路径上,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在目标追求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在时间跨度上,需要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

3、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具体而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

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二,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

第三,深化节能减排,加大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第四,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五,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第六,建立健全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

第七,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第八,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三、需要着重把握的若干重大问题

1、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需要把节约环保与

调整产业结构、污染防治与企业节约增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与扩大内需、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结合起来,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监管优化经济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以环境标准优化产业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2、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

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就是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3、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

必须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集中力量解决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细颗粒物(PM2.5)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分三步走:第一步,2012年在京津冀、

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

5与O3检测并公布数据;第二步,2013年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检测;第三部,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检测,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新标准。

2012年国务院批复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协同、综合、联动”防治政策措施,治理以PM2

为特征的灰霾污染。

.5

第一,明确防治目标。到2015年,重点区域PM2.5年均下降5%,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提出更高的要求,年均浓度下降6%。

第二,采取综合措施。在开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新增烟粉尘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控制要求,并提出八大减排工程,共计1.3万个减排项目,将有效削减各项污染物排放量。

第三,完善联防联控。健全“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能力。

4、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立国土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5、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一条鲜明的做法,就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环发领域的合作与治理的同时,在国内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出台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

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崭新发展理念。

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美丽中国是科学发展的中国,是社会和谐的中国,是生态文明的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重要前提,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是根本要求,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是强大支撑,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是基本特征,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显著标志。这些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备条件。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

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关键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不保护环境,经济就会陷入“增长极限”,通过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经济则会有“可持续的增长”。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需呀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格局。关键是政府、企业、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加强和深化生态示范创建。要坚持典型引路、试点示范、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通过开展生态省(市、县)、环境优美乡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等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良好局面。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在线学习答案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在线学习答案 1、我国最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在哪一年? 2010年 2009年 2012年 2013年 2、国家最新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将于哪一年全面实施?2015年 2016年 2018年 2014年 3、北京市在循环经济的体制选择中()。 管制性为主 公益性为主 法制性为主 经济性为主 4、当前在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增加和环保多赢局面中()。 正处在帕累托最优 尚未实现帕累托最优 已经完成了帕累托最优调整

永远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 5、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追求为()。 生态中国 和谐中国 美丽中国 乡村中国 6、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应该是()。 自发到自觉 自发 自觉 自悟 7、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 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世界平均水平 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8、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转型的关系是()。 统一 关联不大 对立统一 对立 9、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政策突破主要是()。

内部成本外部化 内外成本核算化 外部成本内部化 基本成本市场化 10、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在目标上具有()。无关联 对抗性 一致性 共通性 11、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环境的()。 自我循环率 效率与公平 经济最大化 最佳利用率 12、我国土壤污染源与污染物包括()。 有机污染物 大气沉降物 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 重金属 农药和化肥 13、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 再利用

再生产 可恢复 资源化 减量 14、土壤污染的特性()。 后果严重性 不可逆性 潜伏性 经济影响性 长期性 15、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在政策的非市场方式上有()。财政补贴 法律措施 公共管制 课税 罚款 16、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念主要有()。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尊重自然 恢复自然 重视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生态问题的现状 1.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第一,全国主要污染排放物总量有的在逐年降低,有的在逐年增加,总量水平仍远远高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是污染仍很严重。第二,从环境质量来看,一些大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但是许多城市与地区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尤其是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交通堵塞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第三,从水环境来看,全国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七大江河水系中劣质水质占41%,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来自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 2.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仍是以追求GDP 为核心的“高投入、 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模式。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2.4 倍,是德国的 4.97 倍、日本的 4.43 倍、美国的 2.1 倍、印度的 1.65 倍……我国综合能效率仅为33%。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是世界上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必然会导致废弃物的高排放和生态环境的高污染。 3.自然灾害日益频繁,生态环境承载力低 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 4.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部分河流、湖泊污染不断加重,水资源利用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我国在确保食品安全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

代。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 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 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

陕西省2019年继续教育生态文明试题及答案

考试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方面彻底转型?A.两者都不是 B.两者都是 C.经济结构 D.能源结构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2018年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 A.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B.向污染宣战 C.同呼吸、共奋斗 D.向雾霾宣战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从消费的目的上来看,适度消费不包括()。A.生存消费 B.享受消费 C.精神消费 D.发展消费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建设生态文明,要以()为准则。 A.资源环境承载力 B.自然生态规律 C.可持续发展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 .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发展阶段的是()。A.原始农业 B.传统农业 C.现代农业 D.有机农业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生态农业时应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

B.生态农业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 C.生态农业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排除了人为干扰 D.生态农业是以高投入来获得农作物的高产出量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A.生态文明建设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创新改革发展 D.生态环境安全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面对我国严重的土壤污染,最切实有效的做法是()。 A.提高公民意识 B.加强立法 C.完善环境司法、执法工作 D.加强宣传教育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 A.自然哲学 B.社会学 C.伦理学 D.经济学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B.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C.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 D.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1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以协调()而采取的各种保护行动总称。 A.人类与环境关系 B.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C.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D.以上都是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实践论文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根据我国国情,生态文明的建设面临许多问题。但生态文明的建设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关键字:生态文明;问题;对策;意义 一、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人口密度也大。虽然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人均资源相当贫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多种重要资源短缺,加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具有较高的需求,使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 1、人口问题突出。首先,庞大的人口规模对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其次,人口老年化问题严峻,青少年人口比重严重偏低。使得我国老年抚养系数快速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加剧、老年医疗和养老等问题突出。 2、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高质量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矿、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比重较小,贫矿、难选矿和共伴生矿多,尤其是铁、铜、铝土、铅、锌和金等多为贫矿,难选比重大,开采成本普遍比较高,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比例较低。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瓶颈。 3、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在获得巨大经济发展的背后,却付出了更大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大量消耗甚至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生态退化的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扭转反而更加严重,如果继续实行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只会变得更加严重。空气持续恶化,水污染日益严重,金属污染呈现高发态势。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任务表明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目的就是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4、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人类大面积砍伐森林,对于动物来说森林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居所。森林中的植物为它们提供食物,森林没有了,它们便失去了生存的环境,于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大幅减少。鸟类少了各种害虫失去了天敌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大量砍伐森林还会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资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2年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F ebruar y2012 第4期总第25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4T o tal N o.254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X 张仲峰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科技开发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和谐建设;是一种人与自然双向受益的和谐建设;是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4—0009—02 从广义上看,文明包括很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政治等等,可以大致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物质文明针对自然界的客观成果,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改善;政治文明是人们社会关系的表现,体现在秩序良好,社会和谐;精神文明是指人们主观精神世界的成果,体现在思想修养的完善和提高。以文化史的视角看,一般认为人类历史经历了三大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文明模式,而生态危机的出现是工业文明反自然扩张的必然结果,为了走出危机,人们必须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改变生产方式,以生态价值观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文明改进,实施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文明,即“生态文明”(ecol ogical civilizat ion)。中国的发展也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改革开放后,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GNP),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例如对生态资源的不合理开放,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安全,为此中国政府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 生态文明是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文明 廖福霖教授提出:“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自觉遵循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运用高新科技,积极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个体间的关系。其中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把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和‘挑战’,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济、共生共荣、共同发展”[1]。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2007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是现代社会高扬的精神旗帜,是现代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2]。2008年,温家宝总理也提出要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大文明为主的文明建设。虽然我国领导人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社会,但是生态文明毕竟还不很成熟,甚至处在构建和完善阶段,因此首先认识生态文明的本质,具体如下: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全新的创建活动 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文明一样,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思活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对现代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伦理观,影响着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文明的建设添砖加瓦,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变化也通过实践活动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因此只有深化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才能构建和谐的生态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虽然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它的目标是要在保证当代人的生存需要的同时,还要顾及后代人的权益,并不是要回归原始生活,也不是要牺牲几千年的文明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双向受益的和谐。 1.2 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哲学思维方式 从历史上看,传统政治哲学家在分析社会活动时一般都采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这种方法在没有太多参与对象时简单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活动越来越错综复杂,这个方法就显得落伍了,而生态思维方式则为解决困扰当今人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观念和方法。所谓生态思维即以有机论为特征,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把还原论与整体论结合起来整体地处理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同传统思维方法相比有四个新特点:“1从线性因果分析过渡到网状因果关系分析。o从整体的变化过程去探求秩序。?从追求数学推理的解析性、严谨性和完美性转向生态思维的灵活性、模糊性和模型性。?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寻求统一的某种最终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而是着眼于对系统过程的学习、了解和探索合理发展的途径。它克服了还原论对人与自然的分离,对人本身的身心分离以及对自然各个要素之间的分离,它改变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3]。 生态思维方式适合分析当下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正如德国绿党领袖佩特拉?凯利(Pet ra Kelly)所说,生态学原则是一种基于新的哲学见解的新的政治认识,即基于对自然整体性及其部分理解与尊重的政治思考和行动[4]。在西方绿色运动发展初期,绿色分子就把生态学作为其政治原则,写入绿党纲领之中,生态思维成为他们思考和解决环境问题及构建绿色社会的基本方法。德国绿党联盟纲领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代表一种完整的理论,它与那种片面的,以要求更多生产为目的的政治学是对立的。我们的政策以未来的长远观点为指导,以4个基本原则为其基础:生态学、社会责任感、基层民主以及非暴力”[5]。 这种认为世界存在物共生共存的整体思维方法 ? 9 ? X收稿日期:2011-12-13

浅析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析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严峻生态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同时,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企业也应当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契机,承担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同时也通过生态文明来赢得使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的企业管理的思想中也应当有所反映,本文就从企业生态文明的内涵,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企业生态文明的方法三个方面展开。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一、企业文明建设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新阶段,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人类文明,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所要达到的文明程度。 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了出来。这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描述了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即“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因此,如何构建生态文明与企业展怎样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息息相关,企业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当然主体,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领域要求企业各种经济行为都要生态化,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一切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尤其要加强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建设,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如此一来,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就可以划分为两个密切相关而有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即建立生态产业和产业的生态化。建立生态产业要求企业根究市场需求、国家支持和社会期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开拓新的生态友好型业务,产业的生态化要求企业朝着有好的方向改造,升级原有的企业业务,包括树立生态理念、进行绿色采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生态培训、进行绿色营销,加强生态管理等。 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和谐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由追究社会经济指标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说绿色企业转变的需求。 企业要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考量,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企业的表率。 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我国我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 1. 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生态文明理念 我国很多企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很少,对消费者绿色需求导致的消费需求的变化、问题引起企业竞争能力的差异、环境问题所开拓的新的市场机会等缺乏应有认识。一些企业也没有真正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仅仅看到绿色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借生态文明之名、行刺激消费之实。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1 生态文明的定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 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 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 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一)政治方面 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在更广泛领域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方面 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是生态环境最易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和 生态建设的力度每年都在加大,但成效不显著,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健康,而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1950年代我国自然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476亿元,而到2007年,水利部透露,截至7月16日,全国仅洪涝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3726亿元。 (三)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 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 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 不登斧斤。”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我之间同体相合的生态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 来完成认知,提升生命。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 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 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 不登斧斤。”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因此,人类应该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对待自然界,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当前发展与为来发展的需要,既关注经济指标,又关注资源环境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 3、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主流意识:征服大自然、榨取大自然、单向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结果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 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特征和任务 我国探索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从此,生态文明这一重大理念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_中标190924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24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 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2008-12-26企业类型:/经营状态:/ 注册资本:/ 注册地址:/ 营业期限:/ 至 / 营业范围:/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1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2.2 中标/投标情况(近一年) 2019年03月1 企业近十二个月中,中标/投标最多的月份为,该月份共有个投标项目。 序号地区日期标题中标情况1西安2019-03-18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项目中标2.3 中标/投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1 【建设工程】 () 序号地区日期标题中标情况1西安2019-03-18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项目中标

2.4 参与投标的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1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 序号地区日期标题中标情况1西安2019-03-18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项目中标2.5 合作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 1 序号地区日期标题中标情况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2020 (100分)

1.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以()为固定中心的全球资源的跨国界集散成为资源、环境主要利用形态,人们可以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得到物质能源和信息的服务支撑。(1.0分) A.城市 B.农村 C.城镇 D.区域 我的答案:A√答对 2.工业文明以()为第一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以现代交通工具、现代通讯技术、人造卫星、互联网、物联网、万能翻译机器等将人类及地球表层网络成地球村。(1.0分) A.人才 B.教育 C.科学技术 D.制度 我的答案:C√答对 3.2017年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1.0分)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我的答案:B√答对 4.()年,联合国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1.0分) A.1986 B.1987 C.1988 D.1989 我的答案:B√答对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1.0分) 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B.内分泌干扰物 C.持久性毒害污染物 D.常规污染物 我的答案:D√答对 6.通过金融契约将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是()。(1.0分) A.绿色信贷 B.绿色债券 C.绿色发展基金

我的答案:B√答对 7.()的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0分) A.人与自然 B.人与人 C.人与社会 D.人与人工自然 我的答案:A√答对 8.2012年,中国北极科考船()穿越了5个北冰洋边缘海,成功首航东北航道。(1.0分) A.“雪龙”号 B.“永盛”轮 C.“天恩”号 D.“白濑”号 我的答案:A√答对 9.()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1.0分) A.可持续发展 B.阶段性发展 C.绿色发展 D.永续发展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理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理解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过去一、二百年中遇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在短短30年的发展中就集中暴露出来。可以说,口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中国工业化、加快,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迅速扩大。2013年,“雾霆”成为中国的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霆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霆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在生态方面,上世纪80年代,沙漠化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到90年代,每年扩展达2460平方公里,其损失难以估量;同时,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我国己有15}至20%的动植物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至15%的平均水平;湿地丧失和功能退化的速度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它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把发展的速度和生态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其必须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特殊的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的目标涵盖了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即必须立足于当前的生态环境、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和人口状况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彻底转变传统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字发展理念,其次,大力推进文明生产,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再次是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中国当代生态坏境现状 1.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沙漠化迅速发展。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3.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8.大气污染严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9.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二、正确建设中国当代生态文明 1.生态经济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各产业和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 a.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c.实施清洁生产。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使采用清洁能源,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d.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坚持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2.生态政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虽我国一直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依然遭到严重的破坏,特针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一系列问题作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措施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the nation's long-term future plan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work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was still serious damage, in view of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system degradation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迎来国际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中国

陕西省2019年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2019年考试答案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下列关于国家对维护资源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B.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储藏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2 .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D)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D.经济学 3 .( B)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B.全民参与 4 .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C),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C. 2035年 5 .(A)报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生态文明被提高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高度。A.十八大 6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方面彻底转型?B B.两者都是 7 .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要充分运用(C)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C.市场化 8 .(A)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美国 9 .在借鉴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时,我们应该(C )。C.有针对性筛选 10 .防腐剂过量属于食品污染的哪一种B B.保鲜生产的污染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C)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C.建设生态文明 12 .使用绿色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比使用传统产品所没有的效用,如(B) B.心理上自豪感以及由于降低对环境的负影响而得到社会认可 13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A )。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4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改善什么?A A.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15 .( C)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 C.森林 16 .循环经济是一种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经济模式,其物质流程是(C )。 C.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 17 .我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原因是(D )。 D.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 18 .在党在十八届(D )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D.五 19 .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最终追求的目标是(B )。 B.养成自觉的生态文明生产生活习俗 20 .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发展阶段的是(D )。 D.有机农业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刘 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430200)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两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文章结合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经济建设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随着资源的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显的重要和紧迫。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但是要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要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的关系,做到统筹发展。 一、 生态文明概述 生态文明(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王朝全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化伦理形态[1]。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学者们的具体表述各有所长,但大多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乃是生态文明的基本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